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83692A - 基于网络监控的外包风险管控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基于网络监控的外包风险管控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83692A
CN109583692A CN201811236694.3A CN201811236694A CN109583692A CN 109583692 A CN109583692 A CN 109583692A CN 201811236694 A CN201811236694 A CN 201811236694A CN 109583692 A CN109583692 A CN 1095836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provider
supplier
outsourcing service
outsourcing
specifi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366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茗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3669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83692A/zh
Publication of CN1095836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836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5Risk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activit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Marketing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揭示了基于网络监控的外包风险管控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其中,基于网络监控的外包风险管控方法,包括:接收用人部门发送的预计需求的外包人员信息;根据所述预计到岗日期和外包人员职业要求发布人员需求信息;判断根据所述人员需求信息提供指定外包人员的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满足,则接收所述第一供应商提供的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人员信息并停止发布所述人员需求信息;若不满足,保持所述人员需求信息继续处于发布状态。通过对提供外包人员的供应商进行考核评分,降低录用后的外包人员异动风险,提高业务安全性;并通过对各供应商进行主动管理,及时预测风险,使风险前置,降低用人部门损失。

Description

基于网络监控的外包风险管控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到外包业务安全,特别是涉及到基于网络监控的外包风险管控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市面上出现较多的外包人员供应商,以提供各种工作职位的外包人员,但外包行业普遍存在且较难完全解决的问题,包括:外包人员离职率高;外包人员到岗率低,拒offer多;外包人员供应商的配合度、人员管理能力差等,用人部门常通过人工约谈供应商,电话或邮件等传统问题投诉渠道解决问题,主要以用人部门主动申报问题为主,且处理问题以事后解决为主,导致了用人部门被动承受损失的现象,不能提前评估风险,降低风险损失,且不利于用人部门对外包管理的满意度提升以及外包业务的长久健康发展。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为提供基于网络监控的外包风险管控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用人部门不能提前评估风险,被动承受风险损失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出一种基于网络监控的外包风险管控方法,包括:
接收用人部门发送的预计需求的外包人员信息,其中所述外包人员信息包括预计到岗日期和外包人员职业要求;
根据所述预计到岗日期和外包人员职业要求发布人员需求信息;
判断根据所述人员需求信息提供指定外包人员的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其中所述考核评分根据指定周期内第一供应商的合作能力按照预设规则自动生成;
若满足,则接收所述第一供应商提供的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人员信息并停止发布所述人员需求信息;
若不满足,保持所述人员需求信息继续处于发布状态。
优选地,所述判断根据所述人员需求信息提供指定外包人员的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预计到岗日期距离发布所述人员需求信息的日期的时间差,确定所述人员需求信息对应的指定紧急需求等级;
判断所述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是否大于所述指定紧急需求等级对应的预设阈值;
若大于,则判定提供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满足预设条件,否则不满足。
优选地,所述判断根据所述人员需求信息提供指定外包人员的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的步骤之前,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供应商在指定时间周期内的指标数据,所述指标数据包括提供简历率、外包人员面试通过率、外包人员到岗率、外包人员离职率、黑事件发生率,其中所述黑事件包括负面影响事件;
根据所述指标数据获得所述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其中所述考核评分=提供简历率*第一权重+外包人员面试通过率*第二权重+外包人员到岗率*第三权重+外包人员离职率*第四权重+黑事件发生率*第五权重,其中,第一权重+第二权重+第三权重+第四权重+第五权重=1。
优选地,所述接收所述第一供应商提供的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人员信息并停止发布所述人员需求信息的步骤之后,包括:
在距离所述预计到岗日期的指定时间内,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供应商提交的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入司请求信息;
若否,则生成约谈所述第一供应商的联系函,其中所述联系函携带催促所述第一供应商提交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入司请求信息的催促提醒信息;
将所述联系函通过第一指定方式发送至所述第一供应商对应的联系终端。
优选地,所述将所述联系函通过第一指定方式发送至所述第一供应商对应的联系终端的步骤之后,包括:
判断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供应商对所述催促提醒信息的反馈信息;
若未接收到所述反馈信息,则判断以指定发送频率发送所述联系函的次数是否超过预设次数;
若超过预设次数,则重新发布所述人员需求信息。
优选地,所述接收所述第一供应商提供的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人员信息并停止发布所述人员需求信息的步骤之后,包括:
筛选符合预设异动风险监控条件对应的异动外包人员名单,其中,所述异动风险包括引起外包人员脱离职位的风险;
将所述异动外包人员名单以第二指定方式发送至指定用人部门对应的终端,使所述指定用人部门对所述异动外包人员名单对应的各外包人员进行风险观测。
优选地,所述接收所述第一供应商提供的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人员信息并停止发布所述人员需求信息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分别获取当前周期的上一周期各供应商的考核评分;
将考核评分低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当前周期的上一周期提供的外包人员到岗率低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指定供应商的名单,以第三指定方式发送至外包管理团队对应的终端,使外包管理团队及时对所述指定供应商进行风险评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网络监控的外包风险管控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用人部门发送的预计需求的外包人员信息,其中所述外包人员信息包括预计到岗日期和外包人员职业要求;
第一发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计到岗日期和外包人员职业要求发布人员需求信息;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根据所述人员需求信息提供指定外包人员的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其中所述考核评分根据指定周期内第一供应商的合作能力按照预设规则自动生成;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若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满足预设条件,则接收所述第一供应商提供的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人员信息并停止发布所述人员需求信息;
保持模块,用于若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不满足预设条件,保持所述人员需求信息继续处于发布状态。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通过在招聘外包人员时,对提供外包人员的供应商进行考核评分的限定,以提高招聘到的外包人员的可靠性,降低外包人员到岗后的异动风险;通过判断提供外包人员的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是否满足要求,满足要求则接收第一供应商提供的外包人员,以进行后续的面试和入司流程,若不满足则保持所述需求信息继续处于发布状态,以便寻找合适的、可靠的外包人员,降低录用后的外包人员异动风险,提高业务安全性。本申请通过对人员需求信息设置不同紧急需求等级,不同紧急需求等级对应的供应商的考核评分要求也不同,以便在保证满足紧急任务需求的前提下,尽量提供更可靠的外包人员,从招聘环节上降低外包人员到岗后的异动风险。本申请通过对各供应商进行数据统计管理,以及时了解供应商的经营动态,及时预测风险可能性,使风险前置,有效提高用人部门的满意度及降低外包管理问题/投诉的产生。本申请可以通过主动提醒、预警功能,提醒是否需要外包管理团队/供应商提前介入,防止耽搁用人部门的用人计划的风险问题发生,降低由于在职外包人员异动风险带给用人部门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基于网络监控的外包风险管控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基于网络监控的外包风险管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参照图1,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基于网络监控的外包风险管控方法,包括:
S1:接收用人部门发送的预计需求的外包人员信息,其中所述外包人员信息包括预计到岗日期和外包人员工作要求。
本实施例外包人员信息除了上述预计到岗日期,还包括职业种类、职业经验等外包人员职业要求,以便提供外包人员的供应商根据上述外包人员信息,有针对性地提供外包人员。上述外包人员信息通过外包管理团队上传发布于外包管理系统上。
S2:根据所述预计到岗日期和外包人员职业要求发布人员需求信息。
本实施例根据外包人员信息形成人员需求信息,并在外包管理系统上向各供应商进行发布。本实施例通过将上述外包人员信息对应填充到预设排布规则的人员需求信息的对应文件中,以便更快捷地形成需求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上述预设规则排布规则,根据人员需求信息的对应文件的排版相一致。比如对应文件的排版中按照外包人员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工作经验等项目名称形成表格,则根据上述表格将外包人员信息对应填充到各项目名称对应的单元格内。本申请其他实施例对应文件的排版,可以为文档式、树状结构式等,不一一赘述。
S3:判断根据所述人员需求信息提供指定外包人员的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其中所述考核评分根据指定周期内第一供应商的合作能力按照预设规则自动生成。
本实施例的针对需求信息有多个供应商提供了相应的外包人员时,会根据外包管理系统上各供应商的考核评分进行选择,比如,优先选择考核评分高的供应商,以提高外包人员的可靠度和稳定度。再比如,根据不同的需求信息的种类和紧急度,所对应的考核评分的预设范围也不同,人员需求信息的种类对应的外包人员比较稀缺的,或人员需求信息的紧急度较高的会适当放宽对供应商的考核评分的要求,以便及时找到合适的供应商提供对应的外包人员,以满足用人部门的用人计划。本实施的各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根据指定周期内指定供应商的合作能力表现自动生成,上述预设规则包括统计各指标评分以及各指标评分分别对应的预设权重得到,上述合作能力表现包括的指标为,提供简历率、外包人员面试通过率、外包人员到岗率、外包人员离职率、黑事件发生率。
S4:若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满足预设条件,则接收所述第一供应商提供的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人员信息并停止发布所述人员需求信息。
S5:若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不满足预设条件,保持所述人员需求信息继续处于发布状态。
本实施例通过判断提供外包人员的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是否满足要求,满足要求则接收第一供应商提供的外包人员,以进行后续的外包人员面试和入司流程,若不满足则保持人员需求信息继续处于发布状态,以便寻找到合适的、可靠的外包人员,降低录用后的外包人员异动风险,提高业务安全性。本实施例通过招聘外包人员时,对提供外包人员的供应商进行考核评分的限定,以提高招聘到的外包人员的可靠性,降低外包人员的异动风险,上述异动风险包括外包人员易离职、外包人员不可靠或不胜任当前职位的外包工作等所有易引起外包人员脱离职位的风险。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根据所述人员需求信息提供指定外包人员的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的步骤S3,包括:
S30:根据所述预计到岗日期距离发布所述人员需求信息的日期的时间差,确定所述人员需求信息对应的指定紧急需求等级。
本实施例的紧急需求等级,跟距离实际用人时间的剩余时间相对应,上述距离实际用人时间的剩余时间根据预计到岗日期距离发布所述需求信息的日期的时间差获得,时间差不同,对应的紧急需求等级不同,比如时间差为一周以内,对应非常紧急的等级;时间差为一周至半月,对应比较紧急的等级;时间差为半月至一个月,对应一般紧急的等级。本实施例的人员需求信息的紧急需求等级不同,对应的供应商的考核评分要求也不同,以便在保证满足紧急任务需求的前提下,尽量提供更可靠的外包人员,从招聘环节上降低录用后的外包人员的异动风险。
S31:判断所述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是否大于所述指定紧急需求等级对应的预设阈值。
本实施例不同的紧急需求等级,对应不同的考核评分预设阈值,以便优先满足用人部门的对外包人员的需求,然后再尽可能的选择可靠的供应商,降低供应商提供的外包人员的不可靠风险,包括异动风险等。比如,非常紧急的等级,对应的考核评分为第一阈值;比较紧急的等级,对应的考核评分为第二阈值;一般紧急的等级,对应的考核评分为第三阈值;其中,第一阈值小于第二阈值,第二阈值小于第三阈值。
S32:若大于,则判定提供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满足预设条件,否则不满足。
通过判断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是否大于对应紧急需求等级对应的阈值,进一步提高筛选的供应商的可靠性,进一步降低供应商提供的外包人员的不可靠风险。本实施例的供应商的考核评分,通过统计供应商在指定周期内的各种合作能力表现的综合指标得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上述指定时间周期为外包管理团队在外包管理系统上预设的时间长度,以满足考察供应商的稳定性、可靠性的要求,比如设定为一个月,每个月对各供应商进行数据统计管理,以及时了解供应商的经营动态,及时预测风险可能性,使风险前置,有效提高用人部门的满意度,降低外包管理问题/投诉的产生。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根据所述人员需求信息提供指定外包人员的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的步骤S3之前,包括:
S301:获取所述第一供应商在指定时间周期内的指标数据,所述指标数据包括提供简历率、外包人员面试通过率、外包人员到岗率、外包人员离职率、黑事件发生率,其中所述黑事件包括负面影响事件。
本实施例的提供简历率,通过将第一供应商在指定时间周期内提供的简历总量除以在指定时间周期内外包管理系统总共接收到的简历总量获得;本实施例的外包人员面试通过率,通过将第一供应商在指定时间周期内推荐的外包人员通过面试的人数总量除以在指定时间周期内第一供应商在指定时间周期内推荐的外包人员总量获得;外包人员到岗率,通过将第一供应商在指定时间周期内推荐的外包人员如约到岗的人数总量除以在指定时间周期内预计到岗的人数总量获得;外包人员离职率,通过在指定时间周期内的第一供应商提供的外包人员的离职数量除以在指定时间周期内的所有外包人员的离职人数总量获得;本实施例的黑事件,包括供应商被投诉的事件、供应商的生产安全事件等负面影响事件,上述黑事件发生率通过黑事件发生次数除以指定时间周期得到,如2次/月等。
S302:根据所述指标数据获得所述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其中所述考核评分=提供简历率*第一权重+外包人员面试通过率*第二权重+外包人员到岗率*第三权重-外包人员离职率*第四权重-黑事件发生率*第五权重,其中,第一权重+第二权重+第三权重+第四权重+第五权重=1。
本实施例的考核评分为上述指标数据的综合统计结果,以便提高考核评分的普遍适用性和可靠性。本实施例的各指标数据分别对应的权重值可根据外包管理团队评估供应商的侧重点进行预先设定,比如侧重观测外包人员离职率,则外包人员离职率的权重高于其他权重。本实施例优选上述第一权重、第二权重、第三权重、第四权重和第五权重各均占20%。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所述第一供应商提供的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人员信息并停止发布所述人员需求信息的步骤S4之后,包括:
S401:在距离所述预计到岗日期的指定时间内,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供应商提交的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入司请求信息。
本实施例通过在预计到岗日期之前的指定时间内,判断是否接收到供应商在外包管理系统上提交的外包人员的入司请求信息,以监控对拟录用外包人员不到岗风险。
S402:若否,则生成约谈所述第一供应商的联系函,其中所述联系函携带催促所述第一供应商提交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入司请求信息的催促提醒信息。
本实施例在预计到岗日期之前的指定时间内,未收到供应商在外包管理系统上提交的指定外包人员的入司请求信息,则会通过外包管理系统自动生成联系函并发送至供应商的方式,催促供应商在上述指定时间内及时提交指定外包人员的入司请求信息,以提高外包人员的准时到岗率,提高用人部门的满意度,降低对拟录用外包人员不到岗风险,避免影响用人部门的用户计划。
S403:将所述联系函通过第一指定方式发送至所述第一供应商对应的联系终端。
本实施例的第一指定方式包括邮件或短信等,通过直接发送联系函至第一供应商对应的联系终端,以确保第一供应商及时接收到并及时了解联系函的信息。本申请其他实施例在通过邮件或短信的方式发送至第一供应商对应的联系终端的同时,在外包管理系统上以通告的方式通知第一供应商,以增加信息沟通的渠道,提高沟通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联系函通过第一指定方式发送至所述第一供应商对应的联系终端的步骤S403之后,包括:
S404:判断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供应商对所述催促提醒信息的反馈信息。
本实施例的第一预设时间段为发送联系函之后的时间阈值,以便通过分时间段监控对拟录用外包人员不到岗风险,以便将风险前置,降低用人部门对外包管理团队的不满度。
S405:若未接收到所述反馈信息,则判断以指定发送频率发送所述联系函的次数是否超过预设次数。
本实施例通过在距离预计到岗时间的指定时间内,分频次地通过外包管理系统触发邮件/提醒的短信到供应商,以催促供应商及时跟进拟录用外包人员的到岗情况,反馈到岗时间。若供应商未提供反馈信息,则以指定发送频率发送所述联系函,比如每日发送所述联系函提醒,连续五次后重新进入人员需求信息发布阶段。若供应商提供反馈信息,且反馈信息携带拟录用外包人员的新到岗时间,则在新到岗日期前3天内,重新通过邮件提醒供应商提交入司流程,两次提醒之后仍然未提交入司流程,重新进入人员需求信息发布阶段,以免耽搁用人部门的用人计划,避免影响用人部门的项目进度。
S406:若超过预设次数,则重新发布所述人员需求信息。
进一步地,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所述第一供应商提供的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人员信息并停止发布所述人员需求信息的步骤S4之后,包括:
S41:筛选符合预设异动风险监控条件对应的异动外包人员名单,其中,所述异动风险包括引起外包人员脱离职位的风险。
本实施例的预设异动风险监控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入职后还处于试用期的外包人员”、“已在同一职位级别停留超过指定时长的在职外包人员,比如在同一级别岗位工作超过1年”或“经营状况异常的供应商对应提供的外包人员”。本实施例通过监控在职的外包人员的日常表现数据,以便筛选重点监控对象供用人部门参考观测,降低在职外包人员的异动风险。上述日常表现数据通过用人部门提供,经营状况异常的供应商通过外包管理系统的数据统计获得,比如供应商对应的外包人员的离职人数突然增多,可能存在供应商退场的风险等。
S42:将所述异动外包人员名单以第二指定方式发送至指定用人部门对应的终端,使所述指定用人部门对所述异动外包人员名单对应的各外包人员进行风险观测。
本实施例的第二指定方式包括邮件或短信息的方式,外包管理系统通过将统计到异动外包人员名单,及时发送至指定用人部门对应的终端,以便所述指定用人部门对所述异动外包人员名单对应的各外包人员进行风险观测,当用人部门检测到外包人员有异动风险时,会通知外包管理团队及时约谈对应的供应商,以降低外包人异动风险,或外包管理团队及时评估风险是否可避免,无法避免时,及时发布人员需求信息,以免耽搁用人部门的用人计划。
进一步地,本申请再一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所述第一供应商提供的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人员信息并停止发布所述人员需求信息的步骤S4之后,还包括:
S43:分别获取当前周期的上一周期各供应商的考核评分。
本实施例的当前周期为当前月,上一周期比如为上一个月,上述周期所对应的具体时间跨度通过外包管理团队根据需要进行设定,本实施例的考核评分根据设定的周期进行及时迭代式更新,以便及时了解各供应商的最新动态,及时把控降低风险的主动权。
S44:将考核评分低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当前周期的上一周期提供的外包人员到岗率低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指定供应商的名单,以第三指定方式发送至外包管理团队对应的终端,使外包管理团队及时对所述指定供应商进行风险评估。
本实施例将当前周期的上一周期考核评分较低的供应商给予重点的风险监控,外包管理系统及时将统计到的考核评分低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当前周期的上一周期提供的外包人员到岗率低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指定供应商的名单,发送至外包管理团队对应的终端,以便外包管理团队及时了解各供应商的最新动态。比如本实施例的第一预设阈值为60分,第二预设阈值为70%,当同时低于上述两个限定条件时,则外包管理系统会触发风险提醒,用人部门或外包管理团队均可选择约谈供应商或通过寻找其他替代供应商的方式解决风险危机。
本实施例通过在招聘外包人员时,对提供外包人员的供应商进行考核评分的限定,以提高招聘到的外包人员的可靠性,降低外包人员到岗后的异动风险;通过判断提供外包人员的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是否满足要求,满足要求则接收第一供应商提供的外包人员,以进行后续的面试和入司流程,若不满足则保持所述需求信息继续处于发布状态,以便寻找合适的、可靠的外包人员,降低录用后的外包人员异动风险,提高业务安全性。本实施例通过对人员需求信息设置不同紧急需求等级,不同紧急需求等级对应的供应商的考核评分要求也不同,以便在保证满足紧急任务需求的前提下,尽量提供更可靠的外包人员,从招聘环节上降低外包人员到岗后的异动风险。通过对各供应商进行数据统计管理,以及时了解供应商的经营动态,及时预测风险可能性,使风险前置,有效提高用人部门的满意度及降低外包管理问题/投诉的产生。本实施例可以通过主动提醒、预警功能,提醒是否需要外包管理团队/供应商提前介入,防止耽搁用人部门的用人计划的风险问题发生,降低由于在职外包人员异动风险带给用人部门的损失。
参照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基于网络监控的外包风险管控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1,用于接收用人部门发送的预计需求的外包人员信息,其中所述外包人员信息包括预计到岗日期和外包人员工作要求。
本实施例外包人员信息除了上述预计到岗日期,还包括职业种类、职业经验等外包人员职业要求,以便提供外包人员的供应商根据上述外包人员信息,有针对性地提供外包人员。上述外包人员信息通过外包管理团队上传发布于外包管理系统上。
第一发布模块2,用于根据所述预计到岗日期和外包人员职业要求发布人员需求信息。
本实施例根据外包人员信息形成人员需求信息,并在外包管理系统上向各供应商进行发布。本实施例通过将上述外包人员信息对应填充到预设排布规则的人员需求信息的对应文件中,以便更快捷地形成需求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上述预设规则排布规则,根据人员需求信息的对应文件的排版相一致。比如对应文件的排版中按照外包人员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工作经验等项目名称形成表格,则根据上述表格将外包人员信息对应填充到各项目名称对应的单元格内。本申请其他实施例对应文件的排版,可以为文档式、树状结构式等,不一一赘述。
第一判断模块3,用于判断根据所述人员需求信息提供指定外包人员的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其中所述考核评分根据指定周期内第一供应商的合作能力按照预设规则自动生成。
本实施例的针对需求信息有多个供应商提供了相应的外包人员时,会根据外包管理系统上各供应商的考核评分进行选择,比如,优先选择考核评分高的供应商,以提高外包人员的可靠度和稳定度。再比如,根据不同的需求信息的种类和紧急度,所对应的考核评分的预设范围也不同,人员需求信息的种类对应的外包人员比较稀缺的,或人员需求信息的紧急度较高的会适当放宽对供应商的考核评分的要求,以便及时找到合适的供应商提供对应的外包人员,以满足用人部门的用人计划。本实施的各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根据指定周期内指定供应商的合作能力表现自动生成,上述预设规则包括统计各指标评分以及各指标评分分别对应的预设权重得到,上述合作能力表现包括的指标为,提供简历率、外包人员面试通过率、外包人员到岗率、外包人员离职率、黑事件发生率。
第二接收模块4,用于若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满足预设条件,则接收所述第一供应商提供的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人员信息并停止发布所述人员需求信息。
保持模块5,用于若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不满足预设条件,保持所述人员需求信息继续处于发布状态。
本实施例通过判断提供外包人员的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是否满足要求,满足要求则接收第一供应商提供的外包人员,以进行后续的外包人员面试和入司流程,若不满足则保持人员需求信息继续处于发布状态,以便寻找到合适的、可靠的外包人员,降低录用后的外包人员异动风险,提高业务安全性。本实施例通过招聘外包人员时,对提供外包人员的供应商进行考核评分的限定,以提高招聘到的外包人员的可靠性,降低外包人员的异动风险,上述异动风险包括外包人员易离职、外包人员不可靠或不胜任当前职位的外包工作等所有易引起外包人员脱离职位的风险。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第一判断模块3,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计到岗日期距离发布所述人员需求信息的日期的时间差,确定所述人员需求信息对应的指定紧急需求等级。
本实施例的紧急需求等级,跟距离实际用人时间的剩余时间相对应,上述距离实际用人时间的剩余时间根据预计到岗日期距离发布所述需求信息的日期的时间差获得,时间差不同,对应的紧急需求等级不同,比如时间差为一周以内,对应非常紧急的等级;时间差为一周至半月,对应比较紧急的等级;时间差为半月至一个月,对应一般紧急的等级。本实施例的人员需求信息的紧急需求等级不同,对应的供应商的考核评分要求也不同,以便在保证满足紧急任务需求的前提下,尽量提供更可靠的外包人员,从招聘环节上降低录用后的外包人员的异动风险。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是否大于所述指定紧急需求等级对应的预设阈值。
本实施例不同的紧急需求等级,对应不同的考核评分预设阈值,以便优先满足用人部门的对外包人员的需求,然后再尽可能的选择可靠的供应商,降低供应商提供的外包人员的不可靠风险,包括异动风险等。比如,非常紧急的等级,对应的考核评分为第一阈值;比较紧急的等级,对应的考核评分为第二阈值;一般紧急的等级,对应的考核评分为第三阈值;其中,第一阈值小于第二阈值,第二阈值小于第三阈值。
判定单元,用于若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大于所述指定紧急需求等级对应的预设阈值,则判定提供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满足预设条件,否则不满足。
通过判断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是否大于对应紧急需求等级对应的阈值,进一步提高筛选的供应商的可靠性,进一步降低供应商提供的外包人员的不可靠风险。本实施例的供应商的考核评分,通过统计供应商在指定周期内的各种合作能力表现的综合指标得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上述指定时间周期为外包管理团队在外包管理系统上预设的时间长度,以满足考察供应商的稳定性、可靠性的要求,比如设定为一个月,每个月对各供应商进行数据统计管理,以及时了解供应商的经营动态,及时预测风险可能性,使风险前置,有效提高用人部门的满意度,降低外包管理问题/投诉的产生。
进一步地,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基于网络监控的外包风险管控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供应商在指定时间周期内的指标数据,所述指标数据包括提供简历率、外包人员面试通过率、外包人员到岗率、外包人员离职率、黑事件发生率,其中所述黑事件包括负面影响事件。
本实施例的提供简历率,通过将第一供应商在指定时间周期内提供的简历总量除以在指定时间周期内外包管理系统总共接收到的简历总量获得;本实施例的外包人员面试通过率,通过将第一供应商在指定时间周期内推荐的外包人员通过面试的人数总量除以在指定时间周期内第一供应商在指定时间周期内推荐的外包人员总量获得;外包人员到岗率,通过将第一供应商在指定时间周期内推荐的外包人员如约到岗的人数总量除以在指定时间周期内预计到岗的人数总量获得;外包人员离职率,通过在指定时间周期内的第一供应商提供的外包人员的离职数量除以在指定时间周期内的所有外包人员的离职人数总量获得;本实施例的黑事件,包括供应商被投诉的事件、供应商的生产安全事件等负面影响事件,上述黑事件发生率通过黑事件发生次数除以指定时间周期得到,如2次/月等。
获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指标数据获得所述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其中所述考核评分=提供简历率*第一权重+外包人员面试通过率*第二权重+外包人员到岗率*第三权重-外包人员离职率*第四权重-黑事件发生率*第五权重,其中,第一权重+第二权重+第三权重+第四权重+第五权重=1。
本实施例的考核评分为上述指标数据的综合统计结果,以便提高考核评分的普遍适用性和可靠性。本实施例的各指标数据分别对应的权重值可根据外包管理团队评估供应商的侧重点进行预先设定,比如侧重观测外包人员离职率,则外包人员离职率的权重高于其他权重。本实施例优选上述第一权重、第二权重、第三权重、第四权重和第五权重各均占20%。
进一步地,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基于网络监控的外包风险管控装置,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在距离所述预计到岗日期的指定时间内,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供应商提交的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入司请求信息。
本实施例通过在预计到岗日期之前的指定时间内,判断是否接收到供应商在外包管理系统上提交的外包人员的入司请求信息,以监控对拟录用外包人员不到岗风险。
生成模块,用于若未接收到所述第一供应商提交的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入司请求信息,则生成约谈所述第一供应商的联系函,其中所述联系函携带催促所述第一供应商提交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入司请求信息的催促提醒信息。
本实施例在预计到岗日期之前的指定时间内,未收到供应商在外包管理系统上提交的指定外包人员的入司请求信息,则会通过外包管理系统自动生成联系函并发送至供应商的方式,催促供应商在上述指定时间内及时提交指定外包人员的入司请求信息,以提高外包人员的准时到岗率,提高用人部门的满意度,降低对拟录用外包人员不到岗风险,避免影响用人部门的用户计划。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联系函通过第一指定方式发送至所述第一供应商对应的联系终端。
本实施例的第一指定方式包括邮件或短信等,通过直接发送联系函至第一供应商对应的联系终端,以确保第一供应商及时接收到并及时了解联系函的信息。本申请其他实施例在通过邮件或短信的方式发送至第一供应商对应的联系终端的同时,在外包管理系统上以通告的方式通知第一供应商,以增加信息沟通的渠道,提高沟通效率。
进一步地,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基于网络监控的外包风险管控装置,还包括: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供应商对所述催促提醒信息的反馈信息。
本实施例的第一预设时间段为发送联系函之后的时间阈值,以便通过分时间段监控对拟录用外包人员不到岗风险,以便将风险前置,降低用人部门对外包管理团队的不满度。
第四判断模块,用于若未接收到所述反馈信息,则判断以指定发送频率发送所述联系函的次数是否超过预设次数。
本实施例通过在距离预计到岗时间的指定时间内,分频次地通过外包管理系统触发邮件/提醒的短信到供应商,以催促供应商及时跟进拟录用外包人员的到岗情况,反馈到岗时间。若供应商未提供反馈信息,则以指定发送频率发送所述联系函,比如每日发送所述联系函提醒,连续五次后重新进入人员需求信息发布阶段。若供应商提供反馈信息,且反馈信息携带拟录用外包人员的新到岗时间,则在新到岗日期前3天内,重新通过邮件提醒供应商提交入司流程,两次提醒之后仍然未提交入司流程,重新进入人员需求信息发布阶段,以免耽搁用人部门的用人计划,避免影响用人部门的项目进度。
第二发布模块,用于若超过预设次数,则重新发布所述人员需求信息。
进一步地,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基于网络监控的外包风险管控装置,包括:
筛选模块,用于筛选符合预设异动风险监控条件对应的异动外包人员名单,其中,所述异动风险包括引起外包人员脱离职位的风险。
本实施例的预设异动风险监控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入职后还处于试用期的外包人员”、“已在同一职位级别停留超过指定时长的在职外包人员,比如在同一级别岗位工作超过1年”或“经营状况异常的供应商对应提供的外包人员”。本实施例通过监控在职的外包人员的日常表现数据,以便筛选重点监控对象供用人部门参考观测,降低在职外包人员的异动风险。上述日常表现数据通过用人部门提供,经营状况异常的供应商通过外包管理系统的数据统计获得,比如供应商对应的外包人员的离职人数突然增多,可能存在供应商退场的风险等。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异动外包人员名单以第二指定方式发送至指定用人部门对应的终端,使所述指定用人部门对所述异动外包人员名单对应的各外包人员进行风险观测。
本实施例的第二指定方式包括邮件或短信息的方式,外包管理系统通过将统计到异动外包人员名单,及时发送至指定用人部门对应的终端,以便所述指定用人部门对所述异动外包人员名单对应的各外包人员进行风险观测,当用人部门检测到外包人员有异动风险时,会通知外包管理团队及时约谈对应的供应商,以降低外包人异动风险,或外包管理团队及时评估风险是否可避免,无法避免时,及时发布人员需求信息,以免耽搁用人部门的用人计划。
进一步地,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基于网络监控的外包风险管控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当前周期的上一周期各供应商的考核评分。
本实施例的当前周期为当前月,上一周期比如为上一个月,上述周期所对应的具体时间跨度通过外包管理团队根据需要进行设定,本实施例的考核评分根据设定的周期进行及时迭代式更新,以便及时了解各供应商的最新动态,及时把控降低风险的主动权。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将考核评分低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当前周期的上一周期提供的外包人员到岗率低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指定供应商的名单,以第三指定方式发送至外包管理团队对应的终端,使外包管理团队及时对所述指定供应商进行风险评估。
本实施例将当前周期的上一周期考核评分较低的供应商给予重点的风险监控,外包管理系统及时将统计到的考核评分低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当前周期的上一周期提供的外包人员到岗率低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指定供应商的名单,发送至外包管理团队对应的终端,以便外包管理团队及时了解各供应商的最新动态。比如本实施例的第一预设阈值为60分,第二预设阈值为70%,当同时低于上述两个限定条件时,则外包管理系统会触发风险提醒,用人部门或外包管理团队均可选择约谈供应商或通过寻找其他替代供应商的方式解决风险危机。
参照图3,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可以如图3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计算机设计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基于网络监控的外包风险管控过程需要的所有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基于网络监控的外包风险管控方法。
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基于网络监控的外包风险管控方法,包括:接收用人部门发送的预计需求的外包人员信息,其中所述外包人员信息包括预计到岗日期和外包人员职业要求;根据所述预计到岗日期和外包人员职业要求发布人员需求信息;判断根据所述人员需求信息提供指定外包人员的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其中所述考核评分根据指定周期内第一供应商的合作能力按照预设规则自动生成;若满足,则接收所述第一供应商提供的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人员信息并停止发布所述人员需求信息;若不满足,保持所述人员需求信息继续处于发布状态。
上述计算机设备,通过在招聘外包人员时,对提供外包人员的供应商进行考核评分的限定,以提高招聘到的外包人员的可靠性,降低外包人员到岗后的异动风险;通过判断提供外包人员的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是否满足要求,满足要求则接收第一供应商提供的外包人员,以进行后续的面试和入司流程,若不满足则保持所述需求信息继续处于发布状态,以便寻找合适的、可靠的外包人员,降低录用后的外包人员异动风险,提高业务安全性。通过对人员需求信息设置不同紧急需求等级,不同紧急需求等级对应的供应商的考核评分要求也不同,以便在保证满足紧急任务需求的前提下,尽量提供更可靠的外包人员,从招聘环节上降低外包人员到岗后的异动风险。通过对各供应商进行数据统计管理,以及时了解供应商的经营动态,及时预测风险可能性,使风险前置,有效提高用人部门的满意度及降低外包管理问题/投诉的产生。通过主动提醒、预警功能,提醒是否需要外包管理团队/供应商提前介入,防止耽搁用人部门的用人计划的风险问题发生,降低由于在职外包人员异动风险带给用人部门的损失。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判断根据所述人员需求信息提供指定外包人员的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预计到岗日期距离发布所述人员需求信息的日期的时间差,确定所述人员需求信息对应的指定紧急需求等级;判断所述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是否大于所述指定紧急需求等级对应的预设阈值;若大于,则判定提供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满足预设条件,否则不满足。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判断根据所述人员需求信息提供指定外包人员的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的步骤之前,包括:获取所述第一供应商在指定时间周期内的指标数据,所述指标数据包括提供简历率、外包人员面试通过率、外包人员到岗率、外包人员离职率、黑事件发生率,其中所述黑事件包括负面影响事件;根据所述指标数据获得所述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其中所述考核评分=提供简历率*第一权重+外包人员面试通过率*第二权重+外包人员到岗率*第三权重+外包人员离职率*第四权重+黑事件发生率*第五权重,其中,第一权重+第二权重+第三权重+第四权重+第五权重=1。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接收所述第一供应商提供的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人员信息并停止发布所述人员需求信息的步骤之后,包括:在距离所述预计到岗日期的指定时间内,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供应商提交的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入司请求信息;若否,则生成约谈所述第一供应商的联系函,其中所述联系函携带催促所述第一供应商提交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入司请求信息的催促提醒信息;将所述联系函通过第一指定方式发送至所述第一供应商对应的联系终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将所述联系函通过第一指定方式发送至所述第一供应商对应的联系终端的步骤之后,包括:判断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供应商对所述催促提醒信息的反馈信息;若未接收到所述反馈信息,则判断以指定发送频率发送所述联系函的次数是否超过预设次数;若超过预设次数,则重新发布所述人员需求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接收所述第一供应商提供的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人员信息并停止发布所述人员需求信息的步骤之后,包括:筛选符合预设异动风险监控条件对应的异动外包人员名单,其中,所述异动风险包括引起外包人员脱离职位的风险;将所述异动外包人员名单以第二指定方式发送至指定用人部门对应的终端,使所述指定用人部门对所述异动外包人员名单对应的各外包人员进行风险观测。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接收所述第一供应商提供的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人员信息并停止发布所述人员需求信息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分别获取当前周期的上一周期各供应商的考核评分;将考核评分低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当前周期的上一周期提供的外包人员到岗率低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指定供应商的名单,以第三指定方式发送至外包管理团队对应的终端,使外包管理团队及时对所述指定供应商进行风险评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3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
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基于网络监控的外包风险管控方法,包括:接收用人部门发送的预计需求的外包人员信息,其中所述外包人员信息包括预计到岗日期和外包人员职业要求;根据所述预计到岗日期和外包人员职业要求发布人员需求信息;判断根据所述人员需求信息提供指定外包人员的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其中所述考核评分根据指定周期内第一供应商的合作能力按照预设规则自动生成;若满足,则接收所述第一供应商提供的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人员信息并停止发布所述人员需求信息;若不满足,保持所述人员需求信息继续处于发布状态。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在招聘外包人员时,对提供外包人员的供应商进行考核评分的限定,以提高招聘到的外包人员的可靠性,降低外包人员到岗后的异动风险;通过判断提供外包人员的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是否满足要求,满足要求则接收第一供应商提供的外包人员,以进行后续的面试和入司流程,若不满足则保持所述需求信息继续处于发布状态,以便寻找合适的、可靠的外包人员,降低录用后的外包人员异动风险,提高业务安全性。通过对人员需求信息设置不同紧急需求等级,不同紧急需求等级对应的供应商的考核评分要求也不同,以便在保证满足紧急任务需求的前提下,尽量提供更可靠的外包人员,从招聘环节上降低外包人员到岗后的异动风险。通过对各供应商进行数据统计管理,以及时了解供应商的经营动态,及时预测风险可能性,使风险前置,有效提高用人部门的满意度及降低外包管理问题/投诉的产生。通过主动提醒、预警功能,提醒是否需要外包管理团队/供应商提前介入,防止耽搁用人部门的用人计划的风险问题发生,降低由于在职外包人员异动风险带给用人部门的损失。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判断根据所述人员需求信息提供指定外包人员的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预计到岗日期距离发布所述人员需求信息的日期的时间差,确定所述人员需求信息对应的指定紧急需求等级;判断所述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是否大于所述指定紧急需求等级对应的预设阈值;若大于,则判定提供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满足预设条件,否则不满足。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判断根据所述人员需求信息提供指定外包人员的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的步骤之前,包括:获取所述第一供应商在指定时间周期内的指标数据,所述指标数据包括提供简历率、外包人员面试通过率、外包人员到岗率、外包人员离职率、黑事件发生率,其中所述黑事件包括负面影响事件;根据所述指标数据获得所述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其中所述考核评分=提供简历率*第一权重+外包人员面试通过率*第二权重+外包人员到岗率*第三权重+外包人员离职率*第四权重+黑事件发生率*第五权重,其中,第一权重+第二权重+第三权重+第四权重+第五权重=1。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接收所述第一供应商提供的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人员信息并停止发布所述人员需求信息的步骤之后,包括:在距离所述预计到岗日期的指定时间内,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供应商提交的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入司请求信息;若否,则生成约谈所述第一供应商的联系函,其中所述联系函携带催促所述第一供应商提交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入司请求信息的催促提醒信息;将所述联系函通过第一指定方式发送至所述第一供应商对应的联系终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将所述联系函通过第一指定方式发送至所述第一供应商对应的联系终端的步骤之后,包括:判断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供应商对所述催促提醒信息的反馈信息;若未接收到所述反馈信息,则判断以指定发送频率发送所述联系函的次数是否超过预设次数;若超过预设次数,则重新发布所述人员需求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接收所述第一供应商提供的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人员信息并停止发布所述人员需求信息的步骤之后,包括:筛选符合预设异动风险监控条件对应的异动外包人员名单,其中,所述异动风险包括引起外包人员脱离职位的风险;将所述异动外包人员名单以第二指定方式发送至指定用人部门对应的终端,使所述指定用人部门对所述异动外包人员名单对应的各外包人员进行风险观测。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接收所述第一供应商提供的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人员信息并停止发布所述人员需求信息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分别获取当前周期的上一周期各供应商的考核评分;将考核评分低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当前周期的上一周期提供的外包人员到岗率低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指定供应商的名单,以第三指定方式发送至外包管理团队对应的终端,使外包管理团队及时对所述指定供应商进行风险评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上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和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速据率SDRAM(SS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网络监控的外包风险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用人部门发送的预计需求的外包人员信息,其中所述外包人员信息包括预计到岗日期和外包人员职业要求;
根据所述预计到岗日期和外包人员职业要求发布人员需求信息;
判断根据所述人员需求信息提供指定外包人员的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其中所述考核评分根据指定周期内第一供应商的合作能力按照预设规则自动生成;
若满足,则接收所述第一供应商提供的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人员信息并停止发布所述人员需求信息;
若不满足,保持所述人员需求信息继续处于发布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网络监控的外包风险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根据所述人员需求信息提供指定外包人员的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预计到岗日期距离发布所述人员需求信息的日期的时间差,确定所述人员需求信息对应的指定紧急需求等级;
判断所述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是否大于所述指定紧急需求等级对应的预设阈值;
若大于,则判定提供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满足预设条件,否则不满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网络监控的外包风险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根据所述人员需求信息提供指定外包人员的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的步骤之前,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供应商在指定时间周期内的指标数据,所述指标数据包括提供简历率、外包人员面试通过率、外包人员到岗率、外包人员离职率、黑事件发生率,其中所述黑事件包括负面影响事件;
根据所述指标数据获得所述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其中所述考核评分=提供简历率*第一权重+外包人员面试通过率*第二权重+外包人员到岗率*第三权重+外包人员离职率*第四权重+黑事件发生率*第五权重,其中,第一权重+第二权重+第三权重+第四权重+第五权重=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网络监控的外包风险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第一供应商提供的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人员信息并停止发布所述人员需求信息的步骤之后,包括:
在距离所述预计到岗日期的指定时间内,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供应商提交的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入司请求信息;
若否,则生成约谈所述第一供应商的联系函,其中所述联系函携带催促所述第一供应商提交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入司请求信息的催促提醒信息;
将所述联系函通过第一指定方式发送至所述第一供应商对应的联系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网络监控的外包风险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联系函通过第一指定方式发送至所述第一供应商对应的联系终端的步骤之后,包括:
判断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供应商对所述催促提醒信息的反馈信息;
若未接收到所述反馈信息,则判断以指定发送频率发送所述联系函的次数是否超过预设次数;
若超过预设次数,则重新发布所述人员需求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网络监控的外包风险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第一供应商提供的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人员信息并停止发布所述人员需求信息的步骤之后,包括:
筛选符合预设异动风险监控条件对应的异动外包人员名单,其中,所述异动风险包括引起外包人员脱离职位的风险;
将所述异动外包人员名单以第二指定方式发送至指定用人部门对应的终端,使所述指定用人部门对所述异动外包人员名单对应的各外包人员进行风险观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网络监控的外包风险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第一供应商提供的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人员信息并停止发布所述人员需求信息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分别获取当前周期的上一周期各供应商的考核评分;
将考核评分低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当前周期的上一周期提供的外包人员到岗率低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指定供应商的名单,以第三指定方式发送至外包管理团队对应的终端,使外包管理团队及时对所述指定供应商进行风险评估。
8.一种基于网络监控的外包风险管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用人部门发送的预计需求的外包人员信息,其中所述外包人员信息包括预计到岗日期和外包人员职业要求;
第一发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计到岗日期和外包人员职业要求发布人员需求信息;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根据所述人员需求信息提供指定外包人员的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其中所述考核评分根据指定周期内第一供应商的合作能力按照预设规则自动生成;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若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满足预设条件,则接收所述第一供应商提供的所述指定外包人员的人员信息并停止发布所述人员需求信息;
保持模块,用于若第一供应商的考核评分不满足预设条件,保持所述人员需求信息继续处于发布状态。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1811236694.3A 2018-10-23 2018-10-23 基于网络监控的外包风险管控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Pending CN1095836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36694.3A CN109583692A (zh) 2018-10-23 2018-10-23 基于网络监控的外包风险管控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36694.3A CN109583692A (zh) 2018-10-23 2018-10-23 基于网络监控的外包风险管控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83692A true CN109583692A (zh) 2019-04-05

Family

ID=65920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36694.3A Pending CN109583692A (zh) 2018-10-23 2018-10-23 基于网络监控的外包风险管控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8369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6983A (zh) * 2020-09-28 2021-01-29 长沙市到家悠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服务端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5983A (zh) * 2013-04-23 2013-08-07 浪潮集团山东通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多维度的供应商自动评价方法
CN104636459A (zh) * 2015-02-06 2015-05-20 唐绪文 一种基于施工方与工程方的商业信息沟通系统
CN107330771A (zh) * 2017-07-24 2017-11-07 杨润丁 任务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7665420A (zh) * 2017-09-01 2018-02-06 北京中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415921A (zh) * 2017-09-25 2018-08-17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供应商推荐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428037A (zh) * 2017-10-31 2018-08-21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调整供应商的方法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5983A (zh) * 2013-04-23 2013-08-07 浪潮集团山东通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多维度的供应商自动评价方法
CN104636459A (zh) * 2015-02-06 2015-05-20 唐绪文 一种基于施工方与工程方的商业信息沟通系统
CN107330771A (zh) * 2017-07-24 2017-11-07 杨润丁 任务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7665420A (zh) * 2017-09-01 2018-02-06 北京中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415921A (zh) * 2017-09-25 2018-08-17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供应商推荐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428037A (zh) * 2017-10-31 2018-08-21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调整供应商的方法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志瑛等: "《电子商务基础》", 29 February 2008,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pages: 175 - 179 *
秦雄海: "《现代商业企业经营与管理》", 31 March 1998, 立信会计出版社, pages: 447 - 463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6983A (zh) * 2020-09-28 2021-01-29 长沙市到家悠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服务端设备
CN112286983B (zh) * 2020-09-28 2024-01-12 长沙市到家悠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服务端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ennex et al. Assessing knowledge loss risk
Karia et 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the impact of teleworking on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Bhutta et al. Do behavioural biases impact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agency cost and firm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economies?
US20100120000A1 (en) Method and Business Form for Employee Management and Improvement
CN109583692A (zh) 基于网络监控的外包风险管控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Lofstedt The ‘plateau‐ing’of the European Better Regulation agenda: An analysis of activities carried out by the Barroso Commission
Phillips Knowledge is power: using nurs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services to patients, clients and users
Gale et al. Bridging the gap.
Stonehouse You are a manager: should you be a leader?
Bishai et al. Development and usefulness of a district health systems tool fo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in essential public health functions in Botswana and Mozambique
Pooley et al. A case study on performance assessment framework for Agile processes
US924525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electronic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chrage Project Portfolio Management Can Ensure Best Use of Time and Resources
US20190378079A1 (en) Determining user priorities based on electronic activity
Hurdubei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a New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Driver for the Change of the Organisational Culture in a Telecommunication Company in the Middle East
Bołkunow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SMEs in Poland in Comparison to big Corporations: Pilot Study
Denney EXPLOITING POSITIVE RISK THROUGH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PROACTIVE IDENTIFICATION
Green SLA defined metrics as a tool to manage outsourced help desk support services
US20240185733A1 (en) A coaching and self-accountability system and method
Fraser Patient's Journey
Torstensen Developer and Customer Collaboration in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
Ragaventh et al. Management of Stakeholder in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Diedrich et al. Between skills development and rural development: agencing a Swedish training centre for furniture manufacturing in South Africa
Dorogaia The Phenomenon of Resistance to Organizational Change in Companies of the Republic of Moldova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Industrialization 4.0
Winchell Sr Successfully managing federal rightsizing initiativ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