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13589B - 一种用于核设施事故后果公众毒性影响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核设施事故后果公众毒性影响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13589B
CN109613589B CN201811338385.7A CN201811338385A CN109613589B CN 109613589 B CN109613589 B CN 109613589B CN 201811338385 A CN201811338385 A CN 201811338385A CN 109613589 B CN109613589 B CN 1096135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xicity
accident
public
facility
evalu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3838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13589A (zh
Inventor
康晶
潘伟
廉冰
李洋
王彦
王猛
董豫阳
苏自强
陈海龙
刘畅
于志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stitute for Radiation Protection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stitute for Radiation Protec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stitute for Radiation Protection filed Critical China Institute for Radiation Protection
Priority to CN20181133838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135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135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35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135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35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TMEASUREMENT OF NUCLEAR OR X-RADIATION
    • G01T1/00Measuring X-radiation, gamma radiation, corpuscular radiation, or cosmic radiation
    • G01T1/16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 G01T1/167Measuring radioactive content of objects, e.g. contamin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Nuclear Reactors (AREA)
  • Measurement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核设施事故后果公众毒性影响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事故状态分析;(2)放射性核素毒性分析和指标确定;(3)关键居民组和代表性个人的确定;(4)放射性气态流出物所致辐射影响和化合物浓度估算;(5)事故后果评价。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既包括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又包括有毒化合物(核素和有毒化合物)对公众毒性的影响评价。在核事故后果评价中,能更加精确。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核设施事故后果公众毒性影响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核设施事故后果公众毒性影响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核燃料循环设施在正常运行和可能发生事故情况下,都会向环境排放一定的放射性气态流出物。放射性气态流出物通过过滤系统净化后,以放射性气溶胶的形式进入大气环境。通过大气扩散,使得在距离排放点不同距离处,可以监测到地面放射性气溶胶比活度。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列出了核素的毒性分组,将核素分为了极毒组、高毒组、中毒组和低毒组等,标准中所列出的核素对公众和环境不单产生辐射危害,还有化学毒性。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对环境和公众的辐射影响的剂量评价方法,由于核动力厂所释放到环境的核素为人工放射性核素和惰性气体,其正常运行情况下对环境基本不产生影响;而一般的铀矿冶和核燃料循环设施向环境释放的核素为氡及铀系,在设施正常生产和运行过程中,对环境和公众产生的辐射影响是非常小的,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这些核设施在发生可能的事故情况下,会产生大量的放射性气溶胶和其他有毒有害的化合物,除了非放射性化合物比如F2、HF和有机化合物等产生的毒性影响外,放射性核素所致的化学毒性影响也不可忽视。
目前,国内外对于公众健康危险度是可以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的。公众健康危险度评价是通过系统收集对社会公众健康危害的资料(包括毒性学、毒物学、环境监测、健康监护、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等),依据国际公众健康危险评价标准,研究环境有害因素是否对社会公众健康有危害作用(危害鉴定,定性分析),环境有害因素接触水平(接触时间和浓度/强度的乘积)、定量评定接触水平与社会公众健康危害程度的关系。由此确定人类实际接触有害物质的量和接触方式下可能对人群健康产生的最低危害(保护水平)的估计。对于定量的公众健康危险评定特征及其等级排序。一是可能性情况,分为肯定发生,很可能发生,可能发生,几乎不可能发生,罕见发生;二是健康危害严重程度,分为灾害性危害,重大危害,中度危害、轻度危害,基本无危害;三是脆弱性,分为极高的抵御危险的能力,很高的抵御危险的能力,基本无抵御危险的能力。前两者属于自然状态的公众健康的危险评估状况,后者则是在人为干预情况下的实际综合危险评价情况,为依法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以往核设施的评价中均以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为主,尚未系统引入有毒化合物(核素和有毒化合物)对公众毒性的影响评价。
因此,有必要发明了一种用于核设施事故后果公众毒性影响评价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核设施事故后果公众毒性影响评价方法,既包括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又包括有毒化合物(核素和有毒化合物)对公众毒性的影响评价。在核事故后果评价中,能更加精确。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核设施事故后果公众毒性影响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事故状态分析;
(2)放射性核素毒性分析和指标确定;
(3)关键居民组和代表性个人的确定;
(4)放射性气态流出物所致辐射影响和化合物浓度估算;
(5)事故后果评价。
进一步的,步骤(1)中具体包括:
分析核燃料循环设施的生产工艺、流出物监测和环境监测资料,梳理此类核设施以气溶胶形式向环境的释放核素种类及释放类型;
还包括分析此类核设施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以及事故情景下向环境排放的气态污染物的情况。
进一步的,步骤(2)中具体包括:
根据确定的释放核素种类及释放类型,调研所述核素的毒性,并进行毒性指标的确定。
进一步的,步骤(3)中具体包括:
选择适当的环境迁移模式和剂量估算模式,估算此类核设施在正常工况下排放的放射性气态污染物对周围附近居民的受照剂量,并找到受照剂量最大的居民组群和代表性个人。
进一步的,步骤(4)中具体包括:
对不同的事故情景,采用不同的事故后果评价模式和程序进行公众受照剂量的估算,估算关键居民组及厂址边界处的受照剂量;
选择适当的环境迁移模式,完成此类事故条件下,放射性气溶胶距离排放点不同距离处的空气浓度估算,得到厂区边界、最大落地点浓度、关键居民组处以及环境敏感点处的空气地面浓度值。
进一步的,步骤(5)中具体包括:
5.1)对放射性所造成的辐射影响进行评价,找出关键居民组所在的群
组和具体的位置;
5.2)判断当事故情况下,厂区边界或者关键居民组所致最大个人有效
剂量是否超过了设施剂量限值;
5.3)如果没有超过,则进行事故后果的公众毒性影响分析。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3中还包括:
如果厂区边界或者关键居民组所致最大个人有效剂量超过了设施剂量限值要求,则不需要进行毒性后果评价,认为该类事故在该厂址是环境不可接受的。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3具体包括:
1)判定毒性影响的化合物;
2)以PACs限值为依据,利用厂址边界、关键居民组以及环境敏感点的化合物地面浓度进行毒性分析;
3)毒性评价。
进一步的,所述毒性评价具体包括:
评价厂址边界、关键居民组以及环境敏感点的化合物地面浓度与毒性浓度限值的关系,如果有超过毒性浓度限值PAC2级的关键点,则可判定该设施事故情况所释放的化合物所致公众毒性是不可接受的,并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既包括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又包括有毒化合物(核素和有毒化合物)对公众毒性的影响评价。在核事故后果评价中,能更加精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所述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事故状态分析。
首先进行事故状态分析,具体包括:分析核燃料循环设施的生产工艺、流出物监测和环境监测资料,梳理此类核设施以气溶胶形式向环境的释放核素种类及释放类型。
还包括分析此类核设施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以及事故情景下向环境排放的气态污染物的情况。
步骤102:放射性核素毒性分析和指标确定。
根据确定的释放核素种类及释放类型,调研所述核素的毒性,并进行毒性指标的确定。
一般非放射性气态流出物环境影响评价时采用的SCAPA(The Subcommittee onConsequence Assessment and Protective Actions)参考EPA的急性照射指导水平(AEGL,Acute Exposure Guideline Level)、AIHA(美国工业卫生协会)的应急响应计划指南(EPRG,Emergency Response Planning Guideline)和SCAPA的临时应急照射限值(TEEL,Temporary Emergency Exposure Limit)所颁发的针对不同浓度的化学物质对公众影响水平的PAC(Protective Action Criteria,保护行动标准)限值。
其中,PAC 1级表明对人体健康有轻微的、短暂的影响;2级:会对人体产生不可逆的或影响人员采取防护措施的其它严重健康影响;3级:对人体的影响最大,可产生危急生命的健康影响。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发生六氟化铀泄漏事故时,产生的UO2F2化合物,其PAC限值分别为PAC0为0.0647mg/m3,PAC1为0.776mg/m3,PAC2为2.5mg/m3,PAC3为12.9mg/m3
步骤103:关键居民组和代表性个人的确定。
选择适当的环境迁移模式和剂量估算模式,估算此类核设施在正常工况下排放的放射性气态污染物对周围附近居民的受照剂量。通过对放射性流出物的辐射影响估算,按照实际的照射途径,参考相应的计算参数,通过估算找到受照剂量最大的居民组群和代表性个人,即核设施正常运行情况下影响的关键居民组。
步骤104:放射性气态流出物所致辐射影响和化合物浓度估算。
对不同的事故情景,采用不同的事故后果评价模式和程序进行公众受照剂量的估算,并估算出关键居民组及厂址边界处的受照剂量;
选择适当的环境迁移模式,完成此类事故条件下,放射性气溶胶距离排放点不同距离处的空气浓度估算,得到厂区边界、最大落地点浓度、关键居民组处以及环境敏感点处的空气地面浓度值。
步骤105:事故后果评价。
在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中,往往只考虑放射性核素对环境和公众造成的辐射影响,而忽略了核素的毒性所造成的毒性影响。而本方法所提出的事故后果评价中,既考虑到放射性辐射影响,也同时关注了事故过程中可能释放的化学物质,比如含铀气溶胶(UO2F2)、含钚气溶胶(PuO2)等化合物质所造成的公众毒性影响。
事故后果评价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5.1对放射性所造成的辐射影响进行评价,找出关键居民组所在的群组和具体的位置。
5.2判断当事故情况下,厂区边界或者关键居民组所致最大个人有效剂量是否超过了设施剂量限值。
5.3如果没有超过,则进行事故后果的公众毒性影响分析。
如果厂区边界或者关键居民组所致最大个人有效剂量超过了设施剂量限值要求,则不需要进行毒性后果评价,认为该类事故在该厂址是环境不可接受的。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通过设计或者环保措施,使得事故所致后果是环境可接受。
通过事故情况下的辐射影响分析,如果关键居民组所致的辐射影响是环境可以接受的。此时,再进行事故后果的公众毒性影响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1)判定毒性影响的化合物。
就设施在事故情况下可能释放的气态污染物进行筛选,选取可能对人体造成毒性影响的核素和污染物。
2)以PACs限值为依据,利用厂址边界、关键居民组以及环境敏感点的化合物地面浓度进行毒性分析。
通过事故后果的化合物浓度估算,对照厂址边界、关键居民组以及环境敏感点的化合物地面浓度。以PACs限值为依据。PAC 1级表明对人体健康有轻微的、短暂的影响;2级:会对人体产生不可逆的或影响人员采取防护措施的其它严重健康影响;3级:对人体的影响最大,可产生危急生命的健康影响。
3)毒性评价。
评价厂址边界、关键居民组以及环境敏感点的化合物地面浓度与毒性浓度限值的关系,如果有超过毒性浓度限值PAC2级的关键点,则可判定该设施事故情况所释放的化合物所致公众毒性是不可接受的,并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通过设计或者环保措施,使得事故所致公众毒性是环境可接受的,即低于PAC2级。
如果通过评价关键点的毒性浓度不超过PAC2级,则可判定核设施事故所释放的化合物所致公众毒性是可以接受的。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核设施事故后果公众毒性影响评价方法,根据事故景象分析,给出各类事故的事故源项,并进行辐射后果估算和化学物质所致毒性浓度估算。通过事故工况下的辐射影响,确定关键居民组所在子区,以及所致关键居民组的最大个人有效剂量。通过最大个人有效剂量与设施剂量约束值进行比较,如果超过设施剂量约束值,在可判定设施事故工况所致辐射影响是环境不可接受的。如果设施所致辐射影响是环境可以接受的,则通过判定关键居民点、厂址边界以及环境敏感点的有毒化合物地面浓度与PAC限值进行比较,如果超过了PAC2级,则认定事故所致公众化学毒性是不可接受的,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如果地面浓度值不超过PAC2级,则认为事故所致的公众化学毒性是可以接受的。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核设施事故后果公众毒性影响评价方法,可在核事故中同时评价放射性核素和有毒化合物对环境和公众的影响。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上面的具体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目的,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得出其他的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发明的技术创新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4)

1.一种用于核设施事故后果公众毒性影响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事故状态分析;
(2)放射性核素毒性分析和指标确定;
(3)关键居民组和代表性个人的确定;
(4)放射性气态流出物所致辐射影响和化合物浓度估算;
(5)事故后果评价;
步骤(1)中具体包括:
分析核燃料循环设施的生产工艺、流出物监测和环境监测资料,梳理核燃料循环设施以气溶胶形式向环境的释放核素种类及释放类型;
还包括分析核燃料循环设施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以及事故情景下向环境排放的气态污染物的情况;
步骤(2)中具体包括:
根据确定的释放核素种类及释放类型,调研所述核素的毒性,并进行毒性指标的确定;
步骤(3)中具体包括:
选择适当的环境迁移模式和剂量估算模式,估算核燃料循环设施在正常工况下排放的放射性气态污染物对周围附近居民的受照剂量,并找到受照剂量最大的居民组群和代表性个人;
步骤(4)中具体包括:
对不同的事故情景,采用不同的事故后果评价模式和程序进行公众受照剂量的估算,估算关键居民组及厂址边界处的受照剂量;
选择适当的环境迁移模式,完成核设施事故条件下,放射性气溶胶距离排放点不同距离处的空气浓度估算,得到厂区边界、最大落地点浓度、关键居民组处以及环境敏感点处的空气地面浓度值;
步骤(5)中具体包括:
5.1)对放射性所造成的辐射影响进行评价,找出关键居民组所在的群组和具体的位置;
5.2)判断当事故情况下,厂区边界或者关键居民组所致最大个人有效剂量是否超过了设施剂量限值;
5.3)如果没有超过,则进行事故后果的公众毒性影响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核设施事故后果公众毒性影响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3中还包括:
如果厂区边界或者关键居民组所致最大个人有效剂量超过了设施剂量限值要求,则不需要进行毒性后果评价,认为核设施事故在该厂址是环境不可接受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用于核设施事故后果公众毒性影响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3具体包括:
1)判定毒性影响的化合物;
2)以PACs限值为依据,利用厂址边界、关键居民组以及环境敏感点的化合物地面浓度进行毒性分析;
3)毒性评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用于核设施事故后果公众毒性影响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毒性评价具体包括:
评价厂址边界、关键居民组以及环境敏感点的化合物地面浓度与毒性浓度限值的关系,如果有超过毒性浓度限值PAC2级的关键点,则可判定核设施事故情况所释放的化合物所致公众毒性是不可接受的,并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
CN201811338385.7A 2018-11-12 2018-11-12 一种用于核设施事故后果公众毒性影响评价方法 Active CN1096135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38385.7A CN109613589B (zh) 2018-11-12 2018-11-12 一种用于核设施事故后果公众毒性影响评价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38385.7A CN109613589B (zh) 2018-11-12 2018-11-12 一种用于核设施事故后果公众毒性影响评价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13589A CN109613589A (zh) 2019-04-12
CN109613589B true CN109613589B (zh) 2023-05-12

Family

ID=66004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38385.7A Active CN109613589B (zh) 2018-11-12 2018-11-12 一种用于核设施事故后果公众毒性影响评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135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00921B (zh) * 2020-07-10 2022-10-21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一种基于核设施环境监测数据的评价系统
CN111999754B (zh) * 2020-07-10 2022-11-25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一种基于核设施气载流出物监测数据的评价系统
CN112434405B (zh) * 2020-11-09 2024-01-23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环境影响系数的计算方法及放射性验收准则的确定方法
CN112683719B (zh) * 2020-11-25 2023-07-25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一种核材料着火事故工况下释放源项测量装置及评价方法
CN112633790B (zh) * 2020-12-02 2022-05-20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放射性物质运输火灾事故情景下事故响应边界的划定方法
CN112651598B (zh) * 2020-12-02 2022-05-17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放射性物质运输爆炸事故情景下事故响应边界的划定方法
CN112700088B (zh) * 2020-12-14 2024-04-09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核设施短期释放情形下大气弥散预测评价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130856A1 (de) * 1970-06-26 1971-12-30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 Strahlungsdosismesser fuer Exoelektronenemission
CN1103431A (zh) * 1993-07-16 1995-06-07 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基金会 测定富集于肿瘤反兴性细胞中的淋巴结的方法
KR20070078333A (ko) * 2006-01-26 2007-07-31 신흥대학산학협력단 터널화재 위험도의 예측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1578042A (zh) * 2006-06-16 2009-11-11 Ip-6研究公司 预防核辐射、太阳辐射及其他辐射诱导的组织损害
CN104815014A (zh) * 2015-05-28 2015-08-05 天津市人民医院 虎杖在制备防治电离辐射诱导小肠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CN107092811A (zh) * 2017-07-04 2017-08-25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保护人体健康的水质基准推导方法及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评价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538255A1 (de) * 1975-08-28 1977-03-10 Guenter Morlock Vorrichtung zur verhinderung unzulaessig hoher freisetzungen von gefaehrlichen, z.b. giftigen, radioaktiven, an luft reagierenden oder dergleichen stoffen aus technischen anlagen nach stoerfaellen
US9086489B2 (en) * 2003-02-27 2015-07-21 Jp Laboratories, Inc Personal and area self-indicating instant radiation alert dosimeter
WO2008105753A1 (en) * 2005-12-02 2008-09-04 The Us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mergency consequence assessment tool and method
CN101745527B (zh) * 2008-11-28 2011-06-01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一种钚或锶污染土壤的处理方法
WO2014021947A1 (en) * 2012-07-31 2014-02-06 University Of Iowa Research Foundation Advanced rotating-shield brachytherapy and planning of the same
US20150231093A1 (en) * 2014-02-17 2015-08-20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radiation
CN108020448A (zh) * 2016-11-03 2018-05-11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一种气溶胶中钋纯化制源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130856A1 (de) * 1970-06-26 1971-12-30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 Strahlungsdosismesser fuer Exoelektronenemission
CN1103431A (zh) * 1993-07-16 1995-06-07 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基金会 测定富集于肿瘤反兴性细胞中的淋巴结的方法
KR20070078333A (ko) * 2006-01-26 2007-07-31 신흥대학산학협력단 터널화재 위험도의 예측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1578042A (zh) * 2006-06-16 2009-11-11 Ip-6研究公司 预防核辐射、太阳辐射及其他辐射诱导的组织损害
CN104815014A (zh) * 2015-05-28 2015-08-05 天津市人民医院 虎杖在制备防治电离辐射诱导小肠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CN107092811A (zh) * 2017-07-04 2017-08-25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保护人体健康的水质基准推导方法及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评价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压水堆铀燃料元件加工设施的核安全审评";许明霞 等;《核安全》;20041231(第01期);第15-2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13589A (zh) 2019-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13589B (zh) 一种用于核设施事故后果公众毒性影响评价方法
CN109636112B (zh) 一种基于环境安全事故响应的事故排序方法
Kim et al. Safety assessment framework for nuclear power plant decommissioning workers
Susila et al.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gamma dose rate around serpong nuclear complex
Heo et al. Framewor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uidelines for nuclear power plant decommissioning workers based on risk information
Dinis et al. Using Monte-Carlo simulation for risk assessment: application to occupational exposure during remediation works
Yoo et al. Analysis of radiological terrorism on metropolitan area
CN105304150A (zh) 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破损乏燃料组件修复辐射防护控制方法
Al-Alawy et al. Activity measurement of airborne alpha and beta particles in destroyed radiochemical laboratories, at Al-Tuwaitha-Iraq
Wadayama et al. The effect of using Filtered Containment Venting System on variation in dose with distance in the prompt accident consequence assessment
McLendon Accidental Radiation Excursion at the Oak Ridge Y-12 Plant—II: Health Physics Aspects of the Accident
Kim et al. Development of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non-reactor nuclear facilities in Korea
Chen et al. Radiological assessment of disposal of large quantities of very low level waste in landfill sites
Voutilainen et al. Potential consequences of hypothetical nuclear power plant accidents in Finland
Kim et al. Risk assessment framework for decommissioning workers in radioactive areas
Lobach et al. RADIOACTIVE GASEOUS-AEROSOL RELEASES FROM THE WWR-M RESEARCH REACTOR.
Yuwana et al. Overview of dose assessment in supervision of concentrated minerals contain radioactive material
Boilley The role of regulatory bodies
Shin Evaluation of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in Hot Cell Facility during Processing Decommissioning Radioactive Waste from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Lee et al. A PSA framework for an Interim Dry Storage Facility Subjected to an Aircraft Crash
Kim et al. The Impact of Below Detection Limit Samples in (NPP) Decommissioning Residual Risk Assessment
Dvorzhak et al. Assessment of dose and risk for public from potential exposure using WinMACCS and JRODOS codes
Kim et al. The Impact of Below Detection Limit Samples in (NPP) Decommissioning Residual Risk Assessment-17033
Marseguerra et al. Monte Carlo approach to the detectability of a gamma source within a scrap-iron truckload
Solari et al. Paper 63. The assessment of post-fault operator doses for AGR power st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