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57846B - 检测识别电路、其检测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检测识别电路、其检测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57846B
CN109557846B CN201811397520.5A CN201811397520A CN109557846B CN 109557846 B CN109557846 B CN 109557846B CN 201811397520 A CN201811397520 A CN 201811397520A CN 109557846 B CN109557846 B CN 1095578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l
voltage
processing unit
control signal
voltage divi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975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57846A (zh
Inventor
吕楠
赵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9752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578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578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578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578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578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2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digital processors
    • G05B19/0423Input/outpu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识别电路、其检测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通过处理单元在确定接入USB接口的外接设备为主设备时,可向分压控制单元输出具有第二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以使分压控制单元不对连接的正数据端的电压与负数据端的电压分压,以满足要求的较高的电压幅值。通过处理单元在确定接入USB接口的外接设备为从设备时,向分压控制单元输出具有第一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以使分压控制单元分别对连接的正数据端的电压与负数据端的电压进行分压,以使处理单元的正数据端和负数据端的电压降低,以满足检测识别电路应用于的电子设备作为主设备时要求的较低的电压幅值。

Description

检测识别电路、其检测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测识别电路、其检测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技术的发展,使得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PC)和电子设备(例如移动存储设备、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打印机等)能够通过简单方式连接并传输数据。但是,目前的USB连接均是PC通过USB总线控制电子设备以进行数据交换,PC作为USB连接的主设备(Host),电子设备作为USB连接的从设备(Slave)。对于通常的USB连接而言,一旦离开了PC,由于各电子设备无法充当主设备,因此各电子设备间无法利用USB进行数据交换。
OTG(On-The-Go)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技术,用于在没有PC的情况下,实现电子设备间的数据传送。例如,通过OTG技术使手机直接连接到打印机上,将存储的照片打印出来;又例如,将手机中的数据通过OTG技术发送到USB接口的移动硬盘上。当然,这些电子设备需要根据主机协商协议(Host Negotiation Protocol,HNP)确定相连接的两个电子设备中的一个为主设备,另一个为从设备。其中,在电子设备作为从设备接入时,其需要较高的电压幅值来提升信号质量。在电子设备作为主设备接入时,其需要较低的电压幅值来提高识别成功率。然而,目前电子设备在通过OTG技术连接时,其电压的幅值较高且不能进行调节,从而不能满足电子设备作为主设备接入时对电压幅值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识别电路、其检测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以满足电子设备作为主设备接入时对电压幅值的要求。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识别电路,包括:USB接口、处理单元以及分压控制单元;其中,所述处理单元的正数据端与所述USB接口的正数据端电连接,所述处理单元的负数据端与所述USB接口的负数据端电连接;所述分压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处理单元的正数据端与负数据端电连接;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接入所述USB接口的外接设备是从设备还是主设备;在确定接入所述USB接口的外接设备为从设备时,向所述分压控制单元输出具有第一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在确定接入所述USB接口的外接设备为主设备时,向所述分压控制单元输出具有第二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
所述分压控制单元用于在具有所述第一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工作,以分别对连接的所述正数据端的电压与所述负数据端的电压进行分压;在具有所述第二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的控制下不工作。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分压控制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一转二切换开关;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处理单元的正数据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一转二切换开关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处理单元的负数据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一转二切换开关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一转二切换开关的输出端接地,所述一转二切换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处理单元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切换控制信号。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电阻值相同。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向所述分压控制单元输出具有第一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后,通过所述USB接口与所述外接设备进行握手过程,并在所述握手过程结束后,向所述分压控制单元输出具有第二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在向所述分压控制单元输出具有第二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后,通过所述USB接口与所述外接设备进行握手过程。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包括处理器。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识别电路的检测识别方法,包括:
所述处理单元确定接入所述USB接口的外接设备是从设备还是主设备;
在确定所述外接设备为从设备时,所述处理单元向所述分压控制单元输出具有第一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所述分压控制单元在具有所述第一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工作,以分别对连接的所述正数据端的电压与所述负数据端的电压进行分压;
在确定所述外接设备为主设备时,所述处理单元向所述分压控制单元输出具有第二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所述分压控制单元在具有所述第一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的控制下不工作。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检测到所述外接设备为从设备时,所述处理单元在向所述分压控制单元输出具有第一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后,通过所述USB接口与所述外接设备进行握手过程,并在所述握手过程结束后,向所述分压控制单元输出具有第二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检测到所述外接设备为主设备时,所述处理单元在向所述分压控制单元输出具有第二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后,通过所述USB接口与所述外接设备进行握手过程。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识别电路。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为移动终端。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识别电路、其检测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通过处理单元对接入USB接口的外接设备进行检测,以确定外接设备为主设备还是从设备。在确定接入USB接口的外接设备为主设备时,可以确定检测识别电路应用于的电子设备为从设备,此时向分压控制单元输出具有第二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使分压控制单元在具有第二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的控制下不工作,以不对连接的正数据端的电压与负数据端的电压分压,从而可以满足检测识别电路应用于的电子设备作为从设备时要求的较高的电压幅值。以及通过处理单元在确定接入USB接口的外接设备为从设备时,可以确定检测识别电路应用于的电子设备为主设备,此时向分压控制单元输出具有第一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使分压控制单元在具有第一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工作,以分别对连接的正数据端的电压与负数据端的电压进行分压,从而可以使处理单元的正数据端和负数据端的电压降低,从而可以满足检测识别电路应用于的电子设备作为主设备时要求的较低的电压幅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识别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识别电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识别电路、其检测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应当理解,下面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注意的是,附图中各图形的形状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发明内容。并且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识别电路,如图1所示,可以包括:USB接口10、处理单元20以及分压控制单元30;其中,处理单元20的正数据端DP与USB接口10的正数据端DP电连接,处理单元20的负数据端DM与USB接口10的负数据端DM电连接。分压控制单元30分别与处理单元20的正数据端DP与负数据端DM电连接。
处理单元20用于确定接入USB接口10的外接设备是从设备还是主设备;在确定接入USB接口10的外接设备为从设备时,向分压控制单元30输出具有第一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在确定接入USB接口10的外接设备为主设备时,向分压控制单元30输出具有第二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
分压控制单元30用于在具有第一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工作,以分别对连接的正数据端DP的电压与负数据端DM的电压进行分压;在具有第二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的控制下不工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识别电路,通过处理单元对接入USB接口的外接设备进行检测,以确定外接设备为主设备还是从设备。在确定接入USB接口的外接设备为主设备时,可以确定检测识别电路应用于的电子设备为从设备,此时向分压控制单元输出具有第二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使分压控制单元在具有第二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的控制下不工作,以不对连接的正数据端的电压与负数据端的电压分压,从而可以满足检测识别电路应用于的电子设备作为从设备时要求的较高的电压幅值。以及通过处理单元在确定接入USB接口的外接设备为从设备时,可以确定检测识别电路应用于的电子设备为主设备,此时向分压控制单元输出具有第一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使分压控制单元在具有第一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工作,以分别对连接的正数据端的电压与负数据端的电压进行分压,从而可以使处理单元的正数据端和负数据端的电压降低,从而可以满足检测识别电路应用于的电子设备作为主设备时要求的较低的电压幅值。
在具体实施时,USB接口10的DP引脚或DM引脚上会设置上拉电阻,以用于确定USB接口10的传输数据的模式。例如,在USB接口10的DP引脚上设置上拉电阻时,可以确定USB接口10支持低速模式传输数据。在USB接口10的DM引脚上设置上拉电阻时,可以确定USB接口10支持高速模式或全速模式传输数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USB接口为可以实现OTG功能的USB接口。例如图1所示,USB接口10具有VBUS引脚、DM引脚、DP引脚、ID引脚以及GND引脚。其中,DP引脚作为其的正数据端,DM引脚作为其的负数据端,GND引脚接地,VBUS引脚、DM引脚、DP引脚以及ID引脚分别通过连接线与处理单元20电连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实现OTG功能的USB接口可以与现有技术中的基本相同,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一般外接设备接入USB接口后会进行握手过程,以确定需要采用低速模式、全速模式还是高速模式来传输数据。并且,为了避免分压控制单元对数据传输的影响,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单元还用于在向分压控制单元输出具有第一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后,通过USB接口与外接设备进行握手过程,并在握手过程结束后,向所述分压控制单元输出具有第二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这样通过握手过程可以确定外接设备与检测识别电路应用于的电子设备之间需要采用哪种模式传输数据。并且在握手过程结束后,控制分压控制单元停止工作,从而可以避免分压控制单元对数据传输的影响。处理单元还用于在向分压控制单元输出具有第二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后,通过USB接口与外接设备进行握手过程。这样通过握手过程可以确定外接设备与检测识别电路应用于的电子设备之间需要采用哪种模式传输数据。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处理单元20可以包括处理器U1。其中,处理器U1的DP引脚作为其的正数据端,DM引脚作为其的负数据端,GND引脚接地。处理器U1的DM引脚通过连接线与处理器U1内部的电流源I1的输出端电连接,处理器U1的DP引脚通过连接线与处理器U1内部的电流源I2的输出端电连接,电流源I1的输入端和电流源I2的输入端均与供电电源端VCC电连接。电流源I1的输出端还通过第三电阻R3接地,电流源I2的输出端还通过第四电阻R4接地。并且,USB接口10的VBUS引脚与处理器U1的VBUS引脚通过连接线电连接,USB接口10的DM引脚与处理器U1的DM引脚通过连接线电连接,USB接口10的DP引脚与处理器U1的DP引脚通过连接线电连接,USB接口10的ID引脚与处理器U1的ID引脚通过连接线电连接。进一步地,处理器U1可以为采用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实施例的形式,例如处理器U1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处理器U1也可以与现有技术中的基本相同,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流源I1和电流源I2均为恒流源。第三电阻R3的电阻值r3和第四电阻的电阻值r4可以相同,例如可以分别为45Ω。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不同应用环境对恒流源输出的电流和r3、r4的数值要求不同,因此电流源I1和电流源I2输出的电流,以及r3和r4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环境来设计确定,在此不作限定。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分压控制单元30可以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一转二切换开关U2。其中,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处理单元20的正数据端DP电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一转二切换开关U2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处理单元20的负数据端DM电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一转二切换开关U2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一转二切换开关U2的输出端接地,一转二切换开关U2的控制端SW与处理单元20电连接,用于接收切换控制信号。具体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处理器U1的DP引脚电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处理器U1的DM引脚电连接,一转二切换开关U2的控制端SW与处理器U1的SW_IO引脚电连接。
在具体实施时,一转二切换开关U2在具有第一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可以处于闭合状态,从而可以使处理器U1的DP引脚和DM引脚分别通过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接地,从而将处理器U1的DP引脚和DM的电压进行分压。一转二切换开关U2在具有第二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可以处于断开状态,从而可以避免处理器U1的DP引脚和DM引脚分别通过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接地,可以不对处理器U1的DP引脚和DM的电压进行分压。其中,第一电平可以为高电平,第二电平为低电平。或者,第一电平为低电平,第二电平为高电平,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在具体实施时,可以使第一电阻R1的电阻值r1和第二电阻R2的电阻值r2相同。这样可以采用相同的制备工艺制备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从而降低工艺制备难度。在实际应用中,不同应用环境对r1、r2的数值要求不同,因此r1和r2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环境来设计确定,在此不作限定。
以上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识别电路中各单元的具体结构,在具体实施时,上述各单元的具体结构不限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结构,还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结构,在此不作限定。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识别电路的检测识别方法,可以包括:
处理单元确定接入USB接口的外接设备是从设备还是主设备;
在确定外接设备为从设备时,处理单元向分压控制单元输出具有第一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分压控制单元在具有第一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工作,以分别对连接的正数据端的电压与负数据端的电压进行分压;
在确定外接设备为主设备时,处理单元向分压控制单元输出具有第二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分压控制单元在具有第一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的控制下不工作。
在具体实施时,在确定外接设备为从设备时,处理单元在向分压控制单元输出具有第一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后,通过USB接口与外接设备进行握手过程,并在握手过程结束后,向分压控制单元输出具有第二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
在具体实施时,在确定外接设备为主设备时,处理单元在向分压控制单元输出具有第二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后,通过USB接口与外接设备进行握手过程。
下面以图2所示的结构为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但不限制本发明。其中以第一电平为高电平、第二电平为低电平、以及外接设备的USB接口的DM引脚上设置有上拉电阻为例。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外接设备也会设置有如图1所示的USB接口。
将外接设备接入到检测识别电路的USB接口10中,处理器U1通过ID引脚传输的USB_ID信号识别有外接设备接入,在根据该USB_ID信号确定外接设备为主设备时,即处理器U1所在的电子设备作为从设备。此时向一转二切换开关U2的控制端SW输出低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以控制一转二切换开关U2断开,从而不对处理器U1的DM引脚和DP引脚的电压进行分压,以满足所需求的较高的电压。并且,外接设备还会输出5V电压为从设备供电,USB接口10可以通过DM引脚的上拉电阻输出3V电平,开始进行握手过程。在识别进行全速模式传输时,则处理器U1的DM引脚的电压UDM和DP引脚的电压UDP可以分别为:UDM=r3*I0,UDP=r4*I0。其中,I0代表电流源I1和电流源I2输出的电流。那么,在r3=r4=45Ω,I0=17.78mA时,UDM=800mV,UDP=800mV。在识别进行高速模式传输时,则处理器U1的DM引脚的电压UDM和DP引脚的电压UDP可以分别为:
Figure BDA0001875529750000091
那么,在r3=r4=45Ω,I0=17.78mA时,UDM=400mV,UDP=400mV。
在处理器U1通过ID引脚传输的USB_ID信号识别有外接设备接入,且根据该USB_ID信号确定外接设备为从设备时,即处理器U1所在的电子设备作为主设备。此时向一转二切换开关U2的控制端SW输出高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以控制一转二切换开关U2闭合,以使处理器U1的DP引脚和DM引脚分别通过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接地,以分别对处理器U1的DP引脚和DM引脚的电压进行分压。并且,处理器U1还会输出5V电压为从设备供电,外接设备可以通过DM引脚的上拉电阻输出3V电平,开始进行握手过程。由于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接入,可以分别使处理器U1的DP引脚的电压和DM引脚的电压降低,从而可以满足检测识别电路应用于的电子设备作为主设备时,所需求的较低的电压,从而可以提高识别的成功率。在握手过程完成后,向一转二切换开关U2的控制端SW输出低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以控制一转二切换开关U2断开,从而可以避免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对数据传输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在现有技术中,在外部设备作为从设备时,在识别进行全速模式传输时,即不将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接入,则处理器U1的DM引脚的电压UDM和DP引脚的电压UDP可以分别为:UDM=r3*I0,UDP=r4*I0。那么,在r3=r4=45Ω,I0=17.78mA时,UDM=800mV,UDP=800mV。在识别进行高速模式传输时,即不将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接入,则处理器U1的DM引脚的电压UDM和DP引脚的电压UDP可以分别为:
Figure BDA0001875529750000101
Figure BDA0001875529750000102
那么,在r3=r4=45Ω,I0=17.78mA时,UDM=400mV,UDP=400mV。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外部设备作为从设备时,在识别进行全速模式传输时,处理器U1的DM引脚的电压UDM和DP引脚的电压UDP可以分别为:
Figure BDA0001875529750000103
在r3=r4=45Ω,I0=17.78mA时,通过设置r1的数值,可以使UDM满足USB协议中的电压在300mV以上的要求,以及满足小于上述的800mV的要求。例如,可以使r1>27Ω。具体地,可以使r1=70Ω,此时,UDM=487mV。同理,通过设置r2的数值,可以使UDP满足USB协议中的电压在300mV以上的要求,以及满足小于上述的800mV的要求。例如,可以使r2>27Ω。具体地,可以使r2=70Ω,此时,UDP=487mV。
在识别进行高速模式传输时,处理器U1的DM引脚的电压UDM和DP引脚的电压UDP可以分别为:
Figure BDA0001875529750000111
在r3=r4=45Ω,I0=17.78mA时,通过设置r1的数值,可以使UDM满足USB协议中的电压在300mV以上的要求,以及满足小于上述的400mV的要求。例如,可以使r1>67.5Ω。具体地,可以使r1=70Ω,此时,UDM=307.7mV。同理,通过设置r2的数值,可以使UDP满足USB协议中的电压在300mV以上的要求,以及满足小于上述的400mV的要求。例如,可以使r2>67.5Ω。具体地,可以使r2=30Ω,此时,UDP=307.7mV。
因此,可以看出,通过设置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可以在检测识别电路应用于的电子设备作为主设备时,以将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接入,从而可以满足所需求的较低的电压,以提高识别的成功率。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检测识别电路。该电子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前述检测识别电路相似,因此该电子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前述检测识别电路的实施,重复之处在此不再赘述。
在具体实施时,该电子设备可以为: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当然,电子设备也可以为移动存储设备、数码相机、摄像机、打印机等任何具有存储和/或传输数据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对于该电子设备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具体实施时,在电子设备为手机时,当鼠标、键盘、U盘等外接设备接入到手机上时,处理器U1通过ID引脚传输的USB_ID信号识别有外接设备接入,且根据该USB_ID信号确定外接设备为从设备时,即手机作为主设备。此时向一转二切换开关U2的控制端SW输出高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以控制一转二切换开关U2闭合,以使处理器U1的DP引脚和DM引脚分别通过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接地,以分别对处理器U1的DP引脚和DM引脚的电压进行分压。并且,处理器U1还会输出5V电压为外接设备供电,外接设备可以通过DM引脚的上拉电阻输出3V电平,开始进行握手过程。由于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接入,可以分别使处理器U1的DM引脚的电压和DP引脚的电压降低,从而可以满足手机作为主设备时,所需求的较低的电压,从而可以提高识别的成功率。在握手过程完成后,向一转二切换开关U2的控制端SW输出低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以控制一转二切换开关U2断开,从而可以避免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对手机和外接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影响。
在根据该USB_ID信号确定外接设备为主设备时,即手机作为从设备。此时向一转二切换开关U2的控制端SW输出低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以控制一转二切换开关U2断开,从而不对处理器U1的DM引脚和DP引脚的电压进行分压,以满足所需求的较高的电压。并且,外接设备还会输出5V电压为手机供电,USB接口10可以通过DM引脚的上拉电阻输出3V电平,开始进行握手过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识别电路、其检测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通过处理单元对接入USB接口的外接设备进行检测,以确定外接设备为主设备还是从设备。在确定接入USB接口的外接设备为主设备时,可以确定检测识别电路应用于的电子设备为从设备,此时向分压控制单元输出具有第二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使分压控制单元在具有第二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的控制下不工作,以不对连接的正数据端的电压与负数据端的电压分压,从而可以满足检测识别电路应用于的电子设备作为从设备时要求的较高的电压幅值。以及通过处理单元在确定接入USB接口的外接设备为从设备时,可以确定检测识别电路应用于的电子设备为主设备,此时向分压控制单元输出具有第一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使分压控制单元在具有第一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工作,以分别对连接的正数据端的电压与负数据端的电压进行分压,从而可以使处理单元的正数据端和负数据端的电压降低,从而可以满足检测识别电路应用于的电子设备作为主设备时要求的较低的电压幅值。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7)

1.一种检测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USB接口、处理单元以及分压控制单元;其中,所述处理单元的正数据端与所述USB接口的正数据端电连接,所述处理单元的负数据端与所述USB接口的负数据端电连接;所述分压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处理单元的正数据端与负数据端电连接;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接入所述USB接口的外接设备是从设备还是主设备;在确定接入所述USB接口的外接设备为从设备时,向所述分压控制单元输出具有第一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在确定接入所述USB接口的外接设备为主设备时,向所述分压控制单元输出具有第二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
所述分压控制单元用于在具有所述第一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工作,以分别对连接的所述正数据端的电压与所述负数据端的电压进行分压;在具有所述第二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的控制下不工作;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向所述分压控制单元输出具有第一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后,通过所述USB接口与所述外接设备进行握手过程,并在所述握手过程结束后,向所述分压控制单元输出具有第二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在向所述分压控制单元输出具有第二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后,通过所述USB接口与所述外接设备进行握手过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控制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一转二切换开关;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处理单元的正数据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一转二切换开关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处理单元的负数据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一转二切换开关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一转二切换开关的输出端接地,所述一转二切换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处理单元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切换控制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电阻值相同。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包括处理器。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识别电路的检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处理单元确定接入所述USB接口的外接设备是从设备还是主设备;
在确定所述外接设备为从设备时,所述处理单元向所述分压控制单元输出具有第一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所述分压控制单元在具有所述第一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工作,以分别对连接的所述正数据端的电压与所述负数据端的电压进行分压;
在确定所述外接设备为主设备时,所述处理单元向所述分压控制单元输出具有第二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所述分压控制单元在具有所述第一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的控制下不工作;
在确定所述外接设备为从设备时,所述处理单元在向所述分压控制单元输出具有第一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后,通过所述USB接口与所述外接设备进行握手过程,并在所述握手过程结束后,向所述分压控制单元输出具有第二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
在确定所述外接设备为主设备时,所述处理单元在向所述分压控制单元输出具有第二电平的切换控制信号后,通过所述USB接口与所述外接设备进行握手过程。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识别电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移动终端。
CN201811397520.5A 2018-11-22 2018-11-22 检测识别电路、其检测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95578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97520.5A CN109557846B (zh) 2018-11-22 2018-11-22 检测识别电路、其检测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97520.5A CN109557846B (zh) 2018-11-22 2018-11-22 检测识别电路、其检测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57846A CN109557846A (zh) 2019-04-02
CN109557846B true CN109557846B (zh) 2021-06-22

Family

ID=65867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97520.5A Active CN109557846B (zh) 2018-11-22 2018-11-22 检测识别电路、其检测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578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97789B (zh) * 2019-05-21 2023-07-28 晶晨半导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usb otg功能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6930A (zh) * 2008-10-13 2009-09-09 建荣集成电路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Usb接口主从机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2750248A (zh) * 2012-06-21 2012-10-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usb设备工作模式切换方法及usb设备
CN108073537A (zh) * 2016-11-11 2018-05-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Usb接口电路、usb接口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50763A (ja) * 2005-06-17 2006-12-28 Oki Data Corp 電子機器
US20080222438A1 (en) * 2007-03-07 2008-09-11 Peng-Fei Lin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Detecting And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USB Host And Device
CN206193452U (zh) * 2016-11-22 2017-05-24 深圳铂睿智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otg功能对飞控系统进行调试的转换设备
CN108153694A (zh) * 2016-12-05 2018-06-1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差分接口电路的端接电阻匹配电路及端接电阻匹配方法
CN107666307B (zh) * 2017-08-31 2021-02-09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usb插入检测电路和usb插入检测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6930A (zh) * 2008-10-13 2009-09-09 建荣集成电路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Usb接口主从机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2750248A (zh) * 2012-06-21 2012-10-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usb设备工作模式切换方法及usb设备
CN108073537A (zh) * 2016-11-11 2018-05-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Usb接口电路、usb接口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57846A (zh) 2019-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23169B (zh) 用于测试高速外围设备互连设备的方法和系统
US9418032B2 (en) Adaptive accessory detection and mode negotiation
TWI614608B (zh) 用於觸控感測器資訊的通訊之設備、系統及方法
US7293118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ynamically providing hub or host operations
US20160004287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power management method thereof
AU2015271399B2 (en) Super hub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US9059906B1 (en) Data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US11340676B2 (en) Method of identifying external electronic device based on power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for supporting same
US8683085B1 (en) USB interface configurable for host or device mode
US20130290746A1 (e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erforming charging operation in host mode
US20060145666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harging an OTG portable device
EP3109767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ignal strength according to mode
CN107391419B (zh) 支持多主机的通用序列汇流排集线设备及车用主机
KR102405773B1 (ko) Usb 타입 c 인터페이스를 이용한 멀티 디바이스 간의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구현한 전자 장치
KR102461972B1 (ko) Usb 인터페이스를 이용하여 도킹 장치와 데이터 전송을 수행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JP2014534509A (ja) 接続を行うためのシステム、io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及び記憶媒体
US8990461B2 (en) On-The-Go (OTG) USB devices configuration method for identifying configuration of other connected devices by reacting to change in resistance value on a resistive line
CN109557846B (zh) 检测识别电路、其检测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4022195A1 (zh) 电子设备、快充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7783793B (zh) 自动辨识主机操作系统的方法与usb装置
EP2653976A1 (en) Electronic system with a Mini-DisplayPort
TWM577533U (zh) Expandable electronic computing system
CN110442539B (zh) 手机otg切换方法和装置
JP4431768B2 (ja) 携帯型電子装置、読み出し方法及び書き込み方法
TWI743085B (zh) 固態硬碟、計算系統及用於儲存資料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6071 Shandong city of Qingdao province Jiangxi City Road No. 11

Patentee after: Qingdao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071 Shandong city of Qingdao province Jiangxi City Road No. 11

Patentee before: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