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59443A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改善显示面板色偏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改善显示面板色偏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59443A
CN109659443A CN201710937180.XA CN201710937180A CN109659443A CN 109659443 A CN109659443 A CN 109659443A CN 201710937180 A CN201710937180 A CN 201710937180A CN 109659443 A CN109659443 A CN 1096594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cavity structure
micro
layer
luminesc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3718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59443B (zh
Inventor
周威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3718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59443B/zh
Priority to US16/333,810 priority patent/US11283050B2/en
Priority to EP18852770.9A priority patent/EP3696871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8/102772 priority patent/WO2019072041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6594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594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594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594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2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a resonant cavity structure, e.g. Bragg reflector pai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00Testing or measuring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Reliability measurements, i.e. testing of parts without further processing to modify the parts as such; Structural arrangements therefor
    • H01L22/20Sequence of activit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measurements, corrections, marking or sorting step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0/865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light-block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8Arrangements for polarized light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70Testing, e.g. accelerated lifetime tes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改善显示面板色偏的方法。该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器件,包括微腔结构和设置在微腔结构内的发光层;以及外微腔结构,设置在发光器件的出光侧且包括第一半透半反层、第二半透半反层以及设置在第一半透半反层和第二半透半反层之间的介质层,微腔结构可对在第一视角范围的发光层的出光的光谱进行调制,外微腔结构可对发光器件在第二视角范围的出光的光谱进行调制,第二视角范围大于第一视角范围。由此,该显示面板可在较大的视角范围内减少色偏的发生,从而可提高显示质量。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改善显示面板色偏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改善显示面板色偏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器因其具有自发光、对比度高、厚度薄、视角光、响应速度快、可弯折以及使用温度范围广等优点成为研究的热点。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被认为是继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之后的下一代显示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通常包括阳极、阴极和夹在两个电极之间的有机电致发光单元,有机电致发光单元至少包括一个空穴传输层、一个发光层和一个电子传输层。半导体微腔是一种窄化光谱的光学结构,发光层内产生的光子被限制在由两个镜面形成的腔体内;而有机发光二级管的有机层也被夹设在两个电极之间,有机层的光学厚度几乎与发光波长在同一个量级;因此,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特性不仅依赖有机发光材料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可利用阳极和阴极形成微腔,从而对发光特性产生微腔效应,使发光层发出的光在腔内形成多束光束的强干涉,进而窄化发射光谱,对发射光谱的峰值波长有很好的调制作用。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改善显示面板色偏的方法。该显示面板可利用外微腔结构对发光器件在在第二视角范围的出光的光谱进行调制,第二视角范围大于第一视角范围。由此,该显示面板可在较大的视角范围内减少色偏的发生,从而可提高显示质量。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发光器件,包括微腔结构和设置在所述微腔结构内的发光层;以及外微腔结构,设置在所述发光器件的出光侧且包括第一半透半反层、第二半透半反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半透半反层和所述第二半透半反层之间的介质层,所述微腔结构被配置为对在第一视角范围的所述发光层的出光的光谱进行调制,所述外微腔结构被配置为以对所述发光器件在在第二视角范围的的出光的光谱进行调制,所述第二视角范围大于所述第一视角范围。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微腔结构的腔长与所述外微腔结构的腔长不同。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微腔结构被配置为窄化在所述第一视角范围的所述发光层的出光的光谱,所述外微腔结构被配置为窄化在所述第二视角范围的所述发光器件的出光的光谱。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外微腔结构与所述微腔结构的距离大于1000nm。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发光器件还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发光层的两侧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发光层发光,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至少之一为反射电极以形成所述微腔结构。
例如,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抗反射膜,设置在所述外微腔结构与所述发光器件之间。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抗反射膜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线偏振片和第一1/4波片,所述第一线偏振片设置在所述第一抗反射膜靠近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
例如,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抗反射膜,设置在所述外微腔结构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抗反射膜还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二线偏振片和第二1/4波片,所述第二线偏振片设置在所述第二抗反射膜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所述第一线偏振片的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二线偏振片的偏振方向相同。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发光层包括有机发光层或无机发光层。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发光器件包括多个具有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所述外微腔结构包括与所述多个具有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子外微腔结构,以分别对所述多个具有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的出光进行调制。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发光器件包括:第一颜色发光器件,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器件的发光层被配置为发第一颜色的光;第二颜色发光器件,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器件的发光层被配置为发第二颜色的光;以及第三颜色发光器件,所述第三颜色发光器件的发光层被配置为发第三颜色的光,所述外微腔结构包括第一外微腔结构,与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器件一一对应设置;第二外微腔结构,与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器件一一对应设置;以及第三外微腔结构,与所述第三颜色发光器件一一对应设置。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半透半反层和所述第二半透半反层的至少之一的材料包括铝。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半透半反层的厚度范围在3-7nm,所述第二半透半反层的厚度在3-7nm。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介质层的厚度范围在300-800nm。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改善显示面板色偏的方法,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方法包括:测量所述发光器件在所述第二视角范围的色偏情况;以及根据所述色偏情况设置所述第一半透半反层与所述第二半透半反层的距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图1为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抗反射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A为一种显示面板的实测红绿蓝白色偏(RGBW-Color shift)曲线的白色色偏(W-Color shift)曲线和红绿蓝亮度随视角衰减(RGB-L-decay)曲线;
图7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仿真红绿蓝白色偏(RGBW-Colorshift)曲线的白色色偏(W-Color shift)曲线和红绿蓝亮度随视角衰减(RGB-L-decay)曲线;
图8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0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改善显示面板色偏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目前,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显示装置的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人们会要求显示装置在不同视角都具有较好的观看体验。然而,本申请的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通常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在不同视角下会出现严重的色偏,从而影响观看体验。
图1示出了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01、阳极102、阴极103、以及设置在阳极102和阴极103之间的发光层104。可在该显示面板中设置一个反射层和一个半透半反层以构成微腔,例如将阳极102设置为反射电极,将阴极103设置为半透半反电极以构成微腔,从而对发光层104发出的光产生微腔效应,使发光层104发出的光在腔内形成多束光束的强干涉,使不同能态的光子密度重新分配,从而使发光层104发出的光的光谱发生变化;通过调节反射层和半透半反层之间的距离,可使得特定波长或特定波长范围的光增强,而其他波长的光衰弱,从而可窄化发光层104发出的光的光谱。如图1所示,当观察者从一定的视角观看时,由于在该视角下反射层和半透半反层之间的距离会发生改变,因此会使得该发光层104发出的光的光谱发生改变,从而产生色偏现象。另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可采用单层或多层覆盖层(Capping layer,CPL),并沉积在阴极上,以提高外量子效率(EQE)或者改变色度。然而,由于覆盖层的折射率与阴极有较大差异,二者界面会有一定的反射作用,覆盖层同阴极一起起到反射镜的作用。因此,覆盖层虽然可提高外量子效率,但会增大色偏。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改善显示面板色偏的方法。该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器件,包括微腔结构和设置在微腔结构内的发光层;以及外微腔结构,设置在发光器件的出光侧且包括第一半透半反层、第二半透半反层以及设置在第一半透半反层和第二半透半反层之间的介质层,微腔结构可对在第一视角范围的发光层的出光的光谱进行调制,外微腔结构可对发光器件在在第二视角范围的出光的光谱进行调制,第二视角范围大于第一视角范围。由此,该显示面板可在较大的视角范围内减少色偏的发生,从而可提高显示质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改善显示面板色偏的方法进行说明。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图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器件110和设置在发光器件110的发光侧的外微腔结构120。发光器件110包括微腔结构115和设置在微腔结构115内的发光层117;外微腔结构120包括第一半透半反层122、第二半透半反层126和设置在第一半透半反层122和第二半透半反层126之间的介质层124。微腔结构115可对在第一视角范围的发光层117的出光的光谱进行调制,例如,使得特定波长或特定波长范围的光增强,而其他波长的光衰弱,从而可窄化发光层117发出的光的光谱;外微腔结构120可对发光器件110在第二视角范围的出光的光谱进行调制,并且,第二视角范围大于第一视角范围。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视角范围和第二视角范围是指视线与显示面板的法线所成的角度的范围;第二视角范围大于第一视角范围是指在第二视角范围下视线与显示面板的法线所成的角度大于在第一视角范围下视线与显示面板的法线所成的角度。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在第一视角范围下,微腔结构115对发光层117发出的光产生微腔效应,从而对发光层117发出的光的光谱进行调制;此时,在第一视角范围下观察该显示面板,没有色偏现象发生。在第二视角范围下,由于在第二视角范围下视线与显示面板的法线所成的角度增大,微腔结构115中的反射层与半透半反层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对发光层117发出的光的光谱的调制效果发生变化,此时,额外设置的外微腔结构120可再次对发光器件110在第二视角范围的出光的光谱进行调制,从而减少甚至消除色偏。由此,该显示面板可在较大的视角范围内(至少在第一视角范围和第二视角范围)减少色偏的发生,从而可提高显示质量。
例如,当显示面板显示白色时,由于在不同视角下红绿蓝(RGB)三色的光谱会有差异,从而引起三刺激值XYZ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红绿蓝(RGB)合成的白色(W)的三刺激值Xw,Yw,Zw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色偏。由于微腔结构的微腔效应,显示面板的亮度随视角衰减曲线(L-Decay)不再符合朗博体(Lambert体),红绿蓝(RGB)的L-Decay趋势不再一致,这样会导致色偏。例如,当蓝色(B)的亮度相对于红绿(RG)减小时,白画面就会偏黄,此时的Z刺激值减小,同时色坐标(x,y)均会变大。此时,可通过外微腔结构来调节蓝色(B)的L-Decay曲线,可均衡X,Y,Z三次刺激值,进而改善该显示面板的色偏。而通过调节外微腔结构的第一半透半反层和第二半透半反层的距离,也就是外微腔结构的腔长,可分别实现对应调节红色(R)的L-Decay曲线、绿色(G)的L-Decay曲线和蓝色(B)的L-Decay曲线,从而应对各种色偏情况。另外,由于外微腔结构独立于发光器件,因此外微腔结构的腔长可灵活地调节,从而可灵活地改善显示面板的色偏。
需要说明的是,国际照明委员会(CIE)于1931年从理论上假设了并不存在于自然界的三种原色,即理论三原色,以X,Y,Z表示,形成了XYZ测色系统。X原色相当于饱和度比光谱红还要高的红紫,Y原色相当于饱和度比520毫微米的光谱绿还要高的绿,Z原色相当于饱和度比477毫微米的光谱蓝还要高的蓝。这三种理论原色的刺激量以X,Y,Z表示之,即所谓的三刺激值。三次刺激值的计算方法可参见下列公式:
其中,为光谱三刺激值,Φ(λ)为光谱。
另外,CIE1931的色坐标可用(x,y)表示,(x,y)的计算方法为x=X/(X+Y+Z),y=Y/(X+Y+Z),z=Z/(X+Y+Z)。
例如,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微腔结构的腔长与外微腔结构的腔长不同,从而保证外微腔结构对发光器件在第二视角范围的出光的光谱进行调制。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视角范围可为0-20度,第二视角范围可为20-60度。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微腔结构可窄化在第一视角范围的发光层的出光的光谱,外微腔结构可窄化在第二视角范围的发光器件的出光的光谱。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外微腔结构与微腔结构的距离大于1000nm。由此,外微腔结构与微腔结构之间的距离大于可见光的波长尺度,可保证二者间不形成其他微腔结构并避免形成的其他微腔结构对改善该显示面板的色偏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半透半反层和第二半透半反层的至少之一的材料包括铝,从而使得第一半透半反层或第二半透半反层具有较好的反射能力。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半透半反层的厚度范围在3-7nm,第二半透半反层的厚度在3-7nm。
例如,第一半透半反层的厚度可选取为5nm,第二半透半反层的厚度可选取为5nm。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介质层的厚度范围在300-800nm。由此,介质层的光学厚度可与发光波长在同一个量级,便于外微腔结构对发光器件发出的光产生微腔效应。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发光器件110还包括第一电极112和第二电极116;第一电极112和第二电极116设置在发光层117的两侧并可驱动发光层117发光,第一电极112和第二电极116中至少之一为反射电极以形成微腔结构115。例如,第一电极可采用反射材料,例如,银、铝,制作以形成反射电极,第二电极可采用透明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铟锡,制作以形成半透半反电极,从而形成微腔结构。或者,第二电极可采用反射材料,例如,银、铝,制作以形成反射电极,第一电极可采用透明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铟锡,制作以形成半透半反电极,从而形成微腔结构。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电极为阳极,第二电极为阴极,或者,第一电极为阴极,第二电极为阳极。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发光器件110还包括封装层118,设置在第二电极116远离第一电极112的一侧。封装层118可防止空气中的水汽和氧气等成分对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设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的腐蚀,从而提高发光器件的寿命。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发光器件110还包括衬底基板101,第一电极112设置在衬底基板101上。
例如,衬底基板可采用石英基板、蓝宝石基板、玻璃基板或塑料基板。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发光层可包括红色发光层、绿色发光层以及蓝色发光层。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发光层包括有机发光层或无机发光层。
图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该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抗反射膜131,设置在外微腔结构120与发光器件110之间。第一抗反射膜131可防止从发光器件110射出的光经过外微腔结构120的第一半透半反层122的反射后,射向发光器件110,防止该反射光影响该显示面板的显示,从而可提高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该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抗反射膜132,设置在外微腔结构120远离发光器件110的一侧。第二抗反射膜132可防止环境光经过外微腔结构120的第二半透半反层126的反射后,射向观察者,防止该反射光影响该显示面板的显示,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图5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抗反射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抗反射膜131,设置在外微腔结构120与发光器件110之间,发光器件110射出的光一部分穿过外微腔结构120的第一半透半反层122并射入外微腔结构120,并被外微腔结构120调制;发光器件110射出的光另一部分被外微腔结构120的第一半透半反层122的反射并射向发光器件110,此时,第一抗反射膜131可吸收该反射光,从而避免反射光影响该显示面板的显示,从而可提高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另一方面,环境光被外微腔结构120的第二半透半反层122的反射并射向观察者,如果不对该反射光进行处理,该反射光将会射入观察者的眼睛,从而对该显示面板的显示产生不利影响,此时,第二抗反射膜132可吸收该反射光,从而避免该反射光影响该显示面板的显示,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图6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一抗反射膜131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线偏振片1311和第一1/4波片1312,并且第一线偏振片1311设置在第一抗反射膜131靠近发光器件110的一侧。也就是说,从发光器件110射出的光先经过第一线偏振片1311并成为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线偏振光;然后该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线偏振光经过第一1/4波片1312并被转换为具有第一旋向的圆偏振光;该具有第一旋向的圆偏振光一部分被外微腔结构120的第一半透半反层122的反射后,旋向发生改变并成为具有第二旋向的圆偏振光;具有第二旋向的圆偏振光经过第一1/4波片1312并被转换为具有第二偏振方向的线偏振光,并且第二偏振方向与第一偏振方向垂直;最后具有第二偏振方向的线偏振光由于其偏振方向(第二偏振方向)与第一偏振方向垂直而被第一线偏振片1311吸收,从而可防止从发光器件110射出的光经过外微腔结构120的第一半透半反层122的反射后,射向发光器件110,防止该反射光影响该显示面板的显示,从而可提高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例如,如图6所示,第二抗反射膜132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二线偏振片1321和第二1/4波片1322,并且第二线偏振片1321设置第二抗反射膜132远离发光器件110的一侧,第一线偏振片1311的偏振方向与第二线偏振片1321的偏振方向相同。由此,环境光先经过第二线偏振片1321并成为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线偏振光;然后该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线偏振光经过第二1/4波片1322并被转换为具有第一旋向的圆偏振光;该具有第一旋向的圆偏振光一部分被外微腔结构120的第二半透半反层126的反射后,旋向发生改变并成为具有第二旋向的圆偏振光;具有第二旋向的圆偏振光经过第二1/4波片1322并被转换为具有第二偏振方向的线偏振光,并且第二偏振方向与第一偏振方向垂直;最后具有第二偏振方向的线偏振光由于其偏振方向(第二偏振方向)与第一偏振方向垂直而被第二线偏振片1321吸收,从而避免该反射光影响该显示面板的显示,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抗反射膜和第二抗反射膜也可采用其他可以实现抗反射功能的结构,本公开在此不作限制。
例如,图7A为一种通常的显示面板的实测红绿蓝白色偏(RGBW-Color shift)曲线的白色色偏(W-Color shift)曲线和红绿蓝亮度随视角衰减(RGB-L-decay)曲线。图7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仿真红绿蓝白色偏(RGBW-Color shift)曲线的白色色偏(W-Color shift)曲线和红绿蓝亮度随视角衰减(RGB-L-decay)曲线;该显示面板的发光器件与图7A所示的显示面板相同,该显示面板的第一抗反射膜采用第一线偏振片和100nm厚的氟化锂(LiF),第二抗反射膜采用第二线偏振片和230nm厚的氟化锂(LiF),外微腔结构采用两层5nm厚的银膜以及设置在两层银膜之间厚度为320nm的氟化锂(LiF)。需要说明的是,本示例采用Setfos软件进行了仿真。
如图7A和7B所示,通常的显示面板随着视角的增大,白色严重偏红。而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白色色偏得到显著改善。表1为通常的显示面板和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白色色偏情况对照表。参见表1,当视角范围在0-20度时,通常的显示面板和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白色色偏都较轻微,此时发光器件自身的微腔结构可对发光层发出的光的光谱进行调制且效果较好。而当视角范围在20-60度时,通常的显示面板的白色色偏较大,而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外微腔结构的作用使得其白色色偏得到明显的改善。需要说明的是,表中JNCD是Just Noticeable Color Difference的缩写,用于反映色彩偏移程度。
(表1)
图8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发光器件110可包括多个具有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110,例如,红色发光器件1101、绿色发光器件1102和蓝色发光器件1103;外微腔结构120可整面设置在发光器件110上,同时对多个具有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110的出光的光谱进行调制。例如,当多个具有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共同显示白色时,由于在不同视角下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发光器件所发出的光的光谱会有差异,从而引起三刺激值XYZ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共同显示的白色的三刺激值Xw,Yw,Zw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色偏。当蓝色发光器件1103的亮度相对于红色发光器件1101和绿色发光器件1102减小时,白画面就会偏黄,此时,可通过外微腔结构120来调节蓝色的L-Decay曲线,可均衡X,Y,Z三次刺激值,进而改善该显示面板的色偏。
图9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发光器件110也包括多个具有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110,例如,红色发光器件1101、绿色发光器件1102和蓝色发光器件1103。与图8所示的显示面板不同的是,外微腔结构120包括与多个具有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110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子外微腔结构1200,以分别对多个具有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110的出光的光谱进行调制。也就是说,多个子外微腔结构1200分别对具有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110的出光的光谱进行调制。例如,当红色发光器件1101的亮度在某一视角范围下的减小时,可通过对应设置的子外微腔结构1200对该红色发光器件1101的出光的光谱进行调制,增强红光的强度,从而减弱甚至消除红色发光器件1101的亮度在某一视角范围下的衰减;当绿色发光器件1101或蓝色发光器件1103的亮度在某一视角范围下的减小时,也可通过对应设置的子外微腔结构1200对该绿色发光器件1102或蓝色发光器件1103的出光的光谱进行调制,增强绿光或蓝光的强度,从而减弱甚至消除绿色发光器件1102或蓝光发光器件1103的亮度在某一视角范围下的衰减,从而均衡X,Y,Z三次刺激值,进而改善该显示面板的色偏。
例如,如图9所示,发光器件110包括:第一颜色发光器件1101,第一颜色发光器件1101的发光层可发第一颜色的光;第二颜色发光器件1102,第二颜色发光器件1102的发光层可发第二颜色的光;以及第三颜色发光器件1103,第三颜色发光器件1103的发光层可发第三颜色的光,外微腔结构120包括第一外微腔结构1201,与第一颜色发光器件1101一一对应设置;第二外微腔结构1202,与第二颜色发光器件1102一一对应设置;以及第三外微腔结构1203,与第三颜色发光器件1103一一对应设置。
例如,第一颜色为红光,第二颜色为绿光,第三颜色为蓝光。当然,本公开包括但不限于此,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和第三颜色也可为其他颜色。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改善显示面板色偏的方法。图10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改善显示面板色偏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显示面板可为上述任一示例所描述的显示面板。如图9所示,该改善显示面板色偏的方法包括步骤S201-S202。
步骤S201:测量发光器件在第二视角范围的色偏情况。
步骤S202:根据色偏情况设置第一半透半反层与第二半透半反层的距离,及外微腔结构的腔长。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改善显示面板色偏的方法中,在第二视角范围下,由于在第二视角范围下视线与显示面板的法线所成的角度增大,微腔结构中的反射层与半透半反层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对发光层发出的光的光谱的调制效果发生变化并发生色偏,此时,根据色偏情况设置第一半透半反层与第二半透半反层的距离,及外微腔结构的腔长可使得额外设置的外微腔结构可再次对发光器件在第二视角范围的出光的光谱进行调制,从而减少甚至消除色偏。由此,该改善显示面板色偏的方法可在较大的视角范围内(至少在第一视角范围和第二视角范围)减少色偏的发生,从而可提高显示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发光器件可包括多个具有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示例所描述的显示面板。由于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因此该显示装置具有与其包括的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对应的效果,具体可参见本公开的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该显示装置可为手机、电视、电脑、车载显示器、导航仪、数码相框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器件。
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本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2)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发光器件,包括微腔结构和设置在所述微腔结构内的发光层;以及
外微腔结构,设置在所述发光器件的出光侧且包括第一半透半反层、第二半透半反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半透半反层和所述第二半透半反层之间的介质层,
其中,所述发光器件的微腔结构被配置为对在第一视角范围的所述发光层的出光的光谱进行调制,所述外微腔结构被配置为对在第二视角范围的所述发光器件的出光的光谱进行调制,所述第二视角范围大于所述第一视角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发光器件的微腔结构的腔长与所述外微腔结构的腔长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发光器件的微腔结构被配置为窄化在所述第一视角范围的所述发光层的出光的光谱,所述外微腔结构被配置为窄化在所述第二视角范围的所述发光器件的出光的光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外微腔结构与所述发光器件的微腔结构的距离大于10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发光层的两侧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发光层发光,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至少之一为反射电极以形成所述微腔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一抗反射膜,设置在所述外微腔结构与所述发光器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抗反射膜包括:
层叠设置的第一线偏振片和第一1/4波片,
其中,所述第一线偏振片设置在所述第一抗反射膜靠近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二抗反射膜,设置在所述外微腔结构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抗反射膜还包括:
层叠设置的第二线偏振片和第二1/4波片,
其中,所述第二线偏振片设置在所述第二抗反射膜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所述第一线偏振片的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二线偏振片的偏振方向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发光层包括有机发光层或无机发光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发光器件包括多个具有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所述外微腔结构包括与所述多个具有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子外微腔结构,以分别对所述多个具有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的出光的光谱进行调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发光器件包括:
第一颜色发光器件,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器件的发光层被配置为发第一颜色的光;
第二颜色发光器件,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器件的发光层被配置为发第二颜色的光;以及
第三颜色发光器件,所述第三颜色发光器件的发光层被配置为发第三颜色的光,
其中,所述外微腔结构包括第一外微腔结构,与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器件一一对应设置;第二外微腔结构,与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器件一一对应设置;以及第三外微腔结构,与所述第三颜色发光器件一一对应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半透半反层和所述第二半透半反层的至少之一的材料包括铝。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半透半反层的厚度范围在3-7nm,所述第二半透半反层的厚度在3-7nm。
1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介质层的厚度范围在300-800nm。
16.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17.一种改善显示面板色偏的方法,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方法包括:
测量所述发光器件在所述第二视角范围的色偏情况;以及
根据所述色偏情况设置所述第一半透半反层与所述第二半透半反层的距离。
CN201710937180.XA 2017-10-10 2017-10-10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改善显示面板色偏的方法 Active CN1096594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37180.XA CN109659443B (zh) 2017-10-10 2017-10-10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改善显示面板色偏的方法
US16/333,810 US11283050B2 (en) 2017-10-10 2018-08-28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display panel
EP18852770.9A EP3696871B1 (en) 2017-10-10 2018-08-28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panel
PCT/CN2018/102772 WO2019072041A1 (zh) 2017-10-10 2018-08-28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37180.XA CN109659443B (zh) 2017-10-10 2017-10-10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改善显示面板色偏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59443A true CN109659443A (zh) 2019-04-19
CN109659443B CN109659443B (zh) 2024-03-22

Family

ID=66101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37180.XA Active CN109659443B (zh) 2017-10-10 2017-10-10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改善显示面板色偏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283050B2 (zh)
EP (1) EP3696871B1 (zh)
CN (1) CN109659443B (zh)
WO (1) WO201907204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0858A (zh) * 2019-04-24 2019-06-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3d打印装置
CN110890478A (zh) * 2019-11-29 2020-03-17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WO2022155801A1 (zh) * 2021-01-20 2022-07-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034282A (ko) * 2020-09-10 2022-03-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50786A (ja) * 1995-01-10 1996-09-27 Hitachi Ltd 多重共振構造を有する発光素子
US5949187A (en) * 1997-07-29 1999-09-07 Motorola, Inc.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ith plural microcavities
JP2003123987A (ja) * 2001-10-11 2003-04-25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光共振器
JP2004127588A (ja) * 2002-09-30 2004-04-22 Toyota Industries Corp 発光装置、表示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US20060066220A1 (en) * 2004-09-27 2006-03-30 Choong Vi-En Reduction or elimination of color change with viewing angle for microcavity devices
CN102201543A (zh) * 2010-03-26 2011-09-2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有机电场发光元件及使用它的有机电场发光显示器
CN102683612A (zh) * 2011-03-17 2012-09-19 索尼公司 发光器件、照明设备和显示设备
CN207320172U (zh) * 2017-10-10 2018-05-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61800B2 (en) * 2003-02-18 2005-03-01 Eastman Kodak Company Tuned microcavity color OLED display
US7728512B2 (en) * 2007-03-02 2010-06-01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having an external microcavity
DE102011079004A1 (de) * 2011-07-12 2013-01-17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Organisches lichtemittierendes bauelement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organischen lichtemittierenden bauelements
DE102011079048A1 (de) * 2011-07-13 2013-01-17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Lichtemittierende bauelemente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lichtemittierenden bauelements
DE102011079063A1 (de) * 2011-07-13 2013-01-17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Lichtemittierendes Bauelement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lichtemittierenden Bauelements
TWI552332B (zh) 2013-05-30 2016-10-0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有機發光裝置、以及包含其之影像顯示系統
KR20150131522A (ko) * 2014-05-15 2015-11-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소자 디스플레이 패널
EP3016160B1 (en) * 2014-10-28 2020-01-08 LG Display Co., Ltd. Whit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5098094B (zh) 2015-07-20 2017-11-17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oled元件
KR102440237B1 (ko) * 2015-11-03 2022-09-0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표시장치
JP6620035B2 (ja) 2016-02-25 2019-12-1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7170901B (zh) 2017-05-12 2019-09-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子像素结构、像素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50786A (ja) * 1995-01-10 1996-09-27 Hitachi Ltd 多重共振構造を有する発光素子
US5949187A (en) * 1997-07-29 1999-09-07 Motorola, Inc.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ith plural microcavities
JP2003123987A (ja) * 2001-10-11 2003-04-25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光共振器
JP2004127588A (ja) * 2002-09-30 2004-04-22 Toyota Industries Corp 発光装置、表示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US20060066220A1 (en) * 2004-09-27 2006-03-30 Choong Vi-En Reduction or elimination of color change with viewing angle for microcavity devices
CN102201543A (zh) * 2010-03-26 2011-09-2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有机电场发光元件及使用它的有机电场发光显示器
CN102683612A (zh) * 2011-03-17 2012-09-19 索尼公司 发光器件、照明设备和显示设备
CN207320172U (zh) * 2017-10-10 2018-05-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0858A (zh) * 2019-04-24 2019-06-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3d打印装置
CN110890478A (zh) * 2019-11-29 2020-03-17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0890478B (zh) * 2019-11-29 2022-05-0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WO2022155801A1 (zh) * 2021-01-20 2022-07-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230135818A1 (en) * 2021-01-20 2023-05-04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Substrate, Preparation Method for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96871B1 (en) 2023-08-23
WO2019072041A1 (zh) 2019-04-18
US11283050B2 (en) 2022-03-22
CN109659443B (zh) 2024-03-22
EP3696871A1 (en) 2020-08-19
US20210376295A1 (en) 2021-12-02
EP3696871A4 (en) 2021-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20172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1821872B (zh) 具有改善的光输出的led设备
CN109659443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改善显示面板色偏的方法
CN101821851B (zh) 具有改善的光输出的led设备
CN106409876B (zh) 一种显示器件
CN110164911A (zh) 一种顶发射式微腔oled显示装置
CN110459699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7195584A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204221B (zh) 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154424B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485429B (zh) 一种具有光学谐振层的o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器
CN108807716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19076242A1 (zh) 像素单元、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2610631B (zh) 一种表面颜色可调节的oled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844789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491930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768068A (zh) 顶发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woled)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7634084A (zh) 顶发射白光oled显示装置
CN109802050A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08198839A (zh) 镜面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0459559A (zh)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9560115A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154420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7045227A (zh) 2d/3d可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8511488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