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38980A - 一种用于高频无线输电系统的阻抗匹配调节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高频无线输电系统的阻抗匹配调节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38980A
CN109638980A CN201811417681.6A CN201811417681A CN109638980A CN 109638980 A CN109638980 A CN 109638980A CN 201811417681 A CN201811417681 A CN 201811417681A CN 109638980 A CN109638980 A CN 1096389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frequency
resistance
wireless power
lo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1768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38980B (zh
Inventor
魏斌
徐翀
吴晓康
黄晓华
王松岑
李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State Grid Jiang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State Grid Jiang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State Grid Jiang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81141768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389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389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389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389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389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14Inductive couplings
    • H02J7/025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频无线输电系统的阻抗匹配调节的方法及系统,属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包括:绕制馈电线圈和高频传输线圈,使补偿电容与高频传输线圈并联,补偿电容与馈电线圈串联;测试馈电线圈和高频传输线圈的电磁参数;准确测试无线输电距离下的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互感系数k23;固定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间距,调节负载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k34;固定负载线圈与接收线圈的最优距离,利用阻抗分析仪测试高频无线输电系统工作频率时激励线圈的等效输入内阻,调节激励线圈与发射线圈之间的互感系数k12,使等效输入内阻与高频电源的内阻匹配。本发明无需额外阻抗匹配器,即可实现传输效率与功率的双重优化。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高频无线输电系统的阻抗匹配调节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频无线输电系统的阻抗匹配调节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馈电线圈与传输线圈之间的强电磁耦合,高频四线圈无线输电系统能有效较小电源端系统以及线圈参数改变引起的干扰,在中距离无线供电以及小功率高频电子设备无线充电等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的高频四线圈无线输电系统与高频交流电源连接时,需要额外的阻抗匹配器。当传输距离改变时,需通过调节阻抗匹配器进行电源端的阻抗匹配,保证功率的稳定输出,故系统较为复杂。因此,高频四线圈无线输电系统的传输优化以及系统电源端的阻抗匹配的同时优化,显得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高频四线圈无线输电系统额传输效率与功率的要求,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高频无线输电系统的阻抗匹配调节的方法,具体包括:
绕制馈电线圈和高频传输线圈,使补偿电容与高频传输线圈并联,补偿电容与馈电线圈串联;
所述馈电线圈包括激励线圈和负载线圈,所述高频传输线圈包括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
测试馈电线圈和高频传输线圈的电磁参数;
准确测试无线输电距离下的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互感系数k23
固定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间距,调节负载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k34
固定负载线圈与接收线圈的最优距离,利用阻抗分析仪测试高频无线输电系统工作频率时激励线圈的等效输入内阻,调节激励线圈与发射线圈之间的互感系数k12,使等效输入内阻与高频电源的内阻匹配。
可选的,电磁参数包括激励线圈的自感L1和激励线圈的内阻R1、负载线圈的自感L4、负载线圈的内阻R4、发射线圈的自谐振频率f02、接收线圈的自谐振频率f03、高频无线输电系统工作频率f0、发射线圈的自感L2、发射线圈的内阻R2、接收线圈的自感L3、接收线圈的内阻R3和高频传输线圈的自谐振频率,所述高频传输线圈的谐振频率为高频传输线圈工作频率f0时,高频传输线圈并联的补偿电容满足j=2和3,所述高频无线输电系统的工作频率f0小于的发射线圈的自谐振频率f02和接收线圈的自谐振频率f03时,馈电线圈串联的补偿电容满足i=1和4。
可选的,补偿电容使激励线圈、负载线圈、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保持相同的自谐振频率。
可选的,激励线圈连接高频电源,激励线圈与发射线圈临近放置,负载线圈连接负载后与接收线圈临近放置;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距离固定之后,利两馈电线圈与传输线圈之间的耦合强度可调。
可选的,谐振电容包括高频薄膜电容、陶瓷电容和瓷片电容。
可选的,高频传输线圈是方平面螺旋、圆平面螺旋、立体螺旋方形或立体螺旋圆形线圈,由利兹线、铜管或铝管绕制。
可选的,馈电线圈为1-2圈的自感远小于高频传输线圈的线圈,为平面方形、平面圆形线圈、立体螺旋方形和圆形线圈,由利兹线、铜管或铝管绕制,尺寸一般小于或接近高频传输线圈。
可选的,高频电源为满足阻抗匹配的高频功率放大器。
可选的,补偿电容使激励线圈、负载线圈、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自谐振频率均调节为f0后,确定对应的角频率ω0
当激励线圈的内阻R1和负载线圈的内阻R4远远小于电源的输入电阻及负载电阻时,负载在负载线圈的电阻占比η4,计算公式如下:
令负载线圈在接收线圈的映射电阻为R43,计算公式如下:。
负载线圈在接收线圈的映射电阻在接收线圈内的电阻占比η3,计算公式如下:
且接收线圈到发射线圈的映射电阻R32,计算公式如下:
接收线圈在发射线圈的映射电阻在发射线圈内的电阻占比η2,计算公式如下:
确定激励线圈内的电阻占比η1=1;
因此,无线输电系统的内的电阻占比η,计算公式如下:
当k23保持不变,将η对R43求解偏导,。令
则负载线圈到接收线圈的最优映射电阻R43,计算公式如下:
对应于最高效率的负载线圈与接收线圈的最佳耦合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激励线圈、负载线圈、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自谐振时,,发射线圈到激励线圈的映射电阻为
令高频电源的输入电阻为R0,Rf=R0,激励线圈与发射线圈的耦合系数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高频无线输电系统的阻抗匹配调节的系统,本发明系统包括:
绕制模块,绕制馈电线圈和高频传输线圈,使补偿电容与高频传输线圈并联,补偿电容与馈电线圈串联;
所述馈电线圈包括激励线圈和负载线圈,所述高频传输线圈包括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
测试模块,测试馈电线圈和高频传输线圈的电磁参数;
获取系数模块,准确测试无线输电距离下的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互感系数k23
调节系数模块,固定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间距,调节负载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k34
调节模块,固定负载线圈与接收线圈的最优距离,利用阻抗分析仪测试高频无线输电系统工作频率时激励线圈的等效输入内阻,调节激励线圈与发射线圈之间的互感系数k12,使等效输入内阻与高频电源的内阻匹配。
本发明基于四线圈无线输电系统的传输特性,利用馈电线圈与传输线圈的耦合强度的调节,实现最高的能量传输以及高频电源的阻抗匹配,无需额外阻抗匹配器,即可实现传输效率与功率的双重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用于高频无线输电系统的阻抗匹配调节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用于高频无线输电系统的阻抗匹配调节的方法可阻抗匹配调节的高效四线圈无线输电系统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用于高频无线输电系统的阻抗匹配调节的方法调谐后的四线圈无线输电系统电路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用于高频无线输电系统的阻抗匹配调节的方法传输效率η与传输线圈耦合系数k23以及接收线圈和负载线圈之间耦合系数k34的关系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用于高频无线输电系统的阻抗匹配调节的方法无线输电系统电源端的映射电阻Rf与激励线圈和发射线圈之间耦合系数k12以及接收线圈和负载线圈之间耦合系数k34的关系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用于高频无线输电系统的阻抗匹配调节的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介绍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局限于此处描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详尽地且完全地公开本发明,并且向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发明的范围。对于表示在附图中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术语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相同的单元/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除非另有说明,此处使用的术语(包括科技术语)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具有通常的理解含义。另外,可以理解的是,以通常使用的词典限定的术语,应当被理解为与其相关领域的语境具有一致的含义,而不应该被理解为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意义。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高频无线输电系统的阻抗匹配调节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可阻抗匹配调节的高效四线圈无线输电系统,如图2所示,绕制馈电线圈和高频传输线圈,使补偿电容与高频传输线圈并联,补偿电容与馈电线圈串联,补偿电容使激励线圈、负载线圈、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保持相同的自谐振频率,谐振电容包括高频薄膜电容、陶瓷电容和瓷片电容。
馈电线圈包括激励线圈和负载线圈,高频传输线圈包括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激励线圈连接高频电源,激励线圈与发射线圈临近放置,负载线圈连接负载后与接收线圈临近放置;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距离固定之后,利两馈电线圈与传输线圈之间的耦合强度可调。高频频传输线圈是方平面螺旋、圆平面螺旋、立体螺旋方形或立体螺旋圆形线圈,由利兹线、铜管或铝管绕制。馈电线圈为1-2圈的自感远小于高频传输线圈的线圈,为平面方形、平面圆形线圈、立体螺旋方形和圆形线圈,由利兹线、铜管或铝管绕制,尺寸一般小于或接近高频传输线圈。高频电源为满足阻抗匹配的高频功率放大器。
测试馈电线圈和高频传输线圈的电磁参数,其中,如图3所示,电磁参数包括激励线圈的自感L1和激励线圈的内阻R1、负载线圈的自感L4、负载线圈的内阻R4、发射线圈的自谐振频率f02、接收线圈的自谐振频率f03、高频无线输电系统工作频率f0、发射线圈的自感L2、发射线圈的内阻R2、接收线圈的自感L3、接收线圈的内阻R3和高频传输线圈的自谐振频率,所述高频传输线圈的谐振频率为高频传输线圈工作频率f0时,高频传输线圈并联的补偿电容满足j=2和3,所述高频无线输电系统的工作频率f0小于的发射线圈的自谐振频率f02和接收线圈的自谐振频率f03时,馈电线圈串联的补偿电容满足i=1和4。
准确测试无线输电距离下的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互感系数k23
固定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间距,调节负载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k34
固定负载线圈与接收线圈的最优距离,利用阻抗分析仪测试高频无线输电系统工作频率时激励线圈的等效输入内阻,调节激励线圈与发射线圈之间的互感系数k12,使等效输入内阻与高频电源的内阻匹配。
其中,补偿电容使激励线圈、负载线圈、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自谐振频率均调节为f0后,确定对应的角频率ω0
当激励线圈的内阻R1和负载线圈的内阻R4远远小于电源的输入电阻及负载电阻时,负载在负载线圈的电阻占比η4,计算公式如下:
令负载线圈在接收线圈的映射电阻为R43,计算公式如下:。
负载线圈在接收线圈的映射电阻在接收线圈内的电阻占比η3,计算公式如下:
且接收线圈到发射线圈的映射电阻R32,计算公式如下:
接收线圈在发射线圈的映射电阻在发射线圈内的电阻占比η2,计算公式如下:
确定激励线圈内的电阻占比η1=1;
因此,无线输电系统的内的电阻占比η,计算公式如下:
如图4所示,当k23保持不变,将η对R43求解偏导,令
则负载线圈到接收线圈的最优映射电阻R43,计算公式如下:
对应于最高效率的负载线圈与接收线圈的最佳耦合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如图5所示,激励线圈、负载线圈、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自谐振时,发射线圈到激励线圈的映射电阻为:
令高频电源的输入电阻为R0,Rf=R0,激励线圈与发射线圈的耦合系数为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1)利用线径4mm的紫铜线,绕制两个半价为20cm的单圈圆形馈电线圈,其中一个为激励线圈,另一个为负载线圈和绕制两个圈数为8、半径为20cm,线间距为1cm的高频圆形传输线圈,其中一个为发射线圈,另一个为接收线圈。
(2)获取无线输电系统的工作频率为f0=2MHz,激励线圈和负载线圈的自感L1(L2)为1.5uH,内阻R1(R2)为0.1Ω。假设两传输线圈的自感L2(L3)为40uH,内阻R2(R3)为2Ω。令传输线圈的自谐振频率为8MHz,分别将198pF的补偿电容C2(C3)并联于两传输线圈。
(3)设定两传输线圈的距离为1m,假定二者之间的耦合系数k23为0.05;
(4)固定传输线圈之间间距不变,令充电负载RL为20Ω,调节负载线圈与接收线圈的间距,令负载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k34为0.2316,可实现无线输电系统最高的能量传输效率。
(5)固定传输距离以及负载线圈与接收线圈的最优距离不变。假定电源的最优匹配电阻R0为10Ω。利用阻抗分析仪测试工作频率时激励线圈的等效输入内阻,调节激励线圈与发射线圈之间的距离,当激励线圈与发射线圈之间的互感系数k12为0.1633,使得等效输入内阻与高频电源的内阻匹配。
实施例2
(1)利用线径5mm的紫铜线,绕制两个半价为30cm的单圈方形馈电线圈,并绕制两个圈数为10、半径为30cm,线间距为1cm的高频方形传输线圈。
(2)假定无线输电系统的工作频率为f0=1MHz。馈电线圈的自感L1(L2)为2.5uH,内阻R1(R2)为0.2Ω。假设两传输线圈的自感L2(L3)为60uH,内阻R2(R3)为4Ω。令传输线圈的自谐振频率为6MHz,分别将410pF的补偿电容C2(C3)并联于两传输线圈。
(3)设定两传输线圈的距离为1.5m,假定二者之间的耦合系数k23为0.01;
(4)固定传输线圈之间间距不变,令充电负载RL为30Ω,调节负载线圈与接收线圈的间距,令负载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k34为0.1674,可实现无线输电系统最高的能量传输效率。
(5)固定传输距离以及负载线圈与接收线圈的最优距离不变。假定电源的最优匹配电阻R0为20Ω。利用阻抗分析仪测试工作频率时激励线圈的等效输入内阻,调节激励线圈与发射线圈之间的距离,当激励线圈与发射线圈之间的互感系数k12为0.1362,使得等效输入内阻与高频电源的内阻匹配。
实施例3
(1)利用线径5mm的紫铜线,绕制两个半价为25cm的单圈圆形馈电线圈,并绕制两个圈数为8、半径为25cm,线间距为0.8cm的高频圆形传输线圈。
(2)假定无线输电系统的工作频率为f0=3MHz。馈电线圈的自感L1(L2)为2uH,内阻R1(R2)为0.15Ω。假设两传输线圈的自感L2(L3)为50uH,内阻R2(R3)为3.2Ω。令传输线圈的自谐振频率为9.2MHz,分别将410pF的补偿电容C2(C3)并联于两传输线圈。
(3)设定两传输线圈的距离为1.2m,假定二者之间的耦合系数k23为0.02;
(4)固定传输线圈之间间距不变,令充电负载RL为5Ω,调节负载线圈与接收线圈的间距,令负载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k34为0.0526,可实现无线输电系统最高的能量传输效率。
(5)固定传输距离以及负载线圈与接收线圈的最优距离不变。假定电源的最优匹配电阻R0为50Ω。利用阻抗分析仪测试工作频率时激励线圈的等效输入内阻,调节激励线圈与发射线圈之间的距离,当激励线圈与发射线圈之间的互感系数k12为0.1640,使得等效输入内阻与高频电源的内阻匹配。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一种用于高频无线输电系统的阻抗匹配调节的系统200,如图6所示,系统200包括:
绕制模块201,绕制馈电线圈和高频传输线圈,使补偿电容与高频传输线圈并联,补偿电容与馈电线圈串联;
所述馈电线圈包括激励线圈和负载线圈,所述高频传输线圈包括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
测试模块202,测试馈电线圈和高频传输线圈的电磁参数;
获取系数模块203,准确测试无线输电距离下的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互感系数k23
调节系数模块204,固定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间距,调节负载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k34
调节模块205,固定负载线圈与接收线圈的最优距离,利用阻抗分析仪测试高频无线输电系统工作频率时激励线圈的等效输入内阻,调节激励线圈与发射线圈之间的互感系数k12,使等效输入内阻与高频电源的内阻匹配。
本发明基于四线圈无线输电系统的传输特性,利用馈电线圈与传输线圈的耦合强度的调节,实现最高的能量传输以及高频电源的阻抗匹配,无需额外阻抗匹配器,即可实现传输效率与功率的双重优化。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高频无线输电系统的阻抗匹配调节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绕制馈电线圈和高频传输线圈,使补偿电容与高频传输线圈并联,补偿电容与馈电线圈串联;
所述馈电线圈包括激励线圈和负载线圈,所述高频传输线圈包括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
测试馈电线圈和高频传输线圈的电磁参数;
准确测试无线输电距离下的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互感系数k23
固定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间距,调节负载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k34
固定负载线圈与接收线圈的最优距离,利用阻抗分析仪测试高频无线输电系统工作频率时激励线圈的等效输入内阻,调节激励线圈与发射线圈之间的互感系数k12,使等效输入内阻与高频电源的内阻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的电磁参数包括激励线圈的自感L1和激励线圈的内阻R1、负载线圈的自感L4、负载线圈的内阻R4、发射线圈的自谐振频率f02、接收线圈的自谐振频率f03、高频无线输电系统工作频率f0、发射线圈的自感L2、发射线圈的内阻R2、接收线圈的自感L3、接收线圈的内阻R3和高频传输线圈的自谐振频率,所述高频传输线圈的谐振频率为高频传输线圈工作频率f0时,高频传输线圈并联的补偿电容满足j=2和3,所述高频无线输电系统的工作频率f0小于的发射线圈的自谐振频率f02和接收线圈的自谐振频率f03时,馈电线圈串联的补偿电容满足i=1和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的补偿电容使激励线圈、负载线圈、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保持相同的自谐振频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的激励线圈连接高频电源,激励线圈与发射线圈临近放置,负载线圈连接负载后与接收线圈临近放置;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距离固定之后,利两馈电线圈与传输线圈之间的耦合强度可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的谐振电容包括高频薄膜电容、陶瓷电容和瓷片电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的高频传输线圈是方平面螺旋、圆平面螺旋、立体螺旋方形或立体螺旋圆形线圈,由利兹线、铜管或铝管绕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的馈电线圈为1-2圈的自感远小于高频传输线圈的线圈,为平面方形、平面圆形线圈、立体螺旋方形和圆形线圈,由利兹线、铜管或铝管绕制,尺寸一般小于或接近高频传输线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的高频电源为满足阻抗匹配的高频功率放大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的补偿电容使激励线圈、负载线圈、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自谐振频率均调节为f0后,确定对应的角频率ω0
当激励线圈的内阻R1和负载线圈的内阻R4远远小于电源的输入电阻及负载电阻时,负载在负载线圈的电阻占比η4,计算公式如下:
令负载线圈在接收线圈的映射电阻为R43,计算公式如下:
负载线圈在接收线圈的映射电阻在接收线圈内的电阻占比η3,计算公式如下:
且接收线圈到发射线圈的映射电阻R32,计算公式如下:
接收线圈在发射线圈的映射电阻在发射线圈内的电阻占比η2,计算公式如下:
确定激励线圈内的电阻占比η1=1;
因此,无线输电系统的内的电阻占比η,计算公式如下:
当k23保持不变,将η对R43求解偏导,令
则负载线圈到接收线圈的最优映射电阻R43,计算公式如下:
对应于最高效率的负载线圈与接收线圈的最佳耦合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激励线圈、负载线圈、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自谐振时,发射线圈到激励线圈的映射电阻为
令高频电源的输入电阻为R0,Rf=R0,激励线圈与发射线圈的耦合系数为
10.一种用于高频无线输电系统的阻抗匹配调节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绕制模块,绕制馈电线圈和高频传输线圈,使补偿电容与高频传输线圈并联,补偿电容与馈电线圈串联;
所述馈电线圈包括激励线圈和负载线圈,所述高频传输线圈包括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
测试模块,测试馈电线圈和高频传输线圈的电磁参数;
获取系数模块,准确测试无线输电距离下的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互感系数k23
调节系数模块,固定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间距,调节负载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k34
调节模块,固定负载线圈与接收线圈的最优距离,利用阻抗分析仪测试高频无线输电系统工作频率时激励线圈的等效输入内阻,调节激励线圈与发射线圈之间的互感系数k12,使等效输入内阻与高频电源的内阻匹配。
CN201811417681.6A 2018-11-26 2018-11-26 一种用于高频无线输电系统的阻抗匹配调节的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96389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17681.6A CN109638980B (zh) 2018-11-26 2018-11-26 一种用于高频无线输电系统的阻抗匹配调节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17681.6A CN109638980B (zh) 2018-11-26 2018-11-26 一种用于高频无线输电系统的阻抗匹配调节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38980A true CN109638980A (zh) 2019-04-16
CN109638980B CN109638980B (zh) 2022-04-15

Family

ID=66069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17681.6A Active CN109638980B (zh) 2018-11-26 2018-11-26 一种用于高频无线输电系统的阻抗匹配调节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3898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71944A (zh) * 2019-08-30 2019-12-13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线能量传输系统频率跟踪的装置及方法
CN114123542A (zh) * 2021-11-16 2022-03-01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供电局 基于四线圈无线输电系统的旋转角度自适应阻抗匹配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8866A (zh) * 2013-04-23 2013-07-17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无线电力传输装置的设计方法
CN106981933A (zh) * 2017-04-25 2017-07-25 东北大学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基于距离自适应的驱动线圈配置方法
WO2018166426A1 (zh) * 2017-03-16 2018-09-20 成都市易冲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非谐振电能接收器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和方法
CN108872753A (zh) * 2018-07-17 2018-11-23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测试高频无线输电系统中传输线圈品质因子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8866A (zh) * 2013-04-23 2013-07-17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无线电力传输装置的设计方法
WO2018166426A1 (zh) * 2017-03-16 2018-09-20 成都市易冲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非谐振电能接收器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和方法
CN106981933A (zh) * 2017-04-25 2017-07-25 东北大学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基于距离自适应的驱动线圈配置方法
CN108872753A (zh) * 2018-07-17 2018-11-23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测试高频无线输电系统中传输线圈品质因子的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阳等: "过耦合无线电能传输功率降低机理与提高方法", 《电工技术学报》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71944A (zh) * 2019-08-30 2019-12-13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线能量传输系统频率跟踪的装置及方法
CN110571944B (zh) * 2019-08-30 2022-07-0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线能量传输系统频率跟踪的装置及方法
CN114123542A (zh) * 2021-11-16 2022-03-01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供电局 基于四线圈无线输电系统的旋转角度自适应阻抗匹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38980B (zh) 2022-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00544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system using impedance matching
CN101849342B (zh) 无线功率磁谐振器中的高效率和功率转移
CN102577026B (zh) 无线电力传输装置以及具备无线电力传输装置的发电装置
TWI577104B (zh) 無線電力接收系統及其方法
CN103414255B (zh) 一种自调谐磁耦合共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及其自调谐方法
CN104578222B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和系统
KR101584800B1 (ko) 다중 모바일 기기들의 무선 충전을 위한 자기공진방식 무선전력전송 안테나
CN103683524B (zh) 无接触功率传递系统
US9024481B2 (en) Wireless feeding system
CN102044915A (zh) 一种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装置
CN109638980A (zh) 一种用于高频无线输电系统的阻抗匹配调节的方法及系统
CN103051068A (zh) 无线电力中继器
CN103078415A (zh) 磁谐振耦合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临界耦合控制方法
CN105305659A (zh) 一种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Cho et al.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for variable load, distance, and power division ratio in a loosely-coupled multiple-receiver relay system
CN108872753B (zh) 测试高频无线输电系统中传输线圈品质因子的方法和装置
CN112350579B (zh) 一种适配任意原边串联补偿wpt系统的副边参数设计方法
KR20170066791A (ko) 무선 전력 전송 장치 및 무선 전력 전송 방법
KR101795098B1 (ko) 무선전력 송신장치, 무선전력 수신장치, 무선전력 전송 시스템 및 무선전력 전송 방법
CN107196423A (zh) 基于13.56MHz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CN207939267U (zh) 非对称线圈结构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08682544A (zh) 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线圈优化设计方法
JP2012191697A (ja) 非接触電力伝送装置
CN109462288B (zh) 一种提高弱耦合无线电能传输增益的方法及装置
JP2013074645A (ja) 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送電装置及び受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