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58194A - 房间隔封堵装置及封堵器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房间隔封堵装置及封堵器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58194A
CN109758194A CN201910144929.4A CN201910144929A CN109758194A CN 109758194 A CN109758194 A CN 109758194A CN 201910144929 A CN201910144929 A CN 201910144929A CN 109758194 A CN109758194 A CN 1097581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ging device
growth factor
support body
film barrier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4492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58194B (zh
Inventor
王雪丽
李强
徐禅
朱涛
胡芬芬
李巧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Wei K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Wei K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Wei K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Wei K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4492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581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581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581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581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581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房间隔封堵装置,包括封堵器和输送器,输送器包括鞘管、鞘管盖和导丝,导丝上连接有用于包覆封堵器的水溶性包覆膜,水溶性包覆膜靠近导丝的一端的厚度大于远离导丝的一端的厚度,封堵器包括阻隔部、第一支架体、第一薄膜阻隔层、第二支架体和第二薄膜阻隔层,第一薄膜阻隔层和第二薄膜阻隔层均包含细胞生长因子,细胞生长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封堵器制备方法。本发明可大大降低气体进入人体内的风险,在第一薄膜阻隔层和第二薄膜阻隔层表面生长细胞,赋予第一薄膜阻隔层和第二薄膜阻隔层抗凝血等性能。

Description

房间隔封堵装置及封堵器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房间隔封堵装置及封堵器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约占各种先天畸形的28%,指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情形。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不容小视,占出生婴儿的0.4%~1%,这意味着我国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5~20万。
先天性心脏病谱系特别广,包括上百种具体分型,有些患者可以同时合并多种畸形,症状千差万别,最轻者可以终身无症状,重者出生即出现严重症状如缺氧、休克甚至夭折。在胚胎发育的第4周,心房由从其后上壁发出并向心内膜垫方向生长的原始房间隔分为左、右心房,随着心内膜垫的生长并逐渐与原始房间隔下缘接触、融合,最后关闭两者之间残留的间隙,即原发孔。
在原发孔关闭之前,原始房间隔中上部逐渐退化、吸收,形成一新的通道,即继发孔,在继发孔形成后、原发隔右侧出现向下生长的间隔,即继发隔,形成一单瓣遮盖继发孔,但二者之间并不融合,形成卵圆孔,血流可通过卵圆孔从右心房向左心房分流。卵圆孔于出生后逐渐闭合,但在约20%的成人中可遗留细小间隙,由于有左房面活瓣组织覆盖,正常情况下可无分流。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房间隔下缘不能与心内膜垫接触,则在房间隔下部残留一间隙,形成原发孔房间隔缺损。而原始房间隔上部吸收过多、继发孔过大或继发隔生长发育障碍,则二者之间不能接触,出现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疾病,病变特点是左右心房之间的房间隔未能正常闭合,血液在左心房和右心房之间流动。对于房间隔缺损患者来说,由于左心房的压力高于右心房,而使左心房的部分血液经房间隔缺损流至右心房,导致右心系统的负担增加,引起右心室肥大,肺循环血量增加,房间隔缺损的长期存在会造成肺动脉高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中风、头晕、昏厥等病症。
治疗房间隔缺损最初的手段是采用外科开胸手术。外科开胸手术修补缺损安全有效,但手术中需要体外循环,可能造成并发症而导致死亡;创伤大,并在体表留下手术切口的伤痕;同时手术费用高昂。
为了避免对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开胸手术,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医学研究者便开展了非外科手术方法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探讨,先后发明了多种封堵器如Rishkind、Sideris和Amplatzer封堵器,经心脏导管送入封堵器闭合房间隔缺损,达到与外科开胸手术相当的疗效,与心脏外科手术相比,心脏介入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手术创伤小,只须局麻,手术时间短,患者承受的痛苦轻,而且手术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费用相对较低、疗效立竿见影、不影响病人接受手术治疗的机会。
但是,现有的房间隔缺损封堵器介入存在如下缺陷:1.通常由于导管及输送鞘管内排气不彻底或推送封堵器时带入气体,特别是国产输送鞘管,短鞘防漏帽常密封不好易进入气体,有的医生用手捏紧封堵器直接送入输送鞘管内,根本无法排气。一旦气体进入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后极易发生右冠状动脉空气栓塞。2.堵闭器植入到房间隔缺损部位后,流经的血液能否快速的在堵闭器的内部形成血栓,能否快速内皮化,在堵闭器表面形成类似心脏内膜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房间隔封堵装置及封堵器制备方法,其可大大降低气体进入人体内的风险,在第一薄膜阻隔层和第二薄膜阻隔层表面生长细胞,赋予第一薄膜阻隔层和第二薄膜阻隔层抗凝血等性能,使用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房间隔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封堵器和输送器,所述输送器包括鞘管、鞘管盖和与所述鞘管相适配的导丝,所述导丝上连接有用于包覆封堵器的水溶性包覆膜,所述水溶性包覆膜靠近导丝的一端的厚度大于远离导丝的一端的厚度,所述封堵器包括用于封堵缺口的左盘、右盘、位于所述左盘与右盘之间用于阻塞房间隔缺损的阻隔部,以及贯穿上述左盘、右盘和阻隔部的通孔,所述左盘包括第一支架体和覆盖在第一支架体上的第一薄膜阻隔层,所述右盘包括第二支架体和覆盖在第二支架体上的第二薄膜阻隔层,所述第一支架体和第二支架体均由可压缩变形的记忆性金属合金丝编织而成,所述第一薄膜阻隔层和第二薄膜阻隔层均包含细胞生长因子,所述细胞生长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上述的一种房间隔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生长因子组成成分按浓度配比依次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转化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为8:4:5:6:1。
上述的一种房间隔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包括聚乙醇酸、聚乳酸、聚己内酯、聚戊内酯、聚(1,4-二恶烷-2,3-二酮)、聚(1,3-二恶烷-2-酮)、聚(对二恶烷酮)、聚(1,5-二氧杂环庚烷-2-酮)、聚(β-R,S-苹果酸)、聚(α-苹果酸)、聚羟基链烷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的一种房间隔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生长因子中还包括原花青素。
上述的一种房间隔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生长因子中还包括待载药物分子。
上述的一种房间隔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包覆膜上设置有显影标记。
上述的一种房间隔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包覆膜靠近导丝的一端的厚度为110~130μm,所述水溶性包覆膜远离导丝的一端的厚度为70~90μm,所述水溶性包覆膜靠近导丝的一端在20℃水中的溶解时间不大于800秒。
上述的一种房间隔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体和第二支架体的预设形状均为中间凸起的灯笼状。
本发明的一种封堵器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用可压缩变形的记忆性金属合金丝编制成细长筒型网,将该细长筒型网置于热定形模具中,使其具有所需的第一支架体、第二支架体和阻隔部的外形;
步骤二、配置溶解有细胞生长因子和高分子的混合溶液,所述混合溶液中细胞生长因子的质量浓度为9%~12%,所述混合溶液中高分子的质量浓度为5%~40%;
步骤三、将所述混合溶液装入静电纺丝设备的给料装置中,进行静电纺丝制备得到高分子膜;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得到的高分子膜置于交联剂进行交联至少2次,干燥后得到第一薄膜阻隔层和第二薄膜阻隔层;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得到的第一薄膜阻隔层固定在第一支架体上,将第二薄膜阻隔层固定在第二支架体上。
上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为5%~30%的羟丙甲基纤维素和1%~20%的羟丙基纤维素的组合。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及使用操作方便。
2、本发明将封堵器置于水溶性包覆膜内,水溶性包覆膜预热缩紧,从而将封堵器与水溶性包覆膜内的空气排出,然后将封堵器与水溶性包覆膜8的组合置于鞘管内,盖上鞘管盖,对鞘管内进行排气处理,当排气处理完成后,将鞘管盖去掉,此时进行介入手术,可大大降低气体进入人体内的风险。
3、本发明中,设置水溶性包覆膜靠近导丝的一端的厚度大于远离导丝的一端的厚度,使得左盘先于右盘从水溶性包覆膜中释放,位于导丝远端的封堵器先进入左心房,左盘与左心房先贴合,再释放右盘,使得右盘与右心房贴合,左盘和右盘通过自身的超弹性和记忆性能夹在心房间隔缺损的两侧,使用效果好。
4、本发明中,通过在第一薄膜阻隔层和第二薄膜阻隔层表面生长细胞,赋予第一薄膜阻隔层和第二薄膜阻隔层抗凝血等性能,在堵闭器表面加速形成类似心脏内膜层。
综上所述,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大大降低气体进入人体内的风险,在第一薄膜阻隔层和第二薄膜阻隔层表面生长细胞,赋予第一薄膜阻隔层和第二薄膜阻隔层抗凝血等性能,使用效果好。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使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鞘管和鞘管盖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支架体; 2—第二支架体; 3—阻隔部;
4—第一薄膜阻隔层; 5—第二薄膜阻隔层; 6—鞘管;
7—导丝; 8—水溶性包覆膜; 9—鞘管盖。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包括一种房间隔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封堵器和输送器,所述输送器包括鞘管6、鞘管盖9和与所述鞘管6相适配的导丝7,所述导丝7上连接有用于包覆封堵器的水溶性包覆膜8,所述封堵器包括用于封堵缺口的左盘、右盘、位于所述左盘与右盘之间用于阻塞房间隔缺损的阻隔部3,以及贯穿上述左盘、右盘和阻隔部3的通孔,所述左盘包括第一支架体1和覆盖在第一支架体1上的第一薄膜阻隔层4,所述右盘包括第二支架体2和覆盖在第二支架体2上的第二薄膜阻隔层5,所述第一支架体1和第二支架体2均由可压缩变形的记忆性金属合金丝编织而成,所述第一薄膜阻隔层4和第二薄膜阻隔层5均包含细胞生长因子,所述细胞生长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实际使用时,将封堵器置于水溶性包覆膜8内,水溶性包覆膜8预热缩紧,从而将封堵器与水溶性包覆膜8内的空气排出,然后将封堵器与水溶性包覆膜8的组合置于鞘管6内,盖上鞘管盖9,对鞘管6内进行排气处理,当排气处理完成后,将鞘管盖9去掉,此时进行介入手术,可大大降低气体进入人体内的风险。
同时,由于使用过程中,位于导丝7远端的封堵器先进入左心房,左盘与左心房先贴合,再释放右盘,使得右盘与右心房贴合,左盘和右盘通过自身的超弹性和记忆性能夹在心房间隔缺损的两侧,因此设置水溶性包覆膜8靠近导丝7的一端的厚度大于远离导丝7的一端的厚度,使得左盘先于右盘从水溶性包覆膜8中释放,使用效果好。
由于第一薄膜阻隔层4和第二薄膜阻隔层5均与房室缺损部位接触,因此在第一薄膜阻隔层4和第二薄膜阻隔层5内设置细胞生长因子,从而提高细胞生长因子与房室缺损部位的接触面积,提高给药效果,提高了房室缺损部位的内皮化,通过在第一薄膜阻隔层4和第二薄膜阻隔层5表面生长细胞,赋予第一薄膜阻隔层4和第二薄膜阻隔层5抗凝血等性能,在堵闭器表面加速形成类似心脏内膜层。
实际使用时,由于房室缺损部位位于左心房与右心房之间,因此第一薄膜阻隔层4和第二薄膜阻隔层5包含的细胞生长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其中所述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包含VEGF165,转化细胞生长因子包含β1(TGFβ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包含21(FGF21)。
本实施例中,所述细胞生长因子组成成分按浓度配比依次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转化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为8:4:5:6:1。
本实施例中,所述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包括聚乙醇酸、聚乳酸、聚己内酯、聚戊内酯、聚(1,4-二恶烷-2,3-二酮)、聚(1,3-二恶烷-2-酮)、聚(对二恶烷酮)、聚(1,5-二氧杂环庚烷-2-酮)、聚(β-R,S-苹果酸)、聚(α-苹果酸)、聚羟基链烷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实施例中,所述细胞生长因子中还包括原花青素。实际使用时,原花青素具有很强的体内活性,原花青素可以清除细胞膜中水溶性和脂溶性的自由基,抑制了释放某些酶去伤害毛细血管壁的过程,具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细胞生长因子中还包括待载药物分子。实际使用时,待载药物分子可包括自由消炎药物、止痛剂、麻醉剂、抗组织胺药物、类固醇、生长激素、抗氧化药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组成的组分。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溶性包覆膜8上设置有显影标记。实际使用时,显影剂为硫酸钡、金属钽、钼靶、泛影葡胺、碘海醇、碘他拉酸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溶性包覆膜8靠近导丝7的一端的厚度为110~130μm,所述水溶性包覆膜8远离导丝7的一端的厚度为70~90μm,所述水溶性包覆膜8靠近导丝7的一端在20℃水中的溶解时间不大于800秒。实际使用时,所述水溶性包覆膜8在20℃水中的溶解时间为600~800秒。一方面满足医生进行介入手术的时长,另一方面使得水溶性包覆膜8完全或足够多的部分溶于血液中,使得封堵器可以脱离水溶性包覆膜8。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体1和第二支架体2的预设形状均为中间凸起的灯笼状。实际使用时,第一支架体1和第二支架体2均呈中间凸起、两端内陷的结构,不仅可以与心房贴合,更可避免支架末端刺激心房,实用效果好。
本发明中还包括一种封堵器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用可压缩变形的记忆性金属合金丝编制成细长筒型网,将该细长筒型网置于热定形模具中,使其具有所需的第一支架体1、第二支架体2和阻隔部3的外形。实际使用时,阻隔部3的外形呈柱状。
步骤二、配置溶解有细胞生长因子和高分子的混合溶液,所述混合溶液中细胞生长因子的质量浓度为9%~12%,所述混合溶液中高分子的质量浓度为5%~40%,所述高分子为5%~30%的羟丙甲基纤维素和1%~20%的羟丙基纤维素的组合;
步骤三、将所述混合溶液装入静电纺丝设备的给料装置中,进行静电纺丝制备得到高分子膜;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得到的高分子膜置于交联剂进行交联至少2次,干燥后得到第一薄膜阻隔层4和第二薄膜阻隔层5;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得到的第一薄膜阻隔层4固定在第一支架体1上,将第二薄膜阻隔层5固定在第二支架体2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房间隔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封堵器和输送器,所述输送器包括鞘管(6)、鞘管盖(9)和与所述鞘管(6)相适配的导丝(7),所述导丝(7)上连接有用于包覆封堵器的水溶性包覆膜(8),所述水溶性包覆膜(8)靠近导丝(7)的一端的厚度大于远离导丝(7)的一端的厚度,所述封堵器包括用于封堵缺口的左盘、右盘、位于所述左盘与右盘之间用于阻塞房间隔缺损的阻隔部(3),以及贯穿上述左盘、右盘和阻隔部(3)的通孔,所述左盘包括第一支架体(1)和覆盖在第一支架体(1)上的第一薄膜阻隔层(4),所述右盘包括第二支架体(2)和覆盖在第二支架体(2)上的第二薄膜阻隔层(5),所述第一支架体(1)和第二支架体(2)均由可压缩变形的记忆性金属合金丝编织而成,所述第一薄膜阻隔层(4)和第二薄膜阻隔层(5)均包含细胞生长因子,所述细胞生长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间隔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生长因子组成成分按浓度配比依次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转化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为8:4:5:6:1。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房间隔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包括聚乙醇酸、聚乳酸、聚己内酯、聚戊内酯、聚(1,4-二恶烷-2,3-二酮)、聚(1,3-二恶烷-2-酮)、聚(对二恶烷酮)、聚(1,5-二氧杂环庚烷-2-酮)、聚(β-R,S-苹果酸)、聚(α-苹果酸)、聚羟基链烷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间隔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生长因子中还包括原花青素。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间隔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生长因子中还包括待载药物分子。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间隔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包覆膜(8)上设置有显影标记。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间隔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包覆膜(8)靠近导丝(7)的一端的厚度为110~130μm,所述水溶性包覆膜(8)远离导丝(7)的一端的厚度为70~90μm,所述水溶性包覆膜(8)靠近导丝(7)的一端在20℃水中的溶解时间不大于800秒。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间隔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体(1)和第二支架体(2)的预设形状均为中间凸起的灯笼状。
9.一种封堵器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用可压缩变形的记忆性金属合金丝编制成细长筒型网,将该细长筒型网置于热定形模具中,使其具有所需的第一支架体(1)、第二支架体(2)和阻隔部(3)的外形;
步骤二、配置溶解有细胞生长因子和高分子的混合溶液,所述混合溶液中细胞生长因子的质量浓度为9%~12%,所述混合溶液中高分子的质量浓度为5%~40%;
步骤三、将所述混合溶液装入静电纺丝设备的给料装置中,进行静电纺丝制备得到高分子膜;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得到的高分子膜置于交联剂进行交联至少2次,干燥后得到第一薄膜阻隔层(4)和第二薄膜阻隔层(5);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得到的第一薄膜阻隔层(4)固定在第一支架体(1)上,将第二薄膜阻隔层(5)固定在第二支架体(2)上。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封堵器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为5%~30%的羟丙甲基纤维素和1%~20%的羟丙基纤维素的组合。
CN201910144929.4A 2019-02-27 2019-02-27 房间隔封堵装置 Active CN1097581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44929.4A CN109758194B (zh) 2019-02-27 2019-02-27 房间隔封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44929.4A CN109758194B (zh) 2019-02-27 2019-02-27 房间隔封堵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58194A true CN109758194A (zh) 2019-05-17
CN109758194B CN109758194B (zh) 2020-06-26

Family

ID=66456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44929.4A Active CN109758194B (zh) 2019-02-27 2019-02-27 房间隔封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5819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4600A (zh) * 2019-10-22 2019-12-24 石家庄帝中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心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及封堵器安装套装
CN113925544A (zh) * 2020-06-29 2022-01-14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封堵器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44351A1 (en) * 2002-08-27 2004-03-04 Gary Searle Mechanical occluding device
US20060200196A1 (en) * 2005-01-28 2006-09-07 Lifetech Scientific Inc. Heart Septal Defect Occlusion Devices With Adjustable Length Tether Adapting To The Unique Anatomy Of The Patient
CN101061971A (zh) * 2006-04-28 2007-10-31 解启莲 室间隔缺损组织工程封堵器
CN103845096A (zh) * 2014-03-10 2014-06-11 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左心耳封堵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6821427A (zh) * 2017-03-17 2017-06-13 广州新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房间隔缺损封堵器
CN109009257A (zh) * 2018-07-06 2018-12-18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卵圆孔未闭封堵器
CN109199469A (zh) * 2018-08-30 2019-01-15 武汉唯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预防生成血栓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44351A1 (en) * 2002-08-27 2004-03-04 Gary Searle Mechanical occluding device
US20060200196A1 (en) * 2005-01-28 2006-09-07 Lifetech Scientific Inc. Heart Septal Defect Occlusion Devices With Adjustable Length Tether Adapting To The Unique Anatomy Of The Patient
CN101061971A (zh) * 2006-04-28 2007-10-31 解启莲 室间隔缺损组织工程封堵器
CN103845096A (zh) * 2014-03-10 2014-06-11 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左心耳封堵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6821427A (zh) * 2017-03-17 2017-06-13 广州新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房间隔缺损封堵器
CN109009257A (zh) * 2018-07-06 2018-12-18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卵圆孔未闭封堵器
CN109199469A (zh) * 2018-08-30 2019-01-15 武汉唯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预防生成血栓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4600A (zh) * 2019-10-22 2019-12-24 石家庄帝中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心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及封堵器安装套装
CN113925544A (zh) * 2020-06-29 2022-01-14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封堵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25544B (zh) * 2020-06-29 2024-03-19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封堵器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58194B (zh) 2020-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Quaegebeur et al. Surgical experience with unroofed coronary sinus
US8029532B2 (en) Closure device with biomaterial patches
Oglietti et al. Cor triatriatum: operative results in 25 patients
US20110184439A1 (en) Biological Matrix for Cardiac Repair
CN109758194A (zh) 房间隔封堵装置及封堵器制备方法
US20160089151A1 (en) Left atrial appendage occlusion devices and methods
Vogel et al. Treatment of atrial septal defects in symptomatic children aged less than 2 years of age using the Amplatzer septal occluder
Richardson et al. Cor triatriatum (subdivided left atrium)
Henze et al. Ruptured sinus of Valsalva aneurysms
KR20110127737A (ko) 심장 폐색 장치
Moore et al. Transcatheter coil occlusion of perivalvular mitral leak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hemolysis
Schuster et al. Surgical management of anomalous right pulmonary venous drainage to the superior vena cava, associated with superior marginal defect of the atrial septum
CN108158621A (zh) 一种植入性封堵装置
CN209611203U (zh) 一种多孔房间隔缺损封堵器
US11357512B2 (en) Mechanism and device for left atrial appendage occlusion with electrical isolation
Li et al. Anomalous muscle bundle of the right ventricle. Its recognition and surgical treatment.
RU2206276C2 (ru) Способ реконструкции путей оттока от правого желудочка при атрезии легочной артерии
Suzuki et al. Congenital quadricuspid aortic valve with tetralogy of Fallot and pulmonary atresia
Knott-Craig et al. Repair of aortico-left ventricular tunnel associated with subpulmonary obstruction
Cornell et al. Aneurysm of the membranous interventricular septum
Di Eusanio et al. 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 (surgical technique, early and late results).
CN2741533Y (zh) 心室间隔缺损闭合器
CN204049709U (zh) 双伞式左心耳封闭装置
Salamate et al. Total Endoscopic Surgical Treatment of a Gigantic Coron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 between Circumflex Artery and Superior Vena Cava through Right Anterior Mini-Thoracotomy
RU2784770C1 (ru) Способ хирургического лечения врожденного перерыва дуги аорты у детей грудного возраста и новорожденны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