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61229A - 信息处理装置、非暂时性存储介质及信息交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装置、非暂时性存储介质及信息交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61229A
CN109561229A CN201810959164.5A CN201810959164A CN109561229A CN 109561229 A CN109561229 A CN 109561229A CN 201810959164 A CN201810959164 A CN 201810959164A CN 109561229 A CN109561229 A CN 1095612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device
contact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mode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5916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石俊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5612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122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37Detecting, i.e. determining the occurrence of a predetermined st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129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splay device, e.g. CRT or LCD monit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4User authentication involving the use of external additional devices, e.g. dongles or smart cards
    • G06F21/35User authentication involving the use of external additional devices, e.g. dongles or smart cards communicating wireless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2Selection of displayed objects or displayed text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04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means, e.g. RFI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提供信息处理装置、非暂时性存储介质及信息交换方法,能进行便利性高的信息通信。根据本实施方式,信息处理装置具备非接触通信设备和处理器。非接触通信设备通过读取器模式或卡模式进行非接触通信。当所述读取器模式的所述非接触通信设备从第二非接触通信设备接收到的消息中设定有发送请求信息时,处理器将所述非接触通信设备切换为卡模式,并且切换为所述卡模式的所述非接触通信设备将包括由所述发送请求信息请求的信息的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非接触通信设备。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装置、非暂时性存储介质及信息交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存储介质及信息交换方法。
背景技术
数码复合机、结算装置(POS终端)或者信息发布装置等信息处理装置中,往往具备进行非接触通信的设备。非接触通信在两个非接触通信设备接近的范围(大约几厘米的区域)内进行无线通信。作为非接触通信,例如,公知有被称为NFC(Near Field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的通信方式。非接触通信大多作为一种从非接触型IC卡或者便携式电子装置(移动终端)中读取信息的技术来运用。例如,在数码复合机等的信息处理装置上设置的NFC终端被用于从非接触型IC卡或者移动终端中读取认证信息等信息。
然而,现有的信息处理装置所搭载的NFC终端通常作为从便携终端读取信息的读卡器发挥作用。读卡器并不作为向移动终端高速供给大量的数据的接口发挥作用。因此,即使是通过NFC变得能够与信息处理装置通信的移动终端,也存在如下问题:用于从该信息处理装置获取数据的通信控制比较繁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非常方便的信息通信的信息处理装置、存储介质及信息交换方法。
根据实施方式,信息处理装置包括:第一非接触通信设备,通过读取器模式或卡模式进行非接触通信;以及处理器,当所述读取器模式的所述第一非接触通信设备从第二非接触通信设备接收到的消息中设定有发送请求信息时,处理器将所述第一非接触通信设备切换为卡模式,并且切换为所述卡模式的所述第一非接触通信设备将包括由所述发送请求信息请求的信息的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非接触通信设备。
根据实施方式,非暂时性存储介质储存有程序,所述程序使处理器执行:使搭载在移动终端上的第一非接触通信设备以卡模式动作;所述卡模式的所述第一非接触通信设备将设定有发送请求信息的消息发送给第二非接触通信设备;在发送了设定有所述发送请求信息的消息之后,将所述第一非接触通信设备切换为读取器模式;以及切换为所述读取器模式的所述第一非接触通信设备从所述第二非接触通信设备接收包括由所述发送请求信息请求的信息的消息。
根据实施方式,信息交换方法用于第一非接触通信设备和第二非接触通信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所述信息交换方法包括:使所述第一非接触通信设备在读取器模式下动作;当所述读取器模式的所述第一非接触通信设备在从所述第二非接触通信设备接收到的消息中设定有发送请求信息时,将所述第一非接触通信设备切换为卡模式;以及切换为所述卡模式的所述第一非接触通信设备将包括由所述发送请求信息请求的信息的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非接触通信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作为信息处理装置的数码复合机的构造示例的框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终端的构造示例的框图。
图3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码复合机和移动终端进行信息交换处理的流程的时序图。
图4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作为信息处理装置的数码复合机的动作示例的流程图。
图5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终端的动作示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作为信息处理装置的数码复合机(MFP)1和包括MFP1的通信系统的构造示例的框图。
MFP1是与移动终端2进行信息交换的信息处理装置的一个例子。信息处理装置并不限定于MFP1,只要是与移动终端2进行信息交换的装置即可。例如,信息处理装置也可以是进行商品的结算处理的结算装置(POS终端)或发布信息的信息发布装置(自助终端)等。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信息处理装置为MFP1来进行说明。MFP1是进行打印、扫描和复印等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印刷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复印装置等)。移动终端2是用户所持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例如,便携式电话、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MFP1与移动终端2具有进行以接近的状态通信的非接触(contactless)通信的功能(第一通信功能)。非接触通信(近距离通信)只要以接近的状态(几厘米左右的窄通信区域)进行通信即可。这里,非接触通信为基于能够适用于非接触IC卡或具有与非接触IC卡等效的通信功能的移动终端的通信方式的通信。例如,作为非接触通信的通信方式,往往被称作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非接触通信也可以是基于除NFC以外的通信标准的通信,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非接触通信为NFC来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非接触通信的设备(非接触通信设备)以卡仿真模式或读卡器模式(卡读写器模式)中的任意一个动作模式动作。
卡仿真模式(以下,称作卡模式)是与非接触型IC卡(或者和非接触型IC卡同等的非接触通信设备)进行等效动作的动作模式。
并且,读卡器模式(以下,称作读取器模式)是进行与针对非接触IC卡的读卡器等效动作的动作模式。读取器模式是从处于非接触通信的通信范围内的非接触通信设备(非接触IC卡或卡模式的非接触通信设备)读取信息的动作模式。
另外,MFP1与移动终端2也具有利用与非接触通信不同的通信方式双向收发数据的数据通信功能(第二通信功能)。MFP1与移动终端2间的数据通信功能只要是可以进行印刷数据等数据的收发的通信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数据通信功能,具有进行通过网络收发数据的网络通信的功能。另外,MFP1与移动终端2的网络通信为假定基于无线LAN的通信来进行说明。其中,数据通信功能既可以是在包括WAN(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的网络的通信,也可以是基于与非接触通信不同的其他近距离无线通信的通信。
接下来,对作为信息处理装置的MFP1的构造示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MFP1具有控制部11、操作面板12、打印机13、扫描仪14、存储装置15、通信设备16以及非接触通信设备(NFC终端)17。
控制部11具有处理器11a和内存11b。处理器11a例如是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11a通过总线与MFP1内的各部分连接。处理器11a通过执行内存11b或存储装置15存储的程序来执行作为控制部11的动作。例如,处理器11a通过执行操作系统(OS)的程序来执行MFP1的基本的动作控制。并且,处理器11a通过执行根据处理内容设计的应用程序来执行各种处理。
另外,内存11b由RAM和ROM等内存设备构成。例如,内存11b中的ROM存储处理器11a执行的OS程序或应用程序等各种程序。并且,内存11b中的RAM例如作为临时存储所使用的数据的工作区域来利用。
存储装置15是可重写非易失性内存。存储装置15例如由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硬盘))或者EEPROM(注册商标)(electric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内存))等内存设备构成。存储装置15可以存储OS或应用程序。并且,存储装置15保存通过处理器11a执行的处理生成的数据等。并且,存储装置15存储在处理器11a执行的各种处理中使用的数据。
操作面板12具有显示设备12a和输入设备12b。显示设备12a显示信息。显示设备12a例如是由液晶显示器或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等构成的显示器。输入设备12b受理基于用户(操作者)的操作。输入设备12b构成为包括例如触摸面板、键盘和数字键等。例如,显示设备12a与输入设备12b也可以由具备触摸面板的显示面板构成。
打印机13在纸张等存储介质印刷图像。打印机13并不限定于特定的图像形成方式的构成。例如,打印机13既可以是电子照相方式,也可以是喷墨方式,还可以是热转印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假定打印机13为电子照相方式的打印机来进行说明。
扫描仪14将原稿的图像作为图像数据进行读取。例如,扫描仪14光学扫描原稿的图像来获取图像数据。在这种情况下,扫描仪14具备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等图像元件和将来自原稿的光导入图像元件的光学系统等。扫描仪14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读取图像。
通信设备16是数据通信用的接口。在本实施方式中,通信设备16是通过作为无线LAN的网络与移动终端2无线通信的接口。
非接触通信设备17是进行非接触通信的通信用的接口。非接触通信设备17由近距离无线通信用的天线及通信控制电路等构成。非接触通信设备17进行与通过经由天线的电磁耦合而成为连接状态的其他非接触通信设备的非接触通信。在本实施方式中,非接触通信设备17在通信范围E内与移动终端2的非接触通信设备27进行基于NFC的非接触通信。
非接触通信设备17以卡模式或读取器模式动作。非接触通信设备17的动作模式通过控制部11的控制来切换。非接触通信设备17通过控制部11的控制重启来切换动作模式。例如,读取器模式的非接触通信设备17通过控制部11的控制重启,由此切换为卡模式。
接着,对移动终端2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终端2的构造示例的框图。
图2所示的构造示例的移动终端2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手机、PDA等便携式电子装置等。如图2所示,移动终端2具有控制部21、存储装置22、显示设备23、输入设备24、通信部25、声音部26、非接触通信设备27和电源部28等。
控制部21具有处理器21a和内存21b。处理器21a例如为CPU。处理器21a通过执行程序来实现各种处理功能。内存21b由RAM和ROM等内存设备构成。例如,内存21b中的ROM存储OS程序或应用程序等各种程序。并且,内存21b中的RAM例如作为临时存储所使用的数据的工作区域来利用。
存储装置22是存储各种数据的可重写非易失性内存。在非易失性内存22中存储各种应用程序(应用)、控制数据、和用户数据等。例如,非易失性内存22通过用户的操作存储经由网络等下载的应用。控制部21的处理器21a通过执行存储装置22存储的应用程序来实现各种功能。
显示设备23由显示装置构成。显示设备23由控制部21控制显示的开关或显示内容等。输入设备24由触摸面板、数字键、键盘等构成。输入设备24将用户输入的操作指示供给到控制部21。例如,显示设备23与输入设备24由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构成。
通信部25与天线连接,并通过天线进行无线通信。通信部25提供用于移动终端2通过网络与MFP1通信的通信功能。例如,通信部25将印刷数据发送给MFP1。
声音部26进行声音的输入输出。声音部26具有模拟前端部和音频部等。在声音部26连接有扬声器、接收器、和话筒等。
电源部28例如由充电式电池等构成。电源部28向该移动终端2内的各部分供给电源。
非接触通信设备27进行与其他非接触通信设备的非接触通信(近距离无线通信)。非接触通信设备27由近距离无线通信用的天线和通信控制用的IC芯片(包括通信控制电路)等构成。非接触通信设备27进行与利用通过天线的电磁耦合而成为连接状态的其他非接触设备的非接触通信。例如,非接触通信设备27进行与MFP1的非接触通信设备17的基于NFC的非接触通信。
非接触通信设备27以卡模式或读取器模式动作。非接触通信设备27以控制部11设定的动作模式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非接触通信设备27成为与MFP1的非接触通信设备17进行非接触通信的运用。因此,非接触通信设备27的动作模式成为根据MFP1的非接触通信设备17的动作模式来切换的运用。例如,在将非接触通信设备17从读取器模式切换为卡模式的情况下,非接触通信设备27从卡模式被切换为读取器模式。
此外,非接触通信设备27若提示为通信范围E,则启动,若远离通信范围E,则停止。在本实施方式中,非接触通信设备27为了切换动作模式需要重启动。这种规格的非接触通信设备27若暂时离开通信范围E并再次提示为通信范围E,则能够进行基于重启动的动作模式的切换。例如,卡模式的非接触通信设备27通过在暂时离开通信范围E后再次提示为通信范围E来切换为读取器模式。
另外,存储装置22存储用于移动终端2与MFP1协同动作的应用程序(MFP用的协同应用)22a。控制部21的处理器21a通过执行MFP用的协同应用(以下,简称作协同应用)22a来实现与后述的MFP1的信息交换处理。例如,处理器21a将协同应用22a加载到内存21b的工作内存(RAM)上。处理器21a通过执行加载到内存21b的协同应用22a来执行与MFP1的利用NFC的信息交换处理。
接着,示意性地对通信系统中的MFP1与移动终端2的信息交换处理(通信控制)进行说明。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通信系统中的MFP1与移动终端2的信息交换处理的流程的时序图。
在待机状态下,MFP1的非接触通信设备17以读取器模式待机(ACT11)。通过读取器模式的非接触通信设备17,MFP1以可以从处于通信范围E的卡模式的非接触通信设备接收消息的状态待机。
另一方面,若协同应用22a启动,则移动终端2使非接触通信设备27以卡模式启动(ACT12)。移动终端2通过放置在通信范围E中,可以从卡模式的非接触通信设备27向读取器模式的非接触通信设备17发送消息。
此外,安装在移动终端2中的协作应用22a实现基于非接触通信的与MFP1的信息交换处理和针对MFP1的各种处理请求功能等。例如,通过切换卡模式和读取器模式,使移动终端2实现用于从MFP1获取信息的信息交换处理。
在信息交换处理中,移动终端2通过在卡模式下发送的信息(向读取器模式的MFP1发送的消息)的标记信息中设置发送请求信息,来向MFP1请求信息。发送请求信息是显示向MFP1(读取器模式的设备)请求信息的信息。发送请求信息可以是要在消息记录中设定的特定信息,也可以是要在卡ID中设定的作为显示消息发送端的识别信息的特定信息(字符串)。在这里,假设发送请求信息是在消息中的标签信息中设定的特定信息。
另外,由发送请求信息请求的信息并不限于特定的信息,也可以根据运用方式等适当地设定。例如,由发送请求信息请求的信息是用于通过除了非接触通信以外的数据发送对MFP1发送打印作业(印刷数据)的连接信息(例如,MFP1的IP地址)。并且,由发送请求信息请求的信息也可以是请求表示MFP1状态的状态信息(例如,可否印刷处理、色调剂或墨的余量、设置的纸张等信息)。
当卡模式的移动终端2被提示在通信范围E内时,移动终端2按照从读取器模式的MFP1发送的电波发送消息。即,向MFP1请求信息的移动终端2被提示(放置)在通信范围E内时,把将发送请求信息设置成标记信息的消息发送给MFP1(ACT13)。对此,读取器模式的MFP1从卡模式的移动终端2接收发送请求信息被设置成了标记信息的消息。
读取器模式的MFP1若接收到设定有发送请求信息的消息,则将动作模式从读取器模式切换为卡模式(ACT14)。换言之,读取器模式的MFP1接收到的消息中如果有发送请求信息,则使非接触通信设备17重启然后切换为卡模式。
切换为卡模式后,MFP1包含有请求的信息的消息发送给读取器模式的移动终端2。例如,该用于连接到MFP1的连接信息被请求时,MFP1在切换为卡模式后,将包含有连接信息的消息发出(使读取器模式的移动终端2读取)。此外,状态信息被请求时,MFP1在切换为卡模式后,将包含有状态信息的消息发出(使读取器模式的移动终端2读取)。
移动终端2发送了在卡模式下设置的发送请求信息的消息后,一旦远离了通信范围E又再次被提示在通信范围E内时,切换为读取器模式(ACT15)。移动终端2被切换为读取器模式后,从卡模式MFP1接收消息(ACT16),该消息设置了由发送请求信息请求的信息。
MFP1切换为卡模式并将请求的消息发出后,切换为读取器模式并向通常的动作模式(待机信息)转变(ACT17)。另外,移动终端2以读取器模式从消息中提取请求的信息,所述消息是从MFP1获取的。移动终端2可以基于从获取的消息中提取的信息来执行处理。
例如,当获取到MFP1的连接信息(例如,网络上的连接信息)时,移动终端2基于获取的连接信息经由网络通信连接到MFP1。经由网络而与MFP1通信连接的移动终端2能够向MFP1请求数据量较大的数据的伴随数据通信的处理。例如,移动终端2能够经由网络发送印刷数据(打印作业)来向该MFP1请求印刷处理。
此外,读取器模式的移动终端2从MFP1获取到请求的信息后结束读取器模式。结束了读取器模式的移动终端2可以使非接触通信设备27处于以卡模式动作的状态(ACT18)。
如上所述,MFP1和移动终端2根据需要切换成读取器模式和卡模式以NFC的方式进行通信,从而能够相互交换信息。并且,上述的信息交换处理能够通过将移动终端提示到通信范围E来实现,从而通过简单的操作进行信息交换。
接着,对上述信息交换处理中的MFP1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4是用于说明MFP1的动作示例的流程图。
在待机状态下,MFP1的非接触通信设备17以读取器模式待机(ACT20)。在读取器模式下,MFP1的非接触通信设备17在通信范围E发送电波,并接收通信范围E内的作为来自非接触通信设备的响应的消息。若卡模式的移动终端2的非接触通信设备27进入通信范围E,则非接触通信设备17进行从移动终端2读取信息的处理(ACT21)。作为从移动终端2读取信息的处理,非接触通信设备17从移动终端2接收规定格式的消息(响应消息)。
读取器模式的非接触通信设备17接收的消息的格式只要符合NFC的通信标准即可。这里,消息包括能够设定用于请求信息的发送请求信息的标签信息。发送请求信息向MFP1请求MFP1保持或生成的信息。例如,发送请求信息也可以通过经由网络请求用于与MFP1连接的连接信息。并且,发送请求信息也可以请求MFP1的状态信息。此外,在图4所示的动作示例中,发送请求信息请求用于与MFP1连接的连接信息。
若由非接触通信设备17接收消息(ACT21:是),则MFP1的控制部11判断是否在接收到的消息的标签信息中设定有发送请求信息(ACT22)。在设定有发送请求信息的情况下(ACT22:是),控制部11将非接触通信设备17从读取器模式切换为卡模式(ACT23)。例如,控制部11通过使非接触通信设备17重启从而将动作模式切换为卡模式。
另外,若切换为卡模式,则控制部11在以卡模式的非接触通信设备17输出的消息的标签信息中设定通过发送请求信息请求的信息(ACT24)。例如,在通过发送请求信息请求连接信息的情况下,控制部11在消息的标签信息中设置作为连接信息的MFP的IP地址等。切换为卡模式的非接触通信设备17根据来自读卡器的(读取器模式的移动终端2)电波发送消息(ACT25),该消息设置了被请求的信息(连接信息)。由此,MFP1的非接触通信设备17能够将发送请求信息所请求的信息(连接信息)发送给读取器模式的移动终端2。
在发送了设定有请求的信息(连接信息)的消息之后,控制部11将非接触通信设备17从卡模式切换为读取器模式(ACT26)。例如,控制部11通过使非接触通信设备17重启从而切换为读取器模式。在将非接触通信设备17切换为读取器模式之后,控制部11成为待机状态,并受理读取器模式下的基于NFC的通信。
另外,在待机状态下,控制部11也受理通过消息发送的基于连接信息并经由网络的通信连接。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对在MFP1发送连接信息之后,基于通过连接信息连接的移动终端发来的打印作业对执行印刷的处理流程进行说明。
若根据通过消息发送的连接信息经由网络与移动终端2通信连接(ACT27:是),则控制部11进行与移动终端2的数据通信。若与移动终端2通信连接,则控制部11从移动终端2受理处理请求(ACT28)。若从移动终端2接收处理请求,则控制部11执行处理(ACT19),该处理是根据来自移动终端2的请求的处理。例如,MFP1受理来自移动终端2的包括印刷数据的印刷请求(打印作业)。若根据连接信息从已通信连接的移动终端2接收打印作业,则控制部11根据接收到的打印作业的指示来执行基于打印机13的印刷处理。
接着,对信息交换处理的移动终端2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5是用于说明移动终端2的动作示例的流程图。
移动终端2的控制部21根据用户的操作启动协同应用22a(ACT30)。例如,在想通过MFP1印刷位于移动终端2的图像的情况下,用户操作移动终端2的输入设备24来指示协同应用22a的启动。并且,在此假定移动终端2通过NFC获取向MFP1的连接信息,并根据连接信息对经由网络连接的MFP1请求印刷的情况来进行说明。
例如,若用户指示获取基于NFC的向MFP1的连接信息,则控制部21使协同应用22a启动(ACT30)。若协同应用22a启动,则控制部21将基于非接触通信设备27的非接触通信的通信模式设定为卡模式(ACT31)。若将非接触通信设备27设为卡模式,则控制部21创建设定有请求连接信息的发送请求信息的消息(ACT32)。例如,控制部21创建在规定格式的消息的标签信息中设定有请求连接信息的发送请求信息的消息。
若对设定有发送请求信息的消息进行设定,则非接触通信设备27根据来自作为读卡器的MFP1的非接触通信设备17的电波发送消息(ACT33)。例如,若用户将移动终端2放置在通信范围E内,则非接触通信设备27受理来自MFP1的非接触通信设备17的电波并发送消息。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21也可以将内容为在通信范围E内放置移动终端2的通告显示于显示设备23。
在非接触通信设备27发送了设定有发送请求信息的消息后,控制部21从卡模式切换为读取器模式。例如,控制部21受理用户使该移动终端2暂且离开通信范围E并重新放置在通信范围E内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21一旦移动终端2远离通信范围E,则使卡模式下的非接触通信设备27的非接触通信结束。如果结束卡模式后移动终端2被重新放置到通信范围E内,控制部21使非接触通信设备27启动读取器模式(ACT34)。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21也可以将内容为使该移动终端2暂且离开通信范围E并重新放置在通信范围E内的通告显示于显示设备23。通过这样的动作,控制部21使非接触通信设备27从卡模式切换为读取器模式。其中,如果移动终端2能够自动地在非接触通信模式之间切换,则控制部21也可以根据包括发送请求信息的响应消息的发送切换为读取器模式。
切换为读取器模式的非接触通信设备27从卡模式的MFP1接收消息,该消息中设定有由发送请求信息请求的信息(ACT35)。例如,当切换为读取器模式时,非接触通信设备27发送请求消息的电波,并从对应于该电波的卡模式的MFP1接收消息。在这种情况下,在来自MFP1的卡模式的消息中,包括由ACT33发送的消息中设置的发送请求信息所请求的信息(例如,连接信息)。
当读取器模式中的非接触通信设备27接收到消息时,控制单元21从接收的消息中提取所请求的信息。例如,控制部21提取在接收的消息中的标签信息中设置的连接信息。在接收到包括所请求的信息的消息时,控制部21结束非接触通信设备27的读取器模式(ACT36)。
当在读取器模式下从MFP1获取连接信息时,控制部21根据获取到的连接信息通过通信部25经由网络与MFP1通信(ACT37)连接。当通信连接到MFP1时,控制部21经由通信部25将印刷请求(打印作业)作为处理请求发送给MFP1(ACT38)。例如,当与MFP1通信连接时,控制部21受理由用户操作的输入设备对打印数据的指定。
其中,移动终端2对能够经由网络通信连接的MFP1请求的处理不限于印刷处理。例如,移动终端2可以向经由网络可通信地连接的MFP1请求由扫描仪14读取的图像数据等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移动终端2利用扫描仪14获取由MFP1扫描的图像数据。此外,移动终端2可以从通信连接的MFP1处获取关于状态信息(例如,可执行打印模式,可用纸张尺寸等)的信息。当从MFP1获取状态信息时,控制部21可以在显示设备23上显示指示MFP1的状态信息。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读取器模式的MFP的非接触通信设备(第一NFC终端)从通信范围中的卡模式移动终端的非接触通信设备(第二NFC终端)中读取信息。当在读取的信息中设定有用于请求特定信息的发送请求信息时,MFP的非接触式通信设备将动作模式切换为卡模式。切换为卡模式的MFP的非接触通信设备将由发送请求信息请求的信息发送给切换为读取器模式的移动终端的非接触通信设备。此外,在以卡模式发送信息之后,MFP的非接触式通信设备自动切换为读取器模式。
在该实施方式中,MFP的非接触通信设备(第一NFC终端)和移动终端的非接触通信设备(第二NFC终端)可以通过交换操作模式来交换信息。例如,即使当第一NFC终端在读取器模式中待机并且第二NFC终端在卡模式下动作时,也能够从第一NFC终端向第二NFC终端发送信息。
此外,通过应用本实施例,移动终端可以通过交换读取器模式和卡模式,使用非接触通信(NFC)从MFP等信息处理装置获取信息。例如,移动终端可以通过非接触通信之外的数据通信使用NFC从MFP很容易地获取用于将打印数据(打印作业)发送给MFP的连接信息。此外,移动终端可以使用NFC从MFP容易地获取表示MFP状态的状态信息。
虽然说明了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示例而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被包括在发明的范围和宗旨中,同样地被包括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非接触通信设备,通过读取器模式或卡模式进行非接触通信;以及
处理器,当所述读取器模式的所述第一非接触通信设备从第二非接触通信设备接收到的消息中设定有发送请求信息时,处理器将所述第一非接触通信设备切换为卡模式,并且切换为所述卡模式的所述第一非接触通信设备将包括由所述发送请求信息请求的信息的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非接触通信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处理器进一步在所述卡模式下发送包括由所述发送请求信息请求的信息的消息,然后将所述第一非接触通信设备切换为读取器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通过与所述第一非接触通信设备所进行的非接触通信不同的通信方式来进行数据通信,
由所述发送请求信息请求的信息是用于与所述通信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连接信息,
所述处理器将所述连接信息设置在切换为所述卡模式的所述第一非接触通信设备所发送的消息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用于在存储介质上印刷图像的打印机,
所述处理器根据来自通过所述连接信息进行通信连接的设备的印刷请求,执行所述打印机所进行的印刷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发送请求信息所请求的信息是表示该信息处理装置的状态的状态信息,
所述处理器将所述状态信息设置在切换为所述卡模式的所述第一非接触通信设备所发送的消息中。
6.一种非暂时性存储介质,储存有程序,所述程序使处理器执行:
使搭载在移动终端上的第一非接触通信设备以卡模式动作;
所述卡模式的所述第一非接触通信设备将设定有发送请求信息的消息发送给第二非接触通信设备;
在发送了设定有所述发送请求信息的消息之后,将所述第一非接触通信设备切换为读取器模式;以及
切换为所述读取器模式的所述第一非接触通信设备从所述第二非接触通信设备接收包括由所述发送请求信息请求的信息的消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暂时性存储介质,其中,
所述发送请求信息是请求连接信息的信息,所述连接信息用于通过与所述第一非接触通信设备所进行的非接触通信不同的通信方式与具备第二非接触通信设备的信息处理装置进行数据通信,
所述程序进一步使处理器执行从切换为所述读取器模式的所述第一非接触通信设备所接收的消息中提取所述连接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暂时性存储介质,其中,
所述程序进一步使处理器执行将印刷请求发送给具有打印机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打印机通过所述连接信息进行通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暂时性存储介质,其中,
所述发送请求信息是向具备所述第二非接触通信设备的信息处理装置请求表示状态的状态信息的信息,所述第二非接触通信设备接收所述卡模式的所述第一非接触通信设备所发送的所述消息,
所述程序进一步执行从切换为所述读取器模式的所述第一非接触通信设备所接收的消息中提取所述状态信息。
10.一种信息交换方法,用于第一非接触通信设备和第二非接触通信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所述信息交换方法包括:
使所述第一非接触通信设备在读取器模式下动作;
当所述读取器模式的所述第一非接触通信设备在从所述第二非接触通信设备接收到的消息中设定有发送请求信息时,将所述第一非接触通信设备切换为卡模式;以及
切换为所述卡模式的所述第一非接触通信设备将包括由所述发送请求信息请求的信息的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非接触通信设备。
CN201810959164.5A 2017-09-25 2018-08-22 信息处理装置、非暂时性存储介质及信息交换方法 Withdrawn CN1095612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713,911 US20190098434A1 (en) 2017-09-25 2017-09-2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recording medium,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method
US15/713,911 2017-09-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61229A true CN109561229A (zh) 2019-04-02

Family

ID=65808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59164.5A Withdrawn CN109561229A (zh) 2017-09-25 2018-08-22 信息处理装置、非暂时性存储介质及信息交换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20190098434A1 (zh)
CN (1) CN109561229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52348A1 (en) * 2007-07-30 2009-02-26 Yoshinaga Kato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program product
CN102771064A (zh) * 2010-02-26 2012-11-07 Lg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US20150154426A1 (en) * 2013-12-02 2015-06-04 Research & Business Foundation Sungkyunkwan University Method for recognizing tag in environment using same frequency band and nfc device for the same
CN104980609A (zh) * 2014-04-02 2015-10-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支持近场通信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和设置方法
CN105933571A (zh) * 2015-02-27 2016-09-0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执行无线近场通信的通信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23308B2 (ja) * 2002-12-17 2007-12-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A2598019C (en) * 2005-02-16 2013-04-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duty cycle half-duplex mode operation with communication device
US8400913B2 (en) * 2007-05-23 2013-03-19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thod for optimizing near field links
KR101547696B1 (ko) * 2007-11-30 2015-08-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근접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안전한 통신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ES2643740T3 (es) * 2010-01-14 2017-11-24 France Brevets Dispositivo electrónico y método de funcionamiento del mismo
US9000914B2 (en) * 2010-03-15 2015-04-07 Welch Allyn, Inc. Personal area network pairing
US8958745B2 (en) * 2011-06-21 2015-02-17 Lg Electronics Inc. Electronic device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JP2013126152A (ja) * 2011-12-15 2013-06-24 Fujitsu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情報処理端末装置及び情報処理端末装置制御方法
US20130215467A1 (en) * 2012-02-21 2013-08-22 Zih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 with a printer
KR101984970B1 (ko) * 2012-06-07 2019-09-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근거리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의 전력 관리 방법
JP6031899B2 (ja) * 2012-09-03 2016-11-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4149666A (ja) * 2013-01-31 2014-08-21 Brother Ind Ltd 携帯端末、画像記録装置、これらを含む画像記録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361754B2 (en) * 2014-11-18 2019-07-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abling use of stay quiet requests in a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52348A1 (en) * 2007-07-30 2009-02-26 Yoshinaga Kato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program product
CN102771064A (zh) * 2010-02-26 2012-11-07 Lg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US20150154426A1 (en) * 2013-12-02 2015-06-04 Research & Business Foundation Sungkyunkwan University Method for recognizing tag in environment using same frequency band and nfc device for the same
CN104980609A (zh) * 2014-04-02 2015-10-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支持近场通信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和设置方法
CN105933571A (zh) * 2015-02-27 2016-09-0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执行无线近场通信的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098434A1 (en) 2019-03-28
US20190149970A1 (en) 2019-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51255B (zh) 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
JP5991733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CN103916560B (zh) 支持近场通信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和设置图像作业的方法
CN104219414B (zh) 使用近场通信的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JP5962896B2 (ja) プリンタ
CN103369171B (zh) 图像数据处理设备和管理设备
CN104252323B (zh) 打印控制装置和通信方法
JP6188497B2 (ja)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8964232B2 (en) Image recording system,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05282353B (zh) 信息处理装置、系统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03312384A (zh) 通信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9298843A (zh) 一种打印系统
JP2015231155A (ja) 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6027825A (zh) 图像处理系统、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JP6254786B2 (ja) 処理装置、課金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7645320A (zh) 电子设备及信息更新方法
JP2014204187A (ja) 通信端末、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通信システム
CN109561229A (zh) 信息处理装置、非暂时性存储介质及信息交换方法
CN109561228A (zh) 信息处理装置、存储介质和信息处理方法
CN104683640B (zh) 电子设备和电源控制方法
CN205427824U (zh) 一种出单打印系统
CN204155368U (zh) 团购券处理终端
JP6071489B2 (ja)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実行方法
CN106030530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记录介质
CN106797237B (zh) 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02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