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06663A - 一种用于陆地和水上救助的飞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陆地和水上救助的飞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06663A
CN109606663A CN201811592247.1A CN201811592247A CN109606663A CN 109606663 A CN109606663 A CN 109606663A CN 201811592247 A CN201811592247 A CN 201811592247A CN 109606663 A CN109606663 A CN 1096066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ief
flight
component
cabin
carr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9224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昌明
杜蒲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a Hao Hai Hai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 Hao Hai Hai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 Hao Hai Hai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 Hao Hai Hai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9224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06663A/zh
Publication of CN1096066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0666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27/00Rotorcraft; Rotors peculiar thereto
    • B64C27/04Helicopters
    • B64C27/08Helicopters with two or more ro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CLAUNCHING, HAULING-OUT, OR DRY-DOCKING OF VESSELS; LIFE-SAVING IN WATER; EQUIPMENT FOR DWELLING OR WORKING UNDER WATER; MEANS FOR SALVAGING OR SEARCHING FOR UNDERWATER OBJECTS
    • B63C9/00Life-saving in water
    • B63C9/01Air-sea rescue devices, i.e. equipment carried by, and capable of being dropped from, an aircr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25/00Alighting gear
    • B64C25/32Alight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elements which contact the ground or similar surface 
    • B64C25/54Flo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25/00Alighting gear
    • B64C25/32Alight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elements which contact the ground or similar surface 
    • B64C25/58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shock-absorbers or sp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陆地和水上救助的飞行装置,所述飞行装置可通过远程遥控,寻找遇险人员,并飞落到遇险人员附近,所述飞行装置可载运遇险人员,并再通过远程遥控飞落到安全地点。本发明可用于远程陆地和水上不利甚至危险环境下的快速救助。运用该救助装置时:不需要救助人员抵达遇险现场,在后方安全地点直接通过无线遥控,就可以将该救助装置降落在遇险现场,从而安全快速地实施救助。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陆地和水上救助的飞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救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陆地和水上救助的飞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的活动日益延伸到内陆及远海,各种内陆和海上遇险事故层出不穷,发生遇险事故后,迅速及时地救助遇险人员成为救助的第一要务。在交通便利的内陆及内河近海环境下,救助相对容易。但当遇险发生在内陆交通闭塞的崇山峻岭、荒漠隔壁或发生危险事故的海上时,救助人员难以快速安全地救助到遇险人员。因此在诸如内陆交通闭塞的崇山峻岭、荒漠戈壁或发生危险事故的海上,如何快速安全地把遇险人员转移到救援后方安全地点,一直困扰着很多救助人员。
目前,在救助人员不易快速安全抵达的内陆和海上转移遇险人员有5种方法:
1、人工搜山式救助:在崇山峻岭之间,组织大批人员地毯式搜救遇险人员。如较常见的户外探险者迷路遇险或勘探工作者野外遇险等场景,救助效率非常低下,救助过程危险漫长;往往就算找到遇险人员,也不能得有及时的有效救治;
2、汽车等陆地交通工具救助:速度相对较快,但是在道路交通状况较差的崇山峻岭、荒漠戈壁时,救助工作却极易受阻;并且需要人员到达后才能展开救助,救助往返过程耗时耗力、效率低下;
3、直升机救助:利用直升机降落或挂吊篮或吊人等方式救助,适合陆地及海上快速救助,算是最有效的救助法。但出动直升机价格昂贵、直升机对降落环境和场地及引导条件要求很高,在特殊地域及水面不能降落;悬停施救时,天气状况不好时容易出现人机事故;在遇到遇险现场有着火、或有浓烟、或有易燃易爆危险品泄露时,不能悬停更无法降落。因此,直升机救助也只有特殊情况才能被使用,且受到救助环境的严格限制;
4、水上救助船后甲板接近遇险船;救助船靠近遇险船很可能发生碰撞危险,两船的高度落差也会造成了遇险人员的登船困难;当被救助船舶有着火、或有浓烟、或有易燃易爆危险品泄露时,救助风险及难度极大。救助船不能靠近救助时,只能远观等待现场条件好转,往往错过最佳救助时机;
5、联系索具转移遇险人员:利用抛绳器在救助人员与遇险人员之间设一根联系索,通过联系索具转移遇险人员。在危险的环境下,把联系索具有效地固定在遇险人员上本身就不容易;而依靠联系索具,临空往返救助遇险人员风险也很大,需要消耗救助和遇险人员极大的体力,并承受极大的心里压力。目前主要用于部队,对那些训练有素的人员来说勉强可行,但对于普通人很难适应;
6、捞救水面遇险人员:利用从舷侧伸出的网,救助船等待在适当位置,静候漂浮者漂入网中,这种方法很被动,只有在其它方法均失效时才使用,必须一次捞救成功,因为人一旦落水生存时间极短,尤其在风浪较大时,被溺亡的概率极大。
从救助的角度,以上能使用的6种方法中,除了直升机救助能相对及时有效外,其它5种方法要么搜救效率极低、要么极易受交通条件限制,要么极易受救助现场环境限制,要么极易受人员体力及心里承受能力限制,要么极易受救助几率限制等。上述各种常用的救援方法,不确定因素太多,均具有明显的限制条件和弊端。因此这5种传统的救助方法都不算是快速安全有效的救助方法。
对于直升机救助而言,也存在明显弊端。例如,目前很多救助队没有条件配备直升机,就算装备有直升机,直升机更多是作为海上搜寻而使用。用直升机直接转移遇险人员,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使用,例如:救助伤员、昏迷人员等。救援直升机往往需要有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及救助人员,特别是在大雾浓烟等可见度低的救助现场,进行悬停或降落施救时容易出事故,一不留神就会造成机毁人亡。当船舶泄露有易燃易爆等危险品时,出于机组及救援人员安全考虑,直升机并不能在事故现场上方悬停救助,更不提降落救助,往往只能错失救助良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用于陆地和水上救助的飞行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陆地和水上救助的飞行装置,所述飞行装置可通过远程遥控,寻找遇险人员,并飞落到遇险人员附近,所述飞行装置可载运遇险人员,并再通过远程遥控飞落到安全地点。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飞行装置包括一救助体,所述救助体内设有承载舱,所述救助体底端设有动力舱和起降组件,所述救助体顶端设有飞行系统,所述飞行系统与后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所述动力舱为飞行系统供电。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承载舱为一独立的密封舱体,所述承载舱内设有承载平台,所述承载平台两侧设有护栏。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承载舱侧部设有至少一个带透气孔的舱门,并且可从承载舱外部及内部锁紧和打开。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起降组件包括减震器和浮筒,所述减震器分别设置在承载舱底端的两侧,所述浮筒与减震器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舱包括两个独立的L型空舱,每个L型空舱内设有若干个电池模块。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飞行系统包括飞行组件、控制组件、搜索组件、通信组件和应急组件,所述飞行组件设置在承载舱顶端两侧,所述应急组件设置在承载舱顶端的中间部位,所述通信组件设置在承载舱顶端两侧,所述搜索组件设置在承载舱一侧,所述控制组件分别连接飞行组件、应急组件和搜索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还通过通信组件连接后台控制系统。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搜索组件为视频探头或光电探头,以便后方基地能远程搜索、快速施救,也为救助体能安全飞行、精准起降提供可靠保障。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应急组件为一套存储于快开盒的紧急降落伞,用于救助体在飞行装置出现故障失速时,能迅速通过远程遥控开启或承载舱内人员手动开启的方式,打开紧急降落伞,以保证飞行装置能平稳落地,进而保障救助体及内部人员安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可用于远程陆地和水上不利甚至危险环境下的快速救助。运用该救助装置时:不需要救助人员抵达遇险现场,在后方安全地点直接通过无线遥控,就可以将该救助装置降落在遇险现场,从而安全快速地实施救助。
另外,遇险人员可从遇险陆地或水上自行转移至该飞行装置的承载舱,关闭舱门后,该救助装置即可运行飞抵救助后方或其它安全地点。该救助装置不受事故现场各种不利甚至危险环境的影响,具有远程遥控、远程搜索、快速施救、安全可靠、救助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动力舱的俯视图;
图5为图2的B-B向剖视图;
图6为图2的C-C向剖视图(关门状态);
图7为图2的C-C向剖视图(开门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见图1至图7,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陆地和水上救助的飞行装置,其可通过远程遥控,寻找遇险人员,并飞落到遇险人员附近,所述飞行装置可载运遇险人员,并再通过远程遥控飞落到安全地点。
飞行装置包括一救助体1,救助体1具体采用刚性材料制成,可以为金属材料,也可以为复合材料,救助体1的形状具体可以为圆形或船型或椭圆形或长圆形等其它形状。
在救助体1内设有一独立的承载舱2,承载舱2是用于载人或载物。
在承载舱2内设有承载平台3,承载平台3具体可为防火/减震隔垫,待救援人员或者救援货物可放置在承载平台3上。
在承载平台3两侧设有护栏4,护栏4用于保护待救援人员或者救援货物。
另外,在承载舱2侧部还设有至少一个带透气孔的舱门5,并且舱门5可从承载舱2外部及内部锁紧和打开,便于出现紧急情况时,进行逃生。
在救助体1底端设有动力舱6和起降组件。
动力舱6,其内部设有若干个电源模块8,用于为飞行装置供电。
动力舱6具体可通过舱壁分隔成多个独立的舱室7,电源模块8可放置在各个舱室7内。
舱壁采用刚性材料制成,可以为金属材料,也可以为复合材料。
动力舱6具体可由舱壁分成两个L形的舱室7,这样当其中一个舱室7破损后,另一个舱室7还可独立工作,使得救助体1仍具有一定的残存能力,不会产生过大的横倾和纵倾,不会影响整套飞行系统的运转,本装置仍可降落在陆地或漂浮于水上继续执行救助任。
起降组件,其适用于保障救助体1在陆地和水上的安全起降。
起降组件包括减震器10和浮筒9,减震器10分别设置在承载舱2底端的两侧,浮筒9与减震器10连接。
浮筒9通过浮力可降落在水上不会下沉,并且降落在陆地上还具有缓冲性能。
减震器10是用于进一步提高救助体1降落后的缓冲性能。
在承载舱2顶端设有飞行系统,飞行系统与后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其是用于使本装置具有自航能力,同时具备接受、发送信号的能力、自动导航能力,并能执行后方操作设备发出的指令。
飞行系统包括飞行组件12、控制组件13、搜索组件11、通信组件14和应急组件15。
飞行组件12设置在承载舱2顶端两侧,其是用于带动承载舱2飞行和降落,其具体可通过叶片旋转方式进行升降。
搜索组件11,其可为视频探头或光电探头,其是为飞行系统和后方基地提供实时视频等信号输出和便于救助人员在后方基地远程遥控,也为救助体1能安全飞行、精准起降提供可靠保障。
控制组件13与通信组件14相连接,通信组件14安装于救助体1的上部前后两端,控制组件13用于控制所有飞行组件12的飞行方向、升力大小,并通过无线电反馈搜索组件11、飞行组件12、电池模块8等参数回后方基地,执行后方发出的指令等。
通信组件14具体为无线电的发射/接收装置。
应急组件15,其设置在承载舱2顶端的中间部位,其具体为一套存储于快开盒的紧急降落伞,其是用于救助体1在飞行装置出现故障失速时,能迅速通过远程遥控开启或承载舱内人员手动开启的方式,打开紧急降落伞,以保证飞行装置能平稳落地,进而保障救助体1及内部人员安全。
本装置是专门为救助人员研发,满足偏远不易快速安全抵达时的救助需要,能安全地、快速地、有效地将遇险人员从遇险陆地、水面或船只上安全转移到救助后方或其它安全地点。
通过上述方案的实施,本申请可达到如下功能:
1)保证救助人员的安全,操控飞行装置实行救助,从始至终不需要救助人员离开后方而涉险,在自身完全安全的情况下,对遇险人员实行远程救助。相比之下,直升机救助、联系索救助等传统救助法,都需要救助人员离开后方或离开安全地带,冒险带回被救人员;
2)遇险人员获救容易,该救助装置具有远程遥控和自主飞行能力,能以最快的速度抵达救援现场,帮助遇险人员撤离;该救助装置同时具有陆地和水上的起降能力,不管是偏远的陆地、水上,还是遇险的船舶及海洋平台等,均可轻易抵达、降落、救助及返航;
3)安全可靠,该救助装置在救助体中间的顶部区域设有应急组件,应急组件设有一套存储于快开盒的紧急降落伞。用于救助体在飞行装置出现故障失速时,能迅速通过远程遥控开启或承载舱内人员手动开启的方式,打开紧急降落伞,以保证飞行装置能平稳落地,进而保障救助体及内部人员安全。相比现有的六种传统救助法,本装置是最安全的;
4)操作简单,救助人员在后方基地通过遥控飞行装置,一根摇杆就可以轻松达到前进、后退、转向、起降等飞行功能,并具有远程搜索功能;
5)性价比高,现有六种救助法中,仅直升机救助法是有效的救助方法,但直升机价格昂贵,飞行员的待遇也很高。除了昏迷的遇险人员必须依赖直升机救助外,对于正常或受伤的遇险人员,该飞行装置几乎可以全天候、全地域使用,而且价格便宜,因此性价比是最高的。
综上所述,本发明用于陆地和水上救助的飞行装置,主要用于救助人员不易快速抵达及在不利甚至危险环境下的陆地及水上救助,不需要救助人员抵达现场,在后方直接通过无线遥控,就可以安全地将遇险人员从遇险陆地或水上转移到救助后方或其它安全地点。该装置具有远程遥控、远程搜索、快速施救、安全可靠、救助效率高等显著优点。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9)

1.一种用于陆地和水上救助的飞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装置可通过远程遥控,寻找遇险人员,并飞落到遇险人员附近,所述飞行装置可载运遇险人员,并再通过远程遥控飞落到安全地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陆地和水上救助的飞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装置包括一救助体,所述救助体内设有承载舱,所述救助体底端设有动力舱和起降组件,所述救助体顶端设有飞行系统,所述飞行系统与后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所述动力舱为飞行系统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陆地和水上救助的飞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舱为一独立的密封舱体,所述承载舱内设有承载平台,所述承载平台两侧设有护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陆地和水上救助的飞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舱侧部设有至少一个带透气孔的舱门,并且可从承载舱外部及内部锁紧和打开。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陆地和水上救助的飞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降组件包括减震器和浮筒,所述减震器分别设置在承载舱底端的两侧,所述浮筒与减震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陆地和水上救助的飞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舱包括两个独立的L型空舱,每个L型空舱内设有若干个电池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陆地和水上救助的飞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系统包括飞行组件、控制组件、搜索组件、通信组件和应急组件,所述飞行组件设置在承载舱顶端两侧,所述应急组件设置在承载舱顶端的中间部位,所述通信组件设置在承载舱顶端两侧,所述搜索组件设置在承载舱一侧,所述控制组件分别连接飞行组件、应急组件和搜索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还通过通信组件连接后台控制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陆地和水上救助的飞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搜索组件为视频探头或光电探头,以便后方基地能远程搜索、快速施救,也为救助体能安全飞行、精准起降提供可靠保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陆地和水上救助的飞行装置,其特征在于,应急组件为一套存储于快开盒的紧急降落伞,用于救助体在飞行装置出现故障失速时,能迅速通过远程遥控开启或承载舱内人员手动开启的方式,打开紧急降落伞,以保证飞行装置能平稳落地,进而保障救助体及内部人员安全。
CN201811592247.1A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用于陆地和水上救助的飞行装置 Withdrawn CN1096066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92247.1A CN109606663A (zh)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用于陆地和水上救助的飞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92247.1A CN109606663A (zh)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用于陆地和水上救助的飞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06663A true CN109606663A (zh) 2019-04-12

Family

ID=66011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92247.1A Withdrawn CN109606663A (zh)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用于陆地和水上救助的飞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06663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81999A1 (en) * 2003-03-12 2005-12-22 Petritech, Inc. Structural and other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same
JP2017171032A (ja) * 2016-03-22 2017-09-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飛翔機及び飛翔機の使用方法
CN206679253U (zh) * 2017-04-11 2017-11-28 王钦正 多用途补给救援无人机
CN108820198A (zh) * 2018-07-10 2018-11-16 开封市宝琳机械有限公司 基于八旋翼飞行器的多功能救援机器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81999A1 (en) * 2003-03-12 2005-12-22 Petritech, Inc. Structural and other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same
JP2017171032A (ja) * 2016-03-22 2017-09-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飛翔機及び飛翔機の使用方法
CN206679253U (zh) * 2017-04-11 2017-11-28 王钦正 多用途补给救援无人机
CN108820198A (zh) * 2018-07-10 2018-11-16 开封市宝琳机械有限公司 基于八旋翼飞行器的多功能救援机器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18508B2 (en) Robust amphibious aircraft
US7946530B1 (en) Modular adaptive configured helicopter
US20180002001A1 (en) Water Helicopter
CN105966572B (zh) 用于海上救助的无人救助装置
WO2009039787A1 (fr) Aéronef doté d'un système de sauvetage
CN109572959B (zh) 一种用于海上救援的无人机系统
CN103979110A (zh) 弹道式降落伞救生系统
CN108819633A (zh) Ai智能垂直起降海陆空可变换航母、运载机及通用运载装置
US7056167B1 (en) Life boot
CN109606663A (zh) 一种用于陆地和水上救助的飞行装置
CN204916200U (zh) 防止飞机坠落或被劫持的自动救生保护装置
CN203865005U (zh) 弹道式降落伞救生系统
CN106828942B (zh) 一种可远程快速救助坠海失事飞机的组合式货运大飞机
US11338892B2 (en) Autonomous seabased resupply system
CN209321241U (zh) 一种水上混合布局无人机
USRE20379E (en) Airplane
CN109733556B (zh) 一种基于火箭运输的海上救援方法
CN104908953A (zh) 防止飞机坠落或被劫持的自动救生保护装置与方法
CN117184369A (zh) 一种可变形态的无人海上快速救援装置
RU2116225C1 (ru) Многоцелевой самолет-амфибия
RU142981U1 (ru) Система спасения ракетных двигателей
RU2542800C1 (ru) Самолет-амфибия - летно-спасательный комплекс
RU2752769C1 (ru) Спасательный летательный аппарат
CN213862608U (zh) 一种艇载多旋翼无人机起降系统
RU2171760C2 (ru) Платформ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2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