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64075A - 一种减振装置及具有其的家电产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振装置及具有其的家电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64075A
CN109764075A CN201910102536.7A CN201910102536A CN109764075A CN 109764075 A CN109764075 A CN 109764075A CN 201910102536 A CN201910102536 A CN 201910102536A CN 109764075 A CN109764075 A CN 1097640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ntilever
damping block
vibration absorber
substrate
vib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0253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64075B (zh
Inventor
陈澎钰
王元
孙慧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0253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640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640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640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640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640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减振装置及具有其的家电产品,属于减振技术领域。减振装置包括两个或者多个悬臂、和悬臂数量相同的减振块;以及基底;其中,基底粘附于待减振部件的表面,每个悬臂连接基底和相应的减振块;通过将减振装置包括两个或者多个悬臂、和悬臂数量相同的减振块;以及基底,其中基底粘附于待减振部件的表面,利用相邻的减振块的侧面之间产生的摩擦来消耗能量,从而降低振动,通过对减振装置的结构参数进行设计,使得减振装置的一阶弯曲模态与待减振部件的表面的振动特性相匹配,可实现根据待减振部件的表面的振动特性来进行精确匹配,提高了减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减振装置及具有其的家电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减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振装置及具有其的家电产品。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减振装置主要有被动减振和主动减振两种模式,其中被动减振技术通常是采用阻尼材料贴附的方式实现减振,难以根据待减振物体的振动特性进行精确匹配,减振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振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被动减振技术难以根据待减振物体的振动特性进行精确匹配,减振效果较差的问题。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减振装置,减振装置包括多个悬臂、和悬臂数量相同的减振块;以及基底;
其中,基底粘附于待减振部件的表面,每个悬臂连接基底和相应的减振块。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悬臂包括第一类悬臂和第二类悬臂,第一类悬臂和第二类悬臂的数量均为一个或者多个;
第一类悬臂和第二类悬臂交错分布,且第一类悬臂的长度大于第二类悬臂的长度。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类悬臂和第二类悬臂的横截面相同,横截面的形状为矩形或者圆形。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减振块为菱形体块,包括第一减振块和第二减振块;
第一减振块通过第一类悬臂与基底连接;
第二减振块通过第二类悬臂与基底连接。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减振块和第二减振块之间的高度差的取值范围是大于等于0.5×Min(H1,H2),小于等于0.8×Min(H1,H2);
其中H1为第一减振块的高度;
H2为第二减振块的高度。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减振块之间存在间隙,间隙的范围需满足大于0,且小于等于0.5×(D1-D2)×sin(α/2),其中D1为第一减振块的上表面的上顶点沿水平方向的最大位移,D2为第二减振块的上顶点的沿水平方向的最大位移,其中,上顶点指的第一减振块和第二减振块左侧的顶点,α为减振块的上表面的顶角中的较小角。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α的取值范围是大于等于45°,小于90°。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减振块的侧边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β,其中β的取值范围是大于等于30°,小于等于60°。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基底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当基底的数量为多个时,其与悬臂的数量一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家电产品,家电产品包括待减振部件和上面所涉及的减振装置,减振装置安装于待减振部件的表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减振装置包括多个悬臂、和悬臂数量相同的减振块;以及基底,其中基底粘附于待减振部件的表面,利用相邻的减振块的侧面之间产生的摩擦来消耗能量,从而降低振动,通过对减振装置的结构参数进行设计,使得减振装置的一阶弯曲模态与待减振部件的表面的振动特性相匹配,可实现根据待减振部件的表面的振动特性来进行精确匹配,提高了减振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减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减振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减振块与悬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减振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减振装置;11、减振块;111、第一减振块;112、第二减振块;12、悬臂;121、第一类悬臂;122、第二类悬臂;13、基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文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文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被用来将一个元素与另一个元素区分开来,而不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元素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实际上第一元素也能够被称为第二元素,反之亦然。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结构、装置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结构、装置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结构、装置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文中的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文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文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本文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文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减振装置,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减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减振装置1包括两个或者多个悬臂12、和悬臂12数量相同的减振块11;以及基底13。
其中,基底13粘附于待减振部件的表面,每个悬臂12连接基底13和相应的减振块11。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减振装置1包括两个或者多个悬臂12、和悬臂12数量相同的减振块11;以及基底13,其中基底13粘附于待减振部件的表面,利用相邻的减振块11的侧面之间产生的摩擦来消耗能量,从而降低振动,通过对减振装置的结构参数进行设计,使得减振装置1的一阶弯曲模态与待减振部件的表面的振动特性相匹配,可实现根据待减振部件的表面的振动特性来进行精确匹配,提高了减振效果,具有成本低廉、可靠性高、受使用环境影响小等优点。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悬臂12包括第一类悬臂121和第二类悬臂122,第一类悬臂121和第二类悬臂122的数量均为一个或者多个,第一类悬臂121和第二类悬臂122交错分布,且第一类悬臂121的长度大于第二类悬臂122的长度。
通过将第一类悬臂121和第二类悬臂122交错分布,且第一类悬臂121的长度大于第二类悬臂122的长度,可使得减振块11与基底13之间的距离不同,从而确保减振块11在弯曲过程中相邻的两个减振块11之间出现接触,从而产生摩擦,消耗能量。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减振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2中的减振块11为9个,其中,第一类悬臂121的数量为6个,第二类悬臂122的数量为3个,也可根据需要,同时增加或者减少第一类悬臂121和第二类悬臂122的数量,只需要第一类悬臂121和第二类悬臂122能够实现交错分布即可。
其中,减振块11的分布采用多行多列的方式,图2中采用的三行和三列的分布形式,也可采用单行的形式来分布,其中,采用多行多列的分布方式,可使得减振装置1的分布更加集中,相邻的减振块11侧面之间发生摩擦较多,消耗更多振动动能,采用单行或者单列的形式分布,相邻减振块11侧面之间的摩擦相对较少,降低了减振的效果。。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类悬臂121和第二类悬臂122的横截面相同,横截面的形状为矩形或者圆形。
其中,当第一类悬臂121和第二类悬臂122的横截面为矩形时,其宽度和厚度的比值需要大于等于1,以使得第一类悬臂121和第二类悬臂122类在弯曲过程中保证弯曲的方向性和稳定性。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减振块与悬臂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减振块11为菱形体块,其包括第一减振块111和第二减振块112;第一减振块111通过第一类悬臂121与基底13连接;第二减振块112通过第二类悬臂122与基底13连接。
通过将减振块11设计为菱形体块,可增加相邻的两个减振块11侧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摩擦,增强能量消耗,降低待减振部件的表面的振动。
另外,通过将第一减振块111和第二减振块112由于通过长度不同的第一类悬臂121和第二类悬臂122分别与基底13连接,将会使得第一减振块111和第二减振块112的高度存在差异,使得第一减振块111的侧面和第二减振块112的侧面在弯曲过程中出现接触,从而产生摩擦,消耗能量。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悬臂12在减振块11上的位置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可安装于减振块11底面的中心位置,也可安装于减振块11底面的其他位置。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减振块111和第二减振块112之间的高度差的取值范围是大于等于0.5×Min(H1,H2),小于等于0.8×Min(H1,H2),其中H1为第一减振块111的高度,H2为第二减振块112的高度。
通过将第一减振块11和第二减振块112之间的高度差设置上述的取值范围,可使得第一减振块1111的侧面和第二减振块112的侧面在弯曲过程中的接触,增加能量消耗。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减振块11的高度H1和第二减振块12的高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中,当针对单一频率,每个减振块11的高度相同,可保证有最大的接触面积,摩擦消耗能量更大,减振效果更好;当针对多个频率时,减振块11可设计为不同尺寸,即第一减振块11和第二减振块12的尺寸不同,不同尺寸的减振块11的位移不同,存在高度差可保证相邻减振块11之间能够发生接触,起到减振的效果,避免失效。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减振块111与第二减振块112之间的高度差相同或者不同,可根据不同的待减振部件的振动特性来设计,使得相邻减振块11之间能够发生接触即可。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减振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相邻的两个减振块11之间存在间隙,间隙的范围需满足大于0,且小于等于0.5×(D1-D2)×sin(α/2),其中D1为第一减振块111的上表面的上顶点沿水平方向的最大位移,D2为第二减振块112的上表面的上顶点的沿水平方向的最大位移,α为减振块11的上表面的顶角中的较小角,其中D1和D2的数据可通过仿真方式获得,其中,仿真方式可采用仿真计算,采用通用的仿真软件,计算时在悬臂12的底部施加待减振表面的位移,计算求解时采用模态叠加法,获得一阶弯曲模态。
其中,上顶点为所述第一减振块111和所述第二减振块112的上表面的顶角中的较小角的顶点,是指与图4中与夹角α相对的夹角(与夹角α的角度相同)的顶点,或者夹角α的顶点。
通过在相邻的减振块11之间设置间隙,且间隙的范围满足上述关系,可使得两个减振块11之间避免由于间隙过大而造成两个减振块11的侧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过小而降低减振效果。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减振块11之间的间隙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当相邻的两个减振块11之间的间隙相同时,可保证减振块11在摩擦运动过程中受力均匀,按照预设的方式振动,不会由于侧向力激发扭转模态,产生设计频率以外的振动,振动频率相对集中,消耗的振动能量也相对集中,有利于更大幅度地降低窄带峰的振动;当相邻的两个减振块11之间的间隙不同时,振动频率相对分散,消耗的能量也相对分散,有利于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降低振动,可根据待减振部件的振动特性来选择间隙的数据。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α的取值范围是大于等于45°,小于90°。
通过将α的取值范围设定为大于等于45°,小于90°,可避免由于取值小时,使得减振装置1产生较大的侧向力,激发除了一阶弯曲模态之外的其他振动,影响减振的效果。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减振块11的侧边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β,其中β的取值范围是大于等于30°,小于等于60°。
通过将β的取值范围设定为大于等于30°,小于等于60°,可避免角度过小时,形状对称性更强,减振块11由于重力导致的偏转力减小,弯曲量也相对减小,消耗的能量也相对较小,减振效果较差,也可以避免β的角度过大时,减振块11偏细长,由于相邻的减振块11之间有高度差,在相同高度差的情况下,β越大,将会导致其有效摩擦面积变小,影响其减振的效果。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基底13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当基底13的数量为多个时,其与悬臂12的数量一致。
当基底13的数量为一个时,基底13更加容易加工,呈薄片状,其与待减振部件的表面更加容易固定,可采用粘结的方式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于待减振部件的表面上,具有生产简单,安装方便的优点。
当基底13的数量为多个时,一个基底13对应一个悬臂12,当待减振部件的表面需要多个基底13时,安装过程相对繁琐,但可根据待减振部件的表面的实际状况来选择安装减振装置1的数量。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减振块11与悬臂12可采用一体成型工艺,使得减振块11与悬臂12之间的连接强度最大,避免减振块11出现脱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家电产品,家电产品包括待减振部件和上面的减振装置1,减振装置1安装于待减振部件的表面,用于降低待减振部件的振动。
当悬臂12的横截面为矩形时,通过调整悬臂12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的尺寸以及减振块11的重量使得减振装置1的一阶模态固有频率等于减振目标频率,其中固有频率可通过仿真计算得到。
当悬臂12的横截面为圆形时,通过调整悬臂12的长度和直径的尺寸以及减振块11的重量使得减振装置1的一阶模态固有频率等于减振目标频率,其中固有频率可通过仿真计算得到。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家电产品包括空调、冰箱、洗衣机和电视等产品,其中,其待减振部件可以是压缩机壳体、风扇蜗壳等振动特性稳定的位置上,其振动特性不随时间变化。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装置包括多个悬臂、和所述悬臂数量相同的减振块;以及基底;
其中,所述基底粘附于待减振部件的表面,每个所述悬臂连接所述基底和相应的所述减振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包括第一类悬臂和第二类悬臂,所述第一类悬臂和所述第二类悬臂的数量均为一个或者多个;
所述第一类悬臂和所述第二类悬臂交错分布,且所述第一类悬臂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类悬臂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悬臂和所述第二类悬臂的横截面相同,横截面的形状为矩形或者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块为菱形体块,包括第一减振块和第二减振块;
所述第一减振块通过所述第一类悬臂与所述基底连接;
所述第二减振块通过所述第二类悬臂与所述基底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块和所述第二减振块之间的高度差的取值范围是大于等于0.5×Min(H1,H2),小于等于0.8×Min(H1,H2);
其中H1为所述第一减振块的高度;
H2为所述第二减振块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减振块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的范围需满足大于0,且小于等于0.5×(D1-D2)×sin(α/2),其中D1为所述第一减振块的上表面的上顶点沿水平方向的最大位移,D2为所述第二减振块的上顶点的沿水平方向的最大位移,其中,上顶点指的所述第一减振块和所述第二减振块上表面的顶角中的较小角的顶点,α为所述减振块的上表面的顶角中的较小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α的取值范围是大于等于45°,小于9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块的侧边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β,其中β的取值范围是大于等于30°,小于等于6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当所述基底的数量为多个时,其与所述悬臂的数量一致。
10.一种家电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家电产品包括待减振部件和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装置,所述减振装置安装于所述待减振部件的表面。
CN201910102536.7A 2019-02-01 2019-02-01 一种减振装置及具有其的家电产品 Active CN1097640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02536.7A CN109764075B (zh) 2019-02-01 2019-02-01 一种减振装置及具有其的家电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02536.7A CN109764075B (zh) 2019-02-01 2019-02-01 一种减振装置及具有其的家电产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64075A true CN109764075A (zh) 2019-05-17
CN109764075B CN109764075B (zh) 2022-06-24

Family

ID=66454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02536.7A Active CN109764075B (zh) 2019-02-01 2019-02-01 一种减振装置及具有其的家电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6407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84833A (ja) * 2002-08-28 2004-03-18 Showa Electric Wire & Cable Co Ltd 摩擦ダンパ
CN103612645A (zh) * 2013-11-27 2014-03-05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摇枕、摇枕减振组件和转向架
JP2016080166A (ja) * 2014-10-10 2016-05-16 株式会社横河ブリッジ 高減衰組立フレーム用長尺部材、及び高減衰組立フレーム
CN105683614A (zh) * 2013-12-17 2016-06-15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减振材料及减振材料的安装方法
CN205475997U (zh) * 2016-02-23 2016-08-17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有利于结构抗震的装配式砌块及其填充墙结构
CN205533948U (zh) * 2016-05-05 2016-08-31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原理的锤式减震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84833A (ja) * 2002-08-28 2004-03-18 Showa Electric Wire & Cable Co Ltd 摩擦ダンパ
CN103612645A (zh) * 2013-11-27 2014-03-05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摇枕、摇枕减振组件和转向架
CN105683614A (zh) * 2013-12-17 2016-06-15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减振材料及减振材料的安装方法
JP2016080166A (ja) * 2014-10-10 2016-05-16 株式会社横河ブリッジ 高減衰組立フレーム用長尺部材、及び高減衰組立フレーム
CN205475997U (zh) * 2016-02-23 2016-08-17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有利于结构抗震的装配式砌块及其填充墙结构
CN205533948U (zh) * 2016-05-05 2016-08-31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原理的锤式减震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64075B (zh) 2022-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94851U (zh) 压电振动器件
CN202823727U (zh) 雾化结构
CN106208604A (zh)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CN103906943B (zh) 用于电路载体的减振装置和具有电路载体的电子设备
CN110337214A (zh) 基于粒子阻尼器的减振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印刷电路板
CN106092474A (zh) 一种翼吊式发动机减振系统试验装置
CN109764075A (zh) 一种减振装置及具有其的家电产品
CN102045037B (zh) 压电振动器
CN107152100A (zh) 质量阻尼复合结构的atmd减振装置
CN204089439U (zh) 电机支架
CN207229656U (zh) 一种减振支架及采用该减振支架的电动机
CN101479499B (zh) 在造纸机或纸板机环境下的振动质量体中的振动衰减装置
CN207457045U (zh) 一种矿石检测用固定装置
CN107332423B (zh) 线性电机
CN205336075U (zh)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CN103485127B (zh) 用于洗衣机的吸振器和具有其的洗衣机
CN207032552U (zh) 质量阻尼复合结构的atmd减振装置
CN212272921U (zh) 一种用于精密仪器低频减振的局域共振梁结构
CN105978288B (zh) 线性电机系统
CN204880896U (zh) 一种空调及其分液器支架
CN205762430U (zh) 一种新型色选机振动器
CN107062409A (zh) 电机安装结构及嵌入式空调器
CN209404687U (zh) 一种内胆及洗碗机
CN105937802A (zh) 一种电机支架及空调室外机
CN203360714U (zh) 综框弯曲模态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1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Patentee after: QINGDAO HAIER AIR-CONDITIONING ELECTRONIC Co.,Ltd.

Patentee after: Haier Zhijia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1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AIER AIR-CONDITIONING ELECTRONIC Co.,Ltd.

Patentee before: Haier Limited by Share Ltd, Qingdao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