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67828B - 一种自紧螺栓或螺柱、螺母紧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紧螺栓或螺柱、螺母紧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667828B CN109667828B CN201910059219.1A CN201910059219A CN109667828B CN 109667828 B CN109667828 B CN 109667828B CN 201910059219 A CN201910059219 A CN 201910059219A CN 109667828 B CN109667828 B CN 10966782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ghtening
- nut
- bolt
- self
- stu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8331 Pinus X rigitaed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1613 Pinus bruti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018646 Pinus brut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39/00—Locking of screws, bolts or nuts
- F16B39/22—Locking of screws, bolts or nuts in which the locking takes place during screwing down or tightening
- F16B39/28—Locking of screws, bolts or nuts in which the locking takes place during screwing down or tightening by special members on, or shape of, the nut or bolt
- F16B39/282—Locking by means of special shape of work-engaging surfaces, e.g. notched or toothed nu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39/00—Locking of screws, bolts or nuts
- F16B39/22—Locking of screws, bolts or nuts in which the locking takes place during screwing down or tightening
- F16B39/28—Locking of screws, bolts or nuts in which the locking takes place during screwing down or tightening by special members on, or shape of, the nut or bolt
- F16B39/284—Locking by means of elastic de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或自紧螺柱、螺母紧固装置,该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包括:螺栓、螺母。螺栓包括:螺栓主体、螺栓头、拧紧部。该自紧螺柱、螺母紧固装置包括:螺柱、螺母;所述螺母通过螺纹结构与所述螺柱装配;所述螺柱包括:螺柱主体、拧紧部、外螺纹结构;拧紧部包括:外翘体、形变预张力缝。拧紧部由形变预张力缝分出多个外翘体。外翘体上带有外螺纹。外翘体靠近螺栓头一端的部分相互紧贴。外翘体远离螺栓头一端的部分相互分离。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案,能够通过在拧紧部上的外翘体,使得螺母在旋入螺栓或螺栓之后,使螺母持续受到沿螺母装配入螺栓或螺栓方向的力,从而达到在振动过程中,螺母的自紧效果,提高紧固装置的耐用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紧固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螺栓、螺母紧固装置或自紧螺柱、螺母紧固装置,属于通用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机械装置的蓬勃发展,很多机械装置中的机械机构的需要采用可更换的形式进行装配。而螺栓、螺母则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可拆卸紧固装置。可拆卸紧固装置的应用能够极大降低机械装置的生产难度,提高机械装置的修复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螺栓、螺母紧固装置的使用场景存在很多高频振动的工况,普通的螺栓、螺母装置在高频振动的工况下,特别是在高速铁路的高铁车体上的应用,会出现松脱的情况。其对生产施工造成极大的隐患。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对螺栓、螺母紧固装置进行自锁。如:螺栓螺纹螺距缩短、双螺母配合自锁、弹簧垫片顶紧、螺母焊死、破坏螺母旋出螺纹等。实际使用情况表明螺栓螺纹螺距缩短、双螺母配合自锁、弹簧垫片顶紧,的确具有一定的锁紧功效,但当遇到振动频率高和工期长的工况时,螺栓螺母必将产生松动。而螺母焊死、破坏螺母旋出螺纹等方案,在遇到要拆卸机械装置时,需要先将螺母切去,再松脱螺栓,会极大影响工作效率,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为此,如何能够提供一种螺栓螺母紧固装置或自紧螺柱、螺母紧固装置,其在高频振动工况下,越振动越紧固,从而达到防止松动的效果。是现有技术人员的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在螺栓或螺柱拧紧部上的外翘体,使得螺母在旋入螺栓或螺柱之后,持续受到沿螺母装配入螺栓或螺柱方向的力,从而达到在振动过程中,螺母越来越紧的自紧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或自紧螺柱、螺母紧固装置,该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包括:螺栓、螺母。螺栓包括:螺栓主体、螺栓头、拧紧部。该自紧螺柱、螺母紧固装置包括:螺柱、螺母;所述螺母通过螺纹结构与所述螺柱装配;所述螺柱包括:螺柱主体、拧紧部、外螺纹结构;拧紧部包括:外翘体、形变预张力缝。拧紧部由形变预张力缝分出多个外翘体。外翘体上带有外螺纹。外翘体靠近螺栓头一端的部分相互紧贴。外翘体远离螺栓头一端的部分相互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案,提供一种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
一种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该装置包括:螺栓、螺母;所述螺母通过螺纹结构与所述螺栓装配;所述螺栓包括:螺栓主体、螺栓头、拧紧部、外螺纹结构;所述螺栓头设置于所述螺栓主体的一端;所述拧紧部设置于所述螺栓主体的另一端;所述外螺纹结构设置于拧紧部的外表面上;所述螺母包括:螺母主体、螺母通孔、内螺纹结构;所述螺母通孔设置于所述螺母主体上;所述内螺纹结构设置于所述螺母通孔的内壁上;所述拧紧部包括:外翘体、形变预张力缝;所述拧紧部由所述形变预张力缝分出多个所述外翘体;所述外翘体的外周设有外螺纹结构;所述外翘体靠近所述螺栓头一端的部分相互紧贴;所述外翘体远离所述螺栓头一端的部分相互分离;所述外翘体上靠近所述螺栓头一端的外螺纹结构的直径为D1,所述外翘体上远离所述螺栓头一端的外螺纹结构的直径为D2;D2>D1;所述外翘体上的外螺纹结构的直径大小由一端的D1向另一端的D2逐渐变大过度。
作为优选,所述内螺纹结构一端的内径为D5,所述内螺纹结构另一端的内径为D6;且D5>D6;内螺纹结构的内径大小由一端的D5向另一端的D6逐渐变小过度。
作为优选,所述内螺纹结构两端的内径为D5,所述内螺纹结构中间段的内径为D6;且D5>D6;内螺纹结构的内径大小由一端的D5向中部的D6逐渐变小过度,再由中部的D6向另一端的D5逐渐变大过度。
作为优选,所述拧紧部还包括:安装引导头,所述安装引导头设置于拧紧部的端面上;安装引导头与拧紧部同轴;安装引导头与所连接的外翘体一起由形变预张力缝分开;安装引导头分开后的直径为D7;D7≤D1。
作为优选,所述拧紧部还包括:扭力限位柱;扭力限位柱设置在拧紧部的中央位置,形变预张力缝设置在外翘体和扭力限位柱之间;所述外翘体聚拢后与扭力限位柱紧贴。
作为优选,所述扭力限位柱为多边形棱柱;更优选为正多边形棱柱。
作为优选,所述外翘体的轴线与拧紧部的中轴线处于同一平面内。
作为优选,所述外翘体绕拧紧部的中轴线呈螺旋形设置,外翘体的螺旋方向与外螺纹结构的螺旋方向相反。
作为优选,所述外螺纹结构和/或安装引导头的端部设有倒角;作为优选,所述螺母通孔的两端设有倒角。
作为优选,所述螺母还包括密封防尘盖,密封防尘盖与螺母主体的一端连接,螺母主体为凹形结构或“U”形结构。
作为优选,形变预张力缝为直线或曲线,形变预张力缝的宽度为0.01-50mm,优选为0.02-30mm,更优选为0.03-20mm;形变预张力缝的宽度由靠近所述螺栓头一端向远离所述螺栓头一端逐渐变宽。
作为优选,拧紧部由所述形变预张力缝分出2-10个所述外翘体,优选为3-8个所述外翘体,更优选为4-6个所述外翘体。
作为优选,所述拧紧部采用弹性钢材料;作为优选,所述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均均采用弹性钢材料。
在第一种实施方案中,螺栓和螺母通过螺纹结构装配配合。螺栓拧紧部上设置有外翘体。外翘体沿垂直螺栓中轴线截面圆的径向向外翘起。即外翘体的外端部相互分离,外翘体的内端部与螺栓主体连接。即D2>D1。螺母和螺栓装配好后,外翘体在螺母的作用下,向螺栓中轴线收拢,且外翘体仍处在翘起状态。同时,外翘体由于有恢复原形的运动趋势,即向外翘起的运动趋势。外翘体对螺母的作用力包括:沿垂直螺栓中轴线截面圆径向向外的分力和沿螺母装入螺栓方向的力。在该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螺母所受到的沿垂直螺栓中轴线截面圆径向向外的分力将增加螺栓外螺纹结构和螺母内螺纹结构的压紧力,从而提高阻碍螺母和螺栓之间相对旋转的摩擦力。从而起到了防止松脱的作用。在该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在振动过程中,螺母所受到的沿螺母装入螺栓方向的力将使得螺母继续向装入螺栓的方向运动。即该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在振动工况下,螺母和螺栓越来越紧,从而起到了自紧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外翘体的外端部即为外翘体远离螺栓头一端的部分,外翘体的内端部即为外翘体靠近螺栓头一端的部分。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外翘体向外翘起一定角度,不影响螺母的装配。当螺母装配入螺栓后,外翘体还成微微翘起的状态;即外翘体持续对螺母施加沿螺母装入螺栓方向的力。
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将螺母卸下时,只需转动螺母或者螺栓即可使该紧固装置松动,继续转动直至卸下螺母。
在第一种实施方案中,螺母的内螺纹结构的一个实施例为,内螺纹结构一端的内直径大于内螺纹结构另一端的内直径,且内螺纹结构内直径由直径大的一端逐渐变小向小的过度。过度过程可成直线型,也可成弧线型。内螺纹结构由大到小的设计能使得螺母更好的装配入螺栓当中。
在第一种实施方案中,螺母的内螺纹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为,内螺纹结构两端的内直径大于内螺纹结构中部的内直径,且内螺纹结构内直径由直径大的一端部逐渐变小向直径小的中部过度,再由直径小的中部逐渐变大向直径大的另一端部过度。过度过程可成直线型,也可成弧线型。内螺纹结构的直径由大到小再到大的设计,方便通过螺母的正反两面装配入螺栓当中,提高工作效率。
在第一种实施方案中,拧紧部还包括安装引导头。安装引导头的直径小于外螺纹结构的直径,其能够引导螺栓更好的穿过螺栓孔,提高工作效率。
在第一种实施方案中,拧紧部还包括:扭力限位柱。拧紧部由形变预张力缝分出外翘体后,轴心处为扭力限位柱,扭力限位柱不带螺纹。扭力限位柱不向任何一个方向偏转。外翘体受力向内聚拢后,与扭力限位柱组合成正常螺栓的形状。扭力限位柱成多边形棱柱,再螺栓与螺母装配的过程中,扭力限位柱与外翘体抵触,扭力限位柱的棱面为外翘体提供周向的支撑力,防止外翘体在装配过程中变形受损。
在第一种实施方案中,扭力限位柱优选为正多边形棱柱。
需要说明的是,扭力限位柱类似于内角螺丝刀的端部,如五角螺丝刀插入内五角型螺栓,通过五角螺丝刀的突起部,带动内五角型螺栓周向转动。而本发明中,扭力限位柱的作用为保持外翘体在圆周方向上不相对螺栓运动。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扭力限位柱为正多边形,能使得螺栓与螺母装配的过程中,各个外翘体受力均匀,不易产生形变。
在第一种实施方案中,外翘体的轴线指的是外翘体的几何轴线,外翘体的几何轴线与拧紧部的中轴线处于同一个平面内,外翘体在该平面内向拧紧部的四周翘起。
在第一种实施方案中,外翘体绕拧紧部的中轴线呈螺旋形设置,外翘体的螺旋方向与外螺纹结构的螺旋方向相反。该实施例中,假设螺栓与螺母的螺旋方向均为右螺旋型,则外翘体的螺旋方向为左螺旋型。沿螺母装配入螺栓的方向看。螺母相对螺栓进行顺时针转动时,螺母处于旋入螺栓的运动过程中。此时螺母将给到外翘体沿顺时针方向的周向力。此周向力施加到左螺旋方向的外翘体上,也使得外翘体向拧紧部的中轴线靠拢。周向力和螺母给到外翘体的径向力均使外翘体向内靠拢。从而使得螺母更易安装,提高工作效率。
反之,当螺母相对螺栓进行逆时针转动时,螺母处于旋出螺栓的运动过程中。此时螺母将给到外翘体沿逆时针方向的周向力。此周向力施加到左螺旋方向的外翘体上,也使得外翘体背向拧紧部的中轴线扩张。以使得增大外翘体与螺栓之间的支撑力,提高外翘体与螺栓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得螺母不易松动,起到了防止松脱的作用。
在第一种实施方案中,外螺纹结构的端部设有倒角,即外翘体的外端部设有倒角。安装引导头的端部设有倒角。有利于装配时与螺母定位,提高工作效率。
在第一种实施方案中,螺母通孔的两端设有倒角,方便装配时螺母与螺栓的定位,提高工作效率。
在第一种实施方案中,密封防尘盖设置于螺母的一端,起到防尘的作用。
在第一种实施方案中,形变预张力缝的宽度随着外翘体翘起的程度而变化。在靠近螺栓头一端,外翘体紧贴,形变预张力缝的宽度最小。在远离螺栓头的一端,外翘体相互翘起到离拧紧部中轴线最远位置,形变预张力缝的宽度最大。在螺栓使用的过程当中,外翘体受外力挤压向拧紧部中轴线靠拢,形变预张力缝的宽度变小。
在第一种实施方案中,拧紧部由形变预张力缝分出多个外翘体,外翘体在受外力作用聚拢后,该自紧螺栓的外形与现有技术中的螺栓相似。
在第一种实施方案中,螺栓采用弹性钢材料,其本身具有一定弹性,有利于增加螺栓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方案,提供一种自紧螺柱、螺母紧固装置:
一种自紧螺柱、螺母紧固装置,该装置包括:螺柱、螺母;所述螺母通过螺纹结构与所述螺柱装配;所述螺柱包括:螺柱主体、拧紧部、外螺纹结构;所述螺柱主体的两端均各自独立设有所述拧紧部;所述外螺纹结构设置于拧紧部的外表面上;所述螺母包括:螺母主体、螺母通孔、内螺纹结构;所述螺母通孔设置于所述螺母主体上;所述内螺纹结构设置于所述螺母通孔的内壁上;所述拧紧部的包括:外翘体、形变预张力缝;所述拧紧部由所述形变预张力缝分出多个所述外翘体;所述外翘体的外周设有外螺纹结构;所述外翘体靠近所述螺柱主体中间的一端相互紧贴;所述外翘体远离所述螺柱主体中间的一端相互分离;所述外翘体上靠近所述螺柱主体中间一端的外螺纹结构的直径为D3,所述外翘体上远离螺柱主体中间一端的外螺纹结构的直径为D4;D4>D3;所述外翘体上的外螺纹结构的直径大小由一端的D3向另一端的D4逐渐变大过度。
作为优选,所述内螺纹结构一端的内径为D5,所述内螺纹结构另一端的内径为D6;且D5>D6;内螺纹结构的内径大小由一端的D5向另一端的D6逐渐变小过度。
作为优选,所述内螺纹结构两端的内径为D5,所述内螺纹结构中间段的内径为D6;且D5>D6;内螺纹结构的内径大小由一端的D5向中部的D6逐渐变小过度,再由中部的D6向另一端的D5逐渐变大过度。
作为优选,所述拧紧部还包括:安装引导头,所述安装引导头设置于拧紧部的端面上;安装引导头与拧紧部同轴;安装引导头与所连接的外翘体一起由形变预张力缝分开;安装引导头分开后的直径为D7;D7≤D3。
作为优选,所述拧紧部还包括:扭力限位柱;扭力限位柱设置在拧紧部的中央位置,形变预张力缝设置在外翘体和扭力限位柱之间;所述外翘体聚拢后与扭力限位柱紧贴。
作为优选,所述扭力限位柱为多边形棱柱;更优选为正多边形棱柱。
作为优选,所述外翘体的轴线与拧紧部的中轴线处于同一平面内。
作为优选,所述外翘体绕拧紧部的中轴线呈螺旋形设置,外翘体的螺旋方向与外螺纹结构的螺旋方向相反。
作为优选,所述外螺纹结构和/或安装引导头的端部设有倒角;作为优选,所述螺母通孔的两端设有倒角。
作为优选,所述螺母还包括密封防尘盖,密封防尘盖与螺母主体的一端连接,螺母主体为凹形结构或“U”形结构。
作为优选,形变预张力缝为直线或曲线,形变预张力缝的宽度为0.01-50mm,优选为0.02-30mm,更优选为0.03-20mm;形变预张力缝的宽度由靠近所述螺柱主体一端向远离所述螺柱主体一端逐渐变宽。
作为优选,拧紧部由所述形变预张力缝分出2-10个所述外翘体,优选为3-8个所述外翘体,更优选为4-6个所述外翘体。
作为优选,所述拧紧部采用弹性钢材料;作为优选,所述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均均采用弹性钢材料。
在第二种实施方案中,螺柱和螺母通过螺纹结构装配配合。螺柱拧紧部上设置有外翘体。外翘体沿垂直螺柱中轴线截面圆的径向向外翘起。即外翘体的外端部相互分离,外翘体的内端部与螺柱主体连接。即D4>D3。螺母和螺柱装配好后,外翘体在螺母的作用下,向螺柱中轴线收拢,且外翘体仍处在翘起状态。同时,外翘体由于有恢复原形的运动趋势,即向外翘起的运动趋势。外翘体对螺母的作用力包括:沿垂直螺柱中轴线截面圆径向向外的分力和沿螺母装入螺柱方向的力。在该自紧螺柱、螺母紧固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螺母所受到的沿垂直螺柱中轴线截面圆径向向外的分力将增加螺柱外螺纹结构和螺母内螺纹结构的压紧力,从而提高螺母和螺柱之间相对旋转的摩擦力。从而起到了防止松脱的作用。在该自紧螺柱、螺母紧固装置在振动过程中,螺母所受到的沿螺母装入螺柱方向的力将使得螺母继续向装入螺柱的方向运动。即该自紧螺柱、螺母紧固装置在振动工况下,螺母和螺柱越来越紧,从而起到了自紧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外翘体的外端部即为外翘体远离螺柱主体中部的部分,外翘体的内端部即为外翘体靠近螺柱主体中部的部分。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外翘体向外翘起一定角度,但不影响螺母的装配。当螺母装配入螺柱后,外翘体还成微微翘起的状态;即外翘体持续对螺母施加沿螺母装入螺柱方向的力。
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将螺母卸下时,只需通过扳手等工具转动螺母或者螺栓即可使该紧固装置松动,继续转动直至卸下螺母。
在第二种实施方案中,螺母的内螺纹结构的一个实施例为,内螺纹结构一端的内直径大于内螺纹结构另一端的内直径,且内螺纹结构内直径由直径大的一端逐渐变小向小的过度。过度过程可成直线型,也可成弧线型。内螺纹结构由大到小的设计能使得螺母更好的装配入螺柱当中。
在第二种实施方案中,螺母的内螺纹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为,内螺纹结构两端的内直径大于内螺纹结构中部的内直径,且内螺纹结构内直径由直径大的一端部逐渐变小向直径小的中部过度,再由直径小的中部逐渐变大向直径大的另一端部过度。过度过程可成直线型,也可成弧线型。内螺纹结构的直径由大到小再到大的设计,方便通过螺母的正反两面装配入螺柱当中,提高工作效率。
在第二种实施方案中,拧紧部还包括安装引导头。安装引导头的直径小于外螺纹结构的直径,其能够引导螺柱更好的穿过螺栓孔,提高工作效率。
在第二种实施方案中,拧紧部还包括:扭力限位柱。拧紧部由形变预张力缝分出外翘体后,轴心处为扭力限位柱,扭力限位柱不带螺纹。扭力限位柱不向任何一个方向偏转。外翘体受力向内聚拢后,与扭力限位柱组合成正常螺柱的形状。扭力限位柱成多边形棱柱,再螺柱与螺母装配的过程中,扭力限位柱与外翘体抵触,扭力限位柱的棱面为外翘体提供周向的支撑力,防止外翘体在装配过程中变形受损。
在第二种实施方案中,扭力限位柱优选为正多边形棱柱。
需要说明的是,扭力限位柱类似于内角螺丝刀的端部,如五角螺丝刀插入内五角型螺栓,通过五角螺丝刀的突起部,带动内五角型螺栓周向转动。而本发明中,扭力限位柱的作用为保持外翘体在圆周方向上不相对螺柱运动。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扭力限位柱为正多边形,能使得螺栓与螺母装配的过程中,各个外翘体受力均匀,不易产生形变。
在第二种实施方案中,外翘体的轴线指的是外翘体的几何轴线,外翘体的几何轴线与拧紧部的中轴线处于同一个平面内,外翘体在该平面内向拧紧部的四周翘起。
在第二种实施方案中,外翘体绕拧紧部的中轴线呈螺旋形设置,外翘体的螺旋方向与外螺纹结构的螺旋方向相反。该实施例中,假设螺柱与螺母的螺旋方向均为右螺旋型,则外翘体的螺旋方向为左螺旋型。沿螺母装配入螺柱的方向看。螺母相对螺柱进行顺时针转动时,螺母处于旋入螺柱的运动过程中。此时螺母将给到外翘体沿顺时针方向的周向力。此周向力施加到左螺旋方向的外翘体上,也使得外翘体向拧紧部的中轴线靠拢。周向力和螺母给到外翘体的径向力均使外翘体向内靠拢。从而使得螺母更易安装,提高工作效率。
反之,当螺母相对螺柱进行逆时针转动时,螺母处于旋出螺柱的运动过程中。此时螺母将给到外翘体沿逆时针方向的周向力。此周向力施加到左螺旋方向的外翘体上,也使得外翘体背向拧紧部的中轴线扩张。以使得增大外翘体与螺柱之间的支撑力,提高外翘体与螺柱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得螺母不易松动,起到了防止松脱的作用。
在第二种实施方案中,外螺纹结构的端部设有倒角,即外翘体的外端部设有倒角。安装引导头的端部设有倒角。有利于装配时与螺母定位,提高工作效率。
在第二种实施方案中,螺母通孔的两端设有倒角,方便装配时螺母与螺柱的定位,提高工作效率。
在第二种实施方案中,密封防尘盖设置于螺母的一端,起到防尘的作用。
在第二种实施方案中,形变预张力缝的宽度随着外翘体翘起的程度而变化。在靠近螺栓头一端,外翘体紧贴,形变预张力缝的宽度最小。在远离螺栓头的一端,外翘体相互翘起到离拧紧部中轴线最远位置,形变预张力缝的宽度最大。在螺栓使用的过程当中,外翘体受外力挤压向拧紧部中轴线靠拢,形变预张力缝的宽度变小。
在第二种实施方案中,拧紧部由形变预张力缝分出多个外翘体,外翘体在受外力作用聚拢后,该自紧螺栓的外形与现有技术中的螺栓相似。
在第二种实施方案中,螺柱采用弹性钢材料,其本身具有一定弹性,有利于增加螺栓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中,自紧螺栓的长度为0.1mm-10m,优选为1mm-5m,更优选为2mm-2m,进一步优选为3mm-1m,更进一步优选为5mm-0.5m。
在本发明中,自紧螺栓的直径为0.1mm-2m,优选为1mm-1m,更优选为1.5mm-0.8m,进一步优选为2mm-0.5m,更进一步优选为2.5mm-0.4m。
在本发明中,自紧螺栓的螺纹结构的螺距为0.01mm-1m,优选为0.02mm-0.8m,更优选为0.03mm-0.6m,更进一步优选为0.04mm-0.5m。
在本发明中,自紧螺柱的长度为0.1mm-20m,优选为1mm-15m,更优选为2mm-10m,进一步优选为3mm-5m,更进一步优选为5mm-2m。
在本发明中,自紧螺柱的直径为0.1mm-2m,优选为1mm-1m,更优选为1.5mm-0.8m,进一步优选为2mm-0.5m,更进一步优选为2.5mm-0.4m。
在本发明中,自紧螺柱的螺纹结构的螺距为0.01mm-1m,优选为0.02mm-0.8m,更优选为0.03mm-0.6m,更进一步优选为0.04mm-0.5m。
在本发明中,螺母最大内径与最小内径差(即D5-D6)位0.00001mm-50cm,优选为0.0001mm-40cm,更有选为0.001mm-30cm,进一步优选为0.01mm-20cm,更进一步优选为0.02mm-1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设计的螺栓、螺母紧固装置或螺柱、螺母紧固装置,能够在不借助其他零件的前提下,达到自紧的目的;
2、本发明设计的螺栓、螺母紧固装置或螺柱、螺母紧固装置,基于螺栓或螺柱的外翘体的设计方案,螺母在使用过程中,当受到振动时,越振动越紧固,实现防退、防松动的效果;
4、本发明设计的螺栓或螺柱的安装引导头,有利于螺栓或螺柱快速与螺母装配;
5、本发明设计的螺母,其内螺纹结构有利于与本发明设计的螺栓或螺柱配合,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6、本发明设计的扭力限位柱,能够有效提高外翘体周向旋转的刚性,提高螺栓或螺柱的使用寿命;
7、本发明设计的带有螺旋状的外翘体,能够有助于提高螺母的防脱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螺栓、螺母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自紧螺栓未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自紧螺栓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单侧旋入螺母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双侧旋入螺母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自紧螺柱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带扭力限位柱的拧紧部未使用状态结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带扭力限位柱的拧紧部使用状态结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带扭力限位柱的拧紧部未使用状态结构侧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带扭力限位柱的拧紧部使用状态结构侧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带有密封防尘盖的螺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带有密封防尘盖的螺母与自紧螺栓装配使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螺栓;101:螺栓主体;102:螺栓头;2:螺母;201:螺母主体;202:螺母通孔;203:内螺纹结构;204:密封防尘盖;3:螺柱;301:螺柱主体;4:拧紧部;401:外翘体;402:形变预张力缝;403:安装引导头;404:扭力限位柱;5:外螺纹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一种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
一种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该装置包括:螺栓1、螺母2;所述螺母2通过螺纹结构与所述螺栓1装配;所述螺栓1包括:螺栓主体101、螺栓头102、拧紧部4、外螺纹结构5;所述螺栓头102设置于所述螺栓主体101的一端;所述拧紧部4设置于所述螺栓主体101的另一端;所述外螺纹结构5设置于拧紧部4的外表面上;所述螺母2包括:螺母主体201、螺母通孔202、内螺纹结构203;所述螺母通孔202设置于所述螺母主体201上;所述内螺纹结构203设置于所述螺母通孔202的内壁上;所述拧紧部4包括:外翘体401、形变预张力缝402;所述拧紧部4由所述形变预张力缝402分出多个所述外翘体401;所述外翘体401的外周设有外螺纹结构5;所述外翘体401靠近所述螺栓头102一端的部分相互紧贴;所述外翘体401远离所述螺栓头102一端的部分相互分离;所述外翘体401上靠近所述螺栓头102一端的外螺纹结构5的直径为D1,所述外翘体401上远离所述螺栓头102一端的外螺纹结构5的直径为D2;D2>D1;所述外翘体401上的外螺纹结构5的直径大小由一端的D1向另一端的D2逐渐变大过度。
作为优选,所述内螺纹结构203一端的内径为D5,所述内螺纹结构203另一端的内径为D6;且D5>D6;内螺纹结构203的内径大小由一端的D5向另一端的D6逐渐变小过度。
作为优选,所述内螺纹结构203两端的内径为D5,所述内螺纹结构203中间段的内径为D6;且D5>D6;内螺纹结构203的内径大小由一端的D5向中部的D6逐渐变小过度,再由中部的D6向另一端的D5逐渐变大过度。
作为优选,所述拧紧部4还包括:安装引导头403,所述安装引导头403设置于拧紧部4的端面上;安装引导头403与拧紧部4同轴;安装引导头403与所连接的外翘体401一起由形变预张力缝402分开;安装引导头403分开后的直径为D7;D7≤D1。
作为优选,所述拧紧部4还包括:扭力限位柱404;扭力限位柱404设置在拧紧部4的中央位置,形变预张力缝402设置在外翘体401和扭力限位柱404之间;所述外翘体401聚拢后与扭力限位柱404紧贴。
作为优选,所述扭力限位柱404为多边形棱柱;更优选为正多边形棱柱。
作为优选,所述外翘体401的轴线与拧紧部4的中轴线处于同一平面内。
作为优选,所述外翘体401绕拧紧部4的中轴线呈螺旋形设置,外翘体401的螺旋方向与外螺纹结构5结构的螺旋方向相反。
作为优选,所述外螺纹结构5和/或安装引导头403的端部设有倒角;作为优选,所述螺母通孔202的两端设有倒角。
作为优选,所述螺母2还包括密封防尘盖204,密封防尘盖204与螺母主体201的一端连接,螺母主体201为凹形结构或“U”形结构。
作为优选,形变预张力缝402为直线或曲线,形变预张力缝402的宽度为0.01-50mm,优选为0.02-30mm,更优选为0.03-20mm;形变预张力缝402的宽度由靠近所述螺栓头102一端向远离所述螺栓头102一端逐渐变宽。
作为优选,拧紧部4由所述形变预张力缝402分出2-10个所述外翘体401,优选为3-8个所述外翘体401,更优选为4-6个所述外翘体401。
作为优选,所述拧紧部4采用弹性钢材料;作为优选,所述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均采用弹性钢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方案,提供一种自紧螺柱、螺母紧固装置:
一种自紧螺柱、螺母紧固装置,该装置包括:螺柱3、螺母2;所述螺母2通过螺纹结构与所述螺柱3装配;所述螺柱3包括:螺柱主体301、拧紧部4、外螺纹结构5;所述螺柱主体301的两端均各自独立设有所述拧紧部4;所述外螺纹结构5设置于拧紧部4的外表面上;所述螺母2包括:螺母主体201、螺母通孔202、内螺纹结构203;所述螺母通孔202设置于所述螺母主体201上;所述内螺纹结构203设置于所述螺母通孔202的内壁上;所述拧紧部4的包括:外翘体401、形变预张力缝402;所述拧紧部4由所述形变预张力缝402分出多个所述外翘体401;所述外翘体401的外周设有外螺纹结构5;所述外翘体401靠近所述螺柱主体301中间的一端相互紧贴;所述外翘体401远离所述螺柱主体301中间的一端相互分离;所述外翘体401上靠近所述螺柱主体301中间一端的外螺纹结构5的直径为D3,所述外翘体401上远离螺柱主体301中间一端的外螺纹结构5的直径为D4;D4>D3;所述外翘体401上的外螺纹结构5的直径大小由一端的D3向另一端的D4逐渐变大过度。
作为优选,所述内螺纹结构203一端的内径为D5,所述内螺纹结构203另一端的内径为D6;且D5>D6;内螺纹结构203的内径大小由一端的D5向另一端的D6逐渐变小过度。
作为优选,所述内螺纹结构203两端的内径为D5,所述内螺纹结构203中间段的内径为D6;且D5>D6;内螺纹结构203的内径大小由一端的D5向中部的D6逐渐变小过度,再由中部的D6向另一端的D5逐渐变大过度。
作为优选,所述拧紧部4还包括:安装引导头403,所述安装引导头403设置于拧紧部4的端面上;安装引导头403与拧紧部4同轴;安装引导头403与所连接的外翘体401一起由形变预张力缝402分开;安装引导头403分开后的直径为D7;D7≤D3。
作为优选,所述拧紧部4还包括:扭力限位柱404;扭力限位柱404设置在拧紧部4的中央位置,形变预张力缝402设置在外翘体401和扭力限位柱404之间;所述外翘体401聚拢后与扭力限位柱404紧贴。
作为优选,所述扭力限位柱404为多边形棱柱;更优选为正多边形棱柱。
作为优选,所述外翘体401的轴线与拧紧部4的中轴线处于同一平面内。
作为优选,所述外翘体401绕拧紧部4的中轴线呈螺旋形设置,外翘体401的螺旋方向与外螺纹结构5结构的螺旋方向相反。
作为优选,所述外螺纹结构5和/或安装引导头403的端部设有倒角;作为优选,所述螺母通孔202的两端设有倒角。
作为优选,所述螺母2还包括密封防尘盖204,密封防尘盖204与螺母主体201的一端连接,螺母主体201为凹形结构或“U”形结构。
作为优选,形变预张力缝402为直线或曲线,形变预张力缝402的宽度为0.01-50mm,优选为0.02-30mm,更优选为0.03-20mm;形变预张力缝402的宽度由靠近所述螺柱主体301一端向远离所述螺柱主体301一端逐渐变宽。
作为优选,拧紧部4由所述形变预张力缝402分出2-10个所述外翘体401,优选为3-8个所述外翘体401,更优选为4-6个所述外翘体401。
作为优选,所述拧紧部4采用弹性钢材料;作为优选,所述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均采用弹性钢材料。
实施例1
一种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该装置包括:螺栓1、螺母2;所述螺母2通过螺纹结构与所述螺栓1装配;所述螺栓1包括:螺栓主体101、螺栓头102、拧紧部4、外螺纹结构5;所述螺栓头102设置于所述螺栓主体101的一端;所述拧紧部4设置于所述螺栓主体101的另一端;所述外螺纹结构5设置于拧紧部4的外表面上;所述螺母2包括:螺母主体201、螺母通孔202、内螺纹结构203;所述螺母通孔202设置于所述螺母主体201上;所述内螺纹结构203设置于所述螺母通孔202的内壁上;所述拧紧部4包括:外翘体401、形变预张力缝402;所述拧紧部4由所述形变预张力缝402分出多个所述外翘体401;所述外翘体401的外周设有外螺纹结构5;所述外翘体401靠近所述螺栓头102一端的部分相互紧贴;所述外翘体401远离所述螺栓头102一端的部分相互分离;所述外翘体401上靠近所述螺栓头102一端的外螺纹结构5的直径为D1,所述外翘体401上远离所述螺栓头102一端的外螺纹结构5的直径为D2;D2>D1;所述外翘体401上的外螺纹结构5的直径大小由一端的D1向另一端的D2逐渐变大过度。
实施例2
重复实施例1,只是所述内螺纹结构203一端的内径为D5,所述内螺纹结构203另一端的内径为D6;且D5>D6;内螺纹结构203的内径大小由一端的D5向另一端的D6逐渐变小过度。
实施例3
重复实施例2,只是所述内螺纹结构203两端的内径为D5,所述内螺纹结构203中间段的内径为D6;且D5>D6;内螺纹结构203的内径大小由一端的D5向中部的D6逐渐变小过度,再由中部的D6向另一端的D5逐渐变大过度。
实施例4
重复实施例3,只是所述拧紧部4还包括:安装引导头403,所述安装引导头403设置于拧紧部4的端面上;安装引导头403与拧紧部4同轴;安装引导头403与所连接的外翘体401一起由形变预张力缝402分开;安装引导头403分开后的直径为D7;D7≤D1。
实施例5
重复实施例4,只是所述拧紧部4还包括:扭力限位柱404;扭力限位柱404设置在拧紧部4的中央位置,形变预张力缝402设置在外翘体401和扭力限位柱404之间;所述外翘体401聚拢后与扭力限位柱404紧贴。
实施例6
重复实施例5,只是所述扭力限位柱404为多边形棱柱.
实施例7
重复实施例6,只是所述扭力限位柱404为正多边形棱柱。
实施例8
重复实施例7,只是所述外翘体401的轴线与拧紧部4的中轴线处于同一平面内。
实施例9
重复实施例7,只是所述外翘体401绕拧紧部4的中轴线呈螺旋形设置,外翘体401的螺旋方向与外螺纹结构5结构的螺旋方向相反。
实施例10
重复实施例9,只是所述外螺纹结构5的端部设有倒角。安装引导头403的端部设有倒角。所述螺母通孔202的两端设有倒角。
实施例11
重复实施例10,只是所述螺母2还包括密封防尘盖204,密封防尘盖204与螺母主体201的一端连接,螺母主体201为凹形结构。
实施例12
重复实施例10,只是所述螺母2还包括密封防尘盖204,密封防尘盖204与螺母主体201的一端连接,螺母主体201为“U”形结构。
实施例13
重复实施例12,只是形变预张力缝402为直线,形变预张力缝402的最小宽度为0.01mm;形变预张力缝402的宽度由靠近所述螺栓头102一端向远离所述螺栓头102一端逐渐变宽。
实施例14
重复实施例12,只是形变预张力缝402为曲线,形变预张力缝402的最小宽度为0.01mm;形变预张力缝402的宽度由靠近所述螺栓头102一端向远离所述螺栓头102一端逐渐变宽。
实施例15
重复实施例14,只是拧紧部4由所述形变预张力缝402分出5个所述外翘体401。
实施例16
重复实施例15,只是所述拧紧部4采用弹性钢材料.
实施例17
重复实施例16,只是所述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均采用弹性钢材料。
实施例18
一种自紧螺柱、螺母紧固装置,该装置包括:螺柱3、螺母2;所述螺母2通过螺纹结构与所述螺柱3装配;所述螺柱3包括:螺柱主体301、拧紧部4、外螺纹结构5;所述螺柱主体301的两端均各自独立设有所述拧紧部4;所述外螺纹结构5设置于拧紧部4的外表面上;所述螺母2包括:螺母主体201、螺母通孔202、内螺纹结构203;所述螺母通孔202设置于所述螺母主体201上;所述内螺纹结构203设置于所述螺母通孔202的内壁上;所述拧紧部4的包括:外翘体401、形变预张力缝402;所述拧紧部4由所述形变预张力缝402分出多个所述外翘体401;所述外翘体401的外周设有外螺纹结构5;所述外翘体401靠近所述螺柱主体301中间的一端相互紧贴;所述外翘体401远离所述螺柱主体301中间的一端相互分离;所述外翘体401上靠近所述螺柱主体301中间一端的外螺纹结构5的直径为D3,所述外翘体401上远离螺柱主体301中间一端的外螺纹结构5的直径为D4;D4>D3;所述外翘体401上的外螺纹结构5的直径大小由一端的D3向另一端的D4逐渐变大过度。
实施例19
重复实施例18,只是所述内螺纹结构203一端的内径为D5,所述内螺纹结构203另一端的内径为D6;且D5>D6;内螺纹结构203的内径大小由一端的D5向另一端的D6逐渐变小过度。
实施例20
重复实施例19,只是所述内螺纹结构203两端的内径为D5,所述内螺纹结构203中间段的内径为D6;且D5>D6;内螺纹结构203的内径大小由一端的D5向中部的D6逐渐变小过度,再由中部的D6向另一端的D5逐渐变大过度。
实施例21
重复实施例20,只是所述拧紧部4还包括:安装引导头403,所述安装引导头403设置于拧紧部4的端面上;安装引导头403与拧紧部4同轴;安装引导头403与所连接的外翘体401一起由形变预张力缝402分开;安装引导头403分开后的直径为D7;D7≤D3。
实施例22
重复实施例21,只是所述拧紧部4还包括:扭力限位柱404;扭力限位柱404设置在拧紧部4的中央位置,形变预张力缝402设置在外翘体401和扭力限位柱404之间;所述外翘体401聚拢后与扭力限位柱404紧贴。
实施例23
重复实施例22,只是所述扭力限位柱404为多边形棱柱.
实施例24
重复实施例23,只是所述扭力限位柱404为正多边形棱柱。
实施例25
重复实施例24,只是所述外翘体401的轴线与拧紧部4的中轴线处于同一平面内。
实施例26
重复实施例24,只是所述外翘体401绕拧紧部4的中轴线呈螺旋形设置,外翘体401的螺旋方向与外螺纹结构5结构的螺旋方向相反。
实施例27
重复实施例26,只是所述外螺纹结构5的端部设有倒角。安装引导头403的端部设有倒角。所述螺母通孔202的两端设有倒角。
实施例28
重复实施例27,只是所述螺母2还包括密封防尘盖204,密封防尘盖204与螺母主体201的一端连接,螺母主体201为凹形结构。
实施例29
重复实施例27,只是所述螺母2还包括密封防尘盖204,密封防尘盖204与螺母主体201的一端连接,螺母主体201为“U”形结构。
实施例30
重复实施例29,只是形变预张力缝402为直线,形变预张力缝402的最小宽度为0.01mm;形变预张力缝402的宽度由靠近所述螺柱主体301一端向远离所述螺柱主体301一端逐渐变宽。
实施例31
重复实施例29,只是形变预张力缝402为曲线,形变预张力缝402的最小宽度为0.01mm;形变预张力缝402的宽度由靠近所述螺柱主体301一端向远离所述螺柱主体301一端逐渐变宽。
实施例32
重复实施例31,只是拧紧部4由所述形变预张力缝402分出5个所述外翘体401。
实施例33
重复实施例32,只是所述拧紧部4采用弹性钢材料。所述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均采用弹性钢材料。
对比例1
一种自紧螺栓螺母紧固组件(申请号:201711041696.2)。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紧螺栓螺母紧固组件,属于机械领域,包括紧固螺母本体、自紧螺栓和垫圈,自紧螺栓包括螺栓把和螺栓杆,螺旋状曲面由所述螺旋把中心轴线上一点与所述螺旋把外侧面同一高度上一点的连线绕螺旋把中心轴线等速旋转并沿螺旋把中心轴线等速移动而成,旋转角度大于360°,小于54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螺旋状曲面旋转角度设置成大于360°,使螺旋把中心轴线上一点与螺旋把外侧面同一高度上一点的连线旋转一圈以上,从而在螺旋把与垫圈接触面形成一个嵌入块,与垫圈相互嵌套,从而使得即使是螺栓上部分螺纹因振动被损坏,垫圈在不损坏的前提下也无法与螺栓在螺栓轴向发生相对运动,真正起到了自紧作用。该自紧螺栓螺母采用传统螺距相差原理,从而达到自紧目的。
采用实施例的自紧螺栓或螺柱、对比例1的自紧螺栓螺母紧固组件分别进行抗振试验,实验结果如下:
试验对象 | 振动频率 | 振幅 | 松动情况 |
实施例1 | 15HZ | 2mm | 连续振动240天不松动 |
实施例2 | 15HZ | 2mm | 连续振动240天不松动 |
实施例3 | 15HZ | 2mm | 连续振动240天不松动 |
实施例9 | 30HZ | 2mm | 连续振动240天不松动 |
实施例18 | 15HZ | 2mm | 连续振动240天不松动 |
实施例19 | 15HZ | 2mm | 连续振动240天不松动 |
实施例20 | 15HZ | 2mm | 连续振动240天不松动 |
实施例26 | 30HZ | 2mm | 连续振动240天不松动 |
对比例1 | 15HZ | 2mm | 24小时之内松动 |
另外,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自紧螺栓或螺柱进行抗振试验,本发明实施例1-33制备的自紧螺栓或螺柱与常规螺母配合使用,经过振动次数超过100亿次均不松动,能够很好的实现自紧、防松动的目的和效果。本发明实施例1-33制备的自紧螺栓或螺柱与本发明的螺母配合使用,经过振动次数超过500亿次均不松动,能够很好的实现自紧、防松动的目的和效果。
Claims (51)
1.一种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该装置包括:螺栓(1)、螺母(2);所述螺母(2)通过螺纹结构与所述螺栓(1)装配;所述螺栓(1)包括:螺栓主体(101)、螺栓头(102)、拧紧部(4)、外螺纹结构(5);所述螺栓头(102)设置于所述螺栓主体(101)的一端;所述拧紧部(4)设置于所述螺栓主体(101)的另一端;所述外螺纹结构(5)设置于拧紧部(4)的外表面上;所述螺母(2)包括:螺母主体(201)、螺母通孔(202)、内螺纹结构(203);所述螺母通孔(202)设置于所述螺母主体(201)上;所述内螺纹结构(203)设置于所述螺母通孔(202)的内壁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拧紧部(4)包括:外翘体(401)、形变预张力缝(402);所述拧紧部(4)由所述形变预张力缝(402)分出多个所述外翘体(401);所述外翘体(401)的外周设有外螺纹结构(5);所述外翘体(401)靠近所述螺栓头(102)一端的部分相互紧贴;所述外翘体(401)远离所述螺栓头(102)一端的部分相互分离;所述外翘体(401)上靠近所述螺栓头(102)一端的外螺纹结构(5)的直径为D1,所述外翘体(401)上远离所述螺栓头(102)一端的外螺纹结构(5)的直径为D2;D2>D1;所述外翘体(401)上的外螺纹结构(5)的直径大小由一端的D1向另一端的D2逐渐变大过度;所述拧紧部(4)还包括:扭力限位柱(404);扭力限位柱(404)设置在拧紧部(4)的中央位置,形变预张力缝(402)设置在外翘体(401)和扭力限位柱(404)之间;所述外翘体(401)聚拢后与扭力限位柱(404)紧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结构(203)一端的内径为D5,所述内螺纹结构(203)另一端的内径为D6;且D5>D6;内螺纹结构(203)的内径大小由一端的D5向另一端的D6逐渐变小过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结构(203)两端的内径为D5,所述内螺纹结构(203)中间段的内径为D6;且D5>D6;内螺纹结构(203)的内径大小由一端的D5向中部的D6逐渐变小过度,再由中部的D6向另一端的D5逐渐变大过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拧紧部(4)还包括:安装引导头(403),所述安装引导头(403)设置于拧紧部(4)的端面上;安装引导头(403)与拧紧部(4)同轴;安装引导头(403)与所连接的外翘体(401)一起由形变预张力缝(402)分开;安装引导头(403)分开后的直径为D7;D7≤D1。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限位柱(404)为多边形棱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限位柱(404)为正多边形棱柱。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限位柱(404)为多边形棱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限位柱(404)为正多边形棱柱。
9.根据权利要求1-3、6-8中任一项所述的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翘体(401)的轴线与拧紧部(4)的中轴线处于同一平面内;或者
所述外翘体(401)绕拧紧部(4)的中轴线呈螺旋形设置,外翘体(401)的螺旋方向与外螺纹结构(5)结构的螺旋方向相反。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翘体(401)的轴线与拧紧部(4)的中轴线处于同一平面内;或者
所述外翘体(401)绕拧紧部(4)的中轴线呈螺旋形设置,外翘体(401)的螺旋方向与外螺纹结构(5)结构的螺旋方向相反。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翘体(401)的轴线与拧紧部(4)的中轴线处于同一平面内;或者
所述外翘体(401)绕拧紧部(4)的中轴线呈螺旋形设置,外翘体(401)的螺旋方向与外螺纹结构(5)结构的螺旋方向相反。
12.根据权利要求1-3、6-8、10、11中任一项所述的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纹结构(5)和/或安装引导头(403)的端部设有倒角;和/或
所述螺母(2)还包括密封防尘盖(204),密封防尘盖(204)与螺母主体(201)的一端连接,螺母主体(201)为凹形结构或“U”形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通孔(202)的两端设有倒角。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纹结构(5)和/或安装引导头(403)的端部设有倒角;和/或
所述螺母(2)还包括密封防尘盖(204),密封防尘盖(204)与螺母主体(201)的一端连接,螺母主体(201)为凹形结构或“U”形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通孔(202)的两端设有倒角。
16.根据权利要求1-3、6-8、10、11、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形变预张力缝(402)为直线或曲线,形变预张力缝(402)的宽度为0.01-50mm;形变预张力缝(402)的宽度由靠近所述螺栓头(102)一端向远离所述螺栓头(102)一端逐渐变宽。
1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形变预张力缝(402)为直线或曲线,形变预张力缝(402)的宽度为0.01-50mm;形变预张力缝(402)的宽度由靠近所述螺栓头(102)一端向远离所述螺栓头(102)一端逐渐变宽。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形变预张力缝(402)的宽度为0.02-30mm。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形变预张力缝(402)的宽度为0.02-30mm。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形变预张力缝(402)的宽度为0.03-20mm。
21.根据权利要求1-3、6-8、10、11、13-15、17-19中任一项所述的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拧紧部(4)由所述形变预张力缝(402)分出2-10个所述外翘体(401);和/或
所述拧紧部(4)采用弹性钢材料。
2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拧紧部(4)由所述形变预张力缝(402)分出2-10个所述外翘体(401);和/或
所述拧紧部(4)采用弹性钢材料。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拧紧部(4)由所述形变预张力缝(402)分出3-8个所述外翘体(401)。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拧紧部(4)由所述形变预张力缝(402)分出3-8个所述外翘体(401)。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拧紧部(4)由所述形变预张力缝(402)分出4-6个所述外翘体(401)。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紧螺栓、螺母紧固装置均采用弹性钢材料。
27.一种自紧螺柱、螺母紧固装置,该装置包括:螺柱(3)、螺母(2);所述螺母(2)通过螺纹结构与所述螺柱(3)装配;所述螺柱(3)包括:螺柱主体(301)、拧紧部(4)、外螺纹结构(5);所述螺柱主体(301)的两端均各自独立设有所述拧紧部(4);所述外螺纹结构(5)设置于拧紧部(4)的外表面上;所述螺母(2)包括:螺母主体(201)、螺母通孔(202)、内螺纹结构(203);所述螺母通孔(202)设置于所述螺母主体(201)上;所述内螺纹结构(203)设置于所述螺母通孔(202)的内壁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拧紧部(4)的包括:外翘体(401)、形变预张力缝(402);所述拧紧部(4)由所述形变预张力缝(402)分出多个所述外翘体(401);所述外翘体(401)的外周设有外螺纹结构(5);所述外翘体(401)靠近所述螺柱主体(301)中间的一端相互紧贴;所述外翘体(401)远离所述螺柱主体(301)中间的一端相互分离;所述外翘体(401)上靠近所述螺柱主体(301)中间一端的外螺纹结构(5)的直径为D3,所述外翘体(401)上远离螺柱主体(301)中间一端的外螺纹结构(5)的直径为D4;D4>D3;所述外翘体(401)上的外螺纹结构(5)的直径大小由一端的D3向另一端的D4逐渐变大过度;所述拧紧部(4)还包括:扭力限位柱(404);扭力限位柱(404)设置在拧紧部(4)的中央位置,形变预张力缝(402)设置在外翘体(401)和扭力限位柱(404)之间;所述外翘体(401)聚拢后与扭力限位柱(404)紧贴。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自紧螺柱、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结构(203)一端的内径为D5,所述内螺纹结构(203)另一端的内径为D6;且D5>D6;内螺纹结构(203)的内径大小由一端的D5向另一端的D6逐渐变小过度。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自紧螺柱、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结构(203)两端的内径为D5,所述内螺纹结构(203)中间段的内径为D6;且D5>D6;内螺纹结构(203)的内径大小由一端的D5向中部的D6逐渐变小过度,再由中部的D6向另一端的D5逐渐变大过度。
30.根据权利要求27-29中任一项所述的自紧螺柱、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拧紧部(4)还包括:安装引导头(403),所述安装引导头(403)设置于拧紧部(4)的端面上;安装引导头(403)与拧紧部(4)同轴;安装引导头(403)与所连接的外翘体(401)一起由形变预张力缝(402)分开;安装引导头(403)分开后的直径为D7;D7≤D3。
31.根据权利要求27-29中任一项所述的自紧螺柱、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限位柱(404)为多边形棱柱。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自紧螺柱、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限位柱(404)为正多边形棱柱。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自紧螺柱、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限位柱(404)为多边形棱柱。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自紧螺柱、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限位柱(404)为正多边形棱柱。
35.根据权利要求27-29、32-3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紧螺柱、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翘体(401)的轴线与拧紧部(4)的中轴线处于同一平面内;或者
所述外翘体(401)绕拧紧部(4)的中轴线呈螺旋形设置,外翘体(401)的螺旋方向与外螺纹结构(5)结构的螺旋方向相反。
36.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自紧螺柱、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翘体(401)的轴线与拧紧部(4)的中轴线处于同一平面内;或者
所述外翘体(401)绕拧紧部(4)的中轴线呈螺旋形设置,外翘体(401)的螺旋方向与外螺纹结构(5)结构的螺旋方向相反。
37.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自紧螺柱、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翘体(401)的轴线与拧紧部(4)的中轴线处于同一平面内;或者
所述外翘体(401)绕拧紧部(4)的中轴线呈螺旋形设置,外翘体(401)的螺旋方向与外螺纹结构(5)结构的螺旋方向相反。
38.根据权利要求27-29、32-34、36、37中任一项所述的自紧螺柱、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纹结构(5)和/或安装引导头(403)的端部设有倒角;和/或
所述螺母(2)还包括密封防尘盖(204),密封防尘盖(204)与螺母主体(201)的一端连接,螺母主体(201)为凹形结构或“U”形结构。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自紧螺柱、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通孔(202)的两端设有倒角。
40.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自紧螺柱、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纹结构(5)和/或安装引导头(403)的端部设有倒角;和/或
所述螺母(2)还包括密封防尘盖(204),密封防尘盖(204)与螺母主体(201)的一端连接,螺母主体(201)为凹形结构或“U”形结构。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自紧螺柱、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通孔(202)的两端设有倒角。
42.根据权利要求27-29、32-34、36、37、39-41中任一项所述的自紧螺柱、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形变预张力缝(402)的宽度由靠近所述螺柱主体(301)一端向远离所述螺柱主体(301)一端逐渐变宽。
4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自紧螺柱、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形变预张力缝(402)的宽度由靠近所述螺柱主体(301)一端向远离所述螺柱主体(301)一端逐渐变宽。
44.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自紧螺柱、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形变预张力缝(402)的宽度为0.02-30mm。
45.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自紧螺柱、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形变预张力缝(402)的宽度为0.02-30mm。
46.根据权利要求44或45所述的自紧螺柱、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形变预张力缝(402)的宽度为0.03-20mm。
47.根据权利要求27-29、32-34、36、37、39-41、43-45中任一项所述的自紧螺柱、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拧紧部(4)由所述形变预张力缝(402)分出2-10个所述外翘体(401);和/或
所述拧紧部(4)采用弹性钢材料。
48.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自紧螺柱、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拧紧部(4)由所述形变预张力缝(402)分出2-10个所述外翘体(401);和/或
所述拧紧部(4)采用弹性钢材料。
49.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自紧螺柱、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拧紧部(4)由所述形变预张力缝(402)分出3-8个所述外翘体(401)。
50.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自紧螺柱、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拧紧部(4)由所述形变预张力缝(402)分出3-8个所述外翘体(401)。
51.根据权利要求49或50所述的自紧螺柱、螺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拧紧部(4)由所述形变预张力缝(402)分出4-6个所述外翘体(40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59219.1A CN109667828B (zh) | 2019-01-22 | 2019-01-22 | 一种自紧螺栓或螺柱、螺母紧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59219.1A CN109667828B (zh) | 2019-01-22 | 2019-01-22 | 一种自紧螺栓或螺柱、螺母紧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67828A CN109667828A (zh) | 2019-04-23 |
CN109667828B true CN109667828B (zh) | 2020-12-22 |
Family
ID=66149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059219.1A Active CN109667828B (zh) | 2019-01-22 | 2019-01-22 | 一种自紧螺栓或螺柱、螺母紧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667828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03504A (en) * | 1900-10-29 | 1902-07-01 | James W B Turk | Nut-lock. |
JPS5068153U (zh) * | 1973-10-27 | 1975-06-18 | ||
JPH0614533U (ja) * | 1992-07-30 | 1994-02-25 | 営電株式会社 | テーパ型スリットを設けた半ロックねじとそれに使用する専用ドライバー |
DE102015114889A1 (de) * | 2015-09-04 | 2017-03-09 | Festo Ag & Co. Kg | Innenspannschraube |
-
2019
- 2019-01-22 CN CN201910059219.1A patent/CN109667828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67828A (zh) | 2019-04-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2722321C (en) | Threaded fastener | |
CN109654107B (zh) | 一种自紧螺栓和自紧螺柱 | |
US20190107141A1 (en) | Lock bolt assembly | |
CN106015265A (zh) | 一种防松螺栓用内螺杆及防松螺栓组件 | |
CN210318131U (zh) | 一种自紧螺栓或螺柱、螺母紧固装置 | |
WO2020237910A1 (zh) | 一种防松螺杆螺母组件 | |
CN109667828B (zh) | 一种自紧螺栓或螺柱、螺母紧固装置 | |
CN210106370U (zh) | 紧固系统、待装配件及带反牙自锁螺母 | |
CN209856194U (zh) | 一种自锁式轮毂螺栓 | |
CN210178729U (zh) | 防止松动螺栓螺母组件 | |
CN209943318U (zh) | 一种自紧螺母、自紧螺栓或螺柱、螺母紧固装置 | |
WO2017088785A1 (zh) | 锥形螺纹连接副 | |
CN212838893U (zh) | 一种基于被紧固件尺度的设计型正反丝对顶螺母自锁系统 | |
CN211820309U (zh) | 一种防松螺栓 | |
CN208153521U (zh) | 防松螺栓螺母结构总成 | |
CN113107952B (zh) | 一种具有防松功能的紧固件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5715654A (zh) | 一种双开槽自锁螺母 | |
CN212838902U (zh) | 一种自紧螺栓螺母套筒体系 | |
WO2015000317A1 (zh) | 一种防松动圆柱螺纹件 | |
CN1019408B (zh) | 旋拧头式锁紧垫圈 | |
JP3199619U (ja) | 緩み止めナット | |
CN210068718U (zh) | 防松动螺栓 | |
CN218625003U (zh) | 一种凸台自锁紧固件 | |
CN215171429U (zh) | 一种螺纹消隙自锁结构 | |
US20160208840A1 (en) | Fastener With Removable Head En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