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05984A - 一种按压释放笔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按压释放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05984A
CN109605984A CN201811615082.5A CN201811615082A CN109605984A CN 109605984 A CN109605984 A CN 109605984A CN 201811615082 A CN201811615082 A CN 201811615082A CN 109605984 A CN109605984 A CN 1096059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pen
pen container
penholder
fix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1508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05984B (zh
Inventor
余成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jiansi Statio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iany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iany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iany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1508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059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05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059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059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059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4/00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 B43K24/02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for locking a single writing unit in only fully projected or retracted positions
    • B43K24/03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for locking a single writing unit in only fully projected or retracted positions operated by flicking or tilting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笔,尤其涉及一种按压释放笔。它包括:前笔杆,前笔杆具有笔头端和套接端,套接端上设固定槽、滑动槽;后笔筒,后笔筒具有笔芯固定槽和活动内腔,前笔杆的套接端和后笔筒的活动内腔相互套接,后笔筒沿后笔筒外壁轴向延伸的方向上设有弹力挤压固定件,弹力挤压固定件的外端朝向轴心方向上还设有配合凸起,配合凸起与固定槽相匹配;前笔杆和后笔筒具有第一配合状态,写字端缩回于笔头端;前笔杆和后笔筒具有第二配合状态,写字端伸出与笔头端。它主要通过设在笔杆外侧的弹力挤压固定件和设在套接端上的固定槽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笔芯的弹出;通过按压弹力挤压固定件释放与固定槽的配合,实现笔芯的收回。

Description

一种按压释放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笔,尤其涉及一种按压释放笔。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一般使用的按压笔大都为通过按压笔杆尾部的按压头来实现笔芯的弹出及收回。
一般的按压笔主要原理还是通过滑爪套、推杆及笔杆内部的导轨来实现,由推杆推动滑爪套运动到导轨底部尖端位置,在笔尖处弹簧的推动下,滑爪套顺势向右侧转动,推杆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上弹回,过了临界点后滑爪继续向右侧转动,被卡在导轨处,此时笔芯弹出,再次按动按压头,推杆继续弹回至顶部,重复上一步,笔芯收回。
这种方式采用的结构较多,生产成本过高,且结构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生产效率相对低下。
如:专利号: CN201420646756.9 公开的一种通过按压笔夹实现出芯或回芯的笔,其采用的按压笔夹的方式来实现笔芯弹出及收回。但是,其笔的结构是复杂的,且在更换笔芯时,因其结构都较小,易丢失,且不易找到替换件,尤其是笔夹的丢失。其次,通过按压笔夹来实现笔芯的弹出及收回,其多零件之间的配合,相对于目前市面上流通的按压笔的结构来说,其稳定性是较低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按压笔结构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按压释放笔,主要通过设在笔杆外侧的弹力挤压固定件和设在套接端上的固定槽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笔芯的弹出;通过按压弹力挤压固定件释放与固定槽的配合,在弹性件提供的动力下,弹力挤压固定件回弹且与滑动槽的底端实现配合,实现笔芯的收回。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按压释放笔,包括:前笔杆,所述前笔杆具有笔头端和套接端,所述套接端上设固定槽、滑动槽;
后笔筒,所述后笔筒具有笔芯固定槽和活动内腔,所述前笔杆的套接端和后笔筒的活动内腔相互套接,所述后笔筒沿后笔筒外壁轴向延伸的方向上设有弹力挤压固定件,所述弹力挤压固定件的外端朝向轴心方向上还设有配合凸起,所述配合凸起与所述固定槽相匹配;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活动内腔内,与前笔杆的套接端顶部和后笔筒的活动腔室底部之间相互抵触;
笔芯,所述笔芯设于前笔杆和后笔筒的内腔,且所述笔芯尾部固定于笔芯固定槽内;所述固定槽靠近所述笔头端设置,以使得所述笔芯的写字端能够伸缩或缩回于所述笔头端;滑动槽的内端连接所述固定槽,滑动槽的外端是通过一折弯槽连至所述套接端外端面的开槽;
所述前笔杆和后笔筒具有第一配合状态,所述写字端缩回于所述笔头端;所述前笔杆和后笔筒具有第二配合状态,所述写字端伸出与所述笔头端。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滑动槽和固定槽之间还设有阻挡凸台;所述弹力挤压固定件是与轴线平行的长条形部件;长条形部件中部设有挤压部;与所述挤压部对应的活动槽是位于阻挡凸台和折弯槽之间的条形凹槽;长条形部件的挤压部和条形凹槽之间留有挤压间隙。所述阻挡凸台通过滑动槽与配合凸起相接触,且配合凸起上设有对应阻挡凸台凸起的凹槽,当阻挡凸台与配合凸起相接触时,使其结构稳定性大大的提高。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阻挡凸台上设有朝稳定支撑区侧倾斜的下滑坡。所述弹力挤压固定件朝固定槽侧推动时,所述配合凸起通过下滑坡能更加顺滑的卡入到固定槽内,因为笔芯的弹出靠的是弹力挤压固定件与固定槽的配合,两者之间的配合通过下滑坡起到一个缓冲作用,使两者之间的配合成为一个柔性配合,使其使用寿命大大的提高。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配合凸起上还设有支撑旋转释放轴,所述支撑旋转释放轴与下滑坡相配合,当配合凸起和固定槽进行配合时,支撑旋转释放轴与下滑坡相接触,但不产生抵触,当弹性挤压固定件内下压时,则支撑旋转释放轴作为支点,会将配合凸起翘起,使其和固定槽配合脱离,并且,当配合凸起被翘起后,则支撑旋转释放轴会沿着下滑坡的倾斜方向往下顺势滑动,则此时配合凸起与固定槽产生错位差,当人收回对弹性挤压固定件的挤压时,配合凸起也无法继续和固定槽之间产生配合,故此,会受到弹性件的力,进入滑动槽内,随后与滑动槽的底面进行抵触。所述弹力挤压固定件与固定槽的配合脱离已经靠下滑坡起到了一个缓冲的作用,而支撑旋转释放轴则给两者之间的缓冲提供了更大的容错率,使笔芯的弹出的成功率大大的提高。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前笔杆的套接端上还设有拆分沟槽和稳定支撑区;所述拆分沟槽分为第一进出滑道和第二进出滑道,所述拆分沟槽的第一进出滑道的出入端位于滑动槽的侧面,且紧贴滑动槽靠稳定支撑区侧的底面,所述第二进出滑道的出入端位于稳定支撑区的底面。所述拆分沟槽主要为前笔杆和后笔筒提供了配合脱离的渠道,因为前笔杆和后笔筒之间的配合主要依靠于配合凸起与固定槽或滑动槽的底面,旋转后笔筒使配合凸起通过第一进出滑道,跨过交接端,在受到拉力后,使其通过第二进出滑道,至此,前笔杆和后笔筒之间的配合脱离。所述稳定支撑区主要为前笔杆和后笔筒之间的配合提供了一个更稳定的支撑,并给配合凸起和滑动槽的底面提供了支撑,使其不必担心两者的配合脱离,且所述稳定支撑区的长度小于第二进出滑道,确保了前笔杆和后笔筒之间的稳定性又能防止误操作导致的前笔杆和后笔筒之间的配合脱离。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第二进出滑道与前笔杆的中心轴线相平行,所述第一进出滑道和第二进出滑道其一端相互连通,形成交接端,所述交接端距滑动槽靠稳定支撑区侧的底面之间具有轴向间距,且该轴向间距大于0.5mm,且该交接端距笔头端的轴向间距小于滑动槽靠稳定支撑区侧的底面距笔头端的轴向间距。所述交接端预防了误操作导致的前笔杆和后笔筒之间的配合脱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弹性挤压固定件可为一至多个,其所述固定槽和滑动槽其数量和弹性挤压固定件相一致。所述弹性挤压固定件的最优选为2至3个,在保证前笔杆和后笔筒的配合稳定情况下,超过3个以上的弹性挤压固定件不利于单手操作且耗材增加。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拆分沟槽的数量为一至多个,其数量也和弹性挤压固定件相一致。所述拆分沟槽的数量的最优选为2至3个,超过3个以上的拆分沟槽将大大的压缩拆分沟槽的长度,使其稳定性降低。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按压释放笔, 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通过推动动作使弹性挤压固定件与固定槽配合,实现笔芯弹出,通过按压弹性挤压固定件,释放弹性挤压固定件,在弹性件提供的动力下,使其与滑动槽底端配合,实现笔芯收回,以上动作均可通过单手操作实现,且实现过程方便,符合人体力学,使用起来非常舒适。
二、通过设置在前笔杆上的滑动槽与拆分沟槽之间的斜道,能使笔芯在释放状态也不会滑出,能有效的使其固定在滑动槽的底端,更好的提供了笔芯收回运动的稳定性。
三、通过设置在前笔杆上的拆分沟槽,弹性挤压固定件在释放状态下,配合凸起可以通过拆分沟槽滑出,使整个后笔筒与前笔杆分离,借此可以进行笔芯更换的工作,这种结构没有使用到任何螺纹装置,使本结构非常简单的同时又保持了稳定和实用性。
四、相对于市面上的按压笔,本发明的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图1处A-A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图2的Q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前笔杆零件的等测正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图5处B-B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图6的W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前笔杆;11、稳定支撑区;12、固定槽;13、滑动槽;131、底面;14、拆分沟槽;141、第一进出滑道;142、第二进出滑道;143、交接端;15、阻挡凸台;151、下滑坡;
2、后笔筒;21、弹力挤压固定件;211、配合凸起;2111、支撑旋转释放轴;22、笔芯固定槽;23、活动腔室;
3、笔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4所示的一种按压释放笔,包括前笔杆1、后笔筒2、笔芯3和弹性件。其中,上述前笔杆1具有笔头端和套接端;如图4所示,上述套接端是主体外径小于前笔杆1本体外径的延伸部,套接端的周向外壁上设固定槽12和滑动槽13。固定槽12靠近笔头端设置,滑动槽13的内端连接所述固定槽12,滑动槽13的外端是通过一折弯槽连至所述套接端外端面的开槽。
上述后笔筒2具有笔芯固定槽22和活动内腔23,前笔杆1的套接端和后笔筒2的活动内腔22相互套接。后笔筒2沿后笔筒外壁轴向延伸的方向上设有弹力挤压固定件21,上述弹力挤压固定件21的外端朝向轴心方向上还设有配合凸起211,所述配合凸起211与所述固定槽12相匹配。固定槽12靠近笔头端的位置设置,在配合凸起211卡入固定槽12时,后笔筒2靠近前笔杆1状态,以使得所述笔芯3的写字端能够伸缩或缩回于所述笔头端。
上述弹性件位于活动内腔23内,与前笔杆1的套接端顶部和后笔筒2的活动腔室23底部之间相互抵触。
上述笔芯3设于前笔杆1和后笔筒2的内腔,上述笔芯靠近上述笔头端设置,以使得上述笔芯的写字端能够伸缩或缩回于上述笔头端,且上述笔芯3尾部固定于笔芯固定槽22内。上述前笔杆1和后笔筒2具有第一配合状态,上述写字端缩回于上述笔头端。上述前笔杆1和后笔筒2具有第二配合状态,上述写字端伸出与上述笔头端。
为了更好的实现前笔杆1和后笔筒2之间的固定结构的稳定程度,上述滑动槽13和固定槽12之间还设有阻挡凸台15;所述弹力挤压固定件21是与轴线平行的长条形部件;长条形部件中部设有挤压部;与所述挤压部对应的活动槽13是位于阻挡凸台15和折弯槽之间的条形凹槽;长条形部件的挤压部和条形凹槽之间留有挤压间隙。在配合凸起211与固定槽12相匹配时,弹力挤压固定件21受到外力挤压后,挤压间隙减小,其结构会向内发生形变,导致配合凸起211以固定槽12为支点翘起,故此其配合凸起211会脱离固定槽12的固定配合,所述配合凸起211可自由通过固定槽12、滑动槽13以及拆分沟槽14。
上述阻挡凸台15通过滑动槽13与配合凸起211相接触,且配合凸起211上设有对应阻挡凸台15外形的凹槽,当阻挡凸台15与配合凸起211相接触时,使其结构稳定性大大的提高。
为了更好的提高前笔杆1和后笔筒2之间的固定结构的稳定程度,并使其两个结构之间能够分离,上述前笔杆1的套接端上还设有拆分沟槽14和稳定支撑区11。上述拆分沟槽14分为第一进出滑道141和第二进出滑道142,上述拆分沟槽14的第一进出滑道141的出入端位于滑动槽13的侧面,且紧贴滑动槽13靠稳定支撑区11侧的底面131,上述第二进出滑道142的出入端位于稳定支撑区11的底面,上述拆分沟槽14主要为前笔杆1和后笔筒2提供了配合脱离的渠道,因为前笔杆1和后笔筒2之间的配合主要依靠于配合凸起211与固定槽12或滑动槽13的底面,旋转后笔筒2使配合凸起211通过第一进出滑道141,跨过交接端143,在受到拉力后,使其通过第二进出滑道142,至此,前笔杆1和后笔筒2之间的配合脱离。上述稳定支撑区11主要为前笔杆1和后笔筒2之间的配合提供了一个更稳定的支撑,并给配合凸起211和滑动槽13的底面提供了支撑,使其不必担心两者的配合脱离,且上述稳定支撑区11的长度小于第二进出滑道142,确保了前笔杆1和后笔筒2之间的稳定性又能防止误操作导致的前笔杆1和后笔筒2之间的配合脱离。
为了更好的避免误操作导致前笔杆1和后笔筒2的配合脱离,上述第二进出滑道142与前笔杆1的中心轴线相平行,上述第一进出滑道141和第二进出滑道142其一端相互连通,形成交接端143,上述交接端143距滑动槽13靠稳定支撑区11侧的底面131之间具有轴向间距,且该轴向间距大于0.5mm,且该交接端143距笔头端的轴向间距小于滑动槽13靠稳定支撑区11侧的底面131距笔头端的轴向间距,当上述弹性挤压固定件21在释放状态下,因为上述交接端143与距滑动槽13靠稳定支撑区11侧的底面131之间具有轴向间距,上述交接端143预防了误操作导致的前笔杆1和后笔筒2之间的配合脱离。
为了实现后笔筒2的多方位固定,上述弹性挤压固定件21可为一至多个,其上述固定槽12和滑动槽13其数量和弹性挤压固定件21相一致,上述弹性挤压固定件21的最优选为2至3个,在保证前笔杆1和后笔筒2的配合稳定情况下,更好的实现了多方位的固定,超过3个以上的弹性挤压固定件21不利于单手操作且耗材增加。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为了更好的实现前笔杆1和后笔筒2的分离,上述拆分沟槽14的数量为1至多个,则其数量也和弹性挤压固定件21相一致。上述拆分沟槽14的数量的最优选为2至3个,超过3个以上的拆分沟槽14将大大的压缩拆分沟槽14的长度,使其稳定性降低。
实施例2:
如图5至7所示的一种按压释放笔,包括前笔杆1、后笔筒2、笔芯3和弹性件。
上述前笔杆1具有笔头端和套接端,上述套接端上设固定槽12、滑动槽13。后笔筒2,所述后笔筒2具有笔芯固定槽22和活动内腔23,所述前笔杆1的套接端和后笔筒2的活动内腔22相互套接,所述后笔筒2上设有弹力挤压固定件21,所述弹力挤压固定件21上还设有配合凸起211,所述配合凸起211与固定槽12相匹配,所述弹力挤压固定件21受到外力挤压后,其结构会向内发生形变,导致配合凸起211以固定槽12为支点翘起,故此其配合凸起211会脱离固定槽12的固定配合,所述配合凸起211可自由通过固定槽12、滑动槽13以及拆分沟槽14。笔芯3,上述笔芯3设于前笔杆1和后笔筒2的内腔,上述笔芯靠近上述笔头端设置,以使得上述笔芯的写字端能够伸缩或缩回于上述笔头端,且上述笔芯3尾部固定于笔芯固定槽22内。上述前笔杆1和后笔筒2具有第一配合状态,上述写字端缩回于上述笔头端。上述前笔杆1和后笔筒2具有第二配合状态,上述写字端伸出与上述笔头端。
为了更好的实现前笔杆1和后笔筒2之间的固定结构的稳定程度,上述滑动槽13和固定槽12之间还设有阻挡凸台15,上述阻挡凸台15通过滑动槽13与配合凸起211相接触,且配合凸起211上设有对应阻挡凸台15外形的凹槽,当阻挡凸台15与配合凸起211相接触时,使其结构稳定性大大的提高。
为了更好的保证前笔杆1和后笔筒2之间的固定结构的使用寿命,上述阻挡凸台15上设有朝稳定支撑区11侧倾斜的下滑坡151,上述弹力挤压固定件21朝固定槽12侧推动时,上述配合凸起211通过下滑坡151能更加顺滑的卡入到固定槽12内,因为笔芯的弹出靠的是弹力挤压固定件21与固定槽12的配合,两者之间的配合通过下滑坡151起到一个缓冲作用,使两者之间的配合成为一个柔性配合,使其使用寿命大大的提高。
本实施例2上述描述基本和实施例1一致,但为了提高配合凸起211与固定槽12的释放容错率,本实施例2和实施例1主要区别在于:上述配合凸起211上还设有支撑旋转释放轴2111,上述支撑旋转释放轴2111与下滑坡151相配合,当配合凸起211和固定槽12进行配合时,支撑旋转释放轴2111与下滑坡151相接触,但不产生抵触,当弹性挤压固定件21内下压时,则支撑旋转释放轴2111作为支点,会将配合凸起211翘起,使其和固定槽12配合脱离,并且,当配合凸起211被翘起后,则支撑旋转释放轴2111会沿着下滑坡151的倾斜方向往下顺势滑动,则此时配合凸起211与固定槽12产生错位差,当人收回对弹性挤压固定件的挤压时,配合凸起211也无法继续和固定槽12之间产生配合,故此,会受到弹性件的力,进入滑动槽13内,随后与滑动槽13的底面进行抵触,上述弹力挤压固定件21与固定槽12的配合脱离已经靠下滑坡151起到了一个缓冲的作用,而支撑旋转释放轴2111则给两者之间的缓冲提供了更大的容错率,使笔芯的弹出的成功率大大的提高。
为了更好的提高前笔杆1和后笔筒2之间的固定结构的稳定程度,并使其两个结构之间能够分离,上述前笔杆1的套接端上还设有拆分沟槽14和稳定支撑区11。上述拆分沟槽14分为第一进出滑道141和第二进出滑道142,上述拆分沟槽14的第一进出滑道141的出入端位于滑动槽13的侧面,且紧贴滑动槽13靠稳定支撑区11侧的底面131,上述第二进出滑道142的出入端位于稳定支撑区11的底面,上述拆分沟槽14主要为前笔杆1和后笔筒2提供了配合脱离的渠道,因为前笔杆1和后笔筒2之间的配合主要依靠于配合凸起211与固定槽12或滑动槽13的底面,旋转后笔筒2使配合凸起211通过第一进出滑道141,跨过交接端143,在受到拉力后,使其通过第二进出滑道142,至此,前笔杆1和后笔筒2之间的配合脱离。上述稳定支撑区11主要为前笔杆1和后笔筒2之间的配合提供了一个更稳定的支撑,并给配合凸起211和滑动槽13的底面提供了支撑,使其不必担心两者的配合脱离,且上述稳定支撑区11的长度小于第二进出滑道142,确保了前笔杆1和后笔筒2之间的稳定性又能防止误操作导致的前笔杆1和后笔筒2之间的配合脱离。
为了更好的避免误操作导致前笔杆1和后笔筒2的配合脱离,上述第二进出滑道142与前笔杆1的中心轴线相平行,上述第一进出滑道141和第二进出滑道142其一端相互连通,形成交接端143,上述交接端143距滑动槽13靠稳定支撑区11侧的底面131之间具有轴向间距,且该轴向间距大于0.5mm,且该交接端143距笔头端的轴向间距小于滑动槽13靠稳定支撑区11侧的底面131距笔头端的轴向间距,当上述弹性挤压固定件21在释放状态下,因为上述交接端143与距滑动槽13靠稳定支撑区11侧的底面131之间具有轴向间距,上述交接端143预防了误操作导致的前笔杆1和后笔筒2之间的配合脱离。
为了实现后笔筒2的多方位固定,上述弹性挤压固定件21可为一至多个,其上述固定槽12和滑动槽13其数量和弹性挤压固定件21相一致,上述弹性挤压固定件21的最优选为2至3个,在保证前笔杆1和后笔筒2的配合稳定情况下,更好的实现了多方位的固定,超过3个以上的弹性挤压固定件21不利于单手操作且耗材增加。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为了更好的实现前笔杆1和后笔筒2的分离,上述拆分沟槽14的数量为0至多个,当其不为0时,则其数量也和弹性挤压固定件21相一致。上述拆分沟槽14的数量的最优选为2至3个,超过3个以上的拆分沟槽14将大大的压缩拆分沟槽14的长度,使其稳定性降低。
以上上述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笔具的挂钩,保护套等常规现有技术运用和增加,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按压释放笔,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笔杆(1),所述前笔杆(1)具有笔头端和套接端,所述套接端上设固定槽(12)、滑动槽(13);
后笔筒(2),所述后笔筒(2)具有笔芯固定槽(22)和活动内腔(23),所述前笔杆(1)的套接端和后笔筒(2)的活动内腔(23)相互套接,所述后笔筒(2)沿后笔筒外壁轴向延伸的方向上设有弹力挤压固定件(21),所述弹力挤压固定件(21)的外端朝向轴心方向上还设有配合凸起(211),所述配合凸起(211)与所述固定槽(12)相匹配;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活动内腔(23)内,与前笔杆(1)的套接端顶部和后笔筒(2)的活动腔室(23)底部之间相互抵触;
笔芯(3),所述笔芯(3)设于前笔杆(1)和后笔筒(2)的内腔,且所述笔芯(3)尾部固定于笔芯固定槽(22)内;所述固定槽(12)靠近所述笔头端设置,以使得所述笔芯(3)的写字端能够伸缩或缩回于所述笔头端;滑动槽(13)的内端连接所述固定槽(12),滑动槽(13)的外端是通过一折弯槽连至所述套接端外端面的开槽;
所述前笔杆(1)和后笔筒(2)具有第一配合状态,所述写字端缩回于所述笔头端;所述前笔杆(1)和后笔筒(2)具有第二配合状态,所述写字端伸出与所述笔头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压释放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13)和固定槽(12)之间还设有阻挡凸台(15);所述弹力挤压固定件(21)是与轴线平行的长条形部件;长条形部件中部设有挤压部;与所述挤压部对应的活动槽(13)是位于阻挡凸台(15)和折弯槽之间的条形凹槽;长条形部件的挤压部和条形凹槽之间留有挤压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按压释放笔,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凸台(15)上设有朝稳定支撑区(11)侧倾斜的下滑坡(15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按压释放笔,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凸起(211)上还设有支撑旋转释放轴(2111),所述支撑旋转释放轴(2111)与下滑坡(151)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压释放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笔杆(1)的套接端上还设有拆分沟槽(14)和稳定支撑区(11);所述拆分沟槽(14)分为第一进出滑道(141)和第二进出滑道(142),所述拆分沟槽(14)的第一进出滑道(141)的出入端位于滑动槽(13)的侧面,且紧贴滑动槽(13)靠稳定支撑区(11)侧的底面(131),所述第二进出滑道(142)的出入端位于稳定支撑区(11)的底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按压释放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出滑道(142)与前笔杆(1)的中心轴线相平行,所述第一进出滑道(141)和第二进出滑道(142)其一端相互连通,形成交接端(143),所述交接端(143)距滑动槽(13)靠稳定支撑区(11)侧的底面(131)之间具有轴向间距,且该轴向间距大于0.5mm,且该交接端(143)距笔头端的轴向间距小于滑动槽(13)靠稳定支撑区(11)侧的底面(131)距笔头端的轴向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按压释放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挤压固定件(21)可为一至多个,其所述固定槽(12)和滑动槽(13)其数量和弹性挤压固定件(21)相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按压释放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分沟槽(14)的数量为一至多个,其数量也和弹性挤压固定件(21)相一致。
CN201811615082.5A 2018-12-27 2018-12-27 一种按压释放笔 Active CN1096059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15082.5A CN109605984B (zh) 2018-12-27 2018-12-27 一种按压释放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15082.5A CN109605984B (zh) 2018-12-27 2018-12-27 一种按压释放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05984A true CN109605984A (zh) 2019-04-12
CN109605984B CN109605984B (zh) 2020-05-22

Family

ID=66012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15082.5A Active CN109605984B (zh) 2018-12-27 2018-12-27 一种按压释放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0598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0842A (zh) * 2019-07-19 2019-10-25 杭州简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按压伸缩笔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30762A1 (en) * 1993-06-22 1994-12-28 Erga S.r.l. A writing instrument with a push button, a clip and a spring in one piece
US20070243007A1 (en) * 2006-03-27 2007-10-18 Chang Yu-Sheng Pen with refill tip protective structure
CN102821972A (zh) * 2010-03-23 2012-12-12 斑马株式会社 圆珠笔
US20150003887A1 (en) * 2013-06-26 2015-01-01 Dayacom Industrial Co., Ltd. Upper pen tube structure for pen
CN204641166U (zh) * 2014-03-26 2015-09-16 金顺利有限公司 书写工具用自动伸缩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30762A1 (en) * 1993-06-22 1994-12-28 Erga S.r.l. A writing instrument with a push button, a clip and a spring in one piece
US20070243007A1 (en) * 2006-03-27 2007-10-18 Chang Yu-Sheng Pen with refill tip protective structure
CN102821972A (zh) * 2010-03-23 2012-12-12 斑马株式会社 圆珠笔
US20150003887A1 (en) * 2013-06-26 2015-01-01 Dayacom Industrial Co., Ltd. Upper pen tube structure for pen
CN204641166U (zh) * 2014-03-26 2015-09-16 金顺利有限公司 书写工具用自动伸缩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0842A (zh) * 2019-07-19 2019-10-25 杭州简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按压伸缩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05984B (zh) 2020-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64644A (zh) 一种循环复位拔笔
CN105270036A (zh) 多种笔
CN205381049U (zh) 按压式书写笔
CN109605983A (zh) 一种挤压旋转笔
CN109605984A (zh) 一种按压释放笔
KR101380882B1 (ko) 문구
CN201544626U (zh) 具有按压出芯和按钮出芯结构的全自动铅笔
CN201881694U (zh) 前弹出活塞式跳动出芯圆珠笔
CN110171230A (zh) 一种速配防摔笔
CN205022217U (zh) 一种圆珠笔
CN201201412Y (zh) 全自动铅笔
CN110239261B (zh) 一种错位卡扣压缩笔
CN201890013U (zh) 一种按压式笔具
CN110239260B (zh) 一种错位内旋笔
KR20090011630U (ko) 분필홀더
CN215552135U (zh) 一种防丢失的便携式原木签字笔
CN203888442U (zh) 一种活动铅笔的笔尖套组件
JPS5837667Y2 (ja) ノツク式シヤ−プペンシル
CN203016128U (zh) 一种多合一的化妆笔刷筒
CN102815130B (zh) 前端揿动出芯式自动铅笔
CN220069098U (zh) 眉笔
CN217609918U (zh) 化妆笔及防窝口内杆
CN220562437U (zh) 按压出芯式书写笔
CN211459162U (zh) 一种可替换笔芯的化妆笔
CN212345696U (zh) 一种可替换笔头的眉笔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1

Address after: 325000 room 1606-3, building 26, jinxiyuan, No.1, Qicai Road, Qidu street, Lucheng District,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for office use only)

Applicant after: Wenzhou jiansi Statione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51 Jugo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HANGZHOU JIANYI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