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09683A - 利用二维光栅产生空间衍射不变正方阵列矢量光束的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二维光栅产生空间衍射不变正方阵列矢量光束的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09683A
CN109709683A CN201910133737.3A CN201910133737A CN109709683A CN 109709683 A CN109709683 A CN 109709683A CN 201910133737 A CN201910133737 A CN 201910133737A CN 109709683 A CN109709683 A CN 1097096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ting
dimensional
optical branch
heavy caliber
square ar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3373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09683B (zh
Inventor
韩玉晶
张莉
荣振宇
陈小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Jinan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Jin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Jinan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Jinan
Priority to CN20191013373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096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09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096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096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096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了利用二维光栅产生空间衍射不变正方阵列矢量光束的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中激光经扩束准直镜后获得大口径平行光束,所述大口径平行光束经过起偏器后经过偏振分光棱镜获得两束偏振方向分别沿竖直和水平方向的大口径平行光束;偏振方向沿竖直和水平方向的大口径平行光束分别经过平面反射镜反射后入射到两块具有相同参数的二维正交光栅上;具有相同参数的二维正交光栅分别位于右侧的光学支路及下方的光学支路中,通过调整两个二维正交光栅的相对位置,两条光学支路的光场的叠加产生所需的周期阵列正方矢量光束。本公开相比于以往的滤波法具有能量利用率高、空间衍射不变传输的优良特性,在材料的加工、粒子的分流等领域有一定的应用空间。

Description

利用二维光栅产生空间衍射不变正方阵列矢量光束的装置及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光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利用二维光栅产生空间衍射不变正方阵列矢量光束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可以采用径向偏振光转换器或角向空间偏振光转换器产生单个的矢量光束,另外基于类似于分子电流环的原理,还可以将径向偏振光转换器或角向空间偏振光转换器作为空间频谱滤波器产生具有任意形状、任意排列的矢量光束,然而,这种方法产生的周期排列的矢量光束的能量利用率非常低,而且随着衍射距离的变化,矢量光束的能量将很快弥散,应用价值堪忧。
此外,一个口径为一英寸的径向偏振光转换器或角向空间偏振光转换器价格昂贵,大口径的径向偏振光转换器或角向空间偏振光转换器价格将更加高昂,这些问题都意味着采用这种方式所产生的周期排列的矢量光束的实际应用价值不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公开实施例子提供了利用二维光栅产生空间衍射不变正方阵列矢量光束的装置及方法,所产生的正方阵列矢量光束能量利用率高,且还具有衍射不变的优良特性。
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利用二维光栅产生空间衍射不变正方阵列矢量光束的装置,所述装置中激光经扩束准直镜后获得大口径平行光束,所述大口径平行光束经过起偏器后经过偏振分光棱镜获得两束偏振方向分别沿竖直和水平方向的大口径平行光束;
所述偏振方向沿竖直和水平方向的大口径平行光束分别经过平面反射镜反射后入射到两块具有相同参数的二维正交光栅上;
所述具有相同参数的二维正交光栅分别位于右侧的光学支路及下方的光学支路中,通过调整两个二维正交光栅的相对位置,两条光学支路的光场的叠加产生所需的周期阵列正方矢量光束。
作为本公开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两条光学支路中,经过二维正交光栅的光场经过傅里叶透镜在透镜后焦面处生成频谱,通过滤波器选择中心若干个亮斑通过,经过滤波器的若干个点光源经过另一偏振分光棱镜后再经过另外的傅里叶透镜。
作为本公开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利用CCD记录两条光学支路中对应的若干个点光源经过另一偏振分光棱镜后再经过另外的傅里叶透镜后的光场的光强分布情况。
作为本公开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下方的光学支路所使用的二维正交光栅相对于右侧的光学支路中所使用的二维正交光栅沿光轴旋转了90度。
作为本公开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两块具有相同参数的二维正交光栅均采用二元纯相位型光栅。
作为本公开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右侧的光学支路中所使用的二维正交光栅在竖直和水平两个方向上的周期长度之比为1:2;
下方的光学支路所使用的二维正交光栅,其在竖直和水平两个方向上的周期长度之比为2:1。
本说明实施例子还提供了利用二维光栅产生空间衍射不变正方阵列矢量光束的方法,包括:
激光经扩束准直镜后获得大口径平行光束,所述大口径平行光束经过起偏器后经过偏振分光棱镜获得两束偏振方向分别沿竖直和水平方向的大口径平行光束;
所述偏振方向沿竖直和水平方向的大口径平行光束分别经过平面反射镜反射后入射到两块具有相同参数的二维正交光栅上;
所述具有相同参数的二维正交光栅分别位于右侧的光学支路及下方的光学支路中,通过调整两个二维正交光栅的相对位置,两条光学支路的光场的叠加产生所需的周期阵列正方矢量光束。
作为本公开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两条光学支路中,经过二维正交光栅的光场经过傅里叶透镜在透镜后焦面处生成频谱,通过滤波器选择中心若干个亮斑通过,经过滤波器的若干个点光源经过另一偏振分光棱镜后再经过另外的傅里叶透镜。
一种应用,利用二维光栅产生空间衍射不变正方阵列矢量光束的方法应用在材料的加工领域。
一种应用,利用二维光栅产生空间衍射不变正方阵列矢量光束的方法应用在粒子的分流领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的有益效果是:
利用本公开的装置及方法可以比较容易的获得具有空间衍射不变特性的周期阵列正方矢量光束,相比于以往的滤波法具有能量利用率高、空间衍射不变传输的优良特性,在材料的加工、粒子的分流等领域有一定的应用空间。
现有的采用偏振光转换器产生任意形状、任意排列的矢量光束的手段类似于分子电流环的原理,大部分能量会在内部相互抵消掉,使得能量利用率比较低。本公开是基于具有相同的轴向波矢的多光束干涉产生周期排列的矢量光束的方法,通过两个二维正交光栅予以实现,最大程度的提高了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子的光路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子起偏器对光的起偏方向示意图;
图3(a)为本公开实施例子右侧的光学支路里面所用的二维光栅示意图;
图3(b)为本公开实施例子右侧的光学支路中经过二维正交光栅的光场经过傅里叶透镜在透镜后焦面处生成的频谱的归一化复振幅的绝对值的分布情况示意图;
图3(c)为本公开实施例子右侧的光学支路在CCD上的光场的归一化光强分布情况示意图;
图3(d)为本公开实施例子右侧的光学支路在CCD上的光场的归一化光强对应的光场相位分布情况示意图;
图4(a)为本公开实施例子下方的光学支路里面所用的二维光栅示意图;
图4(b)为本公开实施例子下方的光学支路中经过二维正交光栅的光场经过傅里叶透镜在透镜后焦面处生成的频谱的归一化复振幅的绝对值的分布情况示意图;
图4(c)为本公开实施例子下方的光学支路在CCD上的光场的归一化光强分布情况示意图;
图4(d)为本公开实施例子下方的光学支路在CCD上的光场的归一化光强对应的光场相位分布情况示意图;
图5(a)为本公开实施例子所产生的周期阵列矢量光束的归一化强度分布图;
图5(b)为本公开实施例子最小单元的光场的强度分布及光的偏振方向的分布情况示意图;
图中,1为激光光源,2为扩束准直镜,3为起偏器,4为第一偏振分光棱镜,5为第一平面反射镜,6为第一二维正交光栅,7为第一傅里叶透镜,8为第一滤波器,9为CCD,10为第三傅里叶透镜,11为第二偏振分光棱镜,12为第二平面反射镜,13为第二二维正交光栅,14为第二傅里叶透镜,15为第二滤波器。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公开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公开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将摆脱径向偏振光转换器或角向空间偏振光转换器,尽可能的提高光学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并使得周期排列的矢量光束保持其衍射不变特性,以使周期排列的矢量光束在实际的生产生活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本公开技术方案是利用沿轴向具有相同的波矢的多光束干涉产生周期排列的矢量光束的,由于所有的光束都具有相同的轴向波矢,故使得干涉光场的强度分布不随传输距离而变化,即衍射不变。
本公开实施例子中的正方阵列矢量光束是周期排列矢量光束中的一种。具有一定周期排列的矢量光束称为周期排列矢量光束。
本公开实施例子中利用两块正交二维周期光栅,产生了正方阵列矢量光束,所产生的正方阵列矢量光束能量利用率高,且还具有衍射不变的优良特性,相比于现有的滤波法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本公开是基于具有相同的轴向波矢的多光束干涉产生周期排列的矢量光束的方法,通过两个二维正交光栅予以实现,经过二维正交光栅的光场经过傅里叶透镜后的能量主要集中在中心区域附近的对称的四个亮斑上,本公开中用到的滤波器能够确保这四个亮斑顺利通过,使得这一方法具有非常高的能量利用率。
在该实施例子中,利用二维光栅产生空间衍射不变正方阵列矢量光束的装置具体的光路图参见附图1所示,激光光源1发出激光,此处,激光具体参数可以依据激光光源进行调节,获得所需要的激光,激光经扩束准直镜2后获得大口径平行光束。大口径平行光束经过偏振片3后再经过第一偏振分光棱镜4在两个支路上分别获得偏振方向分别沿竖直和水平方向的大口径平行光束。两路光分别经过第一平面反射镜5及第二平面反射镜12反射后入射到两块具有相同参数的第一二维正交光栅6及第二二维正交光栅13。
在该实施例子中,参见附图2所示,起偏器也称偏振片,其中的箭头为起偏器对光的起偏方向,起偏器的偏光方向和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夹角均为45度。
为了提高系统的能量利用率,二维正交光栅可以采用二元纯相位型光栅,假设右侧的光学支路里面所用的二维光栅如图3(a)所示。此二维正交光栅在竖直和水平两个方向上的周期长度之比为1:2,浅灰色的格子和黑色的格子对光束的相位改变量相差半个波长。
在右侧的光学支路中,经过第一二维正交光栅6的光场经过第一傅里叶透镜7在透镜后焦面处生成的频谱,再经过第一滤波器8只选择中心的四个亮斑(近似认为是理想的点光源)通过,经过第一滤波器的四个点光源经第二偏振分光棱镜11透射后经过第三傅里叶透镜10,CCD9可以记录到对应的光场的光强分布情况。
单个右侧的光学支路所产生光场的光强分布是正方阵列矢量光束的一部分,具体的光强分布见图3(c)。
具体的,图3(b)为经过此二维正交光栅的光场经过傅里叶透镜在透镜后焦面处生成的频谱的归一化复振幅的绝对值的分布情况,图3(c)为右侧的光学支路在CCD上的光场的归一化光强分布情况,图3(d)为对应的光场相位分布情况。
下方的光学支路所使用的第二二维正交光栅13相对于右侧的光学支路中所使用的光栅沿光轴旋转了90度,图4(a)所示为下方的光学支路所使用的二维正交光栅,其在竖直和水平两个方向上的周期长度之比为2:1,浅灰色的格子和黑色的格子对光束的相位改变量相差半个波长。图4(b)为经过此二维正交光栅的光场经过第二傅里叶透镜14在透镜后焦面出生成的频谱的归一化复振幅的绝对值的分布情况,该实施例子中设置合适的第二滤波器15只选择中心的四个亮斑(近似认为是理想的点光源)通过,经过第二滤波器15的四个点光源经过后面的第二偏振分光棱镜11反射后经第三傅里叶透镜10透射,CCD9可以记录到对应光场的光强分布情况。图4(c)为下方的光学支路在CCD上的光场的归一化光强分布情况,图4(d)为对应的光场相位分布情况。
第二二维正交光栅13相对于右侧的光学支路中所使用的光栅沿光轴旋转了90度,旋转其他角度肯定无法得到正方阵列矢量光束。要得到正方阵列矢量光束,必须确保用来产生正方阵列矢量光束的两个子光场是正交的。
由图3、图4中的(c)、(d)可以看出,通过调整两个正交光栅的相对位置,这两个支路的光场的叠加可以产生所期待的阵列矢量光束。图5(a)为所产生的周期阵列矢量光束的归一化强度分布,显然图中所示的周期阵列矢量光束的最小单元为2×2格子。图5(b)给出了最小单元的光场的强度分布及光的偏振方向的分布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左上角和右下角对角的两个具有比较典型的径向矢量光束的偏振特征。
调整两个二维正交光栅的某一奇点位置同时处在光轴上可以确保两个支路的光场叠加产生正方阵列矢量光束。可以通过移动二维光栅的水平和竖直位置来实现。
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子利用二维光栅产生空间衍射不变正方阵列矢量光束的方法,激光经扩束准直镜后获得大口径平行光束,所述大口径平行光束经过起偏器后经过偏振分光棱镜获得两束偏振方向分别沿竖直和水平方向的大口径平行光束;
所述偏振方向沿竖直和水平方向的大口径平行光束分别经过平面反射镜反射后入射到两块具有相同参数的二维正交光栅上;
所述具有相同参数的二维正交光栅分别位于右侧的光学支路及下方的光学支路中,通过调整两个二维正交光栅的相对位置,两条光学支路的光场的叠加产生所需的周期阵列正方矢量光束。
具体步骤再次参见附图1所示,包括:
第一步:激光经过扩束准直镜2获得大口径平行光束,经起偏器3后经过第一偏振分光棱镜4获得两束偏振方向分别沿竖直和水平方向的平行光束;
第二步:偏振方向沿竖直和水平方向的平行光束分别经过第一平面反射镜5及第二平面反射镜12反射后入射到两块具有相同参数的二维正交光栅即第一二维正交光栅6及第二二维正交光栅上,经第一傅里叶透镜7及第二傅里叶透镜14后得到二维正交光栅的频谱;
第三步:在第一傅里叶透镜7及第二傅里叶透镜14的后焦面上放置第一滤波器8及第二滤波器15确保中心区域附近的最亮的四个光斑通过,经过第二偏振分光棱镜11和第三傅里叶透镜10后,两个支路的光合为一束;
第四步:调整两个二维光栅的相对位置,获得正方阵列矢量光束。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子中所涉及的“下方”及“右方”均为相对而言的,并不代表对具体方案的限定。
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子公开了上述装置或方法的应用,具体的,在材料的加工、粒子的分流等领域。
主要还是依靠光场对粒子的作用力方面,类似于光镊,阵列光场对不同粒子的作用力不同可以实现不同粒子的分流。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另一实施例”、“其他实施例”、或“第一实施例~第N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公开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利用二维光栅产生空间衍射不变正方阵列矢量光束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装置中激光经扩束准直镜后获得大口径平行光束,所述大口径平行光束经过起偏器后经过偏振分光棱镜获得两束偏振方向分别沿竖直和水平方向的大口径平行光束;
所述偏振方向沿竖直和水平方向的大口径平行光束分别经过平面反射镜反射后入射到两块具有相同参数的二维正交光栅上;
所述具有相同参数的二维正交光栅分别位于右侧的光学支路及下方的光学支路中,通过调整两个二维正交光栅的相对位置,两条光学支路的光场的叠加产生所需的周期阵列正方矢量光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二维光栅产生空间衍射不变正方阵列矢量光束的装置,其特征是,在两条光学支路中,经过二维正交光栅的光场经过傅里叶透镜在透镜后焦面处生成频谱,通过滤波器选择中心若干个亮斑通过,经过滤波器的若干个点光源经过另一偏振分光棱镜后再经过另外的傅里叶透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二维光栅产生空间衍射不变正方阵列矢量光束的装置,其特征是,利用CCD记录两条光学支路中对应的若干个点光源经过另一偏振分光棱镜后再经过另外的傅里叶透镜后的光场的光强分布情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二维光栅产生空间衍射不变正方阵列矢量光束的装置,其特征是,下方的光学支路所使用的二维正交光栅相对于右侧的光学支路中所使用的二维正交光栅沿光轴旋转了90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二维光栅产生空间衍射不变正方阵列矢量光束的装置,其特征是,两块具有相同参数的二维正交光栅均采用二元纯相位型光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二维光栅产生空间衍射不变正方阵列矢量光束的装置,其特征是,右侧的光学支路中所使用的二维正交光栅在竖直和水平两个方向上的周期长度之比为1:2;
下方的光学支路所使用的二维正交光栅,其在竖直和水平两个方向上的周期长度之比为2:1。
7.利用二维光栅产生空间衍射不变正方阵列矢量光束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
激光经扩束准直镜后获得大口径平行光束,所述大口径平行光束经过起偏器后经过偏振分光棱镜获得两束偏振方向分别沿竖直和水平方向的大口径平行光束;
所述偏振方向沿竖直和水平方向的大口径平行光束分别经过平面反射镜反射后入射到两块具有相同参数的二维正交光栅上;
所述具有相同参数的二维正交光栅分别位于右侧的光学支路及下方的光学支路中,通过调整两个二维正交光栅的相对位置,两条光学支路的光场的叠加产生所需的周期阵列正方矢量光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二维光栅产生空间衍射不变正方阵列矢量光束的方法,其特征是,在两条光学支路中,经过二维正交光栅的光场经过傅里叶透镜在透镜后焦面处生成频谱,通过滤波器选择中心若干个亮斑通过,经过滤波器的若干个点光源经过另一偏振分光棱镜后再经过另外的傅里叶透镜。
9.一种应用,利用权利要求7-8任一所述的二维光栅产生空间衍射不变正方阵列矢量光束的方法应用在材料的加工领域。
10.一种应用,利用权利要求7-8任一所述的二维光栅产生空间衍射不变正方阵列矢量光束的方法应用在粒子的分流领域。
CN201910133737.3A 2019-02-22 2019-02-22 利用二维光栅产生空间衍射不变正方阵列矢量光束的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97096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33737.3A CN109709683B (zh) 2019-02-22 2019-02-22 利用二维光栅产生空间衍射不变正方阵列矢量光束的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33737.3A CN109709683B (zh) 2019-02-22 2019-02-22 利用二维光栅产生空间衍射不变正方阵列矢量光束的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09683A true CN109709683A (zh) 2019-05-03
CN109709683B CN109709683B (zh) 2021-01-19

Family

ID=66264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33737.3A Active CN109709683B (zh) 2019-02-22 2019-02-22 利用二维光栅产生空间衍射不变正方阵列矢量光束的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09683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2413A (zh) * 2019-05-07 2019-08-16 武汉驭光科技有限公司 高精度宽范围光谱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0471187A (zh) * 2019-08-20 2019-11-19 济南大学 产生呈六角密排分布的三维阵列瓶状光束的装置与方法
CN110728097A (zh) * 2019-10-18 2020-01-24 南京诚芯集成电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倒梯形或t型结构的工艺质量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3625462A (zh) * 2021-09-13 2021-11-09 江西欧迈斯微电子有限公司 衍射光学元件、投射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755836A (zh) * 2022-06-14 2022-07-15 苏州大学 角向偏振光束的产生及该光束抗湍流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8484A (zh) * 2007-12-07 2008-05-14 南京大学 任意偏振分布矢量光束的生成装置
CN101251655A (zh) * 2008-03-21 2008-08-27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实现光束轨道角动量态叠加和调制的装置
US20100329671A1 (en) * 2009-06-26 2010-12-30 Alcatel-Lucent Usa Inc. Transverse-mode multiplexing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2109680A (zh) * 2011-01-07 2011-06-29 深圳大学 一种基于相全息图产生任意阶次无衍射贝塞尔光束阵列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48067A (zh) * 2011-01-27 2011-08-10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产生旋转的复合涡旋光束的装置
CN102289080A (zh) * 2011-08-10 2011-12-21 浙江大学 一种产生径向偏振光束的方法和装置
CN202102255U (zh) * 2011-01-27 2012-01-04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产生旋转的复合涡旋光束的装置
CN202110379U (zh) * 2011-01-27 2012-01-11 西北工业大学 采用透射式空间光调制器产生旋转的复合涡旋光束的装置
CN204496118U (zh) * 2015-04-15 2015-07-22 黑龙江大学 一种产生径向偏振或角向偏振光涡旋的装置
CN104950453A (zh) * 2015-06-19 2015-09-30 苏州大学 一种产生全庞加莱光束的装置和方法
CN105589203A (zh) * 2016-03-13 2016-05-18 南京理工大学 产生径向偏振阵列光束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8484A (zh) * 2007-12-07 2008-05-14 南京大学 任意偏振分布矢量光束的生成装置
CN101251655A (zh) * 2008-03-21 2008-08-27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实现光束轨道角动量态叠加和调制的装置
US20100329671A1 (en) * 2009-06-26 2010-12-30 Alcatel-Lucent Usa Inc. Transverse-mode multiplexing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2109680A (zh) * 2011-01-07 2011-06-29 深圳大学 一种基于相全息图产生任意阶次无衍射贝塞尔光束阵列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48067A (zh) * 2011-01-27 2011-08-10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产生旋转的复合涡旋光束的装置
CN202102255U (zh) * 2011-01-27 2012-01-04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产生旋转的复合涡旋光束的装置
CN202110379U (zh) * 2011-01-27 2012-01-11 西北工业大学 采用透射式空间光调制器产生旋转的复合涡旋光束的装置
CN102289080A (zh) * 2011-08-10 2011-12-21 浙江大学 一种产生径向偏振光束的方法和装置
CN204496118U (zh) * 2015-04-15 2015-07-22 黑龙江大学 一种产生径向偏振或角向偏振光涡旋的装置
CN104950453A (zh) * 2015-06-19 2015-09-30 苏州大学 一种产生全庞加莱光束的装置和方法
CN105589203A (zh) * 2016-03-13 2016-05-18 南京理工大学 产生径向偏振阵列光束的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荣振宇: "《基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矢量光场调控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郑巍巍: "《径向列阵光束传输特性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基础科学辑》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2413A (zh) * 2019-05-07 2019-08-16 武汉驭光科技有限公司 高精度宽范围光谱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0471187A (zh) * 2019-08-20 2019-11-19 济南大学 产生呈六角密排分布的三维阵列瓶状光束的装置与方法
CN110471187B (zh) * 2019-08-20 2021-07-30 济南大学 产生呈六角密排分布的三维阵列瓶状光束的装置与方法
CN110728097A (zh) * 2019-10-18 2020-01-24 南京诚芯集成电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倒梯形或t型结构的工艺质量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3625462A (zh) * 2021-09-13 2021-11-09 江西欧迈斯微电子有限公司 衍射光学元件、投射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625462B (zh) * 2021-09-13 2023-01-06 江西欧迈斯微电子有限公司 衍射光学元件、投射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755836A (zh) * 2022-06-14 2022-07-15 苏州大学 角向偏振光束的产生及该光束抗湍流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09683B (zh) 2021-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09683A (zh) 利用二维光栅产生空间衍射不变正方阵列矢量光束的装置及方法
Zhang et al. Multichannel metasurfaces for anticounterfeiting
CN108490603B (zh) 基于透射型介质超颖表面产生矢量光束的方法
CN208283579U (zh) 超表面透镜
Zhao et al. Broadband achromatic sub‐diffraction focusing by an amplitude‐modulated terahertz metalens
Zhang et al. High‐numerical‐aperture dielectric metalens for super‐resolution focusing of oblique incident light
CN105629454B (zh) 一种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双光束光镊系统
CN108061975B (zh) 一种高效产生任意矢量光场的方法及装置
CN105445943A (zh) 一种分数阶完美涡旋光束的产生装置及产生方法
CN109870890A (zh) 一种具有分数阶涡旋轮廓的整数阶涡旋光束相位掩模板及光路系统
CN105911682B (zh) 一种控制显微物镜聚焦光场三维偏振方向的装置和方法
CN106291961A (zh) 一种产生矢量特殊空间关联结构部分相干光束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5974600A (zh) 一种利用涡旋光束实现光束紧聚焦的方法
CN104111590B (zh) 基于复合涡旋双瓣聚焦光斑的激光直写装置
CN104635344A (zh) 一种参数可调节的贝塞尔光束产生装置及其产生方法
CN104332821A (zh) 一种基于双光栅外腔反馈的二极管激光光谱合成装置
CN108462026A (zh) 一种自准直高稳定纠缠源模块及系统
CN109283673B (zh) 一种实现光学焦场自旋方向三维可控的装置和方法
CN109991750A (zh) 正方阵列涡旋光束产生装置、螺旋光束产生装置及应用
CN107329245A (zh) 基于径向偏振调制的干涉式结构光照明显微镜系统与方法
CN110501817A (zh) 产生时空涡旋光场的方法及时空涡旋光场的检测方法
CN110031982A (zh) 利用二维光栅和棱镜产生正方阵列矢量光束的方法与装置
CN108535865A (zh) 一种焦距可控的负折射光栅平凹镜设计方法
CN114077067A (zh) 一种偏振沿庞加莱球上任意圆形路径变化的矢量光场生成装置
Faßbender et al. Invited article: direct phase mapping of broadband Laguerre-Gaussian metasurfa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