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56797A - 双上联方法、光网络管理设备以及光传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双上联方法、光网络管理设备以及光传输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756797A CN109756797A CN201711084841.5A CN201711084841A CN109756797A CN 109756797 A CN109756797 A CN 109756797A CN 201711084841 A CN201711084841 A CN 201711084841A CN 109756797 A CN109756797 A CN 10975679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nagement channel
- channel
- band management
- band
- data cen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253 optical time-domain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04 phys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95 specific det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双上联方法、光网络管理设备以及光传输系统,光传输系统中的光传输设备通过带内管理通道和带外管理通道连接至光网络管理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所述带内管理通道的状态参数;依据所述状态参数判断所述带内管理通道是否正常,如果是,则通过所述带内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如果否,则通过所述带外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采用本申请实施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Out‑Of‑Band的DCN由于低带宽无法传输大量实时监控数据的问题;其次,消除了单上联方式的连接可靠性低的问题;再次,光传输网络的各个子系统之间是解耦的,各个光网络设备可以来自于不同的厂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上联方法、光网络管理设备以及光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各数据中心的规模越来越大,数据中心之间的互连对传输容量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大的数据中心间的互连基本都是采用波分复用(WDM)光传输系统。目前,该光传输系统基本和电信运营商的一样,在网络管理上采用带外管理通道(Out-Of-Band,OOB)的数据通信网络(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DCN)来传输管理控制信息。
发明内容
但是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随着数据中心的光传输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对光网络实时监控要求的增加,首先,由于数据中心的OOB的DCN一般是租用运营商的网络,容量小,满足不了大量实时监控数据传输的要求;其次,OOB的DCN的带宽较小且性能不可靠,如果所有的光传输设备的管理控制信息只通过带外网络进行,会大大降低光传输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再次,在开放型的光传输网络中,一个光传输系统中会有多个厂商的光网络设备,每个厂商的光网络设备需要一个独立的管理网络,这会给OOB的DCN造成很大的负担。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用以同时采带内管理通道和带外管理通道双上联的方式,NMS或SDN控制器可以在带内管理通道正常的时候采用带内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在带内管理通道出现异常的时候,再采用带外管理通道来传输管理控制信息,因为实际应用中In-band的DCN的带宽比OOB的DCN大得多,以及在数据中心环境中In-band的DCN的可靠性也比OOB的DCN高得多,因此,NMS或SDN控制器优先采用In-band的DCN,只是在In-band DCN发生故障时或特殊情况下需要切换时才使用OOB的DCN,这样就能保证管理控制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高效率。
本申请还提供了光网络管理设备以及光传输系统,用以保证上述方法在实际中的实现及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上联方法,光传输系统中的光传输设备通过带内管理通道和带外管理通道连接至光网络管理设备,该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带内管理通道的状态参数;
依据所述状态参数判断所述带内管理通道是否正常,如果是,则通过所述带内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如果否,则通过所述带外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
其中,在所述带内管理通道正常的情况下,该方法还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人工切换命令,所述人工切换命令用于指示从所述带内管理通道切换至所述带外管理通道,如果是,则通过所述带外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如果否,则执行所述通过所述带内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
其中,依据所述状态参数判断所述带内管理通道是否正常,包括:
依据是否接收到光传输设备通过所述带内管理通道发送的连接保持信令;或者,依据网络监控设备所探测到的网络质量参数是否达标;所述网络质量参数包括:时延、抖动、可达性和/或带宽利用率。
其中,第一数据中心分别连接至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所述第一交换机连接至所述带内管理通道,所述第二交换机连接至所述带外管理通道;第二数据中心分别连接至第三交换机和第四交换机,所述第三交换机连接至所述带内管理通道,所述第四交换机连接至所述带外管理通道,所述通过带内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包括:
将管理控制信息通过带内管理通道发送至所述第一数据中心连接的第一交换机,所述第一交换机将所述管理控制信息传输至分属于不同协议的光传输设备;以及,
将管理控制信息通过带内管理通道发送至所述第二数据中心连接的第三交换机,所述第三交换机将所述管理控制信息传输至分属于不同协议的光传输设备。
其中,第一数据中心分别连接至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所述第一交换机连接至所述带内管理通道,所述第二交换机连接至所述带外管理通道;第二数据中心分别连接至第三交换机和第四交换机,所述第三交换机连接至所述带内管理通道,所述第四交换机连接至所述带外管理通道,所述通过所述带外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包括:
将管理控制信息通过带外管理通道发送至所述第一数据中心连接的第二交换机,所述第二交换机将所述管理控制信息传输至分属于不同协议的光传输设备;以及,
将管理控制信息通过带外管理通道发送至所述第二数据中心连接的第四交换机,所述第四交换机将所述管理控制信息传输至分属于不同协议的光传输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光网络管理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程序包含用于进行以下操作的指令:获取所述带内管理通道的状态参数,并依据所述状态参数判断所述带内管理通道是否正常,如果是,则确定通过所述带内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如果否,则确定通过所述带外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
通信接口,用于向所述带内管理通道发送所述管理控制信息,或者,向所述带外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判断是否接收到人工切换命令,所述人工切换命令用于指示从所述带内管理通道切换至所述带外管理通道,如果是,则通过所述带外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如果否,则执行所述通过所述带内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依据所述状态参数判断所述带内管理通道是否正常,包括:
依据是否接收到光传输设备通过所述带内管理通道发送的连接保持信令;或者,依据网络监控设备所探测到的网络质量参数是否达标;所述网络质量参数包括:时延、抖动、可达性和/或带宽利用率。
其中,第一数据中心分别连接至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所述第一交换机连接至所述带内管理通道,所述第二交换机连接至所述带外管理通道;第二数据中心分别连接至第三交换机和第四交换机,所述第三交换机连接至所述带内管理通道,所述第四交换机连接至所述带外管理通道,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带内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包括:
将管理控制信息通过带内管理通道发送至所述第一数据中心连接的第一交换机,所述第一交换机将所述管理控制信息传输至分属于不同协议的光传输设备;以及,
将管理控制信息通过带内管理通道发送至所述第二数据中心连接的第三交换机,所述第三交换机将所述管理控制信息传输至分属于不同协议的光传输设备。
其中,第一数据中心分别连接至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所述第一交换机连接至所述带内管理通道,所述第二交换机连接至所述带外管理通道;第二数据中心分别连接至第三交换机和第四交换机,所述第三交换机连接至所述带内管理通道,所述第四交换机连接至所述带外管理通道,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带外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包括:
将管理控制信息通过带外管理通道发送至所述第一数据中心连接的第二交换机,所述第二交换机将所述管理控制信息传输至分属于不同协议的光传输设备;以及,
将管理控制信息通过带外管理通道发送至所述第二数据中心连接的第四交换机,所述第四交换机将所述管理控制信息传输至分属于不同协议的光传输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光传输系统,所述光传输系统包括:
第一数据中心和第二数据中心,光网络管理设备和光传输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中心通过带内管理通道和带外管理通道连接至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所述第二数据中心通过带内管理通道和带外管理通道连接至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以及,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和所述第二数据中心之间通过所述光传输设备和传输媒质来传输光信号;
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用于对光传输设备进行管控,并可以获取所述带内管理通道的状态参数,并依据所述状态参数判断所述带内管理通道是否正常,如果是,则通过所述带内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如果否,则通过所述带外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
其中,该光传输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数据中心相连的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以及,与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相连的第三交换机和第四交换机,其中,
所述第一交换机将所述第一数据中心的光传输设备通过所述带内管理通道连接至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所述第二交换机将所述第一数据中心的光传输设备通过所述带外管理通道连接至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以及,
所述第三交换机将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的光传输设备通过所述带内管理通道连接至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所述第四交换机将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的光传输设备通过所述带外管理通道连接至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光传输方法,包括:
获取光传输系统中的带内管理通道的状态参数;
确定所述带内管理通道为异常状态;
通过所述光传输系统中的带外管理通道传输信息。
其中,所述带内管理通道为通过在业务通道内的管理控制信息来管理网络的通道;所述带外管理通道为通过在业务通道外的管理控制信息来管理网络的通道。
其中,所述光传输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光网络设备,其中,光网络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管理网络端口,其中,两个管理网络端口具有不同的IP地址,用于传输管理控制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传输方法,包括:
获取光传输系统中的带外管理通道的状态参数;
确定所述带外管理通道为异常状态;
通过所述光传输系统中的带内管理通道传输信息。
其中,所述带内管理通道为通过在业务通道内的管理控制信息来管理网络的通道;所述带外管理通道为通过在业务通道外的管理控制信息来管理网络的通道。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光传输系统,所述光传输系统包括:
第一数据中心和第二数据中心,光网络管理设备和光传输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中心通过带外管理通道连接至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所述第二数据中心通过带外管理通道连接至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以及,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和所述第二数据中心之间通过所述光传输设备和传输媒质来传输光信号;
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用于获取光传输系统中的带内管理通道的状态参数;确定所述带内管理通道为异常状态;通过所述光传输系统中的带外管理通道传输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光传输系统,所述光传输系统包括:
第一数据中心和第二数据中心,光网络管理设备和光传输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中心通过带内管理通道连接至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所述第二数据中心通过带内管理通道连接至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以及,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和所述第二数据中心之间通过所述光传输设备和传输媒质来传输光信号;
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用于获取光传输系统中的带外管理通道的状态参数;确定所述带外管理通道为异常状态;通过所述光传输系统中的带内管理通道传输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光传输系统,所述光传输系统包括:
光网络管理设备NMS,带内管理通道,带外管理通道,光线路侧设备,和,终端系统设备;其中,
所述光线路侧设备通过所述带内管理通道和所述带外管理通道连接至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所述终端系统设备通过所述带内管理通道和所述带外管理通道连接至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
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用于在所述带内管理通道正常时,通过所述带内管理通道向所述光线路侧设备和所述终端系统设备传输管理控制信息;在所述带内管理通道为异常状态时,通过所述带外管理通道向所述光线路侧设备和所述终端系统设备传输管理控制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为每个光网络设备具有两个管理网络端口,每个管理网络端口具有独立的IP地址,从而可以使光传输系统中每个光网络设备通过两个管理网络端口可以双点连接到DCN,即同时采用带内管理通道和带外管理通道双上联接入DCN。首先,因为In-band DCN是数据中心的生产网,有足够大的带宽,NMS或SDN控制器优先采用In-band的DCN,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Out-Of-Band的DCN由于低带宽无法传输大量实时监控数据的问题;其次,由于双上联的方式,在带内管理通道出现问题的时候,还可以采用带外管理通道,从而消除了单上联方式的连接可靠性低的问题;再次,即便光传输系统中光线路侧设备和终端系统设备不属于同一个厂家,由于增加了交换机,因此光传输网络的各个子系统之间是解耦的,各个光网络设备可以来自于不同的厂家。
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的传统方式光传输网络的示例性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双上联方式的光传输网络的示例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光网络设备有两个管理网络端口的示例性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双上联方法实施例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的双上联方式的光传输网络的另一示例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光网络设备有两个管理网络端口的另一示例性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双上联方法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性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的光网络管理设备实施例的示例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在数据中心A和数据中心B使用的光传输管理网络的示例性场景示意图。其中,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波分复用)光传输系统连接两个数据中心即数据中心A和数据中心B,传输链路中间通过OSC(OpticalSupervisory Channel,光监控通道)连接一些OA站点(Optical amplifier,光放大器)和ROADM站点(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城域中的数据中心互连,中间可以不设置OA站点和ROADM站点。
在图1中,在数据中心A或数据中心B的光终端侧设备(Optical TerminalEquipment,OTE)的不同波道,通过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Mux/DeM,Mutiplexer/Demultiplex)合成在一起经过OA站点进行放大后接到OSC。由于数据中心A和B之间的OA站点和ROADM站点可能没有数据通信网络,所以OA站点和ROADM站点的运营监控、管理和控制信息,就通过OSC传输到数据中心A和B。
如果实际应用中,终端系统设备(包括图1中的OTE和Mux/DeM)和光线路侧设备(在图1的数据中心A和B之间、除了OTE和Mux/DeM之外的设备)属于同一个厂家,OSC也可以把一端的运营监控、管理和控制信息传到另一端。在数据中心A和B,光网络的管理端口接到带外管理通道OOB(Out-Of-Band)的DCN(数据通信网,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然后与NMS(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光网络管理设备)及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软件定义)控制器相连。
针对图1中的光传输网络的场景,首先,由于终端系统设备或光线路侧设备都是单点连接到OOB网络,因此,一旦该连接断了,终端系统设备或光线路侧设备就会脱管,导致光传输网络的可靠性低。其次,OOB的长途链路大多是租用电信运营商的专线带宽,该网络的容量也低,通常只有几兆带宽,不利于传输光网络中大量的管理控制信息,或者,实时监控数据(例如,采用OTDR进行光纤链路监测时),因此不利于网管平台的升级换代。
参考图2,为本申请中采用双上联的方式的示例性场景示意图。在图2中,数据中心A和数据中心B之间的OA站点和ROADM站点,其运营监控、管理控制信息通过OSC传到两端的数据中心A和B。
在数据中心A和B中的光网络设备(包括OTE、Mux/DeM、OA站点等)配置两个管理网络端口,每个管理网络端口具有独立的IP地址,其中一个管理网络端口接到带外管理通道OOB(out-of-band)的数据通信网(DCN),从而和NMS(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及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控制器相连;另一个管理网络端口则接到带内管理通道In-band的数据通信网(DCN),从而和NMS(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及SDN(SoftwareDefined Network)控制器相连。其中,带内管理通道为通过在业务通道内的管理控制信息来管理网络的通道;带外管理通道为通过在业务通道外的管理控制信息来管理网络的通道。与管理通道通常可以用于传输管理控制信息的功能不同,从上层应用的角度来看,业务通道可以用于传输传输通信过程中实际产生的有效数据或信令等。
可以理解的是,在图2方案中,光线路侧设备和终端系统设备可以属于同一个厂家。
再参考图3所示,为在数据中心A和B中的光网络设备有两个管理网络端口的示例性示意图。假设图3为一个板卡的示例性示意图,板卡是一种印制电路板,制作时带有插芯,可以插入计算机的主电路板(即主板)的插槽中,用来控制硬件的运行,例如,显示器、采集卡等设备,安装驱动程序后,即可实现相应的硬件功能。
在图3示例性的板卡中,有8*3共24个可以插拔连接卡(link card)的卡槽,其中一个卡槽上是该机架的控制板卡,上面设置了两个网络端口,即Network port1和Networkport2,用来分别连接至带内管理通道In-band和带外管理通道OOB。当然,图3中的示例性数据都是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数据,不应将其理解为本申请的限定。
参考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双上联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图2和图3所示的光传输系统中,双上联指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光线路侧设备和终端系统设备,同时通过带内管理通道In-band和带外管理通道OOB接入DCN。在光传输系统中,管理控制信息可以由NMS或SDN控制器传输,因此,本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NMS或SDN控制器上,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定。本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401~步骤405:
步骤401:获取带内管理通道的状态参数。
在实际应用中,NMS或SDN控制器可以通过预先设置好的检测方式,来检查带内管理通道是否正常。例如,假设预设的检测方式为握手协议,则可以先通过带内管理通道来发送用于实现握手协议的数据包,接着再获取光网络设备返回的数据包,以便根据返回的数据包来判断带内管理通道是否正常。再例如,如果预设的检测方式是心跳检测,则可以先通过带内管理通道来发送心跳消息,接着再获取光网络设备返回的响应消息,以便根据返回的响应消息来判断带内管理通道是否正常。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设置其他的检测方式,在此对具体的检测方式不做限定。
步骤402:依据状态参数判断带内管理通道是否正常,如果否,则进入步骤403,如果是,则进入步骤404。
在本步骤中,可以依据是否接收到光传输设备通过所述带内管理通道发送的连接保持信令,来判断带内管理通道是否正常;或者,依据网络监控设备所探测到的网络质量参数是否达标,来判断带内管理通道是否正常。其中,网络质量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时延、抖动、可达性、带宽利用率,等等。
其中,光传输设备可以周期性的通过带内管理通道向NMS或SDN控制器发送,周期可以预先设置,例如,10毫秒等,如果NMS或SDN控制器周期性的接收到了光传输设备通过带内管理通道发送的连接保持信令,就判断带内管理通道正常,如果没收到,则判断带内管理通道不正常。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采用已有的、能够检测网络质量参数是否达标的网络监控设备,来检测带内管理通道是否正常。例如检测带内管理通道的时延、抖动、可达性或带宽利用率等网络质量参数,如果达标则说明带内管理通道正常,如果不达标则说明带内管理通道不正常。其中,各个网络质量参数的标准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自主设置。
步骤403:通过带外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
如果带内管理通道不正常,则将管理控制信息通过带外管理通道来传输。其中,管理控制信息可以包括:各个光网络设备的物理属性、性能参数、设备参数、告警信息、控制指令等。因为带外管理通道的带宽较小,因此,在带内管理通道出现异常的情况下,再用带外管理通道来传输管理控制信息,可以使得管理控制信息能够通过双上联的方式,得到可靠的传输。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带内管理通道正常,可以直接使用带内管理通道来传输管理控制信息。当然,在所述带内管理通道正常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
步骤404:判断是否接收到人工切换命令,所述人工切换命令用于指示从所述带内管理通道切换至所述带外管理通道,如果是,则返回步骤403,如果否,则进入步骤405。
因为在实际应用中,虽然带内管理通道正常并且正在传输管理控制信息,但是可能需要对管理控制信息采用哪种通道传输进行人工干预,在这种情况下,在操作人员可以通过NMS或SDN控制器的操作界面来发送人工切换命令,该人工切换命令用于指示从带内管理通道切换至带外管理通道,即,采用带外管理通道来接续传输管理控制信息。
步骤405:通过带内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
如果带内管理通道正常,且没有收到切换至带外管理通道来传输管理控制信息的人工切换命令,则可以继续采用带内管理通道来传输管理控制信息。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带内管理通道的带宽要远远大于带外管理通道的带宽,因此,将带内管理通道的带宽的一小部分用来传输管理控制信息,并在带内管理通道不正常或者接收到人工切换命令的时候,再采用带外管理通道来传输管理控制信息,则可以使得管理控制信息的传输可靠性更高。
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同时采用带内管理通道和带外管理通道双上联的方式,NMS或SDN控制器可以在带内管理通道正常的时候采用带内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在带内管理通道出现异常的时候,再采用带外管理通道来传输管理控制信息,因为实际应用中In-band的DCN的带宽比Out-of-band的DCN大得多,以及在数据中心环境中In-band的DCN的可靠性也比Out-Of-Band的DCN高得多,因此,NMS或SDN控制器优先采用In-band的DCN,只是在In-band DCN发生故障时或特殊情况下需要切换时才使用Out-Of-Band的DCN,这样就能保证管理控制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高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一种情况是,虽然一端数据中心的光网络设备可以通过OSC通道接到另一端数据中心进入OOB网络,但光网络设备的故障通常会引起OSC的中断,因此,现有技术中对光线路侧设备和终端系统设备要求属于同一个厂家,在光线路侧设备和终端系统设备不属于同一个场景的情况下,就无法使得光传输网络顺利传输管理控制信息等。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不同厂家的光线路侧设备和终端系统设备组成的光传输网络中的方案。
参考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在实际应用中的光传输网络的示例性场景示意图。在图5中,该光传输网络是一个开放式的光传输网络,即该光传输网络中的光线路侧设备和终端系统设备是不同厂家的。在图5中采用同一个管理控制平台NMS或SDN控制器,来统一管理多个厂家的光网络设备。在图5中,每一个光网络设备设备都设置有两个管理网络端口,每个管理网络端口也配置有独立的IP地址,不管是数据中心A还是数据中心B的光网络设备,这两个管理网络端口都分别接到两个不同的交换机。
例如,对于数据中心A来讲,第一个交换机“SW1”将数据中心A的OTE、Mux/DeM、OA站点等设备接到In-band的DCN,另一个交换机“SW2”将数据中心B的OTE、Mux/DeM、OA站点等设备接到out-of-band DCN,而NMS或SDN控制器分别和In-band和Out-Of-Band的两个DCN相连。同理,对于数据中心B来讲,第一个交换机“SW1”将数据中心A的OTE、Mux/DeM、OA站点等设备接到In-band的DCN,另一个交换机“SW2”将数据中心B的OTE、Mux/DeM、OA站点等设备接到OOB的DCN,而NMS或SDN控制器分别和In-band和Out-Of-Band的两个DCN相连。
当然,图5中的示例性数据都是具体的例子,不应将其理解为本申请的限定。另外,为了保证图5中的光传输网络中各数据中心的光网络设备能够顺利接入到两个交换机,参考图6所示,为图5所示的各个光网络设备都设置两个管理网络端口(Network port 1和Network port 2),且每个管理网络端口具有独立的IP地址,即Network port 1和Networkport 2的IP地址是不同的。图6象征性的表示一个板卡的设备形态,图6中公有5个子框,两个管理网络端口在设备的管理子框中,并且各个子框都可以插入一个板卡用来实现光线路侧设备或终端系统设备。当然,图6仅仅示例了5个子框,在实际应用中,子框的个数可以任意设置,并且,版本的高低或者长短等物理属性,都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实际需求预先配置。
参考图7,示出了本申请另一种双上联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图5和图6所示的光传输系统中,双上联指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光线路侧设备和终端系统设备,同时通过带内管理通道In-band和带外管理通道OOB接入DCN。在本实施例中的光传输网络中,第一数据中心(数据中心A)分别连接至第一交换机(与数据中心A连接的SW1)和第二交换机(与数据中心连接的SW2),所述第一交换机连接至所述带内管理通道,所述第二交换机连接至所述带外管理通道;第二数据中心(数据中心B)分别连接至第三交换机(与数据中心B连接的SW1)和第四交换机(与数据中心B连接的SW2),所述第三交换机连接至所述带内管理通道,所述第四交换机连接至所述带外管理通道。
在光传输系统中,管理控制信息可以由NMS或SDN控制器传输,因此,本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NMS或SDN控制器上,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定。本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701~步骤705:
步骤701:获取带内管理通道的状态参数。
步骤702:依据状态参数判断带内管理通道是否正常,如果否,则进入步骤703,如果是,则进入步骤704。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701和步骤702的实现过程和步骤401和步骤402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703:将管理控制信息通过带外管理通道发送至所述第一数据中心连接的第二交换机,第二交换机将所述管理控制信息传输至分属于不同协议的光传输设备;以及,将管理控制信息通过带外管理通道发送至第二数据中心连接的第四交换机,第四交换机将管理控制信息传输至分属于不同协议的光传输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带内管理通道不正常,则对于图5所示的数据中心A(即第一数据中心)来讲,NMS或者SDN控制器可以将管理控制信息通过带外管理通道发送至数据中心A连接的第二交换机即SW2,由数据中心A连接的SW2将管理控制信息传输至分属于不同协议的光传输设备。
其中,分属于不同协议的光传输设备可以包括:光线路侧设备OA站点、终端系统设备OTE、Mux/DeM,因为光线路侧设备OA站点和终端系统设备OTE、Mux/DeM是属于不同协议的,例如属于不同厂家的设备,所以可以通过交换机SW2来连接不同协议的光线路侧设备和终端系统设备,并接入带外管理通道从而连接至NMS或者SDN控制器,从而实现光网络设备能够向上兼容不同厂家的设备。
而对于数据中心B来讲,NMS或者SDN控制器可以将管理控制信息通过带外管理通道发送至第二数据中心连接的第四交换机(即数据中心B连接的SW2),以便第四交换机将管理控制信息也能传输至分属于不同协议的光传输设备。
步骤704:判断是否接收到人工切换命令,人工切换命令用于指示从带内管理通道切换至带外管理通道,如果是,则返回步骤703,如果否,则进入步骤705。
步骤704的实现过程可以参考步骤404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705:将管理控制信息通过带内管理通道发送至第一数据中心连接的第一交换机,第一交换机将所述管理控制信息传输至分属于不同协议的光传输设备;以及,将管理控制信息通过带内管理通道发送至第二数据中心连接的第三交换机,第三交换机将管理控制信息传输至分属于不同协议的光传输设备。
而如果带内管理通道正常,则对于图5所示的数据中心A(即第一数据中心)来讲,NMS或者SDN控制器可以将管理控制信息通过带内管理通道发送至数据中心A连接的第一交换机即SW1,由数据中心A连接的SW1将管理控制信息传输至分属于不同协议的光传输设备。
而对于数据中心B来讲,NMS或者SDN控制器可以将管理控制信息通过带内管理通道发送至第二数据中心连接的第三交换机(即数据中心B连接的SW1),以便第三交换机将管理控制信息也能传输至分属于不同协议的光传输设备。
可见,在本实施例中,NMS或SDN控制器可以在带内管理通道正常的时候采用带内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在带内管理通道出现异常的时候,再采用带外管理通道来传输管理控制信息,因为实际应用中In-band的DCN的带宽比Out-of-band的DCN大得多,以及在数据中心环境中In-band的DCN的可靠性也比Out-Of-Band的DCN高得多,因此,NMS或SDN控制器优先采用In-band的DCN,只是在In-band DCN发生故障时或特殊情况下需要切换时才使用Out-Of-Band的DCN,这样就能保证管理控制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高效率。
此外,在实际应用中,NMS或SDN控制器获取光传输系统中的带内管理通道的状态参数后,如果确定带内管理通道出现异常,可以通过所述光传输系统中的带外管理通道传输信息。NMS或SDN控制器还可以获取光传输系统中的带外管理通道的状态参数,如果确定带外管理通道出现异常,则可以直接通过光传输系统中的带内管理通道传输信息。
对于前述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参见图8,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光网络管理设备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设备可以包括:
存储器802,用于存储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程序指令和/或数据;
处理器801,用于执行所述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包含用于进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获取所述带内管理通道的状态参数,并依据所述状态参数判断所述带内管理通道是否正常,如果是,则确定通过所述带内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如果否,则确定通过所述带外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
其中,在所述带内管理通道正常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还可以用于:
判断是否接收到人工切换命令,所述人工切换命令用于指示从所述带内管理通道切换至所述带外管理通道,如果是,则通过所述带外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如果否,则执行所述通过所述带内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依据所述状态参数判断所述带内管理通道是否正常,包括但不限于:
依据是否接收到光传输设备通过所述带内管理通道发送的连接保持信令;或者,依据网络监控设备所探测到的网络质量参数是否达标;所述网络质量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时延、抖动、可达性、带宽利用率等等。
其中,第一数据中心分别连接至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所述第一交换机连接至所述带内管理通道,所述第二交换机连接至所述带外管理通道;第二数据中心分别连接至第三交换机和第四交换机,所述第三交换机连接至所述带内管理通道,所述第四交换机连接至所述带外管理通道,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带内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可以包括:
将管理控制信息通过带内管理通道发送至所述第一数据中心连接的第一交换机,所述第一交换机将所述管理控制信息传输至分属于不同协议的光传输设备;以及,
将管理控制信息通过带内管理通道发送至所述第二数据中心连接的第三交换机,所述第三交换机将所述管理控制信息传输至分属于不同协议的光传输设备。
其中,第一数据中心分别连接至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所述第一交换机连接至所述带内管理通道,所述第二交换机连接至所述带外管理通道;第二数据中心分别连接至第三交换机和第四交换机,所述第三交换机连接至所述带内管理通道,所述第四交换机连接至所述带外管理通道,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带外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可以包括:
将管理控制信息通过带外管理通道发送至所述第一数据中心连接的第二交换机,所述第二交换机将所述管理控制信息传输至分属于不同协议的光传输设备;以及,
将管理控制信息通过带外管理通道发送至所述第二数据中心连接的第四交换机,所述第四交换机将所述管理控制信息传输至分属于不同协议的光传输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传输系统,所述光传输系统可以包括:
第一数据中心和第二数据中心,光网络管理设备和光传输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可以通过带内管理通道和带外管理通道连接至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所述第二数据中心通过带内管理通道和带外管理通道连接至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以及,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和所述第二数据中心之间通过所述光传输设备和传输媒质来传输光信号;
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用于对光传输设备进行管控,并可以获取所述带内管理通道的状态参数,并依据所述状态参数判断所述带内管理通道是否正常,如果是,则通过所述带内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如果否,则通过所述带外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光传输系统还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一数据中心相连的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以及,与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相连的第三交换机和第四交换机,其中,所述第一交换机将所述第一数据中心的光传输设备通过所述带内管理通道连接至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所述第二交换机将所述第一数据中心的光传输设备通过所述带外管理通道连接至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以及,所述第三交换机将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的光传输设备通过所述带内管理通道连接至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所述第四交换机将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的光传输设备通过所述带外管理通道连接至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传输系统,所述光传输系统还可以包括:
第一数据中心和第二数据中心,光网络管理设备和光传输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中心通过带外管理通道连接至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所述第二数据中心通过带外管理通道连接至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以及,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和所述第二数据中心之间通过所述光传输设备和传输媒质来传输光信号;以及,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用于获取光传输系统中的带内管理通道的状态参数;确定所述带内管理通道为异常状态;通过所述光传输系统中的带外管理通道传输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传输系统,所述光传输系统还可以包括:
第一数据中心和第二数据中心,光网络管理设备和光传输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中心通过带内管理通道连接至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所述第二数据中心通过带内管理通道连接至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以及,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和所述第二数据中心之间通过所述光传输设备和传输媒质来传输光信号;以及,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用于获取光传输系统中的带外管理通道的状态参数;确定所述带外管理通道为异常状态;通过所述光传输系统中的带内管理通道传输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传输系统,可以包括:
光网络管理设备NMS,带内管理通道,带外管理通道,光线路侧设备,和,终端系统设备;其中,所述光线路侧设备通过所述带内管理通道和所述带外管理通道连接至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所述终端系统设备通过所述带内管理通道和所述带外管理通道连接至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用于在所述带内管理通道正常时,通过所述带内管理通道向所述光线路侧设备和所述终端系统设备传输管理控制信息;在所述带内管理通道出现异常时,通过所述带外管理通道向所述光线路侧设备和所述终端系统设备传输管理控制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装置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双上联方法、光网络管理设备以及光传输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6)
1.一种双上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光传输系统中的光传输设备通过带内管理通道和带外管理通道连接至光网络管理设备,该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带内管理通道的状态参数;
依据所述状态参数判断所述带内管理通道是否正常,如果是,则通过所述带内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如果否,则通过所述带外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带内管理通道正常的情况下,还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人工切换命令,所述人工切换命令用于指示从所述带内管理通道切换至所述带外管理通道,如果是,则通过所述带外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如果否,则执行所述通过所述带内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所述状态参数判断所述带内管理通道是否正常,包括但不限于:
依据是否接收到光传输设备通过所述带内管理通道发送的连接保持信令;或者,依据网络监控设备所探测到的网络质量参数是否达标;所述网络质量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时延、抖动、可达性、带宽利用率等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数据中心分别连接至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所述第一交换机连接至所述带内管理通道,所述第二交换机连接至所述带外管理通道;第二数据中心分别连接至第三交换机和第四交换机,所述第三交换机连接至所述带内管理通道,所述第四交换机连接至所述带外管理通道,所述通过带内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包括:
将管理控制信息通过带内管理通道发送至所述第一数据中心连接的第一交换机,所述第一交换机将所述管理控制信息传输至分属于不同协议的光传输设备;以及,
将管理控制信息通过带内管理通道发送至所述第二数据中心连接的第三交换机,所述第三交换机将所述管理控制信息传输至分属于不同协议的光传输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数据中心分别连接至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所述第一交换机连接至所述带内管理通道,所述第二交换机连接至所述带外管理通道;第二数据中心分别连接至第三交换机和第四交换机,所述第三交换机连接至所述带内管理通道,所述第四交换机连接至所述带外管理通道,所述通过所述带外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包括:
将管理控制信息通过带外管理通道发送至所述第一数据中心连接的第二交换机,所述第二交换机将所述管理控制信息传输至分属于不同协议的光传输设备;以及,
将管理控制信息通过带外管理通道发送至所述第二数据中心连接的第四交换机,所述第四交换机将所述管理控制信息传输至分属于不同协议的光传输设备。
6.一种光网络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程序包含用于进行以下操作的指令:获取所述带内管理通道的状态参数,并依据所述状态参数判断所述带内管理通道是否正常,如果是,则确定通过所述带内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如果否,则确定通过所述带外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
通信接口,用于向所述带内管理通道发送所述管理控制信息,或者,向所述带外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
7.一种光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传输系统包括:
第一数据中心和第二数据中心,光网络管理设备和光传输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中心通过带内管理通道和带外管理通道连接至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所述第二数据中心通过带内管理通道和带外管理通道连接至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以及,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和所述第二数据中心之间通过所述光传输设备和传输媒质来传输光信号;
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用于对光传输设备进行管控,并可以获取所述带内管理通道的状态参数,并依据所述状态参数判断所述带内管理通道是否正常,如果是,则通过所述带内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如果否,则通过所述带外管理通道传输管理控制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数据中心相连的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以及,与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相连的第三交换机和第四交换机,其中,
所述第一交换机将所述第一数据中心的光传输设备通过所述带内管理通道连接至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所述第二交换机将所述第一数据中心的光传输设备通过所述带外管理通道连接至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以及,
所述第三交换机将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的光传输设备通过所述带内管理通道连接至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所述第四交换机将所述第二数据中心的光传输设备通过所述带外管理通道连接至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
9.一种光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光传输系统中的带内管理通道的状态参数;
确定所述带内管理通道为异常状态;
通过所述光传输系统中的带外管理通道传输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内管理通道为通过在业务通道内的管理控制信息来管理网络的通道;所述带外管理通道为通过在业务通道外的管理控制信息来管理网络的通道。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传输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光网络设备,其中,光网络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管理网络端口,其中,两个管理网络端口具有不同的IP地址,用于传输管理控制信息。
12.一种光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光传输系统中的带外管理通道的状态参数;
确定所述带外管理通道为异常状态;
通过所述光传输系统中的带内管理通道传输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内管理通道为通过在业务通道内的管理控制信息来管理网络的通道;所述带外管理通道为通过在业务通道外的管理控制信息来管理网络的通道。
14.一种光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传输系统包括:
第一数据中心和第二数据中心,光网络管理设备和光传输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中心通过带外管理通道连接至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所述第二数据中心通过带外管理通道连接至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以及,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和所述第二数据中心之间通过所述光传输设备和传输媒质来传输光信号;
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用于获取光传输系统中的带内管理通道的状态参数;确定所述带内管理通道为异常状态;通过所述光传输系统中的带外管理通道传输信息。
15.一种光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传输系统包括:
第一数据中心和第二数据中心,光网络管理设备和光传输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中心通过带内管理通道连接至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所述第二数据中心通过带内管理通道连接至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以及,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和所述第二数据中心之间通过所述光传输设备和传输媒质来传输光信号;
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用于获取光传输系统中的带外管理通道的状态参数;确定所述带外管理通道为异常状态;通过所述光传输系统中的带内管理通道传输信息。
16.一种光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网络管理设备NMS,带内管理通道,带外管理通道,光线路侧设备,和,终端系统设备;其中,
所述光线路侧设备通过所述带内管理通道和所述带外管理通道连接至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所述终端系统设备通过所述带内管理通道和所述带外管理通道连接至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
所述光网络管理设备,用于在所述带内管理通道正常时,通过所述带内管理通道向所述光线路侧设备和所述终端系统设备传输管理控制信息;在所述带内管理通道为异常状态时,通过所述带外管理通道向所述光线路侧设备和所述终端系统设备传输管理控制信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084841.5A CN109756797A (zh) | 2017-11-07 | 2017-11-07 | 双上联方法、光网络管理设备以及光传输系统 |
PCT/CN2018/113903 WO2019091350A1 (zh) | 2017-11-07 | 2018-11-05 | 双上联方法、光网络管理设备以及光传输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084841.5A CN109756797A (zh) | 2017-11-07 | 2017-11-07 | 双上联方法、光网络管理设备以及光传输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756797A true CN109756797A (zh) | 2019-05-14 |
Family
ID=66401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084841.5A Pending CN109756797A (zh) | 2017-11-07 | 2017-11-07 | 双上联方法、光网络管理设备以及光传输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756797A (zh) |
WO (1) | WO201909135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56009B (zh) * | 2021-02-20 | 2023-02-03 | 北京瀚诺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多信道设备的网络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389721A1 (en) * | 1999-11-02 | 2001-05-10 | Kent Erickson | Connection protection between clients and optical cross-connect switches |
CN1852071A (zh) * | 2006-05-09 | 2006-10-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网络中的数据通信网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
CN101060420A (zh) * | 2006-04-21 | 2007-10-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自适应光传送网连接性能优化方法及设备 |
US20090208206A1 (en) * | 2008-02-18 | 2009-08-20 | Vagish Madrahalli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ivate network-to-network interface out-of-band signaling and path blocking |
CN101645734A (zh) * | 2008-08-04 | 2010-02-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通信网切换装置及其方法 |
CN102665151A (zh) * | 2012-04-24 | 2012-09-12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分组传送网中sdh业务dcc开销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2710539A (zh) * | 2012-05-02 | 2012-10-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语音信息传送方法及装置 |
CN103346909A (zh) * | 2013-06-19 | 2013-10-09 | 贵州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 一种电力通信带外网络管理系统 |
CN103607310A (zh) * | 2013-11-29 | 2014-02-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异地容灾的仲裁方法 |
CN103607299A (zh) * | 2013-11-08 | 2014-02-26 | 安徽康海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管理系统 |
CN104065520A (zh) * | 2014-07-21 | 2014-09-24 | 中广有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 双通道网络管理实现方法 |
CN104378425A (zh) * | 2014-11-06 | 2015-02-25 | 北京安奇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和web终端之间互连及同步通讯信息的方法 |
CN104426789A (zh) * | 2013-08-23 | 2015-03-18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软件定义网络中的转发设备控制方法及设备 |
US20150189409A1 (en) * | 2011-10-14 | 2015-07-02 | Glimmerglass Network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
CN105357283A (zh) * | 2015-10-20 | 2016-02-24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可佩戴设备的长连接建立方法及服务器、终端 |
CN105553841A (zh) * | 2015-12-11 | 2016-05-04 | 武汉兴图新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能有效防止信令风暴的高效分布式智能路由方法 |
CN105959133A (zh) * | 2016-04-25 | 2016-09-21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 适用于电力通信网混合组网中的带内dcn的传输方法 |
CN106034125A (zh) * | 2015-03-17 | 2016-10-19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ip语音通话回落方法、装置、系统和终端设备 |
US9729948B1 (en) * | 2016-04-07 | 2017-08-08 | Infinera Corporatio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covery of a controller in openflow networks |
CN107277420A (zh) * | 2016-04-08 | 2017-10-20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视频通话实现方法及终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122219A1 (en) * | 2001-03-05 | 2002-09-05 | David Funk | Optical supervisory channel |
CN103391231B (zh) * | 2012-05-10 | 2017-02-08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 | 数据通信网组网方法和装置 |
-
2017
- 2017-11-07 CN CN201711084841.5A patent/CN109756797A/zh active Pending
-
2018
- 2018-11-05 WO PCT/CN2018/113903 patent/WO2019091350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389721A1 (en) * | 1999-11-02 | 2001-05-10 | Kent Erickson | Connection protection between clients and optical cross-connect switches |
CN101060420A (zh) * | 2006-04-21 | 2007-10-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自适应光传送网连接性能优化方法及设备 |
CN1852071A (zh) * | 2006-05-09 | 2006-10-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网络中的数据通信网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
US20090208206A1 (en) * | 2008-02-18 | 2009-08-20 | Vagish Madrahalli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ivate network-to-network interface out-of-band signaling and path blocking |
CN101645734A (zh) * | 2008-08-04 | 2010-02-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通信网切换装置及其方法 |
US20150189409A1 (en) * | 2011-10-14 | 2015-07-02 | Glimmerglass Network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
CN102665151A (zh) * | 2012-04-24 | 2012-09-12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分组传送网中sdh业务dcc开销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2710539A (zh) * | 2012-05-02 | 2012-10-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语音信息传送方法及装置 |
CN103346909A (zh) * | 2013-06-19 | 2013-10-09 | 贵州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 一种电力通信带外网络管理系统 |
CN104426789A (zh) * | 2013-08-23 | 2015-03-18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软件定义网络中的转发设备控制方法及设备 |
CN103607299A (zh) * | 2013-11-08 | 2014-02-26 | 安徽康海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管理系统 |
CN103607310A (zh) * | 2013-11-29 | 2014-02-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异地容灾的仲裁方法 |
CN104065520A (zh) * | 2014-07-21 | 2014-09-24 | 中广有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 双通道网络管理实现方法 |
CN104378425A (zh) * | 2014-11-06 | 2015-02-25 | 北京安奇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和web终端之间互连及同步通讯信息的方法 |
CN106034125A (zh) * | 2015-03-17 | 2016-10-19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ip语音通话回落方法、装置、系统和终端设备 |
CN105357283A (zh) * | 2015-10-20 | 2016-02-24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可佩戴设备的长连接建立方法及服务器、终端 |
CN105553841A (zh) * | 2015-12-11 | 2016-05-04 | 武汉兴图新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能有效防止信令风暴的高效分布式智能路由方法 |
US9729948B1 (en) * | 2016-04-07 | 2017-08-08 | Infinera Corporatio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covery of a controller in openflow networks |
CN107277420A (zh) * | 2016-04-08 | 2017-10-20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视频通话实现方法及终端 |
CN105959133A (zh) * | 2016-04-25 | 2016-09-21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 适用于电力通信网混合组网中的带内dcn的传输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9091350A1 (zh) | 2019-05-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391693B2 (en) | Protection for distributed radio access networks | |
CN110636015A (zh) | 通信系统及板卡配置方法 | |
US10554296B2 (en) | Optical network system | |
WO2012083757A1 (zh) | 光模块的速率协商方法及装置 | |
CN113114357B (zh) | 无源波分设备故障检测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 |
CN109981353B (zh) | 一种机框式网络通信设备中的邻站冗余保护方法及系统 | |
EP1324518B1 (en) | Optical switching equipment,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m | |
CN110532202A (zh) | 一种存储集群系统、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
CN104394012B (zh) | 集群路由器、mpu及其故障的确定方法、感知控制器 | |
CN109756797A (zh) | 双上联方法、光网络管理设备以及光传输系统 | |
CN108667640B (zh) | 通信方法及设备、网络接入系统 | |
JP2009290706A (ja) | 伝送装置、パス試験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
CN115133983B (zh) | 通信链路的确定方法、系统、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2219373B (zh) | 海缆故障判断方法和装置 | |
CN115802208A (zh) | 光传输系统的保护倒换方法、网管、站点及电子设备 | |
JP2022106682A (ja) | 海底オープンケーブルシステムのアクセス用の端子回線インタフェースモジュール | |
CN113961491A (zh) |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路由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RU2606397C1 (ru) | Способ установления сигнализации, когда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регенератор находится на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м сетевом элементе, оптический сетевой элемент и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сетевой элемент | |
CN116584078A (zh) | 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方法和设备 | |
US11876555B2 (en) | Failure determination system and failure determination method | |
US7590717B1 (en) | Single IP address for redundant shelf processors | |
AU2002100346A4 (en) | Network element management | |
US8190022B2 (en) | Optical transmission apparatus | |
JP6187087B2 (ja) | 通信装置、監視システム、監視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05812158B (zh) | 一种跨背板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