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11816B - 700℃二次再热卧式侧墙对冲锅炉的水冷壁及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700℃二次再热卧式侧墙对冲锅炉的水冷壁及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11816B
CN109611816B CN201910030042.2A CN201910030042A CN109611816B CN 109611816 B CN109611816 B CN 109611816B CN 201910030042 A CN201910030042 A CN 201910030042A CN 109611816 B CN109611816 B CN 1096118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water
side wall
reheating
coo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300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11816A (zh
Inventor
张一帆
李红智
姚明宇
白文刚
杨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3004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118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118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18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118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18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37/00Component parts or details of steam boilers
    • F22B37/02Component parts or details of steam boilers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kind or type of steam boiler
    • F22B37/10Water tub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MCASINGS, LININGS, WALLS OR DO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USTION CHAMBERS, e.g. FIREBRIDGES; DEVICES FOR DEFLECTING AIR, FLAMES OR COMBUSTION PRODUCTS IN COMBUSTION CHAMBERS; SAFETY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USTION APPARATUS; DETAILS OF COMBUSTION CHAMB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3M5/00Casings; Linings; Walls
    • F23M5/08Cooling thereof; Tube wa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Fluidized-Bed Combustion And Resonant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700℃二次再热卧式侧墙对冲锅炉的水冷壁及工作方法,该水冷壁包括前墙、右侧墙、后墙和左侧墙,通过充分考虑700℃二次再热锅炉的参数特点和吸热分配比例,将右侧墙和左侧墙布置垂直管圈膜式水冷壁,前墙布置垂直管圈一次再热膜式水冷壁,后墙布置垂直管圈二次再热膜式水冷壁;首先解决了700℃二次再热卧式侧墙对冲锅炉水冷壁通流面积大、流速偏低的问题;其次,显著降低了水冷壁管流量偏差的问题,有效抑制了水冷壁局部超温的问题;另外,布置一次再热水冷壁和二次再热水冷壁,增加了再热辐射受热面,有效解决了700℃二次再热锅炉一次再热和二次再热吸热比例显著升高的问题,同时避免了卧式侧墙对冲锅炉布置墙式再热器的难题。

Description

700℃二次再热卧式侧墙对冲锅炉的水冷壁及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效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700℃二次再热卧式侧墙对冲锅炉的水冷壁及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700℃超超临界发电技术是未来高效发电的重要技术方向之一。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率,美国、日本、欧洲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相继开展了超超临界700℃发电技术的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欧洲、日本、美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陆续启动了700℃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研究计划,如欧洲的AD-700及后续系列计划,美国的USC计划(Ultra-SupercriticalSteam Project),日本的A-USC计划、印度的Adv-USC等。1998年欧洲启动AD700(“高效超超临界发电计划”)项目,先后开展了700℃等级发电技术的可行性研究和材料基本性能提升、材料验证、部件验证等工作。除AD700之外,随着研究工作的开展,在欧盟内部又启动了大量的700℃发电技术支撑项目,包括MARCKO、COORETEC-TD1、COMTES700等,这些项目分别由欧盟、欧洲行业联盟、国家地方政府、企业等资助。欧洲关于700℃技术的研发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尽管遇到一些挫折,但还是积累了经验、获得了大量试验数据和重要结论,推动了欧洲700℃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的发展。日本2008年开始进行A-USC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蒸汽温度达到700℃以上,日立最近还提出了蒸汽温度800℃的发展目标。包括基础技术研究、关键技术研究、试验机验证、商业化示范机组研制等阶段,其中关键技术开发包括系统设计、锅炉关键技术开发、汽轮机关键技术开发、高温阀门关键技术开发、实炉试验、旋转试验(包括高温阀)等。在日本,尽管国家层面的A-USC计划启动较晚,但日本的企业早已开始关键技术特别是新材料的开发,因此有较好的基础,研发计划非常周密。美国从2010年开始进行700℃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研发,主要侧重于材料的性能试验和工艺试验,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搭建了简单的锅炉过热器腐蚀试验回路,测试不同燃煤条件下的腐蚀程度。目前这些项目均已结束,美国政府尚未推出进一步的研究项目。
我国700℃发电技术的研究也紧跟世界步伐。国家能源局组织了“700℃联盟”,筛选和开发了一批高温合金材料,建成了700℃部件验证平台,完成了20000小时关键高温部件的验证,完成了主要设备的可行性研究。2015年,国内骨干发电企业基于“700℃计划”的阶段性成果,启动了“650℃发电机组”的研发和工程可行性研究。地方电力集团还启动了“251示范工程”,该项目设计供电煤耗可降至251g/kWh。2018年,国家科技部再次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00℃等级高效超超临界发电技术”资助华能集团牵头的研究团队深入开展700℃发电技术的研究,旨在该技术方向取得重大突破。
700℃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锅炉是700℃发电技术的核心部件之一,国内外也提出了多种炉型结构,如п型锅炉、塔式锅炉、M型锅炉、卧式锅炉等。其中,700℃二次再热卧式侧墙对冲锅炉被认为是极具经济性的炉型之一,可以有效的缩短六大管道长度,显著降低高温镍基合金的用量。但是,经调研,目前现有的700℃二次再热卧式侧墙对冲锅炉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卧式侧墙对冲的炉型决定其前墙、右侧墙、后墙和左侧墙水冷壁结构差异巨大,流量分配均匀性普遍较差,易出现局布超温现象;其次,卧式侧墙对冲的炉型四面周长远大于常规炉型,四面墙全部布置水冷壁管的话,通流面积大,质量流速偏低,不利于传热;另外,由于700℃二次再热锅炉的一次再热和二次再热吸热比例显著升高,必须布置相应的辐射受热面,而卧式侧墙对冲的炉型在出口烟窗前布置墙式再热器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700℃二次再热卧式侧墙对冲锅炉的水冷壁及工作方法,本发明充分考虑700℃二次再热锅炉的参数特点和吸热分配比例,将右侧墙和左侧墙布置垂直管圈膜式水冷壁,前墙布置垂直管圈一次再热膜式水冷壁,后墙布置垂直管圈二次再热膜式水冷壁。该布置方法首先解决了700℃二次再热卧式侧墙对冲锅炉水冷壁通流面积大、流速偏低的问题;其次,由于右侧墙和左侧墙无论是几何结构还是热负荷分布均较为接近,显著降低了水冷壁管流量偏差的问题,有效抑制了水冷壁局部超温的问题;另外,布置一次再热水冷壁和二次再热水冷壁,增加了再热辐射受热面,有效解决了700℃二次再热锅炉一次再热和二次再热吸热比例显著升高的问题,同时避免了卧式侧墙对冲锅炉布置墙式再热器的难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700℃二次再热卧式侧墙对冲锅炉的水冷壁,包括前墙1、右侧墙2、后墙3和左侧墙4;其中,前墙1包括前墙入口集箱11、前墙一次再热炉底水冷壁12、前墙一次再热水冷壁13、前墙一次再热炉顶水冷壁14和前墙出口集箱15;右侧墙2包括右侧墙第一入口集箱21、右侧墙第二入口集箱22、右侧墙水冷壁23、右侧墙出口集箱24、右侧墙折焰角25和右侧墙燃烧器孔26;后墙3包括后墙入口集箱31、后墙二次再热炉底水冷壁32、后墙二次再热水平水冷壁33、后墙二次再热水冷壁34和后墙出口集箱35;左侧墙4包括左侧墙第一入口集箱41、左侧墙第二入口集箱42、左侧墙水冷壁43、左侧墙出口集箱44、左侧墙折焰角45和左侧墙燃烧器孔46;
所述右侧墙2中,右侧墙第一入口集箱21和右侧墙第二入口集箱22均与右侧墙水冷壁23相连通,右侧墙水冷壁23与右侧墙出口集箱24相连通;右侧墙2中,位于右侧墙出口集箱24处的右侧墙水冷壁23上开有右侧墙折焰角25,右侧墙水冷壁23上开有右侧墙燃烧器孔26;
所述左侧墙4中,左侧墙第一入口集箱41和左侧墙第二入口集箱42均与左侧墙水冷壁43相连通,左侧墙水冷壁43与左侧墙出口集箱44相连通;左侧墙4中,位于左侧墙出口集箱44处的左侧墙水冷壁43上开有左侧墙折焰角45,左侧墙水冷壁43上开有左侧墙燃烧器孔46;右侧墙折焰角25和右侧墙燃烧器孔26的位置分别与左侧墙折焰角45和左侧墙燃烧器孔46的位置对应;右侧墙2和左侧墙4中通流的工质为来自锅炉省煤器的水;
所述前墙1中,前墙入口集箱11与前墙一次再热炉底水冷壁12相连通,前墙一次再热炉底水冷壁12依次与前墙一次再热水冷壁13、前墙一次再热炉顶水冷壁14和前墙出口集箱15相连通;前墙1中通流的工质为一次再热汽;
所述后墙3中,后墙入口集箱31与后墙二次再热炉底水冷壁32相连通,后墙二次再热炉底水冷壁32依次与后墙二次再热水平水冷壁33、后墙二次再热水冷壁34和后墙出口集箱35相连通;后墙3中通流的工质为二次再热汽;
所述右侧墙2和左侧墙4采用垂直管圈膜式水冷壁,所述前墙1采用垂直管圈一次再热膜式水冷壁,后墙3采用垂直管圈二次再热膜式水冷壁。
所述右侧墙2和左侧墙4的几何结构和热负荷分布均相同。
所述前墙入口集箱11的进气来自超高压缸的排汽,所述后墙入口集箱31的进气来自高压缸的排汽。
所述的700℃二次再热卧式侧墙对冲锅炉的水冷壁的工作方法,来自锅炉省煤器的水被分为四路,分别进入右侧墙第一入口集箱21、右侧墙第二入口集箱22、左侧墙第一入口集箱41和左侧墙第二入口集箱42;经过上述四个入口集箱的分配,水被均匀地送入右侧墙水冷壁23和左侧墙水冷壁43并进行加热,右侧墙水冷壁23升温后的水进入右侧墙出口集箱24,左侧墙水冷壁43升温后的水进入左侧墙出口集箱44,右侧墙出口集箱24和左侧墙出口集箱44的水汇合后被送入锅炉过热器系统;
来自超高压缸的排汽被送入前墙入口集箱11,后被均匀分配,并依次在前墙一次再热炉底水冷壁12、前墙一次再热水冷壁13、前墙一次再热炉顶水冷壁14进行加热,随后在前墙出口集箱15汇集,并送至一次再热系统的对流受热面;
来自高压缸的排汽被送入后墙入口集箱31,后被均匀分配,并依次在后墙二次再热炉底水冷壁32、后墙二次再热水平水冷壁33、后墙二次再热水冷壁34进行加热,随后在后墙出口集箱(35)汇集,并送至二次再热系统的对流受热面。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700℃二次再热卧式侧墙对冲锅炉的水冷壁在具体操作时,充分考虑了700℃二次再热锅炉的参数特点和吸热分配比例,将右侧墙和左侧墙布置垂直管圈膜式水冷壁,前墙布置垂直管圈一次再热膜式水冷壁,后墙布置垂直管圈二次再热膜式水冷壁。该布置方法首先解决了700℃二次再热卧式侧墙对冲锅炉水冷壁通流面积大、流速偏低的问题;其次,由于右侧墙和左侧墙无论是几何结构还是热负荷分布均较为接近,显著降低了水冷壁管流量偏差的问题,有效抑制了水冷壁局部超温的问题;另外,布置一次再热水冷壁和二次再热水冷壁,增加了再热辐射受热面,有效解决了700℃二次再热锅炉一次再热和二次再热吸热比例显著升高的问题,同时避免了卧式侧墙对冲锅炉布置墙式再热器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水冷壁整体展开图。
其中,1为前墙、2为右侧墙、3为后墙、4为左侧墙、11为前墙入口集箱、12为前墙一次再热炉底水冷壁、13为前墙一次再热水冷壁、14为前墙一次再热炉顶水冷壁、15为前墙出口集箱、21为右侧墙第一入口集箱、22为右侧墙第二入口集箱、23为右侧墙水冷壁、24为右侧墙出口集箱、25为右侧墙折焰角、26为右侧墙燃烧器孔、31为后墙入口集箱、32为后墙二次再热炉底水冷壁、33为后墙二次再热水平水冷壁、34为后墙二次再热水冷壁、35为后墙出口集箱、41为左侧墙第一入口集箱、42为左侧墙第二入口集箱、43为左侧墙水冷壁、44为左侧墙出口集箱、45为左侧墙折焰角、46为左侧墙燃烧器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700℃二次再热卧式侧墙对冲锅炉的水冷壁系统,包括前墙1、右侧墙2、后墙3和左侧墙4。其中,前墙1包括前墙入口集箱11、前墙一次再热炉底水冷壁12、前墙一次再热水冷壁13、前墙一次再热炉顶水冷壁14和前墙出口集箱15;右侧墙2包括右侧墙第一入口集箱21、右侧墙第二入口集箱22、右侧墙水冷壁23、右侧墙出口集箱24、右侧墙折焰角25和右侧墙燃烧器孔26;后墙3包括后墙入口集箱31、后墙二次再热炉底水冷壁32、后墙二次再热水平水冷壁33、后墙二次再热水冷壁34和后墙出口集箱35;左侧墙4包括左侧墙第一入口集箱41、左侧墙第二入口集箱42、左侧墙水冷壁43、左侧墙出口集箱44、左侧墙折焰角45和左侧墙燃烧器孔46。
右侧墙2中,右侧墙第一入口集箱21和右侧墙第二入口集箱22均与右侧墙水冷壁23相连通,右侧墙水冷壁23与右侧墙出口集箱24相连通;右侧墙2中,还设计有右侧墙折焰角25和右侧墙燃烧器孔26;左侧墙4中,左侧墙第一入口集箱41和左侧墙第二入口集箱42均与左侧墙水冷壁43相连通,左侧墙水冷壁43与左侧墙出口集箱44相连通;左侧墙4中还设计有左侧墙折焰角45和左侧墙燃烧器孔46。右侧墙折焰角25和右侧墙燃烧器孔26的位置分别与左侧墙折焰角45和左侧墙燃烧器孔46的位置对应。右侧墙2和左侧墙4中通流的工质为来自锅炉省煤器的水。
前墙1中,前墙入口集箱11与前墙一次再热炉底水冷壁12相连通,前墙一次再热炉底水冷壁12依次与前墙一次再热水冷壁13、前墙一次再热炉顶水冷壁14和前墙出口集箱15相连通。前墙1中通流的工质为一次再热汽。
后墙3中,后墙入口集箱31与后墙二次再热炉底水冷壁32相连通,后墙二次再热炉底水冷壁32依次与后墙二次再热水平水冷壁33、后墙二次再热水冷壁34和后墙出口集箱35相连通。后墙3中通流的工质为二次再热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右侧墙2和左侧墙4采用垂直管圈膜式水冷壁,所述前墙1采用垂直管圈一次再热膜式水冷壁,后墙3采用垂直管圈二次再热膜式水冷壁。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右侧墙2和左侧墙4的几何结构和热负荷分布均相同。
本发明的具体工作过程为:
来自锅炉省煤器的水被分为四路,分别进入右侧墙第一入口集箱21、右侧墙第二入口集箱22、左侧墙第一入口集箱41和左侧墙第二入口集箱42。经过上述四个入口集箱的分配,水被均匀地送入右侧墙水冷壁23和左侧墙水冷壁43并进行加热,右侧墙水冷壁23升温后的水进入右侧墙出口集箱24,左侧墙水冷壁43升温后的水进入左侧墙出口集箱44,右侧墙出口集箱24和左侧墙出口集箱44的水汇合后被送入锅炉过热器系统。
来自超高压缸的排汽被送入前墙入口集箱11,后被均匀分配,并依次在前墙一次再热炉底水冷壁12、前墙一次再热水冷壁13、前墙一次再热炉顶水冷壁14进行加热,随后在前墙出口集箱15汇集,并送至一次再热系统的对流受热面。
来自高压缸的排汽被送入后墙入口集箱31,后被均匀分配,并依次在后墙二次再热炉底水冷壁32、后墙二次再热水平水冷壁33、后墙二次再热水冷壁34进行加热,随后在后墙出口集箱35汇集,并送至二次再热系统的对流受热面。
采用上述具体操作时,首先解决了700℃二次再热卧式侧墙对冲锅炉水冷壁通流面积大、流速偏低的问题;其次,由于右侧墙2和左侧墙4无论是几何结构还是热负荷分布均较为接近,显著降低了水冷壁管流量偏差的问题,有效抑制了水冷壁局部超温的问题;另外,布置一次再热水冷壁和二次再热水冷壁,增加了再热辐射受热面,有效解决了700℃二次再热锅炉一次再热和二次再热吸热比例显著升高的问题,同时避免了卧式侧墙对冲锅炉布置墙式再热器的难题。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700℃二次再热卧式侧墙对冲锅炉的水冷壁,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墙(1)、右侧墙(2)、后墙(3)和左侧墙(4);其中,前墙(1)包括前墙入口集箱(11)、前墙一次再热炉底水冷壁(12)、前墙一次再热水冷壁(13)、前墙一次再热炉顶水冷壁(14)和前墙出口集箱(15);右侧墙(2)包括右侧墙第一入口集箱(21)、右侧墙第二入口集箱(22)、右侧墙水冷壁(23)、右侧墙出口集箱(24)、右侧墙折焰角(25)和右侧墙燃烧器孔(26);后墙(3)包括后墙入口集箱(31)、后墙二次再热炉底水冷壁(32)、后墙二次再热水平水冷壁(33)、后墙二次再热水冷壁(34)和后墙出口集箱(35);左侧墙(4)包括左侧墙第一入口集箱(41)、左侧墙第二入口集箱(42)、左侧墙水冷壁(43)、左侧墙出口集箱(44)、左侧墙折焰角(45)和左侧墙燃烧器孔(46);
所述右侧墙(2)中,右侧墙第一入口集箱(21)和右侧墙第二入口集箱(22)均与右侧墙水冷壁(23)相连通,右侧墙水冷壁(23)与右侧墙出口集箱(24)相连通;右侧墙(2)中,位于右侧墙出口集箱(24)处的右侧墙水冷壁(23)上开有右侧墙折焰角(25),右侧墙水冷壁(23)上开有右侧墙燃烧器孔(26);
所述左侧墙(4)中,左侧墙第一入口集箱(41)和左侧墙第二入口集箱(42)均与左侧墙水冷壁(43)相连通,左侧墙水冷壁(43)与左侧墙出口集箱(44)相连通;左侧墙(4)中,位于左侧墙出口集箱(44)处的左侧墙水冷壁(43)上开有左侧墙折焰角(45),左侧墙水冷壁(43)上开有左侧墙燃烧器孔(46);右侧墙折焰角(25)和右侧墙燃烧器孔(26)的位置分别与左侧墙折焰角(45)和左侧墙燃烧器孔(46)的位置对应;右侧墙(2)和左侧墙(4)中通流的工质为来自锅炉省煤器的水;
所述前墙(1)中,前墙入口集箱(11)与前墙一次再热炉底水冷壁(12)相连通,前墙一次再热炉底水冷壁(12)依次与前墙一次再热水冷壁(13)、前墙一次再热炉顶水冷壁(14)和前墙出口集箱(15)相连通;前墙(1)中通流的工质为一次再热汽;
所述后墙(3)中,后墙入口集箱(31)与后墙二次再热炉底水冷壁(32)相连通,后墙二次再热炉底水冷壁(32)依次与后墙二次再热水平水冷壁(33)、后墙二次再热水冷壁(34)和后墙出口集箱(35)相连通;后墙(3)中通流的工质为二次再热汽;
所述右侧墙(2)和左侧墙(4)采用垂直管圈膜式水冷壁,所述前墙(1)采用垂直管圈一次再热膜式水冷壁,后墙(3)采用垂直管圈二次再热膜式水冷壁;
所述右侧墙(2)和左侧墙(4)的几何结构和热负荷分布均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700℃二次再热卧式侧墙对冲锅炉的水冷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墙入口集箱(11)的进气来自超高压缸的排汽,所述后墙入口集箱(31)的进气来自高压缸的排汽。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700℃二次再热卧式侧墙对冲锅炉的水冷壁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来自锅炉省煤器的水被分为四路,分别进入右侧墙第一入口集箱(21)、右侧墙第二入口集箱(22)、左侧墙第一入口集箱(41)和左侧墙第二入口集箱(42);经过上述四个入口集箱的分配,水被均匀地送入右侧墙水冷壁(23)和左侧墙水冷壁(43)并进行加热,右侧墙水冷壁(23)升温后的水进入右侧墙出口集箱(24),左侧墙水冷壁(43)升温后的水进入左侧墙出口集箱(44),右侧墙出口集箱(24)和左侧墙出口集箱(44)的水汇合后被送入锅炉过热器系统;
来自超高压缸的排汽被送入前墙入口集箱(11),后被均匀分配,并依次在前墙一次再热炉底水冷壁(12)、前墙一次再热水冷壁(13)、前墙一次再热炉顶水冷壁(14)进行加热,随后在前墙出口集箱(15)汇集,并送至一次再热系统的对流受热面;
来自高压缸的排汽被送入后墙入口集箱(31),后被均匀分配,并依次在后墙二次再热炉底水冷壁(32)、后墙二次再热水平水冷壁(33)、后墙二次再热水冷壁(34)进行加热,随后在后墙出口集箱(35)汇集,并送至二次再热系统的对流受热面。
CN201910030042.2A 2019-01-14 2019-01-14 700℃二次再热卧式侧墙对冲锅炉的水冷壁及工作方法 Active CN1096118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30042.2A CN109611816B (zh) 2019-01-14 2019-01-14 700℃二次再热卧式侧墙对冲锅炉的水冷壁及工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30042.2A CN109611816B (zh) 2019-01-14 2019-01-14 700℃二次再热卧式侧墙对冲锅炉的水冷壁及工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11816A CN109611816A (zh) 2019-04-12
CN109611816B true CN109611816B (zh) 2023-12-19

Family

ID=66016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30042.2A Active CN109611816B (zh) 2019-01-14 2019-01-14 700℃二次再热卧式侧墙对冲锅炉的水冷壁及工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118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35158B (zh) * 2022-05-16 2023-05-26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汽冷壁的锅炉炉膛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36704A (ja) * 2000-05-26 2001-12-0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ボイラ
CN104154661A (zh) * 2014-08-06 2014-11-1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以针翅强化对流管屏的燃油燃气角管锅炉结构
WO2017088742A1 (zh) * 2015-11-25 2017-06-01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负荷下高流动稳定性的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及实现低质量流速的方法
CN108534118A (zh) * 2018-03-30 2018-09-14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临界或超超临界直流锅炉水冷壁结构
CN209540846U (zh) * 2019-01-14 2019-10-25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700℃二次再热卧式侧墙对冲锅炉辐射受热面布置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36704A (ja) * 2000-05-26 2001-12-0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ボイラ
CN104154661A (zh) * 2014-08-06 2014-11-1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以针翅强化对流管屏的燃油燃气角管锅炉结构
WO2017088742A1 (zh) * 2015-11-25 2017-06-01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负荷下高流动稳定性的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及实现低质量流速的方法
CN108534118A (zh) * 2018-03-30 2018-09-14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临界或超超临界直流锅炉水冷壁结构
CN209540846U (zh) * 2019-01-14 2019-10-25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700℃二次再热卧式侧墙对冲锅炉辐射受热面布置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700℃超超临界锅炉壁温特性研究;刘旭聃;张忠孝;乌晓江;范浩杰;;锅炉技术(第06期);全文 *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直流锅炉水冷壁水动力特性研究;张威;闫凯;王欢;车得福;;热能动力工程(第08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11816A (zh) 2019-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95983B (zh) 燃煤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
CN104728823B (zh) 一种新型超临界二氧化碳燃煤锅炉
CN105526576A (zh) 一种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双分流高效发电系统
CN106402831B (zh) 一种用于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的双烟道锅炉
CN205897088U (zh)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燃煤发电机组
CN102901081A (zh) 一种炉内受热面全水平布置的双烟道二次再热直流锅炉
CN105240061A (zh) 一种采用注氢燃烧混合式加热的超高温蒸汽动力循环系统
CN108844051B (zh) 一种采用超临界co2为工质的试验锅炉
CN109611816B (zh) 700℃二次再热卧式侧墙对冲锅炉的水冷壁及工作方法
CN106247306B (zh) 一种防止管壁超温的超临界二氧化碳锅炉受热面布置方式
CN204827567U (zh) 可换式多热源余热发电机组
CN106090865A (zh)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锅炉辐射受热面布置方法
CN210530935U (zh) 一种多轴布置的双机回热系统
CN205782806U (zh) 一种新型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锅炉装置
CN207795326U (zh) 汽轮机发电机组
CN208998043U (zh) 一种采用超临界co2为工质的新型试验锅炉
CN105910090A (zh) 用于降低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中排烟温度的系统
CN209540846U (zh) 700℃二次再热卧式侧墙对冲锅炉辐射受热面布置结构
WO2022156218A1 (zh) 一种具有双工质的高效超临界二氧化碳锅炉
CN201417093Y (zh) 用于玻璃生产线的余热锅炉热回收系统
CN204534516U (zh) 一种新型超临界二氧化碳燃煤锅炉
CN203010934U (zh) 一种热风炉热能回收装置
CN209838541U (zh) 一种煤气化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装置
CN205782805U (zh) 大型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的锅炉装置
CN206036989U (zh) 一种便于气温调节的超临界co2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