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80596A - 化学发光检测仪、温育装置及其温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化学发光检测仪、温育装置及其温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80596A
CN109580596A CN201710903690.5A CN201710903690A CN109580596A CN 109580596 A CN109580596 A CN 109580596A CN 201710903690 A CN201710903690 A CN 201710903690A CN 109580596 A CN109580596 A CN 1095805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cup
carrier
station
incub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0369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80596B (zh
Inventor
胡毅
尹力
张谭
常迎卒
朱亮
班定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ew Industries Biomedic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ew Industries Biomed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ew Industries Biomed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ew Industries Biomed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0369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805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80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805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805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805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75Systems in which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chemical reaction, the progress or the result of the reaction being investigated
    • G01N21/76Chemiluminescence; Bioluminescen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2035/00346Heating or cool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温育装置,包括:缓冲盘机构,包括缓冲承载盘,能够容纳反应杯,并能够使反应杯在缓冲承载盘上完成加样本操作;第一反应盘机构,包括第一反应承载盘,能够容纳从缓冲盘机构上转移的反应杯,并能够使反应杯在第一反应盘机构上完成加试剂操作和混匀操作;及第二反应盘机构,包括第二反应承载盘,第二反应承载盘能够容纳从第一反应承载盘上转移的反应杯,并能够使反应杯在第二反应盘机构上进行温育操作;缓冲承载盘、第二反应承载盘及第一反应承载盘能够分别独立转动。缓冲盘机构、第一反应盘机构及第二反应盘机构相互之间的操作能够同时进行且不会存在干涉,提高检测效率。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化学发光检测仪及温育方法。

Description

化学发光检测仪、温育装置及其温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发光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化学发光检测仪、温育装置及其温育方法。
背景技术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是建立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的理论基础上,以标记发光剂为示踪信号建立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标记免疫分析法,在当代生物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中被广泛地推行。其因特异性高、灵敏度高、分离简便、试剂无毒、安全稳定、不污染环境等优点,特别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得到实验结果,因此深受检验医学工作者和临床医师的好评。
通常,基于生物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化学发光检测仪已经成为成熟的医疗诊断设备。然而,通用型化学发光检测仪设备价格昂贵、体积笨重、功耗巨大,难以普及和推广。而随着生物医药设备的高速发展,实现化学发光检测仪的全自动化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化学发光检测仪主要包括反应杯加载装置、加样装置、温育反应装置、清洗装置、发光检测装置、控制系统以及软件系统。通常,温育反应装置处于中间位置并作为一个单工位,用于温育反应容器中的反应物,温育反应装置用于执行温育操作,而温育之前的各段工序如加反应杯、加样本、加试剂和混匀等均需要在其他结构上进行。而上述各段工序执行时呈流水线分布,导致各段工序在执行时均会占用时间以及占用较大空间,严重制约仪器的检测速度,影响检测效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样本反应的各段工序执行时占用时间以及占用较大空间而导致的仪器检测速度低、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缩短运行时间、提高化学发光检测检测效率的温育装置,同时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温育装置的温育方法,以及还提供一种含有上述温育装置的化学发光检测仪。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温育装置,包括:
缓冲盘机构,包括可转动的缓冲承载盘,所述缓冲承载盘能够容纳反应杯,并能够使所述反应杯在所述缓冲承载盘上完成加样本操作;
第一反应盘机构,包括可转动的第一反应承载盘,所述第一反应承载盘能够容纳从所述缓冲盘机构上转移的所述反应杯,并能够使所述反应杯在所述第一反应盘机构上完成加试剂操作和混匀操作;及
第二反应盘机构,包括可转动的第二反应承载盘,所述第二反应承载盘能够容纳从所述第一反应承载盘上转移的所述反应杯,并能够使所述反应杯在所述第二反应盘机构上进行温育操作;
所述缓冲承载盘、所述第二反应承载盘及所述第一反应承载盘能够分别独立转动。
一种温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空的反应杯转移到缓冲盘机构上,随后将样本添加到所述缓冲盘机构的所述反应杯中;
将所述缓冲盘机构的所述反应杯转移到所述第一反应盘机构中,将试剂添加到所述第一反应盘机构的所述反应杯中,随后对所述反应杯进行混匀操作;
将所述第一反应盘机构中的所述反应杯转移到所述第二反应盘机构中,所述第二反应盘机构对混匀后的所述反应杯进行温育。
一种化学发光检测仪,包括反应杯自动传输装置、加样装置、清洗装置、发光检测装置、控制装置及如上述任一技术特征所述的温育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反应杯盒自动传输装置中的反应杯转移到所述温育装置中,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加样装置向所述温育装置中的所述反应杯添加样本,温育完成后,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反应杯依次转移到所述清洗装置、所述发光检测装置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化学发光检测仪、温育装置及其温育方法,缓冲盘机构的缓冲承载盘、第一反应盘机构的第一反应承载盘与第二反应盘机构的第二反应承载盘分别独立转动,空的反应杯被转移到缓冲盘机构的缓冲承载盘中,并向空的反应杯中添加样本,随后添加样本的反应杯从缓冲承载盘转移到第一反应盘机构的第一反应承载盘中,向第一反应承载盘的反应杯中添加试剂,并进行混匀操作;混匀完成后的反应杯从第一反应承载盘转移到第二反应盘机构的第二反应承载盘中,混匀后的反应杯在第二反应承载盘上完成温育的操作。这样,温育装置所承载的功能被分配到缓冲盘机构、第一反应盘机构及第二反应盘机构上,缓冲承载盘、第一反应承载盘及第二反应承载盘独立转动,相互之间的操作能够同时进行且不会存在干涉,有效地解决了目前样本反应的各段工序执行时占用时间以及占用较大空间而导致的运行时间长问题,提高了化学发光检测仪的检测速度,进而保证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温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温育装置中缓冲盘机构的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缓冲盘机构的侧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温育装置中第一反应盘机构与第二反应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第一反应盘机构与第二反应盘机构中去掉保温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第一反应盘机构一角度从上方向下看的立体图;
图7为图6所示的第一反应盘机构从下方向上看的立体图;
图8为图6所示的第一反应盘机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9为图6所示的第一反应盘机构中第一反应承载盘的立体图;
图10为图6所示的第一反应盘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6所示的第二反应盘机构的立体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第二反应盘机构去掉保温盖结构的俯视图;
图13为图11所示的第二反应盘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的第二反应盘机构中保温盖结构的立体图;
图15为图14所示的保温盖结构中锁定组件锁定时的结构图;
图16为图14所示的保温盖结构中锁定组件在解锁时的结构图;
图17为图13所示的第二反应盘机构中恒温座的立体图;
其中:
1-温育装置;
11-缓冲盘机构;
111-缓冲承载盘;
1111-装载孔;
112-缓冲安装结构;
1121-缓冲底盘;
1122-缓冲支柱组件;
1123-缓冲支撑柱;
1124-缓冲带座轴承座;
113-缓冲驱动结构;
1131-缓冲驱动电机;
1132-缓冲传动组件;11321-缓冲主动轮;11322-缓冲同步带;11323-缓冲从动轮;
1133-缓冲旋转杆;
1134-缓冲旋转轴承;
1135-缓冲带座轴承;
114-缓冲检测结构;
1141-缓冲感应件;
1142-缓冲初始化检测件;
1143-缓冲外圈检测件;
1144-缓冲内圈检测件;
12-第一反应盘机构;
121-第一反应承载盘;
1211-放置孔;
122-第一反应安装结构;
1221-第一反应安装底板;
1222-第一反应支撑柱;
1223-第一反应安装孔;
123-第一反应驱动结构;
1231-第一反应驱动电机;
1232-第一反应传动组件;12321-第一反应主动轮;12322-第一反应同步带;
124-导向限位结构;
1241-滚动支撑件;
1242-导向限位导轨;
1243-润滑组件;
125-压紧结构;
1251-压紧安装座;
1252-压紧导向杆;
1253-压紧弹性件;
1254-压紧固定座;
126-张紧结构;
1261-张紧轮;
1262-张紧导向杆;
1263-张紧弹性件;
1264-张紧滑轨;
1265-张紧滑块;
1266-张紧连接部件;
127-第一反应检测结构;
1271-第一反应感应件;
1272-第一反应初始化检测件;
13-第二反应盘机构;
131-第二反应承载盘;
1311-温育孔;
132-第二反应安装结构;
1321-第二反应安装底板;
1322-第二反应支撑柱;
1323-反应安装柱;
133-第二反应驱动结构;
1331-旋转平台;
1332-旋转垫块;
134-第二反应检测结构;
1341-第二反应检测件;
1342-第二反应感应件;
135-温控结构;
1351-加热组件;
13511-恒温座;135111-恒温底座;135112-恒温挡板;135113-流通槽;
13512-加热件;
13513-加热带夹块;
1352-保温组件;13521-底部保温棉;13522-内壁保温棉;13523-外壁保温棉;13524-隔热块;
136-保温盖结构;
1361-盖体;13611-温育放杯槽;13612-清洗取杯槽;
1362-盖体支柱;
1363-锁定组件;
13631-锁定件;136311-转动件;136312-锁定轴;
13632-锁止件;136321-锁止平台;136322-凸起;
13633-拨动件;136331-解锁条;136332-锁定条;
1364-芯盖;
1367-固定组件;13671-环形外压块;13672-导向销;13673-环形内压块;
1368-芯部保温棉;
1369-观察盖;
14-抓杯机构;
141-第一抓杯结构;
142-第二抓杯结构;
143-第三抓杯结构;
144-第四抓杯结构;
2-反应杯;
3-清洗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化学发光检测仪化学发光检测仪、温育装置及其温育方法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参见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温育装置1,该温育装置1应用于化学发光检测仪中,能够对样本进行温育操作,以及温育之前的加试剂等操作,以使得化学发光检测仪能够对温育后的样本进行分析检测,得到相应的检测结果,满足使用需求。需要说明的是,待测的样本的具体种类不受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待测的样本包括固体样本或者液体样本。进一步的液体样本包括但不限于血液样本。本发明的温育装置1能够承载空的反应杯2,样本与试剂分别在温育装置1处加入到反应杯2中,而且,样本与试剂的添加动作、混匀动作及温育动作分别在不同的位置进行,使得相互之间的操作不会发生干涉,使得各个操作能够同时进行,有效地解决了目前样本反应的各段工序执行时占用时间以及占用较大空间而导致的运行时间长问题,保证温育装置1的运行效率,提高化学发光检测仪的检测速度,进而保证检测效率。
在本发明中,温育装置1包括缓冲盘机构11、第一反应盘机构12以及第二反应盘机构13。缓冲盘机构11能够承载空的反应杯2,而且,空的反应杯2能够在缓冲盘机构11上执行加样本操作。具体为,空的反应杯2被转移到缓冲盘机构11上,随后化学发光检测仪的加样装置能够将样本转移到缓冲盘机构11上空的反应杯2中。第一反应盘机构12能够承载加完样本的反应杯2,且加完样本的反应杯2在第一反应盘机构12上进行加试剂操作以及混匀操作。具体为,缓冲盘机构11上加完样本的反应杯2被转移到第一反应盘机构12上,随后,化学发光检测仪的加试剂装置能够将试剂转移到第一反应盘机构12上加完样本的反应杯2中,随后化学发光检测仪的混匀装置能够对加完样本与试剂的反应杯2进行混合,使得样本与试剂混合均匀。第二反应盘机构13能够承载混匀后的反应杯2,并对反应杯2中的样本与试剂进行温育。具体为,第一反应盘机构12中的反应杯2能够被转移到第二反应盘机构13上,随后,第二反应盘机构13能够对反应杯2中混匀后的样本与试剂进行温育,使得样本达到最佳的反应条件,方便化学发光检测仪的发光检测装置检测样本参数。
参见图1、图2、图4和图5,缓冲盘机构11包括可转动的缓冲承载盘111,缓冲承载盘111能够容纳反应杯2,并能够使反应杯2在缓冲承载盘111上完成加样本操作。第一反应盘机构12包括可转动的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第一反应承载盘121能够容纳从缓冲盘机构11上转移的反应杯2,并能够使反应杯2在第一反应盘机构12上完成加试剂操作和混匀操作。第二反应盘机构13包括可转动的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第二反应承载盘131能够容纳从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上转移的反应杯2,并能够使反应杯2在第二反应盘机构13上进行温育操作。
空的反应杯2被转移到缓冲承载盘111上,随后,加样装置向缓冲承载盘111上空的反应杯2中添加样本;添加样本完成后,具有样本的反应杯2被转移到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上,加试剂装置向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中具有样本的反应杯2中添加试剂,添加试剂完成后,混匀装置对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中的反应杯2进行混匀操作,使得样本与试剂混合均匀;混匀完成后,样本与试剂混合均匀后的反应杯2被转移到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中,并在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中进行温育操作,温育操作完成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中的反应杯2被转移走,以进行下一步操作。可以理解的是,空的反应杯2被从化学发光检测仪的反应杯2自动传输装置上转移到缓冲承载盘111上,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空的反应杯2也可从化学发光检测仪的外部进行加载,只要能够保证向缓冲承载盘111输送空的反应杯2即可满足使用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缓冲承载盘111可转动设置能够方便空的反应杯2转移到缓冲承载盘111上,使得缓冲承载盘111需要放置反应杯2的加杯位置靠近化学发光检测仪的反应杯2自动传输装置处,这样能够减少反应杯2从反应杯2自动传输装置到缓冲承载盘111的运动距离,提高反应杯2的转移速度。而且,缓冲承载盘111还能带动需要添加样本的反应杯2朝向加样装置的加样位置处运动,这样能够提高加样装置向缓冲承载盘111的反应杯2中加样的效率;并且,缓冲承载盘111中加完样本的反应杯2还能朝向靠近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的方向运动,这样能够减少加完样本的反应杯2从缓冲承载盘111运动到第一缓冲承载盘111的运动距离,提高反应杯2的转移速度。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可转动设置能够方便第一反应承载盘121运动到不同的位置,并在对应的位置分别执行加杯(即装载加完样本的反应杯2)、加试剂、混匀以及取杯(即将混匀后的反应杯2转移走)等操作,这样能够使得各个位置的反应杯2同时执行对应的操作,提高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的运行效率。第二反应承载盘131可转动设置能够使得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需要放置反应杯2的位置靠近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的取杯处,这样减少反应杯2的转移路径。通过可转动的缓冲承载盘111、可转动的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与可转动的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配合,能够提高仪器的运动效率,进而保证检测效率。
而且,缓冲承载盘111、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及第二反应承载盘131能够分别独立转动。可以理解的是,缓冲承载盘111、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及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之间的运动不会发生相互干扰,缓冲承载盘111在进行加空杯以及加样本操作时,不会对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的加杯与加试剂操作以及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温育加杯取杯操作产生影响。即缓冲承载盘111在加空杯与加样本时需要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可处于转动状态,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也可处于转动状态;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在执行加杯、加试剂、混匀以及取杯操作时需要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缓冲承载盘111可处于转动状态,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也可处于转动状态;第二反应承载盘131在进行加杯与取杯时需要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缓冲承载盘111可处于转动状态,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也可处于转动状态。这样,温育装置1的各个功能被分配到缓冲承载盘111、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缓冲承载盘111、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能够分别执行相应的动作,无需等待上一步操作,使得缓冲承载盘111、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上的操作同时进行,提高温育装置1温育样本的速度,进而缩短温育装置1在温育样本时的运行时间。
本发明的温育装置1在工作时,空的反应杯2被转移到缓冲盘机构11的缓冲承载盘111中,并向空的反应杯2中添加样本,随后添加样本的反应杯2从缓冲承载盘111转移到第一反应盘机构12的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中,向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的反应杯2中添加试剂,并进行混匀操作;混匀完成后的反应杯2从第一反应承载盘121转移到第二反应盘机构13的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中,混匀后的反应杯2在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上完成温育的操作,由于缓冲承载盘111、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及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独立转动,缓冲承载盘111在执行加杯与加样本操作时,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可以进行加杯、加试剂、混匀及取杯等操作,第二反应承载盘131可以进行加杯与取杯操作,相互之间的操作能够同时进行且不会存在干涉,有效地解决了目前样本反应的各段工序执行时占用时间以及占用较大空间而导致的运行时间长问题,提高了化学发光检测仪的检测速度,进而保证检测效率。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套设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外侧,且缓冲承载盘111独立于第一反应承载盘121设置。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位于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的内侧,这样,能够减少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中的反应杯2转移到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上的距离;同时,还能减少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占用的空间,以减小化学发光检测仪的体积。而且,缓冲承载盘111独立于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设置,使得样本的加样本操作与加试剂及温育操作相分离,方便缓冲盘机构11、第一反应盘机构12及第二反应盘机构13的位置设置,同时还能保证缓冲承载盘111、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运动以及配合缓冲承载盘111、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执行相应操作的装置如加样本装置、加试剂装置等的运动不会发生干涉。
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套设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外侧,缓冲承载盘111套设于反应承载盘的外侧。可以理解的是,缓冲承载盘111、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采用层层套设的方式设置,且缓冲承载盘111位于最外侧,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位于最内侧,反应杯2先转移到缓冲承载盘111上,再转移到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上,然后再转移到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上。这样能够减少反应杯2转移的运动路径,提高检测效率,同时还能大大减小温育装置1占用的空间,节省化学发光检测仪的内部空间,进而减小整机体积。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缓冲承载盘111、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分别独立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缓冲承载盘111、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可以呈一字型、品字形或者其他形式排列,只要保证缓冲承载盘111、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上的操作能够分别独立进行,即可缩短本发明温育装置1的运行时间,达到提高检测效率的目的。
进一步地,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的轴线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轴线重合。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套设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外侧时,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的轴线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轴线重合,这样能够减小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占用的空间,减小温育装置1的体积。
再进一步地,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的顶面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顶面在同一平面。这样能够方便反应杯2的转移,避免反应杯2在转移时与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的顶面或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顶面发生干涉,保证反应杯2转移的可靠性,进而保证化学发光检测仪的使用性能。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反应承载盘121顶面所在的平面低于或者高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顶面所在的平面。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温育装置1还包括抓杯机构14,抓杯机构14位于缓冲承载盘111、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及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上方。抓杯机构14能够将空的反应杯2转移到缓冲承载盘111中。抓杯机构14还能将缓冲承载盘111中的反应杯2转移到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中。抓杯机构14还能将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中的反应杯2转移到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中。抓杯机构14还能将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中的反应杯2转移至预设位置。本实施例中,反应杯2的转移是通过抓杯机构14实现的,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反应杯2的转移还可通过其他转移机构、传送带或者借助外部机构实现。
本发明的温育装置1在工作时,抓杯机构14能够将反应杯2转移到缓冲承载盘111中,实现缓冲盘机构11的加杯操作;抓杯机构14能够将缓冲承载盘111中添加完样本的反应杯2转移到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中,实现缓冲盘机构11的取杯操作与第一反应盘机构12的加杯操作;抓杯机构14能够将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中添加完试剂并混匀的反应杯2转移到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中,实现第一反应盘机构12的取杯操作与第二反应盘机构13的加杯操作;抓杯机构14还能够将第二反应盘机构13中的反应杯2转移到预设位置,实现第二反应盘机构13的取杯操作。通过抓杯机构14实现反应杯2在缓冲承载盘111、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及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之间的转移,提高反应杯2的转移速度,进而提高检测效率。
可选地,抓杯机构14包括第一抓杯结构141、第二抓杯结构142、第三抓杯结构143及第四抓杯结构144。第一抓杯结构141对应缓冲盘机构11设置,第一抓杯结构141用于将反应杯2从化学发光检测仪的反应杯2自动传输装置处抓取反应杯2,并转移到缓冲承载盘111中。第二抓杯结构142对应第一反应盘机构12及缓冲盘机构11设置,第二抓杯结构142用于抓取缓冲承载盘111中的反应杯2,并转移到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中。第三抓杯结构143对应第一反应盘机构12及第二反应盘机构13设置,第三抓杯结构143用于抓取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中的反应杯2,并转移到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中。第四抓杯结构144对应第二反应盘机构13及清洗装置3,第四抓杯结构144能够将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中的反应杯2转移到预设位置即清洗装置3中。本实施例中的温育装置1通过上述第一抓杯结构141、第二抓杯结构142及第三抓杯结构143实现反应杯2在缓冲承载盘111、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及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之间的转移,以保证样本能够进行温育操作,以及并通过第四抓杯结构144将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上的反应杯2转移走。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抓杯结构141、第二抓杯结构142、第三抓杯结构143及第四抓杯结构144可以采用抓杯驱动组件、抓杯控制组件及抓杯臂组件等实现反应杯2的抓取与转移。可以理解的是,抓杯控制组件可以采用通用的控制系统如控制器等等,抓杯驱动组件可以采用驱动电机配合齿轮传动组件、带传动组件或者链传动组件等实现抓杯臂组件的运动控制,以使抓杯臂组件运动到位并抓取转移反应杯2。
而且,上述预设位置是指清洗装置3的加杯位置,抓杯机构14的第四抓杯结构144将温育后的反应杯2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中取出,并转移到清洗装置3中,对反应杯2中的样本与试剂进行清洗,以清洗掉多余的杂质,随后再对样本进行发光检测,保证样本检测的准确性,以得到准确的样本参数。可选地,第三抓杯结构143与第四抓杯结构144可为一体结构,上述结构能够抓取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中的反应杯2,并转移到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中,以及将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中的反应杯2转移到清洗装置3中。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抓杯结构的数量还可为一个或者两个,通过一个或者两个抓杯结构实现反应杯2在缓冲承载盘111、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及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之间的转移。
参见图1至图3,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缓冲盘机构11还包括缓冲安装结构112及与缓冲承载盘111传动连接的缓冲驱动结构113。缓冲驱动结构113驱动缓冲承载盘111相对于缓冲安装结构112转动,缓冲承载盘111上设置多个用于放置反应杯2的装载孔1111。缓冲安装结构112起到承载安装固定的作用,以支撑其上的缓冲驱动结构113。缓冲驱动结构113为缓冲承载盘111运动的动力源,以驱动缓冲承载盘111转动,使得缓冲承载盘111转动到相应的位置,并执行相应的操作如加杯、加样本及取杯操作。
进一步地,缓冲承载盘111呈圆盘状,这样能够方便缓冲承载盘111转动轨迹的控制,方便化学发光检测仪其他装置的位置设置,避免发生干涉,同时还能保证缓冲承载盘111上装载孔1111的运动轨迹固定,方便进行加杯、加样本及取杯操作。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缓冲承载盘111也可呈椭圆形、四边形或者其他能够承载反应杯2的形状。再进一步地,多个装载孔1111在缓冲承载盘111上沿径向方向成列设置。这样能够使得装载孔1111在缓冲承载盘111上有序排列,能够实现在固定位置向装载孔1111中添加或者取出反应杯2以及向反应杯2中添加样本。而且,多个装载孔1111成列排布后,多个等半径的装载孔1111沿周向方向上的连线呈圆形分布,且多个圆形分布的装载孔1111围绕缓冲承载盘111的圆心呈同心圆设置,使得多个装载孔1111相对于缓冲承载盘111的圆心呈放射状分布。
可选地,相邻的两列装载孔1111的数量不同,这样能够使得缓冲承载盘111上布置更多的装载孔1111,进而增加反应杯2的添加数量,提高反应杯2的加样速率,继而提高化学发光检测仪的检测速率。在本实施例中,每列装载孔1111的数量最多为两个,最少为一个,也就是说,其中一列装载孔1111的数量为两个,相邻的一列装载孔1111的数量为一个,这样能够使得多个装载孔1111在缓冲承载盘111上形成外圈与内圈。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装载孔1111也可呈一圈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缓冲安装结构112具有加杯位置、加样本位置及取杯位置。缓冲安装结构112的加杯位置、加样本位置及取杯位置是固定的位置,并且加杯位置、加样本位置及取杯位置围绕缓冲承载盘111设置,缓冲驱动结构113驱动缓冲承载盘111带动其上的各个装载孔1111运动到相应的位置。加杯位置对应第一抓杯结构141设置,第一抓杯结构141将空的反应杯2在加杯位置处添加到缓冲承载盘111的装载孔1111中;加样位置对应加样装置设置,加样装置在加样位置处将样本添加到缓冲承载盘111的反应杯2中;取杯位置对应第二抓杯结构142设置,第二抓杯结构142在取杯位置处将缓冲承载盘111中的反应杯2取出。
具体的,缓冲驱动结构113驱动缓冲承载盘111运动到加杯位置,使得装载孔1111对应加杯位置,第一抓杯结构141在加杯位置将反应杯2装载到缓冲承载盘111对应的装载孔1111中。缓冲驱动结构113驱动缓冲承载盘111运动到加样本位置,使得装载孔1111中的反应杯2对应加样位置,加样装置在加样位置将样本添加到缓冲承载盘111对应装载孔1111的反应杯2中。缓冲驱动结构113驱动缓冲承载盘111运动到取杯位置,使得装载孔1111中的反应杯2对应取杯位置,第二抓杯结构142在取杯位置取出缓冲承载盘111中添加完样本的反应杯2。本实施例中,缓冲承载盘111上的装载孔1111能够同时对应加杯位置、加样本位置及取杯位置,同时执行加杯、加样本及取杯操作,这样能够提高缓冲承载盘111的运行效率,进而提高整机的检测效率。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缓冲承载盘111的加杯操作、加样本操作以及取杯操作也可顺次执行。
具体的,缓冲安装结构112包括缓冲支柱组件1122及缓冲底盘1121,缓冲支柱组件1122用于支撑缓冲底盘1121,以将缓冲底盘1121支撑一定高度,方便进行加样本与加杯操作。较佳地,缓冲支柱组件1122设置于化学发光检测仪的台面上。缓冲驱动结构113安装于缓冲底盘1121上。缓冲驱动结构113包括缓冲驱动电机1131、缓冲传动组件1132及缓冲旋转杆1133,缓冲驱动电机1131固定于缓冲底盘1121上,缓冲驱动电机1131的输出端与缓冲传动组件1132连接,缓冲传动组件1132还与缓冲旋转杆1133连接,缓冲旋转杆1133可转动地设置在缓冲底盘1121上,且缓冲旋转杆1133的顶部与缓冲承载盘111连接。缓冲驱动电机1131驱动缓冲传动组件1132运动,使得缓冲传动组件1132带动缓冲旋转杆1133转动,继而缓冲旋转杆1133带动缓冲承载盘111转动,以使得缓冲承载盘111运动到各个位置,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缓冲传动组件1132包括缓冲主动轮11321、缓冲从动轮11323及缓冲同步带11322,缓冲主动轮11321安装于缓冲驱动电机1131的输出端上,缓冲从动轮11323套设于缓冲旋转杆1133上,缓冲同步带11322套设于缓冲主动轮11321与缓冲从动轮11323上。缓冲驱动电机1131驱动缓冲主动轮11321转动,继而缓冲主动轮11321通过缓冲同步带11322带动缓冲从动轮11323转动,使得缓冲从动轮11323带动缓冲旋转杆1133转动,进而缓冲旋转杆1133带动缓冲承载盘111转动。较佳地,缓冲驱动电机1131为步进电机,且步进电机可微调且自带编码。进一步地,缓冲主动轮11321与缓冲从动轮11323的直径不同,以形成一定的减速比,这样能够在增大驱动力的同时提高缓冲盘机构11在传输反应杯2过程中的运动精度。可选地,缓冲主动轮11321与缓冲从动轮11323的外壁上还设置齿部,齿部能够增加缓冲同步带11322与缓冲主动轮11321及缓冲从动轮11323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发生打滑现象,保证传动可靠。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缓冲传动组件1132还可采用齿轮啮合结构、链传动结构等直接驱动缓冲旋转杆1133转动的结构;可以为缓冲驱动电机1131配合减速器及联轴器直接驱动缓冲旋转杆1133转动的结构;还可以为直驱电机结构直接缓冲旋转杆1133转动的结构。
可选地,缓冲驱动结构113还包括缓冲旋转轴承1134,缓冲旋转轴承1134设置在缓冲底盘1121上,以保证缓冲旋转杆1133的旋转运动平稳可靠。缓冲驱动结构113还包括缓冲带座轴承1135,缓冲安装结构112还包括缓冲带座轴承座1124及缓冲支撑柱1123,缓冲带座轴承1135套设于缓冲旋转杆1133上,缓冲带座轴承1135安装于缓冲带座轴承座1124上,缓冲带座轴承座1124通过缓冲支撑柱1123支撑于缓冲底盘1121上。较佳地,缓冲支撑柱1123的数量为三个,且均匀分布,保证支撑可靠。
可选地,缓冲盘机构11还包括缓冲检测结构114,缓冲检测结构114设置于缓冲安装结构112上。缓冲检测结构114设置在缓冲底盘1121上,用于检测缓冲承载盘111的状态。缓冲检测结构114包括缓冲感应件1141、缓冲初始化检测件1142、缓冲外圈检测件1143和缓冲内圈检测件1144。缓冲感应件1141安装在缓冲承载盘111的外周,缓冲初始化检测件1142、缓冲外圈检测件1143和缓冲内圈检测件1144均安装在缓冲底盘1121上,缓冲初始化检测件1142安装在缓冲底盘1121对应缓冲承载盘111的外周的位置,缓冲外圈检测件1143安装在缓冲底盘1121对应缓冲承载盘111上装载孔1111的外圈的位置,缓冲内圈检测件1144安装在缓冲底盘1121对应缓冲承载盘111上装载孔1111的内圈的位置。缓冲初始化检测件1142通过检测缓冲感应件1141确定缓冲承载盘111的初始位置。缓冲外圈检测件1143用于检测缓冲承载盘111的外圈的装载孔1111中是否存在的反应杯2。缓冲内圈检测件1144用于检测缓冲承载盘111的内圈的装载孔1111中是否存在的反应杯2。
可以理解的是,缓冲初始化检测件114检测缓冲承载盘111的初始位置是通过控制缓冲驱动电机1131操作实现的,这样,缓冲驱动电机1131能够处于初始位置,进而通过缓冲驱动电机1131的运动步数能够准确的监控缓冲承载盘111的位置,使得缓冲承载盘111运动准确可靠。本实施例中,缓冲感应件1141为光耦感应片,缓冲初始化检测件1142、缓冲外圈检测件1143与缓冲内圈检测件1144可以为检测光耦;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缓冲感应件1141、缓冲初始化检测件1142、缓冲外圈检测件1143与缓冲内圈检测件1144还可以霍尔开关或者其他能够实现相应检测功能的部件。
参见图4至图10,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反应盘机构12还包括第一反应安装结构122及与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传动连接的第一反应驱动结构123,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呈圆环状。第一反应驱动结构123驱动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相对于第一反应安装结构122转动。第一反应安装结构122用于起承载安装的作用,第一反应驱动结构123安装于第一反应安装结构122上,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安装于第一反应驱动结构123上,第一反应驱动结构123驱动第一反应承载盘121转动,使得第一反应承载盘121转动到相应的位置,并执行相应的操作如加杯、加试剂、混匀、取杯等操作。
而且,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上开设多个放置孔1211,缓冲承载盘111中的反应杯2能够分别被转移到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的多个放置孔1211中。放置孔1211用于放置添加完样本的反应杯2,第二抓杯结构142能够将缓冲承载盘111的装载孔1111中的反应杯2转移到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的放置孔1211中。可以理解的是,放置孔1211可以为沿轴向方向贯通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的通孔,也可为沿轴向方向设置于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的盲孔。进一步地,多个放置孔1211沿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这样能够方便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上反应杯2的转动位置监控,使得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上的放置孔1211转动到对应的位置,方便执行相应的操作。并且,本实施例中,多个放置孔1211环绕一圈设置于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的周向方向上。
进一步地,第一反应安装结构122具有多个反应工位,包括顺序排布的加杯工位、加试剂工位、混匀工位以及温育取杯工位。需要说明的是,加杯工位、加试剂工位、混匀工位以及温育取杯工位围绕第一反应承载盘121设置,并为第一反应安装结构122上的固定位置,加杯工位、加试剂工位、混匀工位以及温育取杯工位不会随着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的转动而发生变化。第一反应驱动结构123能够驱动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带动其上的放置孔1211转动到相应的反应工位,并在反应工位执行相应的操作。
加杯工位对应抓杯机构14设置,抓杯机构14能够将缓冲承载盘111中的反应杯2在加杯工位放置到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的放置孔1211中。加试剂工位对应加试剂装置设置,加试剂装置在加试剂工位能够将试剂添加到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的反应杯2中。混匀工位对应混匀装置设置,混匀装置在混匀工位能够将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的反应杯2中的样本与试剂混匀。温育取杯工位对应抓杯机构14设置,抓杯机构14能够在温育取杯工位抓取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中的反应杯2,并转移到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中。
具体的,第一反应驱动结构123驱动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带动放置孔1211运动至加杯工位,第二抓杯结构142能够将缓冲盘机构11上的反应杯2转移到加杯工位对应的放置孔1211中。第一反应驱动结构123驱动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带动放置孔1211中的反应杯2转动到加试剂工位处,加试剂装置在加试剂工位处将试剂添加到对应的放置孔1211的反应杯2中;第一反应驱动结构123驱动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带动放置孔1211中的反应杯2转动到混匀工位处,混匀装置在混匀工位处对应放置孔1211的反应杯2中的样本与试剂混合均匀。第一反应驱动结构123驱动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带动放置孔1211中的反应杯2运动至温育取杯工位处,第三抓杯结构143将温育取杯工位对应的放置孔1211中的反应杯2转移到第二反应盘机构13中。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反应驱动结构123驱动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带动其上的反应杯2转动相应的工位,使得反应杯2在对应的工位被执行相应的操作,如加试剂、混匀与取杯操作;当第一反应驱动结构123驱动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带动其上空的放置孔1211转动到加杯工位时,第二抓杯结构142将反应杯2从缓冲承载盘111的装载孔1111中转移到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的放置孔1211中。而且,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中一个放置孔1211的运动轨迹为:第二抓杯结构142在加杯工位处将加完样本的反应杯2放置到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的放置孔1211中;随后,第一反应驱动结构123驱动第一反应承载盘121转动,使得该放置孔1211的反应杯2从加杯工位处运动到加试剂工位处,加试剂装置在加试剂工位处将试剂添加到该放置孔1211的反应杯2中;添加试剂完成后,第一反应驱动结构123驱动第一反应承载盘121转动,使得该放置孔1211的反应杯2从加试剂工位处运动到混匀工位处,混匀装置在混匀工位出将该放置孔1211的反应杯2中的样本与试剂混合均匀;混合完成后,第一反应驱动结构123驱动第一反应承载盘121转动,使得该放置孔1211的反应杯2从混匀工位运动到温育取杯工位处,第三抓杯结构143在温育取杯工位处将该放置孔1211中的反应杯2取出,并转移到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中;随后,第一反应驱动结构123驱动第一反应承载盘121转动,使得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带动该放置孔1211再回到加杯工位,如此循环往复,实现温育装置1的连续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中放置孔1211的运动对应执行的操作是加杯→加试剂→混匀→取杯,并分别对应加杯工位、加试剂工位、混匀工位及温育取杯工位。而且,多个放置孔1211的运动路径均相同,即多个放置孔1211能够分别执行上述操作。并且,多个放置孔1211分别对应多个反应工位设置,以使得第一反应盘机构12的各个反应工位的操作能够联动,所有放置孔1211或者部分放置孔1211能够分别对应各个反应工位,即第一反应驱动结构123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带动其上温育取杯工位处的放置孔1211转动到加杯工位的同时,加杯工位处对应的反应杯2被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带到加试剂工位处,加试剂工位处的反应杯2被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带动到混匀工位处,混匀工位处的反应杯2被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带动到温育取杯工位处;随后,第二抓杯结构142将缓冲承载盘111的放置孔1211中添加完样本的反应杯2转移到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对应加杯工位的放置孔1211中,同时,加试剂装置在加试剂工位处将试剂添加到对应的反应杯2中,混匀装置混匀对应位置反应杯2中的样本与试剂,第三抓杯结构143抓取将对应位置的反应杯2并转移到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上;各项动作完成后,第一反应驱动结构123再驱动第一反应承载盘121转动,使得各个放置孔1211在分别转动到下一工序,反应杯2对应各个反应工位,并执行下一轮动作。通过各个反应工位的顺序设置以及联动设置,使得各个反应工位能够同时进行操作,能够提高样本的处理效率,提高整个化学发光检测仪的检测效率。
可选地,反应工位还包括清洗放杯工位,清洗放杯工位位于加杯工位与加试剂工位之间。第二反应盘机构13温育完成后的样本会被第四抓杯结构144转移到清洗装置3中进行清洗操作,以清洗掉反应杯2中不能与样本充分混合的杂质,由于部分样本还需要二次添加试剂进行反应,此时,第四抓杯结构144能够将清洗装置3中清洗完成后的反应杯2转移到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的放置孔1211中。可以理解的是,清洗放杯工位位于加试剂工位之前,这样,第一反应驱动结构123驱动第一反应承载盘121顺序转动时,能够使得清洗放杯工位上的反应杯2被转移到加试剂工位进行二次加试剂的操作,添加完试剂后,运动到温育取杯工位处,被第四抓杯结构144转移到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中进行温育操作。而且,当清洗放杯工位需要放置清洗后的反应杯2时,需要预留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的一个放置孔1211。可以理解的是,清洗放杯工位可以位于加试剂工位之前的任一处,以使得加试剂装置能够在加试剂工位向运动至该工位处的清洗后的反应杯2中添加试剂。本实施例中,清洗放杯工位位于加杯工位之后是因为该位置距离清洗装置3较近,方便转移反应杯2。
可选地,加试剂工位包括第一加试剂工位和第二加试剂工位,第一加试剂工位与第二加试剂工位位于清洗放杯工位与混匀工位之间。由于不同样本在反应时需要添加不同的试剂,因此,设置两个加试剂工位以满足不同样本的使用需求。各样本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选择在第一加试剂工位、第二加试剂工位或者第一加试剂工位与第二加试剂工位处进行添加试剂操作。而且,化学发光检测仪的加试剂装置通过试剂臂转移试剂,试剂臂能够在吸试剂位吸取试剂,并转动到加试剂工位向反应杯2中添加试剂。但是,由于试剂臂在吸试剂位与加试剂工位之间的转动需要一定的时间,即试剂臂转动到吸试剂位吸取试剂后,再转动回加试剂工位吐出试剂需要的时间分别大于加杯操作时间、混匀操作时间以及取杯操作时间,设置两个加试剂工位能够保证试剂臂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吸试剂与加试剂操作,使得第一反应承载盘121无需等到反应杯2添加完试剂再转动。这样能够缩短第一反应承载盘121操作时间,以提高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的运行效率,进而提高整机的运行速度。
可选地,第一反应安装结构122还具有缓冲工位,缓冲工位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反应工位之间,缓冲工位能够使相邻的两个反应工位及相邻的反应工位与缓冲工位之间的间距相等。可以理解的是,缓冲工位为等待工位,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带动其上的放置孔1211运动到缓冲工位处,不会执行任何操作,这样能够为待执行相应操作的放置孔1211提供操作时间。
较佳地,缓冲工位包括第一缓冲工位、第二缓冲工位及第三缓冲工位,且加杯工位、第一缓冲工位、清洗放杯工位、第二缓冲工位、第一加试剂工位、第二加试剂工位、混匀工位、温育取杯工位以及第三缓冲工位按顺序沿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的周向方向等间距排列设置。第一反应驱动结构123驱动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带动其上的放置孔1211分别运动到上述反应工位及缓冲工位,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进一步地,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上的放置孔1211的数量为反应工位与缓冲工位的数量和的整数倍。也就是说,第一反应驱动结构123驱动第一反应承载盘121转动时,第一反应安装结构122上的全部反应工位与缓冲工位能够分别对应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上的至少部分放置孔1211。较佳地,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上的放置孔1211的数量等于反应工位与缓冲工位的数量和,即为九个。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应安装结构122上的九个工位即为加杯工位、第一缓冲工位、清洗放杯工位、第二缓冲工位、第一加试剂工位、第二加试剂工位、混匀工位、温育取杯工位以及第三缓冲工位分别按照顺时针方向围绕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第一反应驱动结构123驱动第一反应承载盘121顺时针转动时,能够使得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上的各个放置孔1211分别对应加杯工位、第一缓冲工位、清洗放杯工位、第二缓冲工位、第一加试剂工位、第二加试剂工位、混匀工位、温育取杯工位以及第三缓冲工位,并在对应位置处执行相应的操作。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加杯工位、第一缓冲工位、清洗放杯工位、第二缓冲工位、第一加试剂工位、第二加试剂工位、混匀工位、温育取杯工位以及第三缓冲工位也可按照逆时针顺序排列,此时,第一反应驱动结构123驱动第一反应承载装置逆时针转动以对应各个工位。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反应驱动结构123每驱动第一反应承载盘121转动一次,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绕其圆心转动1/9圈,使得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上的九个放置孔1211能够分别对应九个工位设置,并通过对应工位的装置执行对应的操作。各工位采用上述设置并配合相应的操作结构后,能够有效的提高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的工作效率,使得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与其他功能模块如缓冲承载盘111、加试剂装置、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之间的处理流程更为顺畅,提高化学发光检测仪的运行效率。
具体的,第一反应安装结构122包括第一反应安装底板1221及用于支撑第一反应安装底板1221的第一反应支撑柱1222。第一反应支撑柱1222能够将第一反应安装底板1221支撑在化学发光检测仪的台面上。较佳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应安装结构122安装在第二反应盘机构13上,且第一反应安装底板1221通过第一反应支撑柱1222支撑在第二反应盘机构13的第二反应安装结构132上。第一反应安装底板1221起承载支撑的作用,第一反应驱动结构123安装于第一反应安装底板1221上。可选地,第一反应安装底板1221上开设第一反应安装孔1223,第一反应支撑柱安装于第一反应安装孔1223中,实现第一反应支撑柱1222将第一反应安装底板1221支撑于第二反应安装结构132上。
第一反应驱动结构123包括第一反应驱动电机1231及第一反应传动组件1232,第一反应安装结构122还包括第一电机安装板,第一反应驱动电机1231固定于第一电机安装板上。第一反应传动组件1232传动连接第一反应驱动电机1231的输出端与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第一反应驱动电机1231驱动第一反应传动组件1232带动第一反应承载盘121转动,以使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上的各个放置孔1211运动到各个工位,并执行相应的操作。较佳地,第一反应传动组件1232包括第一反应主动轮12321及第一反应同步带12322,第一反应主动轮12321安装于第一反应驱动电机1231的输出端上,第一反应同步带12322套设于第一反应主动轮12321及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上。第一反应驱动电机1231驱动第一反应主动轮12321转动,第一反应主动轮12321通过第一反应同步带12322带动第一反应承载盘121转动,以使得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做圆周运动,用于实现放置孔1211运动到加杯工位、加试剂工位、混匀工位、温育取杯工位等执行相应的操作。而且,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的外壁上设置齿部,通过齿部与第一反应同步带12322配合,避免第一反应同步带12322打滑,保证传动可靠。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反应传动组件1232还可为齿轮传动结构、链轮传动结构或者其他能够实现第一反应承载盘121转动的传动结构。
第一反应盘机构12还包括导向限位结构124,导向限位结构124设置于第一反应安装底板1221上,导向限位结构124能够对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的旋转运动进行导向和限位。具体的,导向限位结构124包括导向限位导轨1242和滚动支撑件1241,导向限位导轨1242呈圆环状,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与导向限位导轨1242及第一反应安装底板1221依次层叠,且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固定于导向限位导轨1242上,导向限位导轨1242可相对与第一反应安装底板1221转动。滚动支撑件1241设置于第一反应安装底板1221上,并位于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的外侧,滚动支撑件1241具有滑槽,导向限位导轨1242能够安装于滚动支撑件1241的滑槽中,滚动支撑件1241能够支撑导向限位导轨1242,且导向限位导轨1242能够沿着滚动支撑件1241的滑槽滑动,使得滚动支撑件1241能够起到限位和导向的作用。进一步地,滚动支撑件1241的数量为至少三个,至少三个滚动支撑件1241围绕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分布,以保证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的转动平稳可靠。较佳地,滚动支撑件1241为导向限位轴承,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采用除导向限位轴承以外的结构实现对导向限位导轨1242的导向与限位。在本实施例中,滚动支撑件1241的数量为三个。
可选地,导向限位结构124还包括润滑组件1243,润滑组件1243固定在第一反应安装底板1221上,同时导向限位导轨1242的外周还卡入润滑组件1243的润滑槽内,从而对导向限位导轨1242起润滑作用。进一步地,润滑组件1243的数量为一个、两个、三个或更多。在本实施例中,润滑组件1243的数量一个。较佳地,导向限位导轨1242的截面呈V形设置,相应的,滚动支撑件1241的滑槽的也呈V形设置,相应的润滑槽也呈V形设置,保证导向限位可靠。
可选地,第一反应盘机构12还包括压紧结构125,压紧结构125设置于反应盘安装结构122上,其中一个滚动支撑件1241安装于压紧结构125上,压紧结构125用于调节滚动支撑件1241与导向限位滑轨1242之间的间距。具体为,压紧结构125能够带动滚动支撑件1241相对于反应盘安装结构122运动,以调节导向限位滑轨1242与滚动支撑件1241之间的距离。这样能够调节导向限位滑轨1242与滚动支撑件1241的配合紧密度,避免滚动支撑件1241脱离导向限位滑轨1242,以减小滚动支撑件1241与导向限位滑轨1242之间的间隙,从而消除第一反应承载盘121高速转动对滚动支撑件1241与导向限位滑轨1242产生的冲击,延长使用寿命,提高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的运行精度;同时,还能保证滚动支撑件1241对导向限位滑轨1242支撑可靠,使得导向限位滑轨1242平稳可靠运行,进而保证第一反应承载盘121运行平稳。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每个滚动支撑件1241对应一个压紧结构125。
进一步地,压紧结构125包括压紧安装座1251、压紧弹性件1253及压紧导向杆1252,压紧导向杆1252安装于反应盘安装结构122上,压紧安装座1251可滑动地设置于压紧导向杆1252上,压紧弹性件1253套设于压紧导向杆1252上,且压紧弹性件1253的两端分别与压紧导向杆1252及压紧安装座1251抵接。滚动支撑件1241安装于压紧安装座1251上,压紧弹性件1253能够使压紧安装座1251在压紧导向杆1252上运动,并与导向限位滑轨1242抵接。可以理解的是,压紧弹性件1253在压紧导向杆1252与压紧安装座1251之间处于压缩状态,在压紧弹性件1253弹性力的作用下,压紧弹性件1253会推动压紧安装座1251沿压紧导向杆1252朝向远离压紧弹性件1253的方向运动,进而压紧安装座1251会带动其上的滚动支撑件1241朝向导向限位滑轨1242运动,使得滚动支撑件1241与导向限位滑轨1242压紧,实现二者的抵接。这样能够始终保证滚动支撑件1241与导向限位滑轨1242的抵接状态,使得滚动支撑件1241能够一直对导向限位滑轨1242起支撑、导向与限位作用,以保证反应承载盘121运行平稳。
较佳地,压紧导向杆1252的一端具有凸台,凸台凸出于压紧导向杆1252的表面设置,凸台用于限制压紧弹性件1253在压紧导向杆1252上的位置。压紧弹性件1253套设于压紧导向杆1252上,压紧弹性件1253的一端与压紧导向杆1252一端的凸台抵接,压紧弹性件1253的另一端与压紧安装座1251抵接,避免压紧弹性件1253的位置窜动,保证压紧弹性件1253能够可靠的调节压紧安装座1251。而且,压紧弹性件1253为弹簧,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压紧弹性件1253还可为弹片或者其他具有弹性性能的结构。
再进一步地,压紧结构125还包括压紧固定座1254,压紧固定座1254固定于反应盘安装结构122上,压紧导向杆1252安装于压紧固定座1254上。压紧固定座1254起支撑固定的作用,压紧导向杆1252通过压紧固定座1254固定于反应盘安装结构122上,以保证压紧导向杆1252的可靠固定。
可选地,第一反应盘机构12还包括张紧结构126,张紧结构126设置于第一反应安装底板1221上,张紧结构126与第一反应同步带12322抵接。通过张紧结构126能够始终与第一反应同步带12322抵接,使得第一反应同步带12322始终处于张紧状态,以保证第一反应同步带12322传动可靠。
参见图6至图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张紧结构126包括张紧轮1261、张紧轮轴、张紧导向杆1262及张紧弹性件1263,张紧导向杆1262固定于第一反应安装结构122上,张紧轮1261可转动地设置于张紧轮轴上,且张紧轮1261位于第一反应同步带12322的外侧,张紧弹性件1263的一端固定于张紧导向杆1262上,张紧弹性件1263的另一端与张紧轮轴连接,张紧弹性件1263能够沿着张紧导向杆1262运动,使张紧轮1261与第一反应同步带12322抵接。张紧轮1261能够与第一反应同步带12322抵接,第一反应同步带12322转动时,第一反应同步带12322可以带动张紧轮1261相对于张紧轮轴转动,这样能够避免张紧轮1261与第一反应同步带12322之间发生干涉,保证第一反应同步带12322传动可靠。可以理解的是,张紧弹性件1263处于压缩状态,当第一反应同步带12322松弛时,张紧弹性件1263能够沿着张紧导向杆1262伸展,此时,张紧弹性件1263能够带动张紧轮1261运动,使得张紧轮1261始终抵接在第一反应同步带12322上,进而保证第一反应同步带12322始终保持张紧状态。较佳地,张紧弹性件1263为弹簧,弹簧套设于张紧导向杆1262上。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弹片或者其他具有弹性性能的结构。
进一步地,张紧结构126还包括张紧滑轨1264及张紧滑块1265,张紧滑轨1264设置于第一反应安装结构122上,张紧轮轴固定于张紧滑块1265上,张紧滑块1265可滑动地设置于张紧滑轨1264上,张紧弹性件1263与张紧滑块1265连接,张紧弹性件1263能够带动张紧滑块1265沿张紧滑轨1264运动,并带动张紧轮轴及其上的张紧轮1261运动。张紧弹性件1263沿着张紧导向杆1262伸展时,张紧弹性件1263带动张紧滑块1265运动,张紧滑块1265能够带动其上的张紧轮轴及张紧轮1261同步运动,使得张紧轮1261能够张紧第一反应同步带12322;同时,张紧滑块1265沿着张紧滑轨1264运动能够保证张紧滑块1265的运动轨迹,使得张紧滑块1265能够朝向张紧第一反应同步带12322的方向运动。较佳地,张紧滑轨1264朝向第一反应同步带12322的内侧延伸。
再进一步地,张紧结构126还包括张紧连接部件1266,张紧连接部件1266连接张紧滑块1265及张紧弹性件1263,张紧弹性件1263通过张紧连接部件1266带动张紧滑块1265运动。较佳地,张紧连接部件1266为L形,L形张紧连接部件1266的一端与张紧滑块1265连接,L形张紧连接部件1266的另一端与张紧弹性件1263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反应传动组件1232不采用第一反应同步带12322传动时,即可无需对第一反应传动组件1232进行张紧。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应同步带12322在运行时,张紧轮1261始终与第一反应同步带12322相接触;在传动过程中,若第一反应同步带12322存在松弛现象,张紧弹性件1263能够沿着张紧导向杆1262做伸展运动,张紧弹性件1263带动张紧连接部件1266运动,继而张紧连接部件1266带动张紧滑块1265沿张紧滑轨1264滑动,此时,张紧滑块1265能够通过其上的张紧轮1261张紧第一反应同步带12322,使得第一反应同步带12322始终处于张紧状态,保证第一反应同步带12322运行可靠。
可选地,第一反应盘机构12还包括第一反应检测结构127,第一反应检测结构127设置于第一反应安装底板1221上,第一反应检测结构127用于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初始化。第一反应检测结构127包括第一反应感应件1271及第一反应初始化检测件1272,第一反应感应件1271设置于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上,第一反应初始化检测件1272安装于第一反应安装底板1221上。第一反应初始化检测件1272能够与第一反应感应件1271配合,以检测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的初始位置,对第一反应承载盘121进行初始化。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反应初始化检测件1272与第一反应感应件1271检测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的初始位置是通过控制第一反应驱动电机1231实现的,这样第一反应驱动电机1231能够处于初始位置,进而通过第一反应驱动电机1231的运动步数能够准确的监控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的位置,使得第一反应承载盘121运动准确可靠。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应感应件1271为光耦感应片,第一反应初始化检测件1272可以为检测光耦;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反应感应件1271及第一反应初始化检测件1272还可以霍尔开关或者其他能够实现初始化检测的部件。
参见图4和图5及图11至图13,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二反应盘机构13还包括第二反应安装结构132及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传动连接的第二反应驱动结构133,第二反应承载盘131呈圆盘状。第二反应驱动结构133驱动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相对于第二反应安装结构132转动。第二反应安装结构132用于起承载安装的作用,第二反应驱动结构133安装于第二反应安装结构132上,第二反应承载盘131安装于第二反应驱动结构133上,第二反应驱动结构133驱动第二反应承载盘131转动,使得第二反应承载盘131转动到相应的位置,并执行相应的操作如加杯、取杯等操作。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应安装结构122安装于第二反应安装结构132上。
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为圆盘状,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为圆环状,这样能够保证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套设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外侧,减少占用空间,而且,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分别转动时还不会发生干涉,保证运动可靠。而且,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上设置多个用于放置反应杯2的温育孔1311,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上的反应杯2被第三抓杯结构143转移到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温育孔1311中,进行第二反应盘机构13对温育孔1311中的反应杯2进行温育操作,经预设时间后,第四抓杯结构144将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中的反应杯2取出,并转移到预设位置即清洗装置3中。
进一步地,多个温育孔1311沿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径向方向成列排布,且多个温育孔1311在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上呈放射状分布。这样能够使得温育孔1311在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上有序排列,能够实现在固定位置向温育孔1311中添加或者取出反应杯2。多个温育孔1311成列排布后,多个等半径的温育孔1311沿周向方向上的连线呈圆形分布,且多个圆形分布的温育孔1311围绕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圆心呈同心圆设置,使得多个温育孔1311相对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圆心呈放射状分布。再进一步地,任意相邻的两列温育孔1311的数量相异。这样能够使得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上布置更多的温育孔1311,进而增加反应杯2的添加数量,能够同时实现多个反应杯2进行温育操作,提高反应杯2的温育速率,继而提高化学发光检测仪的检测速率。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二反应安装结构132具有温育放杯工位区域及清洗取杯工位区域。第二反应安装结构132的温育放杯工位区域及清洗取杯工位区域是固定设置的,并对应第二反应承载盘131设置,第二反应驱动结构133驱动第二反应承载盘131转动,第二反应驱动结构133能够驱动第二反应承载盘131带动其上的各个温育孔1311运动到相应的位置。温育放杯工位区域对应第三抓杯结构143设置,第三抓杯结构143抓取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中的反应杯2并在温育放杯工位区域将反应杯2放置到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温育孔中。清洗取杯工位区域对应第四抓杯结构144设置,第四抓杯结构144在清洗取杯工位区域将反应杯2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中取出。且温育放杯工位区域临近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上的温育取杯工位设置,这样能够减少反应杯2从第一反应承载盘121运动到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运动路径;清洗取杯工位区域临近清洗装置3设置,这样能够减少反应杯2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运动到清洗装置3的运动路径,实现反应杯2的快速转移,提高化学发光检测仪的运行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温育放杯工位区域及清洗取杯工位区域均为一个沿第二反应承载盘131径向方向设置的区域,第三抓杯结构143能够在温育放杯工位区域对应的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上执行相应的操作,第四抓杯结构144能够在清洗取杯工位区域对应的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上执行相应的操作,在温育放杯工位区域对应的一列温育孔1311的任意一个中放置反应杯2,在清洗取杯工位区域对应的一列温育孔1311的任意一个取出反应杯2。若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上只设置一圈温育孔1311时,温育放杯工位区域及清洗取杯工位区域只为一个位置。
具体的,第二反应驱动结构133驱动第二反应承载盘131转动到温育放杯工位区域,此时,第二承载盘上沿径向方向的一列温育孔1311对应温育放杯工位区域,第三抓杯结构143可以将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中的反应杯2在温育放杯工位区域处转移到任一空的温育孔1311中;第二反应驱动结构133驱动第二反应承载盘131转动到清洗取杯工位区域,此时,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上沿径向方向的一列温育孔1311对应清洗取杯工位区域,第四抓杯结构144将温育完成后的反应杯2在清洗取杯工位区域处取出,并转移到清洗装置3中。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二反应安装结构132包括第二反应安装底板1321及第二反应支撑柱1322。第二反应支撑柱1322能够将第二反应安装底板1321支撑在化学发光检测仪的台面上。第二反应驱动结构133安装于第二反应安装底板1321上。可选地,第一反应支撑柱1222与第二反应安装底板1321为一体结构;当然,第一反应支撑柱1222与第二反应安装底板1321也可分别独立设置。第二反应驱动结构133包括旋转平台1331及旋转垫块1332,旋转垫块1332安装于旋转平台1331上,且旋转平台1331还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连接,旋转平台1331能够驱动旋转垫块1332带动第二反应承载盘131转动,使得第二反应承载盘131带动相应的温育孔1311转动到相应的工位,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较佳地,旋转平台1331为可独立旋转的器件,其集成了电机、导向轴承、齿轮传动和电子控制元件等,具有独立完整的动力装置并且可以直接驱动。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平台1331具有伸出旋转平台1331的转子。旋转垫块1332安装于转子上,且旋转垫块1332能够将第二反应承载盘131固定于转子上,转子转动能够驱动旋转垫块1332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反应承载盘131及其上的温育孔1311转动。旋转平台1331具有安装维护简单的优点,其结构紧凑、体积小,且自带减速动能,可直接驱动第二反应承载盘131转动。调试好的旋转平台1331可作为一个零部件拆卸和安装,给传动组件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带来了极大的便携性,易拆装,免维护。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旋转平台1331也可被替换为第二反应驱动电机配合齿轮传动组件、同步带传动组件等传动结构的结合,上述传动结构的输出端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连接,以驱动第二反应承载盘131转动。
第二反应盘机构13还包括第二反应检测结构134,第二反应检测结构134设置于旋转平台1331上,第二反应检测结构134能够检测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初始化位置。第二反应检测结构134包括第二反应检测件1341及第二反应感应件1342,第二反应检测件1341设置于旋转平台1331上,第二反应感应件1342安装于转子上。第二反应感应件1342能够与第二反应检测件1341配合,检测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初始位置,方便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初始化定位。本实施例中,第二反应检测件1341可以为检测光耦,第二反应感应件1342可以为光耦感应片;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反应检测件1341及第二反应感应件1342还可以霍尔开关或者其他能够实现位置检测的部件。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反应感应件1342与第二反应检测件1341检测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初始位置是通过控制旋转平台1331操作实现的,这样旋转平台1331能够处于初始位置,进而通过旋转平台1331的运动步数能够准确的监控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位置,使得第二反应承载盘131运动准确可靠。
较佳地,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为中空结构,具有旋转孔,旋转垫块1332伸入到旋转孔中,并与旋转孔的内壁抵接,实现旋转垫块1332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连接,旋转平台1331转动带动旋转垫块1332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反应承载盘131转动。可选地,旋转垫块1332也为中空结构,这样能够减少旋转垫块1332转动时的转动惯量,同时,还可在旋转垫块1332中安装第二反应盘机构13的其他零部件,减小第二反应盘机构13的体积。
可选地,第二反应盘机构13还包温控结构135,温控结构135设置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下方,温控结构135能够对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中的反应杯2进行加热。较佳地,温控结构135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相互独立,这样能够减轻第二反应承载盘131转动时的动量,保证第二反应承载盘131转动平稳可靠。可选地,第二反应安装结构132还包括反应安装柱1323,反应安装柱1323能够起到支撑作用,反应安装柱1323能够将温控结构135支撑于于第二反应安装底板1321上。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温控结构135也可固定在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上。
温控结构135能够产生热量以对第二反应承载盘131进行加热,使得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温育孔1311中的温度在37℃左右,这样,当反应杯2被转移到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温育孔1311中,温控结构135能够为反应杯2中样本与试剂的反应提供温育环境,保证样本与试剂反应能够正常进行,进而方便后续对样本进行发光检测。较佳地,温控结构135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结构,用于产生一个37℃左右的温育环境。
具体的,温控结构135包括加热组件1351及保温组件1352,加热组件1351能够对第二反应承载盘131进行加热,保温组件1352能够对第二反应承载盘131进行保温,通过加热组件1351与保温组件1352的共同作用,能够使得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温度恒定在37℃左右,使得第二反应承载盘131处于一个较佳的温育环境,保证样本的温育效果。
加热组件1351包括恒温座13511及加热件13512,恒温座13511位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下方,加热件13512设置于恒温座13511的底面上,通过加热件13512对恒温座13511进行加热,再通过恒温座13511对第二反应承载盘131进行加热。恒温座13511能够通过反应安装柱1323支撑在第二反应安装底板1321上,温控结构135的其他零部件安装于恒温座13511上。较佳地,加热件13512通电加热后产生的热量能够传递给导热性能好的恒温座13511,使得恒温座13511周围形成大面积的热辐射,进而对第二反应承载盘131进行快速的加热、补热,以保证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加热效果,提高加热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恒温座13511为金属恒温座13511,加热件13512为硅胶加热带。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恒温座13511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恒温结构,加热件13512还可以为加热膜或者其他能够实现加热的结构。
参见图11和图17,恒温座13511包括恒温底座135111及设置于恒温底座135111上的多个恒温挡板135112,多个恒温挡板135112呈环形设置,且半径各不相同,多个恒温挡板135112以恒温底座135111的圆心为基准层层套设,任意相邻的两个恒温挡板135112之间存在间距,形成环形的流通通道。多个恒温挡板135112能够增加恒温座13511的热辐射能力,保证加热效果。较佳地,任意相邻的两个恒温挡板135112之间的距离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上沿径向方向分布的两个温育孔1311之间的距离相适配,这样,每个流通通道能够对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上对应的一圈温育孔1311中的反应杯2进行加热。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每圈温育孔1311与恒温座13511的相邻的两个恒温挡板135112之间的流通通道对应。这样,反应杯2被转移到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温育孔1311后,反应杯2穿过温育孔1311伸入到流通通道中,恒温座13511的热量能够直接对反应杯2及其中的样本与试剂进行加热。而且,相邻的两个恒温挡板135112之间的间距大于反应杯2沿第二反应承载盘131径向方向的尺寸,这样第二反应驱动结构133驱动第二反应承载盘131带动反应杯2转动时,反应杯2不会与恒温挡板135112发生干涉。
可选地,各恒温挡板135112上还开设流通槽135113,流通槽135113连通任意相邻的两个流通通道,旋转平台1331带动第二反应承载盘131转动时,第二反应承载盘131能够对环形流通通道以及相邻的两个环形流通通道之间的气流进行扰动,使得各流通通道中的热量加速在环内与环间流动,使得恒温座13511中热量更均匀,提供一个良好的温育环境。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流通槽135113可以被替换成流通孔或者其他能够实现任意相邻的两个流通通道之间气流流通的结构。
参见图4和图5及图11至图13,加热组件1351还包括加热带夹块13513,加热带夹块13513位于加热件13512的下方,用于将加热件13512固定于恒温座13511上,保证加热件13512的位置固定,继而保证加热效果。而且,加热带夹块13513还能够使得加热件13512与恒温座13511均匀相贴,以高效均匀地加热恒温座13511。同时,加热带夹块13513还能便于保温组件1352的安装,使得保温组件1352通过加热带夹块13513粘贴在恒温座13511上,避免散热。较佳地,加热带夹块13513、加热件13512及恒温座13511均为中空结构,加热带夹块13513、加热件13512及恒温座13511均套设于旋转垫块1332上,且与旋转垫块1332之间存在预设间距,以使得旋转垫块1332不会带动加热带夹块13513、加热件13512及恒温座13511转动。
温控结构135还包括温度监控组件,温度监控组件用于检测恒温座13511及其周围的温度。具体的,温度监控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温度监控部件,至少两个温度监控部件均设置于恒温座13511上,且至少两个温度监控部件设置于恒温座13511的不同环向方向与不同径向方向上。可以理解的是,至少两个温度监控部件到恒温座13511的圆心的距离不同,且位于恒温座13511不同的半径方向上。这样能够使得至少两个温度监控部件能够监控恒温座13511不同位置的温度以及恒温座13511周围的环境温度,以保证恒温座13511的温度准确可靠,继而保证样本的温育反应正常进行。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温度监控部件包括第一温度监控部件及第二温度监控部件,第一温度监控部件与第二温度监控部件均设置于恒温座13511上,且第一温度监控部件与第二温度监控部件设置于恒温座13511的不同环向方向与不同径向方向上,即第一温度监控部件与第二温度监控部件到恒温座13511的圆心的距离不同,且位于恒温座13511不同的半径方向上。第一温度监控部件与第二温度监控部件能够监控恒温座13511的温度以及周围空气的温度,将两者间的阶梯式数据实时反馈对比,计算控制给加热件13512的电流,使得恒温座13511形成一个稳定的恒温体,并保证恒温座13511周围温度恒定,保证对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加热效果。可选地,温度监控组件还包括加热传感器,加热传感器设置于加热件13512上,用于检测加热件13512的加热温度。
可选地,第二反应盘机构13还包括保温盖结构136,保温盖结构136盖设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上。保温盖结构136上开设温育放杯槽13611及清洗取杯槽13612,温育放杯槽13611与清洗取杯槽13612沿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径向方向开设。温育放杯槽13611对应温育放杯工位区域。清洗取杯槽13612对应清洗取杯工位区域。保温盖结构136能够保证热量不会散发,进而保证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温度恒定,保证第二反应盘机构13对反应杯2中样本与试剂的温育效果。可以理解的是,保温盖结构136固定在第二反应安装底板1321上,保温盖结构136不会随着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转动而转动,这样能够使得保温盖结构136的温育放杯槽13611始终对应温育放杯工位区域,清洗取杯槽13612始终对应清洗取杯工位区域,方便第三抓杯结构143进行取杯与放杯操作。
保温盖结构136与保温组件1352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减少热量的流失,继而保证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中样本的温育效果。保温组件1352包括内壁保温棉13522、底部保温棉13521及外壁保温棉13523,底部保温棉13521位于加热组件1351的下方,即位于加热带夹块13513的下方,同时,底部保温棉13521粘贴在加热带夹块1353上。内壁保温棉13522及外壁保温棉13523均设置于底部保温棉13521上,且内壁保温棉13522位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旋转孔中,且位于旋转垫块1332的外侧,外壁保温棉13523位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外侧。内壁保温棉13522、底部保温棉13521及外壁保温棉13523与保温盖结构136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密闭环境,减少热量的流失。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内壁保温棉13522、底部保温棉13521及外壁保温棉13523还可采用除保温棉外的其他保温材料制成或者使用其他保温结构。而且,保温组件1352还包括隔热块13524,将隔热块13524设置于反应安装柱1323的顶部,以避免反应安装柱1323安装后产生空隙传热的问题,避免热量流失。较佳地,隔热块13524由塑料材料制成;当然,也可由其他能够隔热的材料制成。而且,本实施例中,内壁保温棉13522与外壁保温棉13523的数量均为三个,三个内壁保温棉13522层叠设置于底部保温棉13521上,三个外壁保温棉13523层叠设置于底部保温棉13521上。当然,内壁保温棉13522与外壁保温棉13523的数量还可为两个、四个甚至更多。
具体的,参见图13至图16,保温盖结构136包括盖体1361及盖体支柱1362,盖体1361设置于盖体支柱1362上,并盖设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上。盖体支柱1362穿设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旋转孔固定于第二反应安装底板1321上,且盖体支柱1362还穿设中空的旋转垫块1332,这样能够避免旋转垫块1332的转动运动与盖体支柱1362发生干涉,保证反应承载盘131转动平稳可靠。而且,温育放杯槽13611及清洗取杯槽13612均位于盖体1361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保温盖结构136还包括锁定组件1363,锁定组件1363设置于盖体1361及盖体支柱1362上,以将盖体1361锁定在盖体支柱1362上,保证盖体1361可靠的盖设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上。具体的,锁定组件1363包括锁定件13631及锁止件13632,锁定件13631可运动地设置于盖体1361上,锁止件13632固定于盖体支柱1362的顶部。锁定件13631能够运动到锁止件13632处,并与锁止件13632相配合,实现盖体1361的锁定,此时,盖体1361不能取下;锁定件13631脱离锁止件13632,盖体1361处于解锁状态,此时,盖体1361可以取下。进一步地,锁定组件1363还包括拨动件13633,拨动件13633可运动地设置于盖体1361上,拨动件13633与锁定件13631连接,拨动件13633能够带动锁定件13631运动,使锁定件13631锁定或脱离锁止件13632。可以理解的是,拨动件13633能够带动锁定件13631运动,使得锁定件13631能够与锁止件13632配合,以将盖体1361锁定于盖体支柱1362上;拨动件13633还能够带动锁定件13631运动,使得锁定件13631能够脱离锁止件13632,使得盖体1361解锁于盖体支柱1362。
较佳地,拨动件13633为转动零件,拨动件13633包括锁定条136332及解锁条136331。锁定件13631包括转动件136311及与转动件136311连接的锁定轴136312,锁定条136332与解锁条136331均与转动件136311连接;锁止件13632包括锁止平台136321及设置于锁止平台136321上的凸起136322,锁定轴136312能够与凸起136322相配合,实现盖体1361的锁定。当锁定条136332向上运动时,锁定条136332通过转动件136311带动锁定轴136312朝向凸起136322运动,并与凸起136322配合,实现盖体1361锁定在盖体支柱1362上;当解锁条136331向上运动时,解锁条136331通过转动件136311带动锁定轴136312脱离凸起136322,实现盖体1361从盖体支柱1362上的解锁。可选地,锁定轴136312并不限制于轴类零件,还可为其他配合能够锁定的零件;凸起136322的形状为L形,方便锁定轴136312的卡设,当然,也可为凸起136322上开设的锁定槽。进一步,凸起136322上设置导向斜面,便于锁定轴136312滑入与滑出,方便锁定轴136312与凸起136322的配合。再进一步地,凸起136322与锁止平台136321为一体结构。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拨动件13633也可采用滑动的方式设置,滑动拨动件13633,实现锁定件13631与锁止件13632的配合与脱离,方便操作。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锁定组件1363也可通过螺纹件固定于盖体支柱1362上。
可选地,保温盖结构136还包括芯盖1364,盖体1361的中部区域开设固定孔,拨动件13633与锁定件13631安装于芯盖1364上,芯盖1364与盖体1361围设成环形凹槽,拨动件13633能够运动到环形凹槽中,实现盖体1361的锁定与解锁。具体的,当解锁条136331位于环形凹槽中时,锁定条136332位于芯盖1364的上方,此时,盖体1361锁定于盖体支柱1362上;当锁定条136332位于环形凹槽中,解锁条136331位于芯盖1364的上方,盖体1361解锁。可以理解的是,环形凹槽能够使得解锁条136331与锁定条136332的位置固定,不易发生窜动,继而保证盖体1361的锁定与解锁状态可靠。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盖体1361与芯盖1364也可为一体结构,并开设环形凹槽,实现拨动件13633的限位。
而且,保温盖结构136还包括测盖件及盖体感应件,盖体感应件设置于盖体1361上,测盖件设置于盖体支柱1362的顶部。测盖件能够检测盖体感应件的位置,以确定盖体1361是否盖好。可以理解的是,测盖件能够感应到盖体感应件,表示盖体1361盖设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上;若测盖件不能感应到盖体感应件,表示盖体1361远离反应承载盘131或者盖体1361没有很好的盖设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上。较佳地,测盖件为测盖传感器,盖体感应件为感应磁铁;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测盖件与盖体感应件还可为其他能够实现盖体1361是否盖好的配合结构。保温盖结构136还包括芯部保温棉1368,芯部保温棉1368设置在旋转垫块1332的内侧与盖体支柱1362之间,以防止热量从盖体1361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之间流失。较佳地,芯部保温棉1368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以使得芯部保温棉1368填充满旋转垫块1332内侧的高度方向的空间,保证保温效果。在本实施例中,芯部保温棉1368的数量为三个,三个芯部保温棉1368层叠设置于旋转垫块1332的内侧。当然,芯部保温棉1368的数量还可为两个、四个甚至更多。
可选地,保温盖结构136还包括固定组件1367,固定组件1367连接保温组件1352与盖体1361,固定组件1367能够将盖体1361固定于保温组件1352的外壁保温棉13523上。具体的,固定组件1367包括环形外压块13671及导向销13672,环形外压块13671设置于盖体1361与外壁保温棉13523之间,环形外压块13671能够保证盖体1361与外壁保温棉13523之间的密封性,避免热量在盖体1361与外壁保温棉13523之间流失。而且,盖体1361上开设导向安装槽,导向销13672穿设导向安装槽并安装于环形外压块13671上,使得盖体1361与环形外压块13671固定连接,从而保证盖体1361与环形外压块13671固定可靠。可选地,固定组件1367还包括环形内压块13673,环形内压块13673设置于盖体1361与内壁保温棉13522之间,保证盖体1361与内壁保温棉13522之间的密封性,避免热量在盖体1361与内壁保温棉13522之间流失,同时限制内壁保温棉13522向上的自由度。可选地,盖体支柱136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这样能够保证芯盖1364可靠的固定在反应安装底板1321上,继而保证盖体1361可靠的固定在反应安装底板1321上。
可选地,保温盖结构136还包括观察盖1369,盖体1361上还开设有观察窗口,观察盖1369可开关地位于盖体1361的观察窗口中,以方便操作人员观察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中的运行状况,同时方便手动清理反应杯2。本实施例中,观察盖1369的一端可转动地固定在盖体1361上,观察盖1369的另一端能够绕观察盖1369的一端转动,以打开或者关闭观察窗口。可选地,保温盖结构136还包括旋扣,观察盖1369的另一端通过旋扣旋合于盖体1361上。当需要观察时,旋开旋扣,以使得观察盖1369能够打开;无需观察时,旋扣能够将观察盖1369固定于盖体1361上,避免观察盖1369随意打开。当然,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中,观察盖1369也可为透明的窗口,以便于直接观察,此时,观察盖1369与盖体1361为一体结构。当然,在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中,整个盖体1361也可采用透明的材质制成,即盖体1361是透明设置的,此时无需再在盖体1361上设置观察盖1369,操作人员可以直接通过透明的盖体1361观察到整个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中的运行状况。
较佳地,本发明的温育装置1还包括温育控制结构,温育控制结构与缓冲盘机构11、第一反应盘机构12、第二反应盘机构13及抓杯机构14电连接,温育控制结构能够控制缓冲盘机构11、第一反应盘机构12、第二反应盘机构13及抓杯机构14分别执行对应的操作。具体的:
温育控制结构控制缓冲驱动电机1131运行,使得缓冲驱动电机1131驱动缓冲传动组件1132运动,进而缓冲传动组件1132通过缓冲旋转杆1133带动缓冲承载盘111转动,使得缓冲承载盘111的装载孔1111运动到加杯位置;温育控制结构控制第一抓杯结构141将空的反应杯2添加到缓冲承载盘111的装载孔1111中;随后,缓冲驱动电机1131经缓冲传动组件1132及缓冲旋转杆1133带动缓冲承载盘111的反应杯2转动到加样位置;加样装置向反应杯2中添加样本;随后,缓冲驱动电机1131经缓冲传动组件1132及缓冲旋转杆1133带动缓冲承载盘111的反应杯2转动到取杯位置;温育控制结构控制第一反应驱动电机1231驱动第一反应传动组件1232驱动第一反应承载盘121转动,进而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带动其上的放置孔1211运动到加杯工位,温育控制结构控制第二抓杯结构142抓取缓冲承载盘111中的反应杯2,并转移到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上加杯工位对应的放置孔1211中;温育控制结构控制第一反应驱动电机1231驱动第一反应承载盘121转动,使得反应杯2运动到加试剂工位处,加试剂装置在加试剂工位处将试剂添加到该放置孔1211的反应杯2中;添加试剂完成后,温育控制结构控制第一反应驱动电机1231驱动第一反应承载盘121转动,使得反应杯2运动到混匀工位处,混匀装置在混匀工位出将该放置孔1211的反应杯2中的样本与试剂混合均匀;混合完成后,温育控制结构控制第一反应驱动电机1231驱动第一反应承载盘121转动,使得反应杯2运动到温育取杯工位处;温育控制结构控制旋转平台1331驱动第二反应承载盘131转动,使得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上的温育孔1311运动到温育放杯工位区域,温育控制结构控制第三抓杯结构143在温育取杯工位处将该放置孔1211中的反应杯2取出,并转移到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上对应温育放杯工位区域的温育孔1311中;反应杯2在第二反应承载盘131温育反应预设时间后,温育控制结构控制第二反应承载盘131带动温育完成的反应杯2转动到清洗取杯工位区域,温育控制结构控制第四抓杯结构144在清洗取杯工位区域抓取温育完成后的反应杯2,并转移到清洗装置3中,温育动作完成。
可以理解的是,温育控制结构能够记录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上各个温育孔1311的状态。通常温育装置1初始化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温育孔1311中不会存在反应杯2;当第三抓杯结构143将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中的反应杯2转移到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上时,温育控制结构会记录反应杯2占用的温育孔1311的位置;当再次转移反应杯2时,温育控制结构会控制空的温育孔1311转动到温育放杯工位区域,并控制第三抓杯结构143向空的温育孔1311中放置混匀后的反应杯2;而且,温育控制结构还能够记录每个反应杯2的温育时间,当反应杯2达到预设的温育时间后,温育控制结构控制第二反应承载盘131带动反应杯2运动到清洗取杯工位区域,并控制第四抓杯结构144将温育完成的反应杯2转移到清洗装置3中,同时,温育控制结构还会记录该温育孔1311空出,可以装载反应杯2。通过温育控制结构能够使得反应杯2在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上有序的装载于取出,提高运行效率。
温育装置1的加空杯、加样、加试剂、混匀、温育、取杯等一系列动作被设置在一个小周期内完成,这样的好处是,在一个小周期内,诸如第一反应承载盘121承载的多个反应杯2能够被围绕在第一反应盘机构12外侧的机构如加试剂装置与混匀装置等处理一次,实现协同运作,可以理解的是,一个小周期是指第一反应承载盘121转一下即转1/9圈;而且,多个动作分开执行能够使得各个动作同步进行、互不干扰,共同促成整机高速、高效的运作特性。而且,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环绕第二反应承载盘131设置,节省空间,使得温育装置1在不占用过多空间的前提下,实现高速、高精度运转要求,同时还可以避免把温育装置1、整机做的庞大。
参见图1、图4和图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温育方法,本发明的温育方法应用于上述的温育装置1,通过反应杯2在缓冲盘机构11、第一反应盘机构12及第二反应盘机构13中的转移实现样本的各种操作。
具体的,温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空的反应杯2转移到缓冲盘机构11上,随后将样本添加到缓冲盘机构11的反应杯2中;
第一抓杯结构141将反应杯2自动传输装置输送的空的反应杯2转移到缓冲盘机构11的缓冲承载盘111上。具体的,缓冲检测结构114中的缓冲外圈检测件1143和缓冲内圈检测件1144能够检测缓冲承载盘111上空置的装载孔1111,缓冲驱动结构113驱动缓冲承载盘111带动其上的装载孔1111转动到加杯位置,第一抓杯结构141将空的反应杯2转移到缓冲承载盘111上空的装载孔1111中。随后,缓冲驱动结构113驱动缓冲承载盘111转动到加样位置,加样装置向空的反应杯2中添加样本,完成加样操作;缓冲驱动结构113驱动缓冲承载盘111带动加完样本的反应杯2转动到取杯位置。
将缓冲盘机构11的反应杯2转移到第一反应盘机构12中,将试剂添加到第一反应盘机构12的反应杯2中,随后对反应杯2进行混匀操作;
第二抓杯结构142将反应杯2在缓冲承载盘111的取杯位置取出,并转移到第一反应盘机构12的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中。具体的,第一反应驱动结构123驱动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带动空的放置孔1211运动到加杯工位,第二抓杯结构142将加完样本的反应杯2放置到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对应加杯工位的放置孔1211中;第一反应驱动结构123驱动第一反应承载盘121转动,使得该反应杯2从加杯工位处运动到加试剂工位处,加试剂装置在加试剂工位处将试剂添加到该放置孔1211的反应杯2中;添加试剂完成后,第一反应驱动结构123驱动第一反应承载盘121转动,使得该反应杯2从加试剂工位处运动到混匀工位处,混匀装置在混匀工位处将该放置孔1211的反应杯2中的样本与试剂混合均匀;混合完成后,第一反应驱动结构123驱动第一反应承载盘121转动,使得该放置孔1211的反应杯2从混匀工位运动到温育取杯工位处。
将第一反应盘机构12中的反应杯2转移到第二反应盘机构13中,第二反应盘机构13对混匀后的反应杯2进行温育。
第三抓杯结构143将反应杯2在第一反应承载盘121的温育取杯工位处将该反应杯2取出,并转移到第二反应盘机构13的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中。具体的,第二反应驱动结构133驱动第二反应承载盘131带动空的温育孔1311转动到温育放杯工位区域,第三抓杯结构143将混匀后的反应杯2放置到温育放杯工位区域中任一空的温育孔1311中。第二反应盘机构13对反应杯2温育预设时间后。而且,温育完成后,第二反应驱动结构133驱动第二反应承载盘131带动温育完成的反应杯2运动到清洗取杯工位区域,第四抓杯结构144将温育完成后的反应杯2在清洗取杯工位区域处取出,并转移到清洗装置3中。
进一步地,第一反应盘机构12上具有多个反应工位,包括顺序排布的加杯工位、加试剂工位、混匀工位以及温育取杯工位;
将缓冲盘机构11的反应杯2转移到第一反应盘机构12中,将试剂添加到第一反应盘机构12的反应杯2中,随后对反应杯2进行混匀操作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反应盘机构12运动至加杯工位,抓杯机构14能够将缓冲盘机构11上的反应杯2转移到加杯工位对应的第一反应盘机构12的放置孔1211中;
第一反应盘机构12运动带动反应杯2转动到加试剂工位、混匀工位处,执行添加试剂操作及混匀样本与试剂的操作;
第一反应盘机构12带动反应杯2运动至温育取杯工位处,抓杯机构14将第一反应盘机构12中的反应杯2转移到第二反应盘机构13中。
具体的,第一反应驱动结构123驱动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带动放置孔1211运动至加杯工位,第二抓杯结构142能够将缓冲盘机构11上的反应杯2转移到加杯工位对应的放置孔1211中;第一反应驱动结构123驱动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带动放置孔1211中的反应杯2转动到加试剂工位处,加试剂装置在加试剂工位处将试剂添加到对应的放置孔1211的反应杯2中;第一反应驱动结构123驱动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带动放置孔1211中的反应杯2转动到混匀工位处,混匀装置在混匀工位处对应放置孔1211的反应杯2中的样本与试剂混合均匀;第一反应驱动结构123驱动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带动放置孔1211中的反应杯2运动至温育取杯工位处,第三抓杯结构143将温育取杯工位对应的放置孔1211中的反应杯2转移到第二反应盘机构13中,完成温育操作。反应工位采用上述方式设置能够使得多段工序同步进行,有效的提高了第一反应盘机构12的工作效率,使得第一反应盘机构12与其他模块之间的配合更为流畅,提高整机的运行效率。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温育方法还包括至少一个如下的初始化步骤:
抓杯机构14将缓冲盘机构11上的所有反应杯2丢弃;
抓杯机构14将第一反应盘机构12上的所有反应杯2丢弃;
抓杯机构14将第二反应盘机构13上的所有反应杯2丢弃。
可以理解的是,化学发光检测仪在开机后,需要执行初始化步骤,使得缓冲承载盘111、第一反应承载盘121及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上均不存在上次操作残留的反应杯2,这样能够避免样本污染,保证样本检测的可靠性;同时,温育装置1初始化后,温育控制结构中记录的反应杯2的放置位置被全部清除,反应杯2被全部丢弃还能保证新的反应杯2被放置到上次残留的反应杯2的位置,即新的反应杯2与上次残留的反应杯2被放置在同一位置,这样会使得温育装置1不能进行正常工作。因此,化学发光检测仪在开机后需要进行初始化操作。初始化步骤执行时,缓冲承载盘111上的反应杯2被全部丢弃,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上的所有反应杯2被全部丢弃,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上的所有反应杯2被全部丢弃。较佳地,初始化操作步骤可以指化学发光检测仪在掉电后重新上电后执行的步骤。
化学发光检测仪的初始化包括电机的初始化与盘的初始化,上述的初始化步骤为盘的初始步骤,是针对缓冲承载盘111、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以及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上的反应杯2而言的,以使得各个盘上的反应杯2在执行初始化操作时均被丢弃。而缓冲驱动电机1131的初始化操作是通过缓冲感应件1141与缓冲初始化检测件1142配合实现的,第一反应驱动电机1231的初始化操作是通过第一反应初始化检测件1272与第一反应感应件1271配合实现的,旋转平台1331的初始化操作是通过第二反应感应件1342与第二反应检测件1341配合实现的。需要说明的是,当化学发光检测仪掉电后重新上电时,缓冲驱动电机1131、第一反应驱动电机1231与旋转平台1331先回到初始位置,然后,缓冲承载盘111、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以及第二反应承载盘131再执行清杯操作。
进一步地,第二反应盘机构13包括可转动的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第二反应承载盘131呈圆盘状,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上开设多个沿半径方向成列布置的温育孔1311;
抓杯机构14将第二反应盘机构13上的所有反应杯2丢弃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温育控制结构控制抓杯机构14运动至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上,且抓杯机构14对应其中一圈的温育孔1311;
温育控制结构控制第二反应承载盘131转动一周,同时控制抓杯机构14检测该圈是否存在反应杯2;
若是,控制抓杯机构14继续沿着该圈转动,并逐个检测该圈内的温育孔1311;若温育孔1311中存在反应杯2,抓杯机构14将反应杯2抓走丢弃后,并回到该圈的下一放置孔1211处继续进行逐一检测;
若否,控制抓杯机构14运动至下一圈,并重复执行检测该圈是否存在反应杯2的操作;
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上的反应杯2全部被抓走丢弃后,抓杯机构14处于抓杯状态,抓杯机构14将第一反应盘机构12中的反应杯2转移到第二反应盘机构13中,并执行温育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清杯操作是通过抓杯机构14的第四抓杯结构144实现的。第四抓杯结构144具有抓杯状态及检测状态,第四抓杯结构144在转移反应杯2时,第四抓杯结构144处于抓杯状态;第四抓杯结构144在清杯时,第四抓杯结构144处于检测状态。第二反应承载盘131在进行初始化操作时,温育控制结构控制第四抓杯结构144运动到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其中一圈温育孔1311处,第四抓杯结构144处于检测状态,此时,温育控制结构控制第二反应承载盘131快速转动一圈。如果第四抓杯结构144能够检测到温育孔1311中具有反应杯2的信号,则温育控制结构对该圈的温育孔1311逐个进行检测,如有反应杯2,第四抓杯结构144处于抓杯状态,抓取反应杯2丢弃后再回到该圈进行剩余温育孔1311的逐个检测;如果第四抓杯结构144在该圈快速转动时没有检测到反应杯2的信号,温育控制结构控制第四抓杯结构144运动到下一圈进行同样的检测。如此往复扫描和清杯,实现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清杯操作;完成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可以放置新的反应杯2进行温育操作。第四抓杯结构144在清杯时先通过第二反应承载盘131快速转动再通过第二反应承载盘131逐个转动能够节省扫描时间,提高清杯效率。
第二反应承载盘131在进行清杯操作时,第四抓杯结构144可以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外圈向内圈逐渐扫描清杯,也可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的内圈向外圈逐渐扫描清杯,当然也可在任一圈进行扫描清杯操作。较佳地,温育控制结构可以采用控制器,以实现各个步骤的自动控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上所有反应杯2丢弃的步骤可以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上所有反应杯2丢弃的步骤相同,缓冲承载盘111上所有反应杯2丢弃的步骤可以与第二反应承载盘131上所有反应杯2丢弃的步骤也相同。当然,缓冲承载盘111也可通过缓冲外圈检测件1143和缓冲内圈检测件1144检测缓冲承载盘111的外圈与内圈的装置孔中是否存在上次残留的反应杯2,若存在,温育控制结构控制第一抓杯结构141将残留的反应杯2丢弃;若不存在,温育控制结构则不对缓冲承载盘111进行任何操作。而且,第一反应承载盘121上所有反应杯2丢弃的步骤可与缓冲承载盘111上所有反应杯2丢弃的步骤相同。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化学发光检测仪,包括反应杯自动传输装置、加样装置、清洗装置3、发光检测装置、控制装置及上述实施例中的温育装置1。控制装置将反应杯自动传输装置中的反应杯2转移到温育装置1中,控制装置控制加样装置向温育装置1中的反应杯2添加样本,温育完成后,控制装置控制反应杯2依次转移到清洗装置3、发光检测装置中。本发明的化学发光检测仪通过上述的温育装置1能够将样本的温育操作步骤分区域进行,使得温育装置1的功能被有机的分配下去,使得各个步骤能同时进行有效的解决传统样本反应的各段工序执行时占用时间以及占用较大空间而导致运行时间长的问题,减少样本在温育装置1上的处理时间,提高样本的处理效率,进而提高样本的温育处理效率,提高整个化学发光检测仪的检测效率。同时,上述温育装置1的设置还能,节省空间,使得温育装置1在不占用过多空间的前提下,实现高速、高精度运转要求,同时还可以避免把温育装置1、整机做的庞大,以保证化学发光检测仪的整机尺寸。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的记载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7)

1.一种温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缓冲盘机构,包括可转动的缓冲承载盘,所述缓冲承载盘能够容纳反应杯,并能够使所述反应杯在所述缓冲承载盘上完成加样本操作;
第一反应盘机构,包括可转动的第一反应承载盘,所述第一反应承载盘能够容纳从所述缓冲盘机构上转移的所述反应杯,并能够使所述反应杯在所述第一反应盘机构上完成加试剂操作和混匀操作;及
第二反应盘机构,包括可转动的第二反应承载盘,所述第二反应承载盘能够容纳从所述第一反应承载盘上转移的所述反应杯,并能够使所述反应杯在所述第二反应盘机构上进行温育操作;
所述缓冲承载盘、所述第二反应承载盘及所述第一反应承载盘能够分别独立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承载盘套设于所述第二反应承载盘的外侧,且所述缓冲承载盘独立于所述第一反应承载盘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承载盘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反应承载盘的轴线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温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承载盘的顶面与所述第二反应承载盘的顶面在同一平面;
或者,所述第一反应承载盘顶面所在的平面高于所述第二反应承载盘顶面所在的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承载盘、所述第一反应承载盘与所述第二反应承载盘分别独立设置;
或者,所述第一反应承载盘套设于所述第二反应承载盘的外侧,所述缓冲承载盘套设于所述反应承载盘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育装置还包括抓杯机构,所述抓杯机构位于所述缓冲承载盘、所述第一反应承载盘及所述第二反应承载盘的上方;
所述抓杯机构能够将空的反应杯转移到所述缓冲承载盘中;
所述抓杯机构还能将所述缓冲承载盘中的所述反应杯转移到所述第一反应承载盘中;
所述抓杯机构还能将所述第一反应承载盘中的所述反应杯转移到所述第二反应承载盘中;
所述抓杯机构还能将所述第二反应承载盘中的所述反应杯转移至预设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承载盘上开设多个放置孔,所述缓冲承载盘中的所述反应杯能够分别被转移到多个所述放置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温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盘机构还包括第一反应安装结构及与所述第一反应承载盘传动连接的第一反应驱动结构,所述第一反应承载盘呈圆环状;
所述第一反应驱动结构驱动所述第一反应承载盘相对于所述第一反应安装结构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温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放置孔沿所述第一反应承载盘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温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安装结构具有多个反应工位,包括顺序排布的加杯工位、加试剂工位、混匀工位以及温育取杯工位;
所述加杯工位对应所述抓杯机构设置,所述抓杯机构能够将所述缓冲承载盘中的所述反应杯在所述加杯工位放置到所述第一反应承载盘的所述放置孔中;
所述加试剂工位对应加试剂装置设置,所述加试剂装置在加试剂工位能够将试剂添加到所述第一反应承载盘的所述反应杯中;
所述混匀工位对应混匀装置设置,所述混匀装置在所述混匀工位能够将所述第一反应承载盘的所述反应杯中的样本与试剂混匀;
所述温育取杯工位对应所述抓杯机构设置,所述抓杯机构能够在所述温育取杯工位抓取所述第一反应承载盘中的所述反应杯,并转移到所述第二反应承载盘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温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工位还包括清洗放杯工位,所述清洗放杯工位位于所述加杯工位与所述加试剂工位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温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试剂工位包括第一加试剂工位和第二加试剂工位,所述第一加试剂工位与所述第二加试剂工位位于所述清洗放杯工位与所述混匀工位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任一项所述的温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安装结构还具有缓冲工位,所述缓冲工位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反应工位之间,所述缓冲工位能够使相邻的两个所述反应工位及相邻的所述反应工位与所述缓冲工位之间的间距相等。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温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安装结构还具有缓冲工位,所述缓冲工位包括第一缓冲工位、第二缓冲工位及第三缓冲工位,且所述加杯工位、所述第一缓冲工位、所述清洗放杯工位、所述第二缓冲工位、所述第一加试剂工位、所述第二加试剂工位、所述混匀工位、所述温育取杯工位以及所述第三缓冲工位按顺序沿所述第一反应承载盘的周向方向等间距排列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温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承载盘上的所述放置孔的数量为所述反应工位与所述缓冲工位的数量和的整数倍。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温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应承载盘上设置多个用于放置所述反应杯的温育孔,所述第一反应承载盘中的所述反应杯能够被分别转移到多个所述温育孔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温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应盘机构包括第二反应安装结构及与所述第二反应承载盘传动连接的第二反应驱动结构,所述第二反应承载盘呈圆盘状;
所述第二反应驱动结构驱动所述第二反应承载盘相对于所述第二反应安装结构转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温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温育孔沿所述第二反应承载盘的径向方向成列排布,且多个所述温育孔在所述第二反应承载盘上呈放射状分布。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温育装置,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列所述温育孔的数量相异。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温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应安装结构具有温育放杯工位区域及清洗取杯工位区域;
所述温育放杯工位区域对应所述第一反应承载盘的所述温育取杯工位设置;
所述清洗取杯工位区域对应清洗装置设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温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应盘机构还包括保温盖结构,所述保温盖结构盖设于所述第二反应承载盘上;
所述保温盖结构上开设温育放杯槽及清洗取杯槽,所述温育放杯槽与所述清洗取杯槽沿所述第二反应承载盘的径向方向开设;
所述温育放杯槽对应所述温育放杯工位区域;
所述清洗取杯槽对应所述清洗取杯工位区域。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盘机构还包括缓冲安装结构及与所述缓冲承载盘传动连接的缓冲驱动结构;
所述缓冲驱动结构驱动所述缓冲承载盘相对于所述缓冲安装结构转动,所述缓冲承载盘上设置多个用于放置所述反应杯的装载孔。
23.一种温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空的反应杯转移到缓冲盘机构上,随后将样本添加到所述缓冲盘机构的所述反应杯中;
将所述缓冲盘机构的所述反应杯转移到所述第一反应盘机构中,将试剂添加到所述第一反应盘机构的所述反应杯中,随后对所述反应杯进行混匀操作;
将所述第一反应盘机构中的所述反应杯转移到所述第二反应盘机构中,所述第二反应盘机构对混匀后的所述反应杯进行温育。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温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盘机构上具有多个反应工位,包括顺序排布的加杯工位、加试剂工位、混匀工位以及温育取杯工位;
所述将所述缓冲盘机构的所述反应杯转移到所述第一反应盘机构中,将试剂添加到所述第一反应盘机构的所述反应杯中,随后对所述反应杯进行混匀操作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第一反应盘机构运动至所述加杯工位,抓杯机构能够将所述缓冲盘机构上的所述反应杯转移到所述加杯工位对应的所述第一反应盘机构的放置孔中;
所述第一反应盘机构运动带动所述反应杯转动到所述加试剂工位、所述混匀工位处,执行添加试剂操作及混匀样本与试剂的操作;
所述第一反应盘机构带动所述反应杯运动至所述温育取杯工位处,所述抓杯机构将所述第一反应盘机构中的所述反应杯转移到所述第二反应盘机构中。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温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育方法还包括至少一个如下的初始化步骤:
所述抓杯机构将所述缓冲盘机构上的所有所述反应杯丢弃;
所述抓杯机构将所述第一反应盘机构上的所有所述反应杯丢弃;
所述抓杯机构将所述第二反应盘机构上的所有所述反应杯丢弃。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温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应盘机构包括可转动的第二反应承载盘,所述第二反应承载盘呈圆盘状,所述第二反应承载盘上开设多个沿半径方向成列布置的温育孔;
所述抓杯机构将所述第二反应盘机构上的所有所述反应杯丢弃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温育控制结构控制所述抓杯机构运动至所述第二反应承载盘上,且所述抓杯机构对应其中一圈的所述温育孔;
所述温育控制结构控制所述第二反应承载盘转动一周,同时控制所述抓杯机构检测该圈是否存在所述反应杯;
若是,控制所述抓杯机构继续沿着该圈转动,并逐个检测该圈内的所述放置孔;若所述温育孔中存在所述反应杯,所述抓杯机构将所述反应杯抓走丢弃后,并回到该圈的下一所述放置孔处继续进行逐一检测;
若否,控制所述抓杯机构运动至下一圈,并重复执行检测该圈是否存在反应杯的操作;
所述第二反应承载盘上的所述反应杯全部被抓走丢弃后,所述抓杯机构将所述第一反应盘机构中的所述反应杯转移到所述第二反应盘机构中,并执行温育操作。
27.一种化学发光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杯自动传输装置、加样装置、清洗装置、发光检测装置、控制装置及如权利要求1至22任一项所述的温育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反应杯盒自动传输装置中的反应杯转移到所述温育装置中,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加样装置向所述温育装置中的所述反应杯添加样本,温育完成后,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反应杯依次转移到所述清洗装置、所述发光检测装置中。
CN201710903690.5A 2017-09-29 2017-09-29 化学发光检测仪、温育装置及其温育方法 Active CN1095805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03690.5A CN109580596B (zh) 2017-09-29 2017-09-29 化学发光检测仪、温育装置及其温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03690.5A CN109580596B (zh) 2017-09-29 2017-09-29 化学发光检测仪、温育装置及其温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80596A true CN109580596A (zh) 2019-04-05
CN109580596B CN109580596B (zh) 2024-04-16

Family

ID=65914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03690.5A Active CN109580596B (zh) 2017-09-29 2017-09-29 化学发光检测仪、温育装置及其温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8059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0595A (zh) * 2017-09-29 2019-04-05 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化学发光检测仪、温育装置及反应盘机构
CN109580594A (zh) * 2017-09-29 2019-04-05 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化学发光检测仪、温育装置及反应盘机构
CN112014582A (zh) * 2020-08-31 2020-12-01 成都艾科斯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调度方法
CN113567422A (zh) * 2021-08-06 2021-10-29 海南微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化学发光检测仪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63573A1 (en) * 1998-05-01 2008-03-13 Gen-Probe Incorporated Temperature-Controlled Incubator Having A Receptacle Mixing Mechanism
US20110256629A1 (en) * 2010-04-14 2011-10-20 Shenzhen Mindray Bio-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Fully automatic biochemical analyzer and analyzing method thereof
CN102265164A (zh) * 2008-12-26 2011-11-30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WO2012130107A1 (zh) * 2011-03-25 2012-10-04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分析装置及其样本分析方法
CN104777321A (zh) * 2015-04-16 2015-07-15 清华大学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装置
CN106199026A (zh) * 2016-03-09 2016-12-07 深圳雷杜生命科学股份有限公司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CN106841644A (zh) * 2017-01-06 2017-06-13 刘丹 自动分析装置及样本分析方法
CN207472774U (zh) * 2017-09-29 2018-06-08 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化学发光检测仪及其温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63573A1 (en) * 1998-05-01 2008-03-13 Gen-Probe Incorporated Temperature-Controlled Incubator Having A Receptacle Mixing Mechanism
CN102265164A (zh) * 2008-12-26 2011-11-30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US20110256629A1 (en) * 2010-04-14 2011-10-20 Shenzhen Mindray Bio-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Fully automatic biochemical analyzer and analyzing method thereof
WO2012130107A1 (zh) * 2011-03-25 2012-10-04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分析装置及其样本分析方法
CN104777321A (zh) * 2015-04-16 2015-07-15 清华大学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装置
CN106199026A (zh) * 2016-03-09 2016-12-07 深圳雷杜生命科学股份有限公司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CN106841644A (zh) * 2017-01-06 2017-06-13 刘丹 自动分析装置及样本分析方法
CN207472774U (zh) * 2017-09-29 2018-06-08 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化学发光检测仪及其温育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0595A (zh) * 2017-09-29 2019-04-05 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化学发光检测仪、温育装置及反应盘机构
CN109580594A (zh) * 2017-09-29 2019-04-05 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化学发光检测仪、温育装置及反应盘机构
CN109580594B (zh) * 2017-09-29 2024-04-02 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化学发光检测仪、温育装置及反应盘机构
CN109580595B (zh) * 2017-09-29 2024-05-14 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化学发光检测仪、温育装置及反应盘机构
CN112014582A (zh) * 2020-08-31 2020-12-01 成都艾科斯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调度方法
CN112014582B (zh) * 2020-08-31 2024-05-03 成都艾科斯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调度方法
CN113567422A (zh) * 2021-08-06 2021-10-29 海南微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化学发光检测仪及其控制方法
CN113567422B (zh) * 2021-08-06 2023-07-18 海南微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化学发光检测仪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80596B (zh) 2024-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72774U (zh) 化学发光检测仪及其温育装置
CN109580596A (zh) 化学发光检测仪、温育装置及其温育方法
CN109975277A (zh) 化学发光检测仪及其检测方法
CN207866715U (zh) 化学发光检测仪
CN207516251U (zh) 化学发光检测仪、温育装置及反应盘机构
CN107271703B (zh) 可离心分离的圆形卡盒及利用它的模块式自动分析仪
CN207866714U (zh) 化学发光检测仪
CN109142768B (zh) 自动分析装置及样本分析方法
CN108593949A (zh) 一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CN109142766A (zh) 化学发光检测仪
CN105628687B (zh) 一种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
CN207472773U (zh) 化学发光检测仪、温育装置及反应盘机构
CN109856390A (zh) 微型高效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CN109580595A (zh) 化学发光检测仪、温育装置及反应盘机构
CN106918715B (zh) 一种化学发光诊断装置及其系统
CN207964851U (zh) 反应杯混匀装置及样本分析仪
CN105866452B (zh) 一种多通道干式免疫荧光检测仪
CN208140726U (zh) 一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CN109917145A (zh)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CN205608010U (zh) 一种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
CN208721691U (zh) 一种发光化学免疫分析仪
CN109406804A (zh) 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
CN108732163A (zh)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CN110531097A (zh) 一种胶体金荧光一体免疫分析仪
CN113341129A (zh) 一种荧光免疫分析装置及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