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44470B -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44470B
CN109644470B CN201780049209.9A CN201780049209A CN109644470B CN 109644470 B CN109644470 B CN 109644470B CN 201780049209 A CN201780049209 A CN 201780049209A CN 109644470 B CN109644470 B CN 1096444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gical channel
channel groups
indication information
transmitted
buf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92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44470A (zh
Inventor
唐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644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44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444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44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终端设备通过缓冲状态报告中的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进而,网络设备可以确定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每个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实现了灵活上报一定数量的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的目的。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包括缓冲状态报告,该缓冲状态报告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的大小的指示信息,其中,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与至少两个逻辑信道组一一对应,该至少两个逻辑信道组为该终端设备的全部逻辑信道组中的部分逻辑信道组,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会周期性或者非周期性地上报缓冲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网络设备根据缓冲状态报告可以实时掌握终端设备的资源配置情况,进而,网络设备可以实时进行上行资源分配和调度。
在未来的通信系统中,对资源利用效率和信令开销要求较高。
因此,终端设备如何在缓冲状态报告上报中合理利用资源,减少信令的开销,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缓冲状态报告灵活上报一定数量的逻辑信道组的资源大小信息,减少了通过缓冲状态报告上报单个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造成的信令开销,又克服了通过缓冲状态报告上报全部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造成的资源浪费,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包括缓冲状态报告,该缓冲状态报告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的大小的指示信息,其中,
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与至少两个逻辑信道组一一对应,该至少两个逻辑信道组为该终端设备的全部逻辑信道组中的部分逻辑信道组,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
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的方法中,终端设备通过缓冲状态报告中的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进而,网络设备可以确定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每个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实现了灵活上报一定数量的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的目的。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第一逻辑信道组的标识i,0≤i<n-1,n为该全部逻辑信道组的数量,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标识为i至n-1的逻辑信道组。
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的方法中,终端设备可以上报标识为i至n-1的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缓冲状态报告的大小,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第一逻辑信道组的标识i,0≤i<n-1,n为该全部逻辑信道组的数量,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标识为i至i+(m-1)的逻辑信道组,m为根据该第二指示信息确定的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的数量。
可选地,该缓冲状态报告的大小可以是媒体接入控制协议业务数据单元(MediaAccess Control Service Data Unit,MAC SDU)的大小,也可以是去除padding的MAC SDU的大小。
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的方法中,终端设备可以上报标识为i至i+(m-1)的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逻辑信道组为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标识最小的逻辑信道组。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第二逻辑信道组的标识i,1≤i<n-1,n为该全部逻辑信道组的数量,该第二逻辑信道组为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标识最大的逻辑信道组,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标识为0至i的逻辑信道组。
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的方法中,终端设备可以上报标识为0至i的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消息为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AC PDU消息。
应理解,MAC PDU可以包括多个MAC SDU和多个报文头header。
可选地,该第一消息还包括该缓冲状态报告所对应的MAC subheader。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从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包括缓冲状态报告,该缓冲状态报告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的大小的指示信息,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与至少两个逻辑信道组一一对应,该至少两个逻辑信道组为该终端设备的全部逻辑信道组中的部分逻辑信道组,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
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消息,确定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每个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
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的方法中,终端设备通过缓冲状态报告中的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进而,网络设备可以确定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每个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实现了灵活上报一定数量的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的目的。
可选地,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第一逻辑信道组的标识i,0≤i<n-1,n为该全部逻辑信道组的数量,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标识为i至n-1的逻辑信道组;
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消息,确定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每个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包括:
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标识为i至n-1的逻辑信道组中每个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
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的方法中,终端设备可以上报标识为i至n-1的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
可选地,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缓冲状态报告的大小,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第一逻辑信道组的标识i,0≤i<n-1,n为该全部逻辑信道组的数量,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标识为i至i+(m-1)的逻辑信道组,m为根据该第二指示信息确定的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的数量;
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消息,确定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每个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包括:
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以及该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标识为i至i+(m-1)的逻辑信道组中每个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
可选地,该缓冲状态报告的大小可以是MAC SDU的大小,也可以是去除padding的MAC SDU的大小。
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的方法中,终端设备可以上报标识为i至i+(m-1)的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
可选地,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逻辑信道组为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标识最小的逻辑信道组。
可选地,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第二逻辑信道组的标识i,1≤i<n-1,n为该全部逻辑信道组的数量,该第二逻辑信道组为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标识最大的逻辑信道组,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标识为0至i的逻辑信道组;
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消息,确定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每个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包括:
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标识为0至i的逻辑信道组中每个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
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的方法中,终端设备可以上报标识为0至i的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
可选地,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消息为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AC PDU消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可以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或者单元。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可以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或者单元。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处理器与存储器和通信接口连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该指令,通信接口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与其他网元进行通信。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该执行使得该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处理器与存储器和通信接口连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该指令,通信接口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与其他网元进行通信。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该执行使得该处理器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用于指示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用于指示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使用本申请的一种通信方法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缓冲状态报告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缓冲状态报告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再一种缓冲状态报告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一种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一种示意性框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另一种示意性框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系统芯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应理解,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按照接入制式来划分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ireless,WCDMA),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LTE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 Dupi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无线蜂窝网络系统、5G系统以及未来的通信系统等。
图1是使用本申请的一种通信方法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100包括终端设备110,接入网设备120,控制面网元130,转发面网元140和数据网络150。另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该通信系统100不同的设备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
终端设备110可以通过承载与接入网设备120建立用户面连接,也可以通过接口与控制面网元130建立通信信令连接。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110包括但不限于终端设备可以指接入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终端、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物联网中的终端设备、虚拟现实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i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
接入网设备120可以是与终端设备110进行通信的设备,例如,基站或基站控制器等。然而,可以理解,该接入网设备120可以与类似于终端设备110的任意数目终端设备通信。接入网设备120还可以通过接口与控制面网元130进行通信。同样,接入网设备120还可以通过接口与转发面网元140进行通信。每个接入网设备可以为特定的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并且可以与位于该覆盖区域(小区)内的终端设备(例如UE)进行通信,接入网设备可以支持不同制式的通信协议,或者可以支持不同的通信模式。
可选地,该接入网设备120可以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接入服务,例如,该接入网设备120以是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odeB),或者是无线保真接入点(WirelessFidelity Access Point,WiFi AP)、或者是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基站(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 Base Station,WiMAX BS),或者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中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接入网设备可以为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网络设备等。
控制面网元130,负责该通信系统100中的移动性管理、转发路径管理,如向转发面网元140下发报文转发策略,指示网关转发面(Gateway User Plane,GW-U)根据报文转发策略进行报文处理和转发。控制面网元130可以是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Network,SDN)控制器、网关控制面(Gateway Control Plane,GW-C)、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或以上网元融合后形成的控制功能的全部或部分。其中,软件定义网络技术为网关信令处理的瓶颈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通过进一步将网关的控制面接口信令处理功能和用户面转发数据功能分离,将接口信令处理功能放在通用计算平台上,成为控制面网元(Control Plane,CP),将用户面转发数据的功能放在专用硬件平台上,成为转发面网元(User Plane,UP)。控制面网元130还可以分为移动性管理网元和会话管理网元,其中移动性管理网元负责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如终端设备附着网络、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化等,会话管理网元负责终端设备的会话管理,如会话建立、修改、释放等。另外,通过网关设备控制和转发的解耦,大大简化了硬件平台的设计,降低了硬件平台的成本,有利于加快移动分组数据网络部署。MME主要负责控制面的移动性管理和会话管理,如用户的鉴权、切换、空闲状态终端的移动性管理、用户上下文以及承载管理等。
转发面网元140负责报文处理与转发。转发面网元140可以是P-GW的转发面功能、S-GW的转发面功能、路由器、交换机等物理或虚拟的转发设备。
数据网络150为用户提供数据传输服务,可以是分组数据网络(Packet DataNetwork,PDN),例如因特网(Internet)、因特网协议多媒体业务(IP Multi-mediaService,IP IMS)等。
终端设备110或接入网设备120可以是无线通信发送装置和/或无线通信接收装置。当发送数据时,无线通信发送装置可对数据进行编码以用于传输。具体地,无线通信发送装置可获取(例如生成、从其它通信装置接收、或在存储器中保存等)要通过信道发送至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一定数目的数据比特。这种数据比特可包含在数据的传输块(或多个传输块)中,传输块可被分段以产生多个码块。
此外,该通信系统100可以是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e Land Mobile Network,PLMN)网络或者D2D(Device to Device)网络或者M2M(Machine to Machine)网络或者其他网络,图1只是举例的简化示意图,网络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网络设备,图1中未予以画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硬件层、运行在硬件层之上的操作系统层,以及运行在操作系统层上的应用层。该硬件层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内存管理单元(MMU,Memory Management Unit)和内存(也称为主存)等硬件。该操作系统可以是任意一种或多种通过进程(Process)实现业务处理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例如,Linux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或windows操作系统等。该应用层包含浏览器、通讯录、文字处理软件、即时通信软件等应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应用于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数据网络,即核心网。例如,接入网设备接收承载缓冲状态报告的消息,或者接入网设备接收到承载缓冲状态报告的消息之后,将此消息传输给核心网。
此外,本申请的各个方面或特征可以实现成方法、装置或使用标准编程和/或工程技术的制品。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制品”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器件、载体或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器件(例如,硬盘、软盘或磁带等),光盘(例如,压缩盘(Compact Disc,CD)、数字通用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等),智能卡和闪存器件(例如,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PROM)、卡、棒或钥匙驱动器等)。另外,本文描述的各种存储介质可代表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其它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可包括但不限于,能够存储、包含和/或承载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介质。
现有的缓冲状态报告中只能包含终端设备的一个逻辑信道组(Logical ChannelGroup,LCG)的缓冲资源的大小(Buffer Size),或者包含终端设备的全部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然而,在缓冲状态报告中只包含一个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时,可能会存在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而在缓冲状态报告中只包含全部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时,可能会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尤其是在未来新无线(New Radio,NR)通信系统中,逻辑信道组的数量会进一步增多(从LTE系统时的4个逻辑信道组变为8个逻辑信道组),这种问题会变得更加突出。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方法200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2所示,网络设备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数据网络,终端设备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该方法200包括以下内容。
210,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包括缓冲状态报告,该缓冲状态报告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的大小的指示信息,其中,
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与至少两个逻辑信道组一一对应,该至少两个逻辑信道组为该终端设备的全部逻辑信道组中的部分逻辑信道组,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
应理解,该缓冲状态报告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组的缓冲(Buffer)状态。
可选地,该第一消息为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edia Access ControlProtocol Data Unit,MAC PDU)消息。
应理解,MAC PDU可以包括多个MAC SDU和多个报文头header。
可选地,该第一消息还包括该缓冲状态报告所对应的MAC subheader。
可选地,该缓冲状态报告可以承载在该第一消息中。
可选地,终端设备可以周期性上报该缓冲状态报告,也可以是在需要上报该缓冲状态报告时,触发上报该缓冲状态报告。
可选地,缓冲状态报告可以有多种,例如,在LTE通信系统中,存在如下3种形式的缓冲状态报告(BSR):
方式一,Short BSR;方式二,Truncated BSR;方式三,Long BSR。
可选地,缓冲状态报告的种类可以用MAC PDU的子报文头(subheader)里的逻辑信道标识(Logical Channel Identity,LC ID)域来指示。
可选地,在LTE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总共可以有4个逻辑信道组,例如,LCG#0、LCG#1、LCG#2、LCG#3,在NR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总共可以有8个逻辑信道组,例如,LCG#0、LCG#1、LCG#2、LCG#3、LCG#4,LCG#5、LCG#6、LCG#7。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逻辑信道组标识(Logical Channel GroupIdentity,LCG ID)。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一个逻辑信道组标识,此时,可以一个逻辑信道组标识指示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
可选地,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的标识连续。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第一逻辑信道组的标识i,0≤i<n-1,n为该全部逻辑信道组的数量,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标识为i至n-1的逻辑信道组。可选地,该第一逻辑信道组为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标识最小的逻辑信道组。
应理解,该第一逻辑信道组的标识i是整数。
例如,如图3所示,当全部逻辑信道组的数量n为S,以及标识为3-7的逻辑信道组需要上报缓冲状态报告时,此时,该第一逻辑信道组的标识可以是3,该第一指示信息(LCGID)用于指示标识为3-7的逻辑信道组。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第二逻辑信道组的标识i,1≤i<n-1,n为该全部逻辑信道组的数量,该第二逻辑信道组为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标识最大的逻辑信道组,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标识为0至i的逻辑信道组。
应理解,该第二逻辑信道组的标识i是整数。
例如,如图4所示,当全部逻辑信道组的数量n为8,以及标识为0-3的逻辑信道组需要上报缓冲状态报告时,此时,该第二逻辑信道组的标识可以是3,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标识为0-3的逻辑信道组。
可选地,该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缓冲状态报告的大小,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第一逻辑信道组的标识i,0≤i<n-1,n为该全部逻辑信道组的数量,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标识为i至i+(m-1)的逻辑信道组,m为根据该第二指示信息确定的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的数量。可选地,该第一逻辑信道组为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标识最小的逻辑信道组。
应理解,该第一指示信息(LCG ID)的大小,以及该全部逻辑信道组中每个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一定,例如,在LTE通信系统中,该第一指示信息(LCG ID)占用2bit的资源,该全部逻辑信道组中每个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相同,一个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可以占用6bit的资源;再例如,在NR通信系统中,该第一指示信息(LCG ID)占用3bit的资源,该全部逻辑信道组中每个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相同,一个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可以占用6bit的资源。
可选地,该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承载在MAC PDU的subheader中。
可选地,该缓冲状态报告的大小可以是媒体接入控制协议业务数据单元(MediaAccess Control Service Data Unit,MAC SDU)的大小,也可以是去除padding的MAC SDU的大小。
可选地,在根据该第二指示信息获取该缓冲状态报告的大小之后,可以确定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的数量,以NR通信系统为例,假设该缓冲状态报告的大小为21bit,此时,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的数量m=(21-3)/6=3。
例如,如图5所示,当全部逻辑信道组的数量n为8,以及标识为2-5的逻辑信道组需要上报缓冲状态报告时,此时,该第一逻辑信道组的标识可以是2,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的数量m=4,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标识为2-5的逻辑信道组。
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的方法中,终端设备通过缓冲状态报告中的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进而,网络设备可以确定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每个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实现了灵活上报一定数量的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的目的。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方法300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6所示,网络设备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数据网络,终端设备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该方法300包括以下内容。
310,网络设备从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包括缓冲状态报告,该缓冲状态报告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的大小的指示信息,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与至少两个逻辑信道组一一对应,该至少两个逻辑信道组为该终端设备的全部逻辑信道组中的部分逻辑信道组,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
可选地,该第一消息为MAC PDU消息。
320,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消息,确定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每个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第一逻辑信道组的标识i,0≤i<n-1,n为该全部逻辑信道组的数量,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标识为i至n-1的逻辑信道组;
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标识为i至n-1的逻辑信道组中每个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
可选地,该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缓冲状态报告的大小,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第一逻辑信道组的标识i,0≤i<n-1,n为该全部逻辑信道组的数量,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标识为i至i+(m-1)的逻辑信道组,m为根据该第二指示信息确定的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的数量;
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以及该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标识为i至i+(m-1)的逻辑信道组中每个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
可选地,该第一逻辑信道组为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标识最小的逻辑信道组。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第二逻辑信道组的标识i,1≤i<n-1,n为该全部逻辑信道组的数量,该第二逻辑信道组为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标识最大的逻辑信道组,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标识为0至i的逻辑信道组;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标识为0至i的逻辑信道组中每个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
应理解,通信方法300中的步骤可以参考通信方法200中的相应步骤的描述,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的方法中,终端设备通过缓冲状态报告中的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进而,网络设备可以确定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每个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实现了灵活上报一定数量的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的目的。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设备4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7所示,该终端设备400包括:
确定单元410,用于确定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包括缓冲状态报告,该缓冲状态报告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的大小的指示信息,其中,
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与至少两个逻辑信道组一一对应,该至少两个逻辑信道组为该终端设备的全部逻辑信道组中的部分逻辑信道组,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
发送单元420,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一消息。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第一逻辑信道组的标识i,0≤i<n-1,n为该全部逻辑信道组的数量,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标识为i至n-1的逻辑信道组。
可选地,该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缓冲状态报告的大小,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第一逻辑信道组的标识i,0≤i<n-1,n为该全部逻辑信道组的数量,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标识为i至i+(m-1)的逻辑信道组,m为根据该第二指示信息确定的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的数量。
可选地,该第一逻辑信道组为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标识最小的逻辑信道组。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第二逻辑信道组的标识i,1≤i<n-1,n为该全部逻辑信道组的数量,该第二逻辑信道组为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标识最大的逻辑信道组,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标识为0至i的逻辑信道组。
可选地,该第一消息为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AC PDU消息。
应理解,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设备400中的各个模块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中的方法200中的终端设备和图6中的方法300中终端设备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网络设备5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8所示,该网络设备500包括:
接收单元510,用于从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包括缓冲状态报告,该缓冲状态报告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的大小的指示信息,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与至少两个逻辑信道组一一对应,该至少两个逻辑信道组为该终端设备的全部逻辑信道组中的部分逻辑信道组,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
处理单元520,用于根据该第一消息,确定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每个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第一逻辑信道组的标识i,0≤i<n-1,n为该全部逻辑信道组的数量,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标识为i至n-1的逻辑信道组;
该处理单元520,还用于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标识为i至n-1的逻辑信道组中每个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
可选地,该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缓冲状态报告的大小,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第一逻辑信道组的标识i,0≤i<n-1,n为该全部逻辑信道组的数量,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标识为i至i+(m-1)的逻辑信道组,m为根据该第二指示信息确定的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的数量;
该处理单元520,还用于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以及该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标识为i至i+(m-1)的逻辑信道组中每个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
可选地,该第一逻辑信道组为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标识最小的逻辑信道组。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第二逻辑信道组的标识i,1≤i<n-1,n为该全部逻辑信道组的数量,该第二逻辑信道组为该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标识最大的逻辑信道组,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标识为0至i的逻辑信道组;
该处理单元520,还用于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标识为0至i的逻辑信道组中每个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
可选地,该第一消息为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AC PDU消息。
应理解,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网络设备500中的各个模块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中的方法200中的网络设备和图6中的方法300中网络设备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600的示意性框图,该通信设备600包括:
存储器610,用于存储程序,该程序包括代码;
收发器620,用于和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处理器630,用于执行存储器610中的程序代码。
可选地,当该代码被执行时,该处理器630可以实现图2中的方法200和图6中的方法300中网络设备执行的各个操作,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此时,通信装置600可以为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核心网设备。收发器620用于在处理器630的驱动下执行具体的信号收发。
可选地,当该代码被执行时,该处理器630还可以实现图2中的方法200和图6中的方法300中终端设备执行的各个操作,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此时,通信设备600可以为终端设备,例如,手机。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处理器63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630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该存储器61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630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610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存储器610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
收发器620可以是用于实现信号发送和接收功能,例如频率调制和解调功能或叫上变频和下变频功能。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至少一个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63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完成,或该集成逻辑电路可在软件形式的指令驱动下完成该至少一个步骤。因此,通信设备600可以是个芯片或者芯片组。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630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系统芯片700的一个示意性结构图。图10的系统芯片700包括输入接口701、输出接口702、所述处理器703以及存储器704之间可以通过内部通信连接线路相连,所述处理器703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704中的代码。
可选地,当所述代码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703实现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当所述代码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703实现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该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该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该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该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Disk(SSD))等。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所属领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该,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4)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缓冲状态报告,所述缓冲状态报告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的大小的指示信息,其中,
所述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与至少两个逻辑信道组一一对应,所述至少两个逻辑信道组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全部逻辑信道组中的部分逻辑信道组,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第一逻辑信道组的标识i,0≤i<n-1,n为所述全部逻辑信道组的数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标识为i至n-1的逻辑信道组;或者,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第二逻辑信道组的标识i,1≤i<n-1,n为所述全部逻辑信道组的数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标识为0至i的逻辑信道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缓冲状态报告的大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第一逻辑信道组的标识i,0≤i<n-1,n为所述全部逻辑信道组的数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标识为i至i+(m-1)的逻辑信道组,m为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的所述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的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逻辑信道组为所述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标识最小的逻辑信道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逻辑信道组为所述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标识最大的逻辑信道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为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AC PDU消息。
6.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从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缓冲状态报告,所述缓冲状态报告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的大小的指示信息,所述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与至少两个逻辑信道组一一对应,所述至少两个逻辑信道组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全部逻辑信道组中的部分逻辑信道组,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消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每个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第一逻辑信道组的标识i,0≤i<n-1,n为所述全部逻辑信道组的数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标识为i至n-1的逻辑信道组;或者,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第二逻辑信道组的标识i,1≤i<n-1,n为所述全部逻辑信道组的数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标识为0至i的逻辑信道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消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每个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标识为i至n-1的逻辑信道组中每个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缓冲状态报告的大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第一逻辑信道组的标识i,0≤i<n-1,n为所述全部逻辑信道组的数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标识为i至i+(m-1)的逻辑信道组,m为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的所述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的数量;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消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每个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标识为i至i+(m-1)的逻辑信道组中每个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逻辑信道组为所述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标识最小的逻辑信道组。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逻辑信道组为所述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标识最大的逻辑信道组;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消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每个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标识为0至i的逻辑信道组中每个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为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AC PDU消息。
12.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缓冲状态报告,所述缓冲状态报告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的大小的指示信息,其中,
所述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与至少两个逻辑信道组一一对应,所述至少两个逻辑信道组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全部逻辑信道组中的部分逻辑信道组,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第一逻辑信道组的标识i,0≤i<n-1,n为所述全部逻辑信道组的数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标识为i至n-1的逻辑信道组;或者,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第二逻辑信道组的标识i,1≤i<n-1,n为所述全部逻辑信道组的数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标识为0至i的逻辑信道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缓冲状态报告的大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第一逻辑信道组的标识i,0≤i<n-1,n为所述全部逻辑信道组的数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标识为i至i+(m-1)的逻辑信道组,m为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的所述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的数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逻辑信道组为所述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标识最小的逻辑信道组。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逻辑信道组为所述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标识最大的逻辑信道组。
16.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为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AC PDU消息。
17.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从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缓冲状态报告,所述缓冲状态报告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的大小的指示信息,所述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与至少两个逻辑信道组一一对应,所述至少两个逻辑信道组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全部逻辑信道组中的部分逻辑信道组,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消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每个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第一逻辑信道组的标识i,0≤i<n-1,n为所述全部逻辑信道组的数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标识为i至n-1的逻辑信道组;或者,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第二逻辑信道组的标识i,1≤i<n-1,n为所述全部逻辑信道组的数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标识为0至i的逻辑信道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标识为i至n-1的逻辑信道组中每个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缓冲状态报告的大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第一逻辑信道组的标识i,0≤i<n-1,n为所述全部逻辑信道组的数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标识为i至i+(m-1)的逻辑信道组,m为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的所述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的数量;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标识为i至i+(m-1)的逻辑信道组中每个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逻辑信道组为所述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标识最小的逻辑信道组。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逻辑信道组为所述至少两个待传输的缓冲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中标识最大的逻辑信道组;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标识为0至i的逻辑信道组中每个逻辑信道组的缓冲资源的大小。
22.根据权利要求17至21中任一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为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AC PDU消息。
2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2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6至11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1780049209.9A 2017-06-16 2017-06-16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Active CN1096444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088685 WO2018227564A1 (zh) 2017-06-16 2017-06-16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44470A CN109644470A (zh) 2019-04-16
CN109644470B true CN109644470B (zh) 2020-10-27

Family

ID=64660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9209.9A Active CN109644470B (zh) 2017-06-16 2017-06-16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44470B (zh)
WO (1) WO20182275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15142B (zh) * 2019-04-30 2023-09-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的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3891398B (zh) * 2021-10-27 2023-07-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确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723578A (zh) * 2022-02-28 2023-09-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2619A (zh) * 2006-08-22 2008-02-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终端缓冲区数据量信息上报方法
CN101547435A (zh) * 2008-03-25 2009-09-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缓存状态上报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32019A (zh) * 2009-06-19 201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上报缓冲区状态报告的方法、终端及网络系统
WO2016020072A1 (en) * 2014-08-08 2016-02-1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D2d data transmission - timing advance for idle mode u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3704A (zh) * 2009-04-24 2010-10-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长期演进系统中资源调度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5704830B (zh) * 2011-11-30 2023-03-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数据调度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EP3051736B1 (en) * 2015-01-30 2020-04-2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Prioritization in the logical channel prioritization procedure for sidelink logical channels in ProSe direct communication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2619A (zh) * 2006-08-22 2008-02-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终端缓冲区数据量信息上报方法
CN101547435A (zh) * 2008-03-25 2009-09-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缓存状态上报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32019A (zh) * 2009-06-19 201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上报缓冲区状态报告的方法、终端及网络系统
WO2016020072A1 (en) * 2014-08-08 2016-02-1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D2d data transmission - timing advance for idle mode ue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5-101067 GCF Priority 1 – Update of MAC test case 7.1.4.8;Huawei等;《R5-101067》;20100222;第3-7页 *
R5-103309r1 GCF Priority 1: Correction to EUTRA MAC test case 7.1.4.8;Anite;《R5-103309r1》;20100514;第2-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44470A (zh) 2019-04-16
WO2018227564A1 (zh) 2018-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47168B (zh)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0547006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12867073B (zh) 一种传输策略的方法、pcf网元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913488B (zh)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调度方法及设备
US20110003545A1 (en) Relay Node Connection Management
WO2020033941A1 (en) Prioritization of control and data transmsission for different services
CN110268747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US1048496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aging messag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651514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1866796A (zh) 用于获取无线承载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13766534A (zh) 网络切片映射方法及相关装置
US20200205124A1 (en) Paging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KR20200053513A (ko)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기기
CN112073979A (zh) 通路描述符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9644470B (zh)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JP2021503190A (ja) ページング方法、端末装置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IL268179A (en) Access method and terminal
US1143894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KR20220045181A (ko) 페이징 방법 및 기기
CN111212398B (zh) 支持数据重复的方法、发射端设备、接收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265950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US9277451B1 (en) Reduction of network loading due to multiple device connections in wireless data networks
CN110115062B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5804193A (zh) 用于小规模及不频繁数据传输的存取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11565417A (zh) 信息上报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