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40832B - 一种全自动简易的过鱼通道设施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自动简易的过鱼通道设施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40832B
CN112640832B CN202011524404.2A CN202011524404A CN112640832B CN 112640832 B CN112640832 B CN 112640832B CN 202011524404 A CN202011524404 A CN 202011524404A CN 112640832 B CN112640832 B CN 1126408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
upstream
channel
luring
down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2440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40832A (zh
Inventor
胥贤
梁洁
陈军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logy Wuhan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cology Wuhan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logy Wuhan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cology Wuhan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2440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408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40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408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408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408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03Aquaria; Terra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2Recepta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orting live fish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79/00Methods or means of catching fish in bulk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01K69/00 - A01K77/00, e.g. fish pumps; Detection of fish; Whale fishery
    • A01K79/02Methods or means of catching fish in bulk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01K69/00 - A01K77/00, e.g. fish pumps; Detection of fish; Whale fishery by electrocu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60Ecological corridors or buffer zon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简易的过鱼通道设施,包括过鱼通道、集诱鱼系统、水动力过鱼系统、鱼道监测系统和集成控制系统。过鱼通道包括上游过鱼通道、鱼类升降通道、下游过鱼通道;集诱鱼系统包括拦鱼电栅、诱鱼灯、自动投饵机及水流诱鱼设备;水动力过鱼系统包括上游电子控制闸、下游电子控制闸、运鱼浮箱、压力感应器及补水设备,补水设备包括补水管和补水管阀门;鱼道监测系统包括鱼类观测设备、水下摄像机,鱼类观测设备用于实时监测进出运鱼浮箱的鱼类种类及数量。不仅能实现鱼类上、下行完成基因交流的目的,而且兼具操作性简单、建设及运行维护成本低等创新性,实现高效率、自动化的过鱼,提高鱼类的存活率。

Description

一种全自动简易的过鱼通道设施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鱼通道,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简易的过鱼通道设施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修建大坝后,阻隔了鱼类上、下行,导致鱼类基因交流障碍,鱼类生物多样性受到不利影响,为此,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已明确规定水利水电工程开发的同时,必须建设相应的过鱼设施,减缓对鱼类资源的影响。目前,国内采用过鱼设施主要为鱼道和升鱼机。
鱼道是从坝上至坝下修建一定坡度的过鱼通道,通过鱼道相关特征参数的设计,使鱼道内的水文特征适宜鱼类上、下行。鱼道是一种较适宜于低坝过鱼的通道,当大坝较高时,必须修建较长的鱼道,才能使鱼类完成上、下行。但鱼类在鱼道内滞留时间长,通过率相对较低;鱼道相对占地广,工程量大,建设及运行维护成本高。
升鱼机是通过集诱鱼设备,将鱼类诱至集鱼箱内,再利用大型启闭设施将集鱼箱提升至坝上,接着采取运输设备运至坝上放流。升鱼机解决了高坝过鱼的问题,但整个过鱼工序繁多,实现自动化难度系数大,建设及运行维护成本高。并且,鱼类在集鱼箱内滞留时间长,鱼类生存状况受到影响。因此,从建设绿色环保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角度出发,研究操作性简单、过鱼效果高、建设及运行维护成本低的过鱼技术,对鱼类资源保护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全自动简易的过鱼通道设施及其使用方法,不仅能实现鱼类上、下行完成基因交流的目的,而且兼具操作性简单、建设及运行维护成本低等创新性,实现高效率、自动化的过鱼,提高鱼类的存活率。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方案:
一种全自动简易的过鱼通道设施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过鱼通道、集诱鱼系统、水动力过鱼系统、鱼道监测系统和集成控制系统。
过鱼通道依次包括相互连通的上游过鱼通道、鱼类升降通道、下游过鱼通道,上游过鱼通道贯穿坝体,过鱼通道用于鱼类上、下行;
过鱼通道的两端各设置一个集诱鱼系统,上游过鱼通道端设有上游集诱鱼系统,下游过鱼通道端设有下游集诱鱼系统,集诱鱼系统包括拦鱼电栅、诱鱼灯、自动投饵机及水流诱鱼设备,拦鱼电栅设置于过鱼通道的进出口处,利用电脉冲拦导鱼类进入过鱼通道,诱鱼灯设置于过鱼通道内,利用灯光诱导鱼类顺利进入过鱼通道,自动投饵机设置于过鱼通道的进出口处,利用饵料诱导鱼类顺利进入过鱼通道;
水动力过鱼系统包括上游电子控制闸、下游电子控制闸、运鱼浮箱、压力感应器及补水设备,上游电子控制闸位于上游过鱼通道与鱼类升降通道的连接处,下游电子控制闸位于下游过鱼通道与鱼类升降通道的连接处,运鱼浮箱位于鱼类升降通道,压力感应器设于鱼类升降通道的顶部,用于感应鱼类升降通道中水是否注满,补水设备包括补水管和补水管阀门,补水管的顶端连通上游过鱼通道,另一端连通鱼类升降通道的底部,补水管阀门用于控制补水管的启闭;
鱼道监测系统包括鱼类观测设备、水下摄像机,上游过鱼通道、下游过鱼通道内各设置一个鱼类观测设备,鱼类观测设备用于实时监测进出运鱼浮箱的鱼类种类及数量,水下摄像机设于运鱼浮箱内,用于观察鱼类数量;
集成控制系统设置于集控室内,用于控制集诱鱼系统、鱼道监测系统、水动力过鱼系统的自动运转。
进一步的,上游过鱼通道、下游过鱼通道均位于水位线以下,上游过鱼通道的进出口距上游最低蓄水位≥3m,下游过鱼通道的进出口距下游最低蓄水位≥2m。
进一步的,上游集诱鱼系统还包括八字拦鱼网,八字拦鱼网位于拦鱼电栅与上游过鱼通道之间,用于拦导鱼类顺利进入过鱼通道。
进一步的,水流诱鱼设备包括水泵、诱鱼管阀门、上游水流诱鱼管及下游水流诱鱼管,水泵与上游水流诱鱼管位于上游过鱼通道顶部,且上游水流诱鱼管与上游过鱼通道连通,下游水流诱鱼管顶端连通上游过鱼通道,底端连通下游过鱼通道,水泵用于上游产生水流动力,诱导鱼类顺利进入过鱼通道,诱鱼管阀门用于控制下游水流诱鱼管的启闭。
进一步的,运鱼浮箱顶部设有固体浮力材料特制的浮力设备,运鱼浮箱底部设置为带孔的金属平台,孔径≤5cm,所有孔径面积与运鱼浮箱底部面积比例≥2/3。
进一步的,运鱼浮箱浮力大于运鱼浮箱重量、运鱼浮箱内水体重量及单次运鱼总重之和,运鱼浮箱与鱼类升降通道内壁的距离控制在1cm~2cm内,运鱼浮箱在鱼类升降通道内,随着水位的变化而上升或下降。
进一步的,鱼道监测系统还包括水质监测探头,水质监测探头位于运鱼浮箱内,水质监测探头测定的参数包括运鱼浮箱内的温度、pH、氨氮和溶解氧浓度。
根据上述所述的过鱼通道设施鱼类上行的使用方法,当鱼类上行时,利用集成控制系统控制集诱鱼系统、鱼道监测系统、水动力过鱼系统,步骤如下:
S1:关闭上游电子控制闸,全开下游电子控制闸,运鱼浮箱随着鱼类升降通道内水位下降而达到最低端;
S2:将鱼道监测系统开启,其中下游的鱼类观测设备实时监测进出运鱼浮箱的鱼类种类及数量,水质监测探头检测运鱼浮箱内的温度、pH、氨氮和溶解氧浓度;
S3:将上游集诱鱼系统关闭,下游集诱鱼系统开启,其中拦鱼电栅发射电脉冲,诱鱼灯打开,自动投饵机投放饵料,另外诱鱼管阀门打开;
S4:下游的鱼类根据诱导通过鱼类观测设备,进入运鱼浮箱,当运鱼浮箱内鱼的数量>50尾/m3、pH< 7、溶解氧浓度 < 6mg/L、氨氮浓度 >1mg/L,满足上述四个参数的其中一个时,集成控制系统会根据反馈结果,启动水动力过鱼系统,关闭下游电子控制闸,开启补水管阀门;
S5:由于水位差,水流经过补水管达到鱼类升降通道内,鱼类升降通道中水位开始上涨,运鱼浮箱随着水位开始上升,当运鱼浮箱上升至顶部时,触动压力感应器;
S6:然后关闭补水管阀门,开启上游电子控制闸,下游电子控制闸开启1/4,此时上游过鱼通道内有水流,运鱼浮箱内鱼类会逆着水流,经过上游鱼类观测设备,从上游过鱼通道达到坝上库区;
S7:最后,集成控制系统根据运鱼浮箱内水下摄像机及上游的鱼类观测设备记录过的鱼类数量,确定运鱼浮箱内鱼类已离开后,关闭上游电子控制闸,全开下游电子控制闸,运鱼浮箱随着鱼类升降通道内水位下降而达到最低端,完成一次鱼类上行。
根据上述所述的过鱼通道设施鱼类下行的使用方法,当鱼类下行时,利用集成控制系统控制集诱鱼系统、鱼道监测系统、水动力过鱼系统,步骤如下:
S1:下游电子控制闸关闭,上游电子控制闸开启,补水管阀门关闭,运鱼浮箱位于鱼类升降通道的最顶端;
S2:鱼类监测系统开启,其中上游的鱼类观测设备实时监测进出运鱼浮箱的鱼类种类及数量,水质监测探头检测运鱼浮箱内的温度、pH、氨氮和溶解氧浓度;
S3:将下游集诱鱼系统关闭,上游集诱鱼系统开启,其中拦鱼电栅发射电脉冲,诱鱼灯打开,自动投饵机投放饵料,另外水泵启动;
S4:坝上库区鱼类根据诱导通过鱼类观测设备,进入运鱼浮箱,当运鱼浮箱内鱼的数量>50尾/ m3、pH< 7、溶解氧浓度 < 6mg/L、氨氮浓度 >1mg/L,满足上述四个参数的其中一个时,集成控制系统会根据反馈结果,启动水动力过鱼系统,关闭上游电子控制闸,开启下游电子控制闸;
S5:鱼类升降通道中水位开始下降,运鱼浮箱随着水位开始下降,当运鱼浮箱下降至底端后,鱼类会随着水流,经过下游鱼类观测设备,从下游过鱼通道达到坝下;
S6:最后集成控制系统根据运鱼浮箱内水下摄像机及下游的鱼类观测设备记录过的鱼类数量,确定运鱼浮箱内鱼类已离开后,关闭下游电子控制闸,开启补水管阀门,运鱼浮箱随着鱼类升降通道内水位上升而达到最顶端,压力感应器接收到压力信号后,开启上游电子控制闸,完成一次鱼类下行。
进一步的,集诱鱼系统根据大坝所在的流域过鱼对象种类开展模拟实验,确定最合适的参数,参数包括拦鱼电栅的电脉冲强度、诱鱼灯的色谱及强度、自动投饵机的投饵数量及频率及水流速度,确保集诱鱼系统正常有效运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集诱鱼系统,将鱼类集诱于过鱼通道中,同时利用鱼道监测系统对鱼类实时在线监测,待鱼类游至运鱼浮箱后,开启水动力过鱼系统,实现鱼类上行或下行需求,达到基因交流的目的。
2、本发明相比鱼道的过鱼方案,建设和运行成本低;相比传统升鱼机的过鱼方案,不需采用启闭机等大型机械设备,而是利用水动力和运鱼浮箱相结合的方式过鱼,具有先创性,也节省了成本,同时设置上下游过鱼通道,不仅实现了鱼类上行需求,还能实现鱼类下行需求,避免了传统方案中需要转运放流的步骤,提高了鱼类的存活率,且设置集成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以最低的造价实现最好的过鱼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简易的过鱼通道设施,包括过鱼通道、集诱鱼系统、水动力过鱼系统、鱼道监测系统和集成控制系统。
具体的,过鱼通道依次包括相互连通的上游过鱼通道9、鱼类升降通道18、下游过鱼通道10,上游过鱼通道9贯穿坝体1,过鱼通道用于鱼类上、下行。
更具体的,上游过鱼通道9、下游过鱼通道10均位于水位线以下,上游过鱼通道9的进出口距上游最低蓄水位21≥3m,下游过鱼通道10的进出口距下游最低蓄水位22≥2m,确保在最低水位的时候,鱼类也能进出过鱼通道。
具体的,过鱼通道的两端各设置一个集诱鱼系统,上游过鱼通道9端设有上游集诱鱼系统,下游过鱼通道10端设有下游集诱鱼系统,集诱鱼系统包括拦鱼电栅3、诱鱼灯8、自动投饵机5及水流诱鱼设备,拦鱼电栅3设置于过鱼通道的进出口处,利用电脉冲拦导鱼类进入过鱼通道,诱鱼灯8设置于过鱼通道内,利用灯光诱导鱼类顺利进入过鱼通道,自动投饵机5设置于过鱼通道的进出口处,利用饵料诱导鱼类顺利进入过鱼通道。
更具体的,上游集诱鱼系统还包括八字拦鱼网4,八字拦鱼网4位于拦鱼电栅3与上游过鱼通道9之间,用于拦导鱼类顺利进入过鱼通道。
更具体的,水流诱鱼设备包括水泵7、诱鱼管阀门11、上游水流诱鱼管6及下游水流诱鱼管12,水泵7与上游水流诱鱼管6位于上游过鱼通道9顶部,且上游水流诱鱼管6与上游过鱼通道9连通,下游水流诱鱼管12顶端连通上游过鱼通道9,底端连通下游过鱼通道10,水泵7用于上游产生水流动力,诱导鱼类顺利进入过鱼通道,诱鱼管阀门11用于控制下游水流诱鱼管12的启闭。
具体的,水动力过鱼系统包括上游电子控制闸16、下游电子控制闸20、运鱼浮箱19、压力感应器17及补水设备,上游电子控制闸16位于上游过鱼通道9与鱼类升降通道18的连接处,下游电子控制闸20位于下游过鱼通道10与鱼类升降通道18的连接处,运鱼浮箱19位于鱼类升降通道18,压力感应器17设于鱼类升降通道18的顶部,用于感应鱼类升降通道18中水是否注满,补水设备包括补水管14和补水管阀门13,补水管14的顶端连通上游过鱼通道9,另一端连通鱼类升降通道18的底部,补水管阀门13用于控制补水管14的启闭。
更具体的,运鱼浮箱19顶部设有固体浮力材料特制的浮力设备,运鱼浮箱19底部设置为带孔的金属平台,孔径≤5cm,所有孔径面积与运鱼浮箱19底部面积比例≥2/3。
更具体的,运鱼浮箱19浮力大于运鱼浮箱19重量、运鱼浮箱19内水体重量及单次运鱼总重之和,运鱼浮箱19与鱼类升降通道18内壁的距离控制在1cm~2cm内,运鱼浮箱19在鱼类升降通道18内,随着水位的变化而上升或下降。
具体的,鱼道监测系统包括鱼类观测设备、水下摄像机,上游过鱼通道9、下游过鱼通道10内各设置一个鱼类观测设备15,鱼类观测设备15用于实时监测进出运鱼浮箱19的鱼类种类及数量,水下摄像机设于运鱼浮箱19内,用于观察鱼类数量。
更具体的,鱼道监测系统还包括水质监测探头,水质监测探头位于运鱼浮箱19内,水质监测探头测定的参数包括运鱼浮箱19内的温度、pH、氨氮和溶解氧浓度。
具体的,集成控制系统设置于集控室内,用于控制集诱鱼系统、鱼道监测系统、水动力过鱼系统的自动运转。
实施例1
根据上述所述的过鱼通道设施鱼类上行的使用方法,当鱼类上行时,利用集成控制系统控制集诱鱼系统、鱼道监测系统、水动力过鱼系统,步骤如下:
S1:关闭上游电子控制闸16,全开下游电子控制闸20,运鱼浮箱19随着鱼类升降通道18内水位下降而达到最低端;
S2:将鱼道监测系统开启,其中下游的鱼类观测设备15实时监测进出运鱼浮箱19的鱼类种类及数量,水质监测探头检测运鱼浮箱19内的温度、pH、氨氮和溶解氧浓度;
S3:将上游集诱鱼系统关闭,下游集诱鱼系统开启,其中拦鱼电栅3发射电脉冲,诱鱼灯8打开,自动投饵机5投放饵料,另外诱鱼管阀门11打开,集诱鱼系统根据大坝所在的流域过鱼对象种类开展模拟实验,确定最合适的参数,参数包括拦鱼电栅3的电脉冲强度、诱鱼灯8的色谱及强度、自动投饵机5的投饵数量及频率及水流速度,确保集诱鱼系统正常有效运行;
S4:下游的鱼类根据诱导通过鱼类观测设备15,进入运鱼浮箱19,当运鱼浮箱19内鱼的数量>50尾/ m3、pH< 7、溶解氧浓度 < 6mg/L、氨氮浓度 >1mg/L,满足上述四个参数的其中一个时,集成控制系统会根据反馈结果,启动水动力过鱼系统,关闭下游电子控制闸20,开启补水管阀门13;
S5:由于水位差,水流经过补水管14达到鱼类升降通道18内,鱼类升降通道18中水位开始上涨,运鱼浮箱19随着水位开始上升,当运鱼浮箱19上升至顶部时,触动压力感应器17;
S6:然后关闭补水管阀门13,开启上游电子控制闸16,下游电子控制闸20开启1/4,此时上游过鱼通道9内有水流,运鱼浮箱19内鱼类会逆着水流,经过上游鱼类观测设备15,从上游过鱼通道9达到坝上库区;
S7:最后,集成控制系统根据运鱼浮箱19内水下摄像机及上游的鱼类观测设备15记录过的鱼类数量,确定运鱼浮箱19内鱼类已离开后,关闭上游电子控制闸16,全开下游电子控制闸20,运鱼浮箱19随着鱼类升降通道18内水位下降而达到最低端,完成一次鱼类上行。
实施例2
根据上述所述的过鱼通道设施鱼类下行的使用方法,当鱼类下行时,利用集成控制系统控制集诱鱼系统、鱼道监测系统、水动力过鱼系统,步骤如下:
S1:下游电子控制闸20关闭,上游电子控制闸16开启,补水管阀门13关闭,运鱼浮箱19位于鱼类升降通道18的最顶端;
S2:鱼类监测系统开启,其中上游的鱼类观测设备15实时监测进出运鱼浮箱19的鱼类种类及数量,水质监测探头检测运鱼浮箱19内的温度、pH、氨氮和溶解氧浓度;
S3:将下游集诱鱼系统关闭,上游集诱鱼系统开启,其中拦鱼电栅3发射电脉冲,诱鱼灯8打开,自动投饵机5投放饵料,另外水泵7启动,集诱鱼系统根据大坝所在的流域过鱼对象种类开展模拟实验,确定最合适的参数,参数包括拦鱼电栅3的电脉冲强度、诱鱼灯8的色谱及强度、自动投饵机5的投饵数量及频率及水流速度,确保集诱鱼系统正常有效运行;
S4:坝上库区鱼类根据诱导通过鱼类观测设备15,进入运鱼浮箱19,当运鱼浮箱19内鱼的数量>50尾/ m3、pH< 7、溶解氧浓度 < 6mg/L、氨氮浓度 >1mg/L,满足上述四个参数的其中一个时,集成控制系统会根据反馈结果,启动水动力过鱼系统,关闭上游电子控制闸16,开启下游电子控制闸20;
S5:鱼类升降通道18中水位开始下降,运鱼浮箱19随着水位开始下降,当运鱼浮箱19下降至底端后,鱼类会随着水流,经过下游鱼类观测设备15,从下游过鱼通道10达到坝下;
S6:最后集成控制系统根据运鱼浮箱19内水下摄像机及下游的鱼类观测设备15记录过的鱼类数量,确定运鱼浮箱19内鱼类已离开后,关闭下游电子控制闸20,开启补水管阀门13,运鱼浮箱19随着鱼类升降通道18内水位上升而达到最顶端,压力感应器17接收到压力信号后,开启上游电子控制闸16,完成一次鱼类下行。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坝下设置集诱鱼系统,诱导鱼类进入运鱼浮箱19,通过水动力过鱼系统,使鱼类升降通道18内水位上涨,运鱼浮箱19上升,鱼类随着运鱼浮箱19从坝下达到坝上,同理,在坝上设置集诱鱼系统,诱导鱼类进入运鱼浮箱19,通过水动力过鱼系统,使鱼类升降通道18内水位下降,运鱼浮箱19下降,鱼类随着运鱼浮箱19从坝上到达坝下,完成鱼类上、下行需求。
本发明结合水坝上游水位高于下游的特性,利用水位变动带动运鱼浮箱19升降的工作原理,不仅能实现鱼类上、下行完成基因交流的目的,而且兼具操作性简单、过鱼效果好、建设及运行维护成本低等先创性。本发明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与传统鱼道相比,高坝及低坝均适用,避免了传统鱼道的局限性,且占地少、投资省;与传统升鱼机相比,避免采用启闭机等大型机械设备提升运鱼箱实现过鱼,减少投资的同时,还减少了机械对鱼类的影响,提高了鱼类的存活率。而且,本发明设置集成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形成高效率、自动化过鱼流程,提高过鱼效率,节省人工成本。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并不表示是唯一的或是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情况下,对本发明进行的各种改变或同等替换,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全自动简易的过鱼通道设施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全自动简易的过鱼通道设施,全自动简易的过鱼通道设施包括过鱼通道、集诱鱼系统、水动力过鱼系统、鱼道监测系统和集成控制系统;
过鱼通道依次包括相互连通的上游过鱼通道(9)、鱼类升降通道(18)、下游过鱼通道(10),上游过鱼通道(9)贯穿坝体(1),过鱼通道用于鱼类上、下行;
过鱼通道的两端各设置一个集诱鱼系统,上游过鱼通道(9)端设有上游集诱鱼系统,下游过鱼通道(10)端设有下游集诱鱼系统,上游集诱鱼系统、下游集诱鱼系统均包括拦鱼电栅(3)、诱鱼灯(8)、自动投饵机(5)及水流诱鱼设备,拦鱼电栅(3)设置于过鱼通道的进出口处,利用电脉冲拦导鱼类进入过鱼通道,诱鱼灯(8)设置于过鱼通道内,利用灯光诱导鱼类顺利进入过鱼通道,自动投饵机(5)设置于过鱼通道的进出口处,利用饵料诱导鱼类顺利进入过鱼通道,上游集诱鱼系统的水流诱鱼设备包括水泵(7)、诱鱼管阀门(11)、上游水流诱鱼管(6)及下游水流诱鱼管(12),水泵(7)与上游水流诱鱼管(6)位于上游过鱼通道(9)顶部,且上游水流诱鱼管(6)与上游过鱼通道(9)连通,下游水流诱鱼管(12)顶端连通上游过鱼通道(9),底端连通下游过鱼通道(10),水泵(7)用于上游产生水流动力,诱导鱼类顺利进入过鱼通道,诱鱼管阀门(11)用于控制下游水流诱鱼管(12)的启闭;
水动力过鱼系统包括上游电子控制闸(16)、下游电子控制闸(20)、运鱼浮箱(19)、压力感应器(17)及补水设备,上游电子控制闸(16)位于上游过鱼通道(9)与鱼类升降通道(18)的连接处,下游电子控制闸(20)位于下游过鱼通道(10)与鱼类升降通道(18)的连接处,运鱼浮箱(19)位于鱼类升降通道(18),压力感应器(17)设于鱼类升降通道(18)的顶部,用于感应鱼类升降通道(18)中水是否注满,补水设备包括补水管(14)和补水管阀门(13),补水管(14)的顶端连通上游过鱼通道(9),另一端连通鱼类升降通道(18)的底部,补水管阀门(13)用于控制补水管(14)的启闭;
鱼道监测系统包括鱼类观测设备、水下摄像机和水质监测探头,上游过鱼通道(9)、下游过鱼通道(10)内各设置一个鱼类观测设备(15),鱼类观测设备(15)用于实时监测进出运鱼浮箱(19)的鱼类种类及数量,水下摄像机设于运鱼浮箱(19)内,用于观察鱼类数量,水质监测探头位于运鱼浮箱(19)内,水质监测探头测定的参数包括运鱼浮箱(19)内的温度、pH、氨氮和溶解氧浓度;
集成控制系统设置于集控室内,用于控制集诱鱼系统、鱼道监测系统、水动力过鱼系统的自动运转;
应用于鱼类上行时,过鱼通道设施的使用方法如下:
S1:关闭上游电子控制闸(16),全开下游电子控制闸(20),运鱼浮箱(19)随着鱼类升降通道(18)内水位下降而到达最低端;
S2:将鱼道监测系统开启,其中下游的鱼类观测设备(15)实时监测进出运鱼浮箱(19)的鱼类种类及数量,水质监测探头检测运鱼浮箱(19)内的温度、pH、氨氮和溶解氧浓度;
S3:将上游集诱鱼系统关闭,下游集诱鱼系统开启,其中拦鱼电栅(3)发射电脉冲,诱鱼灯(8)打开,自动投饵机(5)投放饵料,另外诱鱼管阀门(11)打开;
S4:下游的鱼类根据诱导通过鱼类观测设备(15),进入运鱼浮箱(19),当运鱼浮箱(19)内鱼的数量>50尾/m3、pH< 7、溶解氧浓度 < 6mg/L、氨氮浓度 >1mg/L,满足上述四个参数的其中一个时,集成控制系统会根据反馈结果,启动水动力过鱼系统,关闭下游电子控制闸(20),开启补水管阀门(13);
S5:由于水位差,水流经过补水管(14)到达鱼类升降通道(18)内,鱼类升降通道(18)中水位开始上涨,运鱼浮箱(19)随着水位开始上升,当运鱼浮箱(19)上升至顶部时,触动压力感应器(17);
S6:然后关闭补水管阀门(13),开启上游电子控制闸(16),下游电子控制闸(20)开启1/4,此时上游过鱼通道(9)内有水流,运鱼浮箱(19)内鱼类会逆着水流,经过上游鱼类观测设备(15),从上游过鱼通道(9)到达坝上库区;
S7:最后,集成控制系统根据运鱼浮箱(19)内水下摄像机及上游的鱼类观测设备(15)记录过的鱼类数量,确定运鱼浮箱(19)内鱼类已离开后,关闭上游电子控制闸(16),全开下游电子控制闸(20),运鱼浮箱(19)随着鱼类升降通道(18)内水位下降而到达最低端,完成一次鱼类上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简易的过鱼通道设施的使用方法,同样利用全自动简易的过鱼通道设施,应用于鱼类下行时,过鱼通道设施的使用方法如下:
S1:下游电子控制闸(20)关闭,上游电子控制闸(16)开启,补水管阀门(13)关闭,运鱼浮箱(19)位于鱼类升降通道(18)的最顶端;
S2:鱼类监测系统开启,其中上游的鱼类观测设备(15)实时监测进出运鱼浮箱(19)的鱼类种类及数量,水质监测探头检测运鱼浮箱(19)内的温度、pH、氨氮和溶解氧浓度;
S3:将下游集诱鱼系统关闭,上游集诱鱼系统开启,其中拦鱼电栅(3)发射电脉冲,诱鱼灯(8)打开,自动投饵机(5)投放饵料,另外水泵(7)启动;
S4:坝上库区鱼类根据诱导通过鱼类观测设备(15),进入运鱼浮箱(19),当运鱼浮箱(19)内鱼的数量>50尾/m3、pH< 7、溶解氧浓度 < 6mg/L、氨氮浓度 >1mg/L,满足上述四个参数的其中一个时,集成控制系统会根据反馈结果,启动水动力过鱼系统,关闭上游电子控制闸(16),开启下游电子控制闸(20);
S5:鱼类升降通道(18)中水位开始下降,运鱼浮箱(19)随着水位开始下降,当运鱼浮箱(19)下降至底端后,鱼类会随着水流,经过下游鱼类观测设备(15),从下游过鱼通道(10)到达坝下;
S6:最后集成控制系统根据运鱼浮箱(19)内水下摄像机及下游的鱼类观测设备(15)记录过的鱼类数量,确定运鱼浮箱(19)内鱼类已离开后,关闭下游电子控制闸(20),开启补水管阀门(13),运鱼浮箱(19)随着鱼类升降通道(18)内水位上升而到达最顶端,压力感应器(17)接收到压力信号后,开启上游电子控制闸(16),完成一次鱼类下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动简易的过鱼通道设施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集诱鱼系统根据大坝所在的流域过鱼对象种类开展模拟实验,确定最合适的参数,参数包括拦鱼电栅(3)的电脉冲强度、诱鱼灯(8)的色谱及强度、自动投饵机(5)的投饵数量及频率及水流速度,确保集诱鱼系统正常有效运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动简易的过鱼通道设施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上游过鱼通道(9)、下游过鱼通道(10)均位于水位线以下,上游过鱼通道(9)的进出口距上游最低蓄水位(21)≥3m,下游过鱼通道(10)的进出口距下游最低蓄水位(22)≥2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动简易的过鱼通道设施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上游集诱鱼系统还包括八字拦鱼网(4),八字拦鱼网(4)位于拦鱼电栅(3)与上游过鱼通道(9)之间,用于拦导鱼类顺利进入过鱼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动简易的过鱼通道设施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运鱼浮箱(19)顶部设有固体浮力材料特制的浮力设备,运鱼浮箱(19)底部设置为带孔的金属平台,孔径≤5cm,所有孔径面积与运鱼浮箱(19)底部面积比例≥2/3。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动简易的过鱼通道设施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运鱼浮箱(19)浮力大于运鱼浮箱(19)重量、运鱼浮箱(19)内水体重量及单次运鱼总重之和,运鱼浮箱(19)与鱼类升降通道(18)内壁的距离控制在1cm~2cm内,运鱼浮箱(19)在鱼类升降通道(18)内,随着水位的变化而上升或下降。
CN202011524404.2A 2020-12-22 2020-12-22 一种全自动简易的过鱼通道设施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126408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24404.2A CN112640832B (zh) 2020-12-22 2020-12-22 一种全自动简易的过鱼通道设施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24404.2A CN112640832B (zh) 2020-12-22 2020-12-22 一种全自动简易的过鱼通道设施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40832A CN112640832A (zh) 2021-04-13
CN112640832B true CN112640832B (zh) 2022-06-03

Family

ID=75359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24404.2A Active CN112640832B (zh) 2020-12-22 2020-12-22 一种全自动简易的过鱼通道设施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408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16104B (zh) * 2021-04-26 2022-11-18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集诱鱼和鱼类分选的一体化过鱼系统
CN112987833B (zh) * 2021-05-13 2021-07-30 武汉中科瑞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749064A (zh) * 2021-09-09 2021-12-07 易科捷(武汉)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一种节能漂浮式投料诱鱼设备
CN114673124B (zh) * 2022-05-06 2023-01-20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旅游观赏功能的过鱼系统及过鱼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56610B (zh) * 2013-11-05 2015-11-18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鱼道与运鱼车之间的转驳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CN107245987B (zh) * 2017-05-27 2018-03-16 三峡大学 竖缝式鱼道内可视化过鱼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N111206556A (zh) * 2020-01-19 2020-05-29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船闸输水系统的高坝运鱼装置及运行方法
CN111869632A (zh) * 2020-09-02 2020-11-0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一种水坝集鱼挡鱼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40832A (zh) 2021-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40832B (zh) 一种全自动简易的过鱼通道设施及其使用方法
CN114561918B (zh) 高坝综合过鱼设施的过鱼方法
CA2909811C (en) Arrangement for flowing bodies of water
CN109469030B (zh) 一种用于引水式发电高坝的集运鱼系统
CN101638889A (zh) 一种适用于高坝陡坡的阶梯式过鱼设施及控制方法
CN209873695U (zh) 利用水电站尾水进行集鱼的升鱼机装置
CN109736253B (zh) 一种利用尾水集鱼的集鱼箱及其集鱼方法
CN213296283U (zh) 一种集诱鱼通道
Travade et al. Fish locks and fish lifts
CN109736255B (zh) 利用水电站尾水进行集鱼的升鱼机装置及其集鱼方法
CN109371932B (zh) 水力竖井式过鱼结构
CN210031662U (zh) 一种利用尾水集鱼的集鱼箱
CN112535132A (zh) 一种深水养殖网箱
JP5884216B1 (ja) 水質改善装置
CN209873694U (zh) 一种水电站尾水集鱼的装置
KR20170067624A (ko) 실뱀장어 포획장치
CN216552184U (zh) 一种分层取水口结构
CN215210825U (zh) 一种电梯式过鱼装置
CN209873693U (zh) 高坝综合过鱼设施
CN206744337U (zh) 一种安全高效的鱼类下行装置
CN117717030B (zh) 一种诱鱼筛分装置及升鱼机系统
CN106665513B (zh) 捕鱼装置及其捕鱼箱体
CN114411672B (zh) 与船闸相结合的过鱼装置及过鱼方法
CN214015601U (zh) 一种诱鱼集鱼系统
CN219450666U (zh) 一种井隧结合式过鱼设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