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88004A - 水冷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水冷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88004A
CN109588004A CN201710908541.8A CN201710908541A CN109588004A CN 109588004 A CN109588004 A CN 109588004A CN 201710908541 A CN201710908541 A CN 201710908541A CN 109588004 A CN109588004 A CN 1095880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upper plate
plate body
heat radiating
cooling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0854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安智
陈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EHONG (GUANGZHO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EHONG (GUANGZHO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EHONG (GUANGZHO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EHONG (GUANGZHO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0854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88004A/zh
Publication of CN109588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880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72Accessories for moving fluid, for expanding fluid, for connecting fluid conduits, for distributing fluid, for removing gas or for preventing leakage, e.g. pumps, tanks or manifol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54Cold plates transferring heat from heat source to coola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冷散热装置,包括一上板体与一下板体。上板体与下板体结合并形成一腔室。腔室内填充有一液态工作介质。腔室包括一吸热段、一散热段以及一驱动段,其中,吸热段用以与一发热件做热接触,吸收发热件产生的热能后传递至该液态工作介质并使其升温。散热段连接有散热元件,用以带走热能而降低液态工作介质的温度。驱动段连接有驱动装置,用以使已降温的液态工作介质回流至吸热段。本发明能够减少尺寸,简化制作过程以及安装,且能够减少工作介质发生渗漏的机会。

Description

水冷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薄型的水冷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冷散热装置,大多如美国专利公告号6725682所示,将水冷头、水冷排、以及泵这三个重要的组成分开设置,彼此之间再利用连接管予以连结而构成一个循环的回路。不过,现在的电子装置在尺寸上越来越轻薄短小,因此,若要在其内部采用水冷散热装置来执行散热功能的话,现有的水冷架构已无法适用,必须找出在狭小空间内设置水冷散热装置的设计,同时也须减少连接管的数量,减少渗漏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水冷散热装置,不但能够减少尺寸,在制作过程以及安装上也更为简单,且能够减少工作介质发生渗漏的机会。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水冷散热装置,包括上板体以及下板体,下板体与上板体结合并形成一腔室,腔室内填充有一液态工作介质,腔室包括一吸热段、一散热段以及一驱动段,其中,吸热段用以与一发热件做热接触,吸收发热件产生的热能后传递至液态工作介质并使其升温;该散热段连接有散热元件,用以带走热能而降低液态工作介质的温度;驱动段连接有驱动装置,用以使已降温的液态工作介质回流至吸热段。
较佳地,该散热元件包括鳍片与风扇。
较佳地,该驱动装置包括一叶轮,该叶轮设置于该驱动段的腔室内。
较佳地,该上板体与该下板体藉由压合方式组装在一起。
较佳地,该上板体具有一顶部以及一第一侧壁,该下板体具有一底部以及一第二侧壁,其中,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贴合在一起。
较佳地,该下板体具有一底部以及一侧壁,该侧壁与该上板体贴合在一起。
较佳地,该上板体具有一顶部以及一侧壁,该侧壁与该下板体贴合在一起。
较佳地,该上板体具有一顶部与一第一裙边,该下板体具有一底部与一第二裙边,该第一裙边与该第二裙边贴合在一起。
较佳地,该上板体具有一顶部与一裙边,该裙边与该下板体贴合在一起。
较佳地,该下板体具有一底部与一裙边,该裙边与该上板体贴合在一起。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水冷散热装置,包括上板体、下板体、水冷排以及驱动装置。下板体与上板体结合并形成一腔室,腔室内填充有一液态工作介质,腔室包括一吸热段、一第一延伸段以及一第二延伸段,第一延伸段位于吸热段的下游,第二延伸段位于吸热段的上游,吸热段用以与一发热件做热接触,吸收发热件产生的热能后传递至液态工作介质并使其升温。水冷排连接该第一延伸段,驱动装置连接水冷排与第二延伸段。
较佳地,该上板体与该下板体藉由压合方式组装在一起。
较佳地,该上板体具有一顶部以及一第一侧壁,该下板体具有一底部以及一第二侧壁,其中,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贴合在一起。
较佳地,该下板体具有一底部以及一侧壁,该侧壁与该上板体贴合在一起。
较佳地,该上板体具有一顶部以及一侧壁,该侧壁与该下板体贴合在一起。
较佳地,该上板体具有一顶部与一第一裙边,该下板体具有一底部与一第二裙边,该第一裙边与该第二裙边贴合在一起。
较佳地,该上板体具有一顶部与一裙边,该裙边与该下板体贴合在一起。
较佳地,该下板体具有一底部与一裙边,该裙边与该上板体贴合在一起。
较佳地,该水冷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与第三连接管,其中该第一连接管连接该第一延伸段与该水冷排,该第二连接管连接该水冷排与该驱动装置,该第三连接管连接该驱动装置与该第二延伸段。
本发明水冷散热装置藉由上下两板体形成薄型板体结构,水冷头、水冷排、泵等功能可以整合在板体结构内,如此能够减少尺寸;而且,上板体与下板体间可藉由压合或焊接等手段快速且方便地组装在一起,使得制作过程以及安装也更为简单,同时也能够减少工作介质发生渗漏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水冷散热装置的立体架构示意图。
图2A是沿图1中2A-2A剖面线所得到关于水冷散热装置吸热段的剖面示意图。
图2B至图2D是第一实施例中上板体与下板体在结构上的其它变化组合。
图2E是沿图1中2E-2E剖面线所得到关于腔室驱动段内设置有驱动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水冷散热装置的立体架构示意图。
图4A是沿图3中4A-4A剖面线所得到关于水冷散热装置吸热段的剖面示意图。
图4B是沿图3中4B-4B剖面线所得到关于水冷散热装置第一延伸段的剖面示意图。
图4C是沿图3中4C-4C剖面线所得到关于水冷散热装置第二延伸段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照图1以及图2A,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水冷散热装置1。水冷散热装置1包括一上板体11以及一下板体12,上板体11与下板体12结合并形成一腔室13,腔室13内填充有一液态工作介质14。腔室13包括一吸热段131、一散热段132以及一驱动段133。吸热段131具有类似水冷头的功能,用以与一发热件2做热接触,吸收发热件2产生的热能后传递至液态工作介质14并使其升温。散热段132则连接有散热元件15,例如鳍片与风扇(图中未示),用以带走热能而降低液态工作介质14的温度。驱动段133连接有驱动装置16,例如一泵,用以使已降温的液态工作介质回流至吸热段131后,得以继续下一次的循环。
本实施例将水冷头、水冷排以及泵的功能,整合在同一个由上板体11与下板体12结合而成的板体结构内。上板体11与下板体12间可藉由压合或焊接等手段快速且方便地组装在一起,无需再额外接管路而简化组装的步骤,同时也减少液态工作介质14渗漏的风险。
在水冷散热装置1中,腔室13的散热段132具有水冷排的功能,而为了能够让热能得以向外传递,本实施例在散热段132外连接有鳍片以及风扇(图中未示)等散热元件15。当然,为了能够让散热效果更好,也可视情况更改散热段131的内部设计,例如形成S型等弯折的流道,并在弯折区内夹设鳍片,来提升散热的效果。
此外,在水冷散热装置1中,腔室13的驱动段133具有驱动的功能,并且为了让整体水冷散热装置1在高度上得以降低,可如图2E所示,选择内建小型化的驱动装置16于腔室13内,例如叶轮或转子直接内建于腔室13内,如此一来,就可从腔室13外直接驱动叶轮或转子,顺利将液态工作介质14从散热段132驱动至吸热段131而进行下一次的循环。
请参照图2A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的水冷散热装置1中,上板体11具有一顶部111以及一侧壁112,下板体12具有一底部121以及一侧壁122,而当上板体11与下板体12结合而形成腔室13时,上板体11的侧壁112会与下板体12的侧壁122贴合在一起。不过,本发明也提供了其它上板体11与下板体12的结合方式与结构,举例来说,可如图2B所示,让上板体11仍为一板体结构,而下板体12则具有一底部121以及一侧壁122,而当上板体11与下板体12结合而形成腔室13时,下板体12的侧壁122会与上板体11贴合在一起。此外,也可如图2C所示,让下板体12为一板体结构,而上板体11则具有一顶部111以及一侧壁112,当上板体11与下板体12结合而形成腔室13时,上板体11的侧壁112会与下板体12贴合在一起。
而除了上述三种结合结构外,本发明也可如图2D所示,让上板体11具有一顶部111与一裙边113,裙边113是从顶部111向外且向下延伸,而下板体12也具有一底部121与一裙边123,裙边123是从底部121向上且向外延伸,如此一来,更方便藉由压合制程来让上板体11与下板体12的两裙边113、123贴合在一起后完成上板体11与下板体12的结合。当然,也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单独让上板体11和下板体12中的一者形成裙边113或123,另一者则维持板体结构。例如,仅让上板体11具有一顶部111与一裙边113,而下板体12维持板体结构,如此一来,当上板体11与下板体12结合时,上板体11的裙边113会与下板体12直接贴合在一起。反之,也可仅让下板体12具有一底部121与一裙边123并让上板体11维持板体结构,其同样也可让下板体12的裙边123顺利与上板体11贴合在一起而完成组装。
上述实施例提供一种由上下两板体所形成的薄型水冷散热装置设计,不过,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也可将水冷排或泵以外接的方式来配置,并且仍希望在降低连接管路的长度或使用量的目标下,让整个循环回路的大部分是由上板体及下板体的结合来达成,保有本发明所提出板体式水冷散热设计所具有的轻薄优点。
请参照图3以及图4A~4C,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水冷散热装置3。水冷散热装置3包括一上板体31、一下板体32、一水冷排35以及一驱动装置36。上板体31与下板体32结合并形成一腔室33,腔室33内填充有一液态工作介质34,腔室33包括一吸热段331、一第一延伸段332以及一第二延伸段333,第一延伸段332位于吸热段331的下游,也就是出水端,用来跟水冷排35连接,而第二延伸段333则位于吸热段331的上游,也就是进水端,用以跟泵之类的驱动装置36连接。吸热段331具有类似水冷头的功能,与一发热件4做热接触后,就可吸收发热件4产生的热能并传递至液态工作介质34使其升温。
在本实施例中,由上板体31与下板体32组合而成的吸热段331,除了具有水冷头的功能之外,也在上板体31与下板体32成型时,一并形成往水冷排35与驱动装置36位置延伸靠近的延伸段,也就是上述的第一延伸段332与第二延伸段333。如此的设计,是将板体式结构轻薄的优点尽量保留与延伸,期望能降低整体水冷散热装置2所占的体积,也避免过长的连接管路来减少渗漏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水冷排35与第一延伸段332之间,是藉由第一连接管371连接,而水冷排35与驱动装置36之间,则藉由第二连接管372来连接,而驱动装置36与第二延伸段333之间,则藉由第三连接管373来连接。
此外,在水冷散热装置3中,连接水冷排35与第二延伸部333的驱动装置36,其作用是将液态工作介质34从水冷排35驱动至吸热段331而进行下一次的循环,而为了让水冷散热装置在整体高度上得以降低,也可选择扁平化或小型化的驱动装置,例如薄型泵。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水冷散热装置3,其上板体31与下板体32可如第一实施例一般,藉由压合或焊接等手段快速且方便地组装在一起,也可如第一实施例一般具有不同的结构变化,例如侧壁与裙边等,此点不再赘述。

Claims (19)

1.一种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板体;以及
下板体,该下板体与该上板体结合并形成一腔室,该腔室内填充有一液态工作介质,该腔室包括一吸热段、一散热段以及一驱动段,其中,该吸热段用以与一发热件做热接触,吸收该发热件产生的热能后传递至该液态工作介质并使其升温;该散热段连接有散热元件,用以带走热能而降低该液态工作介质的温度;该驱动段连接有驱动装置,用以使已降温的液态工作介质回流至该吸热段。
2.如权利要求1的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元件包括鳍片与风扇。
3.如权利要求1的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装置包括一叶轮,该叶轮设置于该驱动段的腔室内。
4.如权利要求1的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板体与该下板体藉由压合方式组装在一起。
5.如权利要求1的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板体具有一顶部以及一第一侧壁,该下板体具有一底部以及一第二侧壁,其中,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贴合在一起。
6.如权利要求1的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下板体具有一底部以及一侧壁,该侧壁与该上板体贴合在一起。
7.如权利要求1的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板体具有一顶部以及一侧壁,该侧壁与该下板体贴合在一起。
8.如权利要求1的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板体具有一顶部与一第一裙边,该下板体具有一底部与一第二裙边,该第一裙边与该第二裙边贴合在一起。
9.如权利要求1的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板体具有一顶部与一裙边,该裙边与该下板体贴合在一起。
10.如权利要求1的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下板体具有一底部与一裙边,该裙边与该上板体贴合在一起。
11.一种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板体;
下板体,该下板体与该上板体结合并形成一腔室,该腔室内填充有一液态工作介质,该腔室包括一吸热段、一第一延伸段以及一第二延伸段,该第一延伸段位于该吸热段的下游,该第二延伸段位于该吸热段的上游,该吸热段用以与一发热件做热接触,吸收该发热件产生的热能后传递至该液态工作介质并使其升温;
水冷排,连接该第一延伸段;以及
驱动装置,连接该水冷排与该第二延伸段。
12.如权利要求11的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板体与该下板体藉由压合方式组装在一起。
13.如权利要求11的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板体具有一顶部以及一第一侧壁,该下板体具有一底部以及一第二侧壁,其中,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贴合在一起。
14.如权利要求11的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下板体具有一底部以及一侧壁,该侧壁与该上板体贴合在一起。
15.如权利要求11的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板体具有一顶部以及一侧壁,该侧壁与该下板体贴合在一起。
16.如权利要求11的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板体具有一顶部与一第一裙边,该下板体具有一底部与一第二裙边,该第一裙边与该第二裙边贴合在一起。
17.如权利要求11的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板体具有一顶部与一裙边,该裙边与该下板体贴合在一起。
18.如权利要求11的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下板体具有一底部与一裙边,该裙边与该上板体贴合在一起。
19.如权利要求11的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水冷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与第三连接管,其中该第一连接管连接该第一延伸段与该水冷排,该第二连接管连接该水冷排与该驱动装置,该第三连接管连接该驱动装置与该第二延伸段。
CN201710908541.8A 2017-09-29 2017-09-29 水冷散热装置 Pending CN1095880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08541.8A CN109588004A (zh) 2017-09-29 2017-09-29 水冷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08541.8A CN109588004A (zh) 2017-09-29 2017-09-29 水冷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88004A true CN109588004A (zh) 2019-04-05

Family

ID=65914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08541.8A Pending CN109588004A (zh) 2017-09-29 2017-09-29 水冷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88004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42176A1 (en) * 2002-05-15 2004-03-04 Kyo Niwatsukino Cooling device and an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2651818Y (zh) * 2003-08-08 2004-10-27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CN1571624A (zh) * 2003-07-22 2005-01-26 陞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循环流道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CN2736933Y (zh) * 2004-07-02 2005-10-26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采用热电-电磁泵驱动的液态金属芯片散热器
CN201188200Y (zh) * 2008-04-07 2009-01-28 曜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计算机冷却装置的改良
US20090050301A1 (en) * 2006-01-30 2009-02-26 Nec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cooling apparatus
US20160109913A1 (en) * 2014-10-15 2016-04-21 Fujitsu Limited Cool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7039370A (zh) * 2016-12-06 2017-08-11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由气泡微泵驱动的微流道散热系统
CN107072105A (zh) * 2016-12-14 2017-08-18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单元
CN207321759U (zh) * 2017-09-29 2018-05-04 泽鸿(广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水冷散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42176A1 (en) * 2002-05-15 2004-03-04 Kyo Niwatsukino Cooling device and an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571624A (zh) * 2003-07-22 2005-01-26 陞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循环流道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CN2651818Y (zh) * 2003-08-08 2004-10-27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CN2736933Y (zh) * 2004-07-02 2005-10-26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采用热电-电磁泵驱动的液态金属芯片散热器
US20090050301A1 (en) * 2006-01-30 2009-02-26 Nec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cooling apparatus
CN201188200Y (zh) * 2008-04-07 2009-01-28 曜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计算机冷却装置的改良
US20160109913A1 (en) * 2014-10-15 2016-04-21 Fujitsu Limited Cool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7039370A (zh) * 2016-12-06 2017-08-11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由气泡微泵驱动的微流道散热系统
CN107072105A (zh) * 2016-12-14 2017-08-18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单元
CN207321759U (zh) * 2017-09-29 2018-05-04 泽鸿(广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水冷散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18500B2 (ja) 蓄熱容器
CN105317740B (zh) 用于洗碗机的集热泵
CN207321759U (zh) 水冷散热装置
CN206972663U (zh) 一种高强度气缸多层散热装置
JP4480747B2 (ja) 冷却機用熱交換器
CN205069285U (zh) 一种油式变压器的散热结构
CN109588004A (zh) 水冷散热装置
CN207758079U (zh) 一种注塑模具散热装置
CN204301011U (zh) 封闭式波长转换装置的散热系统和激光显示系统
CN205945408U (zh) 一种发电机用热管冷却器
CN201015252Y (zh) 用于液体散热装置中的一体式热交换器
CN208256859U (zh) 一种电芯冷却装置及电池系统
TWI676246B (zh) 水冷散熱裝置
CN202340260U (zh) 监控摄像机
KR20150027558A (ko) 소형 유압기계용 작동오일 냉각장치
CN104975932B (zh) 摩托车水冷发动机的全封闭内循环水冷结构
CN209167735U (zh) 一种大型液晶显示屏微通道铝合金管式散热器
CN209088700U (zh) 一种加热电炉电机的散热结构
CN209541939U (zh) 一种高效散热型温度变送器
CN106329834A (zh) 一种电机冷却系统
WO2010063842A3 (en) Generator of a cooling machine
CN207149873U (zh) 一种循环散热装置
CN206190385U (zh) 节温器总成
CN209279408U (zh) 一种带铸铝发热体加热的壁挂热水器
CN219436351U (zh) 一种使用液冷的新型模组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0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