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57976A - 笔记本电脑 - Google Patents

笔记本电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57976A
CN109557976A CN201811116157.5A CN201811116157A CN109557976A CN 109557976 A CN109557976 A CN 109557976A CN 201811116157 A CN201811116157 A CN 201811116157A CN 109557976 A CN109557976 A CN 1095579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moving part
supporting element
relative
lapt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1615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57976B (zh
Inventor
叶彦孝
赖自坚
李念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pal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Compal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pal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Compal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5579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579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579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579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79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for locking or maintaining the movable parts of the enclosure in a fixed position, e.g. latching mechanism at the edge of the display in a laptop or for the screen protective cover of a PD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支撑件以及彼此枢接的第一连动件与第二连动件。支撑件的相对两端分别枢接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第二机体可相对于支撑件旋转,且第二机体通过支撑件而相对于第一机体旋转。第一连动件远离枢接第二连动件的一端枢接支撑件,第二连动件远离枢接第一连动件的一端枢接第二机体。第一连动件与第二连动件可选择性的收折或展开于第二机体与支撑件之间。当第二机体相对于支撑件展开,且第二机体受到第一连动件与第二连动件之间的机构限制时,第二机体相对于支撑件之间具有第一枢转角。

Description

笔记本电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达,笔记本电脑具有携带方便及不占空间的优点,且其尺寸大小以及使用模式有更多样性以供消费者选择。
然而,笔记本电脑的一般使用状态,通常是直接置放在桌面上,使得笔记本电脑的屏幕远低于使用者使用时的最佳视觉角度,因此使用者被迫以脖子前伸、低头、驼背...等不正确的姿势来使用笔记本电脑。也因而长时间的不良使用习惯,容易造成使用者的身体不适。据此,现有笔记本电脑模式已不易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再者,为了增加笔记本电脑的使用模式,通常也需额外在机体上设置多支撑与卡置结构,此举也不利于笔记本电脑的外观性与轻薄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其通过机体与支撑件之间设置的连动件的机构限制,而提供机体与支撑件相对展开时的支撑与定位效果,藉以提升笔记本电脑的使用模式。
本发明的笔记本电脑,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支撑件以及彼此枢接的第一连动件与第二连动件。支撑件的相对两端分别枢接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第二机体可相对于支撑件旋转,且第二机体通过支撑件而相对于第一机体旋转。第一连动件远离枢接第二连动件的一端枢接支撑件,第二连动件远离枢接第一连动件的一端枢接第二机体。第一连动件与第二连动件随第二机体与支撑件的相对旋转,可选择性的收折或展开于第二机体与支撑件之间。当第二机体通过支撑件而相对于第一机体旋转时,第二机体相对于支撑件展开,第二机体受到第一连动件与第二连动件之间的机构限制(mechanically constrain)时,第二机体相对于支撑件之间具有第一枢转角。
本发明的笔记本电脑,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支撑件以及连动件。支撑件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枢接端与第二枢接端,第一枢接端枢接第一机体,第二枢接端枢接第二机体,第二机体相对于支撑件旋转开阖,且第二机体通过支撑件而相对于第一机体开阖或翻转。连动件连接在第二机体与支撑件之间。在翻转状态时,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展开并翻转。第二机体相对于支撑件展开且适于承靠在第一机体的基准面上,且连动件相对于基准面的高度大于第二枢接端相对于基准面的高度的一半。
基于上述,笔记本电脑的第一机体、支撑件与第二机体彼此枢接,同时搭配以连动件连接在第二机体与支撑件之间。据此,连动件提供第二机体与支撑件之间的机构限制,以作为将第二机体定位且支撑于第一机体上之用,而让第二机体得以维持相对于第一机体翻转且固定于特定模式的状态。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的示意图。
图1B是图1A的笔记本电脑于另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2A与图2B以不同视角示出笔记本电脑的局部爆炸图。
图2C示出图1A的笔记本电脑的部分构件示意。
图3A是笔记本电脑于另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3B是图1B的笔记本电脑的侧视图。
图3C以另一视角示出图3B的笔记本电脑的局部。
图4A与图4B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的示意图。
图5A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的侧视图。
图5B是图5A的笔记本电脑的连动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的局部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200、300:笔记本电脑
110、310:第一机体
120、220、320:第二机体
121、131:凹陷
130、230、330:支撑件
140:第一连动件
141:基部
142:翼部
143:转角
144:止挡面
150、150A、150B:第二连动件
151:局部
240、340、440:连动件
241a:第一部
241b:第二部
242:曲折结构
243:第一固定件
244:第二固定件
341:刚体
342、441:可挠体
441a:孔洞
442:固定件
442a:尖凸结构
E1、E2、E3、E4、E5、E6:端部
EB:弹性体
P1、P11、P12:基准面
R1、R2:滑槽
V1、V11、V13:第一枢接端
V2、V12、V14:第二枢接端
V3:第三枢接端
V4:第四枢接端
V5:第五枢接端
X1、X2、X11、X12、X13、X14: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的示意图。图1B是图1A的笔记本电脑于另一状态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A与图1B,在本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100包括第一机体110、第二机体120与支撑件130,其中支撑件130的相对两端部E3、E4分别枢接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且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是仅通过支撑件130而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说,支撑件130的端部E4枢接于第一机体110的侧缘,支撑件130的端部E3枢接于第二机体120的中央,以在第二机体120闭阖于第一机体110时,第二机体120叠置于支撑件130与第一机体110之间。据此,第二机体120可相对于支撑件130旋转,且第二机体120通过支撑件130而能相对于第一机体110旋转。图1A所示的笔记本电脑100是处于闭阖状态,而图1B所示则是第二机体120通过前述枢接关系而进一步旋转所形成的翻转状态。同时,第二机体120具有显示装置,并藉以承靠于第一机体110上以让笔记本电脑100呈现书写(当显示装置具触控功能时)或阅读状态。
图2A与图2B以不同视角示出笔记本电脑的局部爆炸图。图2C示出图1A的笔记本电脑的部分构件示意。请同时参考图2A至图2C,笔记本电脑100还包括彼此枢接的第一连动件140与第二连动件150。在此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以一个第一连动件140搭配位于其相对侧的两个第二连动件150A、150B,但不因此而限制本发明。同时,第二连动件150A、150B实质上彼此相同,因此相关描述将以第二连动件150A、150B的其中之一为例,其余便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其中第一连动件140具有彼此相对的两端部E1、E2,其中远离枢接第二连动件150的端部E1枢接支撑件130,而端部E2可视为自由端。第二连动件150远离枢接第一连动件140的一端部E5枢接第二机体120,而其另一端部E6枢接第一连动件140,且特别是枢接在端部E1与端部E2之间。再者,第一连动件140具有基部141与翼部142,基部141通过端部E1枢接于支撑件130,翼部142实质上从基部141的端部E2延伸而形成转角143,以让第二连动件150通过端部E6枢接于转角143处。另外,支撑件130与第二机体120各具有凹陷131、121,且第一连动件140枢接于支撑件130的凹陷131,第二连动件150枢接于第二机体120的凹陷121。
图3A是笔记本电脑于另一状态的示意图。图3B是图1B的笔记本电脑的侧视图。图3C以另一视角示出图3B的笔记本电脑的局部,以辨识第一连动件140与第二连动件150在不同状态的对应位置,其中虚线轮廓表示第一连动件140与第二连动件150于收折时被容置在凹陷121、131的状态。请同时参考图3A至图3C,基于上述的构件配置,即第二机体120、支撑件130与两者间的第一连动件140与第二连动件150等相关构件的枢接关系(并形成四连杆机构),因此对于第一连动件140与第二连动件150而言,其会随第二机体120与支撑件130的相对旋转,而可选择性的收折或展开于第二机体120与支撑件130之间。
请先参考图1A转换至图3A的过程,其是从闭阖状态将第二机体120与支撑件130相对于第一机体110展开至笔记本电脑状态,此时第一连动件140与第二连动件150彼此收折且容纳在前述凹陷121、131中。也就是说,当第二机体120与支撑件130彼此闭阖时,凹陷121、131彼此对应并形成容置空间以容纳收折的第一连动件140与第二连动件150。接着,请参考图3A至图3C,当第二机体120通过支撑件130而相对于第一机体110旋转时,第二机体120相对于支撑件130展开,并因此带动第一连动件140与第二连动件150也展开在第二机体120与支撑件130之间。
在此,从图2A至图2C可清楚辨识,本实施例的第一连动件140还具有止挡面144,位于基部141相对两侧的翼部142上且位于端部E2与转角143之间。值得注意的是,止挡面144是位于第二连动件150的移动路径上,因此当第二机体120相对于支撑件130旋转并带动第一连动件140与第二连动件150展开时,第二连动件150被第二机体120拉出且止挡于止挡面144,并让第二机体120与支撑件130之间形成第一枢转角A1。如图2C与图3B所示,第二连动件(以150B为例)具有局部151,当第二机体120与支撑件130相互闭阖时,第二连动件150B的局部151位于转角143,而当第二机体120与支撑件130相互展开时,所述局部151承靠且止挡于止挡面144,亦即,第一连动件140通过转角143所形成的让位空间,而在收折时,第一连动件140与第二连动件150能同时位于同一平面,因而也得以降低所需凹陷121、131的空间,并有利于第二机体120与支撑件130的结构轻薄化。
在图3B所示状态下,第一连动件140的止挡面144与第二连动件150的局部151相互止挡而造成机构限制(mechanically constrain),让第二机体120与支撑件130得以维持在所示的翻转状态,并进而决定出第一连动件140与第二连动件150的第二枢转角A2,以及前述第二机体120与支撑件130之间的第一枢转角A1。亦即,本实施例的止挡面144是位于第二连动件150与第一连动件140的枢接处与端部E6之间,此举通过止挡面144的倾斜程度,进而限制第一连动件140与第二连动件150于展开后的第二枢转角A2,并因此决定出第一枢转角A1。在此,第一枢转角A1与第二枢转角A2实质上形成多边形的内部对角。
请再参考图3B,以下将从另一观点描述笔记本电脑100在所示状态下的特征。在此将支撑件130与第一机体110的枢接处定义为第一枢接端V1,将支撑件130与第二机体120的枢接处定义为第二枢接端V2,同时将第一连动件140与支撑件130的枢接处定义为第三枢接端V3,第二连动件150与第二机体120的枢接处定位为第四枢接端V4,且第一连动件140与第二连动件150的枢接处定义为第五枢接端V5。当笔记本电脑100转换至如图3B所示状态时,第二机体120相对于支撑件130展开且承靠在第一机体110的基准面P1上,连动件(即第一连动件140与第二连动件150)相对于基准面P1的高度X2大于第二枢接端V2相对于基准面P1的高度X1的一半,也就是X2>(X1)/2。在此,高度X2是以第一连动件140与支撑件130的枢接处(第三枢接端V3)以及第二连动件150与第二机体120的枢接处(第四枢接端V4)所形成连线作为参考。
据此,笔记本电脑100得以翻转状态来提供使用者进行阅读或书写功能。同时,第一机体110仅需提供第二机体120承靠之用,而无须另设用以卡置或干涉第二机体120的结构,以省却不必要的外型轮廓对第一机体110的外观造成影响。取而代之的是,第二机体120与支撑件130之间通过第一连动件140与第二连动件150的机构限制(止挡面144与局部151)而达到止挡定位的效果。
图4A与图4B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的示意图,其中图4A是组装示意,而图4B用以显示组装完成的状态。在此仅显示笔记本电脑200的第二机体220与支撑件230作为例示,而省略如前述实施例的第一机体110。在本实施例中,有别于前述实施例的连杆式连动件(第一连动件140与第二连动件150),在此,连接在第二机体220与支撑件230之间的连动件240包括弹性体EB、第一固定件243与第二固定件244,其中第一固定件243可调整地固定弹性体EB的一端于第二机体220,第二固定件244可调整地固定弹性体EB的另一端于支撑件230。
详细而言,弹性体EB的两端各具有滑槽R1、R2,第一固定件243与第二固定件244分别可滑动地耦接于滑槽R1、R2。在此,弹性体EB区分为第一部241a、第二部241b与位于第一部241a与第二部241b之间的曲折结构242,第一部241a连接第二机体220,第二部241b连接支撑件230。曲折结构242使第一部241a与第二部241b位于不同平面,且曲折结构242恒驱动第一部241a与第二部241b闭阖。在图4B所示的旋转展开状态时,其是利用第二机体220与支撑件230的自重而得以克服曲折结构242所提供的弹力效果,因此让曲折结构242相对于基准面P11的高度X12大于第二枢接端V12相对于基准面P11的高度X11的一半,且支撑件230的第一枢接端V11位于基准面P11上。
图5A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的侧视图。图5B是图5A的笔记本电脑的连动件的局部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5A与图5B,在本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300同样以第一机体310、支撑件330与第二机体320进行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旋转运动。然而,本实施例的连动件340异于前述实施例,其包括刚体341与可挠体342,其中可挠体342披覆于刚体341外,且可挠体342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于支撑件330与第二机体320。当然,于其他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刚体与可挠体之间也可通过螺丝锁固、胶合或将刚体以支架方式插入可挠体中来完成两者的结合。
在此仅以两个刚体341作为例示,但不因此限制本发明。在本实施例中,刚体341间歇排列于可挠体342的相对两端之间,也就是让相邻的刚体341之间仅存在可挠体342,并形成凹槽而有利于收折。当第二机体320与支撑件330相互闭阖时,可挠体342折叠以使刚体341叠置在一起。与前述实施例类似地,本实施例在图5A所示状态下,可挠体342与支撑件330、第二机体320的连接处的连线,其相对于基准面P12的高度X14大于第二枢接端V14相对于基准面P12的高度X13的一半,且第一枢接端V13位于基准面P12。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的局部示意图,所示局部类似于图5B所示,是属于连动件440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连动件440具有可挠体441,用以连接在支撑件与第二机体之间(如前述实施例,在此省略)。可挠体具有至少一孔洞441a(在此以多个为例),且孔洞441a形成骑缝结构而将可挠体区分为至少两部分,以利于所述两部分能以孔洞441a所形成的骑缝结构作为分界而弯折。再者,连动件440还包括一对固定件442,分别用以设置在支撑件与第二机体。值得提及的是,各固定件442是呈夹持机构,其内缘设置有尖凸结构442a,以作为夹持并固定可挠体441之用。在此,可挠体441例如是具有弹性的尼龙布或纤维布,其两侧受尖凸结构442a的穿刺夹持而被固定。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的第一机体、支撑件与第二机体彼此枢接,同时搭配以连动件连接在第二机体与支撑件之间。据此,连动件提供第二机体与支撑件之间的机构限制,以作为将第二机体定位且支撑于第一机体上之用,而让第二机体得以维持相对于第一机体翻转且固定于特定模式的状态。
在此,连动件除以连杆机构呈现之外,还包括以弹性体搭配固定件,可挠体搭配刚体,或是以可挠体固定于笔记本电脑的第二机体与支撑件之间,上述皆能在第二机体与支撑件之间产生机构限制,进而固定第二机体相对于支撑件的枢转角度,以利于让第二机体仅需承靠在第一机体上,而无须在第一机体另行设置卡置结构而影响其外观,并维持笔记本电脑于特定的翻转状态,而有利于使用者进行阅读或书写。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改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8)

1.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
第一机体;
第二机体;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相对两端,分别枢接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所述第二机体可相对于所述支撑件旋转,且所述第二机体通过所述支撑件,而相对于所述第一机体旋转;以及
第一连动件与第二连动件,彼此枢接,所述第一连动件远离枢接所述第二连动件的一端枢接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二连动件远离枢接所述第一连动件的一端枢接所述第二机体,
所述第一连动件与所述第二连动件,随所述第二机体与所述支撑件的相对旋转,可选择性的收折或展开于所述第二机体与所述支撑件之间,其中,当所述第二机体通过所述支撑件而相对于所述第一机体旋转时,所述第二机体相对于所述支撑件展开,所述第二机体受到所述第一连动件与所述第二连动件之间的机构限制时,所述第二机体相对于所述支撑件之间具有第一枢转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中所述第一连动件具有止挡面,位于所述第二连动件的移动路径上,当所述第二机体通过所述支撑件而相对于所述第一机体翻转时,所述第二连动件被所述第二机体拉出且止挡于所述止挡面,而形成所述机构限制,以决定所述第一枢转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中所述第一连动件具有彼此相对的两端部,其中一端部枢接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二连动件枢接于所述两端部之间,所述止挡面位于所述第二连动件与所述第一连动件的枢接处与其中另一端部之间,以限制所述第一连动件与所述第二连动件的第二枢转角,当所述第二机体相对于所述支撑件展开时,所述第一枢转角相对于所述第二枢转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中所述第一连动件具有基部与翼部,所述基部枢接于所述支撑件,所述翼部从所述基部延伸而形成转角,所述第二连动件枢接于所述转角,所述止挡面位于所述翼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中当所述第二机体与所述支撑件相互闭阖时,所述第二连动件的局部位于所述转角,当所述第二机体与所述支撑件相互展开时,所述局部承靠且止挡于所述止挡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中所述支撑件的一端部枢接于所述第一机体的侧缘,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部枢接于所述第二机体的中央,以在所述第二机体闭阖于所述第一机体时,所述第二机体叠置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机体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中所述第二机体仅通过所述支撑件结构连接至所述第一机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中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机体各具有凹陷,当所述第二机体与所述支撑件彼此闭阖时,所述凹陷彼此对应并形成容置空间以容纳收折的所述第一连动件与所述第二连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中所述第一连动件枢接于所述支撑件的所述凹陷,所述第二连动件枢接于所述第二机体的所述凹陷。
10.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
第一机体;
第二机体;
支撑件,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枢接端与第二枢接端,所述第一枢接端枢接所述第一机体,所述第二枢接端枢接所述第二机体,所述第二机体相对于所述支撑件旋转开阖,且所述第二机体通过所述支撑件而相对于所述第一机体开阖或翻转;以及
连动件,连接在所述第二机体与所述支撑件之间,
在翻转状态时,所述第二机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机体展开并翻转,所述第二机体相对于所述支撑件展开且适于承靠在所述第一机体的基准面上,所述连动件相对于所述基准面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枢接端相对于所述基准面的高度的一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中所述连动件包括:
弹性体;
第一固定件,可调整地固定所述弹性体的一端于所述第二机体;以及
第二固定件,可调整地固定所述弹性体的另一端于所述支撑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中所述弹性体的两端各具有滑槽,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分别可滑动地耦接于所述滑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中所述弹性体区分为第一部、第二部与位于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二部之间的曲折结构,所述第一部连接所述第二机体,所述第二部连接所述支撑件,所述曲折结构使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二部位于不同平面,且所述曲折结构恒驱动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二部闭阖,在所述翻转状态时,所述曲折结构相对于所述基准面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枢接端相对于所述基准面的高度的一半。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中所述连动件包括:
至少一刚体;以及
可挠体,披覆于所述刚体外,所述可挠体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机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中所述连动件包括多个刚体,间歇排列于所述可挠体的相对两端之间,当所述第二机体与所述支撑件相互闭阖时,所述可挠体折叠以使所述多个刚体叠置在一起。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中所述连动件具有可挠体,连接在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机体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中所述可挠体具有至少一孔洞,所述孔洞将所述可挠体区分为至少两部分。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笔记本电脑,还包括一对固定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件或所述第二机体,所述对固定件的至少其一具有尖凸结构,以将所述可挠体的一端夹持并固定于所述支撑件或所述第二机体。
CN201811116157.5A 2017-09-25 2018-09-25 笔记本电脑 Active CN1095579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62514P 2017-09-25 2017-09-25
US62/562,514 2017-09-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57976A true CN109557976A (zh) 2019-04-02
CN109557976B CN109557976B (zh) 2023-04-07

Family

ID=6586468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61037.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969545U (zh) 2017-09-25 2018-09-25 笔记本电脑
CN201811116157.5A Active CN109557976B (zh) 2017-09-25 2018-09-25 笔记本电脑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61037.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969545U (zh) 2017-09-25 2018-09-25 笔记本电脑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208969545U (zh)
TW (2) TWI6952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5252B (zh) * 2017-09-25 2020-06-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筆記型電腦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72483A1 (en) * 2004-06-01 2005-12-08 Benq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CN203232357U (zh) * 2013-03-08 2013-10-09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组件
CN103576764A (zh) * 2012-07-30 2014-02-12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滑盖式电子装置及其线性移动机构
CN103851069A (zh) * 2012-12-05 2014-06-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转轴组件与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40408B (zh) * 2011-06-02 2016-07-0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鍵盤座與電腦系統
TWM469519U (zh) * 2013-07-11 2014-01-01 Sinher Technology Inc 多段式連動的鉸鍊結構
TWI525263B (zh) * 2013-08-15 2016-03-1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分段旋轉功能之樞軸機構及其電子裝置
TWI695252B (zh) * 2017-09-25 2020-06-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筆記型電腦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72483A1 (en) * 2004-06-01 2005-12-08 Benq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TW200541438A (en) * 2004-06-01 2005-12-16 Benq Corp Electronic device
CN103576764A (zh) * 2012-07-30 2014-02-12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滑盖式电子装置及其线性移动机构
CN103851069A (zh) * 2012-12-05 2014-06-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转轴组件与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CN203232357U (zh) * 2013-03-08 2013-10-09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69545U (zh) 2019-06-11
TWI695252B (zh) 2020-06-01
TW201915651A (zh) 2019-04-16
TWM575550U (zh) 2019-03-11
CN109557976B (zh)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57611A (zh) 折叠滑板车
CN208969545U (zh) 笔记本电脑
CN109835570A (zh) 可折叠容器
CN104597969B (zh) 电子设备用支架
CN206210363U (zh) 折迭式吉他改良结构
US20160051041A1 (en) Portable folding table
KR20120094245A (ko) 접철식 독서대
CN205848948U (zh) 行李物品
CN201223110Y (zh) 一种折叠桌
KR101256024B1 (ko) 접이식 독서대
CN209388228U (zh) 枢转机构及可挠式电子装置
CN205866452U (zh) 一种折叠椅
CN103653783A (zh) 折叠式组合画板桌
CN206102173U (zh) 一种折叠床架
CN101288527B (zh) 一种折叠桌
JP2010110384A (ja) 折りたたみ眼鏡ケース
CN201410811Y (zh) 带阅读架功能的资料夹
CN208340094U (zh) 易于收合的游戏手柄
JP3148952U (ja) 折り畳み自在のクリップボード
CN202380294U (zh) 一种用于电暖器的折叠衣架
CN207253087U (zh) 折叠读书架
CN217719011U (zh) 吉他折叠支架
CN213007261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折叠式白板
CN216610627U (zh) 一种支撑架及台历
CN208837214U (zh) 折叠式便携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