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46642B - 一种铁包银壶制造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铁包银壶制造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46642B
CN109746642B CN201910101092.5A CN201910101092A CN109746642B CN 109746642 B CN109746642 B CN 109746642B CN 201910101092 A CN201910101092 A CN 201910101092A CN 109746642 B CN109746642 B CN 1097466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ver
iron
kettle
plate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0109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46642A (zh
Inventor
张广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10109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466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466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466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466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466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 Shaping Metal By Deep-Drawing,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壶加工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铁包银壶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下料,裁剪得到为圆形的银板,裁剪得到为圆形或者环形的铁板;S2、银壶成型,将所述银板成型为弧面型的银壶芯;S3、铁壶成型及包覆,将所述铁板成型为弧面型或筒型的铁壶壳后将所述铁壶壳套至所述银壶芯外,或者直接将所述铁板在所述银壶芯上进行成型;S4、壶体整形,将壶体上部收口整形为壶形状,整形时确保所述铁壶壳的内壁与所述银壶芯的外壁紧密贴合;S5、成壶加工,配盖、配嘴、上耳,并得到成品铁包银壶。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铁包银壶均为铸铁加工,其非常沉重而且铸铁外表无法进行雕刻、錾刻,使得铁包银壶产品艺术性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铁包银壶制造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壶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铁包银一体壶的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金属器在历史上使用广泛,各时期的金属制器无不有这强烈的时代特征,其中铁壶贯穿着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铁壶源自中国,唐代传入日本。铁壶主要是指铸铁壶,具有强力的导热性,非常适合冲煮各种茶饮,铁壶之所以有名,其由来在于锅烧制法,因系锅烧,铁的表面会变成酸化铁。银壶有区别于铁壶的优点,银壶煮水会使水质变软、变薄,口感甘甜,古人谓之“若绢水”,即水质柔薄爽滑犹如丝绢,同时也能净化水质去除异味,是泡茶、饮茶的上乘之选,银是天然的抗生素,银壶煮水时释放的银离子,能消灭650种病菌微生物,银有很强的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功效,银壶还具有防腐保鲜作用。现有技术中的铁壶均是铸铁壶,在使用过程中,铸铁壶外表不用维护,但是内部容易生锈,不好打理,银壶在使用过程中,内部不用维护,但是外部稍微不打理就很快出现锈斑及颜色不均,需要花费很大精力去精细维护才能保持外观品质,因此将银壶与铁壶结合一直是壶匠艺人想要实现结合的梦想,但实际情况是银是软金属,铁是硬金属,将铁包覆于银质壶芯难度非常大,行业内鲜有铁包银壶出现,申请公布号为CN 107626865 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铜包银一体茶壶的加工方法,其选用材质为硬度低,延展性好的铜,其加工工艺较为简单,普通技艺的匠人均能够简单操作便实现铜包银的制作,但是对于铁材质来说,铁的硬度大,延展性差,加工难度几何数量级增加,因此生产难度非常大,整个行业没有人想到可以做非铸铁铁包银壶,即使想到了也会认为这个是行业难题无法解决,造成现有技术中的铁包银壶,均为铸铁铁包银壶,铸铁铁包银壶,有个明显的缺点,铸铁较厚,整壶沉重,遭人嫌弃,且铸铁不可雕刻、錾刻,其艺术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铁包银壶制造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铁包银壶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下料,裁剪得到为圆形的银板,裁剪得到为圆形或者环形的铁板;
S2、银壶成型,将所述银板成型为弧面型的银壶芯;
S3、铁壶成型及包覆,将所述铁板成型为弧面型或筒型的铁壶壳后将所述铁壶壳套至所述银壶芯外,或者直接将所述铁板在所述银壶芯上进行成型;
S4、壶体整形,将壶体上部收口整形为壶形状,整形时确保所述铁壶壳的内壁与所述银壶芯的外壁紧密贴合;
S5、成壶加工,配盖、配嘴、上耳,并得到成品铁包银壶。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步骤S2、步骤S3中,所述银板成型为所述银壶芯时,所述铁板成型为所述铁壶壳时,均通过手工完成成型,且所述铁壶壳手工成型过程中,通过喷枪或气焊使所述铁板温度保持在580~630℃进行退火成型,退火次数为若干次,每次加热10min后进行手工捶打成型。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步骤S3中,所述铁板成型为筒型的所述铁壶壳时,所述铁壶壳上部为上开口,下部为下开口,所述下开口大于所述上开口,所述铁壶壳从所述银壶芯的上部套至所述银壶芯外。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步骤S2、步骤S3中,所述银板成型为银壶芯时,所述银板通过旋压成型装置旋压成型为所述银壶芯,所述铁板成型为所述铁壶壳时,所述铁板通过旋压成型装置旋压成型为所述铁壶壳。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步骤S3中,所述铁板成型为弧面型的所述铁壶壳时,旋压成型好的所述铁壶壳由所述银壶芯的底部套至所述银壶芯外,或者直接将所述铁板在所述银壶芯底部上进行旋压成型;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步骤S3中,所述铁板成型为筒型的所述铁壶壳时,直接将所述铁板在所述银壶芯底部上进行旋压成型。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旋压成型装置包括压块和设置在所述压块一侧的模胎,所述压块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尾顶针上,所述模胎固定设置在旋转主轴上,所述模胎旁设置有旋压棒,所述旋压棒通过销轴设置在助力臂上,所述助力臂转动设置在支架上。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铁板为环形时,中部为铁板孔
所述模胎上设置有胎模环形台阶,所述胎模环形台阶使所述银壶芯在旋压成型时其上形成银壶环形台阶,所述铁板在旋压成型时,所述铁板靠近所述铁板孔旁的内环部分搭在所述银壶环形台阶上后进行旋压成型。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步骤S3中,直接将所述铁板在所述银壶芯底部上进行旋压成型情况下,在所述银板通过所述旋压成型装置进行旋压成型于模胎上时,使所述银板旋压为其边缘与模胎之间留有预留环形空间,然后将所述铁板在所述银壶芯外进行旋压成型,最后旋压成型所述铁板边缘,使所述银板边缘与所述模胎贴合,直至所述预留环形空间消除。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步骤S5中,上耳之后还包括以下工艺,壶体肌理加工,装饰、作黑、配件装饰加工、抛光、细装、整体着色、上皮盖、盘色,直至得到成品铁包银壶。
本发明使用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中,为手工钣金,通过铁板将不断敲打成型,并且通过摸索,终于将铁板银板加工成铁包银壶,工业上有个技术偏见认为,退火将会使铁板烧化,因而其并不能用于铁板加工成铁壶壳从而用于生产铁包银壶,因而造成市场上只有铸铁包银壶,因此很大的限制了铁包银壶的发展,毕竟铸铁有很多天然无法克服的缺点,本方案发明人经过多年尝试,质疑大家的认知,通过实际操作,终于研究出铁皮手工翘成壶的方法,克服了加工铁包银壶时铁皮不能退火的技术偏见,终于总结出铁皮生产铁包银壶的退火加工方法,在手工敲打成型时,使铁板温度不过高也不过低,维持在600~700℃,根据实际敲打时长进行粗略调整维持在范围内即可,从而很好的解决了铁包银壶只有铸铁包银壶的问题,从而可以实现铁包银壶上更广泛的艺术加工,通过实现适各种镶嵌、錽金、雕刻、錾刻工艺,实现了艺术的提升,与市场上能够见到的铸铁形式的铁包银壶相比,艺术价值更高,可以实现下部小部分及壶底露出白银,不仅提高了产品的美观程度和艺术价值,也保证了壶身的整洁,避免了纯银壶壶身会出现的白银氧化生锈出现的白花,也与铸铁铁包银壶相比,艺术价值提升到了更高的一个水水平。步骤S3中,铁板成型为筒型的铁壶壳时,铁壶壳上部为上开口,下部为下开口,下开口大于上开口,铁壶壳从银壶芯的上部套至银壶芯外,从而实现从上部套入,通过筒型结构很好地实现了生产加工,并且壶底的底面和下部可以露出一部分银材质,达到了新一高度的艺术水平。
本发明中,银板、铁板均为圆形,从而使得生产出的银壶芯,铁壶壳均为弧面型,为两个壶身相套,铁壶壳从银壶芯的底部套入银壶芯,因为模具相同,并且二者的成型均通过旋压成型装置完成,因此铁壶壳和银壶芯在所需厚度要求的情况下,恰好可以套入,加工效率高,只需30min左右就能实现原本实施例中手工敲打需要的2天以上时间,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并且很好的解决了行业无法生产出非铸铁铁包银壶的行业难题。
本发明中,铁壶壳的成型为铁板直接在银壶芯上进行成型,加工时,先将银板侧方旋压成型为银壶芯,然后银壶芯并不从模胎上取下,直接再加上铁板后进行二层旋压,此方法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铁壶壳与银壶芯的贴合度,实现了铸铁铁包银壶难于匹及的贴合效果,并且与分别成型再相套相比,也具有质变的区别,达到了近乎完全消除缝隙的效果。
本发明中,将圆形的铁板改进为了环形的铁板,银板仍然为圆板,因而实现了后续工序的完善进步,铁板通过旋压成型装置进行侧方旋压成型后将会成为筒型的铁壶壳,并不对银壶芯的底部及下部一部分进行包覆,使得外露更多部分银表面达到了更高的鉴赏价值提升,解决了现有铁包银壶均为铸铁铁包银壶导致的均为铸铁完全包覆银,只能在壶盖处露出部分银边沿,因为铸铁只能浇筑成型较厚的厚度,其及时生产出底部露口铸铁外壁,也不具有艺术价值,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并不会生产出此种铸铁银壶,而本发明通过铁皮翘出的壶,铁壶壳较薄,其底部露口包覆于银壶芯也不会造成铁皮过厚容易藏污纳垢的问题,因此通过本发明技术方案达到了鉴赏价值由低到高的多次提升。
本发明中,铁壶壳的成型为铁板直接在银壶芯上进行成型,4~7实施例铁板均为圆环,并且为了解决实施例中圆环型的铁板直接在银壶芯上进行成型时,容易出现铁板的铁板孔在银壶芯上套入后,由于旋压成型装置的施力而造成的铁板轻微变形,以及造成的铁板孔卡在银壶芯上对应位置的不固定及不稳定,从而影响产品质量,经过不断改良研究出实施例技术方案,模胎上设置有胎模环形台阶,胎模环形台阶使银壶芯在旋压成型时其上形成银壶环形台阶,铁板靠近铁板孔旁的内环部分搭在银壶环形台阶上后进行旋压成型,从而很好的解决了偶尔出现的旋压成型次品的出现,达到了完善的效果;实施例中,在银板通过旋压成型装置进行旋压成型于模胎上时,使银板旋压为其边缘与模胎之间留有预留环形空间,然后将铁板在银壶芯外进行旋压成型,最后旋压成型铁板边缘,使银板边缘与模胎贴合,直至预留环形空间消除,此种方式与直接将银板在模胎上成型完成后再进行铁板成型相比,可以进一步提高铁壶壳与壶芯的贴合效果,因为越往后旋压,两者之间的贴合会越容易出现缝隙,但是经过发明人的大量研究,意外的发现,如果加工时,银板旋压为其边缘与模胎之间留有预留环形空间,最后增加最后旋压成型铁板边缘,使银板边缘与模胎贴合,直至预留环形空间消除的加工方式,可以很好的提高贴合效果,是的二者合二为一,达到了完全没有缝隙的效果,使得产品质量得到了提升,使得整个铁包银壶将实用性与美学均进行了提升,不只是茶度生活中美的点缀,更是安全卫生的完美实用器,充分展示并传承了古金工艺之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银壶芯和铁壶壳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加工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加工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加工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再再一实施例加工流程示意图;
图中:2-银板,20-银壶芯,21-银壶环形台阶,3-铁板,30-铁壶壳,31-铁板孔,4-旋压成型装置,41-压块,42-模胎,43-胎模环形台阶,5-预留环形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2~图5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铁包银壶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下料,裁剪得到为圆形的银板2,裁剪得到为圆形或者环形的铁板3;
S2、银壶成型,将银板2成.型为弧面型的银壶芯20,通过手工完成成型;
S3、铁壶成型及包覆,将铁板3成型为弧面型或筒型的铁壶壳30后将铁壶壳30套至银壶芯20外,或者直接将铁板3在银壶芯20上进行成型,通过手工完成成型,通过喷枪或气焊使所述铁板温度保持在580~630℃进行退火成型,退火次数为若干次,每次加热10min后进行手工捶打成型;
S4、壶体整形,将壶体上部收口整形为壶形状,整形时确保铁壶壳30的内壁与银壶芯20的外壁紧密贴合;
S5、成壶加工,配盖、配嘴、上耳、壶体肌理加工、装饰、作黑、配件装饰加工、抛光、细装、整体着色、上皮盖、盘色,得到成品铁包银壶。
其中,如图2、图5所示,步骤S3中,铁板3成型为弧面型的铁壶壳30时,铁壶壳30上部为上开口,下部封住,可以按照图2方式,银子旋压成直筒,将银筒退火使银子变软,用锤子慢慢将银子与铁壳附实,最后将多余银子进行包裹铁壳,也可以按照图5方式,铁壳旋压成型为后,从中部切开成上下两部分,再将旋压成型的银壶芯20包进其内,包覆完成后,分成两部分的铁壳焊接,再用锉刀把铁壳表面处理平整,将银子与铁壳附实,最后把多余银子包于铁壳边沿。
或者,如图3、图4所示,步骤S3中,铁板3成型为筒型的铁壶壳30时,铁壶壳30上部为上开口,下部为下开口,下开口大于上开口,铁壶壳30从银壶芯20的上部套至银壶芯20外,可以按照图3方式,铁壳旋压成型后,从下部切开成两半,将银壳旋压成如图3所示,并在下部做出台阶,银子恰好与台阶接触,使铁壳外轮廓的下部与银子完美衔接,再将台阶以上的银子与铁壳附实,最后将银壶芯20多出的银子包覆于铁壳的边沿,也可以按照图4方式,铁壳旋压成型后,从铁壶壳30底部切开,将银子旋压成筒,底部旋压成斜边,与铁壳完美衔接,在经过退火是的银筒变柔软,用锤子将银子与铁壳捶打的不留缝隙附实,将超出铁壳边沿部分银子包于铁壳边沿。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铁包银壶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下料,裁剪得到为圆形的银板2,裁剪得到为圆形的铁板3;
S2、银壶成型,将银板2通过旋压成型装置旋压成型为银壶芯20;
S3、铁壶成型及包覆,将铁板3成型为弧面型铁壶壳30后将铁壶壳30套至银壶芯20外,且旋压成型好的铁壶壳30由银壶芯20的底部套至银壶芯20外,铁板3成型为铁壶壳30时,铁板3通过旋压成型装置旋压成型为铁壶壳30;
S4、壶体整形,将壶体上部收口整形为壶形状,整形时确保铁壶壳30的内壁与银壶芯20的外壁紧密贴合;
S5、成壶加工,配盖、配嘴、上耳、壶体肌理加工、装饰、作黑、配件装饰加工、抛光、细装、整体着色、上皮盖、盘色,得到成品铁包银壶。
其中,旋压成型装置包括压块和设置在压块一侧的模胎,压块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尾顶针上,模胎固定设置在旋转主轴上,模胎旁设置有旋压棒,旋压棒通过销轴设置在助力臂上,助力臂转动设置在支架上,其中旋压成型装置中模胎为创造性的改进之外,其余结构均为现有技术。
实施例3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铁包银壶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下料,裁剪得到为圆形的银板2,裁剪得到为圆形的铁板3;
S2、银壶成型,将银板2通过旋压成型装置旋压成型为银壶芯20;
S3、铁壶成型及包覆,将铁板3成型为弧面型的铁壶壳30时,直接将铁板3在银壶芯20上进行成型,铁板3成型为铁壶壳30时,铁板3通过旋压成型装置旋压成型为铁壶壳30;
S4、壶体整形,将壶体上部收口整形为壶形状,整形时确保铁壶壳30的内壁与银壶芯20的外壁紧密贴合;
S5、成壶加工,配盖、配嘴、上耳、壶体肌理加工、装饰、作黑、配件装饰加工、抛光、细装、整体着色、上皮盖、盘色,得到成品铁包银壶。
其中,旋压成型装置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4
一种铁包银壶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下料,裁剪得到为圆形的银板2,裁剪得到为环形的铁板3;
S2、银壶成型,将银板2成型为弧面型的银壶芯20,银板2通过旋压成型装置旋压成型为银壶芯20;
S3、铁壶成型及包覆,将铁板3成型为筒型的铁壶壳30后将铁壶壳30套至银壶芯20外,铁板3通过旋压成型装置旋压成型为铁壶壳30;
S4、壶体整形,将壶体上部收口整形为壶形状,整形时确保铁壶壳30的内壁与银壶芯20的外壁紧密贴合;
S5、成壶加工,配盖、配嘴、上耳、壶体肌理加工、装饰、作黑、配件装饰加工、抛光、细装、整体着色、上皮盖、盘色,得到成品铁包银壶。
其中,旋压成型装置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5
一种铁包银壶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下料,裁剪得到为圆形的银板2,裁剪得到为环形的铁板3;
S2、银壶成型,将银板2成型为弧面型的银壶芯20,银板2通过旋压成型装置旋压成型为银壶芯20;
S3、铁壶成型及包覆,直接将铁板3在银壶芯20上进行成型,铁板3通过旋压成型装置旋压成型为铁壶壳30,直接将铁板3在银壶芯20底部上进行旋压成型;
S4、壶体整形,将壶体上部收口整形为壶形状,整形时确保铁壶壳30的内壁与银壶芯20的外壁紧密贴合;
S5、成壶加工,配盖、配嘴、上耳、壶体肌理加工、装饰、作黑、配件装饰加工、抛光、细装、整体着色、上皮盖、盘色,得到成品铁包银壶。
其中,旋压成型装置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6
一种铁包银壶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下料,裁剪得到为圆形的银板2,裁剪得到为环形的铁板3;
S2、银壶成型,将银板2成型为弧面型的银壶芯20,银板2通过旋压成型装置旋压成型为银壶芯20;
S3、铁壶成型及包覆,直接将铁板3在银壶芯20上进行成型,铁板3通过旋压成型装置旋压成型为铁壶壳30,直接将铁板3在银壶芯20底部上进行旋压成型;
S4、壶体整形,将壶体上部收口整形为壶形状,整形时确保铁壶壳30的内壁与银壶芯20的外壁紧密贴合;
S5、成壶加工,配盖、配嘴、上耳、壶体肌理加工、装饰、作黑、配件装饰加工、抛光、细装、整体着色、上皮盖、盘色,得到成品铁包银壶。
其中,旋压成型装置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铁板3为环形时,中部为铁板孔31;模胎上设置有胎模环形台阶43,胎模环形台阶43使银壶芯20在旋压成型时其上形成银壶环形台阶21,铁板3在旋压成型时,铁板3靠近铁板孔31旁的内环部分搭在银壶环形台阶21上后进行旋压成型。
实施例7
如图1所示,一种铁包银壶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下料,裁剪得到为圆形的银板2,裁剪得到为环形的铁板3;
S2、银壶成型,将银板2成型为弧面型的银壶芯20,银板2通过旋压成型装置旋压成型为银壶芯20;
S3、铁壶成型及包覆,直接将铁板3在银壶芯20上进行成型,铁板3通过旋压成型装置旋压成型为铁壶壳30,直接将铁板3在银壶芯20底部上进行旋压成型;
S4、壶体整形,将壶体上部收口整形为壶形状,整形时确保铁壶壳30的内壁与银壶芯20的外壁紧密贴合;
S5、成壶加工,配盖、配嘴、上耳、壶体肌理加工、装饰、作黑、配件装饰加工、抛光、细装、整体着色、上皮盖、盘色,得到成品铁包银壶。
其中,旋压成型装置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铁板3为环形时,中部为铁板孔31;步骤S3中,在银板2通过旋压成型装置进行旋压成型于模胎上时,使银板2旋压为其边缘与模胎之间留有预留环形空间5,然后将铁板3在银壶芯20外进行旋压成型,最后旋压成型铁板3边缘,使银板2边缘与模胎贴合,直至预留环形空间5消除。
下表为实施例1~7加工产品信息,
Figure GDA0002930029630000101
Figure GDA0002930029630000111
实施例1中,为手工钣金,通过铁板将不断敲打成型,并且通过摸索,终于将铁板银板加工成铁包银壶,工业上有个技术偏见认为,退火将会使铁板烧化,因而其并不能用于铁板2加工成铁壶壳30从而用于生产铁包银壶,因而造成市场上只有铸铁包银壶,因此很大的限制了铁包银壶的发展,毕竟铸铁有很多天然无法克服的缺点,本方案发明人经过多年尝试,质疑大家的认知,通过实际操作,终于研究出铁皮手工翘成壶的方法,克服了加工铁包银壶时铁皮不能退火的技术偏见,终于总结出铁皮生产铁包银壶的退火加工方法,在手工敲打成型时,使铁板温度不过高也不过低,维持在580~630℃,根据实际敲打时长进行粗略调整维持在范围内即可,从而很好的解决了铁包银壶只有铸铁包银壶的问题,从而可以实现铁包银壶上更广泛的艺术加工,通过实现适各种镶嵌、錽金、雕刻、錾刻工艺,实现了艺术的提升,与市场上能够见到的铸铁形式的铁包银壶相比,艺术价值更高,可以实现下部小部分及壶底露出白银,不仅提高了产品的美观程度和艺术价值,也保证了壶身的整洁,避免了纯银壶壶身会出现的白银氧化生锈出现的白花,也与铸铁铁包银壶相比,艺术价值提升到了更高的一个水水平。步骤S3中,铁板3成型为筒型的铁壶壳30时,铁壶壳30上部为上开口,下部为下开口,下开口大于上开口,铁壶壳30从银壶芯20的上部套至银壶芯20外,从而实现从上部套入,通过筒型结构很好地实现了生产加工,并且壶底的底面和下部可以露出一部分银材质,达到了新一高度的艺术水平。
实施例2中,银板2、铁板3均为圆形,从而使得生产出的银壶芯20,铁壶壳30均为弧面型,为两个壶身相套,铁壶壳30从银壶芯20的底部套入银壶芯20,因为模具相同,并且二者的成型均通过旋压成型装置完成,因此铁壶壳30和银壶芯20在所需厚度要求的情况下,恰好可以套入,加工效率高,只需30min左右就能实现原本实施例1中手工敲打需要的2天以上时间,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并且很好的解决了行业无法生产出非铸铁铁包银壶的行业难题。
实施例3中,与实施例2相比,铁壶壳30的成型为铁板3直接在银壶芯20上进行成型,加工时,先将银板2侧方旋压成型为银壶芯20,然后银壶芯20并不从模胎上取下,直接再加上铁板3后进行二层旋压,此方法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铁壶壳30与银壶芯20的贴合度,实现了铸铁铁包银壶难于匹及的贴合效果,并且与分别成型再相套相比,也具有质变的区别,达到了近乎完全消除缝隙的效果。
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实施例7中,与实施例2相比,将圆形的铁板3改进为了环形的铁板,银板2仍然为圆板,因而实现了后续工序的完善进步,铁板3通过旋压成型装置进行侧方旋压成型后将会成为筒型的铁壶壳30,并不对银壶芯20的底部及下部一部分进行包覆,使得外露更多部分银表面达到了更高的鉴赏价值提升,解决了现有铁包银壶均为铸铁铁包银壶导致的均为铸铁完全包覆银,只能在壶盖处露出部分银边沿,因为铸铁只能浇筑成型较厚的厚度,其及时生产出底部露口铸铁外壁,也不具有艺术价值,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并不会生产出此种铸铁银壶,而本发明通过铁皮翘出的壶,铁壶壳30较薄,其底部露口包覆于银壶芯20也不会造成铁皮过厚容易藏污纳垢的问题,因此通过本发明技术方案达到了鉴赏价值由低到高的多次提升。
实施例5、实施例6、实施例7中,与实施例4相比,铁壶壳30的成型为铁板3直接在银壶芯20上进行成型,4~7实施例铁板3均为圆环,并且为了解决实施例5中圆环型的铁板3直接在银壶芯20上进行成型时,容易出现铁板3的铁板孔31在银壶芯20上套入后,由于旋压成型装置的施力而造成的铁板3轻微变形,以及造成的铁板孔31卡在银壶芯20上对应位置的不固定及不稳定,从而影响产品质量,经过不断改良研究出实施例6技术方案,模胎上设置有胎模环形台阶43,胎模环形台阶43使银壶芯20在旋压成型时其上形成银壶环形台阶21,铁板3靠近铁板孔31旁的内环部分搭在银壶环形台阶21上后进行旋压成型,从而很好的解决了偶尔出现的旋压成型次品的出现,达到了完善的效果;实施例7中,在银板2通过旋压成型装置进行旋压成型于模胎上时,使银板2旋压为其边缘与模胎之间留有预留环形空间5,然后将铁板3在银壶芯20外进行旋压成型,最后旋压成型铁板3边缘,使银板2边缘与模胎贴合,直至预留环形空间5消除,此种方式与直接将银板2在模胎上成型完成后再进行铁板3成型相比,可以进一步提高铁壶壳30与壶芯20的贴合效果,因为越往后旋压,两者之间的贴合会越容易出现缝隙,但是经过发明人的大量研究,意外的发现,如果加工时,银板2旋压为其边缘与模胎之间留有预留环形空间5,最后增加最后旋压成型铁板3边缘,使银板2边缘与模胎贴合,直至预留环形空间5消除的加工方式,可以很好的提高贴合效果,是的二者合二为一,达到了完全没有缝隙的效果,使得产品质量得到了提升,使得整个铁包银壶将实用性与美学均进行了提升,不只是茶度生活中美的点缀,更是安全卫生的完美实用器,充分展示并传承了古金工艺之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铁包银壶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下料,裁剪得到为圆形的银板(2),裁剪得到为圆形或者环形的铁板(3);
S2、银壶成型,将所述银板(2)成型为弧面型的银壶芯(20);
S3、铁壶成型及包覆,将所述铁板(3)成型为弧面型或筒型的铁壶壳(30)后将所述铁壶壳(30)套至所述银壶芯(20)外,或者直接将所述铁板(3)在所述银壶芯(20)上进行成型;
S4、壶体整形,将壶体上部收口整形为壶形状,整形时确保所述铁壶壳(30)的内壁与所述银壶芯(20)的外壁紧密贴合;
S5、成壶加工,配盖、配嘴、上耳,并得到成品铁包银壶,
其中,步骤S2、步骤S3中,具体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之一,
方式一:
步骤S2、步骤S3中,所述银板(2)成型为所述银壶芯(20)时,所述铁板(3)成型为所述铁壶壳(30)时,均通过手工完成成型,且所述铁壶壳(30)手工成型过程中,通过喷枪或气焊使所述铁板(3)温度保持在580~630℃进行退火成型,退火次数为若干次,每次加热10min后进行手工捶打成型;
方式二:
步骤S2、步骤S3中,限定S3为直接将所述铁板(3)在所述银壶芯(20)上进行成型,所述银板(2)成型为银壶芯(20)时,所述银板(2)通过旋压成型装置(4)旋压成型为所述银壶芯(20);使所述银板(2)旋压为其边缘与模胎(42)之间留有预留环形空间(5),然后将所述铁板(3)在所述银壶芯(20)外进行旋压成型,最后旋压成型所述铁板(3)边缘,使所述银板(2)边缘与所述模胎(42)贴合,直至所述预留环形空间(5)消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包银壶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
步骤S2、步骤S3中,采用方式一,且步骤S3中,所述铁板(3)成型为筒型的所述铁壶壳(30)时,所述铁壶壳(30)上部为上开口,下部为下开口,所述下开口大于所述上开口,所述铁壶壳(30)从所述银壶芯(20)的上部套至所述银壶芯(20)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包银壶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压成型装置(4)包括压块(41)和设置在所述压块一侧的模胎(42),所述压块(41)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尾顶针上,所述模胎(42)固定设置在旋转主轴上,所述模胎旁设置有旋压棒,所述旋压棒通过销轴设置在助力臂上,所述助力臂转动设置在支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铁包银壶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铁板(3)为环形时,中部为铁板孔(31),
所述模胎(42)上设置有胎模环形台阶(43),所述胎模环形台阶(43)使所述银壶芯(20)在旋压成型时其上形成银壶环形台阶(21),所述铁板(3)在旋压成型时,所述铁板(3)靠近所述铁板孔(31)旁的内环部分搭在所述银壶环形台阶(21)上后进行旋压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包银壶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上耳之后还包括以下工艺,壶体肌理加工,装饰、作黑、配件装饰加工、抛光、细装、整体着色、上皮盖、盘色,直至得到成品铁包银壶。
CN201910101092.5A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铁包银壶制造工艺 Active CN1097466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01092.5A CN109746642B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铁包银壶制造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01092.5A CN109746642B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铁包银壶制造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46642A CN109746642A (zh) 2019-05-14
CN109746642B true CN109746642B (zh) 2021-04-02

Family

ID=66406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01092.5A Active CN109746642B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铁包银壶制造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466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18240B (zh) * 2020-11-19 2022-04-15 湖南三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不锈钢复合钢坯的生产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811973T2 (de) * 1997-04-10 2003-08-28 Seb Sa Bodenheizung für Wasserhitzungsgerät, insbesondere Wasserkocher
CN105057461A (zh) * 2015-08-20 2015-11-18 宜兴瑞鑫贵金属艺术品有限公司 一种银壶壶身旋压成型模具
CN205414051U (zh) * 2016-03-20 2016-08-03 江西中鼎金属工艺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铜壶壶身加工的旋压装置
CN107485286A (zh) * 2017-10-18 2017-12-19 开平曜宸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银的铁壶
CN107626865A (zh) * 2017-09-21 2018-01-26 贵州省治和民族银饰工艺有限公司 一种铜包银一体茶壶的加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811973T2 (de) * 1997-04-10 2003-08-28 Seb Sa Bodenheizung für Wasserhitzungsgerät, insbesondere Wasserkocher
CN105057461A (zh) * 2015-08-20 2015-11-18 宜兴瑞鑫贵金属艺术品有限公司 一种银壶壶身旋压成型模具
CN205414051U (zh) * 2016-03-20 2016-08-03 江西中鼎金属工艺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铜壶壶身加工的旋压装置
CN107626865A (zh) * 2017-09-21 2018-01-26 贵州省治和民族银饰工艺有限公司 一种铜包银一体茶壶的加工方法
CN107485286A (zh) * 2017-10-18 2017-12-19 开平曜宸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银的铁壶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英.漫话铁包银壶.《漫话铁包银壶》.名家名作,2017,第130页. *
漫话铁包银壶;刘英;《漫话铁包银壶》;名家名作;20171031;第13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46642A (zh) 2019-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15145B (zh) 一种银胎卡克图制作工艺
CN109746642B (zh) 一种铁包银壶制造工艺
CN102173271B (zh) 一种景泰蓝银器的制作工艺
CN104433021A (zh) 苗族银饰的加工方法
CN102107259A (zh) 钵状饰品的浇注方法
CN102125119A (zh) 锡镶茶工艺品及其制作工艺
CN106419497B (zh) 复底夹层不锈钢工艺锅及其制作方法
KR101518118B1 (ko) 유색 문양을 갖는 유기제품 제조방법
CN201471633U (zh) 饰品模具
WO2019127982A1 (zh) 铜雕珐琅玻璃器及制作方法
CN105495887A (zh) 一种空心银项圈的制备方法
CN102846190B (zh) 一种电压力锅锅盖加工方法及其制备的锅盖
CN206333730U (zh) 复底夹层不锈钢工艺锅
CN104856525B (zh) 一种锡包壶的生产工艺
CN108588647A (zh) 一种仿金属的塑料阀门的制造方法
KR100336623B1 (ko) 건강수저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8866382A (zh) 一种具备调幅分解特征的无铅无汞西藏佛像用青利玛合金
KR200214241Y1 (ko) 건강수저
CN102189383B (zh) 元宝状实心饰品的制作方法
JP2012000970A (ja) 造形物及び造形物の製造方法
CN102038348A (zh) 一种天然角质压花发梳及其制作方法
KR102049503B1 (ko) 금장식이 구비되는 도자기 제조 방법 및 그 제조방법으로 제조된 금장식이 구비되는 도자기
CN201745083U (zh) 一次成型铸石膏模具饰品蜡模
JPH08206758A (ja) 金属製容体の製造方法
CN109482823A (zh) 一种铁壶的制备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