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36917B - 三维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硬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三维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硬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36917B
CN109636917B CN201811303626.4A CN201811303626A CN109636917B CN 109636917 B CN109636917 B CN 109636917B CN 201811303626 A CN201811303626 A CN 201811303626A CN 109636917 B CN109636917 B CN 1096369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mensional model
attribute data
terminal equipment
point cloud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0362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36917A (zh
Inventor
陈曼仪
陈怡�
潘皓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Microlive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icrolive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icrolive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icrolive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0362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369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369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369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369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369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9/00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19/006Mixed re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10Image acquisition modality
    • G06T2207/10028Range image; Depth image; 3D point clou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公开一种三维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硬件装置。其中,该三维模型的生成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显示第一控件;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件的触发信号,接收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终端设备接收到改变的属性数据,根据所述第一三维模型和所述改变的属性数据生成所述第二三维模型。本公开实施例的三维模型的生成方法,通过接收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和改变的属性数据,可以方便的共享其他终端设备的三维模型数据。

Description

三维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硬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图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三维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硬件装置。
背景技术
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视频、虚拟物体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
增强现实技术实现方法为在现实场景中放入虚拟物体,即将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在同一个画面或空间。而叠加之后,该虚拟物体会按照预定的运动轨迹进行运动,或者通过控件控制虚拟物体进行预定动作。增强现实中的虚拟物体典型的可以是三维模型,该三维模型预先在第三方制作工具中制作好,并加载到现实场景中。
在上述的增强现实技术中,只能在单一设备上操作和观看,如当用户在智能手机上操作场景中的虚拟物体时,其他用户只能通过该单一设备观看操作过程,无法使用自己的设备观看其他设备上的操作过程。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三维模型的生成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显示第一控件;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件的触发信号,接收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终端设备接收到改变的属性数据,根据所述第一三维模型和所述改变的属性数据生成所述第二三维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件的触发信号,接收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包括: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件的触发信号,通过终端设备的图像传感器获取现实场景的图像;终端设备识别所述图像中的平面;响应于识别出所述平面,接收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在所述平面上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件的触发信号,接收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包括: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件的触发信号,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场景信息生成第一点云;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点云,并将所述第二点云与所述第一点云匹配,生成从第一点云到第二点云的映射关系;终端设备接收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包括: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转换成第一点云下的属性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一点云下的属性数据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改变的属性数据,根据所述第一三维模型和所述改变的属性数据生成所述第二三维模型,包括: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映射关系,将所述改变的属性数据转换成第一点云下的改变的属性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一点云下的改变的属性数据和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生成所述第二三维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点云,并将所述第二点云与所述第一点云匹配,生成从第一点云到第二点云的映射关系,包括:从第一点云中获取第一对象的第一特征点;从第二点云中获取第一对象的第二特征点,其中所述第二特征点是与所述第一特征点对应的特征点;将第一特征点进行旋转平移,使之与第二特征点重合;根据所述旋转平移的参数,生成所述映射关系。
进一步的,在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之后,还包括:终端设备显示第二控件;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控件的触发信号,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画面进行拍摄,生成屏幕画面的图片或视频。
进一步的,在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控件的触发信号,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画面进行拍摄之后,还包括:终端设备显示第三控件;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三控件的触发信号,对所述屏幕画面的图片或视频进行编辑。
进一步的,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件的触发信号,接收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包括: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件的触发信号,显示第一控件的子控件;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件的子控件的触发信号,选择属性数据的数据源;终端设备从所述数据源接收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三维模型的生成装置,包括:
第一控件显示模块,用于终端设备显示第一控件;
第一模型属性数据接收模块,用于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件的触发信号,接收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
第一模型生成模块,用于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
第二模型生成模块,用于终端设备接收到改变的属性数据,根据所述第一三维模型和所述改变的属性数据生成所述第二三维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模型属性数据接收模块,包括:
图像获取模块,用于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件的触发信号,通过终端设备的图像传感器获取现实场景的图像;
平面识别模块,用于终端设备识别所述图像中的平面;
第一模型属性数据接收第一子模块,用于响应于识别出所述平面,接收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模型生成模块,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在所述平面上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模型属性数据接收模块,包括:
扫描模块,用于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件的触发信号,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
第一点云生成模块,用于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场景信息生成第一点云;
映射关系生成模块,用于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点云,并将所述第二点云与所述第一点云匹配,生成从第一点云到第二点云的映射关系;
第一模型属性数据接收第二子模块,用于终端设备接收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模型生成模块,用于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转换成第一点云下的属性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一点云下的属性数据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模型生成模块,用于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映射关系,将所述改变的属性数据转换成第一点云下的改变的属性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一点云下的改变的属性数据和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生成所述第二三维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映射关系生成模块,用于:从第一点云中获取第一对象的第一特征点;从第二点云中获取第一对象的第二特征点,其中所述第二特征点是与所述第一特征点对应的特征点;将第一特征点进行旋转平移,使之与第二特征点重合;根据所述旋转平移的参数,生成所述映射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三维模型的生成装置,还包括:
第二控件显示模块,用于终端设备显示第二控件;
拍摄模块,用于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控件的触发信号,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画面进行拍摄,生成屏幕画面的图片或视频。
进一步的,所述三维模型的生成装置,还包括:
第三控件显示模块,用于终端设备显示第三控件;
编辑模块,用于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三控件的触发信号,对所述屏幕画面的图片或视频进行编辑。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模型属性数据接收模块,包括:
第一控件的子控件显示模块,用于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件的触发信号,显示第一控件的子控件;
数据源选择模块,用于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件的子控件的触发信号,选择属性数据的数据源;
第一模型属性数据接收第三子模块,用于终端设备从所述数据源接收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以及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三维模型的生成方法所述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当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由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法中所述的步骤。
本公开公开一种三维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硬件装置。其中,该三维模型的生成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显示第一控件;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件的触发信号,接收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终端设备接收到改变的属性数据,根据所述第一三维模型和所述改变的属性数据生成所述第二三维模型。本公开实施例的三维模型的生成方法,通过接收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和改变的属性数据,可以方便的共享其他终端设备的三维模型数据。
上述说明仅是本公开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公开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三维模型的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a-2e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三维模型的生成方法的具体实例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三维模型的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公开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公开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公开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下文描述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实施例的各种方面。应显而易见,本文中所描述的方面可体现于广泛多种形式中,且本文中所描述的任何特定结构及/或功能仅为说明性的。基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文中所描述的一个方面可与任何其它方面独立地实施,且可以各种方式组合这些方面中的两者或两者以上。举例来说,可使用本文中所阐述的任何数目个方面来实施设备及/或实践方法。另外,可使用除了本文中所阐述的方面中的一或多者之外的其它结构及/或功能性实施此设备及/或实践此方法。
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公开的基本构想,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公开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另外,在以下描述中,提供具体细节是为了便于透彻理解实例。然而,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可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所述方面。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维模型的生成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该三维模型的生成方法可以由一计算装置来执行,该计算装置可以实现为软件,或者实现为软件和硬件的组合,该计算装置可以集成设置在服务器、终端设备等中。如图1所示,该三维模型的生成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S101至步骤S104。其中:
步骤S101:终端设备显示第一控件;
在该步骤中,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带有显示装置和图像传感器的移动终端设备,典型的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等等。所述的第一控件可以是虚拟按钮、滑块等任何形式的控件。典型的,所述终端设备为智能手机,其包括触控屏,在触控屏上显示虚拟按钮作为第一控件,所述第一控件可以位于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上的任意位置。
步骤S102: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件的触发信号,接收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件的触发信号,通过终端设备的图像传感器获取现实场景的图像;终端设备识别所述图像中的平面;响应于识别出所述平面,接收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在该实施例中,当所述终端设备的图像传感器被打开,通过所述图像传感器获取现实场景中的图像,所述图像中包括显示场景的平面,所述平面可以包括桌面、地面、墙面或其他各种现实场景中的平面,本公开不做具体限制,识别所述图像中的平面,当识别到所述平面之后,接收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为其他终端设备上的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件的触发信号,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场景信息生成第一点云;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点云,并将所述第二点云与所述第一点云匹配,生成从第一点云到第二点云的映射关系;终端设备接收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进一步的,在该实施例中,从第一点云中获取第一对象的第一特征点;从第二点云中获取第一对象的第二特征点,其中所述第二特征点是与所述第一特征点对应的特征点;将第一特征点进行旋转平移,使之与第二特征点重合;根据所述旋转平移的参数,生成所述映射关系。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场景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场景,如室内、野外等等,本公开不做具体限制。当扫描到现实场景中的对象之后,识别所述场景的特征点,所述场景的特征点可以是场景中的对象的特征点,根据所述特征点生成所述场景的第一点云。所述终端设备与生成第二点云的终端设备位于同一个场景,所扫描到的对象有重叠。终端设备从生成第二点云的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点云,将所述第二点云中的点与所述第一点云中的点做一一匹配,生成从第二点云到第一点云的映射关系。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匹配可以通过点云的旋转平移得到,具体的在第二点云中获取第一对象的第一特征点,从第一点云中获取第一对象的第二特征点,其中所述第二特征点是与所述第一特征点对应的特征点,也就是所述第一特征点和所述第二特征点在所述对象中是同一个特征点,将所述第一特征点进行旋转平移使之与所述第二特征点重合,根据所述旋转平移的参数,生成所述映射关系,其中所述旋转平移的参数可以是旋转的角度以及平移的距离等,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映射关系可以是旋转平移矩阵,将第二点云乘以该旋转平移矩阵,可以得到第一点云。
在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件的触发信号,显示第一控件的子控件;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件的子控件的触发信号,选择属性数据的数据源;终端设备从所述数据源接收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在该实施例中,当第一控件被触发之后,会显示第一控件的子控件,每一个子控件表示一个属性数据的来源,也就是另外一个终端设备,当一个子控件被触发,一个属性数据的来源被选中,从该数据来源接收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属性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三维模型的特征点的坐标、三维模型的颜色、三维模型的材质等等、三维模型的默认位置等等。
步骤S103: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
在该步骤中,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属性数据之后,根据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在所述终端设备中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转换成第一点云下的属性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一点云下的属性数据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所述数据可以是第一三维模型的特征点的坐标,则终端设备将该坐标输入到所述映射关系中,将其转换为第一点云中的坐标,根据该坐标以及其他的属性数据,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所述属性参数中还可以包括三维模型的配置参数,根据所述配置参数在所述终端设备上渲染出所述第一三维模型。典型的所述配置参数中包括:三维模型的特征点的坐标、三维模型的颜色、三维模型的材质等等、三维模型的默认位置。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配置文件中的配置参数仅仅是举例,不对本公开造成限制,任何可以对三维模型进行配置的配置参数都可以应用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中。
步骤S104:终端设备接收到改变的属性数据,根据所述第一三维模型和所述改变的属性数据生成所述第二三维模型。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发生变化,终端设备接收变化的属性数据,并根据映射关系,将该变化的属性数据转换成终端设备的数据,如第一终端设备中的第一三维模型的一个特征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该变化生成了第二三维模型,并将该变化后的特征点的坐标发送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接收到该特征点的坐标之后,通过所述映射关系将其转换成终端设备上的坐标,并通过该坐标和所述第一三维模型在终端设备上生成第二三维模型。在该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终端设备生成所述第二三维模型时,加入关键点缓动处理,这种情况适用于所述变化的属性数据为变化的结果数据的情况,如所述变化的属性数据只包括了特征点的移动终点,没有包括中间过程点,则为了防止图像的跳变,加入从起点到终点的缓动处理,可以使变化过程更加平滑。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上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上相同音频文件,所述音频文件可以是生成点云之后所播放的背景音乐或者音效等等,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三维模型的生成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播放节点数据;根据所述播放节点数据控制终端设备的音频文件的播放。所述播放节点可以是播放的时间点数据或者播放百分比数据,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该播放节点数据之后,控制本地的相同音频文件的播放进度。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之后,还包括:终端设备显示第二控件;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控件的触发信号,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画面进行拍摄,生成屏幕画面的图片或视频。在该步骤中,所述第二控件用于触发拍摄,所述拍摄可以生成屏幕画面的图片或视频,实现截屏或录屏的功能。在该实施例中,触发所述第二控件,可以对三维模型的生成过程进行拍摄。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控件的触发信号,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画面进行拍摄之后,还包括:终端设备显示第三控件;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三控件的触发信号,对所述屏幕画面的图片或视频进行编辑。在该实施例中,当拍摄完成之后,终端设备可以显示编辑控件,以对所拍摄的图片和视频先进编辑,所述编辑包括但不限于:编辑背景音乐、增加特效、增加贴纸、增加滤镜等。
如图2a-2e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实例。如图2a所示,为终端设备的屏幕显示界面,终端设备显示第一控件,在该具体实例中,第一控件为加入(Join)按钮;如图2b所示,当用户点击加入按钮,显示可以加入的数据源(iPhone Yivid)的按钮;如图2c所示,当选择一个数据源(iPhone Yivid),开始识别平面(Aim at the same place insimilar angle with your friends),在该实例中所述数据源为另外一个终端设备,该另外一个终端设备创建第一三维模型;如图2d所示,当识别出平面之后,从数据源接收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并根据所述属性数据在该平面生成第一三维模型,如图2d所示,左侧为数据源备的显示界面,右侧为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终端设备中所显示的第一三维模型与数据源中的第一三维模型保持一致;如图2e所示,左侧为数据源的显示界面,右侧为终端设备的界面,当数据源的第一三维模型发生改变生成第二三维模型,终端设备接收第一三维模型的改变的属性数据,根据改变的属性数据生成第二三维模型,继续保持与数据源的第二三维模型一致。
在上文中,虽然按照上述的顺序描述了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清楚,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步骤并不必然按照上述顺序执行,其也可以倒序、并行、交叉等其他顺序执行,而且,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再加入其他步骤,这些明显变型或等同替换的方式也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为本公开装置实施例,本公开装置实施例可用于执行本公开方法实施例实现的步骤,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公开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照本公开方法实施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维模型的生成装置。该装置可以执行上述三维模型的生成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如图3所示,该装置300主要包括:第一控件显示模块301、第一模型属性数据接收模块302、第一模型生成模块303和第二模型生成模块304。其中,
第一控件显示模块301,用于终端设备显示第一控件;
第一模型属性数据接收模块302,用于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件的触发信号,接收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
第一模型生成模块303,用于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
第二模型生成模块304,用于终端设备接收到改变的属性数据,根据所述第一三维模型和所述改变的属性数据生成所述第二三维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模型属性数据接收模块302,包括:
图像获取模块,用于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件的触发信号,通过终端设备的图像传感器获取现实场景的图像;
平面识别模块,用于终端设备识别所述图像中的平面;
第一模型属性数据接收第一子模块,用于响应于识别出所述平面,接收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模型生成模块303,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在所述平面上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模型属性数据接收模块302,包括:
扫描模块,用于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件的触发信号,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
第一点云生成模块,用于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场景信息生成第一点云;
映射关系生成模块,用于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点云,并将所述第二点云与所述第一点云匹配,生成从第一点云到第二点云的映射关系;
第一模型属性数据接收第二子模块,用于终端设备接收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模型生成模块303,用于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转换成第一点云下的属性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一点云下的属性数据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模型生成模块304,用于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映射关系,将所述改变的属性数据转换成第一点云下的改变的属性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一点云下的改变的属性数据和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生成所述第二三维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映射关系生成模块,用于:从第一点云中获取第一对象的第一特征点;从第二点云中获取第一对象的第二特征点,其中所述第二特征点是与所述第一特征点对应的特征点;将第一特征点进行旋转平移,使之与第二特征点重合;根据所述旋转平移的参数,生成所述映射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三维模型的生成装置300,还包括:
第二控件显示模块,用于终端设备显示第二控件;
拍摄模块,用于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控件的触发信号,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画面进行拍摄,生成屏幕画面的图片或视频。
进一步的,所述三维模型的生成装置300,还包括:
第三控件显示模块,用于终端设备显示第三控件;
编辑模块,用于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三控件的触发信号,对所述屏幕画面的图片或视频进行编辑。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模型属性数据接收模块302,包括:
第一控件的子控件显示模块,用于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件的触发信号,显示第一控件的子控件;
数据源选择模块,用于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件的子控件的触发信号,选择属性数据的数据源;
第一模型属性数据接收第三子模块,用于终端设备从所述数据源接收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
图3所示装置可以执行图1所示实施例的方法,本实施例未详细描述的部分,可参考对图1所示实施例的相关说明。该技术方案的执行过程和技术效果参见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参考图4,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400的结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图4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4所示,电子设备400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4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4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4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4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4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4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401、ROM 402以及RAM 403通过总线4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405也连接至总线4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4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图像传感器、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4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4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408;以及通信装置409。通信装置409可以允许电子设备400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4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4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4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408被安装,或者从ROM 4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4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上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获取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向节点评价设备发送包括所述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的节点评价请求,其中,所述节点评价设备从所述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中,选取网际协议地址并返回;接收所述节点评价设备返回的网际协议地址;其中,所获取的网际协议地址指示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边缘节点。
或者,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接收包括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的节点评价请求;从所述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中,选取网际协议地址;返回选取出的网际协议地址;其中,接收到的网际协议地址指示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边缘节点。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其中,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第一获取单元还可以被描述为“获取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的单元”。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2)

1.一种三维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显示第一控件;
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件的触发信号,接收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
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
终端设备接收到改变的属性数据,根据所述第一三维模型和所述改变的属性数据生成第二三维模型;
其中,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为其他终端设备上的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件的触发信号,接收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件的触发信号,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
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场景信息生成第一点云;
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点云,并将所述第二点云与所述第一点云匹配,生成从第一点云到第二点云的映射关系;
终端设备接收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三维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件的触发信号,接收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件的触发信号,通过终端设备的图像传感器获取现实场景的图像;
终端设备识别所述图像中的平面;
响应于识别出所述平面,接收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
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三维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在所述平面上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三维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包括:
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转换成第一点云下的属性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一点云下的属性数据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三维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改变的属性数据,根据所述第一三维模型和所述改变的属性数据生成所述第二三维模型,包括:
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映射关系,将所述改变的属性数据转换成第一点云下的改变的属性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一点云下的改变的属性数据和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生成所述第二三维模型。
6.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三维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点云,并将所述第二点云与所述第一点云匹配,生成从第一点云到第二点云的映射关系,包括:
从第一点云中获取第一对象的第一特征点;
从第二点云中获取第一对象的第二特征点,其中所述第二特征点是与所述第一特征点对应的特征点;
将第一特征点进行旋转平移,使之与第二特征点重合;
根据所述旋转平移的参数,生成所述映射关系。
7.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三维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之后,还包括:
终端设备显示第二控件;
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控件的触发信号,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画面进行拍摄,生成屏幕画面的图片或视频。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维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控件的触发信号,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画面进行拍摄之后,还包括:
终端设备显示第三控件;
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三控件的触发信号,对所述屏幕画面的图片或视频进行编辑。
9.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三维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件的触发信号,接收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件的触发信号,显示第一控件的子控件;
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件的子控件的触发信号,选择属性数据的数据源;
终端设备从所述数据源接收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
10.一种三维模型的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控件显示模块,用于终端设备显示第一控件;
第一模型属性数据接收模块,用于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件的触发信号,接收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
第一模型生成模块,用于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生成所述第一三维模型;
第二模型生成模块,用于终端设备接收到改变的属性数据,根据所述第一三维模型和所述改变的属性数据生成第二三维模型;
其中,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为其他终端设备上的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模型属性数据接收模块,包括:
扫描模块,用于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件的触发信号,终端设备扫描场景信息;
第一点云生成模块,用于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场景信息生成第一点云;
映射关系生成模块,用于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点云,并将所述第二点云与所述第一点云匹配,生成从第一点云到第二点云的映射关系;
第一模型属性数据接收第二子模块,用于终端设备接收第一三维模型的属性数据。
1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以及
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三维模型的生成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当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由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三维模型的生成方法。
CN201811303626.4A 2018-11-02 2018-11-02 三维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硬件装置 Active CN1096369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03626.4A CN109636917B (zh) 2018-11-02 2018-11-02 三维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硬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03626.4A CN109636917B (zh) 2018-11-02 2018-11-02 三维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硬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36917A CN109636917A (zh) 2019-04-16
CN109636917B true CN109636917B (zh) 2023-07-18

Family

ID=66067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03626.4A Active CN109636917B (zh) 2018-11-02 2018-11-02 三维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硬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369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2305B (zh) * 2019-08-26 2022-12-02 沈阳美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界面的实现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13569098A (zh) * 2021-07-02 2021-10-29 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三维模型的动态实现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124462A (ko) * 2015-04-20 2016-10-28 주식회사 엔토소프트 가상현실을 이용한 작전회의 시스템, 헤드 마운트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및 입력 디바이스
CN107209962A (zh) * 2014-12-16 2017-09-26 麦特尔有限公司 用于生成与3d衣服图像结合的人的3d虚拟身体模型的方法,以及相关的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7223269A (zh) * 2016-12-29 2017-09-29 深圳前海达闼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三维场景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7622524A (zh) * 2017-09-29 2018-01-23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终端的显示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8510592A (zh) * 2017-02-27 2018-09-07 亮风台(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真实物理模型的增强现实展示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59018B2 (ja) * 1995-07-12 2006-12-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3次元仮想現実空間共有方法、3次元仮想現実空間共有システム、アドレス管理方法、並びにアドレス管理サーバ端末
CA2180899A1 (en) * 1995-07-12 1997-01-13 Yasuaki Honda Synchronous updating of sub objects in a three dimensional virtual reality space sharing system and method therefore
JP4398785B2 (ja) * 2004-05-18 2010-01-13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多次元データ符号化方法、多次元データ復号方法、テクスチャ画像作成方法及びそれらの方法を実現するための装置、並びにそれらの方法を実現す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CN100545871C (zh) * 2006-05-12 2009-09-30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直接传递三维模型姿态的方法
KR20130136566A (ko) * 2011-03-29 2013-12-12 퀄컴 인코포레이티드 로컬 멀티-사용자 협업을 위한 모듈식 모바일 접속된 피코 프로젝터들
CA2793099A1 (en) * 2011-10-23 2013-04-23 Techn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Lt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generating a dynamic multimodal and multidimensional presentation
US10200819B2 (en) * 2014-02-06 2019-02-05 Position Imaging, Inc. Virtual reality and augmented reality functionality for mobile devices
CN104133942A (zh) * 2014-07-08 2014-11-05 上海置森数码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3d生活数据云服务系统
CN104134236B (zh) * 2014-07-30 2017-01-1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三维平面实体的布尔运算方法
CN106651752B (zh) * 2016-09-27 2020-01-21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三维点云数据配准方法及拼接方法
CN106528164A (zh) * 2016-11-11 2017-03-22 上海远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虚拟现实中双向协助操作方法及系统
CN108427498A (zh) * 2017-02-14 2018-08-21 深圳梦境视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增强现实的交互方法和装置
CN107203759A (zh) * 2017-06-06 2017-09-26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两视图几何的分行递归式道路重构算法
CN107492146A (zh) * 2017-07-25 2017-12-19 深圳市魔眼科技有限公司 三维模型构建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08307182A (zh) * 2017-08-04 2018-07-20 东北大学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网络交互共享体验系统和方法
CN107657656B (zh) * 2017-08-31 2023-11-10 成都通甲优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同名点匹配及三维重建方法、系统和光度立体摄像终端
CN108230247B (zh) * 2017-12-29 2019-03-15 达闼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基于云端的三维地图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9962A (zh) * 2014-12-16 2017-09-26 麦特尔有限公司 用于生成与3d衣服图像结合的人的3d虚拟身体模型的方法,以及相关的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KR20160124462A (ko) * 2015-04-20 2016-10-28 주식회사 엔토소프트 가상현실을 이용한 작전회의 시스템, 헤드 마운트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및 입력 디바이스
CN107223269A (zh) * 2016-12-29 2017-09-29 深圳前海达闼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三维场景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8510592A (zh) * 2017-02-27 2018-09-07 亮风台(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真实物理模型的增强现实展示方法
CN107622524A (zh) * 2017-09-29 2018-01-23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终端的显示方法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36917A (zh) 2019-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89691B (zh) 视频拍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077856A1 (zh) 视频拍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260020B (zh) 在全景视频中显示互动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114328A1 (zh) 一种基于增强现实的视频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112672185B (zh) 基于增强现实的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880999B2 (en) Personalized scene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2188305A1 (zh) 信息展示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
CN109600559B (zh) 一种视频特效添加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67603A (zh) 音频处理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291590A (zh) 视频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3806306B (zh) 媒体文件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可读存储介质及产品
CN108986117B (zh) 视频图像分割方法及装置
WO2023051356A1 (zh) 一种虚拟对象的显示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348748A (zh) 图像特效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62349A (zh) 虚拟画笔实现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636917B (zh) 三维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硬件装置
CN114546227A (zh) 虚拟镜头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N110070617B (zh)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硬件装置
CN111833459B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244249A (zh) 多媒体数据生成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710046A (zh) 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472873B (zh) 三维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硬件装置
CN116527993A (zh) 视频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6847147A (zh) 特效视频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22644B (zh) 基于外接设备在虚拟空间选取浏览点位的方法及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