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15830A - 大型港工设施系船柱结构安全监测与评估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大型港工设施系船柱结构安全监测与评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15830A
CN109615830A CN201811379041.0A CN201811379041A CN109615830A CN 109615830 A CN109615830 A CN 109615830A CN 201811379041 A CN201811379041 A CN 201811379041A CN 109615830 A CN109615830 A CN 1096158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llard
mooring force
strain
standard conditions
warning le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790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15830B (zh
Inventor
吴俊�
周世良
舒岳阶
石培杨
胥松奇
周远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ZHENGXIN DE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137904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158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158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58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158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58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G08B21/182Level alarms, e.g. alarms responsive to variables exceeding a threshol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2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 G01B21/32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for measuring the deformation in a soli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型港工设施系船柱结构安全监测与评估方法,包括步骤S1:设定系船柱系缆力反演的标准条件;S3:监测各应力监测点的应变值;S4:反演得到标准条件下系船柱的系缆力和系缆水平角;S5:计算系船柱表面最大应变值;S6:计算系缆力安全性验算指标值;S7:得到系缆力的预警级别;S8:计算系船柱表面应变安全性验算指标值;S9:得到系船柱最大应变的预警级别;S10:将系缆力和系船柱最大应变的预警级别中级别更高的预警级别作为系船柱结构安全状态的预警级别;本发明通过对系船柱表面多点轴向应变的测量,反演系船柱标准系缆力和表面最大应变,计算系缆力安全性验算指标值和系船柱表面应变安全性验算指标值,全面评估系船柱结构安全状态。

Description

大型港工设施系船柱结构安全监测与评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港工结构健康状态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港工设施系船柱结构安全监测与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系船柱用于将船舶停靠时的系缆力传递给码头结构,是码头上不可或缺的附属设施之一。船舶不规范系泊、风浪流等作用引起的船舶摇摆等均会引起系缆力出现异常。过大系缆力超过缆绳的抗拉强度时,会导致断缆事故。另外,系缆力过大产生的拉弯组合作用效应超过系船柱设计抗弯、抗剪强度时,可导致系船柱发生破坏。系船柱结构的破坏模式可分为:系缆力超过缆绳的抗拉强度,或系船柱弯剪组合效应超过设计值。当出现两者或两者之一时,均可视为系船柱结构处于不安全状态,仅以系缆力是否超过设计值来评价系船柱是否安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同时对系船柱自身受力状态及缆绳系缆力进行实时监测,以全面评估系船柱结构安全状态,对于确保码头长期稳定运营具有重大的工程意义。
现有系船柱结构安全监测方法可分为直接法与间接法:1)直接法,是在缆绳上安装测力传感器,该方法仅能测量单根缆绳上的系缆力数值大小,无法测量系缆角度和系缆高度,而且测力装置尺寸大、安装复杂、影响船舶正常系缆工艺流程;2)间接法,是在系船柱表面贴应变片,基于材料力学原理计算系缆力,该方法理论计算公式里面系缆高度与系缆角度是已知量,仅适合于固定缆绳系缆力的监测。现有方法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侧重于测量系缆力,无法测量系船柱自身的最大应变,无法全面评估系船柱结构的受力状态,且在应用时有诸多限制;2)系船柱正常工作时,可能同时有多股缆绳以不同高度、不同角度对其施加作用力,系缆力是一个空间矢量,对系船柱作用的大小与系缆力数值大小、系缆角度、系缆高度有关,仅知道系缆力数值大小,无法评估其对系船柱的不利影响。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大型港工设施系船柱结构安全监测与评估方法。基于各应力监测点的应变值,将多股缆绳、不同作用角度、不同作用高度的系缆力反演到统一的标准条件上,一方面便于在同一标准条件下监测系船柱系缆力变化过程;另一方面可据此判断当前系船柱的安全状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型港工设施系船柱结构安全监测与评估方法,通过对系船柱表面多点轴向应变的测量,反演系船柱标准系缆力和表面最大应变,在此基础上,计算系缆力安全性验算指标值和系船柱表面应变安全性验算指标值,通过分级预警策略分别对缆绳系缆力及系船柱自身的状态进行判别,以全面评估系船柱结构安全状态,对系船柱的安装状态进行预警。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型港工设施系船柱结构安全监测与评估方法,包括步骤:
S1:设定系船柱系缆力反演的标准条件;
S2:在系船柱表面的关键部位选取N个应力监测点,并获取各应力监测点到中性面的距离y1、……、yN,其中,y1、……、yN分别表示第1个、第2个、……、第N个应力监测点到中性面的距离,N≥2;其中,所述系船柱表面的关键部位为系船柱根部靠岸侧50°的周向范围部分;所述中性面是指经过系船柱轴心线,且与标准条件下的系缆力水平投影垂直的平面;
S3:在各应力监测点上分别设置应力监测装置,用于监测各应力监测点的应变值;
S4:根据各应力监测点到中性面的距离y1、……、yN和各应力监测点的应变值,反演得到标准条件下系船柱的系缆力和系缆水平角;
S5:根据标准条件下系船柱的系缆力和系缆水平角,计算系船柱表面最大应变值;
S6:根据标准条件下系船柱的系缆力,计算系缆力安全性验算指标值;
S7:根据系缆力安全性验算指标值,得到系缆力的预警级别;
S8:根据系船柱表面最大应变值,计算系船柱表面应变安全性验算指标值;
S9:根据系船柱表面应变安全性验算指标值,得到系船柱最大应变的预警级别;
S10:将系缆力的预警级别与系船柱最大应变的预警级别进行比对,将两者中级别更高的预警级别作为系船柱结构安全状态的预警级别。
进一步,所述标准条件为:系缆垂直角为15°、系缆高度为系船柱最大允许系缆高度;其中,所述系缆垂直角为系船柱上所系缆绳与所述缆绳水平面投影之间的夹角。
进一步,所述步骤S5中,所述标准条件下系船柱的系缆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所述标准条件下的系缆水平角的计算公式如下:
α=arcsinx[1] (1-2)
其中,F为标准条件下系船柱的系缆力,α为标准条件下的系缆水平角,x[0]和x[1]分别为向量x的第一行和第二行元素,x为2×1的矩阵,x的计算公式如下:
x=(ΓTΓ)-1ΓTK (1-3)
其中,Γ与K均为常数矩阵, 且Γx=K;
其中,ε1、ε2、…、εi、…、εN分别表示第1个、第2个、…、第i个、…、第N个应力监测点监测到的应变值,B1、B2、…、Bi、…、BN分别表示第1个、第2个、…、第i个、…、第N个应力监测点布置的位置常数I,C1、C2、…、Ci、…、CN分别表示第1个、第2个、…、第i个、…、第N个应力监测点布置的位置常数II,K2为常数II,K3为常数III;所述
yi=Ci+Bisinα (1-3-1)
其中,Ci表示第i个应力监测点布置的位置常数II;Bi表示第i个应力监测点布置的位置常数I;yi表示第i个应力监测点到中性面的的距离,α表示标准条件下的系缆水平角,所述水平角为系缆力水平投影与码头前沿的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大型港工设施系船柱结构安全监测与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系船柱表面最大应变值εmax的计算公式如下:
εmax=K2F+K3F·ymax (2-1)
其中,εmax表示系船柱表面最大应变值,K2为常数II,K3为常数III;ymax为应变值最大的应力监测点到中性面的距离,F为标准条件下系船柱的系缆力。
进一步,所述常数IIK2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β为标准条件下的系缆垂直角,K1为常数I。
所述常数IIIK3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β为标准条件下的系缆垂直角,h为系船柱的最大系缆高度,K1为常数I,R为系船柱半径;
其中,所述常数I K1的计算公式如下:
K1=E1A1+E2A2 (1-6)
其中,A1为系船柱柱壳截面圆环面积,A2为系船柱柱芯截面面积,E1为系船柱柱壳弹性模量,E2为系船柱柱芯弹性模量。
进一步,所述ymax的计算公式为:
ymax=R sin(α+γmax-90°) (2-2)
其中,R为系船柱半径;α为标准条件下的系缆水平角;γmax为应变值最大的应力监测点的方位角,所述应力监测点的方位角是指应力监测点与应力监测点所在径向截面圆心连线与Z轴的夹角,将应力监测点所在径向截面内与码头前沿线平行的直径所在直线确定为Z轴;所述γmax的计算公式为:
γmax=180°-α (2-2-1)
其中,α为标准条件下的系缆水平角。
进一步,所述系缆力安全性验算指标值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F]为系缆力设计值,[σ]为缆绳抗拉强度,A为缆绳公称面积,F为标准条件下系船柱的系缆力,μ为系缆力安全性验算指标值。
进一步,所述系船柱表面应变安全性验算指标值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εmax表示系船柱表面最大应变值,σb为系船柱外壳的屈服强度,E1为系船柱柱壳弹性模量;λ为系船柱表面应变安全性验算指标值。
进一步,所述步骤S7具体为:将系缆力安全性验算指标值μ与各级系缆力预警分级标准进行对比,得到系缆力的预警级别;
所述各级系缆力预警分级标准为:
当μ>80%时,系缆力的预警级别为I级;
当70%<μ≤80%时,系缆力的预警级别为II级;
当60%<μ≤70%时,系缆力的预警级别为III级;
当μ≤60%时,系缆力的预警级别为IV级;
其中,I级、II级、III级和IV级的预警级别由高到低逐级递减。
进一步,所述步骤S9具体为:将系船柱表面应变安全性验算指标值λ与各级系船柱表面应变预警分级标准进行对比,得到系船柱最大应力的预警级别;
所述各级系船柱表面应变预警分级标准为:
当λ>80%时,系船柱最大应变的预警级别为I级;
当70%<λ≤80%时,系船柱最大应变的预警级别为II级;
当60%<λ≤70%时,系船柱最大应变的预警级别为III级;
当λ≤60%时,系船柱最大应变的预警级别为IV级;
其中,I级、II级、III级和IV级的预警级别由高到低逐级递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对系船柱表面多点轴向应变的测量,反演系船柱标准系缆力和表面最大应变,在此基础上,计算系缆力安全性验算指标值和系船柱表面应变安全性验算指标值,通过分级预警策略分别对缆绳系缆力及系船柱自身的状态进行判别,以全面评估系船柱结构安全状态,对系船柱的安装状态进行预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为系船柱俯视示意图I
图3为系船柱俯视示意图II
图4为系船柱俯视示意图III
图5为系船柱的剖面图;
图6为表示了γ角的系船柱俯视示意图;
图7为表示了γmax角的系船柱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大型港工设施系船柱结构安全监测与评估方法,包括步骤:包括步骤:
S1:设定系船柱系缆力反演的标准条件;
S2:在系船柱表面的关键部位选取N个应力监测点,并获取各应力监测点到中性面的距离y1、……、yN,其中,y1、……、yN分别表示第1个、第2个、……、第N个应力监测点到中性面的距离,N≥2;其中,所述系船柱表面的关键部位为系船柱根部靠岸侧50°的周向范围部分;所述中性面是指经过系船柱轴心线,且与系缆力水平投影垂直的平面;所述中性面是指经过系船柱轴心线,且与标准条件下的系缆力水平投影垂直的平面;
S3:在各应力监测点上分别设置应力监测装置,用于监测各应力监测点的应变值;本实施例中,所述应力监测装置可选用应变片或光纤应变传感器,优选光纤应变传感器;光纤应变传感器监测到监测点的应变值后,将应变数据信号发送给服务器终端,进行后续的反演预警计算步骤;
S4:根据各应力监测点到中性面的距离y1、……、yN和各应力监测点的应变值,反演得到标准条件下系船柱的系缆力和系缆水平角;其中,y1、……、yN分别表示第1个、第2个、……、第N个应力监测点到中性面的距离;
S5:根据标准条件下系船柱的系缆力和系缆水平角,计算系船柱表面最大应变值;
S6:根据标准条件下系船柱的系缆力,计算系缆力安全性验算指标值;
S7:根据系缆力安全性验算指标值,得到系缆力的预警级别;
S8:根据系船柱表面最大应变值,计算系船柱表面应变安全性验算指标值;
S9:根据系船柱表面应变安全性验算指标值,得到系船柱最大应变的预警级别;
S10:将系缆力的预警级别与系船柱最大应变的预警级别进行比对,将两者中级别更高的预警级别作为系船柱结构安全状态的预警级别。通过上述方法,对系船柱表面多点轴向应变的测量,反演系船柱标准系缆力和表面最大应变,在此基础上,计算系缆力安全性验算指标值和系船柱表面应变安全性验算指标值,通过分级预警策略分别对缆绳系缆力及系船柱自身的状态进行判别,以全面评估系船柱结构安全状态,对系船柱的安装状态进行预警。
所述标准条件为:系缆垂直角为15°、系缆高度为系船柱最大允许系缆高度;其中,所述系缆垂直角为系船柱上所系缆绳与所述缆绳水平面投影之间的夹角。
所述步骤S5中,所述标准条件下系船柱的系缆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所述标准条件下的系缆水平角的计算公式如下:
α=arcsinx[1] (1-2)
其中,F为标准条件下系船柱的系缆力,α为标准条件下的系缆水平角,x[0]和x[1]分别为向量x的第一行和第二行元素,x为2×1的矩阵,x的计算公式如下:
x=(ΓTΓ)-1ΓTK (1-3)
其中,Γ与K均为常数矩阵, 且Γx=K;
其中,ε1、ε2、…、εi、…、εN分别表示第1个、第2个、…、第i个、…、第N个应力监测点监测到的应变值,B1、B2、…、Bi、…、BN分别表示第1个、第2个、…、第i个、…、第N个应力监测点布置的位置常数I,C1、C2、…、Ci、…、CN分别表示第1个、第2个、…、第i个、…、第N个应力监测点布置的位置常数II,K2为常数II,K3为常数III;所述
yi=Ci+Bisinα (1-3-1)
其中,Ci表示第i个应力监测点布置的位置常数II;Bi表示第i个应力监测点布置的位置常数I;yi表示第i个应力监测点到中性面的的距离,α表示标准条件下的系缆水平角,所述水平角为系缆力水平投影与码头前沿的夹角。通过上述方法,基于各应力监测点的应变值,将多股缆绳、不同作用角度、不同作用高度的系缆力反演到标准条件上,通过将对多股缆绳、不同作用角度、不同作用高度的各系缆力的研究分析转换为对标准条件上的合系缆力进行研究;一方面便于在同一标准条件下监测系船柱系缆力变化过程;另一方面可根据系船柱设计规范,直接与设计值进行比较,判断当前系缆力是否超标。
所述步骤S5中系船柱表面最大应变值εmax的计算公式如下:
εmax=K2F+K3F·ymax (2-1)
其中,εmax表示系船柱表面最大应变值,K2为常数II,K3为常数III;ymax为应变值最大的应力监测点到中性面的距离,F为标准条件下系船柱的系缆力。
所述常数II K2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β为标准条件下的系缆垂直角,K1为常数I。
所述常数III K3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β为标准条件下的系缆垂直角,h为系船柱的最大系缆高度,K1为常数I,R为系船柱半径。
其中,所述常数I K1的计算公式如下:
K1=E1A1+E2A2 (1-6)
其中,A1系船柱柱壳截面圆环面积,A2为系船柱柱芯截面面积,E1为系船柱柱壳弹性模量,E2为系船柱柱芯弹性模量。
所述ymax的计算公式为:
ymax=R sin(α+γmax-90°) (2-2)
其中,R为系船柱半径;α为标准条件下的系缆水平角;γmax为应变值最大的应力监测点的方位角,所述应力监测点的方位角是指应力监测点与应力监测点所在径向截面圆心连线与Z轴的夹角,如图3和图4所示,将应力监测点所在径向截面内与码头前沿线平行的直径所在直线确定为Z轴;所述γmax的计算公式为:
γmax=180°-α (2-2-1)
其中,α为标准条件下的系缆水平角。
本实施例中,(1-1)式至(2-2-1)式的推导计算原理如下:
图5为系船柱的剖面图,在系船柱根部设置两个应力监测点A点和B点,F为标准条件下系船柱的系缆力,即表示标准条件下的系船柱受到的系缆力的等效和,Fx为标准条件下系船柱的系缆力F的径向分力,Fy为标准条件下系船柱的系缆力F的轴向分力:
Fx=F cosβ (1-7)
Fy=F sinβ (1-8)
其中,β为标准条件下的系缆垂直角;
系船柱在系缆力作用下会发生拉弯组合变形,应力监测点应变为拉伸应变εl与弯曲应变εw之和。
一、拉伸应变εl
轴向分力引起轴向拉伸,设系船柱柱壳与柱芯协同变形,则:
F sinβ=E1εlA1+E2εlA2 (1-9)
上式中为A1系船柱柱壳截面圆环面积,A2为系船柱柱芯截面面积,E1为系船柱柱壳弹性模量,E2为系船柱柱芯弹性模量。由(1-9)式进一步化简得到:
其中,K1=E1A1+E2A2,K1为常数I,K1是一种系船柱结构力学参数,是系船柱固有特性参数,与受力与否无关;β为标准条件下的系缆垂直角。
K2为常数II,则:
εl=K2F (1-11)
二、拉伸应变εw
径向分力Fx产生的弯矩Mx为:
Mx=F cosβ·h (1-12)
其中,h为系船柱的最大系缆高度。
轴向分力Fy引起的弯矩My为:
其中,R为系船柱半径,γ为应力监测点的方位角,所述应力监测点的方位角是指应力监测点与应力监测点所在径向截面圆心连线与Z轴的夹角,将应力监测点所在径向截面内与码头前沿线平行的直径所在直线确定为Z轴;γ是已知参数;β为标准条件下的系缆垂直角。
则应力监测点处的弯矩为:
M=Mx+My (1-14)
根据材料力学理论,系船柱在径向分力作用下弯曲变形,其中性面为垂直于系缆力水平投影的面,如图6所示,y为应力监测点到应力监测点所在径向截面的中性面的距离,y可由α与γ进行确定,y与α和γ的函数关系为:
y=sin(α+γ-90°)(2-2’)
其中,α为标准条件下的系缆水平角,γ为应力监测点的方位角。
则弯曲应变为:
其中,h为系船柱的最大系缆高度,K3为常数III。
三、总应变
应力监测点应变为拉伸应变εl与弯曲应变εw之和,根据(1-11)式和(1-15)式,可得应力监测点应变ε为
ε=εlw=K2F+K3Fy (1-16)
四、标准系缆力反演
标准系缆力的反演至少需要2个应力监测点的应变值,根据式(1-16)可得A、B两点处的应变为:
其中,yA表示应力监测点A点到中性面的距离;yB表示应力监测点B点到中性面的距离;yA=sin(α+γA-90°),yB=sin(α+γB-90°),yA、γB分别为A点、B点的方位角。解方程式(1-17)即可得到标准条件下的系船柱的系缆力F及系船柱的系缆水平角α。
进一步,为提高反演精度,当N>2时,即应力监测点数量大于2时,将(1-17)式扩展为:
其中,ε1、ε2、…、εi、…、εN分别表示第1个、第2个、…、第i个、…、第N个应力监测点监测到的应变值;y1、y2、…、yi、…、yN分别表示第1个、第2个、…、第i个、…、第N个应力监测点到中性面的距离。
(1-17)式是超定方程组,即方程数量大于未知数数量,且属于非线性二次方程组,无法直接用线性代数方法求F。首先将其转换成线性超定方程组,然后再基于最小二乘法求解。
将(1-18)式左右两边同时除以F,得到:
进一步,可得:
其中,yi表示第i个应力监测点到中性面的距离,yi的计算公式为:
yi=Ci+Bisinα (1-3-1)
其中,B1、B2、…、Bi、…、BN分别表示第1个、第2个、…、第i个、…、第N个应力监测点布置的位置常数I,C1、C2、…、Ci、…、CN分别表示第1个、第2个、…、第i个、…、第N个应力监测点布置的位置常数II,Ci与Bi仅与应力监测点位置有关,α为标准条件下的系缆水平角。
将(1-3-1)式带入(1-18-2)式,得到
将(1-18-3)式用矩阵形式表示为:
Γx=K (1-19)
其中,Γ与K均为常数矩阵,
则x的最优解为:
x=(ΓTΓ)-1ΓTK (1-20)
进而得到:
所述标准条件下系船柱的系缆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所述标准条件下的系缆水平角的计算公式如下:
α=arcsinx[1] (1-2)
其中,F为标准条件下系船柱的系缆力,α为标准条件下的系缆水平角,x[0]和x[1]分别为向量x的第一行和第二行元素,x为2×1的矩阵,
根据《码头附属设施技术规范》(JTS 169-2017),船舶首、尾缆水平投影与船舶纵轴所成的夹角(水平角)宜为30°~45°,但不得小于25°。由此,可以得到缆绳水平角变化范围为25°~155°,如图2所示。
系缆力水平投影与中性面垂直,中性面将系船柱分为左右两个部分。通过有限元分析发现,系船柱根部靠岸侧为应力集中区域,应变最大,而所述最大应变的值直接反应系船柱的安全状态。如图3所示。系缆力产生的弯矩为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项由径向分力产生,径向分力总是向上,即径向分力产生的力矩总是正值;第二项由轴向力产生,当应变测点位于左边时(A点),轴向力产生负力矩,当应变测点位于右边时(B点),轴向力产生正力矩。而公式(1-15)和公式(1-18-2)中要求两部分均为正力矩,即测点必须布置在中性面的右边(B点)。考虑到缆绳水平角变化范围为25°~155°,则应变测点必须布置在图4所示的阴影区域内,阴影区域的角度为50°,否则计算结果与实际不符,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本实施例中,系缆力安全要求同时满足:
所述系缆力安全性验算指标值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F]为系缆力设计值,[σ]为缆绳抗拉强度,A为缆绳公称面积,F为标准条件下系船柱的系缆力,μ为系缆力安全性验算指标值。
所述系船柱表面应变安全性验算指标值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εmax表示系船柱表面最大应变值,σb、为系船柱外壳的屈服强度,E1为系船柱柱壳弹性模量;λ为系船柱表面应变安全性验算指标值。
所述步骤S7具体为:将系缆力安全性验算指标值μ与各级系缆力预警分级标准进行对比,得到系缆力的预警级别;
所述各级系缆力预警分级标准为:
当μ>80%时,系缆力的预警级别为I级;
当70%<μ≤80%时,系缆力的预警级别为Ⅱ级;
当60%<μ≤70%时,系缆力的预警级别为Ⅲ级;
当μ≤60%时,系缆力的预警级别为Ⅳ级;
其中,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的预警级别由高到低逐级递减。
所述各级系缆力预警分级标准可如表1所示。
表1各级系缆力预警分级标准
等级 系缆力安全性验算指标值变化范围 紧急程度 颜色标识
I级 >80% 特别严重 红色
II级 (70%,80%] 严重 橙色
III级 (60%,70%] 较重 黄色
IV级 ≤60% 一般(正常) 蓝色
所述步骤S9具体为:将系船柱表面应变安全性验算指标值λ与各级系船柱表面应变预警分级标准进行对比,得到系船柱最大应变的预警级别;
所述各级系船柱表面应变预警分级标准为:
当λ>80%时,系船柱最大应变的预警级别为Ⅰ级;
当70%<λ≤80%时,系船柱最大应变的预警级别为Ⅱ级;
当60%<λ≤70%时,系船柱最大应变的预警级别为Ⅲ级;
当λ≤60%时,系船柱最大应变的预警级别为Ⅳ级;
其中,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的预警级别由高到低逐级递减。
所述各级系船柱表面应变预警分级标准可如表2所示。
表2各级系船柱表面应变预警分级标准
其中,系缆力预警分级标准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分别的预警级别与系船柱表面应变预警分级标准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的预警级别为相同级别。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大型港工设施系船柱结构安全监测与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设定系船柱系缆力反演的标准条件;
S2:在系船柱表面的关键部位选取N个应力监测点,并获取各应力监测点到中性面的距离y1、……、yN,其中,y1、……、yN分别表示第1个、第2个、……、第N个应力监测点到中性面的距离,N≥2;其中,所述系船柱表面的关键部位为系船柱根部靠岸侧50°的周向范围部分;所述中性面是指经过系船柱轴心线,且与标准条件下的系缆力水平投影垂直的平面;
S3:在各应力监测点上分别设置应力监测装置,用于监测各应力监测点的应变值;
S4:根据各应力监测点到中性面的距离y1、……、yN和各应力监测点的应变值,反演得到标准条件下系船柱的系缆力和系缆水平角;
S5:根据标准条件下系船柱的系缆力和系缆水平角,计算系船柱表面最大应变值;
S6:根据标准条件下系船柱的系缆力,计算系缆力安全性验算指标值;
S7:根据系缆力安全性验算指标值,得到系缆力的预警级别;
S8:根据系船柱表面最大应变值,计算系船柱表面应变安全性验算指标值;
S9:根据系船柱表面应变安全性验算指标值,得到系船柱最大应变的预警级别;
S10:将系缆力的预警级别与系船柱最大应变的预警级别进行比对,将两者中级别更高的预警级别作为系船柱结构安全状态的预警级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型港工设施系船柱结构安全监测与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条件为:系缆垂直角为15°、系缆高度为系船柱最大允许系缆高度;其中,所述系缆垂直角为系船柱上所系缆绳与所述缆绳水平面投影之间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大型港工设施系船柱结构安全监测与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所述标准条件下系船柱的系缆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所述标准条件下的系缆水平角的计算公式如下:
α=arcsinx[1] (1-2)
其中,F为标准条件下系船柱的系缆力,α为标准条件下的系缆水平角,x[0]和x[1]分别为向量x的第一行和第二行元素,x为2×1的矩阵,x的计算公式如下:
x=(ΓTΓ)-1ΓTK (1-3)
其中,Γ与K均为常数矩阵, 且Γx=K;
其中,ε1、ε2、…、εi、…、εN分别表示第1个、第2个、…、第i个、…、第N个应力监测点监测到的应变值,B1、B2、…、Bi、…、BN分别表示第1个、第2个、…、第i个、…、第N个应力监测点布置的位置常数I,C1、C2、…、Ci、…、CN分别表示第1个、第2个、…、第i个、…、第N个应力监测点布置的位置常数II,K2为常数II,K3为常数III;所述
yi=Ci+Bisinα (1-3-1)
其中,Ci表示第i个应力监测点布置的位置常数II;Bi表示第i个应力监测点布置的位置常数I;yi表示第i个应力监测点到中性面的的距离,α表示标准条件下的系缆水平角,所述水平角为系缆力水平投影与码头前沿的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大型港工设施系船柱结构安全监测与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系船柱表面最大应变值εmax的计算公式如下:
εmax=K2F+K3F·ymax (2-1)
其中,εmax表示系船柱表面最大应变值,K2为常数II,K3为常数III;ymax为应变值最大的应力监测点到中性面的距离,F为标准条件下系船柱的系缆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大型港工设施系船柱结构安全监测与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常数IIK2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β为标准条件下的系缆垂直角,K1为常数I。
所述常数IIIK3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β为标准条件下的系缆垂直角,h为系船柱的最大系缆高度,K1为常数I,R为系船柱半径;
其中,所述常数I K1的计算公式如下:
K1=E1A1+E2A2 (1-6)
其中,A1为系船柱柱壳截面圆环面积,A2为系船柱柱芯截面面积,E1为系船柱柱壳弹性模量,E2为系船柱柱芯弹性模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大型港工设施系船柱结构安全监测与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ymax的计算公式为:
ymax=R sin(α+γmax-90°) (2-2)
其中,R为系船柱半径;α为标准条件下的系缆水平角;γmax为应变值最大的应力监测点的方位角,所述应力监测点的方位角是指应力监测点与应力监测点所在径向截面圆心连线与Z轴的夹角,将应力监测点所在径向截面内与码头前沿线平行的直径所在直线确定为Z轴;所述γmax的计算公式为:
γmax=180°-α (2-2-1)
其中,α为标准条件下的系缆水平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型港工设施系船柱结构安全监测与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缆力安全性验算指标值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F]为系缆力设计值,[σ]为缆绳抗拉强度,A为缆绳公称面积,F为标准条件下系船柱的系缆力,μ为系缆力安全性验算指标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型港工设施系船柱结构安全监测与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船柱表面应变安全性验算指标值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εmax表示系船柱表面最大应变值,σb为系船柱外壳的屈服强度,E1为系船柱柱壳弹性模量;λ为系船柱表面应变安全性验算指标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型港工设施系船柱结构安全监测与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具体为:将系缆力安全性验算指标值μ与各级系缆力预警分级标准进行对比,得到系缆力的预警级别;
所述各级系缆力预警分级标准为:
当μ>80%时,系缆力的预警级别为I级;
当70%<μ≤80%时,系缆力的预警级别为II级;
当60%<μ≤70%时,系缆力的预警级别为III级;
当μ≤60%时,系缆力的预警级别为IV级;
其中,I级、II级、III级和IV级的预警级别由高到低逐级递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型港工设施系船柱结构安全监测与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9具体为:将系船柱表面应变安全性验算指标值λ与各级系船柱表面应变预警分级标准进行对比,得到系船柱最大应力的预警级别;
所述各级系船柱表面应变预警分级标准为:
当λ>80%时,系船柱最大应变的预警级别为I级;
当70%<λ≤80%时,系船柱最大应变的预警级别为II级;
当60%<λ≤70%时,系船柱最大应变的预警级别为III级;
当λ≤60%时,系船柱最大应变的预警级别为IV级;
其中,I级、II级、III级和IV级的预警级别由高到低逐级递减。
CN201811379041.0A 2018-11-19 2018-11-19 大型港工设施系船柱结构安全监测与评估方法 Active CN1096158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79041.0A CN109615830B (zh) 2018-11-19 2018-11-19 大型港工设施系船柱结构安全监测与评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79041.0A CN109615830B (zh) 2018-11-19 2018-11-19 大型港工设施系船柱结构安全监测与评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15830A true CN109615830A (zh) 2019-04-12
CN109615830B CN109615830B (zh) 2021-03-02

Family

ID=66004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79041.0A Active CN109615830B (zh) 2018-11-19 2018-11-19 大型港工设施系船柱结构安全监测与评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1583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1561A (zh) * 2020-06-30 2021-01-19 同恩(上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构件宏观应力指标的监测方法,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CN114239127A (zh) * 2021-09-29 2022-03-25 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 一种工作状态下船闸浮式系船柱分析计算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80824A (ko) * 2004-02-11 2005-08-18 한국해양연구원 부두에 계류된 선박의 계류 안전성 경보시스템 및 그제어방법
CN202533209U (zh) * 2012-04-28 2012-11-14 武汉华中天经光电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船用拖缆机绞车缆绳张力和长度检测系统
US8847758B2 (en) * 2008-03-12 2014-09-30 Tore Eide Sensor unit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the state of fasteners
CN104316250A (zh) * 2014-09-11 2015-01-28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船舶系缆力在线监测装置及其监测方法
CN204829215U (zh) * 2015-06-19 2015-12-02 武汉理工大学 码头单柱系缆桩
CN204831654U (zh) * 2015-09-16 2015-12-02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系船柱受力检测装置
CN106124318A (zh) * 2016-07-20 2016-11-16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系柱拉力试验方法及装置
CN205785632U (zh) * 2016-05-20 2016-12-07 重庆交通大学 用于监测斜坡式码头趸船系缆力的监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80824A (ko) * 2004-02-11 2005-08-18 한국해양연구원 부두에 계류된 선박의 계류 안전성 경보시스템 및 그제어방법
US8847758B2 (en) * 2008-03-12 2014-09-30 Tore Eide Sensor unit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the state of fasteners
CN202533209U (zh) * 2012-04-28 2012-11-14 武汉华中天经光电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船用拖缆机绞车缆绳张力和长度检测系统
CN104316250A (zh) * 2014-09-11 2015-01-28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船舶系缆力在线监测装置及其监测方法
CN204829215U (zh) * 2015-06-19 2015-12-02 武汉理工大学 码头单柱系缆桩
CN204831654U (zh) * 2015-09-16 2015-12-02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系船柱受力检测装置
CN205785632U (zh) * 2016-05-20 2016-12-07 重庆交通大学 用于监测斜坡式码头趸船系缆力的监测装置
CN106124318A (zh) * 2016-07-20 2016-11-16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系柱拉力试验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ANGYUAN CHEN等: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n Intelligentialized Monitoring System for Mooring Safety", 《2016 IEEE TRUSTCOM-BIGDATASE-ISPA》 *
SHAOJI FANG等: "Mooring system diagnosis and structural reliability control for position moored vessels", 《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 *
刘春玲: "码头系泊实时监控可视化系统的设计",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 *
李峰等: "船舶系缆力无线监测及预警系统设计", 《航海工程》 *
李泳龙: "斜坡式码头趸船系泊缆绳载荷测量预警系统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II辑》 *
甘泉: "FPSO单点系泊监测及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I辑》 *
邹志利等: "风浪流作用下系泊船系缆力和碰撞力的数值模拟", 《中国海洋平台》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1561A (zh) * 2020-06-30 2021-01-19 同恩(上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构件宏观应力指标的监测方法,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CN114239127A (zh) * 2021-09-29 2022-03-25 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 一种工作状态下船闸浮式系船柱分析计算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15830B (zh) 2021-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15830A (zh) 大型港工设施系船柱结构安全监测与评估方法
CN102092460A (zh) 风浪耦合作用下超大型船舶单点浮筒系泊系统受力分析法
CN107907167B (zh) 一种桥梁缆索吊装装置安全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06915418A (zh) 一种近浅海环境监测系泊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CN111024363A (zh) 一种测量船体剖面六分量波浪载荷的模型及方法
CN106875116A (zh) 一种电力线路救援优先等级评估方法
CN111639397B (zh) 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大风作用下船舶断缆预警方法
CN114705342B (zh) 趸船码头缆绳受力实时监测及安全预警系统及方法
CN104034470A (zh) 可自由拆卸便携式实时测力装置
Komatsu et al. Development of offshore wind turbine floater that blends into Japanese waters
CN115235542A (zh) 一种升船机承船厢在线监测方法及监测系统
CN212133725U (zh) 船舶系缆力监控调节系统
CN219578089U (zh) 养殖系泊系统
Wang et al. Research on monitoring point layout of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of the icebreaker
CN113502773A (zh) 可自动预警的桥墩防撞单元拼接结构及装配、预警方法
CN116907787B (zh) 一种水面船舱面风测量精度评定试验方法
Hao Research on the Technology of Marine Ship Detection Systems Based on Fiber Bragg Grating Sensors
CN111275329A (zh) 水运工程施工安全事故致因分析方法
Wang et al. The analysis of the joint limitation condition of wave height-period on the floating crane lifting operation
CN215930842U (zh) 一种大型无限航区拖轮拖缆机缆长测量装置
CN116738186B (zh) 浮式防波堤防护性能评估方法及评估系统
Zhou et al. A Data Driven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Structural Safety of Ships Moving in Waves
CN219914505U (zh) 一种洪水过程预警用监测装置
Li et al. Cable Tension Measurement System Based on Lora Module
CN212721904U (zh) 一种码头应力检测系统校准工装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28

Address after: 402247 No. 1 Fuxing Road, Shuang Fu New District, Jiangjin District, Chongqing.

Applicant after: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Applicant after: NINGBO ZHENGXIN DE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02247 No. 1 Fuxing Road, Shuang Fu New District, Jiangjin District, Chongqing.

Applicant before: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