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31437A - 制冷剂充注量合适性的判断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冷剂充注量合适性的判断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31437A
CN109631437A CN201910095341.4A CN201910095341A CN109631437A CN 109631437 A CN109631437 A CN 109631437A CN 201910095341 A CN201910095341 A CN 201910095341A CN 109631437 A CN109631437 A CN 1096314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operating conditions
winding temperature
winding
preset op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953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31437B (zh
Inventor
李越峰
林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SANYUAN TE CONNECTIVITY TECHNOLOGY Co Ltd
Sichuan Changhong Air Condition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SANYUAN TE CONNECTIVITY TECHNOLOGY Co Ltd
Sichuan Changhong Air Condition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SANYUAN TE CONNECTIVITY TECHNOLOGY Co Ltd, Sichuan Changhong Air Condition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SANYUAN TE CONNECTIV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9534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314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31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314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314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314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5/00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refrigera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制冷系统维修技术领域,针对补充制冷剂时制冷剂的充注量是否合适不能被方便的判断的问题,提出一种制冷剂充注量合适性的判断方法,包括:使需补充制冷剂的制冷系统在给定的充注运行条件下运行,充注制冷剂时,实时获取需补充制冷剂的制冷系统在充注运行条件下压缩机电机的绕组温度,记所述绕组温度为实际绕组温度;根据预先测试得到的预设运行条件与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在预设运行条件下的绕组温度的对应关系,得出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在充注运行条件下预计的绕组温度,记为预计绕组温度;判断实际绕组温度与预计绕组温度是否相匹配,如是,则制冷剂充注量合适。本发明适用于制冷系统中制冷剂的充注监测。

Description

制冷剂充注量合适性的判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系统维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冷剂充注量合适性的判断方法。
背景技术
制冷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等部件通过金属管连接密封,内部充注制冷剂,其中压缩机常见的以全封闭式为主,压缩机完成从吸气到排气过程是通过电机运转实现的。制冷剂的量要合适,不能多也不能少。制冷剂的减少会导致系统性能下降,能效比的降低;如果减少的更多,还有可能造成压缩机电机损坏,最终可能导致电机烧毁,或者造成电机匝间短路和压缩机壳体带电。同样,制冷系统充注制冷剂的过多也会导致系统的性能和能效比降低。实际上在安装过程中,具体到不同情况,有可能配管增加很长,这个时候如果不追加制冷剂,制冷系统性能就会下降。另外一种情况由于安装不当,或系统本身具有泄漏或移机,制冷系统缺少制冷剂,这个时候就需要补充一定量的制冷剂。现有的制冷剂充注方法如下。
申请号为200510073800.7的发明专利公布了一种制冷剂供给装置,使得用于对制冷剂容器之中以气体制冷剂来充注的构成相对紧凑化,提高液体制冷剂的加热效率。该制冷剂供给装置中,制冷剂容器中的液体制冷剂由压力泵压送,通过供给配管,提供给制品。在压力泵的下游侧设有从供给配管进行分支,通过制冷剂容器的反馈配管。流过反馈配管的液体制冷剂由制冷剂加热装置所含的加热器来加热汽化,该汽化了的气体制冷剂由同装置所含的减压阀来减压。在设在供给配管上的水箱上,设有测量其中的制冷剂压力的压力计。在制冷剂容器上设有检测其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控制盘根据被检测的制冷剂压力和容器温度来控制加热器。
又如申请号为201220377014.1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布了一种用于空调制冷剂的自动添加装置,包括制冷剂钢瓶以及自动控制机构,所述制冷剂钢瓶外分别设有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称重传感器,所述制冷剂钢瓶的内腔底部设有加热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称重传感器以及加热器均与自动控制机构相连,所述自动控制机构还分别与空调的高压三通截止阀以及低压三通截止阀相连。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添加装置不仅能够适应各类制冷设备的制冷剂定量添加,而且还能够与有微漏制冷剂的空调设备在线连接,根据运行工况不定期地充注泄漏的制冷剂,维持空调设备正常运行。该实用新型通过加热器加热制冷剂钢瓶保证固定温度下压传感器得到的制冷剂管道的压力一定,通过称重传感器得知输入的制冷剂的量,此方案比较繁琐。
再如申请号为201510830465.4的发明专利公布了一种具有填充程度监测的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具有压缩机、冷凝器或气体冷却器、膨胀装置和蒸发器装置。当压缩机关闭时,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测量至少一个温度,测量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压力;如果测量的压力在公称压力范围以外,确定制冷剂充注量误差,特别是制冷剂不足,其中制冷剂的公称压力以测量的温度为基础来确定,并且公称压力范围包括与公称压力至多偏离规定的公差的压力值。当压缩机开启时,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测量至少一个温度;测量在冷凝器或气体冷却器的出口处的制冷剂压力;如果测量的压力在公称压力范围以外,建立制冷剂充注量误差,特别是制冷剂不足,其中制冷剂的公称压力以测量的温度为基础来确定,并且公称压力范围包括压力值与公称压力至多偏离规定的公差的压力值。根据本发明的装置还包括存储容器,其储存制冷剂,以及制冷剂,特别是二氧化碳,其根据工作点在跨临界范围内运行,其中,提供至少一个制冷剂温度传感器和至少一个制冷剂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其中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可以这样的方式在控制单元中进行评估,从而制冷剂充注量误差是可检测的,并且如果检测到不足,控制单元通过在制冷剂回路上的控制介入来引起填充。
上述技术方案,虽然可以对制冷剂进行充注,但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并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且都需要用到加热器和压力传感器,当制冷剂钢瓶为替换式时,由于加热器的存在,替换作业会很麻烦。
还有一种方法是排空整个制冷系统制冷剂,对制冷系统重新抽真空,按照铭牌称制冷剂重量,利用电子秤加注制冷剂。采用称重的方法,时间长费用高,也不能解决安装管路加长后如何增加制冷剂的问题,就只能采用一个大致的估计数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不能方便的判断补充制冷剂时制冷剂的补充量是否合适的问题,提出一种制冷剂充注量合适性的判断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制冷剂充注量合适性的判断方法,包括:
使需补充制冷剂的制冷系统在给定的充注运行条件下运行,充注制冷剂时,实时获取需补充制冷剂的制冷系统在充注运行条件下压缩机电机的绕组温度,记所述绕组温度为实际绕组温度;根据预设运行条件与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在预设运行条件下的绕组温度的对应关系,得出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在充注运行条件下预计的绕组温度,记为预计绕组温度;所述预设运行条件与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在预设运行条件下的绕组温度的对应关系为预先测试得到的;
判断实际绕组温度与预计绕组温度是否相匹配,如是,则制冷剂充注量合适。
进一步的,所述充注制冷剂时,还包括:实时获取需补充制冷剂的制冷系统在充注运行条件下压缩机电机的绕组温度和压缩机的排气温度,记所述绕组温度和排气温度的温度差为实际温度差;根据预设运行条件与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在预设运行条件下绕组温度与排气温度的温度差的对应关系,得出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在充注运行条件下预计的绕组温度与排气温度的温度差,记为预计温度差;所述预设运行条件与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在预设运行条件下绕组温度与排气温度的温度差的对应关系为预先测试得到的;
所述判断实际绕组温度与预计绕组温度是否相匹配之后,还包括:判断实际温度差与预计温度差是否相匹配,如是,则制冷剂充注量合适。
优选的,所述预设运行条件包括试验测试时的压缩机运行频率和/或环境温度;所述充注运行条件包括与预设运行条件相对应的充注制冷剂时的压缩机运行频率和/或环境温度。
具体的,当预设运行条件包括试验测试时的压缩机运行频率且不包括环境温度时,充注制冷剂之前还包括:获得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的样机在不同压缩机运行频率下的绕组温度,得到压缩机运行频率与绕组温度的对应关系;且当需要判断实际绕组温度与预计绕组温度是否相匹配时,充注制冷剂之前还包括:获得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的样机在不同压缩机运行频率下的绕组温度和排气温度的温度差,得到压缩机运行频率与温度差的对应关系;
当预设运行条件包括试验测试时的环境温度且不包括压缩机运行频率时,充注制冷剂之前还包括:获得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的样机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绕组温度,得到环境温度与绕组温度的对应关系;且当需要判断实际绕组温度与预计绕组温度是否相匹配时,充注制冷剂之前还包括:获得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的样机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绕组温度和排气温度的温度差,得到环境温度与温度差的对应关系;
当预设运行条件包括压缩机运行频率和环境温度时,充注制冷剂之前还包括:获得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的制冷系统的样机在不同压缩机运行频率及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绕组温度,得到环境温度及压缩机运行频率与绕组温度的对应关系;且当需要判断实际绕组温度与预计绕组温度是否相匹配时,充注制冷剂之前还包括:充注制冷剂之前还包括:获得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的样机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绕组温度和排气温度的温度差,得到环境温度与温度差的对应关系。
优选的,所述预设运行条件与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在预设运行条件下的绕组温度的对应关系为:预设运行条件与绕组温度的对应表和/或预设运行条件与绕组温度的函数关系;
当需要判断实际绕组温度与预计绕组温度是否相匹配时,所述预设运行条件与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在预设运行条件下绕组温度与排气温度的温度差的对应关系为:预设运行条件与温度差的对应表和/或预设运行条件与温度差的函数关系。
具体的,当预设运行条件与绕组温度的对应关系为预设运行条件与绕组温度的对应表时,所述预计绕组温度为与充注运行条件差距最小的预设运行条件对应的绕组温度;当预设运行条件与绕组温度的对应关系为预设运行条件与绕组温度的函数关系时,所述预计绕组温度为将充注运行条件的相关数据作为预设运行条件的相关数据代入所述函数关系后得到的绕组温度;
当预设运行条件与温度差的对应关系为预设运行条件与温度差的对应表时,所述预计温度差为与充注运行条件差距最小的预设运行条件对应的温度差;当预设运行条件与温度差的对应关系为预设运行条件与温度差的函数关系时,所述预计温度差为将充注运行条件的相关数据作为预设运行条件的相关数据代入所述函数关系后得到的温度差。
进一步的,预设运行条件与绕组温度的对应关系还包括:预设运行条件与制冷剂量为不同比例的目标量的制冷系统在预设运行条件下绕组温度与排气温度的温度差的对应关系;
充注制冷剂时还包括:根据对应关系得到制冷剂量为不同比例的目标量的制冷系统在充注运行条件下预计的绕组温度与排气温度的温度差,记为预计温度差;将与实际温度差相差最小的预计温度差对应的制冷剂量所占比例作为需补充制冷剂的制冷系统中制冷剂量的占比发送交互部件进行显示。
优选的,充注制冷剂之前还包括:
获取制冷剂量为不同比例的目标量的制冷系统的样机在预设运行条件下的绕组温度和排气温度的温度差,得到制冷剂量为不同比例的目标量下的预设运行条件与温度差的对应关系。
优选的,所述判断实际绕组温度与预计绕组温度是否相匹配包括:判断实际绕组温度与预计绕组温度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差值,如是,则匹配;或,判断实际绕组温度与预计绕组温度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比例一的预计绕组温度,如是,则匹配。
当需要判断实际温度差与预计温度差是否匹配时,判断实际温度差与预计温度差是否匹配包括:判断实际温度差与预计温度差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差值,如是,则匹配;或,判断实际温度差与预计温度差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比例二的预计温度差,如是,则匹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因制冷系统的制冷剂流量对压缩机电机能起到有效且合适的散热,本发明通过判断电机的绕组温度是否匹配充注运行条件下对应的预计绕组温度来判断制冷剂的充注量是否合适,其中上述预计绕组温度根据预先试验测试出的预设运行条件与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在预设运行条件下的绕组温度的对应关系进行得到。本发明能根据充注运行条件下绕组温度即可方便的判断制冷剂的充注量是否合适,适应了充注运行条件下制冷剂是否充注合适的判断。同时,本发明中需获取相关的温度,可以采用直流变频系统的硬件完成,通过通讯接口和/或显示终端将数据传出,不需要额外增加成本,方便实施,降低了对维修人员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如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制冷剂充注量合适性的判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使需补充制冷剂的制冷系统在给定的充注运行条件下运行,充注制冷剂时,实时获取需补充制冷剂的制冷系统在充注运行条件下压缩机电机的绕组温度,记所述绕组温度为实际绕组温度;根据预设运行条件与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在预设运行条件下的绕组温度的对应关系,得出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在充注运行条件下预计的绕组温度,记为预计绕组温度;所述预设运行条件与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在预设运行条件下的绕组温度的对应关系为预先测试得到的;
判断实际绕组温度与预计绕组温度是否相匹配,如是,则制冷剂充注量合适。
其中,上述预设运行条件与绕组温度的对应关系可对制冷系统的样机在焓差试验室预先测试获得后进行预存或者印制在实体的手册中,交由维修人员人工判断实际绕组温度与预计绕组温度是否相匹配;预存的介质可以是充注系统中也可以是U盘等移动存储介质,或者将对应关系放至服务器,从服务器处获得。目标量一般情况下指的是制冷剂量为100%,即出厂时的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含量,如有特殊要求,可能根据该特殊要求进行相应的制定。上述压缩机电机可为直流变频电机;压缩机电机的绕组温度可通过获取制冷系统自身测试出的电机绕组磁通量的变化率来计算得到,此为现有技术,具体可参见申请号为201610808947.4的发明申请文件,上述实时获取可采用毫秒级对制冷系统的相关参数进行获取。
当实际绕组温度与预计绕组温度相匹配时,表示制冷剂量基本达到所述目标量时,可停止充注制冷剂,此时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量大致满足其在充注运行条件下的运行的需求,否则充注部件可继续正常充注。上述充注运行条件可以在充注系统中设置,由充注系统发送给制冷系统,制冷系统按照充注运行条件进行运行,充注运行条件也可以是在制冷系统中预制,当制冷系统接收到充注系统的充注指令后按照预制的充注运行条件进行运行,充注运行条件包括压缩机运行频率,补充制冷剂时制冷系统一般在制冷模式下通过室外机机体外部的截止阀的检修口来运转空调充入气态制冷剂,当膨胀阀存在时,充注制冷剂时制冷系统可按照与预设运行条件下的相同膨胀阀开度运行。
为了进一步准确的判断制冷剂的充注量是否合适,上述充注制冷剂时,还可包括:实时获取需补充制冷剂的制冷系统在充注运行条件下压缩机电机的绕组温度和压缩机的排气温度,记所述绕组温度和排气温度的温度差为实际温度差;根据预设运行条件与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在预设运行条件下绕组温度与排气温度的温度差的对应关系,得出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在充注运行条件下预计的绕组温度与排气温度的温度差,记为预计温度差;所述预设运行条件与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在预设运行条件下绕组温度与排气温度的温度差的对应关系为预先测试得到的;上述判断实际绕组温度与预计绕组温度是否相匹配之后,还包括:判断实际温度差与预计温度差是否相匹配,如是,则制冷剂充注量合适。
其中,上述对应关系可对制冷系统的样机在焓差试验室预先测试获得后进行预存,或者印制在实体的手册中,交由维修人员人工判断实际温度差与预计温度差是否相匹配,预存的介质可以是充注系统中也可以是U盘等移动存储介质,或者将对应关系放至服务器,从服务器处获得。目标量一般情况下指的是制冷剂量为100%出厂时的状态,如有特殊要求,可能根据该特殊要求进行相应的制定。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可为压缩机的排气口的温度或者排气管上任意位置的温度,该温度可通过获取制冷系统自带的传感器测试得出排气温度来得到,上述实时获取可采用毫秒级对制冷系统的相关参数进行获取。
当实际温度差与预计温度差相匹配时,表示制冷剂量基本达到上述目标量时,此时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量基本满足其在充注运行条件下的运行的需求,否则充注部件可继续正常充注。上述充注运行条件可以在充注系统中设置,由充注系统发送给制冷系统,制冷系统按照充注运行条件进行运行,也可以是在制冷系统中预制,当制冷系统接收到充注系统的充注指令后按照预制的充注运行条件进行运行,充注运行条件可包括压缩机运行频率,补充制冷剂时制冷系统一般在制冷模式下通过室外机机体外部的截止阀的检修口来运转空调充入气态制冷剂,当膨胀阀存在时,充注制冷剂时制冷系统可按照与预设运行条件下的相同膨胀阀开度运行;当预设运行条件与充注运行条件一致时,预计温度差可直接采用预设运行条件下绕组温度与排气温度的温度差。
鉴于补充制冷剂时很难保证充注运行条件与预设运行条件一致,主要在于压缩机运行频率和/或环境温度的差异性,为了使得预计温度差适应充注运行条件,上述预设运行条件可包括试验测试时的压缩机运行频率和/或环境温度;上述充注运行条件可包括与预设运行条件相对应的充注制冷剂时的压缩机运行频率和/或环境温度。
其中,实际补充制冷剂时,可在压缩机运行频率为额定运行频率和/或最大运行频率下进行制冷剂的充注,保证对应运行频率下的制冷剂的量合适。
具体如何获得相应的对应关系,可包括:当预设运行条件包括试验测试时的压缩机运行频率且不包括环境温度时,充注制冷剂之前还包括:获得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的样机在不同压缩机运行频率下的绕组温度,得到压缩机运行频率与绕组温度的对应关系;且当需要判断实际绕组温度与预计绕组温度是否相匹配时,充注制冷剂之前还包括:获得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的样机在不同压缩机运行频率下的绕组温度和排气温度的温度差,得到压缩机运行频率与温度差的对应关系;此种情况适用于补充制冷剂时设置制冷系统所处的环境温度正好与预设运行条件中的环境温度基本一致;
当预设运行条件包括试验测试时的环境温度且不包括压缩机运行频率时,充注制冷剂之前还可包括:获得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的样机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绕组温度,得到环境温度与绕组温度的对应关系;且当需要判断实际绕组温度与预计绕组温度是否相匹配时,充注制冷剂之前还包括:获得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的样机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绕组温度和排气温度的温度差,得到环境温度与温度差的对应关系;此种情况适用于补充制冷剂时设置制冷系统以与预设运行条件下的压缩机运行频率运行;
当预设运行条件包括压缩机运行频率和环境温度时,充注制冷剂之前还可包括:获得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的制冷系统的样机在不同压缩机运行频率及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绕组温度,得到环境温度及压缩机运行频率与绕组温度的对应关系;且当需要判断实际绕组温度与预计绕组温度是否相匹配时,充注制冷剂之前还包括:充注制冷剂之前还包括:获得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的样机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绕组温度和排气温度的温度差,得到环境温度与温度差的对应关系,此种情况可适应任意的实际运行条件。
其中,样机的硬件与上述需要充注制冷剂的制冷系统的硬件一致,上述步骤可在焓差室进行提前试验测试,而对应关系的存储可放在制冷系统中或者服务器中或者U盘等移动存储介质中,例如充注系统直接连接制冷系统获取制冷系统存储的上述对应关系,或者充注系统充注制冷剂之前先扫描获取制冷系统的型号,根据该型号从服务器中下载相对应的上述对应关系。
为了适应不同的需要,所述预设运行条件与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在预设运行条件下的绕组温度的对应关系可为:预设运行条件与绕组温度的对应表和/或预设运行条件与绕组温度的函数关系;
当需要判断实际绕组温度与预计绕组温度是否相匹配时,所述预设运行条件与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在预设运行条件下绕组温度与排气温度的温度差的对应关系为:预设运行条件与温度差的对应表和/或预设运行条件与温度差的函数关系。
具体的,当预设运行条件与绕组温度的对应关系为预设运行条件与绕组温度的对应表时,所述预计绕组温度可为与充注运行条件差距最小的预设运行条件对应的绕组温度;当预设运行条件与绕组温度的对应关系为预设运行条件与绕组温度的函数关系时,所述预计绕组温度可为将充注运行条件的相关数据作为预设运行条件的相关数据代入所述函数关系后得到的绕组温度;
当预设运行条件与温度差的对应关系为预设运行条件与温度差的对应表时,所述预计温度差可为与充注运行条件差距最小的预设运行条件对应的温度差;当预设运行条件与温度差的对应关系为预设运行条件与温度差的函数关系时,所述预计温度差可为将充注运行条件的相关数据作为预设运行条件的相关数据代入所述函数关系后得到的温度差。
关于函数关系,可进行如下表述:
当预设运行条件包括压缩机运行频率且不包括环境温度时,预设运行条件与绕组温度的函数关系可记为T=f1(x),T为绕组温度,x为压缩机运行频率;相应的函数关系可通过预设条件下得到的x和T的离散值进行曲线拟合计算,相应的算法为现有算法;预设运行条件与温度差的函数关系可记为z=f1′(x),z为温度差,x为压缩机运行频率,相应的函数关系可通过预设条件下得到的x和z的离散值进行曲线拟合计算,相应的算法为现有算法。
当预设运行条件包括环境温度且不包括压缩机运行频率时,预设运行条件与绕组温度的函数关系可记为T=f2(y),T为绕组温度,y为环境温度;相应的函数关系可通过预设条件下得到的y和T的离散值进行曲线拟合计算,相应的算法为现有算法;预设运行条件与温度差的函数关系可记为z=f2′(y),z为温度差,y为环境温度,相应的函数关系可通过预设条件下得到的y和z的离散值进行曲线拟合计算,相应的算法为现有算法。
当预设运行条件包括压缩机运行频率和环境温度时,预设运行条件与绕组温度的函数关系可记为T=f3(x,y),T为绕组温度,y为环境温度;相应的函数关系可通过预设条件下得到的x、y和T的离散值进行曲面拟合计算,相应的算法为现有算法可采用最小二乘法;预设运行条件与温度差的函数关系可记为z=f3′(x,y),z为温度差,y为环境温度,相应的函数关系可通过预设条件下得到的x、y和z的离散值进行曲面拟合计算,相应的算法为现有算法,可采用最小二乘法。
为了方便维修人员的查看和判断,可将制冷剂量的占比进行显示,预设运行条件与绕组温度的对应关系还可包括:预设运行条件与制冷剂量为不同比例的目标量的制冷系统在预设运行条件下绕组温度与排气温度的温度差的对应关系;
充注制冷剂时还可包括:根据对应关系得到制冷剂量为不同比例的目标量的制冷系统在充注运行条件下预计的绕组温度与排气温度的温度差,记为预计温度差;将与实际温度差相差最小的预计温度差对应的制冷剂量所占比例作为需补充制冷剂的制冷系统中制冷剂量的占比发送交互部件进行显示。
相应的,充注制冷剂之前还可包括:
获取制冷剂量为不同比例的目标量的制冷系统的样机在预设运行条件下的绕组温度和排气温度的温度差,得到制冷剂量为不同比例的目标量下的预设运行条件与温度差的对应关系。
当对应关系为函数关系且当预设运行条件包括压缩机运行频率和环境温度时,可将对应关系表示为zd=f4(xd,yd),zd为制冷剂量的比例为d时的预计温度差,xd为制冷剂量为d时的压缩机运行频率,yd为制冷剂量的比例为d时的环境温度,d∈(0,1];也就是说zd的个数与制冷剂量占比d的个数设置一致,可将d的间隔设置为10%,即制冷剂量分别设置为10%、20%、30%、40%、50%、60%、70%、80%、90%和100%的目标量,其他预设运行条件下的对应关系可以此类推。
为了使用不同的使用需求,所述判断实际绕组温度与预计绕组温度是否相匹配可包括:判断实际绕组温度与预计绕组温度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差值,如是,则匹配;或,判断实际绕组温度与预计绕组温度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比例一的预计绕组温度,如是,则匹配;其中,考虑到拟合的误差影响,可将预设比例一设置为100%减去拟合计算时预设运行条件与绕组温度的函数关系对应的拟合度,预设比例一代表预设运行条件与绕组温度的函数关系带来的误差。
当需要判断实际温度差与预计温度差是否匹配时,判断实际温度差与预计温度差是否匹配可包括:判断实际温度差与预计温度差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差值,如是,则匹配;或,判断实际温度差与预计温度差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比例二的预计温度差,如是,则匹配;其中,考虑到拟合的误差影响,可将预设比例二设置为100%减去拟合计算时预设运行条件与温度差的函数关系对应的拟合度,预设比例二代表预设运行条件与温度差的函数关系带来的误差。

Claims (9)

1.制冷剂充注量合适性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需补充制冷剂的制冷系统在给定的充注运行条件下运行,充注制冷剂时,实时获取需补充制冷剂的制冷系统在充注运行条件下压缩机电机的绕组温度,记所述绕组温度为实际绕组温度;根据预设运行条件与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在预设运行条件下的绕组温度的对应关系,得出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在充注运行条件下预计的绕组温度,记为预计绕组温度;所述预设运行条件与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在预设运行条件下的绕组温度的对应关系为预先测试得到的;
判断实际绕组温度与预计绕组温度是否相匹配,如是,则制冷剂充注量合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注制冷剂时,还包括:实时获取需补充制冷剂的制冷系统在充注运行条件下压缩机电机的绕组温度和压缩机的排气温度,记所述绕组温度和排气温度的温度差为实际温度差;根据预设运行条件与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在预设运行条件下绕组温度与排气温度的温度差的对应关系,得出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在充注运行条件下预计的绕组温度与排气温度的温度差,记为预计温度差;所述预设运行条件与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在预设运行条件下绕组温度与排气温度的温度差的对应关系为预先测试得到的;
所述判断实际绕组温度与预计绕组温度是否相匹配之后,还包括:判断实际温度差与预计温度差是否相匹配,如是,则制冷剂充注量合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运行条件包括试验测试时的压缩机运行频率和/或环境温度;所述充注运行条件包括与预设运行条件相对应的充注制冷剂时的压缩机运行频率和/或环境温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预设运行条件包括试验测试时的压缩机运行频率且不包括环境温度时,充注制冷剂之前还包括:获得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的样机在不同压缩机运行频率下的绕组温度,得到压缩机运行频率与绕组温度的对应关系;且当需要判断实际绕组温度与预计绕组温度是否相匹配时,充注制冷剂之前还包括:获得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的样机在不同压缩机运行频率下的绕组温度和排气温度的温度差,得到压缩机运行频率与温度差的对应关系;
当预设运行条件包括试验测试时的环境温度且不包括压缩机运行频率时,充注制冷剂之前还包括:获得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的样机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绕组温度,得到环境温度与绕组温度的对应关系;且当需要判断实际绕组温度与预计绕组温度是否相匹配时,充注制冷剂之前还包括:获得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的样机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绕组温度和排气温度的温度差,得到环境温度与温度差的对应关系;
当预设运行条件包括压缩机运行频率和环境温度时,充注制冷剂之前还包括:获得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的制冷系统的样机在不同压缩机运行频率及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绕组温度,得到环境温度及压缩机运行频率与绕组温度的对应关系;且当需要判断实际绕组温度与预计绕组温度是否相匹配时,充注制冷剂之前还包括:充注制冷剂之前还包括:获得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的样机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绕组温度和排气温度的温度差,得到环境温度与温度差的对应关系。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运行条件与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在预设运行条件下的绕组温度的对应关系为:预设运行条件与绕组温度的对应表和/或预设运行条件与绕组温度的函数关系;
当需要判断实际绕组温度与预计绕组温度是否相匹配时,所述预设运行条件与制冷剂量等于目标量的制冷系统在预设运行条件下绕组温度与排气温度的温度差的对应关系为:预设运行条件与温度差的对应表和/或预设运行条件与温度差的函数关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预设运行条件与绕组温度的对应关系为预设运行条件与绕组温度的对应表时,所述预计绕组温度为与充注运行条件差距最小的预设运行条件对应的绕组温度;当预设运行条件与绕组温度的对应关系为预设运行条件与绕组温度的函数关系时,所述预计绕组温度为将充注运行条件的相关数据作为预设运行条件的相关数据代入所述函数关系后得到的绕组温度;
当预设运行条件与温度差的对应关系为预设运行条件与温度差的对应表时,所述预计温度差为与充注运行条件差距最小的预设运行条件对应的温度差;当预设运行条件与温度差的对应关系为预设运行条件与温度差的函数关系时,所述预计温度差为将充注运行条件的相关数据作为预设运行条件的相关数据代入所述函数关系后得到的温度差。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设运行条件与绕组温度的对应关系还包括:预设运行条件与制冷剂量为不同比例的目标量的制冷系统在预设运行条件下绕组温度与排气温度的温度差的对应关系;
充注制冷剂时还包括:根据对应关系得到制冷剂量为不同比例的目标量的制冷系统在充注运行条件下预计的绕组温度与排气温度的温度差,记为预计温度差;将与实际温度差相差最小的预计温度差对应的制冷剂量所占比例作为需补充制冷剂的制冷系统中制冷剂量的占比发送交互部件进行显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充注制冷剂之前还包括:
获取制冷剂量为不同比例的目标量的制冷系统的样机在预设运行条件下的绕组温度和排气温度的温度差,得到制冷剂量为不同比例的目标量下的预设运行条件与温度差的对应关系。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实际绕组温度与预计绕组温度是否相匹配包括:判断实际绕组温度与预计绕组温度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差值,如是,则匹配;或,判断实际绕组温度与预计绕组温度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比例一的预计绕组温度,如是,则匹配;
当需要判断实际温度差与预计温度差是否匹配时,判断实际温度差与预计温度差是否匹配包括:判断实际温度差与预计温度差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差值,如是,则匹配;或,判断实际温度差与预计温度差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比例二的预计温度差,如是,则匹配。
CN201910095341.4A 2019-01-31 2019-01-31 制冷剂充注量合适性的判断方法 Active CN1096314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5341.4A CN109631437B (zh) 2019-01-31 2019-01-31 制冷剂充注量合适性的判断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5341.4A CN109631437B (zh) 2019-01-31 2019-01-31 制冷剂充注量合适性的判断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31437A true CN109631437A (zh) 2019-04-16
CN109631437B CN109631437B (zh) 2021-06-04

Family

ID=66064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95341.4A Active CN109631437B (zh) 2019-01-31 2019-01-31 制冷剂充注量合适性的判断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3143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121664A1 (ja) * 2004-06-11 2005-12-22 Daikin Industries, Ltd. 空気調和装置
CN102607220A (zh) * 2012-04-05 2012-07-25 海信(北京)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调试冰箱制冷剂灌注量的方法
CN107504732A (zh) * 2017-08-31 2017-12-22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系统制冷剂多少的判定方法及判定装置
CN107975988A (zh) * 2017-11-13 2018-05-0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冷媒充注量检测方法、装置及热泵空调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121664A1 (ja) * 2004-06-11 2005-12-22 Daikin Industries, Ltd. 空気調和装置
CN102607220A (zh) * 2012-04-05 2012-07-25 海信(北京)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调试冰箱制冷剂灌注量的方法
CN107504732A (zh) * 2017-08-31 2017-12-22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系统制冷剂多少的判定方法及判定装置
CN107975988A (zh) * 2017-11-13 2018-05-0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冷媒充注量检测方法、装置及热泵空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31437B (zh) 2021-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31436A (zh) 制冷剂量合理性的判断方法
CN109631435A (zh) 制冷剂充注系统及方法
Evola et al. Proposal and validation of a model for the dynamic simulation of a solar-assisted single-stage LiBr/water absorption chiller
JP4975052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6796071B (zh) 用于估算rvcs系统中的制冷剂充注损耗的方法和系统
JP2003301999A (ja) 昇圧ガス分配装置及び方法
CN107504732A (zh) 一种制冷系统制冷剂多少的判定方法及判定装置
JP2005241172A (ja) 冷凍サイクルに対する冷媒充填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10940067B (zh) 一种制冷模式下自动补充加液量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JP6267070B2 (ja) 冷却システムの冷媒漏洩検知方法
CN111520941A (zh) 一种制冷剂补充系统及方法
CN109631437A (zh) 制冷剂充注量合适性的判断方法
KR100670603B1 (ko) 공기조화장치의 자동 냉매 충진장치
CN109140849B (zh) 热虹吸油冷却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充注方法
CN109441769B (zh) 一种压缩机回油自动调节和精确控制系统
CN207147010U (zh) 检测变频制冷设备是否缺少冷媒的系统
CN209927821U (zh) 一种制冷系统准防爆非金属绝缘材料兼容性试验系统
RU2146027C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хранения и выдачи сжиженных газов
JP4350632B2 (ja) 可変型脈動圧配管試験システム
CN110173936B (zh) 用于控制蒸发器内的液体水平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11981732A (zh) 一种制冷剂自动充注装置和方法
CN215598966U (zh) 一种热交换器耐腐蚀试验装置及试验系统
CN219200863U (zh) 一种性能测试装置
CN110261099A (zh) 一种低温阀门内冷循环实验系统
JP3886174B2 (ja) 熱輸送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