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94663B - 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94663B
CN109594663B CN201811653261.8A CN201811653261A CN109594663B CN 109594663 B CN109594663 B CN 109594663B CN 201811653261 A CN201811653261 A CN 201811653261A CN 109594663 B CN109594663 B CN 1095946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t
steel
belt
pouring
concre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532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94663A (zh
Inventor
殷华富
王剑非
李文艳
杨培芬
田昌凤
王东
冠聪
吴兴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Construction and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Construction and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Construction and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Construction and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5326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946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946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946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946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946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及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工字钢相互平行以垂直于后浇带的延伸方向依次横向分布于后浇带所在区域的方向上,阻隔钢丝网分别安装于后浇带区域的两侧壁上绑扎于板上层钢筋,梁板混凝土浇筑于阻隔钢丝网相对于后浇带外部的两侧内,后浇带中部浇筑由低标号混凝土筑成的后浇诱导带。在逆作法施工中,本发明解决后浇带支撑问题,并在后浇带位置浇筑低标号混凝土形成后浇诱导带,使后浇带及其两侧梁板之间形成整体连接,实现了支撑作用,有效避免了后浇带两侧未支撑而形成的梁板悬臂情况,实现一次封闭,无需支撑设备,有效的解决了后浇带支撑问题,可节省大部份施工费用、为工程施工带来极大便利、节省工期。

Description

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房屋建筑领域技术,具体为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房屋建筑领域,随着人民对建筑质量及审美的需求,超高层建筑越来越普遍。超高层建筑在建造的过程中存在以下特点:1)超高层建筑的出现,为了满足商业综合体、人防、停车使用等的需要,通常需要设计数层地下结构;2)超高层建筑为了实现其价值的回收,通常建筑在市区比较繁华的地带,这就造成了建造空间有限,其基坑开挖必须垂直进行;3)由于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周期一般比较长,为了节约工期,加快资金的回收,通常会采用逆作法实施。因此超高层建筑在采用逆作法建造过程中,通常会面临后浇带位置如何处理的问题。
后浇带的设置是为了调节主楼和附楼之间的不均匀沉降而按照规范要求必须设计的混凝土带。建筑工程通塔楼与副楼之间由于荷载不一致,理论上有可能发生沉降不一致,但具体沉降无法准确计算、无法判断是否沉隆或具体沉降量,通常在有可能发生沉降不均建筑物中间设置后浇带来解决沉降差问题,由于设后浇带后,两侧形成悬挑结构,后浇带封闭前需要进行临时支撑,否则将会造成施工期间漏水、水平交通受限、装修及安装工程不能同步施工等困难,特别是采用逆作法施工的地下室,则不具备支撑条件,带来的问题更多。但是后浇带处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支撑好,不能虚撑,以免造成后浇带处两侧梁板悬空拉裂,产生质量隐患。在逆作法施工中,由于工法特点不能由下而上支撑后浇带,所以必须采取一定的办法来解决后浇带的支撑问题。因此,需要研制一种后浇带处有效连接且又不形成刚接的处理方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申请人研发设计了一种混凝土钢筋结构,用于解决逆作法施工中,后浇带的支撑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包括板底层钢筋、梁钢筋、板上层钢筋、后浇带、梁板混凝土,还包括有若干条工字钢,阻隔钢丝网,其中:若干个工字钢相互平行以垂直于后浇带的延伸方向依次横向分布于后浇带所在区域的方向上,工字钢的长度长于后浇带的宽度,工字钢绑扎于板底层钢筋以及经过其的梁钢筋,板上层钢筋分别安装于后浇带两侧的板底层钢筋和工字钢上方,阻隔钢丝网分别安装于后浇带区域的两侧壁上绑扎于板上层钢筋,工字钢横穿过阻隔钢丝网,梁板混凝土浇筑于阻隔钢丝网相对于后浇带外部的两侧内,后浇带中部于两侧的阻隔钢丝网之间和工字钢上方浇筑由低标号混凝土筑成的后浇诱导带。
进一步的,所述工字钢的两侧壁的两端部表面上均设有若干个横向凸起的抗剪栓钉,或工字钢的顶面、地面的两端部表面上设有若干个竖向凸起的抗剪栓钉。
进一步的,所述工字钢以两端以后浇带为轴线对称的方式放置,并点焊固定在板底层钢筋上。
进一步的,所述位于建筑梁内的工字钢置于梁钢筋内,且呈上下叠放式从梁钢筋的一侧空隙中插入放置。
进一步的,所述阻隔钢丝网位于建筑梁区域内的部分沿建筑梁纵向向下延伸,且阻隔钢丝网从底边上开设有相对于工字钢宽度相当的空槽。
进一步的,所述后浇诱导带的低标号混凝土的标号低于梁板混凝土的标号。
进一步的,所述工字钢的宽度不超过梁板板厚厚度。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绑扎后浇带处两侧的板底层钢筋;
S2、将工字钢以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后浇带的延伸方向依次横向分布于后浇带所在区域的方向上,使工字钢的两端相对于后浇带的中轴线相互对称放置;
S3、将工字钢点焊固定在板底层钢筋上方;
S4、将阻隔钢丝网的上边与板上层钢筋绑扎固定,使得阻隔钢丝网垂直于板上层钢筋位于板上层钢筋下方,且阻隔钢丝网的高度与板上层钢筋到板底层钢筋的间距一致;
S5、安装板上层钢筋,使得阻隔钢丝网沿后浇带的侧边边缘的相对位置进行分布安装,阻隔钢丝网经过工字钢的部分进行空槽处理,使得工字钢置于空槽内;
S6、于后浇带两侧的钢筋结构内浇筑梁板混凝土,养护待其具备预定强度后,选用低标号混凝土浇筑后浇带,形成后浇诱导带,养护;
S7、待后浇诱导带两侧主楼和附楼沉降趋于稳定,满足规范要求后,将后浇诱导带混凝土凿除,清理,重新浇筑高标号微膨混泥土,养护。
进一步的,所述低标号混凝土的混凝土标号小于梁板混凝土的混凝土标号。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若有建筑梁,则将梁钢筋放置于建筑梁内并与板底层钢筋绑扎;步骤S2中,位于建筑梁内的工字钢从梁钢筋一侧的空隙中插入。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将后浇带内增加工字钢(型钢)与两侧钢筋层结构形成且有一定刚度的柔性连接,在后浇带内浇筑低标号混凝土进行填充形成诱导带,使其与两侧楼板形成整体,同时由于后浇带内浇筑的为低标号混凝土,如结构发生沉降时,此诱导带位置由于自身强度要底于两侧楼板,将集中在诱导带位置产生裂缝而不致使其它部位楼板产生破坏或损伤。但结构内的型钢仍可保证诱导带位置结构安全。如诱导带未产生裂纹则无需进行处理。如若建筑物发生不均匀沉降致使诱导带位置产生裂纹,则视监测情况进行补强或修复,补强或修复费用远远小于留后浇带带来的后期施工费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逆作法施工中,在后浇带两侧埋置工字钢,解决后浇带支撑问题,并在后浇带位置浇筑低标号混凝土形成后浇诱导带,使后浇带及其两侧梁板之间形成整体连接,实现了支撑作用,有效避免了后浇带两侧未支撑而形成的梁板悬臂情况,实现一次封闭,无需支撑,有效的解决了后浇带支撑问题,且本发明施工操作方便,可节省大部份施工费用、为工程施工带来极大便利、节省工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字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的工字钢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的梁钢筋和板上层钢筋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的阻隔钢丝网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未浇筑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浇筑梁板混凝土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浇筑后的结构横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浇筑后浇诱导带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板底层钢筋、2梁钢筋、3板上层钢筋、4后浇带、5梁板混凝土,6工字钢,7阻隔钢丝网、8抗剪栓钉、9后浇诱导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实施例1:如图1~8所示,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包括板底层钢筋1、梁钢筋2、板上层钢筋3、后浇带4、梁板混凝土5,若干条工字钢6,阻隔钢丝网7,其中:若干个工字钢6相互平行以垂直于后浇带4的延伸方向依次横向分布于后浇带4所在区域的方向上,工字钢6的长度长于后浇带4的宽度,工字钢6绑扎于板底层钢筋1以及经过其的梁钢筋2,板上层钢筋3分别安装于后浇带4两侧的板底层钢筋1和工字钢6上方,阻隔钢丝网7分别安装于后浇带4区域的两侧壁上绑扎于板上层钢筋3,工字钢6横穿过阻隔钢丝网7,梁板混凝土5浇筑于阻隔钢丝网7相对于后浇带4外部的两侧内,后浇带4中部于两侧的阻隔钢丝网7之间和工字钢6上方浇筑由低标号混凝土筑成的后浇诱导带9。
实际使用时,先绑扎后浇带4处两侧的板底层钢筋1;将工字钢6以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后浇带4的延伸方向依次横向分布于后浇带4所在区域的方向上,使工字钢6的两端相对于后浇带4的中轴线相互对称放置;若有建筑梁,则将梁钢筋2放置于建筑梁内并与板底层钢筋1绑扎;位于建筑梁内的工字钢6从梁钢筋2一侧的空隙中插入;将工字钢6点焊固定在板底层钢筋1上方;将阻隔钢丝网7的上边与板上层钢筋3绑扎固定,使得阻隔钢丝网7垂直于板上层钢筋3位于板上层钢筋3下方,且阻隔钢丝网7的高度与板上层钢筋3到板底层钢筋1的间距一致;安装板上层钢筋3,使得阻隔钢丝网7沿后浇带4的侧边边缘的相对位置进行分布安装,阻隔钢丝网7经过工字钢6的部分进行空槽处理,使得工字钢6置于空槽内;于后浇带4两侧的钢筋结构内浇筑梁板混凝土5,养护待其具备预定强度后,选用低标号混凝土浇筑后浇带4,形成后浇诱导带9,养护;待后浇诱导带9两侧主楼和附楼沉降趋于稳定,满足规范要求后,将后浇诱导带9混凝土凿除,清理,重新浇筑高标号微膨混泥土,养护。
工字钢6的两侧壁的两端部表面上均设有若干个横向凸起的抗剪栓钉8,或工字钢6的顶面、地面的两端部表面上设有若干个竖向凸起的抗剪栓钉8。工字钢6以两端以后浇带4为轴线对称的方式放置,并点焊固定在板底层钢筋1上。抗剪栓钉8能够再浇筑后提供对于工字钢6和两侧浇筑结构之间更加稳定的连接作用力,提高连接稳定性。其中,位于建筑梁内的工字钢6置于梁钢筋2内,且呈上下叠放式从梁钢筋2的一侧空隙中插入放置。提供对于梁的横向连接作用力,保障梁的稳定性。阻隔钢丝网7位于建筑梁区域内的部分沿建筑梁纵向向下延伸,且阻隔钢丝网7从底边上开设有相对于工字钢6宽度相当的空槽。从而阻隔钢丝网7能够避开工字钢6所在的位置实现对其横断面上提供支撑作用,保障浇筑两侧以及后浇诱导带9浇筑时能够形成分明的隔断以及从横断面提供对于整个结构的横向支承,进一步避免了后浇带4两侧未支撑而形成的梁板悬臂情况,能更好的适用于逆作法中,对后浇带4支撑及施工的处理。
实施例2:在逆作法施工中,为了解决后浇带支撑问题,采取在后浇带两侧埋置型钢、并在后浇带位置浇筑低标号混凝土形成后浇诱导带。在后浇诱导带使用过程中,由于其混凝土等级比较低,允许其在使用过程中,因两侧主楼和附楼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拉裂;另外,由于后浇诱导带使后浇带及其两侧梁板连成整体,有效避免了后浇带两侧未支撑而形成的梁板悬臂情况。所以后浇诱导带有效的解决了后浇带支撑问题。
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绑扎后浇带处两侧的板底层钢筋;
S2、将工字钢以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后浇带的延伸方向依次横向分布于后浇带所在区域的方向上,使工字钢的两端相对于后浇带的中轴线相互对称放置;
S3、将工字钢点焊固定在板底层钢筋上方;
S4、将阻隔钢丝网的上边与板上层钢筋绑扎固定,使得阻隔钢丝网垂直于板上层钢筋位于板上层钢筋下方,且阻隔钢丝网的高度与板上层钢筋到板底层钢筋的间距一致;
S5、安装板上层钢筋,使得阻隔钢丝网沿后浇带的侧边边缘的相对位置进行分布安装,阻隔钢丝网经过工字钢的部分进行空槽处理,使得工字钢置于空槽内;
S6、于后浇带两侧的钢筋结构内浇筑梁板混凝土,养护待其具备预定强度后,选用低标号混凝土浇筑后浇带,形成后浇诱导带,养护;
S7、待后浇诱导带两侧主楼和附楼沉降趋于稳定,满足规范要求后,将后浇诱导带混凝土凿除,清理,重新浇筑高标号微膨混泥土,养护。
优选地,低标号混凝土的混凝土标号小于梁板混凝土的混凝土标号。
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若有建筑梁,则将梁钢筋放置于建筑梁内并与板底层钢筋绑扎;步骤S2中,位于建筑梁内的工字钢从梁钢筋一侧的空隙中插入。
具体的示例如下:
根据后浇带位置及后浇带处梁板厚度,设计工字钢型号、长度;增强锚固的铆钉数量、尺寸及其在工字钢上的布置位置,验算得出工字钢在梁板中放置的间距。绑扎后浇带处及其两侧梁钢筋及板底层钢筋在后浇带处放置准备好的工字钢,使其以后浇带为轴两侧对称,点焊固定在钢筋上。在梁的位置,从一侧空隙中,插入工字钢。如果在板的位置,工字钢立放不下,可采取平放的方式。安装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由后浇带两侧梁板流入后浇带的阻隔钢丝网;绑扎板上层钢筋。浇筑后浇带两侧梁板混凝土,养护待其达到一定的强度,清理后浇带中散落的杂物。采用低标号混凝土(相对于梁板混凝土来说是低标号混凝土)浇筑后浇带,形成后浇诱导带,养护。待后浇诱导带两侧主楼和附楼沉降趋于稳定,满足规范要求,将后浇诱导带混凝土凿除,清理,重新浇筑高标号微膨混泥土(相对于梁板混凝土来说是高标号混凝土),养护。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Claims (6)

1.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包括板底层钢筋(1)、梁钢筋(2)、板上层钢筋(3)、后浇带(4)、梁板混凝土(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若干条工字钢(6),阻隔钢丝网(7),
其中:若干个工字钢(6)相互平行以垂直于后浇带(4)的延伸方向依次横向分布于后浇带(4)所在区域的方向上,工字钢(6)的长度长于后浇带(4)的宽度,工字钢(6)绑扎于板底层钢筋(1)以及经过其的梁钢筋(2),板上层钢筋(3)分别安装于后浇带(4)两侧的板底层钢筋(1)和工字钢(6)上方,阻隔钢丝网(7)分别安装于后浇带(4)区域的两侧壁上绑扎于板上层钢筋(3),工字钢(6)横穿过阻隔钢丝网(7),梁板混凝土(5)浇筑于阻隔钢丝网(7)相对于后浇带(4)外部的两侧内,后浇带(4)中部于两侧的阻隔钢丝网(7)之间和工字钢(6)上方浇筑由低标号混凝土筑成的后浇诱导带(9);
所述工字钢(6)的两侧壁的两端部表面上均设有若干个横向凸起的抗剪栓钉(8),或工字钢(6)的顶面、地面的两端部表面上设有若干个竖向凸起的抗剪栓钉(8);
所述工字钢(6)以两端以后浇带(4)为轴线对称的方式放置,并点焊固定在板底层钢筋(1)上;
所述位于建筑梁内的工字钢(6)置于梁钢筋(2)内,且呈上下叠放式从梁钢筋(2)的一侧空隙中插入放置;
所述阻隔钢丝网(7)位于建筑梁区域内的部分沿建筑梁纵向向下延伸,且阻隔钢丝网(7)从底边上开设有相对于工字钢(6)宽度相当的空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诱导带(9)的低标号混凝土的标号低于梁板混凝土(5)的标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钢(6)的宽度不超过梁板板厚厚度。
4.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绑扎后浇带处两侧的板底层钢筋;
S2、将工字钢以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后浇带的延伸方向依次横向分布于后浇带所在区域的方向上,使工字钢的两端相对于后浇带的中轴线相互对称放置;
S3、将工字钢点焊固定在板底层钢筋上方;
S4、将阻隔钢丝网的上边与板上层钢筋绑扎固定,使得阻隔钢丝网垂直于板上层钢筋位于板上层钢筋下方,且阻隔钢丝网的高度与板上层钢筋到板底层钢筋的间距一致;
S5、安装板上层钢筋,使得阻隔钢丝网沿后浇带的侧边边缘的相对位置进行分布安装,阻隔钢丝网经过工字钢的部分进行空槽处理,使得工字钢置于空槽内;
S6、于后浇带两侧的钢筋结构内浇筑梁板混凝土,养护待其具备预定强度后,选用低标号混凝土浇筑后浇带,形成后浇诱导带,养护;
S7、待后浇诱导带两侧主楼和附楼沉降趋于稳定,满足规范要求后,将后浇诱导带混凝土凿除,清理,重新浇筑高标号微膨混泥土,养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标号混凝土的混凝土标号小于梁板混凝土的混凝土标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若有建筑梁,则将梁钢筋放置于建筑梁内并与板底层钢筋绑扎;步骤S2中,位于建筑梁内的工字钢从梁钢筋一侧的空隙中插入。
CN201811653261.8A 2018-12-29 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ctive CN1095946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53261.8A CN109594663B (zh) 2018-12-29 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53261.8A CN109594663B (zh) 2018-12-29 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94663A CN109594663A (zh) 2019-04-09
CN109594663B true CN109594663B (zh) 2024-05-31

Family

ID=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05037B1 (ko) * 2010-05-19 2010-12-30 주식회사 대흥종합엔지니어링건축사사무소 철근 콘크리트 구조물의 시공을 위한 지수판 조립구조
CN102912720A (zh) * 2012-10-16 2013-02-06 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框架桥诱导缝结构
CN209837333U (zh) * 2018-12-29 2019-12-24 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05037B1 (ko) * 2010-05-19 2010-12-30 주식회사 대흥종합엔지니어링건축사사무소 철근 콘크리트 구조물의 시공을 위한 지수판 조립구조
CN102912720A (zh) * 2012-10-16 2013-02-06 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框架桥诱导缝结构
CN209837333U (zh) * 2018-12-29 2019-12-24 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51097B1 (ko) 지하구조물의 슬래브 및 합벽 구조물과 시공 방법, 그리고 받침브라켓
KR101840763B1 (ko) T형 고정브라켓을 구비한 캔틸레버교량 시공방법
CN102808465A (zh)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拼装连接结构及拼装连接方法
KR101344063B1 (ko) 강합성 지하차도 시공 공법
CA2407359C (en) Open web dissymmetric beam construction
CN110747754B (zh) 一种宽幅空心板斜截面抗剪加固方法
US20150292168A1 (en) Deck
CN112832079A (zh) 泡沫轻质土拼宽高度公路路堤施工方法
KR100454405B1 (ko) 철도교의 강교를 콘크리트교로 치환시켜 유도상화하는공법
CN106436591A (zh) 一种钢悬臂组合桥面板加宽改造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KR100650411B1 (ko) 하부 공동형 콘크리트 복공판
KR100984249B1 (ko) 합성거푸집 패널과 상부플랜지 내부철근과 일체화된 전단연결부재를 이용한 십자형 피에스씨 거더교 시공방법
CN110042770A (zh) 一种采用纵横体外预应力钢束拓宽原有桥梁的方法
CN105821908A (zh) 一种多重止水带、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9837333U (zh) 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
CN109594663B (zh) 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KR101330177B1 (ko) 강선인장을 이용하는 복공판
CN209760544U (zh) 一种外伸矩形筋的楼板和剪力墙结构
CN204804129U (zh) 一种建筑用全预制砼楼板
CN102900191A (zh) 搭接筋式预应力双向叠合板及施工方法
KR102050553B1 (ko) 합성구조로 제작된 하로형 철도교 및 그 시공방법
CN205382595U (zh) 钢管混凝土边缘约束叠合整体式剪力墙
CN109137757A (zh) 一种大跨度波形钢腹板箱梁抗屈曲结构及施工方法
US20210285169A1 (en) Girder for concrete bridges with an incorporated concrete overhang and vertical stay-in-place form and method for using same
CN209741665U (zh) 一种抗剪桥面连续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