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82055A - 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82055A
CN109582055A CN201710897803.5A CN201710897803A CN109582055A CN 109582055 A CN109582055 A CN 109582055A CN 201710897803 A CN201710897803 A CN 201710897803A CN 109582055 A CN109582055 A CN 1095820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ontrolling device
photomultiplier tube
output end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9780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82055B (zh
Inventor
胡毅
尹力
朱亮
班定平
饶捷
陈大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ew Industries Biomedic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ew Industries Biomed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ew Industries Biomed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ew Industries Biomed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9780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820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82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820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820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820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3/00Control of temperature
    • G05D23/19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easurement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包括光电倍增管、驱动电路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模块及温控器件。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光电倍增管及驱动电路周围的环境温度,并将检测到的环境温度发送温度控制模块。温控器件能够进行制冷和加热。温度控制模块用于在判断环境温度低于第一温度时控制温控器件启动加热,并直至环境温度升高至介于第三温度与第四温度之间的值时控制温控器件停止加热。温度控制模块还用于在判断环境温度高于第四温度时控制温控器件启动制冷,并直至环境温度降低至介于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之间的值时控制温控器件停止制冷。由于在自然散热和自然吸热的过程中温控器件停止运行,故减少了温控器件启动的次数,从而延长了温控器件的寿命。

Description

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倍增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
背景技术
光电倍增管是一种真空器件,它由光电发射阴极(即光阴极)、聚焦电极、电子倍增极及电子收集极(即阳极)等组成。光电倍增管按入射光接收方式分为端窗式和侧窗式两种类型。当光照射到光阴极时,光阴极向真空中激发出光电子,这些光电子按聚焦电极产生的电场进入电子倍增极,并通过进一步的二次发射得到倍增放大,最后把放大后的电子通过阳极收集并作为信号输出。光电倍增管具有高增益、低噪声、高频率响应和大信号接收区等特征,广泛应用于冶金、电子、机械、化工、地质、医疗、核工业、天文和宇宙空间研究等领域。
光电倍增管接入工作电压后,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仍会有一个很小的阳极电流输出,此电流称为暗电流。暗电流的大小和稳定性对微弱光信号的测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暗电流是由光阴极及各二次电子发射极的热电子发射所形成的热电流,它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在某一温度区间内稳定,而在该温度区间外则会显著增高或降低,因此需使用温控方法使暗电流抑制在一个小的区间范围内。此外,光电倍增管输出的信号较为微弱,因此对光电倍增管的驱动电路中的高压发生电路及信号放大电路也有很高的稳定性要求,需要抑制温度波动所产生的影响。
然而,传统的光电倍增管温控方式通常为单点温度控制,即:高于该点温度就制冷,低于该点温度就关闭制冷,从而导致制冷器件启动频繁,缩短了制冷器件的寿命。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光电倍增管温控方式导致制冷器件启动频繁的问题,提供一种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
一种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包括光电倍增管及驱动电路,且所述光电倍增管与所述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光电倍增温控系统还包括依次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模块及温控器件;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光电倍增管及所述驱动电路周围的环境温度,并将检测到的环境温度发送所述温度控制模块;所述温控器件能够进行制冷和加热;所述温度控制模块用于在判断所述环境温度低于第一温度时控制所述温控器件启动加热,并直至所述环境温度升高至介于第三温度与第四温度之间的值时控制所述温控器件停止加热;所述温度控制模块还用于在判断所述环境温度高于第四温度时控制所述温控器件启动制冷,并直至所述环境温度降低至介于所述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之间的值时控制所述温控器件停止制冷;所述第一温度、所述第二温度、所述第三温度、所述第四温度依次逐渐增大,并且所述环境温度介于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四温度之间时,能够使所述光电倍增管的暗电流与所述驱动电路具有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控器件以第一电流方向通电时能够制冷,且所述温控器件以第二电流方向通电时能够加热;所述第一电流方向与所述第二电流方向相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控器件为半导体制冷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控制模块包括控制逻辑单元及通电控制单元;所述控制逻辑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逻辑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通电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通电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温控器件电连接;
所述通电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温控器件的通电方向;所述控制逻辑单元用于在判断所述环境温度低于第一温度时通过所述通电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温控器件以所述第二电流方向通电,并直至所述环境温度升高至介于第三温度与第四温度之间的值时,通过所述通电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温控器件停止加热;所述控制逻辑单元还用于在判断所述环境温度高于第四温度时通过所述通电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温控器件以所述第一电流方向通电,并直至所述环境温度降低至介于所述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之间的值时,通过所述通电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温控器件停止制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电控制单元为MOS管桥式电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逻辑单元包括温度比较点发生电路、第一电压比较器、第二电压比较器、第三电压比较器、第四电压比较器、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第一D触发器及第二D触发器;
所述温度比较点发生电路用于产生所述第一温度、所述第二温度、所述第三温度及所述第四温度,并分别通过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三输出端、第四输出端对应输出所述第二温度、所述第四温度、所述第三温度、所述第一温度;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负相输入端、输出端分别对应与所述温度比较点发生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D触发器的时钟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负相输入端、输出端分别对应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所述温度比较点发生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D触发器的数据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压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负相输入端、输出端分别对应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所述温度比较点发生电路的第三输出端、所述第二D触发器的时钟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压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负相输入端、输出端分别对应与所述温度比较点发生电路的第四输出端、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D触发器的数据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输出端分别对应与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D触发器的异步预置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输出端分别对应与所述第四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D触发器的异步预置端电连接;所述第一D触发器的异步复位端、输出端分别对应与所述第二D触发器的异步预置端、所述通电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二D触发器的异步复位端、输出端分别对应与所述第一D触发器的异步预置端、所述通电控制单元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还包括具有保温性能的金属外壳;所述光电倍增管、所述驱动电路、所述温度传感器均安装于所述金属外壳内;所述温控器件安装于所述金属外壳外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还包括金属套筒;所述光电倍增管安装于所述金属套筒内,且所述光电倍增管与所述金属套筒内壁相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还包括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安装于所述温控器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安装于所述散热片上方。
上述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具有的有益效果为:在该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中,温度控制模块能够对光电倍增管及驱动电路周围的环境温度进行调控,即:在判断环境温度低于第一温度时控制温控器件启动加热,并直至环境温度升高至介于第三温度与第四温度之间的值时控制温控器件停止加热,这时光电倍增管及驱动电路周围的环境则进入自然散热或自然吸热阶段;在判断环境温度高于第四温度时控制温控器件启动制冷,并直至环境温度降低至介于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之间的值时控制温控器件停止制冷,这时光电倍增管及驱动电路周围的环境同样进入自然吸热或自然散热阶段。因此,该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通过设置四个温度比较点,始终能够将上述环境温度控制在第一温度至第四温度的范围内,从而保证光电倍增管的暗电流与驱动电路具有稳定性,并且,由于在自然散热和自然吸热的过程中温控器件停止运行,因此减少了温控器件启动的次数,从而延长了温控器件的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中与温度控制相关的电路连接框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中温度控制模块对环境温度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中与温度控制相关的其中一种具体电路图;
图5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中与温度控制相关的另一种具体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图2所示,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包括光电倍增管100、驱动电路200、温度传感器300、温度控制模块400及温控器件500。其中,光电倍增管100与驱动电路200电连接。温度传感器300、温度控制模块400及温控器件500依次电连接。
驱动电路200包括高压发生电路及信号放大电路。其中,高压发生电路用来向光电倍增管100的光阴极与阳极之间提供近千伏量级的高压,以得到稳定的倍增总增益和输出具有最大信噪比和窄脉冲宽度的输出信号。信号放大电路用来将光电倍增管100输出的微弱信号进行无失真地放大,并经过甄别、分频等处理后输出脉冲信号。
温控器件500能够进行制冷和加热。其中,温控器件500进行制冷时,可以吸收热量,从而能够降低光电倍增管100及驱动电路200周围的环境温度。温控器件500进行加热时,可以散发热量,从而升高光电倍增管100及驱动电路200周围的环境温度。温度传感器300用于检测光电倍增管100及驱动电路200周围的环境温度,并将检测到的环境温度发送温度控制模块400。
温度控制模块400用于在判断上述环境温度低于第一温度时控制温控器件500启动加热,并直至上述环境温度升高至介于第三温度与第四温度之间的值时控制温控器件500停止加热,这时光电倍增管100及驱动电路200周围的环境进入自然散热或自然吸热的状态。另外,温度控制模块400还用于在判断上述环境温度高于第四温度时控制温控器件500启动制冷,并直至上述环境温度降低至介于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之间的值时控制温控器件500停止制冷,这时光电倍增管100及驱动电路200周围的环境同样进入自然散热或自然吸热的状态。
其中,第一温度、第二温度、第三温度、第四温度是4个温度比较点,并且依次逐渐增大。并且,上述环境温度在介于第一温度与第四温度之间时,能够使光电倍增管100的暗电流与驱动电路200具有稳定性,从而能够提升测量微弱光信号的可靠性。因此,只要控制上述环境温度处于第一温度至第四温度之间时,即可提升测量微弱光信号的可靠性。
具体地,第一温度可以为光电倍增管100及驱动电路200周围的环境结冷凝水对应的温度,例如为20℃。第四温度可以为光电倍增管100的暗噪声显著升高对应的温度,即能够影响测量微弱光信号的准确性对应的温度,例如26℃。第二温度例如为21℃,第三温度例如为25℃。
故,本发明实施例中,只有当环境温度低于第一温度或者高于第四温度时,温度控制模块400才启动温控器件500,并且在环境温度达到一定条件(即:升高至介于第三温度与第四温度之间的值或者降低至介于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之间的值)时控制温控器件500停止运行,从而进入自然散热或自然吸热的状态。如果处于自然吸热状态,则只有当上述环境温度上升至大于第四温度的状态时,温度控制模块400才再次启动温控器件500进行制冷。如果处于自然散热状态,则只有当上述环境温度降低至低于第一温度的状态时,温度控制模块400才再次启动温控器件500进行加热。由此可见,由于在自然吸热和自然散热的过程中,温控器件500是停止运行的,因此减少了温控器件500启动的次数。
接下来以第一温度、第二温度、第三温度、第四温度分别为20℃、21℃、25℃、26℃为例,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温度控制模块400采取的温度控制流程,请参考图3。
在温度控制模块400的控制下,当T(即环境温度)>26℃时,温控器件500启动制冷,直至20℃<T<21℃时,温控器件500停止制冷,这时进入自然吸热或自然散热过程。当T<20℃时,温控器件500启动加热,并直至25℃<T<26℃时,温控器件500关闭加热,这时同样进入自然吸热或自然散热过程。另外,如果处于自然吸热过程,那么直至T>26℃时,温控器件500才再次启动制冷,之后依次循环。如果处于自然散热过程,那么直至T<20℃时,温控器件500才再次启动加热,之后依次循环。
综上所述,该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通过设置四个温度比较点,始终能够将上述环境温度控制在第一温度至第四温度之间的范围内,使得光电倍增管100的暗电流和驱动电路200的环境温度波动在一个小区间范围内,从而保证光电倍增管100的暗电流与驱动电路200具有稳定性,提升了测量微弱光信号的可靠性。并且,由于自然散热和自然吸热过程中温控器件500是停止运行的,因此减少了温控器件500启动的次数,延长了温控器件500的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温控器件500以第一电流方向通电时能够制冷,且温控器件500以第二电流方向通电时能够加热。第一电流方向与第二电流方向相反。因此,只要改变温控器件500的通电方向,即可使温控器件500在制冷和加热这两种运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具体地,温控器件500为半导体制冷片。可以理解的是,温控器件500不限于上述情况,只要能够实现制冷和加热即可。
进一步地,基于温控器件500具有的上述特性,请参考图2,温度控制模块400包括控制逻辑单元410及通电控制单元420。其中,控制逻辑单元410的输入端与温度传感器300电连接,控制逻辑单元410的输出端与通电控制单元420的输入端电连接。通电控制单元420的输出端与温控器件500电连接。
通电控制单元420用于控制温控器件500的通电方向,即通电控制单元420用于控制温控器件500以第一电流方向或第二电流方向通电。若通电控制单元420控制温控器件500以第一电流方向通电,则温控器件500启动制冷;若通电控制单元420控制温控器件500以第二电流方向通电,则温控器件500启动加热。
具体地,请参考图4,通电控制单元420为MOS管桥式电路。其中,MOS管桥式电路可以包括4个MOS管,例如:MOS管桥式电路可以包括2个P型场效应管与2个N型场效应管,从而构成H桥式电路。
控制逻辑单元410用于在判断上述环境温度低于第一温度时通过通电控制单元420控制温控器件500以第二电流方向通电,并直至上述环境温度升高至介于第三温度与第四温度之间的值时,通过通电控制单元420控制温控器件500停止加热。另外,控制逻辑单元410还用于在判断上述环境温度高于第四温度时通过通电控制单元420控制温控器件500以第一电流方向通电,并直至上述环境温度降低至介于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之间的值时,通过通电控制单元420控制温控器件500停止制冷。
具体地,请继续参考图4,控制逻辑单元410可以通过以下硬件方案来实现。控制逻辑单元410包括温度比较点发生电路、第一电压比较器U1、第二电压比较器U2、第三电压比较器U3、第四电压比较器U4、第一反相器U5、第二反相器U6、第一D触发器U7及第二D触发器U8。
温度比较点发生电路用于产生第一温度、第二温度、第三温度及第四温度,并分别通过第一输出端a、第二输出端b、第三输出端c、第四输出端d对应输出第二温度(TL1)、第四温度(TH2)、第三温度(TH1)、第一温度(TL2)。
具体地,温度比较点发生电路可以通过电压基准电路(例如基准电压源)和分压电路(例如由多个电阻构成的分压电路)来实现,或者温度比较点发生电路可以通过一个基准电压源及D/A转换电路(数/模转换电路)来实现,或者温度比较点发生电路也可以通过多个可调节的基准电压源实现。
第一电压比较器U1的同相输入端、负相输入端、输出端分别对应与温度比较点发生电路的第一输出端a、温度传感器300的输出端、第一D触发器U7的时钟输入端CLK1电连接。第二电压比较器U2的同相输入端、负相输入端、输出端分别对应与温度传感器300的输出端、温度比较点发生电路的第二输出端b、第一D触发器U7的数据输入端D1电连接。第三电压比较器U3的同相输入端、负相输入端、输出端分别对应与温度传感器300的输出端、温度比较点发生电路的第三输出端c、第二D触发器U8的时钟输入端CLK2电连接。第四电压比较器U4的同相输入端、负相输入端、输出端分别对应与温度比较点发生电路的第四输出端d、温度传感器300的输出端、第二D触发器U8的数据输入端D2电连接。第一反相器U5的输入端、输出端分别对应与第二电压比较器U2的输出端、第一D触发器U7的异步预置端SD1电连接。第二反相器U6的输入端、输出端分别对应与第四电压比较器U4的输出端、第二D触发器U8的异步预置端SD2电连接。第一D触发器U7的异步复位端RD1、输出端Q1分别对应与第二D触发器U8的异步预置端SD2、通电控制单元420电连接。第二D触发器U8的异步复位端RD2、输出端Q2分别对应与第一D触发器U7的异步预置端SD1、通电控制单元420元电连接。控制逻辑单元410的上述具体电路实现的电路控制逻辑如表1所示。
表1电路控制逻辑表
温度状态 U1 U2 U3 U4 SD1 RD1 CLK1 SD2 RD2 CLK2 Q1 Q2 电路输出
T<TL2 1 0 0 1 1 0 1 0 1 0 0 1 加热
TL2<T<TL1 1 0 0 0 1 1 1 1 1 0 0 1 加热
TL1<T<TH1 0 0 0 0 1 1 1 1 0 0 1 加热
TH1<T<TH2 0 0 1 0 1 1 0 1 1 0 0 关闭加热
TH2<T 0 1 1 0 0 1 0 1 0 1 1 0 制冷
TH1<T<TH2 0 0 1 0 1 1 0 1 1 1 1 0 制冷
TL1<T<TH1 0 0 0 0 1 1 0 1 1 1 0 制冷
TL2<T<TL1 1 0 0 0 1 1 1 1 0 0 0 关闭制冷
T<TL2 1 0 0 1 1 0 1 0 1 0 0 1 加热
在表1中,T代表上述环境温度。TL1、TH2、TH1、TL2分别代表第二温度、第四温度、第三温度、第一温度。U1、U2、U3、U4分别代表第一电压比较器U1、第二电压比较器U2、第三电压比较器U3、第四电压比较器U4的输出端取值。电路输出是指温控器件500的工作状态。
因此,在图4所示的具体电路中,当温度比较点发生电路分别向四个电压比较器输出第一温度、第二温度、第三温度、第四温度,且温度传感器300实时采集光电倍增管100及驱动电路200周围的环境温度并发送至相应的电压比较器后,在各电压比较器、各D触发器、各反相器及通电控制单元420的数字逻辑控制作用下,即可实现控制逻辑单元410的上述通过四个温度比较点而实施的温控方式。
可以理解的是,控制逻辑单元410的具体实现方式不限于上述情况,例如:请参考图5,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逻辑单元还可以通过微控制器实现。并且,微控制器通过模数转换器将温度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之后与4个温度比较点(即第一温度、第二温度、第三温度、第四温度)进行对比,将图4所示的控制逻辑单元410能够实现的温控方式通过软件实现,再通过MOS管桥式电路来实现对温控器件500的控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1,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还包括具有保温性能的金属外壳600。其中,金属外壳600可以贴有保温材料,从而实现保温性能。光电倍增管100、驱动电路200、温度传感器300均安装于金属外壳600内,温控器件500安装于金属外壳600外侧。
由于金属外壳600能够导热,因此温控器件500可通过金属外壳600向光电倍增管100及驱动电路200所处的环境散发热量或者吸收热量,从而对上述环境温度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还包括金属套筒700。光电倍增管100安装于金属套筒内,且光电倍增管100与金属套筒700内壁相接触。由于金属套筒700能够均匀导热,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导热效果。具体地,金属套筒700的形状可以为圆柱体。
进一步地,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还包括散热片800。散热片800安装于温控器件500上,因此,温控器件500的一面紧贴金属外壳600,另一面则紧贴散热片800。
另外,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还包括风扇900。风扇900安装于散热片800上方,从而将温控器件500产生的无用的热量或冷气排放到空气中,从而能够提升温控器件的工作效率。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温控器件500、散热片800及风扇900采用一体化安装的方式,从而能够节约空间。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包括光电倍增管及驱动电路,且所述光电倍增管与所述驱动电路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倍增温控系统还包括依次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模块及温控器件;
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光电倍增管及所述驱动电路周围的环境温度,并将检测到的环境温度发送所述温度控制模块;所述温控器件能够进行制冷和加热;所述温度控制模块通过控制所述温控器件进行加热或制冷来控制所述环境温度保持在设定温度范围内,并在控制所述温控器件启动加热后直至所述环境温度升高至第一温度范围时控制所述温控器件停止加热,在控制所述温控器件启动制冷后直至所述环境温度降低至第二温度范围时控制所述温控器件停止制冷;
其中,所述第一温度范围与所述第二温度范围都处于所述设定温度范围内;并且,所述环境温度处于所述设定温度范围内时,所述光电倍增管的暗电流与所述驱动电路具有稳定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器件以第一电流方向通电时能够制冷,且所述温控器件以第二电流方向通电时能够加热;所述第一电流方向与所述第二电流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器件为半导体制冷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模块包括控制逻辑单元及通电控制单元;所述控制逻辑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逻辑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通电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通电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温控器件电连接;
所述通电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温控器件的通电方向;所述控制逻辑单元通过所述通电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温控器件以所述第一电流方向或所述第二电流方向通电以控制所述环境温度保持在设定温度范围内,并在控制所述温控器件启动加热后直至所述环境温度升高至第一温度范围时控制所述温控器件停止加热,在控制所述温控器件启动制冷后直至所述环境温度降低至第二温度范围时控制所述温控器件停止制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逻辑单元包括温度比较点发生电路、电压比较模块及触发控制模块;所述温度比较点发生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比较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压比较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输出端分别对应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触发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触发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通电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温度比较点发生电路输出多个用来判断所述环境温度所处温度范围的温度比较点;所述触发控制模块包括多个D触发器;所述电压比较模块将所述环境温度与各所述温度比较点进行比较,且在所述环境温度低于所述设定温度范围时触发所述触发控制模块输出第一状态信号,并直至所述环境温度升高至所述第一温度范围时触发所述触发控制模块输出第二状态信号;并且,在所述环境温度高于所述设定温度范围时所述电压比较模块触发所述触发控制模块输出第三状态信号,并直至所述环境温度降低至所述第二温度范围时触发所述触发控制模块输出所述第二状态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信号、所述第二状态信号、所述第三状态信号分别用来通过所述通电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温控器件以所述第二电流方向通电、停止运行、以所述第一电流方向通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温度范围为介于第一温度与第四温度之间的温度范围;所述第一温度范围为介于第三温度与所述第四温度之间的温度范围;所述第二温度范围为介于所述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之间的温度范围;其中,所述第一温度、所述第二温度、所述第三温度、所述第四温度依次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比较模块包括第一电压比较器、第二电压比较器、第三电压比较器、第四电压比较器、第一反相器及第二反相器;所述触发控制模块包括第一D触发器及第二D触发器;
所述温度比较点发生电路用于产生所述第一温度、所述第二温度、所述第三温度及所述第四温度;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负相输入端、输出端分别对应与所述温度比较点发生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D触发器的时钟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负相输入端、输出端分别对应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所述温度比较点发生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D触发器的数据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压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负相输入端、输出端分别对应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所述温度比较点发生电路的第三输出端、所述第二D触发器的时钟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压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负相输入端、输出端分别对应与所述温度比较点发生电路的第四输出端、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D触发器的数据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输出端分别对应与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D触发器的异步预置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输出端分别对应与所述第四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D触发器的异步预置端电连接;所述第一D触发器的异步复位端、输出端分别对应与所述第二D触发器的异步预置端、所述通电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二D触发器的异步复位端、输出端分别对应与所述第一D触发器的异步预置端、所述通电控制单元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逻辑单元为微控制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还包括具有保温性能的金属外壳;所述光电倍增管、所述驱动电路、所述温度传感器均安装于所述金属外壳内;所述温控器件安装于所述金属外壳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还包括套设于所述金属外壳内的金属套筒;所述光电倍增管安装于所述金属套筒内,且所述光电倍增管与所述金属套筒内壁相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还包括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安装于所述温控器件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安装于所述散热片上方。
CN201710897803.5A 2017-09-28 2017-09-28 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 Active CN1095820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97803.5A CN109582055B (zh) 2017-09-28 2017-09-28 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97803.5A CN109582055B (zh) 2017-09-28 2017-09-28 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82055A true CN109582055A (zh) 2019-04-05
CN109582055B CN109582055B (zh) 2021-01-19

Family

ID=65912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97803.5A Active CN109582055B (zh) 2017-09-28 2017-09-28 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82055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1644A (zh) * 1985-04-01 1987-01-24 科纳科公司 显微荧光系统输出信号的增强
JP2003142742A (ja) * 2001-10-30 2003-05-16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マンガン酸化物熱電変換材料
CN201069388Y (zh) * 2007-07-24 2008-06-04 杭州远方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一种光谱仪
CN101600947A (zh) * 2006-12-11 2009-12-09 西荣科技有限公司 温度检测系统和方法
CN201368920Y (zh) * 2009-01-13 2009-12-23 黑龙江省中贝技术有限公司 温度稳定的闪烁探测装置
CN201698240U (zh) * 2010-03-22 2011-01-05 江苏惠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Mems光谱仪恒温控制系统
CN104863881A (zh) * 2014-02-21 2015-08-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中风扇转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1644A (zh) * 1985-04-01 1987-01-24 科纳科公司 显微荧光系统输出信号的增强
JP2003142742A (ja) * 2001-10-30 2003-05-16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マンガン酸化物熱電変換材料
CN101600947A (zh) * 2006-12-11 2009-12-09 西荣科技有限公司 温度检测系统和方法
CN201069388Y (zh) * 2007-07-24 2008-06-04 杭州远方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一种光谱仪
CN201368920Y (zh) * 2009-01-13 2009-12-23 黑龙江省中贝技术有限公司 温度稳定的闪烁探测装置
CN201698240U (zh) * 2010-03-22 2011-01-05 江苏惠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Mems光谱仪恒温控制系统
CN104863881A (zh) * 2014-02-21 2015-08-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中风扇转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丁海铭: "《旋光计量测试技术》", 30 June 2009, 中国计量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82055B (zh) 2021-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30239B (zh) 用于调节半导体部件的温度变化的方法和系统
EP3168972A1 (en) Staggered power factor corrector
CN102780202A (zh) 一种过电压保护电路及灯具
CN210865766U (zh) 一种超导线圈失超保护系统
CN210769463U (zh) 一种风扇的供电控制电路
CN109582055A (zh) 光电倍增管温控系统
CN208367114U (zh) 一种直热式阴极综合性能测试装置
CN216357973U (zh) 一种具有电子设备冷却功能的机柜
CN112327967B (zh) 一种功率器件的温度控制装置、方法和电器设备
CN211151794U (zh) 一种配电柜内igbt模块的散热装置
CN113050149B (zh) 一种外电路猝熄功能的盖革米勒计数器
CN212361869U (zh) 一种基于温差发电的照明设备
CN102193604A (zh) Cpu散热电路
CN210573428U (zh) 一种igbt温度控制装置
CN105822585B (zh) 一种可延时的多模式风扇控制电路、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6585782U (zh) 一种微波炉电源电路及微波炉
KR101943151B1 (ko) 전력 감소 천이 동안 연료 전지 전압의 양성 변화율에 대한 대응
CN207431473U (zh) 一种逆变焊机中风机智能冷却控制电路
CN106992611B (zh) 一种无线供电发射端控制方法、装置及无线供电系统
CN214477387U (zh) 复合式高压大功率场效应管
CN105552877A (zh) 一种动力蓄电池反接监测装置
CN111030273A (zh) 电器设备中功率器件的供电电源和电器设备
CN218240299U (zh) 大功率晶体管寿命试验电路控制结构
CN218416199U (zh) 一种通用型开关电源次级管尖峰准无损有源吸收电路
CN217719490U (zh) 一种可伐芯柱栅控x射线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