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48096A - 通信方法、基站、终端设备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基站、终端设备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548096A CN109548096A CN201710687958.6A CN201710687958A CN109548096A CN 109548096 A CN109548096 A CN 109548096A CN 201710687958 A CN201710687958 A CN 201710687958A CN 109548096 A CN109548096 A CN 10954809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station
- qos flow
- master base
- carrying
- prothetic grou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6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6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5055 memory stora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102100022734 Acyl carrier protein, mitochondrial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3
- 101000678845 Homo sapiens Acyl carrier protein, mitochondrial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3339 cereal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1186 dish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04L5/0098—Signalling of the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component carriers, subcarriers or frequency ban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基站、终端设备和系统,能够提高通信效率。该方法包括:主基站向辅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第一请求消息用于指示将第一会话的第一QoS流从辅基站切换至主基站,第一会话是对应于终端设备的会话;主基站从辅基站接收第一响应消息,第一响应消息用于响应第一请求消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通信方法、基站、终端设备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下一代通信系统研究的全面开展并逐渐深入,业界对5G通信系统研究的具体内容达成了基本共识。5G将支持各种类型的网络部署和应用类型。其中包括:更高速率体验和更大带宽的接入能力,例如增强型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更大规模、更低成本的机器类设备的接入和管理,例如大规模机器类通信(massive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MTC);更低时延和高可靠的信息交互,例如超高可靠与低延迟通信(ultra 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等。为了满足上述需求,5G定义了基于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流(flow)的框架。
如何基于QoS流的框架对通信网络进行运营和管理,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基站、终端设备和系统,能够提高通信效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主基站向辅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指示将第一会话的第一QoS流从所述辅基站切换至所述主基站,所述第一会话是对应于终端设备的会话;所述主基站从辅基站接收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请求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请求消息可以是辅助节点(secondary node,SN)增加请求消息。或者,该第一请求消息可以是辅助节点(secondary node,SN)修改请求消息。其中,上述辅助节点和辅基站的概念可以互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响应消息可以是SN增加请求响应消息或SN修改请求响应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主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RRC消息,所述第一RRC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会话的所述第一QoS流从所述辅基站切换至所述主基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主基站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一RRC响应消息,所述第一RRC响应消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RRC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RRC消息可以是RRC连接重置消息,上述第一RRC响应消息可以是RRC连接重置响应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主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主基站之间建立对应于所述第一会话的第一承载,所述第一承载对应的QoS流包括所述第一QoS流,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承载的配置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可以携带于上述第一RRC消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可以与上述第一RRC消息单独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承载与第二承载的配置参数相同,所述第二承载为所述第一会话中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辅基站之间的承载,所述第二承载对应的QoS流包括所述第一QoS流;上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主基站从所述辅基站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承载的配置参数;所述主基站根据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息可以携带于上述第一响应消息中。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息可以与上述第一响应消息单独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承载的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承载与QoS流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承载包括的QoS流的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主基站从所述辅基站接收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辅基站从核心网接收的对应于所述第一QoS流的数据;所述主基站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基站从所述辅基站接收第一数据,包括:所述主基站通过会话隧道从所述辅基站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主基站通过所述第一承载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一PDCP SDU,所述第一PDCP SDU包括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承载向所述辅基站发送的、未收到应答的PDCP SDU;所述主基站确定第二PDCP SDU,所述第二PDCP SDU为所述第一PDCP SDU中与所述第一QoS流对应的PDCP SDU;所述主基站向高层传输所述第二PDCP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主基站从所述辅基站接收第三PDCP SDU,所述第三PDCP SDU包括所述辅基站通过所述第二承载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PDCP SDU,所述第三PDCP SDU对应于所述第一QoS流;所述主基站向高层传输所述第三PDCP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主基站从所述辅基站接收第四PDCP SDU,所述第四PDCP SDU包括所述辅基站通过所述第二承载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未收到应答的PDCP SDU;所述主基站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四PDCPSDU。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辅基站从主基站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指示将第一会话的第一QoS流从所述辅基站切换至所述主基站,所述第一会话是对应于终端设备的会话;所述辅基站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请求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请求消息可以是辅助节点(secondary node,SN)增加请求消息。或者,该第一请求消息可以是辅助节点(secondary node,SN)修改请求消息。其中,上述辅助节点和辅基站的概念可以互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响应消息可以是SN增加请求响应消息或SN修改请求响应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辅基站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第二承载的配置参数,所述第二承载为所述第一会话中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辅基站之间的承载,所述第二承载对应的QoS流包括所述第一QoS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息可以携带于上述第一响应消息中。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息可以与上述第一响应消息单独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承载的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二承载与QoS流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承载包括的QoS流的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辅基站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辅基站从核心网接收的对应于所述第一QoS流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辅基站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一数据,包括:所述辅基站通过会话隧道向所述主基站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辅基站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三PDCP SDU,所述第三PDCP SDU包括所述辅基站通过所述第二承载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PDCP SDU,所述第三PDCP SDU对应于所述第一QoS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辅基站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四PDCP SDU,所述第四PDCP SDU包括所述辅基站通过所述第二承载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未收到应答的PDCP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辅基站通过所述第二承载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五PDCP SDU,所述第五PDCP SDU包括所述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对应的PDCPSDU,所述第二QoS流为所述第二承载中未被切换至所述主基站的QoS流;所述辅基站确定第六PDCP SDU,所述第六PDCP SDU为所述第五PDCP SDU中与第二QoS流对应的PDCP SDU;所述辅基站向高层传输所述第六PDCP SDU。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终端设备从主基站接收第一RRC消息,所述第一RRC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会话的所述第一QoS流从辅基站切换至所述主基站;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一RRC响应消息,所述的第一RRC响应消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RRC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主基站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主基站之间建立对应于所述第一会话的第一承载,所述第一承载对应的QoS流包括所述第一QoS流,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承载的配置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承载的配置参数与第二承载的配置参数相同,所述第二承载为所述第一会话中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辅基站之间的承载,所述第二承载对应的QoS流包括所述第一QoS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承载的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承载与QoS流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承载包括的QoS流的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一PDCP SDU,所述第一PDCP SDU包括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承载向所述辅基站发送的、未收到应答的PDCP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从所述主基站接收第四PDCP SDU,所述第四PDCP SDU包括所述辅基站通过所述第二承载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未收到应答的PDCP SDU;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七PDCP SDU,所述第七PDCP SDU包括所述第四PDCP SDU中与所述第一QoS流对应的PDCP SDU;所述终端设备向高层传输所述第七PDCP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承载从所述辅基站接收第八PDCP SDU;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九PDCP SDU,所述第九PDCP SDU包括所述第八PDCP SDU中与第二QoS流对应的PDCP SDU,所述第二QoS流为所述第二承载中未被切换至所述主基站的QoS流;所述终端设备向高层传输所述第九PDCP SDU。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主基站向辅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指示将第一会话的第一QoS流从所述主基站切换至所述辅基站,所述第一会话是对应于终端设备的会话;所述主基站从所述辅基站接收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请求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请求消息可以是辅助节点(secondary node,SN)增加请求消息。其中,上述辅助节点和辅基站的概念可以互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响应消息可以是SN增加请求响应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主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RRC消息,所述第一RRC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会话的所述第一QoS流从所述主基站切换至所述辅基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主基站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一RRC响应消息,所述第一RRC响应消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RRC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RRC消息可以是RRC连接重置消息,上述第一RRC响应消息可以是RRC连接重置响应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主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辅基站之间建立对应于所述第一会话的第一承载,所述第一承载对应的QoS流包括所述第一QoS流,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承载的配置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可以携带于上述第一RRC消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可以与上述第一RRC消息单独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主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RRC消息之前,所述该方法还包括:主基站从辅基站接收上述第一信息。或者说,所述主基站用于在辅基站和所述终端设备之间,透传所述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承载与第二承载的配置参数相同,所述第二承载为所述第一会话中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主基站之间的承载,所述第二承载对应的QoS流包括所述第一QoS流。该方法还包括:所述主基站向所述辅基站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承载的配置参数,所述第二承载对应的QoS流包括所述第一QoS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主基站向所述辅基站发送上述第二信息,以便于所述辅基站根据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息,以用于实现基于QoS流粒度的QoS流切换,提高了通信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息可以携带于上述第一请求消息中。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息可以与上述第一请求消息单独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承载的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二承载与QoS流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承载包括的QoS流的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主基站向所述辅基站发送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主基站从核心网接收的对应于所述第一QoS流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基站向所述辅基站发送第一数据,包括:所述主基站通过会话隧道向所述辅基站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主基站向所述辅基站发送第三PDCP SDU,所述第三PDCP SDU包括所述主基站通过所述第二承载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PDCP SDU,所述第三PDCP SDU对应于所述第一QoS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主基站向所述辅基站发送第四PDCP SDU,所述第四PDCP SDU包括所述主基站通过所述第二承载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未收到应答的PDCP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主基站通过所述第二承载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五PDCP SDU,所述第五PDCP SDU包括所述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对应的PDCPSDU,所述第二QoS流为所述第二承载中未被切换至所述辅基站的QoS流;所述主基站确定第六PDCP SDU,所述第六PDCP SDU为所述第五PDCP SDU中与第二QoS流对应的PDCP SDU;所述主基站向高层传输所述第六PDCP SDU。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辅基站从主基站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将第一会话的第一QoS流从所述主基站切换至所述辅基站,所述第一会话是对应于终端设备的会话;所述辅基站向主基站发送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请求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请求消息可以是辅助节点(secondary node,SN)增加请求消息。其中,上述辅助节点和辅基站的概念可以互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响应消息可以是SN增加请求响应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辅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辅基站之间建立对应于所述第一会话的第一承载,所述第一承载对应的QoS流包括所述第一QoS流,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承载的配置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承载的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承载与QoS流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承载包括的QoS流的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包括所述辅基站通过所述主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或者说,所述辅基站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一信息,以便于所述主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换句话说,所述主基站用于透传所述第一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辅基站向所述主基站发送所述第一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信息可以携带于上述第一响应消息之中。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可以与上述第一响应消息单独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承载与第二承载的配置参数相同,所述第二承载为所述第一会话中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主基站之间的承载,所述第二承载对应的QoS流包括所述第一QoS流;上述方法还包括:所述辅基站从所述主基站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承载的配置参数;所述辅基站根据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辅基站从所述主基站接收上述第二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息,以用于实现基于QoS流粒度的QoS流切换,提高了通信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承载的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二承载与QoS流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承载包括的QoS流的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辅基站从所述主基站接收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主基站从核心网接收的对应于所述第一QoS流的数据;所述辅基站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辅基站从所述主基站接收第一数据,包括:所述辅基站通过会话隧道从所述主基站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辅基站通过所述第一承载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一PDCP SDU,所述第一PDCP SDU包括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承载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的、未收到应答的PDCP SDU;所述辅基站确定第二PDCP SDU,所述第二PDCP SDU为所述第一PDCP SDU中与所述第一QoS流对应的PDCP SDU;所述辅基站向高层传输所述第二PDCP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辅基站从所述主基站接收第三PDCP SDU,所述第三PDCP SDU包括所述主基站通过所述第二承载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PDCP SDU,所述第三PDCP SDU对应于所述第一QoS流;所述辅基站向高层传输所述第三PDCP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所述辅基站从所述主基站接收第四PDCP SDU,所述第四PDCP SDU包括所述主基站通过所述第二承载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未收到应答的PDCP SDU;所述辅基站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四PDCPSDU。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终端设备从主基站接收第一RRC消息,所述第一RRC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会话的所述第一QoS流从主基站切换至所述辅基站;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一RRC响应消息,所述的第一RRC响应消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RRC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RRC消息可以是RRC连接重置消息,上述第一RRC响应消息可以是RRC连接重置响应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主基站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辅基站之间建立对应于所述第一会话的第一承载,所述第一承载对应的QoS流包括所述第一QoS流,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承载的配置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可以携带于上述第一RRC消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可以与上述第一RRC消息单独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主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RRC消息之前,所述该方法还包括:主基站从辅基站接收上述第一信息。或者说,所述主基站用于在辅基站和所述终端设备之间,透传所述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承载的配置参数与第二承载的配置参数相同,所述第二承载为所述第一会话中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主基站之间的承载,所述第二承载对应的QoS流包括所述第一QoS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承载的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承载与QoS流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承载包括的QoS流的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辅基站发送第一PDCP SDU,所述第一PDCP SDU包括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承载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的、未收到应答的PDCP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从所述辅基站接收第四PDCP SDU,所述第四PDCP SDU包括所述主基站通过所述第二承载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未收到应答的PDCP SDU;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七PDCP SDU,所述第七PDCP SDU包括所述第四PDCP SDU中与所述第一QoS流对应的PDCP SDU;所述终端设备向高层传输所述第七PDCP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承载从所述主基站接收第八PDCP SDU;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九PDCP SDU,所述第九PDCP SDU包括所述第八PDCP SDU中与第二QoS流对应的PDCP SDU,所述第二QoS流为所述第二承载中未被切换至所述辅基站的QoS流;所述终端设备向高层传输所述第九PDCP SDU。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主基站从辅基站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指示将第一会话的第一QoS流从所述辅基站切换至所述主基站,所述第一会话是对应于终端设备的会话;所述主基站向所述辅基站发送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请求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请求消息可以是辅助节点(secondary node,SN)修改请求消息。其中,上述辅助节点和辅基站的概念可以互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响应消息可以是SN修改请求响应消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请求消息可以是SN修改需求消息。上述第一响应消息可以是SN修改请求消息。当第一响应消息为SN修改请求消息时,在所述主基站向所述辅基站发送第一响应消息之后,该方法还包括:所述主基站从所述辅基站接收SN修改请求响应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主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RRC消息,所述第一RRC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会话的所述第一QoS流从所述辅基站切换至所述主基站。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RRC消息可以是RRC连接重置消息,上述第一RRC响应消息可以是RRC连接重置响应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主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主基站之间建立对应于所述第一会话的第一承载,所述第一承载对应的QoS流包括所述第一QoS流,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承载的配置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可以携带于上述第一RRC消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可以与上述第一RRC消息单独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承载与第二承载的配置参数相同,所述第二承载为所述第一会话中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辅基站之间的承载,所述第二承载对应的QoS流包括所述第一QoS流;上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主基站从所述辅基站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承载的配置参数;所述主基站根据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息可以携带于上述第一请求消息中。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息可以与上述第一请求消息单独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承载的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承载与QoS流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承载包括的QoS流的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承载的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二承载与QoS流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承载包括的QoS流的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主基站从所述辅基站接收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辅基站从核心网接收的对应于所述第一QoS流的数据;所述主基站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基站从所述辅基站接收第一数据,包括:所述主基站通过会话隧道从所述辅基站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主基站通过所述第一承载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一PDCP SDU,所述第一PDCP SDU包括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承载向所述辅基站发送的、未收到应答的PDCP SDU;所述主基站确定第二PDCP SDU,所述第二PDCP SDU为所述第一PDCP SDU中与所述第一QoS流对应的PDCP SDU;所述主基站向高层传输所述第二PDCP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主基站从所述辅基站接收第三PDCP SDU,所述第三PDCP SDU包括所述辅基站通过所述第二承载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PDCP SDU,所述第三PDCP SDU对应于所述第一QoS流;所述主基站向高层传输所述第三PDCP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主基站从所述辅基站接收第四PDCP SDU,所述第四PDCP SDU包括所述辅基站通过所述第二承载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未收到应答的PDCP SDU;所述主基站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四PDCPSDU。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辅基站向主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指示将第一会话的第一QoS流从所述辅基站切换至所述主基站,所述第一会话是对应于终端设备的会话;所述辅基站从所述主基站接收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请求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请求消息可以是辅助节点(secondary node,SN)修改请求消息。其中,上述辅助节点和辅基站的概念可以互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响应消息可以是SN修改请求响应消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请求消息可以是SN修改需求消息。上述第一响应消息可以是SN修改请求消息。当第一响应消息为SN修改请求消息时,在所述辅基站从所述辅基站接收第一响应消息之后,该方法还包括:所述辅基站从所述主基站接收SN修改请求响应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辅基站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第二承载的配置参数,所述第二承载为所述第一会话中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辅基站之间的承载,所述第二承载对应的QoS流包括所述第一QoS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息可以携带于上述第一请求消息中。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息可以与上述第一请求消息单独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承载的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二承载与QoS流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承载包括的QoS流的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辅基站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辅基站从核心网接收的对应于所述第一QoS流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辅基站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一数据,包括:所述辅基站通过会话隧道向所述主基站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辅基站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三PDCP SDU,所述第三PDCP SDU包括所述辅基站通过所述第二承载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PDCP SDU,所述第三PDCP SDU对应于所述第一QoS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辅基站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四PDCP SDU,所述第四PDCP SDU包括所述辅基站通过所述第二承载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未收到应答的PDCP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辅基站通过所述第二承载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五PDCP SDU,所述第五PDCP SDU包括所述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对应的PDCPSDU,所述第二QoS流为所述第二承载中未被切换至所述主基站的QoS流;所述辅基站确定第六PDCP SDU,所述第六PDCP SDU为所述第五PDCP SDU中与第二QoS流对应的PDCP SDU;所述辅基站向高层传输所述第六PDCP SDU。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终端设备从主基站接收第一RRC消息,所述第一RRC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会话的所述第一QoS流从辅基站切换至所述主基站;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一RRC响应消息,所述的第一RRC响应消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RRC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RRC消息可以是RRC连接重置消息,上述第一RRC响应消息可以是RRC连接重置响应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主基站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主基站之间建立对应于所述第一会话的第一承载,所述第一承载对应的QoS流包括所述第一QoS流,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承载的配置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可以携带于上述第一RRC消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可以与上述第一RRC消息单独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承载的配置参数与第二承载的配置参数相同,所述第二承载为所述第一会话中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辅基站之间的承载,所述第二承载对应的QoS流包括所述第一QoS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承载的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承载与QoS流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承载包括的QoS流的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一PDCP SDU,所述第一PDCP SDU包括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承载向所述辅基站发送的、未收到应答的PDCP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从所述主基站接收第四PDCP SDU,所述第四PDCP SDU包括所述辅基站通过所述第二承载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未收到应答的PDCP SDU;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七PDCP SDU,所述第七PDCP SDU包括所述第四PDCP SDU中与所述第一QoS流对应的PDCP SDU;所述终端设备向高层传输所述第七PDCP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承载从所述辅基站接收第八PDCP SDU;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九PDCP SDU,所述第九PDCP SDU包括所述第八PDCP SDU中与第二QoS流对应的PDCP SDU,所述第二QoS流为所述第二承载中未被切换至所述主基站的QoS流;所述终端设备向高层传输所述第九PDCP SDU。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通信接口、存储器、处理器和总线系统。其中,该通信接口、该存储器和该处理器通过该总线系统相连,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控制该通信接口接收信号和/或发送信号,并且当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该执行使得该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具有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的方法设计中方法实施例中基站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设计中的终端设备,或者为设置在终端设备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通信接口,以及处理器,处理器与存储器、通信接口耦合。其中存储器所存储的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使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设计中的基站,或者为设置在基站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通信接口,以及处理器,处理器与存储器、通信接口耦合。其中存储器所存储的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使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基站所执行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提供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中的方法。
第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中的方法。
第十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终端设备实现上述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例如接收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终端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十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基站实现上述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例如发送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基站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双链接场景的示意性架构图。
图3-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QoS流切换方案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切换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数据切换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切换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数据切换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UL过程中数据切换的流程示意图。
图10示出了DL过程中数据切换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基站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基站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基站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基站的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未来的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指用户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站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该基站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B,eNB或eNodeB),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如上文所述,5G将支持各种类型的网络部署和应用类型。为了满足上述需求,5G定义了基于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流(flow)的框架。其可以支持保障流速率的QoS流或不保障流速率的QoS流。
下面简单介绍下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到的QoS流的架构。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网络架构100的示意图。网络架构100是QoS流架构的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如图1所示,一个终端设备可以与核心网(core network,CN)之间建立一个或多个会话。基站可以将属于不同的会话的数据包映射到不同的承载中,将属于同一会话的包映射到一个或多个承载中。其中,QoS流是在上述会话中实现QoS区分的最小粒度。可选地,可以为每个QoS流分配对应的QoS流标识(QoS flow identifier,QFI),一个QFI可以用于指示一个QoS流。在同一会话中具有相同QFI的业务将会接受相同的调度策略或接纳控制。其中,在核心网与基站之间的通信接口之间传输数据包时,可以在数据包的封装头上携带QFI。如图1所示,上述核心网与基站之间的通信接口可以是N3接口,或者,上述核心网与基站之间的通信接口也可以称为下一代用户面(Next-generation userplane,NG-U)隧道。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会话可以是分组数据单元(packet data unit,PDU)会话,上述承载可以是数据资源承载(data resource bearer,DRB)。其中,上述PDU会话可以是终端设备与数据网络之间建立的连接,上述连接的类型可以是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IP)、以太网或其他类型。在一些实施例中,将以上述会话是PDU会话、上述承载是DRB为例对本申请的方法或装置进行描述。此外,上述核心网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核心网设备例如可以包括: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实体、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function,SMF)。
5G基于DRB定义了空口上的数据包处理机制。由一个DRB服务的数据包在空口传输中具有相同的包处理机制。基站可以与终端设备之间建立多个DRB以满足具有不同包处理需求的QoS流。需要说明的是,同一个DRB可以与一个QoS流具有映射关系,也可以与多个QoS流具有映射关系。具体地,对于下行数据传输(down load,DL),基站可以基于QFI标识和QFI对应的QoS规则(profile),将QoS流对应的下行数据包映射到对应的DRB上,并进行下行传输。对应上行数据传输(up load,UL),终端设备根据基站配置的QoS流到DRB的映射关系,将QoS流对应的上行数据包映射至对应的DRB上,并进行上行传输。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再介绍QoS流的参数。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QoS流的参数也可以称为QoS流的配置参数。
具体地,每个QoS流至少包括如下参数:5G QoS标识(5G QoS Identifier,5QI)、分配与保留优先级(an allocation and retention priority,ARP)参数。例如,ARP参数可以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优先级级别(priority level)参数:用于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确定该QoS流能否被接受或能够被拒绝,在一种典型的场景中,priority level参数可以应用于保障速率比特(guaranteed flow bit rate,GBR)QoS流;
抢占能力(the pre-emption capability)参数:用于确定该QoS流能否去抢占其他低优先级的QoS流的资源;
被抢占能力(the pre-emption vulnerability)参数:用于确定该QoS流能否被其他高优先级的QoS流抢占资源。
上述网络架构100可以基于QoS流的框架进行数据传输的调度或管理,或者也可以说上述网络架构100可以进行基于QoS流粒度的接纳控制管理。其中,上述接纳控制管理可以指目标基站确定是否接纳源基站请求切换的QoS流。在资源充裕的情况下,新增加的QoS流不影响其他QoS流的正常传输。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基于分配与保留优先级参数,决定能否接纳映射到新增加的QoS流的业务传输。
在通信系统中引入基于QoS流的架构之后,如何在基于QoS流粒度的架构下实现高效率的数据传输的管理或调度,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主要关注在双链接场景下,如何在基站之间实现基于QoS流粒度的切换。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双链接场景的示意性架构图。如图2所示,双链接场景中通常可以包括主节点(master node,MN)和辅节点(secondary node,SN)。其中上述主节点或辅节点也可以分别称为主基站和辅基站。双链接场景中,主基站和辅基站可以共同服务于终端设备。或者说,针对于终端设备与核心网建立的同一会话,主基站和辅基站可以与终端设备之间同时进行数据传输。如图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场景中,主基站可以负责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控制面信令流程以及用户面数据传输,而辅基站只需负责与终端设备之间的用户面数据传输。即主基站可以和终端设备之间建立数据资源承载(data resource bearer,DRB)以及信令资源承载(signal resource bearer,SRB),辅基站只需和终端设备之间建立DRB。或者,在另一种可能的场景中,主基站和辅基站可以同时负责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控制面传输以及用户面数据传输。即主基站可以与终端设备之间建立DRB以及SRB,辅基站也可以与终端设备之间建立DRB以及SRB。通常情况下,双链接场景中可以包括一个主基站和至少一个辅基站。下文中将以双链接场景中包括一个主基站以及一个辅基站的情形为例进行说明。
示例性地,在双链接场景下,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主基站和辅基站都可以为NR基站。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主基站可以是LTE中的基站,上述辅基站可以是NR基站。或者,在又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主基站可以为NR基站,上述辅基站可以为LTE基站。
通常情况下,双链接场景下的基站可以支持多种承载类型。例如,上述承载类型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主小区组(Master Cell Group,MCG)承载,MCG分割承载,辅助小区组(Secondary cell group,SCG)承载,SCG分割承载。
在双链接场景下,属于同一PDU会话的QoS流,可以映射到不同的承载类型上。例如,若一个PDU会话包括两个QoS流,一个QoS流可以映射到MCG承载,另一QoS流可以映射到SCG承载。
下文结合图3-图5,介绍在双链接场景下的QoS流切换方案。图3-图5以主基站的QoS流向辅基站切换为例,对QoS流切换方案进行介绍。应理解,图3-图5的方案可以适用于辅基站的QoS流向主基站切换的场景。其中,双链接场景下的QoS流切换可以指主基站将同一会话中的部分QoS流切换至辅基站,或者,辅基站将同一会话中的部分QoS流切换至主基站。
图3示出了主基站将QoS流切换至辅基站之前的场景示意图。图3所示,终端设备与核心网之间建立有第一PDU会话。第一PDU会话包括第一QoS流,第二QoS流以及第三QoS流。在图3中,上述三个QoS流都由主基站向终端设备传输。可选地,上述三个QoS流可以映射至同一DRB中,也可以映射在不同的DRB上。例如,图3中,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映射至第一DRB(DRB1)上;第三QoS流映射至第二DRB(DRB2)上。
本申请实施例主要提供了两种类型的QoS流切换方案。第一种类型为基于承载粒度的QoS流切换。第二种类型为基于QoS流粒度的QoS流切换。其中,图4示出了基于承载粒度的QoS流切换的场景示意图。图5示出了基于QoS流粒度的QoS流切换的场景示意。
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主基站以承载为切换的最小单位实现QoS流的切换。即主基站将映射到一个DRB的所有QoS流切换至辅基站上,反之亦可。例如,主基站将第一DRB中的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同时切换至辅基站。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主基站可以基于QoS流的粒度进行QoS流切换。即主基站可以切换一个DRB中的全部QoS流或部分QoS流至辅基站,反之亦可。例如,主基站可以将第一DRB中的第一QoS流切换至辅基站,而无需同时切换第一DRB中的第二QoS流。从而可以实现更细粒度的负载均衡。
下文将结合图6至图16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其中,图6-图11描述了QoS流从辅基站切换至主基站的通信过程。图12至13描述了QoS流从主基站切换至辅基站的通信过程。图14至图15描述了QoS流从辅基站切换至主基站的通信过程。其中,图6和图11中,由主基站决定将辅基站的QoS流切换至主基站。图12至图13中,由主基站决定将主基站的QoS流切换至辅基站。由图14至图15中,由辅基站决定将辅基站的QoS流切换至主基站。
图6至图11还以QoS流从辅基站切换至主基站为例,描述了QoS流切换过程中的数据切换(data forwaing)的过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图6至图11描述的方案也可以适用于QoS流从主基站切换至辅基站的场景。例如,上述data forwarding的方案也适用于图12至图15中的任意一个例子所描述的场景。
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方法600的示意图。其中,图6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的网络架构100中。如图6所示,方法600可以包括步骤610-640,下面对图6的步骤进行详细描述。
在步骤610中,主基站向辅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相应地,辅基站从目标基站接收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指示将第一会话的第一QoS流从所述辅基站切换至所述主基站,所述第一会话是对应于终端设备的会话。
应理解,上述第一会话可以是终端设备与核心网之间建立的会话。该第一会话可以是终端设备发起或建立的,也可以是核心网发起并建立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请求消息可以是辅助节点(secondary node,SN)增加请求消息。或者,该第一请求消息可以是辅助节点(secondary node,SN)修改请求消息。其中,上述辅助节点和辅基站的概念可以互换。
还应理解,终端设备与核心网之间可以建立至少一个会话。上述至少一个会话中的每个会话可以对应至少一个承载,上述承载可以是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建立的承载。例如,上述承载可以是DRB。在QoS流切换之前,主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可以建立一个或多个DRB。辅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可以存在连接或者不存在连接。例如,若辅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不存在连接时,则上述第一请求消息可以是SN增加请求消息,以请求增加辅基站。若辅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存在连接时,则上述第一请求消息可以是SN修改请求消息,以指示修改辅基站对应的DRB。上述至少一个承载中的每个承载可以与至少一个QoS流存在映射关系。换句话说,同一个承载可以传输一个或多个QoS流对应的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会话的第一QoS流可以指所述第一会话中所有QoS流或部分QoS流的信息。
可选地,上述第一请求消息可以包括要求切换的QoS流的ID。若要切换的QoS流为多个QoS流时,第一请求消息中可以携带要求切换的第一QoS流的列表。例如,第一请求消息可以携带表1所示的信息。其中,表1所示的信息可以是信息单元(information element,IE),也可以是指示符或其他格式的信息。
表1
>QoS flow ID |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方法600还包括:所述主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相应地,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主基站接收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主基站之间建立对应于所述第一会话的第一承载,所述第一承载对应的QoS流包括所述第一QoS流,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承载的配置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可以携带于携带在S240中的第一RRC消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可以与上述第一RRC消息单独发送。
示例性地,所述第一承载的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承载与QoS流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承载包括的QoS流的参数。其中,上述第一承载与QoS流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包括的QoS流的标识来指示。
在步骤620中,所述辅基站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一响应消息,相应地,所述主基站从辅基站接收所述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请求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响应消息可以是SN增加请求响应消息或SN修改请求响应消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承载和所述第二承载的配置参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所述第二承载为所述第一会话中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辅基站之间的承载,所述第二承载对应的QoS流包括所述第一QoS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双链接场景下,主基站向辅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消息,以指示将第一会话的第一QoS流从所述辅基站切换至所述主基站,所述第一会话是对应于终端设备的会话,从而能够在双链接场景下实现QoS流粒度的切换,提高了通信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双链接场景下,主基站通过在切换请求消息指示辅基站基于QoS流粒度切换第一QoS流,从而能够在QoS流切换过程中实现更小粒度的服务质量管理,提高了通信的效率。
在所述第一承载与第二承载的配置参数相同的情况下,方法600还包括:所述主基站从所述辅基站接收第二信息,相应地,辅基站从所述主基站接收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承载的配置参数;所述主基站根据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息。
具体地,为了便于主基站建立与第二承载相同的承载,辅基站向主基站发送第二承载的配置参数。示例性地,所述第二承载的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二承载与QoS流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承载包括的QoS流的参数。其中,上述第二承载与QoS流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通过所述第二承载包括的QoS流的标识来指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包括的QoS流,也可以理解为上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携带的QoS流,或理解为上述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对应的QoS流。
示例性地,所述主基站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承载与QoS流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二承载包括的QoS流,以及所述第二承载包括的QoS流的参数,以用于建立主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第一承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息可以携带于上述第一响应消息中。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息可以与上述第一响应消息单独发送。
例如,表2示出了第二信息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案。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二信息的格式不作限定。例如,上述第二信息可以是信息单元(information element,IE),或者也可以是指示符。如表2所示,第二信息中可以包括切换的第一QoS流的标识。进一步地,第一信息还包括QoS流的参数。
表2
切换的承载ID(switched bearer ID) |
>包括的QoS流列表 |
>>QoS流ID |
可选地,方法600还包括步骤230和步骤240。
在步骤630中,主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RRC消息,相应地,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主基站接收第一RRC消息,所述第一RRC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会话的所述第一QoS流从辅基站切换至所述主基站。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RRC消息可以是RRC连接重置消息。
示例性地,上述第一RRC消息可以包括切换的第一QoS流的信息。例如,第一RRC消息可以包括第一QoS流的标识。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一RRC消息还可以包括上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主基站之间建立对应于所述第一会话的第一承载,所述第一承载对应的QoS流包括所述第一QoS流,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承载的配置参数。
所述第一承载的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承载与QoS流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承载包括的QoS流的参数。
上述第一承载的配置参数可以包括第一承载包括的QoS流以及第一承载包括的QoS流的参数。
在步骤640中,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一RRC响应消息,相应地,所述主基站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RRC响应消息。所述的第一RRC响应消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RRC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RRC消息可以是RRC连接重置消息,上述第一RRC响应消息可以是RRC连接重置响应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双链接场景下,主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RRC消息,以指示第一会话的所述第一QoS流从辅基站切换至所述主基站,以便于终端设备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从而能够在QoS流切换过程中实现更小粒度的服务质量管理,提高了通信的效率。
上文主要描述了双链接场景下,QoS流切换从辅基站切换至主基站的信令流程,接下来将以QoS流从辅基站向主基站切换为例,描述QoS流切换中的数据切换(dataforwarding)的过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下文中的数据切换过程也适用于QoS流从主基站向辅基站切换的过程。在QoS流切换过程中,辅基站或终端设备侧将存在大量的未收到应答的数据包,或者,辅基站将缓存从核心网接收的,未向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因此,如何在切换场景中保障无损切换是业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主要涉及两种切换方案。在第一种可行的切换方案中,QoS流切换过程中,辅基站和主基站可以不同时和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例如,在辅基站接收到切换请求消息之后,辅基站和终端设备可以继续传输缓存在两侧的未收到应答的数据。在此期间,辅基站可以缓存核心网向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等辅基站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未应答数据传输完毕之后,辅基站再向主基站传输核心网发送的数据,并且主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开始进行新的数据传输。或者辅基站不需缓存核心网向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一直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直到收到核心网发送的结束标志“end marker”为止。主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开始进行新的数据传输。
在第二种可行的切换方案中,在QoS流切换过程中,辅基站和主基站可以同时和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即辅基站和主基站分别与终端设备建立相同的承载。其中,目标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承载可以为上述第一承载,辅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承载可以为上述第二承载。下文中将主要结合第二种可行的切换方案,对QoS流切换过程中的数据切换(dataforwarding)进行描述。
其中,上述数据包可以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PDCP)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上述PDCP SDU可以是基站与终端设备在PDCP层传输的数据包。上述PDCP层属于无线接入协议体系结构中数据链路层(data link)中的子层。上述数据链路层也可以称为层二。其中,PDCP层的下层子协议包括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层。PDCP层的上层协议为RRC层。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PDCP层与RRC层之间增加了一个新的协议层,该协议层为业务数据适应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上述SDAP层功能包括并不限于:用于处理QoS流到DRB的映射、用于在数据包的包头增加QoS流ID。
在图3-图5中提到,在终端设备从辅基站切换至主基站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如下两种类型的QoS流切换。在第一种情形中,第一会话中的同一个承载中的所有QoS流都被切换至主基站。在第二种情形中,第一会话中的同一承载中的部分QoS流被切换至主基站,另一部分QoS流还在辅基站传输。其中,同一承载中切换至主基站的QoS流可以是上述第一QoS流,同一承载中未被切换至主基站的QoS流可以是上述第二QoS流。
针对上述多种情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多种数据切换的方案。下面将结合上行数据传输(upload load,UL)和下行数据传输(down load,DL)两种情况,描述本申请中的数据切换的方案。
在DL过程中,辅基站主要缓存有两种类型的数据。第一种类型的数据为从核心网收到的对应于第一QoS流的、尚未向终端发送该数据包。在收到核心网发送的结束标记(endmarker)之前,辅基站将持续接收并缓存上述数据包。第二种类型的数据为辅基站通过第二承载正在向终端设备传输的、尚未收到应答的数据包。上述数据包可以是PDCP SDU,其正在PDCP层进行传输。上述尚未收到应答的数据包可以指PDCP SDU未收到基站的RLC层的确认或应答。
在UL过程中,辅基站还缓存有第三种类型的数据。该第三种类型的数据为辅基站从终端设备接收的、乱序的数据包。即上述数据包的序列号是非连续的。因为辅基站需要向高层按序递交数据包。因此,对于序列号不连续的数据包,辅基站需要将数据包暂时缓存起来,等接收到剩余的数据包之后,一起按序向高层递交。其中,上述数据包可以指PDCP SDU,上述高层可以指PDCP层以上的协议层。例如,上述高层可以是SDAP层或RRC层。另外,在UL过程中,终端设备还缓存有第四种类型的数据,该第四种类型的数据为所述终端设备正在向所述辅基站传输的、尚未收到应答的数据包。上述数据包可以是PDCP SDU,其正在PDCP层进行传输。上述尚未收到应答的数据包可以指PDCP SDU未收到终端设备的RLC层的确认或应答。
针对DL的两种类型的数据,由于第一种类型的数据是根据QoS流进行传输的,尚未映射至承载。因此,则辅基站可以向主基站传输该第一种类型的数据。其中,上述第一种类型的数据可以为下文中的第一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方法600还包括:所述辅基站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一数据,相应地,所述主基站从所述辅基站接收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辅基站从核心网接收的对应于所述第一QoS流的数据;所述主基站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示例性地,所述主基站从所述辅基站接收第一数据,包括:所述主基站通过会话隧道从所述辅基站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在方法600中,针对第一数据的传输方式,辅基站可以通过两种方案向主基站传输该第一数据。图7和图8分别示出了上述两种方案下的数据切换的示意图。
如图7所示,在第一种方案中,辅基站继续服务于第一QoS流对应的数据包,在PDCP层向主基站传输第一数据。具体地,辅基站可以将该第一数据对应的DCP SDU,基于DRB粒度的隧道,向主基站发送该第一数据对应的PDCP SDU。
如图8所示,在第二种方案中,辅基站不继续服务于第一QoS流对应的数据包,而是通过会话隧道向主基站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其中,该会话隧道可以是基于会话粒度隧道。由于会话粒度隧道的数据包格式和核心网传输给辅基站的数据包格式可以是相同的。所以辅基站在从核心网获取该第一数据后,无需进行处理,可以直接向主基站发送,从而节约了处理第一数据的资源,提高了通信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辅基站与主基站之间的会话隧道转发核心网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无需在PDCP层传输第一数据,从而节约了处理第一数据的时间和占用的资源,提高了通信效率。
示例性地,上述会话隧道的格式可以包括:GPRS隧道协议(GPRS TunnellingProtocol)
更具体的,可以在GTP扩展头(extension header)中,增加QFI标识和/或反射QoS指示(reflective QoS indication,RQI)标识。一种GTP头的具体实现如下表3所示。
表3
针对在UL的第四种类型的数据,当上述第四种类型的数据包括下述第一PDCP SDU时,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方法600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主基站发送所述第一PDCP SDU,相应地,所述主基站通过所述第一承载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一PDCP SDU,所述第一PDCP SDU包括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承载向所述辅基站发送的、未收到应答的PDCP SDU。进一步地,所述主基站确定第二PDCP SDU,所述第二PDCP SDU为所述第一PDCP SDU中与所述第一QoS流对应的PDCP SDU;所述主基站向高层传输所述第二PDCP SDU。
其中,上述高层可以指基站的PDCP层以上的协议层。例如,上述高层可以是SDAP层或RRC层、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层、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IP)层等。
其中,因为第二PDCP SDU是对应于第一QoS流的PDCP SDU。在QoS流切换过程中,上述第二PDCP SDU的序列号可能是不连续的。通常情况下,终端设备或基站在收到PDCP SDU之后,需要根据序列号按序向高层传递PDCP SDU。但是,由于主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不传输第二QoS流对应的数据。因此,主基站可以从第一PDCP SDU中识别出第二PDCP SDU,从而即使第二PDCP SDU序列号不连续,主基站也可以向高层传输第二PDCP SDU,从而提高了通信效率,以及提高了QoS流切换过程中处理数据的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主基站通过第一承载接收第一PDCP SDU时,无需处理第二QoS流对应的PDCP SDU,只需处理第一QoS流对应的PDCP SDU。从而提高了
针对UL的第三种类型的数据,当该第三种类型的数据包括下述第三PDCP SDU的情况下,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方法600还包括:所述主基站从所述辅基站接收第三PDCPSDU,所述第三PDCP SDU包括所述辅基站通过所述第二承载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PDCP SDU,所述第三PDCP SDU对应于所述第一QoS流;所述主基站向高层传输所述第三PDCP SDU。
其中,上述高层可以指基站的PDCP层以上的协议层。例如,上述高层可以是SDAP层或RRC层。
针对上述DL中的第二种类型数据,若所述第二种类型的数据包括下述第四PDCPSDU的情况下,方法600还包括:所述辅基站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四PDCP SDU,相应地,所述主基站从所述辅基站接收所述第四PDCP SDU,所述第四PDCP SDU包括所述辅基站通过所述第二承载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未收到应答的PDCP SDU。进一步地,方法600还包括:所述主基站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四PDCP SDU,相应地,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接收所述第四PDCP SDU。进一步地,方法600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七PDCP SDU,所述第七PDCP SDU包括所述第四PDCP SDU中与所述第一QoS流对应的PDCPSDU;所述终端设备向高层传输所述第七PDCP SDU。
由于第四PDCP SDU可能包括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对应的数据,因而针对第一承载,终端设备只需将第一QoS流对应的第七PDCP SDU向高层上传,无需处理第四PDCP SDU中的与第二QoS流对应的PDCU SDU。从而在切换QoS流的过程中提高了处理数据的效率。
在UL过程中,辅基站无需继续处理第一QoS流的数据,只需处理第二QoS流的的数据。因而,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方法600还包括:所述辅基站通过所述第二承载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五PDCP SDU,所述第五PDCP SDU包括所述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对应的PDCPSDU,所述第二QoS流为所述第二承载中未被切换至所述主基站的QoS流。进一步地,所述辅基站确定第六PDCP SDU,所述第六PDCP SDU为所述第五PDCP SDU中与第二QoS流对应的PDCP SDU。进一步地,所述辅基站向高层传输所述第六PDCP SDU。
其中,上述高层可以指基站的PDCP层以上的协议层。例如,上述高层可以是SDAP层或RRC层。
其中,因为第六PDCP SDU是对应于第二QoS流的PDCP SDU。在QoS流切换过程中,上述第六PDCP SDU的序列号可能是不连续的。通常情况下,终端设备或基站在收到PDCP SDU之后,需要根据序列号按序向高层传递PDCP SDU。但是,由于终端设备与辅基站之间不传输第一QoS流对应的数据。因此,终端设备可以从第五PDCP SDU中识别出第六PDCP SDU,从而即使第六PDCP SDU序列号不连续,终端设备也可以向高层传输第六PDCP SDU,从而提高了通信效率,以及提高了QoS流切换过程中处理数据的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双链接场景下,辅基站向主基站切换QoS流过程中,辅基站在通过第二承载接收到切换的第一QoS流和未切换的第二QoS流对应的第五PDCP SDU时,无需处理第一QoS流对应的PDCP SDU,从而在切换QoS流的过程中提高了处理数据的效率。
在DL过程中,终端设备从第二承载接收PDCP SDU时,无需继续处理第一QoS流的数据,只需处理第二QoS流的的数据。因而,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方法600还包括:所述辅基站通过所述第二承载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八PDCP SDU,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承载从所述辅基站接收第八PDCP SDU。进一步地,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九PDCP SDU,所述第九PDCPSDU包括所述第八PDCP SDU中与第二QoS流对应的PDCP SDU,所述第二QoS流为所述第二承载中未被切换至所述主基站的QoS流。进一步地,所述终端设备向高层传输所述第九PDCPSDU。
其中,因为第九PDCP SDU是对应于第二QoS流的PDCP SDU。在QoS流切换过程中,上述第九PDCP SDU的序列号可能是不连续的。通常情况下,终端设备或基站在收到PDCP SDU之后,需要根据序列号按序向高层传递PDCP SDU。但是,由于终端设备与辅基站之间不传输第一QoS流对应的数据。因此,终端设备可以从第八PDCP SDU中识别出第九PDCP SDU,从而即使第九PDCP SDU序列号不连续,终端设备也可以向高层传输第九PDCP SDU,从而提高了通信效率,以及提高了QoS流切换过程中处理数据的效率。
图9示出了UL过程中数据切换的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以SN->MN切换为例。在图9中,上述主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第一承载可以是DRB1,上述辅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第二承载可以是DRB2。
对于终端设备侧,当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RRC消息之后,终端设备将通过DRB2发送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对应的PDCP SDU。并且,终端设备可以复制DRB2中的PDCP SDU到DRB1。通过DRB1发送复制的PDCP SDU。
对于辅基站侧,在辅基站与主基站之间,辅基站可以复制DRB2中的从终端设备接收的、的乱序的PDCP SDU,并向主基站发送。进一步地,辅基站还可以向主基站发送乱序的PDCP SDU的序列号。在辅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辅基站的SDAP层从DRB2接收到的PDCP SDU,根据其SDAP包头指示的QoS流标识,辅基站将仅向高层传递从属于未被切换的第二QoS流的PDCP SDU;
对于主基站侧,主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建立新建DRB1,该DRB1的配置参数可以与DRB2相同。并且主基站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RRC消息,指示第一QoS流从辅基站切换至主基站。在主基站的SDAP层,从DRB1接收到的PDCP SDU,根据其SDAP包头指示的QoS流标识,主基站将仅向高层传递从属于被切换的第一QoS low的PDCP SDU。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双链接场景下,辅基站向主基站切换QoS流过程中,辅基站在通过第二承载接收到切换的第一QoS流和未切换的第二QoS流对应的PDCP SDU时,无需处理第一QoS流对应的PDCP SDU,主基站在通过第一承载接收到切换的第一QoS流和未切换的第二QoS流对应的PDCP SDU时,无需处理第二QoS流对应的PDCP SDU,从而在切换QoS流的过程中提高了处理数据的效率。
图10示出了DL过程中数据切换的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以SN->MN切换为例。在图9中,上述第一承载可以是DRB1,上述第二承载可以是DRB2。
对于辅基站侧,辅基站复制对应DRB2里未被底层应答的PDCP SDU,并发送给主基站。进一步地,辅基站可以将上述PDCP SDU的序列号发送给主基站。同时,辅基站可通过DRB2继续传输未被底层应答的PDCP SDU,直到收到底层应答。
对于主基站侧,主基站可以新建与DRB2相同配置的DRB1,并通过DRB2向终端设备发送从辅基站收到的PDCP SDU,直到收到底层应答。
对于终端设备侧,终端设备通过DRB2从辅基站接收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对应的PDCP SDU。终端设备通过DRB1从接收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对应的PDCP SDU。在终端设备的SDAP层,针对从DRB2接收到的PDCP SDU,根据其SDAP包头指示的QoS流标识,终端设备将仅向高层传递从属于未被切换的第二QoS流的PDCP SDU。针对从DRB1接收到的PDCP SDU,根据其SDAP包头指示的QoS flow标识,终端设备将仅向高层传递从属于被切换的第一QoS流的PDCP SDU。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双链接场景下,辅基站向主基站切换QoS流过程中,终端设备基站在通过第二承载接收到切换的第一QoS流和未切换的第二QoS流对应的PDCP SDU时,无需处理第一QoS流对应的PDCP SDU,终端设备在通过第一承载接收到切换的第一QoS流和未切换的第二QoS流对应的PDCP SDU时,无需处理第二QoS流对应的PDCP SDU,从而在切换QoS流的过程中提高了处理数据的效率。
图11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具体示例的流程交互图。图11的例子中与图6相同或相似的内容,请参见图6相应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如图11所示,方法1100包括:
S1101、主基站向辅助基站发送SN修改请求消息,在该消息内包括要请求切换的QoS flow,当存在多个QoS flow时,则包括多个QoS flow列表。
具体地,上述SN修改请求消息的相关内容可以参见图6中的例子。
S1102、辅助基站发送SN修改请求响应消息后给主基站。
在该消息中,包括为了传递未被底层应答(例如,RLC层)的PDCP SDUs,为了在主基站传输建立相同的DRB,将切换的承载里包括的QoS flow(即包括要切换的QoS flow,也包括在相同承载中的未被切换的QoS flow)和QoS flow->DRB映射发送给SN。
S1103、主基站发送RRC连接重置消息给终端设备。同时携带如下信息:主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QoS flow->DRB映射关系。主基站发送被切换的QoS流信息。
S1104、终端设备执行新的配置,并发送RRC配置完成消息
S1105、主基站向辅助基站发送RRC配置完成消息。
S1106、终端设备同步到辅助基站,执行随机接入流程。
S1107和S1108、执行数据切换程。
其中,与数据切换相关的内容可以参见图6中的相应描述。
S1109、执行与核心网路径更新过程。
图12是本申请又实施例的通信方法1200的示意性流程图。方法1200示出了QoS流从辅基站向主基站切换的方法。图12中与图6-图11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此处不再赘述。方法1200包括:
在步骤1210中,主基站向辅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相应地,所述辅基站从所述主基站接收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指示将第一会话的第一QoS流从所述主基站切换至所述辅基站,所述第一会话是对应于终端设备的会话。
在步骤1220中,所述辅基站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一响应消息,相应地,所述主基站从所述辅基站接收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请求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请求消息可以是辅助节点(secondary node,SN)增加请求消息。其中,上述辅助节点和辅基站的概念可以互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响应消息可以是SN增加请求响应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双链接场景下,主基站向辅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消息,以指示将第一会话的第一QoS流从所述主基站切换至所述辅基站,所述第一会话是对应于终端设备的会话,从而能够在双链接场景下实现QoS流粒度的切换,提高了通信效率。
可选地,方法1200还包括步骤1230和步骤1240。
在步骤1230中,所述主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RRC消息,相应地,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主基站接收所述第一RRC消息。所述第一RRC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会话的所述第一QoS流从所述主基站切换至所述辅基站。
进一步地,在步骤1240中,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一RRC响应消息,相应地,所述主基站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一RRC响应消息,所述第一RRC响应消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RRC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RRC消息可以是RRC连接重置消息,上述第一RRC响应消息可以是RRC连接重置响应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双链接场景下,主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RRC消息,以指示第一会话的所述第一QoS流从主基站切换至所述辅基站,以便于终端设备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从而能够在QoS流切换过程中实现更小粒度的服务质量管理,提高了通信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主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辅基站之间建立对应于所述第一会话的第一承载,所述第一承载对应的QoS流包括所述第一QoS流,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承载的配置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可以携带于上述第一RRC消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可以与上述第一RRC消息单独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主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RRC消息之前,所述该方法还包括:主基站从辅基站接收上述第一信息。或者说,所述主基站用于在辅基站和所述终端设备之间,透传所述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承载与第二承载的配置参数相同,所述第二承载为所述第一会话中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主基站之间的承载,所述第二承载对应的QoS流包括所述第一QoS流。该方法还包括:所述主基站向所述辅基站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承载的配置参数,所述第二承载对应的QoS流包括所述第一QoS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主基站向所述辅基站发送上述第二信息,以便于所述辅基站根据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息,以用于实现基于QoS流粒度的QoS流切换,提高了通信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息可以携带于上述第一请求消息中。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息可以与上述第一请求消息单独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承载的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二承载与QoS流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承载包括的QoS流的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主基站向所述辅基站发送第一数据,相应地,所述辅基站从所述主基站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主基站从核心网接收的对应于所述第一QoS流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基站向所述辅基站发送第一数据,包括:所述主基站通过会话隧道向所述辅基站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相应地,所述辅基站通过所述会话隧道从所述辅基站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辅基站发送所述第一PDCP SDU,相应地,所述辅基站通过所述第一承载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一PDCP SDU,所述第一PDCP SDU包括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承载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的、未收到应答的PDCP SDU。
进一步地,在方法1200中,还包括:所述辅基站确定第二PDCP SDU,所述第二PDCPSDU为所述第一PDCP SDU中与所述第一QoS流对应的PDCP SDU。进一步地,所述辅基站向高层传输所述第二PDCP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主基站向所述辅基站发送第三PDCP SDU,相应地,所述辅基站从所述主基站接收所述第三PDCP SDU。所述第三PDCP SDU包括所述主基站通过所述第二承载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PDCP SDU,所述第三PDCP SDU对应于所述第一QoS流。
进一步地,所述辅基站向高层传输所述第三PDCP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主基站向所述辅基站发送第四PDCP SDU,相应地,所述辅基站从所述主基站接收所述第四PDCP SDU,所述第四PDCP SDU包括所述主基站通过所述第二承载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未收到应答的PDCP SDU。
进一步地,方法1200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七PDCP SDU,所述第七PDCP SDU包括所述第四PDCP SDU中与所述第一QoS流对应的PDCP SDU;所述终端设备向高层传输所述第七PDCP SDU。
进一步地,方法1200还包括:所述辅基站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四PDCP SDU,相应地,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辅基站接收所述第四PDCP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主基站通过所述第二承载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五PDCP SDU,所述第五PDCP SDU包括所述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对应的PDCPSDU,所述第二QoS流为所述第二承载中未被切换至所述辅基站的QoS流;所述主基站确定第六PDCP SDU,所述第六PDCP SDU为所述第五PDCP SDU中与第二QoS流对应的PDCP SDU;所述主基站向高层传输所述第六PDCP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1200还包括:所述主基站通过所述第二承载向所述辅基站发送第八PDCP SDU。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承载从所述主基站接收第八PDCPSDU。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九PDCP SDU,所述第九PDCP SDU包括所述第八PDCP SDU中与第二QoS流对应的PDCP SDU,所述第二QoS流为所述第二承载中未被切换至所述辅基站的QoS流;所述终端设备向高层传输所述第九PDCP SDU。
图13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具体示例的流程交互图。图13的例子中与图6以及图12的例子相同或相似的内容,请参见图6以及图12的例子中相应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如图13所示,方法1300包括:
S1301、主基站向辅助基站发送SN增加请求消息,在该消息内包括要切换的QoSflow和其对应的QoS flow参数,当存在多个QoS flow时,则包括多个QoS flow列表。
同时,包括为了传递未被底层(RLC层)应答的PDCP SDUs,为了在目的侧传输建立相同的DRB,将switched bearer里包括的QoS flow,和对应的QoS参数(即QoS flow->DRB映射)发送给SN。
S1302、辅助基站发送响应消息后给主基站。
S1303、主基站发送RRC连接重置消息给终端设备同时携带如下信息:辅助基站发送给UE的QoS flow->DRB映射关系;主基站发送的被swtich的QoS流信息。
S1304、UE执行新的配置,并发送配置完成消息。
S1305、主基站向辅助基站发送配置完成消息,辅助基站收到后,执行实施例一的操作;
S1306、UE同步到辅助基站,执行随机接入;
S1307和S1308、执行描述的data forwarding过程;
S1309、执行与核心网路径更新过程。
图14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1400的示意性流程图。方法1400示出了QoS流从辅基站向主基站切换的方法。图14中与图6-图13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此处不再赘述。方法1400包括:方法1400包括:
在步骤1410中,辅基站向主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相应地,主基站从辅基站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指示将第一会话的第一QoS流从所述辅基站切换至所述主基站,所述第一会话是对应于终端设备的会话。
在步骤1420中,所述主基站向所述辅基站发送第一响应消息,相应地,所述辅基站从所述主基站接收所述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请求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请求消息可以是辅助节点(secondary node,SN)修改请求消息。其中,上述辅助节点和辅基站的概念可以互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响应消息可以是SN修改请求响应消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请求消息可以是SN修改需求消息。上述第一响应消息可以是SN修改请求消息。当第一响应消息为SN修改请求消息时,在所述主基站向所述辅基站发送第一响应消息之后,该方法还包括:所述主基站从所述辅基站接收SN修改请求响应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双链接场景下,辅基站向主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消息,以指示将第一会话的第一QoS流从所述辅基站切换至所述主基站,所述第一会话是对应于终端设备的会话,从而能够在双链接场景下实现QoS流粒度的切换,提高了通信效率。
可选地,方法1400还可以包括步骤S1430和步骤S1440。
在步骤S1430中,所述主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RRC消息,相应地,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主基站接收所述第一RRC消息。所述第一RRC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会话的所述第一QoS流从所述辅基站切换至所述主基站。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RRC消息可以是RRC连接重置消息,上述第一RRC响应消息可以是RRC连接重置响应消息。
进一步地,在步骤1440中,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一RRC响应消息,相应地,所述主基站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一RRC响应消息,所述第一RRC响应消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RRC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RRC消息可以是RRC连接重置消息,上述第一RRC响应消息可以是RRC连接重置响应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双链接场景下,主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RRC消息,以指示第一会话的所述第一QoS流从辅基站切换至所述主基站,以便于终端设备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从而能够在QoS流切换过程中实现更小粒度的服务质量管理,提高了通信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主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主基站之间建立对应于所述第一会话的第一承载,所述第一承载对应的QoS流包括所述第一QoS流,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承载的配置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可以携带于上述第一RRC消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可以与上述第一RRC消息单独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承载与第二承载的配置参数相同,所述第二承载为所述第一会话中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辅基站之间的承载,所述第二承载对应的QoS流包括所述第一QoS流;上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主基站从所述辅基站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承载的配置参数;所述主基站根据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息可以携带于上述第一请求消息中。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息可以与上述第一请求消息单独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承载的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承载与QoS流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承载包括的QoS流的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承载的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二承载与QoS流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承载包括的QoS流的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fu基站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一数据,相应地,所述主基站从所述fu基站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fu基站从核心网接收的对应于所述第一QoS流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fu基站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一数据,包括:所述fu基站通过会话隧道向所述主基站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相应地,所述主基站通过所述会话隧道从所述主基站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主基站发送所述第一PDCP SDU,相应地,所述主基站通过所述第一承载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一PDCP SDU,所述第一PDCP SDU包括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承载向所述fu基站发送的、未收到应答的PDCP SDU。
进一步地,在方法1400中,还包括:所述主基站确定第二PDCP SDU,所述第二PDCPSDU为所述第一PDCP SDU中与所述第一QoS流对应的PDCP SDU。进一步地,所述主基站向高层传输所述第二PDCP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fu基站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三PDCP SDU,相应地,所述主基站从所述fu基站接收所述第三PDCP SDU。所述第三PDCP SDU包括所述fu基站通过所述第二承载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PDCP SDU,所述第三PDCP SDU对应于所述第一QoS流。
进一步地,所述主基站向高层传输所述第三PDCP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fu基站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四PDCP SDU,相应地,所述主基站从所述fu基站接收所述第四PDCP SDU,所述第四PDCP SDU包括所述fu基站通过所述第二承载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未收到应答的PDCP SDU。
进一步地,方法1400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七PDCP SDU,所述第七PDCP SDU包括所述第四PDCP SDU中与所述第一QoS流对应的PDCP SDU;所述终端设备向高层传输所述第七PDCP SDU。
进一步地,方法1400还包括:所述主基站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四PDCP SDU,相应地,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主基站接收所述第四PDCP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fu基站通过所述第二承载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五PDCP SDU,所述第五PDCP SDU包括所述第一QoS流和第二QoS流对应的PDCPSDU,所述第二QoS流为所述第二承载中未被切换至所述主基站的QoS流;所述fu基站确定第六PDCP SDU,所述第六PDCP SDU为所述第五PDCP SDU中与第二QoS流对应的PDCP SDU;所述fu基站向高层传输所述第六PDCP SDU。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1400还包括:所述fu基站通过所述第二承载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八PDCP SDU。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承载从所述fu基站接收第八PDCPSDU。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九PDCP SDU,所述第九PDCP SDU包括所述第八PDCP SDU中与第二QoS流对应的PDCP SDU,所述第二QoS流为所述第二承载中未被切换至所述主基站的QoS流;所述终端设备向高层传输所述第九PDCP SDU。
图15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具体示例的流程交互图。图15的例子中与图6或图14相同或相似的内容,请参见图6或图14相应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如图15所示,图15的例子包括:
S1501、辅助基站向主基站发送SN修改需求消息,在该消息内包括要请求切换的QoS flow,当存在多个QoS flow时,则包括多个QoS flow列表。
在该消息中,为了传递未被底层(RLC层)应答的PDCP SDUs,为了在主基站传输建立相同的DRB,将switched bearer里包括的QoS flow(即包括要switched的QOS flow,也包括在相同承载中的未被switch的QoS flow),和QoS flow->DRB映射发送给主基站。
S1502-1503、主基站和辅基站之间发送SN修改请求SN修改响应消息。
1504、主基站发送RRC连接重置消息给终端设备。同时携带如下信息:主基站发送给UE的QoS flow->DRB映射关系以及主基站发送的被swtich的QoS流信息
1505、UE执行新的配置,并发送配置完成消息。
1506、主基站向辅助基站发送配置完成消息。
1507、终端设备同步到辅助基站,执行随机接入流程。
1508-1509、执行数据切换程。其中,与数据切换相关的内容可以参见图6或图14中的相应描述。
1510、执行与核心网路径更新过程。
在图6、图11-图15的例子中,在第一QoS流从主基站切换至辅基站的情况下,或第一QoS流者从辅基站切换至主基站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对应的RRC消息都是由主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的。例如,上述终端设备对应的RRC消息可以包括上述第一RRC消息和第一RRC响应消息。在一种可能的方案中,辅基站也可以包括SRB,因此目标基站和终端设备之间也可以发送上述终端设备对应的RRC消息。例如,图16示出了一种辅基站与主基站之间传输QoS流的方法1600。图16的例子中与图6至图5相同或相似的内容,请参见图6至图15相应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方法1600包括:
S1601、辅基站向主基站发送SN修改需求消息。
S1602、主基站向辅基站发送SN修改确认消息。
S1603、终端设备从辅基站接收RRC连接重置消息。
S1604、终端设备向辅基站发送RRC连接重置响应消息。
上文结合图1至图16详细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下文将结合图17至图22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基站和终端设备。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基站1700的示意性框图。应理解,基站1700能够执行图1至图16的方法中由主基站执行的各个步骤,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详述。基站1700包括:处理单元1701和通信单元1702,
所述处理单元1701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702向辅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指示将第一会话的第一QoS流从所述辅基站切换至所述主基站,所述第一会话是对应于终端设备的会话;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702从辅基站接收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请求消息。
或者,所述处理单元1701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702向辅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指示将第一会话的第一QoS流从所述主基站切换至所述辅基站,所述第一会话是对应于终端设备的会话;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702从所述辅基站接收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请求消息。
或者,所述处理单元1701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702从辅基站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指示将第一会话的第一QoS流从所述辅基站切换至所述主基站,所述第一会话是对应于终端设备的会话;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702向所述辅基站发送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请求消息。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基站1800的示意性框图。应理解,基站1800能够执行图1至图16的方法中由辅基站执行的各个步骤,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详述。基站1800包括:处理单元1801和通信单元1802,
所述处理单元1801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802从主基站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指示将第一会话的第一QoS流从所述辅基站切换至所述主基站,所述第一会话是对应于终端设备的会话;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802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请求消息。
或者,所述处理单元1801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802从主基站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将第一会话的第一QoS流从所述主基站切换至所述辅基站,所述第一会话是对应于终端设备的会话;通过通信单元1802向主基站发送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请求消息。
或者,所述处理单元1801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802向主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指示将第一会话的第一QoS流从所述辅基站切换至所述主基站,所述第一会话是对应于终端设备的会话;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802从所述主基站接收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请求消息。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900的示意性框图。应理解,终端设备1900能够执行图1至图16的方法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各个步骤,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详述。终端设备1900包括:处理单元1901和通信单元1902,
所述处理单元1901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902从主基站接收第一RRC消息,所述第一RRC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会话的所述第一QoS流从辅基站切换至所述主基站;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902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一RRC响应消息,所述的第一RRC响应消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RRC消息。
或者,所述处理单元1901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902从主基站接收第一RRC消息,所述第一RRC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会话的所述第一QoS流从主基站切换至所述辅基站;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902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一RRC响应消息,所述的第一RRC响应消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RRC消息。
或者,所述处理单元1901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902从主基站接收第一RRC消息,所述第一RRC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会话的所述第一QoS流从辅基站切换至所述主基站;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902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一RRC响应消息,所述的第一RRC响应消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RRC消息。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2000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20所示,基站20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2030,一个或多个存储器2010,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2020。该处理器2030用于控制通信接口2020收发信号,该存储器201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2030用于从存储器2010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基站执行本申请的通信方法的实施例中由主基站执行的相应流程和/或操作。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图17中所示的基站1700可以通过图20中所示的基站2000实现。例如,通信单元1702可以由图20中的通信接口2020实现。处理单元1701可以由处理器2030实现等。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2100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21所示,基站21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2130,一个或多个存储器2110,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2120。该处理器2130用于控制通信接口2120收发信号,该存储器211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2130用于从存储器2110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基站执行本申请的通信方法的实施例中由辅基站执行的相应流程和/或操作。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图18中所示的基站1800可以通过图21中所示的基站2100实现。例如,通信单元1802可以由图21中的通信接口2120实现。处理单元1801可以由处理器2130实现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基站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2)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基站向辅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指示将第一会话的第一QoS流从所述辅基站切换至所述主基站,所述第一会话是对应于终端设备的会话;
所述主基站从辅基站接收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请求消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主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RRC消息,所述第一RRC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会话的所述第一QoS流从所述辅基站切换至所述主基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主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主基站之间建立对应于所述第一会话的第一承载,所述第一承载对应的QoS流包括所述第一QoS流,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承载的配置参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与第二承载的配置参数相同,所述第二承载为所述第一会话中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辅基站之间的承载,所述第二承载对应的QoS流包括所述第一QoS流;
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主基站从所述辅基站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承载的配置参数;
所述主基站根据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息。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的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承载与QoS流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承载包括的QoS流的参数。
6.如权利要求4或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主基站从所述辅基站接收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辅基站从核心网接收的对应于所述第一QoS流的数据;
所述主基站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基站从所述辅基站接收第一数据,包括:
所述主基站通过会话隧道从所述辅基站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8.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辅基站从主基站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指示将第一会话的第一QoS流从所述辅基站切换至所述主基站,所述第一会话是对应于终端设备的会话;
所述辅基站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请求消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辅基站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第二承载的配置参数,所述第二承载为所述第一会话中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辅基站之间的承载,所述第二承载对应的QoS流包括所述第一QoS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的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二承载与QoS流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承载包括的QoS流的参数。
11.如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辅基站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辅基站从核心网接收的对应于所述第一QoS流的数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基站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一数据,包括:
所述辅基站通过会话隧道向所述主基站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13.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从主基站接收第一RRC消息,所述第一RRC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会话的所述第一QoS流从辅基站切换至所述主基站;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一RRC响应消息,所述的第一RRC响应消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RRC消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主基站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主基站之间建立对应于所述第一会话的第一承载,所述第一承载对应的QoS流包括所述第一QoS流,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承载的配置参数。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的配置参数与第二承载的配置参数相同,所述第二承载为所述第一会话中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辅基站之间的承载,所述第二承载对应的QoS流包括所述第一QoS流。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的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承载与QoS流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承载包括的QoS流的参数。
17.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接口,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分别相连,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指令,以在执行所述指令时执行如下步骤:
通过所述通信接口向辅基站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指示将第一会话的第一QoS流从所述辅基站切换至所述主基站,所述第一会话是对应于终端设备的会话;
通过所述通信接口从辅基站接收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请求消息。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接口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RRC消息,所述第一RRC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会话的所述第一QoS流从所述辅基站切换至所述主基站。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接口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主基站之间建立对应于所述第一会话的第一承载,所述第一承载对应的QoS流包括所述第一QoS流,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承载的配置参数。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与第二承载的配置参数相同,所述第二承载为所述第一会话中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辅基站之间的承载,所述第二承载对应的QoS流包括所述第一QoS流;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接口从所述辅基站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承载的配置参数;以及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息。
21.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的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承载与QoS流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承载包括的QoS流的参数。
22.如权利要求20或21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接口从所述辅基站接收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辅基站从核心网接收的对应于所述第一QoS流的数据;以及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接口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从所述辅基站接收第一数据方面,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接口通过会话隧道从所述辅基站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24.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接口,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分别相连,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指令,以在执行所述指令时执行如下步骤:
通过所述通信接口从主基站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指示将第一会话的第一QoS流从所述辅基站切换至所述主基站,所述第一会话是对应于终端设备的会话;
通过所述通信接口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请求消息。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接口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第二承载的配置参数,所述第二承载为所述第一会话中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辅基站之间的承载,所述第二承载对应的QoS流包括所述第一QoS流。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的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二承载与QoS流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承载包括的QoS流的参数。
27.如权利要求24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接口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辅基站从核心网接收的对应于所述第一QoS流的数据。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一数据方面,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接口通过会话隧道向所述主基站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2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接口,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分别相连,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指令,以在执行所述指令时执行如下步骤:
通过所述通信接口从主基站接收第一RRC消息,所述第一RRC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会话的所述第一QoS流从辅基站切换至所述主基站;
通过所述通信接口向所述主基站发送第一RRC响应消息,所述的第一RRC响应消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RRC消息。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接口从所述主基站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主基站之间建立对应于所述第一会话的第一承载,所述第一承载对应的QoS流包括所述第一QoS流,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承载的配置参数。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的配置参数与第二承载的配置参数相同,所述第二承载为所述第一会话中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辅基站之间的承载,所述第二承载对应的QoS流包括所述第一QoS流。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的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承载与QoS流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承载包括的QoS流的参数。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87958.6A CN109548096B (zh) | 2017-08-11 | 2017-08-11 | 通信方法、基站、终端设备和系统 |
PCT/CN2018/099711 WO2019029642A1 (zh) | 2017-08-11 | 2018-08-09 | 通信方法、基站、终端设备和系统 |
EP18843025.0A EP3664507B1 (en) | 2017-08-11 | 2018-08-09 | Communication methods for a master base station and a terminal |
US16/787,409 US20200178138A1 (en) | 2017-08-11 | 2020-02-11 |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system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87958.6A CN109548096B (zh) | 2017-08-11 | 2017-08-11 | 通信方法、基站、终端设备和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548096A true CN109548096A (zh) | 2019-03-29 |
CN109548096B CN109548096B (zh) | 2021-12-03 |
Family
ID=65273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687958.6A Active CN109548096B (zh) | 2017-08-11 | 2017-08-11 | 通信方法、基站、终端设备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00178138A1 (zh) |
EP (1) | EP3664507B1 (zh) |
CN (1) | CN109548096B (zh) |
WO (1) | WO2019029642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49758A (zh) * | 2019-11-22 | 2020-04-21 |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报文QoS处理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
CN111901895A (zh) * | 2019-05-06 | 2020-11-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建立用户面的方法及装置 |
WO2021036963A1 (zh) * | 2019-08-31 | 2021-03-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
US20210377807A1 (en) * | 2017-10-31 | 2021-12-02 | Sk Telecom Co., Ltd. | Data transmission/reception apparatus and operation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reception apparatus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329925B1 (ko) | 2017-08-14 | 2021-11-23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4g/5g 동시 등록된 이동 통신 단말을 위한 네트워크 이동시 데이터 동기화 제공 방안 |
CN112087806A (zh) * | 2019-06-12 | 2020-12-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呼叫接通建立时延的方法和电子装置 |
WO2022051970A1 (en) * | 2020-09-10 | 2022-03-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Quality of service flow for communications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00193A (zh) * | 2009-06-22 | 2009-12-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流切换方法、系统和网络设备 |
CN102273267A (zh) * | 2008-11-06 | 2011-12-07 | 夏普株式会社 | 控制站、移动台、移动通信系统和移动通信方法 |
EP2836012A1 (en) * | 2013-08-09 | 2015-02-11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tup or modification of data flows, primary node, secondary node, U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
EP3096559A1 (en) * | 2014-01-14 | 2016-11-23 | LG Electronics Inc. | Path switch method for dual connectiv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
US20170086254A1 (en) * | 2014-09-25 | 2017-03-2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handling of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for senb related bearer release at a user equipment in a dual connectivity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CN107018542A (zh) * | 2017-03-27 | 2017-08-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网络系统中状态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008989A1 (en) * | 2013-07-14 | 2015-01-2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data radio bearers for dual connectiv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150133122A1 (en) * | 2013-11-08 | 2015-05-14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of Handling Radio Link Failure |
CN104822169B (zh) * | 2014-01-30 | 2019-01-25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为用户设备的切换提供服务的方法、基站和双连接系统 |
CN103888222B (zh) * | 2014-03-21 | 2017-09-15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数据包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3543251A (zh) * | 2014-07-10 | 2021-10-22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小小区系统中不同MeNB间切换的方法及设备 |
WO2016013814A1 (en) * | 2014-07-23 | 2016-01-2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nd transmitting power headroom report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170311211A1 (en) * | 2014-12-04 | 2017-10-26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Dual Connectivity Handover Initiated by Source Base Station Becoming the Future Secondary Base Station |
CN106559847B (zh) * | 2015-09-25 | 2020-04-07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主基站及其向csg小区切换的方法 |
US10893446B2 (en) * | 2017-01-05 | 2021-01-1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QoS flow to DRB mapping rule |
-
2017
- 2017-08-11 CN CN201710687958.6A patent/CN109548096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8-09 EP EP18843025.0A patent/EP3664507B1/en active Active
- 2018-08-09 WO PCT/CN2018/099711 patent/WO2019029642A1/zh unknown
-
2020
- 2020-02-11 US US16/787,409 patent/US2020017813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73267A (zh) * | 2008-11-06 | 2011-12-07 | 夏普株式会社 | 控制站、移动台、移动通信系统和移动通信方法 |
CN101600193A (zh) * | 2009-06-22 | 2009-12-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流切换方法、系统和网络设备 |
EP2836012A1 (en) * | 2013-08-09 | 2015-02-11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tup or modification of data flows, primary node, secondary node, U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
EP3096559A1 (en) * | 2014-01-14 | 2016-11-23 | LG Electronics Inc. | Path switch method for dual connectiv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
US20170086254A1 (en) * | 2014-09-25 | 2017-03-2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handling of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for senb related bearer release at a user equipment in a dual connectivity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CN107018542A (zh) * | 2017-03-27 | 2017-08-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网络系统中状态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HUAWEI, HISILICON: ""QoS Support for NR/NR DC"", 《3GPP TSG RAN WG2 MEETING ADHOC#2,R2-1706780》 * |
ZTE: ""Further discussion on QoS impact on mobility"", 《3GPP TSG-RAN WG3 #95,R3-170562》 * |
ZTE: ""Further discussion on the new UP protocol layer for QoS"",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97,R2-1701119》 *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10377807A1 (en) * | 2017-10-31 | 2021-12-02 | Sk Telecom Co., Ltd. | Data transmission/reception apparatus and operation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reception apparatus |
US11963044B2 (en) * | 2017-10-31 | 2024-04-16 | Sk Telecom Co., Ltd. | Data transmission/reception apparatus and operation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reception apparatus |
CN111901895A (zh) * | 2019-05-06 | 2020-11-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建立用户面的方法及装置 |
CN111901895B (zh) * | 2019-05-06 | 2022-07-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建立用户面的方法及装置 |
WO2021036963A1 (zh) * | 2019-08-31 | 2021-03-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11049758A (zh) * | 2019-11-22 | 2020-04-21 |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报文QoS处理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
CN111049758B (zh) * | 2019-11-22 | 2022-12-09 |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报文QoS处理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664507A4 (en) | 2020-07-15 |
EP3664507B1 (en) | 2024-04-24 |
US20200178138A1 (en) | 2020-06-04 |
EP3664507A1 (en) | 2020-06-10 |
CN109548096B (zh) | 2021-12-03 |
WO2019029642A1 (zh) | 2019-02-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540349B2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ccess network device,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JP6867500B2 (ja) | データ処理を実装するための方法、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およびシステム、ならびに記憶媒体 | |
CN110050481B (zh) | 控制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数据流的设备和方法 | |
US11696202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system | |
CN109548096A (zh) | 通信方法、基站、终端设备和系统 | |
US10721754B2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0249597A (zh) | 一种QoS流处理方法、设备和通信系统 | |
CN109412770A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
JP2019517760A (ja) | セルスイッチング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WO2022048505A1 (zh) | 多流关联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KR102674850B1 (ko) | Nr 시스템에서 mr-dc에 대한 단말 능력을 보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4519529B (zh) | 一种用于对用户设备进行传输控制的方法、设备与系统 | |
CN110072253A (zh) |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 |
KR20150123926A (ko) | 무선 통신에서 패킷 프로세싱을 병렬화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 |
US11751092B2 (en) | Flexible mapping of logical end-points | |
WO2016161594A1 (zh)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9246756A (zh) | 数据分流方法和装置 | |
EP3920592B1 (en) | Switch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20220191951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radio bearer | |
CN104412695B (zh) | 一种传输信道重配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08632892A (zh) |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接入网设备和网络系统 | |
CN113596914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WO2023125192A1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设备 | |
WO2023185608A1 (zh)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 |
WO2023124751A1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