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56131U - 一种跟腱微创缝合穿线钳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跟腱微创缝合穿线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56131U
CN213156131U CN202021346425.5U CN202021346425U CN213156131U CN 213156131 U CN213156131 U CN 213156131U CN 202021346425 U CN202021346425 U CN 202021346425U CN 213156131 U CN213156131 U CN 2131561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eading
threading hole
forceps
rod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4642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zhou Second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Fuzhou Second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zhou Second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Fuzhou Second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2134642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561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561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561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跟腱微创缝合穿线钳,包括第一钳杆、第二钳杆、第一钳柄、第二钳柄、第一套环、第二套环、第一穿线套筒和第二穿线套筒,所述第一钳杆、第一钳柄和第一套环依次固定连接形成第一钳体,所述第二钳杆、第二钳柄和第二套环依次固定连接形成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钳杆远离第一套环的一端依序设置有A穿线孔、B穿线孔和C穿线孔;所述第二钳杆远离第二套环的一端依序设置有A’穿线孔、B’穿线孔和C’穿线孔;所述第一穿线套筒可与A穿线孔或B穿线孔相接通,所述第二穿线套筒可与A’穿线孔或B’穿线孔相接通。该穿线钳可以快速准确地实施跟腱体外定位对孔,实现微创下的Bunnell法缝合。

Description

一种跟腱微创缝合穿线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跟腱微创缝合穿线钳。
背景技术
跟腱是指在足跟与小腿之间有一条很粗壮结实、绷得很紧的肌腱。跟腱长约15cm,是人体最粗大的肌腱,由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腓肠肌内、外头)肌腱在足跟上方约15cm处融合形成。人的行走、跑、跳就依仗着这条强有力的肌腱。跟腱短,跑步步子小,甚至走路有可能出现双脚不稳。跟腱若是完全断了就会寸步难行。实际上,跟腱断裂是运动爱好者中极为常见的损伤,在人体肌腱断裂部为发生率位居第三。随着大众健身意识的普及,其发生率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跟腱断裂的治疗,目前仍以开放手术为主,功能疗效虽然较好,但手术切口长达10-15cm,手术时间1-1.5h。长切口带来的切口感染问题成为外科医生心头隐忧。因此,跟腱断裂的微创手术是解决切口感染问题的法宝。最早提出微创跟腱修复理念的是1977年来自美国夏威夷檀香山特里普勒陆军医疗中心的Ma&Griffith医生,他提出的经皮缝合术将感染率大大降低,但此方法因随意穿针和不良的断端吻合质量,使得腓肠神经损伤和再断裂率显著增加。
1995年日本大阪警察医院Kakiuchi提出辅助小切口提高断端吻合质量,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再断裂率,小切口技术最具代表性的是2002年瑞士日内瓦大学医院的Assal医生应用的跟腱笼Achillon技术,但是该技术只能进行盒式缝合,缝线对跟腱组织在冠状面易形成切割影响缝合强度并存在腓肠神经损伤的风险。并且,过多缝线导致的过多线节对外科医生的操作技巧提出很高的要求,并且该手术设备昂贵,大大增加了患者的治疗成本,推广受阻。
跟腱缝合目前较多仍采用Kessler法(锁定套圈法)和Bunnell法(握持套圈法),但Kessler法缝合牢固程度稍差、操作繁琐,在腱内交叉缝合过多易影响供血,最大的问题在于Kessler法在小切口下基本无法操作。Bunnell法的缝合强度可靠,能达到良好的跟腱腱膜覆盖,操作简单,直视下穿刺减少了腓肠神经损伤概率,但同样存在切口大、易感染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跟腱微创缝合穿线钳,以解决切口过长易导致感染、患者治疗成本高、对外科医生操作要求高的问题。
基于以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跟腱微创缝合穿线钳,所述跟腱微创缝合穿线钳需兼具结构简单、切口小,创口不易感染,定位功能强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跟腱微创缝合穿线钳,包括第一钳杆、第二钳杆、第一钳柄、第二钳柄、第一套环、第二套环、第一穿线套筒和第二穿线套筒,所述第一钳杆、第一钳柄和第一套环依次固定连接形成第一钳体,所述第二钳杆、第二钳柄和第二套环依次固定连接形成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活动连接,
所述第一钳杆远离第一套环的一端依序设置有A穿线孔、B穿线孔和C穿线孔;
所述第二钳杆远离第二套环的一端依序设置有A’穿线孔、B’穿线孔和C’穿线孔;
所述第一穿线套筒和第二穿线套筒均为中空结构,且所述第一穿线套筒可与A穿线孔或B穿线孔相接通,所述第二穿线套筒可与A’穿线孔或B’穿线孔相接通。
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理解,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钳体与所述第二钳体活动连接,指的是与其他常见的手术用钳或剪刀类似的交叉铰接形式,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可以通过操作人员的手部操作实现相对开合。
在优选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所述跟腱微创缝合穿线钳还包括第一体外导向臂和第二体外导向臂,所述第一体外导向臂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向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钳杆连接;所述第二体外导向臂包括第二连接杆和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向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钳杆连接;在所述第一导向杆上与A穿线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导向位;在所述第二导向杆上与A’穿线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导向位。
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作用在于分别将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与第一钳杆和第二钳杆连接起来,实际生产应用中,无论是连接杆与导向杆的连接还是连接杆与钳杆的连接都可以是可拆卸的连接或固定的连接。连接杆和导向杆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包括多种,考虑到实施跟腱缝合时的时间有限,较方便的是例如在连接杆和导向杆的叠合位置再用蝶形螺丝将它们锁紧,在缝合针通过后不需要导向杆时,可方便地通过旋松蝶形螺丝的方式将其取下。此外,连接杆的具体形态可以是直线段或曲线段,材质优选经抛光或打磨的不锈钢。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穿线套筒穿过所述第一导向位的内腔与A穿线孔或B穿线孔连接,所述第二穿线套筒穿过所述第二导向位的内腔与A’穿线孔或B’穿线孔连接。具体操作时,第一穿线套筒穿过所述第一导向位连接到A穿线孔,第二穿线套筒穿过所述第二导向位连接到A’穿线孔,使跟腱手术的缝合针精确无误地穿过,然后将第一穿线套筒在第一导向位中再调整一定角度对向B穿线孔,将第二穿线套筒在第二导向位中再调整一定角度对向B’穿线孔。
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位、B穿线孔和C’穿线孔的中心可连成一直线,所述第二导向位、B’穿线孔和C穿线孔的中心可连成一直线。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当第一穿线套筒对向B穿线孔时,实际上其延伸线就对向了C’穿线孔,将缝合针带着缝合线从第一穿线套筒穿过操作时就可以直接缝合跟腱的B穿线孔和C’穿线孔位置。同理,缝合针带着缝合线从第二穿线套筒穿过操作时就可以直接缝合跟腱的B’穿线孔和C穿线孔位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位和所述第二导向位的内腔孔径大小均为0.8-1.6cm。所述第一导向位和所述第二导向位的内腔孔径以能使第一穿线套通和第二穿线套筒方便在其中调整一定角度为宜,结合临床应用的跟腱缝合针和穿线套筒的尺寸设计,0.8-1.6cm内腔孔径大小能够适应不同规格的穿线套筒和跟腱缝合针。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杆和所述第二导向杆互相平行设置。更加优选地,所述第一钳杆和所述第二钳杆互相平行设置,且它们之间的距离为1.5-2cm。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杆和所述第一钳杆之间的距离为1-2cm,所述第二导向杆和所述第二钳杆之间的距离为1-2cm。这样设置不仅美观而且更好把控穿线距离。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A穿线孔和B穿线孔中心之间的距离为0.1-0.3cm,所述B穿线孔和C穿线孔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2-1.8cm,所述A’穿线孔和B’穿线孔中心之间的距离为0.1-0.3cm,所述B’穿线孔和C’穿线孔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2-1.8cm。由于人体的跟腱宽度存在一定偏差,所以在制定缝合方案并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跟腱微创缝合穿线钳的时候,第一钳杆和第二钳杆、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第一导向杆和第一钳杆、第二导向杆和所述第二钳杆、A穿线孔中心和B穿线孔中心、B穿线孔中心和C穿线孔中心、A’穿线孔中心和B’穿线孔中心、B’穿线孔中心和C’穿线孔中心之间的距离都是按照不同患者的跟腱创伤情况计算出来的。
更加优选地,所述第一穿线套筒和所述第二穿线套筒均为中空筒体,且所述中空筒体的内径为0.3-0.8cm,所述中空筒体主要是供缝合针带着线穿入穿出,其内径的大小只要能满足跟腱缝合手术用的常见缝合针规格即可。
此外,所述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的形状设置只是便于操作人员的抓握习惯,因此不局限于下列常见形状:圆形孔、椭圆形孔、扁圆形孔和腰型孔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跟腱微创缝合穿线钳,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通过第一穿线套筒和第一钳杆上设置的穿线孔相配合,缝合操作简便、定位准确,操作简便。在对患者实施跟腱缝合时,可以快速准确地实现跟腱体外定位对孔,横向和斜向都可穿针缝合。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跟腱微创缝合穿线钳,仅需通过微小切口(1-2cm)便能实现类Bunnell法跟腱缝合,缝合强度高,操作简单,对周围组织干扰少,无黏连,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恢复快,且创口不易感染,同时能够大大减轻因采用进口器械导致的患者及其家属经济负担过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跟腱微创缝合穿线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另一种跟腱微创缝合穿线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套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钳体;
11、第一钳杆;12、第一钳柄;13、第一套环;
111、A穿线孔;112、B穿线孔;113、C穿线孔;
1101、第一连接杆;1102、第一导向杆;1102A、第一导向位;
2、第二钳体;
21、第二钳杆;22、第二钳柄;23、第二套环;
211、A’穿线孔;212、B’穿线孔;213、C’穿线孔;
2101、第二连接杆;2102、第二导向杆;2102A’、第二导向位;
101、第一穿线套筒;201、第二穿线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一种跟腱微创缝合穿线钳,包括第一钳杆(11)、第二钳杆(21)、第一钳柄(12)、第二钳柄(22)、第一套环(13)、第二套环(23)、第一穿线套筒(101)和第二穿线套筒(201),所述第一钳杆(11)、第一钳柄(12)和第一套环(13)依次固定连接形成第一钳体(1),所述第二钳杆(21)、第二钳柄(22)和第二套环(23)依次固定连接形成第二钳体(2),所述第一钳体(1)和所述第二钳体(2)活动连接。
所述第一钳杆(11)远离第一套环(13)的一端依序设置有A穿线孔(111)、B穿线孔(112)和C穿线孔(113)。
所述第二钳杆(21)远离第二套环(23)的一端依序设置有A’穿线孔(211)、B’穿线孔(212)和C’穿线孔(213)。
所述第一穿线套筒(101)和第二穿线套筒(201)均为中空结构,且所述第一穿线套筒(101)可与A穿线孔(111)或B穿线孔(112)相接通,所述第二穿线套筒(201)可与A’穿线孔(211)或B’穿线孔(212)相接通。
请参阅图2,在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操作者在患者体外定位穿针,所述跟腱微创缝合穿线钳还包括第一体外导向臂(110)和第二体外导向臂(210),所述第一体外导向臂(110)包括第一连接杆(1101)和第一导向杆(1102),所述第一连接杆(110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向杆(110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110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钳杆(11)连接。
所述第二体外导向臂(210)包括第二连接杆(2101)和第二导向杆(2102),所述第二连接杆(210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向杆(210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210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钳杆(21)连接;第一连接杆(110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向杆(1102)连接优选为可拆卸连接,例如卡接、旋接或扣接等方式,第二连接杆(210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向杆(2102)连接也是如此。同理,所述第一连接杆(110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钳杆(11)连接可以采用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方式例如卡接、旋接或扣接等,所述第二连接杆(210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钳杆(21)连接也是如此。
在所述第一导向杆(1102)上与A穿线孔(11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导向位(1102A)。
在所述第二导向杆(2102)上与A’穿线孔(21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导向位(2102A’)。第一导向位和第二导向位均为跟腱体外微创缝合的定位起到重要的作用。
其中,所述第一导向杆(1102)和所述第二导向杆(2102)互相平行设置。
并且,所述第一钳杆(11)和所述第二钳杆(21)互相平行设置,且它们之间的距离为1.5-2cm。
考虑到跟腱手术实施的患者跟腱宽度的不同,所述第一导向杆(1102)和所述第一钳杆(11)之间的距离为1-2cm,所述第二导向杆(2102)和所述第二钳杆(21)之间的距离为1-2cm。
进一步地,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穿线套筒(101)穿过所述第一导向位(1102A)的内腔与A穿线孔(111)或B穿线孔(112)连接,所述第二穿线套筒(201)穿过所述第二导向位(2102A)的内腔与A’穿线孔(211)或B’穿线孔(212)连接。第一穿线套筒(101)在第一导向位(1102A)的内腔可调整偏转,无需固定,当偏转至适当位置时,第一穿线套筒(101)与A穿线孔(111)或B穿线孔(112)形成接通状态,缝合针线就可按照既定路线穿过,另一侧的结构和操作原理与此相同。
在其他更加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向位(1102A)、B穿线孔(112)和C’穿线孔(213)的中心可连成一直线,所述第二导向位(2102A’)、B’穿线孔(212)和C穿线孔(113)的中心可连成一直线。
在另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向位(1102A)和所述第二导向位(2102A)的内腔孔径大小均为0.8-1.6cm。
进一步地,所述A穿线孔(111)和B穿线孔(112)中心之间的距离为0.1-0.3cm,所述B穿线孔(112)和C穿线孔(113)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2-1.8cm,所述A’穿线孔(211)和B’穿线孔(212)中心之间的距离为0.1-0.3cm,所述B’穿线孔(212)和C’穿线孔(213)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2-1.8cm。这样的距离有利于第一穿线套筒在第一导向位偏转一定小角度方向,一是这样的小角度偏转容易实现,二是可以实现体外斜向穿针定位。B穿线孔和C穿线孔以及B’穿线孔和C’穿线孔之间的距离是经测算出来的最佳距离,能够使针线从B穿线孔直达C’穿线孔,或者使针线从B’穿线孔直达C穿线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穿线套筒(101)和所述第二穿线套筒(201)均为中空筒体,且所述中空筒体的内径为0.3-0.8c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跟腱微创缝合穿线钳给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配合以第一穿线套筒(101)和第二穿线套筒(201)可以实现穿针缝合前的对孔定位,第一导向位(1102A)对应A穿线孔(111),第二导向位(2102A’)对应A’穿线孔(211)。因第一穿线套筒(101)在第一导向位(1102A)内可以偏转一定小角度穿过B穿线孔(112),且所述第一导向位(1102A)、B穿线孔(112)和C’穿线孔(213)的中心可连成一直线,第二穿线套筒(201)在第二导向位(2102A)内可以偏转一定小角度穿过B’穿线孔(212),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跟腱微创缝合穿线钳突破性地实现在跟腱膜内斜向穿针缝合。跟腱的切口可以采取横切或纵切的方式,使第一钳杆(11)和第二钳杆(21)探入跟腱,视患者跟腱粗细将切口大小控制在1-2cm。
实际使用时,第一钳杆(11)、第二钳杆(21)经切口穿入跟腱内到达相应位置,将第一穿线套筒和第二穿线套筒分别穿过跟腱两侧特定位置0.5cm左右的微小切口与A穿线孔(111)和A’穿线孔(211)相接通,完成体外定位,穿针入线开始缝合操作,待针线穿入跟腱后,将第一穿线套筒(101)调整向与B穿线孔(112)相接通,将第二穿线套筒(201)调整向B’穿线孔(212)相接通,因第一导向位(1102A)、B穿线孔(112)和C’穿线孔(213)的中心可连成一直线,所述第二导向位(2102A’)、B’穿线孔(212)和C穿线孔(113)的中心可连成一直线,缝合线从C’穿线孔(213)和C穿线孔(113)分别穿出,实现跟腱内的斜向交叉缝合(Bunnell法)。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向杆(1102)和所述第二导向杆(2102)互相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钳杆(11)和所述第二钳杆(21)互相平行设置,且它们之间的距离为1.5-2cm。这样的设置符合人体工学特点,更有利于对跟腱内部筋膜的保护。
在另一些更加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向杆(1102)与所述第一钳杆(11)连接形成“∪”字型,所述第二导向杆(2102)与所述第二钳杆(21)连接形成“∪”字型。这样的形状有利于第一体外导向臂(110)和第二体外导向臂(210)在跟腱外部通过穿线套筒和穿线孔的配合起到定位和导向的作用。
在另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套环(13)和第二套环(23)为跟腱缝合外科手术操作人员的手指穿入位置,为便于手指穿入以后灵活操作,将第一套环(13)和第二套环(23)设置成圆形孔、椭圆形孔(如图3所示)、扁圆形孔(未示出)或腰型孔(未示出)。这些形状不一一列举和限定,只要可以供操作人员手指穿入和握持即可。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穿线套筒和第二穿线套筒为中空筒体,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针和线的粗细所测算出,所述中空筒体的内径为0.3-0.8mm。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跟腱微创缝合穿线钳,包括第一钳杆(11)、第二钳杆(21)、第一钳柄(12)、第二钳柄(22)、第一套环(13)、第二套环(23)、第一穿线套筒(101)和第二穿线套筒(201),所述第一钳杆(11)、第一钳柄(12)和第一套环(13)依次固定连接形成第一钳体(1),所述第二钳杆(21)、第二钳柄(22)和第二套环(23)依次固定连接形成第二钳体(2),所述第一钳体(1)和所述第二钳体(2)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钳杆(11)远离第一套环(13)的一端依序设置有A穿线孔(111)、B穿线孔(112)和C穿线孔(113);
所述第二钳杆(21)远离第二套环(23)的一端依序设置有A’穿线孔(211)、B’穿线孔(212)和C’穿线孔(213);
所述第一穿线套筒(101)和第二穿线套筒(201)均为中空结构,且所述第一穿线套筒(101)可与A穿线孔(111)或B穿线孔(112)相接通,所述第二穿线套筒(201)可与A’穿线孔(211)或B’穿线孔(212)相接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跟腱微创缝合穿线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体外导向臂(110)和第二体外导向臂(210),
所述第一体外导向臂(110)包括第一连接杆(1101)和第一导向杆(1102),所述第一连接杆(110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向杆(110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110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钳杆(11)连接;
所述第二体外导向臂(210)包括第二连接杆(2101)和第二导向杆(2102),所述第二连接杆(210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向杆(210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210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钳杆(21)连接;
在所述第一导向杆(1102)上与A穿线孔(11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导向位(1102A);
在所述第二导向杆(2102)上与A’穿线孔(21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导向位(2102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跟腱微创缝合穿线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线套筒(101)穿过所述第一导向位(1102A)的内腔与A穿线孔(111)或B穿线孔(112)连接,所述第二穿线套筒(201)穿过所述第二导向位(2102A)的内腔与A’穿线孔(211)或B’穿线孔(21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跟腱微创缝合穿线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位(1102A)、B穿线孔(112)和C’穿线孔(213)的中心可连成一直线,所述第二导向位(2102A’)、B’穿线孔(212)和C穿线孔(113)的中心可连成一直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跟腱微创缝合穿线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位(1102A)和所述第二导向位(2102A)的内腔孔径大小均为0.8-1.6c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跟腱微创缝合穿线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杆(1102)和所述第二导向杆(2102)互相平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跟腱微创缝合穿线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杆(11)和所述第二钳杆(21)互相平行设置,且它们之间的距离为1.5-2c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跟腱微创缝合穿线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杆(1102)和所述第一钳杆(11)之间的距离为1-2cm,所述第二导向杆(2102)和所述第二钳杆(21)之间的距离为1-2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跟腱微创缝合穿线钳,其特征在于:所述A穿线孔(111)和B穿线孔(112)中心之间的距离为0.1-0.3cm,所述B穿线孔(112)和C穿线孔(113)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2-1.8cm,所述A’穿线孔(211)和B’穿线孔(212)中心之间的距离为0.1-0.3cm,所述B’穿线孔(212)和C’穿线孔(213)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2-1.8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跟腱微创缝合穿线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线套筒(101)和所述第二穿线套筒(201)均为中空筒体,且所述中空筒体的内径为0.3-0.8cm。
CN202021346425.5U 2020-07-10 2020-07-10 一种跟腱微创缝合穿线钳 Active CN2131561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46425.5U CN213156131U (zh) 2020-07-10 2020-07-10 一种跟腱微创缝合穿线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46425.5U CN213156131U (zh) 2020-07-10 2020-07-10 一种跟腱微创缝合穿线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56131U true CN213156131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92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46425.5U Active CN213156131U (zh) 2020-07-10 2020-07-10 一种跟腱微创缝合穿线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561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80098B1 (ko) 외과수술 봉합장치 및 이와 함께 사용되는 도구들
RU2625278C2 (ru) Инструмент, использующий шовную нить для прокладывания или соединения живых тканей
WO2015021687A1 (zh) 一种跟腱缝合器
CN203388900U (zh) 一种跟腱缝合器
CN200987689Y (zh) 一种快速止血缝合钳
CN107802301A (zh) 一种跟腱断裂修复导向装置
CN213156131U (zh) 一种跟腱微创缝合穿线钳
CN110680426A (zh) 可循环使用的跟腱微创缝合器械及其新型缝合方式
CN101327131A (zh) 锁扣式缝扎器
CN206390952U (zh) 一种便于分离缝线的纤维环缝合装置
CN106264635A (zh) 一种便于分离缝线的纤维环缝合装置
CN205795748U (zh) 腔镜下缝合打结线组
CN210277245U (zh) 一种跟腱手术吻合钳
CN209236251U (zh) 跟腱穿梭针及针线组
CN107028631A (zh) 一种跟腱微创缝合组合器械
CN201179082Y (zh) 双尖双孔双槽弧形缝合针
CN206729925U (zh) 一种新型医用缝合拉扣
CN209332147U (zh) 一种用于腹腔镜手术的缝合针
CN212089642U (zh) 一种妇科腹腔镜手术缝合夹持针用专用套管
CN206964648U (zh) 双孔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缝合直针
CN202665679U (zh) 一种胸骨支撑器
RU2233627C1 (ru) Способ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повреждений менисков коленного сустав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
CN105852923A (zh) 一套跟腱微创缝合器械
CN208838042U (zh) 一种辅助缝合钳
CN109717918A (zh) 心尖缝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