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38387B - 一种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和加热控制方法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和加热控制方法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638387B CN109638387B CN201811451475.7A CN201811451475A CN109638387B CN 109638387 B CN109638387 B CN 109638387B CN 201811451475 A CN201811451475 A CN 201811451475A CN 109638387 B CN109638387 B CN 10963838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battery
- heating system
- heating
- temperature
- p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10/4257—Smart batterie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side the housing of the cells or batteri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6—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5—Heating or keeping warm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algorithms, flow charts, software details or the lik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5—Control systems based on ambient temperatu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7—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by electric or electromagnetic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6—Heat-exchang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ells and other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or fuel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1—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including electronic circuits, e.g. control of current or voltage to keep battery in healthy state, cell balanc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和加热控制方法及车辆,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包括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和加热组件,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和述加热组件与动力电池连接,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用于获取动力电池的温度,加热组件用于加热动力电池;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系统和第二加热系统,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第一加热系统开启,以加热动力电池;若在预设的时间内,动力电池的温度未达到预设的工作温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第一加热系统关闭,并控制第二加热系统开启加热动力电池,直至动力电池的温度达到预设的工作温度。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一加热系统和第二加热系统的结合,以满足在恶劣环境下动力电池较长时间的升温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和加热控制方法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各类新能源车型不断推出,其中作为主要的动力来源的动力电池成为决定车辆性能好坏的关键,电池的容积、工作效率直接影响到整车的行驶里程和动力经济性。
当前,动力电池在常温下可以有效地运行,而在极冷的气候条件下的效率较低,能量的下降导致车辆性能、燃料经济性和动力性能都有下降,即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续航能力差,甚至不能使用。其中,动力电池的温度可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现有技术通常通过自供电给动力电池加热。
然而,上述技术方案只能在较短的时间周期内保持动力电池的温度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和加热控制方法及车辆,以满足恶劣环境下动力电池较长时间的升温需求。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包括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和加热组件,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和加热组件与动力电池连接,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用于获取动力电池的温度,加热组件用于加热动力电池;
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系统和第二加热系统,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第一加热系统开启,以加热动力电池;
若在预设的时间内,动力电池的温度未达到预设的工作温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第一加热系统关闭,并控制第二加热系统开启加热动力电池,直至动力电池的温度达到预设的工作温度。
可选的,第一加热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放电模块、第一控制开关和直流升降压转换器,直流升降压转换器与动力电池连接,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第一控制开关闭合,使放电模块通过直流升降压转换器为动力电池供电,以加热动力电池。
可选的,第二加热系统包括第一阶段加热系统,第一阶段加热系统包括蓄电池和第二控制开关,动力电池内具有加热器,蓄电池通过第二控制开关与加热器连接;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第一加热系统关闭后,控制第二控制开关闭合,蓄电池为加热器供电,以加热动力电池。
可选的,第二加热系统还包括第二阶段加热系统,第二阶段加热系统包括发电机和与发电机连接的变换器,发电机和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用于与车辆的发动机连接,变换器通过第二控制开关与加热器连接;
若蓄电池的电量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电量值,且动力电池的温度未达到预设的工作温度时,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发动机启动,使发电机通过变换器将发电机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为加热器供电,以加热动力电池。
可选的,还包括外部电源,外部电源通过第二控制开关与加热器连接,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用于当车辆连接外部电源,且动力电池的温度未达到预设的工作温度时,控制第二控制开关,外部电源为加热器供电,以加热动力电池。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加热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动力电池的温度;
控制第一加热系统开启,以加热动力电池;
若在预设的时间内,动力电池的温度未达到预设的工作温度,控制第一加热系统关闭,并控制第二加热系统开启加热动力电池,直至动力电池的温度达到预设的工作温度。
可选的,控制第一加热系统开启,以加热动力电池具体包括:
控制第一控制开关闭合,使放电模块通过直流升降压转换器为动力电池供电,以加热动力电池。
可选的,控制第二加热系统开启加热所述动力电池,具体包括:
第一加热系统关闭后,控制第二控制开关闭合,蓄电池为动力电池的加热器供电,以加热动力电池。
蓄电池为加热器供电,以加热动力电池之后,还包括:
若蓄电池的电量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电量值,且动力电池的温度未达到预设的工作温度时,控制发动机启动,使发电机通过变换器将发电机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为加热器供电,以加热动力电池。
可选的,还包括,
当外部电源通过第二控制开关与加热器连接,且动力电池的温度未达到预设的工作温度时,控制第二控制开关闭合,外部电源为加热器供电,以加热动力电池。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动力电池和上述的动力电池加热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和加热控制方法及车辆,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包括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和加热组件,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和述加热组件与动力电池连接,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用于获取动力电池的温度,加热组件用于加热动力电池;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系统和第二加热系统,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第一加热系统开启,以加热动力电池;若在预设的时间内,动力电池的温度未达到预设的工作温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第一加热系统关闭,并控制第二加热系统开启加热动力电池,直至动力电池的温度达到预设的工作温度。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一加热系统和第二加热系统的结合,以满足在恶劣环境下动力电池较长时间的升温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动力电池加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加热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动力电池;
2—放电模块;
3—第一控制开关;
4—直流升降压转换器;
5—蓄电池;
6—第二控制开关;
7—加热器;
8—发电机;
9—变换器;
10—发动机;
11—外部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随着我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大力扶持,各类新能源车型不断推出。纯电动、混合动力汽车采用动力电池作为动力源,动力电池是核心的储能元件,电池的容积、工作效率直接影响到整车的行驶里程、动力经济性。
当前动力电池在趋于常温下能更加有效地运行,而在极冷的气候条件下的效率较低,能量下降导致车辆性能及动力性下降。因为动力电池温度可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需要保持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单元的适宜温度,保证车辆停止时动力电池的充电条件、环境温度。为此,需要对动力电池预加热,使得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功率输出、能量传递、充放电性能满足车辆的启动、行驶要求。
现有技术通常使用的动力电池加热系统主要有:
动力电池水循环加热系统、自加热系统、动力电池模组粘贴发热硅胶片系统及低压蓄电池加热系统。
然而,水循环加热系统存在动力电池加热温度不均的问题,动力电池温差要求<3°才能保证其工作性能稳定,水循环加热只能起到加热动力电池达到工作温度的作用,无法确保动力电池的放电特性达到最佳。
自加热系统,加热时间有限,放电功率不能长时间维持某一特定水平,放电电池模组在动力电池内部,受动力电池体积的限制,放电电池模组无法布置的过大,所以无法长时间加热,当动力电池需要在延长的实际周期加热时,或者当动力电池需要加热到较高的温度以保证最优的车辆性能时,自加热系统不适用此种工况。
硅胶贴片只能匹配唯一型号的动力电池模组,通用性差,如果动力电池模组设计更改,硅胶贴片也需要设计更改,导致成本增加,而且借助介质传热的导热效率较低,能量利用率不高。
低压蓄电池加热系统通过低压蓄电池为加热器供电,此种方式会导致蓄电池的频繁充放电,因为只有单一加热电能输出,无法设定低压功能部件电量限值,蓄电池需要一直充放电,蓄电池寿命大幅度减少,同时蓄电池的容量及输出功率也无法满足较低环境温度下高功率的需求,使得此种加热系统无法在较恶劣环境下工作。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它可以满足短周期内动力电池的升温需求,还能满足在恶劣环境下动力电池较长时间的升温需求,同时减小各电池模组温差,使得车辆能够可靠启动。现就通过不同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系统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动力电池加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的加热系统,包括动力电池1、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和加热组件,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和加热组件与动力电池1连接,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用于获取动力电池1的温度,加热组件用于加热动力电池1;通过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以监控动力电池1的温度,进而判断是否需要给动力电池1加热,即决定是否需要启动加热组件对动力电池1进行加热操作。
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系统和第二加热系统,当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检测到动力电池1的温度过低时,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第一加热系统开启,以加热动力电池1。
若在预设的时间内,即指放电的时长或者放电的温度升高值超过预设值时,而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监测到动力电池1的温度未达到预设的工作温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第一加热系统关闭,并控制第二加热系统开启加热动力电池1,直至动力电池1的温度达到预设的工作温度。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加热系统和第二加热系统,在第一加热系统对动力电池的加热温度达不到预设的工作温度时,可启动第二加热系统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直到动力电池的温度达到预设的工作温度为止,保证了在低温环境下动力电池对工作温度的需求。
具体的,第一加热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放电模块2、第一控制开关3和直流升降压转换器4,直流升降压转换器4与动力电池1连接,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第一控制开关3开启,使放电模块2通过直流升降压转换器4为动力电池1供电,以加热动力电池1。
当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监测到动力电池1未达到工作温度时,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第一控制开关3闭合,放电模块2放出的电量通过直流升降压转换器4的输出端充入动力电池1内,当放电模块2的放电预设的时间或者放电模块2的温度升高值超过预设值时,第一控制开关3断开,直流升降压转换器4停止工作,放电模块2完成放电工作。
第一加热系统属于自加热模式,即通过给动力电池1充电产生热能来为动力电池1加热,电能由放电模块2导入动力电池1,此过程中电能损失较小。
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开关3有多个,分别在多个放电模块2的输出端布置,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根据具体的升温需求,决策第一控制开关3闭合的数量、放电模块2工作的数量及放电模块2的工作时长。检测动力电池1的温度,如果通过放电模块2产生的热量已经满足动力电池1的启动温度,则放电模块2结束放电。检测动力电池1的温度,如果在放电预先设计的最大放电时间内,动力电池1的温度没有达到工作温度,则启动第二加热系统给动力电池1加热。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放电模块2可以设置有5个,每个放电模块2对应一个第一控制开关3,且每个放电模块2可单独开启,也可同步开启,其数量根据动力电池1加热需求而定。例如如果开启放电模块2的S1、第一控制开关3的K1及直流升降压转换器4,在预设的时间内动力电池1未达到工作温度,则可以根据预设的时间内温度升高值与工作温度的差值再开启一部分或者全部开启放电模块2,进行放电。
第一加热系统适用于短时间加热,因受到放电模块2的电能容量限制(放电模块2与动力电池1在同一壳体内),输出电能有限,如果到达放电时间时,动力电池1的温度还没有达到工作温度,则需要启动第二加热系统。
第二加热系统包括第一阶段加热系统,第一阶段加热系统包括蓄电池5和第二控制开关6,动力电池1内具有加热器7,蓄电池5通过第二控制开关6与加热器7连接;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第一加热系统关闭后,控制第二控制开关6开启,蓄电池5为加热器7供电,以加热动力电池1。
此第一阶段加热系统启动的前提是第一加热系统不能满足动力电池1的启动要求时,启动第一阶段加热系统进行长时间加热。
可选的,蓄电池5为低压蓄电池。
可选的,蓄电池5可以为传统的汽车蓄电池,一般在10V-14V之间。
与第一加热系统短时间加热不同的是,此第一阶段加热系统不属于自加热,可以提供长时间且稳定的电能输出。蓄电池5输出电能,通过第二控制开关6的闭合,以连通加热器7产生热能,从而为动力电池1加热。
低压蓄电池设定有一个功能电量限值,所谓功能电量指的是低压蓄电池确保整车低压电器件正常工作的需求电量。当蓄电池5电量不足时,此时启动第二阶段加热系统。
第二阶段加热系统包括发电机8和与发电机8连接的变换器9,发电机8和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用于与车辆的发动机10连接,变换器9通过第二控制开关6与加热器7连接,若蓄电池5的电量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电量值,且动力电池1的温度未达到预设的工作温度时,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发动机10启动,使发电机8通过变换器9将发电机8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为加热器7供电,以加热动力电池1。
当蓄电池5电量不足时,启动发动机10,驱动发电机8发电,由于混合动力匹配的发电机8产出的是高压电,所以需要变换器9进行交流/直流转换,输出的电能通过第二控制开关6输入到加热器7中,加热器7产生热能为动力电池1加热。
可选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加热系统还包括外部电源11,外部电源11通过第二控制开关6与加热器7连接,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用于当车辆连接外部电源11,且动力电池1的温度未达到预设的工作温度时,控制第二控制开关6开启,外部电源11为加热器7供电,以加热动力电池1。
当车辆需要停车充电时,外部电源11接入,如果动力电池1的温度没有达到要求的动力电池1充电环境温度时,第二控制开关6闭合,加热器7启动提供热能,当加热一段时间后达到充电环境温度时,第二控制开关6断开。
可选的,外部电源11内部分为加热用电源分支和动力电池的总正、总负。
本发明提供的动力电池加热系统根据不同环境温度对动力电池的影响,采用多种加热工况进行加热。各种加热工况对应不同的逻辑策略,整体系统设计合理,充分考虑到了车辆的多种工作环境。本发明的加热系统能有效的解决动力电池升温温差>3°的问题,因其为电加热,且根据环境温度不同、切换加热策略,相较传统水循环加热热效率更高、更精准。并且解决了传统自加热受放电模块电容量限制的问题,通过多种工况加热模式来增加电加热的时间。相较传统介质供电加热、本发明的加热功能模块可以定制标准化,通用性高,在动力电池整体设计更改时,大幅的减少开发周期及成本。相较传统蓄电池短期加热供电方式,本发明能将低压蓄电池的功能电量控制限值内,同时确保不会大幅减少蓄电池寿命,因为是多种工况及多种加热模式的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可以有效规避某一部件、某一系统过度使用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包括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和加热组件,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和加热组件与动力电池连接,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用于获取动力电池的温度,加热组件用于加热动力电池;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系统和第二加热系统,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第一加热系统开启,以加热动力电池;若在预设的时间内,动力电池的温度未达到预设的工作温度,则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第一加热系统关闭,并控制第二加热系统开启加热动力电池,直至动力电池的温度达到预设的工作温度。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一加热系统和第二加热系统的设置,在第一加热系统对动力电池的加热温度达不到预设的工作温度时,可启动第二加热系统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直到动力电池的温度达到预设的工作温度为止,以满足在恶劣环境下动力电池较长时间的升温需求。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加热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一种加热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动力电池1的温度;
S102:控制第一加热系统开启,以加热动力电池1;
S103:若在预设的时间内,动力电池1的温度未达到预设的工作温度,控制第一加热系统关闭,并控制第二加热系统开启加热动力电池1,直至动力电池1的温度达到预设的工作温度。
动力电池1加热需求的前提是动力电池1的启动,即车辆在静止时需要启动行车或者充电时,会根据环境温度及工况需求,对动力电池1进行加热,目的是达到动力电池1的工作温度,同时加热过程确保各动力电池模组温差在3°以内,发挥动力电池1最优性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加热控制方法,首先通过第一加热系统对动力电池1加热,在加热温度不足的情况下,再启动第二加热系统对动力电池1加热,直到动力电池1的温度满足工作温度为止,保证了在低温环境下动力电池的功率输出、能量传递、充放电性能满足车辆的启动、行驶要求,此种加热系统使得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单元的温度适宜,保证车辆停止时动力电池的充电条件、环境温度、燃料经济性及动力性等各项整车性能指标。
可选的,控制第一加热系统开启,以加热动力电池1具体包括:
控制第一控制开关3开启,使放电模块2通过直流升降压转换器4为动力电池1供电,以加热动力电池1。
可选的,控制第二加热系统开启加热动力电池1,具体包括:
第一加热系统关闭后,控制第二控制开关6开启,蓄电池5为动力电池1的加热器7供电,以加热动力电池1。
蓄电池5为加热器7供电,以加热动力电池1之后,还包括:
若蓄电池5的电量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电量值,且动力电池1的温度未达到预设的工作温度时,控制发动机10启动,使发电机8通过变换器9将发电机8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为加热器7供电,以加热动力电池1。
可选的,动力电池的加热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外部电源11通过第二控制开关6与加热器7连接,且动力电池1的温度未达到预设的工作温度时,控制第二控制开关6开启,外部电源11为加热器7供电,以加热动力电池1。
当车辆需启动行车时,车钥匙插入,整车上电,点火开关开启。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检测动力电池1温度,当<0°时,第一控制开关3闭合,放电模块2进行电能输出,通过直流升降压转换器4升压,为动力电池1充电加热,根据上述描述的温升需求,决策第一控制开关3和放电模块2的开启与关闭,当温度达到工作温度时第一控制开关3断开,放电模块2停止工作,车辆启动。如果在限定放电时间及输出电量限值内动力电池温度<0°,则由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控制断开第一控制开关3,放电模块2停止放电,进入长时间加热工况。(此处需说明,当动力电池1满电状态,冷启动车辆,越过自加热部分,放电模块2不启动,第一控制开关3不闭合,直接进入长时间加热工况)。
进入长时间加热工况,首先是蓄电池5加热输出,当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判断需要长时间加热时,控制第二控制开关6闭合,同理,闭合的数量根据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采集的升温需求而定。蓄电池5的电能通过第二控制开关6闭合后输入加热器7,为动力电池1加热,当温度检测达到工作温度时,第二控制开关6断开,蓄电池5停止电能输出,车辆正常启动。当蓄电池5放电电量、放电时间达到功能电量限值时,动力电池1温度仍然没有达到工作温度要求时,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第二控制开关6断开,蓄电池5停止电能输出,进入下一阶段加热程序。
蓄电池5停止电能输出时,发动机10启动,驱动发电机8进行发电,此时第二控制开关6再次闭合,发电机8输出电能为高压电,通过变换器9,转变为低压电交流电为加热器7提供电能,为动力电池1加热,直到动力电池1满足工作温度,发动机10、发电机8停止工作,第二控制开关6断开。
当点火开关未启动、钥匙未插入、车辆未上电时,进入充电需求加热工况。此时检测是否有外接交流电输入,当检测到输入信号时,同时检测动力电池1温度,如果没有达到工作温度,通过外部电源11为加热器7供电,以加热动力电池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包括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和加热组件,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和加热组件与动力电池连接,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用于获取动力电池的温度,加热组件用于加热动力电池;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系统和第二加热系统,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第一加热系统开启,以加热动力电池;若在预设的时间内,动力电池的温度未达到预设的工作温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第一加热系统关闭,并控制第二加热系统开启加热动力电池,直至动力电池的温度达到预设的工作温度。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一加热系统和第二加热系统的设置,在第一加热系统对动力电池的加热温度达不到预设的工作温度时,可启动第二加热系统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直到动力电池的温度达到预设的工作温度为止,以满足在恶劣环境下动力电池较长时间的升温需求。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动力电池加热系统。
其中,动力电池加热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已在上述实施例一中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一一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包括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包括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和加热组件,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和加热组件与动力电池连接,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用于获取动力电池的温度,加热组件用于加热动力电池;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系统和第二加热系统,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第一加热系统开启,以加热动力电池;若在预设的时间内,动力电池的温度未达到预设的工作温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第一加热系统关闭,并控制第二加热系统开启加热动力电池,直至动力电池的温度达到预设的工作温度。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一加热系统和第二加热系统的设置,在第一加热系统对动力电池的加热温度达不到预设的工作温度时,可启动第二加热系统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直到动力电池的温度达到预设的工作温度为止,以满足在恶劣环境下动力电池较长时间的升温需求。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和加热组件,所述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和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动力电池连接,所述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用于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所述加热组件用于加热所述动力电池;
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系统和第二加热系统,所述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系统开启,以加热所述动力电池;
若在预设的时间内,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未达到预设的工作温度,所述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系统关闭,并控制所述第二加热系统开启加热所述动力电池,直至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达到预设的工作温度;
所述第二加热系统包括第一阶段加热系统,所述第一阶段加热系统包括蓄电池和第二控制开关,所述动力电池内具有加热器,所述蓄电池通过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与所述加热器连接;
所述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系统关闭后,控制所述第二控制开关闭合,所述蓄电池为所述加热器供电,以加热所述动力电池;
所述第二加热系统还包括第二阶段加热系统,所述第二阶段加热系统包括发电机和与所述发电机连接的变换器,所述发电机和所述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用于与车辆的发动机连接,所述变换器通过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与所述加热器连接;
若所述蓄电池的电量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电量值,且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未达到预设的工作温度时,所述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控制所述发动机启动,使所述发电机通过所述变换器将所述发电机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为所述加热器供电,以加热所述动力电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放电模块、第一控制开关和直流升降压转换器,所述直流升降压转换器与所述动力电池连接,所述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开关闭合,使所述放电模块通过所述直流升降压转换器为所述动力电池供电,以加热所述动力电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部电源,所述外部电源通过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与所述加热器连接,所述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用于当车辆连接所述外部电源,且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未达到预设的工作温度时,控制所述第二控制开关闭合,所述外部电源为所述加热器供电,以加热所述动力电池。
4.一种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动力电池的温度;
控制第一加热系统开启,以加热所述动力电池;
若在预设的时间内,动力电池的温度未达到预设的工作温度,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系统关闭,并控制第二加热系统开启加热所述动力电池,直至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达到预设的工作温度;
所述控制所述第二加热系统开启加热所述动力电池,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加热系统关闭后,控制第二控制开关闭合,蓄电池为动力电池的加热器供电,以加热所述动力电池;
所述蓄电池为所述加热器供电,以加热所述动力电池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蓄电池的电量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电量值,且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未达到预设的工作温度时,控制发动机启动,使发电机通过变换器将发电机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为所述加热器供电,以加热所述动力电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系统开启,以加热所述动力电池具体包括:
控制第一控制开关闭合,使放电模块通过直流升降压转换器为动力电池供电,以加热所述动力电池。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外部电源通过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与所述加热器连接,且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未达到预设的工作温度时,控制所述第二控制开关闭合,所述外部电源为所述加热器供电,以加热所述动力电池。
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加热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51475.7A CN109638387B (zh) | 2018-11-30 | 2018-11-30 | 一种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和加热控制方法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51475.7A CN109638387B (zh) | 2018-11-30 | 2018-11-30 | 一种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和加热控制方法及车辆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38387A CN109638387A (zh) | 2019-04-16 |
CN109638387B true CN109638387B (zh) | 2020-09-15 |
Family
ID=66070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451475.7A Active CN109638387B (zh) | 2018-11-30 | 2018-11-30 | 一种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和加热控制方法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63838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40818B (zh) * | 2019-09-05 | 2022-07-15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动力电池的充放电装置、控制方法和车辆 |
CN114142130B (zh) * | 2021-11-30 | 2023-04-25 |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动力电池行车加热控制方法、系统及新能源汽车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203127B2 (en) * | 2012-08-07 | 2015-12-01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 Battery heater device |
CN107275688A (zh) * | 2016-04-06 | 2017-10-20 |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控制终端的控制终端的方法及终端 |
CN108172934A (zh) * | 2017-12-27 | 2018-06-15 | 佛山市仲淳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 电池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057547B1 (ko) * | 2010-01-26 | 2011-08-17 | 에스비리모티브 주식회사 | 배터리 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구동 방법 |
CN103419614B (zh) * | 2012-05-22 | 2016-09-07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及电池加热方法 |
US20170117532A1 (en) * | 2015-10-22 | 2017-04-27 | Boston-Power, Inc. | Detecting cell over-temperature in a battery cell |
CN108099658B (zh) * | 2017-12-18 | 2019-06-25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热管理系统及电动汽车 |
CN108501675A (zh) * | 2018-05-30 | 2018-09-07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远程预热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
-
2018
- 2018-11-30 CN CN201811451475.7A patent/CN10963838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203127B2 (en) * | 2012-08-07 | 2015-12-01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 Battery heater device |
CN107275688A (zh) * | 2016-04-06 | 2017-10-20 |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控制终端的控制终端的方法及终端 |
CN108172934A (zh) * | 2017-12-27 | 2018-06-15 | 佛山市仲淳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 电池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38387A (zh) | 2019-04-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554335B (zh) | 车载电力系统和汽车 | |
EP3075595B1 (en) | A multi-source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erg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 |
US9150170B2 (en) | Circuit system for redistribution of electrical energy in a vehicle | |
KR20120062956A (ko) | 전기 자동차의 고전압 시스템 | |
US10454286B2 (en) | Conversion circuit device for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UPS) systems | |
CN108583347A (zh) | 一种并联充电和选择性单体电池放电均衡的均衡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0386944C (zh) |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超级电容的车载充电装置 | |
CN109638387B (zh) | 一种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和加热控制方法及车辆 | |
KR20100109104A (ko) | 태양전지를 이용한 하이브리드형 저장장치 | |
KR102386233B1 (ko) | 재활용 배터리를 이용한 에너지 저장 시스템 | |
CN115065140B (zh) | 电机能量回收电路、充放电模块及电动设备 | |
CN112165131A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应急供电系统、启动控制方法 | |
US20240258798A1 (en) | Stored-energy power systems | |
CN209515944U (zh) | 一种加热电压控制电路及汽车 | |
CN112740499B (zh) | 电动车辆的控制方法和电动车辆系统 | |
CN115675176B (zh) | 一种电动汽车蓄电池与动力电池集成系统及电动汽车 | |
CN201138761Y (zh) | 汽车应急电源 | |
CN220914951U (zh) | 储能电源和储能系统 | |
CN221562809U (zh) | 一种车辆供电系统 | |
CN113071368B (zh) | 一种增加续航里程的12v电池系统 | |
CN111204258B (zh) | 一种集成式电源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3422421B (zh) | 一种电池装置、供电系统及相关的控制方法 | |
CN210669625U (zh) | 一种用于商用车的电源系统转换电路 | |
CN114670670A (zh) | 一种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 |
CN118769921A (zh) | 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光伏充电系统、车载终端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