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09719B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09719B
CN109709719B CN201910123474.8A CN201910123474A CN109709719B CN 109709719 B CN109709719 B CN 109709719B CN 201910123474 A CN201910123474 A CN 201910123474A CN 109709719 B CN109709719 B CN 1097097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yer
lens
substrate
emitt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2347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09719A (zh
Inventor
林允植
牛海军
廖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2347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097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09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097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097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097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该背光模组包括衬底基板、发光层、遮光层和准直层;其中,发光层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且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各所述发光单元且具有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发光表面;遮光层设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且与所述发光表面之间的距离为设定值;所述遮光层包括多个透光孔,多个所述透光孔与多个所述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设置;准直层设于所述遮光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准直层包括多个凸透镜,多个所述凸透镜与多个所述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设置。该背光模组可以提高出射光线的色纯度,减小色偏。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显示装置的色域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提高色域的一种重要手段是获取更高色纯度的三基色光源。
现有技术中,可以通过带通滤光膜获得较高纯度的单色光,但是带通滤光膜对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度敏感。当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度较大时,通过带通滤光膜的光线的色纯度降低,且容易发生色偏。
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使得背光模组的出射光线的色纯度提高,色偏降低。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衬底基板;
发光层,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且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各所述发光单元且具有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发光表面;
遮光层,设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且与所述发光表面之间的距离为设定值;所述遮光层包括多个透光孔,多个所述透光孔与多个所述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设置;
准直层,设于所述遮光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准直层包括多个凸透镜,多个所述凸透镜与多个所述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设置。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准直层还包括:
多个凹槽,设于所述准直层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表面,且与多个所述凸透镜一一对应设置;
任一所述凸透镜设于对应的所述凹槽的槽底,且具有向所述衬底基板凸起的透镜曲面。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发光单元的边缘参考直线与对应的所述凸透镜的透镜曲面相交;所述发光单元的边缘参考直线为,通过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表面的中心和对应的所述透光孔的边缘上的任一点的直线。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任一所述透光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中心与对应的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中心重合;
每个所述发光单元的任一所述边缘参考直线与所述衬底基板的法线的夹角为25°~35°。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透镜曲面为一透镜母线围绕一透镜中轴线旋转一周而形成的曲面;所述透镜中轴线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透镜母线穿过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表面的中心,且所述透镜母线上包括距离所述透镜中轴线由近到远排列的多个参考点;
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参考点满足如下关系:
Ym+1=(a×Ym-Xm)/(a-b);
a=(n-cosθm+1)/sinθm+1
b=tanθm+1=Xm+1/Ym+1
其中,Ym+1为第m+1个所述参考点与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表面的距离,1≤m≤M-1,M为所述参考点的数量;
Xm+1为第m+1个所述参考点与所述透镜中轴线的距离;
Ym为第m个所述参考点与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表面的距离;
Xm为第m个所述参考点与所述透镜中轴线的距离;
θm+1为第m+1个参考线与所述透镜中轴线之间的夹角,所述第m+1个参考线为第m+1个所述参考点与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表面的中心的连线;
n为所述凸透镜的材料的折射率。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θm+1与θm之间的差值为0.01°~0.1°,θm为第m个参考线与所述透镜中轴线之间的夹角,所述第m个参考线为第m个所述参考点与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表面的中心的连线。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光吸收层,与所述发光层设于所述衬底基板的同一表面;各所述发光单元嵌于所述光吸收层,且各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表面位于所述光吸收层以外。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透光封装层,设于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表面,且所述遮光层设于所述透光封装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表面。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
本公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任一发光单元与一透光孔和一凸透镜对应设置,透光孔限定了能够从发光单元照射到凸透镜的光线与衬底基板的法线的角度。因此,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中,与衬底基板的法线的夹角较大的部分被遮光层遮挡,减少了出射的大角度光线。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中,与衬底基板法线的夹角较小的部分可以直接穿过透光孔而照射到凸透镜;凸透镜可以使得入射的光线向靠近衬底基板的法线的一侧折射,减小出射光线与衬底基板的法线之间的角度,降低从凸透镜出射的光线的发散程度,提高从凸透镜出射的光线准直度。因此,本公开提供的背光模组,能够提高入射到带通滤光膜的光线中小入射角光线的比例,且能够使得入射到带通滤光膜的光线的入射角度更小,提高了通过带通滤光膜的光线的准直性,进而提高了出射光线的色纯度且能够减小出射光线的色偏。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光线呈不同的入射角进入带通滤光膜时,出射光线的波谱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方式中发光单元、透光孔和凸透镜对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方式中透镜母线的原理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透镜母线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带通滤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方式中背光模组的出射光线的波谱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元件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衬底基板;2、发光单元;3、遮光层;31、透光孔;4、准直层;41、凸透镜;42、凹槽;5、带通滤光膜;51、氧化硅薄膜;52、二氧化钛薄膜;61、光吸收层;62、透光封装层;63、扩散层;64、增亮层;100、液晶显示面板;A、边缘参考直线;B、透镜母线;C、透镜中轴线;N、衬底基板的法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例。然而,示例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
在图中,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区域和层的厚度。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用语“一个”、“一”、“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
BT2020色域为目前指定的最高色域标准。然而,目前的LCD(液晶显示装置),QD(量子点显示装置)以及EL(电致发光显示装置)都无法满足100%覆盖BT2020色域。
实现高色域的重要技术内容是获取高色纯度的三基色光源。相关技术中,采用窄带滤波(利用带通滤光膜)的方案实现高色域。图1描述了光线呈不同的入射角进入带通滤光膜时,出射光线的波谱变化。其中,S1为白光光线的入射角为0°时,带通滤光膜的出射光线的波谱;S2为白光光线的入射角为10°时,带通滤光膜的出射光线的波谱;S3为白光光线的入射角为20°时,带通滤光膜的出射光线的波谱。根据图1可以知晓,带通滤光膜存在较强的角度敏感性,光线的入射角偏大时会有色偏的问题。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如图2所示,该背光模组包括衬底基板1、发光层、遮光层3和准直层4;
其中,发光层设置于衬底基板的一侧,且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各发光单元且具有远离衬底基板的发光表面;遮光层3设于发光层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且与发光表面之间的距离为设定值;遮光层3包括多个透光孔31,多个透光孔31与多个发光单元2一一对应设置;准直层4设于遮光层3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准直层4包括多个凸透镜41,多个凸透镜41与多个发光单元2一一对应设置。
本公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任一发光单元2与一透光孔31和一凸透镜41对应设置,透光孔31限定了能够从发光单元2照射到凸透镜41的光线与衬底基板1的法线的角度。因此,发光单元2发出的光线中,与衬底基板1的法线的夹角较大的部分被遮光层3遮挡,减少了出射到带通滤光膜5的大角度光线。发光单元2发出的光线中,与衬底基板1法线的夹角较小的部分可以直接穿过透光孔31而照射到凸透镜41;凸透镜41可以使得入射的光线向靠近衬底基板1的法线的一侧折射,减小出射光线与衬底基板1的法线之间的角度,降低从凸透镜41出射的光线的发散程度,提高从凸透镜41出射的光线准直度,使得照射到带通滤光膜5的光线与带通滤光膜5的法线(与衬底基板1的法线平行)之间的角度更小。因此,本公开提供的背光模组,能够提高入射到带通滤光膜5的光线中小入射角光线的比例,且能够使得入射到带通滤光膜5的光线的入射角度更小,提高了通过带通滤光膜5的光线的准直性,提高了出射光线的色纯度且能够减小出射光线的色偏,使得应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能够具有更广的色域。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各部件进行详细说明:
发光单元2可以为LED(发光二极管)、MiniLED(迷你LED)、MicroLED(微LED)、封装芯片(Chip Scale Package,CSP)、微型蓝光芯片或者其他具有发光功能的器件/组件等,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和确定,本公开对此不做特殊的限定。各发光单元2的发光表面,为各发光单元远离衬底基板的表面。各发光单元的尺寸和类型可以相同,如此各个发光单元的发光表面可以在同一平面上,方便该背光模组的制备。
如图2所示,遮光层3设于发光层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且与发光表面之间的距离为设定值。遮光层3与发光表面之间的距离,指的是遮光层3靠近衬底基板1的表面与发光表面之间的距离。为了使得透光孔能够有效限定透过光线与衬底基板法线之间的角度,设定值不为零。
在遮光层3和发光层之间还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支撑方式。举例而言,在一实施方式中,可以围绕发光单元2设置支撑柱,支撑柱远离衬底基板1的表面与遮光层3连接,用于固定遮光层3。进一步地,该支撑件还可以采用不透光材料制备而成,用于阻挡发光单元2发出的大角度(与衬底基板1的法线方向之间的夹角)光线,减小射向带通滤光膜5的光线中大入射角光线的比例。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发光单元2与遮光层3之间可以设置透光封装层62,且使得透光封装层62远离衬底基板1的表面与发光单元2远离衬底基板1的表面之间的距离为设定值。透光封装层62还可以覆盖发光单元2,实现对发光单元2的封装保护。
遮光层3可以采用具有反射光线作用的材料,也可以采用光吸收材料,以达成避免发光单元2发出的光线透过的目的。举例而言,遮光层3可以为铝膜。
如图2所示,遮光层3包括有多个透光孔31,多个透光孔31与多个发光单元2一一对应设置。透光孔31与发光单元2对应设置,指透光孔3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发光单元2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如图3所示,每个发光单元2的边缘参考直线A可以与对应的凸透镜41的透镜曲面相交;其中,发光单元2的边缘参考直线A为,通过该发光单元2的发光表面的中心和对应的透光孔31的边缘上的任一点的直线。如此,发光单元2远离衬底基板1的表面的中心发出的光线中,能够透过透光孔31的部分可以全部照射到凸透镜41上,并被凸透镜41向靠近衬底基板1的法线的方向汇聚。进一步地,发光单元2的边缘参考直线A可以为,通过该发光单元2的发光表面的中心和对应的透光孔31远离衬底基板1的边缘上的任一点的直线。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透光孔3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中心与对应的发光单元2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中心重合。如此,透光孔31与对应的发光单元2对准设置,由于发光单元2远离衬底基板1的表面的中心发出的光线最强,因此这提高了发光单元2发出的光线中能够以小角度(相较于衬底基板1的法线)射向凸透镜41的光线的比例。
当任一透光孔3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中心与对应的发光单元2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中心重合时,一个发光单元2的所有边缘参考直线A与衬底基板1的法线的夹角均相同。在一实施方式中,每个发光单元2的任一边缘参考直线A与衬底基板1的法线的夹角为25°~35°。举例而言,如图3所示,每个发光单元2的任一边缘参考直线A与衬底基板1的法线的夹角为30°。
如图2所示,准直层4还可以包括多个凹槽42,多个凹槽42设于准直层4靠近衬底基板1的表面,且与多个凸透镜41一一对应设置;任一凸透镜41设于对应的凹槽42的槽底表面,且具有向衬底基板1一侧突起的透镜曲面。如此,如图3所示,发光单元2发出的光线可以经过透光孔31进入凹槽42中,然后从凹槽42入射到凸透镜41中,在从准直层4入射到带通滤光膜5中。
凹槽42的形状可以与凸透镜41远离衬底基板1的表面相匹配或者不匹配。举例而言,在一实施方式中,凸透镜41远离衬底基板1的表面为一圆形,则凹槽42在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法线N的平面上的横截面为一相同的圆形。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凹槽42在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法线N的平面上的横截面可以大于凸透镜41远离衬底基板1的表面,以保证凸透镜41可以容置于凹槽42的槽底平面上。可以理解的是,凹槽42可以为沿延伸方向尺寸均匀的槽,也可以为沿延伸方向变尺寸或者变形状的槽,本公开对此不做特殊的限定。
当然的,凸透镜41也可以设置于准直层4远离衬底基板1的表面,且具有向远离衬底基板1一侧突起的透镜曲面。
如图3所示,凸透镜41可以包括一透镜曲面和一连接平面,连接平面用于与准直层4连接,透镜曲面为曲面;凸透镜41的透镜曲面可以为球面凸透镜41,也可以为非球面凸透镜41,本公开对此不做特殊的限定。
举例而言,如图3和图4所示,透镜曲面可以为一透镜母线围绕一透镜中轴线旋转一周而形成的曲面;其中,透镜中轴线垂直于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即平行于衬底基板的法线N,透镜母线为一沿远离透镜中轴线的方向远离衬底基板1的曲线。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透镜中轴线穿过对应的发光单元2远离衬底基板1的表面的中心,且透镜母线上包括距离透镜中轴线由近到远排列的多个参考点。
可以根据各个参考点的位置确定透镜母线,进而确定出凸透镜41的透镜曲面。举例而言,可以确定第一个参考点P1为透镜曲面的顶点(即透镜曲面与透镜母线的相交的点),并提供第一个参考点P1与发光单元2远离衬底基板1的表面的中心O的距离。然后,可以根据第一个参考点P1的参数依次获得其他各个参考点的参数。其中,任一参考点的参数可以包括参考点与透镜中轴线的距离X、参考点与发光单元2远离衬底基板1的表面的距离Y、参考线(参考点与发光单元2远离衬底基板1的表面的中心的连线)与透镜中轴线之间的夹角θ。可以理解的是,在获取任一参考点的上述三个参数(X、Y、θ)时,需要至少预先确定上述三个参数中的至少一个。
如图4所示,可以根据如下简化算法推导出相邻参考点的关系式,以便根据前一参考点的参数推导出下一参考点的参数。
假设M为参考点的数量,m为正整数,1≤m≤M-1。
可以定义第m+1个参考点Pm+1与发光单元2远离衬底基板1的表面的中心O的连线为第m+1个参考线Lin m+1,参考线Lin m+1为发光单元2远离衬底基板1的表面的中心O的光线射向第m+1个参考点Pm+1的光路。参考线Lin m+1与透镜中轴线C的夹角为θm+1
可以定义按照参考线Lin m+1所示光路照射到第m+1个参考点Pm+1后的折射光线的光路为直线Lout m+1。设定直线Lout m+1平行于衬底基板1的法线N,以使得经过凸透镜41折射后的光线具有更好地准直性。
可以将第m+1个参考点Pm+1与第m个参考点Pm之间的连线近似为透镜母线B在第m+1个参考点Pm+1处的切线,通过第m+1个参考点Pm+1且与该切线垂直的直线为第m+1个参考点Pm+1处的法线nm+1
定义参考线Lin m+1与法线nm+1之间的夹角为
Figure GDA0003688783400000091
定义直线Lout m+1与法线nm+1之间的夹角为εm+1,则
Figure GDA0003688783400000092
对于第m+1个参考点Pm+1
Figure GDA0003688783400000093
为光线的入射角,εm+1为光线的出射角,则
Figure GDA0003688783400000094
n为凸透镜41的材料的折射率。
定义Ym+1为第m+1个参考点Pm+1与发光单元2远离衬底基板1的表面的距离;Xm+1为第m+1个参考点Pm+1与透镜中轴线C的距离;Ym为第m个参考点Pm与发光单元2远离衬底基板1的表面的距离;Xm为第m个参考点Pm与透镜中轴线C的距离。
则a=cotεm+1=(Xm+1-Xm)/(Ym+1-Ym);
b=tanθm+1=Xm+1/Ym+1
与sin(εm+1m+1)=n×sinεm+1关联,可知a=cotεm+1=(Xm+1-Xm)/(Ym+1-Ym)=(n-cosθm+1)/sinθm+1
由上述推导可知,a、b为与θm+1相关的系数,
Ym+1=(a×Ym-Xm)/(a-b);Xm+1=b×Ym+1
在一实施方式中,可以预先设定各个参考点对应的参考线与透镜中轴线C的夹角。相邻两个参考点对应的参考线与透镜中轴线C的夹角之间可以相差0.01°~0.1°。即,θm+1与θm之间的差值为0.01°~0.1°,其中,θm为第m个参考线Lin m与透镜中轴线C之间的夹角,其中,第m个参考线Lin m为第m个参考点Pm与发光单元2远离衬底基板1的表面的中心O的连线。举例而言,相邻两个参考点对应的参考线与透镜中轴线C的夹角之间可以相差0.05°。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一个参考点P1与透镜中轴线C的距离X1为0,第一个参考点P1与发光单元2远离衬底基板1的表面的距离Y1为1mm,第一个参考点P1对应的参考线与透镜中轴线C之间的夹角θ1为0°。如此,可以依次计算出各个参考点的参数,并根据各个坐标点的参数获得透镜母线B。图5展示了根据上述方法计算所获得的一透镜母线B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当改变第一个参考点P1参数或者调整各个参考点的间隔等时,所获得的透镜母线B可以不同。
在一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发光单元2的尺寸和排布方式,确定凸透镜41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的尺寸。举例而言,在一实施方式中,凸透镜41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为半径为0.8~0.9mm的圆。
凸透镜41可以采用微透镜加工技术进行制备,微透镜加工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光刻胶热熔法、低能电子束投射光刻法、台阶刻蚀法、激光直写法、电子束直写法、薄膜沉积法、灰阶掩膜法和超精密机械加工法等,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凸透镜41所选用的材料和要求的精度等选择相应的方法。
举例而言,准直层4可以采用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者其他透光材料,凸透镜41可以选择折射率为1.50的光刻胶。可以采用光刻胶热熔法制备该凸透镜41。具体过程可以包括:形成准直层4;在准直层4上形成光刻胶层;曝光;显影,获得凸透镜41的初步图案;加热,对凸透镜41的初步图案(残留光刻胶)进行热熔(Thermal Reflow),实现形状调整,获得凸透镜41。当然的,凸透镜41也可以采用光刻工艺形成,例如可以在形成光刻胶层后进行曝光,且控制各位置处的曝光时间;然后通过显影,获得凸透镜41。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准直层4和光刻胶层均可以采用PET材料。可以利用微铣刀铣削加工、慢刀进给伺服车削加工(STS)、快刀进给伺服车削加工(FTS)或者其他超精密机械加工技术,直接在准直层4上加工出凸透镜41结构。
在一实施方式中,发光单元2发出的光线,经过透光孔31照射到凸透镜41上,经过凸透镜41折射后,各出射光线与衬底基板的法线N的夹角不大于10°,以保证从准直层出射的光线具有较好的准直性。
本公开提供的背光模组还可以包括带通滤光膜5,带通滤光膜5设于准直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用于实现窄带滤波。带通滤光膜5可以由折射率不同的不同薄膜交替层叠而成。任一薄膜的材料可以为有机材料或者无机材料。
在一实施方式中,带通滤光膜5可以为氧化硅薄膜51和二氧化钛薄膜52交替层叠而成,其中,如图6所示,氧化硅的折射率为1.46~1.85(不同结晶状态的氧化硅的折射率不同),二氧化钛的折射率为2.52。可以理解的是,该带通滤光膜5可以具有多层氧化硅薄膜51和二氧化钛薄膜52,任意两层氧化硅薄膜51的晶型、厚度可以相同或则不同;任意两层二氧化钛薄膜52的厚度可以相同或者不同。组成带通滤光膜5的任一氧化硅薄膜51和任一二氧化钛薄膜52的厚度可以根据需要滤除的光线的波长进行确定,具体地可以借助光的干涉原理来确定滤除任一波长的光线所需的氧化硅薄膜51和二氧化钛薄膜52的厚度,本公开对此不做详细介绍。
带通滤光膜5可以由20~30层薄膜层叠而成,以实现较佳的滤波效果。
带通滤光膜5可以通过单个波段的光线,也可以通过多种不同波段的光线。举例而言,带通滤光膜5可以同时允许红光波段、绿光波段和蓝光波段的光线通过。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红光波段的中心波长为630nm,绿光波段的中心波长为532nm,蓝光波段的中心波长为467nm。进一步地,任一可以通过带通滤光膜5的波段的FWHM(Full Width HalfModulation,半峰全宽)不大于25nm。如此,通过该带通滤光膜5的光线为纯度较高的三基色光线,能够实现BT2020 100%色域。
带通滤光膜5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制备。举例而言,可以通过ALD(AtomicLayer Deposition,原子层沉积)设备依次形成各个薄膜,获得所需的带通滤光膜5。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溅射(Sputter)的方法依次形成各个薄膜,获得所需的带通滤光膜5。
本公开提供的背光模组还可以包括光吸收层61,光吸收层61与发光单层设于衬底基板1的同一侧,且嵌于各发光单元2之间。如此,发光单元2发出的光线中,未能通过透光孔31的部分可以被光吸收层61吸收,避免该部分光线经过多次发射后以大角度通过透光孔31,减小带通滤光膜5的入射光中的大入射角光线的比例。
如图2所示,本公开提供的背光模组,还可以包括扩散层63,扩散层63设于带通滤光膜5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扩散层63能将不同发光单元2发出的光线混合均匀,提升背光模组出光亮度的均一性,避免光斑的产生。
如图2所示,本公开提供的背光模组,还可以包括增亮层64,增亮层64设于扩散层63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增亮层64上设置阵列分布的透镜结构,用于增加背光模组出光的指向性,提高背光模组的辉度。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背光模组实施方式所描述的任一种背光模组。如图8所示,该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00,液晶显示面板配合地设置于背光模组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屏幕、电视屏幕、电脑屏幕、智能手表屏幕、仪表屏幕或者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装置,本公开对此不做特殊的限定。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采用的背光模组与上述背光模组的实施方式中的背光模组相同,因此,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应可理解的是,本公开不将其应用限制到本说明书提出的部件的详细结构和布置方式。本公开能够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并且能够以多种方式实现并且执行。前述变形形式和修改形式落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应可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公开和限定的本公开延伸到文中和/或附图中提到或明显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特征的所有可替代组合。所有这些不同的组合构成本公开的多个可替代方面。本说明书所述的实施方式说明了已知用于实现本公开的最佳方式,并且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利用本公开。

Claims (8)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基板;
发光层,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且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各所述发光单元具有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发光表面;
遮光层,设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且与所述发光表面之间的距离为设定值;所述遮光层包括多个透光孔,多个所述透光孔与多个所述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设置;
准直层,设于所述遮光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准直层包括多个凸透镜,多个所述凸透镜与多个所述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凸透镜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为半径为0.8~0.9mm的圆;经过所述凸透镜折射后,各出射光线与所述衬底基板的法线的夹角不大于10°;任一所述透光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中心与对应的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中心重合;所述发光单元的边缘参考直线为,通过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表面的中心和对应的所述透光孔的边缘上的任一点的直线;每个所述发光单元的任一所述边缘参考直线与所述衬底基板的法线的夹角为25°~35°;
带通滤光膜,设于所述准直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能够通过所述带通滤光膜的波段的半峰全宽不大于25nm;所述带通滤光膜同时允许红光波段、绿光波段和蓝光波段的光线通过;其中,红光波段的中心波长为630nm,绿光波段的中心波长为532nm,蓝光波段的中心波长为467nm;
扩散层,设于所述带通滤光膜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
光吸收层,与所述发光层设于所述衬底基板的同一表面;各所述发光单元嵌于所述光吸收层,且各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表面位于所述光吸收层以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准直层还包括:
多个凹槽,设于所述准直层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表面,且与多个所述凸透镜一一对应设置;
任一所述凸透镜设于对应的所述凹槽的槽底,且具有向所述衬底基板凸起的透镜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发光单元的边缘参考直线与对应的所述凸透镜的透镜曲面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曲面为一透镜母线围绕一透镜中轴线旋转一周而形成的曲面,所述透镜中轴线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中轴线穿过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表面的中心,且所述透镜母线上包括距离所述透镜中轴线由近到远排列的多个参考点;
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参考点满足如下关系:
Ym+1=(a×Ym-Xm)/(a-b);
a=(n-cosθm+1)/sinθm+1
b=tanθm+1=Xm+1/Ym+1
其中,Ym+1为第m+1个所述参考点与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表面的距离,1≤m≤M-1,M为所述参考点的数量;
Xm+1为第m+1个所述参考点与所述透镜中轴线的距离;
Ym为第m个所述参考点与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表面的距离;
Xm为第m个所述参考点与所述透镜中轴线的距离;
θm+1为第m+1个参考线与所述透镜中轴线之间的夹角,所述第m+1个参考线为第m+1个所述参考点与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表面的中心的连线;
n为所述凸透镜的材料的折射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θm+1与θm之间的差值为0.01°~0.1°,θm为第m个参考线与所述透镜中轴线之间的夹角,所述第m个参考线为第m个所述参考点与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表面的中心的连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透光封装层,设于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表面,且所述遮光层设于所述透光封装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表面。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1910123474.8A 2019-02-18 2019-02-18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097097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23474.8A CN109709719B (zh) 2019-02-18 2019-02-18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23474.8A CN109709719B (zh) 2019-02-18 2019-02-18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09719A CN109709719A (zh) 2019-05-03
CN109709719B true CN109709719B (zh) 2022-09-23

Family

ID=66264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23474.8A Active CN109709719B (zh) 2019-02-18 2019-02-18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097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42102B (zh) * 2020-12-22 2023-07-14 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 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TWI759173B (zh) * 2021-04-16 2022-03-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模組及包含其之顯示裝置
CN113206180A (zh) * 2021-04-28 2021-08-03 深圳市艾比森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Led显示模组及led显示屏
CN113160711A (zh) * 2021-04-29 2021-07-2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57975B (zh) * 2021-05-14 2022-12-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芯片模组、其制备方法、阵列基板以及显示面板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104079A (ko) * 2005-03-29 2006-10-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과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CN101430072A (zh) * 2006-01-19 2009-05-13 清华大学 一种拼装而成的均匀面光源
CN201521855U (zh) * 2009-11-10 2010-07-07 上海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Led台灯照明光学系统
CN101900292A (zh) * 2010-07-30 2010-12-01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聚光透镜及使用该聚光透镜的灯具
CN102003638A (zh) * 2009-04-27 2011-04-06 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面光源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CN103672576A (zh) * 2012-09-13 2014-03-26 大连工业大学 一种模块化led路灯的光学系统
CN205424831U (zh) * 2015-12-08 2016-08-03 上海丽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Led透镜
CN106526976A (zh) * 2017-01-05 2017-03-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结构及显示装置
CN206331133U (zh) * 2016-12-26 2017-07-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透镜、背光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247365A (zh) * 2017-07-28 2017-10-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7748465A (zh) * 2017-11-15 2018-03-02 吴华强 一种基于液晶成像原理的3d打印机及液晶背光源装置
CN207148485U (zh) * 2017-09-11 2018-03-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装置及显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66715B (en) * 2007-09-19 2012-06-2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204945576U (zh) * 2015-09-25 2016-01-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设备
CN105867024A (zh) * 2016-05-24 2016-08-1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8107600A (zh) * 2018-01-02 2018-06-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准直光学元件、制作方法、准直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104079A (ko) * 2005-03-29 2006-10-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과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CN101430072A (zh) * 2006-01-19 2009-05-13 清华大学 一种拼装而成的均匀面光源
CN102003638A (zh) * 2009-04-27 2011-04-06 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面光源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CN201521855U (zh) * 2009-11-10 2010-07-07 上海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Led台灯照明光学系统
CN101900292A (zh) * 2010-07-30 2010-12-01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聚光透镜及使用该聚光透镜的灯具
CN103672576A (zh) * 2012-09-13 2014-03-26 大连工业大学 一种模块化led路灯的光学系统
CN205424831U (zh) * 2015-12-08 2016-08-03 上海丽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Led透镜
CN206331133U (zh) * 2016-12-26 2017-07-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透镜、背光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526976A (zh) * 2017-01-05 2017-03-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结构及显示装置
CN107247365A (zh) * 2017-07-28 2017-10-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7148485U (zh) * 2017-09-11 2018-03-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装置及显示器
CN107748465A (zh) * 2017-11-15 2018-03-02 吴华强 一种基于液晶成像原理的3d打印机及液晶背光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09719A (zh) 2019-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09719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061948B (zh) 光学基板和显示装置
US7722194B2 (en) Optical element having a reflected light diffusing function and a polarization separation function and a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WO2011135755A1 (ja) バックライト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4114173B1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US8810752B2 (en) Thin backlight system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10768481B2 (en) Direct type backligh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070110386A1 (en) Device having combined diffusing, collimating, and color mixing light control function
US8922735B2 (en) Backlight system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WO1996021169A1 (fr) Matrice plate de microlentilles et son procede de production
KR20220007581A (ko) 액정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액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20058565A (ko) 표시 장치 및 광원 장치
WO2019134562A1 (zh) 背光源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11656398B2 (en) Illumination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20404540A1 (en) Illumination apparatus
CN10889896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967214B (zh)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4791683B (zh) 发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384723B (zh) 一种前置光源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JP5254583B2 (ja) 配光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CN10932443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15516638A (zh) 具有3d复合曲率的经切割和折叠的显示器
US11862761B2 (en) Light-emitting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WO2019029086A1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113433734B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