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81395B - 一种风力发电的机舱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力发电的机舱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81395B
CN109681395B CN201811621471.9A CN201811621471A CN109681395B CN 109681395 B CN109681395 B CN 109681395B CN 201811621471 A CN201811621471 A CN 201811621471A CN 109681395 B CN109681395 B CN 1096813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cylindrical
wind
inner shell
venti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2147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81395A (zh
Inventor
魏涛
高超
张志远
黎琮川
米刚
代娇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Haizhuang Wind Power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Haizhuang Wind Power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Haizhuang Wind Power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Haizhuang Wind Power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2147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813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81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813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813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813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80/00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3D1/00 - F03D17/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80/00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3D1/00 - F03D17/00
    • F03D80/60Cooling or heating of wind mo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舱罩,通过筒状外壳和筒状内壳构成的机舱罩,在使用时,风从筒状外壳的侧壁上的第一通风口水平进入,再由筒状外壳内侧壁和筒状内壳的外侧壁形成的通风通道对进入的风进行导流,在导流过程中,一部分风流量通过第二通风口进入筒状内壳的内腔,另一部分直接通过筒状外壳的后端面设置的第二排风口排出,从而实现机舱罩能够在水平方向通风,以保证机舱内良好的通风性,同时,由于经过通风通道卸掉一部分风力,避免了因为水平方向上风力过大而造成机舱内的设备损坏。另外,当风力过大时,可以通过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转动板封闭第一通风口,以保证机舱罩内设备的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风力发电的机舱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力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力发电的机舱罩。
背景技术
现有的风力发电的机舱罩,为了实现良好的通风行会在机舱罩的定顶端或者底端开设有通风口,以保证机舱的良好通风性,然而,一般风向都是在水平方向流动,将通风口设置在垂直方向并不能得到较好的通风效果。而且如果将通风口设置在机舱罩前后端,又会因为通风风力过大而造成机舱罩内的机电设备损坏。
因此,目前的风力发电的机舱罩存在通风性能差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风力发电的机舱罩。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风力发电的机舱罩,包括筒状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筒状外壳内的筒状内壳,所述筒状外壳的内侧壁与所述筒状内壳的外侧壁形成一个通风通道。
所述筒状外壳的临近所述筒状外壳的前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风口,多个所述第一通风口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筒状外壳的外侧壁,所述第一通风口呈条形状,每个所述第一通风口还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用于在转动时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通风口的转动板,每个所述转动板还分别通过一个转轴传动连接一个第一电机。
所述筒状内壳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通风口。
所述筒状外壳的前端面与所述筒状内壳的前端面齐平,所述筒状内壳的后端面位于所述筒状外壳的后端面的前方;所述筒状内壳的后端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排风口;所述筒状外壳的后端面设置有多个第二排风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筒状外壳和筒状内壳构成的机舱罩,在使用时,风从筒状外壳的侧壁上的第一通风口水平进入,再由筒状外壳内侧壁和筒状内壳的外侧壁形成的通风通道对进入的风进行导流,在导流过程中,一部分风流量通过第二通风口进入筒状内壳的内腔,另一部分直接通过筒状外壳的后端面设置的第二排风口排出,从而实现机舱罩能够在水平方向通风,以保证机舱内良好的通风性,同时,由于经过通风通道卸掉一部分风力,避免了因为水平方向上风力过大而造成机舱内的设备损坏。另外,当风力过大时,可以通过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转动板封闭第一通风口,以保证机舱罩内设备的安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多个所述第一排风口均匀分布在所述筒状内壳的后端面;多个第二排风口均匀分布在所述筒状外壳的后端面,且每个所述第一排风口对应一个所述第二排风口。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筒状内壳的后端面设置多个第一排风口和在筒状外壳的后端面设置多个第二排风口,并每个所述第一排风口对应一个所述第二排风口,更好地实现了风在机舱罩中的流通,进一步提升了通风性。
进一步,所述筒状外壳呈流线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筒状外壳设置成流线形,提高了机舱罩的承受风力的能力。
进一步,每个所述第二通风口的通风方向与所述筒状内壳的内侧壁的夹角为60°。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每个所述第二通风口的通风方向与所述筒状内壳的内侧壁的夹角设置为60°,进一步保证筒状内壳中的良好通风性。
进一步,所述第一通风口的一侧设置有过滤网。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第一通风口的一侧设置过滤网,避免沙尘或者颗粒进入到机舱造成机组设备损坏。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筒状内壳的内侧壁的电机安装座,每个所述电机安装座分别安装一个第二电机,每个所述第二电机分别转动连接一个挡风板,每个所述挡风板对应一个所述第二通风口,用于在转动时开启或关闭与所述挡风板对应的所述第二通风口。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第二通风口处设置第二电机和挡风板,在风力过大时可驱动挡风板封闭第二通风口,进一步保证机舱内设备的安全。
进一步,还包括:
风速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筒状外壳的外侧壁上,用于采集当前风速信息;
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风速传感器和所述第一电机电性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风速信息,并根据所述风速信息控制所述第一电机转动所述转动板以开启或关闭第一通风口。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风速传感器和控制器,在检测到风速过大时,能自动驱动转动板关闭第一通风口,避免了人为控制,使用更加便捷,且更精准地对机舱进行保护。
进一步,所述风速传感器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风速传感器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筒状外壳的外侧壁上并临近所述筒状外壳的前端面,且每个所述风速传感器到所述筒状外壳的前端面的距离相等。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多个风速传感器从多个方位采集风速信息,以确保信息采集的准确性。
进一步,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筒状内壳的内腔用于检测所述筒状内壳内的温度值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温度值传感器,能够在检测到机舱内温度较高时,由控制器控制开启第一通风口以及时对机舱进行通风,降低机舱温度。
进一步,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筒状内壳的内腔用于检测所述筒状内壳内的湿度值的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湿度传感器,能够在检测到机舱内湿度较大时,由控制器控制关闭第一通风口,避免通风带入的水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力发电机舱罩的截面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力发电机舱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动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筒状外壳的后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挡风板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筒状外壳,2、筒状内壳,3、过滤网,4、风速传感器,11、第一通风口,12、筒状外壳的后端面,13、第二排风口,21、第二通风口,22、筒状内壳的后端面,23、第一排风口,111、转动板,112、转轴,113、第一电机,211、第二电机,212、挡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力发电的机舱罩,包括筒状外壳1以及设置在所述筒状外壳1内的筒状内壳2,所述筒状外壳1的内侧壁与所述筒状内壳2的外侧壁形成一个通风通道。
如图2所示,所述筒状外壳1的临近所述筒状外壳1的前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风口11,多个所述第一通风口11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筒状外壳1的外侧壁,所述第一通风口11呈条形状。
如图3所示,每个所述第一通风口11还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用于在转动时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通风口11的转动板111,每个所述转动板111还分别通过一个转轴112传动连接一个第一电机113。
所述筒状内壳2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通风口21。
所述筒状外壳的前端面与所述筒状内壳的前端面齐平,所述筒状内壳的后端面22位于所述筒状外壳的后端面12的前方。
如图4所示,所述筒状内壳的后端面2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排风口23;所述筒状外壳的后端面12设置有多个第二排风口13。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转轴112远离所述第一电机113的一端穿过所述转动板111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通风口11的口壁上。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将机舱设备设置在筒状内壳2的内腔中,在风速比较平缓时,第一电机113驱动转动板111转动,将第一通风口11开启,使风流量从第一通风口11进入到筒状外壳1中,再由筒状外壳1与筒状内壳2形成的通风通道引导风的流向,一方面风流量通过第二通风口21进入筒状内壳2中,另一方面,通过筒状外壳1的第二排风口13排出,而进入筒状内壳2的风流量则依次通过第一排风口23和第二排风口13排出,从而保证筒状内壳2中的良好通风性。
当外界的风速过大时,第一电机113驱动转动板111转动,将第一通风口11封锁,避免过大的风速进入到机舱内对设备造成损坏。
可选地,多个所述第一排风口23均匀分布在所述筒状内壳的后端面22;多个第二排风口13均匀分布在所述筒状外壳的后端面12,且每个所述第一排风口23对应一个所述第二排风口13。通过在筒状内壳的后端面设置多个第一排风口23和在筒状外壳的后端面12设置多个第二排风口13,并每个所述第一排风口23对应一个所述第二排风口13,更好地实现了风在机舱罩中的流通,进一步提升了通风性。
可选地,所述筒状外壳1呈流线形。通过将筒状外壳1设置成流线形,提高了机舱罩的承受风力的能力。
进一步,每个所述第二通风口21的通风方向与所述筒状内壳2的内侧壁的夹角为60°。通过将每个所述第二通风口21的通风方向与所述筒状内壳2的内侧壁的夹角设置为60°,进一步保证筒状内壳2中的良好通风性。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风口11的一侧设置有过滤网3。通过在第一通风口11的一侧设置过滤网3,避免沙尘或者颗粒进入到机舱造成机组设备损坏。
可选地,如图5所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筒状内壳2的内侧壁的电机安装座,每个所述电机安装座分别安装一个第二电机211,每个所述第二电机211分别转动连接一个挡风板212,每个所述挡风板212对应一个所述第二通风口21,用于在转动时开启或关闭与所述挡风板212对应的所述第二通风口21。通过在第二通风口21处设置第二电机211和挡风板212,在风力过大时可驱动挡风板212封闭第二通风口21,进一步保证机舱内设备的安全。
可选地,还包括:
风速传感器4,安装在所述筒状外壳1的外侧壁上,用于采集当前风速信息;
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风速传感器4和所述第一电机113电性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风速信息,并根据所述风速信息控制所述第一电机113转动所述转动板111以开启或关闭第一通风口11。通过设置风速传感器4和控制器,在检测到风速过大时,能自动驱动转动板111关闭第一通风口11,避免了人为控制,使用更加便捷,且更精准地对机舱进行保护。
可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风速传感器4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风速传感器4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筒状外壳1的外侧壁上并临近所述筒状外壳的前端面,且每个所述风速传感器4到所述筒状外壳的前端面的距离相等。通过设置多个风速传感器4从多个方位采集风速信息,以确保信息采集的准确性。
可选地,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筒状内壳2的内腔用于检测所述筒状内壳2内的温度值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设置温度值传感器,能够在检测到机舱内温度较高时,由控制器控制开启第一通风口11以及时对机舱进行通风,降低机舱温度。
可选地,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筒状内壳2的内腔用于检测所述筒状内壳2内的湿度值的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设置湿度传感器,能够在检测到机舱内湿度较大时,由控制器控制关闭第一通风口11,避免通风带入的水分。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可以采用单片机,而单片机、风速传感器4、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以及电机都是常用的现有技术,故不在此赘述。
综上所述,本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力发电的机舱罩,通过筒状外壳1和筒状内壳2构成的机舱罩,在使用时,风从筒状外壳1的侧壁上的第一通风口11水平进入,再由筒状外壳1内侧壁和筒状内壳2的外侧壁形成的通风通道对进入的风进行导流,在导流过程中,一部分风流量通过第二通风口21进入筒状内壳2的内腔,另一部分直接通过筒状外壳的后端面12设置的第二排风口13排出,从而实现机舱罩能够在水平方向通风,以保证机舱内良好的通风性,同时,由于经过通风通道卸掉一部分风力,避免了因为水平方向上风力过大而造成机舱内的设备损坏。另外,当风力过大时,可以通过第一电机113驱动第一转动板111封闭第一通风口11,以保证机舱罩内设备的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风力发电机舱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外壳(1)以及设置在所述筒状外壳(1)内的筒状内壳(2),所述筒状外壳(1)的内侧壁与所述筒状内壳(2)的外侧壁形成一个通风通道;
所述筒状外壳(1)的临近所述筒状外壳(1)的前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风口(11),多个所述第一通风口(11)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筒状外壳(1)的外侧壁,所述第一通风口(11)呈条形状,每个所述第一通风口(11)还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用于在转动时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通风口(11)的转动板(111),每个所述转动板(111)还分别通过一个转轴(112)传动连接一个第一电机(113);
所述筒状内壳(2)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通风口(21);
所述筒状外壳的前端面与所述筒状内壳的前端面齐平,所述筒状内壳的后端面(22)位于所述筒状外壳的后端面(12)的前方;所述筒状内壳的后端面(2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排风口(23);所述筒状外壳的后端面(12)设置有多个第二排风口(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风力发电机舱罩,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排风口(23)均匀分布在所述筒状内壳的后端面(22);多个第二排风口(13)均匀分布在所述筒状外壳的后端面(12),且每个所述第一排风口(23)对应一个所述第二排风口(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风力发电机舱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外壳(1)呈流线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风力发电机舱罩,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通风口(21)的通风方向与所述筒状内壳(2)的内侧壁的夹角为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风力发电机舱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口(11)的一侧设置有过滤网(3)。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一种风力发电机舱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筒状内壳(2)的内侧壁的电机安装座,每个所述电机安装座分别安装一个第二电机(211),每个所述第二电机(211)分别转动连接一个挡风板(212),每个所述挡风板(212)对应一个所述第二通风口(21),用于在转动时开启或关闭与所述挡风板(212)对应的所述第二通风口(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风力发电机舱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风速传感器(4),安装在所述筒状外壳(1)的外侧壁上,用于采集当前风速信息;
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风速传感器(4)和所述第一电机(113)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机(113)转动所述转动板(111)以开启或关闭第一通风口(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风力发电机舱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速传感器(4)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风速传感器(4)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筒状外壳(1)的外侧壁上并临近所述筒状外壳的前端面,且每个所述风速传感器(4)到所述筒状外壳的前端面的距离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风力发电机舱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筒状内壳(2)的内腔用于检测所述筒状内壳(2)内的温度值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风力发电机舱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筒状内壳(2)的内腔用于检测所述筒状内壳(2)内的湿度值的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CN201811621471.9A 2018-12-28 2018-12-28 一种风力发电的机舱罩 Active CN1096813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21471.9A CN109681395B (zh) 2018-12-28 2018-12-28 一种风力发电的机舱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21471.9A CN109681395B (zh) 2018-12-28 2018-12-28 一种风力发电的机舱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81395A CN109681395A (zh) 2019-04-26
CN109681395B true CN109681395B (zh) 2020-02-25

Family

ID=66190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21471.9A Active CN109681395B (zh) 2018-12-28 2018-12-28 一种风力发电的机舱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813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4812B (zh) * 2019-07-12 2021-02-09 广州市欧伊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输电系统的安全可靠的风力发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49638A (ja) * 2010-12-28 2012-08-09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ナセル内部の重量物吊持構造およびこれを有する風力発電装置
CN102828920A (zh) * 2012-09-06 2012-12-19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机舱冷却装置
KR101521828B1 (ko) * 2013-10-18 2015-05-20 대우조선해양 주식회사 풍력발전기 나셀의 냉각장치
CN104033337A (zh) * 2014-06-19 2014-09-10 徐荣兰 一种风力发电装置
CN204312255U (zh) * 2014-12-12 2015-05-06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罩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05386945A (zh) * 2015-12-16 2016-03-09 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 风电机舱罩隔热散热装置、风电机舱罩及风电机组
CN106246479A (zh) * 2016-10-31 2016-12-21 天津鹰麟节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机的机舱降温装置
CN106640554B (zh) * 2016-12-12 2019-01-08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机组散热系统、散热方法及风力发电机组
US10920752B2 (en) * 2016-12-22 2021-02-16 Vestas Wind Systems A/S Nacelle for a wind turbine and a wind turbine
CN206753830U (zh) * 2017-04-12 2017-12-15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罩和风力发电机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81395A (zh) 2019-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49093U (zh) 一种带顶盖防雨罩装置的充电桩
CN109681395B (zh) 一种风力发电的机舱罩
CN206144720U (zh) 用于风力发电机箱的通风装置
CN210522827U (zh) 一种便于清洁的旋风分离器
CN218850222U (zh) 一种紧凑型箱式变电站的通风结构
CN115866369A (zh) 一种水上无人机用高速摄像机防潮保护罩
CN213425896U (zh) 新型电动车用无刷电机绕组定子
CN211623199U (zh) 一种建筑节能用的通风散热装置
CN109491422B (zh) 一种电子信息用自动调节温度的控制柜
CN104533729B (zh) 一种轮毂冷却系统
CN205277882U (zh) 换气扇
CN215154019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
CN219266241U (zh) 一种空气和废气监测仪
CN217903804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开关柜
CN205536354U (zh) 一种新型动力通风器
CN217754072U (zh) 敞开式船艇机舱通风装置
CN218021240U (zh) 一种具有防水散热功能的充电桩
CN220298327U (zh) 一种带有外延防护装置的充电桩
CN216449659U (zh) 一种电磁辐射分析仪用防尘装置
CN220541289U (zh) 一种垃圾房用防雨排气结构
CN215343615U (zh) 一种岸电桩防水散热装置
CN220585749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恒压水泵控制柜
CN217847805U (zh) 一种户外型真空断路器
CN116176324B (zh) 一种防水散热效果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220475134U (zh) 一种智能防潮除湿环网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