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78425A - 移动终端和web终端之间互连及同步通讯信息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和web终端之间互连及同步通讯信息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78425A
CN104378425A CN201410641971.4A CN201410641971A CN104378425A CN 104378425 A CN104378425 A CN 104378425A CN 201410641971 A CN201410641971 A CN 201410641971A CN 104378425 A CN104378425 A CN 1043784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terminal
web terminal
web
server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4197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78425B (zh
Inventor
姜天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NQI ZHIL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NQI ZHI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NQI ZHIL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NQI ZHI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4197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784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784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784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784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784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5Conversion or adaptation of application format or conten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在移动终端和web终端之间互连及同步通讯信息的方法,其中当通过所述web终端触发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同步时,包括步骤:a)通过所述web终端发出触发要与所述移动终端同步的操作;b)web终端将触发的同步操作指令和包含的操作信息打包发送至服务器端,并经所述服务器端中转发送至移动终端;c)所述移动终端拆包所收到的指令和信息,并根据指令的内容触发移动终端上相应的功能模块的相应功能;d)所述移动终端完成相应的操作后,发送操作完成的确认指令和相应的信息包给web终端;e)所述web终端接收到确认指令后,将拆包所收到的指令和信息同步到web终端。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和web终端之间互连及同步通讯信息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移动通信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在移动终端和web终端之间进行互连以及实现移动终端和web终端之间互连及同步通讯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例如移动电话、平板电脑、移动媒体播放器的移动电子设备已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流行使用。移动设备已经有逐渐取代传统个人电脑的趋势,成为个人信息的存储中心。然而,个人电脑在很多应用领域中,凭借其大幅的显示屏幕、便利的输入方式以及更为多样的软件和操作系统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在移动设备和个人电脑之间进行信息的传递、同步和交互。
传统的在移动电子设备和个人电脑之间传输文件的方法例如使用数据线将个人电脑与电子设备连接,或者通过网盘等网络中转方式。但这些方法是非常耗时且十分麻烦的,用户的体验十分不好。例如,数据线的方式使得用户需要额外准备硬件,为用户带来不便。另外,很多时候需要额外安装驱动程序才能实现除了传输文件之外的其他更为复杂的功能。网盘等网络中转方式需要用户处在网络状况较好的环境中,如果网络状况较差且用户需要交互传输的文件体积较大,就难以实现良好的传输效果。
此外,WiFi技术可以提供移动电子设备和个人电脑之间的传输和较高的传输速度。然而,在以往常规的用WiFi技术实现文件传输的方案中,通常需要接入点(AP)。接入点用作在移动电子设备和个人电脑之间的无线网络中继,个人电脑和移动设备必须同时连接到该无线网络中继上才能实现互连。在由AP为主导形成的网络中,如果断开AP,那会破坏整个网络,同时也会破坏移动设备和个人电脑之间的连接。
蓝牙技术等短距离近场通信技术现在也已经越来越多被用来实现在移动电子设备之间传输文件。然而,蓝牙技术通常无法提供高速的文件传输。另外,个人电脑通常并不是都配备有蓝牙模块,从而使得双向连接通信无法实现。
另外,随着智能手机存储容量的增大,手机中自带的联系人、短信、通话记录等内容会随着用户的使用逐渐增加,形成海量的信息。用户越来越难以管理这些海量信息。而且,受限于智能手机较小的屏幕和相比个人电脑较差的用户输入方式,使得用户管理这些海量信息的难度更为增大。因此,如何能够在移动电子设备和个人电脑互连的基础上便捷地同步并管理这些手机信息,也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在移动电子设备和个人电脑之间实现便捷地同步并管理电话、短信等通讯信息的方法,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在移动终端和web终端之间互连及同步通讯信息的方法,其中当通过所述web终端触发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同步时,包括如下步骤:a)通过所述web终端发出触发要与所述移动终端同步的操作;b)web终端将触发的同步操作指令和包含的操作信息打包发送至服务器端,并经所述服务器端中转发送至移动终端;c)所述移动终端拆包所收到的指令和信息,并根据指令的内容触发移动终端上相应的功能模块的相应功能;d)所述移动终端完成相应的操作后,发送操作完成的确认指令和相应的信息包给web终端;e)所述web终端接收到确认指令后,将拆包所收到的指令和信息同步到web终端;其中当通过控制移动终端同步web终端的方法包括步骤:f)通过移动终端发出触发要与web终端同步的操作;g)移动终端将触发要与web终端同步的操作指令和包含的操作信息打包发送至服务器端,并经所述服务器端中转发送至web终端;h)web终端接收到同步操作指令和信息后,将拆包所收到的指令和信息同步到web终端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web终端和所述移动终端之间通过下列步骤建立连接:a01)由所述web终端向所述服务器端发出连接请求;a02)所述服务器端向所述web终端发送二维码信息;a03)通过所述移动终端扫描所述二维码信息;a04)响应于所述扫描二维码的操作,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web终端分别向所述服务器端发送自身的网络连接状况;a05)所述服务器端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web终端各自连接到服务器端的网络状况,判断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web终端的网络连接是否处于同一局域网下,并针对是否处于同一局域网络将网络状况标志符设置不同的状态;a06)所述服务器端分别向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web终端发送连接建立许可,在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web终端之间建立连接;a07)所述移动终端将要进行同步传送的文件的统计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器端,经所述服务器端转发至所述web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用户可以在移动电子设备和个人电脑之间实现便捷地同步并管理电话、短信等通讯信息的方法。
应当理解,前述大体的描述和后续详尽的描述均为示例性说明和解释,并不应当用作对本发明所要求保护内容的限制。
附图说明
参考随附的附图,本发明更多的目的、功能和优点将通过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如下描述得以阐明,其中:
图1a和图1b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在移动终端和web终端之间借助服务器端进行互连的系统框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在移动终端和web终端之间借助服务器端进行互连的交互流程图。
图3a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性移动终端的连接界面。
图3b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性web终端的连接呈现界面。
图4示出了用户通过web终端120借助服务器端130传输位于移动终端110上的文件的方法流程图。
图5a示出了示意性的通过web终端管理移动终端短信的界面。
图5b示出了示意性的通过web终端管理移动终端联系人的界面。
图5c示出了示意性的通过web终端管理移动终端通话信息的界面。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考示范性实施例,本发明的目的和功能以及用于实现这些目的和功能的方法将得以阐明。然而,本发明并不受限于以下所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可以通过不同形式来对其加以实现。说明书的实质仅仅是帮助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综合理解本发明的具体细节。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步骤。
系统概述
图1a和图1b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在移动终端和web终端之间借助服务器端进行互连的系统框图。其中图1a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在移动终端和web终端之间借助服务器端进行互连的系统框图,图1b示出了包含服务器端的具体架构和组成的系统框图。如图1a所示,系统100包括至少一个移动终端110、至少一个web终端120,以及用于实现在移动终端110和web终端120之间进行互连以实现交互式通信的位于远程的服务器端130。移动终端110和web终端120分别通过第一网络140与服务器端130连接,移动终端110和web终端120彼此之间通过第二网络150连接。出于示意性的目的,图1仅示出了一个移动终端110和一个web终端120。然而,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系统100可以包括更多的移动终端110和/或更多的web终端120。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当系统100具有多个移动终端110和多个web终端120时,每个移动终端110都有唯一的web终端120与其唯一相对应。
移动终端110和web终端120可分别经过任意类型的第一网络140与服务器端130之间进行双向通信。所述第一网络140例如选自诸如内联网之类的局域网(“LAN”)和诸如互联网之类的广域网(“WAN”)。第一网络140可被配置为支持利用多种协议设置格式的信息的传输。另外,第一网络140可以是公共网络、专用网络或其组合。第一网络140还可以利用任何一种或多种类型的物理介质来实现,其中包括与多个服务提供商相关联的有线通信路径和无线通信路径。无线通信方式例如WiFi或WLAN、GPRS、蜂窝网络,例如GSM网络、3G网络、LTE网络或CDMA网络。
移动终端110和web终端120之间也可以之间建立直接的网络连接,通过第二网络150进行双向通信。所述第二网络150采用的协议方式例如是http轮询结合WebSocket直连的方式。
移动终端110可以是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平板电脑、多功能移动终端或者包括计算功能和数据通信能力的任何其他移动设备。移动终端110包括app接口应用111(如图1b所示)及其包括的同步单元112。App应用111例如定制应用(app),用于与具备web能力的应用进行双向通信。同步单元112用于在移动终端110和web终端120进行互连时,将用户在移动终端110进行的电话、短信息或联系人的操作同步到web终端120。这些操作包括但不限于拨打电话、接听电话、挂断电话、拒接电话、静音、发送短信息、编辑联系人、编辑短信、编辑通话记录等。这将在下文描述本发明的方法时详细介绍。
web终端120可以是台式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游戏机、智能电视等任何支持web协议的终端设备。web终端120包括web接口121及其包括的同步单元122(如图1b所示)。web接口121例如web浏览器。在一些实施例中,相应web终端120包括用于请求、解析、显示、执行网页以及执行包括在网页中的应用的浏览器应用。浏览器应用128可以是允许用户搜索、浏览和/或使用URL(统一资源定位符)或URI(统一资源标识符)所识别的资源(例如,网页和web服务)的任何应用。“URL”在本文用来意指文档的网络地址或位置。在该情形下,“文档”指可以由web浏览器或其他应用使用的任何格式的任何文档或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字处理文档、电子表格文档、演示文档、绘图、网页、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
同步单元112用于在移动终端110和web终端120进行互连时,将用户在web终端120进行的电话、短信息或联系人的操作同步到移动终端110。这些操作包括但不限于静音、拒接电话、发送短信息、编辑联系人、编辑短信、编辑通话记录等。这将在下文描述本发明的方法时详细介绍
移动终端110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该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可以从用户接收输入,并可呈现输出,因此移动终端110还包括I/O接口(输入/输出接口)112,可接收一个或多个输入并呈现输出。例如,输入接口可包括摄像头、触摸板、触摸屏、触屏笔、麦克风中的一个或多个。另外,通过输出接口可呈现输出,以输出用户的控制操作指令或来自其他用户的反馈信息等。输出接口包括显示屏、一个或多个扬声器和触觉接口中的一个或多个。
图1b示出了包含服务器端的具体架构和组成的系统框图。如图1b所示,服务器端130包括二维码模块131、网络接入模块132、网络状况标志符133和地址生成模块134。
二维码模块131用于生成供移动终端110扫描的二维码。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二维码包含了通用唯一识别码(UUID),UUID是唯一标识码。移动终端110通过扫描该二维码表应的UUID连接到服务器端130以请求获取唯一的连接地址和会话(session)。
网络接入模块132用于相应移动终端110扫描二维码成功后判断移动终端110和web终端120各自的网络连接状况,以针对不同的网络连接状况进行移动终端110和web终端120之间的适配性连接,从而建立移动终端110和web终端120之间的连接。优选地,所建立的连接为http长连接。该连接可以连续发送多个数据包,在连接保持期间,如果没有数据包发送,为了确保两个终端保持连接,会在规定间隔时间内发送检测数据包(即心跳包),移动终端110和web终端120之间需要发送检测数据包以维持此连接。
具体地,网络接入模块132获取移动终端110和web终端120各自连接到服务器端130的网络状态,判断移动终端110和web终端120的网络连接是否处于同一网络下。根据本发明的同一网络是指在同一个路由器下同一网段能直接连接,而不需要经过外网。
并针对是否处于同一局域网络将网络状况标志符133设置不同的状态。例如,若处于同一网络内,则在网络状况标志符133中设置一标识,例如数字1;若不处于同一网络,则不在网络状况标志符133中设置标识,或者设置另一不同的标识,例如数字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网络接入模块132会定期地获取移动终端110和web终端120各自连接到服务器的网络状态,以判断移动终端110和web终端120的网络连接是否处于同一局域网下的状态是否发生变化,并针对变化了的网络状态更新网络状况标志符133。所述定期获取的频率例如可以是每30秒一次。该定期发送的信号也被称为“心跳信号”,该信号还可以用来检测移动终端110和web终端120是否仍连接到服务器端130。例如当未接收到移动终端110或web终端120反馈的心跳响应信号超过一定的次数,服务器端130即可判断移动终端110或web终端120已经断开与服务器端130的连接。
网络状况标志符133用于存储移动终端110和web终端120之间由于不同的网络连接状况而产生适配性连接的标识。例如,移动终端110和web终端120处于同一网络内,网络状况标志符133中设置一标识;若不处于同一网络,则设置另一不同的标识。
地址生成模块134,用于生成需要在移动终端110和web终端120之间传送的文件地址。当移动终端110和web终端120之间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建立了连接之后,用户可以选择通过移动终端110上传文件至Web终端120,或者从Web终端120下载文件到移动终端110上。当用户发出此类移动文件的请求时,地址生成模块134为所传送的文件生成基于网络的地址,例如URL,传送给需要下载文件的移动终端110或web终端120,移动终端110和web终端120只需访问该地址即可下载到该文件,从而实现文件的传送。
交互方式
图2示出了用户通过移动终端110借助服务器端130与web终端120进行交互连接的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
在步骤205,用户通过web终端120向服务器端130发出连接请求。具体地,用户可以通过启动web终端120上的浏览器,并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www.****.cc的地址信息来发送连接请求。
接着,在步骤210,服务器端130会应web终端120发出的连接请求发送二维码信息给web终端120,并在步骤220中在web终端120上呈现该二维码信息。所述二维码信息包含了通用唯一识别码(UUID),UUID是唯一标识码。移动终端110通过扫描该二维码表应的UUID连接到服务器端130以请求获取唯一的连接地址和会话(session)。
接下来,在步骤225,用户通过移动终端110扫描web终端120上的二维码信息。例如,通过移动终端110上带有的摄像头进行扫描。具体地,用户启动移动终端110上的app软件,app软件会提示用户扫描二维码从而实现连接。
接着,响应于用户扫描二维码的操作,移动终端110和web终端120分别在步骤230a和步骤230b向服务器端发起连接请求,并将自身的网络连接状况发送给服务器端130。具体的,所述网络连接状况为通过何种网络连接至服务器端。
在步骤235,服务器端130通过获取的移动终端110和web终端120各自连接到服务器的网络状况,判断移动终端110和web终端120的网络连接是否处于同一局域网下,并针对是否处于同一局域网络将网络状况标志符设置不同的状态。例如,若处于同一网络内,则在网络状况标志符133中设置一标识,例如数字1;若不处于同一网络,则不在网络状况标志符133中设置标识,或者设置另一不同的标识,例如数字0。
接着,服务器端130分别在步骤240a和步骤240b向移动终端110和web终端120发送连接建立许可,从而在移动终端110和web终端120之间建立连接。优选地,建立http长连接。
接着,在步骤245,在移动终端110呈现连接后的界面。图3a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性移动终端110的连接界面。如图3a所示,移动终端110的呈现界面中,分为位于界面顶部的项目栏301和位于项目栏301下方的文件示例栏302。在项目栏301中,将可以同步传输的文件示意性地分为“照片”、“图库”、“音乐”、“视频”、“文档”等项目,用户可以在不同项目之间进行切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项目仅仅是示例性的,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增加或减少新的项目。在每个选中的项目下,会按照时间、文件大小等不同的分类排序方式对属于该项目的文件进行展示,优选以缩略图、文件名、文件图标等方式进行展示。
接着,在步骤250,将移动终端110要进行同步传送的文件的统计信息发送至服务器端130,再在步骤255中经服务器端130将这些信息转发至web终端120。优选地,所述同步统计信息包括要进行同步连接传送的文件数目、文件种类、每个种类各自的文件数目。还可以包括移动终端110的一些基本信息,如操作系统型号、手机用户基本信息、版本型号等等。
接着在步骤260,在web终端120呈现连接后的界面,并同时呈现经服务器端130转发的同步统计信息。图3b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性web终端120的连接呈现界面。如图3b所示,在web终端120的呈现界面中,分为位于界面左侧的导航栏303和位于导航栏303右侧的文件统计栏304。在导航栏303中,将可以同步传输的文件示意性地分为“照片”、“图库”、“音乐”、“视频”、“文档”、“联系”、“文件夹”、“应用”等项目,用户可以在不同项目之间进行切换。还可以增加“主页”项目以浏览总体的文件统计信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项目仅仅是示例性的,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增加或减少新的项目。在“主页”项目下,在文件统计栏304中会按照文件的类型展示各种文件的数量。例如图3b中示例性的短信图标304a,以及其下方的短信数量(1352)图标304b;以及联系人图标305a,以及其下方的联系人数量(1045)图标305b。另外,还可以呈现所传送的移动终端110的一些基本信息,例如在文件统计栏中下方的306处呈现的移动终端110的存储容量信息,以便于用户通过web终端120管理移动终端110。
当用户需要将web终端120和移动终端110断开连接时,可以通过关闭web终端120的web接口(例如浏览器)或者关闭app应用任意一者或二者来实现断开。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当用户未主动断开连接时,或者用户断开移动终端110或web终端120任意一者的网络连接时,服务器端130也可以通过向移动终端110和web终端120发送心跳信号来检验是否仍然保持连接。例如,当未接收到移动终端110或web终端120反馈的心跳响应信号超过一定的次数,服务器端130即可判断移动终端110或web终端120已经断开与服务器端130的连接。服务器端130于是可以断开移动终端110和web终端120之间的连接。具体地,当服务器端130判断出移动终端110或web终端120已经断开与服务器端130的连接后,服务器端130向web终端120发送命令,web终端120返回到初始未连接的状态,例如,呈现二维码的页面状态。服务器端130同时还向移动终端110发送命令,使得移动终端110也返回至初始未连接的状态。也即,当服务器端130检测到移动终端110或web终端120其中任意一者断开连接时,会立即同时断开另一者,以确保信息的安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移动终端110或web终端120以移动网络方式(例如GPRS、3G、4G等)连接到服务器端130时,服务器端120可以在检测心跳信号时,同时检测移动终端110或web终端120所处的移动网络小区状况。当移动终端110或web终端120其中任意一者所连接的小区发生切换时,可以判断出移动终端110或web终端120已经离开另一者一段物理距离。为了确保文件传送的安全性,可以设定在移动终端110和web终端120两者离开特定的距离后,断开两者之间的连接。
短信与联系人的备份与还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通过web终端120可以对从移动终端110同步的短信信息和联系人信息进行备份和还原操作,从而实现在web终端120对短信信息和联系人信息的管理。
如图3b所示,当点击联系人305a右边的“备份”键时,从web终端120传送一指令经服务器端130中转到移动终端110,该指令指示将移动终端110上的全部联系人信息打包成一个文件后传送至web终端120。用户可以选择将该文件存储在web终端所在的个人电脑上,以便日后管理。可选地,打包的全部联系人信息可以从移动终端110经服务器130的中转传送至web终端120。优选地,将该打包文件以加密的格式传送。
类似地,当点击联系人305a右边的“还原”键时,提示用户选择web终端120中已有的联系人打包文件。当用户选择某一打包文件后,该文件将从web终端120传送至移动终端110,在移动终端110上进行拆包后,还原到移动终端110上的联系人信息。可选地,打包的全部联系人信息可以从web终端120经服务器130的中转传送至移动终端110。优选地,将该打包文件以加密的格式传送。
图4示出了用户通过web终端120借助服务器端130与移动终端110之间同步通讯信息的方法流程图。根据本发明的通讯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短信息、联系人信息、通话记录等。
如图4所示,步骤405-步骤430示出了通过控制web终端120同步移动终端110的方法步骤。
在步骤405,用户通过web终端120发出触发要与移动终端110同步的操作。根据本发明的操作包括但不限于编辑短信、编辑联系人、编辑通话记录、对来电进行响应操作等。编辑功能例如可包括发送新短信、回复短息、删除短信、增加新的联系人、删除联系人、编辑联系人、删除通话记录等。对来电进行响应操作包括但不限于接听来电、挂断来电、拒接来电、静音等。该同步操作是通过web终端120的同步单元122发出的。
在步骤410,web终端120将触发要与移动终端110同步的操作指令和包含的操作信息打包发送至服务器端130。以发送新短信为例,用户的触发同步操作指令为发送新短信,操作所涉及的信息包括新建短信的内容以及接收方的电话号码。
步骤415,服务器端130将触发要与移动终端110同步的操作指令和包含的操作信息转发至移动终端110。
步骤420,移动终端110拆包所收到的指令和信息,并根据指令的内容触发移动终端110上相应的功能模块的相应功能。以发送新短信为例,拆包得到的指令将触发移动终端110的发送短信功能,将拆包得到的新建短信的内容发送至接收方的电话号码,完成新短信的发送。
步骤425,移动终端110完成相应的操作后,发送操作完成的确认指令和相应的信息包给web终端12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指令也可以经过服务器端130中转后发送至web中120。以发送新短信为例,当发送成功后,将发送短信的内容和接收方的电话号码打包后发送至web终端120。
步骤430,web终端120接收到确认指令后,将拆包所收到的指令和信息同步到web终端120上。例如,可以通过刷新的方式将收到的确认指令和信息进行同步,以完成web终端120和移动终端110之间的同步。
步骤435-步骤450示出了通过控制移动终端110同步web终端120的方法步骤。
在步骤435,用户通过移动终端110发出触发要与web终端120同步的操作。根据本发明的操作包括但不限于编辑短信、编辑联系人、编辑通话记录、对来电进行响应操作等。编辑功能例如可包括发送新短信、回复短息、删除短信、增加新的联系人、删除联系人、编辑联系人、删除通话记录等。对来电进行响应操作包括但不限于接听来电、挂断来电、拒接来电、静音等。该同步操作是通过移动终端110的同步单元发出的。
在步骤440,移动终端110将触发要与web终端120同步的操作指令和包含的操作信息打包发送至服务器端130。以发送新短信为例,用户的触发同步操作指令为发送新短信,操作所涉及的信息包括已发出的新短信的内容以及接收方的电话号码。
步骤445,服务器端130将触发要与web终端120同步的操作指令和包含的信息打包转发至web终端120。
步骤450,web终端120接收到同步操作指令和信息后,将拆包所收到的指令和信息同步到web终端120上。例如,可以通过刷新的方式将收到的确认指令和信息进行同步,以完成web终端120和移动终端110之间的同步。以发送新短信为例,用户的触发同步操作指令为发出来新短信,操作所涉及的信息包括已发出的新短信的内容以及接收方的电话号码。这些将通过web终端120上的同步单元122同步至短信管理的页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以将多个被分割的文件块同步进行传送,以进一步提高文件传送的效率。可选地,文件块无需按照分割的先后顺序进行传送,而是可以以随机的传送顺序进行传送。在web终端120,也可以以随机的顺序下载接收各个文件块。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当网络状况标识符标识出web终端120和移动终端110处于同一网络下时,可以通过建立web终端120和移动终端110之间的直连来传送文件。直连的方式避免了服务器端130的中转,提高了传送速度和传送效率。在直连的情况下,由于网络状况较好,可以无需拆分文件而进行整个文件的传输。具体地,移动终端110会自动启动一个web服务,为web终端120所请求传送的文件时生成一个文件地址(url)。然后,发送该文件地址给web终端120。接着web终端120访问该地址以下载得到所请求的文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文件包在移动终端110、web终端120和服务器端130之间的传输可以采用加密形式进行传输。
作为图4所示方法的几个具体实施例,图5a-5c分别示出了在web终端120和移动终端110之间同步管理短信、联系人和通话信息和实施例。
短信的同步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通过web终端120可以同步移动终端110上的全部短信信息,从而利用web终端120的便利的输入方式进行管理和操作。
图5a示出了一个示意性的通过web终端120管理短信的界面。如图5a所示,在web终端120点击“短信”按键501,触发web终端120与移动终端110的同步操作。具体地,触发从web终端120发出一同步指令,经服务器端130中转到移动终端110,该指令指示将移动终端110上的全部短信记录(包括发信人,发信内容,发信时间等)打包成一个文件后传送至web终端120。该打包文件传输到web终端120上后进行拆包,还原到web终端120并呈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web终端120和移动终端110之间还可以实现短信的同步编辑功能。具体地,编辑功能可包括发送新短信、回复短息、删除短信等。
当在web终端120编辑短信时,以回复短信为例,用户可以图5a左侧的短信列表中选择任意要回复的短信,选中后即在页面右侧呈现回复的对话框502。用户可以输入要回复的短信后点击回复按钮,以触发同步编辑功能。具体地,通过点击回复按钮,由如图1b所示的同步单元122触发一同步指令,该指令将用户输入的回复内容以及回复的接收方联系人信息进行打包,发送至移动终端110。移动终端110收到后通过其同步单元112进行拆包,分解成要回复的内容和接收方联系人信息,然后调用移动终端的短信功能模块将该短信发送出去。发送后,移动终端110的同步单元112再发送一确认指令以及包含回复信息的内容和接收方信息的文件包给web终端120,web终端120收到该指令后,将用户回复的该条信息及接收方联系人信息同步呈现在web终端120,以保持web终端120和移动终端110的同步。
类似地,当用户通过web终端120发送新短信时,可以通过点击“新建短信”按钮503来触发同上述回复短信类似的方法步骤,区别在于用户需要主动输入接收方的联系人信息。
当用户通过web终端120删除短信时,用户可以图5a左侧的短信列表中选择任意要删除的短信,选中后点击“删除”按键504,以触发同步删除功能。具体地,通过点击“删除”按键504并确认删除后,web终端120的同步单元122触发一同步指令,该指令将用户删除的短信内容以及该短信的发送方联系人信息进行打包,发送至移动终端110。移动终端110收到后通过其同步单元112进行拆包,分解成要删除的内容和发送方联系人信息,然后调用移动终端的短信功能模块将该短信删除。删除后,移动终端110的同步单元112再发送一确认指令给web终端120,web终端120收到该指令后,将该条信息及接收方联系人信息删除,并同步呈现在web终端120,以保持web终端120和移动终端110的同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当web终端120和移动终端110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保持互连的状态下时,用户在移动终端110编辑短信时,也会通过移动终端110的同步单元112同步到web终端。以回复短信为例,用户在移动终端110选择任意要回复的短信,选中后输入要回复的短信后点击回复按钮,以触发同步编辑功能。具体地,由移动终端110的同步单元112触发一同步指令,该指令将用户输入的回复内容以及回复的接收方联系人信息进行打包,发送至web终端120。web终端120收到后通过其同步单元112进行拆包,分解成要回复的内容和接收方联系人信息,然后进行刷新后呈现,以保持web终端120和移动终端110的同步。
可选地,打包的文件和指令可以在移动终端110和web终端120之间经服务器130的中转进行传送。优选地,将该打包文件和指令以加密的格式传送。
联系人的同步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通过web终端120可以同步移动终端110上的全部联系人信息,从而利用web终端120的便利的输入方式进行管理和操作。
图5b示出了一个示意性的通过web终端120管理联系人的界面。如图5b所示,在web终端120点击“联系人”按键505,触发web终端120与移动终端110的同步操作。具体地,触发从web终端120发出一同步指令,经服务器端130中转到移动终端110,该指令指示将移动终端110上的全部联系人记录(包括联系人姓名、电话、地址、邮件等)打包成一个文件后传送至web终端120。该打包文件传输到web终端120上后进行拆包,还原到web终端120并呈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web终端120和移动终端110之间还可以实现联系人的同步编辑功能。具体地,编辑功能可包括新建联系人、编辑已有联系人、删除联系人等。
当在web终端120编辑联系人时,以新建联系人为例,用户可以图5b左侧的点击按钮“新建联系人”506,点击后即在页面右侧呈现新建联系人的对话框。用户可以输入要新建的联系人姓名、电话、地址、备注等,点击确定按钮,以触发同步编辑功能。具体地,通过点击确定按钮,由如图1b所示的同步单元122触发一同步指令,该指令将用户输入的新建联系人内容信息进行打包,发送至移动终端110。移动终端110收到后通过其同步单元112进行拆包,然后调用移动终端110的联系人功能模块将该联系人信息保存到移动终端110上。保存后,移动终端110的同步单元112再发送一确认指令给web终端120,web终端120收到该指令后,将用户新建的联系人信息同步呈现在web终端120,以保持web终端120和移动终端110的同步。
类似地,当用户通过web终端120编辑已有联系人时,方法步骤同上述新建是类似的。
当用户通过web终端120删除联系人时,用户可以图5b左侧的联系人列表中选择任意要删除的联系人,选中后点击“删除”按键507,以触发同步删除功能。具体地,通过点击“删除”按键507并确认删除后,web终端120的同步单元122触发一同步指令,该指令将用户删除的联系人信息进行打包,发送至移动终端110。移动终端110收到后通过其同步单元112进行拆包,然后调用移动终端的联系人功能模块将该联系人删除。删除后,移动终端110的同步单元112再发送一确认指令给web终端120,web终端120收到该指令后,将该联系人信息删除,并同步呈现在web终端120,以保持web终端120和移动终端110的同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当web终端120和移动终端110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保持互连的状态下时,用户在移动终端110编辑联系人时,也会通过移动终端110的同步单元112同步到web终端。以新建联系人为例,用户在移动终端110新建联系人,输入要新建的联系人的各个信息,确认保存后触发同步编辑功能。具体地,由移动终端110的同步单元112触发一同步指令,该指令将用户新建的联系人信息进行打包,发送至web终端120。web终端120收到后通过其同步单元112进行拆包,分解成联系人的具体信息,然后进行刷新后呈现,以保持web终端120和移动终端110的同步。
可选地,打包的文件和指令可以在移动终端110和web终端120之间经服务器130的中转进行传送。优选地,将该打包文件和指令以加密的格式传送。
通话的同步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通过web终端120可以同步移动终端110上的全部通话记录和通话功能,从而利用web终端120的便利的输入方式进行管理和操作。
图5c示出了一个示意性的通过web终端120管理短信的界面。图5c所示,在web终端120点击“通话记录”按键508,触发web终端120与移动终端110的同步操作。具体地,触发从web终端120发出一同步指令,经服务器端130中转到移动终端110,该指令指示将移动终端110上的全部通话记录(包括通话人,通话号码,通话时间等)打包成一个文件后传送至web终端120。该打包文件传输到web终端120上后进行拆包,还原到web终端120并呈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web终端120和移动终端110之间还可以实现通话记录的同步编辑功能。具体地,编辑功能可包括编辑陌生号码、删除通话记录等。
当在web终端120编辑陌生号码时,用户可以图5c左侧的通话记录列表中选择任意要编辑的通话记录,选中后即在页面右侧呈现“+”的按钮509,以提供添加为新联系人的功能。用户选择“+”,会触发启动上述添加新联系人的功能,如图5b所示。用户可以输入要新建的联系人姓名、地址、备注等,点击确定按钮,以触发同步编辑功能。具体地,通过点击确定按钮,由如图1b所示的同步单元122触发一同步指令,该指令将用户输入的新建联系人内容信息进行打包,发送至移动终端110。移动终端110收到后通过其同步单元112进行拆包,然后调用移动终端110的联系人功能模块将该联系人信息保存到移动终端110上。保存后,移动终端110的同步单元112再发送一确认指令给web终端120,web终端120收到该指令后,将用户新建的联系人信息同步呈现在web终端120,以保持web终端120和移动终端110的同步。
当用户通过web终端120删除通话记录时,用户可以图5a左侧的通话记录列表中选择任意要删除的通话记录,选中后点击“删除”按键510,以触发同步删除功能。具体地,通过点击“删除”按键510并确认删除后,web终端120的同步单元122触发一同步指令,该指令将用户删除的包含通话时间、电话号码、联系人的通话记录信息进行打包,发送至移动终端110。移动终端110收到后通过其同步单元112进行拆包,然后调用移动终端的通话记录功能模块将该通话记录删除。删除后,移动终端110的同步单元112再发送一确认指令给web终端120,web终端120收到该指令后,将该条通话记录删除,并同步呈现在web终端120,以保持web终端120和移动终端110的同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当web终端120和移动终端110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保持互连的状态下时,用户在移动终端110发生通话后,也会通过移动终端110的同步单元112同步到web终端。具体地,由移动终端110的同步单元112触发一同步指令,该指令将用户的通话记录信息进行打包,发送至web终端120。web终端120收到后通过其同步单元112进行拆包,然后进行刷新后呈现,以保持web终端120和移动终端110的同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当web终端120和移动终端110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保持互连的状态下时,用户还可以通过web终端120触发在移动终端110的通话操作。具体地,用户可以通过触发web终端120上的通话按钮,如图5c所示的按键510,触发通话。当用户点击通话按钮后,由web终端120的同步单元122触发一同步指令,该指令将用户触发的通话号码信息进行打包,发送至移动终端110。移动终端110收到后通过其同步单元112进行拆包,然后调用移动终端的通话功能模块触发通话。通话后,移动终端110的同步单元112再将通话记录打包并发送指令给web终端120,web终端120收到该记录和指令后,将该条通话记录拆包,并同步呈现在web终端120,以保持web终端120和移动终端110的同步。
类似地,当web终端120和移动终端110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保持互连的状态下时,用户还可以通过web终端120操控在移动终端110的通话操作。具体地,当用户在移动终端110触发通话时,例如收到来电时,由移动终端110的同步单元112触发一同步指令,该指令将触发的通话号码信息进行打包,发送至web终端120。web终端120收到后通过其同步单元122进行拆包,呈现在web终端120的界面。用户可以对通话进行诸如挂断、静音、接听等操作,然后web终端120的同步单元122再将用户触发的操作发送指令给移动终端110,移动终端110收到该指令后,调用移动终端的通话功能模块触发相应的功能。通过这种方式,用户可以当电话不在手边时,仅仅通过web终端120就可实现对来电进行操作,比如直接挂断不想接听的电话,或将电话静音等,操作非常简便。
可选地,打包的文件和指令可以在移动终端110和web终端120之间经服务器130的中转进行传送。优选地,将该打包文件和指令以加密的格式传送。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用户可以在移动电子设备和个人电脑之间实现可靠、高速、稳定、用户交互体验更好的文件互连传送方案。
结合这里披露的本发明的说明和实践,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易于想到和理解的。说明和实施例仅被认为是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主旨均由权利要求所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在移动终端和web终端之间互连及同步通讯信息的方法,其中当通过所述web终端触发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同步时,包括如下步骤:
a)通过所述web终端发出触发要与所述移动终端同步的操作;
b)web终端将触发的同步操作指令和包含的操作信息打包发送至服务器端,并经所述服务器端中转发送至移动终端;
c)所述移动终端拆包所收到的指令和信息,并根据指令的内容触发移动终端上相应的功能模块的相应功能;
d)所述移动终端完成相应的操作后,发送操作完成的确认指令和相应的信息包给web终端;
e)所述web终端接收到确认指令后,将拆包所收到的指令和信息同步到web终端;
其中当通过控制移动终端同步web终端的方法包括步骤:
f)通过移动终端发出触发要与web终端同步的操作;
g)移动终端将触发要与web终端同步的操作指令和包含的操作信息打包发送至服务器端,并经所述服务器端中转发送至web终端;
h)web终端接收到同步操作指令和信息后,将拆包所收到的指令和信息同步到web终端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同步操作选自编辑短信、编辑联系人、编辑通话记录、对来电进行响应操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编辑选自发送新短信、回复短息、删除短信、增加新的联系人、删除联系人、编辑联系人、删除通话记录。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对来电进行响应操作选自接听来电、挂断来电、拒接来电、静音。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文件包在移动终端、web终端和服务器端之间的传输采用加密形式进行传输。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a)之前,所述web终端和所述移动终端之间通过下列步骤建立连接:
a01)由所述web终端向所述服务器端发出连接请求;
a02)所述服务器端向所述web终端发送二维码信息;
a03)通过所述移动终端扫描所述二维码信息;
a04)响应于所述扫描二维码的操作,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web终端分别向所述服务器端发送自身的网络连接状况;
a05)所述服务器端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web终端各自连接到服务器端的网络状况,判断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web终端的网络连接是否处于同一局域网下,并针对是否处于同一局域网络将网络状况标志符设置不同的状态;
a06)所述服务器端分别向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web终端发送连接建立许可,在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web终端之间建立连接;
a07)所述移动终端将要进行同步传送的文件的统计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器端,经所述服务器端转发至所述web终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06中的连接为http长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服务器端通过向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web终端发送心跳信号来检验是否仍然保持连接。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服务器端未接收到移动终端或所述web终端反馈的心跳响应信号超过一定的次数,服务器端断开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web终端之间的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同步操作通过所述移动终端或所述web终端上的同步单元来执行。
CN201410641971.4A 2014-11-06 2014-11-06 移动终端和web终端之间互连及同步通讯信息的方法 Active CN1043784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41971.4A CN104378425B (zh) 2014-11-06 2014-11-06 移动终端和web终端之间互连及同步通讯信息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41971.4A CN104378425B (zh) 2014-11-06 2014-11-06 移动终端和web终端之间互连及同步通讯信息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78425A true CN104378425A (zh) 2015-02-25
CN104378425B CN104378425B (zh) 2018-11-27

Family

ID=52557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41971.4A Active CN104378425B (zh) 2014-11-06 2014-11-06 移动终端和web终端之间互连及同步通讯信息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7842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3435A (zh) * 2016-12-14 2017-05-2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9756797A (zh) * 2017-11-07 2019-05-1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双上联方法、光网络管理设备以及光传输系统
CN110611638A (zh) * 2018-06-14 2019-12-24 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多终端模型实时同步方法
CN113938475A (zh) * 2021-12-16 2022-01-14 深圳市大头兄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9997A (zh) * 2009-08-06 2011-03-2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日程同步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CN102098812A (zh) * 2011-02-16 2011-06-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的同步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294474A (zh) * 2013-05-31 2013-09-11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器操作同步方法和进行浏览器操作同步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9997A (zh) * 2009-08-06 2011-03-2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日程同步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CN102098812A (zh) * 2011-02-16 2011-06-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的同步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294474A (zh) * 2013-05-31 2013-09-11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器操作同步方法和进行浏览器操作同步的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3435A (zh) * 2016-12-14 2017-05-2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9756797A (zh) * 2017-11-07 2019-05-1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双上联方法、光网络管理设备以及光传输系统
CN110611638A (zh) * 2018-06-14 2019-12-24 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多终端模型实时同步方法
CN110611638B (zh) * 2018-06-14 2022-03-04 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多终端模型实时同步方法
CN113938475A (zh) * 2021-12-16 2022-01-14 深圳市大头兄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CN113938475B (zh) * 2021-12-16 2022-03-29 深圳市大头兄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78425B (zh) 2018-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75177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for exchanging name card
US928829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ile sharing in a network
USRE49289E1 (en) Method and mobile terminal for processing data in message
US9778062B2 (en)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exchanging interactive map information
KR101470346B1 (ko) Rcs 이동통신 네트워크를 통한 사용자 단말간 스크린 쉐어 방법
US20140082610A1 (en) Mesh network and mesh network node application
CN104320417B (zh) 移动终端和web终端之间互连及流传输和流媒体播放的方法
EP2587771A1 (en) Improved handling and configuration of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rminal
CN103051669A (zh) 用于创建通信日志以及对跨多个服务的通信进行可视化的方法和设备
CN108810123B (zh) 开通移动蜂窝网络服务的方法和设备
CN104333598A (zh) 基于二维码和网络适配的移动终端和web终端互连的方法
CN104394200B (zh) 用于在移动设备和web终端之间进行同步预览显示的方法
JP2010530572A (ja) インターフェース接続されるpdaの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を直接制御するホスト
CN104320491A (zh) 用于在移动设备和web终端之间进行同步显示的方法
US20210337064A1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an resource or information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04378425B (zh) 移动终端和web终端之间互连及同步通讯信息的方法
CN113286191A (zh) 内容协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US20130094783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displaying pictures
CN112817671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2843972A1 (en) Information synchronization method,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based on 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JP2016524767A (ja) インスタントメッセージの管理方法、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4171593B2 (ja) データ送信・再生用プログラム
CN104639973B (zh) 一种信息推送方法及装置
JP2013013019A (ja) 発信者情報提供装置
KR20070101486A (ko) 이동통신단말기를 이용한 사진 공유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