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24787A - 一种隧道防护门的夹装试验台及包含其的风压试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隧道防护门的夹装试验台及包含其的风压试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24787A
CN109724787A CN201910040622.XA CN201910040622A CN109724787A CN 109724787 A CN109724787 A CN 109724787A CN 201910040622 A CN201910040622 A CN 201910040622A CN 109724787 A CN109724787 A CN 1097247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on door
testing stand
air
tunnel
air accumu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4062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24787B (zh
Inventor
何翔
耿明
张�浩
张俊岭
殷勤
史明红
邱绍峰
周明翔
刘辉
李成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4062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247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247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247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247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247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erodynamic Tests, Hydrodynamic Tests, Wind Tunnels, And Water Tan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防护门的夹装试验台及包含其的风压试验系统,属于隧道防护门检测技术领域,通过设置可对应匹配的试验台本体和试验台滑盖,有效实现了防护门组件在夹装试验台中的稳固装夹,且通过对应夹装试验台设置气源生成装置、储气罐、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等组件,有效实现了隧道防护门的风压试验。本发明的夹装试验台及包含该夹装试验台的风压试验系统,其结构简单,控制简便,能有效模拟隧道防护门在隧道中受活塞风作用时的状态,试验方案可选择性强,试验结果准确性高,可为隧道防护门的结构设计与匹配安装提供依据,提升隧道防护门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隧道防护门的应用成本,具有极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隧道防护门的夹装试验台及包含其的风压试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防护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防护门的夹装试验台及包含其的风压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高速发展,不断缩短着各个区域间的“时间距离”。随着铁路行车速度的提高,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要求也随之提高,而铁路隧道作为铁路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铁路线路穿越天然高程障碍或平面障碍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铁路隧道应用环境及需求的不同,其设置形式也各有不同,如单洞单线隧道、双洞单线隧道、单洞双线隧道等。在铁路隧道内,当列车运行通过时,由于列车截面积与隧道截面积之比较大,且隧道长度较长,列车运行速度较快,因而列车会在隧道内产生较大侧向风压的“活塞效应”。而在铁路隧道中,通常设置有放置设备的洞室、横通道(连通双洞隧道)、紧急疏散通道等,且上述通道或洞室上往往设置有隧道防护门,以起到防火、抗爆、防止设备损坏及保障人员安全等作用。在隧道防护门的应用过程中,其往往需要承担抵御列车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周期性活塞风的作用,尤其是双洞隧道上对应联络通道所设置的隧道防护门,其往往承受着来自防护门两侧的正负风压作用,应用环境更加苛刻,一旦隧道防护门因活塞风作用而失效或者破坏,势必会对铁路隧道的运行安全造成不利影响,缩短隧道中相关设备的使用寿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根据中南大学在2011年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08310)《高速铁路隧道内接触网系统气-固耦合振动机理及风致疲劳试验研究》和铁路总公司开发项目《高铁铁路空气动力学效应对隧道附属设施有关技术标准的研究》中的研究内容,通过数值计算,可对列车在隧道内运行时,隧道内的压力变化、列车风速度分布进行论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350km/h的单洞双线隧道,其隧道内的正负活塞风风压可在+10kPa至-10kPa之间变换。
在现有技术中,为充分保证铁路隧道的安全运营和隧道防护门的使用寿命,往往需要对隧道防护门的固定形式和结构性能进行优化设计,并对优化设计后的隧道防护门进行结构性能试验,以确保隧道防护门的结构性能可充分满足在隧道中的应用。在隧道防护门的结构性能试验中,风压试验是隧道防护门需要进行的一项重要试验,其试验结果往往可反映出隧道防护门在活塞风作用下的应用状态和寿命周期,对隧道防护门的结构及布置设计有着极好的指导意义;目前,对于隧道防护门的风压试验,基本只能依托现场测试,不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其试验样本量较小、测试条件较为单一,很难将试验结果类比应用,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制约了隧道防护门的安全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防护门的夹装试验台及包含其的风压试验系统,其中通过夹装试验台有效实现了隧道防护门的稳固装夹,并通过风压试验系统快速、准确地完成了隧道防护门的风压试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隧道防护门的夹装试验台,用于实现风压试验过程中防护门组件的夹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台本体和试验台滑盖;其中,
所述试验台本体为具有一定厚度的板状结构,其一侧端面上对应所述防护门组件开设有一定深度的方形凹槽,且所述方形凹槽的底面四角处分别设置有一定高度的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的顶面距所述方形凹槽的槽口和所述方形凹槽的槽底分别有一定的距离,以使得水平放置的所述防护门组件可刚好容置于所述方形凹槽中,并以其隔墙四角处的底面分别抵接对应定位凸台的顶面,继而实现所述防护门组件的装载;且
所述试验台滑盖对应所述方形凹槽活动设置,其可在所述方形凹槽的槽口处水平滑动,以对应封闭所述方形凹槽并与所述试验台本体锁定,继而在所述方形凹槽内的防护门组件两侧分别形成封闭空腔;以及
所述试验台本体的一侧壁面上对应所述防护门组件底部的封闭空腔间隔开设有若干第一通气孔,并对应设置有连通各所述第一通气孔的第一气压管路,且所述试验台本体的另一侧壁面上对应所述防护门组件上方的封闭空腔间隔开设有若干第二通气孔,并对应设置有连通各所述第二通气孔的第二气压管路,从而可通过所述第一气压管路和所述第二气压管路分别在所述防护门组件的两侧形成对应的风压工况。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凸台顶面上方的侧壁上对应所述隔墙的顶面开设有锁定孔,并对应其设置有锁定销轴;
所述锁定销轴的一端可对应插入所述锁定孔中,并以其另一端抵接放置于所述定位凸台顶面上的所述隔墙的顶面,以实现所述防护门组件的锁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方形凹槽顶部的内壁上对应所述试验台滑盖开设有一对平行的滑槽,所述试验台滑盖可对应以侧边嵌入所述滑槽中,并在所述滑槽的引导下水平滑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门组件包括隔墙和门体,所述隔墙呈环形板状结构,其中部开设有可对应安装所述门体的方形通孔,所述门体可对应安装在该方形通孔中并关合锁定。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风压试验系统,其包含所述的隧道防护门的夹装试验台,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气源生成装置、第一储气罐、第二储气罐和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其中,
所述气源生成装置分别以管路连通所述第一储气罐和所述第二储气罐,并可在所述第一储气罐中形成正风压工况,以及在所述第二储气罐中形成负风压工况;
所述三位三通电磁换向阀设置于所述夹装试验台和两储气罐之间,其具有两个进气口和两个出气口,两所述进气口分别以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对应连通所述第一储气罐和所述第二储气罐,且两所述出气口分别以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对应连通所述第一气压管路和所述第二气压管路,继而可在所述夹装试验台内的所述防护门组件两侧形成对应的风压工况,从而完成所述防护门组件的风压试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源生成装置包括密封仓、直线导轨和密封滑块;其中,
所述密封仓内具有长条形的密封空腔,所述直线导轨沿所述密封空腔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密封滑块对应设置在所述直线导轨上,并将所述密封空腔分隔为两个独立的气腔,即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且所述密封滑块可沿所述直线导轨的轴向往复运动;且
所述密封仓上对应所述第一气腔开设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对应所述第二气腔开设有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分别通过第一气路和第三气路连通所述第一储气罐和所述第二储气罐,且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四接口分别通过第二气路和第四气路连通大气;以及
对应所述气源生成装置设置有单向阀组件,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气路上的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气路上的第二单向阀,和设置在所述第三气路上的第三单向阀,以及设置在所述第四气路上的第四单向阀;其中,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气腔,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进气口连通大气,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气腔,且所述第四单向阀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气腔;继而通过所述密封滑块在所述密封空腔中的移动,可实现所述第一储气罐中正风压工况的生成和所述第二储气罐中负风压工况的生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管道和/或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电磁开关阀,以实现对应管道的连通或者断开。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管道和/或所述第四管道上设置有控制压力阀,以对应控制所述防护门组件两侧风压工况的大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对应所述第一储气罐和所述第二储气罐分别设置有压力变送器,以实时监测对应储气罐中的风压工况。
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隧道防护门的夹装试验台,其通过设置可对应匹配的试验台本体和试验台滑盖,在试验台本体内对应设置容置防护门组件的方形凹槽,并在方形凹槽内对应设置定位凸起,使得防护门组件可对应放置在定位凸起上,实现对防护门组件的对应装载,且试验台滑盖可对应将方形凹槽封闭,实现防护门组件两侧密封空腔的形成,继而实现防护门组件两侧风压工况的形成,通过上述设置,有效模拟了隧道防护门在隧道中的固定形式,提升了模拟实验的准确性,且隧道防护门的装载简便,装载效率高,不仅有效提升了隧道防护门模拟风压试验的准确性,还大大提升了风压试验的效率,降低了风压试验的成本;
(2)本发明的隧道防护门的夹装试验台,其通过在方形凹槽的内壁上对应定位凸起设置锁定孔和锁定销轴,使得防护门组件放置到位后可实现隔墙的准确定位、锁定,避免了防护门风压试验过程中隔墙的竖向位移,减少了试验的误差,进一步提升了风压试验的准确性,且隔墙的定位、锁定简便,能大大缩短防护门组件的装载时间,提升风压试验的效率,降低了隧道防护门模拟风压试验的成本;
(3)本发明的隧道防护门的风压试验系统,其通过设置气源生成装置、两个储气罐、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等组件,分别在两个储气罐中形成了正风压工况和负风压工况,并通过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对应将风压工况传递到了夹装试验台中的防护门组件两侧,有效实现了防护门组件任意单侧端面或者两侧端面上的风压试验,有效模拟了隧道防护门在隧道中应用时受风压作用的情形,确保了风压试验方案的多样性和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4)本发明的隧道防护门的风压试验系统,其通过优选设置气源生成装置的结构,并对应设置相应的单向阀组件,其设置简单,控制简便,有效实现了两储气罐中正风压工况和负风压工况的生成,确保了风压试验过程中气压工况的稳定性,进一步提升风压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本发明中包含夹装试验台的风压试验系统,其通过在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与两储气罐之间设置电磁开关阀,以及在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与夹装试验台之间对应设置控制压力阀,不仅实现了防护门组件两侧对应气路的通断控制,还实现了风压工况压力的准确控制,不仅增加了试验方案的多样性,还进一步确保了风压试验的准确性,减少试验过程中的试验误差;
(6)本发明中隧道防护门的夹装试验台及包含其的风压试验系统,其结构简单,控制简便,能有效模拟隧道防护门在隧道中受活塞风作用下的各种应用状态,试验方案的可选择性强,试验结果的准确性高,可为隧道防护门的结构设计与匹配安装提供依据,提升隧道防护门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隧道防护门的应用成本,具有极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隧道防护门的夹装试验台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隧道防护门的夹装试验台的装配到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隧道防护门的夹装试验台的试验台本体结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隧道防护门的夹装试验台的防护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包含本发明实施例中夹装试验台的风压试验系统的气路连接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试验台本体,101.方形凹槽,102.第一气压管路,103.第二气压管路,104.滑槽,105.定位凸台;2.试验台滑盖,3.防护门组件,301.门体,302.隔墙,303.安装件;4.气源生成装置,401.密封仓,402.直线导轨,403.密封滑块,404.第一气腔,405.第二气腔;5.单向阀组件,501.第一单向阀,502.第二单向阀,503.第三单向阀,504.第四单向阀;6.第一储气罐,7.第二储气罐,8.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9.电磁开关阀,10.压力变送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隧道防护门的夹装试验台如图1~3中所示,且优选实施例中的待试验的防护门组件3如图4中所示。其中,夹装试验台包括试验台本体1和试验台滑盖2。其中,优选实施例中的试验台本体1为内部中空的方形箱体结构,其内部具有方形凹槽101,以对应容置待试验的防护门组件3,且方形凹槽101的尺寸对应防护门组件3的隔墙302设置,以使得防护门组件3的隔墙302可刚好水平放置在该方形凹槽101中;进一步地,夹装试验台1的一侧端面缺失,以使得方形凹槽101可与外界连通;而方形凹槽101的底面优选平行于夹装试验台1的端面,并在方形凹槽101的一对侧壁上对应试验台滑盖2设置有一对平行的滑槽104,如图1中所示。
相应地,优选实施例中的试验台滑盖2呈方形板状结构,其板面平行于方形凹槽101的底面,即与试验台本体1的端面平行设置;进一步地,试验台滑盖2对应试验台本体1缺失的端面设置,其两侧边对应嵌入两滑槽104中,并可在滑槽104中对应滑动,以将方形凹槽101封闭或者打开;当试验台滑盖2运动到位后,方形凹槽101可由试验台滑盖2完全封闭,如图2中所示。
进一步地,优选实施例中的试验台本体1对应防护门组件3还设置有定位凸台105,其为分设于方形凹槽101四角处的多个,各定位凸台105分别固定在方形凹槽101的底面上,且各定位凸台105的顶面分别水平设置;进一步地,优选实施例中的各定位凸台105的设置高度相同,并优选等于方形凹槽101深度的一半,使得防护门组件3水平放置在试验台本体1的方形凹槽101内后,防护门的本体可与方形凹槽101的底面平行。
进一步地,优选实施例中对应防护门组件3在方形凹槽101的内周壁上对应开设有若干锁定孔,并对应设定有锁定销轴,且锁定孔的设定位置高于定位凸台105的顶面;进一步优选地,锁定孔对应各定位凸台105的顶面设置,其对应开设在定位凸台105顶面上方一定距离的侧壁面上,且锁定孔距定位凸台105顶面的距离优选等于防护门组件3中隔墙302的厚度,使得防护门组件3放置在定位凸台105上后,锁定孔刚好与隔墙103的顶面平齐,继而将锁定销轴的一端对应插入锁定孔中,另一端对应抵接隔墙302的顶面,从而将隔墙302固定在定位凸台105上。
进一步地,在试验台本体1的两侧分别对应防护门组件3的两侧端面设置有第一气压管路102和第二气压管路103。具体地,在试验台本体1的一侧侧壁上间隔开设有多个连通方形凹槽101的第一连接通孔,各第一连接通孔分别与第一气压管路102连通,且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通孔的开设位置低于定位凸台105的顶面;相应地,在试验台本体1的另一侧侧壁上间隔开设有多个连通方形凹槽101的第二连接通孔,各第二连接通孔分别与第二气压管路103对应连通,且优选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通孔的开设位置高于定位凸台105的顶面,并不低于防护门组件3固定在定位凸台105上后隔墙302顶面的高度,使得防护门组件3在试验台本体1内固定后,门体301两侧的空腔可分别通过第一气压管路102和第二气压管路103与外界的气路系统连通,从而实现在防护门门体301两侧形成对应的风压工况,以完成其风压试验。
进一步地,优选实施例中的防护门组件3如图4中所示,其包括门体301和隔墙302,其中,优选实施例中的隔墙302呈环形方板结构,其中部开设有贯穿两板面的通孔,以用于隧道防护门的安装,继而门体301通过若干安装件303对应活动安装在隔墙302的内框壁面上;进一步优选地,优选实施例中的门体301包括两相对设置的门扇,即第一门扇和第二门扇,两门扇分别活动安装在隔墙302的两相对内框壁面上,且两门扇可在安装到位后对应关合并锁定,使得门体301的端面平齐于隔墙302的板面。
进一步地,优选实施例中对应上述所记载的隧道防护门的夹装试验台,设置有气源生成装置4、单向阀组件5、第一储气罐6、第二储气罐7和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各部件通过管路对应连通,组合成适用于隧道防护门的风压试验系统,如图5中所示,以完成夹装试验台上固定的防护门组件3的风压试验。
具体地,优选实施例中的气源生成装置4如图5中所示,其包括密封仓401、直线导轨402和密封滑块403,优选实施例中的密封仓401内具有长条形的密封空腔,且直线导轨402优选沿密封空腔的长度方向固定设置,即直线导轨402的两端分别对应于密封空腔的两端;进一步地,密封滑块403对应设置在密封空腔中,并将密封空腔分隔为两独立的密封空间,即第一气腔404和第二气腔405,且优选实施例中的密封滑块403对应直线导轨402设置,并可在直线导轨402的引导下往复移动。
进一步地,密封仓401的两端分别对应第一气腔404和第二气腔405设置有两个气路接口,即密封仓401上对应设置有四个气路接口,具体包括设置在密封仓401一侧并可连通第一气腔404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以及设置在密封仓401另一侧并可连通第二气腔405的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进一步地,对应密封仓4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储气罐6和第二储气罐7,其中,第一接口通过第一管路对应连通第一储气罐6,且第一管路上对应设置有第一单向阀501,第一单向阀501的进气口连通第一气腔404,出气口连通第一储气罐6,使得第一管路中的气体只能从第一气腔404流向第一储气罐6,而无法从第一储气罐6流向第一气腔404;同时,对应第二接口设置有连通大气的第二管路,第二管路上对应设置有第二单向阀502,第二单向阀502的进气口连通大气,出气口连通第一气腔404,使得第二管路中的气体只能从大气流向第一气腔404,而无法从第一气腔404流向大气。
相应地,第二储气罐7通过第三管路对应连通第三接口,且第三管路上对应设置有第三单向阀503,其进气口连通第二储气罐7,出气口连通第二气腔405,使得第三管路中的气体只能从第二储气罐7流向第二气腔405,而不能从第二气腔405流向第二储气罐7;进一步地,在第四接口上对应设置有连通大气的第四管路,第四管路上设置有第四单向阀504,其进气口连通第二气腔405,出气口连通大气,使得第四管路中的气体只能从第二气腔405流入大气,而无法从大气流入第二气腔405。
进而通过气源生成装置4中密封滑块403的往复移动,可对应完成如下过程:
过程一:密封滑块403由左向右直线移动,即第一气腔404的空间增大,第二气腔405的空间减小。此时,气体通过第二单向阀502进入第一气腔404中,且第二气腔405中的气体通过第四单向阀504排入大气中,此时第一单向阀501、第三单向阀503中无气体通过。
过程二:密封滑块403由右向左直线移动,即第一气腔404的空间减小,第二气腔405的空间增大。此时,第一气腔404中的气体通过第一单向阀501流入第一储气罐6中,且第二储气罐7中的气体通过第三单向阀503被抽入第二气腔405中,即向第一储气罐6中压缩气体,且对第二储气罐7抽真空,从而在第一储气罐6中形成正压工况,在第二储气罐7中形成负压工况。
进一步优选地,分别对应第一储气罐6和第二储气罐7设置有压力变送器10,以事实显示两储气罐的压力值,实现对两储气罐风压工况的实时监控;进一步地,对应夹装试验台和两储气罐设置有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其包括左位、右位和停止位,即三位,且其包括四个接口:两个进气口和两个出气口,其中两个进气口分别与第一储气罐6和第二储气罐7对应连通,且两个出气口分别通过管道连通第一气压管路102和第二气压管路103,即实现四通。
进而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可进行如下三种状态的切换:
状态一: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处于左位,防护门组件3的上方产生吸力,即第一气压管路102与第二储气罐7连通;防护门组件3的下方产生压力,即第二气压管路103与第一储气罐6连通。以此来模拟隧道防护门负风压工况。
状态二: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处于右位,防护门组件3的上方产生压力,即第一气压管路102与第一储气罐6连通;防护门组件3的下方产生吸力。以此来模拟隧道防护门正风压工况。
状态三: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处于停止位,隧道防护门夹装试验台不工作。
通过上述状态的切换,可对应实现隧道防护门正、负风压工况的交替模拟,完成防护门组件3的风压试验。
进一步优选地,在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与第一储气罐6、第二储气罐7之间的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电磁开关阀9,通过控制对应的电磁开关阀9,可实现对应管路与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的连通,从而可实现防护门组件3单侧受风压作用和双侧受风压作用状态的切换,并保证防护门夹装试验台的使用安全。进一步优选地,分别对应第一气压管路102和第二气压管路103设置有控制压力阀,其可控制进入防护门组件3两侧的风压工况大小,实现风压工况的准确控制。
进一步优选地,对应气源生成装置4、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电磁开关阀9和压力变送器10等设置有控制系统,使得上述装置或阀体对应接入控制系统中,继而由控制系统统一实现对应装置或者阀体的监测、控制,以及实现各阀体之间的联动控制,从而实现两储气罐中气压工况的精确控制,实现防护门组件3两侧风压工况的对应调节,完成风压试验工况的精确调节。
进一步地,利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的风压试验系统进行风压试验时,可对应进行防护门组件3的变形测试和抗疲劳测试,其中,变形测试主要用于检测隧道防护门在压力差逐步递增达到一定数值的风压作用下,相对面法线挠度值(角位移值);抗疲劳检测主要用于检测隧道防护门在一定压力差交替正负冲击作用下,抵抗损坏和功能障碍的能力。同时,风压试验系统还可进行单向试验和双向试验,其中,单向试验指的是对隧道防护门的加压过程中始终为正压或者负压,不存在正负风压工况的切换,其工作过程大体为:预备加压+(检测加压+稳压)(循环)+结束;而双向试验指的是隧道防护门的加压过程中涉及正负风压的交替切换,其工作过程大体为:预备加压+(检测正向加压+稳压+检测反向加压+稳压)(循环)+结束。
具体地,风压试验系统可通过如下过程进行试验:
首先,将防护门组件3的门体301对应按照其实际安装方式牢固安装于隔墙302内,保证门体301不出现倾斜或者变形,并确保门体301可正常开启和锁闭,且确保隔墙302固定在夹装试验台内时,门体301处于锁闭状态;继而将防护门组件3对应夹装在试验台本体1内,并将试验台滑盖2对应锁闭,从而在防护门组件3两侧形成封闭的风压腔室;
其次,检查对应管路是否工作异常,确定第一储气罐6、第二储气罐7、气源生成装置4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若正常,可进行下一步操作,若不正常,则对应采取调节措施;对准备完成的风压试验系统进行预备加压,控制气源生成装置4对应生成相应的风压工况,使两储气罐内处于规定的压力环境下;
再次,通过控制系统调节对应的控制阀,实现防护门组件3两侧气压的调节;最后,检测夹装试验台中气路空间内的气压是否正常,并根据试验需要进行稳压或者保压的过程,继而通过对应阀体的控制,实现作用于防护门组件3上的气压工况的调节和稳压。
循环进行上述过程,完成防护门组件3的风压试验。
利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隧道防护门的风压试验系统进行隧道防护门风压试验时,根据(TB 10020-2017)《铁路隧道防灾疏散救援工程设计规范》中的规定,定义隧道防护门的试验空间截面尺寸为3000mm×2000mm,试验空间厚度为10mm,即单面试验空间的体积为0.06m3,且定义周期一年内活塞风的作用次数为20万次。而且,在350km/h单洞双线隧道中,隧道的风压为+10kPa至-10kPa之间。进一步地,利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隧道防护门的风压试验系统进行风压试验时,假设试验一次的周期为2s,约5天即可完成20万次试验,大大缩减了隧道防护门试验的周期,提升了隧道防护门风压试验的效率,降低了风压试验的成本。
本发明中隧道防护门的夹装试验台及包含其的风压试验系统,其通过对应设置可对应匹配的试验台本体1和试验台滑盖2,有效实现了防护门组件3的快速固定,并分别在防护门组件3的两侧形成封闭的气压空腔,继而通过分别对应防护门组件3两侧的气压空腔设置气压管路,并对应设置由气源生成装置4和单向阀组件5组成的风压工况生成系统,在第一储气罐6中对应生成正风压工况,并在第二储气罐7中对应生成负风压工况;最后通过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等阀体的控制,实现防护门组件3两侧风压工况的调节,从而有效模拟防护门组件3在隧道中应用时的各种受力状态,完成隧道防护门的风压试验。本发明中的夹装试验台,结构简单,控制简便,可快速、稳定地实现防护门组件的固定,隧道防护门的装载稳定性高,可靠性强,且风压试验过程中的防护门组件3两侧的风压环境控制简单,可控性强,能充分模拟各种风压作用环境,再加上稳压组件7的设置,可进一步保证风压试验的准确性,减少试验过程中的误差,为隧道防护门的结构设计与匹配安装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减少了隧道防护门在应用过程中的失效或者脱落,保证了铁路隧道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具有极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隧道防护门的夹装试验台,用于实现风压试验过程中防护门组件的夹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台本体和试验台滑盖;其中,
所述试验台本体为具有一定厚度的板状结构,其一侧端面上对应所述防护门组件开设有一定深度的方形凹槽,且所述方形凹槽的底面四角处分别设置有一定高度的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的顶面距所述方形凹槽的槽口和所述方形凹槽的槽底分别有一定的距离,以使得水平放置的所述防护门组件可刚好容置于所述方形凹槽中,并以其隔墙四角处的底面分别抵接对应定位凸台的顶面,继而实现所述防护门组件的装载;且
所述试验台滑盖对应所述方形凹槽活动设置,其可在所述方形凹槽的槽口处水平滑动,以对应封闭所述方形凹槽并与所述试验台本体锁定,继而在所述方形凹槽内的防护门组件两侧分别形成封闭空腔;以及
所述试验台本体的一侧壁面上对应所述防护门组件底部的封闭空腔间隔开设有若干第一通气孔,并对应设置有连通各所述第一通气孔的第一气压管路,且所述试验台本体的另一侧壁面上对应所述防护门组件上方的封闭空腔间隔开设有若干第二通气孔,并对应设置有连通各所述第二通气孔的第二气压管路,从而可通过所述第一气压管路和所述第二气压管路分别在所述防护门组件的两侧形成对应的风压工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防护门的夹装试验台,其中,所述定位凸台顶面上方的侧壁上对应所述隔墙的顶面开设有锁定孔,并对应其设置有锁定销轴;
所述锁定销轴的一端可对应插入所述锁定孔中,并以其另一端抵接放置于所述定位凸台顶面上的所述隔墙的顶面,以实现所述防护门组件的锁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隧道防护门的夹装试验台,其中,所述方形凹槽顶部的内壁上对应所述试验台滑盖开设有一对平行的滑槽,所述试验台滑盖可对应以侧边嵌入所述滑槽中,并在所述滑槽的引导下水平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隧道防护门的夹装试验台,其中,所述防护门组件包括隔墙和门体,所述隔墙呈环形板状结构,其中部开设有可对应安装所述门体的方形通孔,所述门体可对应安装在该方形通孔中并关合锁定。
5.一种隧道防护门的风压试验系统,其包含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隧道防护门的夹装试验台,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气源生成装置、第一储气罐、第二储气罐和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其中,
所述气源生成装置分别以管路连通所述第一储气罐和所述第二储气罐,并可在所述第一储气罐中形成正风压工况,以及在所述第二储气罐中形成负风压工况;
所述三位三通电磁换向阀设置于所述夹装试验台和两储气罐之间,其具有两个进气口和两个出气口,两所述进气口分别以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对应连通所述第一储气罐和所述第二储气罐,且两所述出气口分别以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对应连通所述第一气压管路和所述第二气压管路,继而可在所述夹装试验台内的所述防护门组件两侧形成对应的风压工况,从而完成所述防护门组件的风压试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防护门的风压试验系统,其中,所述气源生成装置包括密封仓、直线导轨和密封滑块;其中,
所述密封仓内具有长条形的密封空腔,所述直线导轨沿所述密封空腔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密封滑块对应设置在所述直线导轨上,并将所述密封空腔分隔为两个独立的气腔,即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且所述密封滑块可沿所述直线导轨的轴向往复运动;且
所述密封仓上对应所述第一气腔开设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对应所述第二气腔开设有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分别通过第一气路和第三气路连通所述第一储气罐和所述第二储气罐,且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四接口分别通过第二气路和第四气路连通大气;以及
对应所述气源生成装置设置有单向阀组件,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气路上的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气路上的第二单向阀,和设置在所述第三气路上的第三单向阀,以及设置在所述第四气路上的第四单向阀;其中,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气腔,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进气口连通大气,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气腔,且所述第四单向阀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气腔;继而通过所述密封滑块在所述密封空腔中的移动,可实现所述第一储气罐中正风压工况的生成和所述第二储气罐中负风压工况的生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隧道防护门的风压试验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管道和/或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电磁开关阀,以实现对应管道的连通或者断开。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隧道防护门的风压试验系统,其中,所述第三管道和/或所述第四管道上设置有控制压力阀,以对应控制所述防护门组件两侧风压工况的大小。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隧道防护门的风压试验系统,其中,对应所述第一储气罐和所述第二储气罐分别设置有压力变送器,以实时监测对应储气罐中的风压工况。
CN201910040622.XA 2019-01-16 2019-01-16 一种隧道防护门的夹装试验台及包含其的风压试验系统 Active CN1097247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40622.XA CN109724787B (zh) 2019-01-16 2019-01-16 一种隧道防护门的夹装试验台及包含其的风压试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40622.XA CN109724787B (zh) 2019-01-16 2019-01-16 一种隧道防护门的夹装试验台及包含其的风压试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24787A true CN109724787A (zh) 2019-05-07
CN109724787B CN109724787B (zh) 2023-11-28

Family

ID=66299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40622.XA Active CN109724787B (zh) 2019-01-16 2019-01-16 一种隧道防护门的夹装试验台及包含其的风压试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2478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62229A (zh) * 2020-11-13 2021-02-12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隧道中隔墙风压监测及危险预警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16235B1 (ko) * 2006-09-01 2007-05-08 한국건설기술연구원 승강장 스크린도어에 대한 수평하중 시험장치
KR100886344B1 (ko) * 2008-07-23 2009-03-03 (주)동광 고중량 도어 시험장치
JP2009264896A (ja) * 2008-04-24 2009-11-12 Espec Corp 環境試験装置
CN203101018U (zh) * 2013-02-05 2013-07-31 长安大学 一种隧道通风模型试验测试系统
CN207103378U (zh) * 2017-06-16 2018-03-16 淄博豪迈实验室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排气式实验室专用通风设备
CN109060392A (zh) * 2018-07-24 2018-12-21 天津航天瑞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控温的气压载荷试验系统
CN209416680U (zh) * 2019-01-16 2019-09-20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防护门的夹装试验台及包含其的风压试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16235B1 (ko) * 2006-09-01 2007-05-08 한국건설기술연구원 승강장 스크린도어에 대한 수평하중 시험장치
JP2009264896A (ja) * 2008-04-24 2009-11-12 Espec Corp 環境試験装置
KR100886344B1 (ko) * 2008-07-23 2009-03-03 (주)동광 고중량 도어 시험장치
CN203101018U (zh) * 2013-02-05 2013-07-31 长安大学 一种隧道通风模型试验测试系统
CN207103378U (zh) * 2017-06-16 2018-03-16 淄博豪迈实验室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排气式实验室专用通风设备
CN109060392A (zh) * 2018-07-24 2018-12-21 天津航天瑞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控温的气压载荷试验系统
CN209416680U (zh) * 2019-01-16 2019-09-20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防护门的夹装试验台及包含其的风压试验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IMOTHY GILBERT: "Aerodynamic pressures around high-speed trains: the transition from unconfined to enclosed spaces", SAGE JOURNALS *
王志伟: "新型铁路隧道防护门结构设计及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中国铁路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62229A (zh) * 2020-11-13 2021-02-12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隧道中隔墙风压监测及危险预警方法
CN112362229B (zh) * 2020-11-13 2022-03-08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隧道中隔墙风压监测及危险预警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24787B (zh) 2023-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43633B (zh) 流固耦合煤岩剪切-渗流试验装置
CN106918531A (zh) 可用于多相耦合的动静联合加载岩石试验机及试验方法
CN103091117B (zh) 一种车体强度疲劳及气密疲劳试验台
CN103743634B (zh) 流固耦合煤岩剪切-渗流试验流体压力加载剪切盒
CN103760040B (zh) 流固耦合煤岩剪切-渗流试验剪切滑动组合剪切盒
CN209416680U (zh) 一种隧道防护门的夹装试验台及包含其的风压试验系统
CN109724787A (zh) 一种隧道防护门的夹装试验台及包含其的风压试验系统
CN209387310U (zh) 一种适用于隧道防护门的风压试验装置
CN105466831B (zh) 一种气体渗透率测试装置
CN209326956U (zh) 一种隧道防护门的风压试验台及包含其的风压试验装置
CN106644303B (zh) 一种液压减振器密封性双介质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203310626U (zh) 施工升降机门锁耐久性试验装置的气动系统
CN205749140U (zh) 一种岩石全断面加载装置
CN109612763A (zh) 隧道防护门的夹装机构及包含该夹装机构的风压试验装置
CN209525108U (zh) 隧道防护门的立式装夹机构及风压试验装置
CN109724788A (zh) 一种隧道防护门的风压试验台及包含其的风压试验装置
CN209416737U (zh) 一种气源生成装置及包含其的风压试验系统
CN209387241U (zh) 一种适用于隧道防护门的风压试验系统
CN109668709A (zh) 一种适用于隧道防护门的风压试验系统
CN209570470U (zh) 隧道防护门的装载机构及包含该装载机构的风压试验装置
CN203560195U (zh) 一种适用于大g值加速度环境下的电液伺服阀
CN109612762A (zh) 一种适用于隧道防护门的风压试验装置
CN109655359A (zh) 一种适用于隧道防护门的液压疲劳试验机
CN204064686U (zh) 一种检测动态车门可靠性的试验装置
CN105910915A (zh) 一种岩石全断面加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