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80644A - 一种立体式通航建筑物枢纽及其运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体式通航建筑物枢纽及其运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80644A
CN109680644A CN201910097791.7A CN201910097791A CN109680644A CN 109680644 A CN109680644 A CN 109680644A CN 201910097791 A CN201910097791 A CN 201910097791A CN 109680644 A CN109680644 A CN 1096806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wnstream
upstream
navigation channel
navigation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9779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80644B (zh
Inventor
王治力
夏定康
晏自立
焦云晖
周冰逸
赵兰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hai University HHU
Original Assignee
Hohai University HH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hai University HHU filed Critical Hohai University HHU
Priority to CN20191009779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806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806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806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806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806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1/00Equipment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general hydraulic engineering, e.g. protection of constructions against ice-strai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06Moles; Piers; Quays; Quay walls; Groynes; Breakwaters ; Wave dissipating walls; Quay equipmen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10Dams; Dykes; Sluice ways or other structures for dykes, dams, or the lik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7/00Barrages or weirs; Layout,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making same
    • E02B7/02Fixed barra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CSHIP-LIFTING DEVICES OR MECHANISMS
    • E02C5/00Mechanisms for lifting ships vertical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11Hard structures, e.g. dams, dykes or breakwa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ip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利工程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立体式通航建筑物枢纽及其运行方法,本发明通过分别在坝体的上游航道和下游航道中建立两面分流墙把上游活动和下游航道划分为中小型船舶行道以及分别位于中小型船舶航道两侧的大型船舶卸货航道和大型船舶装载航道,并在大型船舶卸货航道、大型船舶装载航道之间建使两者连通的立体式航道,通过上述结构达到让中小型船舶在坝体的上游和下游航道之间通航,大型船舶不必过坝,可在坝体上游的一侧进行卸货再通过立体航道行驶至坝体上游的另一侧进行装货后离开,下游同样如此安排,上述方式提高了通航效率同时还解决了大型船舶转向不便的缺陷。

Description

一种立体式通航建筑物枢纽及其运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利工程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立体式通航建筑物枢纽及其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水运事业起步很早,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我国水系发达,水运始终占据着干线运输的主要地位。随着各大水利工程的建设,很多河流的通航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同时,也考验着水利枢纽通航建筑物的通航能力。如今货运通航有两种方式,即随船过坝和路上转运,随船过坝就需要通过船闸或升船机。虽然随着技术不断的发展,船闸和升船机的通航效率和通航吨位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是过坝全过程实现连续运行始终无法保证,在一些通航需求较低的河流现在技术已经可以满足要求,但在一些河流主航道,待坝滞航现象明显,等待时间远大于过坝时间,造成了水面交通拥堵问题。尤其,我国西南地区高水头水利枢纽在水运繁忙期,经常爆发大规模的滞航,该情况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可供千吨级船舶实现连续过坝的立体式通航建筑物枢纽,可以极大的缩短了船舶过坝时间。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立体式通航建筑物枢纽,包括把河道分割为上游航道和下游航道的坝体,所述坝体在上游航道中设有两面相互平行的上游分流墙,两面上游分流墙分别从上游航道的入口延伸至上游航道的末端,两面上游分流墙把上游航道划分为上游中小型船舶航道、上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和上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所述上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和上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分别位于两面上游分流墙的两侧,位于上游航道的入口处安装有上游自动分流监测站,上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中设有上游卸货码头,上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中设有上游装载码头,所述上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和上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之间连通有上游立体式航道,上游立体式航道的入口位于上游卸货码头和上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的末端之间,所述上游立体式航道的出口位于上游装载码头和上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的末端之间,上游中小型船舶航道位于两面上游分流墙中间并且与坝体相连通,坝体中建立有与上游中小型船舶航道相对齐的通航建筑物;所述坝体在下游航道中设有两面相互平行的下游分流墙,两面下游分流墙分别从下游航道的入口延伸至下游航道的末端,两面下游分流墙把下游航道划分为下游中小型船舶航道、下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和下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所述下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和下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分别位于两面下游分流墙的两侧,位于下游航道的入口处安装有下游自动分流监测站,下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中设有下游卸货码头,下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中设有下游装载码头,所述下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和下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之间连通有下游立体式航道,下游立体式航道的入口位于下游卸货码头和下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的末端之间,所述下游立体式航道的出口位于下游装载码头和下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的末端之间,下游中小型船舶航道位于两面下游分流墙中间并且与坝体相连通,坝体中建立有与下游中小型船舶航道相对齐的通航建筑物。
进一步,所述坝体两侧分别连接有一面防洪堤。
进一步,两面上游分流墙的末端分别与各自相邻的防洪堤相连接,使上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和上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位于坝体端构成闭合端;两面下游分流墙的末端分别与各自相邻的防洪堤相连接,使下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和下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位于坝体端构成闭合端。
进一步,所述上游卸货码头建立在位于上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侧部的防洪堤上,所述上游装载码头建立在位于上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侧部的防洪堤上;所述下游卸货码头建立在位于下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侧部的防洪堤上,所述下游装载码头建立在位于下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侧部的防洪堤上。
进一步,所述上游卸货码头与下游装载码头建立在同一防洪堤上,上游卸货码头与下游装载码头之间连接有第一货物传送带,所述上游装载码头与下游卸货码头建立在同一防洪堤上,上游装载码头与下游卸货码头之间连接有第二货物传送带。
进一步,所述上游卸货码头、下游卸货码头、上游装载码头和下游装载码头中分别安装有自动吊装机。
进一步,所述上游立体式航道入口和出口处分别安装有一上游垂直升船机,所述下游立体式航道入口和出口处分别安装有一下游垂直升船机。
进一步,所述上游自动分流监测站包括上游探测器和两个上游信号发射塔,所述上游探测器安装在上游航道入口处,用于检测船舶的吃水深度,两个上游信号发射塔分别安装在两面上游分流墙的前端,所述上游信号发射塔包括两个对称安装的上游船舶航线指示灯和上游无线电信号发生器,所述上游探测器分别与两个上游信号发射塔电连接;所述下游自动分流监测站包括下游探测器和两个下游信号发射塔,所述下游探测器安装在下游航道入口处,用于检测船舶的吃水深度,两个下游信号发射塔分别安装在两面下游分流墙的入口端,所述下游信号发射塔包括两个对称安装的下游船舶航线指示灯和下游无线电信号发生器,所述下游探测器分别与两个下游信号发射塔电连接。
进一步,一种立体式通航建筑物枢纽的运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上游船舶依次进入上游航道中,安装在上游航道入口位置的上游探测器检测经过船舶的吃水深度,并把检测到的信息分别发送到两个上游信号发射塔中,两个上游信号发射塔根据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判断,并点亮相应的上游船舶航线指示灯,同时通过上游无线电信号发生器发送相应的指示信号;
步骤2,如果经判断该船舶属于中小型船舶,上游信号发射塔会指引该船舶驶入位于上游航道中部的上游中小型船舶航道中,该船舶通过上游中小型船舶航道行驶到坝体位置,再通过坝体中的通航建筑物行驶到位于坝体下游航道中部的下游中小型船舶航道中,再根据位于下游中小型船舶航道入口处的下游信号发射塔的指示驶出下游中小型船舶航道;
步骤3,如果经判断该船舶属于大型船舶,上游信号发射塔会指引该船舶驶入位于上游航道一侧的上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中,船舶驶入上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后停靠在上游卸货码头卸载货物,货物通过第一货物传送带运往位于坝体下游的下游货物装载码头,完成卸货后的大型船舶继续向前行驶,直到上游立体式航道的入口处停下,再通过位于上游立体式航道的入口处的升船机上升进入到上游立体式航道的中,再行驶到上游立体式航道行的出口处,通过位于上游立体式航道的出口处的升船机下降进入到位于上游航道另一侧的上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中,之后向上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的出口行驶,途中经过上游装载码头,在上游装载码头处装载货物,装载货物完成后继续行驶至上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出口处,根据位于出口处的上游信号发射塔指示离开上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
步骤4,下游船舶依次进入下游航道中,安装在下游航道入口位置的下游探测器检测经过船舶的吃水深度,并把检测到的信息分别发送到两个下游信号发射塔中,两个下游信号发射塔根据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判断,并点亮相应的下游船舶航线指示灯,同时通过下游无线电信号发生器发送相应的指示信号;
步骤5,如果经判断该船舶属于中小型船舶,下游信号发射塔会指引该船舶驶入位于下游航道中部的下游中小型船舶航道中,该船舶通过下游中小型船舶航道行驶到坝体位置,再通过坝体中的通航建筑物行驶到位于坝体下游航道中部的下游中小型船舶航道中,再根据位于下游中小型船舶航道入口处的下游信号发射塔的指示驶出下游中小型船舶航道;
步骤6,如果经判断该船舶属于大型船舶,下游信号发射塔会指引该船舶驶入位于下游航道一侧的下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中,船舶驶入下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后停靠在下游卸货码头卸载货物,货物通过第二货物传送带运往位于坝体上游的上游货物装载码头,完成卸货后的大型船舶继续向前行驶,直到下游立体式航道的入口处停下,再通过位于下游立体式航道的入口处的升船机上升进入到下游立体式航道的中,再行驶到下游立体式航道行的出口处,通过位于下游立体式航道的出口处的升船机下降进入到位于下游航道另一侧的下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中,之后向下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的出口行驶,途中经过下游装载码头,在下游装载码头处装载货物,装载货物完成后继续行驶至下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出口处,根据位于出口处的下游信号发射塔指示离开下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
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本发明通过在坝体中建立通航建筑物,实现了让中小型船舶在坝体的上游和下游航道通航,较明显的提高了通航效率。
2、本发明通过立体式航道的布置,可以实现大型船舶在上游或下游航道中的快速的掉头和转向。
3、本发明通过利用货物传送带,实现了货物的连续传动,明显提高货运过坝效率。
4、本发明通过利用自动分流监测站,识别并分离大型船舶和中小型船舶,并将其引导进入不同的航道。全过程连续完成,实现了零等待。
5、本发明通过实现大量船舶不间断的连续过坝,克服了现有所有通航建筑物通航效率低的巨大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立体式通航建筑物枢纽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上游立体式航道和下游立体式航道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上游立体式航道和下游立体式航道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立体式航道主体的俯视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中的立体式航道主体的变形俯视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中的货物传送带和防雨棚的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中的上游游信号发射塔的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中的下游游信号发射塔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
1-坝体;2-防洪堤;3-上游航道;4-下游航道;5-上游分流墙;51-下游分流墙;7-上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71-下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8-上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81-下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9-上游中小型船舶航道;91-下游中小型船舶航道;10-上游立体式航道;101-下游立体式航道;102-立体式航道主支座;103-立体式航道塔柱;104-立体式航道主体;105-水道;106-立体式航道悬索;107-闸门;108-注水管;109-排水管;11-上游卸货码头;111-下游卸载码头;12-上游装载码头;121-下游装载码头;13-上游探测器;131-下游探测器;14-上游信号发射塔;141-下游信号发射塔;15-第二货物传送带;16-第一货物传送带;17-通航建筑物;18-上游垂直升船机;181-下游垂直升船机;19-自动吊装机;20-防雨棚;21-上游船舶航线指示灯;22-上游无线电信号发生器;23-下游船舶航线指示灯;24-下游无线电信号发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8,对本发明的一种立体式通航建筑物枢纽及其运行方法作以下详细说明。
对应图1-8中所示的详细附图标记如下:
1-坝体;2-防洪堤;3-上游航道;4-下游航道;5-上游分流墙;51-下游分流墙;7-上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71-下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8-上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81-下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9-上游中小型船舶航道;91-下游中小型船舶航道;10-上游立体式航道;101-下游立体式航道;102-立体式航道主支座;103-立体式航道塔柱;104-立体式航道主体;105-水道;106-立体式航道悬索;107-闸门;108-注水管;109-排水管;11-上游卸货码头;111-下游卸载码头;12-上游装载码头;121-下游装载码头;13-上游探测器;131-下游探测器;14-上游信号发射塔;141-下游信号发射塔;15-第二货物传送带;16-第一货物传送带;17-通航建筑物;18-上游垂直升船机;181-下游垂直升船机;19-自动吊装机;20-防雨棚;21-上游船舶航线指示灯;22-上游无线电信号发生器;23-下游船舶航线指示灯;24-下游无线电信号发生器。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立体式通航建筑物枢纽,包括把河道分割为上游航道和下游航道的坝体,所述坝体两侧分别连接有一面防洪堤,所述坝体在上游航道中设有两面相互平行的上游分流墙,两面上游分流墙分别从上游航道的入口延伸至上游航道的末端,两面上游分流墙把上游航道划分为上游中小型船舶航道、上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和上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所述上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和上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分别位于两面上游分流墙的两侧,两面上游分流墙的末端分别与各自相邻的防洪堤相连接,使上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和上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的末端分别构成闭合端,并在两个闭合端中分别安装有船闸。由于上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的末端分别为闭合结构,使得上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和上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的水量较为缓慢适合船舶的停靠,并且还可以通过打开两面船闸至大型货轮在两个航道之间转换。
如图7所示,位于上游航道的入口处安装有上游自动分流监测站,所述上游自动分流监测站包括上游探测器和两个上游信号发射塔,所述上游探测器安装在上游航道入口处,用于检测船舶的吃水深度,两个上游信号发射塔分别安装在两面上游分流墙的前端,所述上游信号发射塔包括两个对称安装的上游船舶航线指示灯和上游无线电信号发生器,所述上游探测器分别与两个上游信号发射塔电连接。
如图1所述,上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中设有上游卸货码头,所述上游卸货码头建立在位于上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侧部的防洪堤上,上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中设有上游装载码头,所述上游装载码头建立在位于上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侧部的防洪堤上,所述上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和上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之间连通有上游立体式航道,上游立体式航道的入口位于上游卸货码头和上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的末端之间,所述上游立体式航道的出口位于上游装载码头和上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的末端之间,所述上游立体式航道入口和出口处分别安装有一上游垂直升船机,上游中小型船舶航道位于两面上游分流墙中间并且与坝体相连通,坝体中建立有与上游中小型船舶航道相对齐的通航建筑物。
如图1所示所述坝体在下游航道中设有两面相互平行的下游分流墙,两面下游分流墙分别从下游航道的入口延伸至下游航道的末端,两面下游分流墙把下游航道划分为下游中小型船舶航道、下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和下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所述下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和下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分别位于两面下游分流墙的两侧,两面下游分流墙的末端分别与各自相邻的防洪堤相连接,使下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和下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的末端分别构成闭合端,并在两个闭合端中分别安装有船闸。由于下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的末端分别为闭合结构,使得下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和下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的水量较为缓慢适合船舶的停靠,并且还可以通过打开两面船闸至大型货轮在两个航道之间转换。
如图8所示,位于下游航道的入口处安装有下游自动分流监测站,所述下游自动分流监测站包括下游探测器和两个下游信号发射塔,所述下游探测器安装在下游航道入口处,用于检测船舶的吃水深度,两个下游信号发射塔分别安装在两面下游分流墙的前端,所述下游信号发射塔包括两个对称安装的下游船舶航线指示灯和下游无线电信号发生器,所述下游探测器分别与两个下游信号发射塔电连接。
如图1所述,下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中设有下游卸货码头,所述下游卸货码头建立在位于下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侧部的防洪堤上,下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中设有下游装载码头,所述下游装载码头建立在位于下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侧部的防洪堤上,所述下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和下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之间连通有下游立体式航道,下游立体式航道的入口位于下游卸货码头和下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的末端之间,所述下游立体式航道的出口位于下游装载码头和下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的末端之间,所述下游立体式航道入口和出口处分别安装有一下游垂直升船机,下游中小型船舶航道位于两面下游分流墙中间并且与坝体相连通,坝体中建立有与下游中小型船舶航道相对齐的通航建筑物。
为了便于在上游航道和下游航道之间运送货物,本发明中的上游卸货码头与下游装载码头建立在同一防洪堤上,上游卸货码头与下游装载码头之间连接有第一货物传送带,上游装载码头与下游卸货码头建立在同一防洪堤上,上游装载码头与下游卸货码头之间连接有第二货物传送带。
本发明中所述的中小型船舶和大型船舶的具体划分为,当航道的宽度大于200米时,500吨以下的船舶为中小型船舶,500吨以上的船舶为大型船舶;当航道的宽度小于200米时,200吨以下的船舶为中小型船舶,200吨以上的船舶为大型船舶。
本发明所述的上游探测器和下游探测器均为激光测距仪,激光测距仪用于探测船舶的吃水深度,并把探测的到的参数发生制信号上游信号发射塔或下游信号发射塔,上游信号发射塔和下游信号发射塔中均设有主控制芯片,主控制芯片收到信号后对参数进行演算判断出船舶属于中小型船舶或大型船舶,在根据判断结果指引船舶进入对应的航道。
实施例2
如图2、图3所示,所述上游立体式航道合下游立体式航道的具体结构与立交桥结构相似,分别包括立体式航道主体、立体式航道主支座、立体式航道塔柱、和立体式航道悬索。所述立体式航道主体相当于立交桥的桥面,立体式航道主体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垂直升船机,在立体式航道主体内开设有一条供大型船舶通航的人工水道,人工水道的两端通过闸门进行封堵,人工水道的深度大于行驶船舶的最大吃水深度以保证大型船舶顺利通航,立体式航道主体上还铺设有多根与人工水道接通的注水管和排水管,注水管安装于立体式航道主体的侧部,排水管安装于立体式航道主体的底部,每根注水管分别与一水泵相连接。立体式航道主体的下方设有提供支撑的多根立体式航道主支座,立体式航道主体上设有多根与立体式航道主支座一一对应的立体式航道塔柱,多根立体式航道塔柱之间分别连接有立体式航道悬索,在立体式航道主体由立体式航道悬索提供拉力以防止受力变形。所述立体式航道主支座安装于上游航道或下游航道内,立体式航道主支座的高度不低于上游航道或下游航道的水深和上游中小型船舶或下游中小型船舶1.5倍高度的总和。
所述上游立体式航和下游立体式航道的具体结构以及参数是道根据总航道的宽度以及对应改的大型船舶的吨位作出相对应的设定,具体内容如下:
航道的宽度大于200米时,此时500吨以下的船舶为中小型船舶,500吨以上的船舶为大型船舶;此时的立体式航道主体长350米,宽70米,高15米,所述人工水道的深度为12米,所述立体式航道主体最多可同时行驶5条吨位在1000吨以下的大型船舶,所述立体式航道主体下方竖立有7根立体式航道主支座用于支撑立体式航道主体。
当航道的宽度小于200米时,200吨以下的船舶为中小型船舶,200吨以上的船舶为大型船舶;此时的立体式航道主体长200米,宽55米,高10米,所述人工水道的深度为8米,所述立体式航道主体最多可同时行驶5条吨位在500吨以下的大型船舶,所述立体式航道主体下方竖立有5根立体式航道主支座用于支撑立体式航道主体。
如图4所示,本发明中的立体式航道主体从俯视的角度来看呈S形,船舶在立体式航道主体中经过两个转折,可以顺利的从调头;
如图5所示,本发明中的立体式航道主体从俯视的角度来看呈C形,船舶在立体式航道主体中经过两个转折,同样可以顺利的从调头。
实施例3
如图6所示,被卸载的货物通过第一货物传送带或第二货物传送带分别运送到上游装载码头或下游装载码头中进行装载,所述第一货物传送带和第二货物传的外部均设置有防雨棚。
实施例4
所述自动吊装机为大型的龙门吊,包括门架,门架包括两根立柱和位于两根立柱之间的横梁,横梁的顶部设有自动控制机房、两根立柱的底部分别设有滑轨,横梁上设有吊绳,吊绳底部连接有钩爪。
实施例5
本发明中的坝体中建立有一控制机房,控制机房中设有大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中安装有主控制程序,主控制程序负责对整个坝体的船舶分流、过坝、卸载货物、装载货物的调度。所述大型计算机控制上游探测器、下游探测器、上游信号发射塔、下游信号发射塔、自动吊装机的自动控制机房、上游垂直升船机、下游垂直升船机以及通航建筑物,因具体的连接方式均为现有的技术,并且也不是本发明的主要技术要点,因此就不再详细描述。
一种立体式通航建筑物枢纽的运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上游船舶依次进入上游航道中,安装在上游航道入口位置的上游探测器检测经过船舶的吃水深度,并把检测到的信息分别发送到两个上游信号发射塔中,两个上游信号发射塔根据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判断,并点亮相应的上游船舶航线指示灯,同时通过上游无线电信号发生器发送相应的指示信号;
步骤2,如果经判断该船舶属于中小型船舶,上游信号发射塔会指引该船舶驶入位于上游航道中部的上游中小型船舶航道中,该船舶通过上游中小型船舶航道行驶到坝体位置,再通过坝体中的通航建筑物行驶到位于坝体下游航道中部的下游中小型船舶航道中,再根据位于下游中小型船舶航道入口处的下游信号发射塔的指示驶出下游中小型船舶航道;
步骤3,如果经判断该船舶属于大型船舶,上游信号发射塔会指引该船舶驶入位于上游航道一侧的上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中,船舶驶入上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后停靠在上游卸货码头卸载货物,货物通过第一货物传送带运往位于坝体下游的下游货物装载码头,完成卸货后的大型船舶继续向前行驶,直到上游立体式航道的入口处停下,再通过位于上游立体式航道的入口处的升船机上升进入到上游立体式航道的中,再行驶到上游立体式航道行的出口处,通过位于上游立体式航道的出口处的升船机下降进入到位于上游航道另一侧的上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中,之后向上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的出口行驶,途中经过上游装载码头,在上游装载码头处装载货物,装载货物完成后继续行驶至上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出口处,根据位于出口处的上游信号发射塔指示离开上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
步骤4,下游船舶依次进入下游航道中,安装在下游航道入口位置的下游探测器检测经过船舶的吃水深度,并把检测到的信息分别发送到两个下游信号发射塔中,两个下游信号发射塔根据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判断,并点亮相应的下游船舶航线指示灯,同时通过下游无线电信号发生器发送相应的指示信号;
步骤5,如果经判断该船舶属于中小型船舶,下游信号发射塔会指引该船舶驶入位于下游航道中部的下游中小型船舶航道中,该船舶通过下游中小型船舶航道行驶到坝体位置,再通过坝体中的通航建筑物行驶到位于坝体下游航道中部的下游中小型船舶航道中,再根据位于下游中小型船舶航道入口处的下游信号发射塔的指示驶出下游中小型船舶航道;
步骤6,如果经判断该船舶属于大型船舶,下游信号发射塔会指引该船舶驶入位于下游航道一侧的下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中,船舶驶入下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后停靠在下游卸货码头卸载货物,货物通过第二货物传送带运往位于坝体上游的上游货物装载码头,完成卸货后的大型船舶继续向前行驶,直到下游立体式航道的入口处停下,再通过位于下游立体式航道的入口处的升船机上升进入到下游立体式航道的中,再行驶到下游立体式航道行的出口处,通过位于下游立体式航道的出口处的升船机下降进入到位于下游航道另一侧的下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中,之后向下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的出口行驶,途中经过下游装载码头,在下游装载码头处装载货物,装载货物完成后继续行驶至下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出口处,根据位于出口处的下游信号发射塔指示离开下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
以上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技术方案所作的改变,所产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立体式通航建筑物枢纽,包括把河道分割为上游航道和下游航道的坝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在上游航道中设有两面相互平行的上游分流墙,两面上游分流墙分别从上游航道的入口延伸至上游航道的末端,两面上游分流墙把上游航道划分为上游中小型船舶航道、上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和上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所述上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和上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分别位于两面上游分流墙的两侧,位于上游航道的入口处安装有上游自动分流监测站,上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中设有上游卸货码头,上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中设有上游装载码头,所述上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和上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之间连通有上游立体式航道,上游立体式航道的入口位于上游卸货码头和上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的末端之间,所述上游立体式航道的出口位于上游装载码头和上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的末端之间,上游中小型船舶航道位于两面上游分流墙中间并且与坝体相连通,坝体中建立有与上游中小型船舶航道相对齐的通航建筑物;所述坝体在下游航道中设有两面相互平行的下游分流墙,两面下游分流墙分别从下游航道的入口延伸至下游航道的末端,两面下游分流墙把下游航道划分为下游中小型船舶航道、下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和下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所述下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和下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分别位于两面下游分流墙的两侧,位于下游航道的入口处安装有下游自动分流监测站,下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中设有下游卸货码头,下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中设有下游装载码头,所述下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和下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之间连通有下游立体式航道,下游立体式航道的入口位于下游卸货码头和下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的末端之间,所述下游立体式航道的出口位于下游装载码头和下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的末端之间,下游中小型船舶航道位于两面下游分流墙中间并且与坝体相连通,坝体中建立有与下游中小型船舶航道相对齐的通航建筑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通航建筑物枢纽,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两侧分别连接有一面防洪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式通航建筑物枢纽,其特征在于,两面上游分流墙的末端分别与各自相邻的防洪堤相连接,使上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和上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位于坝体端构成闭合端;两面下游分流墙的末端分别与各自相邻的防洪堤相连接,使下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和下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位于坝体端构成闭合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式通航建筑物枢纽,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卸货码头建立在位于上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侧部的防洪堤上,所述上游装载码头建立在位于上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侧部的防洪堤上;所述下游卸货码头建立在位于下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侧部的防洪堤上,所述下游装载码头建立在位于下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侧部的防洪堤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式通航建筑物枢纽,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卸货码头与下游装载码头建立在同一防洪堤上,上游卸货码头与下游装载码头之间连接有第一货物传送带,所述上游装载码头与下游卸货码头建立在同一防洪堤上,上游装载码头与下游卸货码头之间连接有第二货物传送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式通航建筑物枢纽,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卸货码头、下游卸货码头、上游装载码头和下游装载码头中分别安装有自动吊装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通航建筑物枢纽,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立体式航道入口和出口处分别安装有一上游垂直升船机,所述下游立体式航道入口和出口处分别安装有一下游垂直升船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通航建筑物枢纽,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自动分流监测站包括上游探测器和两个上游信号发射塔,所述上游探测器安装在上游航道入口处,用于检测船舶的吃水深度,两个上游信号发射塔分别安装在两面上游分流墙的前端,所述上游信号发射塔包括两个对称安装的上游船舶航线指示灯和上游无线电信号发生器,所述上游探测器分别与两个上游信号发射塔电连接;所述下游自动分流监测站包括下游探测器和两个下游信号发射塔,所述下游探测器安装在下游航道入口处,用于检测船舶的吃水深度,两个下游信号发射塔分别安装在两面下游分流墙的入口端,所述下游信号发射塔包括两个对称安装的下游船舶航线指示灯和下游无线电信号发生器,所述下游探测器分别与两个下游信号发射塔电连接。
9.一种立体式通航建筑物枢纽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上游船舶依次进入上游航道中,安装在上游航道入口位置的上游探测器检测经过船舶的吃水深度,并把检测到的信息分别发送到两个上游信号发射塔中,两个上游信号发射塔根据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判断,并点亮相应的上游船舶航线指示灯,同时通过上游无线电信号发生器发送相应的指示信号;
步骤2,如果经判断该船舶属于中小型船舶,上游信号发射塔会指引该船舶驶入位于上游航道中部的上游中小型船舶航道中,该船舶通过上游中小型船舶航道行驶到坝体位置,再通过坝体中的通航建筑物行驶到位于坝体下游航道中部的下游中小型船舶航道中,再根据位于下游中小型船舶航道入口处的下游信号发射塔的指示驶出下游中小型船舶航道;
步骤3,如果经判断该船舶属于大型船舶,上游信号发射塔会指引该船舶驶入位于上游航道一侧的上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中,船舶驶入上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后停靠在上游卸货码头卸载货物,货物通过第一货物传送带运往位于坝体下游的下游货物装载码头,完成卸货后的大型船舶继续向前行驶,直到上游立体式航道的入口处停下,再通过位于上游立体式航道的入口处的升船机上升进入到上游立体式航道的中,再行驶到上游立体式航道行的出口处,通过位于上游立体式航道的出口处的升船机下降进入到位于上游航道另一侧的上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中,之后向上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的出口行驶,途中经过上游装载码头,在上游装载码头处装载货物,装载货物完成后继续行驶至上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出口处,根据位于出口处的上游信号发射塔指示离开上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
步骤4,下游船舶依次进入下游航道中,安装在下游航道入口位置的下游探测器检测经过船舶的吃水深度,并把检测到的信息分别发送到两个下游信号发射塔中,两个下游信号发射塔根据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判断,并点亮相应的下游船舶航线指示灯,同时通过下游无线电信号发生器发送相应的指示信号;
步骤5,如果经判断该船舶属于中小型船舶,下游信号发射塔会指引该船舶驶入位于下游航道中部的下游中小型船舶航道中,该船舶通过下游中小型船舶航道行驶到坝体位置,再通过坝体中的通航建筑物行驶到位于坝体下游航道中部的下游中小型船舶航道中,再根据位于下游中小型船舶航道入口处的下游信号发射塔的指示驶出下游中小型船舶航道;
步骤6,如果经判断该船舶属于大型船舶,下游信号发射塔会指引该船舶驶入位于下游航道一侧的下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中,船舶驶入下游大型船舶卸载航道后停靠在下游卸货码头卸载货物,货物通过第二货物传送带运往位于坝体上游的上游货物装载码头,完成卸货后的大型船舶继续向前行驶,直到下游立体式航道的入口处停下,再通过位于下游立体式航道的入口处的升船机上升进入到下游立体式航道的中,再行驶到下游立体式航道行的出口处,通过位于下游立体式航道的出口处的升船机下降进入到位于下游航道另一侧的下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中,之后向下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的出口行驶,途中经过下游装载码头,在下游装载码头处装载货物,装载货物完成后继续行驶至下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出口处,根据位于出口处的下游信号发射塔指示离开下游大型船舶装载航道。
CN201910097791.7A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立体式通航建筑物枢纽及其运行方法 Active CN1096806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7791.7A CN109680644B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立体式通航建筑物枢纽及其运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7791.7A CN109680644B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立体式通航建筑物枢纽及其运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80644A true CN109680644A (zh) 2019-04-26
CN109680644B CN109680644B (zh) 2021-01-26

Family

ID=66195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97791.7A Active CN109680644B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立体式通航建筑物枢纽及其运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8064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22516A (zh) * 2022-04-02 2022-06-14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河道控导作用的新型生态码头及其设计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7496A (zh) * 2006-04-25 2006-09-27 河北农业大学 一种新型船舶高效过坝装置
CN101096845A (zh) * 2007-05-22 2008-01-02 陈晓通 桨轮堰通航河道船闸升降系统
KR20100089375A (ko) * 2009-02-03 2010-08-12 주식회사 일청엔지니어링 수위조절이 용이한 고무댐 및 그 가동방법
CN202661641U (zh) * 2012-07-03 2013-01-09 西安航天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升船机上下游引航道的船舶探测装置
CN106759210A (zh) * 2017-01-17 2017-05-31 汪哲荪 埋置式自浮动垂直升降船闸及其运行方法
CN108086281A (zh) * 2017-12-04 2018-05-29 河海大学 一种小型杠杆式节能升船机及其运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7496A (zh) * 2006-04-25 2006-09-27 河北农业大学 一种新型船舶高效过坝装置
CN101096845A (zh) * 2007-05-22 2008-01-02 陈晓通 桨轮堰通航河道船闸升降系统
KR20100089375A (ko) * 2009-02-03 2010-08-12 주식회사 일청엔지니어링 수위조절이 용이한 고무댐 및 그 가동방법
CN202661641U (zh) * 2012-07-03 2013-01-09 西安航天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升船机上下游引航道的船舶探测装置
CN106759210A (zh) * 2017-01-17 2017-05-31 汪哲荪 埋置式自浮动垂直升降船闸及其运行方法
CN108086281A (zh) * 2017-12-04 2018-05-29 河海大学 一种小型杠杆式节能升船机及其运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朱光富: "岩滩水电站垂直升船机简介 ", 《珠江水运》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22516A (zh) * 2022-04-02 2022-06-14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河道控导作用的新型生态码头及其设计方法
CN114622516B (zh) * 2022-04-02 2024-01-23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河道控导作用的新型生态码头及其设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80644B (zh) 2021-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05116B (zh) 大跨度下承式刚性系杆钢拱桥的施工方法
CN103559367B (zh) 一种多线并列船闸联合调度模拟及分析方法
CN103410185A (zh) 虹吸式水库清淤与筛分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03556610B (zh) 鱼道与运鱼车之间的转驳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CN109680644A (zh) 一种立体式通航建筑物枢纽及其运行方法
CN101858059A (zh) 一种跨河架设预制混凝土梁的施工方法
CN108221888A (zh) 一种升鱼机集鱼系统装置
CN216664285U (zh) 一种基于自动化定点作业的水上清淤平台
CN111206557A (zh) 双向通航船舶翻坝运输系统
CN216108863U (zh) 一种排水管渠跨越障碍物的系统
CN112193271B (zh) “十字”轨道转车盘、环形装卸线系统及作业方法
CN112173035B (zh) 一种管节沉放船在受限区域内的建造方法
CN108661021B (zh) 江海近岸入海口源头垃圾拦截及收集系列控制系统
CN113718886A (zh) 一种淤泥运输管线穿越水下箱涵的方法
CN102632895B (zh) 运用通风塔运行的高速地下铁路
NL2031240B1 (en) Long-distance fish conveying system of fish lift engineering and method
CN206141540U (zh) 一种铁路与客船直接转运的系统
CN112544550B (zh) 一种适用于升鱼机工程中的远距离鱼类运送系统及方法
Smitt The Caland Tunnel–innovative solutions in immersed tunnelling
CN220809763U (zh) 一种内河季节性灌水纵斜坡底干船坞
CN210422689U (zh) 一种金矿叠层空区使用的排水系统
CN210829388U (zh) 高水位自动排水与实时告警装置
CN106428023A (zh) 一种铁路与客船直接转运的系统
CN114164883A (zh) 一种基于自动化定点作业的水上清淤施工方法
CN114182774A (zh) 一种基于自动化定点作业的水上清淤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