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28876A -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28876A
CN109728876A CN201711051853.8A CN201711051853A CN109728876A CN 109728876 A CN109728876 A CN 109728876A CN 201711051853 A CN201711051853 A CN 201711051853A CN 109728876 A CN109728876 A CN 1097288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lc
pdu
state variable
sdu
sequence nu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5185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28876B (zh
Inventor
肖芳英
堀贵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G Innovation Co Ltd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105185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28876B/zh
Priority to TW107134480A priority patent/TWI712328B/zh
Priority to BR112020008541-3A priority patent/BR112020008541A2/pt
Priority to US16/759,583 priority patent/US11637785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8/110842 priority patent/WO2019085763A1/zh
Priority to CA3080423A priority patent/CA3080423A1/en
Priority to KR1020207014552A priority patent/KR102489351B1/ko
Priority to EP18873108.7A priority patent/EP3706345A4/en
Publication of CN1097288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288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288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288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4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ensuring sequence integrity, e.g. using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1Inter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or service data unit [SDU] definitions; Interfaces between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由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包括: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从上层获取服务数据单元“SDU”。该方法还包括:RLC实体产生协议数据单元“PDU”,该PDU包括所获取的SDU的至少一部分,PDU的序列号是根据发送状态变量来设置的。该方法还包括:RLC实体更新发送状态变量。此外,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相应的用户设备。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由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以及相应的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2016年3月,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RAN#71次全会上,提出了一个关于5G技术标准的新的研究项目(参见非专利文献:RP-160671:New SID Proposal:Study on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该研究项目的目的是开发一个新的无线(New Radio:NR)接入技术以满足5G的所有应用场景、需求和部署环境。NR主要有三个应用场景:增强的移动宽带通信、大规模机器类通信和超可靠低延迟通信。
在2016年10月召开的3GPP RAN2 #96次会议上,达成在NR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中不支持级联操作。在2017年6月召开的RAN2 NR Adhoc#2次会议上,达成分离承载(splitbearer)可以采用与单载波类似的数据预处理。在2017年8月召开的RAN2#99次会议上,达成NR UE可在接收到下层请求(或数据发送请求)前对上行分离承载进行数据预处理,且在接收到来自下层的请求前将数据(即预处理后的数据)递交给下层。在2017年10月召开的RAN2#99bis次会议上,达成RLC实体丢弃一个RLC SDU仅当该RLC SDU的任意分段都没有在空口上传输或映射到一个传输块或在来自下层通知的传输机会中传输。历次会议达成的结论,将影响NR RLC实体发送端处理流程。
发明内容
本公开涉及RLC实体发送端处理流程所涉及的若干问题,包括AM RLC发送端或UMRLC发送实体对来自上层的RLC SDU的处理流程、发送状态变量的作用及更新。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中的至少一部分,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由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包括由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从上层获取服务数据单元“SDU”。该方法还包括由RLC实体产生协议数据单元“PDU”。该PDU包括所获取的SDU的至少一部分,而且该PDU的序列号是根据发送状态变量来设置的。该方法还包括由RLC实体更新发送状态变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PDU的序列号设置为发送状态变量的值或者与发送状态变量的值相对应的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所产生的PDU包括RLC SDU或RLC SDU的第一分段,可以递增发送状态变量的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所产生的PDU包括RLC SDU或RLC SDU的最后一个分段,可以递增发送状态变量的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送状态变量可以用于存储将要分配给下一个所产生的PDU的序列号,或者可以用于存储将要分配给下一个所获取的RLC SDU的序列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RLC实体向下层发送所产生的PDU时,可以更新发送状态变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RLC实体从下层接收到能够发送所产生的PDU的通知时,可以更新发送状态变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RLC实体将发送状态变量与所接收的SDU的序列号相关联时,可以更新发送状态变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RLC实体删除所产生的PDU或已分配序列号的SDU时,可以更新发送状态变量。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存储器上存储有指令,该指令在由处理器运行时,使得用户设备执行根据上文所描述的由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
附图说明
通过下文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由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框图。
需要注意的是,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重点在于示出本文公开的技术的原理。另外,为了清楚起见,贯穿附图中的相似的附图标记指代相似的元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进行详细阐述。应当注意,本公开不应局限于下文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另外,为了简便起见,省略了对与本公开没有直接关联的公知技术的详细描述,以防止对本公开的理解造成混淆。
首先介绍本公开涉及的部分术语。如未特别说明,本公开涉及的术语采用此处定义。本公开给出的术语在NR、LTE和eLTE中可能采用不同的命名方式,但本公开中采用统一的术语。在应用到具体的系统中时,可以替换为相应系统中采用的术语。
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
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在本公开中,如未特别说明,PDCP可以表示NR或LTE或eLTE中的PDCP。
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在本公开中,如未特别说明,RLC可以表示NR或LTE或eLTE中的RLC。RLC实体可以是非确认模式(Unacknowledged Mode)UM RLC实体或确认模式(Acknowledged Mode)AM RLC实体。
在AM RLC实体中,RLC SDU或RLC SDU的分段增加RLC头部后得到AM数据PDU(AMDPDU)。在UM RLC实体中,RLC SDU或RLC SDU的分段增加RLC头部后得到UM数据PDU(UMDPDU)。RLC数据PDU可以是AMD PDU或UMD PDU,但不包括RLC控制PDU。
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在本公开中,如未特别说明,MAC可以表示NR或LTE或eLTE中的MAC。
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
SDU:Service Data Unit,服务数据单元。
在本公开中,将从上层接收或发往上层的数据称为SDU,将发往下层或从下层接收的数据称为PDU。例如,PDCP实体从上层接收的数据或发往上层的数据称为PDCP SDU,PDCP实体从RLC实体接收到的数据或发往RLC实体的数据称为PDCP PDU(也就是RLC SDU)。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由用户设备UE执行的方法10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在步骤S110,UE中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从上层(例如,PDCP实体)获取服务数据单元SDU。
在步骤S120,RLC实体产生协议数据单元PDU。该PDU包括所获取的SDU的至少一部分。例如,该PDU可以包括完整的RLC SDU,或者该RLC SDU的一部分。
该PDU的序列号是根据发送状态变量来设置的。例如,可以将PDU的序列号设置为发送状态变量的值,或者设置为与发送状态变量的值相对应的值。在本公开中,发送状态变量可以用于存储将要分配给下一个所产生的PDU的序列号。备选地,其还可以用于存储将要分配给下一个所获取的RLC SDU的序列号。
在步骤S130,RLC实体更新发送状态变量。例如,如果所产生的PDU包括RLC SDU或RLC SDU的第一分段或第一个字节,可以递增发送状态变量的值。如果所产生的PDU包括RLCSDU或RLC SDU的最后一个分段或最后一个字节,也可以递增发送状态变量的值。
可以在以下时机更新发送状态变量:当RLC实体向下层发送所产生的PDU时,或者当RLC实体从下层接收到能够发送所产生的PDU的通知时,或者当RLC实体将发送状态变量的值与所接收的SDU的序列号相关联时,或者当RLC实体删除所产生的PDU时,或者当RLC实体删除已分配序列号的SDU时。
下面,通过若干具体示例来详细说明图1所示的由UE执行的方法的细节。
示例一
AM RLC实体从上层(例如,PDCP实体)接收RLC SDU。然后,AM RLC实体为所述接收自上层的RLC SDU产生RLC头部,以便用于生成RLC PDU。当AM RLC实体向下层(例如MAC实体)发送包含RLC SDU(即,未分段的RLC SDU或完整的RLC SDU)的AMD PDU时,或发送包含一个RLC SDU分段的AMD PDU时,可以将该AMD PDU的序列号SN设置为发送状态变量TX_Next,或将该AMD PDU的序列号SN设置为对应于RLC SDU的发送状态变量TX_Next的值。如果被发送的AMD PDU包含一个RLC SDU或一个RLC SDU的第一分段或第一个字节,则可以将发送状态变量TX_Next的值增加1。
示例二
AM RLC实体从上层(例如,PDCP实体)接收RLC SDU。然后,AM RLC实体为所述接收自上层的RLC SDU产生RLC头部,以便用于生成RLC PDU。当AM RLC实体向下层(例如MAC实体)发送包含RLC SDU(即,未分段的RLC SDU或完整的RLC SDU)的AMD PDU时,或发送包含一个RLC SDU分段的AMD PDU时,可以将该AMD PDU的序列号SN设置为发送状态变量TX_Next,或将该AMD PDU的序列号SN设置为对应于RLC SDU的发送状态变量TX_Next的值。如果被发送的AMD PDU包含一个RLC SDU或一个RLC SDU的最后一个分段或最后一个字节,则可以将发送状态变量TX_Next的值增加1。
示例三
AM RLC实体从上层(例如,PDCP实体)接收RLC SDU。然后,AM RLC实体为所述接收自上层的RLC SDU产生RLC头部,以便用于生成RLC PDU。当AM RLC实体向下层(例如MAC实体)发送包含RLC SDU(即,未分段的RLC SDU或完整的RLC SDU)的AMD PDU时,可以将该AMDPDU的序列号SN设置为发送状态变量TX_Next,或将该AMD PDU的序列号SN设置为对应于RLCSDU的发送状态变量TX_Next的值,并且将TX_Next的值增加1。
当AM RLC实体向下层(例如MAC实体)发送包含RLC SDU分段的AMD PDU时,可以将该AMD PDU的序列号SN设置为发送状态变量TX_Next,或将该AMD PDU的序列号SN设置为对应于RLC SDU的发送状态变量TX_Next的值。如果被发送的AMD PDU包含一个RLC SDU的最后一个分段或最后一个字节(或者第一个分段或第一个字节),则可以将发送状态变量TX_Next的值增加1。
示例四
AM RLC实体从上层(例如,PDCP实体)接收RLC SDU。然后,AM RLC实体为所述接收自上层的RLC SDU产生RLC头部,以便用于生成RLC PDU。此外,将RLC SDU的序列号SN设置为等于发送状态变量TX_Next的值,并将发送状态变量TX_Next的值增加1。当AM RLC实体向下层(例如MAC实体)发送包含RLC SDU分段的AMD PDU时,可以将AMD PDU的序列号SN设置为与之相对应的RLC SDU的序列号。
下面,对发送状态变量TX_Next及其更新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公开中,发送状态变量TX_Next可以用于存储将分配给下一个新产生的AMDPDU的序列号。备选地,发送状态变量TX_Next可以用于存储将分配给下一个RLC SDU(或从上层接收到的RLC SDU)的序列号。此外,发送状态变量TX_Next可以用于存储已分配的序列号的下一个。发送状态变量TX_Next还可以用于存储将分配给下一个新产生的AMD PDU的序列号,其中该AMD PDU可以是在接收到来自下层的传输机会通知后递交给下层或传输的AMDPDU。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中,发送状态变量TX_Next的初始值可以置为0。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AM RLC实体传输一个序列号为TX_Next的AMD PDU时,更新发送状态变量TX_Next。该AMD PDU可以包含一个RLC SDU的最后一个字节或分段,或者该AMDPDU可以包含一个RLC SDU(或完整的RLC SDU或未分段的RLC SDU)或一个RLC SDU的最后一个字节或分段。备选地,该AMD PDU可以包含一个RLC SDU的第一个字节或分段,或者该AMDPDU可以包含一个RLC SDU(或完整的RLC SDU或未分段的RLC SDU)或一个RLC SDU的第一个字节或分段。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AM RLC实体在接收到来自下层的传输机会通知以传输一个序列号为TX_Next的AMD PDU时,更新发送状态变量TX_Next。该AMD PDU可以包含一个RLC SDU的最后一个字节或分段,或者该AMD PDU可以包含一个RLC SDU(或完整的RLC SDU或未分段的RLC SDU)或一个RLC SDU的最后一个字节或分段。备选地,该AMD PDU可以包含一个RLCSDU的第一个字节或分段,或者该AMD PDU可以包含一个RLC SDU(或完整的RLC SDU或未分段的RLC SDU)或一个RLC SDU的第一个字节或分段。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AM RLC实体将从上层接收的RLC SDU的序列号与发送状态变量TX_Next相关联时,可以更新发送状态变量TX_Next。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AM RLC实体从上层接收到一个RLC SDU且构建序列号为TX_Next的AMD PDU时,可以更新发送状态变量TX_Next。该AMD PDU可以包含一个RLC SDU的最后一个字节或分段,或者该AMD PDU可以包含一个RLC SDU(或完整的RLC SDU或未分段的RLC SDU)或一个RLC SDU的最后一个字节或分段。备选地,该AMD PDU可以包含一个RLC SDU的第一个字节或分段,或者该AMD PDU可以包含一个RLC SDU(或完整的RLC SDU或未分段的RLC SDU)或一个RLC SDU的第一个字节或分段。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AM RLC实体把从上层接收的RLC SDU的序列号与发送状态变量TX_Next相关联和/或构建一个序列号为发送状态变量TX_Next的AMD PDU时(或当AM RLC实体针对从上层接收的RLC SDU构建一个序列号为发送状态变量TX_Next的AMD PDU时),更新发送状态变量TX_Next。该AMD PDU可以包含一个RLC SDU的第一个字节或分段,或者该AMD PDU可以包含一个RLC SDU(或完整的RLC SDU或未分段的RLC SDU)或一个RLC SDU的第一个字节或分段。备选地,该AMD PDU可以包含一个RLC SDU的最后一个字节或分段,或者该AMD PDU可以包含一个RLC SDU(或完整的RLC SDU或未分段的RLC SDU)或一个RLC SDU的最后一个字节或分段。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AM RLC实体删除一个AMD PDU或一个已分配或关联序列号的RLC SDU时,可以更新发送状态变量TX_Next或生成一个新的只包含RLC头部的AMD PDU(备选地,可以生成一个不包含负载或数据的AMD PDU)且该AMD PDU的序列号为所删除的RLCSDU或AMD PDU所对应的序列号。同样,当UM RLC实体删除一个UMD PDU或已分配序列号的RLC SDU时,可以更新UM实体对应的发送状态变量TX_Next或生成一个新的只包含RLC头部的UMD PDU(备选地,可以生成一个不包含负载或数据的UMD PDU)且该UMD PDU的序列号为所删除的RLC SDU或UMD PDU所对应的序列号。上述UM实体对应的发送状态变量TX_Next可以用于存储将为下一个新产生的UMD PDU分配的序列号的值。发送状态变量的初始值可以为0。当UM RLC实体发送一个包含一个RLC SDU的最后一个分段或字节的UMD PDU时,可以更新发送状态变量。
在本公开中,关于对发送状态变量TX_Next的计算(例如,将TX_Next的值增加1)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来进行:如果序列号用例如12比特标识,则TX_Next取值范围为0到4095。那么,TX_Next取值等于计算得到的值与4096进行模(modulo)运算的余数。另外,如果序列号用18比特标识,则TX_Next取值范围为0到262143。那么,TX_Next取值等于计算得到的值与262144进行模运算的余数。
另外,本公开中描述的将序列号(或序列号的值)设置为发送状态变量TX_Next是指将该序列号(或序列号的值)设置为发送状态变量TX_Next的值。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用户设备20的框图。如图2所示,该用户设备20包括处理器210和存储器220。处理器210例如可以包括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嵌入式处理器等。存储器220例如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硬盘驱动器(HDD)、非易失性存储器(如闪速存储器)、或其他存储器等。存储器220上存储有程序指令。该指令在由处理器210运行时,可以执行本公开详细描述的由用户设备执行的上述方法(例如图1中所示的方法)。
运行在根据本公开的设备上的程序可以是通过控制中央处理单元(CPU)来使计算机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功能的程序。该程序或由该程序处理的信息可以临时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器(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硬盘驱动器(HDD)、非易失性存储器(如闪速存储器)、或其他存储器系统中。
用于实现本公开各实施例功能的程序可以记录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上。可以通过使计算机系统读取记录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程序并执行这些程序来实现相应的功能。此处的所谓“计算机系统”可以是嵌入在该设备中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包括操作系统或硬件(如外围设备)。“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可以是半导体记录介质、光学记录介质、磁性记录介质、短时动态存储程序的记录介质、或计算机可读的任何其他记录介质。
用在上述实施例中的设备的各种特征或功能模块可以通过电路(例如,单片或多片集成电路)来实现或执行。设计用于执行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功能的电路可以包括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的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上述器件的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现有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上述电路可以是数字电路,也可以是模拟电路。因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而出现了替代现有集成电路的新的集成电路技术的情况下,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也可以使用这些新的集成电路技术来实现。
此外,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尽管已经描述了所述实施例的各种示例,但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安装在室内或室外的固定或非移动电子设备可以用作终端设备或通信设备,如AV设备、厨房设备、清洁设备、空调、办公设备、自动贩售机、以及其他家用电器等。
如上,已经参考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是,具体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本公开也包括不偏离本公开主旨的任何设计改动。另外,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对本公开进行多种改动,通过适当地组合不同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手段所得到的实施例也包含在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内。此外,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具有相同效果的组件可以相互替代。

Claims (10)

1.一种由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包括:
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从上层获取服务数据单元“SDU”;
RLC实体产生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PDU包括所获取的SDU的至少一部分,所述PDU的序列号是根据发送状态变量来设置的;以及
RLC实体更新所述发送状态变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PDU的序列号设置为所述发送状态变量的值或者与所述发送状态变量的值相对应的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产生的PDU包括所述RLC SDU或所述RLCSDU的第一分段,递增所述发送状态变量的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产生的PDU包括所述RLC SDU或所述RLCSDU的最后一个分段,递增所述发送状态变量的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状态变量用于存储将要分配给下一个所产生的PDU的序列号,或者用于存储将要分配给下一个所获取的RLC SDU的序列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RLC实体向下层发送所产生的PDU时,更新所述发送状态变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RLC实体从下层接收到能够发送所产生的PDU的通知时,更新所述发送状态变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RLC实体将所述发送状态变量与所接收的SDU的序列号相关联时,更新所述发送状态变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RLC实体删除所产生的PDU或已分配序列号的SDU时,更新所述发送状态变量。
10.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指令;
其中,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运行时,使所述用户设备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11051853.8A 2017-10-31 2017-10-31 更新发送状态变量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Active CN1097288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51853.8A CN109728876B (zh) 2017-10-31 2017-10-31 更新发送状态变量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TW107134480A TWI712328B (zh) 2017-10-31 2018-09-28 無線電通訊方法和設備
US16/759,583 US11637785B2 (en) 2017-10-31 2018-10-18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PCT/CN2018/110842 WO2019085763A1 (zh) 2017-10-31 2018-10-18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BR112020008541-3A BR112020008541A2 (pt) 2017-10-31 2018-10-18 método e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para comunicação sem fio
CA3080423A CA3080423A1 (en) 2017-10-31 2018-10-18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KR1020207014552A KR102489351B1 (ko) 2017-10-31 2018-10-18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EP18873108.7A EP3706345A4 (en) 2017-10-31 2018-10-18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CESS AN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51853.8A CN109728876B (zh) 2017-10-31 2017-10-31 更新发送状态变量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28876A true CN109728876A (zh) 2019-05-07
CN109728876B CN109728876B (zh) 2023-04-18

Family

ID=66293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51853.8A Active CN109728876B (zh) 2017-10-31 2017-10-31 更新发送状态变量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1637785B2 (zh)
EP (1) EP3706345A4 (zh)
KR (1) KR102489351B1 (zh)
CN (1) CN109728876B (zh)
BR (1) BR112020008541A2 (zh)
CA (1) CA3080423A1 (zh)
TW (1) TWI712328B (zh)
WO (1) WO2019085763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62811A1 (en) * 2005-05-18 2006-11-23 Jiang Sam S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Data Segment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09076124A1 (en) * 2007-12-11 2009-06-1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radio link control protocol errors and triggering radio link control re-establishment
CN101483505A (zh) * 2008-01-08 2009-07-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数据单元丢弃方法
CN101925195A (zh) * 2009-06-17 2010-1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rlc协议确认模式中确认信息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4935413A (zh) * 2014-03-19 2015-09-23 夏普株式会社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及其执行的方法
US20160142184A1 (en) * 2013-07-17 2016-05-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porting a radio link control re-transmission failure and a device theref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39342B1 (ko) * 2000-07-01 2002-06-03 서평원 프로토콜 데이터의 수신 확인 방법
CN101030839A (zh) 2007-02-13 2007-09-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
WO2013044982A1 (en) * 2011-09-30 2013-04-04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Interrup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15163593A1 (en) * 2014-04-22 2015-10-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rocessing received pdcp pdus for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WO2017160197A1 (en) * 2016-03-17 2017-09-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anaging a sequence number range for radio link control entities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during an on-going connection
US9930694B2 (en) * 2016-04-01 2018-03-27 Nokia Technologies Oy Re-transmitting a poll to a peer protocol entity when a timer expire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62811A1 (en) * 2005-05-18 2006-11-23 Jiang Sam S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Data Segment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09076124A1 (en) * 2007-12-11 2009-06-1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radio link control protocol errors and triggering radio link control re-establishment
CN101483505A (zh) * 2008-01-08 2009-07-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数据单元丢弃方法
CN101925195A (zh) * 2009-06-17 2010-1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rlc协议确认模式中确认信息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US20160142184A1 (en) * 2013-07-17 2016-05-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porting a radio link control re-transmission failure and a device therefor
CN104935413A (zh) * 2014-03-19 2015-09-23 夏普株式会社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及其执行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R2-080788 "Introducing flexible RLC PDU size in the uplink"", 《3GPP TSG_RAN\WG2_RL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85763A1 (zh) 2019-05-09
KR102489351B1 (ko) 2023-01-18
US11637785B2 (en) 2023-04-25
CN109728876B (zh) 2023-04-18
TW201924425A (zh) 2019-06-16
BR112020008541A2 (pt) 2020-10-20
CA3080423A1 (en) 2019-05-09
EP3706345A1 (en) 2020-09-09
EP3706345A4 (en) 2021-07-28
KR20200083507A (ko) 2020-07-08
TWI712328B (zh) 2020-12-01
US20200287836A1 (en) 2020-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48080B (zh) 用于媒体接入控制层组包的相关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10012454B (zh) 用户设备和相关方法
CN109151915A (zh) 用于数据分组递送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JP5436633B2 (ja) 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リクエストの再設定プロシージャを改善する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CN111315027B (zh) 用户设备及其方法、基站及其方法
TW200304292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traffic and auxiliary channels in a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TW200931853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KR102501940B1 (ko) 전자 장치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WO2020024847A1 (zh) 接入控制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9548096A (zh) 通信方法、基站、终端设备和系统
JP7017587B2 (ja) スケジューリング要求伝送制御方法及び関連製品
EP3840429A1 (en) Control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control method for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N106576340A (zh) 用于使用话务聚集调度无线网络中的通信的技术
JP2023546120A (ja) 設定グラントの繰り返し伝送方法、装置、機器及び可読記憶媒体
US20220132362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s for adaptive entity and rlc entity,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EP3493637A1 (en) Resource schedu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gical channel
CN109728876A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KR20210108791A (ko) 가상화된 네트워크 기능을 실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5134983B2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ソフトウェア無線制御方法
CN109561465A (zh) 服务数据单元处理方法、丢弃方法、相应的用户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9905206A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09802767A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05764143B (zh) 用户终端及其um模式下的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JP2021516480A (ja) 端末による情報報告方法及び装置、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CN110351021A (zh) 确认模式rlc实体及其发送/重传方法、通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604

Address after: Japan's Osaka City. The area of Sakai Sakai Cho 1 GA 590-8522

Applicant after: Sharp Corp.

Applicant after: FG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 Takumicho, Sakai Ward, Sakai City, Osak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Sharp Corp.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