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78336B - 汽车空调鼓风机总成 - Google Patents

汽车空调鼓风机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78336B
CN109578336B CN201910090071.8A CN201910090071A CN109578336B CN 109578336 B CN109578336 B CN 109578336B CN 201910090071 A CN201910090071 A CN 201910090071A CN 109578336 B CN109578336 B CN 1095783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rtex
shell
air inlet
impeller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9007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78336A (zh
Inventor
李�杰
李勇
周光乐
陈康
唐兵
李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Meri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Meiruite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Meiruite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Meiruite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9007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783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783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783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783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783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26Fan cas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26Fan casings
    • F04D29/4233Fan casings with volutes extending mainly in axial or radially inward dir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 F04D29/661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67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by influencing the flow pattern, e.g. suppression of turbulen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空调鼓风机总成,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叶轮,以及驱动叶轮转动的驱动电机,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叶轮具有沿其周向均匀分布的叶片,壳体在叶轮的径向外侧成型有涡旋流道;涡旋流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环流部分和直流部分,且在环流部分和直流部分相连部位具有涡舌,涡舌沿叶轮的周向朝环流部分凸起,其凸起方向与叶轮转动方向相反,直流部分相对环流部分所处平面倾斜设置,并朝外延伸,其与进风口进风方向的夹角为α,且42°≤α≤48°,环流部分两端在涡舌的两侧分别形成涡旋起点和涡旋终点。有利于减少进风阻力,提高有效排出风量,同时降低工作噪音及振动,提高汽车空调整体综合评价。

Description

汽车空调鼓风机总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空调鼓风机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是汽车的重要部件之一,并且汽车空调直接影响了驾乘舒适性,故汽车空调的性能也是整车性能评价的重要参数,空调进风主要依靠形成涡旋抽风送风的方式,然而现有鼓风机涡旋流线的涡旋流路的起点的区域与终点的区域邻接,经常会产生流体从压力低的起点朝向压力高的终点逆流的现象,导致进风失速,降低进风效率,同时逆流在排风口处很容易形成低频的涡旋噪音,此外,现有汽车空调鼓风机中通常具有内循环和外循环两个进风口,两个进风口一般采用单一转动风门进行开闭,因为是活动件,常常因为风门转动不到位,接触面密封不严,当风门对进风口的密封不到位时,极易产生较大的啸叫,因内循环进风口与轿厢是直接连通的,啸叫会直接传递到轿厢内部,对驾乘舒适性造成极大影响,上述问题大大影响了汽车空调的整体性能评价,乃至不利于汽车空调和整车的综合评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空调鼓风机总成,优化内部结构,提高进风效率,降低工作噪音,提高汽车空调综合评价。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空调鼓风机总成,包括:
壳体,其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叶轮,具有沿其周向均匀分布的叶片,所述叶轮以可转动方式设置于壳体内,所述壳体在该叶轮的径向外侧成型有涡旋流道;
驱动电机,用于驱动叶轮旋转,其关键在于:
所述涡旋流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环流部分和直流部分,且在环流部分和直流部分相连部位具有涡舌,该涡舌沿叶轮的周向朝环流部分凸起,其凸起方向与叶轮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直流部分相对环流部分所处平面倾斜设置,并朝外延伸,其与进风口进风方向的夹角为α,且42°≤α≤48°,环流部分两端在涡舌的两侧分别形成涡旋起点和涡旋终点。
采用以上方案,通过倾斜设置的直流部分,以及特定的倾斜角度,基本避免了风从涡舌出来之后直接作用在流道侧壁上的情况,大大减少送风阻力,有利于提高风量,同时因为避免风直接与流道的冲击,更可进一步降低工作噪音,提高其性能评价。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包括相互配合的上蜗壳和下蜗壳,所述涡旋流道由上蜗壳和下蜗壳围成,所述直流部分截面积沿远离环流部分的方向逐渐增大。采用以上方案,便于拆装,且风从涡舌处出来进入直流部分传输时,压力逐渐减小,有利于降低其进入分发器总成时产生的噪音,同时直流部分入口处较高的压力可有效保证风的传输速率和风量。
作为优选:所述涡舌呈半圆状,其半径为R0,10mm≤R0≤15mm,所述直流部分具有沿环流部分的切线方向设置的第一壁,以及沿涡舌的切线方向设置的第二壁。采用以上方案,降低涡舌对风的阻挡,同时通过直流部分的内外两边分别与涡舌和环流部分相切的方式实现直流部分与环流部分的连通,有利于进一步减少风在流道内的流动损失。
作为优选:所述环流部分的最小半径为R1,最大半径为R2,且环流部分的最大圆周长度为C,其中89mm≤R1≤91mm,142mm≤R2≤145mm,610mm≤C≤640mm。优化环状涡旋参数,避免局部压力过大,压力沿流体流动方向逐渐平滑降低,降低振动影响,有利于延长整体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外壁与涡舌以及第二壁合围形成有中转腔,所述中转腔通过通风管道与驱动电机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壁上远离涡舌的位置设有与中转腔连通的导风缺口。采用以上方案,可引导具有一定压力的排出风进入电机内对其散热,满足电机散热需求,同时避开涡旋终点的风量集中位置,有利于减小豁口噪音或振动。
作为优选:所述上蜗壳内侧对应环流部分靠近涡旋终点的位置具有爬坡部,所述爬坡部朝远离下蜗壳的方向凸起,其凸起高度沿靠近涡旋终点的方向逐渐增大。采用以上方案,爬坡部实际在环流部分与直流部分起到一定过渡作用,有利于调整排出风的风向,进一步防止排出风直接作用到直流部分的内壁上,降低工作噪音。
作为优选:所述上蜗壳内侧在爬坡部内设有止逆片,所述止逆片位于涡旋终点的一侧,并由爬坡部表面朝下蜗壳方向凸出,且沿爬坡部的长度方向朝直流部分延伸;
所述止逆片的止逆片前端朝叶轮所在一侧弯折,止逆片后端朝第二壁所在一侧弯折,所述止逆片前端与止逆片后端过渡部位具有弧形倒角。采用以上方案,止逆片可打断进风在涡舌位置处的逆流,从而抑制逆流在涡舌处形成漩涡,即减少因漩涡在而产生的低频声响,同时又不会干涉正常涡旋流路的正常流通,能保证有效的排风量。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上对应进风口设有呈半圆弧状的风门壳体,该风门壳体上具有沿其弧形外壁周向分布的内循环进风口和外循环进风口,风门壳体内侧以可转动方式设有风门,所述风门转动实现内循环进风口和外循环进风口的开闭;
所述内循环进风口远离外循环进风口的一侧设有密封板,该密封板弹性支撑在风门壳体上,并处于风门的转动轨迹上,所述风门上具有与该密封板适应的贴合面。
采用以上方案,当处于外循环模式时,关闭内循环进风口过程中通过弹性支撑的密封板可对风门的行程进行补偿,密封板通过弹性力与风门的贴合面紧贴实现内循环进风口的密封,避免出现缝隙,从而减少空调运转可能产生的啸叫,提高驾乘舒适性。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板两端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向外延伸的凸柱,所述风门壳体上具有与所述凸柱配合的弧形导向槽,且所述弧形导向槽与风门的转动中心同心设置。采用以上方案,有利于保证密封板在外力作用下转动或复位过程的稳定性,且采用弧形的导向槽更适应风门的转动行程,确保密封板与贴合面密封贴合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板通过压簧支撑在风门壳体上,所述压簧两端分别与在风门壳体和密封板固定;
所述风门壳体上对应压簧位置设有沉槽,密封板上对应压簧位置设有与所述沉槽配合的凸台,所述凸台呈中空结构,其正对沉槽的一端敞口,所述压簧两端分别伸入沉槽和凸台内。采用以上方案,有利于提高压簧压缩或复位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翘曲影响,导致密封板发生偏斜卡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汽车空调鼓风机总成,主要通过对鼓风机涡旋流道及循环进风口结构的改进,达到减少进风阻力,提高有效排出风量,同时降低工作噪音及振动,从而提高汽车空调整体综合评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仰视图;
图4为涡旋流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叶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下蜗壳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侧视图;
图8为图6的轴测图;
图9为上蜗壳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上蜗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风门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剖视图;
图13为风门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密封板结构示意图;
图16为风门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密封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左半壳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右半壳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至图20所示本申请的汽车空调鼓风机总成,其主要包括呈中空结构的壳体1,壳体1上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风口13和出风口14,壳体1内以可转动方式安装有叶轮2,叶轮2上具有沿其周向均匀分布的叶片20,且叶轮2的转动中心线○正对进风口13,相应的壳体1上还固定安装有驱动叶轮2转动的驱动电机4,叶轮2转动产生负压将环境风从进风口13处吸入并通过出风口14排出,实现快速增压送风供空调分发器工作。
其具体结构如图所示,壳体1内壁与叶片20外缘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构成涡旋流道3,即涡旋流道3成型于叶轮2的径向外侧,本实施例中壳体1由上蜗壳1a和下蜗壳1b扣合而成,同样的,涡旋流道3也由上蜗壳1a和下蜗壳1b合围而成,且上蜗壳1a和下蜗壳1b采取可拆卸连接的安装方式,如在上蜗壳1a的下侧具有沿其轮廓成型的环槽1a1,而下蜗壳1b上则具有与环槽1a1配合的凸缘1b0,同时凸缘1b0上具有沿其周向分布的插销1b1,上蜗壳1a上则相应设置有与插销1b1配合的销孔1a2,安装时,凸缘1b0嵌入环槽1a1内,同时插销1b1插入销孔1a2内,最后通过外部的连接耳进行螺钉紧固即可,这样的安装方式在保证连接稳定可靠的同时,大大提高围成壳体1内部空间的气密性,避免缝隙产生漏风,导致进风效率降低或有啸叫的情况发生。
参考图4至图7,本申请的涡旋流道3注意包括相互连通的环流部分3a和直流部分3b,且直流部分3b相对环流部分3a倾斜设置,且朝远离叶轮2的方向向外偏延伸,这样设置之后通过叶轮2导入的风在环流部分3a的方向主要在平面上涡旋前进,而在直流部分3b直线前进,直流部分3b与进风口13处的进风方向V的夹角为α,且42°≤α≤48°。
同时,本实施例中在环流部分3a与直流部分3b相连的位置具有一体成型的涡舌30,如图所示,涡舌30呈弧板状结构,沿叶轮2的周向方向朝环流部分3a内突出,且突出方向与叶轮2实际工作时的转动方向相反,这样使得叶轮2在工作时,实际在涡舌30的两侧分别构成涡旋起点S和涡旋终点E,涡旋起点S指从进风口13进入的风开始做圆弧方向前进运动的开始位置,不确指某个具体点,而是一个小范围的区域,同理,涡旋终点E为气流结束圆弧状涡旋运动,将要进入直流部分3b的位置,同样代指一个区域。
本实施例中,涡舌30呈半圆状,其半径为R0,10mm≤R0≤15mm,直流部分3b具有沿流体流动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壁3b0和第二壁3b1,其中第二壁3b1与涡舌30远离叶轮2的一侧相切,而第一壁3b0的起点与环流部分3a靠近涡旋终点E一端的外壁相切,这样构成直流部分3b沿流体流动方向呈外扩状,即其竖向截面积沿远离环流部分3a的方向逐渐增大,使得流体在直流部分3b产生的压力沿其流动方向逐渐减小,在保证有效风量的同时,降低了出风口14处的流体压力,从而降低风流对分发器壳体的撞击,减少振动噪音。
在此基础之上,本申请还进一步优化环流部分3a的参数,主要参数包括环流部分3a的最小半径R1、最大半径R2、以及环流部分3a的最大圆周长度C,其中89mm≤R1≤91mm,142mm≤R2≤145mm,610mm≤C≤640mm,通过参数优化,确保流体在环流部分3a内平滑流动,压力释放平缓,且能保证有效的流体速度,从而降低流体流动造成的噪音,减少流体对壳体1内壁的冲击,弱化振动影响。
考虑到环流VR在环流部分3a的端部,即涡旋终点E一侧,受到涡舌30的止挡,在此处回旋形成漩涡,即如图10所示的逆流VRf,逆流VRf直接与涡舌30接触时,则会回转与VR冲击,从而产生低频漩涡噪音,同时降低主流Vf的风速,降低工作有效风量,故本申请在上蜗壳1a内壁上设有爬坡部1a0,参考图9和图10,爬坡部1a0是环流部分3a的一部分,其位于环流部分3a沿环流VR方向的远端端部,即靠近涡旋终点E的一端,从上蜗壳1a的外部轮廓来看,爬坡部1a0朝远离下蜗壳1b的方向竖直向上凸起,同时其凸起高度沿靠近涡旋终点E的方向逐渐增大,即是说,环流部分3a的截面积在爬坡部1a0内沿靠近涡旋终点E的方向逐渐增大,流体流过时,其压力逐渐减小。
而在爬坡部1a0内设有止逆片12,止逆片12位于环流部分3a内,其位于涡旋终点E所在的一侧,并由爬坡部1a0的内表面朝下蜗壳1b正对突出,其突出高度约为6mm-8mm,且止逆片12长度方向与主流Vf的方向基本一致,即沿爬坡部1a0的长度方向设置,如图所示,止逆片12基板沿叶轮2的切线方向设置,其止逆片前端120靠近爬坡部1a0的端部,并朝叶轮2所在一侧弯折,止逆片后端121则超过涡旋终点E伸入直流部分3b内,并朝第二壁3b1所在一侧弯折并相接,同时对止逆片前端120和止逆片后端121端部弯折部位进行R角倒角处理,通过止逆片12对逆流VRf的阻挡,逆流VRf在其行进方向上收到止逆片12的隔断后会导向主流Vf,基本随主流Vf一起从出风口14处排出,从而避免了在涡舌30处形成低频漩涡,同时止逆片12两端弯折并进行R角倒角处理,大大弱化止逆片12自身对主流Vf的影响。
此外,本申请中在驱动电机4的散热导风结构上也做出了改变,参考图3和图8,驱动电机4竖直设置于蜗壳1b底部,其电机轴伸入壳体1内,叶轮2套设在电机轴上,而驱动电机4的主体部分处于壳体1外部,便于安装及散热,同时壳体1的外壁与涡舌30、以及第二壁3b1合围形成一个中空环状的中转腔10,但第二壁3b1在相对远离涡舌30的位置开设有一个与中转腔10连通的导风缺口11,这样使得进入直流部分3b的气流在避开涡舌30之后,可通过导风缺口11进入中转腔10内,中转腔10底部开设有用引风孔100,引风孔100通过固定于壳体1底部的气道40与驱动电机4的转子腔相连,这样当有风从直流部分3b经过时,在压力作用下,必有部分风依次通过导风缺口11、引风孔100和气道40,进入转子腔,对驱动电机4进行散热,防止其温度过高,导致使用寿命缩短,同时通过在远离涡舌30的位置设置导风缺口11的方式,有效避开涡舌30的风量集中位置,导风缺口11处的风速相对较缓,这样有利于降低风量损失和导风噪音。
参考图11至图19,针对现有鼓风机内循环进风口容易因为密闭不严而产生噪音的情况,亦做出相应改变,如图所示,上蜗壳1a上对应进风口的位置设有风门壳体5,风门壳体5大体呈半圆弧状,且风门壳体5通过进风口与壳体1内腔连通,风门壳体5上设有内循环进风口50和外循环进风口51,内循环进风口50和外循环进风口51沿风门壳体5的圆周分布,风门壳体5弧形内侧以可转动方式安装有风门52,风门52可沿风门壳体5的圆周方向转动,以实现内循环进风口50和外循环进风口51的打开或封闭,即内循环模式下,风门52转动至外循环进风口51处,对其实现遮挡,车厢内部通过内循环进风口50与空调内部连通,外循环模式下,风门52转动至内循环进风口50处,对内循环进风口50进行遮挡,此时车外环境通过外循环进风口51与空调内部连通。
当处于外循环模式时,理论上内循环进风口50应处于完全关闭的状态,但经常因为装配误差,导致风门52在关闭过程中难以与风门壳体5对应位置紧贴,会出现一些缝隙,而缝隙又会导致啸叫的产生,影响驾乘舒适性,故本申请中提出一种降噪结构,以此防止此种情况发发生。
参考图11至图15,风门壳体5内侧设有密封板6,密封板6沿风门壳体5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位于风门壳体5上远离外循环进风口51的一侧,风门壳体5上对应位置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横梁55,横梁55相对密封板6更远离外循环进风口51,且横梁55与密封板6平行设置,密封板6弹性支撑在横梁55上。
具体如图所示,风门壳体5的两端对应密封板6的位置设有弧形导向槽53,弧形导向槽53对应圆心与风门52的转动中心同心设置,密封板6的两端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向外延伸,并插入相应弧形导向槽53内的凸柱60,凸柱60与弧形导向槽53滑动配合,通过弧形导向槽53既可实现密封板6的端部限位,同时还可对密封板6的滑动行程进行限制,本实施例中为提高密封板6滑动灵活性,故采取在凸柱60上套设滑套的结构,因为滑套可相对密封板6自身发生转动,这样在沿弧形导向槽53滑动同时自身也发生转动,可大大提高其滑动灵活度。
本实施例中,密封板6主要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压簧61支撑在横梁55上,横梁55上正对压簧61的位置设有沉槽54,而密封板6上对应压簧61的位置设有凸台62,凸台62呈中空结构,其大小与沉槽54相适应,且正对压簧61的一侧敞口,压簧61的两端分别嵌入沉槽54和凸台62内,并对其端部进行固定,此外,凸台62的突出高度小于沉槽54的深度,这样当压簧61压缩时,凸台62全部嵌入沉槽54后,密封板6可与横梁55紧贴,避免在二者之间产生缝隙。
当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在密封板6和横梁55正对的表面均粘附海绵层,密封板6在不受外力情况下,二者表面的海绵层相互贴合,当密封板6受到朝横梁55方向的压力时,压簧61被压缩,同时二者表面的海绵层也被压缩,使二者贴的更紧。
同理,为便于凸台62插入沉槽54中,同时保证密封板6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的沉槽54和凸台62的截面均呈圆形,可相对减少二者之间的配合公差,且凸台62的端部具有倒角,通过倒角可以更好的引导凸台62插入沉槽54内,提高二者配合的可靠性。
本申请中风门52的截面大体呈扇形结构,其对应圆心角与内循环进风口50和外循环进风口51对应的圆心角相适应,其两端具有沿风门壳体5径向向内延伸的支耳520,支耳520上具有与其固定连接的转轴521,转轴521沿风门52的长度分方向向外延伸,风门壳体5上具有与转轴521配合的轴孔56,这样即可实现风门52的转动安装。
风门52的圆周两侧分别套设有第一密封圈57和第二密封圈58,第一密封圈57和第二密封圈58的结构一致,二者分别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V形槽570和第二V形槽580,其中第一密封圈57靠近密封板6的一侧外表面构成与密封板6贴合的配合面,外循环模式下时,此配合面紧贴密封板6的上表面,同时对密封板6施加一定压力,压簧61处于压缩状态,密封板6与横梁55之间的海绵层也处于压紧状态,两两相互作用,从而避免了在风门52在该位置处出现缝隙,与此同时第二密封圈58靠近密封板6的一侧表面与内循环进风口50的外缘紧贴,该位置也处于密封状态,而第一V形槽570和第二V形槽580本身又兼具一定的形变让位能力,可充分提高贴合处的紧密性,有效防止在内循环进风口50的两侧出现缝隙,避免产生啸叫,从而提高驾乘舒适性。
此外,为提高本申请的装配性,本实施例中对应风口位置处的壳体1为分体式结构,如图18和图19所示,风门壳体5包括左半壳5a和右半壳5b,其中左半壳5a端部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向外延伸的插片5c,插片5c沿左半壳5a的截面设置,而右半壳5b上具有与插片5c配合的插槽5d,同时左半壳5a和右半壳5b上相对的一端具有正对设置的连接耳5e。
参考图11至图19,安装时,先将密封板6和横梁55上正对表面的海面层粘接好,然后将密封板6的一端安装至左半壳5a上,接着再安装右半壳5b,完成密封板6两端安装,同时插片5c嵌入插槽5d内,再将正对的连接耳5e进行螺钉固定连接,即实现风门壳体5的固定组装,且完成所有结构的安装然后将组装好的风门壳体5安装至上蜗壳1a上。
针对上述的改进的结构主要在外循环模式下起作用,当汽车空调处于外循环模式时,风门52遮挡内循环进风口50,需要注意的是密封板6处于风门52的到位行程上,即必须将密封板6压缩一段距离后方可到达关闭位置,风门52在转动过程中,第一密封圈57的配合面与密封板6的上表面紧贴,同时对密封板6产生一定压力,压缩压簧61,使密封板6朝横梁55移动,同时因为密封板6是跟随弧形导向槽53滑动,可充分保证滑移过程中,密封板6与配合面之间仍处于紧贴状态,同时密封板6与横梁55之间因为海绵层的存在,保证密封板6稳定性的同时也防止二者之间出现缝隙,从而大大降低啸叫产生的概率。
参考图1至图20,安装时,先将驱动电机4固定安装于下蜗壳1b上,并将叶轮2与驱动电机4固定连接,接着将上蜗壳1a罩设于下蜗壳1b上,最后安装风门壳体5及风门52等相关部件,组装完成之后,再将本鼓风机总成与分发器7相连,组成空调整体。
本实施例中优选α为46°,R0为14mm,R1为90mm,R2为145mm,C为630mm,止逆片12的凸起高度为7mm,并与传统汽车空调进行主要性能参数对比如下表:
编号 噪音(dB) 风量(m3/h)
1 67.8 483
2 65.5 480
3 65.8 492
4 73.3 420
5 73.8 418
6 73.4 430
表中1-3号为采用上述结构及相关参数的汽车空调,4-6号为传统汽车空调指通常环流部分3a和直流部分3b处于同一平面上或者倾斜角度α与本实施例不同,其他涡旋流道3的参数均与本实施例不同的汽车空调,由上表可以明显看出,在同等实验条件下,改进后的汽车空调在噪音和风量方面有良好表现,即噪音平均降低了7dB左右,而在风量方面则增加了70m3/h左右,相当于提高了17%左右的进风量(送到分发器7的有效风量),这对于提高汽车空调整体性能评价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发明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汽车空调鼓风机总成,包括:
壳体(1),其具有进风口(13)和出风口(14);
叶轮(2),具有沿其周向均匀分布的叶片(20),所述叶轮(2)以可转动方式设置于壳体(1)内,所述壳体(1)在该叶轮(2)的径向外侧成型有涡旋流道(3);
驱动电机(4),用于驱动叶轮(2)旋转,其特征在于:
所述涡旋流道(3)包括相互连通的环流部分(3a)和直流部分(3b),且在环流部分(3a)和直流部分(3b)相连部位具有涡舌(30),该涡舌(30)沿叶轮(2)的周向朝环流部分(3a)凸起,其凸起方向与叶轮(2)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直流部分(3b)相对环流部分(3a)所处平面倾斜设置,并朝外延伸,其与进风口(13)进风方向的夹角为α,且42°≤α≤48°,环流部分(3a)两端在涡舌(30)的两侧分别形成涡旋起点(S)和涡旋终点(E);
所述壳体(1)包括相互配合的上蜗壳(1a)和下蜗壳(1b), 所述涡旋流道(3)由上蜗壳(1a)和下蜗壳(1b)围成,所述直流部分(3b)截面积沿远离环流部分(3a)的方向逐渐增大;
所述涡舌(30)呈半圆状,其半径为R0,10mm≤ R0≤15mm,所述直流部分(3b)具有沿环流部分(3a)的切线方向设置的第一壁(3b0),以及沿涡舌(30)的切线方向设置的第二壁(3b1);
所述环流部分(3a)的最小半径为R1,最大半径为R2,且环流部分(3a)的最大圆周长度为C,其中89mm≤R1≤91mm,142mm≤R2≤145mm,610mm≤C≤640mm;
所述上蜗壳(1a)内侧对应环流部分(3a)靠近涡旋终点(E)的位置具有爬坡部(1a0),所述爬坡部(1a0)朝远离下蜗壳(1b)的方向凸起,其凸起高度沿靠近涡旋终点(E)的方向逐渐增大;
所述上蜗壳(1a)内侧在爬坡部(1a0)内设有止逆片(12),所述止逆片(12)位于涡旋终点(E)的一侧,并由爬坡部(1a0)表面朝下蜗壳(1b)方向凸出,且沿爬坡部(1a0)的长度方向朝直流部分(3b)延伸;
所述止逆片(12)的止逆片前端(120)朝叶轮(2)所在一侧弯折,止逆片后端(121)朝第二壁(3b1)所在一侧弯折,所述止逆片前端(120)与止逆片后端(121)过渡部位具有弧形倒角;
所述壳体(1)上对应进风口(13)设有呈半圆弧状的风门壳体(5),该风门壳体(5)上具有沿其弧形外壁周向分布的内循环进风口(50)和外循环进风口(51),风门壳体(5)内侧以可转动方式设有风门(52),所述风门(52)转动实现内循环进风口(50)和外循环进风口(51)的开闭;
所述内循环进风口(50)远离外循环进风口(51)的一侧设有密封板(6),该密封板(6)弹性支撑在风门壳体(5)上,并处于风门(52)的转动轨迹上,所述风门(52)上具有与该密封板(6)适应的贴合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鼓风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外壁与涡舌(30)以及第二壁(3b1)合围形成有中转腔(10),所述中转腔(10)通过通风管道与驱动电机(4)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壁(3b1)上远离涡舌(30)的位置设有与中转腔(10)连通的导风缺口(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鼓风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6)两端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向外延伸的凸柱(60),所述风门壳体(5)上具有与所述凸柱(60)配合的弧形导向槽(53),且所述弧形导向槽(53)与风门(52)的转动中心同心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鼓风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6)通过压簧(61)支撑在风门壳体(5)上,所述压簧(61)两端分别与在风门壳体(5)和密封板(6)固定;
所述风门壳体(5)上对应压簧(61)位置设有沉槽(54),密封板(6)上对应压簧(61)位置设有与所述沉槽(54)配合的凸台(62),所述凸台(62)呈中空结构,其正对沉槽(54)的一端敞口,所述压簧(61)两端分别伸入沉槽(54)和凸台(62)内。
CN201910090071.8A 2019-01-30 2019-01-30 汽车空调鼓风机总成 Active CN1095783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0071.8A CN109578336B (zh) 2019-01-30 2019-01-30 汽车空调鼓风机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0071.8A CN109578336B (zh) 2019-01-30 2019-01-30 汽车空调鼓风机总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78336A CN109578336A (zh) 2019-04-05
CN109578336B true CN109578336B (zh) 2023-09-05

Family

ID=65918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90071.8A Active CN109578336B (zh) 2019-01-30 2019-01-30 汽车空调鼓风机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783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38219B (zh) * 2019-12-31 2023-07-28 博耐尔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车外循环风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7299A (zh) * 2015-09-29 2015-12-02 北京卫家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壁挂式空气净化器
CN205019853U (zh) * 2015-09-29 2016-02-10 北京卫家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壁挂式空气净化器
CN107532612A (zh) * 2015-04-22 2018-01-02 三菱重工汽车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离心式鼓风机
CN108005956A (zh) * 2017-12-30 2018-05-08 豫新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用蜗壳结构
CN108407572A (zh) * 2018-04-25 2018-08-17 南方英特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内外气双层流汽车空调进风箱总成
CN207875333U (zh) * 2018-02-08 2018-09-18 芜湖豫新世通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总成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2612A (zh) * 2015-04-22 2018-01-02 三菱重工汽车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离心式鼓风机
CN105107299A (zh) * 2015-09-29 2015-12-02 北京卫家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壁挂式空气净化器
CN205019853U (zh) * 2015-09-29 2016-02-10 北京卫家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壁挂式空气净化器
CN108005956A (zh) * 2017-12-30 2018-05-08 豫新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用蜗壳结构
CN207875333U (zh) * 2018-02-08 2018-09-18 芜湖豫新世通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总成
CN108407572A (zh) * 2018-04-25 2018-08-17 南方英特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内外气双层流汽车空调进风箱总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78336A (zh) 2019-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80437A (zh)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CN100356111C (zh) 多叶片式风扇及具有该多叶片式风扇的空气调节器
CN109578336B (zh) 汽车空调鼓风机总成
CN107754487A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211975524U (zh) 一种低噪音轴流通风机
CN106958538B (zh) 离心风机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109664720B (zh) 一种车用空调壳体结构
CN109424586A (zh) 一种用于径流风机的蜗舌结构
CN209483705U (zh) 汽车空调蜗壳总成
CN207847999U (zh) 一种新型内增压充气泵
CN209581078U (zh) 汽车空调壳体总成
CN207049084U (zh) 一种降噪风扇
CN105756962A (zh) 低噪音油烟风机
CN206419239U (zh) 一种多翼式低噪音离心风机
CN206478020U (zh) 一种风轮及其应用于鼓风机
CN107366940B (zh) 吸油烟机
CN219865608U (zh) 一种离心风机及应用其的吸油烟机
CN212003766U (zh) 一种厨房用离心通风机
KR101156413B1 (ko) 팬 및 쉬라우드 조립체
CN211059090U (zh) 一种降噪风机
CN217813963U (zh) 一种电子真空泵
CN215892484U (zh) 大风量静音风道组件
CN217440379U (zh) 具有降噪功能的离心风机及吸油烟机
CN220268011U (zh) 一种导风结构及无叶风扇
CN214330931U (zh) 列车供电柜用离心通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25

Address after: 442000 No. 135, Fazhan Avenue, Hanjiang Road Street, Zhangwan District, Shiy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BEI MERI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26, Jiulongyuan Avenue, Jiulongpo District, Chongqing 400030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MEIRUITE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