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61491A -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路由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路由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61491A
CN113961491A CN202111246741.4A CN202111246741A CN113961491A CN 113961491 A CN113961491 A CN 113961491A CN 202111246741 A CN202111246741 A CN 202111246741A CN 113961491 A CN113961491 A CN 1139614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ysical channel
modem
physical
channel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467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启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ip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ip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ip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ip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4674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614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614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614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382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04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parallel bus
    • G06F13/4221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parallel bus being an input/output bus, e.g. ISA bus, EISA bus, PCI bus, SCSI b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发送方法、装置、路由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待发送数据;将待发送数据通过目标物理通道发送给Modem;目标物理通道为与Modem之间建立连接的多条物理通道中的任一条物理通道;其中:多条物理通道为分别对应Modem的不同总线的物理通道。本方案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可以选择多条物理通道的任一条进行数据传输,实现了对于多条物理通道的统一控制。这样,针对异构多物理通道的Modem,可以利用异构的多物理通道来进行互相备份,节约成本。此外,目标物理通道的切换过程可以由路由设备进行监控和管理,无需用户层介入,因此也就可以避免减少对上层业务造成的影响。

Description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路由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发送方法、装置、路由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Modem(调制解调器)可以提供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和PCIE(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等多种总线来与路由设备连接。
目前,对于存在异构双通道的Modem(即同时支持USB通道和PCIE通道),在与路由设备连接后,路由设备针对USB通道和PCIE通道是进行独立控制的。即路由设备在进行数据发送时,是将对应USB的数据通过USB通道发送给Modem,将对应PCIE的数据通过PCIE通道发送给Modem,这就导致对于Modem而言,始终是通过单通道进行的数据通信。
但是从可靠性方面考虑,当物理通道为单通道时,如果路由设备和Modem间的链路出现故障时,此时通道即出现异常状态,通信出现故障。传统方案多是采用“单通道双硬件链路备份”的方式来解决该问题。所谓“单通道双硬件链路备份”的方式是指,要实现链路备份,需要两套硬件设备互为备份链路。例如图1所示,是两台功能相同的设备相互备份,冗余备份的设备部分由两台功能相同的路由设备组构成(即路由设备1中Modem的USB通道和路由设备2中Modem的USB通道相互备份,路由设备1中Modem的PCIE通道和路由设备2中Modem的PCIE通道相互备份),用户环境分别与路由设备1和路由设备2连接,路由设备1的Modem和路由设备2的Modem分别通过运营商无线网络接入企业服务器,由用户层监控路由设备1和路由设备2的链路通断,实现业务间的备份或者负载功能。
此方案为当前业内的主流链路备份方案,方案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是成本较高,且由于需要用户层监控路由设备1和路由设备2的链路通断,因此存在业务切换时延长,切换效率较低的问题,对上层业务存在影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发送方法、装置、路由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需要多台功能相同的路由设备才能构成备份,从而存在成本较高,存在业务切换时延,切换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应用于连接有Modem的路由设备,包括:获取待发送数据;将所述待发送数据通过目标物理通道发送给所述Modem;所述目标物理通道为与所述Modem之间建立连接的多条物理通道中的任一条物理通道;其中:所述多条物理通道为所述Modem的不同总线的物理通道,所述多条物理通道对应不同的上层逻辑通道。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可以选择多条物理通道的任一条进行数据传输,即实现对于多条物理通道的统一控制。这样,针对异构多物理通道的Modem,即可以实现利用异构的多物理通道来进行互相备份,从而实现业务间的备份或者负载功能,无需再额外采用一台功能相同的路由备份设备,可以节约成本。此外,在本申请的方案中,由于进行互相备份的多条物理通道均是路由设备与Modem之间的物理通道,因此是否需要切换的过程就可以由路由设备来进行监控和管理,无需用户层介入,因此也就可以避免业务切换时延长的问题,提高切换效率,减少对上层业务所存在的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监测所述目标物理通是否异常;在监测到所述目标物理通道异常时,将各所述物理通道中正常状态的一条物理通道作为新的目标物理通道。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对目标物理通道进行异常监测,并在监测到其异常时,将正常状态的各物理通道中的一条物理通道更新为新的目标物理通道。这样,就使得用于发送待发送数据的目标物理通道得以始终保持正常状态,从而保证数据得以正常的传输,降低因为一条物理通道异常,就导致数据无法传输的情况的出现风险。
进一步地,在获取待发送数据之后,将所述待发送数据通过目标物理通道发送给所述Modem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各所述物理通道的通断状态;在仅存在一条物理通道通断正常时,确定该物理通道为所述目标物理通道。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获取待发送数据之后,即确定各物理通道的通断状态,若仅存在一条物理通道通断正常,那么则直接确定该物理通道为目标物理通道,从而保证数据可以正常外发。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存在多条物理通道均通断正常时:获取通断正常的各所述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将通断正常的各所述物理通道中,当前流量最小的物理通道确定为所述目标物理通道。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获取待发送数据之后,若仅存在多条物理通道通断均正常,则获取通断正常的各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从而将通断正常的各物理通道中,当前流量最小的物理通道确定为目标物理通道,这样在进行数据发送时,可以有效实现各个物理通道上的负载均衡,达到对于各通道带宽的有效利用。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存在多条物理通道均通断正常,且通断正常的各所述物理通道中存在第一物理通道时:获取所述第一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所述第一物理通道为预设的对应第一目标总线的物理通道;判断所述第一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带宽阈值;若所述第一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不大于所述第一带宽阈值,确定所述第一物理通道为所述目标物理通道。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工程师可以设定各物理通道的优先级。而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可以设定各物理通道的优先级,从而在获取待发送数据之后,若仅存在多条物理通道通断均正常,则可以首先获取优先级更高的第一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从而在第一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不大于第一带宽阈值时(第一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不大于第一带宽阈值,即可以认为第一物理通道仍旧保持在较好的工作状态上),从而可以确定第一物理通道为目标物理通道,进而通过第一物理通道实现数据外发。这样,在进行数据发送时,可以有效利用优先级更高的物理通道进行数据发送,可以满足许多实际场景的实际数据发送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多条物理通道的数量为两条,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第一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大于所述第一带宽阈值,获取第二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所述第二物理通道为除所述第一物理通道外的另一条物理通道;判断所述第二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带宽阈值;若所述第二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不大于所述第二带宽阈值,确定所述第二物理通道为所述目标物理通道。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若第一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大于第一带宽阈值,即可以认为第一物理通道目前并未保持在较好的工作状态上,因此可以获取第二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从而在第二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不大于第二带宽阈值时,通过第二物理通道实现数据外发。这样,在进行数据发送时,可以提高数据被成功发送的概率,且可以达到双通道带宽的有效利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装置,设置于连接有Modem的路由设备中,包括:获取模块和发送模块;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发送数据;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待发送数据通过目标物理通道发送给所述Modem;所述目标物理通道为与所述Modem之间建立连接的多条物理通道中的任一条物理通道;其中:所述多条物理通道为所述Modem的不同总线的物理通道,所述多条物理通道对应不同的上层逻辑通道。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路由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多个总线控制器;所述处理器分别和各所述总线控制器通信连接;各所述总线控制器分别通过不同的总线与Modem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待发送数据,并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给目标物理通道对应的所述总线控制器;所述目标物理通道为多条物理通道中的任一条物理通道;所述多条物理通道为所述Modem的不同总线形成的通道;各所述总线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处理器传来的所述待发送数据时,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给所述Modem。
在上述路由设备中,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处理器不同的总线控制器进行数据转发,从而可以选择多条物理通道的任一条进行数据传输,实现了对于多条物理通道的统一控制。这样,针对异构多物理通道的Modem,即可以实现利用异构的多物理通道来进行互相备份,从而实现业务间的备份或者负载功能,无需再额外采用一台功能相同的路由设备来进行备份,可以节约成本。此外,路由设备在利用异构的多物理通道来进行互相备份时,是否需要切换的过程可以由路由设备的处理器来进行监控和管理,无需用户层介入,因此也就可以避免业务切换时延长的问题,提高切换效率,减少对上层业务所存在的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总线控制器包括:USB控制器和PCIE控制器;所述USB控制器通过USB总线与所述Modem连接;所述PCIE控制器通过PCIE总线与所述Modem连接。
在上述路由设备中,可以利用Modem具有的USB和PCIE双通道实现互相备份,从而无需再额外采用一台功能相同的路由设备和Modem来进行备份,成本更低。此外,对于Modem的USB和PCIE双通道的监控可以由路由设备完成,即便是USB和PCIE双通道中的某一通道出现异常,对于路由设备和路由设备之间的业务链路的状态也无需进行改变,对上层业务没有影响。对于Modem中物理通道的切换控制可以由路由设备的处理器直接进行控制,因此对于物理通道的切换效率得以提高,最大限度减少了对上层业务所存在的影响。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任一种的数据发送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备份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由设备与Modem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路由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初始化所需步骤的层级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需要多台功能相同的路由设备才能构成备份,从而存在成本较高,存在业务切换时延,切换效率较低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可以参见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S201:获取待发送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的路由设备可以与Modem通过不同总线连接。这些不同总线连接后形成的物理实体上的数据通道,本申请实施例中称之为物理通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Modem为同时支持USB通道和PCIE通道的异构双通道的设备。而各条物理通道为Modem的不同总线的物理通道。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待发送数据是指路由设备获取到的,有发送至Modem的需求的数据。示例性的,待发送数据可以是用户设备发来的业务数据,或是服务端发来的业务数据,或者是路由设备本身生成的应用数据等,但不作为限制。
S202:将待发送数据通过目标物理通道发送给Modem。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物理通道是一种身份,其表征的是当前用于发送待发送数据给Modem的那一条物理通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物理通道可以是路由设备与Modem之间建立连接的多条物理通道中的任一条物理通道。也即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一条物理通道都具有对于接收到的待发送数据的转发能力,路由设备无论选择哪一条物理通道,都可以实现待发送数据的转发。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可以将接收到的数据可以通过任一物理通道外发,在路由设备内,可以由路由设备的处理器通过同一程序实现对于接入Modem的多条总线的统一管控,从而在接收到待发送数据后,可以自主选择将待发送数据通过哪一条物理通道进行转发。
示例性的,参见图3所示,Modem的不同总线分别与路由设备内相应的总线控制器连接。处理器可以首先注册一个逻辑链路,该逻辑链路负责与上层应用(如用于与用户设备或者服务器交互的应用,又比如路由设备内会产生有发送给所述Modem需求的数据的应用)实现数据交互,获取待发送数据。同时,处理器可以创建对应各个总线控制器的上层逻辑通道,从而实现处理器到各总线控制器的数据分发控制。而各总线控制器则可以在接收到处理器发来的数据后,通过所连接的总线(即物理通道)将待发送数据发送给Modem。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各条物理通道对应不同的上层逻辑通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路由设备通过不同总线与Modem建立连接关系后,路由设备内可以采用这些总线形成的物理通道实现负载分流、链路备份等功能。
可选的,在实现链路备份功能时,可以是路由设备预先设定好一条物理通道作为当前的目标物理通道,从而对接收到的待发送数据均通过目标物理通道发送。
同时,路由设备监测各个物理通道是否异常,进而在监测到当前作为目标物理通道的物理通道异常时,即可以进行目标物理通道的切换,即可以将各物理通道中,未异常的一条物理通道更新为新的目标物理通道,从而实现链路备份。
应理解,上述过程中,路由设备最初可以仅监测到当前作为目标物理通道的物理通道是否异常,进而在监测到当前作为目标物理通道的物理通道异常时,再监测其他的物理通道是否异常,进而从未异常的各条物理通道中选出一条作为新的目标物理通道。
需要注意的是,在未异常的物理通道仅为一条时,路由设备无需进行选择,可以直接将该物理通道更新为新的目标物理通道。而在未异常的物理通道为多条时,则可以按照预设的策略选择出一条更新为新的目标物理通道。
例如,可以选取最先被检测到的物理通道作为新的目标物理通道。
又例如,可以获取各未异常的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将其中当前流量最小的物理通道作为新的目标物理通道。
又例如,可以预先设定各物理通道的优先级,从而选择各未异常的物理通道中优先级最高的物理通道作为新的目标物理通道。
应理解,以上示例仅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出的几种可选的用于选择出目标物理通道的策略,不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监测到当前作为目标物理通道的物理通道异常时,也可以是针对其他物理通道依次进行的异常监测,从而可以在监测到某一未异常物理通道后,即将其更新为新的目标物理通道。这样,即无需对所有物理通道都进行一次监测,从而可以达到节约设备资源、提高切换效率的效果。
此外,上段中描述的方案还可以与优先级方案结合起来,即可以预先设定各物理通道的优先级,从而在监测到当前作为目标物理通道的物理通道异常时,按照其他物理通道的优先级依次进行异常监测,在监听到某一未异常物理通道后,即将其更新为新的目标物理通道。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路由设备的处理器可以通过检测相关物理通道对应的驱动是否正常,或者检测相关物理通道对应的总线控制器是否正常等方式,确定各物理通道是否正常,但是不作为限制。
可选的,在实现负载分流功能时,可以是路由设备在获取到待发送数据后,即获取各物理通道的通断状态,进而从通断正常的各物理通道中,选择的一条物理通道作为本次发送该待发送数据的目标物理通道。
示例性的,可以获取通断正常的各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进而将通断正常的各物理通道中,当前流量最小的物理通道确定为目标物理通道。这样,在进行数据发送时,可以有效实现各个物理通道上的负载均衡,达到对于各通道带宽的有效利用。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可以预先设定各物理通道的优先级,从而在通断正常的多条物理通道中按照优先级顺序,依次比较各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是否达到了对应的带宽阈值。进而可以选择未达到对应带宽阈值的各物理通道中优先级最高的物理通道作为本次发送该待发送数据的目标物理通道。
比如,可以设定对应第一目标总线的第一物理通道为第一优先级,在通断正常的多条物理通道中存在第一物理通道时,获取第一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然后判断第一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带宽阈值。若第一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不大于第一带宽阈值,即可确定第一物理通道为目标物理通道。
而若第一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大于第一带宽阈值,此时即继续往后进行判断。
比如,假设对应第二目标总线的第二物理通道为第二优先级,若通断正常的多条物理通道中存在第二物理通道,且第一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大于第一带宽阈值,则可以继续获取第二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然后判断第二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带宽阈值。若第二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不大于第二带宽阈值,则可以确定第二物理通道为目标物理通道。
值得注意的是,若各物理通道当前流量均大于对应的带宽阈值,则可以按照第一个示例中的方式,以当前流量最小的物理通道作为本次的为目标物理通道。或者,也可以取通断正常的各物理通道中,优先级最高的物理通道作为本次的为目标物理通道。
需要注意的是,若获取各物理通道的通断状态,发现仅存在一条物理通道通断正常,此时可以直接采用该物理通道作为本次发送待发送数据的目标物理通道,而无需进行选择操作,从而保证待发送数据可以被正常发出。
示例性的,以仅具有第一物理通道和第二物理通道的情况为例,可以首先获取第一物理通道和第二物理通道的通断状态。若第一物理通道和第二物理通道中仅有一条物理通道通断正常,直接确定该物理通道为本次的目标物理通道。若第一物理通道和第二物理通道均通断正常,此时可以先获取第一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若第一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不大于第一带宽阈值,确定第一物理通道为本次的目标物理通道。
若第一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大于第一带宽阈值,获取第二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若第二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不大于第二带宽阈值,确定第二物理通道为本次的目标物理通道。
若第二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大于第二带宽阈值,则确定第一物理通道为本次的目标物理通道。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仅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示例出的两种可选的实现负载分流的方式,不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路由设备的处理器可以通过检测相关物理通道对应的驱动是否正常,或者检测相关物理通道对应的总线控制器是否正常等方式,确定各物理通道的通断状态,但是不作为限制。
还需要注意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监测到某一物理通道异常(或者通断状态异常)后,即可以对物理通道进行故障恢复处理,从而尽可能解决存在的异常。
示例性的,可以对异常的物理通道对应的总线控制器进行复位,同时进行对应驱动软件的重新加载,以尝试恢复物理通道至正常状态。
在故障恢复处理失败时,还可以通报工程师,以便工程师进行人工检修,或者还可以将监测到的异常记录到系统日志中,以便于后续检修。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可以选择多条物理通道的任一条进行数据传输,即实现对于多条物理通道的统一控制。这样,针对异构多物理通道的所述Modem,即可以实现利用异构的多物理通道来进行互相备份,从而实现业务间的备份或者负载功能,无需再额外采用一台功能相同的备份设备,可以节约成本。此外,当该方法中,由于进行互相备份的多条物理通道均是路由设备与Modem之间的物理通道,因此是否需要切换的过程就可以由路由设备来进行监控和管理,无需用户层介入,因此也就可以避免业务切换时延长的问题,提高切换效率,减少对上层业务所存在的影响。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路由设备,可以参见图3所示,路由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多个总线控制器。处理器分别和各总线控制器通信连接,各总线控制器分别通过不同的总线与Modem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用于获取待发送数据,并将待发送数据发送给目标物理通道对应的总线控制器。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Modem通过不同总线与路由设备内的不同总线控制器连接,而这些连接的不同总线形成的用于传输数据的通道称为物理通道。而目标物理通道为这多条物理通道中的任一条物理通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各总线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处理器传来的待发送数据时,将待发送数据发送给Modem。
示例性的,参见图4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路由设备的多个总线控制器可以包括USB控制器和PCIE控制器。其中,USB控制器通过USB总线与Modem连接,而PCIE控制器通过PCIE总线与Modem连接。
这样,通过Modem的USB总线和PCIE总线,即可以实现链路备份和负载分流等功能,无需再额外采用一台功能相同的路由设备和Modem来进行备份,成本更低。此外,对于Modem的USB和PCIE双通道的监控可以由路由设备完成,即便是USB和PCIE双通道中的某一通道出现异常,对于路由设备和路由设备之间的业务链路的状态也无需进行改变,对上层业务没有影响。对于Modem中物理通道的切换控制可以由路由设备的处理器直接进行控制,因此对于物理通道的切换效率得以提高,最大限度减少了对上层业务所存在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Modem可以集成在路由设备中,例如图4所示,从而对外可以作为一个设备使用。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路由设备可以是路由器、交换机、路由桥等设备,在此不做限制。
应理解,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路由设备可以实现实施例一中所描述的数据发送方法的各个步骤。实施例一中所描述的目标物理通道的确定与更新、对各物理通道的通断状态的获取、以及异常监测均可以由路由设备的处理器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Modem可以对外提供不同种类的硬件总线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处理器可以是路由设备的中央控制处理器单元,而各总线控制器可以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Processor,中央处理器)集成控制器或者独立的相应总线协议的控制器组件。比如,USB控制器可以CPU集成控制器,或者独立的USB控制器组件,负责和Modem的USB组件相连接;PCIE控制器可以CPU集成控制器,或者独立的PCIE控制器组件,负责和Modem的PCIE组件相连接。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基础上,以图4所示的路由设备结构和图5所示的系统为例,为本申请做进一步示例说明。
首先,处理器进行初始化,流程如图6所示,包括:
1)逻辑链路初始化:注册一个负责与上层应用进行数据交互的逻辑链路,对上层应用唯一可见。初始化管理USB通道和PCIE通道的资源,包括故障恢复模块、通道监控模块、流量监控模块、仲裁模块功能参数,对上层应用提供数据发送功能的接口。
应理解,故障恢复模块、通道监控模块、流量监控模块、仲裁模块是以代码形式写入,由处理器执行实现的功能模块,各模块执行的操作在实体上是由处理器执行。
2)USB逻辑通道初始化:驱动软件程序创建USB逻辑通道,初始化USB逻辑通道的带宽参数(包括预设的USB物理通道的带宽阈值);向逻辑链路层告知通道状态、带宽等参数。
3)PCIE逻辑通道初始化:驱动软件程序创建PCIE逻辑通道,初始化PCIE逻辑通道的带宽参数(包括预设的PCIE物理通道的带宽阈值);向逻辑链路层告知通道状态、带宽等参数。
4)USB硬件初始化:初始化USB控制器,并与Modem建立link(链接)0;
5)PCIE硬件初始化:初始化PCIE控制器,并与Modem建立link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USB控制器和Modem之间的物理通道称为USB物理通道,PCIE控制器和Modem之间的物理通道称为PCIE物理通道。而对应USB物理通道的逻辑链路称为USB逻辑通道,对应PCIE物理通道的逻辑链路称为PCIE逻辑通道。
初始化完成后,路由设备的上层应用可见唯一的逻辑链路,其下包含两个逻辑通道,分别为USB逻辑通道和PCIE逻辑通道;硬件上运行两个物理通道,分别为USB物理通道和PCIE物理通道。
此时,路由设备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场景进行工作:
1、链路备份场景:
链路备份场景可有主备备份应用场景(即确定一个物理通道为主通道,另一通道为备用通道,两个物理通道之间存在身份差异,主通道故障时启用备用通道,主通道恢复后关闭备用通道,继续以主通道发送数据)、相互备份场景(即两个物理通道之间没有身份地位的区别,一个故障后即切换另一个来发送数据),本实施例以相互备份场景进行介绍即可,其中主备备份属于相互备份场景的特例,本实施例不再做特定叙述。相互备份场景应用如下:
1)通道监控模块对USB物理通道和PCIE物理通道的连接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状态发生变化时,通知仲裁模块。
2)仲裁模块从USB物理通道和PCIE物理通道中先预选出优选通道。假设此时优选通道为USB物理通道,与之对应的PCIE物理通道即为次选通道。具体预选规则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限制,可直接设定,也可通过算法计算选定。
3)上层应用的待发送数据到达数据发送模块,数据传递给优选通道进行发送。
当物理通道发生通断异常,链路切换流程如下:
1)通道监控模块,监测到优选通道链路(此时为USB物理通道)发生故障,通知仲裁模块和故障恢复模块。
2)仲裁模块接到通知后,检查次选通道(即PCIE物理通道)的通断状态。如果PCIE物理通道的通断状态正常,将优选通道更新为PCIE物理通道。
同理,当新选定的优选通道链路发生故障时,继续按照上述切换方案进行处理,这里不再赘述。
此外,在切换流程完成后,故障恢复模块对出现故障的通道进行恢复,使之正常运行,并使得路由设备和Modem之间建立正常的link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通道监控模块检测到次选通道发生故障,此时不进行优选通道的切换,而是直接通知故障恢复模块进行恢复。
2、负载分流场景:
负载分流场景,即在两条通道间,仲裁模块根据两条通道的实时流量统计,结合对应的实际物理带宽,物理通道的通断情况进行优选链路切换,数据发送模块在优选通道中进行数据传输。过程如下:
1)通道监控模块对USB物理通道和PCIE物理通道的连接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状态发生变化时,通知仲裁模块。并将存在异常的物理通道通知给故障恢复模块进行恢复。
2)流量监测模块对USB物理通道和PCIE物理通道的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并同步给仲裁模块。
3)上层应用的待发送数据到达数据发送模块,仲裁模块进行如下仲裁:
如果通道监控模块发现USB物理通道或者PCIE物理通道中出现链路通断异常,仲裁模块直接确定未异常的物理通道为优选通道。
如果通道监控模块发现USB物理通道或者PCIE物理通道中均未存在通断异常,仲裁模块判断USB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是否大于预设的USB物理通道的带宽阈值,若未大于,确定USB物理通道为优选通道;否则,确定PCIE物理通道为优选通道。
8)数据发送模块将待发送数据传递给优选通道进行发送。
通过上述方案,可以高效利用异构双通道的硬件资源,实现大带宽数据的传输和负载。此外,由路由设备的底层驱动进行双通道切换,效率高且迅速,业务层不感知底层切换,对于上层业务的影响很小。
实施例四: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数据发送装置700,设置于连接有Modem的路由设备中。请参阅图7所示,图7示出了采用图2所示的方法的数据发送装置。应理解,装置700具体的功能可以参见上文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细描述。装置700包括至少一个能以软件或固件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或固化在装置700的操作系统中的软件功能模块。具体地:
参见图7所示,装置700包括:获取模块701和发送模块702。其中:
所述获取模块701,用于获取待发送数据;
所述发送模块702,用于将所述待发送数据通过目标物理通道发送给所述Modem;所述目标物理通道为与所述Modem之间建立连接的多条物理通道中的任一条物理通道;其中:所述多条物理通道为所述Modem的不同总线的物理通道,所述多条物理通道对应不同的上层逻辑通道。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行实施方式中,装置700还可以包括:监测模块和切换模块。所述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目标物理通是否异常。所述切换模块用于在监测到所述目标物理通道异常时,将各所述物理通道中正常状态的一条物理通道作为新的目标物理通道。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行实施方式中,装置700还可以包括:切换模块。所述获取模块701还用于,获取各所述物理通道的通断状态。所述切换模块用于,在仅存在一条物理通道通断正常时,确定该物理通道为所述目标物理通道。
在上述可行实施方式的一种可选示例中,所述获取模块701还用于,在存在多条物理通道均通断正常时:获取通断正常的各所述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所述切换模块还用于,将通断正常的各所述物理通道中,当前流量最小的物理通道确定为所述目标物理通道。
在上述可行实施方式的另一种可选示例中,所述获取模块701还用于,在存在多条物理通道均通断正常,且通断正常的各所述物理通道中存在第一物理通道时:获取所述第一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所述第一物理通道为预设的对应第一目标总线的物理通道。所述切换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带宽阈值,若所述第一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不大于所述第一带宽阈值,确定所述第一物理通道为所述目标物理通道。
在上述第二种可选示例中,所述多条物理通道的数量为两条,所述获取模块701还用于,若所述第一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大于所述第一带宽阈值,获取第二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所述第二物理通道为除所述第一物理通道外的另一条物理通道。所述切换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二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带宽阈值;若所述第二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不大于所述第二带宽阈值,确定所述第二物理通道为所述目标物理通道。
需要理解的是,出于描述简洁的考量,部分实施例一中描述过的内容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软盘、光盘、硬盘、闪存、U盘、SD(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安全数码卡)卡、MMC(Multimedia Card,多媒体卡)卡等,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实现上述各个步骤的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这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一和/或实施例三中的数据发送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再者,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在本文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连接有Modem的路由设备,包括:
获取待发送数据;
将所述待发送数据通过目标物理通道发送给所述Modem;所述目标物理通道为与所述Modem之间建立连接的多条物理通道中的任一条物理通道;其中:所述多条物理通道为所述Modem的不同总线的物理通道,所述多条物理通道对应不同的上层逻辑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监测所述目标物理通是否异常;
在监测到所述目标物理通道异常时,将各所述物理通道中正常状态的一条物理通道作为新的目标物理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待发送数据之后,将所述待发送数据通过目标物理通道发送给所述Modem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各所述物理通道的通断状态;
在仅存在一条物理通道通断正常时,确定该物理通道为所述目标物理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存在多条物理通道均通断正常时:
获取通断正常的各所述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
将通断正常的各所述物理通道中,当前流量最小的物理通道确定为所述目标物理通道。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存在多条物理通道均通断正常,且通断正常的各所述物理通道中存在第一物理通道时:
获取所述第一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所述第一物理通道为预设的对应第一目标总线的物理通道;
判断所述第一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带宽阈值;
若所述第一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不大于所述第一带宽阈值,确定所述第一物理通道为所述目标物理通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物理通道的数量为两条,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大于所述第一带宽阈值,获取第二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所述第二物理通道为除所述第一物理通道外的另一条物理通道;
判断所述第二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带宽阈值;
若所述第二物理通道的当前流量不大于所述第二带宽阈值,确定所述第二物理通道为所述目标物理通道。
7.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于连接有Modem的路由设备中,包括:获取模块和发送模块;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发送数据;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待发送数据通过目标物理通道发送给所述Modem;所述目标物理通道为与所述Modem之间建立连接的多条物理通道中的任一条物理通道;其中:所述多条物理通道为所述Modem的不同总线的物理通道,所述多条物理通道对应不同的上层逻辑通道。
8.一种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多个总线控制器;所述处理器分别和各所述总线控制器通信连接;各所述总线控制器分别通过不同的总线与Modem连接;
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待发送数据,并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给目标物理通道对应的所述总线控制器;所述目标物理通道为多条物理通道中的任一条物理通道;所述多条物理通道为所述Modem的不同总线形成的通道;
各所述总线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处理器传来的所述待发送数据时,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给所述Modem。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总线控制器包括:USB控制器和PCIE控制器;
所述USB控制器通过USB总线与所述Modem连接;
所述PCIE控制器通过PCIE总线与所述Modem连接。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
CN202111246741.4A 2021-10-26 2021-10-26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路由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9614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6741.4A CN113961491A (zh) 2021-10-26 2021-10-26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路由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6741.4A CN113961491A (zh) 2021-10-26 2021-10-26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路由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61491A true CN113961491A (zh) 2022-01-21

Family

ID=79467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46741.4A Pending CN113961491A (zh) 2021-10-26 2021-10-26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路由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61491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52084A1 (en) * 1998-11-10 2001-12-13 Jiandoug Hua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fault tolerance of networks and network interface cards
CN210578638U (zh) * 2019-09-20 2020-05-19 山东信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5g客户前端设备
CN112260895A (zh) * 2020-10-16 2021-01-22 深圳卡路里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处理器
CN112486896A (zh) * 2020-11-30 2021-03-12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机架式交换机的业务卡管理装置及方法、设备和介质
CN112511422A (zh) * 2020-11-18 2021-03-16 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52084A1 (en) * 1998-11-10 2001-12-13 Jiandoug Hua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fault tolerance of networks and network interface cards
CN210578638U (zh) * 2019-09-20 2020-05-19 山东信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5g客户前端设备
CN112260895A (zh) * 2020-10-16 2021-01-22 深圳卡路里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处理器
CN112511422A (zh) * 2020-11-18 2021-03-16 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86896A (zh) * 2020-11-30 2021-03-12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机架式交换机的业务卡管理装置及方法、设备和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15411B1 (en) Altering networking switch priority responsive to compute node fitness
KR100929573B1 (ko) 이더넷 링크집합부계층의 링크 변화에 따른 이더넷보호절체 방법
JP2006504186A (ja) 複数の伝送路フェイルオーバー、フェイルバックおよび負荷分散を備えるシステム
US20070233833A1 (en)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server units
CN106533736B (zh) 一种网络设备重启方法和装置
EP1592173B1 (en) Protection switching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2007027098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dundancy Control of Electrical Devices
CN109495916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2486896A (zh) 机架式交换机的业务卡管理装置及方法、设备和介质
US11240100B2 (en) Using an out-of-band network to reconfigure a bus interface port
CN108933818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JP6428048B2 (ja) 通信システム,異常制御装置および異常制御方法
CN117459482B (zh) 交换机的重启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US20140298076A1 (en) Processing apparatus,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processing program, and processing method
CN105515869A (zh) 一种虚拟交换单元带外管理方法及装置
US20220129402A1 (en) Automatic switch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front-end processor
CN106464511A (zh) 一种业务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13961491A (zh)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路由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949623B (zh) Mlag双主异常修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4414399B2 (ja) ディスク制御装置
CN116340058A (zh) 主备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1880999B (zh) 用于高密度刀片服务器的高可用监控管理装置及冗余切换方法
CN113742142B (zh) 存储系统管理sata硬盘的方法及存储系统
CN114124803A (zh) 设备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05055A (zh) 一种bmc之间数据同步传输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