CN109771152A - 一种心内科用担架及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心内科用担架及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71152A
CN109771152A CN201910192089.9A CN201910192089A CN109771152A CN 109771152 A CN109771152 A CN 109771152A CN 201910192089 A CN201910192089 A CN 201910192089A CN 109771152 A CN109771152 A CN 1097711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tcher
sliding panel
patient
frame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9208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爱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19208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71152A/zh
Publication of CN1097711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711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心内科用担架及使用方法,担架包括框架、把手;框架的内部左侧、内部右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左容纳板、右容纳板;左容纳板与右容纳板之间设置有空区;左容纳板、右容纳板的内部均开设有容纳腔,左容纳板的容纳腔内设置有左滑动板,右容纳板的容纳腔内设置有右滑动板;担架的使用方法通过心内科患者装上担架、转移和患者移下担架三个步骤完成担架的使用。本发明的担架在将心内科患者装上或移下的过程中不需要抬起患者,在将患者转移到救护车的过程中能保持担架的水平状态,实现了患者的平稳转移,对患者的扰动小,减轻患者痛苦,有利于稳定病情,避免二次受伤;担架的转移过程更安全,省时省力,节省医护人员体力。

Description

一种心内科用担架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担架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心内科用担架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心内科患者的身体脆弱,在转移运送的过程中要非常小心,尽量减少病人的活动,否则容易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而现有的担架在将心内科患者装上担架或者从担架上放置到病床上的过程中,需要将病人抬起才能够完成转移,患者无法保持原有状态,转移过程对患者扰动较大,非常不利于病人的生命安全。此外,在担架转移到救护车上时,由于抬担架的两个医护人员一个位于车下、一个位于车厢内,此时担架很难保持水平状态,一旦两个医护人员没有配合到位,担架很容易倾斜,从而可能造成患者从担架上滑落或侧翻,增大患者的痛苦,对患者造成伤害;并且将担架平稳地抬进救护车对医护人员的体力要求较高,担架转移进入救护车这个过程更容易发生事故。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心内科用担架及使用方法。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心内科用担架,包括框架、把手;把手为两个,两个把手分别固定设置于框架的前端、后端,框架的内部左侧、内部右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左容纳板、右容纳板;左容纳板与右容纳板之间设置有空区,空区用于通过心内科患者;
左容纳板、右容纳板的内部均开设有容纳腔,左容纳板的容纳腔内设置有左滑动板,右容纳板的容纳腔内设置有右滑动板;
框架的左侧前壁、左侧后壁上均开设有一号滑槽,一号滑槽内插置有一号握把;框架左侧前部、左侧后部的一号握把分别与左滑动板的前端、后端相固接,一号握把能够带动左滑动板沿着一号滑槽滑动;框架的右侧前壁、右侧后壁上均开设有二号滑槽,二号滑槽内插置有二号握把;框架右侧前部、右侧后部的二号握把分别与右滑动板的前端、后端相固接,二号握把能够带动右滑动板沿着二号滑槽滑动;
左滑动板的右端上侧固定设置有一号楔子,一号楔子从左滑动板的前端延伸至后端;右滑动板的左端下侧固定设置有与一号楔子相契合的二号楔子,二号楔子从右滑动板的前端延伸至后端,一号楔子与二号楔子相契合将左滑动板与右滑动板连接在一起关闭空区;
一号握把与二号握把具有相同的结构,一号握把与二号握把呈左右对称设置;一号握把包括连接部、阻挡部、限位凹槽;连接部的一端与左滑动板固定相连,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阻挡部;连接部上设置有限位凹槽;
一号握把与二号握把通过滑动板限位件相连接;滑动板限位件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的左端、右端均向下弯曲形成弯钩;连接杆左端、右端的弯钩分别钩在一号握把、二号握把的限位凹槽内;
框架的底端四角处均设置有支腿A、支腿B,支腿A位于支腿B的内侧;支腿A、支腿B分别通过安装座A、安装座B与框架相铰接;支腿A的下端设置有脚轮A,支腿B的下端设置有脚轮B;
支腿A、支腿B上分别开设有连接孔A、连接孔B,连接孔A、连接孔B的内部均插置有定位螺钉;
安装座A与安装座B具有相同的结构;安装座A上设置有横向定位孔、纵向定位孔,支腿A的定位螺钉与横向定位孔相连接实现支腿A的收拢,与纵向定位孔相连接实现支腿A的展开。
支腿A包括支杆、套管,套管套置于支杆的外侧;支杆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呈竖直间隔排列;套管上设置有调节螺钉,调节螺钉插入支杆上的通孔中将支杆与套管连接在一起;调节螺钉插入支杆上不同的通孔对支腿A的高度进行调整。
连接部、阻挡部均为圆柱体,阻挡部的轴线与连接部的轴线相垂直,阻挡部用于防止滑动板限位件脱落。
心内科用担架的使用方法的步骤为:
步骤一:将心内科患者装上担架:
初始状态的担架的支腿A、支腿B均为收拢状态,左滑动板与右滑动板相连接,空区关闭,滑动板限位件安装在一号握把、二号握把上;
将心内科患者装上担架时首先取下滑动板限位件,分别拉动一号握把、二号握把带动左滑动板、右滑动板向外侧滑动将空区打开;将空区穿过心内科患者后,分别拉动一号握把、二号握把带动左滑动板、右滑动板向内侧滑动至连接在一起,将空区关闭,此时心内科患者位于左滑动板、右滑动板的上方,完成将心内科患者装上担架;
步骤二:对心内科患者进行转移:
将支腿A展开,担架通过支腿A下端的脚轮A移动;当需要将担架转移到救护车上时,先推动担架靠近救护车的车厢,再将支腿B展开,通过调整调节螺钉在支杆上的插入位置对支腿A的高度进行调整,使支腿B下端的脚轮B与救护车车厢地板平齐;向救护车内部推动担架,使框架前侧的两条支腿B进入救护车车厢中并在车厢地板上滚动,此时担架前端被两条支腿B支撑住;将框架前侧的两条支腿A收拢,继续向前推动担架至担架的中部进入救护车的车厢内,通过框架前侧的把手向上抬住担架使担架保持水平,此时将框架后侧的两条支腿A收拢,继续向前推动担架使框架后侧的两条支腿B进入救护车内,完成担架向救护车车厢内的转移;这个转移过程保持了担架的水平状态,实现了患者的平稳转移,对患者的扰动小,减轻患者痛苦,有利于稳定病情,避免二次受伤,并且省时省力,节省医护人员体力;
步骤三:将心内科患者移下担架:
先将担架转移到救护车外,向后侧拉动担架至框架前侧的安装座A离开救护车,展开框架前侧的两条支腿A对担架进行支撑;继续向后侧拉动担架至框架后侧的安装座A离开救护车,展开框架后侧的两条支腿A,完成将担架从救护车车厢内转移到外部;
推动担架到达指定位置后,收拢支腿A、支腿B,将担架抬到指定位置上;取下滑动板限位件,分别拉动一号握把、二号握把带动左滑动板、右滑动板向外侧滑动,空区打开,心内科患者穿过空区后处于指定位置上,移走担架,完成将心内科患者移下担架。
本发明的担架在将心内科患者装上或移下的过程中不需要抬起患者,在将患者转移到救护车的过程中能保持担架的水平状态,实现了患者的平稳转移,对患者的扰动小,减轻患者痛苦,有利于稳定病情,避免二次受伤;担架的转移过程更安全,省时省力,节省医护人员体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空区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空区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支腿A、支腿B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支腿A、支腿B的收拢状态示意图。
图5为一号握把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滑动板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左滑动板的侧视图。
图8为右滑动板的侧视图。
图中:1、框架;2、把手;3、左容纳板;4、右容纳板;5、空区;6、左滑动板;7、右滑动板;8、一号握把;9、一号滑槽;10、二号握把;11、二号滑槽;12、连接部;13、阻挡部;14、限位凹槽;15、滑动板限位件;16、连接杆;17、弯钩;18、支腿A;19、脚轮A;20、支腿B;21、脚轮B;22、安装座A;23、横向定位孔;24、纵向定位孔;25、安装座B;26、一号楔子;27、二号楔子;28、支杆;29、套管;30、调节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心内科用担架,包括框架1、把手2;把手2为两个,两个把手分别固定设置于框架1的前端、后端,框架1的内部左侧、内部右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左容纳板3、右容纳板4;左容纳板3与右容纳板4之间设置有空区5,空区5用于通过心内科患者;
左容纳板3、右容纳板4的内部均开设有容纳腔,左容纳板3的容纳腔内设置有左滑动板6,右容纳板4的容纳腔内设置有右滑动板7;
框架1的左侧前壁、左侧后壁上均开设有一号滑槽9,一号滑槽9内插置有一号握把8;框架1左侧前部、左侧后部的一号握把8分别与左滑动板6的前端、后端相固接,一号握把8能够带动左滑动板6沿着一号滑槽9滑动;框架1的右侧前壁、右侧后壁上均开设有二号滑槽11,二号滑槽11内插置有二号握把10;所述框架1右侧前部、右侧后部的二号握把10分别与右滑动板7的前端、后端相固接,二号握把10能够带动右滑动板7沿着二号滑槽11滑动;
如图7、8所示,左滑动板6的右端上侧固定设置有一号楔子26,一号楔子26从左滑动板6的前端延伸至后端;右滑动板7的左端下侧固定设置有与一号楔子26相契合的二号楔子27,二号楔子27从右滑动板7的前端延伸至后端,一号楔子26与二号楔子27相契合将左滑动板6与右滑动板7连接在一起关闭空区5;一号楔子26与二号楔子27契合使得左滑动板6与右滑动板7连接得更紧密更牢固。
如图5所示,一号握把8与二号握把10具有相同的结构,一号握把8与二号握把10呈左右对称设置;一号握把8包括连接部12、阻挡部13、限位凹槽14;连接部12的一端与左滑动板6固定相连,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阻挡部13;连接部12上设置有限位凹槽14。
如图6所示,一号握把8与二号握把10通过滑动板限位件15相连接;滑动板限位件15包括连接杆16,连接杆16的左端、右端均向下弯曲形成弯钩17;连接杆16左端、右端的弯钩17分别钩在一号握把8、二号握把10的限位凹槽内,使得一号握把8、二号握把10无法沿滑槽移动,实现对左滑动板6、右滑动板7的位置限制,防止左滑动板6、右滑动板7在担架移动过程中因震动而分开造成危险,提高了担架转移患者过程的安全性。
连接部12、阻挡部13均为圆柱体,阻挡部13的轴线与连接部12的轴线相垂直,阻挡部13用于防止滑动板限位件15脱落,避免了滑动板限位件15因震动脱离了限位凹槽14后从一号握把8、二号握把10的外端脱落,防止左滑动板6、右滑动板7分离,提高了担架转移患者过程的安全性。
如图3、4所示,框架1的底端四角处均设置有支腿A18、支腿B20,支腿A18位于支腿B20的内侧;支腿A18、支腿B20分别通过安装座A22、安装座B25与框架1相铰接;支腿A18的下端设置有脚轮A19,支腿B20的下端设置有脚轮B21;
支腿A18、支腿B20上分别开设有连接孔A、连接孔B,连接孔A、连接孔B的内部均插置有定位螺钉;
安装座A22与安装座B25具有相同的结构;安装座A22上设置有横向定位孔23、纵向定位孔24,支腿A18的定位螺钉与横向定位孔23相连接实现支腿A18的收拢,与纵向定位孔24相连接实现支腿A18的展开。
支腿A18包括支杆28、套管29,套管29套置于支杆28的外侧;支杆28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呈竖直间隔排列;套管29上设置有调节螺钉30,调节螺钉30插入支杆28上的通孔中将支杆28与套管29连接在一起;调节螺钉30插入支杆28上不同的通孔对支腿A18的高度进行调整。
心内科用担架的使用方法的步骤为:
步骤一:将心内科患者装上担架:
初始状态的担架的支腿A18、支腿B20均为收拢状态,左滑动板6与右滑动板7相连接,空区5关闭,滑动板限位件15安装在一号握把8、二号握把10上;
将心内科患者装上担架时首先取下滑动板限位件15,分别拉动一号握把8、二号握把10带动左滑动板6、右滑动板7向外侧滑动将空区5打开;将空区5穿过心内科患者后,分别拉动一号握把8、二号握把10带动左滑动板6、右滑动板7向内侧滑动至连接在一起,将空区5关闭,此时心内科患者位于左滑动板6、右滑动板7的上方,完成将心内科患者装上担架;
步骤二:对心内科患者进行转移:
将支腿A18展开,担架通过支腿A18下端的脚轮A19移动;当需要将担架转移到救护车上时,先推动担架靠近救护车的车厢,再将支腿B20展开,通过调整调节螺钉30在支杆28上的插入位置对支腿A18的高度进行调整,使支腿B20下端的脚轮B21与救护车车厢地板平齐;向救护车内部推动担架,使框架1前侧的两条支腿B20进入救护车车厢中并在车厢地板上滚动,此时担架前端被两条支腿B20支撑住;将框架1前侧的两条支腿A18收拢,继续向前推动担架至担架的中部进入救护车的车厢内,通过框架1前侧的把手2向上抬住担架使担架保持水平,此时将框架1后侧的两条支腿A18收拢,继续向前推动担架使框架1后侧的两条支腿B20进入救护车内,完成担架向救护车车厢内的转移;
步骤三:将心内科患者移下担架:
先将担架转移到救护车外,向后侧拉动担架至框架1前侧的安装座A22离开救护车,展开框架1前侧的两条支腿A18对担架进行支撑;继续向后侧拉动担架至框架1后侧的安装座A22离开救护车,展开框架1后侧的两条支腿A18,完成将担架从救护车车厢内转移到外部;
推动担架到达指定位置后,收拢支腿A18、支腿B20,将担架抬到指定位置上;取下滑动板限位件15,分别拉动一号握把8、二号握把10带动左滑动板6、右滑动板7向外侧滑动,空区5打开,心内科患者穿过空区5后处于指定位置上,移走担架,完成将心内科患者移下担架。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心内科用担架,包括框架(1)、把手(2);所述把手(2)为两个,两个把手分别固定设置于框架(1)的前端、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内部左侧、内部右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左容纳板(3)、右容纳板(4);所述左容纳板(3)与右容纳板(4)之间设置有空区(5),空区(5)用于通过心内科患者;
所述左容纳板(3)、右容纳板(4)的内部均开设有容纳腔,左容纳板(3)的容纳腔内设置有左滑动板(6),右容纳板(4)的容纳腔内设置有右滑动板(7);
所述框架(1)的左侧前壁、左侧后壁上均开设有一号滑槽(9),一号滑槽(9)内插置有一号握把(8);所述框架(1)左侧前部、左侧后部的一号握把(8)分别与左滑动板(6)的前端、后端相固接,一号握把(8)能够带动左滑动板(6)沿着一号滑槽(9)滑动;所述框架(1)的右侧前壁、右侧后壁上均开设有二号滑槽(11),二号滑槽(11)内插置有二号握把(10);所述框架(1)右侧前部、右侧后部的二号握把(10)分别与右滑动板(7)的前端、后端相固接,二号握把(10)能够带动右滑动板(7)沿着二号滑槽(11)滑动;
所述左滑动板(6)的右端上侧固定设置有一号楔子(26),一号楔子(26)从左滑动板(6)的前端延伸至后端;所述右滑动板(7)的左端下侧固定设置有与一号楔子(26)相契合的二号楔子(27),二号楔子(27)从右滑动板(7)的前端延伸至后端,一号楔子(26)与二号楔子(27)相契合将左滑动板(6)与右滑动板(7)连接在一起关闭空区(5);
所述一号握把(8)与二号握把(10)具有相同的结构,一号握把(8)与二号握把(10)呈左右对称设置;所述一号握把(8)包括连接部(12)、阻挡部(13)、限位凹槽(14);所述连接部(12)的一端与左滑动板(6)固定相连,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阻挡部(13);所述连接部(12)上设置有限位凹槽(14);
所述一号握把(8)与二号握把(10)通过滑动板限位件(15)相连接;所述滑动板限位件(15)包括连接杆(16),连接杆(16)的左端、右端均向下弯曲形成弯钩(17);所述连接杆(16)左端、右端的弯钩(17)分别钩在一号握把(8)、二号握把(10)的限位凹槽内;
所述框架(1)的底端四角处均设置有支腿A(18)、支腿B(20),支腿A(18)位于支腿B(20)的内侧;所述支腿A(18)、支腿B(20)分别通过安装座A(22)、安装座B(25)与框架(1)相铰接;所述支腿A(18)的下端设置有脚轮A(19),支腿B(20)的下端设置有脚轮B(21);
所述支腿A(18)、支腿B(20)上分别开设有连接孔A、连接孔B,连接孔A、连接孔B的内部均插置有定位螺钉;
所述安装座A(22)与安装座B(25)具有相同的结构;所述安装座A(22)上设置有横向定位孔(23)、纵向定位孔(24),支腿A(18)的定位螺钉与横向定位孔(23)相连接实现支腿A(18)的收拢,与纵向定位孔(24)相连接实现支腿A(18)的展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内科用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A(18)包括支杆(28)、套管(29),套管(29)套置于支杆(28)的外侧;所述支杆(28)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呈竖直间隔排列;所述套管(29)上设置有调节螺钉(30),调节螺钉(30)插入支杆(28)上的通孔中将支杆(28)与套管(29)连接在一起;调节螺钉(30)插入支杆(28)上不同的通孔对支腿A(18)的高度进行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内科用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2)、阻挡部(13)均为圆柱体,阻挡部(13)的轴线与连接部(12)的轴线相垂直,阻挡部(13)用于防止滑动板限位件(15)脱落。
4.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心内科用担架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步骤为:
步骤一:将心内科患者装上担架:
初始状态的担架的支腿A(18)、支腿B(20)均为收拢状态,左滑动板(6)与右滑动板(7)相连接,空区(5)关闭,滑动板限位件(15)安装在一号握把(8)、二号握把(10)上;
将心内科患者装上担架时首先取下滑动板限位件(15),分别拉动一号握把(8)、二号握把(10)带动左滑动板(6)、右滑动板(7)向外侧滑动将空区(5)打开;将空区(5)穿过心内科患者后,分别拉动一号握把(8)、二号握把(10)带动左滑动板(6)、右滑动板(7)向内侧滑动至连接在一起,将空区(5)关闭,此时心内科患者位于左滑动板(6)、右滑动板(7)的上方,完成将心内科患者装上担架;
步骤二:对心内科患者进行转移:
将支腿A(18)展开,担架通过支腿A(18)下端的脚轮A(19)移动;当需要将担架转移到救护车上时,先推动担架靠近救护车的车厢,再将支腿B(20)展开,通过调整调节螺钉(30)在支杆(28)上的插入位置对支腿A(18)的高度进行调整,使支腿B(20)下端的脚轮B(21)与救护车车厢地板平齐;向救护车内部推动担架,使框架(1)前侧的两条支腿B(20)进入救护车车厢中并在车厢地板上滚动,此时担架前端被两条支腿B(20)支撑住;将框架(1)前侧的两条支腿A(18)收拢,继续向前推动担架至担架的中部进入救护车的车厢内,通过框架(1)前侧的把手(2)向上抬住担架使担架保持水平,此时将框架(1)后侧的两条支腿A(18)收拢,继续向前推动担架使框架(1)后侧的两条支腿B(20)进入救护车内,完成担架向救护车车厢内的转移;
步骤三:将心内科患者移下担架:
先将担架转移到救护车外,向后侧拉动担架至框架(1)前侧的安装座A(22)离开救护车,展开框架(1)前侧的两条支腿A(18)对担架进行支撑;继续向后侧拉动担架至框架(1)后侧的安装座A(22)离开救护车,展开框架(1)后侧的两条支腿A(18),完成将担架从救护车车厢内转移到外部;
推动担架到达指定位置后,收拢支腿A(18)、支腿B(20),将担架抬到指定位置上;取下滑动板限位件(15),分别拉动一号握把(8)、二号握把(10)带动左滑动板(6)、右滑动板(7)向外侧滑动,空区(5)打开,心内科患者穿过空区(5)后处于指定位置上,移走担架,完成将心内科患者移下担架。
CN201910192089.9A 2019-03-14 2019-03-14 一种心内科用担架及使用方法 Pending CN1097711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92089.9A CN109771152A (zh) 2019-03-14 2019-03-14 一种心内科用担架及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92089.9A CN109771152A (zh) 2019-03-14 2019-03-14 一种心内科用担架及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71152A true CN109771152A (zh) 2019-05-21

Family

ID=66487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92089.9A Pending CN109771152A (zh) 2019-03-14 2019-03-14 一种心内科用担架及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7115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4556A (zh) * 2019-08-30 2019-11-19 黄驰越 可自动上下车的救护车担架组合
CN113712765A (zh) * 2021-06-02 2021-11-30 陈岩 智能无障碍手术床
CN113768714A (zh) * 2021-10-16 2021-12-10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医疗骨科户外用抬放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763391U (zh) * 2014-03-25 2014-08-13 张丽 心内科用担架
CN205126664U (zh) * 2015-11-03 2016-04-06 朱远湖 人体拾放搬运装置
US9468574B1 (en) * 2015-02-03 2016-10-18 James Phillips Ambulatory stretcher with patient lifting measures
CN206548717U (zh) * 2016-11-23 2017-10-1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心内科用担架
CN207236918U (zh) * 2017-03-10 2018-04-17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长度、体位可调节型担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763391U (zh) * 2014-03-25 2014-08-13 张丽 心内科用担架
US9468574B1 (en) * 2015-02-03 2016-10-18 James Phillips Ambulatory stretcher with patient lifting measures
CN205126664U (zh) * 2015-11-03 2016-04-06 朱远湖 人体拾放搬运装置
CN206548717U (zh) * 2016-11-23 2017-10-1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心内科用担架
CN207236918U (zh) * 2017-03-10 2018-04-17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长度、体位可调节型担架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4556A (zh) * 2019-08-30 2019-11-19 黄驰越 可自动上下车的救护车担架组合
CN113712765A (zh) * 2021-06-02 2021-11-30 陈岩 智能无障碍手术床
CN113712765B (zh) * 2021-06-02 2022-07-05 陈岩 智能无障碍手术床
CN113768714A (zh) * 2021-10-16 2021-12-10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医疗骨科户外用抬放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71152A (zh) 一种心内科用担架及使用方法
CN108784946A (zh) 一种组合式病人转运床
CN103800152A (zh) 多功能床垫
CN205459409U (zh) 一种带履带的楼梯担架
US10980688B1 (en) Hospital bed with pivoting side rail
CN108403314A (zh) 一种肾病科护理用装有遮挡机构的护理凳
CN109091315B (zh) 一种救护车用可拆卸担架床
CN214713059U (zh) 一种用于急救车的推床
CN103550035A (zh) 医用铲式担架车
CN203841944U (zh) 多功能床垫
CN110623797A (zh) 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可承载担架的分体式患者搬运推车
CN109938936A (zh) 一种医用移动担架床及其使用方法
CN210872537U (zh) 医疗用铲式担架轮椅
CN209932972U (zh) 手术大单支撑架
CN210131011U (zh) 一种转换床
CN210056507U (zh) 一种心血管病检查平台
CN112451225B (zh) 一种用于急救车的推床
CN220735630U (zh) 一种不锈钢抢救车
CN215350064U (zh) 一种急诊护理用可折叠担架
CN108670590A (zh) 一种心内科患者转运车
CN215779672U (zh) 一种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活动安全助行器
CN214343003U (zh) 一种便于病人转移的分体轮椅
CN216124695U (zh) 开合式医用平车
CN213883874U (zh) 一种电动担架车的氧气瓶支架
CN214434925U (zh) 移动病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