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70979A - 医用吻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医用吻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70979A
CN109770979A CN201811526319.2A CN201811526319A CN109770979A CN 109770979 A CN109770979 A CN 109770979A CN 201811526319 A CN201811526319 A CN 201811526319A CN 109770979 A CN109770979 A CN 1097709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ture
fitting mechanism
stapling apparatus
hangnail
free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2631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70979B (zh
Inventor
王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152631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709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70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709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709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709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外科手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吻合装置。包括:吻合机构,首尾两端均连接缝合线;缝合线,与吻合机构连接,位于吻合机构两端外侧分别具有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吻合机构邻近第一自由端方向的一端具有一头小尾大的行进端头,吻合机构具有大于所述缝合线的横截面尺寸,所述吻合机构与所述缝合线耦合为一体。该行进端头具体为锥形、金字塔形或其他具有头部尺寸大于尾部尺寸的形状。该装置减少了缝合线的缝合次数,将缝合线的缝合部分采用吻合机构替代,从而能够在肌腱内或其他组织内以尽可能少的缝合线确保手术的稳定性,同时,随着缝合线打结的减少,降低了手术难度,使得手术的时间减少,提高了手术的效率。

Description

医用吻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外科手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吻合装置。
背景技术
外科手术中需要对受损的肌肉、血管、神经以及其他身体组织的切口或断面进行连接,缝合线是解决上述连接的一种主要方式,缝合线作为伤口愈合、组织结扎和组织固定的一种无菌线,对伤口的初期愈合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临床手术中,具体是将缝合线一端系于缝合针上,由缝合针按照缝合技术要求单次或多次或往返,穿过离断组织,将缝合线打结以形成稳定的单环或复杂环,以便保持离断组织组合在一起。在缝合线上打上绳结的目的是防止缝合部被缝合后缝合线松动脱落,而这个打结是一项非常耗时并且直接影响到手术效果的工作。并且打结的时间和效果直接影响到手术的进度,在一些开口较小、活动空间受到限制的外科手术中,对缝合线的打结操作是一项难度非常大的工作。
已知的外科缝合线包括单股缝合线和多股缝合线。单股缝合线需要打一个或多个线结来牢固缝合的约束力,线结一旦滑脱,组织就有可能开裂;线结打得不紧,组织内部就可能形成空隙导致出血,线结打得太紧,又会影响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伤口愈合缓慢。临床上,手术医生为了安全一般要打3个结,容易滑的线甚至打5~8结,频繁打结占据手术许多时间,也给病人体内留下许多线结,影响伤口愈合效果和伤口美观。
近来,在外部表面上形成倒钩的缝合线已被开发及使用。因为上述倒钩,此种缝合线不易滑动,且因此在缝合后,这种缝合线也不会轻易地松脱。
特别体现在肌腱手术上,肌腱离断的手术吻接技术要求复杂,需将缝合线按缝合方法往返离断两端组织,保持一定的张力,最后形成一个复杂环。相关手术操作复杂,难度大,容易失败。临床上,手术医生,频繁操作占据手术许多时间,也给病人体内留下许多线结,影响组织愈合效果。同时由于机理组织结构的关系,即使采用目前带倒钩的缝合线应用于肌腱手术,也存在着缝合伤口恢复缓慢,影响术后效果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医用吻合装置。该医用吻合装置用于手术离断面的缝合,该吻合装置于将离断的两侧进行有效的、可保持组织稳定地固定、紧密地缝合,能够提高术后的恢复速度和恢复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吻合装置,包括:
吻合机构,首尾两端均连接缝合线;
缝合线,与吻合机构连接,位于吻合机构两端外侧分别具有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
吻合机构邻近第一自由端方向的一端具有一头小尾大的行进端头,吻合机构具有大于所述缝合线的横截面尺寸,所述吻合机构与所述缝合线耦合为一体。该行进端头具体为锥形、金字塔形或其他具有头部尺寸大于尾部尺寸的形状。
具体的是,缝合线具有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且其第一自由端作为缝合线的前进方向的头部,用于在离断的肌腱或其他身体组织之间穿梭,并带动吻合机构穿插于离断的肌腱内,而缝合线的第二自由端位于前进的后方,随着吻合器跟随第一端穿过肌腱,缝合线的第二自由端仍位于肌腱外部,缝合线的第二端用于打结,接缝合线的尾部进行固定。吻合机构于缝合线前进方向一致的方向上设置锥形的行进端头,该行进端头为了便于吻合器在肌腱内的前进,并配合第一端穿梭于肌腱组织之间。因此,该追锥形的端头位于第一自由端上。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吻合机构上设有倒刺,倒刺的尾端指向第二自由端。
也就是说吻合机构表面设置有倒刺,倒刺均匀分布于吻合机构表面,倒刺倾斜设置,具体的倾斜方向是第二自由端,这样的设置使得倒刺在缝合线的穿梭过程中不会造成较大阻力,而缝合线向后退出时,却存在一定阻力。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倒刺相对吻合机构表面所呈的夹角为15-20度。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吻合机构和缝合线上均设置刻度标记。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刻度标记的起始部位于吻合机构上,且刻度标记的起始部位于吻合机构邻近第二自由端方向的一端,刻度标记由起始部分别向两侧延伸。
这样在吻合器的表面形成了用于界定吻合器在肌腱之间穿梭距离的标准,使得吻合器在肌腱内部能够得到具体的掌控。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缝合线的第一自由端和/或第二自由端具有缝合针。
缝合针与第一自由端或第二自由端耦合设置。而第二自由端的缝合针根据实际情况按需设置。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缝合线位于第一自由端与吻合机构之间的部分和/或吻合机构与第二自由端之间的部分为双股线或多股线。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吻合机构为扁平状,吻合机构的截面为月牙形、长方形或椭圆形。为了确保吻合器能够在肌腱内部穿梭顺畅、保证吻合器的强度,并且尽可能少地避免吻合器破坏肌腱组织,因此,将吻合器设置为扁平状。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吻合机构具有一定的长径比,长径比为10-300。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吻合机构的截面尺寸由邻近第一自由端的一端向邻近第二自由端的一端渐增。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自由端与吻合机构之间的部分缝合线上设有倒刺,倒刺方向指向第一自由端。
当缝合线进入至人体组织后,在一定程度上,停止前进,为了防止缝合线被继续拉动向前,特别地在第二自由端与吻合机构之间的部分缝合线上设有倒刺,倒刺方向指向第一自由端。也就是说恰好地倒刺设置的最前端位于人体组织的进入位置处。这样由于在该部分位置的缝合线上设置倒刺,使得缝合线要继续前进会受到一定的阻力。从而提高了该吻合装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吻合机构与第二自由端之间具有固定器。
固定器用于对缝合线的后半部,即吻合器后方且位于肌腱组织外部的部分进行打结以防止缝合线松脱,简单的缝合线并不能有效地通过尽可能少的结来确保缝合的稳定性,因此,需要设置固定器对缝合线进行固定,以提高手术的稳定性。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减少了缝合线的缝合次数,将缝合线的缝合部分采用吻合机构替代,从而能够在肌腱内或其他组织内以尽可能少的缝合线确保手术的稳定性,缝合线穿梭的减少,直接降低了打结的数量,也降低了为了打结往返穿梭时而对肌腱造成的更多的损伤,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也给组织愈合提供正面的基础,避免伤口由于打结过多而造成美观度下降和表面认为造成的粗糙及花型障碍;同时,随着缝合线打结的减少,降低了手术难度,使得手术的时间减少,提高了手术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吻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吻合装置的进一步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吻合装置的进一步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吻合装置的进一步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吻合装置的进一步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吻合装置的进一步双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吻合装置在进入至人体组织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吻合装置在进入至人体组织后尾部的处理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吻合装置在进入至人体组织后前部的处理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吻合装置在完成植入后手术结束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固定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吻合机构;
2缝合线;
3行进端头;
4倒刺;
5刻度标记;
6缝合针;
7固定器;
8人体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说明。
如果无特殊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原料均为本领域常用的原料,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方法,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一种医用吻合装置,如图1所示,该吻合装置是用于手术中特别是外科手术中对组织的缝合,该装置具体包括(这里的组织包括人体组织8或动物体组织):
吻合机构1,首尾两端均连接缝合线2;所述吻合机构1和缝合线2由可被身体吸收的材料形成,当然,本发明并不受限于此。
缝合线2,与吻合机构1连接,位于吻合机构1两端外侧分别具有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
吻合机构1是该医用吻合装置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其主要是用于将其置于人体组织8结构内,来连接离断的两部分人体组织8,缝合线2是构成该装置的另一重要的部分,由于在吻合机构1的两头都设置了缝合线2,并且缝合线2在与吻合机构1连接的同时,具有自由端,也就是具有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从另一角度来讲,缝合线2包括了第一缝合线2和第二缝合线2,第一缝合线2位于吻合机构1的前方,第二缝合线2位于吻合机构1的后方。
吻合机构1具有大于所述缝合线2的横截面尺寸,以便于吻合机构1以缝合线2为载体,随着缝合线2进行运动。吻合机构1的与所述缝合线2耦合为一体,至少是吻合机构1的两端与缝合线2耦合为一体。
吻合机构1位于邻近第一自由端方向的一端具有锥形的行进端头,即,吻合机构1与第一缝合线2连接的一端具有锥形的行进端头。
同时,吻合机构1表面上还设置有倒刺4,倒刺4的尾端指向第二自由端。也就是说吻合机构1表面设置有倒刺4,并且倒刺4是均匀分布于吻合机构1表面,倒刺4倾斜设置,具体的倾斜方向是朝向第二自由端,这样的设置使得倒刺4在缝合线2的穿梭过程中不会造成较大阻力,而缝合线2向后退出时,却存在一定阻力。
倒刺4相对吻合机构1表面所呈的夹角为15-20度,倒刺4具有弹性,但是其基本角度在15-20度。
关于吻合机构1的形状,具体的,所述吻合机构1为扁平状,也就是说吻合机构1的截断面为扁形,相对于圆形的截面来说,如,吻合机构1的截面为月牙形、长方形或椭圆形。当然,其截面为圆滑的形状较为适合。并且,上述所设置的吻合机构1的锥形的行进端头配合扁平状的主体,使得吻合机构1更容易能够在人体组织8内穿梭,并且避免吻合机构1对人体组织8造成进一步的伤害。同时,吻合机构1具有一定的长度,该长度为5-50mm等。当然,本发明并不受限于此,可根据离断人体组织8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吻合机构1的长度厚度以及形状,同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缝合线2的长度材质以及其他参数。
在上述基础上,所述吻合机构1应当具有一定的长径比,长径比为10-300。只有具有一定长径比,才能保证该吻合机构1在人体组织8内造成较小的负面影响。
为了便于将吻合机构1准确固定于操作部位,在所述吻合机构1和缝合线2上均设置刻度标记5。所述刻度标记5的起始部位于吻合机构1上,且刻度标记5的起始部位于吻合机构1邻近第二自由端方向的一端,刻度标记5由起始部分别向两侧延伸。也就是说,刻度的起始部位位于吻合机构1上偏向第二自由端方向。
为了将吻合机构1代入到人体组织8内,在所述缝合线2的第一自由端和/或第二自由端具有缝合针6。也就是说,只有第一自由端具有缝合针6即可将吻合机构1穿插于人体组织8内,从而采用该吻合装置来固定连接离断的人体组织8。当然,第二自由端也可以设置缝合针6,该位置的缝合针6可以便于后期对缝合线2进行固定和收尾。
关于与吻合机构1连接的缝合线2的材质,其部分或全部为双股线,或者部分或全部为多股线。
吻合机构1与缝合线2为一体成型(如图1所示)或者后期二者粘结为一体(如图2所示)。
如图1所示,一种情况是缝合线2粘结在吻合机构1上。如图2所示,另一种情况是首尾两端缝合线2分别与吻合机构1的首尾连接。
对于上述吻合机构1及缝合线2的改进,具体如下:
首先,以第一自由端为行进端,吻合机构1的前端与第一自由端相连,那么吻合机构1的截面尺寸由前端向后端逐渐增大,该结构能够使得吻合机构1在终止穿插时,吻合机构1如果向前运动会存在一个阻力,这样就避免吻合机构1在穿插结束后的无意识前进,造成吻合机构1在两个离断人体组织8间的定位问题发生。也就是说,当使用者停止将吻合机构1向前牵引时,吻合机构1会存在一个迫使其止步于原地的阻力,这样避免了非主观外力的作用导致吻合机构1的移位。
其次,如图3所示,在所述第二自由端与吻合机构1之间的部分缝合线2上设有倒刺4,倒刺4方向指向第二自由端。也就是说,该处的倒刺4是设置于缝合线2上的,并且该缝合线2是位于第二自由端与吻合机构1之间,也就是说,该倒刺4是设置在相对吻合机构1的前进方向之后的一段缝合线2上。并且,该倒刺4的是设置于部分的缝合线2上。
具体的,上述的倒刺4的设置部位距离缝合针6之间还有一段缝合线2,这一段缝合线2至少是与上述设置倒刺4的这部分缝合线2存在不同的。关键的是,这一段设置倒刺4的缝合线2上倒刺4的方向是向第一自由端倾斜,也就是说,这一段缝合线2上的倒刺4是与缝合机构上的倒刺4倾斜方向相反的。
第三,如图4所示,位于吻合机构1前面的缝合线2上也设置有倒刺4,倒刺4的倾斜方向与吻合机构1上的倒刺4方向是相同的。
第四,如图5所示,位于吻合机构1后面的缝合线2上,本来已经设置了与吻合机构1上倒刺4的倾斜方向相反的倒刺4,在此基础上,已设倒刺4的前端与吻合机构1之间,也设置倒刺4,该倒刺4倾斜方向与吻合机构1上的倒刺4方向相同。
作为对上述已有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具体为:
如图6所示,在所述吻合机构1与第二自由端之间设置固定器7,固定器7设置在缝合线2上,并能够在缝合线2上调节且能相对缝合线2固定。
关于固定器7的结构,如图11所示,具体如下:
所述固定器7具有中空的伞状的部件,该固定器7具有贯穿其主体71的孔洞72,该孔洞72位于其伞状的顶部,贯穿主体71顶部内外,主体71的下半部为花瓣状,主体71内设置有阻隔体73,阻隔体73用于与组织接触,阻隔体73上设置多个花瓣状物74用于与主体的下半部吻合,阻隔体73的花瓣状物74与主体的下半部弹性均为弹性结构。缝合线由阻隔体73底部穿过并经由主体71内部从主体71顶部引出。
固定器用于未设置后半部缝合针的情况,用于将缝合线进行固定。由于主体71与阻隔体73之间有弹性,因此,在固定缝合线的时候可以通过调节力的大小来调节缝合线的张紧。
如图8、9、10所示,以下以该装置应用于离断的人体组织的肌腱中为范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先将离断的肌腱的远端和近端分别给予复位,注意肌腱有没有旋转,然后,将上述的吻合装置上的刻度0点与肌腱近端的断端对齐,向近端测量,尾端缝合线2上拟打结固定的长度(即进针点),在肌腱上作一标记,可用尖刀片在进针点作一纵向小切口(也可不作直接进针),将带倒刺4和刻度标识的吻合装置头端的缝合针6,自进针点,斜行或垂直的穿入肌腱至肌腱中心或略偏离后,再水平进针,头端针自肌腱近端的断端中心穿出,头端缝合线2牵引带倒刺4和刻度标识的吻合装置在肌腱近端内滑行,当该吻合装置的刻度的零刻度滑行至肌腱近端的断端时,停止牵引,将尾端带针缝合线2,靠近缝合针6附近,用剪刀剪断一条缝合线2,将尾端缝合针6自进针点垂直或倾斜穿入肌腱,自肌腱对侧或两侧穿出,带针的缝合线2与被剪断的另一缝合线2相互打结固定在一起,共同捆绑部分肌腱,固定带倒刺4和刻度标识的吻合装置防止向远端或近端滑行;头端缝合针6自离断肌腱远端的断端中心或或略偏离中心点,平行肌腱水平进针,至与近端进针点与近端断端的长度相当时,自肌腱穿出,缝合线2牵引带倒刺4和刻度标识的吻合装置继续在肌腱远端内滑行,当吻合体的0点刻度滑行至离断肌腱远端的断端时,停止牵引;将头端带针缝合线2,靠近缝合针6附近,用剪刀剪断一条缝合线2,将头端缝合针6自进针点垂直或倾斜穿入肌腱,自肌腱对侧或两侧穿出,带针的缝合线2与被剪断的另一缝合线2相互打结固定在一起,共同捆绑部分肌腱,固定带倒刺4和刻度标识的吻合装置防止向远端或近端滑行。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Claims (10)

1.一种医用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吻合机构,首尾两端均连接缝合线;
缝合线,与吻合机构连接,位于吻合机构两端外侧分别具有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
吻合机构位于邻近第一自由端方向的一端的具有一头小尾大的端头,吻合机构具有大于所述缝合线的横截面尺寸,所述吻合机构与所述缝合线耦合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吻合机构上设有倒刺,倒刺的尾端指向第二自由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刺相对吻合机构表面所呈的夹角为15-2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吻合机构和缝合线上均设置刻度标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标记的起始部位于吻合机构上,且刻度标记的起始部位于吻合机构邻近第二自由端方向的一端,刻度标记由起始部分别向两侧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线的第一自由端和/或第二自由端具有缝合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部分或全部与吻合机构连接的缝合线为双股线或多股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吻合机构为扁平状,吻合机构的截面为月牙形、长方形或椭圆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吻合机构具有一定的长径比,长径比为10-30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吻合机构的截面尺寸由邻近第一自由端的一端向邻近第二自由端的一端渐增。
所述第二自由端与吻合机构之间的部分缝合线上设有倒刺,倒刺方向指向第一自由端。
CN201811526319.2A 2018-12-13 2018-12-13 医用吻合装置 Active CN1097709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26319.2A CN109770979B (zh) 2018-12-13 2018-12-13 医用吻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26319.2A CN109770979B (zh) 2018-12-13 2018-12-13 医用吻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70979A true CN109770979A (zh) 2019-05-21
CN109770979B CN109770979B (zh) 2024-01-05

Family

ID=66496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26319.2A Active CN109770979B (zh) 2018-12-13 2018-12-13 医用吻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70979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91282A (en) * 1963-07-09 1967-11-15 Nat Res Dev Sutures
US4979956A (en) * 1987-10-30 1990-12-25 Pfizer Hospital Products Group,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tendon and ligament repair
US5957924A (en) * 1997-05-22 1999-09-28 Bionx Implants Oy Installation tool for suture anchor
US20080039873A1 (en) * 2004-03-09 2008-02-14 Marctec, Llc.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curing body tissue
US20090216326A1 (en) * 2008-02-27 2009-08-27 Kieran Hirpara Tendon repair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3096815A (zh) * 2010-05-05 2013-05-08 伊西康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自固位缝线的表面纹理构型及其形成方法
DE102012005418A1 (de) * 2012-03-16 2013-09-19 Klaus Wellner Intratendinöses,, resorbierbares Sehnennahtbesteck zur Rekonstruktion durchtrennter Beuge- und Strecksehnen an Händen und Füssen sowie von Achillessehnen - nach Dr. Wellner
CN103784174A (zh) * 2013-11-13 2014-05-14 陶晓丽 一种能促进创面闭合的万向皮肤牵拉装置
CN210077748U (zh) * 2018-12-13 2020-02-18 浙江省人民医院 医用吻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91282A (en) * 1963-07-09 1967-11-15 Nat Res Dev Sutures
US4979956A (en) * 1987-10-30 1990-12-25 Pfizer Hospital Products Group,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tendon and ligament repair
US5957924A (en) * 1997-05-22 1999-09-28 Bionx Implants Oy Installation tool for suture anchor
US20080039873A1 (en) * 2004-03-09 2008-02-14 Marctec, Llc.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curing body tissue
US20090216326A1 (en) * 2008-02-27 2009-08-27 Kieran Hirpara Tendon repair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3096815A (zh) * 2010-05-05 2013-05-08 伊西康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自固位缝线的表面纹理构型及其形成方法
DE102012005418A1 (de) * 2012-03-16 2013-09-19 Klaus Wellner Intratendinöses,, resorbierbares Sehnennahtbesteck zur Rekonstruktion durchtrennter Beuge- und Strecksehnen an Händen und Füssen sowie von Achillessehnen - nach Dr. Wellner
CN103784174A (zh) * 2013-11-13 2014-05-14 陶晓丽 一种能促进创面闭合的万向皮肤牵拉装置
CN210077748U (zh) * 2018-12-13 2020-02-18 浙江省人民医院 医用吻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70979B (zh) 2024-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51045B2 (en) Suture stitches for continuous surgical suturing
US20180368828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ntinuous Surgical Suturing
CN210077748U (zh) 医用吻合装置
CN203815515U (zh) 跟腱微创缝合装置及其瞄准器
US20200375591A1 (en) Devices for continuous surgical suturing
CN210843402U (zh) 一种髌骨骨折内固定装置
CN109770979A (zh) 医用吻合装置
CN208851546U (zh) 一种半月板缝合器
CN110680426A (zh) 可循环使用的跟腱微创缝合器械及其新型缝合方式
CN208910351U (zh) 一种新型的免打结缝合针线
CN107997798A (zh) 一种半月板缝合器
CN213525301U (zh) 一种改良半月板缝合器
CN209236251U (zh) 跟腱穿梭针及针线组
CN106264635A (zh) 一种便于分离缝线的纤维环缝合装置
CN214048948U (zh) 一种新型Gift-box打结结构
RU2233627C1 (ru) Способ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повреждений менисков коленного сустав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
RU2389440C1 (ru) Способ оперативного лечения четырехфрагментарных переломов и переломовывихов проксимального отдела плечевой кости
CN206964648U (zh) 双孔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缝合直针
CN213156131U (zh) 一种跟腱微创缝合穿线钳
CN209332146U (zh) 一种缝合针
CN213722173U (zh) 一种跟腱吻合的缝合装置
CN209827078U (zh) 一种免打结兽用皮肤缝合线
CN111588428B (zh) 一种带线缝合针
CN217285906U (zh) 一种医用缝合线
CN212490023U (zh) 一种pph肛窥缝合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08

Address after: No. 158, Shangtang Road, Xiache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Address before: 1-8F, Department of Hand Surgery,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No. 158 Shangtang Road,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14

Applicant before: Wang Lia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