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06867B - 道路清洁车 - Google Patents

道路清洁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06867B
CN109706867B CN201811599664.9A CN201811599664A CN109706867B CN 109706867 B CN109706867 B CN 109706867B CN 201811599664 A CN201811599664 A CN 201811599664A CN 109706867 B CN109706867 B CN 1097068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eeping
suction nozzle
road cleaning
cleaning vehicle
r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9966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06867A (zh
Inventor
辛绪早
周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9966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068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068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068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068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068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Of Streets, Tracks, Or Beaches (AREA)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道路清洁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道路清洁车,其中,所述道路清洁车包括车体(2000)和分别设置在所述车体(2000)两侧的两个清扫机构(1000),每个清扫机构(1000)包括沿平行于所述车体的长度的方向排列的至少两个扫盘(600),所述清扫机构(1000)设置为使得至少两个所述扫盘(600)的清扫轨迹具有彼此错开的部分。通过使不同扫盘具有彼此错开的清扫轨迹,后方的扫盘能够至少部分地对前方的扫盘的漏扫区进行清扫,从而缩小总的漏扫区。因此,本发明的道路清洁车具有良好的清扫质量,并且,由于漏扫区较小,因而能够提高行驶速度,实现高速清扫。

Description

道路清洁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清洁设备,具体地涉及道路清洁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道路清洁车,车体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扫盘,由于扫盘的回转轴线并不是垂直于地面,而是相对于地面呈倾斜角度,因此扫盘在清扫时与地面接触的轨迹呈螺旋形,导致清扫时存在漏扫区,如图1和图2所示,图1是低速行驶时扫盘与地面接触的轨迹,图2是高速行驶时扫盘与地面接触的轨迹,黑色区域为漏扫区。如图所示,在低速行驶时,漏扫区的部分垃圾尚可通过后侧的吸嘴吸拾,但随着车速的增加,漏扫区的占比将增大,将出现路面既未被扫盘扫到也未被吸嘴吸拾的区域,导致该区域垃圾遗漏在路面上。随着车速的增加,靠近路缘石的重度污染区域清扫倍次减少,导致顽固垃圾不能清扫干净。同时,常规吸嘴吸拾能力有限,车速过快使得吸嘴来不及吸拾所有的垃圾,造成垃圾从吸嘴后侧遗漏的现象。
为确保清扫质量,现有道路清洁车的行车速度一般为5~8km/h、清扫速度慢、作业油耗高。在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上进行清扫、保洁作业时,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影响车辆的行驶安全,引发交通事故。
由于车辆的高速行驶,垃圾物在气流的扰动作用下,路面上的垃圾物是不均匀的,是变量分布的,主要集中在路面两侧,越靠近路缘石垃圾物越多,越靠近路中间垃圾物越少。而现有道路清洁车清扫作业时,对路面采用全覆盖作业模式,在清扫路面两侧垃圾物的同时对部份没有垃圾物的路面也进行了清扫,导致相当一部份能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扫盘清扫时存在较大漏扫区的问题,提供一种道路清洁车,该道路清洁车具有良好的清洁质量和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道路清洁车,其中,所述道路清洁车包括车体和分别设置在所述车体两侧的两个清扫机构,每个清扫机构包括沿平行所述车体的长度的方向排列的至少两个扫盘,所述清扫机构设置为使得至少两个所述扫盘的清扫轨迹具有彼此错开的部分。
优选地,所述道路清洁车的车速为v,所述扫盘的转速为n,每个所述扫盘具有m个扫刷,每个所述清扫机构中,至少两个所述扫盘之间的间距为L,其中,L=4.628×v×n/m×(a+0.5),其中v的单位为km/h,n的单位为r/min,L的单位为mm,a为自然数。
优选地:所述道路清洁车包括控制所述车速v以及所述转速n的控制单元,和/或,每个所述清扫机构包括至少一个位置能够沿所述车体的长度方向调节的扫盘。优选地,所述道路清洁车包括两个吸嘴单元,两个所述吸嘴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车体两侧以分别配合两个所述清扫机构。
优选地,所述道路清洁车辆包括吸嘴装置,所述吸嘴装置包括沿所述车体的横向延伸的主体,两个所述吸嘴单元分别位于所述主体的横向两侧并通过分隔件隔开。
优选地,所述道路清洁车包括两个吸嘴装置,两个所述吸嘴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车体两侧并分别设置有所述吸嘴单元。
优选地,所述道路清洁车包括沿所述车体的行进方向位于所述吸嘴装置前方的辅助清扫装置,所述辅助清扫装置设置在所述车体的横向的中部。
优选地,所述辅助清扫装置为滚扫,所述滚扫包括具有旋转轴线的滚轴和设置在所述滚轴上的清洁部,所述滚轴的旋转轴线水平设置且设置为能够沿竖直方向的轴线转动以调节所述滚扫的清扫角度。
优选地,所述道路清洁车设置为能够分别通过两个所述吸嘴装置作业。
优选地,每个所述清扫机构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扫盘为可升降扫盘,并且/或者,所述道路清洁车包括用于升降所述滚扫的升降装置。
优选地,所述道路清洁车具有以下至少一种工作模式:
高速清扫模式,其中,所述滚扫通过所述升降装置下降并位于工作位置,所述扫盘均处于作业状态,两个所述吸嘴装置同时作业,所述滚扫设置为使得所述滚扫的靠近所述道路清洁车辆的行驶的路缘线所在侧的一端在所述道路清洁车辆的行驶方向上更靠近同侧的所述吸嘴装置;
常规保洁模式,其中,所述滚扫通过所述升降装置下降并位于工作位置,所述可升降扫盘升起至闲置状态且保留至少一个所述扫盘进行作业,两个所述吸嘴装置同时作业,所述滚扫设置为使得所述滚扫的靠近所述道路清洁车辆的行驶的路缘线所在侧的一端在所述道路清洁车辆的行驶方向上更靠近同侧的所述吸嘴装置;
路缘高速清扫模式,其中,所述滚扫通过所述升降装置升起并位于闲置位置,通过靠近所述道路清洁车辆的行驶的路缘线所在侧的所述扫盘和吸嘴装置进行作业,该侧的所述扫盘均处于作业状态;
路缘保洁模式,其中,所述滚扫通过所述升降装置升起并位于闲置位置,所述可升降扫盘升起并处于闲置状态且保留至少一个所述扫盘进行作业,通过靠近所述道路清洁车辆的行驶的路缘线所在侧的所述扫盘和吸嘴装置进行作业。
优选地,所述吸嘴装置包括吸嘴主体和集能体,所述吸嘴主体内部设置有吸嘴内腔,所述吸嘴主体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吸嘴内腔连通的吸口,所述集能体设置在所述吸嘴内腔的前侧并用于形成能够从所述吸嘴内腔的前端下方流入的助推气流。
优选地,所述吸嘴装置包括用于提供从所述吸嘴内腔的后端下方流入的反吹气流的反吹单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不同扫盘具有彼此错开的清扫轨迹,后方的扫盘能够至少部分地对前方的扫盘的漏扫区进行清扫,从而缩小总的漏扫区。因此,本发明的道路清洁车具有良好的清扫质量,并且,由于漏扫区较小,因而能够提高行驶速度,实现高速清扫。另外,通过多个扫盘能够对同一区域进行多次清扫,从而达到深度清扫路面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扫盘在低速行驶下与地面接触的轨迹;
图2是现有技术的扫盘在高速行驶下与地面接触的轨迹;
图3是本发明的道路清洁车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扫盘和吸嘴布置的示意图;
图4a是图3的道路清洁车在低速行驶下与地面接触的轨迹;
图4b是图3的道路清洁车在高速行驶下与地面接触的轨迹;
图5a是图3的道路清洁车使用加宽扫刷时在高速行驶下与地面接触的轨迹;
图5b是图3的道路清洁车使用全扫毛扫刷时在高速行驶下与地面接触的轨迹;
图6是本发明的道路清洁车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扫盘和吸嘴布置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道路清洁车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扫盘和吸嘴布置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道路清洁车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扫盘、滚扫和吸嘴布置的示意图;
图9a至图9h是说明图8的道路清洁车的不同清洁模式的示意图;
图10是说明图8中吸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说明图10的吸嘴装置的工作原理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0的吸嘴装置的集能体位于收集状态的示意图;
图13是图10的吸嘴装置的集能体位于集能状态时避让垃圾的示意图;
图14是说明本发明的吸嘴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集能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说明现有技术的道路清洁车的清扫效果的示意图;
图17是说明本发明的道路清洁车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清扫效果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0-清扫机构,100-吸嘴装置,110-吸嘴主体,111-防撞撬动板,120-集能体,121-第一底板,122-第二底板,123-顶板,1231-通气管,124-侧板,125-侧部,130-提升机构,131-气缸,132-链条,133-复位弹簧,140-活塞装置,150-导流体,151-导流面,152-底面,200-反吹单元,210-反吹风管,220-反吹风机,300-喷淋单元,400-抽吸风机,500-吸管,600-扫盘,700-滚扫,800-分隔件,900-挡沙板,2000-车体,3000-路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道路清洁车,其中,所述道路清洁车包括车体2000和分别设置在所述车体2000两侧的两个清扫机构1000,每个清扫机构1000包括沿平行于所述车体的长度的方向排列的至少两个扫盘600,所述清扫机构1000设置为使得至少两个所述扫盘600的清扫轨迹具有彼此错开的部分。
其中,“平行于所述车体的长度的方向”指基本上与车体的长度方向一致的方向,即,每个清扫机构100的至少两个扫盘600在工作时的连线方向基本平行于车体的长度方向,而不是沿车体的宽度方向错开较大距离。
通过使不同扫盘600具有彼此错开的清扫轨迹,后方的扫盘600能够至少部分地对前方的扫盘600的漏扫区进行清扫,从而缩小总的漏扫区。因此,本发明的道路清洁车具有良好的清扫质量,并且,由于漏扫区较小,因而能够提高行驶速度,实现高速清扫。图4a和图4b分别显示了本发明的道路清洁车在低速和高速行驶下与地面接触的轨迹,与图1和图2对比可知,本发明的漏扫区明显减小。
另外,每个清扫机构的多个扫盘600沿相同的行驶路线经过所清扫的道路区域,能够对同一道路区域(尤其是路缘石附近的重度污染区域)进行多次清扫,从而达到深度清扫路面的效果。具体的,如果单个扫盘在高速作业时,该扫盘的所有扫刷对同一区域清扫的次数为p,通过使每个清扫机构600设置q个扫盘600,所有扫盘600的扫刷对同一区域清扫的次数必定大于p,因此,能够增加对该区域的清扫次数,确保高速行驶下具有较好的清洁质量。
具体的,图1所示的是低速行驶时现有技术中右侧(以车头方向为前)的扫盘与路面接触的轨迹,由于扫盘与路面呈倾斜角度以及扫盘转速的限制(过高的转速将导致垃圾扬起无法收集,过低的转速达不到清扫效果,图1、图2、图4a和图4b中扫盘转速均为120转/分钟),使得轨迹具有从右向左依次分布的双倍次清扫区(在扫盘经过该区域时,所有扫刷对该区域一共清扫两次)、单倍次清扫区(在扫盘经过该区域时,所有扫刷对该区域一共清扫一次)以及漏扫区。图2所示的是高速行驶时现有技术中右侧的扫盘与路面接触的轨迹,该轨迹具有从右向左依次分布的单倍次清扫区以及漏扫区(由于车速较高,不再具有双倍次清扫区)。由图1和图2可知,漏扫区较大,且最多只有双倍次清扫区,即地面最多被扫刷清扫两次。
而采用本发明的道路清洁车,如图4a所示的低速行驶情况下右侧两个扫盘与路面接触的轨迹具有从右向左依次分布的多倍次清扫区(在两个扫盘经过该区域时,所有扫刷对该区域一共清扫多于两次)、双倍次清扫区(在扫盘经过该区域时,所有扫刷对该区域一共清扫两次)、单倍次清扫区(在扫盘经过该区域时,所有扫刷对该区域一共清扫一次)以及漏扫区。对比图1可知,漏扫区显著减小,并且在靠近路缘石(或路缘线)附近,可以形成经过更多次数清扫的多倍次清扫区,更有利于对垃圾堆积的路缘线附近的重污染区的清扫。此外,因为前后两个扫盘600具有彼此重合的轨迹部分,在对应图1的单次数清扫区的部分,图4a的轨迹具有双倍次清扫区,相比现有技术增加了清扫次数,提高了清扫效果。并且,即使同样是单倍次清扫区,扫刷在地面留下的痕迹之间的间距也显著减小,提高了单倍次清扫的质量。
如图4b所示的高速行驶情况下右侧两个扫盘与路面接触的轨迹具有从右向左依次分布的双倍次清扫区(在扫盘经过该区域时,所有扫刷对该区域一共清扫两次)、单倍次清扫区(在扫盘经过该区域时,所有扫刷对该区域一共清扫一次)以及漏扫区。相比图2的轨迹可知,本发明能够显著减小漏扫区,使得可清扫区域(单倍次清扫区和双倍次清扫区的总面积)增大,并且对应路缘线附近具有能够提高清扫质量的双倍次清扫区。此外,即使同样是单倍次清扫区,扫刷在地面留下的痕迹之间的间距也显著减小,提高了单倍次清扫的质量。
本发明的发明人研究发现,为使扫盘600的清扫轨迹具有彼此错开的部分,应使扫盘600具有转动相位差。具体的,扫盘600的扫毛因为扫盘600的转动轴线倾斜于地面而具有短暂的与地面脱离接触的时间段,使得扫盘600的扫毛与地面接触的轨迹呈螺旋形,当两个扫盘600具有转动相位差时,一个扫盘600的扫毛的螺旋形轨迹能够部分地添补另一个扫盘600的扫毛的螺旋形轨迹的漏扫区域,从而叠加的清扫区域中的实际漏扫区域将减小。更具体的,当扫盘600上通常设置有间隔的多个扫刷,每个扫刷设置多根扫毛,当一个扫刷与地面接触时,随后相邻的扫刷还没有接触地面,而随着车体的行进,扫刷具有前进速度和转达速度,导致两个相邻扫刷之间存在漏扫区。本发明中,同侧的两个扫盘600存在相位差即指:后方的扫盘600运转至前方的扫盘600的漏扫区的过程中,后方的扫盘600的扫刷能够扫到漏扫区的至少一部分。
为实现上述转动相位差,可以根据道路清洁车的车速、扫盘600自身的转速等设置扫盘600之间的间距。优选地,所述道路清洁车的车速为v,所述扫盘600的转速为n,每个所述扫盘600具有m个扫刷,每个所述清扫机构1000中,至少两个所述扫盘600之间的间距为L,其中,L=4.628×v×n/m×(a+0.5),其中v的单位为km/h,n的单位为r(即圈数)/min,L的单位为mm,a为自然数。经计算LT=4.628×v×n/m为同一扫盘600上依次接触地面的两个相邻扫刷在前进方向上清扫痕迹的位置差,如果两个扫盘600之间的间距L=4.628×v×n/m×a,那么该两个扫盘600不存在相位差,清扫轨迹完全重合,使得后方的扫盘600无法清扫前方的扫盘600的漏扫区。因此,只要使得L≠4.628×v×n/m×a(即两个扫盘600之间存在相位差),两个扫盘600的清扫轨迹不再重合,后方的扫盘600即可清扫到前方的扫盘600的漏扫区。而通过使L=4.628×v×n/m×(a+0.5),后方的扫盘600的扫刷的清扫痕迹将位于前方的扫盘600的两个相邻扫刷的清扫痕迹的正中间,从而能够以最大限度清扫漏扫区。其中,L为具有彼此错开的清扫轨迹的两个扫盘600之间的间距,本发明并不排除在以L为间距的两个扫盘600之间设置其他扫盘600。换言之,只要每个清扫机构1000中具有以L为间距的两个扫盘600,即可相比现有技术减小漏扫区。
可以理解的,除使用全毛扫盘或非市场通用的加宽扫刷外,m为固定值,且清扫机构布局位置初定后a为较固定的某个自然数。所以,在上述公式中,具有L、v和n三个因素,当确定其中一个或两个因素的值时,可以确定另外因素的值或比例关系。因此,本发明可以提供两种方式来实现上述转动相位差。
一种方式是设置固定的L,也就是说扫盘600之间的间距固定不变。由此,可以通过控制v和n的比例关系来获得转动相位差。为此,所述道路清洁车包括控制所述车速v以及所述转速n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设置为使得v和n始终满足上述公式即可获得转动相位差。
另一种方式是使得L可调节。这种方式实际上更加灵活,具体的,一方面可以在特定的车速v和转速n的情况下通过调节L来获得转动相位差,另一方面可以使得车速v和转速n自由选择。为此,优选地,每个所述清扫机构1000包括至少一个位置能够沿所述车体2000的长度方向调节的扫盘600,以便确保该扫盘600与前方相邻的扫盘600之间的间距为满足上述公式的L。为便于调节扫盘600的位置,可以使该扫盘600安装在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滑轨上滑动的滑块上,也可以使扫盘600安装在沿所述长度方向伸缩的伸缩缸上,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适当方式实施,在此不作冗述。
另外,为进一步提高清扫效果,可使用加宽扫刷和全扫毛扫刷,如图5a、图5b所示,可以极大的减少漏扫区和增加清扫倍次,从而达到高速作业所需的高质量清扫。
优选地,为便于配合两个清扫机构1000的清扫,所述道路清洁车可以包括两个吸嘴单元,两个所述吸嘴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车体2000两侧以分别配合两个所述清扫机构1000。
这里,吸嘴单元指能够提供抽吸力的功能性单元。为设置两个吸嘴单元,可以通过各种适当形式来实施。例如,可以使用图3所示的方式,所述道路清洁车包括两个吸嘴装置100,两个所述吸嘴装置100分别设置在所述车体2000两侧并分别设置有所述吸嘴单元。可选择的,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道路清洁车辆包括吸嘴装置100,所述吸嘴装置100包括沿所述车体2000的横向延伸的主体,两个所述吸嘴单元分别位于所述主体的横向两侧并通过分隔件800(例如隔板)隔开。也就是说,吸嘴装置100是一个组件,其包括两个能够分别进行抽吸的吸嘴单元。此外,如图7所示,可以在车体2000的一侧设置前后两个吸嘴装置100,该两个吸嘴装置100共同构成该侧的吸嘴单元。这种方式通过前后两个吸嘴装置100实现重复吸拾,以进一步提高吸拾效果。与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类似,可以将吸嘴装置100设置为具有前后两个吸口,以实现重复吸拾。
可以理解的,由于扫盘600设置在车体2000两侧,其主要清扫范围为车体2000的中心线两侧靠外区域,靠近车体2000的中心线的区域的清扫效果不佳,为此,可以通过设置在道路清洁车的宽度方向的中部的吸嘴装置100来清洁靠近车体2000的中心线的区域。
对于分别在车体2000两侧设置吸嘴装置100的实施方式,为确保对靠近车体2000的中心线的区域的清洁,优选地,所述道路清洁车可以包括沿所述车体2000的行进方向位于所述吸嘴装置100前方的辅助清扫装置,所述辅助清扫装置设置在所述车体2000的横向的中部。由此,可以通过辅助清扫装置对靠近车体2000的中心线的区域进行清扫。其中,辅助清扫装置可以沿行驶方向设置在扫盘600的前方、后方,或者设置在扫盘600之间。
其中,辅助清扫装置可以为各种适当形式,例如可以是小型扫盘,小型扫盘可以设置为使得其有效清扫区域(即单倍次清扫区和双倍次清扫区)对应于扫盘600的漏扫区以及靠近车体2000的中心线的区域,以便在清洁靠近车体2000的中心线的区域的同时进一步减小扫盘600的漏扫区。
为便于将滚扫700清扫的垃圾收集到两侧的吸嘴装置100,优选地,所述辅助清扫装置为滚扫700,所述滚扫700包括具有旋转轴线的滚轴和设置在所述滚轴上的清洁部,所述滚轴的旋转轴线水平设置且设置为能够沿竖直方向的轴线转动以调节所述滚扫700的清扫角度。具体的,如图8所示,图8中左右方向为行驶方向,上侧为道路清洁车的右侧,下侧为道路清洁车的左侧,此时滚扫700转动至使得其左端沿行驶方向更靠近左侧的吸嘴装置100,以便将滚扫收集的垃圾引导至左侧的吸嘴装置100。当然,也可以使滚扫700转动至使得其右端沿行驶方向更靠近右侧的吸嘴装置100,以便将滚扫收集的垃圾引导至右侧的吸嘴装置100。
另外,为避免清扫时垃圾在扫盘600的抛洒作用下抛出清洁车可清洁的范围,道路清洁车可以设置有位于两侧扫盘600与车体2000之间的挡沙板900。
另外,优选地,本发明中,所述道路清洁车可以设置为能够分别通过两个所述吸嘴装置100作业,也就是说,可以使两个吸嘴装置100同时作业,也可以分别使用单个吸嘴装置100作业。由此,可以根据路面垃圾分布情况通过两个吸嘴装置100同时进行全路面清扫作业以及通过单侧吸嘴装置100作业的路缘清扫作业。此外,扫盘600也可以单独控制进行作业。
为更合理地利用两侧吸嘴装置100,优选地,每个所述清扫机构1000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扫盘600为可升降扫盘,所述道路清洁车包括用于升降所述滚扫700的升降装置。由此,当可升降扫盘600升起时可以处于闲置状态而不工作,当可升降扫盘600下降时可以处作业状态以进行清扫;当滚扫700通过升降装置升起至闲置位置时可以不工作,当滚扫700通过升降装置下降至工作位置时可以进行清扫。
通过控制滚扫700、可升降扫盘600以及两侧吸嘴装置100的操作,所述道路清洁车具有以下至少一种工作模式:
高速清扫模式,其中,所述滚扫700通过所述升降装置下降并位于工作位置,所述扫盘600均处于作业状态,两个所述吸嘴装置100同时作业,所述滚扫700设置为使得所述滚扫700的靠近所述道路清洁车辆的行驶的路缘线所在侧的一端在所述道路清洁车辆的行驶方向上更靠近同侧的所述吸嘴装置100;
常规保洁模式,其中,所述滚扫700通过所述升降装置下降并位于工作位置,所述可升降扫盘升起至闲置状态且保留至少一个所述扫盘600进行作业,两个所述吸嘴装置100同时作业,所述滚扫700设置为使得所述滚扫700的靠近所述道路清洁车辆的行驶的路缘线所在侧的一端在所述道路清洁车辆的行驶方向上更靠近同侧的所述吸嘴装置100;
路缘高速清扫模式,其中,所述滚扫700通过所述升降装置升起并位于闲置位置,通过靠近所述道路清洁车辆的行驶的路缘线所在侧的所述扫盘600和吸嘴装置100进行作业,该侧的所述扫盘600均处于作业状态;
路缘保洁模式,其中,所述滚扫700通过所述升降装置升起并位于闲置位置,所述可升降扫盘升起并处于闲置状态且保留至少一个所述扫盘600进行作业,通过靠近所述道路清洁车辆的行驶的路缘线所在侧的所述扫盘600和吸嘴装置100进行作业。
下面参考附图具体说明各种工作模式。
图9a和图9b所示为常规保洁模式,两侧的吸嘴装置100均处于作业模式,至少部分扫盘600处于作业状态(可以升起部分可升降扫盘),其中图9a为道路清洁车靠近左侧(即图9a中下侧)的路缘线行驶的情况,滚扫700的左端相比右端沿行驶方向更靠近吸嘴装置100(即滚扫700的左端到左侧吸嘴装置100的距离小于滚扫700的右端到右侧吸嘴装置100的距离),图9b为道路清洁车靠近右侧(即图9b中上侧)的路缘线行驶的情况,滚扫700的右端相比左端沿行驶方向更靠近吸嘴装置100。这种工作模式适于垃圾不太多的道路的清洁。
图9c和图9d所示为高速清扫模式,两侧的吸嘴装置100均处于作业模式,扫盘600均处于作业状态,其中图9c为道路清洁车靠近左侧的路缘线行驶的情况,滚扫700的左端相比右端沿行驶方向更靠近吸嘴装置100,图9d为道路清洁车靠近右侧的路缘线行驶的情况,滚扫700的右端相比左端沿行驶方向更靠近吸嘴装置100。因为高速道路(例如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呈现出垃圾聚集在路缘线附近的分布,因此这种工作模式适于路缘线附近聚集大量垃圾而在路缘线附近存在垃圾重污染区的高速道路情况。
图9e和图9f所示为路缘高速清扫模式,滚扫700处于闲置状态,扫盘600均处于作业状态,其中图9e为道路清洁车靠近左侧的路缘线行驶的情况,左侧的吸嘴装置100进行作业,右侧的吸嘴装置100不工作,图9d为道路清洁车靠近右侧的路缘线行驶的情况,右侧的吸嘴装置100进行作业,左侧的吸嘴装置100不工作。这种工作模式适于路面中部较为清洁而仅需要清洁路缘线附近聚集的垃圾的道路情况。
图9g和图9h所示为路缘保洁模式,滚扫700处于闲置状态,至少部分扫盘600处于作业状态,其中图9g为道路清洁车靠近左侧的路缘线行驶的情况,左侧的吸嘴装置100进行作业,右侧的吸嘴装置100不工作,图9h为道路清洁车靠近右侧的路缘线行驶的情况,右侧的吸嘴装置100进行作业,左侧的吸嘴装置100不工作。这种工作模式适于路面整体较为清洁而仅需要清洁路缘线附近的垃圾的道路情况。
无论上述哪种工作模式,本发明的道路清洁车均可以以较快的速度行驶,例如可以达到20-30km/h,大大降低对道路上其他车辆正常行驶的影响。
另外,本发明的吸嘴装置100可以优选使用具有集能体120的类型。所述吸嘴装置100包括吸嘴主体110和集能体120,所述吸嘴主体110内部设置有吸嘴内腔,所述吸嘴主体110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吸嘴内腔连通的吸口,所述集能体120设置在所述吸嘴内腔的前侧并用于形成能够从所述吸嘴内腔的前端下方流入的助推气流。
集能体120能够形成助推气流,该助推气流有助于配合吸嘴装置100的抽吸力将地面的垃圾推入吸嘴内腔,并最终通过吸口吸拾。因此,本发明的吸嘴装置100具有良好的吸拾能力。
具体的,助推气流从吸嘴内腔的前端下方流入吸嘴内腔,流经路径也是垃圾进入吸嘴内腔的路径,因而可以将垃圾以较高的速度推入吸嘴内腔。而吸嘴装置100的吸拾垃圾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使得垃圾悬浮(即离开地面),本发明中,通过助推气流加速的垃圾更容易达到离开地面的状态,从而更容易悬浮在吸嘴内腔中并继而通过吸口的抽吸力吸拾。
实际上,集能体120起到了从前侧密封吸嘴内腔的作用。本发明中,集能体120可以是各种适当形式,只要能够从吸嘴内腔的前侧起到密封作用并形成从吸嘴内腔的前端下方流入的助推气流即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集能体120可以包括能够与所述吸嘴主体110密封贴合的箱型结构,所述箱型结构包括用于与地面形成从前向后逐渐减小的间隙的第一底板121。在抽吸力作用下从吸嘴装置100前侧进入的气流,在第一底板121的引导下,将进入逐渐减小的流动空间,从而汇聚并产生加速流动的助推气流。
其中,第一底板121可以为各种适当形式,只要其与地面形成从前向后逐渐减小的间隙即可。例如,如图10所示,第一底板121可以为平板并相对于水平地面从前向后向下倾斜。当然,第一底板121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的板体,例如可以是从前向后向下凸出的弯板。通过与地面形成从前向后逐渐减小的间隙,如图11所示,可以在第一底板121与地面之间形成楔形的集能区,在集能区,助推气流集聚能量且随着靠近吸嘴内腔而流速逐渐增加,助推垃圾的作用力增大,使得垃圾的速度提升,以便在进入吸嘴内腔时达到悬浮状态。
优选地,如图10所示,所述箱型结构可以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121的后端并用于与地面形成恒定间隙的第二底板122。具体的,第二底板122可以形成为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平板。如图11所示,第二底板122沿其长度方向上保持与地面恒定的间隙,以形成第一加速区。在第一加速区,助推气流保持平稳的速度,使得垃圾在第一加速区达到通过助推气流加速到的最大水平速度并以最大水平速度进入吸嘴内腔,以便达到悬浮状态。
可以理解的,第二底板122用于为垃圾提供一个平缓的加速区域,以使垃圾在进入吸嘴内腔时速度基本呈水平方向,但第二底板122并不是必须的。
在垃圾通过助推气流进入吸嘴内腔的前端(即图11中的膨胀扩散区)时,高速的流体会突然进入相对扩张的空间,从而使垃圾迅速扩散而发生悬浮,继而在吸嘴内腔的前侧的悬浮区弥散分布。其中,位于悬浮区中靠近吸口处的垃圾将很容易被抽吸力吸入抽吸区并送入吸管500,随后在垃圾箱中沉降。在吸嘴内腔中,从悬浮区经过抽吸区而未被抽吸力吸入的垃圾将悬浮在吸嘴内腔的后侧的残留待吸区中,在吸嘴内腔的气流作用下逐步被吸入。可以理解的,普通的吸嘴装置是通过抽吸区的抽吸力使得垃圾悬浮,未被吸拾的垃圾在残留待吸区悬浮,以便在悬浮状态下被后续吸拾。而本发明的集能体120提供的助推气流能够在吸嘴内腔的前端使得垃圾呈现悬浮,也就是使垃圾一进入吸嘴内腔即处于便于被吸拾的悬浮状态,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助推气流和抽吸气流的双重作用使垃圾悬浮,一方面增加了悬浮的可能性并在吸嘴内腔中增加了悬浮区域的范围(即包括悬浮区和残留待吸区),另一方面抽吸气流可以弱化其悬浮垃圾的功能而主要用于吸拾垃圾,从而提高了吸拾效率。
另外,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集能体120设置为能够调节所述集能体120的底部与地面之间的间隙。其中,可以使集能体120设置为能够以微小的程度或较大的程度调节所述集能体120的底部与地面之间的间隙。
在以微小的程度调节所述间隙的情况下,可以使集能体120相对于对面浮动,从而避让经过集能体10的底部与地面之间的间隙进入吸嘴内腔的大颗粒垃圾(例如中、大粒径砂石等能够顶着集能体120浮动让开的坚硬物),如图13所示。为实现这种微小程度的调节,集能体120的后端可以通过复位弹簧133固定,以便在避让后能够通过复位弹簧133复位并继续提供助推气流。
在以较大的程度调节所述间隙的情况下,可以让开吸嘴内腔的前侧,以直接通过吸口的抽吸力吸拾大块垃圾(例如树叶、纸屑、矿泉水瓶等无法顶着集能体120浮动让开的轻飘物)。为此,优选地,所述吸嘴内腔的前端可以敞开,所述集能体120能够在所述集能体120的底部与地面之间的间隙较小的集能状态以及所述集能体120的底部与地面之间的间隙较大的收集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集能状态,外部空气仅能从所述集能体120的底部与地面之间的间隙以所述助推气流的方式进入所述吸嘴内腔。在收集状态,可以使集能体120至少部分让开吸嘴内腔的前端,以便允许轻飘物从集能体120的底部与地面之间的较大间隙通过而直接通过吸口的抽吸力吸拾。
为便于将集能体120的底部与地面之间的间隙增大到允许轻飘物通过的收集状态,优选地,如图12所示,所述吸嘴装置100可以包括用于提升所述集能体120的提升机构130,所述集能体120的前端铰接于所述吸嘴主体110,所述提升机构130用于在所述集能体120的后端提升所述集能体120。由此,当提升机构130提升集能体120时,集能体120将绕前端铰接点转动而抬高,由于集能体120的前端高于后端,上述转动将提高集能体120的底部(即集能体120的最低点)与地面之间的间隙。
其中,提升机构130可以采用各种适当形式。在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提升机构130可以包括气缸131和链条132,气缸131的活塞杆可以通过链条132连接于设置在集能体120的后端的安装座126,以便通过气缸131的活塞杆的伸缩拉动集能体120的后端提升。优选地,集能体120的后端可以通过复位弹簧133固定,以便在提升时通过伸长复位弹簧133保持集能体120的平稳并便于集能体120复位到集能状态。
本发明的集能体120的底部与地面之间的间隙的调节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例如,如图14和图15所示,所述箱型结构可以包括顶板123以及连接所述顶板123和所述第一底板121的侧部125,所述侧部125可以包括柔性结构,以能够通过向所述箱型结构内部充气或放气来调节所述集能体120的底部与地面之间的间隙。具体的,侧部125可以由例如帆布等柔软材料制成,以便在箱型结构内部能够形成用于容纳空气的空间,顶板123可以固定在适当位置,当需要减小所述间隙时,可以对箱型结构内部的空间充气,以使箱型结构的体积膨胀并降低第一底板121;当需要增大所述间隙时,可以排放所述空间的气体,以使箱型结构的体积缩小并提升第一底板121。为便于进行充气和放气操作,吸嘴装置100可以包括用于进行充气和放气操作的活塞装置140,顶板123上可以设置有通气口和连接于通气口的通气管1231,活塞装置140的有杆腔可以通过通气管1231连通于所述空间,以便通过活塞杆的移动实现充气和放气。
优选地,如图15所示,侧部125可以是连接顶板123和第一底板121的整个侧壁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可以为较为刚性的连接。为便于第一底板121的提升和降低,第一底板121的前端可以铰接于侧壁的底部。
在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集能体120可以为整体较为刚性的箱型结构,包括顶板123以及连接顶板123与第一底板121和第二底板122的侧板124。侧板124的后表面可以为适于与吸嘴内腔密封贴合的曲面。
另外,如上所述,第一底板121用于形成集能区,第二底板122用于形成第一加速区,垃圾在集能区和第一加速区因高速移动和运动方向急剧改变而不可避免会与集能体120发生碰撞。为此,至少第一底板121和第二底板122应设置为能够抵抗垃圾碰撞,例如可以为表面设置缓冲层(例如耐磨橡胶涂层)的刚性板。优选地,第一底板121、第二底板122、顶板123、侧板124均为表面设置缓冲层的刚性板。
为便于安装集能体120,吸嘴装置100包括从吸嘴内腔前端向前延伸的框体,集能体120安装于框体。此外,垃圾从吸嘴装置100的前端进入,不可避免会对吸嘴装置100产生碰撞,为保护吸嘴装置100的前端,框体两侧的前端可以设置有防撞撬动板111。防撞撬动板111可以位于集能体120的前方,以起到保护集能体120的作用。
另外,本发明的道路清洁车可以包括抽吸风机400,所述抽吸风机400通过所述吸口提供抽吸气流。其中,抽吸风机400可以通过吸管500连接到吸口。
优选地,所述吸嘴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提供从所述吸嘴内腔的后端下方流入的反吹气流的反吹单元200。通过反吹单元提供的反吹气流,可以从吸嘴内腔的后方提供朝向吸嘴内腔内部的推力,一方面能够将吸嘴内腔外的垃圾推入吸嘴内腔进行吸拾;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吸嘴内腔内的垃圾随着吸嘴装置100的行进而从后方逸出,以确保吸嘴内腔内的垃圾基本上都能够从抽吸区被吸拾。
其中,反吹单元200可以采用各种适当形式,只要能够提供反吹气流即可。优选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反吹单元200包括设置在所述吸嘴主体110后侧的反吹风管210和通过所述反吹风管210提供反吹气流的反吹风机220,所述反吹风管210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设置且下端比上端更靠近所述吸嘴主体110。由此,反吹风机220产生的气流将经过反吹风管210的引导而沿反吹风管210流动,最终从吸嘴内腔的后端下方流入吸嘴内腔。
为更好地引导反吹风管210提供的气流从吸嘴内腔的后端下方流入,优选地,所述吸嘴主体110的后侧可以设置有导流体150,所述导流体150具有朝向所述反吹风管210的引导面151,所述反吹风管210与所述引导面151间隔设置以能够在所述反吹风管210和所述引导面151之间形成高速反吹区。优选地,引导面151也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设置并基本上平行于反吹风管210。其中,高速反吹区也形成类似集能区的加速作用。具体的,在高速反吹区,由于气流运动的空间朝向吸嘴内腔逐渐减少,垃圾将在反吹气流的带动下加速。
另外,导流体150的底面可以为水平面,以与地面之间具有恒定的间隙,从而形成类似第一加速区的第二加速区。反吹气流携带的垃圾在第二加速区将加速至最大水平速度并使垃圾的速度基本集中在水平方向。
本发明中,考虑到吸嘴装置100后方经常因为逸出垃圾而产生扬尘,优选地,所述吸嘴装置包括用于在所述吸嘴主体110的后侧提供降尘作用的喷淋单元300。更优选的,喷淋单元300可以设置为在高速反吹区提供喷淋,以便喷淋的液体在高速的反吹气流作用下雾化并提高降尘效果。其中,喷淋单元300可以使用各种适当形式,例如使液体自流或者泵送,只要能够配合高速的反吹气流雾化即可。
作为对比,下面参考图16和图17说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清扫差异。
如图16所示,现有的道路清洁车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扫盘600,并通过中部的吸嘴装置100吸拾垃圾。图16右侧显示为对应道路清洁车的宽度的路面部分的清扫效果,由图可知,路面部分的中部通过吸嘴装置100通过吸拾实现清扫,两侧分别通过扫盘600清扫,具有漏扫区,且漏扫区无法通过吸嘴吸拾。
如图17所示,本发明的道路清洁车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扫盘600,并且两侧分别设置两个吸嘴装置100,吸嘴装置100前方设置有滚扫700。图17右侧显示为对应道路清洁车的宽度的路面部分的清扫效果,由图可知,路面部分的两侧分别通过扫盘600清扫,且通过前后两个扫盘600形成复扫区(包括双倍次清扫区和多倍次清扫区),漏扫区很少且能够通过吸嘴装置100吸拾,中部为通过滚扫700清扫的滚扫区,滚扫700能够达到与现有技术的中部的吸嘴装置100类似的清扫效果,从而两侧的吸嘴装置100的抽吸力全部用于吸拾而提高效率。
可以理解的,本发明的道路清洁车可以是传统的双发动机类型(主发动机驱动道路清洁车的行驶,副发动机驱动吸嘴装置100的风机等),也可以是单发动机类型(发动机仅驱动道路清洁车的行驶,风机等通过电力驱动),还可以为新能源类型(道路清洁车的行驶和风机等均通过电力驱动)。在单发动机类型和新能源类型的情况下,由于减少或取消了发动机,可以增大整车的布置空间,更有利于布置多组扫盘、吸嘴、水箱等其他装置。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本发明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道路清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清洁车包括车体(2000)和分别设置在所述车体(2000)两侧的两个清扫机构(1000),每个清扫机构(1000)包括沿平行于所述车体的长度的方向排列的至少两个扫盘(600),所述清扫机构(1000)设置为使得至少两个所述扫盘(600)的清扫轨迹具有彼此错开的部分,所述道路清洁车的车速为v,所述扫盘(600)的转速为n,每个所述扫盘(600)具有m个扫刷,每个所述清扫机构(1000)中,至少两个所述扫盘(600)之间的间距为L,其中,L=4.628×v×n/m×(a+0.5),其中v的单位为km/h,n的单位为r/min,L的单位为mm,a为自然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清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清洁车包括控制所述车速v以及所述转速n的控制单元,和/或,每个所述清扫机构(1000)包括至少一个位置能够沿所述车体(2000)的长度方向调节的扫盘(6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清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清洁车包括两个吸嘴单元,两个所述吸嘴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车体(2000)两侧以分别配合两个所述清扫机构(10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清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清洁车包括吸嘴装置(100),所述吸嘴装置(100)包括沿所述车体(2000)的横向延伸的主体,两个所述吸嘴单元分别位于所述主体的横向两侧并通过分隔件(800)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清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清洁车包括两个吸嘴装置(100),两个所述吸嘴装置(100)分别设置在所述车体(2000)两侧并分别设置有所述吸嘴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道路清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清洁车包括沿所述车体(2000)的行进方向位于所述吸嘴装置(100)前方的辅助清扫装置,所述辅助清扫装置设置在所述车体(2000)的横向的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道路清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清洁车设置为能够分别通过两个所述吸嘴装置(100)作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道路清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清扫装置为滚扫(700)包括具有旋转轴线的滚轴和设置在所述滚轴上的清洁部,所述滚轴的旋转轴线水平设置且设置为能够沿竖直方向的轴线转动以调节所述滚扫(700)的清扫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道路清洁车,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清扫机构(1000)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扫盘(600)为可升降扫盘,或者,所述道路清洁车包括用于升降所述滚扫(700)的升降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道路清洁车,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清扫机构(1000)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扫盘(600)为可升降扫盘,并且,所述道路清洁车包括用于升降所述滚扫(700)的升降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道路清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清洁车包括所述升降装置,所述道路清洁车具有以下至少一种工作模式:
高速清扫模式,其中,所述滚扫(700)通过所述升降装置下降并位于工作位置,所述扫盘(600)均处于作业状态,两个所述吸嘴装置(100)同时作业,所述滚扫(700)设置为使得所述滚扫(700)的靠近所述道路清洁车辆的行驶的路缘线所在侧的一端在所述道路清洁车辆的行驶方向上更靠近同侧的所述吸嘴装置(100);
常规保洁模式,其中,所述滚扫(700)通过所述升降装置下降并位于工作位置,所述可升降扫盘升起至闲置状态且保留至少一个所述扫盘(600)进行作业,两个所述吸嘴装置(100)同时作业,所述滚扫(700)设置为使得所述滚扫(700)的靠近所述道路清洁车辆的行驶的路缘线所在侧的一端在所述道路清洁车辆的行驶方向上更靠近同侧的所述吸嘴装置(100);
路缘高速清扫模式,其中,所述滚扫(700)通过所述升降装置升起并位于闲置位置,通过靠近所述道路清洁车辆的行驶的路缘线所在侧的所述扫盘(600)和吸嘴装置(100)进行作业,该侧的所述扫盘(600)均处于作业状态;
路缘保洁模式,其中,所述滚扫(700)通过所述升降装置升起并位于闲置位置,所述可升降扫盘升起并处于闲置状态且保留至少一个所述扫盘(600)进行作业,通过靠近所述道路清洁车辆的行驶的路缘线所在侧的所述扫盘(600)和吸嘴装置(100)进行作业。
CN201811599664.9A 2018-12-26 2018-12-26 道路清洁车 Active CN1097068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99664.9A CN109706867B (zh) 2018-12-26 2018-12-26 道路清洁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99664.9A CN109706867B (zh) 2018-12-26 2018-12-26 道路清洁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06867A CN109706867A (zh) 2019-05-03
CN109706867B true CN109706867B (zh) 2020-12-15

Family

ID=66257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99664.9A Active CN109706867B (zh) 2018-12-26 2018-12-26 道路清洁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068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14991B (zh) * 2021-12-22 2024-05-28 佛山市雅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吸水清洁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14036Y (zh) * 2008-10-31 2009-09-23 赵国贵 混合动力吸尘环卫车和混合动力扫地环卫车
NL2002429C2 (nl) * 2009-01-19 2010-07-21 Redexim Bv Inrichting voor het bewerken van een ondergrond.
EP2731470B1 (de) * 2011-07-15 2017-09-06 Alfred Kärcher GmbH & Co. KG Rotationsbürste und kehrmaschine mit einer rotationsbürste
CN104674736B (zh) * 2013-11-28 2017-02-22 长沙中联重科环卫机械有限公司 道路清洁车辆
CN104594256B (zh) * 2015-01-09 2016-05-04 东南大学 清扫车盘刷、滚刷联动升降机构
CN205501902U (zh) * 2016-03-22 2016-08-24 安徽爱瑞特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驱动纯电动道路扫洁车
CN108221793A (zh) * 2016-12-21 2018-06-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扫路车清扫装置及电动扫路车
CN106894373A (zh) * 2017-02-23 2017-06-27 中路联科技有限公司 道路清扫车的清扫机构、道路清扫车
CN207846312U (zh) * 2017-04-28 2018-09-11 徐州徐工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扫路车
CN207452798U (zh) * 2017-09-15 2018-06-05 重庆锦万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路面清理车
CN207469161U (zh) * 2017-11-23 2018-06-08 河南红宇特种汽车有限公司 具有避障、吸震和抑尘的扫路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06867A (zh) 2019-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70287A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picking up refuse from a surface, such as a track bed
CA1304545C (en) Pavement-cleaning vehicle
CN101392505B (zh) 一种吸尘车
CA2813213C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he cleaning of wall or ground surfaces
CN206503104U (zh) 电动道路清扫车
RU2087612C1 (ru) Машина для разравнивания щебня
CN106087832B (zh) 用于道路清扫车的气流驱动拾尘装置及道路清扫车
US5852847A (en) High-speed pick-up head for a street sweeper
CN204370367U (zh) 一种轻轨清理车
KR102264204B1 (ko) 스마트 청소기능을 구비한 도로 청소차
US3221358A (en) High-speed roadway vacuum cleaner
CN102653940A (zh) 一种三轮扫路车
US3004279A (en) Mobile vacuum cleaning machine for streets, airport runways and the like
CN109706867B (zh) 道路清洁车
US9605395B1 (en) Street sweeper
CN210341766U (zh) 用于高速路清扫的吸风罩
CN201276685Y (zh) 一种吸尘车
CN201326159Y (zh) 新型链传动式马路清扫车
CN112012144A (zh) 干式纯吸扫路车
CN103628437B (zh) 道路清扫装置
CN215052609U (zh) 一种轨道交通的轨道清理设备
CN103321172B (zh) 吹扫一体多功能道路清扫保洁车
CN111172926B (zh) 一种道路清扫车
CN109024410A (zh) 一种小型清扫车
CN212688821U (zh) 一种街道环保清洁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