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06793A - 纸模智能自动成型工艺 - Google Patents
纸模智能自动成型工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706793A CN109706793A CN201910014893.8A CN201910014893A CN109706793A CN 109706793 A CN109706793 A CN 109706793A CN 201910014893 A CN201910014893 A CN 201910014893A CN 109706793 A CN109706793 A CN 10970679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orkbench
- mould
- rack
- paper
- downs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Pap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纸模智能自动成型工艺,包括注浆、涌浆、捞浆、预排水、移动工作台、搬运、再移动工作台、热压定型和再搬运、三移动工作台及循环操作等步骤实现智能自动成型纸模。本申请纸模智能自动成型工艺通过注浆、涌浆工艺步骤,可有效将沉淀于纸浆槽内的纸浆混合物涌起,继而可于提高纸浆的均匀度,从而有利于成型湿纸模,避免湿纸模厚度不均,且通过左右双工位热压定型湿纸模以成型干纸模,不仅可大幅度提高纸模生产效率,且还有利于生产企业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进而可进一步满足越来越多的实际使用需求,且可推动纸模行业进一步发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纸模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纸模智能自动成型工艺。
【背景技术】
纸模产品主要应用于食品药品盛放、电器包装和易碎品衬垫包装等领域,其由植物纤维或二次纸品作为基础材料制成,由于纸模产品具有环保、无毒、可回收利用、运输方便等众多突出特点,使得纸模产业发展迅速。
但是,现有纸模生产工艺中,不仅无法有效解决纸浆沉淀的问题,且还无法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无法进一步满足越来越多的实际需求,进而制约着纸模行业进一步发展。
【发明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是针对的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纸模智能自动成型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纸模智能自动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注浆:开启分别设置于纸浆槽左右两侧的左注浆桶和右注浆桶,以使左注浆桶和右注浆桶同时向纸浆槽内注送纸浆;
步骤2、涌浆:纸浆从纸浆槽内部下侧往纸浆槽内部上侧涌出;
步骤3、捞浆:当液位传感器检测到纸浆槽内纸浆到达限定位置时,液位传感器向上下驱动组发送启动信号,随之上下驱动组接收启动信号且根据启动信号以驱动位于纸浆槽内的湿模成型模组,使湿模成型模组向上升起以成型湿纸模;
步骤4、预排水:湿纸模通过湿模成型模组与上下驱动组间的排水结构进行预排水,使得湿纸模含水量减少30%~50%;
步骤5、移动工作台:抬升机构抬升连接支撑机构以带动连接移动机构联动左工作台和右工作台同步向上升起,使左工作台和右工作台同步分脱机架上侧面,随之移动驱动机构驱动连接移动机构以带动左工作台和右工作台同步向机架右侧移动,进而使左工作台从位于机架左侧的左热压定型装置的下侧移动至纸浆槽前侧,同时右工作台从纸浆槽前侧移动至位于机架右侧的右热压定型装置的下侧;
步骤6、搬运:当左工作台位于纸浆槽前侧时,位于左热压定型装置与右热压定型装置间的干湿模搬运装置向下移动且抓取湿模成型模组上的湿纸模,随之将湿纸模搬运至左工作台上,而后复位至原始位置;
步骤7、再移动工作台:当左工作台载放湿纸模后,移动驱动机构驱动连接移动机构带动左工作台和右工作台同步向机架左侧移动,进而使左工作台从纸浆槽前侧移动至左热压定型装置下侧,同时使右工作台从右热压定型装置下侧移动至纸浆槽前侧,随后抬升机构带动连接支撑机构下降,以使连接支撑机构带动连接移动机构联动左工作台和右工作台向下移动至与机架上侧面相接触,而后连接支撑机构与连接移动机构分脱,抬升机构停止驱动;
步骤8、热压定型和再搬运:当载放有湿纸模的左工作台位于左热压定型装置下侧时,左热压定型装置向下移动且与左工作台相配合以热压定型湿纸模,与此同时,干湿模搬运装置再向下移动且抓取湿模成型模组上的湿纸模,随之将湿纸模搬运至右工作台上,而后复位至原始位置;
步骤9、三移动工作台及循环操作:当左工作台上的湿纸模被热压定型形成干纸模后,左热压定型装置向上升起,同时抬升机构抬升连接支撑机构以带动连接移动机构联动左工作台和右工作台同步向上升起,使左工作台和右工作台同步分脱机架上侧面,随之移动驱动机构驱动连接移动机构以带动左工作台和右工作台同步向机架右侧移动,从而使左工作台从左热压定型装置下侧移动至纸浆槽前侧,右工作台从纸浆槽前侧移动至右热压定型装置下侧,随之干湿模搬运装置再向下同时抓取湿模成型模组上的湿纸模和左工作台上刚热压定型出的干纸模,而后将所抓取干纸模搬运至指定地点,且将所抓取湿纸模再搬运至左工作台上,与此同时,右热压定型装置向下移动且与右工作台相配合以热压定型湿纸模,且当右工作台上的湿纸模被热压定型形成干纸模后,则可循环重复左工作台或右工作台上湿纸模的热压定型工作。
如上所述的纸模智能自动成型工艺,所述湿模成型模组包括承载托板和设于所述承载托板上侧的湿模成型模具;
所述湿模成型模具上开设有用以排出湿纸模水分的排水孔,所述承载托板上开设有用以承接经所述排水孔流下的水分且引导水分流动的流水沟槽,所述承载托板上还开设有与所述流水沟槽相连通且用以汇集排放水分的汇集排水孔;
所述上下驱动组上沿其竖向方向开设有与所述汇集排水孔相连通且用以外排水分的外排中孔;
所述排水孔和所述流水沟槽、所述汇集排水孔及所述外排中孔形成所述排水结构。
如上所述的纸模智能自动成型工艺,所述纸浆槽底部左侧设有向下伸出并与其内部相连通的左连通端口,所述纸浆槽底部右侧设有向下伸出并与其内部相连通的右连通端口;
所述左注浆桶下侧设有可与所述左连通端口管道连接且用以开启注送纸浆或关闭停止注送纸浆的左启闭注送阀;
所述右注浆桶下侧设有可与所述右连通端口管道连接且用以开启注送纸浆或关闭停止注送纸浆的右启闭注送阀。
如上所述的纸模智能自动成型工艺,所述左注浆桶后侧设有用以外接纸浆流入其内部的左接端口,所述右注浆桶后侧设有用以外接纸浆流入其内部的右接端口。
如上所述的纸模智能自动成型工艺,所述连接移动机构包括:
前连杆,其连接于所述左工作台和所述右工作台的下侧;
后连杆,其设于所述前连杆后侧,且连接所述左工作台和所述右工作台;
前齿条,其设于所述前连杆前侧;
后齿条,其设于所述后连杆后侧;
前滚轮组,其设于所述左工作台和所述右工作台的前下侧;
后滚轮组,其设于所述左工作台和所述右工作台的后下侧;
所述连接支撑机构包括:
前支撑导轨,其设于所述前滚轮组下侧,且可与所述前滚轮组相适配;
后支撑导轨,其设于所述后滚轮组下侧,且可与所述后滚轮组相适配;
所述移动驱动机构包括:
主驱动部件,其设于所述机架内部;
传动减速箱,其设于所述主动驱动部件下侧,且与所述主动驱动部件动力输出端相连接;
前动力传动组,其设于所述主驱动部件前侧,且其下端与所述传动减速箱前动力输出端相连接,上端设有与所述前齿条相啮合的前齿轮;
后动力传动组,其设于所述主驱动部件后侧,且其下端与所述传动减速箱后动力输出端相连接,上端设有与所述后齿条相啮合的后齿轮。
如上所述的纸模智能自动成型工艺,所述抬升机构包括:
前接触组件,其数量为多组,并沿所述机架横向方向设置于所述机架前侧,位于所述前支撑导轨下侧,且可接触所述前支撑导轨;
前联动连杆,其设于所述前接触组件下侧,并与每一组所述前接触组件下侧相铰接以用以联动每一组所述前接触组件;
后接触组件,其数量与所述前接触组件相等,并对称设置于所述机架后侧,位于所述后支撑导轨下侧,且可接触所述后支撑导轨;
后联动连杆,其对称设置于所述前联动连杆后侧,并位于所述后接触组件下侧,且与每一组所述后接触组件下侧相铰接以用以联动每一组所述后接触组件;
连接支撑板,其设于所述前联动连杆左侧与所述后联动连杆左侧间,并与所述前联动连杆和所述后联动连杆相连接;
抬升驱动部件,其设于所述连接支撑板上,左端为动力输出端并与所述连接支撑板相连接,且其右端被所述机架内部右侧所限位,用以向左推动所述连接支撑板以带动所述前联动连杆和所述后联动连杆向左移动,继而使所述前联动连杆联动所述前接触组件向上抬升所述前支撑导轨,同时所述后联动连杆联动所述后接触组件向上抬升所述后支撑导轨。
如上所述的纸模智能自动成型工艺,每一组所述前接触组件均包括:
前定位连杆,其套设于所述机架前侧上,且其下端伸进至所述机架内部;
前升降连杆,其套设于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前定位连杆左侧,并可沿所述机架竖向方向上下移动;
前曲臂,其设于所述机架内,位于所述前定位连杆和所述前升降连杆的下侧,且其上部右端与所述前定位连杆下端相铰接,上部左端与所述前升降连杆下端相铰接,下端与所述前联动连杆相铰接,继而当所述前联动连杆向左移动时,所述前曲臂可用以带动所述前升降连杆上下升降移动。
如上所述的纸模智能自动成型工艺,所述左工作台上设有左搭载模具,所述右工作台上设有右搭载模具;
所述左热压定型装置包括:
左安装导向架,其设于所述机架左上侧;
左连接板,其套设于所述左安装导向架上;
左热压定型模具,其设于所述左连接板下侧,且可外接热源以与所述左搭载模具相配合以热压定型湿纸模;
左升降驱动机构,其设于所述左安装导向架上,且其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左连接板相连件,用以驱动所述左连接板带动所述左热压定型模具沿所述左安装导向架竖向方向上下升降移动,以使所述左热压定型模具与所述左搭载模具相配合;
所述右热压定型装置包括:
右安装导向架,其设于所述机架右上侧;
右连接板,其套设于所述右安装导向架上;
右热压定型模具,其设于所述右连接板下侧,且可外接热源以与所述右搭载模具相配合以热压定型湿纸模;
右升降驱动机构,其设于所述右安装导向架上,且其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右连接板相连件,用以驱动所述右连接板带动所述右热压定型模具沿所述右安装导向架竖向方向上下升降移动,以使所述右热压定型模具与所述右搭载模具相配合。
如上所述的纸模智能自动成型工艺,所述干湿模搬运装置包括:
安装支架,其设于所述机架上侧;
移动连接模块,其设于所述安装支架上;
纵向驱动机构,其设于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移动连接模块间,用以驱动所述移动连接模块沿所述机架纵向方向前后往复移动;
竖向驱动机构,其设于所述移动连接模块上,且从动于所述移动连接模块前后移动;
湿纸模抓取模块,其设于所述移动连接模块下侧,并与所述竖向驱动机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且受所述竖向驱动机构驱动而沿所述机架竖向方向上下移动以用于取放湿纸模;
干纸模抓取模块,其设于所述湿纸模抓取模块前侧,并从动于所述湿纸模抓取模块移动以用于取放干纸模。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申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纸模智能自动成型工艺通过注浆、涌浆工艺步骤,可有效将沉淀于纸浆槽内的纸浆混合物涌起,继而可于提高纸浆的均匀度,从而有利于成型湿纸模,避免湿纸模厚度不均,且通过左右双工位热压定型湿纸模以成型干纸模,不仅可大幅度提高纸模生产效率,且还有利于生产企业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进而可进一步满足越来越多的实际使用需求,且可推动纸模行业进一步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纸模智能自动成型工艺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纸模自动生产线的立体图。
图3是本申请纸模自动生产线的后视立体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视图Ⅰ。
图5是图3的局部放大视图Ⅱ。
图6是本申请纸模自动生产线中所述纸浆槽和所述湿模成型模组及所述上下驱动组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视图Ⅲ。
图8是图6的局部放大视图Ⅳ。
图9是图6的局部放大视图Ⅴ。
图10是本申请纸模自动生产线中隐藏所述湿模成型装置、所述左热压定型装置、右热压定型装置、干湿模搬运装置、所述升降载放装置及部分所述机架后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的局部放大视图Ⅵ。
图12是本申请纸模自动生产线中隐藏所述湿模成型装置、所述左热压定型装置、右热压定型装置、干湿模搬运装置、所述升降载放装置及部分所述机架后的右视图。
图13是本申请纸模自动生产线中所述左热压定型装置的立体图。
图14是本申请纸模自动生产线中所述右热压定型装置的立体图。
图15是本申请纸模自动生产线中所述干湿模搬运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15所示,纸模智能自动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注浆:开启分别设置于纸浆槽21左右两侧的左注浆桶24和右注浆桶25,以使左注浆桶24和右注浆桶25同时向纸浆槽21内注送纸浆;
步骤2、涌浆:纸浆从纸浆槽21内部下侧往纸浆槽21内部上侧涌出;
步骤3、捞浆:当液位传感器检测到纸浆槽21内纸浆到达限定位置时,液位传感器向上下驱动组23发送启动信号,随之上下驱动组23接收启动信号且根据启动信号以驱动位于纸浆槽21内的湿模成型模组22,使湿模成型模组22向上升起以成型湿纸模;
步骤4、预排水:湿纸模通过湿模成型模组22与上下驱动组23间的排水结构进行预排水,使得湿纸模含水量减少30%~50%;
步骤5、移动工作台:抬升机构74抬升连接支撑机构72以带动连接移动机构71联动左工作台3和右工作台4同步向上升起,使左工作台3和右工作台4同步分脱机架1上侧面,随之移动驱动机构73驱动连接移动机构71以带动左工作台3和右工作台4同步向机架1右侧移动,进而使左工作台3从位于机架1左侧的左热压定型装置5的下侧移动至纸浆槽21前侧,同时右工作台4从纸浆槽21前侧移动至位于机架1右侧的右热压定型装置6的下侧;
步骤6、搬运:当左工作台3位于纸浆槽21前侧时,位于左热压定型装置5与右热压定型装置6间的干湿模搬运装置8向下移动且抓取湿模成型模组22上的湿纸模,随之将湿纸模搬运至左工作台3上,而后复位至原始位置;
步骤7、再移动工作台:当左工作台3载放湿纸模后,移动驱动机构73驱动连接移动机构71带动左工作台3和右工作台4同步向机架1左侧移动,进而使左工作台3从纸浆槽21前侧移动至左热压定型装置5下侧,同时使右工作台4从右热压定型装置6下侧移动至纸浆槽21前侧,随后抬升机构74带动连接支撑机构72下降,以使连接支撑机构72带动连接移动机构71联动左工作台3和右工作台4向下移动至与机架1上侧面相接触,而后连接支撑机构72与连接移动机构71分脱,抬升机构74停止驱动;
步骤8、热压定型和再搬运:当载放有湿纸模的左工作台3位于左热压定型装置5下侧时,左热压定型装置5向下移动且与左工作台3相配合以热压定型湿纸模,与此同时,干湿模搬运装置8再向下移动且抓取湿模成型模组22上的湿纸模,随之将湿纸模搬运至右工作台4上,而后复位至原始位置;
步骤9、三移动工作台及循环操作:当左工作台3上的湿纸模被热压定型形成干纸模后,左热压定型装置5向上升起,同时抬升机构74抬升连接支撑机构72以带动连接移动机构71联动左工作台3和右工作台4同步向上升起,使左工作台3和右工作台4同步分脱机架1上侧面,随之移动驱动机构73驱动连接移动机构71以带动左工作台3和右工作台4同步向机架1右侧移动,从而使左工作台3从左热压定型装置5下侧移动至纸浆槽21前侧,右工作台4从纸浆槽21前侧移动至右热压定型装置6下侧,随之干湿模搬运装置8再向下同时抓取湿模成型模组22上的湿纸模和左工作台3上刚热压定型出的干纸模,而后将所抓取干纸模搬运至指定地点,且将所抓取湿纸模再搬运至左工作台3上,与此同时,右热压定型装置6向下移动且与右工作台4相配合以热压定型湿纸模,且当右工作台4上的湿纸模被热压定型形成干纸模后,则可循环重复左工作台3或右工作台4上湿纸模的热压定型工作。
本申请纸模智能自动成型工艺通过注浆、涌浆工艺步骤,可有效将沉淀于纸浆槽内的纸浆混合物涌起,继而可于提高纸浆的均匀度,从而有利于成型湿纸模,避免湿纸模厚度不均,且通过左右双工位热压定型湿纸模以成型干纸模,不仅可大幅度提高纸模生产效率,且还有利于生产企业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进而可进一步满足越来越多的实际使用需求,且可推动纸模行业进一步发展。
所述湿模成型模组22包括承载托板221和设于所述承载托板221上侧的湿模成型模具222。所述湿模成型模具222上开设有用以排出湿纸模水分的排水孔2221,所述承载托板221上开设有用以承接经所述排水孔2221流下的水分且引导水分流动的流水沟槽2211,所述承载托板221上还开设有与所述流水沟槽2211相连通且用以汇集排放水分的汇集排水孔2212。所述上下驱动组23上沿其竖向方向开设有与所述汇集排水孔2212相连通且用以外排水分的外排中孔231。所述排水孔2221和所述流水沟槽2211、所述汇集排水孔2212及所述外排中孔231形成所述排水结构,继而通过所述排水结构以排出湿纸模上的部分水分。
所述纸浆槽21底部左侧设有向下伸出并与其内部相连通的左连通端口211。所述纸浆槽21底部右侧设有向下伸出并与其内部相连通的右连通端口212。所述左注浆桶24位于所述左热压定型装置5后侧,且其下侧设有可与所述左连通端口211管道连接且用以开启注送纸浆或关闭停止注送纸浆的左启闭注送阀242。所述右注浆桶25位于所述右热压定型装置6后侧,且其下侧设有可与所述右连通端口212管道连接且用以开启注送纸浆或关闭停止注送纸浆的右启闭注送阀252。所述左连通端口211的数量和所述左启闭注送阀242的数量相等,且均优选为4个;所述右连通端口212的数量和所述右启闭注送阀252的数量相等,且均优选为4个;其优点在于通过所述左注浆桶24和所述右注浆桶25分别与所述纸浆槽21多端连接以实现瞬时将所述纸浆槽21内注满纸浆,继而可大大节省注浆时间,进而可进一步提高纸模生产效率。
所述左启闭注送阀242和所述右启闭注送阀252均优选为电磁阀,其目的在于实现自动控制启闭动作。
所述左注浆桶24后侧设有用以外接纸浆流入其内部的左接端口241,所述左接端口241的数量优选为2个,且呈上下分布,其目的在于分流接入纸浆以使纸浆快速流入所述左注浆桶24内。
所述右注浆桶25后侧设有用以外接纸浆流入且内部的右接端口251,所述右接端口251的数量优选为2个,且呈上下分布,其目的在于分流接入纸浆以使纸浆快速流入所述右注浆桶25内。
所述连接移动机构71包括前连杆711、后连杆712、前齿条713、后齿条714、前滚轮组715、后滚轮组716。所述前连杆711连接于所述左工作台3和所述右工作台4的下侧。所述后连杆712设于所述前连杆711后侧,且连接所述左工作台3和所述右工作台4。所述前齿条713设于所述前连杆711前侧。所述后齿条714设于所述后连杆712后侧。所述前滚轮组715设于所述左工作台3和所述右工作台4的前下侧。所述后滚轮组716设于所述左工作台3和所述右工作台4的后下侧。其目的在于将所述左工作台3和所述右工作台4连接为一体,方便于驱动所述左工作台3和所述右工作台4。
所述连接支撑机构72包括前支撑导轨721、后支撑导轨722。所述前支撑导轨721设于所述前滚轮组715下侧,且可与所述前滚轮组715相适配。所述后支撑导轨722设于所述后滚轮组716下侧,且可与所述后滚轮组716相适配。其优点在于方便所述前滚轮组715和所述后滚轮组716滚动。
所述移动驱动机构73包括主驱动部件731、传动减速箱732、前动力传动组733、后动力传动组734。所述主驱动部件731设于所述机架1内部。所述传动减速箱732设于所述主动驱动部件731下侧,且与所述主动驱动部件731动力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前动力传动组733设于所述主驱动部件731前侧,且其下端与所述传动减速箱732前动力输出端相连接,上端设有与所述前齿条713相啮合的前齿轮7331。所述后动力传动组734设于所述主驱动部件731后侧,且其下端与所述传动减速箱732后动力输出端相连接,上端设有与所述后齿条714相啮合的后齿轮7341。其优点在于通过与所述所述连接移动机构71以实现同步驱动左工作台3和所述右工作台4。
所述抬升机构74包括前接触组件741、前联动连杆742、后接触组件743、后联动连杆744、连接支撑板745、抬升驱动部件746。所述前接触组件741数量为多组,并沿所述机架1横向方向设置于所述机架1前侧,位于所述前支撑导轨721下侧,且可接触所述前支撑导轨721。所述前联动连杆742设于所述前接触组件741下侧,并与每一组所述前接触组件741下侧相铰接以用以联动每一组所述前接触组件741。所述后接触组件743数量与所述前接触组件741相等,并对称设置于所述机架1后侧,位于所述后支撑导轨722下侧,且可接触所述后支撑导轨722。所述后联动连杆744对称设置于所述前联动连杆742后侧,并位于所述后接触组件743下侧,且与每一组所述后接触组件743下侧相铰接以用以联动每一组所述后接触组件743。所述连接支撑板745设于所述前联动连杆742左侧与所述后联动连杆744左侧间,并与所述前联动连杆742和所述后联动连杆744相连接。所述抬升驱动部件746设于所述连接支撑板745上,左端为动力输出端并与所述连接支撑板745相连接,且其右端被所述机架1内部右侧所限位,用以向左推动所述连接支撑板745以带动所述前联动连杆742和所述后联动连杆744向左移动,继而使所述前联动连杆742联动所述前接触组件741向上抬升所述前支撑导轨721,同时所述后联动连杆744联动所述后接触组件743向上抬升所述后支撑导轨722。其优点在于实现同步抬升或下降所述左工作台3和所述右工作台4。
每一组所述前接触组件741均包括前定位连杆7411、前升降连杆7412、前曲臂7413。所述前定位连杆7411套设于所述机架1前侧上,且其下端伸进至所述机架1内部。所述前升降连杆7412套设于所述机架1上,位于所述前定位连杆7411左侧,并可沿所述机架1竖向方向上下移动。所述前曲臂7413设于所述机架1内,位于所述前定位连杆7411和所述前升降连杆7412的下侧,且其上部右端与所述前定位连杆7411下端相铰接,上部左端与所述前升降连杆7412下端相铰接,下端与所述前联动连杆742相铰接,继而当所述前联动连杆742向左移动时,所述前曲臂7413可用以带动所述前升降连杆7412上下升降移动。其目的在于实现向上抬升功能。
所述左工作台3上设有左搭载模具31,所述右工作台4上设有右搭载模具41。所述左热压定型装置5包括左安装导向架51、左连接板52、左热压定型模具53、左升降驱动机构54。所述左安装导向架51设于所述机架1左上侧。所述左连接板52套设于所述左安装导向架51上。所述左热压定型模具53设于所述左连接板52下侧,且可外接热源以与所述左搭载模具31相配合以热压定型湿纸模。所述左升降驱动机构54设于所述左安装导向架51上,且其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左连接板52相连件,用以驱动所述左连接板52带动所述左热压定型模具53沿所述左安装导向架51竖向方向上下升降移动,以使所述左热压定型模具53与所述左搭载模具31相配合。所述右热压定型装置6包括右安装导向架61、右连接板62、右热压定型模具63、右升降驱动机构64。所述右安装导向架61设于所述机架1右上侧。所述右连接板62套设于所述右安装导向架61上。所述右热压定型模具63设于所述右连接板62下侧,且可外接热源以与所述右搭载模具41相配合以热压定型湿纸模。所述右升降驱动机构64设于所述右安装导向架61上,且其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右连接板62相连件,用以驱动所述右连接板62带动所述右热压定型模具63沿所述右安装导向架61竖向方向上下升降移动,以使所述右热压定型模具63与所述右搭载模具41相配合。其优点在于通过所述左热压定型装置5与所述左工作台3相配合及通过所述右热压定型装置6与所述右工作台4相配合均以实现热压定型湿纸模,达到双工位生产目的,进而可进一步提高本申请生产纸模的生产效率。
所述干湿模搬运装置8包括安装支架81、移动连接模块82、纵向驱动机构83、竖向驱动机构84、湿纸模抓取模块85、干纸模抓取模块86。所述安装支架81设于所述机架1上侧。所述移动连接模块82设于所述安装支架81上。所述纵向驱动机构83设于所述安装支架81与所述移动连接模块82间,用以驱动所述移动连接模块82沿所述机架1纵向方向前后往复移动。所述竖向驱动机构84设于所述移动连接模块82上,且从动于所述移动连接模块82前后移动。所述湿纸模抓取模块85设于所述移动连接模块82下侧,并与所述竖向驱动机构84动力输出端相连接,且受所述竖向驱动机构84驱动而沿所述机架1竖向方向上下移动以用于取放湿纸模。所述干纸模抓取模块86设于所述湿纸模抓取模块85前侧,并从动于所述湿纸模抓取模块85移动以用于取放干纸模。其优点在于实现同步抓取及搬运湿纸模和干纸模。
本申请纸模自动生产线还包括升降载放装置9,所述升降载放装置9设于所述机架1前侧,且用以升降载放干纸模。其优点在于辅助实现自动码放干纸模。
综上所述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使其对本申请作出各种变化,则仍落入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纸模智能自动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注浆:开启分别设置于纸浆槽(21)左右两侧的左注浆桶(24)和右注浆桶(25),以使左注浆桶(24)和右注浆桶(25)同时向纸浆槽(21)内注送纸浆;
步骤2、涌浆:纸浆从纸浆槽(21)内部下侧往纸浆槽(21)内部上侧涌出;
步骤3、捞浆:当液位传感器检测到纸浆槽(21)内纸浆到达限定位置时,液位传感器向上下驱动组(23)发送启动信号,随之上下驱动组(23)接收启动信号且根据启动信号以驱动位于纸浆槽(21)内的湿模成型模组(22),使湿模成型模组(22)向上升起以成型湿纸模;
步骤4、预排水:湿纸模通过湿模成型模组(22)与上下驱动组(23)间的排水结构进行预排水,使得湿纸模含水量减少30%~50%;
步骤5、移动工作台:抬升机构(74)抬升连接支撑机构(72)以带动连接移动机构(71)联动左工作台(3)和右工作台(4)同步向上升起,使左工作台(3)和右工作台(4)同步分脱机架(1)上侧面,随之移动驱动机构(73)驱动连接移动机构(71)以带动左工作台(3)和右工作台(4)同步向机架(1)右侧移动,进而使左工作台(3)从位于机架(1)左侧的左热压定型装置(5)的下侧移动至纸浆槽(21)前侧,同时右工作台(4)从纸浆槽(21)前侧移动至位于机架(1)右侧的右热压定型装置(6)的下侧;
步骤6、搬运:当左工作台(3)位于纸浆槽(21)前侧时,位于左热压定型装置(5)与右热压定型装置(6)间的干湿模搬运装置(8)向下移动且抓取湿模成型模组(22)上的湿纸模,随之将湿纸模搬运至左工作台(3)上,而后复位至原始位置;
步骤7、再移动工作台:当左工作台(3)载放湿纸模后,移动驱动机构(73)驱动连接移动机构(71)带动左工作台(3)和右工作台(4)同步向机架(1)左侧移动,进而使左工作台(3)从纸浆槽(21)前侧移动至左热压定型装置(5)下侧,同时使右工作台(4)从右热压定型装置(6)下侧移动至纸浆槽(21)前侧,随后抬升机构(74)带动连接支撑机构(72)下降,以使连接支撑机构(72)带动连接移动机构(71)联动左工作台(3)和右工作台(4)向下移动至与机架(1)上侧面相接触,而后连接支撑机构(72)与连接移动机构(71)分脱,抬升机构(74)停止驱动;
步骤8、热压定型和再搬运:当载放有湿纸模的左工作台(3)位于左热压定型装置(5)下侧时,左热压定型装置(5)向下移动且与左工作台(3)相配合以热压定型湿纸模,与此同时,干湿模搬运装置(8)再向下移动且抓取湿模成型模组(22)上的湿纸模,随之将湿纸模搬运至右工作台(4)上,而后复位至原始位置;
步骤9、三移动工作台及循环操作:当左工作台(3)上的湿纸模被热压定型形成干纸模后,左热压定型装置(5)向上升起,同时抬升机构(74)抬升连接支撑机构(72)以带动连接移动机构(71)联动左工作台(3)和右工作台(4)同步向上升起,使左工作台(3)和右工作台(4)同步分脱机架(1)上侧面,随之移动驱动机构(73)驱动连接移动机构(71)以带动左工作台(3)和右工作台(4)同步向机架(1)右侧移动,从而使左工作台(3)从左热压定型装置(5)下侧移动至纸浆槽(21)前侧,右工作台(4)从纸浆槽(21)前侧移动至右热压定型装置(6)下侧,随之干湿模搬运装置(8)再向下同时抓取湿模成型模组(22)上的湿纸模和左工作台(3)上刚热压定型出的干纸模,而后将所抓取干纸模搬运至指定地点,且将所抓取湿纸模再搬运至左工作台(3)上,与此同时,右热压定型装置(6)向下移动且与右工作台(4)相配合以热压定型湿纸模,且当右工作台(4)上的湿纸模被热压定型形成干纸模后,则可循环重复左工作台(3)或右工作台(4)上湿纸模的热压定型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模智能自动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湿模成型模组(22)包括承载托板(221)和设于所述承载托板(221)上侧的湿模成型模具(222);
所述湿模成型模具(222)上开设有用以排出湿纸模水分的排水孔(2221),所述承载托板(221)上开设有用以承接经所述排水孔(2221)流下的水分且引导水分流动的流水沟槽(2211),所述承载托板(221)上还开设有与所述流水沟槽(2211)相连通且用以汇集排放水分的汇集排水孔(2212);
所述上下驱动组(23)上沿其竖向方向开设有与所述汇集排水孔(2212)相连通且用以外排水分的外排中孔(231);
所述排水孔(2221)和所述流水沟槽(2211)、所述汇集排水孔(2212)及所述外排中孔(231)形成所述排水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模智能自动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纸浆槽(21)底部左侧设有向下伸出并与其内部相连通的左连通端口(211),所述纸浆槽(21)底部右侧设有向下伸出并与其内部相连通的右连通端口(212);
所述左注浆桶(24)下侧设有可与所述左连通端口(211)管道连接且用以开启注送纸浆或关闭停止注送纸浆的左启闭注送阀(242);
所述右注浆桶(25)下侧设有可与所述右连通端口(212)管道连接且用以开启注送纸浆或关闭停止注送纸浆的右启闭注送阀(25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纸模智能自动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注浆桶(24)后侧设有用以外接纸浆流入其内部的左接端口(241),所述右注浆桶(25)后侧设有用以外接纸浆流入其内部的右接端口(2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模智能自动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移动机构(71)包括:
前连杆(711),其连接于所述左工作台(3)和所述右工作台(4)的下侧;
后连杆(712),其设于所述前连杆(711)后侧,且连接所述左工作台(3)和所述右工作台(4);
前齿条(713),其设于所述前连杆(711)前侧;
后齿条(714),其设于所述后连杆(712)后侧;
前滚轮组(715),其设于所述左工作台(3)和所述右工作台(4)的前下侧;
后滚轮组(716),其设于所述左工作台(3)和所述右工作台(4)的后下侧;
所述连接支撑机构(72)包括:
前支撑导轨(721),其设于所述前滚轮组(715)下侧,且可与所述前滚轮组(715)相适配;
后支撑导轨(722),其设于所述后滚轮组(716)下侧,且可与所述后滚轮组(716)相适配;
所述移动驱动机构(73)包括:
主驱动部件(731),其设于所述机架(1)内部;
传动减速箱(732),其设于所述主动驱动部件(731)下侧,且与所述主动驱动部件(731)动力输出端相连接;
前动力传动组(733),其设于所述主驱动部件(731)前侧,且其下端与所述传动减速箱(732)前动力输出端相连接,上端设有与所述前齿条(713)相啮合的前齿轮(7331);
后动力传动组(734),其设于所述主驱动部件(731)后侧,且其下端与所述传动减速箱(732)后动力输出端相连接,上端设有与所述后齿条(714)相啮合的后齿轮(734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纸模智能自动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机构(74)包括:
前接触组件(741),其数量为多组,并沿所述机架(1)横向方向设置于所述机架(1)前侧,位于所述前支撑导轨(721)下侧,且可接触所述前支撑导轨(721);
前联动连杆(742),其设于所述前接触组件(741)下侧,并与每一组所述前接触组件(741)下侧相铰接以用以联动每一组所述前接触组件(741);
后接触组件(743),其数量与所述前接触组件(741)相等,并对称设置于所述机架(1)后侧,位于所述后支撑导轨(722)下侧,且可接触所述后支撑导轨(722);
后联动连杆(744),其对称设置于所述前联动连杆(742)后侧,并位于所述后接触组件(743)下侧,且与每一组所述后接触组件(743)下侧相铰接以用以联动每一组所述后接触组件(743);
连接支撑板(745),其设于所述前联动连杆(742)左侧与所述后联动连杆(744)左侧间,并与所述前联动连杆(742)和所述后联动连杆(744)相连接;
抬升驱动部件(746),其设于所述连接支撑板(745)上,左端为动力输出端并与所述连接支撑板(745)相连接,且其右端被所述机架(1)内部右侧所限位,用以向左推动所述连接支撑板(745)以带动所述前联动连杆(742)和所述后联动连杆(744)向左移动,继而使所述前联动连杆(742)联动所述前接触组件(741)向上抬升所述前支撑导轨(721),同时所述后联动连杆(744)联动所述后接触组件(743)向上抬升所述后支撑导轨(7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纸模智能自动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每一组所述前接触组件(741)均包括:
前定位连杆(7411),其套设于所述机架(1)前侧上,且其下端伸进至所述机架(1)内部;
前升降连杆(7412),其套设于所述机架(1)上,位于所述前定位连杆(7411)左侧,并可沿所述机架(1)竖向方向上下移动;
前曲臂(7413),其设于所述机架(1)内,位于所述前定位连杆(7411)和所述前升降连杆(7412)的下侧,且其上部右端与所述前定位连杆(7411)下端相铰接,上部左端与所述前升降连杆(7412)下端相铰接,下端与所述前联动连杆(742)相铰接,继而当所述前联动连杆(742)向左移动时,所述前曲臂(7413)可用以带动所述前升降连杆(7412)上下升降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模智能自动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工作台(3)上设有左搭载模具(31),所述右工作台(4)上设有右搭载模具(41);
所述左热压定型装置(5)包括:
左安装导向架(51),其设于所述机架(1)左上侧;
左连接板(52),其套设于所述左安装导向架(51)上;
左热压定型模具(53),其设于所述左连接板(52)下侧,且可外接热源以与所述左搭载模具(31)相配合以热压定型湿纸模;
左升降驱动机构(54),其设于所述左安装导向架(51)上,且其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左连接板(52)相连件,用以驱动所述左连接板(52)带动所述左热压定型模具(53)沿所述左安装导向架(51)竖向方向上下升降移动,以使所述左热压定型模具(53)与所述左搭载模具(31)相配合;
所述右热压定型装置(6)包括:
右安装导向架(61),其设于所述机架(1)右上侧;
右连接板(62),其套设于所述右安装导向架(61)上;
右热压定型模具(63),其设于所述右连接板(62)下侧,且可外接热源以与所述右搭载模具(41)相配合以热压定型湿纸模;
右升降驱动机构(64),其设于所述右安装导向架(61)上,且其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右连接板(62)相连件,用以驱动所述右连接板(62)带动所述右热压定型模具(63)沿所述右安装导向架(61)竖向方向上下升降移动,以使所述右热压定型模具(63)与所述右搭载模具(41)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模智能自动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湿模搬运装置(8)包括:
安装支架(81),其设于所述机架(1)上侧;
移动连接模块(82),其设于所述安装支架(81)上;
纵向驱动机构(83),其设于所述安装支架(81)与所述移动连接模块(82)间,用以驱动所述移动连接模块(82)沿所述机架(1)纵向方向前后往复移动;
竖向驱动机构(84),其设于所述移动连接模块(82)上,且从动于所述移动连接模块(82)前后移动;
湿纸模抓取模块(85),其设于所述移动连接模块(82)下侧,并与所述竖向驱动机构(84)动力输出端相连接,且受所述竖向驱动机构(84)驱动而沿所述机架(1)竖向方向上下移动以用于取放湿纸模;
干纸模抓取模块(86),其设于所述湿纸模抓取模块(85)前侧,并从动于所述湿纸模抓取模块(85)移动以用于取放干纸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14893.8A CN109706793B (zh) | 2019-01-08 | 2019-01-08 | 纸模智能自动成型工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14893.8A CN109706793B (zh) | 2019-01-08 | 2019-01-08 | 纸模智能自动成型工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706793A true CN109706793A (zh) | 2019-05-03 |
CN109706793B CN109706793B (zh) | 2020-10-23 |
Family
ID=66259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01489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706793B (zh) | 2019-01-08 | 2019-01-08 | 纸模智能自动成型工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706793B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98046A (zh) * | 1999-11-30 | 2001-06-06 | 韩国瑞赛斯特有限公司 | 纸浆模制品的制造装置 |
CN102583048A (zh) * | 2012-02-23 | 2012-07-18 | 浙江星星家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提箱移载装置 |
CN102733268A (zh) * | 2012-06-20 | 2012-10-17 | 泉州市远东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自动化纸浆模塑成、定型连体组合机及其所采用的工艺 |
CN103526649A (zh) * | 2013-05-09 | 2014-01-22 | 张宝华 | 一种全自动纸浆模塑两工位一体设备及其生产工艺 |
CN103754630A (zh) * | 2013-12-27 | 2014-04-30 | 广州奥迪通用照明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送料装置 |
KR20140094778A (ko) * | 2013-01-23 | 2014-07-31 | 강일택 | 펄프몰드 성형장치 |
CN205443807U (zh) * | 2015-11-19 | 2016-08-10 | 金箭印刷事业有限公司 | 双出型纸塑成型机 |
CN108547181A (zh) * | 2018-05-21 | 2018-09-18 | 广东科捷龙机器人有限公司 | 纸模全自动智能成型工艺 |
CN108930200A (zh) * | 2018-07-18 | 2018-12-04 | 浙江家得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次性纤维餐具成型设备及工艺 |
-
2019
- 2019-01-08 CN CN201910014893.8A patent/CN10970679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98046A (zh) * | 1999-11-30 | 2001-06-06 | 韩国瑞赛斯特有限公司 | 纸浆模制品的制造装置 |
CN102583048A (zh) * | 2012-02-23 | 2012-07-18 | 浙江星星家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提箱移载装置 |
CN102733268A (zh) * | 2012-06-20 | 2012-10-17 | 泉州市远东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自动化纸浆模塑成、定型连体组合机及其所采用的工艺 |
KR20140094778A (ko) * | 2013-01-23 | 2014-07-31 | 강일택 | 펄프몰드 성형장치 |
CN103526649A (zh) * | 2013-05-09 | 2014-01-22 | 张宝华 | 一种全自动纸浆模塑两工位一体设备及其生产工艺 |
CN103754630A (zh) * | 2013-12-27 | 2014-04-30 | 广州奥迪通用照明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送料装置 |
CN205443807U (zh) * | 2015-11-19 | 2016-08-10 | 金箭印刷事业有限公司 | 双出型纸塑成型机 |
CN108547181A (zh) * | 2018-05-21 | 2018-09-18 | 广东科捷龙机器人有限公司 | 纸模全自动智能成型工艺 |
CN108930200A (zh) * | 2018-07-18 | 2018-12-04 | 浙江家得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次性纤维餐具成型设备及工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706793B (zh) | 2020-10-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781890U (zh) | 一种具有自动注料、取坯功能的自动成型设备 | |
CN102465477B (zh) | 一种纸浆模塑制品生产装置及应用其制备模塑制品的方法 | |
CN2630300Y (zh) | 全自动纸浆模塑成型机 | |
CN101914858B (zh) | 一种模塑成型机模具滴水现象消除方法及模塑成型机 | |
CN201485253U (zh) | 三列双线直线灌装机 | |
EP3702530B1 (en) | Molding process and equipment | |
CN107815931B (zh) | 纸浆模塑成型机及烘干一体式纸浆模塑成型设备及方法 | |
CN101828580A (zh) | 一种多功能春卷注馅机及其工作方法 | |
CN209686143U (zh) | 应用于成型纸模的智能自动生产线 | |
CN209686145U (zh) | 应用于纸模自动生产线的同步驱动机构及纸模自动生产线 | |
CN109706793A (zh) | 纸模智能自动成型工艺 | |
CN209686144U (zh) | 湿模成型装置及纸模自动生产线 | |
CN101880992B (zh) | 具有纸浆模塑全自动成型机以及间歇排水真空装置的装置 | |
CN107350208A (zh) | 具备行进定点停顿喷洗的清洗箱 | |
CN2344422Y (zh) | 一种纸浆模塑机 | |
CN109677015A (zh) | 应用于成型纸模的智能自动生产线 | |
CN220116923U (zh) | 一种挤压转移一体自动机 | |
CN109680558A (zh) | 应用于纸模自动生产线的同步驱动机构及纸模自动生产线 | |
CN201942956U (zh) | 一种纸浆模塑制品生产装置 | |
CN109706794A (zh) | 湿模成型装置及纸模自动生产线 | |
CN215280744U (zh) | 百叶连杆总成加脂、组装一体化自动工装 | |
CN214737012U (zh) | 一种高密度陶瓷纤维板生产系统 | |
CN2284802Y (zh) | 旋转式纸浆模塑成型机 | |
CN104652178B (zh) | 大型厚体纸浆模压设备 | |
JPH10195800A (ja) | 繊維質厚物成形品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Room 1723, building 1, bihao mansion, No.32, Chengnan 5th Road, South District,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Carrel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400 East Ming Garden East Ming Street, Shiqi District,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KALEIER AUTOMATION Co.,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23 Termination date: 2022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