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56610B - 鱼道与运鱼车之间的转驳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 Google Patents
鱼道与运鱼车之间的转驳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556610B CN103556610B CN201310537440.6A CN201310537440A CN103556610B CN 103556610 B CN103556610 B CN 103556610B CN 201310537440 A CN201310537440 A CN 201310537440A CN 103556610 B CN103556610 B CN 10355661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sh
- gathering road
- corral
- transportation vehicle
- fu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60—Ecological corridors or buffer zone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鱼道与运鱼车之间的转驳装置及其实施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鱼道与运鱼车之间的转驳装置及其实施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该转驳装置由集鱼装置和转运装置两部分组成,集鱼装置包括集鱼道,集鱼道靠出口端的两侧各设有供水管Ⅰ,集鱼道出口处安装止水阀门和拦鱼栅;集鱼道两侧壁上均安装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滑轨,两滑轨经驱动机构共同支撑赶鱼栅;集鱼道一侧壁内凹,内凹处安装观测设备,该观测设备连接电脑;转运装置包括鱼闸,鱼闸上架设转运漏斗,鱼闸一侧的转运漏斗顶端连接集鱼道出口,该鱼闸另一侧的转运漏斗顶端连接带供水阀门的供水管Ⅱ,转运漏斗漏斗口安装放鱼阀门,漏斗口下方正对供运鱼车通行的车辆通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鱼道与运鱼车之间的转驳装置及其实施方法,实现鱼类从鱼道提升后自动转驳的装置。适用于水利水电水生生态保护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过鱼设施的构造。
背景技术
大坝的修建将河流上下游自由连通的水生生境进行了人为阻隔,使鱼类洄游、种群交流等正常生活过程受影响。过鱼设施是沟通阻隔河段、恢复水生生物交流的重要设施,对于鱼类的上溯、种群交流尤为重要。
目前,过鱼设施主要包括鱼道、鱼闸、升鱼机和集运鱼系统等几种方案,鱼道、鱼闸、升鱼机多应用于中低高度的拦河坝,且常需要与坝体相结合,而拱坝等部分坝型则因泄洪安全或两侧地形等因素而无法布设。集运鱼系统则由于涉及集运鱼船等专业设施的辅助,而这些设施的制造和运行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对于下游为峡谷河道的,由于水流急、河面窄等原因,集鱼作业不易实施。可见,如何在高坝水库上下游之间进行快速有效的过鱼是目前面临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且操作简便的鱼道与运鱼车之间的转驳装置及其实施方法,以解决部分高坝无条件建造连续长距离鱼道的问题,并解决转运过程中的连续过鱼和鱼类保护的问题,尤其是对于连续游泳能力不强的鱼类,帮助其顺利通过大坝上溯。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鱼道与运鱼车之间的转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驳装置由集鱼装置和转运装置两部分组成,
所述集鱼装置包括衔接鱼道与转运装置的集鱼道,集鱼道靠出口端的两侧各设有一带供水阀门的供水管Ⅰ,集鱼道出口处安装可垂直开启的止水阀门和拦鱼栅;集鱼道两侧壁上均安装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滑轨,两滑轨经驱动机构共同支撑赶鱼栅;所述集鱼道一侧壁内凹,并在内凹处安装观测设备,该观测设备连接观察室内电脑;
所述转运装置包括鱼闸,鱼闸上架设转运漏斗,鱼闸一侧的转运漏斗顶端连接所述集鱼道出口,该鱼闸另一侧的转运漏斗顶端连接带供水阀门的供水管Ⅱ,转运漏斗漏斗口安装放鱼阀门,漏斗口下方正对供运鱼车通行的车辆通道。
所述赶鱼栅由活动转轴和栅格板组成,其中活动转轴两端分别连接集鱼道两侧驱动机构,栅格板固定于活动转轴上。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于滑轨上的滑动轮,以及驱动滑动轮转动的电机Ⅰ,还包括驱动赶鱼栅翻转的电机Ⅱ。
所述观测设备包括水下摄像机、小型声纳。
所述滑轨位于集鱼道内最高水位之上。
应用所述转驳装置进行鱼类转驳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a、整个转驳装置在未进行转驳时,装置内供水由位于转运漏斗前端的供水管Ⅱ提供,并控制转运漏斗、集鱼道及下游鱼道中有合理的流速和流量;
b、根据观察室内对集鱼道内鱼类数量的观测情况,启动赶鱼栅:驱动机构翻转赶鱼栅,使其整体处于垂直状态,驱动机构带动赶鱼栅从集鱼道进口向转运装置方向移动,将集鱼道内的上溯鱼类赶至转运漏斗中;
c、赶鱼栅移动至拦鱼栅位置时,拦鱼栅落下关闭;
d、驱动机构翻转赶鱼栅至水平位置,使赶鱼栅离开水面,驱动机构带动赶鱼栅移动至集鱼道进口位置;
e、重复步骤b至d,直到转运漏斗中的鱼类数量达到适当密度,步骤b中赶鱼栅4整体垂直后开启拦鱼栅3;
f、转运漏斗中的鱼类数量达到适当密度后,拦鱼栅处于关闭状态时,关闭止水闸门,同时关闭转运漏斗前端的供水管Ⅱ的供水阀门,开启集鱼道两侧供水管Ⅰ的供水阀门;
g、开启转运漏斗的放鱼阀门,转运漏斗中的鱼类和水体一并进入下方的运鱼车中;
h、待全部的鱼类和水均进入运鱼车后,关闭放鱼阀门,开启供水管Ⅱ的供水阀门,往转运漏斗中注水;
i、待转运漏斗内水位和集鱼道内水位接近时,开启止水阀门和拦鱼栅,关闭集鱼道两侧的供水阀门,开始新一轮的集鱼转驳过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使鱼类在上溯进入鱼道顶部后不再由于体力下降原因随着随水流往下漂移。2、通过观测设备的配合,可在上溯鱼类达到一定数量后再行集中转运,大大提高转运的效率。3、实现不间断地鱼类上溯和聚集,具有连续过鱼的能力。4、整个转运装置均可通过信息化控制实现自动化过程,实现操作过程的简便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赶鱼栅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转驳装置采用集鱼装置和转运装置两部分相结合的形式,实现集鱼和转驳过程。
集鱼装置主要包括集鱼道1、供水管Ⅰ7、止水闸门2、拦鱼栅3及赶鱼栅4组成。其中集鱼道1衔接鱼道与转运装置,集鱼道1靠出口端的两侧各设置一个供水口,供水口连接带供水阀门11的供水管Ⅰ7。集鱼道1出口处(供水口与转运装置之间的)安装止水阀门2和拦鱼栅3,止水阀门2和拦鱼栅3均采用垂直开启方式。集鱼道1的两侧壁上均安装沿集鱼道长度方向布置的滑轨5(滑轨位于集鱼道1内最高水位之上),该滑轨从集鱼道1进口端延伸至拦鱼栅3处。两滑轨5经驱动机构共同支撑赶鱼栅4,用于将集鱼道1中的鱼类赶至转运装置中。如图3所示,赶鱼栅4由活动转轴401和栅格板402两部分组成,其中活动转轴401两端分别连接集鱼道1两侧的驱动机构,栅格板402固定于活动转轴401上。本例中驱动机构包括安装于滑轨5上的滑动轮,以及驱动滑动轮转动的电机Ⅰ,还包括安装于活动转轴401端部、用于驱动赶鱼栅4翻转的电机Ⅱ。
本实施例中集鱼道1的一侧壁上内凹,并在内凹处安装有水下摄像机、小型声纳等观测设备,形成观测区6,观测设备连接观察室内的电脑,从而可在观察室观测通过该观测断面的鱼类的种类和数量,便于对过鱼效果的跟踪调查。
转运装置主要由鱼闸14、供水管Ⅱ10和转运漏斗8组成。转运漏斗8架设于鱼闸14上,形状为漏斗状,漏斗口朝下。鱼闸14一侧的转运漏斗8顶端连接集鱼道1出口,该鱼闸另一侧的转运漏斗8顶端连接带供水阀门11的供水管Ⅱ10。转运漏斗8下方具有供运鱼车13通行的车辆通道12。转运漏斗8的漏斗口设置有放鱼阀门9,漏斗口下方可与运鱼车13进行对接,放鱼阀门9在转运漏斗8中的鱼类数量达到合理密度后自动开启,将转运漏斗中的鱼类转移至运鱼车13中。
本实施例的具体工作方式如下:
a、整个转驳装置在未进行转驳时,装置内供水由位于转运漏斗8前端的供水管Ⅱ10提供,并控制转运漏斗8、集鱼道1及下游鱼道中有合理的流速和流量。
b、集鱼道1直接与鱼道相连,鱼类从鱼道上溯至集鱼道1内集中,根据观察室内对集鱼道1内鱼类数量的观测情况,启动赶鱼栅4(初始时,赶鱼栅4位于集鱼道1进口处,呈水平位于水面以上)进行赶鱼作业:电机Ⅱ翻转赶鱼栅4,使其整体处于垂直状态(此时赶鱼栅下端接近集鱼道1底部),而后电机Ⅰ带动赶鱼栅4向转运装置方向移动,将集鱼道1内的上溯鱼类赶至转运漏斗8中。此时止水闸门2和拦鱼栅3处于开启状态,集鱼装置中的供水管Ⅰ7处于关闭状态。
c、在赶鱼栅4运行至拦鱼栅3位置时,拦鱼栅3落下,处于关闭状态,集鱼道1内的鱼类全部被赶至转运漏斗8中。
d、电机Ⅱ带动赶鱼栅4进行水平翻转,使赶鱼栅4离开水面,电机Ⅰ带动赶鱼栅4移动至集鱼道1进口位置。
e、重复步骤b至e,直到转运漏斗8中的鱼类数量达到适当密度,步骤b赶鱼作业过程中,赶鱼栅4整体垂直后集鱼道1出口的拦鱼栅3开启。
f、转运漏斗8中的鱼类数量达到适当密度后,拦鱼栅3处于关闭状态时,关闭止水闸门2,同时关闭转运漏斗8前端的供水管Ⅱ10的供水阀门11,开启集鱼道1两侧供水管Ⅰ7的供水阀门11。此时,转运漏斗8中无新补充的水流,但集鱼道1和下游鱼道中的水流正常。
g、开启转运漏斗8的放鱼阀门9,转运漏斗中的鱼类和水体一并进入下方的运鱼车13中。
h、待全部的鱼类和水均进入运鱼车13后,关闭放鱼阀门9,开启供水管Ⅱ10的供水阀门11,往转运漏斗8中注水。
i、待转运漏斗8内水位和集鱼道1内水位接近时,开启止水阀门2和拦鱼栅3,关闭集鱼道1两侧的供水阀门11,开始新一轮的集鱼转驳过程。
Claims (6)
1.一种鱼道与运鱼车之间的转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驳装置由集鱼装置和转运装置两部分组成,
所述集鱼装置包括衔接鱼道与转运装置的集鱼道(1),集鱼道(1)靠出口端的两侧各设有一带供水阀门(11)的供水管Ⅰ(7),集鱼道(1)出口处安装可垂直开启的止水阀门(2)和拦鱼栅(3);集鱼道(1)两侧壁上均安装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滑轨(5),两滑轨经驱动机构共同支撑赶鱼栅(4);所述集鱼道(1)一侧壁内凹,并在内凹处安装观测设备,该观测设备连接观察室内电脑;
所述转运装置包括鱼闸(14),鱼闸(14)上架设转运漏斗(8),在转运漏斗(8)顶端位于鱼闸(14)一侧和鱼闸(14)另一侧处分别连接集鱼道(1)出口和带供水阀门(11)的供水管Ⅱ(10),转运漏斗(8)漏斗口安装放鱼阀门(9),漏斗口下方正对供运鱼车(13)通行的车辆通道(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道与运鱼车之间的转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赶鱼栅(4)由活动转轴(401)和栅格板(402)组成,其中活动转轴(401)两端分别连接集鱼道(1)两侧驱动机构,栅格板(402)固定于活动转轴(40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鱼道与运鱼车之间的转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于滑轨(5)上的滑动轮,以及驱动滑动轮转动的电机Ⅰ,还包括驱动赶鱼栅(4)翻转的电机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道与运鱼车之间的转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设备包括水下摄像机、小型声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道与运鱼车之间的转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5)位于集鱼道(1)内最高水位之上。
6.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转驳装置进行鱼类转驳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a、整个转驳装置在未进行转驳时,装置内供水由位于转运漏斗(8)前端的供水管Ⅱ(10)提供,并控制转运漏斗(8)、集鱼道(1)及下游鱼道中有合理的流速和流量;
b、根据观察室内对集鱼道(1)内鱼类数量的观测情况,启动赶鱼栅(4):驱动机构翻转赶鱼栅(4),使其整体处于垂直状态,驱动机构带动赶鱼栅(4)从集鱼道(1)进口向转运装置方向移动,将集鱼道(1)内的上溯鱼类赶至转运漏斗(8)中;
c、赶鱼栅(4)移动至拦鱼栅(3)位置时,拦鱼栅(3)落下关闭;
d、驱动机构翻转赶鱼栅(4)至水平位置,使赶鱼栅(4)离开水面,驱动机构带动赶鱼栅(4)移动至集鱼道(1)进口位置;
e、重复步骤b至d,直到转运漏斗(8)中的鱼类数量达到适当密度,步骤b中赶鱼栅(4)整体垂直后开启拦鱼栅(3);
f、转运漏斗(8)中的鱼类数量达到适当密度后,拦鱼栅(3)处于关闭状态时,关闭止水阀门(2),同时关闭转运漏斗(8)前端的供水管Ⅱ(10)的供水阀门(11),开启集鱼道(1)两侧供水管Ⅰ(7)的供水阀门(11);
g、开启转运漏斗(8)的放鱼阀门(9),转运漏斗中的鱼类和水体一并进入下方的运鱼车(13)中;
h、待全部的鱼类和水均进入运鱼车(13)后,关闭放鱼阀门(9),开启供水管Ⅱ(10)的供水阀门(11),往转运漏斗(8)中注水;
i、待转运漏斗(8)内水位和集鱼道(1)内水位接近时,开启止水阀门(2)和拦鱼栅(3),关闭集鱼道(1)两侧的供水阀门(11),开始新一轮的集鱼转驳过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537440.6A CN103556610B (zh) | 2013-11-05 | 2013-11-05 | 鱼道与运鱼车之间的转驳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537440.6A CN103556610B (zh) | 2013-11-05 | 2013-11-05 | 鱼道与运鱼车之间的转驳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56610A CN103556610A (zh) | 2014-02-05 |
CN103556610B true CN103556610B (zh) | 2015-11-18 |
Family
ID=50010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537440.6A Active CN103556610B (zh) | 2013-11-05 | 2013-11-05 | 鱼道与运鱼车之间的转驳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55661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59807A (zh) * | 2015-06-05 | 2015-08-26 |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 一种鱼舱辅助卸鱼装置 |
CN105900866B (zh) * | 2016-04-19 | 2019-03-26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悬浮式拦鱼系统 |
CN108560478B (zh) * | 2018-02-13 | 2023-05-02 | 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一种可移动充电式赶鱼栅装置 |
CN109371932B (zh) * | 2018-11-30 | 2024-02-13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水力竖井式过鱼结构 |
CN112640832B (zh) * | 2020-12-22 | 2022-06-03 | 易科捷(武汉)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全自动简易的过鱼通道设施及其使用方法 |
CN112593533A (zh) * | 2021-01-27 | 2021-04-02 | 温州无范贸易有限公司 | 一种可用于水利闸门的鱼类生态保护装置 |
CN112962546B (zh) * | 2021-04-02 | 2024-08-27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鱼道的可拆卸式隔板结构 |
CN114532277A (zh) * | 2022-01-25 | 2022-05-27 | 中国海洋大学 | 鱼类自动分级系统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865270Y (zh) * | 2005-09-02 | 2007-02-07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一种用于将集鱼网箱运输过水坝的装置 |
KR100934092B1 (ko) * | 2007-02-06 | 2009-12-24 | 배성용 | 하천용댐의 어류이동시스템 건설공법 |
KR101061356B1 (ko) * | 2009-03-16 | 2011-08-31 | 김종식 | 어도의 유지수량과 유속을 저감하는 원통형 파이프라인 개,폐부를 구비한 사이펀 어도 |
CN102484984A (zh) * | 2011-04-08 | 2012-06-06 | 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活鱼双向输送装置 |
CN102747715A (zh) * | 2012-07-25 | 2012-10-24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 鱼道结构及集鱼方法 |
-
2013
- 2013-11-05 CN CN201310537440.6A patent/CN10355661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865270Y (zh) * | 2005-09-02 | 2007-02-07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一种用于将集鱼网箱运输过水坝的装置 |
KR100934092B1 (ko) * | 2007-02-06 | 2009-12-24 | 배성용 | 하천용댐의 어류이동시스템 건설공법 |
KR101061356B1 (ko) * | 2009-03-16 | 2011-08-31 | 김종식 | 어도의 유지수량과 유속을 저감하는 원통형 파이프라인 개,폐부를 구비한 사이펀 어도 |
CN102484984A (zh) * | 2011-04-08 | 2012-06-06 | 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活鱼双向输送装置 |
CN102747715A (zh) * | 2012-07-25 | 2012-10-24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 鱼道结构及集鱼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56610A (zh) | 2014-02-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56610B (zh) | 鱼道与运鱼车之间的转驳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 |
CN109469030B (zh) | 一种用于引水式发电高坝的集运鱼系统 | |
CN104480914B (zh) | 鱼道与船闸相结合的过鱼设施及方法 | |
CN103559367B (zh) | 一种多线并列船闸联合调度模拟及分析方法 | |
CN108086262B (zh) | 截流坝水利工程用的过鱼系统 | |
CN104594320A (zh) | 过鱼式船闸及过鱼方法 | |
CN104912041B (zh) | 一种峡谷河段高坝过鱼系统 | |
CN109469029A (zh) | 一种鱼类集运鱼系统 | |
CN204356755U (zh) | 过鱼式船闸的集鱼诱鱼系统 | |
CN105113470A (zh) | 一种水利水电大坝的过鱼方法及装置 | |
CN109736255A (zh) | 利用水电站尾水进行集鱼的升鱼机装置及其集鱼方法 | |
CN205296100U (zh) | 一种水库分段排沙设备 | |
CN110528475A (zh) | 一种水利工程取水系统 | |
CN107059760A (zh) | 水利水电工程高坝长输过鱼系统 | |
CN106930250A (zh) | 一种连通式静水鱼道 | |
CN109371931A (zh) | 提升式鱼道结构 | |
CN203939013U (zh) | 可以连续运行的集/放鱼池系统 | |
CN204326033U (zh) | 过鱼式船闸的拦鱼系统 | |
CN201978546U (zh) | 巷道通过式井下水沉淀系统 | |
KR101728609B1 (ko) | 수리 시설물에서 어류의 이동을 위한 인공어도 | |
CN209482272U (zh) | 一种鱼类集运鱼系统 | |
CN216018608U (zh) | 一种诱、驱、集鱼一体多功能的集鱼系统 | |
CN107663853B (zh) | 横跨减速引导式集鱼槽箱 | |
CN205205791U (zh) | 一种水利水电大坝的过鱼装置 | |
CN209603099U (zh) | 一种用于引水式发电高坝的集运鱼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