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59582B - 真空脱脂烧结系统 - Google Patents

真空脱脂烧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59582B
CN109759582B CN201811641624.6A CN201811641624A CN109759582B CN 109759582 B CN109759582 B CN 109759582B CN 201811641624 A CN201811641624 A CN 201811641624A CN 109759582 B CN109759582 B CN 1097595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x
furnace
wax catching
catching tank
vacu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4162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59582A (zh
Inventor
朱诗坤
盛建华
戴金宁
盛利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ZHOU XINRONGLI INDUSTR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zhou Wanr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zhou Wanr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zhou Wanr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4162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595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595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595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595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595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真空脱脂烧结系统,包括真空脱脂烧结炉、捕蜡罐组、压差控制装置和真空泵组,真空脱脂烧结炉内设置有贯穿隔热层和炉筒体的捕蜡管道,捕蜡管道的一端连通有效加热区,捕蜡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捕蜡罐组;压差控制装置与炉筒体连接并检测溢散区的气压,真空泵组向炉筒体通入载流气体并抽真空,压差控制装置还与捕蜡罐组连接并检测捕蜡罐组的气压,并通过控制载流气体的流量大小以及捕蜡罐组的真空度来使得溢散区的气压与捕蜡罐组的气压的压差满足设定压差范围,载流气体将有效加热区内产生的蒸气蜡排至捕蜡罐。本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减小对炉体的污染,降低对下一次坯料烧结质量的影响,并提高载流气体的扩散效率和蒸气蜡的收集效率。

Description

真空脱脂烧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用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脱脂烧结系统。
背景技术
常规脱蜡工艺是在炉体外设置立式或卧式捕蜡罐,卧式捕蜡罐直接连接炉壁下部并与立式捕蜡罐相连,立式捕蜡罐一侧连接了真空泵组。在烧结过程中,真空泵持续对炉体抽真空;炉体内温度上升,粘结剂及成型剂逐渐气化,并由真空泵组抽出,并通过冷却系统凝结在捕蜡罐内。
传统脱蜡设备虽然能将大部分的粘结剂或成型剂收纳到捕蜡罐中,但由于粘结剂或成型剂在高温炉体内是以气体的形式存在,但炉壁内侧设置有冷却防水层,会导致部分粘结剂或成型剂在还未被抽入捕蜡罐中时就在炉壁上凝固,这样不但对炉体造成污染,并且有可能影响下一次产品烧结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真空脱脂烧结系统,旨在解决烧结工艺时脱蜡阶段产生的蒸气蜡清除不彻底引起的炉体污染和烧结质量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真空脱脂烧结系统,包括真空脱脂烧结炉、捕蜡罐组、压差控制装置和真空泵组,其中,
所述真空脱脂烧结炉包括炉筒体、设置于所述炉筒体内的由隔热层围设形成的有效加热区、所述隔热层与所述炉筒体形成的溢散区、以及贯穿所述隔热层和所述炉筒体的捕蜡管道,所述捕蜡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有效加热区,所述捕蜡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捕蜡罐组;
所述真空泵组的一端与所述捕蜡罐组连通,并通过所述捕蜡罐组对所述炉筒体进行抽真空处理,所述真空泵组的另一端与所述炉筒体的进气通道连接,并向所述炉筒体内通入气体;
所述压差控制装置与所述炉筒体连接并检测所述溢散区的气压,所述压差控制装置还与所述捕蜡罐组连接并检测所述捕蜡罐组的气压,在脱脂阶段时,通过控制载流气体的流量和所述捕蜡罐组的真空度使得所述溢散区的气压与所述捕蜡罐组的气压的压差满足满足设定压差范围,所述载流气体扩散至所述有效加热区并将所述有效加热区内产生的蒸气蜡经所述捕蜡管道排至所述捕蜡罐组。
优选地,所述捕蜡罐包括依次连接的卧式捕蜡罐和立式捕蜡罐,且所述卧式捕蜡罐靠近所述真空脱脂烧结炉设置且设置于所述真空脱脂烧结炉的下方,所述压差控制装置检测所述卧式捕蜡罐内的气压。
优选地,所述载流气体为惰性气体、氢气或氮气中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真空脱脂烧结系统还包括冷却装置,所述炉筒体的内壁内、所述捕蜡罐组的捕蜡罐的内壁内均设置有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内设置有冷却液,所述冷却液在所述冷却装置的作用下在所述炉筒体的内壁、所述捕蜡罐的内壁内流动。
优选地,所述捕蜡管道内靠近所述有效加热区设置有用于阻隔所述有效加热区的热量辐射至所述捕蜡罐的防辐射体。
优选地,所述防辐射体由隔热材料制成的隔热块、或者为表面涂覆有隔热涂料的隔热块。
优选地,所述防辐射体由隔热材料制成的隔热块、或者为表面涂覆有隔热涂料的隔热块。
优选地,所述有效加热区内设置有用于承放产品的托架,所述托架上设置有引导蒸气蜡流动的卸蜡槽。
优选地,所述捕蜡管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所述有效加热区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炉筒体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一安装孔配合连接,所述第三管段与所述第二安装孔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管段设置于所述有效加热区和所述炉筒体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段的管壁和所述第二管段的管壁之间、所述第二管段的管壁和所述第三管段的管壁之间设置有密封件。
优选地,所述第二管段的靠近所述第三管段的一端为半封闭端,所述半封闭端上设置有透气孔,且所述防辐射体设置于所述第二管段内且与所述半封闭端连接,所述半封闭端朝向所述第二管段的内部设置有安装部,所述防辐射体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
本发明的真空脱脂烧结系统包括真空脱脂烧结炉、捕蜡罐组、压差控制装置和真空泵组,其中真空脱脂烧结炉包括炉筒体和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将所述炉筒体内的空间分割形成为有效加热区和溢散区,有效加热区内设置有发热体和托架,且设置有贯穿隔热层和炉筒体的筒壁的捕蜡管道,捕蜡管道将有效加热区和捕蜡罐连通,利用捕蜡管道连通有效加热区和捕蜡罐,当待烧结坯料放置于有效加热区内时,随着有效加热区内温度的升高,待烧结坯料中的成型剂和粘接剂等有机物质挥发形成蒸气蜡,当向炉内通入载流气体时,蒸气蜡能够随着载流气体通过捕蜡管道直接进入到捕蜡罐中,而不会溢散到溢散区凝固在低温的炉筒体的内壁上,能够有效减小对炉体的污染,降低对下一次坯料烧结质量的影响。同时,还包括压差控制装置,压差控制装置能够检测到溢散区的气压和捕蜡罐组的气压,在脱脂阶段时,通过控制载流气体的流量和捕蜡罐组的真空度使得溢散区的气压与捕蜡罐组的气压的压差满足设定压差范围,保证蒸气蜡不会逆流至溢散区,提高了载流气体的扩散效率和蒸气蜡的收集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真空脱脂烧结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真空脱脂烧结炉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1931212340000031
Figure BDA0001931212340000041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真空脱脂烧结系统,旨在解决烧结工艺时脱蜡阶段产生的蒸气蜡清除不彻底引起的炉体污染和烧结质量低的问题。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真空脱脂烧结系统,包括真空脱脂烧结炉100、捕蜡罐组200、压差控制装置400和真空泵组300,其中,真空脱脂烧结炉100包括炉筒体110、设置于炉筒体110内的由隔热层111围设形成的有效加热区112、和由隔热层111和炉筒体110的内壁形成的溢散区113,以及贯穿隔热层111和炉筒体110的捕蜡管道114,捕蜡管道114的一端连通有有效加热区112,捕蜡管道114的另一端连通捕蜡罐组200。真空泵组300的一端与捕蜡罐组200连通,并通过捕蜡罐组200对炉筒体110内的有效加热区112和溢散区113进行抽真空处理,真空泵组300的另一端与炉筒体110的进气通道连接,并向炉筒体110内通入气体。压差控制装置400与炉筒体110连接并检测溢散区113的气压,压差控制装置400还与捕蜡罐组200连接并检测捕蜡罐组200的气压,在脱脂阶段时,通过控制载流气体的流量和捕蜡罐组200的真空度使得溢散区113的气压与捕蜡罐组200的气压的差值满足设定压差范围,载流气体扩散至所述有效加热区112并防止有效加热区112中产生的蒸气蜡逆流至溢散区113,使得载流气体将有效加热区112内产生的蒸气蜡经捕蜡管道114排至捕蜡罐组200。
需要说明的是,隔热层111的材质优选为碳毡,或者其他高温隔热材料诸如多晶莫来石纤维和刚玉。炉筒体110内通过设置隔热层111,能够将炉筒内的空间分割形成有效加热区112和溢散区113,在有效加热区112内设置发热体119和用于承放待烧结坯料的托架117。炉筒体110上设置有进气通道,经进气通道进入的气体经溢散区113溢散达到有效加热区112。隔热层111的设置能够将热量隔绝在有效加热区112内,溢散区113的设置能够将进入有效加热区112的气体均匀化。可以理解的是,隔热层111具有一定的孔隙,能够用于气体的进出,同时,由于隔热层111的存在使得溢散区113和有效加热区112之间能够存在一定的压差。另外,蒸气蜡是指待烧结坯料中的成型剂和粘接剂等有机物质在高温下挥发形成的气态物质。在本实施例中,发热体和托架优选为石墨材质。此外,真空泵组300跟气源连接,并将其气源内的气体经进气通道充入炉筒体110内。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真空脱脂烧结炉100内设置有贯穿隔热层111和炉筒体110的筒壁的捕蜡管道114,捕蜡管道114将有效加热区112和捕蜡罐连通,利用捕蜡管道114连通有效加热区112和捕蜡罐,当待烧结坯料放置于有效加热区112内时,随着有效加热区112内温度的升高,待烧结坯料中的成型剂和粘接剂等有机物质挥发形成蒸气蜡,当向炉内通入载流气体时,蒸气蜡能够随着载流气体通过捕蜡管道114直接进入到捕蜡罐中,而不会溢散到溢散区113凝固在低温的炉筒体110的内壁上,能够有效减小对炉体的污染,降低对下一次坯料烧结质量的影响。同时,压差控制装置400能够检测到溢散区113的气压和捕蜡罐组200的气压,在脱脂阶段时,在脱脂阶段,有效加热区112内的气体包括载流气体和蒸气蜡,由于蒸气蜡的产生使得有效加热区112即捕蜡罐组200内的气压不断变化,通过控制溢散区113和有效加热区112的气压的差值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使得有效加热区112内的蒸气蜡能够不逆流至溢散区113内而是直接镜捕蜡管道114进入捕蜡罐组200内,相比现有技术,蒸气蜡收集效果更好,且进一步降低了蒸气蜡凝固在炉筒体的内壁上机率,能够有效减小对炉体的污染,降低对下一次坯料烧结质量的影响,同时也提高载流气体的扩散效率和蒸气蜡的收集效率。
进一步地,当真空泵组300在向真空脱脂烧结炉100内通入载流气体后,压差控制装置400继续检测溢散区113和捕蜡罐组200的气压,并监控溢散区113的气压和捕蜡罐组200的气压之间差值是否处于设定压差范围内,当发现溢散区113的气压与捕蜡罐组200的气压之间差值不属于设定压差范围时,说明溢散区113的气压过大或者捕蜡罐组200的气压过大。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有效加热区112与捕蜡罐组200通过捕蜡通道连通,因此捕蜡罐内的气压与有效加热区112的气压相当。当溢散区113的气压过大时,即说明溢散区113的气压远大过有效加热区112的气压,此时溢散区113内在载流气体的扩散速度快,载流气体经隔热层111进入有效加热区112后,带动蒸气蜡快速经捕蜡管道114进入捕蜡罐组200内,此时由于载流气体的流速过大使得载流气体的利用率降低,造成载流气体的浪费。当溢散区113的气压过小,即有效加热区112的气压过大时,此时可能会出现载流气体不能扩散至有效加热区112内或者扩散速度很慢,甚至出现蒸气蜡扩散至溢散区113的情况,导致脱蜡不充分。因此,应将溢散区113的气压和捕蜡罐组200的气压之间的差值处于合理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溢散区113的气压和捕蜡罐组200的气压之间的差值控制在10~30千帕的范围内,如20千帕。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捕蜡罐组200包括依次连接的卧式捕蜡罐201和立式捕蜡罐202,且卧式捕蜡罐201靠近真空脱脂烧结炉100设置,并位于真空脱脂烧结炉100的下方,压差控制装置400检测卧式捕蜡罐201内的气压,立式捕蜡罐202与真空泵组300连接。抽真空时,关闭真空脱脂烧结炉100的进气通道并启动真空泵组300,真空泵组300对立式捕蜡罐202、卧式捕蜡罐201和真空脱脂烧结炉100进行抽真空处理。可以理解的是,抽真空时,有效加热区112内的空气先于溢散区113的空气抽完,即有效加热区112先于溢散区113达到负压。
在本实施例中,真空泵组300为罗茨真空泵组300,压差控制装置400包括第一压力检测装置和第二压力检测装置,第一压力检测装置检测溢散区113的气压,第二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捕蜡罐组200的气压,且优选地,第一压力检测装置为电接点真空压力计,第二压力检测装置为差压变送器。此外,压差控制装置400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压力检测装置和第二压力检测装置连接,获取第一压力检测装置和第二压力检测装置的测量值,判断二者的差值大小,并控制载流气体的流量和捕蜡罐组200的真空度使得第一压力检测装置和第二压力检测装置的测量值的差值满足设定压差范围。控制器通过调节真空泵组300的阀门大小调节捕蜡罐组200的真空度。
可以理解的是,真空脱脂烧结系统还包括冷却装置500,炉筒体110的内壁、捕蜡罐组200的捕蜡罐的内壁上设置有冷却流道,冷却流道内设置有冷却液,冷却液在冷却装置500的作用下在炉筒体110的内壁、捕蜡罐的内壁以及冷却装置500内循环流动。在本实施例中,冷却装置500为水环泵,水环泵内设置有冷凝器,能够与冷却液之间进行热量交换。冷却液优选为水,环保且节约成本。
此外,真空脱脂烧结系统还包括变压器600和控制柜700,变压器600用于稳定并控制整个系统的电压,控制柜700用于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诸如通断电等。载流气体为惰性气体、氢气或氮气中一种或多种。
另外,真空脱脂烧结炉100的捕蜡通道114内对应有效加热区112设置有用于防止有效加热区112的热量辐射至捕蜡罐组200和捕蜡通道114的防辐射体115。在捕蜡通道114内设置防辐射体115,能够有效阻止有效加热区112内的热量辐射进捕蜡罐组200内后影响蒸气蜡在捕蜡罐组内的冷凝效果,同时还能够防止有效加热区112的高温对捕蜡管道114质量的影响,提高捕蜡管道114的使用寿命。
为了更彻底和更高效的收集从待烧结坯料中挥发出来的蒸气蜡,在托架117上设置有引导蒸气蜡流动的卸蜡槽。可以理解的是,待烧结坯料至于卸蜡槽上,待烧结坯料中的有机成型机或粘接剂在随着有效加热区112内温度的升高逐渐汽化并从待烧结坯料的孔隙中溢散出来形成蒸气蜡,在重力的作用下,蒸气蜡沿着卸蜡槽流动,通过设置卸蜡槽的走向引导蒸气蜡流动方向,以将蒸气蜡引向捕蜡管道114内,达到高效收集蒸气蜡的目的。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参见图3,为了便于拆卸和安装,捕蜡管道11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管段1141、第二管段1142和第三管段1145,有效加热区11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炉筒体110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第一管段1141与第一安装孔配合连接,第三管段1145与第二安装孔配合连接,第二管段1142设置于有效加热区112和炉筒体110之间,即第二管段1142对应溢散区113设置。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捕蜡管道114的气密性,在第一管段1141的管壁和第二管段1142的管壁之间、以及第二管段1142的管壁和第三管段1145的管壁之间设置有密封件116。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管段1141与第二管段1142套接,第二管段1142和第三管段1145套接,在第一管段1141的管壁和第二管段1142的管壁之间、以及第二管段1142的管壁和第三管段1145的管壁之间设置有密封件116能够防止捕蜡管道114内的蒸气蜡沿着管段之间的连接缝隙中跑道溢散区113,最后凝固在炉筒体110的内壁上。需要说明的是,密封件116为耐1000℃及以上的高温材质制成,如石墨密封环、刚玉密封环。
另外,第二管段1142的靠近第三管段1145的一端为半封闭端1143,半封闭端1143上设置有供蒸气蜡流通的透气孔1144,防辐射体115设置于第二管段1142内且与半封闭端1143连接。具体地,半封闭端1143朝向第二管段1142的内部设置有安装部,防辐射体115设置于安装部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隔热层111内设置有安装板118,安装板118与隔热层111的底部接触,隔热层111的第一安装孔同时贯穿安装板118,第一管段1141设置在安装板118上。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安装板118上设置有沉头孔,第一管段1141的与安装板118靠近的一端设置有凸边,凸边挂设在沉头孔上。在第二管段1142的靠近第一管段1141一端设置有肩部,密封件116设置于肩部上,且密封件116套设在第一管段1141上。优选地,为了兼顾成本和安装,第一管段1141和第二管段1142均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如石墨,第三管段1145采用金属材质制成,此时将防辐射体115设置于第二管段1142内,能够阻挡热量对第三管段1145的影响,延长第三管段1145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防辐射体115有隔热材料支撑的隔热块,或者为表明涂覆有隔热涂料的隔热块。隔热材料如碳毡、石墨、或者刚玉陶瓷,隔热涂料优选耐热温度高于1000℃的涂料。
优选地,将捕蜡管道114设置有炉筒体110的下方,蒸气蜡在重力作用下更容易进入捕蜡管道114内,且捕蜡管道114的数量为多个,且优选为两个,且两个捕蜡管道114分别靠近托架117的两相对的侧边设置,以使得从托架117上的卸料槽中流出的蒸气蜡尽可能快的流入到捕蜡管道114内,减弱蒸气蜡的扩散。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与真空脱脂烧结炉100连接的捕蜡罐组200为卧式捕蜡罐201,多个捕蜡管道114沿卧式捕蜡罐组200的轴向间隔设置。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真空脱脂烧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脱脂烧结炉、捕蜡罐组、压差控制装置和真空泵组,其中,
所述真空脱脂烧结炉包括炉筒体、设置于所述炉筒体内的由隔热层围设形成的有效加热区和由所述隔热层与所述炉筒体形成的溢散区、以及贯穿所述隔热层和所述炉筒体的捕蜡管道,所述捕蜡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有效加热区,所述捕蜡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捕蜡罐组;
所述真空泵组的一端与所述捕蜡罐组连通,并通过所述捕蜡罐组对所述炉筒体进行抽真空处理,所述真空泵组的另一端与所述炉筒体的进气通道连接,并向所述炉筒体内通入载流气体;
所述压差控制装置与所述炉筒体连接并检测所述溢散区的气压,所述压差控制装置还与所述捕蜡罐组连接并检测所述捕蜡罐组的气压,在脱脂阶段时,通过控制载流气体的流量和所述捕蜡罐组的真空度使得所述溢散区的气压与所述捕蜡罐组的气压的差值满足设定压差范围,所述载流气体扩散至所述有效加热区并将所述有效加热区内产生的蒸气蜡经所述捕蜡管道排至所述捕蜡罐组;所述溢散区的气压大于所述捕蜡罐组的气压,且所述设定压差范围为10千帕~30千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脱脂烧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蜡罐组包括依次连接的卧式捕蜡罐和立式捕蜡罐,且所述卧式捕蜡罐靠近所述真空脱脂烧结炉设置并位于所述真空脱脂烧结炉的下方,所述压差控制装置检测所述卧式捕蜡罐内的气压,所述立式捕蜡罐与所述真空泵组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脱脂烧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脱脂烧结系统还包括冷却装置,所述炉筒体的内壁、所述捕蜡罐组的捕蜡罐的内壁均设置有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内设置有冷却液,所述冷却液在所述冷却装置的作用下在所述炉筒体的内壁、所述捕蜡罐的内壁以及所述冷却装置内循环流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脱脂烧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蜡管道内对应所述有效加热区设置有用于阻隔所述有效加热区的热量辐射至所述捕蜡罐的防辐射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脱脂烧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辐射体由隔热材料制成的隔热块、或者为表面涂覆有隔热涂料的隔热块。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真空脱脂烧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加热区内设置有用于承放待烧结坯料的托架,所述托架上设置有引导蒸气蜡流动的卸蜡槽。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脱脂烧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蜡管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所述有效加热区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炉筒体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一安装孔配合连接,所述第三管段与所述第二安装孔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管段设置于所述有效加热区和所述炉筒体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真空脱脂烧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的管壁和所述第二管段的管壁之间、所述第二管段的管壁和所述第三管段的管壁之间设置有密封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真空脱脂烧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段的靠近所述第三管段的一端为半封闭端,所述半封闭端上设置有透气孔,且所述防辐射体设置于所述第二管段内且与所述半封闭端连接,所述半封闭端朝向所述第二管段的内部设置有安装部,所述防辐射体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
10.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真空脱脂烧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流气体为惰性气体、氢气或氮气中一种或多种。
CN201811641624.6A 2018-12-29 2018-12-29 真空脱脂烧结系统 Active CN1097595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41624.6A CN109759582B (zh) 2018-12-29 2018-12-29 真空脱脂烧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41624.6A CN109759582B (zh) 2018-12-29 2018-12-29 真空脱脂烧结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59582A CN109759582A (zh) 2019-05-17
CN109759582B true CN109759582B (zh) 2021-01-29

Family

ID=66453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41624.6A Active CN109759582B (zh) 2018-12-29 2018-12-29 真空脱脂烧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595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25756B (zh) * 2019-12-10 2021-09-07 宁波恒普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烧结装置
CN111451498B (zh) * 2020-02-28 2022-04-26 福建省长汀金龙稀土有限公司 一种粉末冶金烧结的脱脂方法
CN113340095B (zh) * 2021-04-14 2023-04-11 拉普拉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脱脂烧结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356596U (zh) * 2013-07-26 2013-12-25 宁波恒普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带分压烧结控制装置的金属粉末注射成形真空脱脂烧结炉
CN203541527U (zh) * 2013-10-09 2014-04-16 宁波恒普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金属粉末注射成形真空脱脂烧结炉夹层压差进气装置
CN104482756B (zh) * 2014-12-11 2016-08-24 沈阳恒进真空科技有限公司 立式真空脱脂炉
JP6631080B2 (ja) * 2015-08-11 2020-01-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焼結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加熱炉
CN105950938B (zh) * 2016-05-30 2017-11-24 马鞍山市恒利达机械刀片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硬质合金新材料分条分切刀的加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59582A (zh) 2019-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59582B (zh) 真空脱脂烧结系统
US11746414B2 (en) Temperature control assembly for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KR102179965B1 (ko) 냉각된 진공 격납부를 갖는 고온 벽 반응기
EP2573162B1 (en) Culture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heat pipe
CN105993062B (zh) 用于稳定化高温沉积的气冷式基板支撑件
JP2012114096A5 (zh)
CN110736345B (zh) 用于SiC高温氧化工艺的工艺腔室及热处理炉
US20140050850A1 (en) Vacuum apparatus, method for cooling heat source in vacuum, and thin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9530685B (zh) 真空脱脂烧结成型方法
CN104990411B (zh) 一种加热炉结构
WO2022148097A1 (zh) 一种使用等离子转移弧加热的高温蒸发器
CN209754014U (zh) 真空脱脂烧结炉
US20220143729A1 (en) He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oldered object
CN114127333B (zh) 前驱体源布置和原子层沉积设备
TW202323744A (zh) 冷卻化學品櫃的方法與設備
CN214582403U (zh) 高温炉和具有其的高温加工系统
US20220259733A1 (en) An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pparatus
CN214152846U (zh) 卧式抽真空装置
CN219280025U (zh) 化学气相沉积装置
US10947619B2 (en) Processing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conditioning a processing arrangement
CN220364624U (zh) 气体均匀升华的长晶设备
US8790600B2 (en) Sample-support element for ultra-high vacuums
CN113751472A (zh) 热脱附装置、油基物料处理系统及方法
SU1046344A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нанесени покрытий
JPH0831323A (ja) 回転陽極x線管の排気設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09

Address after: 412000 workshop C-6, 9 Zhongda Road, Tianyuan District, Zhuzhou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UZHOU XINRONGLI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412000 R & D plant a, phase 2.1, Xinma power innovation park, 899 Xianyue Ring Road, Tianyuan District, Zhuzhou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UZHOU WANR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