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68119A - 光线投射装置及其散热模块 - Google Patents

光线投射装置及其散热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68119A
CN109668119A CN201710959098.7A CN201710959098A CN109668119A CN 109668119 A CN109668119 A CN 109668119A CN 201710959098 A CN201710959098 A CN 201710959098A CN 109668119 A CN109668119 A CN 1096681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heat
bearing base
unit
thermal diff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5909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yi Photoelectric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Chian YIH Opt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yi Photoelectric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yi Photoelectric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Chengyi Photoelectric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71095909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6811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668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681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5/04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of lens sha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50Cooling arrangements
    • F21V29/60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forced flow of gas, e.g. air
    • F21V29/67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forced flow of gas, e.g. air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fans
    • F21V29/677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forced flow of gas, e.g. air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fans the fans being used for discharg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50Cooling arrangements
    • F21V29/70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 F21V29/71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separate elements interconnected by heat-conducting means, e.g. with heat pipes or thermally conductive bars between separate heat-sink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线投射装置及其散热模块。散热模块包括一承载基座、一风扇单元以及一散热单元。承载基座包括一基座本体以及一设置在基座本体上的连接部。风扇单元设置在承载基座上。风扇单元能产生一朝向承载基座的气流。散热单元设置在承载基座上。散热单元包括一散热本体以及一设置在散热本体上的连接部。散热单元的连接部设置在承载基座的连接部上。其中,气流能通过承载基座的导引而流向散热单元。借此,本发明能提升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光线投射装置及其散热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线投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提高散热效率的光线投射装置及其散热模块。
背景技术
首先,现有技术的灯具(例如但不限于车灯装置)的诉求都是要求其聚光效果。然而,当聚光效果愈好,其越需要考虑灯具的散热效果。但是,现有灯具的散热效果仍然有待提升。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利用能够提高散热效率的装置,以克服上述的缺陷,已然成为该项所属技术领域人士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光线投射装置及其散热模块,以提升散热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散热模块,其包括一承载基座,所述承载基座包括一基座本体以及一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上的连接部;一风扇单元,所述风扇单元设置在所述承载基座上,其中,所述风扇单元能产生一朝向所述承载基座的气流;以及一散热单元,所述散热单元设置在所述承载基座上,所述散热单元包括一散热本体以及一设置在所述散热本体上的连接部,所述散热单元的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承载基座的连接部上;其中,所述气流能通过所述承载基座的导引而流向所述散热单元。
更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单元还进一步包括一设置在所述散热本体上的导流板,且所述散热本体与所述导流板之间具有一第一热扩散区域,所述气流能流向所述第一热扩散区域。
更进一步地,所述承载基座还进一步包括一气流通道,所述散热单元还进一步包括一设置在所述散热本体上或邻近于所述散热本体的导流罩,且所述散热本体与所述导流罩之间具有一第二热扩散区域,所述气流能通过所述气流通道而流向所述第二热扩散区域。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相对于所述散热本体的主体部具有一开槽。
更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单元还进一步包括一设置在所述散热本体上的导流板以及一设置在所述散热本体上或邻近于所述散热本体的导流罩,其中,所述散热本体包括一主体部、多个第一延伸部以及多个第二延伸部,所述主体部包括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
更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一延伸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多个所述第二延伸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二表面上且位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导流罩之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大体垂直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一表面,且所述导流板环绕于所述主体部的周围,所述导流板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具有一开槽。
更进一步地,所述气流包括一第一进气气流以及一第二进气气流,其中,所述第一进气气流能通过所述主体部、所述导流板以及多个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导引而产生一沿着所述开槽流出的第一出气气流,其中,所述第二进气气流能通过所述承载基座的一气流通道、所述主体部、所述导流罩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导引而产生一第二出气气流。
更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本体与所述导流板之间具有一第一热扩散区域,所述散热本体与所述导流罩之间具有一第二热扩散区域,所述气流包括流向所述第一热扩散区域的一第一进气气流以及通过所述承载基座的一气流通道以流向所述第二热扩散区域的一第二进气气流,其中,所述第一进气气流能通过所述第一热扩散区域的导引而产生流出所述第一热扩散区域的一第一出气气流,所述第二进气气流能通过所述第二热扩散区域的导引而产生流出所述第二热扩散区域的一第二出气气流。
本发明所采用的另外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光线投射装置,其包括一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包括一承载基座、一设置在所述承载基座上的风扇单元以及一设置在所述承载基座上的散热单元,其中,所述承载基座包括一基座本体以及一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上的连接部,所述散热单元包括一散热本体以及一设置在所述散热本体上的连接部,所述散热单元的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承载基座的连接部上;一反射单元,所述反射单元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上;一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上,且所述发光单元对应于所述反射单元;以及一透镜单元,所述透镜单元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上;其中,所述风扇单元能产生一朝向所述承载基座的气流,所述气流能通过所述承载基座的导引而流向所述散热单元。
更进一步地,所述光线投射装置还进一步包括:一遮板单元,所述遮板单元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上,其中,至少一光线通过所述遮板单元的遮挡,以形成一明暗截止线。
更进一步地,所述基座本体具有一第一承载面和第二承载面,所述承载基座还进一步包括多个散热结构,多个所述散热结构设置在相对于所述第一承载面的一第一热散逸表面上或者设置在相对于所述第二承载面的一第二热散逸表面上,且多个所述散热结构朝向一远离所述第一承载面或远离所述第二承载面的方向延伸。
更进一步地,所述基座本体具有一第一承载面以及一第二承载面,其中,所述反射单元包括一第一反射结构以及一第二反射结构,所述第一反射结构及所述第二反射结构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上,其中,所述发光单元包括一第一发光结构以及一第二发光结构,所述第一发光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面上,且所述第二发光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承载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发光结构对应于所述第一反射结构,所述第二发光结构对应于所述第二反射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承载面以及所述第二承载面都是朝向水平面向上的一方向(也就是说,第一承载面以及第二承载面可以呈水平或倾斜,但都是朝向水平面向上的方向)。
更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单元还进一步包括一设置在所述散热本体的导流板,且所述散热本体与所述导流板之间具有一第一热扩散区域,所述气流能流向所述第一热扩散区域。
更进一步地,所述承载基座还进一步包括一气流通道,所述散热单元还进一步包括一设置在所述散热本体上或邻近于所述散热本体的导流罩,且所述散热本体与所述导流罩之间具有一第二热扩散区域,所述气流能通过所述气流通道而流向所述第二热扩散区域。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相对于所述散热本体的主体部具有一开槽。
本发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线投射装置及其散热模块,其能利用“设置在所述承载基座上的一风扇单元及一散热单元”、“所述风扇单元能产生一朝向所述承载基座的气流”以及“所述气流能通过所述承载基座的导引而流向所述散热单元”的技术方案,而能提升散热效率。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光线投射装置的其中一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光线投射装置的另外一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光线投射装置的其中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光线投射装置的另外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散热模块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散热模块的散热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5的VIII-VIII剖线的立体剖视示意图。
图8为图5的VIII-VIII剖线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9为图5的IX-IX剖线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10为图5的X-X剖线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散热模块的散热单元的另外一实施方式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来说明本发明所公开有关“光线投射装置及其散热模块”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本发明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另外,本发明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予以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应理解,虽然本文中可能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元件或信号等,但这些元件或信号不应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乃用以区分一元件与另一元件,或者一信号与另一信号。另外,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或”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所有组合。
实施例
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图1及图2分别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光线投射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3及图4分别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光线投射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散热模块的立体组合示意图。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线投射装置U及其散热模块M。光线投射装置U可包括一散热模块M、一反射单元4、一发光单元5以及一透镜单元6。散热模块M可包括一承载基座1、一设置在承载基座1上的风扇单元2以及一设置在承载基座1上的散热单元3。另外,承载基座1可包括一基座本体11以及一设置在基座本体11上的连接部12,散热单元3可包括一散热本体31以及一设置在散热本体31上的连接部32,散热单元3的连接部32可设置在承载基座1的连接部12上,以使得散热单元3能设置在承载基座1上。举例来说,可利用一锁固件S(例如螺丝或铆接等方式)而将两者彼此接合,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换句话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承载基座1与散热单元3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另外,举例来说,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模块M可应用于光线投射装置U上,光线投射装置U可为车灯或是探照灯等需要进行散热的灯具,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借此,具有本发明所提供的散热模块M的光线投射装置U,其风扇单元2能产生一朝向承载基座1的气流F(请参阅图8所示),且气流F能通过承载基座1的导引而流向散热单元3。另外,须说明的是,散热模块M的实际架构容后说明。
承上述,请复参阅图1至图5所示,以本发明实施例而言,反射单元4可设置在基座本体11上,基座本体11具有一第一承载面111以及一与第一承载面111为非共平面设置的第二承载面112,以本发明实施例而言,第一承载面111以及第二承载面112所面向的方向都是至少朝向一水平面以上的方向(Y方向)。即,第一承载面以及第二承载面都是朝向水平面向上的一方向,也就是说,第一承载面以及第二承载面可以呈水平或倾斜,但都是朝向水平面向上的方向。另外,反射单元4可包括一第一反射结构41以及一第二反射结构42,第一反射结构41及第二反射结构42可设置在基座本体11上。举例来说,第一反射结构41及第二反射结构42可分别由多个不同曲率的曲面或单一曲面所组成,例如可通过以椭圆为基础的曲面组成反射结构。另外,举例来说,可利用锁固件(例如螺丝或铆接等方式,图中未示出)将第一反射结构41及第二反射结构42固定在承载基座1的基座本体11上,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优选地,反射单元4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一设置在基座本体11上的光束调整结构43,举例来说,光束调整结构43可设置在第一反射结构41与第二反射结构42之间,例如可设置在第二反射结构42的上方。须说明的是,光束调整结构43的作用容后说明。
承上述,请复参阅图3及图4所示,发光单元5可设置在基座本体11上,且发光单元5对应于反射单元4,发光单元5可包括一第一发光结构51以及一第二发光结构52,另外,第一发光结构51及第二发光结构52可分别设置在一电路基板(图中未标号)上,并通过电路基板而将第一发光结构及第二发光结构52设置在基座本体11上。进一步地,第一发光结构51可设置在第一承载面111上,且第二发光结构52可设置在第二承载面112上。进一步来说,第一发光结构51可对应于第一反射结构41,第二发光结构52可对应于第二反射结构42,第一反射结构41及第二反射结构42可分别具有一相对于第一发光结构51及第二发光结构52的反射面(图中未标号),以反射第一发光结构51及第二发光结构52的所产生的光线。另外,通过光束调整结构43的设置,可用于避免过多的第二发光结构52的光线投射到第一反射结构41上,从而产生杂乱的光型。再者,值得说明的是,第一发光结构51及第二发光结构52可以是单一个发光二极体晶片(LED),或者是由多个发光二极体晶片所组成的封装结构,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承上述,请复参阅图3所示,承载基座1可具有一凹设于第一承载面111下方的容置槽(图中未标号),第二反射结构42及第二发光结构52可设置在容置槽中,且第二承载面112可位于容置槽的底面上。举例来说,第一承载面111及第二承载面112之间可呈倾斜设置,例如,第二承载面112可以呈倾斜设置并朝面向水平面以上的方向设置。然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承载面111及第二承载面112之间也可大体呈平行设置。须注意的是,当第一承载面111与第二承载面112相互平行时,第一承载面111及第二承载面112所面向的方向也大体都是朝向水平面以上。借此,第一承载面111及第二承载面112之间不论是呈倾斜设置或呈平行设置,第一发光结构51所产生的其中一部分的投射光线的投射方向与第二发光结构52所产生的其中一部分的投射光线的投射方向仍然都是朝向水平面以上地分别投射到第一反射结构41及第二反射结构42。
承上述,请参阅图7所示,并请一并参阅图3所示,由于第一承载面111与第二承载面112为非共平面设置,且第一承载面111及第二承载面112所面向的方向也大体都是朝向水平面以上,因此,第一承载面111与第二承载面112可呈阶梯状的外型。同时,由于第一发光结构51及第二发光结构52分别设置在第一承载面111及第二承载面112上的缘故,使得第一发光结构51及第二发光结构52彼此交错而相距一定距离进而使得热源分散,且散热面积也能增大,进而增加散热效率。进一步来说,由于第一承载面111及第二承载面112所面向的方向也大体都是朝向水平面以上,所以承载基座1还可进一步包括多个散热结构14(例如:散热鳍片,可为片状体或柱状体,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另外,基座本体11还可进一步包括一第一热散逸表面113、一第二热散逸表面114以及一连接于第一热散逸表面113与第二热散逸表面114之间的外侧表面115。多个散热结构14可设置在相对于第一承载面的第一热散逸表面113上及/或相对于第二承载面112的第二热散逸表面114上,且多个散热结构14朝向一远离第一承载面111的方向及/或朝向一远离第二承载面112的方向延伸(水平面以下的方向)。借此,以通过设置在承载基座1的基座本体11上的多个散热结构14而提升散热效率。
优选地,请复参阅图3及图4所示,以本发明实施例而言,当光线投射装置U应用于车辆头灯上时,光线投射装置U还可进一步包括一遮板单元7,遮板单元7可设置在基座本体11上,当至少一光线(例如:第一发光结构51及/或第二发光结构52所产生的光线)通过遮板单元7的遮挡后,可以形成一明暗截止线。举例来说,遮板单元7能通过一遮板驱动单元8的控制,而在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之间往复摆动,借此,通过遮板驱动单元8控制遮板单元7的转动,能切换近灯及远灯状态。值得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散热模块M应用于探照灯等不需要明暗截止线的灯具时,也可以不用设置遮板单元7及遮板驱动单元8,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承上述,透镜单元6可设置在基座本体11上,以使得第一发光结构51及第二发光结构52所产生的光线能分别投射到透镜单元6上。进一步来说,透镜单元6可包括一透镜承载架61以及一设置在透镜承载架61上的透镜本体62。举例来说,透镜承载架61可通过锁固件S而设置在承载基座1上,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此外,举例来说,透镜单元6可设置在相对于承载基座1的前方,而散热单元3可设置在相对于承载基座1的后方,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接着,请参阅图5及图6所示,以下将一进步说明散热模块M的具体架构,散热模块M可包括一承载基座1、一设置在承载基座1上的风扇单元2以及一设置在承载基座1上的散热单元3。进一步来说,如图6所示,散热单元3还可进一步包括一设置在散热本体31上的导流板33,且散热本体31与导流板33之间可具有一第一热扩散区域Z1,优选地,导流板33具有一相对于主体部311的开槽331,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此外,承载基座1还进一步包括一气流通道13,散热单元3还进一步包括一设置在散热本体31上或邻近于散热本体31的导流罩34,且散热本体31与导流罩34之间可具有一第二热扩散区域Z2。风扇单元2所产生的气流能流向散热单元3的第一热扩散区域Z1以及第二热扩散区域Z2,以提升散热效率。
承上述,值得说明的是,虽然附图中是以散热单元3还进一步包括一导流罩34,且导流罩34是设置在散热本体31的方式进行说明,但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导流罩34也可以为不与散热模块M相互连接且邻近地设置于散热模块M侧边的壳体(例如车灯后方的壳体,图中未示出),而壳体的功能也可以如同导流罩34般,具有导引气流的用途。换句话说,本发明不以导流罩34的形状为限。
进一步来说,请复参阅图6所示,散热本体31可包括一主体部311、多个设置在主体部311上的第一延伸部312以及多个设置在主体部311上的第二延伸部313,主体部311可包括一第一表面3111以及一相对于主体部311的第一表面3111的第二表面3112。详细来说,多个第一延伸部312可设置在主体部311的第一表面3111上,多个第二延伸部313可设置在主体部311的第二表面3112上且位于主体部311与导流罩34之间。举例来说,第一延伸部312及第二延伸部313可作为散热鳍片,其可为片状体或柱状体,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另外,以本发明实施例而言,第一延伸部312可大体呈垂直于第一表面3111的方式设置,第二延伸部313可大体呈垂直于第二表面3112的方式设置,第二延伸部313的纵向延伸方向也可大体呈垂直于导流罩34的横向延伸方向(X-Y平面方向),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承上述,请复参阅图6所示,导流板33可呈薄片状,且导流板33可大体垂直于主体部311的第一表面3111,且导流板33环绕于主体部311的周围,且能相对于主体部311的第一表面3111形成开槽331。然而,须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导流板33而改变气体的流动路径,借此,第一出气气流F1B能沿着主体部311的第一表面3111朝向四周(X-Y平面方向)流出。另外,值得说明的是,相邻的两个第一延伸部312之间可具有一第一气流道K1,相邻的两个第二延伸部313之间可具有一第二气流通道13。风扇单元2所产生的气流F可以先流入第一热扩散区域Z1及第二热扩散区域Z2后,再通过第一气流道K1及/或开槽331而流出第一热扩散区域Z1,另外,风扇单元2所产生的气流也可以通过气流通道13以及第二气流道K2而流出第二热扩散区域Z2。
进一步来说,请一并参阅图7及图8所示,风扇单元2所产生的气流F能流向第一热扩散区域Z1,且风扇单元2所产生的气流F也能通过承载基座1的气流通道13而流向第二热扩散区域Z2。进一步来说,风扇单元2所产生的气流F包括一第一进气气流F1A以及一第二进气气流F2A,第一进气气流F1A能通过第一热扩散区域Z1的导引,而产生流出第一热扩散区域Z1的一第一出气气流F1B,第二进气气流F2A能通过第二热扩散区域Z2的导引,而产生流出第二热扩散区域Z2的一第二出气气流F2B。
接着,请复参阅图6、图7及图8所示,并一并参阅图9所示,以下将先说明,第一进气气流F1A的流动方式。详细来说,第一进气气流F1A能通过主体部311、导流板33以及多个第一延伸部312的导引,而产生一沿着开槽331流出的第一出气气流F1B。换句话说,第一进气气流F1A能先通过基座本体11的第一热散逸表面113以及外侧表面115的导引,而朝向主体部311的第一表面3111流动。接着,第一进气气流F1A能通过第一表面3111、导流板33以及多个第一延伸部312的导引而沿着第一气流道K1流动。再来,通过第一表面3111、导流板33以及多个第一延伸部312的导引后,能形成沿着开槽331流出的第一出气气流F1B。值得说明的是,为了使得流动至主体部311上的第一进气气流F1A的流量增加,可以改变承载基座1的基座本体11与连接部12之间的外缘部15的形状,也就是说,可切除部分的外缘部15(图中未切除),而使得第一进气气流F1A的流动更为顺畅。
接着,请复参阅图6、图7及图8所示,并一并参阅图10所示,以下将先说明,第二进气气流F2A的流动方式。详细来说,第二进气气流F2A能通过承载基座1的一气流通道13、主体部311、导流罩34以及多个第二延伸部313的导引,而产生一第二出气气流F2B。换句话说,第二进气气流F2A通过气流通道13之后,能受到导流罩34的导引,而使得第二进气气流F2A能朝向四周(X-Y平面方向)流动,并通过多个第二延伸部313的导引,而形成一沿着第二气流道K2流出的第二出气气流F2B。另外,须说明的是,虽然本发明附图中的承载基座1的气流通道13以贯穿孔洞呈现,然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气流通道13也可以为一具有缺口的槽状体。也就是说,气流通道13为使得第二进气气流F2A流动至第二热扩散区域Z2的通道。以本发明实施例而言,气流通道13可形成于承载基座1的连接部12之中,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接着,请参阅图11所示,图11为散热单元3的另外一实施方式的侧视示意图,举例来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导流板33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一延伸端332,且开槽331可以形成于两个延伸端332之间,借此,以改变出风口的形式,而降低气体流阻。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第一承载面111以及第二承载面112所面向的方向都是至少朝向一水平面以上的方向(Y方向)的光线投射装置U上,因此,风扇单元2可以设置在相对于第一承载面111以及第二承载面112的第一热散逸表面113及第二热散逸表面114上,同时,风扇单元2所产生的第一进气气流F1A及第二进气气流F2A能通过第一热散逸表面113及外侧表面115的导引而流向散热单元3。此外,由于第一热散逸表面113及第二热散逸表面114上设置有多个散热结构14,因此,能更进一步地提升散热效果。
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可以在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线投射装置U及其散热模块M,其能利用“设置在承载基座1上的一风扇单元2及一散热单元3”、“风扇单元2能产生一朝向承载基座1的气流F”以及“气流F能通过承载基座1的导引而流向散热单元3”的技术方案,而能提升散热效率。
以上所公开的内容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所以凡是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包括:
一承载基座,所述承载基座包括一基座本体以及一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上的连接部;
一风扇单元,所述风扇单元设置在所述承载基座上,其中,所述风扇单元能产生一朝向所述承载基座的气流;以及
一散热单元,所述散热单元设置在所述承载基座上,所述散热单元包括一散热本体以及一设置在所述散热本体上的连接部,所述散热单元的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承载基座的连接部上;
其中,所述气流能通过所述承载基座的导引而流向所述散热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还进一步包括一设置在所述散热本体上的导流板,且所述散热本体与所述导流板之间具有一第一热扩散区域,所述气流能流向所述第一热扩散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基座还进一步包括一气流通道,所述散热单元还进一步包括一设置在所述散热本体上或邻近于所述散热本体的导流罩,且所述散热本体与所述导流罩之间具有一第二热扩散区域,所述气流能通过所述气流通道而流向所述第二热扩散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相对于所述散热本体的主体部具有一开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还进一步包括一设置在所述散热本体上的导流板以及一设置在所述散热本体上或邻近于所述散热本体的导流罩,其中,所述散热本体包括一主体部、多个第一延伸部以及多个第二延伸部,所述主体部包括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延伸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多个所述第二延伸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二表面上且位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导流罩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大体垂直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一表面,且所述导流板环绕于所述主体部的周围,所述导流板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具有一开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包括一第一进气气流以及一第二进气气流,其中,所述第一进气气流能通过所述主体部、所述导流板以及多个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导引而产生一沿着所述开槽流出的第一出气气流,其中,所述第二进气气流能通过所述承载基座的一气流通道、所述主体部、所述导流罩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导引而产生一第二出气气流。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本体与所述导流板之间具有一第一热扩散区域,所述散热本体与所述导流罩之间具有一第二热扩散区域,所述气流包括流向所述第一热扩散区域的一第一进气气流以及通过所述承载基座的一气流通道以流向所述第二热扩散区域的一第二进气气流,其中,所述第一进气气流能通过所述第一热扩散区域的导引而产生流出所述第一热扩散区域的一第一出气气流,所述第二进气气流能通过所述第二热扩散区域的导引而产生流出所述第二热扩散区域的一第二出气气流。
10.一种光线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投射装置其包括:
一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包括一承载基座、一设置在所述承载基座上的风扇单元以及一设置在所述承载基座上的散热单元,其中,所述承载基座包括一基座本体以及一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上的连接部,所述散热单元包括一散热本体以及一设置在所述散热本体上的连接部,所述散热单元的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承载基座的连接部上;
一反射单元,所述反射单元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上;
一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上,且所述发光单元对应于所述反射单元;以及
一透镜单元,所述透镜单元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上;
其中,所述风扇单元能产生一朝向所述承载基座的气流,所述气流能通过所述承载基座的导引而流向所述散热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线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投射装置还进一步包括:一遮板单元,所述遮板单元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上,其中,至少一光线通过所述遮板单元的遮挡,以形成一明暗截止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线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本体具有一第一承载面和第二承载面,所述承载基座还进一步包括多个散热结构,多个所述散热结构设置在相对于所述第一承载面的一第一热散逸表面上或者设置在相对于所述第二承载面的一第二热散逸表面上,且多个所述散热结构朝向一远离所述第一承载面或远离所述第二承载面的方向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线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本体具有一第一承载面以及一第二承载面,其中,所述反射单元包括一第一反射结构以及一第二反射结构,所述第一反射结构及所述第二反射结构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上,其中,所述发光单元包括一第一发光结构以及一第二发光结构,所述第一发光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面上,且所述第二发光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承载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发光结构对应于所述第一反射结构,所述第二发光结构对应于所述第二反射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承载面以及所述第二承载面都是朝向水平面向上的一方向。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线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还进一步包括一设置在所述散热本体的导流板,且所述散热本体与所述导流板之间具有一第一热扩散区域,所述气流能流向所述第一热扩散区域。
15.根据权利要求10或14所述的光线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基座还进一步包括一气流通道,所述散热单元还进一步包括一设置在所述散热本体上或邻近于所述散热本体的导流罩,且所述散热本体与所述导流罩之间具有一第二热扩散区域,所述气流能通过所述气流通道而流向所述第二热扩散区域。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线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相对于所述散热本体的主体部具有一开槽。
CN201710959098.7A 2017-10-16 2017-10-16 光线投射装置及其散热模块 Pending CN1096681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59098.7A CN109668119A (zh) 2017-10-16 2017-10-16 光线投射装置及其散热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59098.7A CN109668119A (zh) 2017-10-16 2017-10-16 光线投射装置及其散热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68119A true CN109668119A (zh) 2019-04-23

Family

ID=66139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59098.7A Pending CN109668119A (zh) 2017-10-16 2017-10-16 光线投射装置及其散热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68119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37901Y (zh) * 2007-11-14 2008-10-22 王勤文 Led灯具的散热结构
CN201310856Y (zh) * 2008-12-18 2009-09-16 洁源(马)有限公司 灯用高效散热装置
US20110267780A1 (en) * 2008-10-29 2011-11-03 Thrailkill John E Thermal dissipator utilizng laminar thermal transfer member
JP3199412U (ja) * 2015-06-10 2015-08-20 株式会社 デルタ Ledヘッドライト内蔵冷却システム
TWM539600U (zh) * 2016-04-01 2017-04-11 Adi Optics Co Ltd 車燈裝置及其光源模組
CN206347538U (zh) * 2016-12-28 2017-07-21 中山市益福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斗胆灯散热器
TWM548092U (zh) * 2017-03-24 2017-09-01 Chian Yih Optotech Co Ltd 車燈裝置及其遮板結構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37901Y (zh) * 2007-11-14 2008-10-22 王勤文 Led灯具的散热结构
US20110267780A1 (en) * 2008-10-29 2011-11-03 Thrailkill John E Thermal dissipator utilizng laminar thermal transfer member
CN201310856Y (zh) * 2008-12-18 2009-09-16 洁源(马)有限公司 灯用高效散热装置
JP3199412U (ja) * 2015-06-10 2015-08-20 株式会社 デルタ Ledヘッドライト内蔵冷却システム
TWM539600U (zh) * 2016-04-01 2017-04-11 Adi Optics Co Ltd 車燈裝置及其光源模組
CN206347538U (zh) * 2016-12-28 2017-07-21 中山市益福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斗胆灯散热器
TWM548092U (zh) * 2017-03-24 2017-09-01 Chian Yih Optotech Co Ltd 車燈裝置及其遮板結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90740B2 (en) Light source unit and vehicle front lamp using the light source unit
US9108563B2 (en) Head lamp for vehicle including plural light source units
US9482395B2 (en) LED luminaire
TWI619904B (zh) 光線投射裝置及其散熱模組
CN102644866A (zh) 一种具有良好散热的led灯泡
EP3499111A1 (en) Lighting fixture for vehicle
CN207849257U (zh) 光线投射装置
CN109668119A (zh) 光线投射装置及其散热模块
CN108692270A (zh) 车灯装置
WO2018088500A1 (ja) 車両用灯具
CN109424918A (zh) 光线投射装置及其散热模块
TWI640718B (zh) 光線投射裝置及其散熱模組
CN205065547U (zh) 一种led光源远光照明系统
CN205245082U (zh) 一种大功率成像灯led光源部件
KR20190066654A (ko) 다수개 엘이디기판이 연결되어 조사가 확산되는 엘이디가로등
JP6476775B2 (ja) 車両用灯具
JP6550788B2 (ja) 車両用灯具
JP7099195B2 (ja) 車両用灯具
CN217899738U (zh) 机动车前照灯
CN221402803U (zh) 一种多反射碗灯的散热结构
CN213577276U (zh) 一种汽车大灯
CN209245964U (zh) 双反射镜led近光模组
CN209101159U (zh) 工矿灯
CN209146865U (zh) 一种手动调焦led成像灯
CN207196380U (zh) 一种基于激光光源的汽车远近光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2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