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58424B - 一种消化系统炎症药物靶向运输药物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消化系统炎症药物靶向运输药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58424B
CN109758424B CN201910143338.5A CN201910143338A CN109758424B CN 109758424 B CN109758424 B CN 109758424B CN 201910143338 A CN201910143338 A CN 201910143338A CN 109758424 B CN109758424 B CN 1097584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cine
base sequence
inflammation
drug
spra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4333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58424A (zh
Inventor
李翠
吴志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14333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584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584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584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584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584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设计炎症的靶向药领域,尤其涉及消化系统炎症药物靶向运输药物系统及送药装置。在中性粒细胞上和炎症治疗药物上分别连接碱基序列,在使用时可以将中性粒细胞注入动物体内,并在细胞外的炎症处施加炎症药物,这避免了在动物体内直接施加炎症药物时存在的炎症药物对其他器官存在损害,和炎症药物在体内被消耗的问题。尤其对于消化系统,如食道,胃肠等器官的炎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本发明的体系A和体系B在进行治疗时,可以将直接将药物A沿着静脉注入动物体,将体系B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消化系统炎症靶向检查及修复装置进行给药,给药后还可以进一步观察药物在消化系统器官内壁的保持状态,对炎症的检查和定位提供图像支持。

Description

一种消化系统炎症药物靶向运输药物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炎症的靶向药领域,尤其涉及消化系统炎症药物靶向运输药物系统及送药装置。
背景技术
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的治疗方式(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可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所以分子靶向治疗又被称为“生物导弹”。
关于炎症的靶向治疗,申请号201510142691.3公开了应用于炎症相关疾病多模态诊疗的靶向试剂,由生物相容性优良的卟啉衍生物与金属离子或其纳米簇组成,通过原位生物作用定点合成对炎症相关病灶部位精准靶向快速标记的成像检测试剂,可以实现非侵入式的实时动态的高灵敏快速多模态(包括CT、超声、荧光以及MRI)示踪和监测,且无生物毒副作用。
申请号:201711106703.2公开了一种炎症靶向的中性粒细胞递药系统及其应用。所述的递药系统由中性粒细胞以及以直接或间接地方式载到中性粒细胞内或表面的治疗性物质或者检测性物质组成。将中性粒细胞作为药物的载体,能够将药物主动靶向到炎症部位,提高药物在炎症部位的浓度。
可见目前对于炎症的靶向治疗方式一般都是通过将药物和靶向的材料直接注入动物体内,虽然在目前的情况下,靶向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是存在药物在体内被消耗和药物对其他内脏器官存在毒性的情况。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内容,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消化系统炎症药物靶向运输药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体系A和体系B,其中体系A为连接有第一碱基序列片段的中性粒细胞,体系B为连接有第二碱基序列片段的炎症治疗药物;
体系A中的中性粒细胞和碱基序列片段采用脂质体封包第一碱基序列片段;
体系B中的炎症治疗药物与第二碱基序列片段直接采用脂质体封包;
其中第一碱基序列片段和第二碱基序列片段可以互相配对;
第一碱基序列片段和第二碱基序列片段为人造碱基序列。
所述体系B中还包括荧光分子,所述荧光分子与炎症治疗药物及第二碱基序列片段一同使用脂质体封包。
所述体系A的制备方式如下:
步骤A-1中性粒细胞的预处理:取新鲜制备的中性粒细胞悬浊液,在培养液中37℃温度下孵育1-5小时,去除培养液;
在孵育后的中性粒细胞中加入正电荷脂质体,加入新鲜培养液稀释,并在37℃温度下孵育1-2小时;
步骤A-2第一碱基序列的封包:取制备好的第一碱基序列片段,加入新鲜培养液稀释和负电荷脂质体,超声分散后,并在37℃温度下孵育1-3小时;
步骤A-3中性粒细胞和第一碱基序列的连接,将步骤A-1获得的孵育好的中性粒细胞和步骤A-2获得的孵育好的第一碱基序列片段按正电荷脂质体和负电荷脂质体的质量比2-4:1的比例混合,混合后在37℃下孵育2小时;得到连接有第一碱基序列片段的中性粒细胞;
体系B的制备方式如下:
步骤B-1第二碱基序列的封包:取制备好的第二碱基序列片段,加入新鲜培养液稀释和正电荷脂质体,超声分散后,并在37℃温度下孵育1-5小时;
步骤B-2炎症治疗药物的封包:将炎症治疗药物与负电荷脂质体混合,混合后在40℃下抽真空,并干燥成膜,放置24-36小时;
再将放置后的药物用水化开,并超声分散粉碎,过微孔滤膜,得到封包的炎症治疗药物;
步骤B-3第二碱基序列和炎症治疗药物的连接:将步骤B-1获得的封包的第二碱基序列和步骤B-2获得的的炎症治疗药物按正电荷脂质体和负电荷脂质体的质量比1:2-4的比例混合混合,并在37℃下孵育2-3小时,即得到连接有第二碱基序列片段的炎症治疗药物。
所述正电荷脂质体为大豆磷脂和胆固醇混合;
所述负电荷脂质体为胆固醇、阳离子脂质和大豆磷脂混合;
所述炎症治疗药物为异丙肾上腺素、哌唑嗪、西咪替丁、地芬尼多、马来酸氯苯那敏、氢氯噻嗪、罗红霉素、美沙酮、甲氯芬酯、吲哚美辛、盐酸普鲁卡因、盐酸普萘洛尔、盐酸维拉帕米、盐酸胺碘酮、氯沙坦、硝酸甘油、格列苯脲、氯丙嗪、氟西汀、西沙比利、联苯双酯、阿司匹林、异烟肼、磺胺嘧啶、氟康唑、盐酸金刚烷胺、盐酸氮芥、氟尿嘧啶、紫杉醇、阿莫西林、四环素、氨基糖苷、磷酸氯喹、地西泮、苯妥英钠、氯贝胆碱、硫酸阿托品、氯霉素、左氧氟沙星、多巴酚丁胺、辛伐他汀、氯吡格雷、雌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一种消化系统炎症靶向检查及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可以将体系A和体系B进行靶向结合;
其包括:计算机、成像控制器、药物增压控制器、供药管、组合喷头;
计算机连接成像控制器,成像控制器连接药物增压控制器,药物增压控制器连接供药管、供药管连接组合喷头;药物增压控制器设置有药液加入口,药物增压控制器与供药管连通,且药物增压控制器内设置有泵,药物增压控制器可以为供药管供给药液;
组合喷头包括两部分:喷药球囊和微型旋转摄像头;
供药管包括柔性软管和柔性硬管两部分,柔性软管和柔性硬管连接,柔性软管连接至喷药增压控制器,柔性硬管连接至喷药球囊;柔性软管的硬度比柔性硬管软,柔性硬管也可以弯曲;柔性硬管连接至喷药球囊并与喷药球囊同轴连接;
供药管内部设置有连接微型旋转摄像头的导线;导线一端连接微型旋转摄像头,导线另一端经过药物增压控制器连接至成像控制器;
喷药球囊为体积可以收缩和膨胀的球形囊,供药管连接在喷药球囊的一端,并且喷药球囊和供药管连通,由药物增压控制器控制喷药球囊内的药液压力,从而控制球囊的体积;喷药球囊的侧壁设置有多个喷药孔,喷药孔的喷射方向与柔性硬管及喷药球囊的轴线垂直,
微型旋转摄像头呈圆柱状,微型旋转摄像头安装在喷药球囊底部,并与喷药球囊同轴连接,微型旋转摄像头设置有微型照明光源;
微型旋转摄像头的成像方向与喷药球囊及微型旋转摄像头的轴线垂直;微型旋转摄像头将拍摄的图像传送给成像控制器,并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计算机还控制药物增压控制器的压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在中性粒细胞上和炎症治疗药物上分别连接碱基序列,在使用时可以将中性粒细胞注入动物体内,并在细胞外通过消化道在炎症处施加炎症药物,此时炎症药物和炎症处渗出的中性粒细胞结合,保持炎症药物保留在炎症位置;这避免了在动物体内直接施加炎症药物时存在的炎症药物对其他器官存在损害,和炎症药物在体内被消耗的问题,靶向性更强。施加药物更加准确;尤其对于消化系统,如食道,胃肠等器官的炎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中性粒细胞和炎症药物,即体系A和体系B均具有缓释的效果,这样可以保持药物的长期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
本发明的体系A和体系B在进行治疗时,可以直接将药物A沿着静脉注入动物体,将体系B口服,还可以将直接将药物A沿着静脉注入动物体,将体系B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消化系统炎症靶向检查及修复装置进行给药,给药后还可以进一步观察药物在消化系统器官内壁的保持状态,对炎症的检查和定位提供图像支持。
附图说明
被包括来提供对所公开主题的进一步认识的附图,将被并入此说明书并构成该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也阐明了所公开主题的实现,以及连同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所公开主题的实现原则。没有尝试对所公开主题的基本理解及其多种实践方式展示超过需要的结构细节。
图1为本发明消化系统炎症靶向检查及修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消化系统炎症靶向检查及修复装置的组合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点、特征以及达成所述目的的方法通过附图及后续的详细说明将会明确。
结合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消化系统炎症药物靶向运输药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体系A和体系B,其中体系A为连接有第一碱基序列片段的中性粒细胞,体系B为连接有第二碱基序列片段的炎症治疗药物;
体系A中的中性粒细胞和碱基序列片段采用脂质体封包第一碱基序列片段;
体系B中的炎症治疗药物与第二碱基序列片段直接采用脂质体封包;
其中第一碱基序列片段和第二碱基序列片段可以互相配对;
第一碱基序列片段和第二碱基序列片段为人造碱基序列。
所述体系B中还包括荧光分子,所述荧光分子与炎症治疗药物及第二碱基序列片段一同使用脂质体封包。
所述体系A的制备方式如下:
步骤A-1中性粒细胞的预处理:取新鲜制备的中性粒细胞悬浊液,在培养液中37℃温度下孵育1-5小时,去除培养液;
在孵育后的中性粒细胞中加入正电荷脂质体,加入新鲜培养液稀释,并在37℃温度下孵育1-2小时;
步骤A-2第一碱基序列的封包:取制备好的第一碱基序列片段,加入新鲜培养液稀释和负电荷脂质体,超声分散后,并在37℃温度下孵育1-3小时;
步骤A-3中性粒细胞和第一碱基序列的连接,将步骤A-1获得的孵育好的中性粒细胞和步骤A-2获得的孵育好的第一碱基序列片段按正电荷脂质体和负电荷脂质体的质量比2-4:1的比例混合,混合后在37℃下孵育2小时;得到连接有第一碱基序列片段的中性粒细胞;
体系B的制备方式如下:
步骤B-1第二碱基序列的封包:取制备好的第二碱基序列片段,加入新鲜培养液稀释和正电荷脂质体,超声分散后,并在37℃温度下孵育1-5小时;
步骤B-2炎症治疗药物的封包:将炎症治疗药物与负电荷脂质体混合,混合后在40℃下抽真空,并干燥成膜,放置24-36小时;
再将放置后的药物用水化开,并超声分散粉碎,过微孔滤膜,得到封包的炎症治疗药物;
步骤B-3第二碱基序列和炎症治疗药物的连接:将步骤B-1获得的封包的第二碱基序列和步骤B-2获得的的炎症治疗药物按正电荷脂质体和负电荷脂质体的质量比1:2-4的比例混合混合,并在37℃下孵育2-3小时,即得到连接有第二碱基序列片段的炎症治疗药物。
所述正电荷脂质体为大豆磷脂和胆固醇混合;
所述负电荷脂质体为胆固醇、阳离子脂质和大豆磷脂混合;
所述炎症治疗药物为异丙肾上腺素、哌唑嗪、西咪替丁、地芬尼多、马来酸氯苯那敏、氢氯噻嗪、罗红霉素、美沙酮、甲氯芬酯、吲哚美辛、盐酸普鲁卡因、盐酸普萘洛尔、盐酸维拉帕米、盐酸胺碘酮、氯沙坦、硝酸甘油、格列苯脲、氯丙嗪、氟西汀、西沙比利、联苯双酯、阿司匹林、异烟肼、磺胺嘧啶、氟康唑、盐酸金刚烷胺、盐酸氮芥、氟尿嘧啶、紫杉醇、阿莫西林、四环素、氨基糖苷、磷酸氯喹、地西泮、苯妥英钠、氯贝胆碱、硫酸阿托品、氯霉素、左氧氟沙星、多巴酚丁胺、辛伐他汀、氯吡格雷、雌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一种消化系统炎症靶向检查及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可以将体系A和体系B进行靶向结合;
其包括:计算机1、成像控制器2、药物增压控制器3、供药管4、组合喷头5;
计算机1连接成像控制器2,成像控制器2连接药物增压控制器3,药物增压控制器3连接供药管4、供药管4连接组合喷头5;药物增压控制器3设置有药液加入口,药物增压控制器3与供药管4连通,且药物增压控制器3内设置有泵,药物增压控制器3可以为供药管4供给药液;
组合喷头5包括两部分:喷药球囊51和微型旋转摄像头52;
供药管包括柔性软管41和柔性硬管42两部分,柔性软管41和柔性硬管42连接,柔性软管41连接至喷药增压控制器,柔性硬管42连接至喷药球囊51;柔性软管41的硬度比柔性硬管42软,柔性硬管42也可以弯曲;柔性硬管42连接至喷药球囊51并与喷药球囊51同轴连接;
供药管4内部设置有连接微型旋转摄像头52的导线;导线一端连接微型旋转摄像头52,导线另一端经过药物增压控制器3连接至成像控制器2;
喷药球囊51为体积可以收缩和膨胀的球形囊,供药管4连接在喷药球囊51的一端,并且喷药球囊51和供药管4连通,由药物增压控制器3控制喷药球囊51内的药液压力,从而控制球囊的体积;喷药球囊的侧壁设置有多个喷药孔,喷药孔的喷射方向与柔性硬管及喷药球囊的轴线垂直,
微型旋转摄像头52呈圆柱状,微型旋转摄像头52安装在喷药球囊51底部,并与喷药球囊51同轴连接,微型旋转摄像头52设置有微型照明光源;
微型旋转摄像头52的成像方向与喷药球囊51及微型旋转摄像头52的轴线垂直;微型旋转摄像头52将拍摄的图像传送给成像控制器2,并显示在计算机1的屏幕上;计算机1还控制药物增压控制器3的压强。
以上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实施例1:
体系A的制备方式如下:
步骤A-1中性粒细胞的预处理:取新鲜制备的中性粒细胞悬浊液,在培养液中37℃温度下孵育1小时,去除培养液;
在孵育后的中性粒细胞中加入正电荷脂质体,加入新鲜培养液稀释,并在37℃温度下孵育2小时;
步骤A-2第一碱基序列的封包:取制备好的第一碱基序列片段,加入新鲜培养液稀释和负电荷脂质体,超声分散后,并在37℃温度下孵育3小时;
步骤A-3中性粒细胞和第一碱基序列的连接,将步骤A-1获得的孵育好的中性粒细胞和步骤A-2获得的孵育好的第一碱基序列片段按正电荷脂质体和负电荷脂质体的质量比2:1的比例混合,混合后在37℃下孵育2小时;得到连接有第一碱基序列片段的中性粒细胞;
体系B的制备方式如下:
步骤B-1第二碱基序列的封包:取制备好的第二碱基序列片段,加入新鲜培养液稀释和正电荷脂质体,超声分散后,并在37℃温度下孵育5小时;
步骤B-2炎症治疗药物的封包:将炎症治疗药物与负电荷脂质体混合,混合后在40℃下抽真空,并干燥成膜,放置24小时;
再将放置后的药物用水化开,并超声分散粉碎,过微孔滤膜,得到封包的炎症治疗药物;
步骤B-3第二碱基序列和炎症治疗药物的连接:将步骤B-1获得的封包的第二碱基序列和步骤B-2获得的的炎症治疗药物按正电荷脂质体和负电荷脂质体的质量比1:2的比例混合混合,并在37℃下孵育2小时,即得到连接有第二碱基序列片段的炎症治疗药物。
所述正电荷脂质体为大豆磷脂和胆固醇混合;
所述负电荷脂质体为胆固醇、阳离子脂质和大豆磷脂混合;
炎症治疗药物选择罗红霉素;
选择具有食道炎的大鼠多只,并按数量平均分成3组;分别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第一组大鼠静脉注射体系A,并口服体系B;
第二组大鼠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并口服体系B;
第三组大鼠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并口服生理盐水;
连续实验1周,解剖大鼠,观察大鼠食道炎的情况,结果如下:
第一组和第二组大鼠食道炎均较第三组具有明显康复迹象,其中第一组大鼠的康复情况明显优于第二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实施例2:
体系A的制备方式如下:
步骤A-1中性粒细胞的预处理:取新鲜制备的中性粒细胞悬浊液,在培养液中37℃温度下孵育2小时,去除培养液;
在孵育后的中性粒细胞中加入正电荷脂质体,加入新鲜培养液稀释,并在37℃温度下孵育1小时;
步骤A-2第一碱基序列的封包:取制备好的第一碱基序列片段,加入新鲜培养液稀释和负电荷脂质体,超声分散后,并在37℃温度下孵育2小时;
步骤A-3中性粒细胞和第一碱基序列的连接,将步骤A-1获得的孵育好的中性粒细胞和步骤A-2获得的孵育好的第一碱基序列片段按正电荷脂质体和负电荷脂质体的质量比2:1的比例混合,混合后在37℃下孵育2小时;得到连接有第一碱基序列片段的中性粒细胞;
体系B的制备方式如下:
步骤B-1第二碱基序列的封包:取制备好的第二碱基序列片段,加入新鲜培养液稀释和正电荷脂质体,超声分散后,并在37℃温度下孵育3小时;
步骤B-2炎症治疗药物的封包:将炎症治疗药物与负电荷脂质体混合,混合后在40℃下抽真空,并干燥成膜,放置26小时;
再将放置后的药物用水化开,并超声分散粉碎,过微孔滤膜,得到封包的炎症治疗药物;
步骤B-3第二碱基序列和炎症治疗药物的连接:将步骤B-1获得的封包的第二碱基序列和步骤B-2获得的的炎症治疗药物按正电荷脂质体和负电荷脂质体的质量比1:2的比例混合混合,并在37℃下孵育2小时,加入荧光染料,即得到连接有第二碱基序列片段的炎症治疗药物。
所述正电荷脂质体为大豆磷脂和胆固醇混合;
所述负电荷脂质体为胆固醇、阳离子脂质和大豆磷脂混合;
炎症治疗药物选择罗红霉素;
选择具有食道炎的大鼠多只,并按数量平均分成3组;分别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第一组大鼠静脉注射体系A,并通过消化系统炎症靶向检查及修复装置插入食道向食道注入体系B;
第二组大鼠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并通过消化系统炎症靶向检查及修复装置插入食道向食道注入体系B;
第三组大鼠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并通过消化系统炎症靶向检查及修复装置插入食道向食道注入生理盐水;
三组大鼠均通过消化系统炎症靶向检查及修复装置观察药物保留情况;
连续实验3天,解剖大鼠,观察大鼠食道炎的情况,结果如下:
第一组和第二组大鼠食道炎均较第三组具有明显康复迹象,其中第一组大鼠的康复情况明显优于第二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第一组大鼠食道内壁存在体系B的集中残留,第二组大鼠食道内壁存在体系B残留,但是残留无集中现象。由此可见,本发明的药物具有明显的靶向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

1.一种消化系统炎症药物靶向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体系A和体系B,其中体系A为连接有第一碱基序列片段的中性粒细胞,体系B为连接有第二碱基序列片段的炎症治疗药物;
体系A中的中性粒细胞和碱基序列片段采用脂质体封包第一碱基序列片段;
体系B中的炎症治疗药物与第二碱基序列片段直接采用脂质体封包;
其中第一碱基序列片段和第二碱基序列片段可以互相配对;
第一碱基序列片段和第二碱基序列片段为人造碱基序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化系统炎症药物靶向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体系B中还包括荧光分子,所述荧光分子与炎症治疗药物及第二碱基序列片段一同使用脂质体封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化系统炎症药物靶向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体系A的制备方式如下:
步骤A-1中性粒细胞的预处理:取新鲜制备的中性粒细胞悬浊液,在培养液中37℃温度下孵育1-5小时,去除培养液;
在孵育后的中性粒细胞中加入正电荷脂质体,加入新鲜培养液稀释,并在37℃温度下孵育1-2小时;
步骤A-2第一碱基序列的封包:取制备好的第一碱基序列片段,加入新鲜培养液稀释和负电荷脂质体,超声分散后,并在37℃温度下孵育1-3小时;
步骤A-3中性粒细胞和第一碱基序列的连接,将步骤A-1获得的孵育好的中性粒细胞和步骤A-2获得的孵育好的第一碱基序列片段按正电荷脂质体和负电荷脂质体的质量比2-4:1的比例混合,混合后在37℃下孵育2小时;得到连接有第一碱基序列片段的中性粒细胞;
体系B的制备方式如下:
步骤B-1第二碱基序列的封包:取制备好的第二碱基序列片段,加入新鲜培养液稀释和正电荷脂质体,超声分散后,并在37℃温度下孵育1-5小时;
步骤B-2炎症治疗药物的封包:将炎症治疗药物与负电荷脂质体混合,混合后在40℃下抽真空,并干燥成膜,放置24-36小时;
再将放置后的药物用水化开,并超声分散粉碎,过微孔滤膜,得到封包的炎症治疗药物;
步骤B-3第二碱基序列和炎症治疗药物的连接:将步骤B-1获得的封包的第二碱基序列和步骤B-2获得的的炎症治疗药物按正电荷脂质体和负电荷脂质体的质量比1:2-4的比例混合混合,并在37℃下孵育2-3小时,即得到连接有第二碱基序列片段的炎症治疗药物;所述正电荷脂质体为大豆磷脂和胆固醇混合;
所述负电荷脂质体为胆固醇、阳离子脂质和大豆磷脂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化系统炎症药物靶向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炎症治疗药物为异丙肾上腺素、哌唑嗪、西咪替丁、地芬尼多、马来酸氯苯那敏、氢氯噻嗪、罗红霉素、美沙酮、甲氯芬酯、吲哚美辛、盐酸普鲁卡因、盐酸普萘洛尔、盐酸维拉帕米、盐酸胺碘酮、氯沙坦、硝酸甘油、格列苯脲、氯丙嗪、氟西汀、西沙比利、联苯双酯、阿司匹林、异烟肼、磺胺嘧啶、氟康唑、盐酸金刚烷胺、盐酸氮芥、氟尿嘧啶、紫杉醇、阿莫西林、四环素、氨基糖苷、磷酸氯喹、地西泮、苯妥英钠、氯贝胆碱、硫酸阿托品、氯霉素、左氧氟沙星、多巴酚丁胺、辛伐他汀、氯吡格雷、雌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5.一种消化系统炎症靶向检查及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可以将权利要求2-4任一项中的体系A和体系B进行靶向结合;
其包括:计算机(1)、成像控制器(2)、药物增压控制器(3)、供药管(4)、组合喷头(5);
计算机(1)连接成像控制器(2),成像控制器(2)连接药物增压控制器(3),药物增压控制器(3)连接供药管(4)、供药管(4)连接组合喷头(5);药物增压控制器(3)设置有药液加入口,药物增压控制器(3)与供药管(4)连通,且药物增压控制器(3)内设置有泵,药物增压控制器(3)可以为供药管(4)供给药液;
组合喷头(5)包括两部分:喷药球囊(51)和微型旋转摄像头(52);
供药管包括柔性软管(41)和柔性硬管(42)两部分,柔性软管(41)和柔性硬管(42)连接,柔性软管(41)连接至喷药增压控制器,柔性硬管(42)连接至喷药球囊(51);柔性软管(41)的硬度比柔性硬管(42)软,柔性硬管(42)也可以弯曲;柔性硬管(42)连接至喷药球囊(51)并与喷药球囊(51)同轴连接;
供药管(4)内部设置有连接微型旋转摄像头(52)的导线;导线一端连接微型旋转摄像头(52),导线另一端经过药物增压控制器(3)连接至成像控制器(2);
喷药球囊(51)为体积可以收缩和膨胀的球形囊,供药管(4)连接在喷药球囊(51)的一端,并且喷药球囊(51)和供药管(4)连通,由药物增压控制器(3)控制喷药球囊(51)内的药液压力,从而控制球囊的体积;喷药球囊的侧壁设置有多个喷药孔,喷药孔的喷射方向与柔性硬管及喷药球囊的轴线垂直,
微型旋转摄像头(52)呈圆柱状,微型旋转摄像头(52)安装在喷药球囊(51)底部,并与喷药球囊(51)同轴连接,微型旋转摄像头(52)设置有微型照明光源;
微型旋转摄像头(52)的成像方向与喷药球囊(51)及微型旋转摄像头(52)的轴线垂直;微型旋转摄像头(52)将拍摄的图像传送给成像控制器(2),并显示在计算机(1)的屏幕上;计算机(1)还控制药物增压控制器(3)的压强。
CN201910143338.5A 2019-02-26 2019-02-26 一种消化系统炎症药物靶向运输药物系统 Active CN1097584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43338.5A CN109758424B (zh) 2019-02-26 2019-02-26 一种消化系统炎症药物靶向运输药物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43338.5A CN109758424B (zh) 2019-02-26 2019-02-26 一种消化系统炎症药物靶向运输药物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58424A CN109758424A (zh) 2019-05-17
CN109758424B true CN109758424B (zh) 2021-01-29

Family

ID=66456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43338.5A Active CN109758424B (zh) 2019-02-26 2019-02-26 一种消化系统炎症药物靶向运输药物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58424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68602A (zh) * 2013-12-30 2014-05-07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靶向炎症的复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4225609A (zh) * 2014-09-20 2014-12-24 中国药科大学 一种炎症靶向的中性粒细胞递药系统及其应用
WO2017044940A1 (en) * 2015-09-10 2017-03-16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Cell membrane-formed nanoscale vesicle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68602A (zh) * 2013-12-30 2014-05-07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靶向炎症的复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4225609A (zh) * 2014-09-20 2014-12-24 中国药科大学 一种炎症靶向的中性粒细胞递药系统及其应用
CN107812197A (zh) * 2014-09-20 2018-03-20 中国药科大学 一种炎症靶向的中性粒细胞递药系统及其应用
WO2017044940A1 (en) * 2015-09-10 2017-03-16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Cell membrane-formed nanoscale vesicle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58424A (zh) 2019-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14115B2 (en) Microneedle devices and uses thereof
ES2627998T3 (es) Nanopartículas fluorescentes
CN103012562B (zh) 一种双重靶向的d构型多肽及其递药系统
Karandish et al. Nucleus-targeted, echogenic polymersomes for delivering a cancer stemness inhibitor to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CN102438659A (zh) 光学成像剂
KR20070005724A (ko) 위장관에서의 능동적 약물 송달
CN106177975B (zh) 具有不对称膜结构的可逆交联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囊泡及其制备方法与在核酸药物中的应用
CN104225609A (zh) 一种炎症靶向的中性粒细胞递药系统及其应用
CN1694727A (zh) 含与聚乙二醇结合的药物的眼组织注射剂
CN105641716A (zh) 一种细粒棘球蚴小动物活体内成像模型及其构建方法
CN106699896A (zh) 一种可自组装成水凝胶的肿瘤杀伤性多肽及其应用
CN106668860B (zh) 靶向眼后段的递药系统及其制剂和制备方法
CN108451930A (zh) 用于肿瘤毒性和mri的靶向可咯
CN107157950B (zh) 一种白蛋白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859990A (zh) 侧链含硫辛酰基的聚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备的聚合物囊泡及其应用
CN108126210A (zh) 一种单靶向还原响应囊泡纳米药物在制备脑肿瘤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CN109758424B (zh) 一种消化系统炎症药物靶向运输药物系统
JP2012501355A (ja) 小動物またはヒトにおける経皮送達方法
CN103341180A (zh) 用于肿瘤成像的靶向脂质体递药系统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ES2455441B1 (es) Hidrogel útil como soporte inyectable para aplicación en terapia celular y como sistema de liberación controlada de fármacos
CN105859832A (zh) 以rgd为活性中心的多肽及其在制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靶向药物中的应用
CN107961383A (zh) 一种探针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Lin et al. Exosome-based rare earth nanoparticles for targeted in situ and metastatic tumor imaging with chemo-assisted immunotherapy
CN104888230A (zh) 天然来源和/或自组装技术得到的生物膜、具有生物膜性的闭合结构或细胞区室作为医药载体的应用
CN106474486B (zh) 一种聚合物胶束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