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41912A - 变压器内部绝缘介质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变压器内部绝缘介质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41912A
CN109741912A CN201910199648.9A CN201910199648A CN109741912A CN 109741912 A CN109741912 A CN 109741912A CN 201910199648 A CN201910199648 A CN 201910199648A CN 109741912 A CN109741912 A CN 1097419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barrier
transformer
media layers
oil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996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41912B (zh
Inventor
张锐
廖青华
聂贞
郭贝贝
齐山成
姚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Tailong Pow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019964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419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419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419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419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419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ousings And Mounting Of Transformers (AREA)
  • Treatment Of Liquids With Adsorben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压器内部绝缘介质净化装置,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在变压器的侧壁之上,所述壳体之中分别设置有导通至所述变压器上侧的进油口以及导通至所述变压器下侧的出油口;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吸附介质层,所述吸附介质层内填充有吸附介质;所述壳体之中设置有驱动机构,其中,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进油口与所述吸附介质层之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变压器内部绝缘介质净化装置,其可在变压器油完全导入至净油器之前通过驱动机构的设置以另部分变压器油以高压状态通过吸附介质,以对于吸附介质内可能存在的气体进行及时排空处理,进而另后续进入吸附介质中的变压器油可有效避免发生气体残余。

Description

变压器内部绝缘介质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变压器内部绝缘介质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变压器内部往往需填充变压器油作为绝缘介质,以达到绝缘、散热、消弧等处理;目前变压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其内部的变压器油会逐渐掺杂一定的杂质以及水分,上述杂质与水分在变压器油中会导致变压器油的绝缘性能下降,进而另变压器的使用状态及部件安全受到影响,故此,需定期对于变压器内的变压器油进行净化处理。相关技术中对于变压器油的净化处理往往需将变压器内部的变压器油导出至外部,并通过吸附介质对变压器油中的杂志及水分进行吸附处理后再导入至变压器内部。然而,相关技术中的上述净化处理过程中,由于吸附介质内往往存在一定的气体,直接将变压器油导入至吸附介质中则会使得上述气体被携带至变压器油之中,该部分气体在变压器油中同样会影响变压器油的绝缘性能。对此,相关技术中往往采用将变压器油进行长时间静置的处理方式,以另气体自动排出;该上述操作致使完成净化后的变压器油无法快速导入至变压器中,从而一方面影响了处理效率,另一方面造成了变压器在相应时间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中,变压器油在进行净化处理时易于在变压器油内部掺杂气体,进而影响变压器油的绝缘性能以及净化处理效率的技术问题,相关技术中尚未提出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变压器内部绝缘介质净化装置,以解决变压器油在进行净化处理时易于在变压器油内部掺杂气体,进而影响变压器油的绝缘性能以及净化处理效率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压器内部绝缘介质净化装置,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在变压器的侧壁之上,所述壳体之中分别设置有导通至所述变压器上侧的进油口以及导通至所述变压器下侧的出油口;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吸附介质层,所述吸附介质层内填充有吸附介质;
所述壳体之中设置有驱动机构,其中,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进油口与所述吸附介质层之间;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推动螺柱,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推动螺柱朝向所述吸附介质层运动的驱动电机;所述推动螺柱包括用于连接至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以及朝向所述填充介质层延伸的推动端,所述驱动端与所述推动端之间延伸有第一螺纹,所述壳体的内壁之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彼此相对的第二螺纹;所述吸附介质层的上端部设置有朝向所述吸附介质层内部延伸的推动槽体,所述推动槽体与所述推动螺柱的所述推动端彼此相对,所述推动槽体的侧壁之上设置有第三螺纹;
所述推动螺柱之中,所述驱动端的侧端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壳体内壁之上的阻隔端板,所述阻隔端板之上设置有多个阻隔管道,所述阻隔管道内部设置有阻隔阀;所述壳体的底端部设置有储油腔室,所述储油腔室与所述壳体之间通过储油管道进行连接,所述储油管道内部设置有储油阀;所述阻隔阀以及所述储油阀分别与所述驱动电机彼此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阻隔端板之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阻隔管道与多个第二阻隔管道,其中,多个所述第一阻隔管道沿所述阻隔端板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二阻隔管道设置在所述第一阻隔管道与所述推动螺柱的所述驱动端之间;所述阻隔端板的上端部经由所述第一阻隔管道的端部朝向所述第二阻隔管道的端部倾斜向下进行延伸。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第一阻隔管道与第二阻隔管道的设置以使得吸附介质内的气体被排出后,变压器油可分别经由第一阻隔管道与第二阻隔管道导入至吸附介质层,以使得变压器油的净化处理的效率得以显著改善;同时,阻隔端板上端部的倾斜结构则可另初始阶段进入至净油器壳体内部的变压器油聚拢于第二阻隔管道对应位置,进而另该阶段的变压器油可更高效的导通至推动螺柱的侧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推动螺柱的所述推动端采用半球形结构,所述推动端的侧壁之上设置有多个推动端体,每一个所述推动端体均采用朝向所述推动槽体的内壁延伸延伸的弧形结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多个推动端体的设置以在推动螺柱对于变压器油形成推动效果的同时,使得集中在推动端对应位置的变压器油可在不同朝向的推动端体的导流作用下以朝向推动槽体内的不同方向进行运动,进而使得变压器油可朝向吸附介质层内的不同方向进行均布处理,以另变压器油可对于吸附介质内的残留气体进行均匀的排除。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吸附介质层内部设置有多个导流端板,每一个导流端板均沿所述吸附介质层的周向呈环形分布,所述导流端板包括有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延伸至所述推动槽体的内壁之上,所述第二端部经由所述第一端部朝向所述吸附介质层的内部倾斜向下进行延伸;多个所述导流端板沿所述吸附介质层的轴向均匀分布,且多个所述导流端板中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多个导流端板的设置以另变压器油进入至吸附介质层内部时可在导流端板的作用下朝向吸附介质层的各个位置进行流动,以避免变压器油的导入位置过于集中;同时,进入至吸附介质内部的变压器油可沿导流端板的朝向进行流动,以在确保其均布效果的同时,另变压器油可更为高效的连同吸附介质内的气体排出。此外,上述技术方案中导流端板的宽度渐变设置则可另位于吸附介质层上层的变压器油的运动路径的宽度大于下层的变压器油的运动路径,以使得上层的变压器油可通过向下的自然运动完成在吸附介质层内的均布,同时另下层的变压器油亦可对于集中在吸附介质层轴线位置的吸附介质进行有效的相对运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推动槽体之中,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导流端板的所述第一端部之间设置有经由所述推动槽体的内部朝向所述吸附介质层内部延伸的扰流腔室,所述扰流腔室包括进液端以及扰流端,其中,所述进液端位于所述推动槽体的内壁之上,所述扰流端包括第一弯曲部与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进液端彼此相对,所述第二弯曲部位于所述第一弯曲部的上端,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均采用弧形结构,且所述第一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弯曲部的曲率半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推动槽体中扰流腔室的设置以使得变压器油在进入至吸附介质层内部的过程中,通过扰流腔室的结构设置以使得变压器油在扰流腔室内形成扰流运动,具体而言,变压器油通过扰流腔室的进液端进入至扰流腔室内部后,首先在扰流端的第一弯曲部位置呈一次抛洒运动,并在运动过程中于第二弯曲部进行二次抛洒运动,由于第二弯曲部的曲率半径较于第一弯曲部较小,故变压器油在两次抛洒运动过程中会随后续变压器油的进入而形成不规则的弧形运动,进而使得变压器油可在扰流腔室内均匀分布以达到相对于吸附介质均布的处理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储油腔室的底端设置有驱动叶轮,所述驱动叶轮可通过设置在所述储油腔室外部的控制电机控制旋转,所述储油腔室的上端设置有导通至所述储油腔室外部的排气槽;所述储油腔室的侧壁之上设置有导油口,所述导油口导通至所述变压器内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驱动叶轮的设置以使得储油腔室内的变压器油中携带的气体可以快速上浮,并通过排气槽进行释放;完成释放后的变压器油亦可通过导油口导出至变压器内部,从而实现了该部分变压器油的快速回收处理。
上述变压器内部绝缘介质净化装置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一方面可通过变压器上端与下端之间变压器油的温差,以另变压器上端的变压器油可经由进油口进入至净油器内部,在通过吸附介质对于变压器油中的杂质及水分进行吸附后再由出油口回馈至变压器内部。另一方面,变压器油在通过进油口进入至净油器内部时,受阻隔端板影响,变压器油集中在进油口与推动螺柱的驱动端之间而无法直接流入填充介质层,此时,阻隔端板之上的阻隔管道内阻隔阀打开,另部分变压器油经由阻隔管道朝向吸附介质层运动后即再次关闭。
上述通过阻隔管道的部分变压器油进入至推动螺柱侧端时,推动螺柱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朝向吸附介质层进行运动,上述变压器油即可在推动螺柱侧端的第一螺纹与净油器壳体内壁之上的第二螺纹的相对作用下进入至吸附介质层之中,此时,由于推动螺柱保持运动状态直至进入至推动槽体中,故进入至吸附介质层的变压器油仍可在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以及第三螺纹之间的相对运动下保持较高的推送动力;上述变压器油在推动作用下得以快速流经吸附介质,以使得吸附介质中可能残余的气体得以随变压器油排出,进而保持吸附介质层内部的吸附介质中不再存在多余气体。
上述携带有气体的变压油在通过吸附介质后,即可通过储油管道进入至储油腔室中,待上述变压器油完成收集后,储油管道内的储油阀关闭,而阻隔端板中的阻隔管道内阻隔阀全部打开,以另变压器内的变压器油可持续性的通过吸附介质层完成吸附处理,再经出油口返回至变压器内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变压器内部绝缘介质净化装置,其可在变压器油完全导入至净油器之前通过驱动机构的设置以另部分变压器油以高压状态通过吸附介质,以对于吸附介质内可能存在的气体进行及时排空处理,进而另后续进入吸附介质中的变压器油可有效避免发生气体残余;上述变压器内部绝缘介质净化装置一方面通过避免变压器油内部气体残余而影响其绝缘性能,另一方面则有效避免了传统工艺中对于处理后的变压器油进行静置处理而导致的工艺效率过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阻隔端板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阻隔端板内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推动螺柱的推动端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吸附介质层内部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储油腔室内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壳体、2—进油口、3—出油口、4—吸附介质层、5—推动螺柱、501—驱动端、502—推动端、6—驱动电机、7—第一螺纹、8—第二螺纹、9—推动槽体、10—第三螺纹、11—阻隔端板、12—阻隔管道、1201—第一阻隔管道、1202—第二阻隔管道、13—阻隔阀、14—储油腔室、15—储油管道、16—储油阀、17—推动端体、18—导流端板、1801—第一端部、1802—第二端部、19—扰流腔室、1901—进液端、1902—扰流端、19021—第一弯曲部、19022—第二弯曲部、20—驱动叶轮、21—控制电机、22—排气槽、23—导油口、24—变压器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所示的一种变压器内部绝缘介质净化装置,其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设置在变压器的侧壁之上,所述壳体1之中分别设置有导通至所述变压器上侧的进油口2以及导通至所述变压器下侧的出油口3;所述壳体1内部设置有吸附介质层4,所述吸附介质层4内填充有吸附介质;
所述壳体1之中设置有驱动机构,其中,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进油口2与所述吸附介质层4之间;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推动螺柱5,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推动螺柱5朝向所述吸附介质层运动的驱动电机6;所述推动螺柱5包括用于连接至所述驱动电机6的驱动端501,以及朝向所述填充介质层4延伸的推动端502,所述驱动端501与所述推动端502之间延伸有第一螺纹7,所述壳体1的内壁之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7彼此相对的第二螺纹8;所述吸附介质层4的上端部设置有朝向所述吸附介质层4内部延伸的推动槽体9,所述推动槽体9与所述推动螺柱5的所述推动端502彼此相对,所述推动槽体9的侧壁之上设置有第三螺纹10;
所述推动螺柱5之中,所述驱动端501的侧端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壳体1内壁之上的阻隔端板11,所述阻隔端板11之上设置有多个阻隔管道12,所述阻隔管道12内部设置有阻隔阀13;所述壳体1的底端部设置有储油腔室14,所述储油腔室14与所述壳体1之间通过储油管道15进行连接,所述储油管道15内部设置有储油阀16;所述阻隔阀13以及所述储油阀16分别与所述驱动电机6彼此电性连接。
上述变压器内部绝缘介质净化装置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一方面可通过变压器上端与下端之间变压器油的温差,以另变压器上端的变压器油可经由进油口进入至净油器内部,在通过吸附介质对于变压器油中的杂质及水分进行吸附后再由出油口回馈至变压器内部。另一方面,变压器油在通过进油口进入至净油器内部时,受阻隔端板影响,变压器油集中在进油口与推动螺柱的驱动端之间而无法直接流入填充介质层,此时,阻隔端板之上的阻隔管道内阻隔阀打开,另部分变压器油经由阻隔管道朝向吸附介质层运动后即再次关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阻隔阀可在净油器壳体内的变压器油蓄积至预设存量后打开,也可在变压器油进入至进油口后即打开,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上述通过阻隔管道的部分变压器油进入至推动螺柱侧端时,推动螺柱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朝向吸附介质层进行运动,上述变压器油即可在推动螺柱侧端的第一螺纹与净油器壳体内壁之上的第二螺纹的相对作用下进入至吸附介质层之中,此时,由于推动螺柱保持运动状态直至进入至推动槽体中,故进入至吸附介质层的变压器油仍可在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以及第三螺纹之间的相对运动下保持较高的推送动力;上述变压器油在推动作用下得以快速流经吸附介质,以使得吸附介质中可能残余的气体得以随变压器油排出,进而保持吸附介质层内部的吸附介质中不再存在多余气体。
上述携带有气体的变压油在通过吸附介质后,即可通过储油管道进入至储油腔室中,待上述变压器油完成收集后,储油管道内的储油阀关闭,而阻隔端板中的阻隔管道内阻隔阀全部打开,以另变压器内的变压器油可持续性的通过吸附介质层完成吸附处理,再经出油口返回至变压器内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变压器内部绝缘介质净化装置,其可在变压器油完全导入至净油器之前通过驱动机构的设置以另部分变压器油以高压状态通过吸附介质,以对于吸附介质内可能存在的气体进行及时排空处理,进而另后续进入吸附介质中的变压器油可有效避免发生气体残余;上述变压器内部绝缘介质净化装置一方面通过避免变压器油内部气体残余而影响其绝缘性能,另一方面则有效避免了传统工艺中对于处理后的变压器油进行静置处理而导致的工艺效率过低。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如图2与图3所示,所述阻隔端板11之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阻隔管道1201与多个第二阻隔管道1202,其中,多个所述第一阻隔管道1201沿所述阻隔端板11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二阻隔管道1202设置在所述第一阻隔管道1201与所述推动螺柱5的所述驱动端之间;所述阻隔端板11的上端部经由所述第一阻隔管道1201的端部朝向所述第二阻隔管道1202的端部倾斜向下进行延伸。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第一阻隔管道与第二阻隔管道的设置以使得吸附介质内的气体被排出后,变压器油可分别经由第一阻隔管道与第二阻隔管道导入至吸附介质层,以使得变压器油的净化处理的效率得以显著改善;同时,阻隔端板上端部的倾斜结构则可另初始阶段进入至净油器壳体内部的变压器油聚拢于第二阻隔管道对应位置,进而另该阶段的变压器油可更高效的导通至推动螺柱的侧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如图4所示,所述推动螺柱5的所述推动端502采用半球形结构,所述推动端502的侧壁之上设置有多个推动端体17,每一个所述推动端体17均采用朝向所述推动槽体9的内壁延伸延伸的弧形结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多个推动端体的设置以在推动螺柱对于变压器油形成推动效果的同时,使得集中在推动端对应位置的变压器油可在不同朝向的推动端体的导流作用下以朝向推动槽体内的不同方向进行运动,进而使得变压器油可朝向吸附介质层内的不同方向进行均布处理,以另变压器油可对于吸附介质内的残留气体进行均匀的排除。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如图5所示,所述吸附介质层4内部设置有多个导流端板18,每一个导流端板18均沿所述吸附介质层4的周向呈环形分布,所述导流端板18包括有第一端部1801与第二端部1802,其中,所述第一端部1801延伸至所述推动槽体9的内壁之上,所述第二端部1802经由所述第一端部1801朝向所述吸附介质层4的内部倾斜向下进行延伸;多个所述导流端板18沿所述吸附介质层4的轴向均匀分布,且多个所述导流端板18中所述第一端部1801与所述第二端部1802之间的距离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多个导流端板的设置以另变压器油进入至吸附介质层内部时可在导流端板的作用下朝向吸附介质层的各个位置进行流动,以避免变压器油的导入位置过于集中;同时,进入至吸附介质内部的变压器油可沿导流端板的朝向进行流动,以在确保其均布效果的同时,另变压器油可更为高效的连同吸附介质内的气体排出。此外,上述技术方案中导流端板的宽度渐变设置则可另位于吸附介质层上层的变压器油的运动路径的宽度大于下层的变压器油的运动路径,以使得上层的变压器油可通过向下的自然运动完成在吸附介质层内的均布,同时另下层的变压器油亦可对于集中在吸附介质层轴线位置的吸附介质进行有效的相对运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如图5所示,所述推动槽体9之中,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导流端板18的所述第一端部1801之间设置有经由所述推动槽体9的内部朝向所述吸附介质层4内部延伸的扰流腔室19,所述扰流腔室19包括进液端1901以及扰流端1902,其中,所述进液端1901位于所述推动槽体9的内壁之上,所述扰流端1902包括第一弯曲部19021与第二弯曲部19022,所述第一弯曲部19021与所述进液端1901彼此相对,所述第二弯曲部19022位于所述第一弯曲部19021的上端,所述第一弯曲部19021与所述第二弯曲部19022均采用弧形结构,且所述第一弯曲部19021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弯曲部19022的曲率半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推动槽体中扰流腔室的设置以使得变压器油在进入至吸附介质层内部的过程中,通过扰流腔室的结构设置以使得变压器油在扰流腔室内形成扰流运动,具体而言,变压器油通过扰流腔室的进液端进入至扰流腔室内部后,首先在扰流端的第一弯曲部位置呈一次抛洒运动,并在运动过程中于第二弯曲部进行二次抛洒运动,由于第二弯曲部的曲率半径较于第一弯曲部较小,故变压器油在两次抛洒运动过程中会随后续变压器油的进入而形成不规则的弧形运动,进而使得变压器油可在扰流腔室内均匀分布以达到相对于吸附介质均布的处理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如图1与图6所示,所述储油腔室15的底端设置有驱动叶轮20,所述驱动叶轮20可通过设置在所述储油腔室15外部的控制电机21控制旋转,所述储油腔室15的上端设置有导通至所述储油腔室15外部的排气槽22;所述储油腔室15的侧壁之上设置有导油口23,所述导油口23导通至所述变压器内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驱动叶轮的设置以使得储油腔室内的变压器油中携带的气体可以快速上浮,并通过排气槽进行释放;完成释放后的变压器油亦可通过导油口导出至变压器内部,从而实现了该部分变压器油的快速回收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变压器内部绝缘介质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内部绝缘介质净化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在变压器的侧壁之上,所述壳体之中分别设置有导通至所述变压器上侧的进油口以及导通至所述变压器下侧的出油口;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吸附介质层,所述吸附介质层内填充有吸附介质;
所述壳体之中设置有驱动机构,其中,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进油口与所述吸附介质层之间;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推动螺柱,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推动螺柱朝向所述吸附介质层运动的驱动电机;所述推动螺柱包括用于连接至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以及朝向所述填充介质层延伸的推动端,所述驱动端与所述推动端之间延伸有第一螺纹,所述壳体的内壁之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彼此相对的第二螺纹;所述吸附介质层的上端部设置有朝向所述吸附介质层内部延伸的推动槽体,所述推动槽体与所述推动螺柱的所述推动端彼此相对,所述推动槽体的侧壁之上设置有第三螺纹;
所述推动螺柱之中,所述驱动端的侧端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壳体内壁之上的阻隔端板,所述阻隔端板之上设置有多个阻隔管道,所述阻隔管道内部设置有阻隔阀;所述壳体的底端部设置有储油腔室,所述储油腔室与所述壳体之间通过储油管道进行连接,所述储油管道内部设置有储油阀;所述阻隔阀以及所述储油阀分别与所述驱动电机彼此电性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内部绝缘介质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端板之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阻隔管道与多个第二阻隔管道,其中,多个所述第一阻隔管道沿所述阻隔端板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二阻隔管道设置在所述第一阻隔管道与所述推动螺柱的所述驱动端之间;所述阻隔端板的上端部经由所述第一阻隔管道的端部朝向所述第二阻隔管道的端部倾斜向下进行延伸。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内部绝缘介质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螺柱的所述推动端采用半球形结构,所述推动端的侧壁之上设置有多个推动端体,每一个所述推动端体均采用朝向所述推动槽体的内壁延伸延伸的弧形结构。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内部绝缘介质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介质层内部设置有多个导流端板,每一个导流端板均沿所述吸附介质层的周向呈环形分布,所述导流端板包括有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延伸至所述推动槽体的内壁之上,所述第二端部经由所述第一端部朝向所述吸附介质层的内部倾斜向下进行延伸;多个所述导流端板沿所述吸附介质层的轴向均匀分布,且多个所述导流端板中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压器内部绝缘介质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槽体之中,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导流端板的所述第一端部之间设置有经由所述推动槽体的内部朝向所述吸附介质层内部延伸的扰流腔室,所述扰流腔室包括进液端以及扰流端,其中,所述进液端位于所述推动槽体的内壁之上,所述扰流端包括第一弯曲部与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进液端彼此相对,所述第二弯曲部位于所述第一弯曲部的上端,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均采用弧形结构,且所述第一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弯曲部的曲率半径。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内部绝缘介质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腔室的底端设置有驱动叶轮,所述驱动叶轮可通过设置在所述储油腔室外部的控制电机控制旋转,所述储油腔室的上端设置有导通至所述储油腔室外部的排气槽;所述储油腔室的侧壁之上设置有导油口,所述导油口导通至所述变压器内部。
CN201910199648.9A 2019-03-15 2019-03-15 变压器内部绝缘介质净化装置 Active CN1097419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99648.9A CN109741912B (zh) 2019-03-15 2019-03-15 变压器内部绝缘介质净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99648.9A CN109741912B (zh) 2019-03-15 2019-03-15 变压器内部绝缘介质净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41912A true CN109741912A (zh) 2019-05-10
CN109741912B CN109741912B (zh) 2020-01-03

Family

ID=66370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99648.9A Active CN109741912B (zh) 2019-03-15 2019-03-15 变压器内部绝缘介质净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4191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38419A1 (en) * 2002-03-08 2004-12-02 Dieter Dohnal Oil filter system
JP2005197461A (ja) * 2004-01-07 2005-07-21 Chubu Electric Power Co Inc 電気機器の絶縁油を処理する方法
CN205122339U (zh) * 2015-10-29 2016-03-30 重庆望变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油浸式变压器净油装置
CN207503775U (zh) * 2017-11-01 2018-06-15 贵州金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净油冷却装置
CN208589324U (zh) * 2018-08-13 2019-03-08 江苏神华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过滤装置的油浸变压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38419A1 (en) * 2002-03-08 2004-12-02 Dieter Dohnal Oil filter system
JP2005197461A (ja) * 2004-01-07 2005-07-21 Chubu Electric Power Co Inc 電気機器の絶縁油を処理する方法
CN205122339U (zh) * 2015-10-29 2016-03-30 重庆望变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油浸式变压器净油装置
CN207503775U (zh) * 2017-11-01 2018-06-15 贵州金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净油冷却装置
CN208589324U (zh) * 2018-08-13 2019-03-08 江苏神华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过滤装置的油浸变压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41912B (zh) 2020-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307635T3 (es) Separador de aceite y unidad de exterior con el separador de aceite.
ES2712210T3 (es) Válvula de regulación con recuperación de energía
RU2516636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сушки газа
EP3233247B1 (en) Dryer for compressed gas, compressor installation provided with such a dryer and method for drying gas
KR20050012635A (ko) 용량 조절식 스크롤 압축기
CN104066950B (zh) 机械式冷却剂泵
CN104101026B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5745499B (zh) 空调室外单元
CN109741912A (zh) 变压器内部绝缘介质净化装置
CN203848572U (zh) 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分离器
CN108720680A (zh) 一种能去除残留水的淋浴器及其去除残留水的方法
CN109092022B (zh) 一种内外循环风道切换结构及其控湿装置
CN110548608A (zh) 一种使用双级直流旋风分离器的干气密封气源处理系统
CN110081006A (zh) 一种多风道耐高温离心风机
CN106766392B (zh) 一种喷淋罐式换热器及其使用方法
US2659451A (en) Centrifugal gas cleaner
CN208910155U (zh) 洗碗机的热风装置和洗碗机
TW201824956A (zh) 靜電電荷減少系統
CN207012777U (zh) 一种吸附式高效节能干燥装置及系统
CN112076592B (zh) 静态烘干机
KR102482234B1 (ko) 필터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공기청정기
CN112833509A (zh) 一种双离子空气净化器
CN206972927U (zh) 一种蝶阀
CN110614021A (zh) 一种用于脱硫塔的烟气导向装置
CN114100255A (zh) 旋风分离器、旋风分离装置以及气体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19

Address after: 453000 Jingdong neighborhood, Xinxiang (high tech Zone) Development Zone,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NAN TAILONG POWER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699, plain road, Xinxiang, Henan, Henan

Patentee before: HE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