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28861A - 达成通道互易的校准方法及无线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达成通道互易的校准方法及无线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28861A
CN109728861A CN201711417674.1A CN201711417674A CN109728861A CN 109728861 A CN109728861 A CN 109728861A CN 201711417674 A CN201711417674 A CN 201711417674A CN 109728861 A CN109728861 A CN 1097288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node
root node
child
child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1767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连哲影
蔡尚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ublication of CN109728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288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1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for calibration; for correcting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达成通道互易的校准方法,用于一无线通信装置中,上述方法包括:接收由一根节点及多个子节点所传送每一上述子节点至上述根节点及每一上述子节点至其他子节点其中之一之间的环境信息;根据上述环境信息取得每一上述子节点至上述根节点之间及每一上述子节点之间的评估参数;根据上述评估参数决定上述根节点及上述子节点间的链接,以形成一树状网络拓扑;以及根据上述树状网络拓扑取得校准参数以校准上述根节点及上述子节点的互易性。

Description

达成通道互易的校准方法及无线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通讯网络领域,且更加具体地说是有关于支持多使用者多输入多输出(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U-MIMO)通讯及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MIMO)通讯的一种达成通道互易的校准方法及无线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通道互易(Reciprocity)特性,也即上下行频率对称的特性,在LTE-A(Advanced-Long Term Evolution)分时复用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系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业界普遍地接受上、下行链路互易的假设,并利用该假设有效地估计通道。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接收机和发射机的射频电路不同,尤其是基站的接收机和发射机的射频电路不同,因此,TDD系统中的上、下行链路之间的互易性很难保证。对于基于TDD上、下行链路互易的系统而言,系统的性能对于上、下行链路的误差十分敏感,微小的上、下行链路之间的误差可能会带来极大的性能的下降。因此,TDD系统互易性的校准吸引了业界的兴趣。
现今,主要有两种方式来解决射频电路不匹配的问题。第一种方式为在基站传送下行信号至用户设备前,藉由用户设备回馈下行信道信息来估计校准参数。然而,此方式无法达到使用TDD系统减少信道估计的目的。第二种方式是通过在基站间周期性地执行校准(Calibration)机制以取得校准参数,并校准基站间的互易性。
然而,利用第二种方式的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校准参数易受到基站位置分布的影响、由于计算校准系数未考虑在不同环境参数的影响,导致具有很大的估计误差以及运算复杂度很大等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达成通道互易的校准方法及无线通信装置,更优地进行基站间的信息交换配对,以达到校准通道互易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
以下公开的内容仅为示例性的,且不意指以任何方式加以限制。除所述说明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的外,通过参照附图和下述具体实施方式,其他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也将显而易见。即,以下公开的内容被提供以介绍概念、重点、益处及本文所描述新颖且非显而易见的技术优势。所选择,非所有的,实施例将进一步详细描述如下。因此,以下公开的内容并不意旨在所要求保护主题的必要特征,也不意旨在决定所要求保护主题的范围中使用。
本公开提供一种达成通道互易的校准方法及无线通信装置。
本公开提出一种达成通道互易的校准方法,用于一无线通信装置中,上述方法包括:接收由一根节点及多个子节点所传送每一上述子节点至上述根节点及每一上述子节点至其他子节点其中之一之间的环境信息;根据上述环境信息取得每一上述子节点至上述根节点之间及每一上述子节点之间的评估参数;根据上述评估参数决定上述根节点及上述子节点间的链接,以形成一树状网络拓扑;以及根据上述树状网络拓扑取得校准参数以校准上述根节点及上述子节点的互易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环境信息至少包括:传送能量、信道增益、噪声变异数以及领航信号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节点i至一节点j之间的上述评估参数表示如下:
其中pi→j为上述节点i与上述节点j之间的传送能量,bi→j为上述节点i与上述节点j之间的通道增益,为上述节点i与上述节点j之间噪声变异数以及N为一领航信号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上述评估参数决定上述根节点及上述子节点间的上述链接,以形成上述树状网络拓扑更包括:(a)当未有链接形成时,取得每一上述子节点至上述根节点之间的上述评估参数,并选出具有最小评估参数的一节点对以形成一链接;以及(b)当已有链接形成时,取得未形成上述链接的每一子节点至上述根节点之间的上述评估参数及经由上述链接至上述根节点之间的累计评估参数,由上述评估参数及上述累计评估参数中选出具有最小评估参数的一节点对以形成一链接;继续重复上述步骤(b),直至每一上述子节点均与上述根节点或上述子节点中其中之一形成上述链接为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根节点及上述子节点是支持多使用者多输入多输出(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U-MIMO)通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根节点及上述子节点为接入点(Access Point,AP)。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根节点及上述子节点是支持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MIMO)通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根节点及上述子节点为一接入点的天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无线通信装置为上述根节点及上述多个子节点其中之一。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更包括:选择上述根节点及上述子节点其中之一作为上述第一树状网络拓扑的一第一代表节点;根据上述第一代表节点及至少一第二树状网络拓扑的一第二代表节点之间的环境信息及评估参数决定上述第一代表节点及上述第二代表节点间的链接,以形成一延伸树状网络拓扑。
本公开提出一种一无线通信装置,用以达成信道互易的校准,包括:一控制电路;一处理器,安装在上述控制电路中一内存,安装在上述控制电路中并耦接至上述处理器;其中上述处理器配置用以执行储存于上述内存的程序代码,上述程序代码包括:接收由一根节点及多个子节点所传送每一上述子节点至上述根节点及每一上述子节点至其他子节点其中之一之间的环境信息;根据上述环境信息取得每一上述子节点至上述根节点之间及每一上述子节点之间的评估参数;根据上述评估参数决定上述根节点及上述子节点间的链接,以形成一树状网络拓扑;以及根据上述树状网络拓扑取得校准参数以校准上述根节点及上述子节点的互易性。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以提供本公开进一步理解且被合并并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附图是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且连同描述一起用以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可理解附图不一定按比例描绘,一些组件可以超过在实际实施方式的大小来示出,以清楚地说明本公开的概念。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中多使用者多输入多输出的通讯系统架构的示例性示意图。
图2A~2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中一大规模MIMO(M-MIMO)通讯系统架构的示例性示意图。
图3是以另一方式表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简化功能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中表示图3中执行程序代码的简化功能框图。
图5A~5H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接入点形成树状网络拓扑的过程。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中一种达成通道互易的校准方法的流程图。
图7A~7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多个树状网络拓朴形成一延伸网络拓扑的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对本公开的各方面进行更充分的描述。然而,本公开可以具体化成许多不同形式且不应解释为局限于贯穿本公开所呈现的任何特定结构或功能。相反地,提供这些方面将使得本公开周全且完整,并且本公开将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地传达本公开的范围。基于本文所教导的内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意识到,无论是单独还是结合本公开的任何其它方面实现本文所公开的任何方面,本公开的范围旨在涵盖本文中所公开的任何方面。例如,可以使用本文所提出任意数量的装置或者执行方法来实现。另外,除了本文所提出本公开的多个方面的外,本公开的范围更旨在涵盖使用其它结构、功能或结构和功能来实现的装置或方法。应可理解,其可通过申请专利范围的一或多个组件具体化本文所公开的任何方面。
词语“示例性”在本文中用于表示“用作示例、实例或说明”。本公开的任何方面或本文描述为“示例性”的设计不一定被解释为优选于或优于本公开或设计的其他方面。此外,相同的数字在所有若干图标中指示相同的组件,且除非在描述中另有指定,冠词“一”和“上述”包含多个的参考。
术语“无线”可用于描述通过非固态介质,使用调制的电磁辐射传递数据的电路、装置、系统、方法、技术、信道等。术语未暗示相关联装置不包含任何导线。无线装置可包括至少一天线、至少一无线电、至少一内存以及至少一处理器,其中,无线电通过天线传送及接收信号来表示数据的传输,而处理器可处理要传送的数据和已收到的数据。处理器也可处理既非传送也非收到的其它数据。
在本文中使用时,术语“接入点(Access Point,AP)”意涵盖至少部分调度和控制网络中其它装置的无线通信装置。网络控制器也可称为基站(Base Station,BS)、演进节点B(Evolved Node B,eNodeB)或可用于描述网络控制器的功能性的任何其它术语。
在本文内使用时,术语“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意涵盖至少部分由网络控制器调度和控制的那些无线通信装置。用户设备也可称为行动装置、移动台(MobileStation,MS)、站台(STA)、用户站(Subscriber Station,SS)、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或可用于描述用户设备功能性的任何其它术语。用户设备可在通讯期间移动,但无须移动。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中多使用者多输入多输出的通讯系统100架构的示例性示意图。如图所示,通讯系统100可至少包括九个具有单一天线的接入点110及六个具有单一天线的用户设备120。在一实施例中,接入点110的数量是大于用户设备120的数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接入点110及用户设备120的数目在图1中是以九个及六个作为例子,但本公开不应被限制于此。
通讯系统100更可包括一中央服务器130。中央服务器130可以是能够经由一网络与接入点110或用户设备120通讯的任何其他电子装置,像是计算机、服务器等装置。中央服务器130可接收接入点110所传送的信息以校准接入点110间的通道。在一实施例中,中央服务器130所执行的功能亦可由接入点110其中之一所取代。
现在参考至图2A,其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中一大规模MIMO(M-MIMO)通讯系统200架构的示例性示意图。通讯系统200包括具有一接入点210及六个具有单一天线的用户设备220。接入点210可包括由多个天线所组成的M-MIMO天线数组212。M-MIMO天线数组212的天线数量可明显大于现有接入点实施中使用的天线数量(其可以达到八根天线组件)。例如,M-MIMO天线数组212可以具有16、32、64或更多根天线。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士应当理解,在此实施例中,六个具有单一天线的用户设备220亦可作为具有多根天线的一用户设备220,如图2B所示。这不会影响通道互易的校准。
接下来,参阅图3,图3是以另一方式表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300的简化功能框图。在图3中,无线通信装置300可用以具体化图1及图2中的接入点110、210及中央服务器130,并且此通讯系统以一长期演进技术(LTE)系统,一长期演进进阶技术(LTE-A),或其它与上述两者近似的系统为佳。无线通信装置300可包括一输入设备302、一输出装置304、一控制电路306、一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308、一内存310、一程序代码312、一收发器314。控制电路306在内存310中通过中央处理器308执行程序代码312,并以此控制在无线通信装置300中所进行的作业。通讯装置300可利用输入设备302(例如键盘或数字键)接收用户输入信号;也可由输出装置304(例如屏幕或喇叭)输出图像及声音。收发器314在此用作接收及发送无线信号,将接收的信号送往控制电路306,以及以无线方式输出控制电路306所产生的信号。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中表示图3中执行程序代码312的简化功能框图。此实施例中,执行程序代码312包括一应用层400、一第三层402、一第二层404、并且与第一层406耦接。第三层402一般执行无线电资源控制。第二层404一般执行链路控制。第一层406一般负责实体连接。
本公开提出一种达成通道互易的校准方法及无线通信装置,藉由中央服务器根据接入点间的环境信息来形成接入点的一树状网络拓扑。根据此树状网络拓扑取得校准参数以校准接入点间的通道,如此可达到无须用户设备回馈信息至接入点的目的。下面将详细描述网络拓扑形成的过程。
应先注意的是,为方便说明,在图1中具有单一天线的每一接入点或是在图2中组成M-MIMO天线数组每一天线在以下实施例中是称为节点来描述。在以下实施例中网络拓扑可以包括根节点以及以层级排列的一或多个子节点或后代节点。“顶”层节点可定义为根节点,“底”层节点可定义为叶节点。根节点和子节点在分层相邻的两个节点之间具有父子关系。父子关系定义为树状网络拓扑较上层中的节点和此节点直接连接的子节点之间的链接。
图5A~5H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接入点形成树状网络拓扑的过程。假设有九个节点分布于一环境中。在本实施例的环境中,根节点NRoot可由中央服务器随机所选择,或根据用户设备连接至节点的数量来决定。例如,具有最多用户设备所连接的节点作为根节点。
在流程开始前,中央服务器可先接收由根节点NRoot及多个子节点N1~N8所传送每一子节点N1~N8至根节点NRoot及每一子节点N1~N8至其他子节点其中之一之间的环境信息,其中环境信息至少包括传送能量、信道增益、噪声变异数以及领航信号数量。
中央服务器在接收环境信息后可先计算节点间的评估参数。例如,一节点i至一节点j之间的评估参数表示如下
其中pi→j为节点i与节点j之间的传送能量,bi→j为节点i与节点j之间的通道增益,为节点i与节点j之间噪声变异数以及N为一领航信号数量。此外,评估参数与评估参数相等。
在图5A中,尚未有链接形成。中央服务器可取得每一子节点N1~N8至根节点NRoot之间的评估参数。接着,在图5B中,中央服务器选出具有最小评估参数的节点对(根节点NRoot及子节点N7)。在图5C中,中央服务器形成对应此节点对的一链接510。
在图5D中,已有一链接510形成。中央服务器取得未形成链接的每一子节点N1~N6及N8至根节点NRoot之间的评估参数及经由链接510至根节点NRoot之间的累计评估参数,其中,一子节点Ni至根节点NRoot之间的累计评估参数可表示如下:
其中sk是表示从根节点NRoot至子节点Ni会经过的第k个点,子节点Ni是第n个点。而方程式g是定义如下:
其中a及b为常数。换言之,是代表从根节点NRoot至子节点Ni的路径上,所有评估参数通过方程式所构成的累计评估参数。
因此,在图5D中,除了已形成链接510的节点N7外,中央服务器更计算每一其余子节点N1~N6及N8经由链接510至根节点NRoot之间的累计评估参数。举例来说,对于子节点N8而言,除了计算子节点N8至根节点NRoot之间的评估参数外,中央服务器还计算子节点N8经由链接510至根节点NRoot之间的累计评估参数换言之,累计评估参数可表示如下:
接着,在图5E中,中央服务器在评估参数及累计评估参数中选出具有最小评估参数的节点对(子节点N7及子节点N8)。在图5F中,中央服务器形成对应此节点对的一链接520。
在图5G中,除了已形成链接510及520的节点N7及N8外,中央服务器继续计算每一其余子节点N1~N6至根节点NRoot之间的评估参数,以及每一其余子节点N1~N6经由链接510及520至根节点NRoot之间的累计评估参数,选出对应具有最小评估参数的节点对以形成一链接。
中央服务器继续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每一子节点均与根节点NRoot或子节点N1~N8中其中之一形成链接为止。如图5H所示,根节点NRoot或子节点N1~N8的树状网络拓扑已形成。中央服务器可根据此树状网络拓扑取得校准参数,以校准根节点NRoot及子节点N1~N8的互易性。
明显地,通过上述过程,中央服务器仅需决定根节点NRoot,接着执行八次选出具有最小评估参数的步骤,即可取得上述节点的树状网络拓扑。此外,根据此树状网络拓扑,亦可知道每一子节点所在的层。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中一种达成通道互易的校准方法的流程图。此方法可用于图1通讯系统100中的中央服务器130或是由接入点110其中之一所执行,用以形成节点间的树状网络拓扑。
在步骤S605中,中央服务器接收由一根节点及多个子节点所传送每一子节点至根节点及每一子节点至其他子节点其中之一之间的环境信息,其中上述环境信息至少包括:传送能量、信道增益、噪声变异数以及领航信号数量。在步骤S610中,中央服务器根据上述环境信息取得每一子节点至根节点之间及每一子节点之间的评估参数。
接着,在步骤S615中,中央服务器根据上述评估参数决定根节点及子节点间的链接,以形成一树状网络拓扑。在步骤S620中,中央服务器根据上述树状网络拓扑取得校准参数以校准上述根节点及上述子节点的互易性。
在一实施例中,根节点及上述子节点是支持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通讯,而根节点及上述子节点为接入点。
在另一实施例中,根节点及上述子节点为支持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通讯的一接入点的天线。
回到图3及图4所示,此无线通信装置300包括一储存于内存310内的程序代码312。在一实施例中,中央处理器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以下一或多个步骤:(i)接收由一根节点及多个子节点所传送每一上述子节点至上述根节点及每一上述子节点至其他子节点其中之一之间的环境信息;(ii)根据上述环境信息取得每一上述子节点至上述根节点之间及每一上述子节点之间的评估参数;(iii)根据上述评估参数决定上述根节点及上述子节点间的链接,以形成一树状网络拓扑;以及(iv)根据上述树状网络拓扑取得校准参数以校准上述根节点及上述子节点的互易性。
图7A~7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多个树状网络拓朴形成一延伸网络拓扑的过程。如图7A所示,假设有三个树状网络拓朴(TA、TB及TC)已被形成,且每一树状网络拓朴中具有各自的根节点R。中央服务器可随机选择每一树状网络拓朴中的一节点作为每一树状网络拓朴的代表节点。如图所示,树状网络拓朴TA、TB及TC的代表节点710A、710B及710C分别用虚线表示。
中央服务器接着在代表节点710A、710B及710C中随机选择一代表节点作为一目标节点T。假设树状网络拓朴TA的代表节点710A被选为目标节点T(即,作为代表节点710A、710B及710C中的一根节点)。中央服务器可接收由目标节点T、代表节点710B及710C所传送每一代表节点至目标节点T及每一代表节点至其他代表节点其中之一之间的环境信息。
中央服务器在接收环境信息后可利用公式(1)先计算节点间的评估参数,并根据图5A~5H形成树状网络拓扑的过程决定目标节点T、代表节点710B及710C间的链接,以形成一延伸树状网络拓扑,如图7B所示。
此外,中央处理器308也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动作和步骤,或其它在说明书中内容的描述。
如上所述,通过本公开所选出节点对所形成的树状网络拓扑,可根据节点对所观察的配对信息取得校准参数。由于本公开还将环境参数纳入考虑,因此可避免不佳的节点对并解决现有方案无法解决的问题。此外,除了效能表现优异外,藉由本公开所提出的达成通道互易的校准方法及无线通信装置,即使在环境参数的变动下依旧能找到合适的节点配对以执行节点对间信息交换来计算校准参数,使下行链路信号的干扰最小。
以上实施例使用多种角度描述。显然这里的教示可以多种方式呈现,而在范例中公开的任何特定架构或功能仅为一代表性的状况。根据本文的教示,任何熟知此技艺的人士应理解在本文呈现的内容可独立利用其他某种型式或综合多种型式作不同呈现。举例说明,可遵照前文中提到任何方式利用某种装置或某种方法实现。一装置的实施或一种方式的执行可用任何其他架构、或功能性、又或架构及功能性来实现在前文所讨论的一种或多种型式上。再举例说明以上观点,在某些情况,并行的频道可基于脉冲重复频率所建立。又在某些情况,并行的频道也可基于脉波位置或偏位所建立。在某些情况,并行的频道可基于时序跳频建立。在某一些情况,并行的频道可基于脉冲重复频率、脉波位置或偏位、以及时序跳频建立。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了解信息及信号可用多种不同科技及技巧展现。举例,在以上描述所有可能引用到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位、符号、以及芯片(chip)可以伏特、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粒、光场或光粒、或以上任何组合所呈现。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会了解在此描述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区块、模块、处理器、装置、电路、以及演算步骤与以上所公开的各种情况可用的电子硬件(例如用来源编码或其他技术设计的数字实施、模拟实施、或两者的组合)、各种形式的程序或与指示作为链接的设计码(在内文中为方便而称作“软件”或“软件模块”)、或两者的组合。为清楚说明此硬件及软件间的可互换性,多种具描述性的组件、方块、模块、电路及步骤在以上的描述大致上以其功能性为主。不论此功能以硬件或软件型式呈现,将视加注在整体系统上的特定应用及设计限制而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为每一特定应用将描述的功能以各种不同方法作实现,但此实现的决策不应被解读为偏离本文所公开的范围。
此外,多种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区块、模块、及电路以及在此所公开的各种情况可实施在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接入终端、接入点;或由集成电路、接入终端、接入点执行。集成电路可由一般用途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闸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其他可编程逻辑设备、离散闸(Discrete Gate)或晶体管逻辑(Transistor Logic)、离散硬件组件、电子组件、光学组件、机械组件、或任何以上的组合的设计以完成在此文内描述的功能;并可能执行存在于集成电路内、集成电路外、或两者皆有的执行码或指令。一般用途处理器可能是微处理器,但也可能是任何常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可由计算机设备的组合所构成,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及一微型计算机的组合、多组微电脑、一组至多组微电脑以及一数字信号处理器核心、或任何其他类似的配置。
在此所公开程序的任何具体顺序或分层的步骤纯为一举例的方式。基于设计上的偏好,必须了解到程序上的任何具体顺序或分层的步骤可在此文件所公开的范围内被重新安排。伴随的方法申请专利范围以一示范例顺序呈现出各种步骤的组件,也因此不应被本公开说明书所展示的特定顺序或阶层所限制。
本公开的说明书所公开的方法和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通过执行一处理器直接应用在硬件以及软件模块或两者的结合上。一软件模块(包括执行指令和相关数据)和其它数据可储存在数据内存中,像是随机接入内存(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FlashMemory)、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抹除可规化只读存储器(EPROM)、电子抹除式可复写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缓存器、硬盘、可携式应碟、光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在此领域习的技术中任何其它计算机可读取的储存媒体格式。一储存媒体可耦接至一机器装置,举例来说,像是计算机/处理器(为了说明的方便,在本说明书以处理器来表示),上述处理器可通过来读取信息(像是程序代码),以及写入信息至储存媒体。一储存媒体可整合一处理器。一特殊应用集成电路(ASIC)包括处理器和储存媒体。一用户设备则包括一特殊应用集成电路。换句话说,处理器和储存媒体以不直接连接用户设备的方式,包含于用户设备中。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任何适合计算机程序的产品包括可读取的储存媒体,其中可读取的储存媒体包括一或多个所公开实施例相关的程序代码。而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产品可以包括封装材料。
虽然本公开已以实施范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案,任何熟悉此项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做些许更动与润饰,因此本案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符号说明]
100 通讯系统
110 接入点
120 用户设备
130 中央服务器
200 通讯系统
210 接入点
212 天线数组
220 用户设备
300 无线通信装置
302 输入设备
304 输出装置
306 控制电路
308 中央处理器
310 内存
312 程序代码
314 收发器
400 应用层
402 第三层
404 第二层
406 第一层
NRoot 根节点
N1~N8 子节点
510、512、520、522、524、530、540、542 链接
S605、S610、S615、S620 步骤
710A、710B、710C 代表节点
R 根节点
T 目标节点
TA、TB、TC 树状网络拓朴

Claims (20)

1.一种达成通道互易的校准方法,用于一无线通信装置中,上述方法包括:
接收由一根节点及多个子节点所传送每一上述子节点至上述根节点及每一上述子节点至其他子节点其中之一之间的环境信息;
根据上述环境信息取得每一上述子节点至上述根节点之间及每一上述子节点之间的评估参数;
根据上述评估参数决定上述根节点及上述子节点间的链接,以形成一第一树状网络拓扑;以及
根据上述第一树状网络拓扑取得校准参数以校准上述根节点及上述子节点的互易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达成通道互易的校准方法,其中上述环境信息至少包括:传送能量、信道增益、噪声变异数以及领航信号数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达成通道互易的校准方法,其中一节点i至一节点j之间的上述评估参数表示如下:
其中pi→j为上述节点i与上述节点j之间的传送能量,bi→j为上述节点i与上述节点j之间的通道增益,为上述节点i与上述节点j之间噪声变异数以及N为一领航信号数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达成通道互易的校准方法,其中根据上述评估参数决定上述根节点及上述子节点间的上述链接,以形成上述第一树状网络拓扑更包括:
(a)当未有链接形成时,取得每一上述子节点至上述根节点之间的上述评估参数,并选出具有最小评估参数的一节点对以形成一链接;以及
(b)当已有链接形成时,取得未形成上述链接的每一子节点至上述根节点之间的上述评估参数及经由上述链接至上述根节点之间的累计评估参数,由上述评估参数及上述累计评估参数中选出具有最小评估参数的一节点对以形成一链接;继续重复上述步骤(b),直至每一上述子节点均与上述根节点或上述子节点中其中之一形成上述链接为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达成通道互易的校准方法,其中上述根节点及上述子节点是支持多使用者多输入多输出(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U-MIMO)通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达成通道互易的校准方法,其中上述根节点及上述子节点为接入点(Access Point,AP)。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达成通道互易的校准方法,其中上述根节点及上述子节点是支持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MIMO)通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达成通道互易的校准方法,其中上述根节点及上述子节点为一接入点的天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达成通道互易的校准方法,其中上述无线通信装置为上述根节点及上述多个子节点其中之一。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达成通道互易的校准方法,更包括:
选择上述根节点及上述子节点其中之一作为上述第一树状网络拓扑的一第一代表节点;
根据上述第一代表节点及至少一第二树状网络拓扑的一第二代表节点之间的环境信息及评估参数决定上述第一代表节点及上述第二代表节点间的链接,以形成一延伸树状网络拓扑。
1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用以达成信道互易的校准,包括:
一控制电路;
一处理器,安装在上述控制电路中
一内存,安装在上述控制电路中并耦接至上述处理器;
其中上述处理器配置用以执行储存于上述内存的程序代码,上述程序代码包括:
接收由一根节点及多个子节点所传送每一上述子节点至上述根节点及每一上述子节点至其他子节点其中之一之间的环境信息;
根据上述环境信息取得每一上述子节点至上述根节点之间及每一上述子节点之间的评估参数;
根据上述评估参数决定上述根节点及上述子节点间的链接,以形成一第一树状网络拓扑;以及
根据上述第一树状网络拓扑取得校准参数以校准上述根节点及上述子节点的互易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上述环境信息至少包括:传送能量、信道增益、噪声变异数以及领航信号数量。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一节点i至一节点j之间的上述评估参数表示如下:
其中pi→j为上述节点i与上述节点j之间的传送能量,bi→j为上述节点i与上述节点j之间的通道增益,为上述节点i与上述节点j之间噪声变异数以及N为一领航信号数量。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上述处理器根据上述评估参数决定上述根节点及上述子节点间的上述链接,以形成上述第一树状网络拓扑更包括:
(a)当未有链接形成时,取得每一上述子节点至上述根节点之间的上述评估参数,并选出具有最小评估参数的一节点对以形成一链接;以及
(b)当已有链接形成时,取得未形成上述链接的每一子节点至上述根节点之间的上述评估参数及经由上述链接至上述根节点之间的累计评估参数,由上述评估参数及上述累计评估参数中选出具有最小评估参数的一节点对以形成一链接;继续重复上述步骤(b),直至每一上述子节点均与上述根节点或上述子节点中其中之一形成上述链接为止。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上述根节点及上述子节点是支持多使用者多输入多输出(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U-MIMO)通讯。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上述根节点及上述子节点为接入点(Access Point,AP)。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上述根节点及上述子节点是支持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MIMO)通讯。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上述根节点及上述子节点为一接入点的天线。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上述无线通信装置为上述根节点及上述多个子节点其中之一。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上述处理器更执行上述程序代码:
选择上述根节点及上述子节点其中之一作为上述第一树状网络拓扑的一第一代表节点;
根据上述第一代表节点及至少一第二树状网络拓扑的一第二代表节点之间的环境信息及评估参数决定上述第一代表节点及上述第二代表节点间的链接,以形成一延伸树状网络拓扑。
CN201711417674.1A 2017-10-30 2017-12-25 达成通道互易的校准方法及无线通信装置 Pending CN10972886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78663P 2017-10-30 2017-10-30
US62/578,663 2017-10-30
TW106143935A TWI646793B (zh) 2017-10-30 2017-12-14 達成通道互惠的校準方法及無線通訊裝置
TW106143935 2017-12-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28861A true CN109728861A (zh) 2019-05-07

Family

ID=65803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17674.1A Pending CN109728861A (zh) 2017-10-30 2017-12-25 达成通道互易的校准方法及无线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44960B2 (zh)
CN (1) CN109728861A (zh)
TW (1) TWI64679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91863A1 (en) * 2005-10-24 2007-04-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Flow based fair scheduling in multi-hop wireless networks
US20140348258A1 (en) * 2002-10-25 2014-1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mo wlan system
US20150280797A1 (en) * 2014-03-26 2015-10-01 Alcatel-Lucent Usa Inc. Scalable TDD Calibration for Large-Scale Antenna Systems and the Like
CN105471523A (zh) * 2015-11-17 2016-04-06 东南大学 多天线系统的协作分集互易性校准方法
US20160164647A1 (en) * 2000-06-13 2016-06-09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Multi-user transmissions
CN105706375A (zh) * 2016-02-05 2016-06-22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用于大规模mimo系统的拓扑导频污染消除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86718B2 (en) * 2006-09-15 2011-07-26 Itron, Inc. Discovery phase in a frequency hopping network
JP2008154242A (ja) * 2006-11-21 2008-07-03 Yokogawa Electric Corp Mimoメッシュネットワーク
US20100150013A1 (en) * 2007-05-29 2010-06-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alibr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system, frequency control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8279766B2 (en) * 2007-07-31 2012-10-02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rior-node-disjoint multi-tree topology formation
US11109244B2 (en) * 2012-04-06 2021-08-31 Plume Design, Inc. Optimization of distributed Wi-Fi networks
JP6159803B2 (ja) 2012-09-04 2017-07-0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内部相対的送受信機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140160957A1 (en) 2012-12-11 2014-06-12 Broadcom Corporatio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alibration
WO2014204868A1 (en) * 2013-06-20 2014-12-24 Ntt Docomo,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tive transceiver calibr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891598B1 (en) 2013-11-19 2014-11-18 Magnolia Broadband Inc.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calibration for obtaining the channel reciprocity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MIMO systems
WO2015096102A1 (zh) 2013-12-26 2015-07-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间互易性校正的方法及装置
WO2016176626A1 (en) * 2015-04-30 2016-11-03 Ntt Docomo, Inc. Transciever calibration for large-scale and massive mimo deployments
CN104980232B (zh) 2015-06-30 2017-11-24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大规模天线阵列的互易性和同步性的一致性测量装置和方法
US10630410B2 (en) * 2016-05-13 2020-04-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architecture,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64647A1 (en) * 2000-06-13 2016-06-09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Multi-user transmissions
US20140348258A1 (en) * 2002-10-25 2014-1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mo wlan system
US20070091863A1 (en) * 2005-10-24 2007-04-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Flow based fair scheduling in multi-hop wireless networks
US20150280797A1 (en) * 2014-03-26 2015-10-01 Alcatel-Lucent Usa Inc. Scalable TDD Calibration for Large-Scale Antenna Systems and the Like
CN105471523A (zh) * 2015-11-17 2016-04-06 东南大学 多天线系统的协作分集互易性校准方法
CN105706375A (zh) * 2016-02-05 2016-06-22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用于大规模mimo系统的拓扑导频污染消除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44960B2 (en) 2020-05-05
TW201918037A (zh) 2019-05-01
US20190132208A1 (en) 2019-05-02
TWI646793B (zh) 2019-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38713B (zh) 用于小业务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CN102484513B (zh) 使用双层波束成形关联过程的透明中继
CN105490787B (zh) 下行导频的发送方法、检测方法、装置及基站、终端
CN103703694B (zh) 下行链路多用户干扰对齐方案
TWI373930B (en) Unified design and centralized scheduling for dynamic simo, su-mimo and mu-mimo operation for rl transmissions
Stavridis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multistream receive spatial modulation in the MIMO broadcast channel
CN104541456B (zh) 一种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9644027A (zh) 用于移动通信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3944669B (zh) 在无线通讯系统中信道状态信息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9565478A (zh) 用于构建scma码本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19200B (zh) 针对多用户mimo的最佳用户配对
CN106465365A (zh) 多用户、多址接入系统、方法及设备
CN106330350B (zh) 多远程射频单元联合通道校正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06411378B (zh) 通信设备、基带单元和通信方法
US907211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complexity in modulation coding scheme (MCS) adaptation
CN103814598A (zh) 信道质量信息估计方法和装置、基站及网络中心处理设备
Kim et al.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underlaying an uplink SCMA system
CN110495127A (zh) 用于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动态指示
CN110036571A (zh) 无线通信中基于码本的上行链路传输
CN101997653B (zh) 虚拟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的用户设备配对方法和基站
CN107707285A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404344A (zh)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1156335A (zh) 无线基站装置、终端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4901732B (zh) 一种密集节点配置系统中的导频复用方法
CN107294887A (zh) 用于mimo天线阵列中的数据预编码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