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29656U - 一种减振支架及采用该减振支架的电动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振支架及采用该减振支架的电动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229656U CN207229656U CN201721139803.0U CN201721139803U CN207229656U CN 207229656 U CN207229656 U CN 207229656U CN 201721139803 U CN201721139803 U CN 201721139803U CN 207229656 U CN207229656 U CN 2072296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mping
- motor
- groove
- support plate
- damping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振支架及采用该减振支架的电动机,属于电动机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减振支架,包括多个减振板,各减振板侧部通过支撑板相连,所述减振板侧部开设有多个用于减振的减振槽,所述减振槽位于支撑板下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机,包括上述减振支架,还包括定子以及用于装配定子的机座,多个所述减振支架装配于机座两侧,所述定子装配于减振支架上。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减振支架及采用该减振支架的电动机,结构简单,稳固可靠,实用性强,容易制造,便于推广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减振支架在能够保证电动机所需的刚度需求、保证电动机的位置精度的同时,能够有效的降低并趋近消除电动机的振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振支架及采用该减振支架的电动机,属于电动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高转速成为电动机的发展方向,多用于压缩机、水泵等高速负载的直连驱动,随着电动机转速的不断提升,由此带来的振动问题日益突出,为消除电机振动,在定子与机座之间采用弹性隔振措施可以有效改善电动机的振动指标。
针对上述问题,有专利提出了解决方案,《一种电机定子铁心与机座的定位安装结构》(公告号CN102044929A,申请号200910174853.6),该专利采用弯折成55°夹角的弯折钢板连接定子与机座,能够有效的降低电动机的振动。但是日积月累之后,在电动机重力、转子反作用力以及电动机振动的作用之下的弯折钢板夹角将逐渐减小,而致使电动机产生下塌现象,从而使装配于弯折钢板上的电动机的位置精度达不到设计的要求,而影响电动机的传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减振支架及采用该减振支架的电动机,本实用新型能够保证电动机所需的刚度需求、保证电动机的位置精度的同时,能够有效的降低并趋近消除电动机的振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减振支架,包括多个减振板,各减振板侧部通过支撑板相连,所述减振板侧部开设有多个用于减振的减振槽,所述减振槽位于支撑板下方。
电动机工作时,即电动机的转子转动时,电动机不可避免的将会发生振动,在振动过程中将会影响电动机的传动效果、降低电动机的使用寿命、影响电动机的位置精度,故这种振动效果是需要尽量避免的,所以保证电动机位置精度同时最大程度的降低电动机的振动一直以来都是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所努力的方向。当电动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减振支架时,电动机的定子通过多个本实用新型的减振支架装配于电动机的机座上,得益于本实用新型的减振支架的设计,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减振板与支撑板的整体设计能够保证电动机所需的刚度需求、保证电动机的位置精度;而得益于多个减振槽的设计,能够有效的吸收电动机振动产生的力的作用,起到减振效果,故能够有效的降低并趋近消除电动机的振动。如果不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减振支架,而采用弯折钢板替代本实用新型的减振支架,当然弯折钢板能够有效的降低电动机的振动,但由于弯折钢板自身的结构特点,日积月累之后,在电动机重力、转子反作用力以及电动机振动的作用之下的弯折钢板夹角将逐渐减小,而致使电动机产生下塌现象,从而使装配于弯折钢板上的电动机的位置精度达不到设计的要求,而影响电动机的传动效果,同时弯折钢板刚度也不如本实用新型的减振支架。故电动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减振支架的设计时,在能够保证电动机所需的刚度需求、保证电动机的位置精度的同时,能够有效的降低并趋近消除电动机的振动。
优选的,减振板为2个,减振槽与支撑板位于减振板的同一侧,即减振槽与支撑板同侧、并位于支撑板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减振支架,所述支撑板侧部底端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背向减振板侧部。当定子装配于本实用新型的减振支架上时,得益于凸台的设计,将定子的安装端装配至凸台上,再将支撑板与定子的安装端紧固连接,使得定子能够牢固可靠的装配于减振支架上。优选的,支撑板与凸台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减振支架,所述减振板侧部开设有凹槽,所述支撑板镶嵌于凹槽内。凹槽的设计,使支撑板承受力的作用可以从竖直方向传递到减振板上。如果不采用凹槽的设计,而使支撑板直接装配于减振板侧部的外表面,此时支撑板向减振板传递的力为剪切力,此种直接装配结构设计传递力的效果不佳,容易失效,明显不如凹槽装配结构稳定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凸出于或平齐于凹槽上方的减振板侧壁。即,支撑板凸出于槽上方的减振板侧壁;或支撑板平齐于凹槽上方的减振板侧壁。本设计的目的在于,能够避免定子与减振支架之间装配时发生干涉的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下方的减振板侧壁凸出于支撑板。即,支撑板凹进于凹槽下方的减振板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侧部底端设置有凸台,且凸台凸出于或平齐于凹槽下方的减振板侧壁。即,凸台凸出于凹槽下方的减振板侧壁;或凸台平齐于凹槽下方的减振板侧壁。本设计的目的在于,能够避免定子与减振支架之间装配时发生干涉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减振支架,所述减振槽深度D等于开设减振槽处的减振板宽度B的1/4-1/2。具体的,每个减振槽的位置不同,故每个开设减振槽处的减振板宽度B便可能不同,优选的,每个减振槽深度D都等于开设减振槽处的减振板最小宽度B的1/4-1/2。如果减振槽深度D过小,则降低了减振效果;如果减振槽深度D过大,则降低了减振板的刚度。
进一步的,所述减振槽高度H等于减振槽深度D的1/3-1/2。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减振支架,所述减振槽内壁与减振槽顶壁的交汇处圆滑过渡,以及减振槽内壁与减振槽底壁的交汇处圆滑过渡。本设计的目的在于,避免因各交汇处过于尖锐、引起应力集中,而造成开裂的现象。优选的,支撑板侧壁与减振槽顶壁的交汇处圆滑过渡,以及支撑板侧壁与减振槽底壁的交汇处圆滑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减振支架,各减振板底部通过固定板相连。进一步的增加减振支架的刚度,并且便于将减振支架安装于机座上。
具体的,减振支架的减振板、支撑板与固定板通过焊接方式相连形成整体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减振支架采用Q235钢材制成,即减振板、支撑板与固定板采用Q235材料制成,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屈服强度更高的钢材制成。作为优选,减振支架采用Q235钢材制成,材料成本低,焊接性好。如果采用上述弯折钢板替代减振支架时,弯折钢板需要具有较高的屈服强度、较高的韧性以及较高的抗弯曲能力,这就提高了弯折钢板对原材料的要求,增加了材料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机,包括上述减振支架,还包括定子以及用于装配定子的机座,多个所述减振支架装配于机座两侧,所述定子装配于减振支架上。此时,位于两侧的减振支架之间的减振槽相正对用于减振。具体的,减振板底端固定于机座上,实现将减振支架装配于机座两侧;定子固定于支撑板上,实现将定子装配于多个减振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定子两侧设置有与减振支架数量相同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支撑板通过紧固件紧固连接,以实现将定子装配于减振支架上。优选的,在与凸台相结合的设计下,连接板安装于凸台上,支撑板与连接板通过紧固件紧固连接,稳固可靠。
进一步的,在与固定板相结合的设计下,通过紧固件将固定板紧固于机座上,实现将减振支架装配于机座上。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减振支架及采用该减振支架的电动机,结构简单,稳固可靠,实用性强,容易制造,便于推广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减振支架在能够保证电动机所需的刚度需求、保证电动机的位置精度的同时,能够有效的降低并趋近消除电动机的振动。本实用新型的减振支架特别适合于大型高转速电动机,当然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电动机。
附图说明
图1是减振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3是减振支架的侧视图;
图4是减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采用减振支架的电动机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电动机的减振支架分布示意图。
图中标记:1-减振板、11-减振槽、12-凹槽、2-支撑板、21-凸台、3-固定板、4-定子、5-机座、6-连接板、B-开设减振槽处的减振板宽度、D-减振槽深度、H-减振槽的高度、L1-凹槽顶壁的深度、L2-支撑板的厚度、L3-支撑板结合凸台处的厚度、L4-凹槽底壁的深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减振支架,包括多个减振板1,各减振板1侧部通过支撑板2相连,所述减振板1侧部开设有多个用于减振的减振槽11,所述减振槽11位于支撑板2下方。
电动机工作时,即电动机的转子转动时,电动机不可避免的将会发生振动,在振动过程中将会影响电动机的传动效果、降低电动机的使用寿命、影响电动机的位置精度,故这种振动效果是需要尽量避免的,所以保证电动机位置精度同时最大程度的降低电动机的振动一直以来都是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所努力的方向。当电动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减振支架时,电动机的定子4通过多个本实用新型的减振支架装配于电动机的机座5上,得益于本实用新型的减振支架的设计,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减振板1与支撑板2的整体设计能够保证电动机所需的刚度需求、保证电动机的位置精度;而得益于多个减振槽11的设计,能够有效的吸收电动机振动产生的力的作用,起到减振效果,故能够有效的降低并趋近消除电动机的振动。如果不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减振支架,而采用弯折钢板替代本实用新型的减振支架,当然弯折钢板能够有效的降低电动机的振动,但由于弯折钢板自身的结构特点,日积月累之后,在电动机重力、转子反作用力以及电动机振动的作用之下的弯折钢板夹角将逐渐减小,而致使电动机产生下塌现象,从而使装配于弯折钢板上的电动机的位置精度达不到设计的要求,而影响电动机的传动效果,同时弯折钢板刚度也不如本实用新型的减振支架。故电动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减振支架的设计时,在能够保证电动机所需的刚度需求、保证电动机的位置精度的同时,能够有效的降低并趋近消除电动机的振动。
具体的,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减振板1为2个,当然也可以为3个、4个或更多个;每个减振板1的减振槽11为3个,当然也可以为2个、4个或更多个;减振槽11与支撑板2位于减振板1的同一侧,即减振槽11与支撑板2同侧、并位于支撑板2下方。具体的,减振板1上段为直角梯形结构、下段为矩形结构,直角梯形结构的直角面与矩形结构的侧面处于同一竖直平面,支撑板2与减振槽11设置于该竖直平面侧。直角梯形结构顶面的宽度小于直角梯形结构底面的宽度,矩形结构顶面的宽度小于等于直角梯形结构底面的宽度,直角梯形结构底面与矩形结构顶面相结合融为一体形成减振板1。电动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减振支架时,直角梯形结构的斜面与定子4的外表面相切或近似相切状态,如图6所示,使得转子在转动过程中施加于定子4的反作用力的方向与上述斜面结构相匹配,能够更好的将力的作用传递至减振支架,然后传递至机座5,使电动机更加稳定可靠,并且减振支架更为紧凑美观。当然减振板1也可以直接为直角梯形结构或矩形结构。
基于本实施例的进一步的优化,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支撑板2侧部底端设置有凸台21,所述凸台21背向减振板1侧部。当定子4装配于本实用新型的减振支架上时,得益于凸台21的设计,将定子4的安装端装配至凸台21上,再将支撑板2与定子4的安装端紧固连接,使得定子4能够牢固可靠的装配于减振支架上。优选的,支撑板2与凸台21为一体结构,呈L形结构。
基于本实施例的进一步的优化,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减振板1侧部开设有凹槽12,所述支撑板2镶嵌于凹槽12内。凹槽12的设计,使支撑板2承受力的作用可以从竖直方向传递到减振板1上。如果不采用凹槽12的设计,而使支撑板2直接装配于减振板1侧部的外表面,此时支撑板2向减振板1传递的力为剪切力,此种直接装配结构设计传递力的效果不佳,容易失效,明显不如凹槽12装配结构稳定可靠。
进一步的,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板2凸出于或平齐于凹槽12上方的减振板1侧壁。即,支撑板2凸出于槽12上方的减振板1侧壁;或支撑板2平齐于凹槽12上方的减振板1侧壁。本设计的目的在于,能够避免定子4与减振支架之间装配时发生干涉的现象。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3再加以阐述,凹槽12顶壁深度为L1,支撑板2厚度为L2,L2≥ L1。
进一步的,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2下方的减振板1侧壁凸出于支撑板2。即,支撑板2凹进于凹槽12下方的减振板1侧壁。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3再加以阐述,凹槽12底壁深度为L4,支撑板2厚度为L2,L4>L2。
进一步的,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板2侧部底端设置有凸台21,且凸台21凸出于或平齐于凹槽12下方的减振板1侧壁。即,凸台21凸出于凹槽12下方的减振板1侧壁;或凸台21平齐于凹槽12下方的减振板1侧壁。本设计的目的在于,能够避免定子4与减振支架之间装配时发生干涉的现象。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3再加以阐述,支撑板2结合凸台21处的厚度为L3,凹槽12底壁深度为L4,L3≥ L4。
基于上述各实施例的技术特征的组合设计,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支撑板2凸出于或平齐于凹槽12上方的减振板1侧壁(即L2≥L1), 凸台21凸出于或平齐于凹槽12下方的减振板1侧壁(即L3≥L4),且凹槽12下方的减振板1侧壁凸出于支撑板2(即L4>L2)。明显的,L4>L1。本设计使凸台21承受力的作用可以从竖直方向传递到减振板1上;如果支撑板2凸出于或平齐于凹槽12下方的减振板1侧壁(即L2≥L4),那么凸台21处于悬空状态,将受到剪切力的作用,力的在传动作用不可靠,凸台21容易产生变形甚至开裂现象,影响减振支架的稳定性;但是此设计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基于本实施例的进一步的优化,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减振槽11深度D等于开设减振槽11处的减振板(1)宽度B的1/4-1/2。即,D=1/4B或D=1/2B,或D=1/4B到1/2B的任一数值。具体的,每个减振槽11的位置不同,故每个开设减振槽11处的减振板1宽度B便可能不同,优选的,每个减振槽11深度D都等于开设减振槽11处的减振板1最小宽度B的1/4-1/2。如果减振槽11深度D过小,则降低了减振效果;如果减振槽11深度D过大,则降低了减振板1的刚度。
进一步的,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减振槽11高度H等于减振槽11深度D的1/3-1/2。即,作为优选,H=1/3D或H=1/2D,或D=1/3D到1/2D的任一数值。当然,减振槽11高度H也可以为1/3D或H=1/2D外的数值。
基于本实施例的进一步的优化,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减振槽11内壁与减振槽11顶壁的交汇处圆滑过渡,以及减振槽11内壁与减振槽11底壁的交汇处圆滑过渡。本设计的目的在于,避免因各交汇处过于尖锐、引起应力集中,而造成开裂的现象。优选的,支撑板2侧壁与减振槽11顶壁的交汇处圆滑过渡,以及支撑板2侧壁与减振槽11底壁的交汇处圆滑过渡。具体的,上述各交汇处倒圆。
基于本实施例的进一步的优化,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各减振板1底部通过固定板3相连。进一步的增加减振支架的刚度,并且便于将减振支架安装于机座5上。当减振板1为2个时,固定板3直接焊接于两减振板1之间;或两减振板1底部开设安装槽,固定板3镶嵌于两安装槽内并与固定板3相焊;当减振板1为2个以上时,原理相同。具体的,支撑板2与固定板3上都开设多个用于紧固件穿过的圆孔。进一步的,减振板1底面与固定板3底面相平齐,或减振板1底面略高于固定板3底面,或固定板3位于减振板1底面。
具体的,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减振支架的减振板1、支撑板2与固定板3通过焊接方式相连形成整体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减振支架采用Q235钢材制成,即减振板1、支撑板2与固定板3采用Q235材料制成,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屈服强度更高的钢材制成。作为优选,减振支架采用Q235钢材制成,材料成本低,焊接性好。如果采用上述弯折钢板替代减振支架时,弯折钢板需要具有较高的屈服强度、较高的韧性以及较高的抗弯曲能力,这就提高了弯折钢板对原材料的要求,增加了材料的成本。
实施例2: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电动机,包括实施例1中的减振支架,还包括定子4以及用于装配定子的机座5,多个所述减振支架装配于机座5两侧,所述定子4装配于减振支架上。此时,位于两侧的减振支架之间的减振槽11相正对用于减振。具体的,减振板1底端固定于机座5上,实现将减振支架装配于机座5两侧;定子4固定于支撑板2上,实现将定子4装配于多个减振支架上。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减振支架为4个,两两对称分布于机座5两侧;当然减振支架也可以为6个、8个或更多个。
进一步的,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定子4两侧设置有与减振支架数量相同的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与支撑板2通过紧固件紧固连接,以实现将定子4装配于减振支架上。优选的,在与凸台21相结合的设计下,连接板6安装于凸台21上,支撑板2与连接板6通过紧固件紧固连接,稳固可靠。具体的,紧固件为螺栓,优选的,紧固件为高强度螺栓。
进一步的,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与固定板3相结合的设计下,通过紧固件将固定板3紧固于机座5上,实现将减振支架装配于机座5上。具体的,紧固件为螺栓,优选的,紧固件为高强度螺栓。
基于上述各实施例的技术特征的组合设计,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减振支架为4个,两两对称分布于机座5两侧;其中,减振板1的壁厚为40mm、减振板1的高度为710mm、减振板1的直角梯形结构底面的宽度为250mm、减振板1的矩形结构的顶面宽度B=210mm(本实施例的矩形结构的宽度即为开设减振槽11处的减振板1的最小宽度);减振槽11有3个,各减振槽11间距为110mm、减振槽11深度D=55mm、减振槽11高度H=20mm;凹槽12顶壁深度L1=41mm、支撑板2厚度L2=49mm、支撑板2结合凸台21处的厚度L3=65mm、凹槽12底壁深度L4=57mm; 减振板1底面高于固定板3底面5mm。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减振支架及采用该减振支架的电动机,结构简单,稳固可靠,实用性强,容易制造,便于推广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减振支架在能够保证电动机所需的刚度需求、保证电动机的位置精度的同时,能够有效的降低并趋近消除电动机的振动。本实用新型的减振支架特别适合于大型高转速电动机,当然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电动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减振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减振板(1),各减振板(1)侧部通过支撑板(2)相连,所述减振板(1)侧部开设有多个用于减振的减振槽(11),所述减振槽(11)位于支撑板(2)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侧部底端设置有凸台(21),所述凸台(21)背向减振板(1)侧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板(1)侧部开设有凹槽(12),所述支撑板(2)镶嵌于凹槽(12)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凸出于或平齐于凹槽(12)上方的减振板(1)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2)下方的减振板(1)侧壁凸出于支撑板(2)。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侧部底端设置有凸台(21),且凸台(21)凸出于或平齐于凹槽(12)下方的减振板(1)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槽(11)深度D等于开设减振槽(11)处的减振板(1)宽度B的1/4-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槽(11)内壁与减振槽(11)顶壁的交汇处圆滑过渡,以及减振槽(11)内壁与减振槽(11)底壁的交汇处圆滑过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支架,其特征在于:各减振板(1)底部通过固定板(3)相连。
10.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减振支架,还包括定子(4)以及用于装配定子的机座(5),多个所述减振支架装配于机座(5)两侧,所述定子(4)装配于减振支架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139803.0U CN207229656U (zh) | 2017-09-07 | 2017-09-07 | 一种减振支架及采用该减振支架的电动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139803.0U CN207229656U (zh) | 2017-09-07 | 2017-09-07 | 一种减振支架及采用该减振支架的电动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229656U true CN207229656U (zh) | 2018-04-13 |
Family
ID=61860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139803.0U Active CN207229656U (zh) | 2017-09-07 | 2017-09-07 | 一种减振支架及采用该减振支架的电动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229656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55508A (zh) * | 2017-09-07 | 2017-11-17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 一种减振支架及采用该减振支架的电动机 |
CN108673085A (zh) * | 2018-06-08 | 2018-10-19 | 山东齐鲁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轮发电机转子槽楔装配装置 |
CN113613835A (zh) * | 2019-03-27 | 2021-11-05 | 斗山机床株式会社 | 机床主轴的减振装置及包括其的机床 |
-
2017
- 2017-09-07 CN CN201721139803.0U patent/CN20722965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55508A (zh) * | 2017-09-07 | 2017-11-17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 一种减振支架及采用该减振支架的电动机 |
CN108673085A (zh) * | 2018-06-08 | 2018-10-19 | 山东齐鲁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轮发电机转子槽楔装配装置 |
CN113613835A (zh) * | 2019-03-27 | 2021-11-05 | 斗山机床株式会社 | 机床主轴的减振装置及包括其的机床 |
CN113613835B (zh) * | 2019-03-27 | 2023-11-21 | 株式会社迪恩机床 | 机床主轴的减振装置及包括其的机床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229656U (zh) | 一种减振支架及采用该减振支架的电动机 | |
EP2899394A1 (en) | Wind turbine with damping | |
CN102237174B (zh) | 静止感应电器 | |
CN102748420A (zh) | 基于波型转换和振动局域的手性结构周期浮筏 | |
CN100587293C (zh) | 大型灯泡贯流泵房的减振方法 | |
CN105696722A (zh) | 一种位移放大的金属剪切型消能器 | |
CN107355508A (zh) | 一种减振支架及采用该减振支架的电动机 | |
WO2008149996A1 (ja) | 制震ダンパ | |
RU2457123C1 (ru) | Панель звукоизолирующая и способ ее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 |
KR101290292B1 (ko) | 조류 발전용 저진동 수직형 터빈 | |
JP5022844B2 (ja) | 防音パネルおよび防音タンク | |
CN101556859B (zh) | 隔振垫及隔振器 | |
CN210034750U (zh) | 一种下水管消音防护套 | |
JP2010255324A (ja) | 建物の制震構造 | |
CN205453047U (zh) | 一种带弯曲形钢绞线的防振锤 | |
CN2900922Y (zh) | 机械设备隔声减振装置 | |
CN217685826U (zh) | 柜机背板、空调 | |
CN212619255U (zh) | 一种用于空调水泵安装的隔震装置 | |
JP6646449B2 (ja) | 立軸ポンプ | |
CN205421053U (zh) | 一种尖劈式声屏障 | |
CN204898763U (zh) | 小型挖掘机并联散热器连接结构 | |
CN211819891U (zh) | 一种水泵限位装置 | |
CN217362783U (zh) | 一种电机减震条 | |
CN211573754U (zh) | 一种输送泵隔音装置 | |
CN103855850A (zh) | 电机的减震装置及家用电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23 Address after: 618000 No. 19-12, building 21, phase I, Yinxin Wuzhou Plaza, No. 733, Section 2, Taishan South Road, De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ongfang Electric (Deyang) Motor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DEC DONGFANG ELECTRIC MACHINERY Co.,Ltd. Address before: 188 Huanghe West Road, Jingyang District, De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EC DONGFANG ELECTRIC MACHINERY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