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13957A - 便携式信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信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13957A
CN109613957A CN201811081636.8A CN201811081636A CN109613957A CN 109613957 A CN109613957 A CN 109613957A CN 201811081636 A CN201811081636 A CN 201811081636A CN 109613957 A CN109613957 A CN 1096139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upport plate
shell component
shell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8163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13957B (zh
Inventor
渡村宪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PC Internation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613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39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139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39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1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ormed by a plurality of foldable display compon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3/00Hinges with pins
    • E05D3/06Hinges with pins with two or more pins
    • E05D3/14Hinges with pins with two or more pins with four parallel pins and two ar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99/00Subject-matt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支承可折叠的显示器的便携式信息设备。便携式信息设备(10)具备:第一卡止片(22),设置于第一支承板(18A),从第一支承板(18A)的内端面(18Aa)侧突出,在第一壳体部件(12A)和第二壳体部件(12B)开闭的情况下与第二支承板(18B)接合或分离;以及第二卡止片(23),设置于第二支承板(18B),从第二支承板(18B)的内端面(18Ba)侧突出,在第一壳体部件(12A)和第二壳体部件(12B)开闭的情况下与第二支承板(18B)接合或分离。

Description

便携式信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可折叠的一对壳体部件的内侧设置可折叠的显示器的便携式信息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具有触摸面板式的液晶显示器,而不具有物理键盘的平板型PC、智能手机等便携式信息设备正在迅速普及。对于这种便携式信息设备的显示器而言,在使用时希望其较大,另一方面在携带时希望其小型化。因此,还提出一种通过使用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等可挠性显示器,以不光是壳体能够折叠就连显示器也能够折叠的方式构成的便携式信息设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16025号公报
如上述这样的可挠性显示器非常薄,冲击等方面也较弱。因此,可挠性显示器需要稳定地支承在可以以对折的方式移动的壳体部件的内面侧。因此,例如考虑在壳体部件的内面侧设置用于支承可挠性显示器的支承部件。然而,该支承部件也需要可以以对折的方式移动,若在其弯曲部产生阶梯差等,则存在显示器弯曲而产生产品不良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上述以往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支承可折叠的显示器的便携式信息设备。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便携式信息设备具备: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它们能够以对折的方式折叠;显示器,遍及上述第一壳体部件和上述第二壳体部件的内面间设置,能够以对折的方式折叠;第一支承板,配置于上述第一壳体部件的内面侧,在上述第一壳体部件侧支承上述显示器的背面;第二支承板,配置于上述第二壳体部件的内面侧,在上述第二壳体部件侧支承上述显示器的背面;第一卡止片,设置于上述第一支承板,从该第一支承板的一端面侧突出,在上述第一壳体部件和上述第二壳体部件开闭的情况下与上述第二支承板接合或分离;以及第二卡止片,设置于上述第二支承板,从该第二支承板的一端面侧突出,在上述第一壳体部件和上述第二壳体部件开闭的情况下与上述第一支承板接合或分离。
根据这样的结构,从各支承板突出的各卡止片抵接于对象侧的支承板。由此,在将壳体部件间打开为平板状时,抵接于各支承板的卡止片彼此相互限制平衡,2片支承板间平坦地形成。由此,该便携式信息设备能够抑制在支承板对置的一端面间的阶梯差的产生而稳定地支承显示器。
也可以为上述第一卡止片沿着上述第一支承板的一端面设置有多个,上述第二卡止片在与上述第一卡止片相互错开地对置的位置上,沿着上述第二支承板的一端面设置有多个的结构。这样,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在沿着各支承板的一端面的方向上的阶梯差的产生。
也可以为上述第一卡止片的基端侧设置于上述第一支承板的背面侧,上述第二卡止片的基端侧设置于上述第二支承板的背面侧,在打开上述第一壳体部件和上述第二壳体部件而构成平板状的状态下,上述第一卡止片的前端侧的表面抵接于上述第二支承板的背面或者形成于该背面的凹部的底面,上述第二卡止片的前端侧的表面抵接于上述第一支承板的背面或者形成于该背面的凹部的底面的结构。
也可以为上述第一卡止片从上述第一支承板的一端面突出,上述第二卡止片从上述第二支承板的一端面突出,在打开上述第一壳体部件和上述第二壳体部件而构成平板状的状态下,上述第一卡止片的前端侧的表面抵接于形成于上述第二支承板的背面的凹部的底面或者在上述第二支承板的一端面开口形成的孔部的顶面,上述第二卡止片的前端侧的表面抵接于形成于上述第一支承板的背面的凹部的底面或者在上述第一支承板的一端面开口形成的孔部的顶面的结构。
也可以为在打开上述第一壳体部件和上述第二壳体部件而构成平板状的状态下,上述第一支承板的一端面与上述第二支承板的一端面抵接配置的结构。这样,显示器被其背面无阶梯差地构成1片板状的支承板进一步稳定地支承。
也可以为如下结构:上述第一壳体部件和上述第二壳体部件通过邻接配置的一边缘部彼此通过铰接机构连结而能够以对折的方式折叠,上述铰接机构具有:第一铰接壳体,固定于上述第一壳体部件的内面,在表面支承上述第一支承板;第二铰接壳体,固定于上述第二壳体部件的内面,在表面支承上述第二支承板;以及铰接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上述第一铰接壳体和上述第二铰接壳体之间。这样,例如由于通过设置于沿着各支承板的一端面的方向上的两端部的铰接机构来支承各支承板的两端部,所以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在沿着各支承板的一端面的方向上的阶梯差的产生。
也可以为如下结构:上述第一壳体部件和上述第二壳体部件通过邻接配置的一边缘部彼此通过铰接机构连结而能够以对折的方式折叠,上述铰接机构具有遍及上述第一壳体部件和上述第二壳体部件的内面间来设置的第一链接部件和第二链接部件,上述第一链接部件的一端侧经由第一铰接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上述第一壳体部件,另一端侧经由第二铰接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上述第二壳体部件,上述第二链接部件的一端侧经由第三铰接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上述第一壳体部件,另一端侧经由第四铰接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上述第二壳体部件,上述第一铰接轴、上述第二铰接轴、上述第三铰接轴以及上述第四铰接轴在从上述第一壳体部件朝向上述第二壳体部件的方向上,按照上述第一铰接轴、上述第三铰接轴、上述第二铰接轴、上述第四铰接轴的顺序排列。这样,例如在将壳体部件间从关闭的状态打开时,由于各支承板的一端面间沿大致水平方向接合或分离,所以能够使各卡止片更加顺利并且无干扰地从背面侧与对象侧的支承板接合或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式,可得到能够稳定地支承可折叠的显示器的便携式信息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关闭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信息设备而成为收纳形式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打开图1所示的便携式信息设备而成为使用形式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所示的便携式信息设备的内部构造的俯视图。
图4A是沿着图3中的IVA-IVA线的示意剖视图。
图4B是沿着图3中的IVB-IVB线的示意剖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端面间定位部的结构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6A是示意性地表示打开壳体部件间的状态下的支承板以及铰接机构的位置关系的侧面剖视图。
图6B是从图6A所示的状态使壳体部件间进行关闭动作的状态下的侧面剖视图。
图6C是从图6B所示的状态使壳体部件间进行关闭动作以对折的方式折叠的状态下的侧面剖视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变形例的端面间定位部的结构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变形例的端面间定位部的结构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便携式信息设备举出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1.便携式信息设备的整体结构的说明
图1是表示关闭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信息设备10而成为收纳形式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打开图1所示的便携式信息设备10而成为使用形式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所示的便携式信息设备10的内部构造的俯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便携式信息设备10具备第一壳体部件12A和第二壳体部件12B、书脊部件14以及显示器16。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便携式信息设备10,例示如书那样能够以对折的方式折叠的平板型PC。便携式信息设备10也可以是移动电话、智能手机、电子记事本或者便携式游戏机等。
各壳体部件12A、12B分别是在与书脊部件14对应的边以外的3条边直立形成侧壁的矩形的板状部件。各壳体部件12A、12B例如由不锈钢、镁、铝等金属板、或者包含碳纤维等强化纤维的纤维强化树脂板等构成。在壳体部件12A、12B的内面侧,经由第一支承板18A以及第二支承板18B固定显示器16。壳体部件12A、12B间经由设置于书脊部件14的两端部的一对铰接机构19、19连结。铰接机构19以能够将壳体部件12A、12B间折叠成图1所示的收纳形式和图2所示的使用形式的方式对壳体部件12A、12B进行连结。在图3中,用单点划线表示的线C表示成为壳体部件12A、12B的折叠动作的中心的折叠中心C。
各壳体部件12A、12B的书脊部件14侧的内端面(一端面)12Aa、12Ba成为铰接侧,与书脊部件14侧相反侧的外端面12Ab、12Bb成为释放端部侧。
以下,如图1~图3所示,对于便携式信息设备10,将从中央的书脊部件14朝向外端面12Ab、12Bb的方向称为X方向、将沿着书脊部件14的长边方向的方向称为Y方向来进行说明。对于X方向,也有将从书脊部件14朝向一个外端面12Ab的方向称为X1方向,将朝向另一个外端面12Bb的方向称为X2方向的情况。同样地对于Y方向,也有在书脊部件14的长边方向上朝向一侧(在图3中为上侧)的方向称为Y1方向,将朝向另一侧(在图3中为下侧)的方向称为Y2方向的情况。
如图2和图3所示,在第一壳体部件12A的内面12Ac安装固定有第一支承板18A,在第二壳体部件12B的内面12Bc安装固定有第二支承板18B。在各壳体部件12A、12B的内面12Ac、12Bc上且是作为支承板18A、18B的背面侧的位置,安装固定有基板、通信模块、电池装置、冷却装置等各种部件。
显示器16例如是触摸面板式的液晶显示器。显示器16是在折叠壳体部件12A、12B时能够一起折叠的构造。显示器16经由支承板18A、18B安装固定于壳体部件12A、12B的内面12Ac、12Bc侧。显示器16例如是具有柔软性较高的纸结构的有机EL等可挠性显示器,伴随着壳体部件12A、12B的开闭动作而开闭。
书脊部件14由具有挠性的较薄的板状部件形成,成为折叠便携式信息设备10时的书脊。书脊部件14以从内侧覆盖内端面12Aa、12Ba间的方式遍及壳体部件12A、12B间来设置。如图1所示,便携式信息设备10在收纳形式时,壳体部件12A、12B的内端面12Aa、12Ba间较大地分离而产生缝隙。书脊部件14覆盖该内端面12Aa、12Ba间的缝隙,从而防止内部的显示器16、各种部件露出。
2.支承板的说明
对支承显示器16的支承板18A、18B的构成例进行说明。图4A是沿着图3中的IVA-IVA线的示意剖视图。图4B是沿着图3中的IVB-IVB线的示意剖视图。
如图4A和图4B所示,支承板18A、18B是在其表面侧支承显示器16的板部件。各支承板18A、18B分别固定在各壳体部件12A、12B的内面12Ac、12Bc上,以折叠中心C为中心像书那样开闭。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支承板18A、18B经由片状部件20支承显示器16。
各支承板18A、18B例如由不锈钢、镁、铝等金属板、或者使碳纤维等强化纤维浸入由热固化性树脂、热塑性树脂构成的基质树脂而成的纤维强化树脂板等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板18A、18B由将碳纤维作为强化树脂的碳纤维强化树脂板形成。本实施方式的支承板18A、18B在将壳体部件12A、12B间打开为平板状的使用形式下,其相邻的内端面(一端面)18Aa、18Ba彼此抵接(参照图4A以及图6A)。支承板18A、18B在以对折的方式折叠壳体部件12A、12B间的收纳形式下,内端面18Aa、18Ba彼此分离(参照图6C)。
片状部件20是由较薄的树脂膜、金属箔那样的具有挠性的材质构成的薄膜。片状部件20遍及左右的支承板18A、18B间配置于其表面整个区域。片状部件20的背面使用粘合剂、双面胶带等粘贴固定于支承板18A、18B的表面。片状部件20的沿X方向横跨内端面18Aa、18Ba的一部分(X方向为短边且Y方向为长边的带状部分)成为相对于支承板18A、18B的表面未固定的非粘合部(参照图6C)。片状部件20的该非粘合部作为支承板18A、18B间的弯曲部(可挠性铰接)发挥功能。
显示器16的背面的大致整个区域使用粘合剂、双面胶带等粘贴固定于片状部件20的表面。如图2所示,显示器16在其表面的外周边部配设边框部件21。边框部件21设置为覆盖显示器16的表面的除了显示区域(有源区域)R1以外的外周边部的非显示区域(非有源区域)R2。此外,显示器16也可以不使用片状部件20直接粘贴固定于支承板18A、18B的表面。在该结构的情况下,显示器16的沿X方向横跨内端面18Aa、18Ba的一部分成为未固定于支承板18A、18B的非粘合部。
如图3所示,在支承板18A、18B的内端面18Aa、18Ba间,设置有具有多个第一卡止片22以及第二卡止片23的端面间定位部24。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端面间定位部24的结构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图5是将第一支承板18A的内端面18Aa和第二支承板18B的内端面18Ba展开为扇状的说明图。
如图3~图5所示,第一卡止片22是固定于第一支承板18A的背面18Ab的板片状部件。第一卡止片22沿着第一支承板18A的内端面18Aa以规定间隔排列有多片(在图3中为5片)。第一卡止片22的基端侧与背面18Ab形成为一体或者使用粘合剂、双面胶带粘合固定于背面18Ab。第一卡止片22的前端侧横跨内端面18Aa、18Ba向X2方向突出,并延伸到能够抵接于第二支承板18B的背面18Bb的位置。第一卡止片22在使壳体部件12A、12B通过铰接机构19开闭的情况下,从内端面18Aa突出的前端侧的表面22a从背面18Bb侧与第二支承板18B的背面18Bb接合或分离。
第二卡止片23是固定于第二支承板18B的背面18Bb的板片状部件。第二卡止片23沿着第二支承板18B的内端面18Ba以规定间隔排列有多片(在图3中为4片),以夹在相邻的第一卡止片22、22间的方式配置。第二卡止片23的基端侧与背面18Bb形成为一体或者使用例如粘合剂、双面胶带粘合固定于背面18Bb。第二卡止片23的前端侧横跨内端面18Ba、18Aa向X1方向突出,并延伸到能够抵接于第一支承板18A的背面18Ab的位置。第二卡止片23在使壳体部件12A、12B通过铰接机构19开闭的情况下,从内端面18Ba突出的前端侧的表面23a从背面18Ab侧与第一支承板18A的背面18Ab接合或分离。
像这样,卡止片22、23在Y方向上分别相互错开来排列且在X方向上向对置方向突出,从而隔着内端面18Aa、18Ba构建使梳齿相互啮合的构造,各自的表面22a、23a与对象侧的支承板18A、18B的背面18Ab、18Bb接合或分离。
如图3所示,支承板18A、18B经由从其外周边部突出的多个安装片25、26安装固定于壳体部件12A、12B的内面12Ac、12Bc。安装片25、26是从支承板18A、18B的外周端面向外侧突出的突出片。安装片25设置于与铰接机构19重叠的位置。安装片26在支承板18A、18B的外周边部的适当位置设置有多个。安装片25、26在中央形成有螺钉固定用的贯通孔。支承板18A、18B利用通过各安装片25、26的贯通孔的安装螺钉27紧固固定于壳体部件12A、12B的内面12Ac、12Bc。此时,安装片25以抵接配置于后述的铰接壳体28A、28B的表面28Aa、28Ba的状态下通过安装螺钉27紧固于铰接壳体28A、28B。也可以在壳体部件12A、12B的内面12Ac、12Bc设置凸起,该凸起设置有使安装螺钉27螺合的内螺纹。
3.铰接机构的说明
对连结壳体部件12A、12B间的铰接机构19的构成例进行说明。铰接机构19也可以不是如下的多轴铰接,而由1轴或者2轴铰接构成。
如图3所示,铰接机构19以横跨壳体部件12A、12B间的方式分别配设在Y方向两端部。各铰接机构19是设置在成为显示器16的外形的外侧的位置,以通过Y方向中心的X方向的直线为基准相互为线对称构造。各铰接机构19具有第一铰接壳体28A、第二铰接壳体28B、第一链接部件30以及第二链接部件31。
各铰接壳体28A、28B是由树脂、金属等形成的薄型块状的部件。第一铰接壳体28A使用固定螺钉32固定于第一壳体部件12A的内面12Ac上。第二铰接壳体28B使用固定螺钉32固定于第二壳体部件12B的内面12Bc上。
第一链接部件30的一端部以能够经由第一铰接轴36a转动的方式连结于第一铰接壳体28A,另一端部以能够经由第二铰接轴36b转动的方式连结于第二铰接壳体28B(参照图6A)。第二链接部件31的一端部以能够经由第三铰接轴36c转动的方式连结于第一铰接壳体28A,另一端部以能够经由第四铰接轴36d转动的方式连结于第二铰接壳体28B(参照图6A)。第一链接部件30和第二链接部件31在Y方向上并列。第一链接部件30的第二铰接轴36b处于夹在第二链接部件31的第三铰接轴36c和第四铰接轴36d之间的位置。第二链接部件31的第三铰接轴36c处于夹在第一链接部件30的第一铰接轴36a和第二铰接轴36b之间的位置。由此,第一链接部件30和第二链接部件31在X方向以及Y方向上位置偏离地相互错开来排列。
对于各铰接机构19而言,若壳体部件12A、12B间以折叠中心C为中心折叠,则各链接部件30、31经由各铰接轴36a~36d转动(参照图6A~图6C)。由此,铰接机构19以能够从对折地折叠状态到打开为平板状的状态开闭的方式连结壳体部件12A、12B间。
4.便携式信息设备的开闭动作以及作用效果的说明
对便携式信息设备10的开闭动作进行说明。图6A是示意性地表示打开壳体部件12A、12B间的状态下的支承板18A、18B以及铰接机构19的位置关系的侧面剖视图。图6B是从图6A所示的状态使壳体部件12A、12B间进行关闭动作的状态下的侧面剖视图。图6C是从图6B所示的状态使壳体部件12A、12B间进行关闭动作而以对折的方式折叠的状态下的侧面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信息设备10在如图6A所示将壳体部件12A、12B间打开为平板状的使用形式下,铰接轴36a~36d的轴中心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在该位置显示器16的表面一致。若从该使用形式使壳体部件12A、12B间进行折叠动作,则图6B所示各链接部件30、31以各铰接轴36a~36d为中心转动,壳体部件12A、12B间逐渐地被折叠,显示器16也被折弯。最终,如图6C所示,各壳体部件12A、12B间以对折的方式折叠,显示器16也成为以描绘规定曲率的圆弧的对折的方式折叠的收纳形式。
在该开闭动作时,第一卡止片22的从内端面18Aa突出的表面22a在图6A所示的使用形式下抵接于第二支承板18B的背面18Bb,在图6C所示的收纳形式下与背面18Bb分离。同样地,第二卡止片23的从内端面18Ba突出的表面23a在图6A所示的使用形式下抵接于第一支承板18A的背面18Ab,在图6C所示的收纳形式下从背面18Ab分离。即,便携式信息设备10在从图6C所示的收纳形式打开为图6A所示的使用形式时,各卡止片22、23的表面22a、23a分别从下方抵接于对置的支承板18B、18A的背面18Bb、18Ab,向向上推压该背面18Bb、18Ab的方向按压。其结果,来自各卡止片22、23的针对各支承板18B、18A的推力相互制约,各支承板18A、18B的内端面18Aa、18Ba间在板厚方向上不产生阶梯差而平坦化且稳定。
即,支承板18A、18B以能够伴随着壳体部件12A、12B的开闭动作对折的方式相互独立地构成。因此,假设在使用形式时在支承板18A、18B间产生板厚方向的阶梯差,则在设置于其表面的显示器16上出现该阶梯差的影响。其结果,存在在使用形式下显示器16弯曲或波动,而产生视觉确认不良、显示不良等产品不良的可能性。另外,若显示器16产生弯曲等,则存在在使用形式和收纳形式的开闭动作时显示器16在设计上的开闭轨道上不动的可能性。这样,显示器16也有尤其是在弯曲部及其附近受到过度的负荷,而产生破损、不良的可能。
因此,在该便携式信息设备10中具备从各支承板18A、18B突出的各卡止片22、23抵接于对象侧的背面18Bb、18Ab而相互限制而平衡的端面间定位部24。由此,该便携式信息设备10能够抑制在使用形式下的支承板18A、18B的内端面18Aa、18Ba间的阶梯差的产生,而稳定地支承显示器16。其结果,防止显示器16产生故障。第一卡止片22和第二卡止片23的组设置至少1组即可。
在该便携式信息设备10中,卡止片22、23沿着内端面18Aa、18Ba相互错开地设置有多个。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内端面18Aa、18Ba的延伸方向上的阶梯差的产生。
在该便携式信息设备10中,支承板18A、18B的安装片25分别抵接支承于铰接壳体28A、28B的表面28Aa、28Ba。因此,该便携式信息设备10例如通过使各铰接壳体28A、28B的表面28Aa、28Ba对齐为同一平面状,能够防止在各支承板18A、18B的内端面18Aa、18Ba的Y方向两端部出现阶梯差。其结果,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抑制在使用形式下的内端面18Aa、18Ba间的阶梯差的产生并进一步稳定地支承显示器16。
在该便携式信息设备10中,支承板18A、18B的在打开壳体部件12A、12B构成平板状的使用形式下相互对置的内端面18Aa、18Ba彼此抵接配置。因此,支承板18A、18B在打开时构成1片板状。其结果,显示器16被进一步稳定地支承。另外,由于支承板18A、18B在便携式信息设备10的使用形式下在内端面18Aa、18Ba间不产生缝隙,所以也确保针对显示器16的触摸操作等的支承刚性。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变形例的端面间定位部40的结构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图7是与图5相同地将第一支承板18A的内端面18Aa和第二支承板18B的内端面18Ba展开为扇状的说明图,图8也相同。
如图7所示,该端面间定位部40代替图5所示的端面间定位部24的第一卡止片22以及第二卡止片23,具备第一卡止片42以及第二卡止片43。
第一卡止片42是从第一支承板18A的内端面18Aa突出的板片状部件。第一卡止片42的配置、设置片数也可以与图3所示的第一卡止片22相同。第一卡止片42的基端侧例如与内端面18Aa形成为一体或使用嵌合构造固定于内端面18Aa。第一卡止片42的前端侧横跨内端面18Aa、18Ba向X2方向突出,并延伸到能够插拔于形成于第二支承板18B的背面18Bb的凹部44的位置。凹部44形成于背面18Bb,内端面18Ba以及下方开口。由此,第一卡止片42在使壳体部件12A、12B开闭的情况下,从内端面18Aa突出的前端侧的表面42a从背面18Bb侧与凹部44的底面(顶面)44a接合或分离。
第二卡止片43除了设置于第二支承板18B,并且与第一卡止片42相互错开来并排以外,是与第一卡止片42相同的结构。因此,对于第二卡止片43及其表面43a,在图7中将其参照附图标记一并标注在第一卡止片42及其表面42a后的括号内从而省略详细的附图以及说明。即第二卡止片43在开闭壳体部件12A、12B的情况下,从内端面18Ba突出的前端侧的表面43a从背面18Ab侧与形成于第一支承板18A的背面18Ab的凹部44的底面(顶面)44a接合或分离。
这样的端面间定位部40与图5所示的端面间定位部24相比,各卡止片42、43的厚度在各支承板18A、18B的背面18Ab、18Bb侧未出现。因此,能够减少包含卡止片42、43在内的支承板18A、18B的厚度。凹部44也可以作为图5所示的端面间定位部24的卡止片22、23的抵接部来利用。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变形例的端面间定位部50的结构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如图8所示,该端面间定位部50代替图7所示的端面间定位部40的凹部44,具备孔部52。端面间定位部50的卡止片42、43可以是与图7所示的端面间定位部40的卡止片42、43相同构造,但在图8所示的构成例中,突出长度缩短并且内端面18Aa、18Ba的板厚方向上的位置向上移动。孔部52在各支承板18A、18B的内端面18Aa、18Ba开口形成并具有X方向的深度。由此,端面间定位部50的卡止片42(43)在使壳体部件12A、12B开闭的情况下,从内端面18Aa突出的前端侧插拔于孔部52,并且其表面42a(43a)从背面18Bb、18Ab侧与孔部52的顶面52a接合或分离。
在这样的端面间定位部50中,也与图7所示的端面间定位部40相同能够减少包含卡止片42、43在内的支承板18A、18B的厚度。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信息设备10中,采用使如图6A所示相互抵接的各支承板18A、18B的内端面18Aa、18Ba间沿X方向分离,并且以大致U字状的移动轨迹移动的铰接机构19。因此,卡止片42、43可顺利地插拔于在对置的内端面18Ba、18Aa开口的孔部52。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自由地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0…便携式信息设备;12A…第一壳体部件;12B…第二壳体部件;12Aa、12Ba、18Aa、18Ba…内端面;12Ac、12Bc…内面;16…显示器;18A…第一支承板;18B…第二支承板;18Ab、18Bb…背面;19…铰接机构;22、42…第一卡止片;22a、23a、42a、43a…表面;23、43…第二卡止片;24、40、50…端面间定位部;28A…第一铰接壳体;28B…第二铰接壳体;30…第一链接部件;31…第二链接部件;36a…第一铰接轴;36b…第二铰接轴;36c…第三铰接轴;36d…第四铰接轴;44…凹部;44a…底面;52…孔部;52a…顶面。

Claims (7)

1.一种便携式信息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它们能够以对折的方式折叠;
显示器,遍及上述第一壳体部件和上述第二壳体部件的内面间设置,且能够以对折的方式折叠;
第一支承板,配置于上述第一壳体部件的内面侧,在上述第一壳体部件侧支承上述显示器的背面;
第二支承板,配置于上述第二壳体部件的内面侧,在上述第二壳体部件侧支承上述显示器的背面;
第一卡止片,设置于上述第一支承板,从该第一支承板的一端面侧突出,在上述第一壳体部件和上述第二壳体部件开闭的情况下与上述第二支承板接合或分离;以及
第二卡止片,设置于上述第二支承板,从该第二支承板的一端面侧突出,在上述第一壳体部件和上述第二壳体部件开闭的情况下与上述第一支承板接合或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信息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卡止片沿着上述第一支承板的一端面设置有多个,
上述第二卡止片在与上述第一卡止片相互错开地对置的位置上,沿着上述第二支承板的一端面设置有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信息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卡止片的基端侧设置于上述第一支承板的背面侧,
上述第二卡止片的基端侧设置于上述第二支承板的背面侧,
在打开上述第一壳体部件和上述第二壳体部件而构成平板状的状态下,上述第一卡止片的前端侧的表面抵接于上述第二支承板的背面或者形成于该背面的凹部的底面,上述第二卡止片的前端侧的表面抵接于上述第一支承板的背面或者形成于该背面的凹部的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信息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卡止片从上述第一支承板的一端面突出,
上述第二卡止片从上述第二支承板的一端面突出,
在打开上述第一壳体部件和上述第二壳体部件而构成平板状的状态下,上述第一卡止片的前端侧的表面抵接于形成于上述第二支承板的背面的凹部的底面或者在上述第二支承板的一端面开口形成的孔部的顶面,上述第二卡止片的前端侧的表面抵接于形成于上述第一支承板的背面的凹部的底面或者在上述第一支承板的一端面开口形成的孔部的顶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打开上述第一壳体部件和上述第二壳体部件而构成平板状的状态下,上述第一支承板的一端面与上述第二支承板的一端面抵接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壳体部件和上述第二壳体部件通过邻接配置的一边缘部彼此通过铰接机构连结而能够以对折的方式折叠,
上述铰接机构具有:
第一铰接壳体,固定于上述第一壳体部件的内面,在表面支承上述第一支承板;
第二铰接壳体,固定于上述第二壳体部件的内面,在表面支承上述第二支承板;以及
铰接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上述第一铰接壳体和上述第二铰接壳体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壳体部件和上述第二壳体部件通过邻接配置的一边缘部彼此通过铰接机构连结而能够以对折的方式折叠,
上述铰接机构具有遍及上述第一壳体部件和上述第二壳体部件的内面间来设置的第一链接部件和第二链接部件,
上述第一链接部件的一端侧经由第一铰接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上述第一壳体部件,另一端侧经由第二铰接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上述第二壳体部件,
上述第二链接部件的一端侧经由第三铰接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上述第一壳体部件,另一端侧经由第四铰接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上述第二壳体部件,
上述第一铰接轴、上述第二铰接轴、上述第三铰接轴以及上述第四铰接轴在从上述第一壳体部件朝向上述第二壳体部件的方向上,按照上述第一铰接轴、上述第三铰接轴、上述第二铰接轴、上述第四铰接轴的顺序排列。
CN201811081636.8A 2017-10-04 2018-09-17 便携式信息设备 Active CN1096139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94112A JP6453413B1 (ja) 2017-10-04 2017-10-04 携帯用情報機器
JP2017-194112 2017-10-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13957A true CN109613957A (zh) 2019-04-12
CN109613957B CN109613957B (zh) 2022-10-04

Family

ID=63294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81636.8A Active CN109613957B (zh) 2017-10-04 2018-09-17 便携式信息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67536B1 (zh)
JP (1) JP6453413B1 (zh)
CN (1) CN10961395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68636A (zh) * 2019-06-10 2020-12-11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便携式信息设备以及显示器组件
CN112748764A (zh) * 2019-10-29 2021-05-04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便携用信息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13534890A (zh) * 2020-04-15 2021-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及终端
CN114384973A (zh) * 2020-10-20 2022-04-22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便携式信息设备以及显示器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961586S1 (en) 2018-05-11 2022-08-23 Lenovo (Beijing)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CN108712538B (zh) * 2018-07-27 2021-06-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可折叠设备及安装方法
KR102488401B1 (ko) * 2018-09-05 2023-01-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JP2020046541A (ja) * 2018-09-19 2020-03-26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携帯用情報機器
JP6928153B2 (ja) * 2018-09-19 2021-09-01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携帯用情報機器
KR102586636B1 (ko) * 2018-10-11 2023-10-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폴더블 표시장치
KR20200065456A (ko) * 2018-11-30 2020-06-0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00104446A (ko) * 2019-02-26 2020-09-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JP6758442B2 (ja) 2019-02-26 2020-09-23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携帯用情報機器
KR20210014823A (ko) * 2019-07-30 2021-02-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210025743A (ko) 2019-08-27 2021-03-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JP6837106B2 (ja) * 2019-08-27 2021-03-03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携帯用情報機器
JP6828105B1 (ja) * 2019-08-27 2021-02-10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携帯用情報機器
JP2021033776A (ja) * 2019-08-27 2021-03-01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携帯用情報機器
TWI748616B (zh) * 2019-08-30 2021-12-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JPWO2021060556A1 (zh) * 2019-09-27 2021-04-01
KR20210067292A (ko) * 2019-11-29 2021-06-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3883156A (zh) 2020-07-01 2022-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模组及折叠式电子设备
BR112022012734A2 (pt) 2019-12-27 2022-09-06 Huawei Tech Co Ltd Dispositivo eletrônico
JP7046244B1 (ja) 2021-02-12 2022-04-01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子機器
JP7314348B1 (ja) 2022-03-24 2023-07-25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子機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20618A1 (en) * 2010-11-17 2012-05-17 Microsoft Corporation Hinge mechanism for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2640074A (zh) * 2009-12-01 2012-08-15 夏普株式会社 折叠式便携终端
WO2014080684A1 (ja) * 2012-11-22 2014-05-30 日本アンテナ株式会社 携帯情報機器
CN105937549A (zh) * 2015-03-06 2016-09-14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铰接装置以及便携用信息设备
CN106233362A (zh) * 2014-04-24 2016-12-14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TW201712651A (zh) * 2015-08-31 2017-04-01 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疊顯示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16444B (zh) * 2011-03-21 2013-11-21 Wistron Corp 顯示器
EP3826278A1 (en) * 2011-07-11 2021-05-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with guided plates to support the display in the open position
US8804349B2 (en) * 2012-10-19 2014-08-12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US9524030B2 (en) 2013-04-26 2016-12-20 Immersion Corporation Haptic feedback for interactions with foldable-bendable displays
KR101663728B1 (ko) * 2013-08-26 2016-10-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소자를 구비한 접철식 전자 기기
CN105900037B (zh) * 2014-01-29 2020-03-17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具有柔性显示器的电子设备
US9791892B2 (en) * 2014-06-27 2017-10-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oldable device
KR102235171B1 (ko) * 2014-09-01 2021-04-0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접이식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0101772B2 (en) * 2014-09-24 2018-10-16 Dell Products, Lp Protective cover and display position detection for a flexible display screen
KR102341879B1 (ko) * 2015-01-14 2021-12-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폴더블 표시장치
KR102301500B1 (ko) * 2015-01-22 2021-09-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US9857832B2 (en) * 2015-06-23 2018-01-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old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display panel with variable curvature
KR102636648B1 (ko) * 2016-09-13 2024-02-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전자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0074A (zh) * 2009-12-01 2012-08-15 夏普株式会社 折叠式便携终端
US20120120618A1 (en) * 2010-11-17 2012-05-17 Microsoft Corporation Hinge mechanism for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WO2014080684A1 (ja) * 2012-11-22 2014-05-30 日本アンテナ株式会社 携帯情報機器
CN106233362A (zh) * 2014-04-24 2016-12-14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5937549A (zh) * 2015-03-06 2016-09-14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铰接装置以及便携用信息设备
TW201712651A (zh) * 2015-08-31 2017-04-01 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疊顯示裝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68636A (zh) * 2019-06-10 2020-12-11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便携式信息设备以及显示器组件
CN112748764A (zh) * 2019-10-29 2021-05-04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便携用信息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13534890A (zh) * 2020-04-15 2021-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及终端
CN114384973A (zh) * 2020-10-20 2022-04-22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便携式信息设备以及显示器组件
CN114384973B (zh) * 2020-10-20 2023-07-07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便携式信息设备以及显示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13957B (zh) 2022-10-04
US10067536B1 (en) 2018-09-04
JP2019067279A (ja) 2019-04-25
JP6453413B1 (ja) 2019-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13957A (zh) 便携式信息设备
JP6507183B2 (ja) 携帯用情報機器
CN110928363B (zh) 便携式信息设备
TWI715215B (zh) 可折疊顯示裝置
JP6429909B2 (ja) 携帯用情報機器
US20210011513A1 (en) Portable information device
JP6510057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デバイス
CN202306404U (zh) 便携式计算设备
JP6255113B2 (ja) 表示装置
CN111614804B (zh) 便携用信息设备
CN102117104A (zh) 显示模块的组装
JP6513732B2 (ja) 携帯用情報機器
CN102597904A (zh) 显示区域可变型显示装置
JP6532972B2 (ja) 携帯用情報機器
US11615722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0831241B1 (en) Portable information device
JP6686115B1 (ja) 携帯用情報機器
CN110762111A (zh) 一种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对称开合式双轴内折铰链结构
JP2018113052A (ja) 携帯用情報機器
US11435787B2 (en) Portable information device and microphone pressure component
CN114464104B (zh) 显示装置
CN220189162U (zh) 显示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1866230A (zh) 一种折叠手机的屏幕保护结构
CN103941808A (zh) 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17

Address after: 23 / F, Lincoln building, 979 King's road, Quarry Bay, Hong Kong, China

Patentee after: Lenovo PC International Ltd.

Address before: Singapore, Singapore City

Patentee before: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