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82805U - 大型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的锅炉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大型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的锅炉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782805U CN205782805U CN201620679488.XU CN201620679488U CN205782805U CN 205782805 U CN205782805 U CN 205782805U CN 201620679488 U CN201620679488 U CN 201620679488U CN 205782805 U CN205782805 U CN 20578280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bon dioxide
- supercritical carbon
- generation system
- electricity generation
- brayton cy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himneys And Flu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型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的锅炉装置,包括依次相连通的炉膛、水平烟道及尾部烟道,炉膛内沿烟气流通的方向依次布置有水冷壁、墙式再热器及屏式过热器,水平烟道内布置有高温再热器,尾部烟道内沿烟气流通的方向依次布置有低温再热器及烟气冷却器,尾部烟道内布置有低温过热器,低温再热器与低温过热器并排布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能够适用于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并且能够有效的降低锅炉排烟的温度,锅炉的效率较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先进高效火力发电领域,涉及一种大型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的锅炉装置。
背景技术
不断提高发电机组的效率是电力行业研究的永恒主题和目标。对于发电企业而言,系统的循环效率越高,单位发电量的能耗就越低,对应的能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就越低。对于传统的以蒸汽朗肯循环为能量转换系统的发电机组,若提高发电效率至50%左右,则需将主蒸汽参数提高至700℃,这就意味着需要花费高昂的经济代价和时间成本来研发新型镍基高温合金。为了避开材料方面的技术瓶颈,各国学者纷纷将目光转移到新型动力循环系统,以期实现发电效率的提升。经过各国学者大量的前期研究和论证,目前普遍认可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是极具潜力的新概念先进动力系统。这主要是由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具有能量密度大、传热效率高等特点,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高效发电系统可以在620℃温度范围内达到常规蒸汽朗肯循环700℃的效率,不需要再开发新型的高温镍基合金,且设备尺寸小于同参数的蒸汽机组,经济性非常好。
我国能源禀赋的特点决定了燃煤发电仍然是未来很长时期内我国电力结构的主体,因此,开发大型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高效发电系统非常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虽然国际上关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技术已经是公开技术,但是目前国内外关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大多是针对太阳能等新能源,而针对传统化石能源,特别是煤基发电的新型系统鲜有涉及。对于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高效发电系统来讲,由于整个循环系统中包括大量回热系统,锅炉入口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温度一般都要超过500℃。对于超临界二氧化碳锅炉来讲,如果仍按照传统蒸汽锅炉的受热面布置方法,在锅炉尾部布置常规省煤器,则由于省煤器处传热温压小,工质温升通常只有几摄氏度,使得受热面布置不合理、经济性差。此外,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高效发电系统由于工质入口温度高,锅炉尾部排烟温度也较高,因此如何降低超临界二氧化碳锅炉的排烟温度,提高锅炉热效率也是至关重要的技术环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大型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的锅炉装置,该锅炉装置能够适用于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并且能够有效的降低锅炉排烟的温度,锅炉的效率较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大型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的锅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通的炉膛、水平烟道及尾部烟道,炉膛内沿烟气流通的方向依次布置有水冷壁、墙式再热器及屏式过热器,水平烟道内布置有高温再热器,尾部烟道内沿烟气流通的方向依次布置有低温再热器及烟气冷却器,尾部烟道内布置有低温过热器,低温再热器与低温过热器并排布置;
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中低温回热器的冷端出口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与烟气冷却器的入口相连通,另一路与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中高温回热器的冷侧入口相连通,烟气冷却器的出口及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中高温回热器的冷侧出口通过管道并管后与水冷壁的入口相连通;
水冷壁的出口与低温过热器的入口相连通,低温过热器的出口与屏式过热器的入口相连通,屏式过热器的出口与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中的高压透平的入口相连通;
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中高压透平的出口与墙式再热器的入口相连通,墙式再热器的出口与低温再热器的入口相连通,低温再热器的出口经高温再热器与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中的低压透平相连通。
尾部烟道内还布置有SCR脱硝装置,烟气冷却器与SCR脱硝装置沿烟气流通的方向依次分布。
尾部烟道内还布置有空气预热器,烟气冷却器与空气预热器沿烟气流通的方向依次分布。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大型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的锅炉装置包括炉膛、水平烟道及尾部烟道,将墙式再热器及屏式过热器沿烟气流通的方向布置于炉膛内,将高温再热器布置于水平烟道内,将低温再热器、低温过热器及烟气冷却器布置于尾部烟道中,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锅炉装置满足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的工作要求,同时通过烟气冷却器分流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中低温回热器冷端输出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分流出来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在烟气冷却器中与锅炉尾部烟道中的烟气进行换热升温,从而降低锅炉排烟的温度,升温后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进入到水冷壁中,从而有效提高锅炉的效率,使其更好的适用于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水冷壁、2为低温过热器、3为屏式过热器、4为墙式再热器、5为低温再热器、6为高温再热器、7为烟气冷却器、8为SCR脱硝装置、9为空气预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大型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的锅炉装置包括依次相连通的炉膛、水平烟道及尾部烟道,炉膛内沿烟气流通的方向依次布置有水冷壁1、墙式再热器4及屏式过热器3,水平烟道内布置有高温再热器6,尾部烟道内沿烟气流通的方向依次布置有低温再热器5及烟气冷却器7,尾部烟道内布置有低温过热器2,低温再热器5与低温过热器2并排布置;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中低温回热器的冷端出口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与烟气冷却器7的入口相连通,另一路与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中高温回热器的冷侧入口相连通,烟气冷却器7的出口及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中高温回热器的冷侧出口通过管道并管后与水冷壁1的入口相连通;水冷壁1的出口与低温过热器2的入口相连通,低温过热器2的出口与屏式过热器3的入口相连通,屏式过热器3的出口与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中的高压透平的入口相连通;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中高压透平的出口与墙式再热器4的入口相连通,墙式再热器4的出口与低温再热器5的入口相连通,低温再热器5的出口经高温再热器6与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中的低压透平相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尾部烟道内还布置有SCR脱硝装置8,烟气冷却器7与SCR脱硝装置8沿烟气流通的方向依次分布;尾部烟道内还布置有空气预热器9,烟气冷却器7与空气预热器9沿烟气流通的方向依次分布。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包括预冷器、主压缩机、再压缩机、低温回热器、高温回热器、锅炉、高压透平、低压透平及发电机;低温回热器的热侧出口分为两路,其中一路经预冷器与主压缩机的入口相连通,主压缩机的出口与低温回热器的冷侧入口相连通,另一路与再压缩机的入口相连通,再压缩机的出口与低温回热器的冷侧出口通过管道并管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与高温回热器的冷侧入口相连通,另一路与烟气冷却器7的入口相连通,高温回热器的冷侧出口与烟气冷却器7的出口经管道并管后与水冷壁1的入口相连通,水冷壁1的出口依次经低温过热器2及屏式过热器3与高压透平的入口相连通,高压透平的出口与墙式再热器4的入口相连通,墙式再热器4的出口与低温再热器5的入口相连通,低温再热器5的出口经高温再热器6与低压透平的入口相连通,低压透平的出口与高温回热器的热侧入口相连通,高温回热器的热侧出口与低温回热器的热侧入口相连通,低压透平的输出轴与发电机的驱动轴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工程为:
为了进一步降低锅炉排烟温度,提高锅炉热效率,本实用新型在尾部烟道内布置有烟气冷却器7,其中,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中低温回热器冷端输出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分为两路,其中一路进入到烟气冷却器9中与尾部烟道中的烟气进行换热,另一路进入到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中高温回热器的冷侧中,烟气冷却器9输出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与高温回热器的冷侧输出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汇流后进入到水冷壁1中,换热后烟气的烟温降低到SCR脱硝反应的适宜温度区间,即350℃~400℃,然后降温后的烟气进入SCR脱硝装置8进行脱硝处理,脱硝处理后的烟气进入到空气预热器9中对进入到锅炉中的空气进行加热,使加热后空气的温度满足炉膛燃烧及传热要求。
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进入水冷壁1后被加热,被加热后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依次进入到低温过热器2及屏式过热器3中被加热到额定主气温度,然后再进入到高压透平膨胀做功放热,放热后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依次进入到墙式再热器4、低温再热器5及高温再热器6中进行被加热到额定再热气温,然后再进入低压透平膨胀做功。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大型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的锅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通的炉膛、水平烟道及尾部烟道,炉膛内沿烟气流通的方向依次布置有水冷壁(1)、墙式再热器(4)及屏式过热器(3),水平烟道内布置有高温再热器(6),尾部烟道内沿烟气流通的方向依次布置有低温再热器(5)及烟气冷却器(7),尾部烟道内布置有低温过热器(2),低温再热器(5)与低温过热器(2)并排布置;
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中低温回热器的冷端出口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与烟气冷却器(7)的入口相连通,另一路与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中高温回热器的冷侧入口相连通,烟气冷却器(7)的出口及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中高温回热器的冷侧出口通过管道并管后与水冷壁(1)的入口相连通;
水冷壁(1)的出口与低温过热器(2)的入口相连通,低温过热器(2)的出口与屏式过热器(3)的入口相连通,屏式过热器(3)的出口与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中的高压透平的入口相连通;
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中高压透平的出口与墙式再热器(4)的入口相连通,墙式再热器(4)的出口与低温再热器(5)的入口相连通,低温再热器(5)的出口经高温再热器(6)与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中的低压透平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的锅炉装置,其特征在于,尾部烟道内还布置有SCR脱硝装置(8),烟气冷却器(7)与SCR脱硝装置(8)沿烟气流通的方向依次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的锅炉装置,其特征在于,尾部烟道内还布置有空气预热器(9),烟气冷却器(7)与空气预热器(9)沿烟气流通的方向依次分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679488.XU CN205782805U (zh) | 2016-06-30 | 2016-06-30 | 大型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的锅炉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679488.XU CN205782805U (zh) | 2016-06-30 | 2016-06-30 | 大型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的锅炉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782805U true CN205782805U (zh) | 2016-12-07 |
Family
ID=58127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679488.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82805U (zh) | 2016-06-30 | 2016-06-30 | 大型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的锅炉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78280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79512A (zh) * | 2017-04-26 | 2017-07-25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二次再热燃煤发电锅炉系统 |
-
2016
- 2016-06-30 CN CN201620679488.XU patent/CN20578280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79512A (zh) * | 2017-04-26 | 2017-07-25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二次再热燃煤发电锅炉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195983B (zh) | 燃煤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 | |
CN105526576B (zh) | 一种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双分流高效发电系统 | |
CN206036988U (zh) | 一种带烟气再循环的超临界co2锅炉装置 | |
CN106402831B (zh) | 一种用于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的双烟道锅炉 | |
CN104728823B (zh) | 一种新型超临界二氧化碳燃煤锅炉 | |
CN109555569B (zh) |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冷端余热回收发电系统及运行方法 | |
CN106195984B (zh) | 新型燃煤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单级分流发电系统 | |
CN205897088U (zh) |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燃煤发电机组 | |
CN203431914U (zh) | 一种使用四分仓结构空气预热器降低二次再热锅炉排烟温度的烟气系统 | |
CN203132371U (zh) | 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石灰窑烟气余热回收发电系统 | |
CN106870037A (zh) |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 | |
CN106287657A (zh) |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和有机朗肯联合循环火力发电系统 | |
CN104727868A (zh) | 煤基新型超临界工质多级分流再热式高效发电系统 | |
CN107120642B (zh) |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流化床锅炉加热系统及加热方法 | |
CN106285805A (zh) | 一种中间预热的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 | |
CN205782806U (zh) | 一种新型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锅炉装置 | |
CN106247306B (zh) | 一种防止管壁超温的超临界二氧化碳锅炉受热面布置方式 | |
CN205332163U (zh) | 一种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双分流高效发电系统 | |
CN105387729B (zh) | 物料冷却余热发电系统 | |
CN203756253U (zh) | 一种低温型有机朗肯循环钢铁厂余热发电系统 | |
CN205782805U (zh) | 大型煤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的锅炉装置 | |
CN206094611U (zh) | 一种带太阳能集热场的水泥窑余热发电装置 | |
CN204609964U (zh) | 煤基新型超临界工质多级分流再热式高效发电系统 | |
CN105910090A (zh) | 用于降低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中排烟温度的系统 | |
CN209820172U (zh) | 一种蓄热式高温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07 Termination date: 201806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