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98740A - 资源调度的方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资源调度的方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98740A
CN109698740A CN201910091085.1A CN201910091085A CN109698740A CN 109698740 A CN109698740 A CN 109698740A CN 201910091085 A CN201910091085 A CN 201910091085A CN 109698740 A CN109698740 A CN 1096987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block
resource
bit
20mhz channel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9108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98740B (zh
Inventor
淦明
林梅露
刘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7544701&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9698740(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6987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987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987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987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3Signal structure ensuring backward compatibility with legacy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04L5/0046Determination of how many bits are transmitted on different sub-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Multi-Process Working Machines And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调度的方法,应用于无线局域网,生成高效信令字段B HE‑SIGB;其中,所述HE‑SIG‑B包括承载于第一20MHz信道的第一HE‑SIG‑B;所述第一HE‑SIG‑B包括第一20MHz信道的资源分配指示RA和在所述第一20MHz信道上传输的各个被调度的的站点的用户站点信息;各个所述用户站点信息包括对应的站点标识;其中,所述第一20MHz信道的资源分配指示RA,用于指示所述第一20MHz信道的资源块划分情况,其中,所述第一20MHz信道的所述资源块划分情况包括各划分的资源块的类型和在所述第一20MHz信道中的位置;以及,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20MHz信道的所述各划分的资源块上传输的站点个数的信息,或,用于指示所述第一HE‑SIGB中的在所述第一20MHz信道上的所述用户站点信息的数目,或者,用于指示上述信息的组合;向接收端发送所述HE‑SIGB。

Description

资源调度的方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资源调度的方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例如正交频分多址(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Access)传输技术、多用户输入输出(MU-MIMO,Multiple User-MIMO,)传输技术等技术发展,目前的通信系统已经能够支持多用户传输,即,支持多个站点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
但是,上述多用户传输(例如,包括OFDMA方式,MU-MIMO方式或者OFDMA与MU-MIMO混合传输方式),需要针对如何对多个用户进行资源调度给出解决方案。
目前申请人内部已知一种尚未公开的资源调度的方案,通过比特序列指示所需要分配的带宽中的资源块,即,该比特序列中的1个比特位表示1个子资源块的分配(1个子资源块包括1×26个子载波),并且,比特序列中0和1之间的切换表示切换前的比特指示的资源块与切换后的比特指示的资源块分配给不同的用户。
例如,在所需要分配的带宽为20兆赫兹(MHz)的情况下,包括9个子资源块,需要使用9个比特位的比特序列来进行资源分配指示,并且,随着带宽的增加,比特序列的长度也不断增长,即,现有技术的资源调度方案需要占用大量的传输资源来传输该比特序列。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技术,能够支持减小资源调度对传输资源的开销。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调度的方法、装置和设备,能够支持减小资源调度对传输资源的开销。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资源调度的方法,应用于无线局域网,生成高效信令字段BHE-SIGB;其中,所述HE-SIG-B包括承载于第一20MHz信道的第一HE-SIG-B;所述第一HE-SIG-B包括第一20MHz信道的资源分配指示RA和在所述第一20MHz信道上传输的各个被调度的的站点的用户站点信息;各个所述用户站点信息包括对应的站点标识;其中,所述第一20MHz信道的资源分配指示RA,用于指示所述第一20MHz信道的资源块划分情况,其中,所述第一20MHz信道的所述资源块划分情况包括各划分的资源块的类型和在所述第一20MHz信道中的位置;以及,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20MHz信道的所述各划分的资源块上传输的站点个数的信息,或,用于指示所述第一HE-SIGB中的在所述第一20MHz信道上的所述用户站点信息的数目,或者,用于指示上述信息的组合;向接收端发送所述HE-SIGB。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资源调度的方法,应用于无线局域网,接收发送端发送的高效信令字段BHE-SIGB;其中,所述HE-SIG-B包括承载于第一20MHz信道的第一HE-SIG-B;
所述第一HE-SIG-B包括第一20MHz信道的资源分配指示RA和在所述第一20MHz信道上传输的各个被调度的站点的用户站点信息;各个所述用户站点信息包括对应的站点标识;其中,所述第一20MHz信道的资源分配指示RA,用于指示所述第一20MHz信道的资源块划分情况,其中,所述第一20MHz信道的所述资源块划分情况包括各划分的资源块的类型和在所述第一20MHz信道中的位置;以及,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20MHz信道的所述各划分的资源块上传输的站点个数的信息,或,用于指示所述第一HE-SIGB中的在所述第一20MHz信道上的所述用户站点信息的数目,或者,用于指示上述信息的组合;根据所述HE-SIGB中的所述RA确定所述发送端分配的资源块。
在其他方面,提供了能够执行上述方法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调度的方法、装置和设备,通过使比特序列中的至少部分比特用于指示待分配频域资源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块位置是否为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能够基于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的分布情况,对照待分配频域资源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灵活生成不同长度的比特序列,从而能够支持减小资源调度对传输资源的开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资源调度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是WLAN系统示意性架构图。
图3是2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分布示意图。
图4是20MHz带宽的资源块划分方式的示意图。
图5是40MHz带宽的资源块划分方式的示意图。
图6是80MHz带宽的资源块划分方式的示意图。
图7是比特序列生成过程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8是比特序列生成过程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图9是比特序列生成过程的再一例的示意图。
图10是比特序列生成过程的再一例的示意图。
图11是比特序列生成过程的再一例的示意图。
图12是比特序列生成过程的再一例的示意图。
图13是比特序列生成过程的再一例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待分配频域资源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5是802.11ax的分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调度信息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调度信息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资源调度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资源调度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资源调度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资源调度的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资源调度的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3a-23b是比特序列的生成过程或者解析过程的简单示意图,该方案中的序列和表1中一致。
图24是另一个比特序列的生成过程或者解析过程的简单示意图,该方案中的序列和表3中一致。
图25-36是用简化语言表达的多个实施方式的简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是从发送端角度描述的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资源调度的方法100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100应用于无线局域网,该无线局域网遵循的下一代协议中约定了针对待分配频域资源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如图1所示,该方法100包括:
S110,发送端生成资源调度信息,该资源调度信息包括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比特序列,该比特序列中的至少部分比特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块位置是否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
S120,向接收端发送该资源调度信息;
该方法100可以应用于各种通过资源调度的方式实现多用户传输的通信系统,例如,采用OFDMA或MU-MIMO等方式进行通信的系统。
并且,该方法100可以应用于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例如,无线保真(Wi-Fi,Wireless Fidelity)等。
图2是WLAN系统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WLAN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入点AP21,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站点STA22。接入点和站点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其中站点根据接入点发送的前导码确定被调度给自身的资源,基于该资源与接入点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地,该发送端为网络设备,该接收端为终端设备。
具体地说,作为发送端设备,可以列举通信系统中的网络侧设备,例如,可以是WLAN中的接入点(AP,Access Point),AP也可称之为无线访问接入点或桥接器或热点等,其可以接入服务器或通信网络。
作为接收端设备,可以列举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例如,可以是WLAN中的用户站点(STA,Station),STA还可以称为用户,可以是无线传感器、无线通信终端或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可穿戴的,或者车载的无线通信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音、数据等通信数据。
应理解,以上列举的适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100的系统仅为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还可以列举: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Global System of Mobilecommunication),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ireles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
相应地,网络设备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NB或e-NodeB,evolutionalNode B),可以是微小区基站,可以是微基站(Micro),可以是微微基站(Pico),可以是家庭基站,也可称为毫微微蜂窝基站(femto),本发明并不限定。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移动用户设备等,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
WLAN系统中关于资源块大小划分的规则为:以26个子载波为一个资源单元。
如图3所示,以20兆赫兹(MHz)带宽为例,WLAN系统中在数据符号部分的离散傅里叶变换/离散傅里叶逆变换(DFT/IDFT)点数为256,也就是存在256个子载波,其中子载波-1、0、1为直流分量(Direct current,DC),左边带子载波-122到子载波-2以及右边带子载波2到子载波122用于承载数据信息,也就是有242个子载波用于承载数据信息。子载波-128到子载波-123以及子载波123到子载波128为保护带。因此,通常用于承载数据信息的242个子载波分成9个子资源块,每个子资源块包括26个子载波,则剩余8个未使用的子载波,并且,位于带宽中心的子资源块跨DC(即,包括子载波-1、0、1),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100中主要涉及对用于承载数据信息的242个子载波的分配。
对于不同带宽的频域资源,其能够包括的资源块(也可以称为资源块)的类型相异。具体的,无线局域网遵循的下一代协议中约定了针对各种待分配频域资源(20MHz,40MHz,80MHz,或者160MHz)的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资源分布图),发送端生成并发送资源调度信息,该资源调度信息中包括用于指示被划分的待分配的资源块的比特序列,接收端通过读取该比特序列,可以知道待分配频域资源被划分成了哪些资源块。
另外,该资源调度信息中还可以包括与前述被划分的资源块相对应的被调度的接收端的信息,这样接收端通过读取前述资源调度信息,在分配给自己的资源块中实现上下行的信息传输。
下面先详细介绍下一代协议中约定了针对各种待分配频域资源的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参考图4、图5或者图6所示的资源分布图)。
1.对于2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
可选地,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包括默认位置,该默认位置所对应的资源块为该下一代协议中约定的不通过该比特序列进行指示的资源块。可选的,可以用1比特指示该默认位置的资源块是否被分配给用户使用。
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2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可以包括位于中心的默认资源块(即,位于默认位置的资源块),并且,该默认资源块可以为1×26类型的资源块,即,跨DC(即,子载波-1、0、1)且包括26个子载波的资源块。该默认资源块在通信系统中默认存在,独立分配,即,每个20MHz带宽的待分配资源中,在其中心位置均划分出一个1×26类型的默认资源块,该默认资源块独立分配给一个接收端,并且,该默认资源块所分配给的接收端与该默认资源块左侧或右侧相邻的资源块所分配给的接收端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异,本发明并未特别限定。对于20MHz带宽,该默认资源块所分配给的接收端与该默认资源块左侧或右侧相邻的资源块所分配给的接收端相同时,表明该20MHz带宽只分配给一个用户。否则,该默认资源块所分配给的接收端与该默认资源块左侧或右侧相邻的资源块所分配给的接收端为不同。
除上述位于默认位置的默认资源块外,2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还包括分别位于20MHz带宽频域资源中心默认资源块左侧或右侧的以下四种类型的资源块,即:
1×26类型的资源块,20MHz带宽中可能被划分的最小的资源块,表示一个资源块由一个子资源块(即,26个子载波)构成。
2×26类型的资源块,表示一个资源块由两个子资源块(即,2×26个子载波)构成。
4×26类型的资源块,表示一个资源块由四个子资源块(即,4×26个子载波)构成。
242类型的资源块,20MHz带宽中可能被划分的最大的资源块,表示一个资源块由242个子载波构成。
其中,4×26类型的资源块包括106个子载波,即,包括102个数据子载波和4个导频子载波,以下,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对相同或相似情况的说明。
如图4所示,为了简单描述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20MHz带宽的资源块分布图画为或者描述为四层:
第一层为1×26类型的资源块和默认资源块(即,位于20MHz带宽的中心位置的1×26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图,在位于中心的默认资源块的左右两侧,分别有4个1×26类型的资源块,即,位于图4所示资源块位置(以下,简称位置)#7~位置#10及位置#11~位置#14的资源块。
第二层为2×26类型的资源块和默认资源块(即,位于20MHz带宽的中心位置的1×26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图,在位于中心的默认资源块的左右两侧,分别有2个2×26类型的资源块,即,位于图4所示位置#1~位置#4的资源块。
第三层为4×26类型的资源块和默认资源块(即,位于20MHz带宽的中心位置的1×26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图,在位于中心的默认资源块的左右两侧,分别有1个4×26类型的资源块,即,位于图4所示位置#5和位置#6的资源块。
第四层为242类型的资源块分布图。如图4所示该242类型的资源块包含前面提到的对称中心所在的子载波。
其中,一个例子中,2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即,待分配的频域资源的一例)包括242个子载波,可以被划分成由图4中第一层至第三层中的任意资源块,划分出的资源块被分配给多个用户,并且,每个用户只能分配其中一个划分出的资源块。
或者,另一个例子中,2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频谱可以划分为第四层中的资源块,此情况下,该2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分配给一个用户,并且,可以通过后述带宽指示信息和单用户传输指示比特指示资源分配的情况。
另一个例子中,2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频谱可以划分为第四层中的资源块,此情况下,该2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分配给多个用户MU-MIMO,并且,可以通过后述带宽指示信息和多用户传输指示比特指示资源分配的情况。
本发明的资源调度的方式主要涉及2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由第一层至第三层中的任意资源块组合而成并分配给多个用户的情况。
例如,图7示出了2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的一例,如图7所示,该频域资源(按照图7中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被划分为两个2×26类型的资源块(即,资源块#1和资源块#2)、一个1×26类型的资源块(即,资源块#0,为默认资源块)和一个4×26类型的资源块(即,资源块#3)。
再例如,图8示出了2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的另一例,如图8所示,该频域资源(按照图8中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被划分为一个2×26类型的资源块(即,资源块#1’)、三个1×26类型的资源块(即,资源块#2’、资源块#3’和资源块#0’,其中,资源块#0’为默认资源块)和1个4×26类型的资源块(即,资源块#4’)构成。
可选地,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包括对称中心。
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2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包括位于中心的资源块(即,上述默认位置的资源块),并且,该位于中心的资源块两侧的各资源块位置对称分布,即,该位于中心的资源块可以作为2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的对称中心。
2.对于4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
4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可视为由两个20MHz的频域资源构成,相应的,每个2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可以包括位于该20MHz带宽中心的默认资源块(即,位于默认位置的资源块),并且,40MHz带宽中的该默认资源块(共两个)的构成及分配方式与上述20MHz带宽中的默认资源块的构成及分配方式相似,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可选的,可以用2比特分别指示该带宽的2个默认位置的资源块是否被分配给用户使用。除上述位于默认位置的默认资源块外,4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还包括分别位于40MHz带宽频域资源中心频点左侧或右侧的以下五种类型的资源块,即:
1×26类型的资源块,40MHz带宽中可能被划分的最小的资源块,表示一个资源块由一个子资源块(即,26个子载波)构成。
2×26类型的资源块,表示一个资源块由两个子资源块(即,2×26个子载波)构成。
4×26类型的资源块,表示一个资源块由四个子资源块(即,4×26个子载波)构成。
242类型的资源块,表示一个资源块由242个子载波构成。
2×242,40MHz带宽中可能被划分的最大的资源块,表示一个资源块由2×242个子载波构成。
如图5所示,为了简单描述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40MHz带宽的资源块分布图画为或者描述为五层:
第一层为1×26类型的资源块和默认资源块(即,位于每20MHz带宽的中心位置的1×26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图,在每个默认资源块的左右两侧,分别有4个1×26类型的资源块,其中,每20MHz带宽中的8个1×26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与图4中第一层所示的1×26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相似,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二层为2×26类型的资源块和默认资源块(即,位于每20MHz带宽的中心位置的1×26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图,在每个默认资源块的左右两侧,分别有2个2×26类型的资源块(例如,图5中的位置#E和位置#F),其中,每20MHz带宽中的4个2×26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与图4中第二层所示的2×26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相似,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三层为4×26类型的资源块和默认资源块(即,位于每20MHz带宽的中心位置的1×26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图,在每个默认资源块的左右两侧,分别有1个4×26类型的资源块(例如,图5中的位置#C和位置#D),其中,每20MHz带宽中的4×26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与图4中第三层所示的4×26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相似,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四层为242类型的资源块分布图,在位于40MHz的中心频点(即,子载波0)的左右两侧,分别有1个242类型的资源块,即,位于图5所示位置#A和位置#B的资源块。
第五层为4×242类型的资源块分布图。
其中,一个例子中,4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即,待分配的频域资源的一例)包括484个子载波,可以被划分成由图5中第一层至第四层中的任意资源块,划分出的资源块被分配给多个用户,并且,每个用户只能分配其中一个划分出的资源块。
或者,另一个例子中,4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频谱可以划分为第五层中的资源块,此情况下,该4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分配给一个用户,并且,可以通过后述带宽指示信息和单用户传输指示比特指示资源分配的情况。
另一个例子中,4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频谱可以划分为第五层中的资源块,此情况下,该4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分配给多个用户MU-MIMO,并且,可以通过后述带宽指示信息和多用户传输指示比特指示资源分配的情况。
本发明的资源调度的方式主要涉及4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由第一层至第四层中的任意资源块组合而成并分配给多个用户的情况。
例如,图10示出了4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的一例,如图10所示,该频域资源(按照图10中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被划分为两个2×26类型的资源块(即,资源块#1”和资源块#2”)、一个1×26类型的资源块(即,资源块#0”,为默认资源块)、一个4×26类型的资源块(即,资源块#3”)和一个242类型的资源块(即,资源块#4”)。
可选地,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包括对称中心。
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4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中心频点两侧的各资源块位置对称分布,即,该中心频点可以作为4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的对称中心。
3.对于8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
可选地,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包括默认位置,该默认位置所对应的资源块为该下一代协议中约定的不通过该比特序列进行指示的资源块。
可选的,可以用5比特分别指示该带宽下的5个默认位置的资源块是否被分配给用户使用。
具体地说,如图6所示,8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可以包括位于中心的默认资源块(即,位于默认位置的资源块),并且,该默认资源块可以为1×26类型的资源块,即,跨DC(即,子载波-1、0、1)且包括26个子载波的资源块。该默认资源块在通信系统中默认存在,独立分配,即,每个80MHz带宽的待分配资源中,在其中心位置均划分出一个1×26类型的默认资源块,该默认资源块独立分配给一个接收端,并且,该默认资源块所分配给的接收端与该默认资源块左侧或右侧相邻的资源块所分配给的接收端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异,本发明并未特别限定。对于80MHz带宽,该默认资源块所分配给的接收端与该默认资源块左侧或右侧相邻的资源块所分配给的接收端相同时,表明该80MHz带宽只分配给一个用户。否则,该默认资源块所分配给的接收端与该默认资源块左侧或右侧相邻的资源块所分配给的接收端为不同。
并且,8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可视为由两个40MHz的频域资源和一个位于对称中心的默认资源块构成,每个4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可视为由两个20MHz的频域资源构成,相应的,每个2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可以包括位于该20MHz带宽中心的默认资源块(即,位于默认位置的资源块)。
除上述位于默认位置的默认资源块外,8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还包括分别位于80MHz带宽频域资源中心默认资源块左侧或右侧的以下六种类型的资源块,即:
1×26类型的资源块,80MHz带宽中可能被划分的最小的资源块,表示一个资源块由一个子资源块(即,26个子载波)构成。
2×26类型的资源块,表示一个资源块由两个子资源块(即,2×26个子载波)构成。
4×26类型的资源块,表示一个资源块由四个子资源块(即,4×26个子载波)构成。
242类型的资源块,表示一个资源块由242个子载波构成。
2×242类型的资源块,表示一个资源块由2×242个子载波构成。
996类型的资源块,80MHz带宽中可能被划分的最大的资源块,表示一个资源块由996个子载波构成。
为了简单描述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40MHz带宽的资源块分布图画为或者描述为六层:
第一层为1×26类型的资源块和默认资源块(即,位于每20MHz带宽的中心位置的1×26类型的资源块和位于80MHz带宽的中心位置的1×26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图,每20MHz带宽的中心位置的默认资源块的左右两侧,分别有4个1×26类型的资源块,其中,每20MHz带宽中的1×26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与图4中第一层所示的1×26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相似,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二层为2×26类型的资源块和默认资源块(即,位于每20MHz带宽的中心位置的1×26类型的资源块和位于80MHz带宽的中心位置的1×26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图,每20MHz带宽的中心位置的默认资源块的左右两侧分别有2个2×26类型的资源块,其中,每20MHz带宽中的2×26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与图4中第二层所示的2×26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相似,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三层为4×26类型的资源块和默认资源块(即,位于每20MHz带宽的中心位置的1×26类型的资源块和位于80MHz带宽的中心位置的1×26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图,每20MHz带宽的中心位置的默认资源块的左右两侧,分别有1个4×26类型的资源块(例如,图6中的位置#e和位置#f),其中,每20MHz带宽中的4×26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与图4中第三层所示的4×26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相似,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四层为242类型的资源块分布图和默认资源块(即,位于80MHz带宽的中心位置的1×26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图,在位于每个40MHz的中心频点的左右两侧分别有1个242类型的资源块,即,位于图6所示位置#c和位置#d的资源块,其中,每40MHz带宽中的242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与图5中第四层所示的242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相似,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五层为2×242类型的资源块分布图和默认资源块(即,位于80MHz带宽的中心位置的1×26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图,在位于80MHz的中心位置的默认资源块的左右两侧分别有1个242类型的资源块,即,位于图6所示位置#a和位置#b的资源块,其中,每40MHz带宽中的242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与图5中第五层所示的242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相似,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六层为996类型的资源块分布图。
其中,一个例子中,8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即,待分配的频域资源的一例)包括996个子载波,可以被划分成由图6中第一层至第五层中的任意资源块,划分出的资源块被分配给多个用户,并且,每个用户只能分配其中一个划分出的资源块。
或者,另一个例子中,8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频谱可以划分为第六层中的资源块,此情况下,该8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分配给一个用户,并且,可以通过后述带宽指示信息和单用户传输指示比特指示资源分配的情况。
另一个例子中,8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频谱可以划分为第六层中的资源块,此情况下,该8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分配给多个用户MU-MIMO,并且,可以通过后述带宽指示信息和多用户传输指示比特指示资源分配的情况。
本发明的资源调度的方式主要涉及8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由第一层至第五层中的任意资源块组合而成并分配给多个用户的情况。
例如,图11示出了8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的一例,如图11所示,该频域资源(按照图11中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被划分为一个4×26类型的资源块(即,资源块#1”’)、一个1×26类型的资源块(即,资源块#0”’,为默认资源块)、一个4×26类型的资源块(即,资源块#2”’)、一个242类型的资源块(即,资源块#3”’)、一个1×26类型的资源块(即,资源块#00”’,为默认资源块)和一个2×242类型的资源块(即,资源块#4”’)。
可选地,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包括对称中心。
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8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包括位于中心的资源块(即,上述默认位置的资源块),并且,该位于中心的资源块两侧的各资源块位置对称分布,即,该位于中心的资源块可以作为8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的对称中心。
4.对于16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
16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可视为由两个80MHz的频域资源构成,相应的,每个8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可以包括位于该80MHz带宽中心的默认资源块(即,位于默认位置的资源块),并且,该160MHz的频域资源中每个2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可以包括位于该20MHz带宽中心的默认资源块(即,位于默认位置的资源块)。
可选的,可以用10比特分别指示该带宽下的10个默认位置的资源块分别是否被分配给用户使用。
除上述位于默认位置的默认资源块外,16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还包括分别位于160MHz带宽频域资源中心频点左侧或右侧的以下七种类型的资源块,即:
1×26类型的资源块,80MHz带宽中可能被划分的最小的资源块,表示一个资源块由一个子资源块(即,26个子载波)构成。
2×26类型的资源块,表示一个资源块由两个子资源块(即,2×26个子载波)构成。
4×26类型的资源块,表示一个资源块由四个子资源块(即,4×26个子载波)构成。
242类型的资源块,表示一个资源块由242个子载波构成。
2×242类型的资源块,表示一个资源块由2×242个子载波构成。
996类型的资源块,表示一个资源块由996个子载波构成。
2×996类型的资源块,160MHz带宽中可能被划分的最大的资源块,表示一个资源块由2×996个子载波构成。
为了简单描述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160MHz带宽的资源块分布图画为或者描述为七层:
第一层为1×26类型的资源块和默认资源块(即,位于每20MHz带宽的中心位置的1×26类型的资源块和位于每80MHz带宽的中心位置的1×26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图,每20MHz带宽的中心位置的默认资源块的左右两侧,分别有4个1×26类型的资源块,其中,每20MHz带宽中的1×26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与图4中第一层所示的1×26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相似,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二层为2×26类型的资源块和默认资源块(即,位于每20MHz带宽的中心位置的1×26类型的资源块和位于每80MHz带宽的中心位置的1×26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图,每20MHz带宽的中心位置的默认资源块的左右两侧分别有2个2×26类型的资源块,其中,每20MHz带宽中的2×26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与图4中第二层所示的2×26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相似,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三层为4×26类型的资源块和默认资源块(即,位于每20MHz带宽的中心位置的1×26类型的资源块和位于每80MHz带宽的中心位置的1×26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图,每20MHz带宽的中心位置的默认资源块的左右两侧,分别有1个4×26类型的资源块,其中,每20MHz带宽中的4×26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与图4中第三层所示的4×26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相似,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四层为242类型的资源块分布图和默认资源块(即,位于每80MHz带宽的中心位置的1×26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图,在位于每个40MHz的中心频点的左右两侧分别有1个242类型的资源块,其中,每40MHz带宽中的242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与图5中第四层所示的242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相似,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五层为2×242类型的资源块分布图和默认资源块(即,位于每80MHz带宽的中心位置的1×26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图,在位于80MHz的中心位置的默认资源块的左右两侧分别有1个242类型的资源块,每40MHz带宽中的242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与图5中第五层所示的242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相似,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六层为996类型的资源块分布图和默认资源块(即,位于每80MHz带宽的中心位置的1×26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图,在位于160MHz的中心频点的左右两侧分别有1个996类型的资源块,每80MHz带宽中的242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与图6中第六层所示的996类型的资源块的分布相似,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七层为2×996类型的资源块分布图。
其中,一个例子中,16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即,待分配的频域资源的一例)包括2×996个子载波,可以被划分成由第一层至第六层中的任意资源块,划分出的资源块被分配给多个用户,并且,每个用户只能分配其中一个划分出的资源块。
或者,另一个例子中,16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频谱可以划分为第七层中的资源块,此情况下,该16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分配给一个用户,并且,可以通过后述带宽指示信息和单用户传输指示比特指示资源分配的情况。
另一个例子中,16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频谱可以划分为第七层中的资源块,此情况下,该16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分配给多个用户MU-MIMO,并且,可以通过后述带宽指示信息和多用户传输指示比特指示资源分配的情况。
本发明的资源调度的方式主要涉及16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由第一层至第六层中的任意资源块组合而成并分配给多个用户的情况。
可选地,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包括对称中心。
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16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的中心频点左右两侧的各资源块位置对称分布,即,该中心频点可以作为16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的对称中心。
以上,列举说明了各种待分配频域资源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下面,对基于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生成资源调度信息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端需要进行资源调度,例如,通过资源调度信息通知接收端(该接收端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与其相对应的资源块,以便于接收端通过该资源块进行传输。
发送端可以通过比特序列,或者说比特映射(bitmap),通知系统中的各接收端以下信息:
当前的待分配频域资源的资源块划分情况,即,一方面,各划分的资源块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或者说,划分出的各资源块的类型。另一方面,资源块划分情况也包含各资源块在该待分配频域资源中的位置。下面的各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协议约定的各带宽下的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例如,上述各带宽下的各类型频域资块的包含数量和位置信息,进行简化的资源块划分指示。从而,接收端可以基于上述信息确定发送端分配的各资源块,结合被调度的接收端的信息,接收端可以在被调度的相应的资源块上进行后续的信息传输。
下面的各个实施方式提出了高效的指示上述待分配频域资源(带宽)的资源块划分情况的方案。
实施方式一
可选地,该比特序列包括多个第一类比特,该多个第一类比特与多个资源块位置对一一对应,一个该第一类比特用于指示所对应的资源块位置对中的资源块位置是否被划分在相同的待分配资源块内,一个资源块位置对包括位于一个默认位置同一侧的两个连续的最小资源块位置。具体地说,参考图7、图8,为一种资源块划分结果的简单示意图以及相应的用于指示被划分的的待分配资源块的比特序列的示意图。
针对各种带宽(图中仅示出了20MHz,但包括且不限于40MHz,,80MHz,160MHz),该比特序列中至少包括:多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类比特,其中,该第一类比特用于指示位于待分配频域资源中的默认位置(即,默认资源块所处于的位置)的同一侧的2个连续的可能被划分的最小资源块位置(1×26)是否被划分在相同的待分配资源块内。
这里,如图4至图6所示,在各带宽的第一层中,每20MHz带宽中的默认位置的同一侧具有4个1×26的资源块位置,一个默认位置的一侧可以包括两个资源块位置对,其中每个资源块位置对可以包括连续的两个1×26的资源块位置,其中每个1×26的资源块位置属于且仅属于一个资源块位置对。
需要说明的,前面介绍过针对不同的带宽,默认位置可能为多个,如果有多个默认位置,前述默认位置的一侧指的是两个默认位置之间的频带资源。
可选地,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当连续的两个第一类比特都指示被划分在相同的待分配资源块时,该比特序列还包括多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第四类比特,第四类比特用于指示两个连续的第二小资源块位置(2×26类型的资源块的位置)是否被划分在相同的资源块内。
在不同的带宽大小下,可以只包括第一类比特,在第一类比特指示之外,采用其他的方式进行指示资源块的划分情况,也可以按照上述的指示的原则,直到指示完全部的资源块划分情况。可以看到,对于较大带宽,需要较多的比特才能指示全部资源块划分情况。
可选地,该资源调度信息还包括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的第一指示信息。
以图7或者图8所示方式为例,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的第一指示信息为20MHz,该比特序列中包括至少包括4个第一类比特,其中每个比特分别对应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的2个1×26资源块位置,用于指示是否该2个1×26资源块位置被划分在相同的待分配资源块内;
较优地,方案中还包括第四类比特:
当该4个比特中的比特#1和比特#2都指示该2个1×26资源块被划分在相同的待分配资源块时,该比特序列中还包括比特#5,用于指示该比特#1和比特#2对应的2×26资源块位置是否被划分在相同的待分配资源块内;或者,
当该4个比特中的比特#3和比特#4都指示该2个1×26资源块被划分在相同的待分配资源块时,该比特序列中还包括比特#6,用于指示该比特#3和比特#4对应的该2×26资源块位置是否被划分在相同的待分配资源块内。
另外,如果该4个比特中的连续的两个比特(例如,比特#1和比特#2,或者比特#3和比特#4)指示该2个1×26资源块未被划分在相同的待分配资源块,则无需第四比特。
可以理解,在不同的带宽大小下,可以包括第一类比特,在第一类比特指示之外,采用其他的方式进行指示其他资源块的划分情况,也可以按照上述的指示的原则,用其他的比特指示2个连续的可能被划分的第二小资源块位置是否为被划分出的待分配资源块,直到指示完全部的资源块划分情况。较优的方式中,针对40MHz,80MHz,160MHz的带宽,仅指示位于待分配频域资源中的默认位置(即,默认资源块所处于的位置)的同一侧的2个连续的可能被划分的最小资源块位置(1×26)是否被划分在相同的待分配资源块内,或者仅指示2个连续的可能被划分的最小资源块位置以及2个连续的可能被划分的第二小资源块位置是否为被划分出的待分配资源块,对于较大的资源块位置,采用其他的可能的实施方式进行指示。
实施方式二
可选地,该比特序列包括多个第二类比特,该第二类比特用于指示位于该对称中心一侧的最大资源块位置是否为该待分配资源块。
参考图9、图10、图11为一种资源块划分结果的简单示意图以及相应的用于指示被划分的的待分配资源块的比特序列的示意图。
针对各种带宽(图中分别示出了20MHz,40MHz,80MHz的情况,但包括也可应用于160MHz),该比特序列中至少包括:多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类比特,其中该第二类比特用于指示当该待分配频域资源被分配给多个用户时,位于该待分配频域资源中的对称中心的一侧的可能被划分的最大资源块位置是否为被划分出的待分配资源块。前面的介绍知道,各带宽下,位于对称中心一侧的最大资源块位置不同,例如,如果待分配频域资源为20MHz,则可能被划分的最大资源块位置为4×26类型的资源块的位置;再例如,如果待分配频域资源为40MHz,则可能被划分的最大资源块位置为242类型的资源块的位置;再例如,如果待分配频域资源为80MHz,则可能被划分的最大资源块位置为2×242类型的资源块的位置;再例如,如果待分配频域资源为160MHz,则可能被划分的最大资源块位置为996类型的资源块的位置。
可选地,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当某个第二类比特指示可能被划分的最大资源块位置不是被划分的待分配资源块时,还包括第五类比特,针对该第二类比特所指示的资源块位置的范围内,该第五类比特用于指示可能被划分的第二大资源块位置是否为被划分的待分配资源块。
在不同的带宽大小下,可以只包括第二类比特,在第二类比特指示之外,采用其他的方式进行指示其他资源块的划分情况,也可以按照上述的指示的原则,用其他的比特指示第三大资源块位置是否为被划分的待分配资源块,直到指示完全部的资源块划分情况。
较优的方式中,40MHz,80MHz,160MHz仅指示可能被划分的最大资源块位置是否为被划分出的待分配资源块,或者仅指示最大资源块位置以及第二大资源块位置是否为被划分出的待分配资源块,对于较小的资源块位置,采用其他的可能的实施方式进行指示。
可选地,该资源调度信息还包括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的第一指示信息
以图9所示方式为例,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的第一指示信息为20MHz,该比特序列中包括至少2个比特(即,第二类比特的一例),该至少2个比特中的比特#A和比特#B分别用于指示20MHz带宽的对称中心(即,20MHz带宽中的默认位置)左侧或者右侧的4×26类型的资源块位置是否为被划分出的待分配资源块。当然也可以是比特#A指示右侧,比特#B指示左侧,其原理一致不再赘述。
较优地,图9的例子还可以包括:
当该第二类比特中的比特#A指示4×26类型的资源块位置不是被划分出的待分配资源块,该比特序列中还包括比特#C和比特#D,比特#C用于指示比特#A对应的前端的2×26类型的资源块位置是否被划分在相同的待分配资源块内,比特#D用于指示该比特#A对应的后端的2×26类型的资源块位置是否是被划分出的待分配资源块;或者,
当该第二类比特中的比特#B的指示4×26类型的资源块位置不是被划分出的待分配资源块,该比特序列中还包括比特#E和比特#F,比特#E用于指示该比特#B对应的前端的2×26类型的资源块位置是否被划分在相同的待分配资源块内,该比特#F用于指示该比特#B对应的后端的2×26类型的资源块位置是被划分出的待分配资源块。
以图10所示方式为例,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的第一指示信息为40MHz,该比特序列中包括至少包括2个比特(即,第二类比特的另一例),该至少2个比特中的比特#A’和比特#B’分别用于指示40MHz带宽的对称中心(即,40MHz带宽的中心频点)左侧或者右侧的242类型的资源块位置是否为被划分出的待分配资源块。当然也可以是比特#A’指示右侧,比特#B’指示左侧,其原理一致不再赘述。
针对242类型的资源块位置不是被划分出的待分配资源块的情况,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进行继续的指示,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以图11所示方式为例,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的第一指示信息为80MHz,该比特序列中包括至少2个比特(即,第二类比特的再一例),该比特序列中包括至少包括2个比特,该至少2个比特中的比特#A”和比特#B”分别用于指示80MHz带宽的对称中心(即,位于80MHz带宽中心的默认位置)左侧或者右侧的2×242类型的资源块位置是否为被划分出的待分配资源块。当然也可以是比特#A”指示右侧,比特#B”指示左侧,其原理一致不再赘述。。
针对2×242资源块位置不是被划分出的待分配资源块的情况,可以继续采用本实施的方式,指示该2×242资源块位置范围内的242资源块位置是否是被划分出的待分配资源块。对于后续的资源块,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进行继续的指示,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针对160MHz或者其他带宽,可以类似的参考上述方案。
实施方式三
可选地,该比特序列包括两个第三类比特,该两个第三类比特与位于该对称中心的两侧的两个资源块位置组一一对应,该第三类比特用于指示所对应的资源块位置组中的资源块位置是否均为该待分配资源块,其中,一个资源块位置组包括该位于该待分配频域资源的中心的同一侧的多个最小资源块位置。
参考图12,图13,为一种资源块划分结果的简单示意图以及相应的用于指示被划分的的待分配资源块的比特序列的示意图。
针对各种带宽(图中仅示出了20MHz,40MHz,80MHz的情况,但包括也可应用于160MHz),该比特序列中至少包括:多个第三类比特,其中一些第三类比特用于指示位于该待分配频域资源中的对称中心(例如,20MHz带宽的默认位置,40MHz带宽的中心频点,80MHz带宽的位于中心的默认位置,160MHz带宽的中心频点)的一侧的可能被划分的多个最小资源块位置是否均为被划分出的待分配资源块,另一些该第三类比特分别用于指示位于该待分配频域资源中的默认位置的另一侧的可能被划分的多个最小资源块位置是否均为被划分出的待分配资源块。各带宽下最小资源块大小一般是1×26,其位置可以参考前面的详细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这里,对称中心一侧可以包括一个资源块位置组,或者说,每个资源块位置组可以包括对称中心一侧的除默认位置以外的全部1×26的资源块位置,其中,每个1×26的资源块位置属于且仅属于一个资源块位置组。
可选地,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当某个第三类比特指示可能被划分的多个最小资源块位置不都是被划分出的待分配资源块时,还包括第六类比特,针对第三类比特所指示的资源块位置的范围内,该第六类比特用于指示可能被划分的多个第二小资源块位置是否均为被划分的待分配资源块。
在不同的带宽大小下,可以只包括第三类比特,在第三类比特指示之外,采用其他的方式进行指示其他资源块的划分情况,也可以按照上述的指示的原则,用其他的比特指示第三大资源块位置是否为被划分的待分配资源块,直到指示完全部的资源块划分情况。较优的方式中,40MHz,80MHz,160MHz仅指示可能被划分的最小资源块位置是否为被划分出的待分配资源块,或者仅指示最小资源块位置以及第二小资源块位置是否为被划分出的待分配资源块,对于较大的资源块位置,采用其他的可能的实施方式进行指示。
实施例四
可选的,前述提到的用于指示资源块划分的比特序列包括一个第零类比特,该比特指示一定带宽所对应的可能被划分的最大资源块位置是否为被划分出的待分配资源块,即该比特指示该最大资源块用于MU-MIMO传输。后续通过其他的资源指示信息将划分出的待分配资源块分配给相应的站点。一定的带宽所对应的可能被划分的最大资源块位置例如前面介绍的针对20MHz带宽的图4的第四层,针对40MHz的图5的第五层,针对80MHz的图6的第六层,针对160MHz带宽的第七层。
这时,可以理解,当第零类比特指示当前带宽所对应的可能被划分的最大资源块位置不是被划分出的待分配资源块,后续需要包含前述第一类比特、第二类比特或者第三类比特或者其他类型的比特指示资源块的划分情况。如果当第零类比特指示当前带宽所对应的最大资源块位置是被划分出的待分配资源块,后续不需要包含其他比特序列指示资源块的划分情况。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前述针对不同的带宽,各实施方式采用的是原则上类似的方式进行资源块划分的指示。也就是说,对于40MHz,80MHz,160MHz的带宽,在整体上采用前述的指示方法进行指示。
下面,对基于上述实施方式一、二或者三、或者四的确定上述比特序列的方法和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可选地,发送端获取N个映射规则,该N个映射规则与N个预设子载波数量一一对应,该映射规则用于指示判定结果与指示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该判定结果是基于该映射规则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与判定对象的之间的关系获得的,N≥1;
在将待分配频域资源所包括的M个频域资源块分配给M个接收端时,将各该频域资源块所包括的子载波数量作为该判定对象,根据该N个映射规则,确定各该频域资源块在各该映射规则下所对应的指示标识,其中,该M个频域资源块与M个接收端一一对应;
根据该指示标识,确定比特序列,该比特序列用于指示各频域资源块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及各频域资源块在该待分配频域资源中的位置;
向该接收端发送包括该比特序列的资源调度信息,以便于该接收端根据该资源调度信息,确定该接收端所对应的频域资源块。
可选地,该预设子载波数量是根据资源块的类型确定的。
具体地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WLAN系统中可能的资源块的类型数,确定该预设子载波数量。
可选地,该发送端获取N个映射规则,包括:
根据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该预设子载波数量的最小值及该预设子载波数量的最大值,获取该N个映射规则
具体地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该待分配频域资源的带宽(即,待分配频域资源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这里,待分配频域资源所包括的子载波该不包括直流空子载波和边带保护空子载波,一下,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对相同或相似情况的说明)、如上该的子资源块的大小(即,该预设子载波数量的最小值)、以及该带宽下资源块所包括的子载波数量的最大值(即,该预设子载波数量的最大值)确定该预设规则。
例如,在使用2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的情况下,频域资源可以包括图4所示的三种类型的资源块,因此,该预设子载波数量可以为:
1×26、2×26、4×26。
再例如,在使用4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的情况下,频域资源可以包括图5所示的四种类型的资源块,因此,该预设子载波数量可以为:
1×26、2×26、4×26、242。
再例如,在使用8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的情况下,频域资源可以包括图6所示的五种类型的资源块,因此,该预设子载波数量可以为:
1×26、2×26、4×26、242、2×242。
再例如,在使用16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的情况下,频域资源可以包括六种类型的资源块,即,该预设子载波数量可以为:
1×26、2×26、4×26、242、2×242、996。
并且,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端也可以采用相似的方法和过程,确定该预设子载波数量,并且,为了确保该方法100的可靠性,需要确保发送端和接收端所确定的预设子载波数量相同。
应理解,以上列举的预设子载波数量的确定方法仅为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由高层管理设备指示给该发送端或接收端,或者,也可以由网络管理员预先设置在发送端或接收端,或者,发送端或接收端也可以直接根据所使用的待分配频域资源的带宽确定,只要能够确保发送端和接收端所确定的预设子载波数量相同即可,本发明并未特别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待分配频域资源中的任一资源块针对任一映射规则均可以得到相应的指示标识。即,可以确定该资源块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或者说,该资源块的类型)与该预设子载波数量(或者说,该预设子载波数量所对应的资源块的类型)的关系(例如,大小关系),不同关系可以对应不同的指示标识。
下面,对该映射规则的内容以及指示标识的确定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可选地,根据该N个映射规则,确定各该资源块在各该映射规则下所对应的指示标识,包括:
基于各该映射规则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按照预设顺序,依次根据该N个映射规则,确定各该资源块在各该映射规则下所对应的指示标识。
具体地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树状法,按照预设子载波数量的大小顺序(例如,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依次判定各资源块在各映射规则下的指示标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作为基于如上该确定的预设子载波数量的映射规则,可以列举以下三种类型,下面,分别对各类型的映射规则及基于各类型的映射规则的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α.第一类型的映射规则(对应实施方式一)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端可以根据预设子载波数量的大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判定各资源块在各映射规则下的标识。
此情况下,一个第一类型的映射规则(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映射规则#A)可以描述为判定位于规定频域位置的资源块的大小(即,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该映射规则#A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如果判定为是,则该频域位置在该映射规则#A下的指示标识为1;如果判定为否,则该频域位置在该映射规则#A下的指示标识为0。
或者说,上述预设子载波数量的顺序可以对应为如图4至图7中所示的层的顺序,即,发送端可以按照上述该资源块分布图中从上至下的顺序(即,预设子载波数量的从小到大的顺序)对每一层所对应的映射规则进行判定。
即,第X层的映射规则#A还可以描述为:如果一个规定频域位置的(一个或多个)资源块是第X-1层(即,第X层的上一层)的资源块聚合而成,则该频域位置在该映射规则#A下的指示标识为1,如果一个规定频域位置的(一个或多个)资源块不是第X-1层(即,第X层的上一层)的资源块聚合而成,则该频域位置在该映射规则#A下的指示标识为0。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的“聚合”只能由上一层的相邻资源块聚合而成,而不存在由上两层的资源块聚合而成的情况。因此该方案可以进一步压缩比特,即指示不可能往上聚合的比特可以省略掉,比如20MHz带宽下的位于中心位置的1×26类型的资源块(即,20MHz带宽的对称中心)左边位置为2×26和2个1×26资源块,该种情形不可能向上聚合成4×26资源块,于是对应的指示比特可以省略。
图7示出了基于该第一类型的映射规则的判定过程一例的树状图,以带宽为20MHz的待分配频域资源为例,该待分配频域资源从左至右依次包括2个2×26类型的资源块(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资源块#1和资源块#2),1个1×26类型的资源块(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资源块#0)和1个4×26类型的资源块(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资源块#3)。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20MHz的带宽下,位于带宽中间位置的1个1×26类型的资源块(即,资源块#0)始终存在,因此,该资源块可以隐性指示,即指该。因此,该方法100主要用于判定除该资源块#0以外的资源块所对应的指示标识,为了避免赘述,以下,省略对相同或相似情况的说明。
当然,另外的例子中,也可以用1比特指示资源块#0是否可用。
首先,如图7所示,判定预设子载波数量为2×26所对应的预设规则(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预设规则#1),并从左至右依次进行判定。
或者说,以图4中的第二层的资源块分布为判定基准,并从左至右依次进行判定。
在发送端的判定过程中,对应图4中第二层中的位置#1的资源块为资源块#1,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为2×26,满足预设规则#1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1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规则#1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因此,位置#1(或者说,该资源块#1)在预设规则#1下的指示标识为1。或者说,资源块#1是2个或2个以上1×26的资源块聚合而成,因此,位置#1(或者说,该资源块#1)在预设规则#1下的指示标识为1。
对应图4中第二层中的位置#2的资源块为资源块#2,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为2×26,满足预设规则#1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2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规则#1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因此,该位置#2(或者说,该资源块#2)在预设规则#1下的指示标识为1。或者说,资源块#2是2个1×26的资源块聚合而成,因此,该位置#2(或者说,该资源块#2)在预设规则#1下的指示标识为1。
对应图4中第二层中的位置#3的资源块为资源块#3(即,资源块#3的一部分),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为4×26,满足预设规则#1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3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规则#1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或者说,资源块#3是2个1×26的资源块聚合而成,因此,位置#3在预设规则#1下的指示标识为1。
并且,对应图4中第二层中的位置#4的资源块为资源块#3(即,资源块#3的一部分),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为4×26,满足预设规则#1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3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规则#1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或者说,资源块#3是2个1×26的资源块聚合而成,因此,位置#4在预设规则#1下的指示标识为1。
因此,该资源块#3在预设规则#1下的指示标识为11。
其后,如图7所示,判定预设子载波数量为4×26所对应的预设规则(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预设规则#2),并从左至右判定。
或者说,以图4中的第三层的资源块分布为判定基准,并从左至右依次进行判定。
对应图4中第三层中的位置#5的资源块为资源块#1和资源块#2,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为2×26,不满足预设规则#2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1和资源块#2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小于预设规则#2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因此,位置#5(或者说,资源块#1和资源块#2)在预设规则#2下的指示标识为0。或者说,资源块#1和资源块#2不是2个2×26的资源块聚合而成,因此,位置#5(或者说,资源块#1和资源块#2)在预设规则#2下的指示标识为0,即,由一个比特位的“0”作为资源块#1和资源块#2在预设规则#1下的指示标识。
对应图4中第三层中的位置#6的资源块为资源块#3,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为4×26,满足预设规则#2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2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规则#2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因此,位置#6(或者说,资源块#3)在预设规则#2下的指示标识为1。或者说,资源块#3是2个2×26的资源块聚合而成,因此,位置#6(或者说,资源块#3)在预设规则#2下的指示标识为1。
由图7所示的待分配频域资源基于第一类型的映射规则所生成的各指示标识构成的比特序列为111101,与现有技术的比特序列生成方法相比,能够减少3比特位的开销。
相应地,在接收端的判定过程中,比特序列的前四个比特位指示待分配频域资源中的各资源块在图4中第二层中的位置#1~位置#4上的分布情况。
首个指示标识为1,因此接收端可以判定:对应图4中第二层中的位置#1的资源块(即,上述资源块#1)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满足预设规则#1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位于位置#1的资源块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规则#1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即,2×26)。或者说,位于位置#1的资源块是2个或2个以上1×26的资源块聚合而成。
第二个指示标识为1,因此接收端可以判定:对应图4中第二层中的位置#2的资源块(即,上述资源块#2)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满足预设规则#1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位于位置#2的资源块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规则#1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即,2×26)。或者说,位于位置#2的资源块是2个或2个以上1×26的资源块聚合而成。
第三个指示标识为1,因此接收端可以判定:对应图4中第二层中的位置#3的资源块(即,上述资源块#3)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满足预设规则#1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位于位置#3的资源块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规则#1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即,2×26)。或者说,位于位置#3的资源块是2个或2个以上1×26的资源块聚合而成。
第四个指示标识为1,因此接收端可以判定:对应图4中第二层中的位置#4的资源块(即,上述资源块#3)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满足预设规则#1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位于位置#4的资源块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规则#1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即,2×26)。或者说,位于位置#4的资源块是2个或2个以上1×26的资源块聚合而成。
比特序列的第5和第6个比特位指示待分配频域资源中的各资源块在图4中第三层中的位置#5和位置#6上的分布情况。
第五个指示标识为0,因此接收端可以判定:对应图4中第三层中的位置#5的资源块(即,上述资源块#1和上述资源块#2)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不满足预设规则#2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位于位置#5的资源块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小于预设规则#2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即,4×26)。或者说,位于位置#5的资源块不是2个2×26的资源块聚合而成。
由此,结合第一个指示标识、第二个指示标识和第五个指示标识,接收端能够判定位于位置#1和位置#2的资源块为两个类型为2×26的资源块,即,能够确定待分配频域资源包括上述资源块#1和上述资源块#2。
第六个指示标识为1,因此接收端可以判定:对应图4中第三层中的位置#6的资源块(即,上述资源块#3)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满足预设规则#2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位于位置#5的资源块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规则#2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即,4×26)。或者说,位于位置#5的资源块是2个2×26的资源块聚合而成。
由此,结合第三个指示标识、第四个指示标识和第六个指示标识,接收端能够判定位于位置#3和位置#4的资源块为一个类型为4×26的资源块,即,能够确定待分配频域资源包括上述资源块#3。
因此,接收端可以判定:待分配频域资源中的首个资源块(即,资源块#1)为2×26类型的资源块,待分配频域资源中的第二个资源块(即,资源块#2)为2×26类型的资源块,待分配频域资源中的第三个资源块(即,资源块#3)为4×26类型的资源块。
如上该,接收端的判定过程为发送端的判定过程的逆向处理,以下,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对与发送端的判定过程互为逆向处理的接收端的判定过程的详细说明。
当然,参考前述实施方式四,可选的另一个例子中,如图7所示的资源块划分情况,首先根据当前20MHz带宽对应的可能划分最大资源块所包括的子载波数量进行判定,即,判定预设子载波数量为242所对应的预设规则(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预设规则#22),并进行判定得到第零比特的值。或者说,以图4中的第四层的资源块分布为判定基准,并进行判定得到得到第零比特的值。
具体的,在发送端的判定过程中,图7所示的资源块划分情况为,资源块#1,资源块#2,资源块#0,和资源块#3(图4中第四层整块资源块),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分别为2×26,2×26,1×26和4×26,不满足预设规则#22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0,资源块#1,资源块#2和资源块#3中任何一个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不等于预设规则#22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即,242),因此,图4中第四层在预设规则#22下的指示标识为0,该指示标识为可选的。也就是说,第零类比特的值为0。在得到第零类比特的值后,再按照图7中所示的方式继续得到前述第一类比特的值。
图8示出了基于该第一类型的映射规则的判定过程另一例的树状图,以带宽为20MHz的待分配频域资源为例,该待分配频域资源从左至右依次包括1个2×26类型的资源块(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资源块#1’),3个1×26类型的资源块(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资源块#2’、资源块#3’和资源块#0’)和1个4×26类型的资源块(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资源块#4’)。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20MHz的带宽下,位于带宽中心位置的1个1×26类型的资源块(即,资源块#0’)始终存在,因此,该资源块可以隐性指示。因此,该方法100主要用于判定除该资源块#0’以外的资源块所对应的指示标识,为了避免赘述,以下,省略对相同或相似情况的说明。
首先,如图8所示,判定预设子载波数量为2×26所对应的预设规则(即,预设规则#1),并从左至右依次进行判定。
或者说,以图4中的第二层的资源块分布为判定基准,并从左至右依次进行判定。
对应图4中第二层中的位置#1的资源块为资源块#1’,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为2×26,满足预设规则#1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位于位置#1的资源块(即,上述资源块#1’)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规则#1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因此,位置#1(或者说,该资源块#1’)在预设规则#1下的指示标识为1。或者说,资源块#1是2个1×26的资源块聚合而成,因此,位置#1(或者说,该资源块#1’)在预设规则#1下的指示标识为1。
对应图4中第二层中的位置#2的资源块为资源块#2’和资源块#3’,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为1×26,不满足预设规则#1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2’和资源块#3’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小于预设规则#1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因此,位置#2(或者说,资源块#2’和资源块#3’)在预设规则#1下的指示标识为0。或者说,资源块#2’和资源块#3’不是2个1×26的资源块聚合而成,因此,位置#2(或者说,资源块#2’和资源块#3’)在预设规则#1下的指示标识为0,即,由一个比特位的“0”作为资源块#2’和资源块#3’在预设规则#1下的指示标识。
对应图4中第二层中的位置#3的资源块为资源块#4’(即,资源块#3的一部分),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为4×26,满足预设规则#1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4’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规则#1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或者说,资源块#4’是2个1×26的资源块聚合而成,因此,位置#3在预设规则#1下的指示标识为1。
并且,对应图4中第二层中的位置#4的资源块为资源块#4’(即,资源块#3的一部分),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为4×26,满足预设规则#1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4’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规则#1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或者说,资源块#4’是2个1×26的资源块聚合而成,因此,位置#4在预设规则#1下的指示标识为1。
因此,位于位置#3和位置#4的该资源块#4’在预设规则#1下的指示标识为11。
其后,如图8所示,判定预设子载波数量为4×26所对应的预设规则(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预设规则#2),并从左至右判定。
或者说,以图4中的第三层的资源块分布图为判定基准,并从左至右依次进行判定。
对应图4中第三层中的位置#5的资源块为资源块#1’、资源块#2’和资源块#3’,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均不满足预设规则#2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1’、资源块#2’和资源块#3’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均小于预设规则#2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因此,位置#5(或者说,资源块#1’、资源块#2’和资源块#3’)在预设规则#2下的指示标识为0。或者说,资源块#1’、资源块#2’和资源块#3’不是2个2×26的资源块聚合而成,因此,资源块#1’、资源块#2’和资源块#3’在预设规则#2下的指示标识为0。即,由一个比特位的“0”作为资源块#1’、资源块#2’和资源块#3’在预设规则#2下的指示标识。
另外,由于图4中第三层中的位置#5的资源块为一个2×26和两个1×26以在规则1中判定完成,图4中第三层中的位置#5已分配完成,因此,资源块#1’、资源块#2’和资源块#3’在预设规则#2下的指示标识也可以省略。
对应图4中第三层中的位置#6的资源块为资源块#4’,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为4×26,满足预设规则#2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4’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规则#2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因此,位置#6(或者说,资源块#4’)在预设规则#2下的指示标识为1。或者说,资源块#4’是2个2×26的资源块聚合而成,因此,该资源块#4’在预设规则#1下的指示标识为1。
即,由图8所示的待分配频域资源基于第一类型的映射规则所生成的各指示标识构成的比特序列为101101或10111。即,与现有技术的比特序列生成方法相比,能够减少3或4比特位的开销。
当然,类似的,参考前述实施方式四,可选的另一个例子中,如图8所示的资源块划分情况,首先根据当前20MHz带宽对应的可能划分最大资源块所包括的子载波数量进行判定,即,判定预设子载波数量为242所对应的预设规则(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预设规则#22),并进行判定得到第零比特的值。或者说,以图4中的第四层的资源块分布为判定基准,并进行判定得到得到第零比特的值。
具体的,在发送端的判定过程中,图8所示的资源块划分情况为,资源块#1’,资源块#2’,资源块#3’和资源块#0’,和资源块#4’,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分别为2×26,1×26,1×26,1×26和4×26,不满足预设规则#22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1’,资源块#2’,资源块#3’和资源块#0’,和资源块#4’中任何一个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不等于预设规则#22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即,242),因此,在预设规则#22下的指示标识为0,该指示标识为可选的。也就是说,第零类比特的值为0。在得到第零类比特的值后,再按照图8中所示的方式继续得到前述第一类比特的值。
换言之,若包括预设规则#22下的可选指示标识,由图8所示的待分配频域资源基于第一类型的映射规则所生成的各指示标识构成的比特序列为0101101或010111,与现有技术的比特序列生成方法相比,能够减少2比特位或3比特位的开销。可选地,还可以包括1个指示默认资源块位置是否可用的1比特。
以上,结合图7和图8对第一类型的映射规则及基于该第一类型的映射规则的处理过程进行了说明。下面,结合图9至图14对第二、三类型的映射规则及基于该第二、三类型的映射规则的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可选地,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具有对称中心,以及
该根据该指示标识,确定比特序列,包括:
根据各该资源块在该待分配频域资源中相对于该待分配频域资源的对称中心的位置,确定排列顺序;
基于该排列顺序,根据该指示标识,确定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的比特序列。
具体地说,如图4至图6所示,2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其资源块(或者说,资源块位置)在各层的分布相对于位于中心位置的1×26类型的子资源块(即,对称中心的一例)对称,4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其资源块在各层的分布相对于中心点(即,对称中心的另一例)对称,8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其资源块在各层的分布相对于中心位置的1×26类型的子资源块(即,对称中心的再一例)对称,160MHz带宽的频域资源,其资源块在各层的分布相对于中心点(即,对称中心的再一例)对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端可以利用上述对称性,判定各资源块在各映射规则下的标识。
β.第二类型的映射规则(对应实施方式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端可以根据预设子载波数量的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判定各资源块在各映射规则下的标识。
此情况下,一个第二类型的映射规则(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映射规则#B)可以描述为判定位于对称中心左右两侧的规定频域位置的资源块的大小(即,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是等于该映射规则#B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如果判定为是,则该频域位置在该映射规则#B下的指示标识为1;如果判定为否,则该频域位置在该映射规则#B下的指示标识为0。
或者说,上述预设子载波数量的顺序可以对应为如图4至图6中所示的层的顺序,即,发送端可以按照上述该资源块分布图中从下至上的顺序(即,预设子载波数量的从大到小的顺序)对每一层所对应的映射规则进行判定。
图9示出了基于该第二类型的映射规则的判定过程一例的树状图,以带宽为20MHz的待分配频域资源为例,该待分配频域资源从左至右依次包括2个2×26类型的资源块(即,资源块#1和资源块#2),1个1×26类型的资源块(即,资源块#0)和1个4×26类型的资源块(即,资源块#3)。
同样,由于在20MHz的带宽下,位于带宽中间位置的1个1×26类型的资源块(即,资源块#0)始终存在,因此,该资源块可以隐性指示。因此,该方法100主要用于判定除该资源块#0以外的资源块所对应的指示标识。
首先,如图9所示,该20MHz的带宽下位于默认位置一侧的最大的资源块所包括的子载波数量,即,判定预设子载波数量为4×26所对应的预设规则(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预设规则#3),并从左至右依次进行判定。
或者说,以图4中的第三层的资源块分布为判定基准,并从左至右依次进行判定。
在发送端的判定过程中,对应图4中第三层中的位置#5(即,20MHz的对称中心左侧)的资源块为资源块#1和资源块#2,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为2×26,不满足预设规则#3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1和资源块#2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不等于预设规则#1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即,4×26),因此,位置#1(或者说,资源块#1和资源块#2)在预设规则#3下的指示标识为0。
对应图4中第三层中的位置#6(即,20MHz的对称中心右侧)的资源块为资源块#3,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为4×26,满足预设规则#3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2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等于预设规则#3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因此,该位置#2(或者说,该资源块#3)在预设规则#3下的指示标识为1。
这里,由于20MHz带宽下,最大的资源块的类型为4×26(单用户传输除外,242分给一个用户),因此对称中心右侧的频域资源,即,位置#6(或者说,位置#3和位置#4)所对应的频域资源以分配完毕。
其后,如图9所示,判定预设子载波数量为2×26所对应的预设规则(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预设规则#4),并从左至右判定。
或者说,以图4中的第二层的资源块分布为判定基准,并从左至右依次进行判定。
对应图4中第二层中的位置#1(即,10MHz的对称中心左侧)的资源块为资源块#1,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为2×26,满足预设规则#4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1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等于预设规则#4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因此,位置#1(或者说,资源块#1)在预设规则#4下的指示标识为1。
对应图4中第二层中的位置#2(即,10MHz的对称中心右侧)的资源块为资源块#2,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为2×26,满足预设规则#4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2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等于预设规则#4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因此,位置#2(或者说,资源块#2)在预设规则#4下的指示标识为1。
由此,对称中心左侧的频域资源,即,位置#5(或者说,位置#1和位置#2)所对应的频域资源以分配完毕。
由图9所示的待分配频域资源基于第一类型的映射规则所生成的各指示标识构成的比特序列为0111,与现有技术的比特序列生成方法相比,能够减少5比特位的开销。
相应地,在接收端的判定过程中,比特序列的前两个比特位指示待分配频域资源中的各资源块在图4中第三层中的位置#5和位置#6上的分布情况。
首个指示标识为1,因此接收端可以判定:对应图4中第三层中的位置#5的资源块(即,上述资源块#1和资源块#2)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不满足预设规则#3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位于位置#5的资源块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不等于预设规则#3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即,4×26)。或者说,位于位置#5的资源块不是4×26类型的资源块。
第二个指示标识为1,因此接收端可以判定:对应图4中第三层中的位置#6的资源块(即,上述资源块#3)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满足预设规则#3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位于位置#6的资源块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等于预设规则#3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即,4×26)。
由此,结合第二个指示标识,接收端能够判定位于位置#6的资源块为4×26类型的资源块,即,接收端可以确定对称中心右侧的资源块是4×26类型的资源块。因此,位于称中心右侧(位置#3、位置#4或位置#6)的资源块#3可以被确定。
从而,接收端可以确认比特序列的第3和第4个比特位指示待分配频域资源中的各资源块在图4中第二层中的位置#1和位置#2上的分布情况。
第三个指示标识为1,因此接收端可以判定:对应图4中第二层中的位置#1的资源块(即,上述资源块#1)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满足预设规则#4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位于位置#1的资源块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等于预设规则#4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即,2×26)。或者说,位于位置#1的资源块是2×26类型的资源块。
第四个指示标识为1,因此接收端可以判定:对应图4中第二层中的位置#2的资源块(即,上述资源块#2)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满足预设规则#4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位于位置#2的资源块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等于预设规则#4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即,2×26)。或者说,位于位置#2的资源块是2×26类型的资源块。
由此,结合第一个指示标识、第三个指示标识和第四个指示标识,接收端能够判定位于位置#1和位置#2的资源块为两个类型为2×26的资源块,即,能够确定待分配频域资源包括上述资源块#1和上述资源块#2。
因此,接收端可以判定:待分配频域资源中的首个资源块(即,资源块#1)为2×26类型的资源块,待分配频域资源中的第二个资源块(即,资源块#2)为2×26类型的资源块,待分配频域资源中的第三个资源块(即,资源块#3)为4×26类型的资源块。
如上该,接收端的判定过程为发送端的判定过程的逆向处理,以下,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对与发送端的判定过程互为逆向处理的接收端的判定过程的详细说明。
当然,类似的,参考前述实施方式四,可选的另一个例子中,如图9所示的资源块划分情况,首先根据20MHz带宽对应的可能划分最大资源块所包括的子载波数量进行判定,即,判定预设子载波数量为242所对应的预设规则(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预设规则#22),并进行判定得到第零比特的值。或者说,以图4中的第四层的资源块分布为判定基准,并进行判定得到得到第零比特的值。
具体的,在发送端的判定过程中,图9所示的资源块划分情况为,资源块#1,资源块#2,资源块#0,和资源块#3,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分别为2×26,1×26,1×26,1×26和4×26,不满足预设规则#22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1,资源块#2,资源块#0,和资源块#3中任何一个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不等于预设规则#22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即,242),因此,在预设规则#22下的指示标识为0,该指示标识为可选的。也就是说,第零类比特的值为0。在得到第零类比特的值后,再按照图9中所示的方式继续得到前述第二类比特的值。
换言之,若包括预设规则#22下的可选指示标识,由图9所示的待分配频域资源基于第二类型的映射规则所生成的各指示标识构成的比特序列为00111,与现有技术的比特序列生成方法相比,能够减少4比特位。可选地,还可以包括1个指示默认资源块位置是否可用的1比特。
图10示出了基于该第二类型的映射规则的判定过程的另一例的树状图,以带宽为40MHz的待分配频域资源为例,该待分配频域资源从左至右依次包括2个2×26类型的资源块(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资源块#1”和资源块#2”),1个1×26类型的资源块(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资源块#0”)、1个4×26类型的资源块(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资源块#3”),1个4×26类型的资源块(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资源块#4”)。
首先,如图10所示,该40MHz的带宽下最大的资源块所包括的子载波数量,即,判定预设子载波数量为242所对应的预设规则(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预设规则#7),并从左至右依次进行判定。
或者说,以图5中的第四层的资源块分布为判定基准,并从左至右依次进行判定。
在发送端的判定过程中,对应图5中第四层中的位置#A(即,40MHz的对称中心左侧)的资源块为资源块#1”、资源块#2”、资源块#0”、资源块#3”,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不为242,不满足预设规则#7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1”、资源块#2”、资源块#0”、资源块#3”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不等于预设规则#7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即,242),因此,位置#A(或者说,资源块#1”、资源块#2”、资源块#0”、资源块#3”)在预设规则#7下的指示标识为0。
对应图5中第四层中的位置#B(即,40MHz的对称中心右侧)的资源块为资源块#4”,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为242,满足预设规则#7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4”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等于预设规则#7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因此,该位置#B(或者说,资源块#4”)在预设规则#7下的指示标识为1。
这里,由于40MHz带宽下,最大的资源块的类型为242,因此对称中心右侧的频域资源,即,位置#B所对应的频域资源以分配完毕。
其后,如图10所示,判定尚未分配完毕的对称中心左侧的20MHz的带宽的频域资源,20MHz的带宽下最大的资源块所包括的子载波数量,即,判定预设子载波数量为4×26所对应的预设规则(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预设规则#8),并从左至右依次进行判定。
或者说,以图5中的第三层的资源块分布为判定基准,并从左至右依次进行判定。
在发送端的判定过程中,对应图5中第三层中的位置#C(即,20MHz的对称中心左侧)的资源块为资源块#1”和资源块#2”,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为2×26,不满足预设规则#8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1”和资源块#2”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不等于预设规则#8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即,4×26),因此,位置#C(或者说,资源块#1”和资源块#2”)在预设规则#8下的指示标识为0。
另外,由于在20MHz的带宽下,位于带宽中间位置的1个1×26类型的资源块(即,资源块#0”)始终存在,因此,该资源块可以隐性指示。
对应图5中第三层中的位置#D(即,20MHz的对称中心右侧)的资源块为资源块#3”,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为4×26,满足预设规则#8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3”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等于预设规则#8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因此,该位置#D(或者说,该资源块#3”)在预设规则#8下的指示标识为1。
这里,由于20MHz带宽下,最大的资源块的类型为4×26,因此对称中心右侧的频域资源,即,位置#D所对应的频域资源以分配完毕。
其后,如图10所示,判定预设子载波数量为2×26所对应的预设规则(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预设规则#9),并从左至右判定。
或者说,以图5中的第二层的资源块分布为判定基准,并从左至右依次进行判定。
对应图5中第二层中的位置#E(即,10MHz的对称中心左侧)的资源块为资源块#1”,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为2×26,满足预设规则#9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1”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等于预设规则#9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因此,位置#E(或者说,资源块#1”)在预设规则#9下的指示标识为1。
对应图5中第二层中的位置#F(即,10MHz的对称中心右侧)的资源块为资源块#2”,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为2×26,满足预设规则#9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2”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等于预设规则#9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因此,位置#F(或者说,资源块#2”)在预设规则#9下的指示标识为1。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说明中,为了对应在不同的带宽下的处理而使用不同的标记区分上述预设规则#3与上述预设规则#8,及上述预设规则#4与上述预设规则#9,但是其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相同。
由图10所示的待分配频域资源基于第一类型的映射规则所生成的各指示标识构成的比特序列为010111,与现有技术的比特序列生成方法相比,能够减少12比特位的开销。
当然,类似的,参考前述实施方式四,可选的另一个例子中,如图10所示的资源块划分情况,首先根据40MHz带宽对应的可能划分最大资源块所包括的子载波数量进行判定,即,判定预设子载波数量为484所对应的预设规则(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预设规则#23),并进行判定得到第零比特的值。或者说,以图5中的第五层的资源块分布为判定基准,并进行判定得到得到第零比特的值。
具体的,在发送端的判定过程中,图10所示的资源块划分情况为,资源块#1”,资源块#2”,资源块#0”,资源块#3”和资源块#4”,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分别为2×26,2×26,1×26,4×26和242,不满足预设规则#22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1”,资源块#2”,资源块#0”,资源块#3”和资源块#4”中任何一个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不等于预设规则#23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即,484),因此,在预设规则#23下的指示标识为0,该指示标识为可选的。也就是说,第零类比特的值为0。在得到第零类比特的值后,再按照图10中所示的方式继续得到前述第二类比特的值。
换言之,若包括预设规则#23下的可选指示标识,由图10所示的待分配频域资源基于第二类型的映射规则所生成的各指示标识构成的比特序列为0010111,与现有技术的比特序列生成方法相比,能够减少11比特位的开销。可选地,还可以包括2个指示默认资源块位置是否可用的2比特。
图11示出了基于该第二类型的映射规则的判定过程的再一例的树状图,以带宽为80MHz的待分配频域资源为例,该待分配频域资源从左至右依次包括1个4×26类型的资源块(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资源块#1”’),1个1×26类型的资源块(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资源块#0”’)、1个4×26类型的资源块(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资源块#2”’),1个242类型的资源块(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资源块#3”’),1个1×26类型的资源块(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资源块#00”’),1个2×242类型的资源块(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资源块#4”’)。
首先,如图11所示,该80MHz的带宽下位于对称中心的一侧的最大的资源块所包括的子载波数量,即,判定预设子载波数量为2×242所对应的预设规则(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预设规则#10),并从左至右依次进行判定。
或者说,以图6中的第五层的资源块分布为判定基准,并从左至右依次进行判定。
在发送端的判定过程中,对应图6中第四层中的位置#a(即,80MHz的对称中心资源块#00左侧)的资源块为资源块#1”’、资源块#0”’、资源块#2”’、资源块#3”’,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不为2×242,不满足预设规则#10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1”’、资源块#0”’、资源块#2”’、资源块#3”’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不等于预设规则#10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即,2×242),因此,位置#A(或者说,资源块#1”’、资源块#0”’、资源块#2”’、资源块#3”’)在预设规则#10下的指示标识为0。
另外,由于在80MHz的带宽下,位于带宽中间位置的1个1×26类型的资源块(即,资源块#00”’)始终存在,因此,该资源块可以隐性指示。
对应图6中第四层中的位置#b(即,80MHz的对称中心资源块#00右侧)的资源块为资源块#4”’,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为2×242,满足预设规则#10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4”’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等于预设规则#10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因此,该位置#b(或者说,资源块#4”’)在预设规则#10下的指示标识为1。
这里,由于80MHz带宽下,最大的资源块的类型为2×242,因此对称中心右侧的频域资源,即,位置#b所对应的频域资源以分配完毕。
其后,如图11所示,判定尚未分配完毕的对称中心左侧的40MHz的带宽的频域资源,40MHz的带宽下最大的资源块所包括的子载波数量,即,判定预设子载波数量为242所对应的预设规则(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预设规则#11),并从左至右依次进行判定。
或者说,以图6中的第四层的资源块分布为判定基准,并从左至右依次进行判定。
在发送端的判定过程中,对应图6中第四层中的位置#c(即,40MHz的对称中心左侧)的资源块为资源块#1”’,资源块#0”’和资源块#2”’,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为242,不满足预设规则#11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1”’,资源块#0”’和资源块#2”’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不等于预设规则#11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即,242),因此,位置#c(或者说,资源块#1”’,资源块#0”’和资源块#2”’)在预设规则#11下的指示标识为0。
对应图6中第四层中的位置#d(即,40MHz的对称中心右侧)的资源块为资源块#3”’,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为242,满足预设规则#11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3”’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等于预设规则#11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因此,该位置#d(或者说,该资源块#3”’)在预设规则#11下的指示标识为1。
这里,由于40MHz带宽下,最大的资源块的类型为242,因此对称中心右侧的频域资源,即,位置#d所对应的频域资源以分配完毕。
其后,如图11所示,判定预设子载波数量为4×26所对应的预设规则(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预设规则#12),并从左至右判定。
或者说,以图6中的第三层的资源块分布为判定基准,并从左至右依次进行判定。
对应图6中第三层中的位置#e(即,20MHz的对称中心左侧)的资源块为资源块#1”’,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为4×26,满足预设规则#12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1”’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等于预设规则#12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因此,位置#e(或者说,资源块#1”’)在预设规则#12下的指示标识为1。
另外,由于在20MHz的带宽下,位于带宽中间位置的1个1×26类型的资源块(即,资源块#0”’)始终存在,因此,该资源块可以隐性指示。
对应图6中第三层中的位置#f(即,20MHz的对称中心右侧)的资源块为资源块#2”’,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为4×26,满足预设规则#12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2”’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等于预设规则#12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因此,位置#f(或者说,资源块#2”)在预设规则#12下的指示标识为1。
这里,由于20MHz带宽下,最大的资源块的类型为4×26,因此对称中心左侧和右侧的频域资源,即,位置#e位置#f所对应的频域资源以分配完毕。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说明中,为了对应在不同的带宽下的处理而使用不同的标记区分上述预设规则#3与上述预设规则#8,及上述预设规则#4与上述预设规则#9,但是其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相同。
由图11所示的待分配频域资源基于第一类型的映射规则所生成的各指示标识构成的比特序列为010111,与现有技术的比特序列生成方法相比,能够减少31比特位的开销。
当然,类似的,参考前述实施方式四,可选的另一个例子中,如图10所示的资源块划分情况,首先根据80MHz带宽对应的可能划分最大资源块所包括的子载波数量进行判定,即,判定预设子载波数量为996所对应的预设规则(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预设规则#24),并进行判定得到第零比特的值。或者说,以图6中的第六层的资源块分布为判定基准,并进行判定得到得到第零比特的值。
具体的,在发送端的判定过程中,图11所示的资源块划分情况为,资源块#1”,资源块#0”,资源块#2”,资源块#3”,资源块#00”和资源块#4”,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分别为4×26,1×26,4×26,242,1×26和2×242,不满足预设规则#24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1”,资源块#0”,资源块#2”,资源块#3”,资源块#00”和资源块#4”中任何一个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不等于预设规则#24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即,996),因此,在预设规则#24下的指示标识为0,该指示标识为可选的。也就是说,第零类比特的值为0。在得到第零类比特的值后,再按照图11中所示的方式继续得到前述第二类比特的值。
换言之,若包括预设规则#24下的可选指示标识,由图11所示的待分配频域资源基于第二类型的映射规则所生成的各指示标识构成的比特序列为0010111,与现有技术的比特序列生成方法相比,能够减少30比特位的开销。可选地,还可以包括5个指示默认资源块位置是否可用的5比特。
对于大带宽(>20MHz),图10和图11对应的实施例的方法也可以适用于只指示到最小粒度为20M带宽为止,即20M带宽内的资源分配指示可以采用其他方法。那么,图10对应的虚线框可以删去,由图10待分配频域资源基于第一类型的映射规则所生成的各指示标识构成的比特序列为01。图11对应的黑框可以删去,由图11待分配频域资源基于第一类型的映射规则所生成的各指示标识构成的比特序列为0101。
γ.第三类型的映射规则(对应实施方式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端可以根据预设子载波数量的大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判定各资源块在各映射规则下的标识。
此情况下,一个第三类型的映射规则(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映射规则#C)可以描述为判定位于对称中心左右两侧的规定频域位置的资源块的大小(即,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是等于该映射规则#C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如果判定为是,则该频域位置在该映射规则#C下的指示标识为1;如果判定为否,则该频域位置在该映射规则#C下的指示标识为0。
或者说,上述预设子载波数量的顺序可以对应为如图4至图6中所示的层的顺序,即,发送端可以按照上述该资源块分布图中从下至上的顺序(即,预设子载波数量的从小到大的顺序)对每一层所对应的映射规则进行判定。
图12示出了基于该第三类型的映射规则的判定过程一例的树状图,以带宽为20MHz的待分配频域资源为例,该待分配频域资源从左至右依次包括2个2×26类型的资源块(即,资源块#1和资源块#2),1个1×26类型的资源块(即,资源块#0)和1个4×26类型的资源块(即,资源块#3)。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20MHz的带宽下,位于带宽中间位置的1个1×26类型的资源块(即,资源块#0)始终存在,因此,该资源块可以隐性指示。因此,该方法100主要用于判定除该资源块#0以外的资源块所对应的指示标识,为了避免赘述,以下,省略对相同或相似情况的说明。
首先,如图12所示,判定预设子载波数量为1×26所对应的预设规则(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预设规则#5),并从左至右依次进行判定。
或者说,以图4中的第一层的资源块分布为判定基准,并从左至右依次进行判定。
在发送端的判定过程中,首先判定待分配频域资源的位于对称中心左边(即,对应图4中位置#7~位置#10)的资源块(即,资源块#1和资源块#2)的大小是否均为1×26,由于资源块#1和资源块#2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为2×26,不满足预设规则#5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1和资源块#2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不是均为预设规则#5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因此,图4中位置#7~位置#10(或者说,该资源块#1和该资源块#2)在预设规则#5下的指示标识为0。
之后,判定待分配频域资源的位于对称中心右边(即,对应图4中位置#11~位置#14)的资源块(即,资源块#3)的大小是否均为1×26,由于资源块#3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为4×26,不满足预设规则#5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3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不是均为预设规则#5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因此,图4中位置#11~位置#14(或者说,该资源块#3)在预设规则#5下的指示标识为0。
其后,如图12所示,判定预设子载波数量为2×26所对应的预设规则(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预设规则#6),并从左至右判定。
或者说,以图4中的第二层的资源块分布为判定基准,并从左至右依次进行判定。
对应图4中第二层中的位置#1的资源块为资源块#1,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为2×26,满足预设规则#6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1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等于预设规则#6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因此,位置#1(或者说,资源块#1)在预设规则#6下的指示标识为1。
对应图4中第二层中的位置#2的资源块为资源块#2,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为2×26,满足预设规则#6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2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等于预设规则#6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因此,位置#2(或者说,资源块#2)在预设规则#6下的指示标识为1。
对应图4中第二层中的位置#3的资源块为资源块#3,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为4×26,不满足预设规则#6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3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不等于预设规则#6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因此,位置#3在预设规则#6下的指示标识为0。
对应图4中第二层中的位置#4的资源块为资源块#3,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为4×26,不满足预设规则#6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4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等于预设规则#6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因此,位置#4在预设规则#6下的指示标识为0。
即,资源块#3在预设规则#6下的指示标识为00。
由于带宽为20MHz的频域资源在其对称中心任一侧的资源块分布情况只有图4所示情况,因此,在位置#11~位置#14所对应的指示标识为0,且位置#4所对应的指示标识为0的情况下,能够确定位置#6所对应的资源块(即,资源块#3)为4×26类型的资源块。
由图12所示的待分配频域资源基于第三类型的映射规则所生成的各指示标识构成的比特序列为001100,与现有技术的比特序列生成方法相比,能够减少3比特位的开销。
相应地,在接收端的判定过程中,比特序列的第一个比特位指示待分配频域资源中的各资源块在图4中第一层中的位置#7~位置#10上的分布情况。
首个指示标识为0,因此接收端可以判定:对应图4中第一层中的位置位置#7~位置#10的资源块(即,上述资源块#1和资源块#2)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不满足预设规则#5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位于位置位置#7~位置#10的资源块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不全都等于预设规则#5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即,1×26)。
第二指示标识为0,因此接收端可以判定:对应图4中第一层中的位置位置#11~位置#14的资源块(即,上述资源块#3)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不满足预设规则#5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位于位置位置#11~位置#14的资源块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不全都等于预设规则#5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即,1×26)。
第三个指示标识为1,因此接收端可以判定:对应图4中第二层中的位置#1的资源块(即,上述资源块#1)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满足预设规则#6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位于位置#1的资源块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等于预设规则#6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即,2×26)。
由此,结合第一个指示标识和第三个指示标识,接收端能够判定接收端能够判定频域资源中的左起第一个资源块,或者说,位于位置#1的资源块(即,上述资源块#1)的大小为2×26。
第四个指示标识为1,因此接收端可以判定:对应图4中第二层中的位置#2的资源块(即,上述资源块#2)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满足预设规则#6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位于位置#2的资源块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等于预设规则#6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即,2×26)。
由此,结合第一个指示标识和第四个指示标识,接收端能够判定频域资源中的左起第二个资源块,或者说,位于位置#2的资源块(即,上述资源块#1)的大小为2×26。
第五个指示标识为0,因此接收端可以判定:对应图4中第二层中的位置#3的资源块(即,上述资源块#3)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不满足预设规则#6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位于位置#3的资源块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不等于预设规则#6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即,2×26)。
第六个指示标识为0,因此接收端可以判定:对应图4中第二层中的位置#3的资源块(即,上述资源块#3)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不满足预设规则#6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位于位置#3的资源块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不等于预设规则#6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即,2×26)。
由此,结合第一个指示标识、第五个指示标识和第六个指示标识,由此,接收端能够判定频域资源中的左起第四个资源块,或者说,位于位置#3和位置#4的资源块(即,上述资源块#3)的大小为4×26。
如上该,接收端的判定过程为发送端的判定过程的逆向处理,以下,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对与发送端的判定过程互为逆向处理的接收端的判定过程的详细说明。
图13示出了基于该第三类型的映射规则的判定过程另一例的树状图,以带宽为20MHz的待分配频域资源为例,该待分配频域资源从左至右依次包括1个2×26类型的资源块(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资源块#1’),3个1×26类型的资源块(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资源块#2’、资源块#3’和资源块#0’)和1个4×26类型的资源块(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记做资源块#4’)。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20MHz的带宽下,位于带宽中心位置的1个1×26类型的资源块(即,资源块#0’)始终存在,因此,该资源块可以隐性指示。因此,该方法100主要用于判定除该资源块#0’以外的资源块所对应的指示标识,为了避免赘述,以下,省略对相同或相似情况的说明。
首先,如图13所示,判定预设子载波数量为1×26所对应的预设规则(即,预设规则#5),并从左至右依次进行判定。
或者说,以图4中的第一层的资源块分布为判定基准,并从左至右依次进行判定。
在发送端的判定过程中,首先判定待分配频域资源的位于对称中心左边(即,对应图4中位置#7~位置#10)的资源块(即,资源块#1’、资源块#2’和资源块#3’)的大小是否均为1×26,由于资源块#1’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为2×26,因此位于对称中心左边的资源块不满足预设规则#6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因此,图4中位置#7~位置#10(或者说,资源块#1’、资源块#2’和资源块#3’)在预设规则#5下的指示标识为0。
之后,判定待分配频域资源的位于对称中心右边(即,对应图4中位置#11~位置#14)的资源块(即,资源块#3’)的大小是否均为1×26,由于资源块#3’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为4×26,不满足预设规则#5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因此,图4中位置#11~位置#14(或者说,该资源块#3’)在预设规则#5下的指示标识为0。
其后,如图13所示,判定预设子载波数量为2×26所对应的预设规则(即,预设规则#6),并从左至右判定。
或者说,以图4中的第二层的资源块分布为判定基准,并从左至右依次进行判定。
对应图4中第二层中的位置#1的资源块为资源块#1’,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为2×26,满足预设规则#6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1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等于预设规则#6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因此,位置#1(或者说,资源块#1)在预设规则#6下的指示标识为1。
对应图4中第二层中的位置#2的资源块为资源块#2’和资源块#3’,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为1×26,不满足预设规则#6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2’和资源块#3’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不等于预设规则#6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因此,位置#2(或者说,资源块#2’和资源块#3’)在预设规则#6下的指示标识为0。
对应图4中第二层中的位置#3的资源块为资源块#3,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为4×26,不满足预设规则#6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3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不等于预设规则#6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因此,位置#3在预设规则#6下的指示标识为0。
对应图4中第二层中的位置#4的资源块为资源块#3,其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为4×26,不满足预设规则#6所对应的判定条件,即,资源块#4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等于预设规则#6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因此,位置#4在预设规则#6下的指示标识为0。
即,资源块#3在预设规则#6下的指示标识为00。
由于带宽为20MHz的频域资源在其对称中心任一侧的资源块分布情况只有图4所示情况,因此,在位置#11~位置#14所对应的指示标识为0,且位置#4所对应的指示标识为0的情况下,能够位置#6所对应的资源块(即,资源块#3)为4×26类型的资源块。
由图13所示的待分配频域资源基于第三类型的映射规则所生成的各指示标识构成的比特序列为001000,与现有技术的比特序列生成方法相比,能够减少3比特位的开销。
应理解,以上基于各映射规则的确定各指示标识及比特序列的过程仅为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并未限定于此,例如,以上列举了按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判定的过程,还可以按照从右至左的顺序进行判定,只要确保接收端和发送端采用相对应的顺序即可。
并且,以上列举的待分配频域资源的带宽仅为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前述三类映射规则还可以适用于指示更大带宽的频域资源的分配情况,比如40MHz,80MHz或160MHz等,并且,具体判定过程与在第二类型映射规则中的40MHz或80MHz的判定过程相似,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前述三类映射规则还可以适用于指示更大带宽的频域资源的分配并且指示到最小粒度为20MHz为止,(20MHz带宽内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指示)情况,比如40MHz,80MHz或160MHz等,并且,具体判定过程与在第二类型映射规则中的40MHz或80MHz的判定过程相似,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实施例五
前面提到,前述实施例一、二、三或者四中,对于40MHz,80MHz,160MHz的带宽,在整体上采用类似的方式指示资源块的划分情况。
在实施例五中,与此不同的是,对于40MHz,80MHz,160MHz的带宽,可以针对各个20MHz带宽,重复采用如前面实施例一、二、三或者四,或者其可能的组合所述的方法分别进行指示。换言之,对于较大带宽,其资源块划分比特序列中包含:用于指示各个基本带宽(带宽分配的最小单位,如20MHz)的资源块分配情况的比特序列,以及,用于指示相邻的2个基本带宽是否划分到一个待分配的资源块内的聚合指示比特。
例如,如果待分配频域资源为40MHz,则重复2次采用20MHz带宽的指示方法,即包括2段序列,分别针对第一个20MHz带宽和第二个20MHz带宽按照前述方法进行资源块划分的指示。再比如,如果待分配频域资源为80MHz,则重复4次采用20MHz带宽的指示方法,即包括4段序列,分别针对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个20MHz带宽按照前述方法进行资源块划分的指示。
具体的例子中,对于每20M带宽的指示方法:当第零类比特指示20MHz带宽所对应的最大资源块位置是被划分的待分配资源块内时,即被划分成242类型资源块时,每20M带宽的指示比特序列中还包括1位指示是否聚合的比特,该比特具体用于指示相邻的20M是否可划分到一个资源块内。例如,如果待分配频域资源为40MHz,当2段分别针对2个20MHz带宽的指示中第零类比特都指示被划分成242类型资源块时,且聚合比特都指示与相邻的20M可划分到一个资源块内,则表示该2个20MHz被划分成484类型的资源块。再比如,如果待分配频域资源为80MHz,当4段比特中的后2段针对后面2个20MHz带宽的指示中第零类比特都指示被划分成242类型资源块时,且聚合比特都指示与相邻的20M可划分到一个资源块内,则表示该位于后面的2个20MHz被划分成484类型的资源块;当4段针对4个20MHz带宽的指示中第零类比特都指示被划分成242类型资源块时,且聚合比特都指示与相邻的20M可划分到一个资源块内,则表示该4个20MHz被划分成996类型的资源块。
更具体的,实施例五中,具体的判定过程也参考前面所述各个类型的判定方法生成相应的第零类型的比特,第一、第二、或者第三类型等的比特。
例如,图10所示的待分配的40MHz带宽可以采用重复2次的20MHz指示方法(图9对应的实施例方法)进行指示。若包括预设规则#22下可选的指示标识,第一个20MHz基于基于第二类型的映射规则所生成的各指示标识构成的比特序列为00111。第二个20MHz基于基于第二类型的映射规则所生成的各指示标识构成的比特序列为1。当某个20MHz带宽下预设规则#22下可选的指示标识为1时,则表明该20MHz带宽被划分成242类型资源块或者与相邻的20MHz一起被划分成更大的资源块,该20MHz基于第二类型的映射规则所生成的各指示标识构成的比特序列还包括一位聚合比特,该比特用来指示该20MHz带宽是被划分成242类型资源块或者与相邻的20MHz一起被划分成更大的资源块。由于第二个20MHz带宽未被与相邻的20MHz一起被划分成更大的资源块,聚合比特位为0。所以,第二个20MHz基于第二类型的映射规则所生成的各指示标识构成的比特序列为10。所述相邻20MHz是指左至右连续的2个20MHz,或者连续的4个20MHz,或者连续的8个20MHz一起被划分成484类型的资源块,或者996类型的资源块,或996×2类型的资源块。
因此,图10所示的待分配的40MHz带宽基于第二类型的映射规则所生成的各指示标识构成的比特序列为0011110。可选地,还包括用于指示默认资源块位置是否可用的2比特。
当连续的2个20MHz其中有一个20MHz为未被划分成242类型资源块或者与相邻的20MHz一起被划分成更大的资源块时,另一个被划分成242类型资源块或者与相邻的20MHz一起被划分成更大的资源块时,第二个20MHz基于第一类型的映射规则所生成的各指示标识构成的比特序列可以不包含聚合比特。因此,图10所示的待分配的40MHz带宽基于第二类型的映射规则所生成的各指示标识构成的比特序列也可为001111。
又例如,图11所示的待分配的80MHz带宽可以采用重复4次的20MHz指示方法(图9对应的实施例方法)。若包括预设规则#22下可选的指示标识,第一个20MHz基于基于第二类型的映射规则所生成的各指示标识构成的比特序列为011。第二个20MHz基于基于第二类型的映射规则所生成的各指示标识构成的比特序列为1。第三个20MHz基于基于第二类型的映射规则所生成的各指示标识构成的比特序列为1。第四个20MHz基于基于第二类型的映射规则所生成的各指示标识构成的比特序列为1。当某个20MHz带宽下预设规则#22下可选的指示标识为1时,则表明该20MHz带宽被划分成242类型资源块或者与相邻的20MHz一起被划分成更大的资源块,该20MHz基于基于第二类型的映射规则所生成的各指示标识构成的比特序列还包括一位聚合比特,该比特用来指示该20MHz带宽是被划分成242类型资源块或者与相邻的20MHz一起被划分成更大的资源块。由于第二个20MHz带宽未被与相邻的20MHz一起被划分成更大的资源块,聚合比特位为0。所以,第二个20MHz基于基于第二类型的映射规则所生成的各指示标识构成的比特序列为10。由于第三个20MHz带宽被与相邻的20MHz一起被划分成更大的资源块,聚合比特位为1。所以,第三个20MHz基于基于第二类型的映射规则所生成的各指示标识构成的比特序列为11。由于第四个20MHz带宽被与相邻的20MHz一起被划分成更大的资源块,聚合比特位为1。所以,第四个20MHz基于基于第二类型的映射规则所生成的各指示标识构成的比特序列为11。所述相邻20MHz是指左至右连续的2个20MHz,或者连续的4个20MHz,或者连续的8个20MHz一起被划分成484类型的资源块,或者996类型的资源块,或996×2类型的资源块。
1个聚合比特指示相邻20MHz是指左至右连续的2个20MHz能构成484类型资源块,2个聚合比特指示相邻20MHz是指左至右连续的4个20MHz能构成996类型资源块,3个聚合比特指示相邻20MHz是指左至右连续的4个20MHz能构成996×2类型资源块。
因此,图11所示的待分配的80MHz带宽基于第二类型的映射规则所生成的各指示标识构成的比特序列为011101111。可选地,还包括5个指示默认资源块位置是否可用的5比特。
当连续的2个20MHz其中有一个20MHz为未被划分成242类型资源块或者与相邻的20MHz一起被划分成更大的资源块时,另一个被划分成242类型资源块或者与相邻的20MHz一起被划分成更大的资源块时,第二个20MHz基于第二类型的映射规则所生成的各指示标识构成的比特序列可以不包含聚合比特。因此,图10所示的待分配的40MHz带宽基于第二类型的映射规则所生成的各指示标识构成的比特序列也可为01111111。
实施例六
前面提到,前述实施例一、二、三、四或五中,对于20MHz,40MHz,80MHz,160MHz的带宽,比特序列指示的资源块可以用于OFDMA中单用户(sigle user,SU)传输,也可以用于OFDMA中MU-MIMO传输,也可以是MU-MIMO传输,前者可以看做是SU传输,后2者都可以看做是MU传输。
可选地,资源调度信息还包括:用于指示在某个资源块上传输的站点个数的信息。使用2比特或者3比特指示参与SU或者MU-MIMO传输的站点个数,比如说“00”表示该资源块传输的站点个数为1,即该资源块用于SU传输,再比如说“11”表示资源块传输的站点个数为4,即该资源块用于MU传输。
通信协议中可以约定能够进行MU-MIMO传输的最小基本单元,例如2×26类型,或者4×26类型。一个例子中,假设4×26类型资源块为传输MU-MIMO最小基本资源块,4×26类型资源块最多支持4个用户的MU-MIMO传输,且242类型及更大的资源块最多可以支持8个用户的MU-MIMO传输。这样,对于划分出的小于MU-MIMO最小基本单元的资源块,默认为承载的是SU传输方式,不需要比特指示在该资源块上传输的站点个数。
以图11所示的80MHz的资源块划分为例,假设频域资源块#1”和频域资源块#3”传输MU-MIMO,分有3个站点和7个站点。基于第二类型的映射规则所生成的各指示标识构成的比特序列为011101111,其中第一个20MHz的指示比特序列为011,第二个20MHz的指示比特序列为10,第三个20MHz的指示比特序列为11,第四个20MHz的指示比特序列为11。第一个20MHz的资源块的站点个数指示比特序列为1000,第二个20MHz的资源块的站点个数指示比特序列为111,第三个20MHz的资源块的站点个数指示比特序列为000,第四个20MHz的资源块的站点个数指示比特序列为000。
实施例七
基于前述实施方式,在一种具体的实例中,提供了长度为至少为8个比特位的资源分配比特序列,用于至少指示被实际划分的资源块以及资源块上传输的站点个数(参与MU-MIMO传输的站点个数)的。具体的,该至少8比特指示位和其指示的实际划分的资源块以及资源块上传输的站点个数可以简单的用表格表示。
在无线局域网中,该表格可以存储于AP和\或者STA,这样,AP和\或者STA可以根据该表格生成或者解析资源分配比特序列。如果不采用查询表格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前述第一类映射规则、第二类映射规则或者第三类映射规则生成或者解析资源分配比特序列。
如下表1所示的例子,该8比特一共指示了256种资源分配比特序列。表1里的8比特资源分配比特序列包括实施例四的第零类比特,实施方式二的第二类比特,实施例六的资源块上传输的站点个数的指示比特以及一些保留比特。如果不采用存储表格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如图23a和23b所示的具体的实施方式获得表1中所示的与实际划分的资源块以及资源块上传输的站点个数相应的资源分配比特序列。
表1
表1是针对基本带宽(带宽分配的最小单位,如20MHz)的资源分配比特序列及其指示的实际划分的资源块以及资源块上传输的站点个数。参考实施方式五,“对于40MHz,80MHz,160MHz的带宽,可以针对各个20MHz带宽,重复采用如前面实施例一、二、三或者四,或者其可能的组合所述的方法分别进行指示。换言之,对于较大带宽,可以重复使用表1或者其变形得到全部带宽的资源分配比特序列,不再赘述。
在表1中,分别列出了“资源分配比特序列”,和相应的“被实际划分的资源块”。其中,26指示1*26资源块;52指示2*26资源块;106指示4*26资源块;242(n)指示242资源块,且该资源上传输的站点个数为n,当n大于1时,该资源块进行MU-MIMO传输;484(n)指示2*242资源块,且该资源上传输的站点个数为n;996(n)对应996资源块,且该资源上传输的站点个数为n,2x996(n)对应2*996资源块,且该资源上传输的站点个数为n。
该实例中,限定了传输MU-MIMO的最小资源块为106资源块。另外,若20MHz频谱资源被实际划分成的资源块含有2个106资源块时,该106资源块上传输的站点个数最多为4,其他情况传输MU-MIMO的资源块上的传输的站点个数最多为8。
具体来讲,表1中的所有8比特资源分配比特序列的第一比特位属于实施例四的第零类比特,针对基本带宽,指示协议中20MHz所对应的可能被划分的最大资源块位置是否为实际被划分出的待分配资源块,即,242资源块是否是当前实际被划分出的待分配给站点的资源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当前带宽是20MHz,则该第零类比特可以用于区分被实际划分的资源块是小于242资源块的,还是等于242资源块。对于当前带宽是较大带宽(40MHz,80MHz,160MHz的带宽)的情况,该第零类比特可以用于区分被实际划分的资源块是小于242资源块的,还是大于等于242资源块。
另外,序号193到序号256的8比特资源分配比特序列中的第3到第4比特也属于实施例四的第零类比特,其中第三比特指示被实际划分的资源块是不是996资源块。下表为一个具体举例,当第三比特“0”指示被实际划分的资源块不是996资源块时,第四比特指示被实际划分的资源块是不是2*242资源块。因此“10”指示被实际划分的资源块是996资源块,“01”指示被实际划分的资源块是2*242资源块,“00”指示被实际划分的资源块是242资源块,另一种特殊的比特序列“11”指示被实际划分的资源块是2*996资源块。该2个比特也可以简单用以下小表格表示。可以理解的是,如果第3比特和第4比特的位置改变,或者其取值方式改变(0,1的意义互换),该表格可以有相应的变形,但是其变形都在本实施方式的范围中。。
表2
比特序列 被实际划分的资源块
00 242资源块
01 2*242资源块
10 996资源块
11 2*996资源块
表1中序号1到序号32的比特序列中的第2到第7比特位属于实施方式二的第二类比特,可以采用诸如图9的树状图原理指示被实际换分的资源块的比特,其中第8比特为保留比特。
另外,表1序号33到序号96的比特序列中的第2到第5比特位也属于实施方式二的第二类比特。序号97到序号128的比特序列中的第2到第3比特位也属于实施方式二的第二类比特。序号129到序号192的比特序列为保留序列。
表1中序号33到序号96的8比特资源分配比特序列中的第6到第8比特位属于实施例六的资源块上传输的站点个数的指示比特。序号97到序号128的比特序列中的第4到第7比特位为实施例六的资源块上传输的站点个数的指示比特,其中,前2个比特指示第一个106资源块上传输的站点个数,后2个比特指示第二个106资源块上传输的站点个数。序号193到序号256的比特序列中的第5到第7比特也属于实施例六的资源块上传输的站点个数的指示比特。
另外,关于保留位,用于指示相应的比特序列是否是保留的,或者未被使用的。表1中序号1到序号32的比特序列第8比特位为保留位,其中序号1~16和序号17~32的资源分配序列的前7个比特是分别一致的,第8比特位用于指示相应的比特序列是否是保留的。序号97到序号128的比特序列第8比特位为保留位,其中序号97~112和序号113~128的资源分配序列的前7个比特是分别一致的。序号129到序号256的比特序列第2比特位为保留位,因此序号129~192和序号193~256的资源分配序列的其它7个比特是分别一致的。序号193到序号208的8比特资源分配比特序列第8比特位为保留位,因此序号193~200和序号201~208的比特序列的第其它7个比特序列是分别一致的。序号209到序号224的第8比特资源分配比特序列第8比特位为保留位,因此序号209~216和序号217~224的比特序列的其它7位是分别一致的。序号225到序号240的8比特资源分配比特序列第8比特位为保留位,因此序号225~232和序号233~240的其它7比特序列是分别一致的。序号241到序号256的8比特资源分配比特序列第8比特位为保留位,因此序号241~248和序号249~256的其它7比特序列是分别一致的。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多类比特的可以有不同的取值方式(0,1的意义互换),各比特的位置也可以变换,以便于形成新的表格,但是其功能技术内涵都相同,本发明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比如,将表1中的第零类比特可以放在序列最后的位置,。再比如,表1中的第二类比特内的几个比特位置进行变化,等等。另外,表1中的资源分配比特序列包含用于指示实施例六的资源块上传输的站点个数的指示比特也可以有别的功能,例如,用来指示该资源分配序列所在的20MHz上的HE-SIGB字段中关于在该资源块上传输的站点的用户站点信息数目(比如,如图17所示的用户站点信息数目)。如果该资源块大于242,每个20MHz的资源分配序列中的该类比特分别指示对应20MHz的HE-SIGB字段中关于在资源块上传输的站点的用户站点信息数目。为了每个20MHz上的HE-SIGB含有近似相等的用户站点信息数目,某个20MHz上的HE-SIGB中关于在该资源块上传输的站点的用户站点信息数目可以为0,比如用序号217的资源分配指示序列指示484(0),其中484(0)指示该指示资源分配序列所在的20MHz被与相邻的20MHz实际划分成484资源块,且该20MHz(242)资源块上的HE-SIGB字段中关于在484资源块上传输的站点的用户站点信息数目为0;再比如用序号233的资源分配指示序列指示996(0)。
举例:HE-SIGB字段分HE-SIGB1和HE-SIGB2,分别承载于不同的20M信道,而该HE-SIGB字段包含的用户站点的信息是参与该带宽下接收或发送的站点的信息,一个简单的例子80MHz带宽下,HE-SIGB1包括第1,3个20MHz信道上传输的用户站点信息,HE-SIGB2包括第2,4个20MHz信道上传输的用户站点信息。此时,80MHz带宽下前40MHz做MU-MIMO传输,共有4个站点参与传输(前2个20MHz上共有4个站点进行传输),第3个20MHz信道被分成9个26资源块,有9个站点参与OFDMA传输,第4个20MHz信道被分成106资源块,26资源块,106资源块,并且每个106资源块做单站点传输,也就说有3站点参与OFDMA传输。为了使2个HE-SIGB包括的用户站点信息个数相近,第一个20MHz的资源分配配比特序列为指示484(0)的序号为217序列“11,01,000,1”,第二个20MHz的资源分配配比特序列为指示484(4)的序号为212序列“11,01,011,0”,第三个20MHz的资源分配配比特序列为序号为1序列“000,0000,0”,第四个20MHz的资源分配配比特序列为序号为97序列“011,0000,0”。这样HE-SIGB1含有第1个20MHz信道上传输的0个用户站点信息以及第3个20MHz信道上传输的9个用户站点信息;HE-SIGB2含有第2个20MHz信道上传输的4个用户站点信息以及第4个20MHz信道上传输的3个用户站点信息。
更进一步的,表1中的一些保留位,可以用来指示当被划分成的资源块包括位于带宽中间的26资源块时,该中间26资源块是会被使用(例如,是否分配给站点)。例如,序号17~32的资源分配比特序列分别与序号1~16指示的被实际划分的资源块一致,并且,序号1~16的比特序列分别指示的中间26资源块被分配给站点,序号17~32的比特序列指示的中间26资源块不分配给站点。
表1中,序号241~248的资源分配比特序列指示被实际划分成的资源块为当前可用的最大带宽160M对应的资源块。但是,该频谱资源被划分的情况可以在HE-SIGA字段中指示,在这种情况下,位于HE-SIGB的资源分配比特序列可以不再指示,这样表1中序号241~248的资源分配比特序列也可以为保留序列。
表3列出了表1的一种变形的例子,例如,为了支持所有大于等于106资源块上传传输的站点个数最大为8,用表1中序号129~192的资源分配比特中的前2个比特指示20MHz被实际划分成106资源块,26资源块和106资源块,后面的6比特中的每3比特分别指示106资源块上传输的站点个数。而表1中用于指示20MHz被实际划分成106资源块,26资源块和106资源块的资源分配比特序列(序号97~112)在表3中变成保留序列,其他资源分配比特序列指示的被实际划分的资源块的意义不变。可以理解的是,表1中提到的特殊或者拓展情况也可以用在表3中。
表3
具体的,表1或者表3等变形可以直接存储在AP或者STA上,但是正如前面提到的,也可以用前面提到的实施方式进行生成或者解析。还可以使用如图23a和23b的流程图来生成或解析,得到与表1中的资源分配比特序列的8个比特位及其指示的实际划分的资源块一致的结果。在生成该资源分配比特序列时,按照该比特位的预定规则(例如前述提到的表1的第一比特、第二比特、第三比特的指示功能)得到相应的指示值;相应的,在解析资源分配比特序列时,每解析一个比特可以知道当前被划分的资源块的具体情况,具体细节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图23a和23b,26指示1*26资源块;52指示2*26资源块;106指示4*26资源块;242指示242资源块;484指示2*242资源块;996对应996资源块,2x996对应2*996资源块,另外若频率资源被实际划分成小于242资源块时,此时默认中间位置含有的26资源块未在流程图中体现。图23a和23b图中显示被实际划分成的资源块位置是从左至右,但本发明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也可以从左到右,影响的仅是比特序列的位置,不影响其实际功能。图23b流程图进一步解释了让当图23a中3个灰色框图中出现“xx”如何指示进一步被划分成小于106资源块,其中第三个灰色黑框有4个”x”,每2个”x”采用图23b流程图,分别指示20MHz
中间26资源块2边频率资源如何被划分成小于106资源块。若最大带宽160MHz对应的资源块2x996资源块(也成为2*996资源块)不在HE-SIGA字段里指示,图23a中“11,11,yyy,b’→2x996资源块”指示2x996资源块;若最大带宽160MHz对应的资源块2x996资源块(也成为2*996资源块)在HE-SIGA字段里指示,图23a中“11,11,yyy,b’→2x996资源块”也可以作为保留序列。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图23a和23b的流程图仅为其中一个例子。若资源分配序列中的每比特的位置或者每比特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取值不同,流程图的对应值判断走会相应的改变,与表格的变形类似。
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表3中资源分配比特序列的8个比特位及其指示的实际划分的资源块还可以使用如图24和图23b的流程图来生成资源分配比特序列或解析资源分配比特序列。其他与表1中流程图一样。
值得注意的是,表1和表3仅仅是作为实例,其内容涵盖在说明书记载的各实施方式中。例如,说明书的slide 11(appendix 2)页提到的归纳的8比特资源分配序列,slides11列出了指示20MHz基本带宽被实际划分成的资源块中的4类情况(1.242资源块或者更大,2.包含2个106资源块,3.只包含1个106资源块,4.不包含106资源块,但小于242资源块)的8比特资源分配比特序列含有哪类比特,提到“RA within 20MHz”包括1比特第零类比特和不等数目的第二类比特,“Num of STAs”属于实施例六中指示资源块上传输的站点数目比特。但是,表1和表3没有列出slide 11的中间26资源块是否使用的指示比特(use central 26-RU)和聚合比特(aggregate)。表1和表3是实施例一~六提出的指示比特和slide 11归纳的进一步表格细化,但本发明实施方式不限于表1或表3。
可选地,该资源调度信息还包括被调度的多个接收端的标识,所接收端的标识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被分配给该多个接收端。
可选地,该资源调度信息包括:
该资源调度信息还包括用于指示被调度的多个接收端的调度次序的第四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接收端的调度次序与分配给该第一接收端的待分配资源块在该待分配频域资源中的位置相对应。
例如,发送端可以通过比特序列,或者说比特映射(bitmap),通知系统中的各接收端以下信息:
A.当前的频域资源(即,待分配频域资源)的组成,即,该待分配频域资源所包括的各资源块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或者说,该待分配频域资源所包括的各资源块的类型。
B.各资源块在该待分配频域资源中的位置。
并且,发送端可以通过用户组信息(即,第四指示信息的一例),或者说,包括多个接收端的标识的站点标识列表(STA ID list)通知系统中的各接收端其是否被调度,以及在被调度的用户中的位置。
从而,接收端可以基于上述信息确定发送端分配给其的资源块,并根据该资源块接收或发送数据。
即,在生成比特序列后,发送端可以将包括该比特序列的资源分配指示信息发送给各接收端设备,从而,该接收端设备能够基于该资源分配指示信息,确定发送端为其分配的频域资源,并通过该频域资源进行数据或信令传输。
资源分配指示信息主要完成对当前带宽下的频谱进行分配,接收端在接收资源分配指示后,可以通过上述比特序列知晓当前传输的资源分配模式,或者说,待分配频域资源所包括的资源块的大小和位置。
接着通过读取资源调度信息的STA ID list部分可以获知自己是否被调度,以及是被调度的第几个用户或者用户组(第几个被调度的用户或者用户组)。接收端结合这两部分(资源分配指示信息和STA ID list,即,资源调度信息的一例)内容,就可以在被调度的相应位置接收或发送数据了。
例如,以图9示该的待分配频域资源为例,该待分配频域资源从左至右依次包括资源块#1、资源块#2、资源块#0和资源块#3。
该四个资源块分配给四个接收端(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记做STA 1、STA2、STA3、STA4),STA ID list中的STA个数等于发送端(例如,AP)分配的可用资源块总数,并且,STA ID list中的STA的排列顺序为STA 1、STA2、STA3、STA4。
如图9所示的待分配频域资源得到的比特序列“0111”,接收端解析该比特序列和STA ID list,得知AP分配给自己的资源。
即,STA 1在STA ID list中的顺序为第一个,因此,其能够判定被分配的资源为待分配频域资源中的第一个资源块,即,资源块#1。
类似地,STA 2在STA ID list中的顺序为第二个,因此,其能够判定被分配的资源为待分配频域资源中的第二个资源块,即,资源块#2;STA 3在STA ID list中的顺序为第三个,因此,其能够判定被分配的资源为待分配频域资源中的第三个资源块,即,资源块#0;STA 4在STA ID list中的顺序为第四个,因此,其能够判定被分配的资源为待分配频域资源中的第四个资源块,即,资源块#3。
应理解,以上列举的通过基于上述比特序列的资源指示信息和STA ID list进行资源调度的方式仅为实例性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在STA固定不变的场景下,各STA的顺序可以预先设定,因此,AP只需通过资源指示信息通知各STA待分配频域资源中的各资源块的大小和位置即可,因此,可以省略STA ID list的发送。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组信息由站点标识列表构成而单独发送,或者也可以作为用户私有信息的一部分,即每个STA ID分别放在对应的用户私有信息里。
可选地,该资源调度信息还包括用于指示该目标频域的带宽的第一指示信息。
具体地说,当待分配频域资源的带宽确定后,接收端能够根据例如,如图4至图6所示的资源块分布情况,确定该待分配频域资源所包括的最大资源块的大小,从而能够确定各映射规则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因此,发送端还可以将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的带宽的带宽指示信息(即,第一指示信息的一例)发送给接收端。
应理解,以上列举的基于第一指示信息进行资源调度的方式仅为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通信系统只使用规定带宽的频域资源的情况下,各映射规则所对应的预设子载波数量可以作为默认值预先设置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中。
可选地,该资源调度信息还包括用于指示各资源块是否用于多用户输入输出MU-MIMO的第二指示信息。
具体地说,如上该,接收端能够根据资源分配指示信息确定待分配频域资源所包括的各资源块的大小和位置,因此,发送端还可以通过MIMO指示信息(即,第二指示信息的一例)通知接收端,各资源块是否用于进行MU-MIMO。
例如,假设允许MU-MIMO传输的资源块最小粒度为242,图14所示的第一个资源块(2×242类型的资源块)的进行MU-MIMO传输,其他资源块(即,阴影部分的资源块)不进行MU-MIMO传输。这里以映射规则#B为例,映射规则#A和#C可类推。
在一种方式下,MU-MIMO指示信息可以由四个比特位的指示信息,即“1000”表示,其中,第一位比特“1”表示对称中心左边的2×242类型的资源块用于MU-MIMO传输,第二位比特“0”表示对称中心右边不是2×242类型的资源块,所以不存在右边2×242资源块进行MU-MIMO传输情况。第三位比特“0”表示对称中心右边第1个242资源块不用于MU-MIMO传输。第四位比特“0”表示对称中心右边第2个242资源块不用于MU-MIMO传输。中间1×26资源块指示隐性指示其不能用于MU-MIMO传输。
此情况下,在接收端未基于上述资源分配指示信息确定各资源块的大小和位置的情况下,便能够基于MU-MIMO指示信息确定各资源块是否能够用于MU-MIMO传输。
在另一种方式下,结合频域资源分配指示信息(例如,上述映射规则#A,映射规则#B和映射规则#C)得知该待分配频域资源被分为多少个资源块,MU-MIMO指示信息可以由三个比特位的指示信息,即“100”表示,其中,第一位比特“1”表示待分配频域资源中的第一个资源块用于MU-MIMO传输,由于待分配频域资源中的第二个资源块的大小小于242,因此可以默认其不用于MU-MIMO传输,第二位比特“0”表示待分配频域资源中的第三个资源块不用于MU-MIMO传输,第三位比特“0”表示待分配频域资源中的第四个资源块不用于MU-MIMO传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调度的方法,能够使接收端获知各资源块是否用于MU-MIMO传输,从而能够提高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可选地,该资源调度信息还包括用于指示各资源块是否可用的第三指示信息。
具体地说,如上该,接收端能够根据资源分配指示信息确定待分配频域资源所包括的各资源块的大小和位置,因此,发送端还可以通过指示各资源块是否可用的指示信息(即,第三指示信息)通知接收端,各资源块是否可用。
例如,假设待分配频域资源中的各资源块的划分如图14所示,由于干扰等因素,阴影部分的资源块不可用。
例如,如果采用上述第二类型的映射规则(即,映射规则#B),侧该待分配频域资源所对应的资源分配指示信息为“1011”,由于中间资源块默认存在,接收端可以根据该比特序列确认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分为4个资源块。如图14所示,第2、3、4个资源块不可用,因此,可以采用以下方式通知接收端:
方式1.可以用四个比特位分别指示4个资源块是否可用,例如,“0”表示该资源块不可用,“1”表示该资源块,其中,各比特位与各资源块之间一一对应,例如,第一个比特位对应第一个资源块,第二个比特位对应第二个资源块,第三个比特位对应第三个资源块,第四个比特位对应第四个资源块,则,四个比特位的指示信息为“1000”。
方式2.也可以用索引号指出哪个资源块不可用,由于待分配频域资源被分为4个资源块,所以只需要2比特去表示索引号,例如,“00”表示第一个资源块,“01”表示第二个资源块“10”表示第三个资源块,“11”表示第四个资源块。此情况下,发送端可以将可用的资源块的索引号“00”作为上述第三指示信息而发送给接收端,或者,发送端也可以将不可用的资源块的索引号“011011”作为上述第三指示信息而发送给接收端,本发明并未特别限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调度的方法,能够使接收端获知各资源块是否可用,从而能够提高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可选地,该方法应用于无线局域网系统,以及
该向该接收端发送该比特序列包括:
将该比特序列承载于前导码中的高效信令字段A或高效信令字段B,并发送给该接收端;或
将该比特序列承载于媒体接入控制层,并发送给该接收端。
具体地说,WLAN系统(例如,802.11ax)的分组结构如图15所示,其中,前导码部分包括传统前导码(Legacy preamble,L-preamble)及紧接着的高效(High Efficient,HE)前导码。传统前导码包括短训练字段(Legacy Shorting Training Field,L-STF)、长训练字段(Legacy Long Training Field,L-LTF),信令字段(Legacy Signal Field,L-SIG)和重复信令字段(Rpeated Legacy Signal Field,RL-SIG)。高效前导码包括高效信令字段A(High Efficient Signal Field A,HE-SIGA)、高效信令字段B(High Efficient SignalField B,HE-SIGB)、高效短训练字段(High Efficient Shorting Training Field,HE-STF)、高效长训练字段(High Efficient Long Training Field,HE-LTF)。可选地,高效前导码包括高效信令字段C(High Efficient Signal Field C,HE-SIGC)。并且,WLAN系统的分组结构还可以包括数据字段(DATA)。
HE-SIGA和HE-SIGB是广播给所有用户的,用来承载802.11ax分组结构中的信令信息,HE-SIG-B包括公有信息参数(Common Parameters),资源分配指示(ResourceAllocation),站点标识列表(STA ID list)和各个被调度的用户站点信息(STAParameters),如图16所示。或者,站点标识也可以放在对应的用户站点信息中,如图17所示。其中,公有信息参数包括数据传输采用的保护间隔(Guard interval GI),OFMDA/MU-MIMO指示,HE-LTF个数和模式,可能包括上行/下行指示,常规HE-SIGB是否存在等参数。用户站点信息包括该用户的空间流数,数据传输采用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Modulationand Coding Scheme),编码类型,是否使用时分空时码(STBC)指示以及是否使用波束成型技术(beamforming)指示等参数。另外,公有信息参数也可以承载于HE-SIGA里。
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将资源调度信息承载于HE-SIGA(例如,该HE-SIGA可以承载带宽信息)或HE-SIGB(例如,该HE-SIGB可以承载包括上述比特序列的资源分配信息、用户组信息等)而发送给接收端。
或者,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将资源调度信息承载于媒体接入控制层中,例如,可以将资源调度信息承载于媒体接入控制层中媒体接入控制帧头(MAC HEADER),或MAC层的其他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调度的方法,通过使比特序列中的至少部分比特用于指示待分配频域资源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块位置是否为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能够基于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的分布情况,对照待分配频域资源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灵活生成不同长度的比特序列,从而能够支持减小资源调度对传输资源的开销。
并且,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调度的方法,通过获取N个映射规则并根据待分配频域资源中的各资源块所包括的子载波数量,确定各该资源块在各该映射规则下所对应的指示标识,能够基于指示标识,确定用于指示各资源块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及各资源块在该待分配频域资源中的位置的比特序列,从而能够实现根据待分配频域资源中的各资源块所包括的子载波数量,灵活生成不同长度的比特序列,从而能够支持减小资源调度对传输资源的开销。
图18是从接收端角度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资源调度的方法200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200应用于无线局域网,该无线局域网遵循的下一代协议中约定了针对待分配频域资源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如图18所示,该方法200包括:
S210,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资源调度信息,该资源调度信息包括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的比特序列,该比特序列中的至少部分比特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块位置是否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
S220,根据该资源调度信息,确定该发送端为该接收端分配的待分配资源块。
可选地,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包括对称中心。
可选地,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包括默认位置,该默认位置所对应的资源块为该下一代协议中约定的不通过该比特序列进行指示的资源块。
可选地,该比特序列包括多个第一类比特,该多个第一类比特与多个资源块位置对一一对应,一个该第一类比特用于指示所对应的资源块位置对中的资源块位置是否被划分在相同的待分配资源块内,一个资源块位置对包括位于一个默认位置同一侧的两个连续的最小资源块位置。
可选地,该比特序列包括多个第二类比特,该第二类比特用于指示位于该对称中心一侧的最大资源块位置是否为该待分配资源块。
可选地,该比特序列包括两个第三类比特,该两个第三类比特与位于该对称中心的两侧的两个资源块位置组一一对应,该第三类比特用于指示所对应的资源块位置组中的资源块位置是否均为该待分配资源块,其中,一个资源块位置组包括该位于该待分配频域资源的中心的同一侧的多个最小资源块位置。
可选地,该资源调度信息还包括被调度的多个接收端的标识,所接收端的标识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被分配给该多个接收端。
可选地,该资源调度信息还包括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的第一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资源调度信息还包括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是否用于多用户输入输出MU-MIMO的第二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资源调度信息还包括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是否可用的第三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资源调度信息,包括:
接收该发送端发送的承载于前导码中的高效信令字段A或高效信令字段B中的比特序列;或
接收该发送端发送的承载于媒体接入控制层中的比特序列。
可选地,该发送端为网络设备,该接收端为终端设备。
上述方法200中接收端的动作与上述方法100中接收端(例如,终端设备)的动作相似,并且上述方法200中发送端的动作与上述方法100中发送端(例如,网络设备)的动作相似,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调度的方法,通过使比特序列中的至少部分比特用于指示待分配频域资源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块位置是否为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能够基于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的分布情况,对照待分配频域资源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灵活生成不同长度的比特序列,从而能够支持减小资源调度对传输资源的开销。
以上,结合图1至图18详细说明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调度的方法,下面,结合图19至图20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调度的装置。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调度的装置300的示意性框图,该装置300应用于无线局域网,该无线局域网遵循的下一代协议中约定了针对待分配频域资源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如图18所示,该装置300包括:
生成单元310,用于生成资源调度信息,该资源调度信息包括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的比特序列,该比特序列中的至少部分比特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块位置是否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
发送单元320,用于向接收端发送该资源调度信息。
可选地,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包括对称中心。
可选地,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包括默认位置,该默认位置所对应的资源块为该下一代协议中约定的不通过该比特序列进行指示的资源块。
可选地,该比特序列包括多个第一类比特,该多个第一类比特与多个资源块位置对一一对应,一个该第一类比特用于指示所对应的资源块位置对中的资源块位置是否被划分在相同的待分配资源块内,一个资源块位置对包括位于一个默认位置同一侧的两个连续的最小资源块位置。
可选地,该比特序列包括多个第二类比特,该第二类比特用于指示位于该对称中心一侧的最大资源块位置是否为该待分配资源块。
可选地,该比特序列包括两个第三类比特,该两个第三类比特与位于该对称中心的两侧的两个资源块位置组一一对应,该第三类比特用于指示所对应的资源块位置组中的资源块位置是否均为该待分配资源块,其中,一个资源块位置组包括该位于该待分配频域资源的中心的同一侧的多个最小资源块位置。
可选地,该资源调度信息还包括被调度的多个接收端的标识,所接收端的标识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被分配给该多个接收端。
可选地,该资源调度信息还包括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的第一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资源调度信息还包括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是否用于多用户输入输出MU-MIMO的第二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资源调度信息还包括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是否可用的第三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将该比特序列承载于前导码中的高效信令字段A或高效信令字段B,并发送给该接收端;或
该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将该比特序列承载于媒体接入控制层,并发送给该接收端。
可选地,该装置300为网络设备,该接收端为终端设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调度的装置300可对应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中的发送端(例如,网络设备),并且,资源调度的装置300中的各单元即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1中的方法100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调度的装置,通过使比特序列中的至少部分比特用于指示待分配频域资源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块位置是否为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能够基于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的分布情况,对照待分配频域资源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灵活生成不同长度的比特序列,从而能够支持减小资源调度对传输资源的开销。
图2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调度的装置400的示意性框图,该装置400应用于无线局域网,该无线局域网遵循的下一代协议中约定了针对待分配频域资源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如图20所示,该装置400包括:
接收单元410,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资源调度信息,该资源调度信息包括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的比特序列,该比特序列中的至少部分比特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块位置是否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
确定单元420,用于根据该资源调度信息,确定该发送端为该接收端分配的待分配资源块。
可选地,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包括对称中心。
可选地,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包括默认位置,该默认位置所对应的资源块为该下一代协议中约定的不通过该比特序列进行指示的资源块。
可选地,该比特序列包括多个第一类比特,该多个第一类比特与多个资源块位置对一一对应,一个该第一类比特用于指示所对应的资源块位置对中的资源块位置是否被划分在相同的待分配资源块内,一个资源块位置对包括位于一个默认位置同一侧的两个连续的最小资源块位置。
可选地,该比特序列包括多个第二类比特,该第二类比特用于指示位于该对称中心一侧的最大资源块位置是否为该待分配资源块。
可选地,该比特序列包括两个第三类比特,该两个第三类比特与位于该对称中心的两侧的两个资源块位置组一一对应,该第三类比特用于指示所对应的资源块位置组中的资源块位置是否均为该待分配资源块,其中,一个资源块位置组包括该位于该待分配频域资源的中心的同一侧的多个最小资源块位置。
可选地,该资源调度信息还包括被调度的多个接收端的标识,所接收端的标识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被分配给该多个接收端。
可选地,该资源调度信息还包括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的第一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资源调度信息还包括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是否用于多用户输入输出MU-MIMO的第二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资源调度信息还包括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是否可用的第三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该发送端发送的承载于前导码中的高效信令字段A或高效信令字段B中的比特序列;或
该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该发送端发送的承载于媒体接入控制层中的比特序列。
可选地,该发送端为网络设备,该装置400为终端设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调度的装置400可对应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中的发送端(例如,网络设备),并且,资源调度的装置400中的各单元即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18中的方法200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调度的装置,通过使比特序列中的至少部分比特用于指示待分配频域资源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块位置是否为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能够基于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的分布情况,对照待分配频域资源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灵活生成不同长度的比特序列,从而能够支持减小资源调度对传输资源的开销。
以上,结合图1至图18详细说明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调度的方法,下面,结合图21至图22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调度的设备。
图2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调度的设备500的示意性结构图,该设备500应用于无线局域网,该无线局域网遵循的下一代协议中约定了针对待分配频域资源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如图21所示,该设备500包括:
总线510;
与所述总线相连的处理器520;
与所述总线相连的存储器530;
与所述总线相连的发射机540;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总线,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用于生成资源调度信息,该资源调度信息包括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的比特序列,该比特序列中的至少部分比特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块位置是否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
用于控制发射机向接收端发送该资源调度信息。
可选地,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包括对称中心。
可选地,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包括默认位置,该默认位置所对应的资源块为该下一代协议中约定的不通过该比特序列进行指示的资源块。
可选地,该比特序列包括多个第一类比特,该多个第一类比特与多个资源块位置对一一对应,一个该第一类比特用于指示所对应的资源块位置对中的资源块位置是否被划分在相同的待分配资源块内,一个资源块位置对包括位于一个默认位置同一侧的两个连续的最小资源块位置。
可选地,该比特序列包括多个第二类比特,该第二类比特用于指示位于该对称中心一侧的最大资源块位置是否为该待分配资源块。
可选地,该比特序列包括两个第三类比特,该两个第三类比特与位于该对称中心的两侧的两个资源块位置组一一对应,该第三类比特用于指示所对应的资源块位置组中的资源块位置是否均为该待分配资源块,其中,一个资源块位置组包括该位于该待分配频域资源的中心的同一侧的多个最小资源块位置。
可选地,该资源调度信息还包括被调度的多个接收端的标识,所接收端的标识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被分配给该多个接收端。
可选地,该资源调度信息还包括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的第一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资源调度信息还包括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是否用于多用户输入输出MU-MIMO的第二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资源调度信息还包括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是否可用的第三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处理器具体用于控制发射机将该比特序列承载于前导码中的高效信令字段A或高效信令字段B,并发送给该接收端;或
该处理器具体用于控制发射机将该比特序列承载于媒体接入控制层,并发送给该接收端。
可选地,该设备500为网络设备,该接收端为终端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可应用于各种通信设备。
设备500的发射机可以包括发射电路、功率控制器、编码器及天线,并且,设备500还可以包括接收机,接收机可以包括接收电路、功率控制器、解码器及天线。
处理器还可以称为CPU。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行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具体的应用中,设备500可以嵌入或者本身可以就是例如网络设备等无线通信设备,还可以包括容纳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的载体,以允许设备500和远程位置之间进行数据发射和接收。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可以耦合到天线。设备500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具体的不同产品中解码器可能与处理单元集成为一体。
处理器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解码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解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Unit,简称为“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该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存储器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
该总线系统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调度的设备500可对应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中的发送端(例如,网络设备),并且,资源调度的设备500中的各单元即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1中的方法100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调度的设备,通过使比特序列中的至少部分比特用于指示待分配频域资源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块位置是否为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能够基于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的分布情况,对照待分配频域资源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灵活生成不同长度的比特序列,从而能够支持减小资源调度对传输资源的开销。
图2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调度的设备600的示意性框图,该设备600应用于无线局域网,该无线局域网遵循的下一代协议中约定了针对待分配频域资源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如图22所示,该设备600包括:
总线610;
与所述总线相连的处理器620;
与所述总线相连的存储器630;
与所述总线相连的接收机640;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总线,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用于控制接收机接收发送端发送的资源调度信息,该资源调度信息包括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的比特序列,该比特序列中的至少部分比特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块位置是否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
用于根据该资源调度信息,确定该发送端为该接收端分配的待分配资源块。
可选地,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包括对称中心。
可选地,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包括默认位置,该默认位置所对应的资源块为该下一代协议中约定的不通过该比特序列进行指示的资源块。
可选地,该比特序列包括多个第一类比特,该多个第一类比特与多个资源块位置对一一对应,一个该第一类比特用于指示所对应的资源块位置对中的资源块位置是否被划分在相同的待分配资源块内,一个资源块位置对包括位于一个默认位置同一侧的两个连续的最小资源块位置。
可选地,该比特序列包括多个第二类比特,该第二类比特用于指示位于该对称中心一侧的最大资源块位置是否为该待分配资源块。
可选地,该比特序列包括两个第三类比特,该两个第三类比特与位于该对称中心的两侧的两个资源块位置组一一对应,该第三类比特用于指示所对应的资源块位置组中的资源块位置是否均为该待分配资源块,其中,一个资源块位置组包括该位于该待分配频域资源的中心的同一侧的多个最小资源块位置。
可选地,该资源调度信息还包括被调度的多个接收端的标识,所接收端的标识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被分配给该多个接收端。
可选地,该资源调度信息还包括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的第一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资源调度信息还包括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是否用于多用户输入输出MU-MIMO的第二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资源调度信息还包括用于指示该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是否可用的第三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资源调度信息,包括:
接收该发送端发送的承载于前导码中的高效信令字段A或高效信令字段B中的比特序列;或
接收该发送端发送的承载于媒体接入控制层中的比特序列。
可选地,该发送端为网络设备,该设备600为终端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可应用于各种通信设备。
设备600的接收机可以包括接收电路、功率控制器、解码器及天线,并且,设备600还可以包括发射机,接收机可以包括发射电路、功率控制器、编码器及天线。
处理器还可以称为CPU。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行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具体的应用中,设备600可以嵌入或者本身可以就是例如终端设备等无线通信设备,还可以包括容纳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的载体,以允许设备600和远程位置之间进行数据发射和接收。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可以耦合到天线。设备600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具体的不同产品中解码器可能与处理单元集成为一体。
处理器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解码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解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Unit,简称为“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该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存储器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
该总线系统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调度的设备600可对应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中的接收端(例如,终端设备),并且,资源调度的设备600中的各单元即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18中的方法200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调度的设备,通过使比特序列中的至少部分比特用于指示待分配频域资源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块位置是否为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能够基于待分配频域资源实际被划分成的待分配资源块的分布情况,对照待分配频域资源可能被划分的资源块位置,灵活生成不同长度的比特序列,从而能够支持减小资源调度对传输资源的开销。
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该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该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该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发送端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该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该,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资源调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无线局域网,
生成高效信令字段B HE-SIGB;其中,所述HE-SIG-B包括承载于第一20MHz信道的第一HE-SIG-B;
所述第一HE-SIG-B包括第一20MHz信道的资源分配指示RA和在所述第一20MHz信道上传输的各个被调度的的站点的用户站点信息;各个所述用户站点信息包括对应的站点标识;
其中,所述第一20MHz信道的资源分配指示RA,用于指示所述第一20MHz信道的资源块划分情况,其中,所述第一20MHz信道的所述资源块划分情况包括各划分的资源块的类型和在所述第一20MHz信道中的位置;以及,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20MHz信道的所述各划分的资源块上传输的站点个数的信息,或,用于指示所述第一HE-SIGB中的在所述第一20MHz信道上的所述用户站点信息的数目,或者,用于指示上述信息的组合;
向接收端发送所述HE-SIGB。
2.一种资源调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无线局域网,
接收发送端发送的高效信令字段B HE-SIGB;其中,所述HE-SIG-B包括承载于第一20MHz信道的第一HE-SIG-B;
所述第一HE-SIG-B包括第一20MHz信道的资源分配指示RA和在所述第一20MHz信道上传输的各个被调度的站点的用户站点信息;各个所述用户站点信息包括对应的站点标识;
其中,所述第一20MHz信道的资源分配指示RA,用于指示所述第一20MHz信道的资源块划分情况,其中,所述第一20MHz信道的所述资源块划分情况包括各划分的资源块的类型和在所述第一20MHz信道中的位置;以及,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20MHz信道的所述各划分的资源块上传输的站点个数的信息,或,用于指示所述第一HE-SIGB中的在所述第一20MHz信道上的所述用户站点信息的数目,或者,用于指示上述信息的组合;
根据所述HE-SIGB中的所述RA确定所述发送端分配的资源块。
3.根据所述权利要求1或者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RA中包括第一比特序列和第二比特序列;
其中,所述第一比特序列用于指示所述第一20MHz信道的资源块划分情况;其中,
所述第一20MHz信道的所述资源块划分情况中包括106资源块(4×26类型)或者242资源块;所述第二比特序列,用于指示在所述106资源块(4×26类型)或者242资源块上传输的站点个数;
或者,
所述第一20MHz信道的所述资源块划分情况为大于242个子载波的资源块时,所述第二比特序列,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HE-SIGB中的、在所述大于242个子载波的资源块上传输的站点的、所述用户站点信息的数目。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A中的所述第一比特序列中包括如下表中各行之一的2个比特,并符合下表中各行之一:
00 242(n) 01 484(n) 10 996(n)
其中,所述242(n)是指:所述第一20MHz信道被划分为242资源块,且所述第一HE-SIGB中包括的、在所述242资源块上传输的站点的、所述用户站点信息的数目为n;
所述484(n)是指:所述第一20MHz信道被划分为2*242资源块,且所述第一HE-SIGB中包括的、在所述484资源块上传输的站点的、所述用户站点信息的数目为n;
所述996(n)是指:所述第一20MHz信道被划分为996资源块,且所述第一HE-SIGB中包括的、在所述996资源块上传输的站点的、用户站点信息的数目为n;
其中,n是1到8的自然数。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A符合下表中各行之一:
所述括号中的数字为所述括号前的资源块上的站点个数,或者,所述第一HE-SIG-B中的所述括号前的资源块上的站点的用户站点信息的数目。
6.一种资源调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无线局域网,
第一模块,用于生成高效信令字段B HE-SIGB;其中,所述HE-SIG-B包括承载于第一20MHz信道的第一HE-SIG-B;
所述第一HE-SIG-B包括第一20MHz信道的资源分配指示RA和在所述第一20MHz信道上传输的各个被调度的的站点的用户站点信息;各个所述用户站点信息包括对应的站点标识;
其中,所述第一20MHz信道的资源分配指示RA,用于指示所述第一20MHz信道的资源块划分情况,其中,所述第一20MHz信道的所述资源块划分情况包括各划分的资源块的类型和在所述第一20MHz信道中的位置;以及,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20MHz信道的所述各划分的资源块上传输的站点个数的信息,或,用于指示所述第一HE-SIGB中的在所述第一20MHz信道上的所述用户站点信息的数目,或者,用于指示上述信息的组合;
第二模块,用于向接收端发送所述HE-SIGB。
7.一种资源调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无线局域网,
第一模块,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高效信令字段B HE-SIGB;其中,所述HE-SIG-B包括承载于第一20MHz信道的第一HE-SIG-B;
所述第一HE-SIG-B包括第一20MHz信道的资源分配指示RA和在所述第一20MHz信道上传输的各个被调度的站点的用户站点信息;各个所述用户站点信息包括对应的站点标识;
其中,所述第一20MHz信道的资源分配指示RA,用于指示所述第一20MHz信道的资源块划分情况,其中,所述第一20MHz信道的所述资源块划分情况包括各划分的资源块的类型和在所述第一20MHz信道中的位置;以及,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20MHz信道的所述各划分的资源块上传输的站点个数的信息,或,用于指示所述第一HE-SI GB中的在所述第一20MHz信道上的所述用户站点信息的数目,或者,用于指示上述信息的组合;
第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HE-SIGB中的所述RA确定所述发送端分配的资源块。
8.根据所述权利要求6或者7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RA中包括第一比特序列和第二比特序列;
其中,所述第一比特序列用于指示所述第一20MHz信道的资源块划分情况;其中,
所述第一20MHz信道的所述资源块划分情况中包括106资源块(4×26类型)或者242资源块;所述第二比特序列,用于指示在所述106资源块(4×26类型)或者242资源块上传输的站点个数;
或者,
所述第一20MHz信道的所述资源块划分情况为大于242个子载波的资源块时,所述第二比特序列,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HE-SIGB中的、在所述大于242个子载波的资源块上传输的站点的、所述用户站点信息的数目。
9.根据权利要求8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RA中的所述第一比特序列中包括如下表中各行之一的2个比特,并符合下表中各行之一:
00 242(n) 01 484(n) 10 996(n)
其中,所述242(n)是指:所述第一20MHz信道被划分为242资源块,且所述第一HE-SIGB中包括的、在所述242资源块上传输的站点的、所述用户站点信息的数目为n;
所述484(n)是指:所述第一20MHz信道被划分为2*242资源块,且所述第一HE-SIGB中包括的、在所述484资源块上传输的站点的、所述用户站点信息的数目为n;
所述996(n)是指:所述第一20MHz信道被划分为996资源块,且所述第一HE-SIGB中包括的、在所述996资源块上传输的站点的、用户站点信息的数目为n;
其中,n是1到8的自然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RA符合下表中各行之一:
所述括号中的数字为所述括号前的资源块上的站点个数的信息,或者,所述第一HE-SIG-B中的所述括号前的资源块上的站点的用户站点信息的数目。
CN201910091085.1A 2015-06-16 2015-10-14 资源调度的方法、装置 Active CN1096987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081589 2015-06-16
CNPCT/CN2015/081589 2015-06-16
PCT/CN2015/083284 WO2016201739A1 (zh) 2015-06-16 2015-07-03 资源调度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CNPCT/CN2015/083284 2015-07-03
CN201580071552.4A CN107113810B (zh) 2015-06-16 2015-10-14 资源调度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1552.4A Division CN107113810B (zh) 2015-06-16 2015-10-14 资源调度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98740A true CN109698740A (zh) 2019-04-30
CN109698740B CN109698740B (zh) 2020-02-14

Family

ID=57544701

Famil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1552.4A Active CN107113810B (zh) 2015-06-16 2015-10-14 资源调度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CN201810757332.2A Active CN109120391B (zh) 2015-06-16 2015-10-14 资源调度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CN201910091085.1A Active CN109698740B (zh) 2015-06-16 2015-10-14 资源调度的方法、装置
CN202111390232.9A Pending CN115150954A (zh) 2015-06-16 2015-10-14 资源调度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CN202111390317.7A Pending CN115190623A (zh) 2015-06-16 2015-10-14 资源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CN201810260238.6A Active CN108683483B (zh) 2015-06-16 2015-10-14 资源调度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1552.4A Active CN107113810B (zh) 2015-06-16 2015-10-14 资源调度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CN201810757332.2A Active CN109120391B (zh) 2015-06-16 2015-10-14 资源调度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90232.9A Pending CN115150954A (zh) 2015-06-16 2015-10-14 资源调度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CN202111390317.7A Pending CN115190623A (zh) 2015-06-16 2015-10-14 资源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CN201810260238.6A Active CN108683483B (zh) 2015-06-16 2015-10-14 资源调度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5) US10939435B2 (zh)
EP (4) EP3678321B3 (zh)
JP (3) JP2018524898A (zh)
KR (2) KR102190224B1 (zh)
CN (6) CN107113810B (zh)
AU (1) AU2015399265B2 (zh)
CA (1) CA2989686A1 (zh)
ES (1) ES2910143T7 (zh)
RU (1) RU2669579C1 (zh)
SG (1) SG11201710537UA (zh)
WO (2) WO201620173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87259A (zh) * 2019-05-05 2019-08-0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6g调度信息保护方法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98743B2 (en) * 2017-04-21 2020-10-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mproved resource unit utilization
WO2019051695A1 (zh) * 2017-09-13 2019-03-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768757A (zh) * 2018-07-25 2020-0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单元指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1258555B1 (en) * 2018-10-25 2022-02-22 Marvell Asia Pte, Ltd. Flexible scheme for high efficiency SIGB processing
CN109769306A (zh) * 2019-03-20 2019-05-17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适用于电力无线专网的共享信道资源调度分配方法及系统
US11728942B2 (en) * 2019-03-22 2023-08-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parsing to support resource unit aggregation
US20220278771A1 (en) * 2019-08-12 2022-09-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by which multi-ru receives ldpc-tone-mapped ppdu in wireless lan system, and apparatus
US20220407648A1 (en) * 2019-11-08 2022-12-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eiving ppdu through wide band in wireless lan system
KR20220088877A (ko) * 2019-11-21 2022-06-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다중 ru를 통해 ppdu를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2023503617A (ja) * 2019-11-25 2023-01-31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lan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多重ruを介してppduを受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EP4068883A4 (en) * 2019-11-29 2023-01-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EIVING PPDUs BY MULTIPLE RUs IN A WIRELESS LAN SYSTEM
US20230017257A1 (en) * 2019-12-02 2023-01-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ppdu through multiple rus in wireless lan system
WO2021112531A1 (ko) * 2019-12-03 2021-06-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다중 ru를 통해 ppdu를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3133115A (zh) * 2020-01-10 2021-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指示多资源单元Multi-RU合并的方法和装置
US11515987B2 (en) * 2020-03-09 2022-11-29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Leftover bits processing for proportional round-robin resource unit parsing in extreme high-throughput systems
CN113543331A (zh) * 2020-04-22 2021-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4071725A (zh) * 2020-07-30 2022-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调度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333834B (zh) * 2020-11-27 2023-05-1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9800A (zh) * 2007-09-27 2009-04-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资源分配信息表示方法
CN102763474A (zh) * 2010-02-23 2012-10-31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接入系统中的组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3220810A (zh) * 2007-05-02 2013-07-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上灵活的资源信令
US20140369276A1 (en) * 2013-06-13 2014-12-18 Broadcom Corporation Flexible OFDMA packet structur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82021A (ja) * 2006-04-10 2007-10-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送信機、受信機、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1221821B1 (ko) * 2006-04-21 2013-01-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자원 할당 정보 시그널링 방법
CN101064709A (zh) * 2006-04-28 2007-10-3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减少指示信道资源的比特开销的设备和方法
CN101076139B (zh) * 2006-05-18 2010-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资源指示方法、系统及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WO2008084422A2 (en) 2007-01-04 2008-07-17 Nokia Corporation Allocation of time-frequency resources to a control channel
CN101296508A (zh) * 2007-04-29 2008-10-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Lte tdd系统中调度授权资源的指示方法
KR101272772B1 (ko) * 2007-12-17 2013-06-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동적 자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US8611261B2 (en) * 2008-06-24 2013-12-17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Control channel signaling for multiple ACK/NACK assignments
CN103701578B (zh) 2009-02-18 2016-09-28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基站装置及基站中执行的方法
CN102118798A (zh) * 2009-12-31 2011-07-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生成/解析资源分配指示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US9510335B2 (en) * 2010-05-26 2016-11-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uplink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CN102291826B (zh) * 2010-06-18 2014-0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竞争的上行传输方法、配置方法和相关设备
KR20120099568A (ko) * 2011-01-18 2012-09-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기 내에 복수 개의 이종 통신 모듈이 있을 경우 간섭을 측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BR112014010606A2 (pt) 2011-11-04 2017-04-25 Intel Corp pesquisa de determinação de espaço
US9241327B2 (en) * 2012-01-23 2016-01-19 Intel Corporation LTE enhancements for small packet transmissions
GB2498767A (en) * 2012-01-27 2013-07-31 Renesas Mobile Corp Identifying a specific antenna port using a CRC masking encoding scheme
US20130294359A1 (en) * 2012-05-02 2013-11-07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Handling Resource Allocation in TDD System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3391174B (zh) * 2012-05-10 2019-06-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Csi反馈信令的指示配置方法及基站
US10439773B2 (en) * 2013-04-15 2019-10-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ackwards-compatible preamble formats for multiple acces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9686043B2 (en) * 2013-05-21 2017-06-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methods and associ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s for use in OFDM-based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4854904B (zh) * 2013-10-25 2019-06-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调度方法和装置
WO2015064943A1 (en) * 2013-10-29 2015-05-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and device using the same
WO2016011619A1 (zh) 2014-07-23 2016-0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的传输方法及传输设备
US10412744B2 (en) 2014-08-21 2019-09-10 Lg Electronics Inc.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10448367B2 (en) * 2014-09-04 2019-10-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upporting flexible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10506556B2 (en) * 2014-09-13 2019-12-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allocating resource units in wireless LAN
US9967827B2 (en) * 2014-10-02 2018-05-0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wer control
US10411853B2 (en) 2014-10-10 2019-09-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wireless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264554B2 (en) * 2014-10-16 2019-04-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allocating wireless resources in bandwidths of different sizes in wireless LAN
PL3217588T3 (pl) 2014-11-05 2020-06-29 Lg Electronics Inc. Sposób i urządzenie do przydzielania jednostki zasobów na podstawie kontenera w bezprzewodowej sieci lan
CN111277396B (zh) * 2014-11-07 2022-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基站设备及用户设备
US9756626B2 (en) * 2014-11-13 2017-09-05 Intel IP Corporation High-efficiency Wi-Fi (HEW) station and access point (AP) and method for signaling of channel resource allocations
US10958391B2 (en) 2014-11-18 2021-03-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one plan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7431584B (zh) 2014-12-05 2020-11-03 马维尔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US10135593B2 (en) * 2014-12-23 2018-11-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llocation signal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20160204915A1 (en) 2015-01-14 2016-07-14 Xiaogang Chen Apparatus,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fields in a high efficiency 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
US10149296B1 (en) 2015-02-03 2018-12-04 Newracom, Inc. Signal field encoding and decoding
US9999054B2 (en) * 2015-03-04 2018-06-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adio frame includ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LAN system
CN107409385B (zh) 2015-03-20 2020-09-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设备
US10341999B2 (en) 2015-04-03 2019-07-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xing transmission control information
EP3281347B1 (en) * 2015-04-10 2021-06-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nhanced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patterns for positioning
US9992000B2 (en) 2015-04-10 2018-06-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uplicating preamble information
WO2016167561A1 (ko) 2015-04-14 2016-10-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다수의 자원 유닛을 위해 사용되는 시그널 필드를 구성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6175517A1 (ko) 2015-04-26 2016-11-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랜 시스템에서 다수의 자원 배치 기법을 사용하여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0582025B2 (en) * 2015-05-05 2020-03-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fficient signaling and addressing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s
WO2016187854A1 (zh) 2015-05-27 2016-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接入点和站点
US9930660B2 (en) 2015-05-28 2018-03-27 Intel IP Corporation Scheduling trigger frames in a high efficiency 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
US10116361B2 (en) 2015-06-02 2018-10-30 Newracom, Inc. Methods for uplink multiuser signaling and transmission
US9912452B2 (en) 2015-07-07 2018-03-06 Intel IP Corporation High efficiency signal field encoding structure
EP3668001B1 (en) 2015-08-10 2021-12-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forming control signal comprising control field in wireless lan system
US20170048034A1 (en) 2015-08-10 2017-0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he-sigb encoding
US20170064718A1 (en) 2015-08-25 2017-03-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allocation signaling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preamble
US10594462B2 (en) * 2015-09-28 2020-03-17 Mediatek Inc. Structured resource allocation signali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0810A (zh) * 2007-05-02 2013-07-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上灵活的资源信令
CN101399800A (zh) * 2007-09-27 2009-04-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资源分配信息表示方法
CN102763474A (zh) * 2010-02-23 2012-10-31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接入系统中的组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US20140369276A1 (en) * 2013-06-13 2014-12-18 Broadcom Corporation Flexible OFDMA packet structur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87259A (zh) * 2019-05-05 2019-08-0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6g调度信息保护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74538A (ja) 2020-05-14
CN115150954A (zh) 2022-10-04
WO2016201832A1 (zh) 2016-12-22
ES2910143T7 (es) 2024-04-23
ES2910143T3 (es) 2022-05-11
CN108683483B (zh) 2020-03-10
EP3310105B1 (en) 2023-11-29
EP3681083A1 (en) 2020-07-15
US20180184429A1 (en) 2018-06-28
CN109120391B (zh) 2020-03-10
KR102190224B1 (ko) 2020-12-11
JP2018524898A (ja) 2018-08-30
JP7237893B2 (ja) 2023-03-13
CA2989686A1 (en) 2016-12-22
EP4336787A2 (en) 2024-03-13
JP6740442B2 (ja) 2020-08-12
KR20180018745A (ko) 2018-02-21
KR102040747B1 (ko) 2019-11-05
KR20190125538A (ko) 2019-11-06
JP2020184799A (ja) 2020-11-12
BR112017027119A2 (zh) 2018-08-14
CN115190623A (zh) 2022-10-14
CN108683483A (zh) 2018-10-19
AU2015399265B2 (en) 2019-01-24
US10939435B2 (en) 2021-03-02
US20200404659A1 (en) 2020-12-24
AU2015399265A1 (en) 2018-01-25
CN107113810A (zh) 2017-08-29
EP3678321B3 (en) 2023-11-22
US20190246399A1 (en) 2019-08-08
EP3678321A1 (en) 2020-07-08
CN107113810B (zh) 2021-11-26
US20190289604A1 (en) 2019-09-19
WO2016201739A1 (zh) 2016-12-22
US11425716B2 (en) 2022-08-23
SG11201710537UA (en) 2018-01-30
CN109698740B (zh) 2020-02-14
RU2669579C1 (ru) 2018-10-12
CN109120391A (zh) 2019-01-01
EP3310105A1 (en) 2018-04-18
US20230116985A1 (en) 2023-04-20
US10645697B2 (en) 2020-05-05
EP3310105A4 (en) 2018-05-23
EP3678321B1 (en) 2022-02-23
US10616895B2 (en) 2020-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98740A (zh) 资源调度的方法、装置
JP2022064990A (ja) サブキャリア群のwlan ofdma設計およびフレームフォーマット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7079457B (zh) 在无线lan中基于容器分配资源单元的方法和设备
JP6321285B2 (ja) 無線lanにおけるデータの送信または受信のための無線リソースを割り当て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6716913B (zh) 为防止无线lan中的干扰而分配无线资源的方法和设备
CN108540412B (zh) 无线局域网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5846976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传输方法和基站
CN107509252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113829B (zh) 在wlan中根据资源分配设置来分配无线资源的方法和设备
CN108964858B (zh) Wlan系统的资源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07113140B (zh) 在wlan中在包括导频音调的资源单元上发送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7113830A (zh) 用于在无线lan中分配资源单元的方法和装置
CN106797647A (zh) 在无线lan中在不同大小的带宽中分配无线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JP6282781B2 (ja) 無線lanにおけるリソース単位を割り当てる方法及び装置
JP2017536745A (ja) 複数のサブキャリアを含むリソースユニットを使用して信号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6793096A (zh) 一种信道资源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06797295A (zh) 在wlan中基于单个资源单元分配无线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CN107615852A (zh) 资源调度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8282312B (zh) 一种上行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